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扶貧工作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對消費扶貧知曉率低,存在強制消費現象
國務院扶貧辦2014年就提出了消費扶貧的理念,但從目前我縣的情況看,消費扶貧的理念還主要限于扶貧體系內,尚未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導致扶貧產品的銷售量不是很好,個別鄉鎮為了打開扶貧產業的銷售渠道就變相出臺了一些強制消費扶貧產品的措施。
建議:要加強宣傳推介消費扶貧,組織各類媒體通過新聞報道、公益廣告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扶貧產業推介農產品品牌。擴大宣傳面,提高大眾對消費扶貧的知曉率。同時堅持自愿原則,引導社會各方力量發揮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消費扶貧這個“大家庭”中來,壯大參與消費扶貧的“朋友圈”,營造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良好氛圍。
二、目前市場上多數扶貧產品不符合要求
建議:消費扶貧一是必須要優質特色農產品,要讓消費者自覺自愿的喜歡、接受那些適銷對路的農副產品,把好質量關,讓消費者吃的安全放心,拒絕以次充好,避免影響消費者對消費扶貧的興趣。因此,應該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著力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供應水平和質量,在提升農產品品質、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品牌塑造能力等方面著重發力。
我縣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水果、蔬菜、水產品、畜禽等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均居全市前列,是*地區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供應地。然而,與具有如此農產品資源優勢相比較,目前我縣農產品加工業卻顯得明顯滯后,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困難。
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長期以來缺乏科學的產業布局,因此部分農產品的加工出現盲目性,沒能形成較好的市場格局,缺乏競爭力。主要問題表現在:
1、規模小、檔次低,缺乏品牌競爭力。農產品加工整體水平較低,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拉動力不足,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不高,在國內外市場能叫響的名牌產品和拳頭產品很少,能進入大中城市超市的產品也不多。相反,不少外地企業在大量低價收購本縣的資源或初級產品后,通過精深加工并借助其品牌的支撐,掌握著巨大的升值空間,獲取了遠遠超過我們的豐厚利潤。
2、資金、人才等缺乏,制約了產業的發展。除少數幾家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外,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缺少資金,致使有項目不敢上,上了也不能及時投產,特別是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企業不能滿負荷生產,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嚴重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人才的缺乏、管理的落后、技術進步的緩慢、信息渠道的狹窄等也都決定了企業只能在現有規模、現有產品上小步發展。
二、對策和建議
鑒于上述原因,建議有關部門站在我縣現代生態農業的長遠發展角度,著力鼓勵和培植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的發展。
1、要進一步形成共識。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領導,職能部門要精心規劃,要把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列入工業立縣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像抓工業經濟發展一樣抓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并制訂切實可行的相關扶持和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措施,促其做深、做大、做強。在產業規劃上予以優先考慮,使其成為我縣一、二產業的重要連接點。繼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
2、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特別是要加大資金、稅收、用地、水電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對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要有享受工業企業同等待遇的優惠政策,并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指標考核和準入門檻,從而有效地加快培植壯大龍頭企業。
3、正確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良、加強宣傳,創建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品牌,拓展銷售渠道,免除農戶后顧之憂。不斷探索創新、完善農業產業運行機制。建立完善的市場流通體系,并大力發展、規范和壯大農民合作組織,著力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制訂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
4、積極引進國內外食品加工知名企業進駐本縣,開發出針對本縣特色農產品特點的“拳頭”產品。農業產業主管部門要根據實際,建立不同形式的示范推廣培訓基地,使農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照著學;另一方面要及時總結推廣產品結構調整中的成功經驗,加快推進農業品種結構調整,尤其要幫助引導種養大戶加快優良高效品種調整發展。
一、統一思想,明確目標
扶貧開發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全面小康建設全局。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全面小康的戰略部署,根據上級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要求,按照年人均純收入2736元的新一輪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識別標準,全鎮2016年至2019年完成農村脫貧人口1927人,共777戶。各定點扶貧單位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把我鎮定點扶貧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把幫助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脫貧與發展作為己任,牢固樹立扶貧開發長期作戰的思想,把定點扶貧作為一項常態性的工作來抓,做到幫扶對象不脫貧,單位干部不脫鉤。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各幫扶單位要把定點扶貧作為促進全鎮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的重大機遇,切實加強領導。主要領導全面協調、統籌安排定點扶貧工作,要形成上下各級齊抓共管的社會扶貧工作格局。要積極主動做好幫扶單位和貧困村組織實施工作。確定具體負責領導和責任人員,鎮村與幫扶單位商定定點扶貧計劃,密切配合,把定點扶貧與自力更生結合起來,共同做好貧困村的社會幫扶工作。把幫扶責任落實到各級各部門和具體干部職工個人。
三、嚴密組織,精準扶貧
要充分動員全社會力量,切實做到扶貧到村,幫扶到戶,讓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和發展機會,使扶貧解困明顯推進干部作風明顯轉變,基層組織明顯加強。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為貧困村、貧困群眾做好事、辦好事、解難事。
一是落實貧困戶“一對一”幫扶機制。鎮認真做好貧困戶的信息管理,充分發揮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的作用,精確扶貧對象,確保“對得上,叫得響,喊得應”。各定點幫扶單位和各鎮要按照幫扶任務數將單位職工與貧困戶結成“一對一”對子,要及時與被幫扶貧困農戶見面,實地到戶制定幫扶計劃,擬定幫扶措施;要精確扶持,按照缺啥補啥,一戶一策的要求,確保對貧困戶項目、資金和幫扶三個全覆蓋;要保障減貧對象的項目資金投入,專項資金、整合資金項目要捆綁使用,疊加投入,確保當年脫貧解困。做到扶真貧,真扶貧,有幫扶成效。
二是扎實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鎮級27個駐村工作組要圍繞年度扶貧工作任務,結合本單位實際,每月到村不低于兩次以上,幫助聯系村理清發展思路,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脫貧發展規劃;要以穩定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為目標,幫助貧困戶搞好種養殖業項目和勞務輸出,建立1-2個穩定增收的骨干項目;開展各項扶貧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素質;幫助聯系村抓好基層組織建設,轉變干部作風,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
會議決定,到2017年底,4個市級重點扶貧縣、1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摘帽”;1919個貧困村整村脫貧,165.9萬貧困人口絕大部分越過脫貧標準線。
扶貧攻堅任務艱巨,難度可想而知。
2016年6月,“戰役”時間已過一年,重慶扶貧攻堅進入重要階段,取得了斐然成績,也面臨不少挑戰。
【扶貧攻堅 碩果累累】
部門聯動 力度漸增
組織部門輸送“扶貧第一書記”、市交委暢通鄉村道路、市教委提供教育資助……
2015年,重慶市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達40.1億元,增長48%;截至2016年6月,提前下達專項資金、補助資金231.8億元。
區域協調 集群效應
重慶18個區縣、184個鄉鎮、1548個村,打破行政邊界,組成扶貧片區。
區域內,非貧困地區帶動貧困地區,實現優化資源分配,協作平衡發展,共同實施脫貧開發項目1655個,群眾收入大幅提高。
持續扶持 再送一程
設置三年貧困戶政策過渡期。
在此期間,幫扶人員不散、幫扶政策不變,持續為貧困人口提業支持、技能培訓、醫療保障等全方位保障。
做到“自立之前不松手,脫貧之后再送一程”。
強化造血 實現共贏
從源頭入手,鼓勵社會力量進駐貧困地區,把貧困人口與行業龍頭,貧困農戶與企業主“捆綁”,打造產業共同體,共享收益成果,實現雙方共贏。
動態篩查 精準到點
通過逐級逐戶自查、交叉檢查驗收、三方評估,去年底、今年初,清退了不符合條件貧困人口1.76萬人,識別新貧困人口5.7萬人,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夯實基礎。
【扶貧攻堅 挑戰重重】
因素參雜 容易返貧
貧困地區自然災害頻繁、醫療保障不成熟、教育資源短缺,因災、因病、因學返貧時常發生。
返貧壓力巨大,鞏固、穩定脫貧成果,應該被視為“扶貧沖刺階段”的核心要務。
天生不足 不易突破
經過多年努力,資源豐富地區,早已脫貧。尚未脫貧地區,邊緣特征明顯。
面對惡劣條件,扶貧者經常束手無策。突破地區“天生不足”,短、準、穩開展扶貧,是確保全面脫貧的基石。
資金有限 難以優化
資金是扶貧開發的“血液”。
扶貧資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在分配10大類、20項扶貧指標上,資金使用顯得“手長衣袖短”。
多元化籌集扶貧資金,高效利用扶貧專款,一段時間內,仍然是扶貧工作的難點。
人才匱乏 阻礙發展
“硬骨頭”誰來“啃”?需要依靠人才。扶貧人才常常被喻為“扶貧大樹的干細胞”。
人才匱乏,已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不可忽視的“攔路虎”。
思維單一 差異較小
為認真做好今年扶貧小額貸款工作,確保貸款放得早,投得準,收得回,效益高,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擴大扶貧效果,現根據省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作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組織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的意見》,加快推進全縣脫貧攻堅進程,緊緊圍繞“推動經濟薄弱村加快發展和低收入農戶增收脫貧”這兩大目標,堅持以培育和激發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加快產業扶貧步伐為出發點,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生產項目為載體,真正解決貧困戶發展經濟資金不足的問題,充分體現扶貧到戶、農民直接受益的政策導向,切實加快弱勢群體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貸款投放范圍與對象
1、投放范圍:全縣所有鄉鎮村(居),其中重點支持省定經濟薄弱村(見附表1)。實行指標到鄉鎮、直接投放到戶辦法。
2、貸款發放對象:
①家庭人均純收入處于2500元以下建檔立卡貧困農戶;②有勞動能力和致富愿望,并選擇了適合本戶經營的投資少、見效快的生產經營項目的農戶;
③遵紀守法、講信用,有能力承擔償還貸款本息責任的農戶;
④項目經營周期長,但屬于產業扶貧范圍、且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能力的農戶;
⑤以項目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種養加大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農戶,不得列為貸款發放對象:
①家庭負債累累或戶內無正常勞動力的農戶;
②沒有選出適宜本戶經營項目的農戶;
③超計劃生育、沒有認識錯誤、沒有落實計劃生育措施的農戶;
④無故不盡集體義務的農戶;
⑤賭博、好逸惡勞、游手好閑的農戶;
⑥以前借過小額貸款沒還或未按期償還的農戶;
⑦私自放棄權利讓別人套用貸款的農戶。
3、貸款備選農戶的確定:在搞好宣傳的基礎上,扶貧小額貸款備選農戶對象明確為:有勞動能力、有發展項目,經掛鉤幫扶人員或單位推薦的建檔立卡貧困農戶,適當支持能夠帶動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增收脫貧的各類種養加專業大戶和合作經濟組織,但須簽訂帶動協議。農戶在鄉村扶貧小額貸款組織指導下選擇經營項目。
三、貸款發放
貸款發放的對象和數量,由各合作支行根據建檔立卡貧困戶數據庫名單范圍內自主選擇,但不得在范圍以外和超指標限額投放。各支行在投放過程中,要認真填好《扶貧小額貸款發放情況明細表》(見附表2),并在每月底將此表分別上報縣扶貧辦、合作銀行各一份;每月1號前將上月《扶貧小額貸款管理月報表》(見附表3)和上季度《扶貧小額貸款貼息情況季度報表》(見附表4)填好上報合作銀行,由合作銀行匯總后報縣扶貧辦審查、縣財政局確認后分別報省市扶貧、財政、信用部門。合作銀行及各支行要建好扶貧小額貸款臺帳,相關資料要專門保管,以便及時、全面核算貸款的發放、回收情況,嚴禁弄虛作假。為盡量滿足貧困農戶貸款資金需求,各鄉鎮要以2011年縣下達到各鄉鎮的扶貧小額貸款計劃為年度指導性計劃,扶貧小額貸款發放規模上不封頂,省財政繼續按實結算貼息。
四、貸款的額度、期限及利率
㈠貸款額度:貸款額度視項目確定,一般每戶最高不超過10000元。投放給帶動貧困農戶(屬于建檔立卡的低收入農戶)致富的合作經濟組織或種養加大戶(以下簡稱大戶)的貸款額,按簽訂帶動協議的戶數每戶5000元計算,最高限額為50000元(須有鄉鎮扶貧部門鑒證的書面帶動協議),且以鄉鎮為單位,用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大戶的貸款不得超過本鄉鎮貸款指標的25%。對投放給大戶的貸款計劃指標單獨下達,分類考核,計劃指標詳見附表1,各大戶在申請扶貧小額貸款時,要具體填寫《大戶使用扶貧小額貸款申請表》(詳見附表5),銀行部門要根據申請表內容情況進行實地調查論證,基層支行調查同意發放并簽屬意見上報縣扶貧辦審核,縣扶貧辦復審后簽署意見,返還合作銀行方可發放。合作銀行在給大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的同時,要求大戶同被帶動的貧困戶簽訂一式四份的扶貧小額貸款使用權利協議書(見附表6)并填寫項目帶動貧困戶統計表一份(見附表7)。大戶在申請扶貧小額貸款的過程中,各鄉鎮扶貧辦要加強協調溝通,為借貸雙方提供服務。
㈡貸款期限:視生產經營項目周期確定,扶貧小額貸款期限為一年,即自貸款發放之日起,采取對年對月對日辦法計算貸款期限。
㈢貸款利率:執行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不得上浮。
㈣貸款貼息。按期歸還貸款的農戶,享受50%的貼息。實行直接貼付的辦法,即農戶在還貸時只支付應付利息的一半,剩余部分由各支行工作人員在《扶貧小額貸款發放、回收及貼息情況一覽表》(見附表8)上登記、農戶簽章,上報時間由扶貧辦確定,由各支行將本表和農戶的還貸證明單一起報縣扶貧辦審核、財政局確認后,直接從縣扶貧小額貸款貼息結算專戶中劃轉貼息。
㈤投放時間:按照用早、用足、用好的精神,今年扶貧小額貸款必須在6月底之前全部發放到戶。
為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切實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川辦發〔2010〕2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辦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川辦發〔2010〕2號),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為基礎,從產地和市場兩個環節入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分工協作、逐步推進”的原則,通過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全程監控,確保上市銷售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城鄉居民身體健康。
(二)目標任務。通過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管理制度,從2010年10月1日起,在我市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禁止有毒、有害農產品上市銷售,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證上市銷售農產品達到無公害農產品安全標準。
二、準入范圍
凡進入我市各區縣主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銷售的蔬菜、水果、肉類、禽蛋、水產品等初級農產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規定,應當符合準入條件,否則禁止進入。
三、準入條件
(一)凡進入我市的上述農產品,應當隨附下列五項中的任意一項證明材料。
1.農產品生產單位或村民委員會、鄉鎮政府、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出具的產地證明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合格證明或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出具的自律性檢測合格證明。
2.由畜牧獸醫部門出具的動物及動物產品產地檢疫合格證明。
3.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以及獲得農業、畜牧、商務、檢驗檢疫部門共同認可的出口農產品示范區資格等質量安全認證有效證書復印件,以及近一年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證明。
4.對于進口的農產品應具有我國政府認可的出入境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或衛生證書。
5.對未取得相關證明的農產品,除農民銷售自種自養的少量農產品外,實行入市登記、現場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進入市場銷售;檢驗不合格的,禁止在市場銷售。
(二)同一產地、同一產品連續3次抽檢不合格的,其產區的相應品種6個月內禁止進入市場銷售。
(三)具備包裝條件的農產品,在包裝、標識等方面必須符合國家或行業有關農產品質量標志管理規定。
對上述銷售的農產品,農業(畜牧、水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進行監督抽檢,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監管工作。
四、工作重點
(一)加強檢測體系建設
1.各類農產品主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應自主設立專用檢測室,配備符合檢測要求的速測儀器和相應的檢測人員,開展日常自檢工作。
2.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的檢測人員由轄區內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培訓,檢測人員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并接受轄區內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3.市、區縣各主管部門要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等設立的質量檢測室加強管理,監督各檢測室進行公正、公平、科學監測,確保檢測結果真實、準確。
(二)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
要按照市場準入及相關標準要求,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以市場準入農產品為重點,加快標準化基地技術條件、種養技術規程、農業投入品使用準則等農業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加大農業標準培訓和推廣力度,擴大標準的使用范圍,嚴格按照標準要求組織生產;指導和督促農產品生產者建立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產品檢測、產地準出和質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從生產環節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加大認證審核和證后監管力度,不斷提高“三品”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三)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
要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不斷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行為,凈化農業投入品市場,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
要以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改造經營設施設備,增強服務功能,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查驗購銷登記制度、質量抽檢制度、不合格農產品清退制度,提高經營人員素質,改善經營環境,規范市場經營行為。
(五)搞好農產品市場準入服務
各級農業(畜牧、水產)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法規的規定,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有關服務工作。一是指導農產品生產單位或村民委員會、鄉鎮政府、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出具產地證明,規范格式,做好證明材料服務工作。二是開展對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農產品監督抽檢力度,及時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關。三是指導和監督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基地、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建立自律性檢測機構,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開展檢測工作,確保所生產、經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產品流通和市場開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市政府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農業局、市衛生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局、市水務局、市藥監局、市商務局、市質監局、市財政局、市檢驗檢疫局(市商檢局)等為成員單位的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指導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具體負責市場準入日常工作,各成員單位要定期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相關工作信息,對重大、緊急問題要及時報告。各區縣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具體負責轄區內的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各區縣、各部門要把農產品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建立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各級農業、工商、衛生、畜牧、水務、藥監、商務、質監、財政、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農業、水利、畜牧部門分別負責對生產環節的技術指導,建立健全生產記錄檔案,加強生產環節的監管,依法開展農產品檢疫檢測工作,加快農業行政執法隊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疫檢測機構建設;衛生、藥監部門負責組織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質監部門負責農業地方標準、技術規范的立項、審批、編號和工作;商務部門負責農產品市場規劃建設和生豬屠宰廠(場)的監管;工商部門負責搞好農產品流通市場的管理,指導市場主體方建立農產品入市登記、信息公示、不合格農產品退市等制度,依法處理、處罰農產品銷售企業和批發市場經營者銷售違法農產品的行為;檢驗檢疫部門負責出入境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工作。新晨
(二)加大投入,強化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資金投入力度,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檢測體系建設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各級要進一步落實農產品“三品”扶持政策,鼓勵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企業加大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創建和“三品”認證力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市場準入制度等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同志們:
這次全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主要是貫徹地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縣(局)兩會精神,回顧總結某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務和措施,動員全縣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更加深入扎實地開展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希望各部門認真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
某年,在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縣食品安全狀況有了進一步改善。縣質監局建立了食品生產質量檔案,對生產加工企業進行了分級核查,推行食品信用等級管理,提高了監管效率;縣工商局推行了食品經營者自律制度,不斷規范食品流通秩序;縣衛生局加強了食品量化分級管理工作,有效地改善了餐飲業的衛生狀況;縣農委和畜牧總站加大了對食品源頭污染治理的力度,嚴查了高殘留農藥和畜產品違禁藥物濫用行為,并全面開展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預防工作;縣商務局加強了生豬屠宰市場管理力度,嚴厲打擊了私屠濫宰行為;縣環保局設立了四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確保了飲用水不受污染;縣教育局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深入開展了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了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縣廣電局和縣公安局分別在食品新聞報道和保障食品行政執法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縣食藥監局充分發揮綜合監管、組織協調的作用,組織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先后出動執法人員___人次,深入開展了暑期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紅黃兒雞蛋”專項整治、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等__余次大規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共檢查了食品生產經營業戶___戶次,查處一起經營病死豬肉案件,收繳病死肉___公斤,取締了_個食品黑加工點,關閉_戶食雜店,清理小餐桌_戶,下達了_份責令整改通知書,沒收三無、過期等假劣食品__余種,____公斤,價值_____多元,并集中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嚴厲地打擊了制售假劣食品的不法行為,有力地凈化了我縣的食品市場秩序,我縣今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另外,組織實施了食品安全志愿者行動,共招募了__名志愿者,增強了我們的監管力量。總之,縣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各成員單位都認真地履行了職責,確保了我縣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縣各部門廣大干部職工辛苦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就做好今年的工作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認清形勢,明確職責,增強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食品安全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們缺少必要的檢驗檢測能力,導致市場準入階段監管的盲區,失去了事前監管的良機;二是無證生產加工食品現象還時有發生,特別是元宵節、端五節、仲秋節等節日無證突擊生產加工元宵、粽子、月餅的行為屢禁不止;三是散裝即食食品監管力度不夠,特別是流動小商販和馬路作坊經營的快餐、熟肉制品、豆制品、面點等食品的衛生很差;四是食品包裝材料不符合衛生標準,特別是餐飲業戶所用的餐盒和包裝袋多數難以達到相關要求;五是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的相互協調配合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六是食品安全知識普及不夠,人民群眾識假辨假能力和維權意識還不很強。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將直接威脅著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妨礙構建和諧的大局,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
某縣長在“兩會”報告中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特別做了強調。因此,各部門必須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升到審慎對待的戰略層面,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認識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努力,措施上再完善,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使命感,扎扎實實抓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____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旨在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為此,我們出臺了《縣食品安全協調 委員會成員單位食品安全責任和責任追究的暫行規定》,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一會,我們還將簽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責任狀。各成員單位要增強大局意識,在縣食品安全協調委員的統一領導下,既要積極配合,又要主動工作,按照《暫行規定》的分工切實履行好各自的職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作為食品安全綜合協調部門,要切實履行綜合監督、組織協調、牽頭查處重大案件的職能,充分發揮好“牽頭”和“抓手”作用;農委、畜牧總站和環保局要切實承擔起種植業、養殖業監督管理和食品源頭污染治理的責任;質監局要抓好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工商局、衛生局要抓好流通、消費環節以及餐飲業的監管;財政局要在辦公辦案經費上給予保障;公安局要依法保護有關部門履行職責,嚴厲打擊暴力抗法及阻礙執法的違法犯罪行為;廣電局要加強新聞報道,提供正確的輿論支持。總之,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切實履行好法律賦予的職責,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監管、服務和發展上,切實加強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溝通與協作,真正做到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決不能推諉扯皮,更不能互相拆臺,防止出現監管的空檔。對因本部門工作不力、推諉扯皮、瀆職引發的安全事故要嚴肅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二、突出重點,開拓創新,全力做好____年各項工作
按照省、地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我們要將今年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思路定位在保安全、強監管、抓根本、促發展這四個重點方面。
(一)堅持圍繞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這一主線,切實做好“保安全”的文章。各有關部門要按照《____年全縣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總體安排》的要求,緊緊抓住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糧食、肉類、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調味品、保健食品、膨化食品等重點品種,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加工、經營、消費等重點環節,街道社區、城鄉結合部特別是農村、林場等重點區域,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強化日常監管,規范經營行為,使食品安全形勢實現根本好轉,確保全縣人民的飲食安全。一是開展食品源頭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春耕之前要對農業投入品市場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嚴把肥料、農藥、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關,杜絕高殘留和違禁農藥的上市;同時,向農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和動植物生長激素等知識,推廣使用低殘高效農藥、獸藥和無污染添加劑,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建立_—_個標準化種植示范小區和_—_個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二是開展打擊食品加工行業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專項整治行動。對冷飲廠、蛋糕房、熟食店使用香精、色素、食用膠情況進行徹底清查。三是開展食品流通環節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食品假標識、假包裝、假商標案件的查處力度,并做好月餅、粽子等時令食品退市后的監管工作。四是開展餐飲業專項整治行動。以暑期和旅游旺季為重點,組織開展對餐具和衛生用品專項檢查,大力整頓餐具消毒和衛生環境,對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家庭食堂和小餐桌堅決予以取締。
(二)以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為核心,切實做好“強監管”的文章。一是進一步整合檢驗檢測資源,年內承擔檢驗職責的相關部門檢驗室要取得國家認證的檢驗檢測資質,為我們的監管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加強食品安全志愿者培訓和引導工作,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延長我們的監管手臂,拓寬我們的信息渠道。三是加強傳統食品加工流通管理,對豆腐、肉制品實行編號和標簽管理,提高監管水平。四是繼續開展好餐飲業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將量化分級管理信息向社會公示,爭取完成__%以上業戶的掛牌工作。
(三)以推動信用體系建設為動力,切實做好“抓根本”的文章。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是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和治本之策。各有關部門必須將其列為今年工作的一項重點,堅持抓點帶面,搞好食品信用體系建設試點。由各分段監管部門從農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中分別選定_—_家企業開展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在試點工作中,要堅持分類指導,大膽探索,積累經驗,逐步建立起既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又具有漠河特色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力爭使試點工作走在全區的前列。
(四)以服務經濟發展為目標,切實做好“促發展”的文章。各有關部門要在規范管理的前提下,進一步轉變觀念、改善服務、提高效率,把工作重點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要充分利用我縣豐厚的綠色食品資源,全力推進特色種植、養殖基地建設步伐,完成_—_個綠色(有機)食品標志認證,積極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將我縣食品產業做大做強。
三、加強領導,密切協作,努力開創我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新局面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要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真正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過問、親自部署、親自督查,分管負責同志要靠上抓、抓具體,切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處理的組織領導、應急救援等項工作,特別要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縣內無生產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的窩點,避免群體性食品傷害事件,最大限度地保障群眾飲食安全。
(二)進一步密切協作配合。食品產業鏈條長、環節多,加強安全監管,需要各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縣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作為食品綜合監管協調議事機構,要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努力在服務中抓協調,在協調中抓服務,引導各行業、各部門打破界限,形成共識,凝聚合力;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協調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督促搞好工作落實;要全面準確掌握市場動態,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通知和指派有關部門立即查處,實現綜合部門與具體執法部門的互動。其他有關部門也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從而形成強大的、立體的、全方位的監管工作格局。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任務是建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即建設覆蓋全國各級各類教育的學生、教師和辦學條件基礎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和決策服務系統。
建立學校、教師、學生三大基礎數據庫,在全國實行學生和教師“一人一號”、學校“一校一碼”,為每一名學生、教師和每一所學校及其資產建立全國唯一電子檔案。
今年年底前,完成全國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等數據入庫。
年內全部建成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對學生學籍、轉學、升學等業務進行信息化管理,通過全國聯網實現對全國中小學學生動態監管。
7月31日,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在京召開全國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視頻會議,系統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加快推進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確保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出席會議并講話。
袁貴仁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基礎和先導工程,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支撐和保障。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好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準確地掌握全國學生、教師和學校辦學條件的動態數據,對于提高教育服務水平、支撐教育科學決策、加強教育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袁貴仁強調,要突出重點,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一是著力建好基礎設施。要以國家、省兩級數據中心建設為重點,逐步構建全國聯網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二是建立學校、教師、學生三大基礎數據庫,動態更新基礎數據,建立數據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切實保障數據準確、完整、安全。三是推動平臺在國家、省、地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五級的應用,做好教育經費預算安排,學生資助計劃、營養餐計劃等重點工作動態監管,政務校務公開,教育政策、熱點問題科學分析和風險預測等工作。四是理順工作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全面落實保障措施。
我辦組織機關全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了“三問三訪知不足”活動相關文件精神,并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了實施“活動”的具體方法步驟。先后3次深入到向陽、午街鋪、舊城等鄉鎮進行調研。發放征求意見表150余份,收回征求意見表140份,收集部門、鄉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貧困群眾對扶貧工作建議性意見128條。其中:推動我縣扶貧開發工作,促進和諧方面綜合性的意見和建議有110條;對縣扶貧辦班子和班子成員的意見和建議有8條;其他方面的建議和意見有10條。針對梳理出來的建議、意見結合部門工作實際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堅持以人為本,貧困村全面發展的理念,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執行貧困村、貧困戶首扶制度,堅持“四個結合”,即: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整村推進與現代農業產業建設相結合,整村推進與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建設相結合,整村推進與村級組織建設相結合;積極整合扶貧資源,整合資金,加大扶貧投入,圍繞“四基本”,即基本設施、基本產業、農民基本隊伍、基本制度;突出一體,抓實兩翼,實施片區開放和整鄉推進。強化基礎建設、促進產業發展,著力有效地推進農村貧困地區全面發展,全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邁上新臺階。
二、存在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過“三問三訪知不足”活動,廣泛征求意見等形式,總結了經驗,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業務知識的探索更新不夠。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新的形勢、新的任務給扶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一方面,要形成“大扶貧”的工作格局,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動員、自力更生、開發扶貧、全面發展”的扶貧開發之路。實踐表明,推動多部門參與的行業扶貧、“縣為單位、資源整合、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區域扶貧以及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協作為基礎的社會扶貧“大扶貧”工作格局的形成,可以動員、整合全社會的力量和各種資源參與扶貧工作,使扶貧工作的渠道更廣泛、幫扶更到位、措施更豐富,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另一方面,要強化工作重點,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大力促進產業扶貧,通過產業扶貧與科技扶貧相結合,加大對扶貧地區的科技投入,加強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村科技培訓,將現代技術、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引入貧困地區,促進其區域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的發展。注意選擇資金回報率更高的產業,積極發展高效農業、特色農牧產品加工業等。通過扶貧開發工作,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使貧困群眾從根本上擺脫貧困。我們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位扶貧干部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思想、更新業務知識,以適應新時期對扶貧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