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媒介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媒介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媒介調查報告

        第1篇: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我國的大學生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長,但大學的美育教育現狀如何呢?大學生的音樂審美心理結構又如何呢?什么是我們迫切解決的問題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抽取了以浙江省為主的部分高校學生,其中包括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漢語言文學教育、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學院、浙江林學院、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財經學院、溫州大學、臺州學院、杭州師范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北京科技技術學院、河南工業大學企業管理學院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60份,有效回收255份,問卷分音樂審美個體信息、音樂審美需要、音樂審美意識、音樂審美能力四個部分。以下就以音樂審美心理結構為框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歸納整理,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一、審美個體信息

        從以下的統計表格可以看出,隨著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受過完整的小學、初中學校音樂教育的學生有78%以上,大多數的學生的經濟能力也較好,共有85%的學生月消費在500元以上,作為當代大學生音樂生活的重要標志――MP3等工具也有76%以上的擁有率。可見音樂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平時生活的一部分。

        二、音樂審美意識

        從以上數據來看,絕大多數大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由于受到我們當今社會的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把音樂審美活動等同于平時的一般娛樂。審美情趣上首先滿足對聽覺感官的愉悅性刺激,雖然也有部分學生希望在聆聽音樂過程中滿足情緒需求。但從以上的調查中,我們可以斷定,學生們的音樂審美意識價值還停留在能得到感官刺激、感官愉悅享受、情緒發泄的低層次上的。對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的愿望僅停留在使自己擁有流行歌曲和經典老歌的層面。

        三、音樂審美經驗

        (一)音樂感知能力

        根據調查統計, 27%的同學認識簡譜和五線譜,15%的同學會哼出聽過的主旋律,所以由此推論出大部分大學生對于音樂中織體、和聲、復調,器樂音色、曲式結構等音樂組織形式的感知覺卻顯得遲鈍,甚至是空白。反之,對帶有歌詞的通俗流行歌曲和經典老歌感興趣的學生約占53%和20%的調查結果,說明他們在進行音樂審美中,關注的是歌詞是否能打動他們,引起其情感共鳴,滿足其文學上的審美需求。而實際上這些歌曲的歌詞題材大部分內容都是有關自我陶醉式的矯揉造作的愛情,或者是彰顯個性,具有叛逆性格的自我宣泄。嚴格意義上講,這不是音樂審美,而是文學欣賞。

        (二)音樂的聯想、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感受能力,音樂理解能力

        經過調查,36%的學生在聆聽了音樂音響以后,僅對音響悅耳程度有所感觸,40%同學能感受到音效變化,12%的同學產生了聯想。其中10%的同學表示欣賞完音樂作品以后能感受理解作曲家所表達的情感;2%的同學進一步表示由此形成帶有自我情感色彩的藝術形象(審美意象),對音樂的內涵有所感悟,但由于沒能了解樂曲的人文背景、有關作曲家的藝術個性、表現風格、思想情感,所以在審美過程中無法與作品產生共鳴,產生審美愉悅。由此可見大部分同學僅僅停留在感官的刺激,和情緒波動層面音樂活動中。

        三、音樂審美需求

        以上調查統計表明,日常生活中一半以上的同學對音樂審美的需求強烈,每天有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花在音樂活動上,但68%的同學聽音樂是為了消磨時間和追求純粹的聽覺愉悅。只有34%的音樂課選修率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學生們對于提高自己音樂素養、審美能力的音樂選修課興趣并不大。而平時有61%的同學從未參加過集體性的音樂活動的則表明學生們的業余音樂生活還是比較匱乏的;43%的同學每月花在音樂消費在50元以上表明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音樂活動和消費方式,急需老師進行引導。

        在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人際競爭關系的壓力下,大學生需要音樂審美活動來調節自己的精神壓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身心與社會之間得到協調。但由于自身的審美能力、審美經驗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學生們在音樂審美價值上存在著追求單純的感官刺激,情緒發泄的較為初級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趣,沒有意識到構建完美的音樂審美心理結構,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陶冶情操、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具有積極的意義。作為大學生,雖然他們在文化知識較豐富,但由于我國的國民音樂基礎教育理念所局限,其音樂審美能力并未達到同等層次,感知覺能力較差,想象力欠豐富,這些都導致其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局限于感受單一旋律,卻難以理解樂曲的真正內涵。

        音樂,具有一定頻率、振幅、波形,它是因時差而發聲的組合體。由于人的聯覺作用,引起人的情態上的反應,進而激發人相應的情緒,并在這穩定持續的情緒下,聯想到生活中產生相應情緒的事物場景,進一步加入自己的想象。而大學生們由于感知音樂的能力有限,以至于聽覺器官接受的音響信息較少,很難形成有效的聯覺,因此,無法產生具有創造性思維特性的聯想和想象。另外,由于長期沉浸在流行通俗歌曲的環境中,對流行歌曲的歌詞的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性,又由于生活閱歷、情感體驗的匱乏,使得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聯想能力也貧弱,最終喪失了音樂審美中的情感體驗。可以說他們根本沒有進入音樂審美活動,只是停留在純粹的又不完整的音響感知以及朦朦朧朧的情緒波動中。而音樂審美的價值在于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充分音響感知,產生豐富的聯想想象,使人的情感活動得到豐富的體驗,并在這種體驗過程中,對藝術作品投射自我的情感、氣質和理想,從而形成審美意象,在移情的過程中滿足自我的思想、情感交流和表達的需要,并在諸多樂曲創作信息的指引下,進行主動的、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審美活動,從而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終實現審美愉悅。

        第2篇: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本文借鑒吉爾伯特的對社會福利政策分析框架的四個維度,即分配基礎、分配內容、輸送策略和資金籌集,利用老年人媒介接觸意愿和現狀的數據資料,結合現有老齡工作政策文件中有關精神文化生活的部分,從整合社會資源角度出發,試探析低成本加強住養老人媒介接觸水平的策略,豐富這部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從而提高住養老人的“精神福利”,改善目前偏低的生活質量,實現“積極老齡化”。

        一、城市老年人住養意愿和受教育程度分析

        吉爾伯特認為,社會分配基礎就是指將社會福利分配給社會定的人口或群體時不同原則之間的選擇,即社會福利的分配對象,或稱受益人。本文所研究的分配基礎即老年福利機構的住養老人。根據“2006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數據的分析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的住養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具有機構養老意愿的老年人出現“低齡化”和“高學歷化”特征。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08》,受教育程度和年齡分別位居媒介接觸率影響因素的第一位和第三位。照此推測,在床位數可供的前提下,將迎來更多“低齡”、自理能力較好、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人,目前基本的物質生活照料或將無法滿足城市未來住養老人的需求。

        1.機構養老意愿最強的城市老年人特征

        孫鵑娟等人根據“2006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所作的研究《影響城市老年人養老意愿因素分析》,以及焦亞波所作的一項針對2007年上海長風街道戶籍老人的入戶調查均顯示,“低齡化”和“高學歷化”是機構養老意愿最為強烈的城市老年人所具備的兩大特征。一方面可能由于低齡老人和高學歷老人易于接受新觀念,不把自己束縛在“養兒防老”的舊思想內;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低齡老人和高學歷老人的經濟狀況更好、所受社會保障更完善,使得自己能夠從經濟上獨立,不依附于子女。城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現狀和機構住養意愿的調查結果均表明,城市的養老機構將會迎來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低齡老人。

        2.城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

        老年人的媒介接觸程度與其認知功能直接相關,而認知功能與年齡呈負相關、與教育水平呈正相關。根據“2006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數據”,85歲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有近一半沒有上過學,而60—64歲年齡組老年人中這個比例只有5.8%,同時,60—64歲年齡組老年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逾30%,是85歲以上老年人的近4倍。因此,隨著老年人口年齡的降低,受教育水平逐漸提高。

        二、老年人媒介接觸情況和分配內容建議

        吉爾伯特將社會福利分配內容主要分為現金和實物(物品或服務)兩種形式。本文為機構住養老年人提供的福利形式是實物類,即媒介產品以及獲取信息的輔助服務。調查顯示,電視、報紙和廣播三類傳統媒介是60—70周歲老年人接觸率最高的媒介。媒介需求種類也較多,不僅覆蓋圖書、期刊、光盤等傳統載體媒介,還包括網絡等新媒體。老年人的關注內容也很廣泛,從了解國內外新聞時事、業余學習充電,到時尚流行趨勢和休閑娛樂,不一而足。可見媒介種類的配置不僅應全面,同時也要兼顧老年人的興趣愛好,讓老年人樂于使用這項精神服務,從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

        1.60—70周歲老年人媒介接觸現狀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08》調查數據,60—70周歲老年人每周平均接觸2.21種媒介。TGI指數即目標群體指數(Target Group Index),表示目標群體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體所占比例,在總體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群體所占百分比。如表1所示,接觸頻率高于總調查人口平均值的媒介是電視和廣播,最低的是互聯網,但也有2.3%,且呈后來居上的態勢。

        作為受眾需求度日益倍增的“第四媒體”——互聯網,在2008年的60—70周歲老年人總體平均接觸率為2.3%,這一比例接近總體平均值的10%,且呈不斷增長趨勢。如表2所示,老年人上網活動多樣化,其中以閱讀新聞、查詢各類信息和聊天交友居多,反映了老年人較強烈的求知需求和社會交往訴求。

        如表3所示,老年人媒介需求傾向性指數均在90—100之間,老年人媒介使用目的性雖略低于平均水平,但仍近似總調查人口的媒介需求。這說明60—70周歲中國老年人對媒介所提供的內容依然保持了較旺盛的興趣,體現老年人渴望了解社會、獲取新知的需求。

        2.老年人媒介接觸意愿與認知

        2007年一項對北京市西城區月壇街道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老年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七項精神文化服務中,將近60%的老年人至少存在一項需求,其中存在“讀書讀報”這一媒介接觸意愿的老人占到10.49%,僅次于“文體娛樂”需求,位于第二。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08》對閱讀重要性認知系數的劃分,即1=非常不重要、2=比較不重要、3=一般、4=比較重要、5=非常重要,60—70周歲老年人對閱讀重要性的認知系數是3.93,接近認為“比較重要”的程度。

        第3篇: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醫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媒介實踐;科研;健康傳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35-0022-02 收稿日期:2016-10-21

        作者簡介:胡言會(1979―),男,川北醫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王小娟(1981―),女,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

        一、醫學院校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

        1.醫學生的媒體使用主要是為了滿足休閑娛樂需要

        申正付等人對安徽四所高等醫學院校的在校醫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醫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休閑娛樂、放松身心和聊天,醫學生在滿足自身休閑娛樂需要的同時,媒介對他們的“精神麻醉”所帶來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2.媒體負面形象對醫學生的消極影響較重

        作為今后治病救人的“天使”,醫生需要在大學時代不斷形成時代擔當的責任感、樂于奉獻的歷史感、建構和諧醫患關系的使命感。然而當下媒體對醫患矛盾的不實報道以及報道之后缺乏事后正能量的宣傳和教育,導致醫學生對今后的醫生職業產生恐懼感。“由于相關教育的缺失,其網絡媒介素養儲備已經滯后于網絡媒介的普及和發展速度,不僅會造成網絡媒介的負面作用凸顯,也會使作為‘社會公器’的網絡媒介的社會形象持續走低。”這呼喚高等醫學教育重視醫學生的媒介素養問題,讓學生擁有明辨是非、增強社會理性的能力。

        3.頻繁接觸新媒體,但缺乏倫理道德訴求

        調查顯示,每天上網 1 個小時以上的醫學生占 90%左右,網絡論壇、網絡通訊、網絡游戲、收發郵件等都體現出醫學生對網絡媒體的強烈認同。但有些情況使人憂,曾有通宵上網玩游戲的經歷的醫學生占 52%,承認自己有網癮的占16%;另外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也非常大,甚至將網上的不良行為帶到網下,觸碰社會道德底線,違公德,人生目標模糊,喪志。

        二、確立實踐支點,構建教師科研、學生實踐、教學改革的立體教育模式

        川北醫學院管理學院人文素質教研室從事媒體研究的教師多名,都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其中一位老師擁有在國內著名大學從事傳播學博士后的研究經歷,可以說,教研室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師資力量滿足了需求。不過,凝聚教師隊伍、強化師資力量又是基礎,更重要的是打造好師資隊伍之后,是從事科研還是從事教學改革的問題困擾著很多教師。事實上,從事科研與從事教學改革兩者之間并非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處理得恰到好處,會實現教學相長的意外效果。僅就當下教學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而言,教學相長一詞其實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傳統的教與學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二是科研與教學之間的相互補充與互動。我們在積極推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實現了將科研轉換于教學、將教學改革服務于科研,中間環節就是實踐。實踐是紐帶,是連接不同方面的環節,通過師生的共同實踐,以學生為基點,帶動科研和教學,從而將成果反哺于學生。具體做法如下:

        1.將教師科研作為服務醫學生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托和支撐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不唯書、不唯上的精神,教師成立多個指導小組,協助學生進行獨立問卷調查,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研究成果。例如,調查報告《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行為的影響:基于四川南充市的調查》主要調查了新媒體下當代大學的人際交往行為,通過采用鄭日昌等人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來測量、了解大學的人際交往行為的發展現狀和一般影響因素;客觀地用4個維度因子來評價大學生的交往困惑,為進一步促進高校大學生健康成長,建立健康的交往行為提供科學的依據。這一成果不僅是學生了解自身媒介素養的過程,而且作為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篇論文的調查數據被樊九思的碩士論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研究》所引用。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媒體狀況,尤其是運用新媒體的行為和心理,才能夠準確把握傳統教學內容與新媒體傳播新知識之間的關系,從而較為精準地開辟出醫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新路徑來。

        2.以學生為主體,帶領學生深入基層進行媒介素養的調查實踐活動

        這些調查是將教師的科研課題分解為學生科研題目,由學生完成,目的在于在科研過程中積極實踐,在實踐中了解中國基層社會的媒介素養狀況,從而訓練學生的媒介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本次系列調查是以川北醫學院2016年度開放性實驗項目“四川基層健康傳播現狀的調查實訓”為依托,搭建實踐平臺,大膽放手,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調查隊伍。

        學生在實踐調查過程中,思考媒介素養問題,形成了系列調查報告以及科研論文。諸如《中國甘肅網的健康傳播狀況調查》(《社區醫學雜志》2015年第22期)、《西昌市藥品廣告對購藥行為影響的調查》(《中國醫藥導報》2015年第12期)、《四川省二甲以上醫院官方微博的宣傳管理的調查分析》(《中外企業家》2015年第23期)、《醫藥廣告健康知識傳播研究:基于華西都市報的調查》(《社區醫學雜志》2015年第23期)、《醫院官方微博宣傳現狀調查:以四川省二甲以上醫院為例》(《生物技術世界》2015年第8期)。這些具體成果均是將科研與教改相結合,教師設計題目和調查思路,學生全程參與,全面主導和參與數據調查、社會實踐以及書本知識向社會服務方面的轉化。實踐證明,學生立足教師科研,對社會問題進行調查研究,這是行之有效的媒介素養教育方式,可以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

        上文提及了當下醫學生媒介素養主要以傳統教育方式進行,依賴于課堂的知識灌輸和間接感受,缺少親身體驗和感悟。但學生的實踐彌補了這一不足,將課堂延伸到了課下,學生帶著疑惑,以實踐方式調查基層老百姓的媒介素養狀況。醫學生不僅親身感受了媒介素養的重要性,而且通過基層老百姓的接觸反觀自身的媒介素養狀況,從而實現了學生動態學習的效果。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媒介不僅僅具有滿足自身需要的特質,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媒介改變周圍的人乃至社會。可以說,學生實踐活動的這一支點解決了醫學生如何提升媒介素養的教育問題,也解決了醫學生如何在課堂上學習媒介素養知識的問題,以及教師教改與科研的矛盾。

        3.改革和完善醫學課程體系,加強健康傳播的課堂教學

        以上成果均是學生全程參與完成的,在調查中學生充分考察了媒體與老百姓健康素養的關系,從而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彌補了醫學教育對健康傳播的某種程度的忽視。健康傳播對課堂教學而言,它是能夠有效地將醫學知識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實現最佳結合的一門學科,同時這門學科也適應了醫學教育模式由生物醫學轉向社會醫學的內在需要。然而,縱觀醫學課程教育體系,健康傳播在某種程度上“缺席”了。護理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都沒有將健康傳播學科納入體系之中,側重點依然強調媒介對健康知識的傳遞作用,沒有看到媒介對健康傳播的作用。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人文素質教研室積極申報川北醫學院開放性實驗項目“四川省基層健康傳播現狀的調查實訓”,進一步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開辟第二課堂,吸納各個專業學生參與進來。目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醫學影像學專業、麻醉學專業、口腔醫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護理學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共計86人參與進來,培訓人數達174人次,開設《健康傳播的今生與來世》學術講座2場次。另外,以人文素質教研室為主體,聯合預防醫學系和護理系,面向全校各專業擬開設健康傳播學課程的公選課,學生獲得健康傳播的理論學習和思考。

        三、醫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展望

        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尋找實踐基點,將教師科研、學生實踐與教學改革三者融合起來,以學生的媒介實踐為支點,帶動科研與教改,本文稱之為“一體兩翼”:“一體”就是學生的媒介實踐,科研與教改分別是“兩翼”,這是川北醫學院實踐活動提煉出來的有益嘗試。

        這種嘗試彌補了傳統媒介素養教育的單一模式。一方面,將教學改革與學生實踐雙向結合、深度融合。教改不是教師一人行為,而是與學生雙向互動,最終提升教學效果的活動;教師科研同樣可以從學生實踐中獲得新材料;學生素養在教學與科研的反哺中獲得提升,并且轉化為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以點帶面,拓展教學成果的收益面。本文提出的科研、教改與教學實現的互融互動效果是學生和教師集體勞動的結晶。通過以上措施,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有了依托,教改活動有了實質基礎,科研也獲得了實踐養分。尤其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再消極被動接受教育,而是以主人翁姿態思考和實踐媒體素養。例如,口腔醫學系學生聶娟、樊琴、郭晏汝等將其實踐成果《四川省二甲以上醫院官方微博的宣傳管理的調查分析》《醫院官方微博宣傳現狀調查》兩篇調查報告上報參與第十四屆四川省大學生“挑戰杯”比賽,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實踐活動得到了新的延續。臨床醫學系學生高兵、羅陽、李淑婷等以《成都市社區居民健康素養與健康傳播的關聯性分析:以慢性病為例》為題,積極參加“青年中國行”2016年度的暑期社會調研實踐活動比賽。學生獲得更大實踐平臺的愿望自發而生。

        盡管我們進行了嘗試性探索,醫學生的媒介素養在互動過程中也實現了理想的教育目標,然而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除了健康傳播之外,還應該多挖掘能夠擔負起醫學知識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重任的課程或知識載體,從而建立多元化的媒介素養教育實踐形式。又如,如何在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將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活動貫穿始終,改變媒介實踐活動中大一、大二學生偏多,大三、大四學生偏少的狀況,使媒介素養教育長期化。再如,需要開拓多種方式將學生的調查實踐成果進行轉化。一是向科研成果轉化;二是為社區乃至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參考;三是積極協助參與社會成果的轉化,服務百姓;四是將學生的成果通過多種形式在校園進行宣傳,提升學生的自豪感、價值存在感。醫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是一個永遠在路上而沒有終點的工程,我們的努力和探索也沒有終點。

        參考文獻:

        第4篇: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2011年1季度,由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的2萬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對物價滿意度較上年末有所緩和,當期物價滿意指數升至17.3%。66.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降7個百分點;31.6%的居民認為物價“可以接受”,較上季升6.9個百分點。報告顯示,居民未來收入預期指數55.4%,與上季基本持平,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仍顯謹慎。此外,居民當期就業感受指數為41.7%,較上年末和同期分別上升4.8和3.3個百分點,顯著改善。居民未來就業預期指數為53.2%,預期未來一季就業形勢“好”或“基本不變”的居民占71.7%,“就業差”的占10.3%,為2009年以來的最好情況。

        在當前物價、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5.8%的城鎮居民傾向于儲蓄(其中,44.2%偏好“投資債券、股票、基金等”的變相儲蓄,41.6%偏好“儲蓄存款”),14.2%的傾向于“更多消費”,這是1999年調查以來的最低值。調查報告顯示,在各主要投資方式中,選擇“房地產投資”的居民達25.1%,比上年末減少1個百分點,仍為居民投資首選。其他依次為“基金理財產品” 21.9%,“股票投資”13.5%,前者比上年末增加1.5個百分點,后者減少1.2個百分點。在各類消費中,居民購車仍為主要消費熱點,其他消費意愿不旺。其中購車意愿為13.2%,處于調查以來較高位;大額商品消費意愿與旅游意愿分別為25.7%和22.6%,各低于同期2.3和0.9個百分點。

        《小康》雜志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2011年2月9日的《中國人消費熱點大調查》顯示,飲食、住房、服裝成為2010年中國城市居民的三大消費熱點,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物價上漲對2011年家庭消費計劃影響大,八成多的人今年傾向于投資和儲蓄。

        對于中國2011年的宏觀經濟形勢,41.1%的受訪者持“樂觀”態度,41.5%的人持“不樂觀”態度,不分伯仲。不過一線城市的居民持“樂觀”態度的比例(45.1%)要高于二三線城市(38.7%)。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持“不樂觀”態度的比例較高;而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則是持“樂觀”態度者占了較大的比重。中國百姓所感受到的物價、房價上漲的威脅依然嚴重,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影響很大”(24.7%)或“影響比較大”(44%),表示“影響不大”或“沒什么影響”的僅占5.6%。受訪者對2011年物價、房價上漲的預期也很強烈,認為物價、房價“還會繼續上漲”的比例均超過了七成。在這種形勢和對未來走向的判斷下,2011年,50.5%的受訪者傾向于“更多投資”,33.8%傾向于“更多儲蓄”,只有15.6%傾向于“更多消費”。對于2011年的家庭消費計劃,68.7%受訪者表示物價上漲對2011年家庭消費計劃影響大,55.6%的受訪者表示今年不準備增加家庭消費支出。其中,36.7%的人準備與上年持平,18.9%的人準備減少支出。準備增加支出的比例占34.2%。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不準備增加支出的比例達到了六成以上;而家庭年收入30萬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則有半數以上打算增加支出。在列出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15類家庭消費支出項目中,票選出了“2011年中國城市居民的五大消費熱點”,按得票率由高至低依次是:飲食、住房(買房、租房等)、子女教育、電子產品(電腦、照攝像機、手機等)和旅游。“文化娛樂”未進入前十,以15.1%的得票率排名第十二。“健身保健”和“通信”分別位列第十三和十四位。調查還發現,二三線城市的居民更傾向于在子女教育上多花錢。對于2011年的家庭消費支出重點,在一線城市,“子女教育”以25.4%的得票率排名第六,前面五位依次是:飲食、住房、電子產品、服裝和旅游,而在二三線城市,“子女教育”以高出一線城市8.4個百分點的得票率位居第三,前面只有“飲食”和“住房”。

        第5篇: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 布魯氏菌病; 流行病學

        Analysis of 2004-2015 Epidemic Features of Brucellosis in Luoyang/ZHU Xin,LIU Ying,GUO Zheng-y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59-062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and trend of brucellosis in Luoyang area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The data of brucellosis epidemic from 2004 to 2015 in Luoyang and related monitoring data were collected,epidemiolog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Result:A total of 2723 cases of brucellosis were reported in 2004-2015,the incidence rate was raising from 0.97/100 000 to 10.66/100 000,the coverage area distributed from 8 counties to all 15 counties,the incidence rate in male farmers of 30 to 60 years old was the first,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were multiplex,the mainly reason was associated with animal brucellosis.Conclusion: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in animals and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are the key to control brucellosis.

        【Key words】 Brucellosi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Luoyang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Luoyang 47102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15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桿菌侵入機體引起的共患的傳染性、變態反應性疾病,是國家法定的乙類傳染病,畜間布病為二類動物疫病[1]。染病的家畜是人間布病的主要傳染源,人由于接觸患病的牲畜及其產品或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徑為經皮膚黏膜直接接觸感染,但經消化道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和經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飛沫、塵埃感染也時有發生[2]。布病不僅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同時影響畜牧業、旅游業、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洛陽市曾為以羊種菌流行為主的農業型疫區,上世紀后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進入新世紀后,疫情再度回升,持續擴散,疾病負擔嚴重,防控形勢嚴峻[3]。了解布病流行特征,為有效防控布病提供科學依據,筆者對2004-2015年洛陽市人間布病疫情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4-2015年通過中國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上報的布病確診病例,收集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醫療機構診療資料,畜牧業發展資料來源于洛陽市統計年鑒。

        1.2 患者診斷依據 參照衛生部頒布的《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WS269-2007)執行:(1)有流行病學接觸史;(2)臨床癥狀和體征符合布魯氏菌病的特點;(3)布氏菌血清凝集試驗陽性[4]。

        1.3 實驗室診斷方法 采取患者肘靜脈抽血3 mL,分離血清,對樣品進行虎紅平板初篩實驗檢查,初篩陽性病例用試管凝集實驗方法檢測布病滴度,血清滴度1∶100出現(++)或以上的凝集判為陽性,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定為確診病例上報網絡直報系統,并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流行特征

        2.1.1 時間分布 2004-2015年洛陽市共通過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報告人間布病病例2723例,均為實驗室診斷病例。2004年報告布病62例,報告發病率0.97/10萬( 62/639.1752萬);2008年前病例報告較少,年發病少于100例;2009年后疫情快速上升,2009年123例,2010年116例,2011年

        155例,2012年205例,2013年443例,2014年670例,2015年報告701例,報告發病率10.66/10萬(701/657.5984萬),疫情呈逐年持續增長態勢,各年間發病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4 256.44,P

        2.1.2 地區分布 2004年15個縣區中僅8個有病例報告,至2015年15個縣區均有報告,9個縣顯著高于6個城市區。宜陽縣為本市布病老疫區,累計報告761例,占全市的27.94%,自2009年以來疫情快速擴散,嵩縣(347例)、偃師市(311例)、伊川縣(288例)、汝陽縣(262例)、洛寧縣(180例)、

        欒川縣(151例)、新安縣(121例)、孟津縣

        (112例)疫情增長較快,洛龍區(85例)、澗西區(40例)、吉利區(37例)、廛河區(14例)、老城區(8例)、西工區(6例),城市區分布明顯比縣少。

        2.1.3 人群分布與感染途徑 2723例患者中,男1997例,女726例,性別比為2.75∶1。從發病年齡看,各年齡組均有發病,最小1歲,最大87歲,平均48.6歲,發病主要集中在30~60歲年齡組,占77.40%。從職業分布看,農民2167例占79.58%,牧民329例占12.08%,兩組者合計占91.66%。與既往本市布病以成年男性農民養羊感染為主一致,但近年來城市居民、學生、散居兒童等發病逐漸增多,經流行病學調查,從原來的單純飼養擴展到養殖、販賣、宰殺、皮毛加工、餐飲加工等多個行業,布病感染方式未有明顯變化,感染者均有直接或間接羊只接觸史,感染途徑日趨多樣化,因食用肉、奶感染時有發生[5]。

        2.2 臨床特征與診斷 所有病例均有低熱,肌肉、關節疼痛等布病典型癥狀,文獻[6]報道急性期布病關節炎占76.09%,慢性期布病關節炎占55.84%。但由于布病非常見病,臨床醫生認識較少,確診依靠疾控中心實驗室,2723例患者由各級疾控中心診斷的為2358例占86.60%。由于診斷的延遲,臨床誤診、漏診經常發生,復發也較常見,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痛苦[6-7]。近年來,布病重型化的趨勢愈加明顯,脊柱炎等合并癥多有發生,少見布病性胸鎖關節炎,布魯氏菌病關節炎誤診為股骨頭壞死的病例時有發生[8-11]。

        2.3 危險因素

        2.3.1 畜牧業發展與人間布病疫情 布病為動物源性傳染病,人與人之間不傳染[12]。筆者收集了洛陽市2000年以來的畜牧業發展資料,與人間布病疫情進行分析,采用雙變量相關分析(r=-0.424,P>0.05),年末羊只存欄總量與人間布病發病不存在相關性,見圖1。2000-2005年畜牧業迅速發展,2005年羊存欄量高達141.02萬只,但此期間人間布病并無顯著變化;2007-2013年,畜牧業發展較為穩定,年末羊存欄量維持在75萬只左右,但人間病例數持續上升,推測可能為陽性動物數增加有關,也與羊只短期、頻繁流動有關。

        2.3.2 畜間布病疫情與人間布病疫情 洛陽市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13-2014年開展了對動物布病的監測,以患者為線索追根溯源,由患者發現病羊,進而淘汰。2013年累計檢測羊9621只,陽性828只(8.61%);2014年檢測2576只,陽性395只(15.33%),畜間布病陽性率與人間布病疫情上升趨勢一致,進行雙變量相關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1.0,P

        3 討論

        3.1 洛陽市布病疫情卷土重來,呈現分復雜化的趨勢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境內大部地處伏牛山區,適合農牧業發展,歷史上河南省為布病重點疫區[3]。20世紀60-70年代曾有嚴重流行,通過多方努力,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疫情曾得到有效控制。1996年后,隨著防控工作的放松及國內重點疫區布病疫情的全面回升,傳染源管理工作的失控,本市及周邊地區陸續出現散發病例,且發病人數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與全國趨勢一致[13-15]。布病主要集中在2-7月,即春夏季節,高峰期在5月,這與其他布病高發區時間分布一致,也與Li等[16]的研究一致。患者多在家畜繁殖、生長旺季感染,這與季節放牧、羔羊接生等高發季節有關[17]。布病疫情漸趨活躍,再度卷土重來,并有復雜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疫情上升速度快,2015年疫情是2004年疫情的10倍;地域擴大,傳統的高發區宜陽縣依然高發,過去的低發區甚至歷史上從無病例發生的地區也有病例發生;雖然仍以成年男性農牧民職業接觸感染為主,但是其他人群發病日趨增多,食源性趨勢愈加明顯[18]。由于布病非本地常見病,隨著病例增多,誤診、漏診,慢性化、重癥化的現象也逐漸增多,疾病負擔嚴重,必須認真重視,強化防控措施。

        3.2 羊肉價格持續上升是人間布病疫情增長的最主要因素 洛陽市布病的傳染源主要為病羊,因此病羊的數量和分布決定了人間疫情的走勢。由圖1可知,2006年以來洛陽市羊只飼養數量并無明顯增加,與人間布病疫情增長不符,可能與統計年鑒僅統計規模養殖場飼養量有關。而洛陽市雖然為畜牧業發達地區,但從布病發生主要在農民而非牧民,可見本市布病疫情集中在羊的散養戶中,多以羊只養殖作為副業增加家庭收入,這與表1的結果一致。司智陟等[19]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自2002年以來羊肉價格經過了2002-2005年、2005-2008年及2008-2013年等3個波峰,羊肉價格持續上漲,并且第3個波峰還會進一步延長到2018年,羊肉價格持續上升帶動了畜牧業的發展,導致牲畜交易頻繁,流動性大,易造成傳染源擴散。與豬、牛、禽類的跨境運輸、交易、屠宰需強制檢疫不同,羊的流通和上市采取的是主動申報制,對于以散養為主,以快速致富為目標的地區來說,更增加了布病發病風險,預計本市人間布病疫情仍存在上升空間。

        3.3 應強化畜間布病疫情監測和傳染源管理為主的綜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針對快速上升的布病疫情,洛陽市采取了高危人群宣傳教育加強防護,醫務人員培訓早發現,檢測能力提升早診斷,規范治療防止慢性化等綜合措施[20]。并與畜牧部門聯防聯控,采取以患者為線索,從患者找病羊,主動淘汰病羊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這些措施對于傳染病防控的第1關控制傳染源來說,仍存在滯后性,只有強化畜間布病監測,采取強制檢疫,傳染源早發現、早淘汰的綜合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人間布病疫情。

        參考文獻

        [1]楊曉華,朱鑫,郭正印,等.2012-2014年洛陽市城區布魯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7(2):142-145.

        [2]楊麗,畢振旺,寇增強.山東2005-2012年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特征[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1):14-17.

        [3]王燕麗,李蓬,郝宗宇.2008-2012年河南省人間布魯桿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8):288-289.

        [4]衛生部.WS 269-2007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S].北京:衛生部,2007.

        [5]郭正印,呂家銳,郝宗宇,等.71例復發性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病學與臨床調查報告[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3,28(2):57-59.

        [6]姜順求.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241.

        [7]李艷艷,馬建新.淺談布魯氏菌病健康教育的幾個要點[J].中國醫學創新,2011,8(8):145.

        [8]王文卿,郭正印,閆素婷,等.111例布魯氏菌病性脊柱炎的調查報告[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5,30(3):88-89.

        [9]杜玉峰,李冬梅,任學東,等.布氏桿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現[J].中國醫學創新,2012,9(9):72-73.

        [10]郭正印,閆素婷.3例布魯氏菌病性胸鎖關節炎調查報告[J].河南預防醫學,2013,24(6):497-498.

        [11]朱鑫,郭正印,李鐵川,等.5例布魯氏菌病關節炎誤診為股骨頭壞死調查報告[J].河南預防醫學,2015,26(2):186-187.

        [12]劉麗波,馮軍.20例布魯氏菌病診治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1):120-121.

        [13]郭正印,郝繼浩,閻素婷.66例血培養陽性布魯氏菌病臨床及流行病學調查報告[J].河南預防醫學,2011,22(5):359-360.

        [14]李曄,余曉花,賀天鋒.2004-2010年中國人間布魯桿菌病疫情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2,27(1):18-20.

        [15]李淑梅,李東春.綏中縣2004-2012年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2):237-239.

        [16] Li Y J,Li X L,Liang S,et al.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China[J].BMC Infect Dis,2013,13(1):547.

        [17] Earhart K,Vafakolov S,Yarmohamedova N,et al.Risk factors for brucellosis in Samarqand Oblast,Uzbekist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9,13(6):749-753.

        [18]徐立青,魏榮杰,崔步云.三江源地區布魯氏菌病空間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5,26(2):176-177.

        [19]司智陟,曲春紅.我國羊肉市場價格波動研究[J].現代畜牧獸醫,2014,43(9):44-46.

        第6篇: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昨(25)日,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川大取消畢業論文”一事有了實質性的新進展,記者從川大獲悉,該校已決定,以文學與新聞學院(以下簡稱文新學院)作為試點,從2006級學生開始,加入社會調查報告、策劃和在媒體上發表的文章、通訊、評論等新的方式來部分取代畢業論文。從下周起,學生們可提出申請,自行選擇畢業考核方式。

        目前,兩種新形式的考核機制初稿已大致敲定,估計下個月20日左右,詳細考核機制(試行)就會正式出臺。

        下個月試行明年將舉行成果展

        記者了解到,這個月底,文新學院將會針對新的考核機制細節發放第二批問卷調查,最后,學院6個系將針對本身專業情況,將機制再進行調整細化,“估計下個月20日正式的考核機制(試行)會出來。”

        下周開始,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文新學院2006級的本科生將可以提出申請,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畢業論文(設計)方式。但選擇傳統論文以外的兩種方式的學生,人數將不會超過學生總數的20%。

        文新學院新聞系主任張小元說,明年5月,2006級學生將會按照“新的規則”進行畢業答辯,在他們離校之前,學校打算做一個畢業考核多元化的成果展,以回應整個社會的質疑。

        學生反應2008級學生更有興趣

        記者采訪的數十個2006級新聞系本科生都表示,會選擇本科畢業論文,主要原因是不熟悉“新論文”的具體評價標準,實踐成果不多的同學也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到媒體實習、發表作品。相對于即將畢業的2006級學生,2008級的師弟師妹們似乎更有“吃螃蟹”的興趣,新聞系大二的戴予馨說,這次改革可以鼓勵班上絕大部分同學都有意向選擇實踐類的畢業設計,她自己也不例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2005級本科新聞系畢業生表示,大部分學生是以一種機械化的心態在做畢業論文,這次改革使畢業考核更加靈活,是教育進步的表現。

        早報記者 肖瑩佩 實習記者 唐巧攝影趙霞

        新聞回顧>>>

        10月11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擬從2010年起在教學計劃中刪除畢業論文,而以報上發表新聞作品、評論等具體篇目及質量要求的畢業設計來代替”的消息一經報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次日,四川大學公開澄清,學校不會取消本科畢業論文,只是考慮優化畢業論文設計。15日,四川大學正式宣布,“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可以多樣化”,并要求各學院根據自身專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辦法。

        這些可當畢業論文

        替代品一:媒介狀況調查報告、策劃

        一、獲得市級以上獎項的,可被認為合格。

        二、沒有獲獎,但是被采用或有明確社會回應的,也可視為合格。

        三、沒有獲獎、沒有被采用也沒有什么反響的,則由學校選3個教授進行打分,如果其中一個教授否決,就不合格。

        替代品二:新聞媒體上發表的作品

        A類、重大獨家、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B類、頭條,或者做得比其他媒體好的同題報道;

        第7篇: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 淺談日本的"萌"文化 萌文化流行的心理原因解析 關于長安文化資源開發的現狀分析 日本大眾文化背景下的“萌” 以“萌文化”為例論主流文化對亞文化的吸收 “萌文化”背景下90后的符號消費特點調查分析 關于駐馬店市中小學數學文化教學現狀的調研分析 關于雙城文化旅游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以網絡“萌”來解析青少年的身體文化符碼 移動互聯網時代“萌”文化的基本特性探析 萌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與表現方式 愛生病的萌萌 萌萌的小蜘蛛 萌萌的涂鴉玩具 “萌萌”的“女漢子” 關于生涯教育的文化分析 關于欠發達地區基層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關于識字教學現狀的分析 關于當前的教育現狀分析探討 關于城市公共藝術現狀的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陸揚.文化研究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3] 陳奇佳,宋暉.日本動漫影響力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魯開陽.波普藝術在當代的發展潮流[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2(5).

        [5] 百度百科[EB/OL].http:///view/954572.htm.

        [6] (法)鮑德里亞著.劉成富等譯.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第8篇: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漢語;語用能力;自身因素

        在通訊發達、網絡成為大學生生活主流的今天,微博、微信等交際媒介的廣泛使用使書面交際出從幕后來到前臺。大學生漢語語用能力的不足暴露在公眾的視野。

        1漢語語用能力的內涵

        漢語語用能力,是指運用漢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它以漢語語言能力為基礎,依托一個特定的交際場合,在實踐中體現、形成并發展。

        Leech將語用能力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交際語用能力。語用語言能力是正確使用一門語言的基礎能力,它是以語音、詞匯、語法能力為基礎,正確使用語法規則遣詞造句,在一定的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形式以實現某一交際功能的能力;交際語用能力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則進行有效、得體交際的能力,它是語言實踐中最重要的環節。漢語語用能力,包括漢語語言語用能力和漢語交際語用能力兩個方面內容。

        大學校園就是大學生漢語語用的主要環境之一。它為大學生的漢語語用提供一個學習平臺,也為大學生的漢語語用提供實踐的場所與機會。

        2大學生漢語語用能力不足的表現

        根據本人十余年大學語文教學的經驗,從學生平時的作業答卷、考卷、調查報告等內容的批閱中,從日常生活交流的QQ聊天、短信往來、博客留言與回復中,還有學生寫的請假條、通知、活動計劃與總結等,我了解到大學生漢語書面交際語用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①詞匯不夠豐富、語言粗糙。②部分語義理解不準確;③專業術語使用較少或不熟練;④公文格式普遍欠規范、用詞夸張失真;⑤場合意識不強;⑥缺乏交際禮儀。結合這六個方面的表現,下面將對導致大學生漢語語用能力不足的自身因素做詳細分析。

        3大學生漢語語用能力不足的自身因素分析

        在諸多影響因素中,大學生自身的因素是內因,將直接影響他漢語語用能力的種種表現與交際結果。

        首先,人文經典知識積累不夠,缺乏良好的文化修養、語言修養。網絡的出現,計算機的普及,大學生不再依賴紙質版的圖書。不少大學圖書館門前冷落,個別高校甚至撤走了圖書架,把圖書收進了地下倉庫。不少任課老師也反映,現在的大學生讀書少了,人文視域狹小。據《2012年大學生調查網民上網習慣社會實踐報告》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主要用來了解信息、娛樂和聯絡,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較少。體現得最集中的是學生的作業答卷和社會調查報告:專業術語運用較少,專業術語寫錯或者理解錯誤,社會調查報告語言不嚴謹規范,一部分寫成了記行程內容的流水賬或者敘事散文。如果把人腦比作是容器,知識積累是輸入,語用則是輸出。一般來講,先要有所儲存。沒有輸入,哪有輸出呢?大學生如果不積累文化知識,漢語語用就容易出現用詞單調、詞匯不豐富的弊病,也會造成表達內容蒼白,理解出現偏差了。

        其次,不重視除了網絡以外的漢語書面交際語用實踐。比如應用文書的寫作,專業學術交流一直是其薄弱環節。十三中全會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后,國民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迫切需要向世界傳播漢語文化,全國上下,大學校園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演講熱、辯論熱,大學生重說不重寫。這種散漫不重視的態度,導致幾年大學學習下來,大學生書面交際語用能力沒有太大的進步。

        再次,從語言能力到語用能力的轉化存在偏差。語言能力不同于語用能力。喬姆斯基(Chomsky)在《句法理論的若干問題》中討論過它們的根本區別。一名語言使用者對于語言規則系統的潛在意識稱為他的語言能力,而語言運用指在具體場景中語言的實際運用(Chomsky,1965:3)。所以語言能力強的人不一定語用能力強,語用能力強的人語言能力也強,因為“潛在的語言能力是一個具備生成機制的系統”。從積累到運用,轉化過程必須借助具體的場景來實現,有的轉化很成功,有的轉化存在障礙。比如大學生學語文十多年了,部分同學還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就屬于這種現象。語言的生命力在于運用,只有多進行實踐,語用能力才能有實質的提高。

        最后,交際能力不強,缺乏禮儀修養。交際有正式場合、非正式場合之分。正式場合要求大學生漢語表達精煉而莊重,同時注重交際禮儀,才能圓滿的達成交際目標。大學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正式場合的書面語言表達較隨意、粗魯,不夠精煉和莊重;該私聊的內容卻公開,大多數人缺乏場合意識。提高交際能力,增強禮儀修養是大學生的必修課,它能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能有效提高大學生漢語語用能力。

        當然,影響大學生漢語書面交際語用能力發展的因素很多,限于能力與篇幅,不能一一例證。明確大學生在漢語語用方面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其自省、自立,對改善其漢語語用能力,為下一步學習有著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Leech. Princip les of Pragmatics [M]. New York: LongmanInc, 1983:49

        [2]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8

        第9篇:媒介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特性

        一、互聯網在中國農村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于2009年1月13日的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2.98億人,比2007年增長8800萬人。其中,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8460萬人,較2007年增長3190萬,增長率超過60%。

        對比2007年中國網民的城鄉結構,2008年中國網民中鄉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斷提升,互聯網正在不斷向農村地區滲透。

        農村網民的迅速增長固然可喜,但農村互聯網的普及仍遠遠不夠。與我國農村人口遠多于城鎮人口的現狀相反,目前我國農村網民只占了總網民的28.4%,而我國農村人口卻占了總人口的55.1%。由此可見,我國農村網民的發展空間很大,未來幾年內仍將是我國網民增長的重要力量,農村當然也就會成為政府和電信、互聯網企業發力的重要市場。

        二、互聯網在中國農村發展特性分析

        1.互聯網是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最便捷最經濟的途徑

        我國城鄉信息化差距甚大,目前城鎮互聯網的普及率為35.2%,而農村僅為11.7%。可見我國農村信息化仍比較落后,甚至影響了國家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因此,我國政府將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規劃到實施,從政策到基礎設施,都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農村信息化的推廣手段及途徑尚不完善,信息化在農村的擴散相對較慢。

        可喜的是,近兩年來我國農村互聯網迅速發展。據CNNIC統計數據顯示,到2008年底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8460萬人,農村網民的年增長速度(60.8%)明顯高于全國網民的增長速度(41.9%)。而在2008年中國新增的8800萬網民中,新增的農村網民有3190萬人,占36%。可見,農村已成為我國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區域和新網民的重要來源,互聯網將是目前我國推動農村信息化化建設最便捷最經濟的途徑。

        2.需求潛力大,農村移動商務市場空間巨大

        首先,農村有龐大的潛在用戶群

        CNNIC的《2008-2009中國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手機上網用戶達到1.2億,城鎮手機上網用戶7665萬人,占城鎮網民總體的36.5%。農村手機上網用戶約為4010萬人,占農村網民總體的47.4%。手機上網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率普遍高于城鎮,為移動電子商務提供了沃土。加之“家電下鄉”工程的推進,農村的手機用戶規模也在不斷增多,并將源源不斷的加入到移動網民的行列,契合農村手機網民需求的移動電子商務應用,將擁有一個龐大的并且在不斷壯大的潛在用戶群。

        其次,農村市場需求潛力大

        CNNIC的調研數據顯示,農村網民近年來在使用網絡購物和網絡支付兩項應用上的比例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但增速明顯低于城鎮,這一方面表明農村網民對電子商務的需求和認可度在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由于農村上網設備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教育水平不高等因素的限制,農村電子商務與城鎮電子商務的差距越來越大。面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和不平衡的城鄉差距,移動電子商務勢必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低成本、“隨時隨地”的優勢,通過打通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等通路,迎合并不斷深挖農村市場需求。

        3.農村網吧問題需要關注和治理

        (1)農村網吧經濟繁榮

        目前,家庭和網吧仍然是網民上網的最主要的兩個場所。但是,受上述因素影響,城鄉網民上網場所的選擇側重有所不同。農村家庭上網的人群比例為68.0%,比城鎮低14.3%;而農村的網吧經濟較為繁榮,網吧網民比例為54.2%,比城鎮高16.2%。對于農村網民而言,網吧與家庭幾乎居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網吧成為廣大農村網民進行網上生活的重要場所,隨之也帶動了農村網吧經濟的繁榮。8460萬農村網民中,網吧網民人數已達到了4585萬人,年增長率達79.7%。其中,約有787萬人只在網吧上網的網民。

        (2)農村未成年出入網吧急需規范

        未成年人大多處于學齡時期,農村未成年網民中,81.6%都是學生,學生大量進入網吧上網,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業。加之農村未成年人網吧上網主要以娛樂為主,交友聊天、網絡游戲的使用率較高,他們對互聯網加深現實人際關系深度方面的作用較為認同,而對網絡世界的信任感則較低。

        4.青少年成癮傾向:農村比城鎮更普遍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24次調查報告顯示,農村青少年成癮傾向網民占比高于城鎮,農村青少年網民中一天不上網就感覺難受的認同比例達到13.9%,高出城市相應比例0.9個百分點;同時,認為與現實相比,更愿意呆在網上的比例也高于城鎮相應水平。

        與城鎮相比,農村地區上網資源更加有限,網吧上網比例較高;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缺乏足夠的家庭監管,無約束的上網行為是網絡成癮巨大隱患。農村青少年娛樂活動更為單一,上網的娛樂性高于城鎮網民。

        三、結束語

        對于網站和互聯網上網服務業而言,廣闊的農村市場、八億的潛在消費者無疑也是一個難得的發展商機。傳統農業正在向科技化、文化的方向發展,網絡作為新傳媒,肩負著信息傳播的責任,很多的農業產業鏈會通過信息搭橋,整合農村地區豐富的資源和巨大的市場,從而給中國農村廣闊天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中國農業地區的互聯網用戶的增長率顯著高于全國的網絡用戶增長率,相信互聯網發展的下一個亮點會在農村出現。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 亚洲性爱区久久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色在线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