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作品鑒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職院校美術專業教學目標是培養應用性的美術人才,作為高職院校的老師不僅應該具備扎實的美術專業知識,還應該具備優良修養、較強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與時俱進等素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美術;教師;專業素質
一、高職院校美術老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將美術專業的相關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其中包括美術作品鑒賞技巧、美術作品背景歷史文化、美學知識、美術設計以及動手能力。所以,美術老師自身應該具備各方面美術的專業知識,才能保證在美術教學中游刃有余。
(一)美術基礎知識
美術基礎知識是每位美術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同樣也是高職院校美術老師教學的依托,是學校完成美術教學與科研目標的基本。美術專業基礎知識理應包括美學、設計學、美術史、色彩學、透視學、造型理論等等。
(二)專業知識
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除了要掌握美術相關的專業知識,還應該熟悉掌握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決定了老師的教學方向以及教學水平衡量指標,美術這門藝術博大精深,常常被分為不同學科,老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應該熟悉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體系,深入研究專業知識,老師的所教學科專業知識有美術老師的專業語言知識、專業技巧知識、專業發展史、工具以及材料相關知識等。
(三)美術鑒賞能力
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大量的美術設計相關工作者,所以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是高職院校美術教學重點之一。老師作為引導者,自身應該具備卓越的美術作品鑒賞能力,熟知不同美術創作手法,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作者的創作風格,掌握古今中外優秀名家的生平事跡以及作品風格,從而在美術鑒賞課堂上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并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四)豐富的文學知識
美術作品中會涉及到文學相關知識,包括民族文化、民俗風情、歷史文化、地理、、古今園林建筑、理想抱負等等。美術老師只有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才能體現在自己的創作中,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的創意以及作品內涵。
二、高職美術老師應該具備豐富的教學知識與技巧
(一)教學語言知識
美術老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其自身的語言知識關系到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與領悟,語言是美術老師教課的重要工具,主要表現為口語表達以及身體語言。美術中有很多專業術語,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進行準確、形象表達,讓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而不會造成專業術語混淆不清的現象。由于美術教學過程中,往往專業性較強,學生普遍覺得枯燥無味,老師應該盡量采用幽默、比喻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身體語言也是重要的語言知識,美術老師應該適當采用。
(二)教育學知識
教育學知識是每個老師所必須具備的,是衡量一個合格老師的重要指標。很多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較為缺乏,往往有不少學校會聘用兼職美術老師,也就是社會上優秀的美術工作者投入到高職美術教學。這部分老師的美術專業知識、美術創作經驗相當豐富,但是往往缺乏專業老師培訓,不具備教育學知識。自身所學很難有效傳授給學生,導致美術教學效率低下。所以,教育學知識對于美術老師而言也是必備知識。
(三)教學方式與技巧
美術老師的教學水平與質量取決于其教學方式與技巧,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發展以及提高,以往的美術教學方式與技巧已經不能順應高職院校的教學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僅局限于書本。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美術作品,另外多媒體教學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美術老師應該具備加強的實踐教學能力,實踐教學不可控制性較大,根據教學目標以及當下教學進度,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內容以及時間,確保實踐效率以及課時控制,達到提高美術實踐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高職院校美術老師應該具備良好的修養
(一)道德修養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學生的引導者,其道德修養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以及道德素質。作為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必須具備道德修養,具備優良思想品德以及風險精神,注重自身的言行,為學生做好表率。
(二)情操修養
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不應該僅限于完成自身教學任務,應該具備情操修養,有較高的責任感。工作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歷史責任感,熱愛祖國,為我國藝術發展提供自己的力量;社會責任感,為社會發展與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在教學過程中,將積極向上的思想灌輸給學生,讓學生熱愛美術、熱愛國家,為學生以后發展以及理想抱負帶來正能量。
(三)藝術與文化修養
以上所提到的道德以及情操修養是每個為人師表所必備的,而美術老師作為藝術類學科,還應該具備豐富的藝術與文化修養。藝術與文化修養是否豐富還取決于老師的知識、文化、藝術、興趣愛好等。作為美術老師應該有淵博的知識,較深的藝術造詣、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在其教學中體現出來。豐富的藝術以及文化修養影響著學生,讓學生也不斷提高自身藝術、文化修養。
四、高職院校美術老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一)教學安排
美術教學包括基礎知識教學、實踐教學、鑒賞教學等等。美術老師應該具備加強的教學安排能力,才能確保美術教學目標完成,且教學質量達到預期。老師會根據教學計劃,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配,科學安排課時以及教學進度,從而保證美術教學按部就班進行,并且注重穿插式教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組織能力
美術教學由于涉及到不同課程,還包括了課外寫生實踐,實踐課程中涉及到的工具、材料也較多,美術老師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才能確保美術教學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中比較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涉及到的組織活動較多,作為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只有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才能確保美術教學活動的有序有效進行。
(三)溝通能力
為了確保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質量,老師應該具備加強的溝通能力,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通過溝通,了解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看法以及態度,清楚學生的美術學習目的,掌握當下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態以及掌握程度,了解學生的美術學習方向與期許。從而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方向。除此之外,與學校間的有效溝通,可以準確抓住學校的教學目標,將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相關問題反映給校方,最終起到校方與學生間有效溝通橋梁。
論文摘要: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在世界工藝美術發展史上曾處于領先地位,對世界工藝美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F今,日本及一些歐美國家已經取代了中國工藝美術的領先地位,走在世界工藝美術的前列,這一現狀尤為值得深思。筆者以促進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為主要目標,通過分析當今傳統工藝美術在美術本科教育中的現狀,提出了一些促進傳統工藝美術教育發展的措施。
一萬年前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工藝美術,從新石器時展至1911年清朝滅亡,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了種類繁多、技藝精湛的工藝美術作品,為我國在世界上贏得了“絲國”、“瓷國”、“漆國”的美譽。 [1]但令人惋惜的是,我國工藝美術的發展現狀與古代在世界上占絕對優勢的領先地位相比已經大相徑庭。就陶瓷而言,在創意設計上日本和一些歐美國家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在陶藝普及教育上更是做到在每一個市、縣的公民館設立陶藝班,甚至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也設有簡單的陶藝家庭作坊;再就漆器而言,在漆器工藝界內談到漆器,更多人認同日本已經成為漆器發展的領頭羊。
通過查閱多種工藝美術類書籍,筆者發現我國介紹制作工藝和制作方法的精品書籍比較缺乏,而作品鑒賞的書籍居多,導致制作傳統工藝得不到較好的傳承與提高。介紹傳統工藝作品的書籍,盡管登載了非常多的作品圖例,卻沒有對作品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藝進行詳細描述,若增加對制作工藝介紹能更好的幫助讀者進行傳統工藝的學習。
一、本科工藝美術教育現狀及對策
1.在我國開辦美術專業的本科院校中,工藝美術教育相對與其他美術專業發展較為緩慢,特別是綜合類大學中的工藝美術本科教育發展得更加緩慢,而迅猛發展的電腦美術教育與此構成鮮明的對比。在政策上,電腦美術教育得到了國家教育機關的大力支持,同時學生個人電腦的普及也成為電腦美術推廣的有利條件。以廣州大學為例,所有學生宿舍都配備了電腦專用書桌和互聯網接入端口,而大多數美術專業的學生在宿舍放置了個人電腦,從他們日常操作電腦的熟練程度可以看出,使用電腦進行美術創作對于電腦美術專業學生已不是難事,而非電腦美術專業的學生也能使用電腦輔助制作自己的藝術作品。事實上,我國本科院校工藝美術教育的普及化遠遠不如電腦美術教育。動手能力方面,相當一部分在讀的本科大學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鋸子、釘錘、鐵絲等工具的經驗,在工藝美術課上容易因操作不當而受傷,使部分學生對工藝品制作產生抵觸心理。此外,從就業問題而言,多數學生認為如今已是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覺得使用電腦進行創作設計,比手工藝品制作更適合社會需求,而電腦美術設計的就業面和薪酬更符合個人要求。因此我國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會因素制約。
即使在工藝美術教育普及化程度較高的日本,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也存在著手工制作傳統工藝傳承問題的擔憂。日本工藝美術教育學者春日明夫說過:“由于我們過多沉浸于太便利的生活中,往往失去了人類把東西制作出來它本來的意義所在。”,“正是處于信息時代,我們才更有必要再重新認識人類根源性的行為中用手制作東西的重要性。”[2] 而中國有句古話“溫故而知新”,通過學習我國傳統工藝制品的制作過程,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對培養創造型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也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事業。
2.本科院校工藝美術實驗室設備設施基本存在數量不足的問題,授課時往往不能滿足一個班的學生同時進行操作。由于實驗室設備數量不足,學生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等待上,使得本來就不多的操作設備的機會進一步減少。為了增加學生動手制作機會,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為工藝美術實驗室配備充足的設備設施是很有必要的。
3.由于多數傳統工藝文化相關的書籍缺乏制作工藝說明,需要專業教師在課堂內不但要進行理論講解,而且要多對制作工藝、原理進行說明與操作示范。若有條件,更應帶領學生參觀民間傳統工藝作坊的作品制作過程,甚至親身體驗工藝品制作。身在工藝美術本科實驗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應該考慮如何增加學生與傳統工藝美術藝人的接觸機會,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制作工藝的認識,更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當然,本科工藝美術教育并不是以培養傳統工藝藝術家為目標,事實上,無論成為哪一門傳統工藝的藝術家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的鉆研時間,本科教育階段并不足以實現這個目標,本科教育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在課堂內外通過對藝術家的了解認識,建立自己的人生觀、樹立藝術家的世界觀、審美觀,為日后的藝術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本科工藝美術教育展望
本科美術專業的學生一般都生活在校園環境內,生活往往是單一的兩點一線往返于教室與宿舍之間,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多數學生對學校周邊以及所在的地方區域人們的生活狀況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并不多。倘若本科教育能讓學生領會到從身邊學起、從生活學起,充分利用周邊的資源學習傳統工藝,實地觀察、學習,則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和人群生存狀況產生真實感情,從而激發藝術創作靈感,使藝術作品得到升華。即使本科教育只讓學生學習到傳統工藝美術一些基本技法與工藝工序,也能為學生的藝術生涯打下基礎,對學生日后創造性的學習工藝美術知識與技能產生很大的幫助。只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輸入到傳統工藝美術領域里,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才能得到持續的發展,希望我國傳統工藝美術能重現昔日雄風。
參考文獻:
關鍵詞:便民;創新;共享資源;數字化
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全面推進,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豐富和提高,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參與到文化生活中來,這給各個公共文化單位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如何更好地做到服務于民這是重中之重。
離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推進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免費開放,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已經過去了7年,現在的文化機構是否適應了新的形勢,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群眾文化事業是否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榮局面了呢?
筆者有幸在常熟博物館和常熟美術館都呆過,以這兩個單位為例。
首先,兩者皆是為群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面向大眾已經很多年,尤其是常熟博物館。1997年以來接納群眾數百萬,又處于城市繁華地段,于2008年5月1日率先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深受百姓喜愛。隨后常熟美術館也在2012年元旦實施免費開放政策。為了確保免費開放后的正常、平穩、有序運行,博物館和美術館都實施了一系列措施。
一、優化硬件設施,改善服務條件
為了給展覽提供良好的展出環境,博物館在2008-2011年分別對陶瓷庫房和古籍庫房以及陶器廳、玉器廳等主展廳進行全面改造和更新。同時增設了館藏文物精品鑒賞室,以適應免費開放后不同層次觀摩人群的需要。美術館則根據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專家意見,將南二樓4號和5號展廳合并改造,二樓和三樓的6號和7號展廳上下打通,合并成一個大展廳,使變得更加合理、方便。在南樓走廊處增加人貨兩用電梯,方便觀眾上樓參觀的同事又可以搬運大型展品。擴大了藏品庫房并改造了衛生間,解決了由于觀眾人流量增加后廁所蹲位少的矛盾。
二、增加便民措施,改善公共教育。
博物館和美術館根據“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健全,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的要求,為了保證展品、設施的安全,維護良好的環境及參觀秩序,都增加相關人員若干。在大門、主展廳正面及原售票處增設免費開放顯著標識、展館平面示意圖、參觀須知和其它宣傳用標識。免費發放各類展覽配套宣傳資料,為適應特殊人群尤其是殘疾人參觀需求增辟了殘疾人通道。同時增設了特殊人員休息室和觀眾寄存箱等。
三、積極舉辦活動,走進群眾中去
為了適應和滿足免費開放后社會的需要,兩館在原有展覽數量的基礎上,每年多加展覽十多個,經常舉辦活動,比如博物館有常熟市民間收藏交流會,國際博物館日市民大型鑒寶活動,美術館每年舉辦少兒藝術節等,定期面向廣大群眾,開展各種講座,并都組織文化下鄉活動,向各村鎮,農民子弟學校推廣文化。
綜上所述,經過近幾年的整改和努力,常熟博物館和常熟美術館在為群眾服務的道路上又走的更遠了,表面上參觀人數都呈上升趨勢,在老百姓心中也占據了一定地位,但是存在的不足依然是很明顯的。
1.參觀人流量分布不均,講解不吸引群眾
同為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人流量不同也是正常的,但是常熟美術館與常熟博物館的人流量差距懸殊很大。常熟博物館現在一年人流量在20萬以上(據統計數2007年87403人,2008年116023人,2009年190957人,2010年約20萬人,2011年約21萬人),重要節假日人流量達到了近萬人次。以十一S金周為例,10月1日博物館一天接待來客8000人左右,而美術館卻只有200個人,相差了四十多倍,這個數據是相當驚人的。在非重大節日,除去團隊參觀,博物館一天人流量大約兩三百人,而美術館可能三十個人都沒有,這令人很震驚。一個因素固然是地理位置的關系,兩者雖同在繁華的市區,但博物館是緊鄰主交通干道北門大街,與圖書館比鄰,且建館將近20年,早被群眾所熟知。但是地理位置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如圖所示:
以最繁華的方塔街和北門大街的十字路口為起點,半徑370米內有5個文化局下屬單位,博物館和美術館都在其中。其實兩者之間距離不過三百多米路,且博物館與圖書館東側建筑比鄰,美術館則是在圖書館西側建筑的馬路斜對面,距離都不遠,為什么會造成如此大的差距?
筆者曾經做過調查,10個人里面10個知道博物館,卻只有3個人知道美術館,但是這10個人卻都知道虞山大戲院(美術館與虞山大戲院比鄰),說明與地理位置關系還是并不大。如何彌補這點不足呢?
我建議要擴大媒體宣傳,通過電視臺采訪和報紙不定期選登展覽訪談,同時加強講解這一塊的職能。大部分群眾區分不出博物館和美術館到底哪里不同,美術館也是屬于博物館的一種,既然已經參觀過博物館,那美術館可以不用去了,反正也是書畫,博物館的書畫都是古代與近現代大家之作,美術館那種新派抽象畫看不懂,很多老百姓就是這樣想的。如何讓美術館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是值得思考的。哪怕宣傳再到位,老百姓不理解,就不會走進去欣賞的。比如在2010年1月28日,常熟美術館舉辦過中國美術館藏路德維希捐贈美術作品展,這是一個大型展覽了,常熟電視臺也進行了宣傳。尤其是當時的2號展覽廳,展品相當有分量。包括了巴伯洛?畢加索的代表作《帶鳥的步兵》和《花瓶邊的男人和女人,半身像》c價值以千萬計,加上展廳里其他的名作,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經濟角度,都是無與倫比的。但除了開幕式以及頭幾天組織的領導和學生參觀外,其余剩下來的長達兩個多月的展期,參觀者寥寥無幾。很多人甚至已經走進展廳了,但是一看是抽象畫,馬上轉身就走。而后來這個展覽巡回至上海展出的時候,新聞里報道,禁戒線攔到2米開外,人群不斷擠入,連門都被擠壞了。為什么上海的觀眾如此熱情?我們這是縣級城市,觀眾的思想沒有上海那樣更為活躍開放和包容,但是根深蒂固的審美觀固然難以改變,我們卻可以通過講解的方式去吸引他們,讓他們去了解這幅畫的時代背景,這個作者當時的情況。再舉例,2012年8月18日舉辦的文化部2012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決瀾長歌――龐薰栗藝術回顧展,邀請了很多學生來參觀,雖然不是抽象畫,但是有很多傳統圖案展以及海報設計,學生們往往瞟了一眼就走了,我改變了原有的講解方式,不再著重描述畫中畫的是什么,怎么去畫的,而是著重講述這幅畫背后的故事。簡簡單單一張龐薰栗在法國留學時的自畫像,背后卻是求學的他在窮困潦倒之時寧可不受法國貴族的高薪誘惑也要堅持自己創作初衷的愛國情懷,這樣結合著當時的背影和人物的自傳一起講解,原本2秒鐘的隨意一看立刻便變得豐富起來??菰锏膫鹘y圖案則將它們的原型結合著中國神話故事來講述,便變得立體了起來,如此講解效果出奇的好,學生們格外熱情高漲。這樣的講解不會高深晦澀,讓觀眾一聽即懂,而且不僅聽得懂,還產生觀看的熱情與興趣,這才是立足于群眾的角度去思考,能夠吸引他們,真正的讓群眾靠近美術館,讓美術館走進群眾中去。我建議美術館應該多配備講解員,并且要進行定期培訓,只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在每一個展覽面向大眾的時候,做到更好的服務于民。
2.媒體設備陳舊,數字化應用不廣泛
打開博物館和美術館的網站,都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更新不夠快,比如博物館,群眾論文最新發表的是2015年的3月份的,美術館培訓那一塊,育才畫室早就搬走了,但是還掛在網站上,這些都容易誤導群眾,現代人的生活都離不開網絡,如果要去一個地方參觀游玩,都會上網查看一下,所以及時更新數據是很重要的。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隨著智能化手機的廣大運用,微信,微博等實時交流軟件的流行,信息數據的交流不再是網站的專用。很多公共機構都建立了微信、微博平臺,在網絡中與群眾交流,及時匯報最新動態,幫老百姓解決一些困擾。光有微信、微博平臺還不足夠,這點上我們可以結合西安交通大學的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的經驗,前者是向觀眾外借IPAD電子書,后者是通過開發了手機客戶端來傳播文化。我們可以兩者結合,安卓和蘋果的手機客戶端軟件,但不局限于查詢,可以附最新的展覽,不僅僅是簡介。原先我們也會在網站上展覽簡介和幾張圖片,現在可以將整個展覽所有的圖片細節都上傳到客戶端,這樣不能前往參觀的觀眾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觀看,既滿足了普通觀眾觀賞的欲望,也給真正的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便利,對于他們來說是不會滿足于圖片的,肯定會親自前往。
博物館大部分展廳都運用了多媒體技術,“玉器廳多媒體查播分離系統”、“明清書畫廳多媒體展臺系統”、“瓷器廳多媒體投影展示系統”以及“瓷器廳裸眼三維影像展臺”等,大廳配備了網站觸摸屏以及雙語音導覽機,這些設配都是觀眾了解常熟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窗口。美術館則在大門口設置了大屏幕播放最新的展覽預告和簡介,大廳也設置了美術館網站觸摸屏,根據展覽的調整,會在展廳布置電視機播放紀錄片等多種形式的多媒體宣傳,來向群眾展示自己。但是這些設備是否得到很好的運用呢?觸摸屏的媒體設備大多都已經陳舊老化,不靈敏,對于觀眾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建議更新設備,修復損壞的機器,增添人工語音導游。現代社會的信息發展越來越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不可阻擋的進化路程,只有將源遠流長的藝術文化與之相結合,才能不被群眾所遺忘。
以上圖為例,以方塔街和北門大街的十字路口為起點的這個圈完全符合國家提出的十分鐘文化圈的理念,步行十分鐘內都可以到達的地方,除去古琴藝術館和翁同紀念館由于是古建筑的原因暫且不能實施免費開放,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都是公益性質免費開放的文化機構,如何能夠將部分資源整合起來,相比會給群眾帶來更大的便利。比如,在博物館看到一幅陸儼少山水畫,相當喜歡,可惜只有一幅畫,意猶未盡,觀摩得不盡興。但觀眾卻不知道美術館的館藏展覽中也有一幅陸儼少的山水畫,同時圖書館里又有陸儼少的畫冊集。如果能夠將這三條信息通過數字媒體的方式結合起來,實現館與館之間的資源共享,相互掛鉤,就可以盡最大程度的幫助讓觀眾獲得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