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電子裝配實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裝配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子裝配實訓總結

        第1篇: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電子產品裝配;電工電子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 F407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在我國的電工電子專業課程中,電子產品裝配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如何讓學生學好電子產品裝配的基礎知識,并了解其在電工電子專業課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二、電子產品裝配理論知識

        1.電子元器件基礎知識:重點要掌握各電子元器件的結構組成、分類、作用、電路符號及常用的字母表示符號、引腳判別和性能檢測等。對不同的元件要求的內容和程度也不一樣,電子裝配中數量上用得較多的、常用的應該作詳細的介紹,例如,電阻、電容器、二極管、三極管等。不常用的元器件,如晶振、陶瓷濾波器、可控硅、場效管、達林頓管、電聲器件和顯示器件、變容二極管等,對這些元器學生平時接觸少,用的機會也少,但很多現代電子設備中用到了這些元件,對這些元件的作用、電路符號及性能特點作一些簡要的介紹。

        2.電子裝配基礎知識:電子裝配中常用的工具及設備的作用;裝配前應做好的準備工作;元件及材料的認識和清點;用到的工具及設備;元件的篩選(外觀檢查及儀表測試):裝配順序:從小到大,從輕到重,先里后外,先水平后立式,上道工序不影響下道工序的安裝;裝配的工藝要求要讓學生記背;手工焊接的步驟及影響焊接質量的因素;SMT安裝技術,教材上只作了簡要的闡述,但目前很多電子廠教采用了該技術,所以教學中要作專題講解。導線與接線端子的焊接種類和常見的焊接缺陷:裝配技術文件:能看懂原理圖或工裝圖;萬用表的使用步驟及方法;電子產品裝配中的注意事項:防觸電、防塵、防潮、防靜電等;印制電路板的認識及使用注意事項.

        三、電子產品裝配基本技能

        電子產品裝配基本技能如下:電子產品裝配中工具及儀表的熟練使用,如萬用表、示波器、信號發生器、計數器、頻率計等:手工焊接的訓練;元器件的引腳成形:導線端頭的搪錫處理;元器件的性能檢測與判斷:電子整機的防塵與屏蔽;導線的走向與捆扎;印制電路板的結構組成及使用;整機裝配工藝與要求:電路板的清洗;元器件的拆除。

        四、基于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的電子產品裝配

        1.開展以項目為主導的模塊化教學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涉及內容廣泛,如何將這些內容串接起來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置訓練項目,將教學內容模塊化,電子理論與實操整合進項目之中,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如:依據競賽時的內容,實習時分為電子元件與儀器模塊、電子產品裝配訓練模塊、模塊安裝與測試、protel抄板模塊、單片機裝配模塊、綜合訓練模塊等, 在每個模塊中,分若干項目展開,每個項目下有具體的實訓目的,將理論及實訓中的要求滲透進去。實習中,把握兩條主線,一條是各實訓模塊, 讓學生系統的掌握電路的元件識別、電路安裝、電路檢修、電路調試等知識,另一條是各實訓模塊下的知識要點,以任務為導向,以問題為紐帶,掌握這些理論等知識就容易多了。這樣進行實習教學時就按部就班,有的放矢,老師易教,學生易學,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 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實習效果也有大幅提高。

        在具體專業裝配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實現:以問題為紐帶、化結果為過程、以綜合為導向,以項目為主導的模塊式教學。

        2.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實踐過程。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競賽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需要掌握的知識比較多,要求競賽選手臨場發揮的能力特別強,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相當重要,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何而來呢?在實訓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開展探究性學習, 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

        五、電子產品裝配在電工電子專業課程中的作用

        電子工業的發展,促進了電子產品裝配技術的提高,具體技術發展如下。

        1.過孔安裝技術

        (一)元器件的布局與排列。元器件布局、排列是按照電子產品電原理圖,將各元器件、連接導線等有機地連接起來,并保證電子產品可靠穩定地工作。如果布局、排列不合理,產品的電氣性能、機械性能都將下降,也給裝配和維修帶來不便。

        (1)元器件布局的原則。應保證電路性能指標的實現;應有利于布線,方便布線;應滿足結構工藝的要求;應有利于設備的裝配、調試和維修。

        (2)元器件排列的方法及要求。元器件的標志方向應按照圖紙規定的要求,安裝后能看清元件上的標志。若裝配圖上沒有指明方向,則應使標記向外,易于辨認,并按照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順序讀出。

        安裝元件的極性不得裝錯,安裝前應套上相應的套管。安裝高度應符合規定要求,同一規格的元器件應盡量安裝在同一高度上。安裝順序一般為先低后高,先輕后重,先易后難,先一般元器件后特殊元器件。元器件在印刷板上的分布應盡量均勻,疏密一致,排列整齊美觀。不允許斜排、立體交叉和重疊排列。元器件的引線直徑與印刷焊盤孔徑應有0.2~0.4mm 的合理間隙。一些特殊元器件的安裝處理。MOS 集成電路的安裝應在等電位工作臺上進行,以免靜電損壞器件。發熱元件要與印刷板面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允許貼面安裝,較大元器件的安裝應采取固定(綁扎、粘、支架固定等)措施。

        2.表面安裝技術

        表面安裝技術(STM)又稱表面貼裝技術、表面組裝技術,是將電子元器件直接安裝在印制電路板或其他基板導電表面的裝接技術,主要問題有這幾點。

        (一)元器件有缺憾。表面安裝元器件目前尚無統一標準,給使用帶來不便。品種不齊全,價格高于普通器件也是發展中的問題。

        (二)技術要求高。如元器件吸濕引起裝配時元器件裂損,結構件熱膨脹系數差異導致焊接開裂,組裝密度大而產生散熱問題復雜等。

        (三)初始投資大。生產設備結構復雜,涉及技術面寬,費用昂貴。

        3.微組裝技術

        微組裝技術(MPT-microelectronics packaging technology,又作MAT)和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發展是實現電子產品微小型化的兩大支柱。微組裝技術被稱為第五代組裝技術,它是基于微電子學、半導體技術特別是集成電路技術,以及計算機輔助系統發展起來的當代最先進組裝技術。它是以現代多種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精細組裝技術,主要有以下基本內容。

        (一)設計技術。微組裝設計主要以微電子學及集成電路技術為依托,運用計算機輔助系統進行系統總體設計、多層基板設計,電路結構及散熱設計以及電性能模擬等。

        (二)高密度多層基板制造技術。高密度多層基板有很多類型,從塑料、陶瓷到硅片,原膜及薄膜多層基板,混合多層及單層多次布線基板等,涉及陶成型、電子漿料、印刷、燒結、真空鍍膜、化學鍍膜、光刻等多種相關技術。

        (三)芯片貼裝及焊接技術。除表面貼裝所用組裝、焊接技術外還要用到絲焊、倒裝焊、激光焊等特種連接技術。

        (四)可靠性技術。主要包括在線測試、電性能分析、檢測方法等技術,以及失效分析。

        六、結語

        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的學習對電力專業的學生至關重要,因此,在電工的后續學習中,要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加強對電子產品裝配的重視,嚴格學習體系,促進電工電子專業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曉飛、胡建 基于標準化的電子產品Top-Down設計技術研究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 2010(39)

        [2]聶輝海 2010電子競賽總結匯報 2010廣東省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競賽研修班上的講話

        第2篇: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依照實際的職業工作過程,采用實際的電子產品作為學習載體。從簡單到復雜,結合執業崗位特點,設計了4個典型工作任務,構建成了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每個任務分成若干任務模塊,根據任務模塊設計實施方案。在教學過程中,處處引導學生邊做邊學“,在實踐中學,在學中實踐”,在理論知識積累的同時又有效快速地鍛煉了學生實際運用理論的職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課程設計結構如圖1。整個教學內容又被細分成若干任務模塊進行。從元件選型入手,包括來料檢測、插件元器件和貼片元器件的裝配焊接、產品的功能檢驗和維修、整機的裝配調試、工藝文件的編制等環節,模擬實際生產過程進行教學。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訓項目的實施為主線,內容涉及電子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會查閱資料,讓他們從生產工藝方案的設計開始,按照產品指標參數,進行元器件選用,電路設計,繪制電路圖和進行電路扳設計,產品的裝配、焊接、調試與產品性能指標檢驗等等步驟,最后完成項目的任務要求。實施過程中,教師教學與學生實踐同步進行,把理論知識教學和技能能力教學完全溶入到具體項目的工作過程中,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要求學生的工作有序協調,小組成員相互商量,提出改進意見,很好的鍛煉了學生與人協商溝通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2方法與過程

        2.1教學課時分配(合計6課時)

        項目一:調幅收音機的裝配焊接調試(16課時);項目二:調頻收音機的設計裝配焊接(16課時);項目三:數字萬用表整機裝配(10課時);項目四:電視機基板工藝文件的識別與編制(6課時)。

        2.2學生為主體的立體化教學系統

        以學生為核心建立立體化的教學系統。立體化教學系統包含“雙師素質”教師隊伍、教材、學生、多媒體設備與資源、校內外實驗室和實訓基地、行業企業實踐環節等諸多要素。為學生創建包含多樣信息資源的立體化教學系統“。職業能力素質”這條主線是立體化教學系統各要素之間的主動脈。《電子工藝》課程的考核以能適應工作崗位需求、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為主,課程成績考核方法要能充分體現實際工作能力。建立考核體系見圖2:

        3總結

        第3篇: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教學目標

        《電子工藝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

        能力目標 能夠按照工藝卡片選擇焊接常用工具(電烙鐵、改錐、鉗子、鑷子等),并熟練使用;能夠按工藝卡片選擇產品所需的制作材料(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集成電路、導線、配件等),并能夠使用萬用表對元器件進行檢測;能夠按產品安裝工藝要求對照工藝卡片,正確裝接線路及元器件;能利用信號發生器進行產品檢測與調試,并對不合格產品進行分析與處理;能夠按照日常工作要求完成工作臺的整理、日常清掃、電源檢查;能夠對萬用表、信號發生器進行使用檢查;能夠通過安全用電、電工技能知識的學習解決實訓中出現的安全隱患。

        知識目標 了解工藝卡片的內容,掌握產品裝配圖知識;了解小型音頻線路電子元器件(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集成塊等)的參數選擇要求;掌握常用焊接工具的選擇標準和使用要求;掌握焊接技術的基本工作步驟和焊接質量的評價方法,了解印制板的基本知識,熟悉插件焊接的工藝要求,熟悉元器件裝配流程;熟悉收音機整機安裝工藝規程和收音機整機總裝工藝流程;熟悉收音機檢驗和收音機調試方法及要求;掌握實訓臺用電安全常識;了解現場生產管理流程;了解信號發生器、萬用表使用保養要求。

        素質目標 通過學習電子裝接工職業標準、安全規定、實訓場規則等培養學生的職業法規意識;嚴格執行每日安全檢查工作,產品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工作程序、工作規范,不臆測工作程序,保證設備和人身安全;通過每日工具、設備的使用和整理要求,培養學生愛護工具、設備的職業行為;通過工作中的情景設置、問題設置,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集體任務和組內工作互檢、互評、工作交流、故障排查等環節,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相互配合的工作觀念;通過任務安排,引導學生按時完成任務且工作質量合格,培養學生的工作責任心。

        電子工藝實訓項目設計

        在項目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項目選擇的條件和要求:根據教學目標的內容進行選擇項目設計,考慮項目是否能夠承擔《電子工藝實訓》的知識、技能、素質培養目標;由于校內實訓場地環境和設備條件有限,項目的選擇應能在實訓課中順利開展;考慮到現有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基本素養,設計的項目學生應能獨立完成;實訓教學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在設計項目時應考慮能否與企業產品生產流程相對接,項目的實施過程能夠體現企業的工作流程。

        針對《電子工藝實訓》的特點以及對各種要求,我們將教學項目設定為:收音機的制作。具體工藝制作流程見右圖。針對《電子工藝實訓》的項目工作流程,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相關任務,并根據項目特點、教學組織要求及學生的學習能力,確定出具體的時間安排。在實施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學習評價的設計

        整個實訓課程中運用的考核評價主要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考核學生在工作期間各項任務完成的情況,具體到每一項任務、任務結果、任務實施等;而終結性評價則是通過學生的總結與產品完成情況兩方面進行評定。在評價體系中除了教師的評價外,還包括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這種多元化的評價要保證標準統一,考核要點明確,即可給評價者提供標準,使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考核評價從情感態度、知識學習、技能學習三個維度進行考核,以達到對學生學業的綜合評價。

        第4篇: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理實一體;改革方式

        為切實推進國家示范校建設教學模式改革,提高電子專業教師整體教學水平,使電子專業的教學更切合中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強,興趣濃厚,對理論學習感到比較枯燥,學習難度較大的實際,改善目前學生流失率高的現狀,專業部經過全體老師的研討,決定對電子專業一年級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作一定的改革。

        一、教學模式改革針對的課程

        《電子技術基礎》是電子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知識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應用技能 ,使學生能夠對各種由集成電路或(和)分立元件構成的基本電路單元進行分析和設計,并能夠根據實際要求應用這些單元電路構成模擬電子系統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電子實訓》是電子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能訓練課。其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掌握電子專業必需的電子技術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等單元電路的分析、設計、制作和調試測試方法,具備各單元電路操作技能。

        二、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內容及采取革的主要方式

        1.教材改革

        為使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緊密銜接,讓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解決重復教學的問題,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情況與就業所需專業知識要求,現將《電工基礎》和電工技能訓練》;《電子技術基礎》和《電子實訓》兩門課程內容分別進行整合,形成項目式教材《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和《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現在市面上有關《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和《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的所謂的項目教材有很多,但大多數都只是簡單將電工的基礎理論和電工實訓內容組合在一起,在內容上還是偏重于理論。這并不符合目前我校電子專業學生實際,為此專業部組織本專業上電工和電子實訓及理論課的老師根據上課的實際需要,刪除部分比較困難,實際應用較少的電路理論,增加涵蓋相關基本理論知識的比較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訓操作的項目,編寫出本校的校本將以《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和《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實施課程改革后就就采用專業部自編的校本講義,一個課程由一個教師分項目采取理實一體的的形式完成教學。

        2.上課形式與教學方法改革

        為了充分體現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學思想,切實實施理實一體教學,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將《電工基礎與技能》與《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的全部教學都放在實訓室上,把整書內容分為多個操作項目,分項目進行教學指導。對每個項目所包含的基礎課程中的一個或多個重要知識點,聯系實際操作再進行理論學習。用這種方式既解決了《電工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實踐的問題,也推動了理論學習,從實踐到理論,又由理論到實踐,這必定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實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基礎理論的積極性,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3.教師綜合教學技能的培養

        現在電子專業教師,有些常年只上基礎課程,很少實訓,為能勝任課程調整后的教學任務,需要對上基礎理論課的專業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但是目前電子專業在職教師15人,要擔任一、二年級共17個班的教學工作,平均每人每周22節課,大部分還要擔任班主任工作,很難派出更多的人出來培訓或學習。因此我們考慮采用以“老帶新”的形式。

        三、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步驟

        由于此次教學模式改革,牽涉多門課程和多位任課教師,具體的實施過程分四步走:

        第一步,教材編寫。2011年7月,國家示范校建設開始后,經學校領導審核通過,專業部就已經組織相關教師將這幾門教材進行整合,按照學校實訓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編排一些簡單且適用的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完成,正聯系出版社準備出版中。

        第二步,實訓設施設備的完善。為滿足上課的需要,學校增設了三個電工實訓室(勵志樓502、505、407)和兩個電工電子綜合實訓室(勵志樓401、402),為這次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但在基礎課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動畫、投影示范與學生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和實訓效率,對教學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輔助手段。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也為這幾個基礎實訓室配備了投影設備及教師示范工作臺。

        第三步,教師培訓。基礎課老師要能勝任理實一體的教學任務,肯定需要大量的培訓和長時間的學習。但是面對課時量重、專業課教師嚴重緊缺的現狀,專業部組織上基礎課的老師在這個寒假期間(2012年1月——2月),對下學期教學中的實訓項目,逐一練習,通過親自實踐練習、熟悉實訓內容,總結實訓中需要注意的環節和問題。除此之外還采用了以“老帶新”的方式,即安排一個長期上實訓的老教師帶一個上理論課的新老師,開學后,把老教師的課安排在 周一至周三,新教師的課安排在周三至周五,這樣理論課教師可以先去觀摩老教師上實訓課,再來給學生上課。通過實訓練習、觀摩實訓的方式,讓理論課教師盡快勝任理實一體的教學方式。

        第四步,實訓項目材料的準備。在寒假期間,專業部負責人要把下學期,需要實訓項目的所有器材、耗材準備齊全,然后每一個項目相應的元件、材料配齊裝袋,教師上課時只需按人數領袋數就行,避免理論課教師對實訓內容不熟悉,元件裝配不奇的現象。

        四、實施理實一體教學課程的考試安排

        這兩門課程考試按照項目采用實訓考核與理論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共要求完成五個項目的電路安裝,《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全部共需完成五個項目的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每進行完一個項目,就按照KOMET測評能力級別和指標測評一次;并將每次的考核成績納入總評分數,期末進行總評。每個項目考核中實訓考核80%,平時成績占總評分的20%(其中出勤占5%,實訓報告占5%,學習態度和課堂紀律占10%)。

        【參考文獻】

        第5篇: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中職;技能大賽;電子專業教學

        近幾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在全國建立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制度,從國家到省、市、縣以及各學校都開展了技能大賽活動,實現了技能大賽的全覆蓋。職業院校通過定期組織相關技能大賽,能夠促進專業教學改革,推動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與提高。筆者多年從事中職電子專業學生參賽教學指導工作,本文對技能大賽在中職電子專業教學改革方面的促進作用試作粗淺分析。

        一、構筑職業化標準平臺,促進教學內容改革

        1. 對教學內容的整合更為重視

        以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和職業技能大賽的考核標準為基礎來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設計,實現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將產業升級和技術更新所帶來的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新材料融入到教學的過程中,確保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應用性和時代性。比如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的內容由分立器件為主向集成電路為主進行轉換;由模擬電路為主向數字與模擬并重進行轉換;由注重原理分析逐漸向注重電路實用性和應用能力培養進行轉變;增加了EDA技術、PCB電路板設計、傳感器等新技術和新器件的應用教學。

        2. 更加提升學生的技能和能力

        以技能大賽為切入點,以模塊化、項目式組織教學內容,以職業標準作為教學評價依據,強調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技能要求。通過開展技能競賽活動,激發學生提升技能水平的意愿;同時也通過貼近實際生活的項目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不同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二、突出行為導向教學,推動教學方法變革

        教師改變 “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而采取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以與生產一線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的實用項目為依據,將實訓與專業技能實踐銜接,將技能培訓與大賽銜接。由教師主導,以學生活動為中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提高,通過獲取成功的體驗來確保其自信心的增強,進而取得積極的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實際功能電路為職業實踐課程,參考技能大賽的形式來對實用電路加以裝配、調試,測量相關參數,并對電路的作用和功能等進行總結分析,實現技能及理論的遷移。

        實踐證明,在實訓場所進行行為導向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項目教學過程中融入競賽基礎知識,學生工作頁參照技能大賽項目任務書的基本形式,學生圍繞“工作頁”展開自主性學習實踐活動,通過資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學習小組協作完成任務,開展創新性研究,讓學生的手、腦、心并用協同參與學習,從而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能力。

        三、把握專業發展脈搏,實現教學質量提高

        1. 注重專業課程設置較強的實用性

        凡技能大賽的賽題都是取材于生產實際應用的一些項目,具有較強的市場價值,參賽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器件篩選、電路裝配、調試和測試,比賽的過程就是實際產品的設計、裝配和調試的過程。因此,在電子技能大賽參賽教學中不僅應努力提升學生在知識運用方面的能力,更應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以培養,使其能夠將實踐和理論進行有機結合,做出實用的設計和產品。所以,針對電子專業課程具有較強實踐性實用性的特點,在專業課程設置時,注重電子整機裝配、電子組裝工藝、電子測量與儀器以及EDA等相關課程的設置及有效整合。

        2. 確保專業課程設置較高的技術含量

        在中職電子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技術含量較高課程的設立。隨著數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集成化、智能化,為了讓學生能適應未來市場技術提升與改造的需求,就需要在電子專業課程中設置單片機、傳感器等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由于中職學生知識結構的限制,對這些課程的學習主要著眼于應用,而不拘泥于對結構、原理的探究上。從全國技能大賽單片機項目、機電一體化設備調試項目的參賽情況來看,有很多職高、中專二年級的學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而且通過跟蹤發現這些參賽選手在工作崗位上也能做到學以致用,這就充分說明了在中職電子專業開設單片機、PLC等現代技術課程不但可行,而且也是有效和必需的。

        3. 堅持專業課程設置廣泛的覆蓋面

        通過研究分析發現近幾年全國及各省市的技能競賽題的綜合性越來越強,不僅考核學生對電路裝配的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學生對電路原理的分析認識能力,只有在分析理解電路原理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對電路的故障排除和調試等重點任務。從賽題所涵蓋的知識點來看,既有模擬電路的,又有數字電路的;既有集成電路的,也有分立元件電路的。基本上涵蓋了放大、振蕩、穩壓、比較、觸發、邏輯運算、計數等諸多功能門類,同時越來越重視計算機輔助設計、可編程邏輯器件、電子線路的綜合設計及應用,而不是單純地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切入。所以我們對于課程設置與調整應堅持貫徹寬專業、厚基礎、多方向的原則,確保課程設置具有廣泛的覆蓋面。

        四、培養技術能手、名師,提升專業教師素質

        “名師出高徒。”技能大賽促進中職院校重視提高教師技能水平,在培養學生的同時,兼顧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讓教師獲得大量先進知識與技能,培養技術能手、名師。一方面,廣大教師重視教學理念轉換、角色轉換,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拓展知識面,提升專業素養,以期成為既能講理論又能進行操作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學校建立和不斷完善技能參賽制度,讓廣大專業教師積極投身到技能大賽中去,以參賽為契機,使提高技能水平成為教師成長的內在因素,讓有能力者迅速脫穎而出,并給予適當待遇或獎勵。推薦優秀教師參加各級骨干教師培訓、“四新”技術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通過選拔教師參加省、市技能大賽培訓班的機會,對技能大賽的方法和基本理論進行學習探究,并進一步對全校教師進行延伸培訓,使大家充分認識到技能大賽的重要性,形成 “重在參與,提高技能”的良好氛圍,促進名師隊伍迅速成長壯大。

        五、打造真實訓練環境,推進實踐基地建設

        各級大賽的任務都切合社會發展與企業生產的實際需求,賽前準備也就應在真實環境中完成任務。針對技能大賽的要求和特點,對學校實訓條件進行綜合改造和設計,實行產學做一體化,把學校自身硬件條件推向新的階層。例如針對“電子裝配與調試”的“單片機操作”比賽項目,在校內組建單片機實訓室,其內部設置貼近工廠生產的真實具體環境,按照職業崗位群的要求來開展相關任務,包括實驗電路圖繪制、PCB制板、電子元器件安裝、程序編制與調試、仿真操作等各訓練環節全部在該實訓場所完成,通過工廠化模塊式的實訓,從而積極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而在另一方面,又堅持依托企業、行業進行辦學,注重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實際生產崗位操作,在真實場景中進行技能操作,確保學生認識能力、操作技能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學得的技能更加完善,達到學用結合的效果。

        筆者認為,建立技能大賽引導專業教學改革的長效機制,對職業技能競賽加以規范化和制度化,就能摒棄重知識、輕技能的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思想。對教學內容加以整合,對專業體系進行建構,以項目為紐帶,將實際工作所需要的知識鏈接到各項目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提倡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方式,使學生能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工作任務的分解。創設工廠化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著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學生的職業能力,極大地促進學校內部發展和學生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曉慧.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工電子技術的課程改革[J].職業

        教育研究,2008(8).

        [2]周會達.對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J].職業,

        2010(30).

        第6篇: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根據電子技術課程能力培養目標,并結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知識技能系統建構的過程,設計由基礎實驗、拓展實驗、技能實訓等3個環節構成的電子技術課程層級遞進式實踐教學環節,立足于學生基本職業能力訓練的同時強化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在實驗環節,旨在加強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訓練,增加設計性、綜合性的拓展實驗比例,從原來的以小單元局部電路為主轉移到多模塊、綜合系統應用的拓展實驗為主,訓練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在技能實訓環節,系統地將職業基礎技能、基本技能和實用技能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完成知識的總結、應用和技術應用能力的訓練和提升。

        開發與專業技術發展相對接、與實際生產相對接的實踐項目

        1.實驗項目注重新器件、新技術應用,與專業技術發展對接。基礎性實驗項目注意及時跟進專業先進技術發展,在原有的分立元件、單元電路為主轉向中、大規模集成電路與GAL、FPGA芯片使用并重,縮短教學內容,滯后市場實際應用的距離。例如,拓展性實驗通過設計小型電子控制系統,訓練學生綜合應用模電和數電知識以及對各功能電路、芯片之間的連接和匹配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適當地引入現代化的電子電路設計方法,將傳統的電路設計方法與EDA技術相結合,培養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同時,在拓展性實驗中我們主要應用Protues軟件進行設計和結果仿真,這樣一方面避免了需準備大量硬件器件的過高要求,便于學生不同設計思路的實現、驗證和修改,獲得較好的實驗效果,另一方面也訓練學生掌握了先進的設計手段,為后續課程學習奠定了基礎。

        2.實訓項目注重真實性與可操作性。技能訓練安排在課程學習結束后的集中時間段進行,項目選取不但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實性,還要滿足教學低成本和可操作性要求。因此,基本技能訓練我們選擇了雙波段收音機和模擬烘手器兩個項目,重點進行單面電路板和雙面電路板、分立元件和貼片元件的電子產品裝配訓練,綜合訓練學生的七種電子基本技能,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進行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完成從電子技術基礎學習到工程實際開發的過渡。

        實踐訓練和考核引入職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強化職業規范培養

        實踐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規范訓練和職業素質養成訓練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引入職業標準、企業生產標準和工藝標準對培養學生的生產意識、質量意識,提升學生職業崗位適應能力的作用明顯。因此我們將本專業面向的就業崗位之一———電子設備裝接工職業標準和崗位技能要求進行整合、提煉,融入到雙波段收音機和模擬烘手器裝配中,在組裝過程中關鍵的工序環節均按照企業工藝規程進行操作。同時在制定實踐考核方案和產品驗收標準時均按照產品裝配工藝和檢驗工藝進行驗收。這樣的教學設計注重了課證融合,將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融于日常教學中,有利于后期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工作的進行。

        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及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實踐教學內容設計要具有職業性、針對性和實用性。高職教育的職業性、針對性和實用性要求必須依據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進行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和選擇。因此,我們不但要加強實踐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相互溝通和銜接,并且當由于經濟和專業技術發展變化使職業崗位群的職業技能發生變化時,相關課程和教學內容也要隨之優化,不斷調整、充實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項目。

        第7篇: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電工電子技術;電子技能;課程改革

        知識經濟時代職業教育的課程目標是技能,電子技能課不僅是培養學生動作技能的基石,它還是豐富學生智力技能的土壤。電子技能課程的學習,要經常裝配、檢測和調試電路,而讀圖是做好這些的前提條件。其整個學習過程融入了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過程,讀圖能力是各種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借助電路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元器件的連接情況,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

        職業教育的核民和優勢是學生的職業能力,舉力職業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工作中的一項制度改革與創新,是培養選拔技能型人才的一個平臺,對推動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職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電子技能大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一、記住元器件符號,為讀圖打下堅實的基礎

        電路圖由開關、電源、電子元器件符號和表示它們之間電氣連接關系的導線組成。電源有交流和直流之分,元器件有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和集成塊等等,種類繁多,型號各異。比如電容分為極性電容和無極性電容,在電路圖中用“+”表示有極性電容的正極。各元器件的參數也不同,電阻有阻值大小、功率等因素不同,所以電路中各個元器件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電子技能教學中,結合實物和符號讓學生認識,同時注意標稱值,弄清楚參數,反復訓練。

        二、練習畫電路圖,為讀圖邁出重要的一步

        記住了各元器件的符號,還要能靈活運用,并且要清楚各元件之間的連接情況。

        1、讓學生抄畫電路圖,教學中要求學生每次上課都帶上練習本,把本次課要學習的電路圖抄畫下來,并仔細檢查,注意質量。剛開始一些學生不能接受,認為這是沒必要的,通過實踐發現,這樣為后面的裝配和調試電路帶來了方便,因為自己對元器件及連接情況都很清楚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都能自覺畫圖。

        2、讓學生設計電路圖,在教學中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學生練習設計簡單的電路圖。通過練習畫電路圖,學生熟悉了元器件的符號,既練習了讀圖,又為讀圖能力的提高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三、在技能實訓過程中鞏固讀圖

        技能實訓是電子技能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當然也要根據原理圖和裝配圖進行。在電子技能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經常看圖、用圖、畫圖,積極從圖中查找教學中所述的重點知識,增加學生對電路圖的理解,久而久之,形成學生看圖的良好習慣,并有著較強的讀圖能力,也為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夯實了基礎。

        四、以電子技能大賽為航標,推進一體化教學

        技能大賽比拼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專業技能,更是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通過總結技能大賽的經驗和不足,改革技能訓練的內容、方式、方法,使其與企業實際接軌,更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教學的改革,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教學。

        五、以電子技能大賽為舞臺,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課程教授采用項目教學法,通過項目導入、任務驅動,能夠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通過參加電子技能大賽,是學生對學習結果的一次檢驗,也是對心理素質和意志品格的歷練,會使參賽選手終身受益。以電子技能大賽為契機,組織不同的學習組織和團隊,讓有共同愛好的學生團結在一起,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

        六、以電子技能大賽為抓手,推進實踐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條件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我們以學生技能大賽為契機,千方百計充分挖掘各方面資源,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改善實訓條件,為教學改革打下了堅實的硬件基礎基地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崗位實踐的教學工作,同時也為專業技術課程開展實際項目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實際項目案例。校外實訓基地在專業建設、科研開發、課程建設、雙師隊伍培訓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向陽.理實一體化教學和項目化教學體會[J].職教通訊教材教法,2009

        [2]何先英.略論“理實一體化”教學面臨的七大問題[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0

        第8篇: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高專,應用能力,電工電子實訓,設置方法

         

        一、引言

        《電工電子技術》是電類各專業的主要基礎課程,是學生接觸電類專業課程之前的第一科電類課程。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同時通過實訓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職教育中,實訓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是高職教育的特色。電工電子實訓水平,將直接影響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以及直接影響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專業領域的工作能力。如何設置電工電子實訓題目,構筑電工電子實訓體系,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有機的結合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二、電工電子實訓題目設置研究的意義

        1、電工電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相脫節。教師基本上是以課堂為中心,以講授知識為主,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比較好的做法是采用多媒體教學,把那些理論上難以想像,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以“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但多媒體教學并不能解決創造力培養的問題,無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1.2 實驗教學手段還延續傳統的路子。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理論與實驗相結合。傳統的實驗是驗證性的,實驗過程由教師設計好,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獲得預定的結果,主要目的是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能提高用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構建電工電子實訓課程體系的必要性。

        2.1 經濟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要求。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是現代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要求。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崗位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生產現場是用理論解決問題應用能力,而不是用理論分析問題。學生就業的第一個面試題目就是應用能力的測試。為此,為使學生系統的掌握電工電子技能,有必要把電工電子實訓做為高職教育的一個課程體系,使之系統化、科學化。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工業產品的制造、運用、安裝、調試、維修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高職人才,正是這種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轉換環節上的需求,搭起了高職高專教育的講臺,探索電工電子實訓題目的設置方法,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是高職教育不斷完善過程中的永遠課題。

        2.2 多學科技術相互融合的需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微處理器把各專業學科有機制聯系在一起,如圖一所示。接口技術是電工電子學科發揮作用的舞臺。同時做為電類專業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技術是完成學科融合,掌握相關專業課程基本保證。

        三、電工電子技術基本應用能力分析

        電工電子技術是為適應高職高專教育學業時間短,學業任務重的特點而產生的,雖合二為一,但是也自成體系。電工技術是電子技術的基礎,應用能力模塊既有明顯的區分,也有有機的結合,如圖二所示。

        通過以上分析表明,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恰當的實訓題目設置,可以很好的完成相應的能力訓練。

        四、實訓題目的設置方法

        4.1 影響實訓題目設計的因素

        4.1.1 教師的專業傾向。專業教師是專業人才,但并不是全才,“術業有專攻”,所以,在實訓題目的選擇上必然有側重的方向問題。

        4.1.2 實訓條件的限制。高職院校大多是由過去的中專學校轉型而來,實訓條件還沒有跟上社會對高職學院的要求。實訓并不是簡單的教學場地的轉移,不是授課方式的轉變,而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才能有效的運行。

        4.1.3 地域市場的人才需求。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形式與地域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有很大的關系。高職學院的辦學宗旨也就是為地域市場經濟服務。所以,實訓題目的設置,也會受到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需求的影響。

        4.2 實訓題目的設置方法

        電工電子技術實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是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同時,也有自身專業性的一面。經過適當的知識和技能擴展,而成為相對獨立的職業領域。如家電維修工、維修電工、無線電裝配工等。

        電工電子實訓題目的設置應遵循“四適應”原則:

        4.2.1 適應學生特點。高職學生的高中學業水平較差應用能力,但這不意為著動手能力差,我們把實訓題目分成三個層次,各取所需。初級水平基本達到實訓目的,中級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基本可以獨立工作。高級水平基本可以獨立工作。

        4.2.2 適應專業需求。不同的學科專業,對電工電子實訓內容要求不同,如:機電一體化專業側重于維修電工、接口電路、功率推動等。自動化專業側重:數字電路的設計、檢測電路、接口電路等。分專業設置不同的實訓題目,滿足不同的專業需求。

        4.2.3 適應就業市場需求。靈活的專業設置,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設置是高職院校生存的法定。實訓題目的設置也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如:長春的汽車產業,無錫的弱電子應用,沈陽和徐州機械裝備制造等。深入地域企業,了解職業技能需求。

        4.2.4 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專業與職業是不同的,電工電子實訓題目的設置要給學生的職業取向留下適當的“接口”。學生畢業后,經過適當的專業能力補充,就很容易實現職業轉換。圖三是為機電一體化專業設計的電工電子實訓題目設置方向。

        五、總結

        電工電子實訓題目設置,必須符合高職學院的辦學宗旨,本著“必須、夠用”為度,以職業需求為導向,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行動為導向”等多種教學模式,靈活設置電工電子實訓題目。

        參考文獻:

        [1]許高炎,高職教育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J], 職教論壇 ,2008年10期。

        [2]何成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集群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8年7期。

        第9篇:電子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高職 應用電子技術 課程改革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國發[2005]35號)《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江蘇省教育廳《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蘇教高[2008]16號)的文件精神,為改變傳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相脫離、實踐與理論相脫離和教學模式落后的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生職業素質,以增強社會競爭力和社會生存能力,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筆者將對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改的研究總結如下。

        一、課程改革目標與任務

        課程改革是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加強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在以能力為本位的現代職業教育思想指導下,開發和構建新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以項目課程開發為中心,重點研究課程的綜合化和模塊化,強化實踐教學,重視職業素養養成,充分體現職教課程的特色。

        通過課程改革,完善專業課程管理體制,彰顯就業導向的辦學特色;確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教學活動與技術開發、推廣、應用緊密結合;構建符合人才需求的,體現多樣性、選擇性的職業崗位群課程結構,適應學生個性化需求和培養學生崗位變化適應能力;優化教學過程,改變教學方式,完善實踐教學的基本標準和規范建設,提高教學實效,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改革評價制度,建立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評價體系;改善學校裝備,加快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數字化進程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在課程改革中的廣泛應用。

        二、課程改革內容與實施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構建“產品導向、項目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以真實的電子產品作為學生學習、實訓的載體,采用邊學邊練、學做合一的教學手段,將電子產品裝、調、修的全過程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基本技能與專業綜合能力。具體方法:將主要產品按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安排在不同的學期,每一學期針對該類產品的裝調修能力進行項目化、學做合一的培養。隨著產品復雜程度的遞增,相應實訓項目課程也從基礎項目、模塊化項目向綜合實訓項目遞進;對學生技能的訓練從基礎技能、專項技能向綜合技能遞進;學生經歷校內實訓基地學練合一、校內綜合性實訓基地學做合一、企業頂崗實習及畢業設計等不斷遞進的職業能力訓練過程,獲得良好的崗位綜合能力。同時選定的產品之間存在一定的技術關聯性,因此實訓項目課程前后、項目之間在遞進的同時保持關聯,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有效掌握與靈活應用。學生經過這種模式的培養與訓練,在適應崗位基本需求的同時,將獲得職業競爭力的提升。

        具體人才培養模式安排如下:

        第一學年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電子電路的識圖、分析、制作與調試等職業崗位的基本技能訓練;第二學年利用校內綜合性實訓基地進行職業崗位的基本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第三學年上半學期主要讓學生學習拓展知識和常識性課程,并且把考工訓練也安排在此學期,學生也可在考工訓練環節參與企業實習,考取相應技能等級證書,下半學期利用校外企業實訓基地與校外企業實施綜合項目訓練與頂崗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實現崗位生產與崗位學習的有機結合,進行職業崗位的綜合技能訓練。

        2.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育貫穿始終。

        將學生職業素養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依托學校構建的科技活動興趣小組,通過舉行“電子創新設計大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通過“院級電子技能大賽”、“南通市職業技能創新大賽”、“江蘇省職業技能創新大賽”、電子興趣小組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協作意識和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敬業責任感和抗壓忍耐意志,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與創新能力。

        (二)課程體系改革

        以崗位職業活動為導向,以電子產品的裝配、綜合測試與輔助設計作為能力培養的主線,以真實的電子產品作為學生學習、實訓的載體,開發學習內容與職業技能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把原培養方案當中的基礎理論課、專業技術課、專業實踐課、選修課修課的模式改為更能體現培養能力要求的文化素質課程、基本能力課程、崗位能力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實踐環節課程設置模式。

        1.素質教育課程改革遵循“服務素質、服務技能”的原則,分為基礎性和應用性兩個模塊,前者是把一些培養人文素質的課程進行學習,后者是面向專業學習必備基礎知識進行學習。一方面重視文化課提高學生基本文化素質的功能,另一方面強化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的功能。

        2.能力課程分為基本能力課程和崗位能力課程。能力課程改革遵循以技能為中心,以理論夠用為度,開發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能力課程。

        3.專業拓展課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就業崗位所需選擇需選修課程。

        4.實踐課內容緊扣當前企業所需求的專業技能而設定。

        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按職業崗位能力要求,重構“以真實電子產品項目為載體”的課程體系,確定構成專業課程體系的工作任務、基于電子產品綜合測試工作過程的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圍繞電子產品綜合測試工作任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

        (2)將一些課程進行整合。如將傳統的“高頻電子線路”課程和“低頻電子線路”課程整合至更能體現技能培養的“放大電路分析與測試”課程中,通過擴音機、收音機、充電器、函數信號發生器、直流穩壓電源等實際電子產品的設計、安裝與測試,鍛煉學生的分析、測試與輔助設計能力。

        (3)重點研究體現核心能力本位的課程。如“音視頻電路分析與測試”和“家用電器設備電路分析與檢測”。“音視頻電路分析與測試”課程可以以彩色電視機為項目載體進行教學,鍛煉學生整機原理分析能力(識圖能力)、裝配能力、調試與檢測能力;“家用電器設備電路分析與檢測”課程以空調、洗衣機、冰箱、微波爐、電磁爐等常用電器設備為載體,研究工作過程、對性能進行檢測或進行調試,學生的綜合測試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

        (4)開設一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拓展課程,如創新設計與制作課。

        (5)開設常用工具和常識性課程,如現代通信技術、專業英語、計算機輔助設計(電子)等。

        (6)按照能力的遞進要求設置實訓課程,如先裝配,再調試和檢驗,最后對整機產品性能能進行測試,并能對整機的故障進行有效分析和排除。

        (7)開展與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相對應的實踐環節,對學生的綜合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依據以上措施,根據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整合課程內容,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要求與內容融合到專業崗位綜合能力項目課程中,形成與生產活動密切相連的、融職業技能要求于一體的課程體系。

        (三)課程內容與教學模式改革

        在建立與完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把電子產品制作項目融入教學實踐全過程,重點建設《放大電路分析與測試》、《控制電路分析與測試》、《音視頻電路分析與測試》、《家用電器設備電路分析與檢測》等課程。

        根據職業崗位能力分解本崗位的知識和技能要求,重構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要求。對《放大電路分析與測試》、《音視頻電路分析與測試》等課程進行“學做合一”教學改革,將真實的電子產品作為實訓項目,以項目導向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形成相應的項目過程考核機制,強化學生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四)考核評價體系改革

        根據課程特點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具體方法如下:

        1.文化素質課程:集中考核,以理論為主,兼顧實踐,部分課程可采取開卷考核。

        2.常識性或工具性課程:采取集中考核和平時考核并重的方法,既注重平時表現,又要考查其最終掌握程度。閉卷考核。

        3.項目化和案例課程:采取階段化考核的方法,不集中考核。因此這類課程特點明顯,以能力的培養為主線,項目完成與否和項目的最終評價結果,再加上項目報告,就可作為這一項目的評價成績。最終把所有項目完成后給予其綜合評價即可。

        4.實訓課程:采取考查方法進行,根據掌握程度和實訓過程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夏輝.高職電子專業課程建設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2007.

        [2]俞仲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 真实国产乱子伦在线 | 亚洲婷婷天堂婷婷色五月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