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麻醉護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病例選擇:
入組標準:①擇期非全身麻醉的手術患者;②年齡18~60歲,性別不限;③能夠與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無認知功能障礙;④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I~II級;⑤同意進入本研究,能配合調查;⑥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需要在全身麻醉下手術者;②有慢性疼痛史;③有藥物或酒精依賴者;④合并惡性腫瘤、精神病、癲癇等疾病者;⑤依從性差或不愿進入本研究者。
1.2一般資料: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選擇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85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和對照組42例。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18~60歲,平均(43.67±9.11)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3例、高中或中專18例、初中7例、小學5例。麻醉方式:連續硬膜外麻醉24例、神經阻滯麻醉13例和局部麻醉6例。對照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18~60歲,平均(43.18±9.04)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2例、高中或中專20例、初中6例、小學4例。麻醉方式:連續硬膜外麻醉25例、神經阻滯麻醉12例和局部麻醉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及麻醉方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術前訪視及交代注意事項、術中維護靜脈通道安全及保證用物無菌、術后協助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和完整交接護理用物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環境、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3.1環境干預:
①術前訪視,交待病區責任護士做好患者的環境護理。②預計患者進入手術室前1h,調整手術室溫度和濕度。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器械碰撞,儀器不用時及時關閉,術中減少人員進出的次數、避免頻繁,不要談論與手術無關的事情,也不要在手術過程中分析患者的病情等。
1.3.2心理干預:
①術前訪視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給予心理疏導。②尋求社會及家庭的支持系統。讓家屬及親朋好友多與之交流,幫助患者正視現實,減少焦慮、抑郁、緊張等情緒反應。③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進行麻醉和手術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④護士可通過手機拍攝手術室環境、手術過程中可能使用的設備,可減輕患者進入手術室的緊張程度。⑤手術過程中,傾聽患者的感受,創造和諧融洽的氛圍,加強非語言溝通,如患者感到疼痛時,護士幫助擦去額頭的汗水;術中情緒緊張時,握住其雙手,輕撫其肩部及額頭等,使其感到安全及重視。
1.3.3生理干預:
①術前,教會患者全身肌肉漸進放松技術,每天2~3次,每次30min。②音樂療法: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個人對音樂的喜好等因素,選擇適宜的、舒緩愉悅的音樂,每天聽2~3次,每次30min。③意象引導。進入手術室后,引導患者自己找到一個舒適的,思想集中、排除雜念、閉目養神,想象自己在一個非常寧靜和輕松舒適的空間,從而進入放松狀態。
1.4效果評價:①負性情緒:
應用Zung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得分經相關公式換算成標準分。②舒適度:采用美國舒適護理專家Kolcaba的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分數越高舒適度越高。
1.5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價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相似,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術后1d,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與入院時比較均下降(P<0.05),但是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差異有顯著性(P<0.05)。
2.2兩組患者圍手術期舒適度比較:
圍手術期觀察組患者GCQ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論文摘要】 目的 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轉變手術室護理人員傳統工作方法,實施整體護理,體現“人性化服務,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提高護理質量。 方法 我院從2004年開始對手術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從術前訪視、術中人文關懷、術后隨訪從3個方面進行開展,使手術患者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結果 均取得滿意效果,改善了護患關系,促進了護患和諧。結論 通過實施整體護理,使患者對手術全過程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增強了患者治病信心,保證了手術的順利完成。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手術室已全面開展整體護理,傳統手術室護士只在手術時間以配合為主的工作方法已不在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只有轉變觀念,一切“以患者為中心”,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才能提高護理質量[1]。我科從2004年開展對手術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共護理患者兩千余人,均取得滿意效果。現將內容報告如下。
1 方法與內容
1.1 術前訪視
1.1.1 確定訪視時間、對象 根據手術通知單在術前1 d的上午或下午(避開午休時間)由擔任此臺手術的巡回護士到病房,首先要仔細查閱病歷全面理解患者的情況,包括年齡、病情、術前診斷、擬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等。根據病情的輕重、麻醉方式、年齡、文化程度等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2],使得患者及家屬能夠理解并給予配合。
1.1.2 訪視內容 巡回護士在與患者及家屬交談前首先要自我介紹,說明來訪目的,介紹手術過程中的護理人員,并介紹手術對病情轉變的重要性及手術的安全性,詳細說明術前的注意事項及術中的相關情況:①術前1 d洗澡更衣,成人術前6~8 h禁食,術前4 h禁水,小兒術前4 h禁奶制品,術前2 h禁水,并說明禁食、禁飲的目的是防止麻醉后引起嘔吐導致誤吸;②術晨洗漱但不可飲水,不可戴手表、首飾等金屬物品,目的是防止術中用電刀時燙傷皮膚,取下假牙并不要帶任何物品進入手術室;③保證睡眠,避免著涼,如有發燒或月經來潮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④因手術需要將實施導尿或灌腸以及插胃管等特殊操作;⑤各種手術的配合及麻醉的配合;⑥不化妝、不涂口紅,以免影響病情的觀察,頭部手術需剃發等;⑦術晨排空大小便,更換病號服,臥床靜候;⑧手術間各手術儀器會發出聲響,請不要緊張。總之,通過術前訪視使得患者在心理上能夠對手術及種種問題有正確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加強護患之間的合作[2],以確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
1.2 術中關懷
1.2.1 巡回護士在手術室門口迎接患者,使患者一進入手術室便有親切感和安全感。同時詢問術前針的執行情況,禁食禁飲的執行情況,通過簡單交談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
1.2.2 進入手術間后,告知患者手術床較窄,不可隨意翻身,以免墜床。同時安撫患者,以消除他們的緊張感。在每項操作前均做好解釋工作,解除患者的顧慮,體現“人性化服務,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1.2.3 手術結束后,患者清醒時巡回護士及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同時解釋術后的不適感屬于正常情況,并做好心理護理。
1.3 術后隨訪
1.3.1 在術后第2天巡回護士到病房看望患者,告知下床活動的時間,同時該注意的問題,如排氣后方可進食,有些手術術后需取半臥位等。
1.3.2 術后第3~4天巡回護士再次進行術后隨訪,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并了解患者及家屬對此次手術的滿意度,對有疑議的患者及時做好解釋和溝通工作。
2 討論
整體護理將傳統的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方法進行了轉變,護理人員深入病房與患者直接接觸并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將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促進護患和諧,改善護患關系,體現了“人性化服務,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護理人員在術前訪視的過程中與患者進行心靈的溝通,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術中的人文關懷消除患者的緊張,讓患者得到安全感,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術后的隨訪讓患者得到術后指導,通過患者的意見和建議也讓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更加完善。同時護理人員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面對面跟患者直接交流溝通,可促使她們不斷學習以便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也增強護理人員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應變溝通能力,使得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都得到提高。 轉貼于
參考文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觀察對象共124例,均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分娩的產婦,全部產婦均行擇期剖宮產術分娩,麻醉方式均采用硬-腰聯合麻醉。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124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2例,年齡24~38歲,平均(27.24±1.15)歲;孕周36~40周,平均(37.92±1.61)周;初產婦45例,經產婦17例。對照組62例,年齡23~39歲,平均(27.51±1.26)歲;孕周36~40周,平均(37.91±1.62)周;初產婦46例,經產婦1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剖宮產術常規護理,包括完善術前檢查、常規健康宣教、指導患者術后飲食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護理 ①環境護理:患者入院后,要保持病房干燥、清潔,合理擺放室內設施,室內溫度以24~25℃為宜,相對濕度以50%~60%為宜,病房要保持通風,光線要柔和,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④術前訪視:手術前1 h,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及術前準備情況,對患者提出的疑問給予耐心解答,同時給予心理支持與鼓勵,使患者放松心情,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迎接手術。
1.2.2 術中護理 ①麻醉前是患者心理狀態最緊張時期[6],患者入室后,護理人員要用和藹可親的語氣與患者交談,從而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②手術期間要保持手術室內安靜,注意保暖,密切配合手術進行,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與鼓勵,在患者出現宮縮時,幫助患者按摩腹部,指導患者做深呼吸,并對每一步操作進行解釋,以取得患者配合,提高術中舒適度;③在患者臂撐處加護墊或海綿墊,使雙臂處于舒適狀態,同時注意約束帶松緊程度,防止過度壓迫神經、血管,以減輕患者生理上的不適感;④在胎兒娩出時,告知患者可能產生的不適感,并第一時間恭喜患者,臍帶處理完畢后,幫助患者進行母嬰接觸,對于嘔吐者,及時清理嘔吐物,減少嘔吐物對患者的刺激。
1.2.3 術后護理 ①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及血氧飽和度等情況,出現異常,立即報告主治醫師;②術后用溫水幫助患者擦凈陰道積血,保持會清潔;指導患者正確的哺乳;③疼痛是剖宮產術后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對于疼痛程度較輕者,可采用談話、播放音樂等方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減輕其疼痛程度,對于疼痛嚴重患者,給予適量止痛藥物;④患者回到病房后,首先給予被動按摩,幫助患者用熱水泡腳,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同時指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以減輕長期臥床帶來的并發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7];⑤飲食護理:術后6 h內禁食,6 h后適量給予排氣類流質食物,如蘿卜湯等,以促進胃腸蠕動,避免胃腸麻痹而引起腸黏連,使患者盡早排氣,減少腹脹,補充體內水分,術后24 h內避免或盡量少食糖類、豆漿、淀粉等產氣類食物,以防發生腹脹,待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或排氣后,逐漸給予半流質飲食或恢復正常飲食,進食量由少逐增。
1.3 觀察指標
①分別在入院時及剖宮產后24 h對兩組患者進行焦慮(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②在患者出院前發放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為患者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舒適度分為舒適、一般、不舒適;滿意率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調查問卷由專人負責,患者以無記名方式自愿填寫,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24份,收回124份。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第 一 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lunwen. 1KEJI AN. C OM.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改善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產后24 h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4 產后出血情況
觀察組無產后出血,對照組有5例(8.06%)發生產后出血,兩組患者產后出血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剖宮產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分娩方法,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剖宮產率呈不斷上升趨勢[8]。剖宮產雖有諸多優點,但畢竟為有創性手術,多數患者在剖宮產前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從而嚴重影響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度,且對手術的順利進行也有不利影響[9]。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已經從“以疾病為中心”逐漸轉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舒適護理是建立在整體護理上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舒適護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降低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從而達到提高患者舒適度、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
國內學者對剖宮產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工作進行了大量臨床研究,于風華等[10]觀察了舒適護理在剖宮產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給予舒適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00.00%,而采用傳統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滿意度僅為82.86%,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無產后出血,而對照組有5例發生產后出血,說明舒適護理不僅可提高剖宮產產婦的護理滿意度,且可降低產后出血率,利于剖宮產產婦的術后恢復。鄧鳳梅[11]也觀察了舒適護理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給予舒適護理的觀察組在心理狀況、舒適度及滿意度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舒適護理可改善剖宮產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圍術期舒適度。本院近年來對收治的剖宮產產婦給予舒適護理干預,通過心理護理、環境護理、疼痛護理等相關干預措施,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緒的同時,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產后24 h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患者的舒適度為98.3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1.94%(P<0.01);觀察組患者護第 一 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lunwen. 1KEJI AN. C OM理滿意率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8%(P<0.01),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再次證實了舒適護理在剖宮產產婦中應用價值。筆者認為,舒適護理是目前較新型的一種護理模式,護理人員要不斷加強個人素質及專業技能,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改善護理觀念、提高護理服務水平,真正做到“一切為了患者”“為了一切患者”“為了患者一切”的服務理念,在提高剖宮產產婦舒適度的同時,提高護理質量,樹立現代護理形象。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可改善剖宮產產婦的心理狀態,提高住院期間的舒適度,值得臨床借鑒采用。
[參考文獻]
[1] 陳惠芬,秦娟.舒適護理在剖宮產產婦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15(2):145-146.
論文摘要:分析了影響手術室工作效率的原因,提出一切以滿足手術需要為原則,通過全天候開放手術間、合理安排手術、實行護士彈性工作制、建立完善的分級管理及工作考評制度和??谱o士責任制、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和開展新技術等,提高手術室工作效率。
論文關鍵詞:手術室資源效率
我院是一所具有1800張床位的綜合性教學醫院,手術室設有30個手術間,具備層流、視聽教學等多種設備,除承擔近1000張外科病床患者的手術治療外,還要配合教學、科研及新業務的開展。近兩年來平均年手術量達15000臺,且每年按15%的速度遞增。由于手術科室的工作量不斷加大,為了使有限的人力和物質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減少手術室與手術科室的矛盾,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醫院的整體水平,通過合理安排手術、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以提高手術室效率,取得了一定成效。
1影響手術室工作效率的原因
1.1手術室自身人員因素麻醉醫生與護士的缺編,導致在工作中因為連臺手術及急診手術的臨時介入,人員不能及時到位而延誤了擇期手術的及時開臺。手術器械準備不到位,特別是一些大手術如胸科、器官移植、骨科特殊器械等。未及時接送患者,對手術的時間預測不準。
1.2手術醫生因素由于外科醫生查房、換藥等一些原因導致手術時間延誤。
1.3患者因素患者術前必要的檢查未做或手術麻醉同意書未簽,臨時取消手術。靜脈輸液困難,麻醉不順利。
1.4輔助科室因素比如病理科、血庫,因各種原因導致手術時間延長。
2提高手術室工作效率的方法
2.1實行全天候手術一切以手術需要為原則,在手術室實行全天候開放手術。在現有的條件下努力挖掘潛力,合理安排手術,對護士的工作實行彈性排班J,增加可控機動護士,將護士排班分為8:00~16:00一班,16:0o到手術結束一班,充分利用手術室資源。對超時工作的護士,計算工作時間與工作量,并給予調休和獎勵,使護士在崗時間最大可能地滿負荷工作,保證每天每個手術臺能做4~5例手術。另外做到對急診手術安排及時、準確,一切體現了以患者、外科醫生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上述措施為全天候手術的開展提供了人力資源。
2.2合理安排手術順序每周、每日的手術安排由每個科的總住院醫師提前將手術接臺順序交到手術室,手術室排班將盡量尊重科室意愿,體現忙而不亂。對因遲到而延誤手術的手術醫生要提出批評,并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
2.3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和規章制度
2.3.1實施護士長負責制下的分級管理見圖1。護士長的主要精力放在手術室管理上,放在提高護理質量的檢查監督上,這樣可強化護士長質量管理力度,使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偙O護士的主要工作是手術安排和護士排班,并檢查每位護士工作的質量和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協助指導重大、,bJL手術的配合,指導和督促手術室護士完成各項工作并及時提供技術指導;監督無菌技術,調配接臺手術,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倓兆o士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手術室藥品、器材、敷料、布類等物品的請領、保管、報銷和各種儀器設備的保養工作,檢查貴重物品的管理情況;負責實習生、新同志、進修護士的培訓工作和科室業務學習以及培訓計劃實施等。
2.3.2培養??剖中g護士,實行手術間組長責任制管理實行手術間人員配備和責任制管理,明確責任人的管理職責,使管理制度在最大范圍內得到落實。培養優秀的專科手術護士,是加強人力資源內涵建設的重要舉措,??谱o士可以提高??剖中g護理質量,把精力集中在臨床專科護理的特殊方面。我院手術室將手術間相對固定于科室,專科護士的組長也就是手術間的負責組長,她們負責??谱o理組成員的新業務學習,及時記錄各種疾病的特點,不斷完善??剖中g的配合程序并能將新的理論和新技術、新業務應用于臨床專科。定期和手術醫生進行溝通,并提出改進措施。術后督促檢查手術房間整理工作以及物品補充還原情況,發現遺漏及時給予補充,并在手術間登記本上簽名以示負責。
2.3.3設立各種登記本針對護士在工作中易出現的問題,建立手術室的自查登記本、病理標本送檢登記本、接送患者登記本、術中情況登記本、器械核查本、儀器設備送修登記本、術后隨訪登記本、重大手術術前討論登記本等,每半個月護士長總結一次,提出存在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方法,為日后的工作積累寶貴的經驗。制定整改措施后如再犯同樣錯誤的人員,將給予經濟處罰。
2.3.4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新儀器以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新設備、新材料以提高手術室的技術含量,這樣不僅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院手術室配置了全套閉路電視手術影像系統,各個手術間均為多功能手術床、進口無影燈、超聲止血刀、氬氣刀、自體血回收機、進口制冰機、干燥柜、變溫毯、導航儀(腦外科專用)、滅菌器等多種先進儀器設備在我科的使用,明顯改善了工作條件,較好地滿足了臨床需求。
2.4術前訪視加強麻醉醫生和手術護士術前訪視患者,這樣可及早發現患者存在的問題,提前調配好手術,準確地術前評估,就可避免患者因素造成的手術延誤。
2.5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操作能力提高手術室各級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堅持每個月業務學習l一2次,每周對2—3名護士進行技術考核。
一、打造科室文化,樹立團隊精神
積極響應醫院“打造醫院文化,樹立團隊精神”的號召,科室堅持每月組織醫護人員認真學習醫療法律法規、醫院各項規章制度、接受愛崗敬業等各種醫德醫風教育,并有討論記錄。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醫療護理服務理念,適應衛生改革、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積極參加一切政治活動,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以病人滿意為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特別是自年月份以來,面對手術數量激增、手術任務重、醫護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全體醫護人員更是齊心協力、精誠合作,給醫院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更是彰顯了手術室全體醫護人員的團隊精神。愛心奉獻社會,為科室增光添彩。
二、以病人為中心,爭創一流優質服務
在日常工作中,手術室的醫護人員時刻牢記“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做到凡事都來換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積極推行年初規劃的“一對一全程服務”,接待好每一個手術病人,做好每一項工作,關心每一個病人,堅持手術前、手術后的訪視。當病人入手術室時,醫護人員在手術室門口熱情迎接,自我介紹,做好各項安撫工作,加強與病人溝通,減少病人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增強對手術治療的信心。主任、護士長經常詢問同事的工作技術,態度及病人的要求,對病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都能予以重視,及時解決。
三、規范整體管理,爭創一流管理
有好的管理是優質服務的基礎和前提,為了使管理更加規范化和專業化,我們堅持做到周周有計劃、月月有小結。建立健全服務目標,自覺接受病入及社會的監督。積極進行技術大練兵,開展各項醫療護理講座,充分發揮醫生護士的主觀能動性,還開展手術醫生對手術室麻醉師和護士的滿意度調查等工作,從而大大增強了麻醉師和護士的工作責任心。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查對制度及各項操作規程,無差錯事故發生。嚴格消毒、滅菌、隔離措施的落實、管理和監測。嚴格了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一次性無菌注射器、輸血、輸液器等用后,消毒、毀形、焚燒。
四、提高醫護人員素質、培養一流人才
社會不斷前進和發展,我們深刻體會到全面提高醫護人員綜合素質是科室發展的重要環節。努力培養一支文化素質高、職業道德好、專業技術精的隊伍。首先我們通過不間斷的學習,提高各種專業理論水平,做到每月進行業務學習,每季進行操作考核和“三基”理論考試,不僅如此,醫護人員為了使自己的文化層次再上一臺階,在百忙之中積極報名參加各種自學、成人考試,從中使大家的思維方式、文明禮貌、風度氣質等方面在潛移默化中都得到明顯提高,在醫院組織的“”護士節匯演中和各項技術操作比賽等活動中均取得優異成績。我們相信,只有不斷提高全體醫護人員的文化素質、職業道德、專業技術,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為社會做貢獻。
五、工作業績
【關鍵詞】基層醫院;晚期癌痛;治療
癌癥疼痛是個普遍性的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900 萬新癌癥患者,估計到2015 年的一段歲月里將有1500 萬的新癌癥患者,3000 萬人將會因癌癥而死亡。晚期癌性疼痛是癌癥患者痛苦的最首要因素。其中30%~5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60%~90%的晚期癌癥病人會發生中、重度疼痛[1]。隨著新治療方法的進步,有80%癌癥疼痛容易控制[2]。
1 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基層醫院癌痛的現狀;在我國,癌性疼痛發生率為51%一61.6%,其中約有50%~80%的癌痛病人未能得到科學有效的鎮痛治療[3]。癌痛控制水平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治療觀念和用藥習慣上存在誤區。尤其在農村,由于對癌痛治療不夠重視,在觀念上難以擺脫認為使用就等同于吸毒;加之品控制以及緩釋劑、控釋劑價格過高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絕大多數癌痛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相應的治療,嚴重影響了病人的生活質量。
1、2 癌痛處理的措施;存在的問題;癌痛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1)應積極治療癌痛的伴隨癥狀如失眠和焦慮等,并積極預防和減輕鎮痛藥的副作用。WHO 提出癌痛治療三階梯的中心為藥物治療,有20%患者對麻醉性鎮痛藥的治療效果不理想。據此提出了“阿片敏感性疼痛”和“阿片不敏感性疼痛”[4]。嗎啡的主要代謝產物M3G 和M6G 正被證明與嗎啡中樞性興奮性副作用有關,比如肌痙攣。在臨床工作中應考慮癌痛很少是由于單一因素所致,往往存在不同的病理機制,治療時應遵循常規接替用藥法,應通過滴定法增加阿片類藥物劑量達最佳效果。對阿片不敏感性癌痛宜早合并用藥,并考慮改變給藥途徑,或選擇其他阿片類鎮痛藥如美沙酮,噴他佐辛及近來經皮使用的芬太尼貼。(2)仔細觀察及評估鎮痛效果:MeMillar 等對一組接受住院治療的癌癥患者有關疼痛結果中發現,疼痛治療并不理想,部分原因與護理有關。護士對疼痛評估記錄不仔細,也不記錄對疼痛治療方法的評估,并且對應用阿片類藥物引起的不可避免的便秘也不關心。因此強調加強與疼痛治療相關的護理教育是必要的[5]。癌痛絕不僅僅是一個疼痛的問題,而應說是社會問題。腫瘤患者存在著一系列復雜的心理、行為和情感的表現,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心理和社會心理的評估。Lehofer[6]發現在緊張和痛閾之間存在顯著相關。Orbach[7]研究發現,自殺傾向、絕望、抑郁和焦慮與痛閾和耐痛閾顯著相關。Scheidt[8]研究老年患者的軀體痛,發現它們不能完全由軀體疾病所解釋,抑郁、自罪及喪失功能的悲痛對其軀體疼痛有特殊意義。癌痛治療中引進心理學的方法,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那些應用藥物和其他技術無法獲得滿意效果的疼痛提供了重要的治療途徑。最常采用的方法有肌肉松弛訓練,催眠法,生物反饋方法和鼓勵病人多參加社會活[9]。
2 分析與討論
2、1 由于我國疼痛治療學科開展的較晚,還有很多疼痛的發生機制等方面的問題有待解決,因此進一步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開發更多更安全的新藥,以及對全民疼痛知識教育。醫務界和政府部門應該加強溝通、合作,重視解決下列相關問題:①加強醫護人員的觀念轉變以及和患者之間的溝通;②注意疼痛程度評估指標、治療方法的選擇;③合理使用鎮痛藥物(種類、劑量、療效跟蹤及評價);④疼痛診療機構及專業人員的補充,并且實施全面的??朴柧殻虎莞淖兣R床學科間的合作、協調不理想狀態;⑥加強全社會對晚期癌痛治療宣傳、認識及關注;⑦支持對晚期癌痛治療新方法的研究、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初次用藥后24 h需要重新評估疼痛程度,再計算24 h用藥總量,作為次日按時給藥量,再調整劑量,直到止痛效果滿意為止。疼痛
2、2 ①逐步在三級綜合醫院建立疼痛學??疲瑢嵤┨弁丛\療醫師資格認定和規范化制度的建立;創建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②在各級醫院加強和規范化已經開展的三階梯治療方法;③疼痛??浦攸c發展三階梯外治療方法;④重視并加強患者的心理治療和心理護理;⑤建立全面、系統的疼痛管理目標和實施;⑥逐步建立部分癌痛患者家庭治療模式;⑦逐步建立完整的網絡系統和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救助的社會服務機制。
參考文獻
[1] 莊心良,曾因明現.代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660.
[2] Zech DFGrond S,Lynch J,et al.Validatio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cancer pain relief: a 10-year prospectivestudy [J]Pain,1995,63:65-76.
[3] 孫玉剛.腫瘤患者品使用的倫理學思考[期刊論文]-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0(2) .
[4] 許華.阿片敏感性[J].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0,21(3):158.
[5] 倪家驤.構筑治療癌痛的第四階梯[J].麻醉學論壇,1998,5(2):27.
[6] Lehofer Metal.Psychiatry res[J].Anesthesia,1998,79:51.
[7] Orbach I.J Conscilt Clin Psy chol[J].Anesthesia,1997,65:646.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圍術期;手術室;護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24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775-01
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的變化,護士的服務從消極被動的服務轉變成優質主動的人性化服務,圍術期人性化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1-4],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最優質的服務,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認可,而且極大地推動了護理事業的發展,真正把以患者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發展軌道。手術室是一個特殊的治療環境,是外科患者治療和搶救的重要場所。完善的圍手術期心理準備和心理治療已成為手術患者護理的重要內容[5-6],也是現代醫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圍術期人性化護理[7]分為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
1人性化護理在術前訪視中應用細節
1.1術前一日由巡回護士依據手術通知單,到病房訪視患者。首先查閱病歷,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化驗資料等。然后針對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語氣、語調、語速,與患者或家屬進行有效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風俗習慣,社會背景。正確應用溝通技巧,溝通中盡量縮短與病人之間的感情距離。耐心傾聽,細致講解,講解內容因人而異,對于知識層次較高的病人,可采用醫學術語,對于知識層次較低的病人,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語,對于老人要用親切尊敬的稱呼,對于兒童,進行鼓勵,表揚與其建立良好的關系。運用手術室宣傳手冊圖文并茂的講解手術室的環境,麻醉配合要點及手術醫生的精湛技術和成功的案例。送上印有術前須知情況的“手術室溫馨提示卡”及印有蘋果橘子,寓意祝福平安的結局的“平安小貼士”,消除其緊張恐懼的心理及對環境的陌生感。
1.2術前一日器械護士根據手術排臺表,了解病人基本情況,手術醫生的習慣,手術方式,手術所需物品準備情況以及手術間的準備情況,對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使手術室的護理準備工作更為充分,有了針對性及預見性,術中更好地配合醫生,縮短手術時間,提高了手術室護士的工作效率,為手術病人更好的服務。
2人性化護理在手術中的應用細節
2.1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依據腕帶或家屬核查患者身份,手術部位。態度熱情主動,語氣溫和體貼,手術間溫濕度適宜,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張貼卡通圖片,為患者創造人性化的良好的治療環境,放松患者緊張焦慮情緒,等候區針對不同患者為其準備玩具,報紙,書籍及加溫的棉被并有專人陪伴患者身邊,減少其離開家人的孤獨感[8]。
2.2手術開始前,巡回護士協助醫生擺好,動作輕柔,力求舒適,注意遮擋,減少暴露患者身體,如需應提前解釋說明,保護患者的自尊。麻醉前患者處于清醒狀態時應陪伴在其床旁,保證安全,如患者不適,應握手或扶持肢體,給予心理支持。根據患者情況采取必要的保護[9-13]措施:骨骼隆突處加棉墊保護,雙眼涂眼膏保護,肢體處于功能位等。
2.3手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嚴格執行三查七對,認真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確保病人安全。注意保暖的重要性[14-17],術中沖洗鹽水應加溫,肩部及肢體加蓋中單等措施。
2.4手術結束后,協助醫生包扎傷口,溫水擦凈血跡,穿上患者服。保證各種管路的通暢?;颊咔逍押螅谝粫r間報告手術成功的消息,以鼓勵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3人性化護理在術后隨訪中的應用細節
術后三日內,由器械護士到病房床旁隨訪病人。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報告手術成功的消息,了解術后恢復情況,及其對手術室的護理服務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改進。并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康復指導。人性化護理在圍手術期的應用提高了護士的職業素質,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賴感,使患者真正體會到醫護人員的真誠愛心與呵護,建立相互信賴合作的護患關系,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了治療的效果,保證了患者的安全。
綜上所述,圍術期人性化護理建立在“以患者為中心”、“護士全優服務制[18-19]”的護理理念上,視患者如親人,體諒患者的痛楚,盡最大努力減輕患者身心的負擔,促進患者的痊愈,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最大限度的減少醫療事故及糾紛的發生,大大提升護理質量,打造圍術期人性化護理品牌,提高醫院知名度。
參考文獻
[1]楊桂濤,張侃.護理模式與護士角色變化[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03:3-5.
[2]楊利,游桂英,趙榮華.護理模式轉變下的人才培養體會[J].現代護理,2001,(10):51-52.
[3]劉月萍.適應護理模式轉變,培養合格護理人才[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02):217-218.
[4]孫愛芹.現代化醫院護理模式轉變與總體要求[J].現代醫藥衛生,2001,(04):313-314.
[5]王欣.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02):329-330.
[6]張云霞.人性化護理在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2013,(02):54-55.
[7]衛生部.臨床護理學實踐指南[M]201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75-78.
[8]葛建芳.人文關懷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體現[J].護理與康復,2009,(02):166-167.
[9]胡雯.手術并發癥預防性護理的現狀[J].臨床護理雜志,2011,(04):57-59.
[10]劉文麗,劉欣燕,王強.手術不當在術中的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6,(20)3719-3720.
[11]黃巧兒,游惠珍,葉碧華.手術病人擺放的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5,(03):55-58.
[12]高慧芹.手術病人特殊擺放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0,(01):184.
[13]王寧,劉鋮.特殊手術擺放不當的安全隱患及預防[A].中華護理學會.中華護理學會第14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上冊)[C].中華護理學會,2010.2.
[14]周麗華.淺談手術中保暖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J].哈爾濱醫藥,2012,(06):496.
[15]雷鳳瓊,朱貞.術中保暖對先天性巨結腸患兒生命體征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8,(04):45-46.
[16]李理,黃文莉.圍術期低體溫病人保溫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9,(11):952-954.
[17]于振蘭.全麻手術患者保溫的新方法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19):4565-4566.
關鍵詞:實驗教學;生理學;綜合性實驗
生理學教學具有開展機能學實驗的優勢,如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是當前實驗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為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和整體素質,我們在生理學教學中開展綜合性實驗,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以生理學“影響尿生成的因素”實驗為例,探討綜合性實驗教學改革。
1綜合性實驗的設立
1.1實驗目標
綜合性實驗打破了學科界限,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理論知識聯系起來,使傳統的實驗成為機能學綜合性實驗。將“正常發病治療”的“三理學”內容融合在一起,加強了醫學知識的系統性,促進了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1]。綜合性實驗使學生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過程,掌握實驗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提升綜合素質。
1.2實驗內容
實驗內容包括3個方面:實驗基本知識,實驗設計方法,實驗課題實施?!坝绊懩蛏傻囊蛩亍睂嶒瀃2]傳統步驟為:靜脈注射生理鹽水30ml靜脈注射垂體后葉素2單位靜脈注射20%葡萄糖15ml刺激右側迷走神經外周端持續20~30秒,使血壓下降至40~50mmHg。觀察每一步驟實驗前后血壓和尿量變化,并進行分析。綜合性實驗增加了藥物對尿量的影響,靜脈注射1∶10000去甲腎上腺素0.5ml、1∶10000腎上腺素0.5ml、氫氯噻嗪(5mg/kg)、呋塞米(5mg/kg)等,制備失血性休克模型,觀察血壓下降后尿量的改變,并讓學生分組討論制定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案。
1.3實驗實施
具體實施分3步進行:(1)在理論課上給學生介紹科學研究的基本知識和方法。(2)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討論和擬定。讓學生按照理論課所學知識查閱資料并設計實驗方案,任課教師檢查方案后提出修改意見,組織學生討論。(3)實驗方案的具體實施:根據實驗方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本實驗中心的實際條件確定具體實施方案;每個實驗小組4~5人,學生分組查閱文獻,搜集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在實驗進行的2周內,實驗室全天為學生開放;學生動手準備實驗器材,參與實驗操作,記錄并分析實驗結果,討論總結實驗結論;任課教師只在需要時給予一定指導,這有助于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使學生意識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在藥物救治中,有的實驗組通過及時補高晶高膠液、動物自血回輸等,使動物的血壓回升,尿量增加,微循環得到改善,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而有的實驗組只看到血壓下降、尿量減少,就用去甲腎上腺素救治失血性休克,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變化,最終導致動物死亡。實驗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分析,學生用2周時間整理有關資料、數據,總結成功經驗,找出失敗原因,撰寫論文,并進行論文答辯。
1.4實驗考核
實驗考核分為3部分:(1)實驗方案評分。主要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2)實驗方案實施過程評分。主要評價學生的動物實驗基本操作技能。(3)平時考核。包括學生平時的出勤、學習態度以及實驗參與情況等。
2綜合性實驗的反饋
在全部實驗結束后,學生實驗考核成績良好,達到了實驗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生理學有興趣,認為綜合性實驗培養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動物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動物麻醉、固定、氣管插管、頸動脈插管等)也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3綜合性實驗的成效
3.1確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的基本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資料,設計擬定具體的實驗方案,思考和解決綜合性實驗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教師只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實驗教學,大大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綜合性實驗的設計與實施,使學生將所學的基本技能有機結合起來。查閱資料、確定方案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整個實驗實施過程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器材準備、儀器調試做起,嘗試并掌握多種實驗方法,從而使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明顯提高。對于以實踐操作為主的護理專業課程,學生要通過反復實踐提高實驗操作能力,為以后進入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3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為保證實驗成功,學生每步操作要規范準確,認真觀察、分析實驗結果并及時記錄。這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研作風,有利于其更好地適應日后工作和學習需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包括如何獲取其他部門幫助,如何請教、咨詢老師和同學、如何調動實驗小組其他同學的積極性等,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4存在的問題
綜合性實驗設計對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帶教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應了解大量相關學科知識,以解答學生各方面的問題。此外,教師還必須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實驗操作。學校應通過派教師到其他院校進修培訓或利用本校學習條件來提高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綜合性實驗教學能力。在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在經費和設備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從而保證了課程的順利開展。但是,為了高質量地實現課程目標,需要繼續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改善教學設施。
5結語
綜合性實驗對傳統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打破了學科界限,將實驗與理論知識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實驗全面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確定正確的治療方案,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不僅提高了高等醫學教育質量,更重要的是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醫學人才。今后我們還需更加努力,不斷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黎光,郭新華,李建秀.人體機能學綜合性實驗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10,27(3):53-54.
論文關鍵詞:剖宮產術,產后出血,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嚴重分娩并發癥,剖宮產又是產后岀血的高危因素。隨著剖宮產率升高,剖宮產術中出血病例日漸增多。探討一種簡便高效方法處理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避免子宮切除,保留生育功能,減少醫療糾紛,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我院采用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治療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3月-2010年12月 16例剖宮產術中發生產后出血病例,其中我院15例,外院1例。16例病例年齡21~33歲,平均年齡27歲。初產婦10例,經產婦6例.孕周34+1-41周,平均孕周38.9周。
1.2 手術指征或出血因素 胎盤早剝4例,一例為麻醉后出現仰臥位綜合癥及胎盤早剝,2例發生子宮胎盤卒中,2例伴疤痕子宮,其中一例伴輕度子子癇前期。瘢痕子宮伴胎盤粘連1例。單純疤痕子宮2例。頭盆不稱3例,其中一例伴輕度子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前期3例。巨大兒2例。患者要求手術分娩1例。平均產后出血500-<1000ml6例,1000-<2500ml7例,2500-4300ml3例。在剖宮產術中出現大出血護理論文,經常規按摩子宮,應用縮宮劑等方法無效后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
1.3 手術處理方法 全部采用腰硬聯合麻醉(1)將子宮挽出腹腔外,迅速縫合子宮切口兩側各至1/3段,留中間觀察。(2)首先結扎一側子宮動脈上行支,將子宮向上向對側牽拉,以中食指觸及子宮切口左側角外下緣動脈搏動后,以強生公司生產的大彎圓針帶0號可吸收線于左側切口下1~2cm,距子宮外緣2cm處進針,自子宮前壁穿過子宮肌層到后壁,不穿透內膜,再由后向前穿過闊韌帶無血管區,結扎。再次觸摸動脈搏動消失。同法處理對側。應注意避開血管區,一次性進針出針,防止闊韌帶血腫。
2 結果
2.1 止血效果 16例病例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后,15例子宮出血立即停止或顯著減少,平均出血量≤30ml/h,術后無再次出血病例,一例胎盤粘連經局部縫扎、宮腔填塞紗布、冰敷、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后仍繼續出血,子宮水腫,子宮切口縫合后膨出,拆除縫線即涌出大量血液,總出血量達4300ml,改行子宮次全切除術血止。術后惡露干凈時間≤22天。
2.2 愈后:所有病例均搶救成功,術后6天出院。無一例出現輸尿管、膀胱、腸管損傷或局部血腫、闊韌帶血腫、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子宮缺血壞死等并發癥。2.3 子宮復舊情況 15例病例術后42天復查,婦科檢查子宮正常大小,無壓痛,B超顯示子宮形態大小正常,回聲均勻,雙側附件正常。
2.4 月經復潮時間及再次妊娠狀況 1例因胎盤早剝致死胎,產后45天月經恢復,其他病例產后2~8個月恢復月經,周期規律,經量與孕前比較無明顯差異。上述病例尚在避孕中,妊娠情況有待繼續隨訪。
3 討論
近年來,產后出血的治療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產后出血死亡率以及如何降低子宮切除率以保持組織器官的完整性。產后出血的治療在使用宮縮劑無效后,常采用宮紗填塞,髂內動脈結扎,子宮動脈栓塞,甚至子宮切除等方法搶救產婦生命。宮腔填塞法有潛在出血和感染的可能;髂內動脈結扎術止血效果雖然好于子宮動脈結扎術,但手術操作相對復雜,耗時長;子宮動脈栓塞術需要特殊的設備、技術,基層醫院開展困難,且有引起局部缺血護理論文,產生臀部皮膚壞死可能,罕見的并發癥有敗血癥和膀胱壞死。子宮不僅是一個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尚能分泌激素、酶和細胞因子等活性物質,參與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過程。切除子宮,即使保留卵巢也比子宮完整的正常婦女冠心病的發病率高3.3倍[1]。文獻報道子宮動脈供給卵巢的血液占全部血供50-70%,子宮切除后卵巢的血供將減少50%,說明子宮切除可影響卵巢的血液供應,從而影響卵巢功能[2]。Watson等認為年齡小于45歲的單純子宮切除者中,30%術后2年出現圍絕經期綜合征,4年增至50%[3],隨手術時間延長,卵巢功能衰竭發生率漸增,圍絕經期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提早來臨。更何況子宮切除使女性永久喪失生育功能,對女性身心創傷巨大。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可以保留子宮,保全盆腔臟器及功能的完整性,無需特殊器械、設備,操作簡單、易掌握,成功率高,止血迅速效果可靠,損傷臨近組織幾率小,只要操作得當,術后幾乎無并發癥,尤其適用于剖宮產術中子宮收縮乏力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宮彌漫性出血。
子宮的血供主要來自子宮動脈。子宮動脈為髂內動脈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盆側壁向下向前行,經闊韌帶基底部、宮旁組織到達子宮外側,相當于宮頸內口水平約2cm處,橫跨輸尿管到達子宮側緣,分為上下兩支:上支較粗,沿子宮側緣迂曲上行,稱為宮體支,下支較細分布于宮頸及陰道上段,稱為宮頸-陰道支[4]。子宮體部的血供90% 來自子宮動脈上行支。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是通過阻斷子宮體的主要血供而達止血效果。剖宮產術中發生出血,在藥物保守處理無效時迅速果斷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后子宮血流量明顯減少、減慢,刺激子宮收縮進一步壓迫血竇止血,待側支循環建立時,出血部位已形成牢固血栓而持續止血[5]。本組病例剖宮產術中出血經上述處理后除一例疤痕子宮并胎盤粘連無效外全部成功,無一例出現并發癥,止血效果迅速肯定。其中一例胎盤早剝并疤痕子宮產后出血2000ml,子宮胎盤卒中,子宮體2/3面積呈紫黑色護理論文,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后子宮色澤明顯轉紅,宮體收縮變硬。另一例是基層衛生院因巨大兒剖宮產,術中發生宮縮乏力出血達2500ml,由筆者會診后迅速采取上述方法而止血,保全子宮搶救成功。本文中一例疤痕子宮并胎盤粘連產后出血經局部縫扎、宮紗填塞、冰敷及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等處理無效,子宮水腫,出血達4300ml,而改行子宮次全切除術??紤]可能與采用多種方法,手術操作時間長至組織水腫有關,如果當機立斷行子宮動脈結扎術,效果欠佳時可結扎雙側卵巢動脈及子宮動脈下行支,可能止血效果會好些。
兩側髂內動脈分支不僅在臟器上相互對稱吻合而且與髂外動脈或腹主動脈之間有側支交通,結扎髂內動脈,不影響盆腔臟器的血運,導致組織缺血壞死[6]。而子宮動脈上行支只是髂內動脈前干分支出的子宮動脈分支,結扎后更不影響側支循環建立。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可吸收線具有一定張力,隨著水解和子宮的復舊漸松,約3周左右溶解脫落,子宮動脈上行支可再次復通,不影響子宮的血運、月經復潮及再次妊娠。據肖素梅等報道子宮動脈結扎術后有妊娠正常分娩的結果,再根據目前血管介入治療子宮肌瘤并不影響受孕的觀點,認為子宮動脈結扎術對生育無明顯影響[7]。
參考文獻
1蔡斐茜,孫寶潔,韓克.絕經前切除子宮對婦女健康的影響.全國婦產科子宮切除及新生兒窒息學術研討會匯編,1990,15.
2Khastgir G, Studd JW, Caralan J. Thepsycological outcome ofhysterectomy.G ynecolE ndocrinol,0 00,(5):13-141
3Watson NR, Stud JWW, Garnettetal .Boneloss after hysterectomy with ovarian conservation. Obstest Gynecol, 1995, 86:72
4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
5張冬梅.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治療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的臨床分析.中華中西醫雜志,2008,9(4):320
6蘇應寬,徐增祥,江森主編.實用婦產科學.第一版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8-19
7肖素梅,鄒一琴,楊素琴.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救治頑固性產后大出血8例分析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5,2(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