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應用經濟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應用經濟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應用經濟學論文

        第1篇: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生態學是由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于1861年首次提出,并于1886年創立了生態學這個學科。生態學是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包括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進化生態學、地理生態學、生理生態學、應用生態學。生態學不僅是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學科之一,而且與農、林、牧、副、漁、醫都有密切關系的應用基礎學科之一。從研究的對象來看,生態經濟學是生態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科學的總稱。包括理論經濟學、技術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經濟數量分析和計量方法、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生態經濟學是從生態學系統來看待社會經濟問題,研究生態變化的經濟因素。包括部門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經濟學、專業生態經濟學、地域生態經濟學。是研究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復合系統—生態經濟系統的矛盾運動發展規律及其應用的經濟學分支。

        生態學與經濟學兩個名詞同源于希臘字母(Oikos)。分別是指有關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問題與管理。生態經濟學是一門跨生態學和經濟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交叉、滲透與有機結合形成的一門新興的交叉邊緣科。具有綜合性、整體性、戰略性和實用性特點。在中國它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至今只有20多年,在此期間,生態經濟學在中國有很大的發展,旨在整合生態與經濟系統,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許多有遠見卓識的經濟學家和生態學家及時投入這一嶄新的學科研究與應用。研究成果中部分內容。在推動建立全民生態意識和用生態經濟理論指導中國現代化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并取得令人瞻目的成就。

        生態經濟系統是由生態系統和經濟學系統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而成的復合系統。在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之間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價值流循環與轉換。生態經濟系統劃分范圍可大可小,從層次上看,有由地球表層的生物圈和經濟界復合而成的生態經濟系統、國民經濟總體生態經濟系統、部門生態經濟系統、行業生態經濟系統。按地域大小分:有國土生態經濟系統、區域生態經濟系統、庭院生態經濟系統。生態經濟系統組成包括人口、資源、環境、科技四大要素。

        “現代生態經濟系統是由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生態經濟統體,因而現代社會是一個由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融合而成的生態經濟有機整體。按照這個理論,中國現代經濟不是個封閉系統,而是建立在生態系統基礎之上的巨大開放系統,這個開放系統就是生態經濟的有機整體”。生態經濟學包括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理論、生態經濟有機整體理論、生態經濟全面要求理論、生態經濟生產理論、生態經濟價值理論、生態經濟循環理論。生態經濟學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和生態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現代系統理論的分析方法,從結構、功能、平衡、效益、調控高度揭示生態經濟系統這一客觀實體的運動發展規律。

        第2篇: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室內裝修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

        第一節人體工程學的含義和發展

        人體工程學(HumanEngineering),也稱人類工程學、人間工學或工效學(Ergonomics)。工效學Ergonomis原出希臘文“Ergo”,即“工作、勞動”和“nomos”即“規律、效果”,也即探討人們勞動、工作效果、效能的規律性。

        人體工程學起源于歐美,原先是在工業社會中,開始大量生產和使用機械設施的情況下,探求人與機械之間的協調關系,作為獨立學科有40多年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軍事科學技術,開始運用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飛機的內艙設計中,如何使人在艙內有效地操作和戰斗,并盡可能使人長時間地在小空間內減少疲勞,即處理好:人—機—環境的協調關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把人體工程學的實踐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運用到空間技術、工業生產、建筑及室內設計中去,1960年創建了國際人體工程學協會。

        及至當今,社會發展向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過渡,重視“以人為本”,為人服務,人體工程學強調從人自身出發,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研究人們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產活動中綜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葉大學小原教授認為:人體工程學是探知人體的工作能力及其極限,從而使人們所從事的工作趨向適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的各種特征。“

        其實人—物—環境是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一個系統,今后“可望運用人體工程學主動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環境”。

        人體工程學聯系到室內設計,其含義為:以人為主體,運用人體計測、生理、心理計測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體結構功能、心理、力學等方面與室內環境之間的合理協調關系,以適合人的身心活動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標應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適。人體工程學與有關學科以及人體工程學中人、室內環境和設施的相互關系。

        第二節人體工程學的基礎數據和計測手段

        一、人體基礎數據

        人體基礎數據主要有下列三個方面,即有關人體構造、人體尺度以及人體的動作域等的有關數據。

        1、人體構造

        與人體工程學關系最緊密的是運動系統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這三部分在神經系統支配下,使人體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運動。骨骼由顱骨、軀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組成,脊柱可完成多種運動,是人體的支柱,關節起骨間連接且能活動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經系統指揮收縮或舒張,使人體各部分協調動作。

        2、人體尺度

        人體尺度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數據之一。

        3、人體動作域

        人們在室內各種工作和生活活動范圍的大小,即動作域,它是確定室內空間尺度的重要依據因素之一。以各種計測方法測定的人體動作域,也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基礎數據。如果說人體尺度是靜態的、相對固定的數據,人體動作域的尺度則為動態的,其動態尺度與活動情景狀態有關。

        室內設計時人體尺度具體數據尺寸的選用,應考慮在不同空間與圍護的狀態下,人們動作和活動的安全,以及對大多數人的適宜尺寸,并強調其中以安全為前提。

        例如:對門洞高度、樓梯通行凈高、欄桿扶手高度等,應取男性人體高度的上限,并適當加以人體動態時的余量進行設計;對踏步高度、上擱板或掛鉤高度等,應按女性人體的平均高度進行設計。

        二、人體生理計測

        根據人體在進行各種活動時,有關生理狀態變化的情況,通過計測手段,予以客觀的、科學的測定,以分析人在活動時的能量和負荷大小。

        人體生理計測方法主要有:

        1、肌電圖方法

        把人體活動時肌肉張縮的狀態以電流圖記錄,從而可以定量地確定人體該項活動強度和負荷。

        2、能量代謝率方法

        由于人體活動消耗能量而相應引起的耗氧量值,與其平時耗氧量相比,以此測定活動狀態的強度,能量代謝率的計算式,以及不同活動的能量代謝率(RMR)。其計算式如下:

        運動時氧耗量-安靜時氧耗量

        能量代謝率(RMR)

        基礎代謝率耗量

        3、精神反射電流方法

        對人體因活動而排出的汗液量作電流測定,從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強度,據此確定人體活動時的負荷大小。

        三、人體心理計測

        心理計測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學測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學測量法

        用物理學的方法,測定人體神經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覺刺激量的最小差異。

        2、尺度法

        以順序在心理學中劃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線上劃分線段,依順序標定評語

        可由專家或一般人,相應地對美丑、新舊、優劣進行評測。

        第三節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由于人體工程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人體工程學在室內環境設計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有待于進一步認真開發,目前已有開展的應用方面如下:

        一、確定人和人際在室內活動所需空間的主要依據

        根據人體工程學中的有關計測數據,從人的尺度、動作域、心理空間以及人際交往的空間等,以確定空間范圍。

        二、確定家具、設施的形體、尺度及其使用范圍的主要依據

        家具設施為人所使用,因此它們的形體、尺度必須以人體尺度為主要依據;同時,人們為了使用這些家具和設施,其周圍必須留有活動和使用的最小余地,這些要求都由人體工程科學地予以解決。室內空間越小,停留時間越長,對這方面內容測試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車廂、船艙、機艙等交通工具內部空間的設計。

        三、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

        室內物理環境主要有室內熱環境、聲環境、光環境、重力環境、輻射環境等,室內設計時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學的參數后,在設計時就有可能有正確的決策。

        四、對視覺要素的計測為室內視覺環境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人眼的視力、視野、光覺、色覺是視覺的要素,人體工程學通過計測得到的數據,對室內光照設計、室內色彩設計、視覺最佳區域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第四節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

        在闡述環境心理學之前,我們先對“環境”和“心理學”的概念簡要地了解一下。環境即為“周圍的境況”,相對于人而言,環境可以說是圍繞著人們,并對人們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外界事物。環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結構,可以認為環境是一系列有關的多種元素和人的關系的綜合。人們既可以使外界事物產生變化,而這些變化了的事物,又會反過來對行為主體的人產生影響。例如人們設計創造了簡潔、明亮、高雅、有序的辦公室內環境,相應地環境也能使在這一氛圍中工作的人們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誘導人們更為文明、更為有效地進行工作。心理學則是“研究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學科。

        關于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的關系,《環境心理學》一書中譯文前言內的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不少建筑師很自信,以為建筑將決定人的行為”,但他們“往往忽視人工環境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損害,也很少考慮到什么樣的環境適合于人類的生存與活動”。以往的心理學“其注意力僅僅放在解釋人類的行為上,對于環境與人類的關系未加重視。環境心理學則是以心理學的方法對環境進行探討”,即是在人與環境之間是“以人為本”,從人的心理特征來考慮研究問題,從而使我們對人與環境的關系、對怎樣創造室內人工環境,都應具有新的更為深刻的認識。

        一、含義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著重從心理學和行為的角度,探討人與環境的最優化,即怎樣的環境是最符合人們心愿的。

        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環境心理學與多門學科,如醫學、心理學、環境保護學、社會學、人體工程學、人類學、生態學以及城市規劃學、建筑學、室內環境學等學科關系密切。

        環境心理學非常重視生活于人工環境中人們的心理傾向,把選擇環境與創建環境相結合,著重研究下列問題:

        1、環境和行為的關系;

        2、怎樣進行環境的認知;

        3、環境和空間的利用;

        4、怎樣感知和評價環境;

        5、在已有環境中人的行為和感覺。

        對室內設計來說,上述各項問題的基本點即是如何組織空間,設計好界面、色彩和光照,處理好室內環境,使之符合人們的心愿。

        二、室內環境中人的心理與行為

        人在室內環境中,其心理與行為盡管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基礎。

        下面我們列舉幾項室內環境中人們的心理與行為方面的情況:

        1、領域性與人際距離

        領域性原是動物在環境中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種適應生存的行為方式。人與動物畢竟在語言表達、理性思考、意志決策與社會性等方面有本質的區別,但人在室內環境中的生活、生產活動,也總是力求其活動不被外界干擾或妨礙。不同的活動有其必須的生理和心理范圍與領域,人們不希望輕易地被外來的人與物所打破。

        室內環境中個人空間常需與人際交流、接觸時所需的距離統盤考慮。人際接觸實際上根據不同的接觸對象和在不同的場合,在距離上各有差異。赫爾以動物的環境和行為的研究經驗為基礎,提出了人際距離的概念,根據人際關系的密切程度、行為特征確定人際距離,即分為:密切距離;人體距離;社會距離;公眾距離。

        每類距離中,根據不同的行為性質再分為接近相與遠方相。例如在密切距離中,親密、對對方有可嗅覺和輻射熱感覺為接近相;可與對方接觸握手為遠方相。當然對于不同民族、、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際距離也會有所不同。

        2、私密性與盡端趨向

        如果說領域性主要在于空間范圍,則私密性更涉及在相應空間范圍內包括視線、聲音等方面的隔絕要求。私密性在居住類室內空間中要求更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們還會非常明顯地觀察到,集體宿舍里先進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許自己挑選床位,他們總愿意挑選在房間盡端的床鋪,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寢時相對地較少受干擾。同樣情況也見之于就餐人對餐廳中餐桌座位的挑選,相對地人們最不愿意選擇近門處及人流頻繁通過處的座位,餐廳中靠墻卡座的設置,由于在室內空間中形成更多的“盡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時“盡端趨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動在室內空間的人們,從心理感受來說,并不是越開闊、越寬廣越好,人們通常在大型室內空間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體。

        在火車站和地鐵車站的候車廳或站臺上,人們并不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車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邊,人群相對散落地匯集在廳內、站臺上的柱子附近,適當地與人流通道保持距離。在柱邊人們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從眾與趨光心理

        從一些公共場所內發生的非常事故中觀察到,緊急情況時人們往往會盲目跟從人群中領頭幾個急速跑動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當火警或煙霧開始彌漫時,人們無心注視標志及文字的內容,甚至對此缺乏信賴,往往是更為直覺地跟著領頭的幾個人跑動,以致成為整個人群的流向。上述情況即屬從眾心理。同時,人們在室內空間中流動時,具有從暗處往較明亮處流動的趨向,緊急情況時語言訴引導會優于文字的引導。

        上述心理和行為現象提示設計者在創造公共場所室內環境時,首先應注意空間與照明等的導向,標志與文字的引導固然也很重要,但從緊急情況時的心理與行為來看,對空間、照明、音響等需予以高度重視。

        5、空間形狀的心理感受

        由各個界面圍合而成的室內空間,其形狀特征常會使活動于其中的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師貝聿銘先生曾對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間的華盛頓藝術館新館——有很好的論述,他認為三角形、多滅點的斜向空間常給人以動態和富有變化的心理感受。

        三、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運用環境心理學的原理,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面極廣,暫且列舉下述幾點:

        1、室內環境設計應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現代大型商場的室內設計,顧客的購物行為已從單一的購物,發展為購物——游覽——休閑——信息——服務等行為。購物要求盡可能接近商品,親手挑選比較,由此自選及開架布局的商場結合茶座、游樂、托兒等應運而生。

        2、認知環境和心理行為模式對組織室內空間的提示

        從環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覺器官,評價環境或作出相應行為反應的判斷是大腦,因此,“可以說對環境的認知是由感覺器官和大腦一起進行工作的”。認知環境結合上述心理行為模式的種種表現,設計者能夠比通常單純從使用功能、人體尺度等起始的設計依據,有了組織空間、確定其尺度范圍和形狀、選擇其光照和色調等更為深刻的提示。

        第3篇: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情景組合模式 篇章的深層結構 定景

        【中圖分類號】C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9(a)-0049-02

        1 情景組合模式理論概述

        Hoey曾將語義單位關系定為人們根據相鄰句子或句群選擇語法、詞匯和語調來生成句子或句群的認識過程,并將它分為兩大類:邏輯順序關系和匹配關系.而實現這些關系最常見的途徑是標識手段,最基本的語篇模式為問題解決模式,匹配模式和一般具體模式。Hoey (1983)的語篇組織理論認為,“問題 ― 解決”語篇模式由“situation--problem--response--evaluation”等部分組成。在對一個篇章進行分析時我們可以看出,根據這種理論進行的語篇分析實際上是將篇章看做了情景的組合。徐盛桓(1990)根據Hoey(1983)的理論進一步提出了情景組合模式理論。在情景組合模式中,篇章就是情景的組合,篇章中的語句都體現為情景,一句或多句組合成一個情景,幾個情景組合成更大的情景,而這些情景單位通過內部邏輯關系使篇章以“start―consequence―result”即”觸發―后續―結局“的模式向前發展。如:

        (1)I was on sentry duty.

        (2)I saw the enemy approaching.

        (3)I opened fire.

        (4)I beat off the attack.

        在這個篇章中,句1可被看作是觸景,導致了后續的情景2,而1和2又可以被合起來看做是另一個觸景,導致了再后續的情景3,從而導致了結局4。么這個小篇章可以歸納為:觸發[句1]―后續1[句2]--后續2[句3]--結局[句4]。

        情景組合模式的意義在于將篇章看做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和整體,作為一個整體,該篇章就具有了完整性,可以自我調節以實現真正的意義上的連貫。我們在學習語篇的標準時了解到,de Beaugrande 和 Dresser (1981)將形式上的銜接和意義上的連貫做做為判斷是否構成語篇的重要標準之一,情景組合的觀點將銜接和連貫擴大到了情景結構的層面上加以理解,將語篇的標準擴大到了內容的完整性上,具體化了de Beaugrande 和 Dresse的可接受性的標準,從而突破了單純形式和意義的限制,為理解和分析語篇提供了更加簡便有力的手段。

        2 情景組合模式理論在完善英文寫作上的運用

        敘事和說明性質的篇章從情景上都可以劃分成“觸發―后續―結局”三大情景。這三大情景被成為情景組合模式。情景組合模式大量見于小說、戲劇、故事和描寫、說明性篇章中。

        在我們對篇章進行情景模式分析時,我們將篇章看做情景的有機結合,文章的核心是其深層結構,而表層結構,即我們可以讀到的語句及其排列等,則是由作者有意進行加工后的結果,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水平。將情景組合理論引入寫作教學可以有效改善我國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出現的語句顛倒,結構混亂和交代不清等現象。在寫作訓練的初級階段應該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理清自己的寫作思路,寫作前先分離出主要情景再根據三個主要情景為文章添加內容和細節。初級階段的學生應該盡量寫作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比較一致的簡單明了的文章。在寫作水平提高之后,再進行更進一步的調整加工,加入自己的風格和其他寫作技巧,對原始的深層結構進行更多的調整轉化,達到讓文章更加富有變化和可讀性的目的。在以敘事和故事講述為主內容的文體,情景組合模式得到了大量的體現。從下面選取的段落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怎樣通過對表層結構的加工達到了符合偵探小說特點的語言風格。

        [2.1](1)As he spoke the gleam of the side-lights of a carriage came round the curve of the avenue.

        (2)It was a smart little landau which rattled up to the door of Briony Lodge.

        (3)As it pulled up, one of the loafing men at the corner dashed forward to open the door in the hope of earning a copper, but was elbowed away by another loafer, who had rushed up with the same intention.

        (4)A fierce quarrel broke out, which was increased by the two guardsmen, who took sides with one of the loungers, and by the scissors-grinder, who was equally hot upon the other side.

        (5)A blow was struck, and in an instant the lady, who had stepped from her carriage, was the centre of a little knot of flushed and struggling men, who struck savagely at each other with their fists and sticks.

        (6)Holmes dashed into the crowd to protect the lady; but just as he reached her he gave a cry and dropped to the ground, with the blood running freely down his face.

        (7)At his fall the guardsmen took to their heels in one direction and the loungers in the other, while a number of better-dressed people, who had watched the scuffle without taking part in it, crowded in to help the lady and to attend to the injured man.

        (8)Irene Adler, as I will still call her, had hurried up the steps; but she stood at the top with her superb figure outlined against the lights of the hall, looking back into the street.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將這個語篇按照情景組合模式劃分成三大部分,觸發部分為句1,四輪馬車的到來開啟了本段要講述的事件。從2到5可以被視為后續部分,描述了沖突的發展。6到8可以作為結局部分,交代了事件發展的結果。在這三大部分之中,后續部分又可以單獨被看做一個觸發-后續-結果情景組合,2觸發了后面的3,3進一步觸發4而前面三個情景導致了結局5的出現,夫人被卷進了糾纏在一起斗歐的人中間。整個大的后續部分合在一起發展為6到8的結局部分。福爾摩斯沖上去救人并假裝受傷,引起了夫人的注意。在結局部分中,同樣的,6可以作為一個小的觸發,7為后續,8可以作為本情景中的小結局。同時,8也是所選篇章后面一個大情景的觸發,整個篇章又作為整個故事的一個情景。

        我們在閱讀這個篇章時,可以感到作者行文中體現出偵探小說的語言特點,情節連貫,描寫引人入勝,讀時一氣呵成驚心動魄。作者在寫作時對表層結構進行了很多加工處理,在引用篇章中,作者主要使用了兩種定景方式。

        第一,通過標記性主位達到將重要信息前景化的目的。根據主位推進理論,句子的主位表達出發點信息,而述位則表達由主位引出的信息。通過前置手段將重要的信息放在主位的位置上,可以起到將其前景化的作用。我們可以在所選段落中找到這幾個起到前景化作用的標記性主位,如:As he spoke…1,As it pulled up… 3和At his fall…7。1As he spoke前置,作用在于承接上一段中福爾摩斯所說的話。As he spoke 作為觸景中的重要信息被前景化,達到了內容連貫的目的。同樣,As it pulled up 也是作為承接上一情景中的smart little landau 而被前景化的。 將方式、時間、地點狀語放置在句子開頭部分為方式的非標記性主位在偵探故事中頻繁出現,讀者會隨著主位的引導,將關心的焦點由“誰“轉移到“在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以何種方式”,從而制造懸念將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信息上,文章十分連貫有序,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第二,使用曲折型主位推進模式增加前景推移的節奏感。曲折型的主位推進模式具有曲折前進的特點。這樣的主位推進方式使文章呈現層層遞進的發展方式,非常適合敘述事件的發展和說明論述問題。段落中主位的推進也利用了曲折模式:(見圖2-1)在這樣的主位模式推進方式的引導下,新場景不斷進入前景,讀者的注意力從福爾摩斯的話轉到馬車,又從馬車轉到流浪漢,又繼續轉移到警察和磨剪刀的人身上;在下一句中又被一連串的轉換吸引到女士和福爾摩斯身上,不知不覺之中讀者發現自己已經被帶到了下一個情景的觸發點上。整個語篇,環環相接,營造了生動的場景并制造了緊張的氣氛,使讀者如臨其境。可以被視為該文體中優秀的代表。

        高校英語的寫作教學是一種高級階段的寫作教學,教學的目標已經不能再局限于寫出通順的句子和表達基本的意思,而應該是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文體的不同風格以及寫作特點和方法,并進一步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情景組合模式理論是分析文章結構和邏輯場景的有力武器,也是一種評價譯文翻譯標準的好方法,借助對篇章情景結構的分析,讀者可以對文章形成更加透徹的認識。這種方法對英語寫作的教學也有很大幫助。筆者認為,高級階段的寫作教學應該增加定景的訓練,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訓練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情景模式,并引導學生將重要信息放在主句中,或者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將不同信息前景化或背景化等,同時應該幫助學生掌握通過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定景的手段實現自己想要達到的文體效果,更好的傳達寫作意圖。

        3 結論

        通過分析,我們對情景組合模式理論及其在寫作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利用情景組合模式,我們還可以在寫作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指導,加強學生寫作的結構完整性和邏輯性,并進一步幫助學生通過不同的表層情景表達形式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從而在完善傳統的寫作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另外在翻譯教學和精讀教學中,情景組合模式也是分析語篇的有力工具。通過對語篇深層情景結構的分析和對相應表層情景結構的比較,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和不同題材的語言特點,更好的理解教學語篇,提高對文學翻譯作品的鑒賞水平,教師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徐盛桓;篇章:情景的組合[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0年06期.

        [2] 李詩芳;主位推進模式與英漢語篇翻譯策略[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20-22.

        [3] 徐盛桓.會話含意理論的新發展.《現代外語》93.2/7.

        [4] 徐盛桓.論“一般含意”新格賴斯會話含意理論研究之四.《外語教學》93.3/1.

        [5] 劉辰誕.教學篇章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 福爾摩斯辦案記.上海文藝出版社,百家出版社 (2007) 王知一 譯 70頁.

        第4篇: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經濟學論文參考文獻:

        [1]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第十二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魯友章,李宗正.經濟學說史(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埃里克·羅爾.經濟思想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胡寄窗等.西方經濟學說史[M].上海: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1.

        [5]張守一.對規范經濟學與實證經濟學的評論[J].經濟學動態,2009(9).

        [6]張守一.經濟學拳擊:凱恩斯VS弗里德曼[J].當代財經,2009(6).

        [7]劉彤.微觀經濟學理論對宏觀問題的解釋[J].經濟研究導刊,2013(35).

        經濟學論文參考文獻:

        [1]左金隆:諾斯制度變遷理論方法論探析[J].經濟經緯,2005年第6期

        [2]龔唯平:新制度經濟學究竟“新”在哪里[J].學術研究,2003年第1期

        [3]道格拉斯·C·諾斯:新制度經濟學及其發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2年第5期

        [4]陸家騮:經濟學與經濟學范式轉換[J].哲學研究,1999年第3期

        [5]科斯:社會成本問題[A],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中譯本)[C].上海,三聯書店,1994

        [6]周海歐.經濟增長、交易費用與制度變遷的一個形式化分析框架——新興古典經濟學的貢獻[J].當代財經,2013,15(05):5-14.

        [7]蔣志勇.城市化、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演進與發展關系研究——基于新興古典經濟學分工和城市化理論的分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5,12(01):1-3.

        [8]李颋.基于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分工理論述評[J].蘭州學刊,2010,24(03):66-70.

        經濟學論文參考文獻:

        [1]李繼詳.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辨析[J].江漢論壇.2000,(05).

        [2]余斌.“第二屆全國現代政治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創新研討會[J].研究.2009(08).

        [3]程恩富.王朝科.用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引領應用經濟學創新[J].教學與研究,2010(02).

        [4]劉漢林.從經濟學的分類看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之間的關系[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

        [5]經濟學消息報社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專訪錄,中國計劃出版社,第132頁.

        第5篇: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實證化和專門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證偽主義的普遍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發展的邊緣化、古典的均衡分析和現實的非均衡分析相互補充、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等趨勢強化,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以及政府作為經濟學研究對象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得到共同重視。

        20世紀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方法的演變體現經濟學的發展脈絡。舉其要者,研究方法的變化可歸納為以下十大趨勢。

        一、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

        經濟學應用數學研究的專門化、技術化、職業化甚至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使經濟學更嚴密,表達更準確,思維更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宏觀計量分析法是最大貢獻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克萊因從上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為宏觀經濟研究開辟新的視野。此后,隨著大型計算機的誕生和使用,經濟結構的各種參數得以推算出來,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第一代計量經濟學家的數理貢獻在經濟學方法論體系的整體性、嚴密性和形式化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中國經濟學深受其影響。經濟學理論與計量方法、計量模型,以及國民收入的核算體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宏觀經濟理論從未像現在這樣更貼近現實、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對比中國《經濟研究》和《美國經濟評論》,可以看到,自2002年開始,《美國經濟評論》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論文比重下降,而自2003年開始,《經濟研究》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論文比重上升,開始超過《美國經濟評論》。①

        第二,計量經濟學長足發展并成為經濟學中一個極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使用,并最終成為構建計量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是弗里德曼成功運用統計分析的一部經典性著作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貨幣數量的長期變化和實際收入的長期變化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相關性的結論,從而構建弗氏貨幣數量說。統計分析的運用不但支持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大大推動諸如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等新的理論分野和發展。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都激烈抨擊濫用數學的現象。里昂惕夫在分析1972-1981年間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各種文章的類型之后,指出“專業經濟學雜志中數學公式連篇累牘,引導讀者從一系列多少有點道理但卻完全武斷的假設走向陳述精確而卻又不切實際的結論”。

        二、越來越呈現出實證化和專門化趨勢

        實證化,是經濟學研究和表述中,越來越注重對經濟現象的因果聯系進行客觀的、不帶有主觀選擇意味的研究。這是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迫切要求。這種趨勢注重具體經濟而非一般性經濟問題的研究,注重經濟政策而非經濟理論研究。表現為經濟學研究目的的實用性,也表現為現實經濟問題對經濟理論研究的實證要求。與這種趨勢相關,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也發生兩次轉換,即先是由重視對經濟波動、就業和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轉換到重視對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匯率變動和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的研究之后,又轉換到重視對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

        專門化傾向,是實證化研究深入發展的結果,也是借助日益豐富的分析工具而產生的結果。專門化傾向,是指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和表述方法方面,越來越多地使用一些特有的、非經濟學家一般不使用的方法、分析工具和專業術語,以至于出現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經濟學研究和分析、才能夠看懂經濟學論文。于是,由實證化傾向而來的專門化傾向,通過分析手段的發展和豐富,在加強實證研究技術化傾向的同時,又逐漸脫離實證化。這一特征從凱恩斯主義宏觀計量模型到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動態模型,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長期來看,實證化和專門化的傾向仍然在加強,但二者之間的距離卻有加大的跡象。如非線性分析這類跨學科分析方法的引進,也許會引起經濟學的較大變化。

        三、均衡分析方法與非均衡分析方法并存的趨勢

        “新古典綜合派”在召回凱恩斯以前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同時,也在宏觀分析方面大膽地恢復均衡分析方法。因為“凱恩斯革命”打破的主要是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市場自動均衡的實現和保持機制,而不是均衡分析方法本身。因此,新自由主義各派的經濟理論,始終堅持均衡分析的方法。在宏觀非均衡分析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讓-帕斯卡爾貝納西、馬林沃德,美國的霍瓦德和英國的波茨、溫特等人,他們不僅提出一套和凱恩斯理論體系完全相容的宏觀非均衡學說,而且運用這套理論對中央集權決策經濟的非均衡問題進行分析。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得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盡管宏觀非均衡分析方法不如均衡分析方法的影響普遍,但它無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影響也在逐步擴大。

        從廣義上看,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其不同點僅在于各自所涉及的均衡條件和水平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非均衡分析的研究對象更為現實一些,也更強調動態性。客觀上,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對經濟現象某些方面的適當反映,二者雖有差別,但不是根本性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統一、相互補充的關系。

        四、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趨勢

        經濟學家們不得不或放寬假設,或修改前提,或一反傳統逆向假定,以構建和拓寬其研究領域,為重建和發展他們的理論,以反對和解釋來自對方的理論。例如,經濟人假定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在20世紀中,經濟人假定的條件被不斷地修改、拓展,甚至批評和攻擊。凱恩斯經濟學的誕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對經濟人個體研究方法的最大“克服”,因為凱恩斯主義的基礎和歸宿都是圍繞總供給與總需求等一系列“總量”關系而展開的。貝克爾拓展經濟人假設,認為個人效用函數中具有利他主義的因素,這才是人類行為的一般性。鮑莫爾主張用“最大銷售收益來代替最大利潤的目標函數”,因為實證經驗表明經理層的薪金與銷售收益的關系大于它與利潤的相關程度。公共選擇學派提出的挑戰是,經濟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并不能得出集體利益最大化的結論,“阿羅定理”即可說明個人福利的簡單加總不一定與社會福利一致。新制度主義認為經濟人假定過于“簡單化”,因為除物質經濟利益以外,人還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會性的需要。

        五、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趨勢

        經濟學研究領域與范圍開始逐漸超出傳統經濟學的范疇,分析的對象擴張到小至生育、婚姻、家庭、犯罪等,大至國家政治、投票選舉、制度分析等。研究領域的這種“侵略”與擴張,被稱之為“經濟學帝國主義”。這取決于時代主題和研究角度的變化、個人興趣和專業特長的不同。

        六、強調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的趨勢

        理性預期學派從通貨膨脹問題入手,強調理性和預期的問題,并由此否定政府干預的有效性,這對凱恩斯主義形成較大沖擊,也引起凱恩斯主義各派對理性和預期問題的重視。盡管在理性問題上各派未能取得共識,但關于預期的思想和方法的確滲入宏觀經濟學各流派之中。

        七、學科交叉的邊緣化趨勢

        經濟學的大家族中又派生出許多交叉學科和邊緣學派,例如,混沌經濟學、不確定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百家爭鳴,相得益彰。這取決于經濟學家認識領域的拓寬和方法論的多元化,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相互滲透得以大大加深,大量非經濟學概念的引入使得當今的經濟學與百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八、證偽主義的普遍化趨勢

        證偽主義經濟學方法論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種邏輯延續。據統計,20世紀70-80年代的20年間,經濟學界出版50多本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其中幾乎都和證偽主義有一定的聯系,在1991年總結的當代經濟學家達成的13點共識中,有7個和證偽主義有直接聯系。布勞格在《經濟學方法論》中將20世紀經濟學方法演變史歸納為一句話:“證偽主義者,整個20世紀的故事”。實證主義和證偽主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新制度經濟學方法論既是證實的又是證偽的,在某種程度上還兼有歷史主義方法論的特點。

        九、案例使用的經典化趨勢

        經濟學中的“舉例”,不僅已經發展到“經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舉例已不足以說明問題,甚至所舉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案例的惟一性,既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又幾十年上百年一貫制,代代相傳。用案例闡明一個定理、寓意一個規律已經司空見慣,如“看不見的手”。

        十、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趨勢

        博弈論已延伸至政治、軍事、外交、國際關系和犯罪學等學科,但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最為成功。博弈論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該決策的均衡問題。借助于博弈論這一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機制設計”、“委托—”、“契約理論”等已被推向當代經濟學的前沿。20世紀經濟學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化,還表現在:

        1、第一次把政府作為經濟活動的一個部門來對待。不僅將政府的經濟活動納入到宏觀經濟活動中,而且將政府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政策作為能動的經濟力量加以運用,使之成為影響和調節宏觀經濟活動與狀況的重要機制之一。政府支出不斷膨脹、效率低下是的惡果,其原因是存在“政府失靈”,因此,市場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選擇。③

        2、宏觀和微觀的聯系得到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共同重視。

        注釋:

        ①成九雁、秦建華.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軌跡[J].經濟研究,2005(04):113-124.

        ②MaryS.Morgan,TheHistoryofEconometricIdea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③參見〔法〕亨利·勒帕日.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18-150.

        參考文獻:

        [1]〔英〕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第6篇: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English-language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from the economics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rhetorical organizations used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writers. The corpus consists of 40 abstracts published in 2008 from two economics journals: Jingjixue Jikan, edited and published in China and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respectively.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emerged in terms of the frequencies of the units, the sentence length, and the lexical bundles. The result shows potential for the teaching of ESL writing in academic setting.

        關鍵詞:英語論文摘要;跨文化;體裁分析;經濟學

        Key words: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cross-cultural;genre analysis;economics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4-0177-02

        0引言

        學術論文摘要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文章的錄用與否、信息檢索以及同行之間的知識交流和傳播。同時,許多國際著名期刊都接受英語寫作的文章,因此,學術論文英語摘要對于研究者顯得尤為重要。然而,論文摘要作為一種體裁形式,有其自身的篇章結構和語言特征。英語論文摘要的跨文化和跨學科特征日益受到應用語言學界特別是專門用途英語研究學者和教師的關注。本文通過自建的80篇經濟學類英語學術論文摘要語料庫,采用體裁分析的理論,對比分析了中美兩本經濟學期刊摘要在跨文化視角下的宏觀結構特征,豐富了體裁分析的實證研究,同時以期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提供依據。

        1研究背景

        自從John Swales將體裁這一概念作為學術語篇分析的工具,體裁分析法就受到應用語言學界以及EAP和ESP教師和研究者的廣泛應用(Brett,1994;Holmes,1997;Nowgu,1997;Posteguillo,1999; Swales,1990)。近年來,由于摘要體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對于摘要的研究就引起了學界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其中,關于特定領域中的摘要的重要研究有Salag-Meyer (1992;1994)對于醫學摘要的研究,Gibson(1993)對于信息與圖書館科學領域論文摘要的研究,以及Santos(1996)對于語言學類論文摘要的研究。另外,還有部分研究涉及到跨領域的研究,如Hyland(2000)研究了1997年8個不同領域論文的800篇摘要,Samraj(2002)研究了野生動物行為領域論文和生物保護學領域的論文摘要,以及Dahl(2004)研究了經濟學和語言學領域的摘要的個人與宣傳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少數關于摘要的跨文化對比研究。例如,Martin(2003)研究了英語和西班牙語的社會科學實證研究論文摘要,Bonn & Swales(2007)研究了英語和法語的語言學類的論文摘要。鑒于此,本研究對比分析跨文化視角下經濟學類英語論文摘要其宏觀結構的特征。

        2研究方法

        摘要的宏觀結構可以分為兩類:IMRD結構(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多用于報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s)中;CARS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多用于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s)中(任再新和馬靜,2008)。本文對于摘要宏觀結構的分析采取的是前者。但是,本研究基于前人對于摘要的宏觀結構分類,發現經濟學論文摘要的最后一部分應當稱為Conclusion(表1)。本研究的語料來自于2008年發表的中美兩本經濟學權威期刊論文摘要各40篇。這兩本期刊名為:經濟學季刊(CEQ)和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語料的選取充分考慮到可比性原則的諸因素如時間,體裁,語言等等。

        3研究結果

        摘要的基本數據特征(表2)顯示中國學者的英文摘要總字數和平均字數偏少;句子個數和平均每句字數也同樣少于國外同行。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表3)英語摘要在兩本期刊中出現最多的兩個部分是Introduction和Result,這也符合國內期刊(CEQ)的基本數據特征,即平均句子數為兩個。雖然國外同行會省略如Method部分,但是國內學者則更甚,會略去Method和Conclusion兩個部分。這一現象與我們的觀察(表4)高度吻合。美國期刊(QJE)的摘要通常會以完整的IMRD結構出現,而國內期刊(CEQ)出現兩個和三個部分的摘要占所選摘要的大多數。

        此研究結果表明,國內學者的英語摘要在宏觀結構的安排上受到了本族文化的影響。表現在,中國學者會將兩個部分混在一個英語句子中表達,使得摘要的句數偏少。例如:

        Using a firm-level data set for 1998 and 2005 including all of China's "above designated size" enterprises that together account for more than 85 perc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outpu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issu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derived from the Austrian School, this paper connects the creation of entrepreneurs to the contracts that entrepreneurs obtai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tudies how these contracts affect economic growth.

        不注重英語科研論文的邏輯性,省略重要的摘要組成部分如Method部分等。例如:

        We establish five facts about prices in the U.S. economy: (1) For consumer price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nonsale price change is roughly half of what it is including sales (9-12% per month versus 19-20% per month for identical items; 11-13% per month versus 21-22% per month including product substitution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for finished-goods producer price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consumer prices excluding sales. (2) One-third of nonsale price changes are price decreases. (3) The frequency of price increases covaries strongly with inflation, whereas the frequency of price decreases and the size of price increases and price decreases do not. (4) The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is highly seasonal: it is highest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then declines. (5) We find no evidence of upward-sloping hazard functions of price chang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We show that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ac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benchmark menu-cost model, whereas the fourth and fifth facts are not.

        4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中美經濟學期刊英語論文摘要的宏觀結構,發現了兩類摘要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是受到各自的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本研究的意義在于為中國學者撰寫英語摘要提供參考,并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一些依據,同時,豐富了體裁分析的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writing abstracts. (1979). New York: American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2] Bhatia, V. K. (1993). Analysing genre:L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don: Longman.

        [3] Bonn, S. V., Swales, J. M. (2007). English and French journal abstracts in the language sciences: Three exploratory studi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6:93-108.

        [4] Brett, P. (1994). 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of sociology articl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47-59.

        [5] Dahl, T. (2000). Lexical cohesion-based text condensation. An evaluation of automaticallyproduced summaries of research articles by comparison with author-written abstracts. Dr. art. thesis, University of Bergen.

        [6] Dahl, T. (2004).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rgumentative abstracts. Akademisk Prosa, 2:49-67.

        [7] Holmes, R. (1997). Genr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4):321-337.

        [8] Hyland, K. (2000).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London: Longman.

        [9] Martin, P. M. (2003).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25-43.

        [10] Nowgu, K. N. (1997).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2):119-138.

        [11] Posteguillo, S. (1999).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English forSpecificPurposes, 18,(2):139-160.

        [12] Salag-Meyer, F. (1992). A text-type and move analysis study of verb tense and modality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1,(2):93-113.

        [13] Salag-Meyer, F. (1994). 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 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2): 149-170.

        [14] Samraj, B. (2002).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abstracts: The case of wildlife behaviour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 J. Flowerdew (Ed.), Academic discourse (pp. 40-56). Harlow, UK: Pearson Education.

        [15] Santos, M. B. (1996).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Text, 16,(4):481-499.

        [16] Swales, J. M.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7篇: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計量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是經濟學實證分析的重要方法與工具。以下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計量經濟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1、選定研究對象

        (確定被解釋變量,說明選題的意義和原因等。)

        2、確定解釋變量,盡量完備地考慮到可能的相關變量供選擇,并初步判定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方向。

        (作出相應的說明)

        3、確定理論模型或函數式

        (根據相應的理論和經濟關系設立模型形式,并提出假設,系數是正的還是負的等。)

        (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三)數據處理和回歸分析

        (先觀察數據的特點,觀看和輸出散點圖,最后選擇相應的變量關系式進行OLS回歸,并輸出會歸結果。)

        (四)回歸結果分析和檢驗

        (寫出模型估計的結果)

        1、回歸結果的經濟理論檢驗,方向正確否?理論一致否?

        2、統計檢驗,t檢驗F檢驗R2—擬合優度檢驗

        3、模型設定形式正確否?可試試其他形式。

        4、模型的穩定性檢驗。

        (五)模型的修正

        (對所發現的模型變量選擇問題、設定偏誤、模型不穩定等,進行修正。)

        (六)確定模型

        (七)預測

        多元回歸模型

        【實驗目的】

        【實驗內容】

        計量經濟學范文賞析:

        基于案例驅動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100-01

        一、引言

        當前,計量經濟學已在財經類和經管類專業全面開設,并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宏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等先修課程的良好基礎。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缺乏興趣,對涉及到的數學推導更是覺得晦澀難懂,導致學生對課程性質產生誤解,認為計量經濟學就是數學課,從而了產生畏懼情緒。因此,從教學角度來看,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案例驅動教學就是將實際案例展開,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這樣就使學生明白使用所學知識“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

        二、案例教學模式在計量經濟學中的應用

        (一)案例的教學設計

        以案例驅動,啟發式教學,注重實際應用的訓練。根據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進行案例設計時,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興趣為主線,教師起到學習指引的輔助作用,讓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技能和應用方法,并學以致用,觸類旁通,能夠思考并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以應用為著眼點,從簡單到復雜,注意分散重點和難點,做到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具體有三個環節:第一步,每一單元以基本理論和實例分析為中心,盡量回避復雜的數學推導,只需明確重要公式推導的根本思想與基本方法即可;第二步,教學重點放在經濟學理論在計量分析中應用上,即思維能力培養;第三步,計量軟件的操作,以及結果的解釋。

        (二)案例的教學實施

        采用案例驅動的教學模式,將原有的以“課堂、教師、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架構變為以“案例、學生、應用”為中心的教學架構。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應用鍛煉。在具體的課程教學實施階段,計量經濟學原理和方法的介紹應與計量經濟分析軟件包的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著重強調案例的導入、任務的驅動、分析任務、制定計劃、完成任務、展示成果、評價交流等內容,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三)案例的教學考核

        采用案例驅動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特點,突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課程教學考核應根據課程要求來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制定評價標準,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成績的評價既要注意對操作和結果進行評價,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進行評價。具體評價方式中既要有任務階段性評價,又要有結論性評價,應盡量突出對學生能力為主的考核方式。總評成績分為理論考試、實務考核、綜合測試。同時,鼓勵學生提升創新能力,在考核過程中體現了創新,可以加創新分。

        三、采用案例教學模式的價值

        首先,提高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積極性。計量經濟學是一門融合數學、統計和經濟知識的交叉性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在案例實踐教學中,可以把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在案例的分析設計過程中,慢慢培養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

        其次,著重介紹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把重點放在案例分析與模型設計上。為培養學生的模型設計能力、應用操作能力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思路和辦法。由于案例提出的每個要求在知識點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同時學習要求之間也存在著一定邏輯關系。因此,分析案例要求的問題,學生能夠在逐步深入的過程中,領略到每步成功的喜悅,大大提高他們的計量經濟學興趣和學習動力。學生參加了案例分析討論的每一個環節,熟悉建立模型分析模型的全過程,積累建模的相關經驗。

        最后,提高學生模型設計的實際動手能力。逐步消除以純理論教學為主線的課堂教學弊端,加強問題分析、模型設計和計量軟件操作等重要過程的訓練,克服害怕計算機操作的,碰到實際問題時無從下手尷尬局面。案例驅動教學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案例中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實現對知識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主要是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根據對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那么,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應順應培養人才的需要適時調整。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從理論知識、實踐應用兩方面科學的構建計量課程的內容體系。使學生初步掌握計量模型設計的基本知識、思想和方法,軟件操作技能,并嘗試通過自己建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后續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的寫作創造條件。在教學與實踐過程中力爭提高教學的效果,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汪潘義,邵一江,王麗麗.計量經濟學實踐性教學模式研究——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77-80.

        第8篇: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 財經院校統計專業畢業論文創新能力

        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通常是在統計理論教學結束后,安排在第8學期的實踐教學環節過程,計6學分。畢業論文從確立選題到搜集文獻資料,從開題研究、分析論證到論文撰寫,都需要高度專注、潛心思考,是所有教學活動中,學生獨立性、積極性、主動性最強的環節,是學生大學期間專業綜合能力最集中的體現。

        一、從統計學專業特色看統計專業畢業論文的特點

        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經濟學和數學知識,系統掌握統計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統計軟件處理分析數據,理論和實踐綜合業務素質兼備,具有創新精神,能夠在政府機關、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社會經濟調查、信息管理與咨詢、數量分析與預測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財經院校統計專業的特色是依托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將統計學理論和方法與經濟學、管理學和現代信息技術交叉融合,注重產、學、研結合,重視社會實踐環節,著重提高學生獨立組織統計調研活動及運用統計學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某一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統計學專業畢業論文與其他各類理科論文及經濟學論文相比,有其鮮明的特點:專業性、統計實踐性、科學創新性。

        二、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及成因

        1、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

        畢業論文的質量直接影響培養學生的質量,然而近幾年來畢業論文質量有明顯下滑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論文缺乏創新性。創新是要求學生通過統計專業理論與方法的學習和積累,很好地將統計理論和方法與其他實質性學科相結合,創造性地加以應用。雖然絕大部分同學在論文中進行了一些文獻的綜述,或將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闡述,但也只是進行簡單地羅列,而大部分論述也只是根據書本或文獻資料,進行簡單地重復。盡管一些同學閱讀了一定量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思考和分析,但所寫的論文不能很好地結合文獻綜述內容,闡明自己的寫作觀點、寫作目的,在論點、方法上鮮有創新。

        (2)論文數據來源單一,參考資料不充分。本科畢業論文要求學生結合第八學期的社會實踐或參加各種類型的統計實踐活動去完成。但多數學生沒有認真進行社會實踐,只滿足于年鑒、網絡等一些工具資料,閉門造車。撰寫的畢業論文要么內容空洞,缺乏說服力,要么也只是參考他人的文章,置換新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不同的結果,根本談不上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在查閱參考資料時,多數同學都能閱讀一定數量的中文文獻,但外文資料幾乎沒有看過,隨便從網絡下載一些外文資料,列示在附后的參考文獻中,以應付學校對外文文獻閱讀量的要求。

        (3)專業功底不深。學生論文答辯是就學生論文寫作有關的內容,主要涉及論文選題原因、研究價值、主要內容和觀點以及創新點進行考察,同時還要考核學生與論文密切相關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辯組教師就論文中有關問題向答辯同學提問,而具體體現在答辯中的一些情況是,真正落實答辯的為數不多,一些同學只就自己的論簡要的陳述和說明,基本上是有答無辯,更有個別同學對一些統計理論和方法掌握得不夠準確和透徹,有些理論回答模棱兩可,而對于有些統計方法的適用條件,也是模糊不清,導致方法的誤用和濫用。

        (4)管理松懈。學生開題現為第七學期末,照理來說,論文已經布置,學生就應著手開始撰寫,但學生不是將畢業實習與撰寫論文同步進行,而是忙于找工作、考研,加上一部分學生在家就近分散實習,學校難以對畢業生實施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指導教師與學生見面的機會較少,只能通過網絡與其進行簡單溝通,因此對畢業生撰寫論文缺少必要的指導,加上有些指導教師知識結構老化、科研能力差,對指導學生論文不夠得力。

        2、影響和制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的成因分析

        (1)學生本身對畢業論文重視不夠,寫作態度不夠認真。目前,學生畢業后就業實行雙向選擇,有的畢業生在完成畢業論文之前,就已經考研;有的已落實了工作單位;有的畢業生忙于各類招聘考試,或奔走于就業單位的應聘,無心在撰寫畢業論文上花費更多的時間。還有部分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成績對就業沒有直接影響,因此根本沒有按照學校的要求和開題報告中擬定的寫作進度撰寫,而是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在臨近答辯前一個月,東拼西揍、甚至抄襲等,匆匆應付了事,根本談不上提高論文質量。

        (2)有些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責任心不強,存在放任自流的現象。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對學生要求不嚴,交流時間少,見面時間短,缺乏定期交流與審閱制度,甚至有的老師對學生的寫作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

        (3)畢業論文撰寫過程時間短,質量難以保證。雖然論文在第七學期末就已經布置,但學生要實習、找工作、準備各種考試,畢業論文的實際撰寫時間也只有五至六周左右的時間,而且與多數學生畢業找工作同步,這勢必導致論文的“拼揍”、“摻水”現象嚴重,質量下滑。

        (4)學生的科研和寫作能力欠缺,專業訓練不足是制約論文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傳統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完成論文的能力不足,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教學,以老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占主導地位。平時任課老師布置學生撰寫小論文,或就某一問題撰寫文獻綜述,學生也只是東拼西湊或抄襲,敷衍了事,根本起不到訓練的目的,更談不上能力的提高。學生只會學習課本知識,只會讓老師牽著走,一旦放開就無從下手。學生缺乏前期的科研和論文寫作能力的訓練成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瓶頸。

        三、提升統計專業本科畢業生論文質量的建議和對策

        加強管理,凸顯專業特色,全面提高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是需要由教師和學生、院方和校方、教學單位和管理部門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畢業論文在統計教學中的重要性

        高校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把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為統計教育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時機就是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因此,教學單位除了建立畢業論文工作領導小組外,還要定期召開座談會,討論和總結學生撰寫論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對畢業論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有解決了認識問題,增強雙方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老師和學生才會重視畢業論文,才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

        2、積極探索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新模式

        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統計人才需求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后勁。學校有統計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等專業實踐基地,學生實習時可利用實習單位的統計資源,在實習單位的科研力量與學校指導教師聯合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這不僅能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對統計人才的要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就業平臺。

        3、實行畢業論文導師制,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手段

        文成于思,思基于學。論文的選題、寫作是一個閱讀和反復思考的過程。只有大量閱讀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文獻,了解本學科前沿理論,在閱讀中得到啟發,在學習中不斷思考,在閱讀和思考的多次反復中才能確定論文選題并加以完成,這樣的畢業論文才會有新意、有價值,而這一過程對我國高校本科生來說幾乎是空白。為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確保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筆者建議對本科生實施集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及畢業論文撰寫為一體的導師制度。從大二學期末就指派導師,根據專業特點和研究方向一致性原則,組建以導師為核心的包括大三、大四學生在內的調研小組。導師的責任是參與、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實踐報告的撰寫;為學生指定閱讀課程之外相關專業的報刊書目,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解決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參與導師所研究課題的調查、資料搜集、信息分類、加工整理等工作,并訓練學生撰寫專題文獻綜述、小論文;指導學生進行實際實驗或社會調研,收集、整理原始數據和資料;指導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寫作。

        4、加強對學生專業論文寫作的訓練,進行畢業論文的創新改革

        開設畢業論文寫作課,從選題、收集資料、確定論點、布局謀篇,語言表達等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之掌握基本的寫作規范。統計專業學生在大二、大三開始,就有統計專業課程論文和社會調查報告的撰寫,通過這一過程鍛煉學生運用統計專業知識和統計思維方法寫作統計學術論文的能力,為撰寫畢業論文打下基礎。通過這一環節,可以鼓勵學生從大四開始,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當前經濟形勢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統計工作的實際,撰寫能夠解決現實問題,對實際部門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并可將質量上乘的在統計專業期刊上。如果公開兩篇或兩篇以上,可免修學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又會大大增強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5、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控制,嚴格規范管理

        幾乎每個高校都有學生論文選題、開題報告、安排指導教師、論文格式、撰寫實習報告、論文中期檢查、答辯、成績評定等具體工作布署、具體要求、完整規范的質量管理和檢查評估系統,關鍵是要規范指導教師的指導責任和管理部門的管理責任。對于指導教師而言,要以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對學生論文中的所有數據資料和文字資料進行認真核查,對文中計算結果要驗算,保證論文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把握好學生論文的初期、中期階段的檢查和定稿的質量關。對于管理部門而言,主管學生工作的老師,應配合教學部門,對學生畢業論文的過程進行監督與檢查,既要對學生檢查,也要對指導教師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畢業論文工作有序正常地進行,為各項制度與措施的貫徹執行提供保障。另外,還應重視論文答辯這一環節,這樣有肋于提高學生對論文的重視程度,鑒別論文自我撰寫的真實程度,提高其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邱鴻江:加強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管理,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管理[J].學術論壇,2006(6)下.

        第9篇:應用經濟學論文范文

        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是在可控制的實驗環境下對某一經濟現象,通過控制實驗條件、觀察實驗者行為和分析實驗結果,以檢驗、比較和完善經濟理論或提供決策依據的一門學科。

        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始終固守著經濟理論難以實驗的思維定式。

        弗農·史密斯教授敏銳覺察到實驗經濟理論的作用,并首次付之于實踐。他在亞利桑那大學十一個班級進行了長達六年的實驗,驗證了競爭均衡理論。據此實驗所撰寫的論文《競爭市場行為的實驗研究》在1962年的《政治經濟學雜志》發表,標志著實驗經濟學的誕生。此后,實驗經濟學開始運用于驗證市場理論和博弈理論,并取得了一定進展。例如,弗農·史密斯的“口頭雙向拍賣市場實驗”提出了市場參數完全有可能影響均衡產出收斂性的結論;赫伯特·西蒙根據博弈實驗結果分析了存在性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ity)和程序性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的區別。五六十年代的實驗經濟學主要局限在市場理論和博弈理論領域,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理論自身的缺陷影響可實驗性,研究過程往往是從假設前提出發,然后運用復雜數學推導出相關命題。由于假設前提的高度抽象,無法在實驗室里得到證實,因而相關命題也就無法實驗。

        另一方面實驗技術的不成熟也制約了經濟理論的實驗。上個世紀70年代以后,經濟學的主導理論體系發生了變化。一般均衡理論、工業組織理論、社會選擇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將經濟研究的假設由抽象拉回到現實。行為理論的成熟和合理預期理論的出現為實驗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此外,計算機的廣泛運用使得復雜經濟現象的實驗成為可能。實驗方法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公共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等諸多經濟領域。

        目前,實驗經濟學迅速發展,逐漸科學化和規范化,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學分支。越來越多的西方主流經濟學雜志不斷刊登實驗經濟學論文,實驗經濟專刊、專著和論文集陸續出版。實驗經濟學已從美國傳播到法國、英國、德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挪威、瑞典、加拿大、尼日利亞、日本、韓國、印度等許多國家。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弗農·史密斯,標志著實驗經濟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已步入主流經濟學的舞臺。

        二、實驗經濟學的方法和運用

        經濟理論的實驗與物理、化學實驗一樣包含實驗設計、選擇實驗設備和實驗步驟、分析數據以及報告結果等環節。由于實驗對象是社會中的人,需要驗證的是行為命題,經濟理論的實驗需要運用有別于物理、化學實驗的方法,主要有:

        1.模擬和仿真

        經濟理論的實驗不能刻意復制出現實經濟的運轉過程,而是要模擬出允許不同人類行為存在的環境,以便于實驗者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觀察人們不確定的價值觀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查爾斯·普洛特認為:“實驗室建立的經濟與現實經濟相比可能特別簡單,但是卻一樣地真實。真實的人被真實的金錢所驅動,因為真實的天賦和真實的局限,作出真實的決策和真實的錯誤,并為其行為后果而真實地悲喜”。弗農·史密斯采用只有三個網絡節點的模型來模擬電力系統,其實驗結果基本上能反映現實電力系統運行中發電企業和電力交易商的行為類型和特征。

        此外,實驗經濟學還通過一些仿真技巧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復性。

        一是采取“隨機化”方法,被實驗者的選取、角色的分配均隨機產生;

        二是保密實驗意圖,十分小心地講解實驗,不出現暗示性術語,以防止被實驗者在實驗前對行為對錯已有判斷;

        三是使用“價值誘導理論”(Induced Value Theory),誘導被實驗者發揮被指定角色的特性,使其個人先天的特性盡可能與實驗無關。

        2.比較與評估

        實驗經濟學高度重視比較和評估的方法。通過比較和評估,判斷實驗本身的好壞,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驗證理論的真實性。

        首先,將“效率”作為比較標準。查爾斯•;普洛特和弗農·史密斯將實際付給被實驗者的報酬總和與最大可能報酬的比率視作實驗的“效率”,并把“效率”作為比較分析相互競爭理論的依據,探討如何改進理論模型。甚至在沒有現成理論的情況下,根據效率來提出和驗證新的理論。

        其次,方法上采取獨立變動自變量。實驗關系到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時,容易出現變量之間的混合作用。因此實驗中應獨立地變動每個自變量,獲得每個自變量對因變量作用的最確切的數據,為比較和評估提供非偶發事件資料。

        第三,評估的結論建立在概率分布基礎上。現實生活中的人并不始終處于理性狀態,非理性就會使人的行為出現變異,因而經濟理論的實驗數據呈概率分布狀態。所以,評估出的結論不可能按照形式邏輯的模式,只存在真或偽兩種結果,而是用結論與其概率密度的乘積來表示。例如,弗農·史密斯在電力市場競爭實驗中得出的結論之一是高峰負荷時期電價提高的概率密度較小,而不是一定不提價。

        3.行為分析和心理研究

        經濟理論的實驗是把社會中的人作為被實驗者,所要驗證的是人的行為命題,自然就需要借助行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

        一是運用行為理論來完善和改進實驗。例如針對行為人對重復行為有厭煩的心理,在實驗設計中運用價值誘導方法,并把實驗時間控制在3個小時內。

        二是運用行為理論來解釋實驗結果。許多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測出現差異,其原因是理論假設行為人是理性的,而被實驗者的行為卻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統一。因此只有運用了諸如展望理論、后悔和認知失協理論、心理間隔理論等行為理論,來分析被實驗者的非理性行為,才能很好地解釋實驗結果。

        三、實驗經濟學的意義和局限

        實驗經濟學的興起標志著經濟學方法論上的重大變革。長期以來,西方經濟學模仿自然科學的信念十分堅定,實證方法始終是主流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其范式是提出理論假設并力圖避免和消除人類行為或經濟關系中的不確定因素,然后在理論假設上建立數學模型并推導出主要結論,最后對理論結果進行經驗實證并由此展開深入的理論分析。

        不可否認,這種假說演繹方法有科學合理的方面,但同時也有不少缺陷。例如,理論前提假設和數學推導排斥了人類行為或經濟關系中的非理性和不確定因素。又如經驗檢驗具有被動性和不可重復性的缺點。實驗經濟學繼承了自然科學的實證主義傳統,彌補了經濟學實證方法的缺陷。

        首先,實驗經濟學以可犯錯誤、有學習能力的行為人取代以往的“理性經濟人”假說,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取代單純的數學推導,解決以往實證研究的高度抽象和簡化與現實世界不一致的問題。

        其次,實驗經濟學家可以再造實驗和反復驗證,用現實數據代替歷史數據,克服以往經驗檢驗的不可重復性。

        最后,在實驗室里,可以操縱實驗變量和控制實驗條件,排除了非關鍵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從而克服了以往經驗檢驗被動性的缺陷。

        實驗經濟學的興起促進了現代經濟理論的發展。

        首先,實驗經濟學拓展了經濟理論的研究范圍,將人類決策行為當作研究對象,把經濟運行過程納入到研究領域,從而發現更符合現實的經濟規律。

        其次,實驗經濟學還催生出新的經濟學科。實驗經濟學的發展把心理學和經濟學有機聯系起來形成行為經濟學。

        再者,實驗經濟學構建了連接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橋梁。宏觀經濟理論的實驗建立在微觀行為的基礎上,而對微觀經濟論的實驗也常常驗證了宏觀經濟理論。例如查爾斯·普洛特模擬市場機制既驗證了市場價格收斂于一般均衡,同時也考察了貨幣供給增加對產出的真實作用。

        實驗經濟學的發展僅有短短的五十多年。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它還有一些不完善的方面。主要表現為: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网 | 中文字幕图片欧美亚洲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精产品二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