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器人競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TP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171-01
機器人競賽是教育和高科技的結合,由于機器人自身的特點和對未來社會的影響,機器人不僅僅是全面素質教育的好教材、好辦法,而且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園地。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技術普及深入,機器人教育及競賽已廣泛深入高校甚至中小學校,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設計能力、動手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機器人競賽實際上是高技術的對抗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校信息與自動化領域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發展的水平。機器人競賽使研究人員能夠利用各種技術,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案,從而又反過來促進各個領域的發展,這也正是開展機器人競賽的深遠意義,同時也是機器人競賽的魅力所在。
1 項目分析與研究方案
1.1 機器人系統的組成
功能方面來分:機器人主要由構架系統、感知系統、執行系統、決策系統、能源系統等幾大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構架系統:相當于人體的軀干和骨骼,它承載著機器人的所有部件,是機器人的根本和基礎。感知系統:相當于人的眼睛、耳朵、鼻子、皮膚等,可以感知外界的各種信息,如:距離、聲音、氣味、溫度、濕度、形狀、顏色等。執行系統:相當于人的肌肉和四肢,可以使機器人具有行走、移動等功能,并完成特定的任務,如取物、滅火、營救、排爆、踢球等人們設計的各種動作。決策系統:相當于人的大腦,它將機器人從感知系統感知的各種外界信息進行處理、判斷,然后做出決策,并發出信號控制執行系統按照程序預設的方式進行處理。決策系統常用的控制芯片有:C51單片機、PIC單片機、AVR單片機、高端ARM處理器等。能源系統:相當于人的心臟和肺,它給機器人的感知系統、執行系統、決策系統提供能量,如電能、熱能、機械能等。
1.2 本平臺研究的主要內容
(1)構架系統與執行系統。
結合人形機器人、輪式機器人及其他形狀機器人的結構特點,開發一套花鍵式結構連接件。利用該套連接件可以搭建各類機器人機械平臺。
(2)感知系統。
感知系統中,常用的傳感器有:測距聲納、紅外測距傳感器、紅外光電開關、姿態傳感器、碰撞開關、聲強傳感器、光強傳感器、聲音傳感器、顏色傳感器、攝像頭等。本項目擬開發模塊化的上述組件(不包括攝像頭)。
(3)決策系統。
決策系統將機器人從感知系統感知的各種外界信息進行處理、判斷,然后做出決策,并發出信號控制執行系統按照程序預設的方式進行處理。決策系統常用的控制芯片有:C51單片機、PIC單片機、AVR單片機、高端ARM處理器等。
(4)能源系統。
2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試驗方案
2.1 研究方法
(1)調研法:通過廣泛的調研,結合學院電信、應電、電氣、模具等專業對開展機器人教育的需求及國際國內有關機器人競賽的平臺,分析技術細節、難點,確定平臺建設架構。
(2)試驗法:通過仿真、硬件搭接及調試等途徑完成各電路模塊的硬件設計,然后拼裝各類機器人,運用數學建模知識、自動控制原理及有關軟件技術,實現各類機器人的決策控制,并形成配套的技術資料。
3 特色與創新之處
“創意之星”機器人競賽及實訓平臺是一套用于高等工程創新實踐教育的模塊化機器人平臺,可通過數百個基本“積木”單元的組合,搭建出各種發揮想象力的機器人,并可為自己搭建出的機器人編程。因此,無論是機械、電子還是電氣專業,都可以基于該平臺,根據需要選擇自己的側重點,承載學生的實驗、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技能競賽。
4 結語
實踐證明,該平臺可靠性高,靈活性強,解決了目前機器人系統不能靈活拼拆組合,實現既可“獨立”又可“復用”的技術問題并且可適用于各類大眾機器人競賽,節約了競賽和培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關鍵詞:機器人競賽;培訓;參賽選手
機器人競賽活動是一項綜合多種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科技活動,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科技素養,發展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它集知識性、趣味性、競技性于一體,深受學生喜愛。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同時也是機器人競賽活動的輔導教師,如何將機器人競賽活動的培訓工作高效的、有秩序的開展下去,培養出優秀的高科技人才,使得機器人比賽更加精彩。筆者認為針對機器人競賽活動的培訓工作是有方法和策略可尋的,結合自己的實踐操作和經驗總結談談幾點想法。
一、選拔主體對象――參賽選手
參賽選手的選拔是機器人競賽活動培訓過程中的第一個步驟,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也是機器人競賽活動有效開展的主要對象,機器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應體現在學生身上。所以,參賽選手的選拔尤為重要,如何才能在眾多的學生當中“相中”高科技苗子,尋到自己滿意的參賽選手,建議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對機器人有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化劑。有人認為:我們每個人從事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興趣所引起的,有了動機、興趣才能去從事各種活動,從而達到一定的目的。所以,機器人競賽活動選的學生不僅需要對機器人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而且還需要他們對機器人有足夠的興趣。
2.動手能力強
從近幾年的機器人競賽活動的情況來看,無論是重慶市選拔賽(各項目的第一名晉級全國賽),還是重慶市常規賽,大多數項目都要求參賽選手將機器人的零件拆成散件帶入比賽現場,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搭建機器人,然后編寫程序調試機器人。這就要求負責搭建機器人的參賽選手在搭建機器人的時候上手一定要快而準,當然,這也是對每個參賽選手的基本要求。
二、輔導教師做好準備工作
機器人輔導教師大多為信息技術教師。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在給學生上課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鉆研教材,認真寫好教案。俗話說得好,要給孩子半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輔導機器人的教師也不例外,所以,輔導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首先,要讀懂并吃透比賽規則,這一點非常重要。有的輔導教師對比賽項目的規則理解不夠透測甚至是理解錯誤,尤其是比賽項目所要完成的任務要求模棱兩可,這樣會導致輔導方向有誤,培訓效果不明顯,比賽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輔導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并且要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要讓他們知道比賽只是一種形式,是培養他們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手段。既然是比賽,那么就應該眾在參與,拿獎或不拿獎或者拿幾等獎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比賽自己和以前相比綜合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增長了知識、開拓了眼界等等,只要做到了其中一點,那么,你就是最大的贏家。
三、培訓參賽選手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一天正常的行課安排為上午五節課,下午四節課。為了保證機器人競賽活動的訓練能順利且有效地進行,參賽選手培訓時間一般為中午、下午放學后或周末的課余時間,讓參賽選手在短期內進行集中訓練,在這期間參賽選手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參賽選手要認真研讀比賽規則
比賽規則除了輔導教師要學習之外,參賽選手也要仔細研究,因為比賽規則里面包含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如競賽流程、競賽所要完成任務、評分標準等等。正式比賽時,輔導教師不能進入比賽現場。所以,參賽選手要對這些重要條款做到心中有數,甚至還要記住某些注意事項,以免在比賽過程中丟失分數或者犯規。
2.參賽選手要反復練習編寫程序,調試機器人
從機器人競賽活動的各個項目比賽情況來看,有些比賽項目的任務要求不確定,只有參賽選手進入比賽現場的時候才知道所要完成任務的具體情況。所以參賽選手要反復習練習編寫程序,調試機器人。只有這樣,學生在比賽中才能游刃有余。
3.參賽選手還要學會如何應對在比賽過程中的突發狀況
參賽選手平時在訓練的時候可能一切都順理成章,沒有遇到過突發狀況,即使遇到了也是輔導教師幫忙解決。可是在比賽現場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是我們無法預料的。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就要預設各種突發狀況,讓參賽選手學會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防止在比賽現場參賽選手措手不及。
四、做好賽后反思
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教學反思,那么,作為機器人輔導教師在每次比賽過后也要有所總結和反思。每次比賽下來要總結和反思的東西有很多,無論是好的或者不好的都要做好賽后總結和反思工作,把好的、有價值的東西保留下來方便以后再用;不好的想想為什么不好,總結出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輔導教師要堅持做好每次賽后的反思和總結,這樣不僅有助于輔導教師自身的發展,而且還有助于輔導教師積累豐富的經驗、方法。
機器人競賽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每個輔導教師對于參賽選手的培訓工作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相信在廣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總結出一套既科學又完善的培訓策略。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51.
[2]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心理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60-61.
2014 年7 月26~28 日,“金山杯” 第9 屆全國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暨第26 屆ROBO-ONE 國際機器人競賽和第3 屆國際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全國選拔賽,在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楓涇中學舉行。國家教育部教育裝備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韓呼生, 國際機器人ROBO-ONE 中國委員會主任馬巍等參加活動。
競賽中,來自全國25 個省市(港澳地區)共1800 余名機器人競賽運動員,分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三個組別,分別參加了雙足機器人技能賽、機器人軌跡賽、雙足機器人舞蹈賽、機器人球類比賽等11 個項目的競賽。本屆競賽獲獎選手將入選中國代表隊參加國際機器人競賽。
本次競賽是上海市首次舉辦的全國性大規模的國際青少年教育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全國選拔賽。相比往屆競賽, 本次競賽活動規模最大、賽事規格最高、參賽人數最多、競賽項目最齊全, 競賽人數從去年的800 人猛增至今年的1800 人。
歷時兩天的比賽為我國青少年機器人教育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有利于普及機器人教育,拓展青少年的科技視野。
(董少校陳少國)
【關鍵詞】虛擬儀器;搶答器;邏輯;結構
1 設計任務與要求
1.1 設計任務
設計一臺可供4名選手參加比賽的智力競賽搶答器。主持人開始搶答,選手可以按下強大按鈕搶答。最先按下的選手蜂鳴器響鈴,對應的指示燈亮。答題完主持人可以按下復位鍵重新開啟下一輪。
1.2 設計要求
1)四個參賽者每個人有一個搶答按鈕編號為1號、2號、3號、4號,對應的指示燈為1號燈、2號燈、3號燈、4號燈;
2)主持人有一個控制按鈕,用于將所有的燈熄滅與將大屏幕清零,并控制搶答的開始;
3)當參賽者按下搶答按鈕時,蜂鳴器響鈴,對應的指示燈亮,同時大屏幕上顯示最優先搶答者的編號;
4)具有互鎖功能,有人優先搶答后系統會關閉,其他人無法繼續搶答,必需等主持人清零后,重新喊開始才能重新搶答。
實際操作:當主持人按鈕打開時VI才能運行,當1-4號有一個按鈕被按下時,燈亮、蜂鳴器響且VI停止運行,當主持人按鈕關閉時運行VI就能清零。
2 原理電路和程序設計
3 設計的搶答器的主要特點
1)涵蓋搶答題、搶答自鎖,復位、報警等功能;
2)結構簡單,易操作。功能較少,但應答較為迅速;
3)面板上設有組號窗口,顯示清晰,同步顯示,沒有干擾;
4)主要是應用LabVIEW軟件對搶答器進行模擬。所以設計中應用的主要是LabVIEW邏輯結構和編程技術;
5)簡單運用LabVIEW的邏輯結構實現4路搶答功能,具有互鎖功能,有人優先搶答后系統會關閉,其他人無法繼續搶答,必需等主持人清零后,重新喊開始才能重新搶答。
4 總結
電子課程設計是本學期的第一門課程設計,我們選擇的是四人智力競賽搶答器的設計,這個課題應用了LabVIEW軟件特點,設計了有搶答、數據鎖存及顯示、聲音提示功能、啟動等功能的搶答器,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們對LabVIEW這個軟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課本上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掌握。
設計過程:我深刻的體會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實踐,其過程很可能相當煩瑣,有時花很長時間設計出來的電路還是需要重做,那時心中未免有點灰心,有時還特別想要放棄!此時更加需要靜下心,查找原因。設計思路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的設計思路是成功的,那你的設計已經成功了一半。因此我們應該在設計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像查找詳細的資料,為我們設計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世界技能大賽;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6)11-0005-05
自2010年10月加入世界技能組織后,我國于2011、2013、2015年分別派選手參加了第41、42、43共三屆世界技能大賽,參加的賽項數量分別為6項、22項、29項,參賽選手分別為6人、25人、32人,并分別獲得1銀5個優勝獎、1銀3銅13個優勝獎、5金6銀4銅11個優勝獎的好成績。如今,世界技能大賽參賽國家和地區達到59個,賽項數量也達到歷史最高的50項,覆蓋世界經濟六大領域。我國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參賽項目已經擴大到這六大領域。
加入世界技能組織后,我國成立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組委會,組委會設在人社部,由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國際司、職業技能培訓鑒定中心、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勞動保障出版集團等部門聯合組成。大賽秘書處設在職業能力建設司。
第三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我國不僅實現金牌零的突破,更以15枚獎牌位列世界參賽國家(地區)獎牌榜的第四位,前三位的國家或地區分別為巴西、韓國、中華臺北。
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帶動了我國參賽選手技能水平的提升,也使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項目培訓基地收獲了諸多技能人才培訓的經驗和成果,積累了技能人才培養的國際標準和經驗,對我國職業院校對接世界技能標準開展職業培訓,提升技能培訓質量,促進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與啟示意義。
一、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收獲的技能人才培訓經驗
(一)對參賽選手選拔與培訓的經驗
1.對照世界技能大賽項目技術文件開展國賽選拔
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國家和地區都對照世界技能大賽競賽規則與技術標準開展國賽選拔,我國也不例外。對代表國家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選手,經由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組委會組織進行國賽選拔,獲得國賽參賽資格的選手基本為省賽或行業大賽第一名。我國在專業設置上與世界技能大賽賽項沒有直接對接,在舉辦國賽前三個月左右時間,由參賽項目國家集訓基地專家組依照世界技能大賽規則及技術標準,為參賽單位或個人提供70%的試題及公布使用的設備,另外30%試題在比賽時公布。
經國賽選拔,獲得前5名的選手進入國家集訓基地進行集訓(不同項目有差異)。通過集訓再進行兩輪晉級賽選拔,最終確定1名選手或1個團隊代表國家參加世界技能大賽。
2.依據世界技能大賽歷屆賽項試題培訓參賽選手
進入國家集訓基地的選手需要接受來自基地專家和教練團隊的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如同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很多國家(地區)訓練參賽選手的方式一樣,對照往屆世界技能大賽賽題對選手進行全方位的技能培訓。
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組委會首次委托第三方出題,難度加倍。其他國家對參賽選手常采用歷屆“比賽真題”訓練。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技術指導專家魯宏勛大師認為,世界技能大賽是對選手綜合能力的考驗,掌握的工藝越多,適應的設備種類越多,越能出成績,且先進的工藝能大大提高操作效率。在集訓期間,為了保障選手每周有一套新的訓練試題,魯大師圍繞賽項技術標準,完成了180張設計圖紙共60套訓練考核試題,試題庫基本滿足了選手訓練與考核的需要。為提升選手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以及比賽時呈現穩定的心態,設法將全部考核要素裝進訓練試題中。在出題時,打破常規思路,有意“挖坑”,考驗選手的技術能力。事實證明,魯宏勛大師培訓選手的技法成功而科學,成功背后彰顯的是魯大師的辛勤付出。
3.對參賽選手實施全方位的職業素質提升訓練
世界技能大賽不僅檢驗參賽選手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更主要的是檢驗選手對產品的質量、工藝和精度的掌握能力,以及賦予產品的創新能力。
在技能訓練中,選手不僅要深刻了解技術規則、標準,而且要牢固樹立質量、精度意識,更要重視養成職場工作的安全、環保意識及職業習慣。如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獲得銀牌的電器裝置項目指導專家介紹,在對選手進行技能提升訓練中,特別注意加強選手的職業行為習慣等職業素養的訓練,這對大賽上取得優異成績至關重要。魯宏勛大師為培養選手的職業素養,更是親自動手對工具箱進行設計、改裝,劃線、鉆孔、攻絲、裝調都是親手操作完成。為了克服巴西機床兩軸聯動加工的不足,魯大師甚至調動了班組的資源,專門設計制作了角度定位器。制作的其他輔助工具也都為選手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手段,使選手掌握了更多的制作技術技巧。魯大師所做的一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選手們,使大家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習慣,更明白了要成為一名高技能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
正是各參賽項目都努力通過大力度的技能強化訓練和職業素質訓練,我國參賽選手才能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為在世界舞臺上重塑中國制造大國的形象發揮了積極作用。
4.訓練設備、訓練方式與世界接軌
為盡快熟悉并提升參賽技術能力,我國對照世賽賽項技術文件要求中的技能標準對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項目選手進行技能培訓,同時配備世界技能大賽賽項專用設備,使用規定型號的專用工具和耗材等進行訓練。
按照世界技能組織的要求,世界技能大賽賽項設備最遲要在賽前的7~8個月進行公布。為使選手盡快熟悉和熟練使用參賽設備,參賽項目一般對照上屆大賽使用設備的情況,組織選手通過多種技能交流的方式,增加對相近各種設備的認識與使用的熟練程度,盡量給選手提供與世界技能大賽公布的賽項設備一致或接近的設備進行訓練。為此,一些參賽項目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國內、國際交流方式,提升參賽者技術技能訓練水平,積累參賽經驗。
相近的參賽項目間還采用相互借鑒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技術交流。有些賽項積極與參賽項目技術強國開展技術交流活動,聘請世賽項目技術專家給予技術理念、方式、技法等方面的指導;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組委會也積極組織部分參賽項目選手參加大洋洲技能大賽、歐洲技能大賽以及英國、臺灣地區、俄羅斯技能大賽,開展技術切磋,讓選手通過實戰演練積累參賽經驗,熟悉設備,提升技能訓練水平。
總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并在世賽場上取得好成績,表明我國的技術工人擁有在世界舞臺上與世界同行競爭的一流技能,也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國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積極進步。這對我國制定青年技能人才培訓策略具有直接的借鑒作用和啟示意義。
(二)承擔國家集訓基地院校收獲的技能人才培訓經驗
我國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項目共有29個,21個單位入選國家集訓基地。國家集訓基地共分三類,其中一類即為職業院校集訓基地,共有15所職業技術院校承擔國家23個參賽項目集訓基地的任務,參賽選手8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的學生。
1.促進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理念的轉變
作為第42、43屆汽車噴漆、第43屆鈑金兩項目的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參賽項目國家集訓基地,杭州技師學院在第43屆世賽上代表國家首次收獲了汽車噴漆項目的金牌。在交流世賽基地訓練經驗時,作為基地負責人的該學院領導提出:“世賽檢驗的內容就是解決相關技術工種的技術問題,與平時的教學內容吻合”,“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最大的啟迪是教育理念的轉變,必須學以致用,辦學模式一定要和企業接軌,行業元素一定要在教學中有所體現,推進一體化教學,在學中做、做中學,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并且認為:“大賽的評價項目可直接轉化為教學模塊,其評分標準可變成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以往的考試強調結果,現在應改為強調階段、過程,讓學生通過正確的操作流程和技能解決問題。”
2.對接世界前沿技術,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承擔汽車技術和美發兩項目的國家集訓基地重慶五一高級技工學校已獲得美發項目第42屆銀牌、第43屆金牌,第42、43屆汽車技術項目優勝獎。作為項目基地負責人之一的學校領導認為,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積累了選手培訓經驗和成果,這對行業發展和引領教學作用都很大。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用于賽前培訓的投入很高,但對于學校的師資、硬件建設都具有長遠影響,特別是帶動專業建設的提升。將該行業最優秀的選手和教練匯聚于參賽項目國家集訓基地,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通過探索,提煉、總結出反映該技術領域中與世界前沿技術對接的新技能,意義完全超出了參賽的范疇,對專業發展的貢獻非常大。世界技能大賽規定各賽項每年要保持25%的技術更新,并且要反映世界前沿技術,否則賽項技術方案將不被采納。在參賽項目上獲得金牌,代表著對該領域技能的掌握已與世界前沿技術接軌。
3.提升了參賽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水平
無論是承擔參賽項目國家集訓基地任務的職業院校教師,還是參賽選手所在的職業院校教師,都是在參賽選手集訓工作中通過學習與研究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文件,并與技術指導專家團隊一起,對選手落實技能培訓方案中深刻感受、了解、領悟并掌握世界技能大賽對技能人才培訓的理念、技術標準與訓練方法,在指導選手訓練中同時獲得自身的專業成長。在對世賽參賽項目國家集訓基地的調查中,了解到基地院校一致認為,通過集訓工作,基地鍛煉了一批競賽管理和服務人員,促進了專業建設,提高了專業師資水平,強力推進了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改革,將世賽的人才觀、質量觀、安全意識等融入教學中,以世賽規則技術文件結合企業實際任務去開發世賽班學習任務,轉化為教學課程,實現與國際接軌,促進學校實訓教學向更高水平邁進。這也是我國選擇職業院校作為基地的目標任務之一,就是以世賽賽項帶動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技能人才培訓水平的提升。
二、對接世界技能大賽賽項技術標準,提升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一)以世界技能大賽技術理念引領職業院校對接職業標準培養技能人才
世界技能大賽從辦賽之初就重在推動各國重視技能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世界技能大賽致力于青年技能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理念和方法隨著賽項技術的成熟日臻完善。這也是我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收獲的經驗和體會。
世界眾多知名企業參與世界技能大賽賽項的設計、技術標準的制定、競賽過程的評判,提供競賽設備和材料及培訓等,使職業教育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銜接,為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目標與標準。
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文件明確提出,所有賽項只測試實踐能力,理論知識不直接進行測試,但必須具備專業領域的知識。競賽項目是真實的生產項目或生活領域的實際內容,對比賽作品以完成質量、尺寸精度為評判標準,體現了對技能大賽選手的技能培訓就是對接世界一流企業標準,培養掌握先進理念和技術標準的綜合型技能人才。
世界技能大賽賽項設計內容對接技能標準培養選手,完全符合生產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標準,甚至能帶動生產企業技能人才培養標準的提升。以焊接為例,參賽選手曾正超獲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獲得金牌,從入選國家集訓隊到比賽,共進行了300多天訓練,一個月的原料費用高達4萬多元,共花費了上百萬元。然而與企業從學徒開始培養焊接工人比,每年雖只花費3000~5000元,但直至成為高級技師,至少需要8年左右時間,而且只有極少的人才能達到金牌獲得者曾正超的技能水準。相比之下,按照世界技能大賽技能標準培養技能人才是一條成功的道路。且世賽金牌效應巨大,正在激勵著更多的青年人加入焊接隊伍。而我國焊接技術人才非常缺乏,急需大量的青年加入這個隊伍。舉辦技能大賽的效應也正在于此。
我國舉辦國家級技能大賽和省市級職業技能競賽,也要充分借鑒世界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技術標準、比賽規則、工作流程和組織方式,并逐步與世界技能大賽接軌。我國承擔國家集訓基地任務的職業院校,已將選手集訓期間研究制定的技能訓練標準積極向同行職業院校及行業推廣,以提升該技能領域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為此,廣大職業院校應積極了解和學習世界技能大賽競賽工種的技能標準,對照職業標準,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加大實訓教學力度,按照世界技能大賽對技能人才素質標準設計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
(二)與世界技能大賽競賽工種相近的專業可參照賽項技術標準重新調整專業課程
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文件中,很多賽項技術標準及賽題清晰地描繪出該技能領域技能人才培養的體系,提示職業院校可以參照賽項標準設計職業培訓體系,開發課程,設計技術標準。
2015年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明確提出了國家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生產實訓基地建設的導向,就是“對接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社會責任感強的規模以上企業標準”,對學生進行符合企業用人標準的技能素質培養。
對接世界技能大賽競賽標準培養生產或生活領域的技能人才,符合我國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和生產實訓基地建設要求。人社部也正在組織“系統梳理世界技能競賽的先進標準,將其精髓與理念不斷轉化為我們人才培養的標準與規范,進而打造出與世界前沿接軌的專業,實現技能培訓助推經濟發展、助力產業騰飛的目標。”為此,引領職業院校將與世賽賽項相近專業對照世賽賽項內容重新設計專業課程目錄,并參照技能標準要求,制定出掌握該技能領域的技能所涉及的專業與實踐課程,對學生加大技能訓練力度,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符合生產實踐領域要求的合格技能人才。
(三)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
對技能人才的評價標準是生產質量合格的產品。世界技能大賽的評價標準不強調高難度、快速度,重在看選手在制作產品過程中每一步的精度和質量,完成作品的精度與質量才是關鍵。工件難度系數再高,如果沒有質量保證,等于生產廢品。對照世界技能大賽賽項技術標準培訓參賽選手,重在對于合格產品制造者的職業素質的培養。這已從我國對世賽金牌選手的技能培訓經驗中得到驗證。
我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所收獲的技能人才培訓經驗表明,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只有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做到嚴格要求,一絲不茍,認真做好每件事情,對任何差錯絕不放縱,才能培養選手養成踏實做事、精益求精的工作習慣。從訓練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節約使用材料、樹立環保理念中領會職業品德養成的重要意義。只有具備全面的職業素質,才能在比賽中彰顯技能人才風采,最終勝出。
為此,職業院校要致力于培養合格產品的制造者,要培養學生嚴謹、精細等良好的職業素養,并將職業素養的培養貫徹在教學標準、課程設計、教材及技能訓練等環節中。
(四)重視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的培養
在世界技能大賽賽場上,由選手獨立完成比賽任務,但其參賽背后是技能團隊的精誠團結和通力合作,才使得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中最終收獲滿意的成果。
每個參賽者背后都擁有強大的技能團隊的支持,每枚獎牌的背后離不開教練的辛勤付出。為保障訓練正常進行,國家集訓基地既要為選手提供必需的技術保障,也要為選手提供必需的后勤保障,更要提供必需的訓練設備等方面的保障。在集訓期間,教練、專家與選手吃住在一起,定期召開研討會議,分析選手的競技狀態以及競技水平,嚴格檢測每一個加工工件,分析問題并與選手討論解決方案,預設賽場上出現的各種問題與困難,并做好每種技術問題的應急方案。
精誠團結、通力合作是我國參賽選手取得優異成績的成功經驗。合作能力是對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企業凝聚力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要素。凝聚力來自技能團隊成員的通力合作,企業技術改造、創新團隊建設,無不要求技術人員間的合作。大賽讓選手充分感受到,沒有技能團隊的強有力支持,就沒有自己的成就。為此,職業院校應開設師生間的項目合作教學課程,使師生在合作中感受到團隊的凝聚力。還可以讓學生積極參加到大賽比賽中來,感受團隊合作的魅力,這也是現代企業對技能人才培養的素質要求之一。
(五)引領教師加入到研究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標準中來
世界技能大賽辦賽目標之一就是提升廣大教師的技能創新能力。2017年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我國將參加46個賽項,這意味著更多的職業院校教師會以各種形式參與到世界技能大賽工作中。為此,建議職業院校關注世賽,積極引導教師對照賽項技術標準,了解該技術工種發展的世界前沿技術,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并在研究基礎上將技術理念和技術標準引入教學,促進技能人才培養標準與質量提升,助力國家經濟騰飛。
參考文獻:
[1]李冰.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團斬獲5金 洛陽力量功不可沒[N].洛陽日報,2015-09-07.
[2]熊丙奇.世界技能大賽奪冠喜悅之后的淡淡憂傷[N].中國青年報,2015-08-31.
機器人足球賽目前國家所提倡的素質教育中,能力培養是核心。機器人足球提供了一個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的大舞臺。國際上最具影響的機器人足球賽主要是FIRA和RoboCup兩大世界杯機器人足球賽,這兩大比賽都有嚴格的比賽規則,融趣味性、觀賞性、科普性為一體,為更多青少年參與國際性的科技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滅火競賽是機器人滅火競賽機器人滅火的想法是在1994年由美國三一學院的JackMendelssohn教授首先提出的。比賽是在一套模擬四室一廳住房內進行,要求參賽的機器人在最短的時間內熄滅放置在任意一個房間中的蠟燭。
機器人綜合競賽無論是機器人足球比賽系列還是機器人滅火比賽系列都主要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的機器人競賽,在國際上,除了這些機器人單項競賽之外,還有把各項機器人競賽組合在一起的比賽系列,即機器人綜合比賽。
機器人大賽主要比的是機器人足球賽、機器人滅火競賽以及機器人綜合競賽。
(來源:文章屋網 )
機器人競賽
機器人競賽是一項很好的科技創新活動,形式繁多,內容豐富。設計方案的開放性,也為學生的創新奠定了基礎。參賽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實現同一個項目,通過比賽,激發其對機器人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探索機器人新科技,為其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平臺。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1999年,在RoboCup國際委員的支持和授權下,首屆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在中國重慶舉辦,目前是中國機器人最具影響力的賽事,比賽共設立12類65項賽事。機器人競賽種類多、規模大、水平高,為大學生進行創新實踐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未來伙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暨國際機器人滅火比賽中國賽區選拔賽),是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專業委員會等多個單位主辦的一項全國性賽事。大賽包含機器人救火大賽、機器人足球比賽、機器人創新大賽、機器人搜救大賽、機器人擂臺賽和機器人舞蹈戲劇大賽等6個主題項目。其中機器人救火大賽是國際賽制機器人滅火比賽(暨國際機器人滅火比賽中國賽區選拔賽)。“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辦。競賽分競速賽與創意賽兩類比賽。自2006年首次舉辦以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已經成功舉辦了6屆。
機器人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
機器人競賽、創新實踐是一項很好的科技創新活動,機器人的趣味性易于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同時將創新實踐、競賽引入教學過程,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和研究。“機器人項目教學法”的一般教學結構如圖1所示:“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本文以參加2012年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的醫療與服務機器人組的項目為例,在比賽初期確定人員,將不同專業和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一個競賽小組,研究競賽規則、制定項目方案、機器人結構設計、電路設計、程序調試,學生分工合作,過程中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團結協作。這種在探索中學習的過程是其他教學環節無法實現的,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以一種醫療與服務機器人設計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按照以下六個教學步驟進行:
1.項目的申請
本學院主要參加了醫療服務機器人、機器人游中國、擂臺等機器人項目,學生可以針對感興趣的比賽項目,或者根據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申報項目,填寫申請書。教師針對學生申報的項目,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建議選擇項目規模和難度適中的項目。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在今后幾年內老齡人口數量將會呈上升趨勢,老齡化將更加嚴重。老齡化使社會的勞動力減少,一些老年人不僅不能參加勞動,而且有的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人照顧,這就增加了他們的子女以及社會的負擔。年輕人為了工作日益繁忙,在目前服務行業工作者稀缺的背景下,在醫院時不時會有行動不便的病人需要護士和家人的攙扶。而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行動不便的病人寸步難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倒受傷。所以筆者建議學生選擇參加醫療與服務機器人創新設計與制作賽項,設計一種醫療服務機器人更好的服務病人。
2.項目團隊的建立
建立學生團隊,營造互相競爭、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做項目過程中攜手合作,彌補相互間的不足,遇到問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這讓學生體會到團隊的重要性,做到共同進步。同時,團隊的學生分工明確,每人負責項目的某一部分,使學生真正參與到項目中,整個項目的完成,離不開每一個學生,學生為使項目不會因為自己負責的部分沒有完成而主動學習,主動查資料,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團隊的建立,應考慮學生的專業,年紀,特長等因素。教師確定一名隊長,根據項目的特點,隊長可以自己招學生,實現學生管理學生。參加醫療與服務機器人創新設計與制作賽項,筆者選擇了5名學生,隊長由09級的一名學生擔任,該生組織能力比較強,專業能力也比較脫出,由他負責整個項目的進展,匯報工作。其他學生分別是1名2009級的,2名2010級的,1名2011級的,專業分別是自動化、測控、電氣。
3.項目任務、計劃的制定
團隊負責人制定機器人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智能儀器。本次設計的醫療服務機器人由小組討論決定,醫療服務機器人外形像輪椅,病人能夠獨自駕駛去化驗室拿取報告,去門診找醫生復診,降低護士工作量及病人家屬的負擔。為使醫療服務機器人更好的服務病人,該團隊為機器人設置了兩種模式:座椅模式和病床模式,免去了病人就診、休息時需要被移動到病床上的麻煩。機器人將現場鍵盤控制和遠程控制相結合,實現護士對病人的遠程監護,機器人在前進過程中,檢測到前方有障礙物時就會立刻停下,減少不必要的事故。同時機器人配備了機械手,可以幫助病人取物品,最大程度幫助病人。根據團隊中學生的專業、特長等分配任務,負責機器人機械結構設計的學生需要畫圖紙、電焊等來完成機器人結構的設計、機械手的設計;電路設計的學生制作包括單片機電路、電源穩壓電路、電機驅動電路、紅外避障電路、鍵盤輸入電路;測控專業的學生負責電路的測試、場地的制作等工作;程序編寫的學生,完成程序的設計、調試;控制界面的設計由另外一個學生負責,主要是VB編寫上位機、WIFI攝像頭的調試、藍牙通信的調試。根據機器人項目的特點,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可適當地作一些調整。根據項目完成的時間確定工作步驟,進行時間分配。最終得到教師的認可才能執行。
4.項目制作
學生自己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然后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基于機器人項目的作品成果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調查報告、實物模型、演講稿、論文等。通過展示作品成果,可反映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所掌握的技能。本次設計的醫療服務機器人成果包括機器人模型一個、機器人設計與使用說明書一份、演講稿一份。在本項目比賽結束后,指導學生按照他們設計的醫療服務機器人撰寫論文、申請專利。
5.項目檢查評估
整個項目檢查評估采用答辯的形式向教師匯報,首先由隊長對整個項目進行匯報總結,再由隊員對自己負責的工作進行匯報和自我評估,并且對設計的醫療服務機器人進行展示,教師根據團隊成員的表現、研究成果表述和作品的展示進行檢查,為到現場比賽作準備。針對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比師生評價結果,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
6.項目資料歸檔或應用
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項目結束后,教師監督學生將項目工作資料整理歸檔,材料包括項目申報書、進度表、機器人機械結構圖、程序設計流程、機器人控制程序、項目結項書、項目報告講義等。
機器人項目教學的成果
機器人創新實踐是一個綜合性、高難度的科技制作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提出有創意的設計方案,選擇合適的元件,設計、焊接電路,編程、測試程序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將學生的興趣應用到教師的科研中,使學生們熱愛科技,投身科技,在學校形成良好的科技學術氣氛。本校參加機器人競賽源于2010年,當時參賽的賽事為“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江蘇省機器人大賽、“未來伙伴”杯機器人競賽,并因此開設了機器人技術、機器人創新實踐與競賽等公共選修課;制定了《大學生創新實驗室項目負責制實施辦法》,針對項目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證學生能在項目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同時能保證創新實驗室項目的創新性。實踐教學效果顯著,本校代表隊在2012年第七屆“飛思卡爾”杯華東賽區比賽中,獲得攝像頭組第一名,晉級參加全國決賽的隊伍,獲得全國攝像頭組特等獎。2012年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獲得3項季軍,2010年“未來伙伴杯”獲得滅火比賽冠軍,受邀參加在美國舉辦的國際機器人滅火比賽。
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人也走進了學生的視野和課堂教學之中。機器人技術綜合了信息技術、電子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理論、傳感技術等前沿科技,備受各國科研與教育界關注,相繼出現了一系列機器人設計大賽。而通過訓練與參賽也的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提升了師生的綜合素質。在全國中小學生機器人大賽風生水起之際,我刊特別組織到了廣州市白云區的教師撰寫了5篇機器人教學與參賽論文,介紹其經驗,推廣其成果。同時,我們也熱誠歡迎更多教師參與此熱點問題的探討與交流。
機器人給我們的感覺是它只出現在科幻小說和電影里,而且總是集各種高尖科技于一身,無論是成人還是孩童,都對它充滿想象和興趣。機器人問世已有幾十年,但是科技界因為其發展速度快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統一的定義,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的智慧更使機器人的內容與內涵不斷充實與創新[1]。伴隨人工智能的研究發展,人類對機器人的期待和創造更多地從小說和電影走向我們的現實生活。因智能機器人的創造與制作對青少年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培養具有獨特影響,近年來機器人教育也進入到教育領域中來。
一、亦遠亦近—機器人教育發展現狀與趨勢
國外的機器人教育一直是教育的熱點,發達國家普遍高度重視機器人學科教育對高科技社會的作用和影響,其中,美國號稱“現代機器人故鄉”。自1992年開始,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在全國高中生中推行“感知和認知移動機器人”計劃,高中生可免費獲得一套70公斤重的零件,自行組裝成遙控機器人,然后可參加有關比賽。1994年,麻省理工學院(MIT)設立了設計和建造LEGO機器人課程,目的是提高工程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和創造能力,并開發了各種教學工具,通過與積木玩具商樂高公司緊密合作,開發出可編程的樂高玩具,幫孩子們學會在數字時代進行設計活動[2]。
日本機器人發展雖然比美國晚10年,但是也非常重視機器人教育和機器人文化。在日本,每所大學都有高水平的機器人研究和教學內容,每年定期舉行各種不同層次的機器人設計和制作大賽,既有國際性高水平比賽,也有社區性中小學生參加的比賽[2]。
機器人國際賽開始于1995年,國際上較有影響力的機器人競賽包括機器人足球、機器人滅火、機器人迷宮等,我國也有代表隊參賽。
近年來,我國的機器人教育在計算機領域專家的大力推動下有了很大的發展,第八輪課程改革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設立了“人工智能初步”選修模塊,邁出了我國高中階段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步,這也意味著我國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大眾化、普及化層面上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3]。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的開展,促使各地方政府關注機器人教育,并組織信息技術或通用技術教師開展了小眾性的培訓輔導活動,一小部分實驗學校還將機器人普及教育納入信息技術課程中,如北京景山學校[3]。這些機器人教育先行者的研究實踐所形成的機器人文化,無論是對機器人教育走近中小學生,還是對我國的機器人教育研究都有積極的意義。
機器人套件的售價昂貴及其更新速度快成為機器人教育普及的攔路石,機器人賽事幾乎成為名校代表隊的獨歡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大多未能觸摸到這仿佛不是太遙遠而又離他們學習很遠的東西。
虛擬機器人又稱軟件機器人,是由用戶基于虛擬機器人軟件平臺編制程序產生的機器人源文件,可在仿真環境下運行形成虛擬仿真功能。虛擬機器人的設計與出現,使機器人教育分成了實體機器人和虛擬機器人兩類[4]。虛擬機器人軟件最早出現在國外,2000年,世界RoboCup機器人足球賽的仿真組比賽就采用了虛擬機器人軟件。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幾款自行研制開發的虛擬機器人軟件,比較常見的有中鳴公司的AI—RCJ虛擬機器人足球軟件、納英特公司的3D仿真機器人軟件、南方數碼公司的高仿虛擬機器人軟件等。這些軟件在不同地方被不同行政主管部門引入中小學生教育競賽項目中,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中小學校師生與機器人教育的距離[5]。
二、競賽新寵—3D仿真虛擬機器人競賽開展
踢開了實體機器人套件的價格阻石,虛擬機器人軟件平臺及虛擬機器人競賽仿似“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直無奈地對各級實體機器人競賽進行選擇性忽略的我們,終于等來了學習鉆研、培訓輔導的參與機會。
7月15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在天津市海河教育園開幕。來自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港、澳地區的519支代表隊的選手、教練等共計3100余人齊聚天津,他們帶來了近萬個造型各異的機器人。經過六天的角逐,北京代表隊獲得的金牌總數全國第一。
各路機器人廝殺激烈
在本次競賽中,小到用樂高玩具拼裝的機器人運載工具,大到可以靠程序運行自動投球的智能機器人,每一個機器人都獨具特色。
在本次比賽中,分為“仿生機器人”的機器人創意、足球、綜合技能、FLL工程挑戰賽和VEX工程挑戰賽五項比賽。其中北京代表隊派出的96名選手參加了全部比賽,并在這次比賽中表現搶眼,取得14枚金牌13枚銀牌7枚銅牌的好成績。而主題為“大破柵門”的VEX機器人工程挑戰賽是競賽中最大的看點之一。
在這個匯集“眼球”的項目中,由付元、溫科、牛靖程、李子程四名同學組成的小隊代表人大附中參加了VEX工程挑戰賽。
這四位同學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了他們的“投球勇士”。機器人使用了全向輪,可以進行平移,更有利投球。在機器人的后方還裝有氣泵和可以張開的機翼,展開時可以阻擋對方的進攻。為了更好地完成占位,同學們還用氣泵制作了一個固定裝置,可以將機器人牢牢地固定在場地上。
比賽一共2分半鐘。前20秒是機器人自動投球的時間。隊員現場編程后,機器人將在長3.6米,寬3.6米的場地中自行移動投球。這個環節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上并不輕松。“為了讓機器人投入更多的球,我們要在現場根據場地等多種情況,設計比如最短的投球線路等程序,以保證機器人能投入更多的球。”付元告訴記者,這一部分的程序設定好壞,直接影響到最后的比分,所以大家一點都不敢怠慢。一點考慮不周,可能就會落下很多的比分。
而后2分多鐘,才是真正的最精彩的部分,選手要親自上場遙控機器人進行對抗比賽。為了增加難度,機器人要同時由兩名隊員控制,一個人負責移動、一個人負責手臂的活動。在兩名隊員的通力合作下,機器人投手在場上行走如飛。與對方機器人“狹路相逢”時,付元小組的機器人一次次展開機翼,阻擋對方進攻,由于對方“火力”也異常兇猛,付元小組的機器人幾次險些被對方擠到一邊,但是機器人自身攜帶的固定裝置,一次次將危險化解。經過幾番艱苦的“纏斗”,一步步的晉級,付元小組的同學們獲得全國一等獎。
而在機器人比賽的其他環節,場面也異常精彩。在機器人“踢”足球項目中,雙方隊員操縱機器人參賽,機器人在孩子們的遙控下,通過光電感應和輪子滑動,或繞過對方,或以身體擋住對方,千方百計地把一個發光球體“踢”入對方球門。機器人的反應速度讓在場觀眾頗為驚嘆。
培養孩子敢想敢干
已經連續參加了11屆比賽的Vex工程挑戰賽裁判長、北大附小教師何立新告訴記者,比賽會涉及到很多的知識,比如傳動結構、程序編排等。比賽考驗選手對機器人結構的搭建、對程序的設計及機器人的即時反應能力,選手需要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才能完成比賽。
曾擔任多項青少年科技比賽評委的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教授陸際聯表示,從上世紀末,機器人大賽就成為了廣大青少年特別喜歡的一項活動。只要是青少年喜歡的事物,蘊含于事物當中的知識就容易被他們接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青少年在享受現代科技成果的同時,自己動手操作實現自己的想法,能幫助他們在競賽中提高邏輯能力、動手能力、編程能力等。
而何立新對此深有感觸,2001年他曾指導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制作機器人。當時,雙足直立行走機器人如何能一直行走不倒,是一個難題。但是在機器人制作的過程中,這個五年級的孩子,設計的一個小裝置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設計制作還很粗糙,但是孩子的想象力最終將難題解決。”
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比賽不但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素養,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陸際聯說,競賽中的每個項目都不是單獨一個人能完成的,各個環節都需要隊友的配合。比如,此次比賽中,隊伍中成員各有分工,有參與硬件構建的,有專門編程的,參賽團隊的成員們既需要“術業有專攻”、各司其職,又需要溝通討論、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所以機器人競賽是一項很能鍛煉團隊意識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