•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資金缺口范文

        資金缺口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資金缺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資金缺口

        第1篇:資金缺口范文

        老年是人人遲早都會發生的生理現象,退休是每個職工都將出現的一種風險。因此,養老社會保險是涉及面最廣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在社會保險體系建設的各項內容中,養老保險是問題最多和最難解決的險種。本文對下述四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養老保險和勞動保險的界定

        中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勞動者權益保護和社會保障問題,早在1951年政務院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條例對勞動保險費的征繳、管理、支付、保險的項目和標準,保險事業的監督等,都作了具體規定。保險的內容包括:女職工生育保險、疾病保險、職業傷害和工傷保險、老年保險和遺屬保險。人們通常所說的“勞保”,主要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1986年7月,國務院頒布《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國有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實行社會統籌,企業繳納勞動合同制職工工資總額的15%,個人繳納不超過本人標準工資的3%。1991年,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規定》,養老保險從城鎮國有企業擴大到城鎮所在企業。

        養老社會保險和勞動保險是什么關系?二者有無區別?許多人并不完全清楚,以致有些省的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長期叫“勞動保險公司”,有些政府機構內部和企業事業單位內部至今還設“勞動保險科(股)”,說明有將二者關系弄清的必要。此外,弄清二者關系也有助于正確認識和解決過去勞動保險遺貿下來的巨額歷史隱性債務問題。

        養老社會保險同過去的勞動保險(簡稱“勞保”)本質相同,即都是政府行為(“”中變成了企業行為,由企業辦勞動保險),都以追求公平和社會穩定為主要目的,都強制參保;但二者也有區別;第一,保險對象不同,勞動保險只覆蓋職工及其家屬,養老社會保險則覆蓋職工、自由職業者、個體勞動者(包括外來打工人員)。第二,勞動保險基金完全由國家或企業負擔,養老社會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由單位和個人按比例繳納,政府財政負責兜底。可見,有些地方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叫“勞動保險公司”,有的單位內部設“勞動保險科”,是不準確的。

        弄清養老社會保險和勞動保險的關系有重要意義:第一,正確認識和處理過去勞動保險遺留下來的巨額歷史債務問題,即過去勞動保險由國家負擔,因而這筆債務也應該由國家財政承擔。第二,正確認識和積極繳納養老保險費,不能象計劃經濟時期那樣依賴國家。

        二、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巨大及其解決

        據有關部門統計,“十五”時期我國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缺口共達1000億元。此外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空帳已將近2000億元,這2000億元到將來職工退休時遲早都得支付。

        如此巨大的資金缺口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企業繳費能力低,養老保險覆蓋面和基金征繳率不夠高。第二,計劃經濟時期欠帳多。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時,職工已有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退休后享受養老保險待遇。而計劃經濟時期沒有提留“勞動保險”基金,這是一筆歷史遺留的隱性債務,共約30000億元。第三,養老保險負擔系數高,增長快。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60歲以上人口達1.32億人,占總人口的10%;預計到2040年,中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約4億人,占總人口的26%,在城市里大約每2—3人中就有一位老人。1998年全國參加養老保險(即繳費)的職工比上年增加了36.6萬人,而離退休人員比上年增加了264萬人。近幾年我國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企業離退人員每年增加200萬人。職工的負擔系數由0.273上升到0.288。1999年在職職工與離退休人員之比按參加社會保險基金統籌口徑計算為3.1:1。按人口模型預測,到2010年,這一撫養比例將達到2—2.5:1,而且將持續30—40年時間。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險籌資辦法將難承受這一人口老齡化和退休高峰的沖擊。

        解決社會保障資金缺口問題,應該開拓思路,拓寬渠道,采取多種措施。主要有:

        第一,依法擴大養老社會保險覆蓋面,覆蓋面越廣,繳費企業和職工越多,社會保障基金也越多,根據大數法則,就越能分散勞動風險。資料表明,依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還大有潛力。1999年底,國有企業和職工參保率達95%,但其他所有制企業和職工參保率卻在50%以下,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參保率不足20%,其員工參保率不到30%。

        第二,對擠占、挪用、違規的社會保險基金實行有效的追繳回收政策,提高清理回收率。具體辦法:一是允許對擠占挪用的基金采取實物資產回收形式,以解決“要錢沒有”的問題。二是允許將回收的實物資產投入經營或再次變現。

        第三,搞好社會保險基金的運營和增值。一是積極探索基金的運作渠道,合理確定基金在各渠道的最高運作比例。二是建立基金投入運營準入制。一些收費性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如大型電力、通訊設施等項目,因其具有較高的經營穩定性,風險相對較小,可允許社會保險基金投入運營。三是政府應對社會保險基金運營制定保護性政策措施。如按照國際慣例,對基金采取保護性銀行優惠利率;對基金投資實行稅收優惠利率;允許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原始配股和公積金委托貸款;允許基金購入國有銀行優先股等。

        第四,將部分國有資產變現。這是黨的十五大提出的解決社會保障基金不足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樣做的可能性在于,目前國有企業停產、半停產和開工不足的現象比較多,有大量的廠房、設備和場地處于閑置狀態,其中“閑置設備約占總資產的20%”(2000年2月18日《中國鄉鎮企業報》)。對于那些閑置的和陳舊的國有資產,可以變現用于彌補社會保險資金缺口。

        對于變現部分國有資產籌措社會保障基金的必要性,人們往往從“財政兜底”的意義上理解,這是不言而喻的;其實在我國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屬于償還歷史欠帳。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長期實行“低工資,高積累”的方針,國家對職工的勞動貢獻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并沒有將職工應得的勞動報酬全部分配給職工,而是用作于積累形成了國有資產。以國有企業眾多的老工業基地沈陽市為例:在1984年以前,沈陽市技術工人的平均技術等級約為4至5級,4級工的月工資標準為52.9元;而當時沈陽市技術工人平均每小時生產出產品的價值約為48元,一天為384元。這平均每人一天生產產品的價值,就是工人月平均工資的7.3倍,可見大量剩余價值被國家和企業用作積累了。所以,應該將部分國有資產變現用于養老等社會保障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

        第五,建立正常的財政提留投入機制。各級財政承擔社會保險基金支付風險,需要在企業和職工繳費之外,建立穩定的財政提留機制,并形成積累。應從利息、特種消費稅中提留一部分,還應從國有資產轉讓和土地使用權轉讓等收入中提留一部分,充實養老等社會保險基金。

        第六,發行社會保障公債和社會保障福利彩票。如前所述,我國僅職工養老保險歷史欠帳就約達3000億元,占GDP的50%—60%。如此巨大的缺口,需要發行社會保障公債來彌補。這樣會不會威脅財政安全和引發新一輪通貨膨脹?看來不會。近三年我國共發行國債2100億元,1998和1999年國債余額占GDP比重為10%,赤字比重10%,均屬安全范圍。盡管2000年又增發國債500億元,但隨著GDP的增長,國債占GDP的比重仍為10%左右,在此基礎上再發行社會保障國債不會引起通貨膨脹。

        發行社會保障福利彩票,符合全社會都來參與社會保障的原則。彩票不同于國債,國債是國家向人民借錢,到期還本付息,彩票則相反,因此發行福利彩票,財政沒有任何風險,更具有可行性。

        第七,基本養老金標準應改為兩年調整一次。國家現行政策規定:離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根據統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養老保險基金的承受能力,按照統籌地區上年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的一定比例每年調整一次,職工平均工資負增長時不作調整。這個規定的問題在于,當社會平均工資負增長時,即養老保險基金收入隨之減少時,由于發放的基本養老金標準不變,很容易給養老保險基金造成缺口。近幾年,由于養老金標準多次上調,已造成養老保險基金沉重的負擔和壓力,許多地區已不堪重負。建議將基本養老金標準由一年調整一次改為兩年調整一次,條件容許的地區仍可每年調整一次,這樣可以減少基金缺口。

        第八,提高養老保險統籌層次,從長遠來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應該實行省級統籌乃至全國統籌,這是大勢所趨。

        第九,調整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國家現行養老保險政策規定,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滿]5年并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以某市個體戶繳費為例,每人每年繳費1032元,15年繳15480元,加上利息共約1.6萬元。該個體戶退休后每月300元退休金,每年3600元,約4.3年就將他15年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含利息)全部領完,此后他領取的養老金就得全靠政府和社會為他個人“兜底”。建議調整為25—30年。

        第十,盡快將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與企業養老保險并軌。并軌后有利于資金調劑和人員流動。

        第十一,用貨幣手段解決養老保險歷史負債問題。職工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養老保險權益,既是一種歷史負債,也是一種改革成本,應該由社會負擔。而實現全民負擔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對養老保險歷史權益實行貨幣確認,既增加貨幣投入。當前,通過積極的貨幣擴張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既是及時雨,又具有可行性。

        三、制止違規提前退休

        據統計,1998年1月至1999年末,我國地方新增退休人員122.9萬人,其中違反國家規定提前退休的有27.5萬人,占22%。原行業統籌單位提前退休問題更為嚴重,據30個省市報送的數據,1998年1-8月份,行業統籌移交地方新增退休人員29.6萬人,違反國家規定的達43.8萬人,占55%。

        違規提前退休的途徑有兩種:第一,辦理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假證明和提前出生的假出生證明。經抽查某單位55名“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人員,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只有5名,占9.1%;其余50名全部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占90.9%。第二,降低從事特殊工種職工可以提前退休的條件。國家規定,在特殊工種崗位上工作滿8~10年才能提前退休。有些企業先把職工調到有毒有害崗位上,工作20天后就按特殊工種辦理了退休。

        一般地說,提前退休對就業有促進作用。尤其在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讓一部分接近退休年齡的老職工提前退休,能為年輕人騰出一些就業崗位,有利于減輕就業壓力。1978年,我國7000萬知識青年返城,就業壓力特別大,國家果斷決定讓部分老職工提前退休,一部分老干部離休,允許子女頂替父母的編制“接班”就業,對安排知識青年就業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提前退休不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因為,第一,目前我國勞動力雖然數量上供大于求,在質量上卻供不應求,尤其不適應產業結構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如果我國勞動力能在質量上有明顯提高,就業壓力就會明顯減輕。目前我國勞動力求大于供的行業和企業是:一些新興產業和行業,如郵電通訊、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計算機應用和科學技術服務。據2000年北京世界計算機大會報道,在微電子行業的復合型人才,中國只有3000人,而美國有40萬人,相差百倍之多。男職工50歲左右、女職工45歲左右正是精力比較充足的時期,讓這部分人提前退休,而讓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取代他們,會造成勞動力資源浪費降低勞動效率。第二,提前退休會增加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與年輕人“搶飯碗”。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人的勞動參與率超過40%,共2218萬人。如果實行提前退休,我國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比較低,他們的勞動參與率會更高,會有更多的退休人員在社會上與年輕人爭搶勞動崗位。第三,提前退休會加重社會保障負擔。提前退休一方面會使交納社會保險費的人數減少,減少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另一方面會使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人數增加,加大保險基金支出,使社會保障負擔更加沉重。第四,發達國家的退休年齡有后移的趨勢。美國的退休年齡正從65歲向70歲推延,德國計劃2001年退休年齡推遲到65歲,日本也將退休年齡從60歲后延到65歲。據測算,如果退休年齡從60歲推遲到65歲,退休金的支付總額可以減少50%。

        四、有能力的企業應發放統籌外的各種補貼

        我國自1979年以來,每次大范圍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之后,為保證城鎮居民實際生活水平不受影響,各地政府都同時出臺了企業發放價格補貼的規定,20多年來累計出臺了15項左右(不同地區項目多少不同,項目內容也有所不同)。

        第2篇:資金缺口范文

        除了對事故進行說明和處理責任人外,《報告》對各方持續關注的高速鐵路建設進行了定調:“通過多年自身積累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體系,帶動了高鐵裝備制造產業鏈的技術升級,在有力地拉動了內需,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出行條件,方便了人們的工作、生產、生活。”

        這意味著高鐵建設的正確性得到了肯定。與之呼應的是,在《報告》的第一個交易日,與高鐵相關的股票幾乎全部高開高走。

        但《報告》同時指出,“7?23甬溫事故”的發生暴露了高鐵在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因此對于高鐵的發展提出了技術創新、安全管理等八個方面的意見措施。要求“始終把安全發展放在第一的位置”、“切實健全完善高鐵安全運行的規章制度和標準”。

        鐵路專家認為,國家在肯定高鐵建設成績的同時,也提出了其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這或許是高鐵建設拋開“”,回歸理性發展的開始。

        高鐵投資仍該繼續

        “《報告》的是國務院繼續支持高鐵項目發展的一個信號,雖然不可能恢復之前‘’般的速度,但應該會有一個符合現狀的發展速度。”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教授張曉東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電話采訪時如是說。

        在“7?23甬溫事故”后,國內反對高鐵項目的聲音不斷,由于資金緊張,大部分在建高鐵項目都處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的狀態。

        張曉東表示,高鐵建設的發展本身并沒有錯,但錯在發展的速度脫離了高鐵本身建設的要求。

        高速鐵路司機的“速成”就是最為明顯的例子。在日本和德國,普通司機要駕駛高速列車,需要經過3~6個月的培訓,而中國第一批動車駕駛員,僅僅經過10天的培訓。

        因此,在“7?23甬溫事故”發生后,國務院組織開展了高速鐵路及其在建項目安全大檢查。高鐵建設項目普遍存在趕進度、搶工期現象,造成了高鐵設備和信號控制系統在產品設計、生產、安裝、調試過程中存在安全漏洞等現象。

        而造成“7?23甬溫事故”的首要原因,就是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缺陷。針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鐵道部逐一落實整改措施,包括適當降低新建高速鐵路運營初期速度;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實施召回,對關鍵零部件質量安全問題組織診斷分析和攻關整改。

        百姓最直接能夠感受到的,就是高鐵速度的下降。在運行速度方面:設計最高時速350公里的高鐵,按時速300公里開行;設計最高時速250公里的高鐵,按時速200公里開行;時速200公里的線路按160公里開行。

        在張曉東看來,高鐵的建設仍然應該繼續。“目前中國有很多在建的高鐵工程處于停工、半停工的狀態,從長遠來看,這些工程一定要完成的,否則成了爛尾工程。更為重要的是,目前中國10萬公里的鐵路運營里程,遠遠不能滿足客運、貨運的需求。”

        而鐵道部的具體發展策略,印證了張曉東的話。在2011年12月23日召開的鐵道部工作會議上,鐵道部計劃2012年安排固定資產投資500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4000億元,新線投產6366公里。按照“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的原則,組織好工程建設。

        保在建,就是對已開工的項目必須確保。科學安排投資計劃,優化施工組織,保證重點工程建設進度。特別要抓好2012年竣工的建設工程項目,保證如期建成開通。上必需,就是對完善路網主骨架、煤運大通道和經濟社會發展亟須的項目,爭取盡早開工建設。重配套,就是搞好已建成項目的綜合配套,以提高點線通過能力、固定設備和移動設備配套能力為重點,提高路網綜合運輸能力。

        鐵道部4000億元的投資規模大大低于2011年的7000億元的投資規模,而縮減的投資規模和更加明確的重點方向,或許將是高鐵回歸理性建設的開始。

        在建工程仍需2~3萬億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長期關注中國高鐵的發展建設,他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在建高鐵項目在1萬公里以上,除去已經建設的部分,余下工程至少還需要2~3萬億元的配套資金。而目前鐵道部已經負債2萬億元以上,大量貸款難上加難。因此,上述配套的資金缺口應該最好由發放債券來解決。

        而鐵道部在2010年已經進行了200億元鐵路債券融資的嘗試。 中國財稅部門也先后出臺“鐵路建設債券利息收入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明確鐵路建設債券為政府支持債券”等政策,市場對鐵道部債券信心和認可度開始上升。

        在趙堅看來,高鐵項目的建設,除了資金,安全仍然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已經運營、以及在建的高鐵中,速度應該全部下降到每小時200公里以內,這樣才能在現有高鐵技術條件下,保證其安全運營。”

        第3篇:資金缺口范文

        縣財政局:

        口達351萬元。其中:城鎮污水處理延伸(至**中心小學)工程105萬元、鎮政府門前街道改造工程67萬元、城鎮自來水管道改線工程134萬元、綠化工程45萬元。

        鑒于上述情況,我鎮財政形勢十分嚴峻,財政資金的確難以運轉,故特向你局報告,要求幫助解決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00萬元。

        第4篇:資金缺口范文

        近日,江蘇省阜寧縣檢察院緊扣“細、嚴、實”的要求,有條不紊地做好動員部署、民主測評、考核評價等各項工作,嚴格把握入額遴選每一環節工作的標準和程序,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9月7日,該院經過緊張、高效、有序的運作,圓滿完成6名領導班子成員及26名干警的入額遴選工作。

        入額前期工作體現一個“細”字。為全面掌握各類檢察人員的意見和心聲,該院向全院干警發放《人員分類意向調查表》,并及時召開相關人員會議反饋調查結果,要求各部門負責人針對干警提出的問題和想法,深入細致地做好政策解讀和思想疏導工作。檢察長李響親自抓重點人員的思想疏導工作,先后單獨約談相關人員十多人次,各分管院領導對分管部門的思想政治工作承包到人,即時掌握干警思想動態,主動進行引導化解,確保不因改革引發矛盾、制造雜音。通過全面深入、細致到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證了入額前期干警思想穩定、工作有序。

        入額條件設置突出一個“嚴”字。該院根據上級院檢察官入額考核工作實施方案和省、市檢察院關于入額遴選考核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制定《阜寧縣檢察院檢察官入額工作實施辦法》,明確了禁止入額情形:(1)近三年內所承辦案件經檢察委員會認定有重大差錯的或受到上級院通報的;(2)近三年年度考核結果曾被定為不稱職或基本稱職的;(3)近三年因違法違紀行為受過黨紀或行政處分的;(4)在辦案中違反法律程序,導致嚴重辦案后果的。通過考核評價,經院黨組研究決定,對1名辦案有瑕疵的干警暫緩入額。對2名年齡偏大,辦案數未達標的干警進行教育引導,使他們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促進遴選工作深層次推進。

        入額考核評價注重一個“實”字。該院著重考核參加入額遴選人員的工作實績、綜合素質、履職能力。通過個別談話、綜合測評、民主推薦、查閱資料、專項調查等方式對被考核人員的司法辦案(工作)實績、司法技能掌握、檢察職業操守進行評價,側重被考核對象近三年辦案工作數量、質量、效率等表現情況。對院領導班子成員還考核評價其抓檢察管理、隊伍建設以及業務指導、工作創新等內容,由市院考核組組織中層正職以上干部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對檢察長進行評價;組織干警對其分管領導進行評價。

        第5篇:資金缺口范文

        資產負債聯合管理是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常常使用的一種方式,也叫相繼抉擇資金管理,具體而言就是銀行在融資計劃和決策之中,使用利率變化靈敏的資產來調整資產的配置情況,把銀行保持在一個正的凈利息差額和正的資本凈值的狀態下。資產負債聯合管理的思想屬于把英漢的資產總體劃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固定利率的資金,另一個是敏感性資金,又稱為浮動利率的資金。一般來說用利率浮動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的差值作為資產缺口,如果利率浮動資產較大,則資產缺口為正缺口;若是利率敏感性負債較大,則資產缺口為負。資產缺口的大仙暗示著銀行潛在的損失和利潤。具體來說,如果在正缺口的情況下,較多的負債利率會隨著利率的上升而固定在較低水平上,較多的資產利率對著市場利率向上波動而增長,銀行的凈利差也就越大,利潤越多盈利也就越多;反之利率下降也是亦然。但這種傳統的資產負債管理存在很多問題,首先無法準確地預測未來利潤的波動,利潤的波動會受到很對因素影響,有宏觀和微觀方面的因素還有很多偶然的不確定因子,因此很難對利率的走向進行把控。銀行對于資金缺口的設定基于對外未來利率的主觀預測,因此不能很好地摒除利率風險,可能會增加銀行的經營風險。銀行的經營目標是獲益,力求摒除風險獲得最大的利潤,是利潤定向企業。雖然銀行在對利潤走向判斷準確的情況下會獲得額外的收益,但是一旦銀行預測或決策失誤就會產生較大的利率缺口,帶來更加嚴重的損失。除此之外,利率的缺口很難轉換,及利率浮動資產和利率敏感資產之間的相對大小很難產生變更,尤其是在資金缺口較為嚴重時,因此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2.利率期貨在資產負債管理中的應用

        2.1減少預測失敗造成的風險損失

        銀行如果對于利潤的走向做出準確地預測,就會獲得一筆額外的客觀收益,但如果預測失敗就會蒙受較為嚴重的損失,但是通過利率期貨的套期保值可以在預測失敗的情況下將這筆損失通過期貨的在市場中獲得的收益來進行彌補,由此化解對利率走向判斷失誤是造成的風險和損失,使銀行經營穩定。

        2.2增加銀行企業經營的靈活性

        商業銀行雖然可以依據自己自身的情況,例如:資產大小、規模以及經營狀況來設定適合情況的利率敏感性資金缺口,經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經營過程總仍需要注意趨利避害,爭取最大的收益并及時規避風險,以此為自己進行經營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這又束縛了經營的靈活性。但通過利率期貨的套期保值可以縮小因資金缺口而導致的利率敞口,可以保證銀行利差不隨資金缺口的正負而變動,保證相對穩定,從源頭上控制了銀行經營利潤的風險,釋放了銀行經營的部分靈活性。

        2.3減輕銀行融資的壓力

        銀行的融資需要根據利率的走向來確定,而在傳統的情況下,由于利率的走向只能進行主觀預測不能確切地做出判斷,尤其在利率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這時的銀行不能確定其融資的成本,給銀行的經營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如果融資的利率高于市場利率,這銀行可以較為容易地融得資金,但如果相反則不可能獲得融資。在市場利率概予銀行利率的情況下,銀行只能高于市場利率來進行融資,但是市場的利率常常不穩定,其利率的下跌會使銀行承受更大的融資成本。如果在資產負債管理中使用利率期貨的套期保值則可以固定融資的價格,促進銀行的流動性,這就保證銀行在成本合理的情況下獲得相應的資金,減輕了銀行融資的負擔與壓力。

        3.使用利率期貨套期保值的原則

        利率期貨的套期保值的應用需要基于銀行對于自身規模、經營狀況、業務和市場情況的了解,操作需要與實際切合,只有根據實際情況和特點合理地使用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在具體進行相應的操作時,銀行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3.1確定套期保值的目標

        適用利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等于減小利率的變動對銀行造成的影響,在減小銀行由于預測利率波動失敗而造成的風險的同時,也減少了銀行對于利率預期準確時帶來的收益。所以銀行需要根據自己在實際情況中的獲得的信息量的多少以及獲得信息的渠道來決定對于資金缺口進行保值的量的多少。如果銀行有較多的信息優勢對利率的變動做出準確的決策有較大的把握,可以減少對于缺口進行保值的量,承擔較大的風險并從風險之中獲益,把套期保值的目標定位對沖相應的風險損失。相反,如果銀行的信息相對較為不足,這需要對資金缺口進行較多的套期保值,規避利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損失。

        3.2確定套期保值的金額

        商業銀行對于套期保值金額的確定也需要依據銀行自身的狀況以及但是外部環境來做出決策,要考慮到當時面臨的風險大小,套期保值的成本情況,以及手中獲得的有價值的信息量等等來確定保值的金額。銀行可以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得到資金缺口的大致范圍,根據范圍的下限來限制保值過度導致投機從而給銀行造成的損失,因為一旦超過范圍的下限,可能會導致敞口頭寸小于保值頭寸,形成期貨市場的投機。

        3.3選擇相關性較強的合約

        由于期貨和現貨支架的基差變動不是一致的,因此在眾多選擇之中需要盡量選擇和實際情況類型相符合的合約。例如:如果銀行的資金缺口是以持有有價證券的形式存在的話,比如國債,則需要選擇相應的國債期貨;如果是與別的銀行以拆入或拆出的形式存在則需要選擇基于同業拆借利率的期貨。

        4.結束語

        第6篇:資金缺口范文

        不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小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小企業以其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的特點和靈活多變的經營方式,在促進所在國的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歐盟為例,歐盟統計局公布的資料顯示,在歐盟的1800萬戶企業中,雇員在250人以下的企業有1792.4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產值占歐盟總產值的55%。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促進經濟增長,改善就業環境、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與日俱增。然而,由于企業規模小、技術和裝備水平差、勞動生產率低、市場競爭力弱等先天劣勢,致使大多數小企業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來維持發展而不得不過早地退出市場。在欠發達地區,這一問題表現得更加明顯。因此,解決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轉變為解決其資金瓶頸的問題。縱觀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信貸資金是其最可行和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因而,如何快速、便捷地取得信貸資金就成為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石。但是,面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競爭,小企業在信貸市場并沒有任何融資優勢。

        二、小企業信貸融資缺口理論回顧

        (一)利率管制產生融資缺口 融資缺口理論最先是由英國議員Macmillan向英國國會提供的關于小企業問題的調查報告(1931)中提出的,它指的是小企業對貸款和外源性資本的需求大于市場能夠提供的貸款和資本的數量,包括資本性缺口和債務性缺口;后由英國學者Ray和Hutchinson(1983)對其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即: (1)小企業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但由于資金供給的中斷而不能進行有盈利潛力的投資情況; (2)小企業獲得資金的貨幣成本過度超過大企業獲得資金的成本,從而造成小企業無法通過正常投資來實現其增長潛力的情況。該理論的內涵可用圖1來表示:

        假設銀行、企業處于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中,資金供給曲線為S0,需求曲線為D0,其交點O對應的利率i0即為均衡利率,Q0為均衡信貸數量。在我國,由于貸款基準利率i1(i1

        從圖1可以看出,如果提高利率,就會減少缺口,直到供求平衡。但如果存在管制利率,如i1就會出現缺口,結果是資金的過度需求和有效供給不足并存。由此可見,利率管制導致融資缺口的存在不僅嚴重阻礙了企業的成長, 也扼殺了一批很有潛力的小企業,使得它們難以有效發揮優勢,不僅使整個市場經濟失去應有的公平和公正,而且還極易導致由于投資不足帶來的經濟效益低下的問題。

        (二)信貸配給導致資金缺口 信貸配給是信貸市場上存在的一種典型現象,一般包括兩種情形:(1)銀行只接收部分借款人的借款申請,而對另一部分借款人,即使愿意提供更高利率也不向其發放貸款; (2)對于一個既定借款人的借款申請只給予部分滿足。傳統經濟學理論將信貸配給解釋為由外部振動引起的一種暫時的非均衡現象。在現實經濟環境中,資本市場非有效性使商業銀行在獲取企業的信貸信息及進行信用狀況評價時,往往處于信息劣勢而很難獲得真實準確的信息;此外,每個企業對自身貸款的期望收益和還款概率各不相同,銀行為獲取借款人信息會付出巨額成本,因此,貸款銀行對借款人只能一視同仁——以相同利率發放貸款。結果,誠實的借款人因銀行的“高利率”而自動減少借款額度,不誠實的借款人則愿意獲得銀行貸款。出于降低風險考慮,銀行不得不減少貸款總額度,由此引發信貸配給現象(Jaffee和Russell,1976)。此外,在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中,由于銀行的貸款風險并非獨立于貸款利率,銀行不可能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來甄別借款人的風險,反而有可能因此將低風險的借款人擠出信貸市場,結果銀行就會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選擇在相對較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絕一部分貸款要求,直接的后果就是借款企業出現資金缺口。

        在信貸配給中,往往規模較大、以往存在良好信用記錄的企業擁有貸款優勢。因此,信貸配給的結果是資金缺口由普遍轉向特定貸款群體——小企業。

        (三)商業銀行貸款行為選擇加深信貸缺口 具體表現在:

        (1)金融市場的“羊群行為”對小企業融資的影響。羊群行為是金融市場中的一種非理,心理學家認為是人類的從眾心理使然,經濟學家則認為是經濟環境中信息傳遞受阻所致。Scharfstein和Stein(1990)認為,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違反貝葉斯理性人的后驗分布法則,只模仿其他人的行為行事而忽略自己擁有的私有信息。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2)認為,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在同一時期與其他投資者采取相同的購買或出售股票的行為。

        在我國的金融系統中,國有商業銀行一直處于絕對主導的地位。而正是這種特殊的國有性質,使得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資金借貸關系。此外,從國有企業本身的特點而言,大多屬于商業銀行眼中的“優質客戶”。這對于新興的中小城商行及其他貸款機構產生了一定的行為導向作用。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中小商業銀行由于無法掌握足夠的信息作出理性判斷,往往通過觀察國有商業銀行的決策行為來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判斷,其結果是中小商業銀行也將貸款投向大型企業。羊群行為的嚴重后果是金融市場的大部分信貸資金都流向大型國有企業,而存在嚴重資金缺口的小型企業卻被拒之門外。這種行為不僅顯失公平,同時也無法實現資金使用效率的帕累托最優,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2)貸款者奉行“拇指法則”對小企業融資的影響。拇指法則又稱經驗法則,該法則一般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對未來行為作出定性判斷,其優勢是成本低、速度快。受目前的信貸環境及信貸人員自身素質的影響,信貸決策者在實施貸款行為前,大多是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客戶或根據客戶提供的歷史數據來做出最終決策。這種決策機制既耗時耗力又缺乏一個可以量化的統一信貸標準,因此,為了避免重大失誤的同時又能取得比較滿意的結果,有限理性的信貸決策者就會采用拇指法則進行信貸決策,他們常常根據企業的某些典型特征做出預測和判斷——如企業的資本規模、以往的經營業績等決定是否向企業貸款。這樣既可以節約調研成本和時間,也可以避免重大失誤。結果,在拇指法則的指導下,多數信貸決策者不再考慮貸款項目的真實收益和風險程度等其他影響貸款還本付息的重要的因素,而是根據已有歷史資料做出一般的貸款決策,從而使資金流向經驗中的“優秀企業”,這對于沒有輝煌歷史的新生小企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綜上所述:利率管制導致了資金缺口,而在資金缺口存在的前提下,由于信息不對稱及出于風險、成本等因素的考慮,銀行貸款行為往往具有從眾性、片面性等特點,這使得資金缺口最終轉嫁到小企業這樣一個“弱勢群體”身上。可見,利率在產生缺口與轉嫁缺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低利率極易產生資金缺口,貸款收益下降、甚至為負的現象;高利率則又會導致信息不對稱前提下的逆向選擇。

        經濟學中的供求關系理論認為,在需求量不變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調整價格來促成市場供求的平衡。因此,在不受管制的信貸市場中,利率可以作為一種價格機制,成為調整信貸市場的有力工具。而本文所指不受利率管制則是指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貸款定價權,根據借款企業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貸款利率,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商業銀行通過風險定價來改善資產質量,緩解信貸歧視;另一方面,也能夠推進金融創新活動,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從而拓寬小企業融資渠道,最終緩解小企業信貸資金短缺的現象。

        三、小企業信貸融資缺口的解決途徑——商業銀行貸款利率設計

        (一)假設 實際上,央行已于2004年取消了除城鄉信用社以外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上限,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大部分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是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根據借款方的風險評估結果上浮(或下調)一定的百分比,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客戶信用等級和還款能力的評估體系來作出相應的貸款決策和確定相應的貸款利率。基于上述問題,本文對小企業貸款利率做了初步估測,以此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貸款利率決定機制,為銀企雙方的借貸行為提供參考依據。

        假設某個小企業擬進行一項投資,所需資金為I,企業的初始資本為A(假設A

        (二)公式推導 具體步驟為:

        不管銀行還是企業,都會追求收益最大,因此,我們令Eq≥0,Eb≥0,導出兩種情況下的貸款利率界限如下:

        由(9)(10)兩式可以看到,銀行對企業使用的貸款利率是隨著對企業還款風險估測的大小而變動的。第一種情況實質上說明了不論企業投資成功與否,都有能力償還銀行的貸款本息。第二種情況說明,企業投資失敗時存在無法還清全部本息的可能,因此其貸款區間是有別與第一種情況的,正常情況時后者貸款區間的上、下限高于前者。

        此外,在公式中,假設C=tB,當t=0時,還可以推出信用貸款的區間。但很明顯,信用貸款的利率高于抵押貸款的利率。

        四、結論

        小企業信貸缺口是各種矛盾長期交織在一起造成的客觀問題,除了需要構建一個符合風險收益機制的貸款利率浮動區間,還需要采取相關措施,保證這一貸款利率區間能夠應用于實際中。為此,還需要政府、銀行、監管部門、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全方位構造小企業信貸金融服務體系,以此最終解決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Lakonishok, J.,Shleifer,A.,Vishny,R.. D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Destabilize Stock Prices Evidence on Herding and Feedback Trading[J].NBER dorking paper, 1990:3846.

        [2]Scharftein, D., Stein, J.. Herd Behavior and Invest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465-479.

        [3]張杰:《民營經濟的金融困境與融資次序》,《經濟研究》2000年第4期。

        [4]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2001年第1期。

        [5]田曉霞:《小企業融資理論及實證研究綜述》,《經濟研究》2004年第5期。

        [6]陳天閣、方兆本等:《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銀企規模匹配模型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年第4期。

        第7篇:資金缺口范文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管理層短短四個月之內降息五次,存款利率累計降低1.89,貸款利率累計降低2.16;2012年,管理層兩個月之內兩次降息,存款利率累計降低0.5,貸款利率累計降低0.56。成本低廉的資本快速進入虛擬市場,經過一段時間建倉之后,分別引爆2009年奢侈大餐行情和2012年底到2013年跨年度吃飯行情。

        不過,2008年和2012年兩次降息之前,股市都處于下降過程之中,這次股市處于習時代的暖場表演階段,上兩次,市場超級主力有非常明顯的建倉動作,這次會一樣給低成本的資本建倉機會。只不過短期表現不一樣,這次趕上11月份新股申購資金凍結超過1.6萬億,加上利好不斷,在最大申購日24日因為降息利好作用,直接跳空高開,抑制長陰出現,接下來再度重演7月以來每次新股申購資金凍結連續逼空新股游戲,金融三巨頭權重藍籌輪番活躍,尤其是最大受益板塊券商極度瘋狂。

        股指已經出現連續兩個向上缺口,27日資金解凍,第三個缺口當日回補,根據缺口理論,一個組合周期10個交易日之內,出現第三個向上跳空缺口,風險來臨。10月底以來,趁資金凍結之際,已經兩次出現逼空一個組合10個交易日之內跳空向上兩個缺口,說明市場速度加快,越來越接近習時代暖場表演的瘋狂階段,攻克滬深300指數2012年和2013年雙高點平臺。

        目前上證和滬深300均形成幾年大箱體,上證已經突破大箱頂,借助降息,超級主力繼續拉升,滬深300也突破在即。技術涵蓋一切,技術反應一切。

        第8篇:資金缺口范文

        關鍵詞:養老統籌 財政支持

        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直接影響著地方經濟發展的健康和穩定。內蒙古經過近幾年在養老保障方面進行改革,傳統的財政對國有企業實行統收統支和計劃管理的養老體制正在被“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障制度所取代,改革中的養老保障體制建設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是,隨著大中型國有企業“減員增效”的深入進行以及老年高峰期的逐漸臨近,內蒙古近年來離退休職工與在職職工比例逐步上升,“統賬式”養老保障改革面臨著基本養老金支出快速增長的困難,財政支付仍然承擔最終保證養老金足額、按時發放的重擔。

        一、內蒙古地方財政對養老保障支持能力現狀分析

        “統賬式”養老保障體制改革正面臨著基本養老統籌收支逆差、缺口逐年擴大的向題,需要財政強有力的支撐。內蒙古屬于西部落后地區,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低、國有企業不景氣,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為了改造傳統國有企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經濟發展,自治區各地采取了減員增效等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是有一定代價的,其中之一是減員帶來了大量的提前退休。使得離退休人員急劇增多。到2006年末,企業離退休職工為86.58萬人。據統計,參加養老保險的在職職工有269.92萬人,離退休職工86.58萬人,參加養老保險的在職職工與離退休人員比例為3:1,接近于全國的水平。如果以我國現行的養老統籌制度推算,實施養老統籌改革以來,自治區從2001~2006年國有單位離退休需求分別為47.367億元、48.6821億元、58.8735億元、58.2171億元、66.56億元、87.69億元。如按國有單位職工工資總額20%作為養老金供給計算,這6年國有單位離退休費供求缺口理論上應為15億元、13億元、19億元、11億元、14億元、10億元,供求缺口基本都高達10億元(如圖1所示)。因此,養老保障體制改革需要財政的補充支付。

        養老統籌收支逆差需要財政補充,財政狀況直接影響養老保障體制改革。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內蒙古地方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在“十五”期間年增長率分別為7.82%、23.27%、24.77%、41.33%、47.08%,2005年地方財政收入是536.3633億元,2006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到712.88億元。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隨著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整體經濟的迅速發展,基本建設、企業的挖潛改造、科技開發、教育以及農、林、水、電等事業對財政支持的需求持續增大。“十五”期間,自治區財政支出增長率分別為28.70%、23.02%、13.97%、27.95%、21.88%,呈上升趨勢。2005年與2006年財政收支逆差已分別達198.2464億元和200.85億元。這種狀況不改變,財政已無力支持更大的資金需求。

        財政是養老統籌資金缺口的最終支持。但由于財政收支本身存在缺口,地方財政無法承擔如此重任,甚至將全部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用于保證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足額發放也無法彌補養老金理論缺口的增妊(如圖3所示)。現實中,2003年內蒙古收繳養老保險基金78.4442億元,支出66.6245億元,當期贏余11.8197億元;2004年收繳養老保險基金93.8809億元,支出79.4741億元,當期贏余14.4086億元;2005年收繳養老保險基金83.16億元,支出96.76億元,當期赤字13.6億元;2006年收繳養老保險基金113.8億元,支出108.45億元,當期贏余5.35億元,實際缺口小于理論缺口,且多數年份出現贏余現象,這主要依靠財政支持和補助。事實上,由于企業實際養老統籌繳費率遠遠高于國家規定的在職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人養老賬戶基金被大量挪用于彌補統籌缺口,并且隨著國家社會保障改革的進行,養老統籌缺口資金可以由國家財政轉移支付,自治區養老保障供求才能得以基本維持平衡。

        二、內蒙古地方財政對養老統籌支持能力預測分析

        隨著內蒙古社會保障改革工作的逐步進行,養老統籌資金缺口不可能長期由國家財政轉移支付來承擔;個人賬戶養老基金為保值增值,也必須停止挪用不歸還;為了保證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企業無法長期負擔過高的養老統籌繳費率。因此在未來幾年中,地方財政將成為養老統籌資金缺口的最終支持。但是,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自治區地方財政收支缺口和養老統籌收支缺口同時呈不斷增長趨勢,因此可以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中,地方財政將無法承擔彌補養老金缺口的重任。若設定內蒙古地方財政收入和國有單位離退休費分別按每年增長29.53%(2001-2006年平均增長率)和34.97%(2001~2006年平均增長率,并且養老金一[資替代率短期內不變)計算,即使國有單位在職職工人數可以在短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國有單位職工工資總額按每年18.47%增長(2001~2006年國有單位職工平均貨幣工資增長率)。到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國有單位離退休金、國有單位基本養老統籌(國有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20%)預計將分別達到2006.77億元、291.004億元、152.29億元(預測值:現值*(1+增長率))。雖然同現期相比財政收入增長達到2.82倍,但是養老統籌資金缺口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將激增至6.9%,遠高于目前水平;即財政收入增長也無法彌補養老統籌資金缺口的增長,這與圖3顯示的趨勢相符合。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自治區地方財政無法彌補養老統籌缺口。雖然目前資金缺口尚能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但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老年高峰期,必須加速推動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努力加大地方財政改革力度,建立養老保障財政核算體系,為內蒙古養老保障系統的安全運轉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必須繼續大力推動養老保障改革,擴大養老保障制度覆蓋范圍,進一步提高養老統籌征繳率,逐步降低養老金工資替代率,適當提高退休年齡。養老統籌繳費是中國“統賬式”養老保障制度的基礎,是養老金支出的豐要來源。因此,雖然內蒙古養老統籌征繳率目前已經達到90%以上,但要使征繳率得到保證,制定相關法律,改“繳費”為“繳稅”的養老統籌收繳體系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再者,內蒙古在進行國有企業改革中,就業壓力十分大,最近幾年職工退休年齡一再提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國有企業的就業壓力,卻大幅度提高了撫養率,使本來已捉襟見肘的養老保障收支矛盾進一步加劇。況且,許多提前退休的人員并未真正退出就業隊伍,勞動力市場的狀況沒有得以真正改變。因此應從長遠角度考慮,適當提高退休年齡,減輕養老保障負擔。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要解決內蒙古未來養老統籌收支缺口增長的問題,應具體分析將要面臨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從制度上解決養老統籌資金的短缺。

        其次,建立養老保障財政核算體系,加強財政支持養老保障的作用。內蒙古正處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為了推動經濟的繁榮發展,不宜過度加大企業養老統籌負擔,財政必須成為養老統籌缺口的有力支持。為了順利渡過即將到來的老年高峰期,應逐步建立社會保障財政核算體系,從具體的稅種中抽取固定比例的資金用于財政對養老金的支付,做到社保資金有固定的來源,有明確的去向,建立健康、完善的社保資金流動體系。

        第9篇:資金缺口范文

        摘要:本文將以養老金缺口問題為視角,通過分析現行退休制度、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養老金缺口現狀來探討延遲退休政策背后的根源。養老金空賬問題成為推行延遲退休政策的迫切因素,根據養老金收支現狀、產生缺口的原因可以得出養老金缺口更多的是因為養老金體制不健全導致。因此延遲退休年齡的設計究竟對于填補養老金缺口方面起到多大作用還有待考量,完全依靠延遲退休并不能很好的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而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緩解養老金收支矛盾應更多地通過加大國有資產劃撥力度以及實現對現有社會保障資金的保值增值,并且擴大投資范圍。

        關鍵詞:延遲退休政策;養老金缺口;人口老齡化

        一、引言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人口紅利的優勢減弱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人口紅利的減少意味著我國勞動力優勢大不如從前,經濟增長受到阻礙,在勞動力人口逐年下降的背景之下,職工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也會降低,而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上升,達到退休年齡的人口也會越來越多,因此領取養老保險的人數也會上升,從而使養老保險的支出不斷增長。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情況,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虧空1563億元,2015年虧空將超3千億元。在養老金如此大缺口的背景下,延遲退休政策成為備受關注的一個解決方案。

        因此,本文將主要從養老金收支不平衡問題及其根源進行探索,并探究養老金缺口的解決方案,從而分析延遲退休政策對解決養老金壓力的作用程度,延遲退休是否適用于我國當前國情。

        二、延遲退休政策提出的原因

        1、現行退休制度的不合理

        在我國,現行退休政策依然延續20世紀50年代初的制度,男女退休年齡分別為60歲和50歲,女干部為55歲。還有不少人選擇買斷工齡以及內退等方式提前退休,在我國最早退休年齡可以為40歲。

        現行退休制度不合理之處主要有如下方面:首先是男女退休年齡存在較大差異且退休年齡與人口壽命不協調。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男女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能力相似,并且從平均壽命來看,女性的壽命水平高于男性,因此在繳費年限效應以及領取年限效應相同的情況下,女性領取的養老金金額要普遍高于男性。縮小男女退休年齡差距成為必要舉措之一。其次提前退休現象日益嚴重,在當前社會競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很多人會選擇提前退休。一方面勞動者的直接退出,減少了在職職工人數,繳納社保基金的工資總額也減少,這就縮小了社會保險的收入規模。另一方面,提前退休對養老金需求更多,養老金支出規模更大,這樣就使得養老金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最后,在退休年齡的設計上缺乏彈性,無論何種工作退休年齡基本一致。

        2、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

        近年來,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不斷上升,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大,據統計,2010年60歲以上人口總數達16616萬,占總人口12.2%。2015年達到20451萬人,占總人口14.6%。預計在2050年將會達到老齡化階段最嚴重的時期,老年人口超過4億人,老齡化程度高達30%。

        老齡化的加速是造成養老金收支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退休人數的上升,使得養老金的支出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勞動人口數量絕對數也在下降,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也就是3個人養1個人,到了2020年將下降到2.94:1,到2050年將下降到1.3:1。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加,老年人領取養老金的年限也相應的增長,而且養老金待遇是剛性增長的。所以,養老金的支出面臨巨大的壓力。

        3、養老金缺口逐年擴大

        我國養老保險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主要分為事業機關單位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由于事業機關單位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因此養老金收入主要來自于企業繳納的保險費、利息以及財政補貼。長時間以來,養老金屬于收不抵支狀態。從近3年情況來看,2013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收入18791億元,增長8.2%,其中保險費收入15501億元,財政補貼收入2669億元,支出16460億元,增長17.4%,結余2331億元。可以看出支出的增長遠快于收入,且在收入中若剔除財政補貼收入,則出現收不抵支現象。2014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出險收不抵支現象,年度虧空1563億元。2015年虧空超過3千億元,隨著壽命增加和勞動力的減少,2030年將出現兩個在職人員養一個退休人員,養老金缺口的逐年擴大,養老保險出現年度現金流惡化,收不抵支的狀態。

        養老金缺口的逐年擴大給財政造成巨大的壓力,因此政府計劃通過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來緩解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壓力,據統計,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加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延遲退休政策被認為是緩解養老金缺口的一劑良藥。

        三、中國養老金“空賬”問題

        1、我國目前養老金收支現狀

        從表一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養老金的收入和支出均是逐年遞增的水平,收入與支出的比重從2011年起越來越小,這也就說明了養老金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距更小,在收入增加緩慢的同時,支出的卻以更快的增速增加。雖然每年都存在結余,但2013年來,剔除財政補貼,養老金開始出現“虧空”局面,且虧空數額逐年增加,預計在2015年虧空將超過3千億元。由于養老金缺口需要考慮在未來一段時間所需承擔養老金權益凈責任的情況下養老金所剩下的余額。而因為我國養老金體制轉軌因素以及老齡化因素,我國養老金權益凈責任長期高于養老金積累額,因此我國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空賬規模的迅速擴大加之個人賬戶實際積累部分的減少,目前空賬規模累計達1.4萬億元,每年還在以1500億元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僅養老保險滾存余額就超過10萬億,屆時收益率損失將達幾萬億。

        2、中國養老金產生“空賬”原因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保障事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在2014年12月之前,我國實行養老金雙軌制度,事業單位養老金由財政統一撥款交付,而企業養老金則由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支付。在退休之后待遇形成巨大懸殊,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準遠高于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5倍。從養老金替代率來看,機關事業單位均在90%以上,而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有40%―50%,這就造成了財富的分配不公平,也給我國財政支付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雖然我國現行的養老金制度是養老金并軌制,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替代率逐步縮小,但多年來的財政支出壓力也成為養老金缺口形成的主要因素。

        其次,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養老金支付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是形成養老金缺口的重要因素,201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13.26%,2013年超2億人,達到14.9%,老年人口的上升導致繳費養老金的人口減少,養老金收入大幅減少,但領取養老金的人口卻不斷增加,對于現收現付制的社會保障體系而言,入不敷出的養老金赤字愈加嚴重。近年來,我國人均養老金的領取數額逐年增加,但養老金替代率卻出現下滑的趨勢。2012年―2014年分別為44.2%、45.1%、45.8%,均在國際最低養老金替代率55%之下。對于養老金支付水平而言,養老金的增長率遠不及通貨膨脹的速度以及工資的增長率,導致支付水平無形上漲,從而缺口加大。

        第三、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賬戶混合管理,也就給個人賬戶資金向社會統籌賬戶轉移提供了機會,由于監管與制約機制的不嚴格,養老金挪用的問題也更加突出。社會保障機構利用混合管理的這層便利,直接挪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中的資金,導致個人賬戶的不斷透支,以此來彌補社會籌資的不足,從而形成了養老金缺口的隱形債務。

        3、如何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

        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可以從改革養老金制度、做實個人賬戶、規范養老金監管以及擴大養老金投資渠道等方式。

        首先,養老金并軌制度是解決機關事業單位不用繳納養老金卻能在退休后享受比企業職工高出很多的養老金替代率的主要方法。2015年,養老金并軌后,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一樣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也實施個人與單位共同繳納養老金以此建立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在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在崗在編人員達到近4000萬人,他們將能成為養老金繳納強有力的群體,養老金實行并軌后,社會統籌賬戶以及個人賬戶得到充實,養老金缺口可以得到比較有效的緩解。其次,我國應該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個人賬戶的主體一般為退休老職工的養老金,政府首先因確保這些養老金的償還。由于養老金缺口規模較大,中央以及地方財政壓力較大,因此應該從小規模做起,逐步積累做實。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出售國有資產、發放國債等方式來融資,以減輕財政壓力。通過加大養老金覆蓋面,將社會保障基金積累劃撥一部分到個人賬戶,從而使個人賬戶更加充實,養老金缺口得到改善。在養老金監管方面,個人賬戶采取個人繳費與地方管理的模式,規模龐大,在管理過程中資金存在被挪用的風險,因此要有專門管理部門對個人賬戶進行管理,全面記載參保人員的收入支出情況。第三、要通過多渠道保障養老金的充足收入。倘若加大政府財政補貼會加重財政壓力,而通過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以此彌補養老金缺口是可行的,因為退休人員在崗時所繳納的養老金實際上在很大程度凝固在國有資產中,劃撥國有資產不僅充實了社保基金,更可以借此推動改革。當前國有資產較充足,可以通過國企上市將其股份資金的10%劃撥至社保基金,逐步提高國企上繳利潤比例,并將部分利潤劃撥至社保基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養老金體系的可持續。

        四、延遲退休政策對于緩解養老金缺口的作用程度

        在人口壽命延長以及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情況下,養老金的需求越來越大。在假設條件下,養老金缺口最高可能達到21.3萬億元。因此我國提出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政策來緩解養老金缺口的壓力。在法定年齡上,我國目前的退休年齡是男職工60歲,女職工55歲,而我國目前的政策主要內容是在未來10年內逐步提高法定年齡至男職工65歲,女職工60歲。采取延遲退休政策是否能夠很好的緩解養老金缺口的問題,取決于養老金缺口的真正成因。在我國,由于長期的養老金雙軌制度,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一直由國家財政統一支付且養老金替代率均在100%以上,這也就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負擔。養老改革前在國家承諾包攬國有企業職工保險,實行現收現付的情況下,職工的社會保障繳費在發放工資以前已經作了扣除。這筆錢積累用來興建國有企業,職工不需要也沒有個人賬戶積累。這樣,老職工的養老保障由現收現付制轉向個人賬戶制后就勢必出現空賬戶問題。應當從國有資產中取一部分劃入老職工的個人賬戶,以補償國家對他們的社會保障欠賬。養老改革前本應由政府全部承擔的退休老職工的巨額養老金被迫挪用在職職工的繳費來支付,造成養老基金和個人賬戶嚴重虧空,并進而轉化為職工養老待遇的嚴重低下。養老金待遇水平被大大壓低,替代率被稀釋掉了一半。因此解決養老金替代率不公平問題才是彌補養老金缺口的真正途徑。

        延遲退休政策在短期內確實對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有著一定作用,一方面,延遲退休年齡可以增加在職員工人數,從而增加繳費年限,養老金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延遲退休年齡后,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老齡化問題,減少養老金的領取數額,養老金的“增收減支”可以縮減一部分養老金缺口。但從長期來看,延遲退休政策只能暫緩養老金缺口問題并不能徹底消除缺口,甚至會在擠兌我國的就業率,延長退休年齡后整個就業環境的流動性會更差。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還是應從擴寬養老保險投資渠道,完善養老保險投資收益機制,實現對現有社保資金的增值保值,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缺口問題。

        五、結論

        在我國,短期內并不適合通過推行延遲退休政策來解決養老金缺口的問題,雖然延遲退休政策確實在短期內可以起到“增收減支”的作用,但相對于巨額的養老金缺口而言,延長退休年齡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對于解決養老金缺口而言在我國的可行性并不高,面對養老金缺口問題,我國應建立一種新型養老保障籌資模式,通過國有資產劃撥以及擴寬養老金投資渠道來做實社會賬戶和個人賬戶,加大對養老金的監管力度,避免挪用個人賬戶資金,實現對現有養老金的增值保值。(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李馨.我國漸進式退休制度對養老金壓力的影響研究[J].學術縱橫,2015年第2期

        [2]袁磊.延遲退休能解決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問題嗎?[J].人口與經濟,2014年第4期

        [3]謝長安.延遲退休對養老金收支與就業的影響[D].南京財經大學,2013年5月

        [4]安倩倩.延遲退休對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影響―基于養老金替代率視角的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4月

        [5]李婷.我國延遲退休問題研究綜述與評析[N].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12月

        [6]王成.中國養老金缺口的成因、風險以及對策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15年第2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特黄一级日本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最新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