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1、在ABC和DEF中,AB=DE, ∠B=∠E,如果補充一個條件后不一定能使ABC≌DEF,則補充的條件是( )A、BC=EF B、∠A=∠D C、AC=DF D、∠C=∠F2、下列命題中正確個數為( )①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②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③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④有兩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A.4個 B、3個 C、2個 D、1個3、已知ABC≌DEF,∠A=80°,∠E=40°,則∠F等于 ( )A、 80° B、40° C、 120° D、 60°4、已知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個內角為70°,那么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度數為( ) A、70° B、70°或55° C、40°或55° D、70°或40°5、如右圖,圖中顯示的是從鏡子中看到背后墻上的電子鐘讀數,由此你可以推斷這時的實際時間是( )A、10:05 B、20:01 C、20:10 D、10:026、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為腰的一半,則它的頂角為( )A、120° B、90° C、100° D、60°7、點P(1,-2)關于x軸的對稱點是P1,P1關于y軸的對稱點坐標是P2,則P2的坐標為( )A、(1,-2) B、(-1,2) C、(-1,-2) D、(-2,-1)8、已知 =0,求yx的值( )A、-1 B、-2 C、1 D、29、如圖,DE是ABC中AC邊上的垂直平分線,如果BC=8cm,AB=10cm,則EBC的周長為( )A、16 cm B、18cm C、26cm D、28cm10、如圖,在ABC中,AB=AC,AD是BC邊上的高,點E、F是AD的三等分點,若ABC的面積為12 ,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A、2cm ² B、4cm² C、6cm² D、8cm²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20分)11、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有 條.12、(-0.7)²的平方根是 .13、若 ,則x-y= .14、如圖,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10cm,BD=6cm,則點D到AB的距離為__ .15、如圖,ABE≌ACD,∠ADB=105°,∠B=60°則∠BAE= .三、作圖題(6分)16、如圖,A、B兩村在一條小河的同一側,要在河邊建一水廠向兩村供水.(1)若要使自來水廠到兩村的距離相等,廠址P應選在哪個位置?(2)若要使自來水廠到兩村的輸水管用料最省,廠址Q應選在哪個位置?請將上述兩種情況下的自來水廠廠址標出,并保留作圖痕跡. 四、求下列x的值(8分)17、 27x³=-343 18、 (3x-1)²=(-3)²
五、解答題(5分)19、已知5+ 的小數部分為a,5- 的小數部分為b,求 (a+b)2012的值。 六、證明題(共32分) 20、(6分)已知:如圖 AE=AC, AD=AB,∠EAC=∠DAB.求證:EAD≌CAB. 21、(7分)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BAC=120o,AC的垂直平分線EF交AC于點E,交BC于點F。求證:BF=2CF。22、(8分)已知:E是∠AOB的平分線上一點,ECOA ,EDOB ,垂足分別為C、D.求證:(1)∠ECD=∠EDC ;(2)OE是CD的垂直平分線。
23、(10分)(1)如圖(1)點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邊BC上的一動點,過點P作BC的垂線,交AB于點Q,交CA的延長線于點R。請觀察AR與AQ,它們相等嗎?并證明你的猜想。(2)如圖(2)如果點P沿著底邊BC所在的直線,按由C向B的方向運動到CB的延長線上時,(1)中所得的結論還成立嗎?請你在圖 (2)中完成圖形,并給予證明。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C C D D B A B C B C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15分)11、1或3 12、±0.7 13、2 14、4cm 15、45°三、作圖題(共6分)16、(1)如圖點P即為滿足要求的點…………………3分(2)如圖點Q即為滿足要求的點…………………3分 四、求下列x的值(8分) 17、解:x³= ………………………………2分 x= …………………………………2分 18、解:3x-1=±3…………………………………2分①3x-1=3x= ……………………………………1分②3x-1=-2 x= ……………………………………1分五、解答題(7分)19、依題意,得,a=5+ -8= -3……………2分b=5- -1=4- ……………2分a+b= -3+4- =1…………2分 = =1…………………1分六、證明題(共34分)20、(6分)證明:∠EAC=∠DAB ∠EAC+∠DAC=∠DAB+∠DAC 即∠EAD=∠BAC………………2分在EAD和CAB中, ……………3分EAD=CAB(SAS)…………1分
21、(7分)解:連接AF ∠BAC=120°AB=AC∠B=∠C=30°………………1分FE是AC的垂直平分線AF=CF ∠FAC=30°…………………2分∠BAF=∠BAC-∠CAF=120°-30°=90°……………………1分又∠B=30°AB=2AF…………………………2分AB=2CF…………………………1分22、(9分)證明:(1)OE平分∠AOB ECOA EDOB DE=CE………………………2分∠EDC=∠ECD………………1分(2)∠EDC=∠ECD EDC是等腰三角形∠DOE=∠CDE………………………………1分∠DEO=∠CEO………………………………1分OE是∠DEC的角平分線…………………2分即DE是CD的垂直平分線…………………2分23、(12分)解:(1)AR=AQ…………………………………………1分ABC是等腰三角形∠B=∠C……………………………………1分RPBC∠C+∠R=90°∠B=∠PQB=90°………………………………1分∠PQB=∠R……………………………………1分又∠PQB=∠AQR ∠R=∠AQR……………………………………1分AQ=AR…………………………………………1分(2)成立,依舊有AR=AQ………………………1分補充的圖如圖所示………………1分ABC為等腰三角形∠C=∠ABC………………1分PQPC∠C+∠R=90°∠Q+∠PBQ=90°…………1分PBQ=∠ABC∠R=∠Q…………………1分AR=AQ……………………1分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2015莆田)如圖,AE∥DF,AE=D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選項中的(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AB=CD
B.
EC=BF
C.
∠A=∠D
D.
AB=BC
(1題圖)
(2題圖)
(3題圖)
2.(2015茂名)如圖,OC是∠AOB的平分線,P是OC上一點,PDOA于點D,PD=6,則點P到邊OB的距離為(
)21教育網
A.6
B.
5
C.
4
D.
3
3.(2015貴陽)如圖,點E,F在AC上,AD=BC,DF=BE,要使ADF≌CBE,還需要添加的一個條件是(
)21-cn-jy.com
A.∠A=∠C
B.
∠D=∠B
C.
AD∥BC
D.
DF∥BE
4.(2015青島)如圖,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線,DEAB,垂足為E,DE=1,則BC=(
)【來源:21·世紀·教育·網】
A.
B.
2
C.
3
D.
+2
(4題圖)
(5題圖)
(6題圖)
5.(2015啟東市模擬)如圖,給出下列四組條件:
①AB=DE,BC=EF,AC=DF;②AB=DE,∠B=∠E.BC=EF;
③∠B=∠E,BC=EF,∠C=∠F;④AB=DE,AC=DF,∠B=∠E.
其中,能使ABC≌DEF的條件共有(
)
A.1組
B.
2組
C.
3組
D.
4組
6.(2015杭州模擬)用直尺和圓規作已知角的平分線的示意圖如右,則說明∠CAD=∠DAB的依據是(
)21·世紀*教育網
A.SSS
B.
SAS
C.
ASA
D.
AAS
7.(2015滕州市校級模擬)如圖,在下列條件中,不能證明ABD≌ACD的是(
)
A.BD=DC,AB=AC
B.
∠ADB=∠ADC,BD=DC
C.∠B=∠C,∠BAD=∠CAD
D.
∠B=∠C,BD=DC
8.(2015奉賢區二模)如圖,已知AD是ABC的邊BC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條件是(
)www-2-1-cnjy-com
A.∠B=45°
B.
∠BAC=90°
C.
BD=AC
D.
AB=AC
9.(2015西安模擬)如圖所示,AB∥EF∥CD,∠ABC=90°,AB=DC,那么圖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2-1-c-n-j-y
A.4對
B.
3對
C.
2對
D.
1對
(7題圖)
(8題圖)
(9題圖)
(10題圖)
10.(2015春泰山區期末)如圖,ABC≌AEF,AB=AE,∠B=∠E,則對于結論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確結論的個數是(
)2·1·c·n·j·y
A.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二.填空題(共10小題)
11.(2015春沙坪壩區期末)如圖,已知ABC≌ADE,若AB=7,AC=3,則BE的值為
.
21*cnjy*com
(11題圖)
(12題圖)
(13題圖)
(14題圖)
12.(2015春張家港市期末)如圖,已知RtABC≌RtABCDEC,連結AD,若∠1=20°,則∠B的度數是
.【來源:21cnj*y.co*m】
13.(2015春蘇州校級期末)如圖,ABO≌CDO,點B在CD上,AO∥CD,∠BOD=30°,則∠A=
°.【出處:21教育名師】
14.(2015春萬州區期末)如圖,已知ABC≌ADE,D是∠BAC的平分線上一點,且∠BAC=60°,則∠CAE=
.【版權所有:21教育】
15.(2015黔東南州)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B∥CD,連接BD.請添加一個適當的條件
,使ABD≌CDB.(只需寫一個)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15題圖)
(16題圖)
(17題圖)
(18題圖)
16.(2014秋曹縣期末)如圖,已知ABCD,垂足為B,BC=BE,若直接應用“HL”判定ABC≌DBE,則需要添加的一個條件是
.21*cnjy*com
17.(2015鹽亭縣模擬)如圖,已知等邊ABC中,BD=CE,AD與BE相交于點P,則∠APE的度數是
度.
18.(2014秋騰沖縣校級期末)如圖,有兩個長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邊滑梯的高度AC與右邊滑梯水平方向的長度DF相等,則∠ABC+∠DFE=
度.
19.(2015聊城)如圖,在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線.若AB=6,則點D到AB的距離是
.
(19題圖)
(20題圖)
20.如圖,在A
BC中,CD平分∠ACB交AB于點D,DEAC交于點E,DFBC于點F,且BC=4,DE=2,則BCD的面積是
.
三.解答題(共7小題)
21.如圖,CDAB于點D,BEAC于點E,ABE≌ACD,∠C=42°,AB=9,AD=6,G為AB延長線上一點.
(1)求∠EBG的度數.
(2)求CE的長.
22.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AD是BC邊上的中線,AE∥BC,CEAE,垂足為E.
(1)求證:ABD≌CAE;
(2)連接DE,線段DE與AB之間有怎樣的位置和數量關系?請證明你的結論.
23.如圖,ABC中,AB=AC,ADBC,CEAB,AE=CE.求證:
(1)AEF≌CEB;
(2)AF=2CD.
24.如圖: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線,DEAB于E,F在AC上,BD=DF;21cnjy.com
說明:(1)CF=EB.
(2)AB=AF+2EB.
25.如圖,為了測量一池塘的寬AB,在岸邊找到一點C,連接AC,在AC的延長線上找一點D,使得DC=AC,連接BC,在BC的延長線上找一點E,使得EC=BC,測出DE=60m,試問池塘的寬AB為多少?請說明理由.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單元測試題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A
2.A
3.B
4.C
5.C
6.A
7.D
8.D
9.B
10.C
二.填空題(共10小題)
11.4
12.70°
13.30
14.30°
15.AB=CD
16.AC=DE
17.60
18.90
19.
20.4
三.解答題(共7小題)
21.解:(1)ABE≌ACD,∠EBA=∠C=42°,∠EBG=180°﹣42°=138°;
(2)ABE≌ACD,AC=AB=9,AE=AD=6,CE=AC﹣AE=9﹣6=3.
22.證明:(1)AB=AC,∠B=∠ACD,
AE∥BC,∠EAC=∠ACD,∠B=∠EAC,
AD是BC邊上的中線,ADBC,CEAE,∠ADC=∠CEA=90°
在ABD和CAE中ABD≌CAE(AAS);
(2)AB=DE,AB∥DE,如右圖所示,
ADBC,AE∥BC,ADAE,
又CEAE,四邊形ADCE是矩形,AC=DE,
AB=AC,AB=DE.
AB=AC,BD=DC,
四邊形ADCE是矩形,AE∥CD,AE=DC,
AE∥BD,AE=BD,四邊形ABDE是平行四邊形,AB∥DE且AB=DE.
23.證明:(1)ADBC,CEAB,∠BCE+∠CFD=90°,∠BCE+∠B=90°,
∠CFD=∠B,
∠CFD=∠AFE,∠AFE=∠B
在AEF與CEB中,,AEF≌CEB(AAS);
(2)AB=AC,ADBC,BC=2CD,
AEF≌CEB,AF=BC,AF=2CD.
24.證明:(1)AD是∠BAC的平分線,DEAB,DCAC,DE=DC,
在RtDCF和RtDEB中,,RtCDF≌RtEBD(HL).CF=EB;
(2)AD是∠BAC的平分線,DEAB,DCAC,CD=CE.
在ADC與ADE中,ADC≌ADE(HL),AC=AE,
AB=AE+BE=AC+EB=AF+CF+EB=AF+2EB.
25.解:AB=60米.
理由如下:
在ABC和DEC中,,ABC≌DEC(SAS),
第一學期八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生為本,落實新課改,體現新理念,培養創新意識, 注重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扎實打好數學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通過探究實際問題,認識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軸對稱、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關規律、概念、性質和定理,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進一步提高必要的運算技能和作圖技能,提高應用數學語言的應用能力,通過一次函數的學習初步建立數形結合的思維模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提取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的能力,并用有關的代數和幾何知識表達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軸對稱性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初步建立數形結合的數學模式;通過對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養學生發現規律和總結規律的能力,建立數學類比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探究,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并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良好思維品質。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學生共46人,總體上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在學生的數學知識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計算,以及基本的空間與圖形知識都極其欠缺;數學的思維混亂,不能獨立思考,需要老師的引導,這要求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他們廣泛的愛好和興趣,使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學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分類,三角形的內角、多邊形的內外角和。本章節是后兩章的基礎,了解了相關的知識,教學時加強與實際的聯系,加強推理能力的培養,開展好數學活動。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紹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質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條件。更多的注重學生推理意識的建立和對推理過程的理解,學生在直觀認識和簡單說明理由的基礎上,從幾個基本事實出發,比較嚴格地證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質,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第十三章 軸對稱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歷,從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開始,從整體的角度直觀認識并概括出軸對稱的特征;通過逐步分析角、線段、等腰三角形等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運算產生的實際背景——使學生經歷實際問題“符號化”的過程,發展符號感;有關運算法則的探索過程——為探索有關運算法則設置了歸納、類比等活動;對算理的理解和基本運算技能的掌握——設置恰當數量和難度的符號運算,同時要求學生說明運算的根據。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學習分式的概念、性質、能用基本性質進行約分和通分并進行相關的四則混合運算。教學時重視和分數類比,加強分式、分式方程與實際的聯系,體現數學建模思想。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鉆研新課標,掌握教材;課堂內講授與練習相結合,及時根據反饋信息,掃除學習中的障礙點。
2、認真備課、精心授課,抓緊課堂四十五分鐘,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爭取充分掌握學生動態,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3、抓住關鍵、分散難點、突出重點,在培養學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實每一堂課后輔助,查漏補缺。
4、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業務素養。積極與其它老師溝通,加強教研教改,提高教學水平。
5、教學中注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六、教學進度(按20周算)
周次
教學進度
1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2
多邊形及內角和第十一章小結
3
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4
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角平分線的性質
5
第十二章小結
6
軸對稱、 軸對稱變換
7
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8
課題學習、第十三章小結
9
第十三章小結、期中備考
10
期中考試
11
整式、整式的加減
12
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 積的乘方、整式的乘法
13
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14
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數冪的除法、整式的除法
15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16
第十四章小結、分式
17
分式運算
18
分式運算、分式方程、第十五章小結
19
期末備考
20
期末備考
贛州市南康區麻雙中學
黃濤
2018年9月3日
2018—2019學年度八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田家炳中學 廖寶宏
一、指導思想
以《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開展新課程教學改革,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數學思維模式,培養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期教學,完成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通過探究實際問題,了解三角形,認識全等三角形、軸對稱、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關規律、概念、性質和定理,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進一步提高必要的作圖技能,提高應用數學語言的應用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提取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的能力,并用有關的代數和幾何知識表達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軸對稱性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探究,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并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數學學習是一個充滿觀察、實踐、探究、歸納、類比、推理和創造性的過程。養成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良好思維品質。了解我國數學家的杰出貢獻,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學習以下知識:
1、了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等有關概念,會畫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
2、掌握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之間的關系,會按邊或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3、了解命題、真命題、假命題的意義,會區分命題的條件和結論,知道反倒的意義和作用;
4、了解定義、公理、定理、推論、證明的意義,通過具體例子掌握綜合法證明的步驟和書寫格式,切實打好形式化證明的基礎;
5、掌握“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及其簡單的應用。了解在證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所引輔助線的作用,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性質及應用。
6、能夠運用已學的有關知識證明一些簡單的幾何命題。
7、了解證明書的必要性,讓學生了解推理過程步步有據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推理論證意識,初步發展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本章的重點是三角形的邊角關系,及區分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綜合法證明一個幾何命題的方法和步驟。
本章的難點是區分命題的條件和結論,簡單反例的構造,一個幾何命題綜合法證明思路的分析和證明過程的規范表述。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方法,學習應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全等三角形性質與判定方法及其應用;掌握綜合法證明的格式。
教學難點:領會證明的分析思路、學會運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教學關鍵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三章 軸對稱
本章主要學習軸對稱及其基本性質,同時利用軸對稱變換,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質。
教學重點:軸對稱的性質與應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
教學難點:軸對稱性質的應用。教學關鍵提示:突出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運算產生的實際背景——使學生經歷實際問題“符號化”的過程,發展符號感;有關運算法則的探索過程——為探索有關運算法則設置了歸納、類比等活動;對算理的理解和基本運算技能的掌握——設置恰當數量和難度的符號運算,同時要求學生說明運算的根據。
教學重點:掌握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學難點:乘法分式的靈活運用及靈活運用因式分解的方法。
第十五章 分式
分式主要學習分式的概念、性質、能用基本性質進行約分和通分并進行相關的四則混合運算。教學時重視和分數類比,加強分式、分式方程與實際的聯系,體現數學建模思想。
教學重點:分式的運算。
教學難點: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
四、必要的教學措施
1、作好課前準備。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仔細揣摩教學內容與新課程教學目標,充分考慮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探究示例,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練習和作業,作好教具準備工作,寫好教案。
2、營造課堂氣氛。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和準備好教具,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為學生掌握課堂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3、搞好閱卷分析。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當面批改的方式對學生作業進行批閱,指出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講解,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知識性錯誤。
4、寫好課后小結。課后及時對當堂課的教學情況、學生聽課情況進行小結,總結成功的經驗,找出失敗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進措施,對于嚴重的問題重新進行定位,制定并實施補救方案。
5、加強課后輔導。優等生要擴展其知識面,提高訓練的難度;中等生要夯實基礎,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進生要激發其學習欲望,針對其基礎和學習能力采取針對性的補救措施。
6、成立學習小組。根據班內實際情況進行優等生、中等生與后進生搭配,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以優輔良,以優促后,實現共同提高的目標。
7、組織單元測試。根據教學進度對每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測試,做好試卷分析,查找問題。大面積存在的問題在進行試卷講解時要重點進行分析講解,力求透徹。
六、教學進度(按20周算)
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與三角形有關的角(3) 第一周
多邊形及內角和第十一章小結(2) 第二周
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條件(4) 第三周
三角形全等的條件(2),角平分線的性質(1) 第四周
第十二章小結(3) 第五周
軸對稱(3),軸對稱變換 第六周
(2) 等腰三角形(3),等邊三角形 第七周
課題學習(2),第十三章小結(2) 第八周
第十三章小結(2),期中備考 第九周
期中考試 第十周
整式(1),整式的加減(2) 第十一周
同底數冪的乘法(1),冪的乘方(1),積的乘方(1),
整式的乘法(2) 第十二周
整式的乘法(2),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1) 第十三周
完全平方公式(2),同底數冪的除法(1),整式的除法(2) 第十四周
因式分解(1),提公因式法(1),公式法(3) 第十五周
第十四章小結(2),分式(3) 第十六周
分式運算(5) 第十七周
分式運算(1),分式方程(3),第十五章小結(1) 第十八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