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述歷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無菌手術患者共3200例,根據患者切口愈合情況以及臨床表現被判定為切口出現感染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56.3±11.2)歲。
1.2方法
本次研究對32例患者病案進行逐一調查,包括手術部位、手術地點、手術類型、手術時間以及是否接臺手術等,并將其進行分析和匯總。
1.3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經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200例患者中,共出現手術切口感染患者32例,其感染率為1%。急診手術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平診手術(P<0.05);非層流室手術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層流室(P<0.05);腰髖部以下部位手術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頸肩上肢手術(P<0.05);手術時間>3h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3h者(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1相關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急診、非層流室、腰髖部以下部位及手術時間>3h者的切口感染率,均顯著高于平診斷、層流室、頸肩上肢及手術時間≤3h者(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骨科手術切口感染和手術地點、手術類型、手術部分以及手術時間等多種因素有關。
3.1.1術前準備不夠充分
對于急診手術患者而言,由于時間倉促,術前對手術準備不夠充分,無法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出全面評估,從而導致患者自身抵抗能力下降,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概率。
3.1.2手術環境的原因
術中外源性細菌種植的主要來源則是空氣污染。在本次研究中發現,層流感染的發生率較低,這說明層流手術室能夠減少室內細菌濃度,從而降低了患者出現感染的風險。有相關文獻報道,手術室中細菌降落的數量在術中變化明顯,在開始時降落量最大,結束后又會出現高峰值,充分說明了手術室中人員流動是空氣污染的根本因素之一。
3.1.3手術部位
手術本身的侵襲性讓患者的抵抗力嚴重下降,這同樣也是造成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腰髖部以下部位手術切口感染占1.3%,這可能與切口時間長、手術難度大、侵襲性操作多等因素相關。
3.2手術室護理干預措施
3.2.1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
術前對患者感染情況進行評估,對導致患者機體下降的因素進行積極控制;做好患者術前皮膚準備,檢查手術區域,備皮時應當接近手術時間,防止皮膚損傷,降低感染。
3.2.2手術間和物品的準備
手術器材的滅菌同樣是避免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選擇正確的滅菌方法,結合科學的監測手段,達到最佳的滅菌效果。對于手術室中耐濕、耐熱以及耐高溫的器械應當采用蒸汽滅菌,其他物品應當采用低溫等離子滅菌或環氧乙烷滅菌,執行一次性物品使用原則。對于需要接臺的手術室應當限制人員進出手術間,減少工作人員走動。接臺手術間隙自然通風10min左右,釋放空氣細菌指數。同時控制好外帶物品。
3.2.3縮短手術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