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社局檔案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和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根本利益,逐步建立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保障水平與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政府能承受、被征地農民能接受,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的原則。
(二)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不參保不享受待遇的原則。
(三)堅持個人繳費與政府補助相結合的原則。
三、費用分擔
以行政劃拔方式使用的土地,在征地時涉及應繳納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費政府承擔部分,按項目隸屬關系,結合省財政直管縣體制,分別由省、市、縣區政府和項目建設單位分類承擔:
(一)在區、區實施的國家和省列重大建設項目,省政府承擔70%,市、區政府各承擔15%;實施的市級建設項目,市政府全額承擔。
(二)在縣、縣、縣實施的國家和省列重大建設項目,省政府承擔70%,縣政府承擔30%;實施的市級建設項目,市政府承擔70%,縣政府承擔30%。
(三)在我市三縣兩區實施的其它項目,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費除應由個人承擔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從項目概算中列支。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四、實施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縣區、鄉鎮、村社要層層組織學習《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編寫告知書、便民卡等宣傳資料開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宣傳工作,讓被征地農民認識到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的重大意義,提高參保的積極性,確保被征地農民老有所養,促進項目建設和社會穩定。未開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的縣區,要召開動員會議,全面部署此項工作。各縣區對鄉鎮、村社的相關人員要進行業務培訓。
(二)調查摸底階段。各縣區人社局要會同發改、財政、國土、農牧等部門,對年月以來的土地征收情況,包括用地類別、項目隸屬關系、涉及人數及年齡結構等進行認真調查統計,為符合參加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建立紙質檔案和電子數據庫檔案,并依據《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對各級財政應補貼的資金進行測算,制定工作計劃,明確基金來源,確定工作措措施。
(三)業務辦理階段。各縣區要嚴格按照《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和《市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暫行辦法》的規定,組織人社、發改、財政、國土、農牧等部門及相關鄉鎮的工作人員入村入社開展工作,分片分段、任務到人、逐戶落實,按照資格審查、參保登記、核定繳費、財政補貼、待遇發放的工作程序進行,確保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務,做到應保盡保。對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認真分析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措施,經縣區政府或市人社局同意后組織實施。
(四)檢查驗收階段。市政府將組織人社、發改、財政、國土、農牧等部門對各縣區開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對全面完成工作任務的縣區通報表揚,并作為勞動保障年度考核目標的加分項。對不能按期完成任務的通報縣區政府進行定期整改。
五、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認識,高度重視被征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多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年,市政府制定印發了《市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暫行辦法》,并在區紡織路街道、王峴鎮組織實施,把第二輪土地承包以來被征地的農戶中符合參加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條件的人口納入保障范圍,切實保障了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有效推進了征地拆遷工作,支持了城市建設,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年,省政府按照修訂了《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責任,確定了按征地情況和項目隸屬關系解決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費政府承擔部分的原則和方法,完善了操作程序,規范了資金劃拔流程。這是省委、省政府關注民生、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決策。各縣區要充分認識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的重大意義,增強落實這項惠民政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辦法》規定的職責,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確保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落到實處。
(二)把握政策重點,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一是要準確界定用地類別。凡以出讓方式用地的,不論項目級別,都應當按照誰用地、誰負責的原則,足額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費。以行政劃拔方式用地的,要按照項目隸屬關系由各級政府和項目建設單位分類承擔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費。用地類別由同級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界定。二是準確界定項目隸屬關系。項目隸屬關系分為國家、省列重大項目,市縣區項目和其他項目三大類,由同級發改部門在征地時確認。三是確保政府補貼足額到位。凡市縣區屬項目,在征地時,要將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費納入征地總費用及項目概算,采取測算預留等辦法確保足額到位,不得打白條、走空帳。凡省發改委認定政府投資、公益性的國家和省列重大項目,由市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在征收土地時,先行測算應承擔的30%部分,然后依據相關程序,由人社、國土資源部門逐級申請應由省政府承擔的70%部分。
按照綜合科職能分工,2020年綜合科具體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推進廉政建設
綜合科積極組織中心職工參加各類政治理論學習教育活動至少2次,并通過廉政黨課、觀看廉政教育專題片等形式,加強科室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和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每月積極參加中心黨支部組織的“固定黨員活動日”系列學習活動。加強職工自身綜合能力學習,加強意識形態學習。
二、堅持疫情防控工作不松懈
由于疫情情況嚴重,工作人員復工的健康保障尤為重要,為更好的完成疫情防控工作,綜合科將在疫情結束前,認真按照上級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進出人員的消毒、測體溫、登記工作。在辦公樓門口設置體溫檢測臺,中心職工每日兩次檢測體溫,外來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并登記。
2.做好疫情相關信息的上報工作。在疫情期間,綜合科將如實、準確、及時的上報上級部門需要的數據及其他信息,對于涉及保密的信息嚴格按照保密要求,由專人當面送達。
3.辦公場所的消毒工作。綜合科將每日兩次對樓道以及辦公場所進行消毒,并做好記錄工作。
4.防疫物資的發放工作。對市局下發的防疫物資及時進行發放,并做好發放登記工作。
三、落實目標責任,完成各項工作
(一)規范科室傳遞記錄,做好接待服務工作。根據2019年工作情況,綜合科將對信息對業務記錄格式做統一修改,對內容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做細做好企業信息錄入工作。嚴格執行樣品接收、傳遞和檢驗檢測報告(證書)發放流程,不斷提升對外服務質量。
(二)細化目標責任,確保責任到人。修訂2020年業務目標責任書相關內容,并根據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將各項目標責任工作進行量化分解,落實到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完成。
(三)加強學習交流,提高工作效率。組織職工學習綜合業務,落實內部業務學習培訓計劃,努力提高職工道德素質、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從而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顧客滿意度。
(四)加強人員考核,提升職工綜合素質。按照中心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辦法等內容,切實做好員工的培訓和考核工作。
(五)做好人員資格取證,學歷、職稱提升工作。完成中心所有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繼續教育工作,提高人員從業資格能力水平。積極與市人社局協調,爭取增加1-2名中心助理工程師人員數量。
(六)規范檔案管理,確保體系正常運行。做好制度重新修訂工作,使中心的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制定2020年內部審核、管理評審計劃,開展中心各科內部審核工作。將各科室2019年留存的檢驗報告進行整理,歸檔。另外將對去年資質認定中檔案室存在的問題進行徹底的整改,確保中心各體系運行更加規范,協助各科完成資質認定考核及檢驗檢測項目拓展工作。
(七)做好文件管理工作,加強信息上報審批。把好行文關、會簽關、文字關和格式關,切實提高行政公文質量。繼續做好中心各類會議的會前、會中、會后服務保障工作,做好會議記錄及會議資料的整理、審批、歸檔工作。嚴格按照市局有關要求,及時準確上報有關檢驗檢測數據、報告及新聞報道等資料。及時按要求上報事業單位年度報告、統計報表及監督檢查自查表。
(八)財務管理工作:對所收取的所有檢驗檢測項目費用做到日清月結,及時報送中心開支,及時上報職工工資報表。在做好日常財務管理的同時,重點做好預算、決算的編制與執行工作。(詳見附頁)
(九)根據技裝技改申報及采購要求,及時匯總上報中心各類檢驗檢測設備、辦公設備、耗材采購資料,并要求完成驗收、資產上賬工作。
(十)做好公共衛生安全防控工作,認真落實市委、市局有關疫情防控的會議精神,落實好消毒、體溫檢測等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并整理相關資料;
時光飛逝,歲月匆流。**年在緊張而充實的氣氛中已近尾聲,我也度過了在公司的第**個年頭。在公司和部門領導的帶領下,我盡心盡力,踏實做事,完成了人事崗位所負責的各項工作。現對這一年的工作作以匯報,希望從中總結經驗、改進不足,為新一年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日常業務:
1、新員工入住安排、轉正考核、人事關系轉入轉出等相關手續的辦理及員工溝通與協調
2、在職人員調崗、人事任命等文件起草
3、辦理員工離職手續
4、職稱報名、材料審核修改、匯總上報、反饋及補貼申請
5、直屬二部工資報批
6、公司總部人員每月在崗情況核查及參保人員確定
7、畫院宿舍協調安排、電卡月度充電及日常維修
8、集團及領導相關榮譽申報工作
9、工會安排的日常報表、先進申報、活動開展及檢查等工作
10、集團領導相關對外報表、配合其他部門完成人員信息統計
11、出具人員在崗、實習、工資、參保等相關證明
12、商標年審與爭議處理
13、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
因辦公室人員調整,新員工入職、工資評定、月考勤、績效考核、人資系統日常維護、宣傳等部分業務逐步轉至辦公室其他人員負責。
二、完成的具體工作
1、完成公司領導榮譽申報工作。
2、成功申報市高層次人才*人。
3、成功組織區總工會倡導的“城市文明提升活動”并獲大賽一等獎。
4、為壯大集團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保證職稱證件滿足投標工作需求,為職稱評定做好充分準備,為**人在人社局辦理檔案手續,與**人簽訂就業協議書。**人取得初級職稱,**人取得正高級職稱,**人取得中級職稱,**人取得副高級職稱。
5、組織**名工程類專業技術人員完成年度網絡繼續教育。
6、組織**名一線職工到**度假村進行療休養。
7、上半年完成集團公司、各企業、項目部工資申報456人次,下半年工作調整后完成工資報批25人次,并協調各項目部提出的工資發放異議。
8、完成**人考核轉正手續、**人調崗手續、**人離職手續報批。
9、完成公司總部每月社保繳納名單核實,自費人員催繳勞保費。
10、安排新入職人員住宿,協調宿舍安排。為保障良好的居住環境,對職工宿舍進行多次集中維修,并合并乒乓球桌、臺球桌、休閑桌椅等現有設備,初步建成職工文體活動中心。完成各房間每月充電、材料申購。
11、協助完成會議紀要、活動攝像工作,并起草新聞簡訊。
12、在職工之家建設電子閱覽室、工會辦公室,整理宣傳欄素材,多次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工作,并申請工會經費補助**元。
13、完成日常統計報表、單位及領導對外報表,出具人員在崗、實習、工資、參保等相關證明**人次。
14、參與集團**周年慶系列宣傳登報工作,及活動籌備工作。
本人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學習提升,參加了**大學**專業的本科網絡教育,根據公司安排考取崗位證,并順利完成年度繼續教育。
三、明年工作計劃
1、創新工作方式,完善和細化工作流程,靈活應用工具表格,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強和新員工的溝通和交流,做好新員工工作動態跟蹤,及時對其反應的問題進行匯報、協調和解決,為公司留住人才。
3、鼓勵員工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和繼續教育,**年計劃申報高級職稱**人,中級職稱**人,初級職稱**人。
今年上半年,我科室在區人力社保局、區就業服務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局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實就業相關各項優惠政策,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積極為全區流動人才提供優質服務,著力提升我區流動人才黨委黨建工作質量,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為下半年工作落實打下了堅實基礎。現將相關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概況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
一是繼續實施“一攬子”服務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攬子”服務的實施方案已提報區人力社保局黨委會上討論通過,目前正在逐項落實。二是全區共有就業見習基地xx個,其中:今年新申報成立xx家區屬就業見習備案企業,新增xx人參加就業見習,留用xx人,留用率為66%。三是完成今年市人才中心下達我區大學生暑期實習崗位收集任務,收集到轄區xx家單位提供的就業社保服務、醫療臨床服務、農技服務、水務綜合服務等xx基層一線實習崗位。
(二)流動人才服務管理
一是流動人才黨委黨建工作。黨委現有黨員xx名,通過“互聯網+”開展“兩學一做”專題學習xx次,專題研討xx次,專題黨課學習xx次,“組織生活日”xx次,報送黨務宣傳信息xx篇;6月12日,區委組織部組織全區流動支部書記培訓班的xx名參訓學員到流動人才黨委參觀學習,黨委組織委員兼二支部書記xx在培訓課堂上進行了“現身說法”。二是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我區現存xx萬余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數字化加工工作正式啟動,市人才中心委托的專業機構已于6月1日進場開展檔案整理、掃描工作,目前已整理完成xx余卷。
二、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畢業生目標任務下達滯后。每年市對各區縣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實績目標考核任務(市教委提供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名單)一般在10月底才能全部下發,而考核截止時間為當年12月底,區縣就業服務經辦機構還要采取逐一聯系、實名登記、定制服務等一系列就業幫扶服務措施,工作周期較短,完成工作任務略顯緊迫。
(二)購買就業創業服務成果有待細化。按照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關于轉發<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精神,“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可按政府購買服務相關規定,用于向社會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具體范圍由省級財政、人社部門確定。”但由于市級還未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各區縣在就業補助資金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
三、意見建議
(一)適當提前下達目標考核任務。建議市局協調市教委,盡量于8月份前提供并下發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名單,為區縣開展就業幫扶服務提供更充裕的時間,以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質量和效果。
(二)出臺購買服務成果實施細則。建議市局協調市財政局,盡早出臺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用于向社會購買服務成果的實施細則,以方便區縣執行,有利于提升就業補助資金使用效率。
四、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深入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攬子”服務。
1.開展實名制登記和定制服務計劃。做好xx屆高校畢業生回區報到工作,依托鎮(街)、村(居)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利用電話問詢、入戶走訪等方式,通過開展實地摸排、窗口辦理、網上在線登記等渠道,全面掌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信息和就業創業需求。將有就業創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定制服務計劃,并為其提供“一對一”精準就業幫扶。為緩解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移動通訊、車旅等費用壓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參與實名制登記和定制服務計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專門針對市下發我區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微信紅包、手機話費派送活動”。通過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完成今年市下達我區實名制登記和定制服務計劃實績目標考核任務,確保全區有就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年底登記就業率保持在xx%以上。
2.舉辦就業見習對接活動。優化轄區就業見習備案企業(單位)質量,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加優質的見習崗位,提升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活動的積極性。組織備案企業(單位)深入xx大學、xx學院等轄區高校開展就業見習對接活動2場以上,為高校畢業生、畢業學年在校生參與社會實踐搭建通道和平臺。
3.實施職業指導素質測評。引進專業的職業指導素質測評系統,針對轄區高校畢業生開展職業指導素質測評,幫助高校畢業生全方位了解自身素質,為其就業、擇業提供參考和指導。今年計劃針對轄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學年在校生實施免費測評服務xx人。
4.開展就業創業宣講行動。進一步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宣講隊成員,充分挖掘典型資源,從轄區高校增選部分高校畢業生創業成功典型、扎根基層的就業典型充實宣講隊成員。今年下半年,將深入轄區高校和鎮街開展至少x場“就業創業宣講會”,宣講隊員用自己的創業就業親身經歷和高校畢業生談經驗、擺感情,激勵其調整好心態,轉變就業觀念,積極面對就業問題。
5.舉辦創新創業活動。為提升高校畢業生創業能力,營造更加積極的創業氛圍,充分調動全局資源,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今年下半年,將舉辦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班、創業沙龍、創業導師進高校“專家問診”等活動,為有創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搭建交流、學習平臺,針對性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創業難題。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發展勞務經濟和統籌城鄉就業,有效整合資源,加強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基礎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設,提高其公共服務能力與水平,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方便、快捷的就業服務,積極推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促進全市農民增收致富和城鄉統籌發展。
二、總體目標
按照“整合資源、夯實基礎、規范服務、整體推進”的要求,在全市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名制管理。按照“一人一卡、一村一冊、一鄉一柜、一縣一庫”的要求,建立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信息數據庫,及時掌握農村適齡勞動者就業、失業、培訓、社保等基本情況,建立起農村勞動就業動態管理服務機制,使公共就業服務落實到每一位農村勞動者。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名制基本要實現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動態化目標。建立起轉移就業動態管理服務體系和公共就業人性化服務的工作制度。使農村勞動力能夠就近享受到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
三、實名制登記人員范圍
1、具有我市農村戶籍、年齡在16-60周歲、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農村勞動力;
2、從統計時間算起,一年內在非農產業就業達到6個月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
四、工作內容
(一)實名制管理內容。就業實名制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農村勞動力個人基本信息和就業信息。個人信息包括:姓名(以本人身份證上姓名為準)、性別、出生年月、身份證、就業失業登記證號碼、戶籍所在地、文化程度等;就業信息包括:就業狀態、求職意愿、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去向、就業時間、單位、勞動合同簽訂、工資待遇、社會保險參保情況、聯系電話等。
(二)實名制管理方式。就業實名制管理,先建立紙質臺帳、再錄入微機,確保記載真實,查有實據。數據由行政村(本人、家屬、村信息員)填報,鄉鎮(街道)、縣(市、區)、設區市逐級匯總上報。行政村信息員定期做好本村農村勞動力及轉移就業調查工作,2012年每半年報告其動態變化情況,從2013年開始按季報告。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充分利用就業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將農村勞動力的基本情況錄入微機,實行動態管理;對實現就業人員的就業時間、就業去向、合同簽訂、工資收入等就業信息半年(季)更新一次,確保管理信息真實全面。
五、工作步驟
根據“一次規劃,統一實施,滾動完善”的原則,以農村適齡勞動力信息檔案為基礎,勞動保障各項業務工作平臺和街道(鄉鎮)社區[村]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相結合,及時掌握勞動力流動情況,形成反映農村勞動力就業基本情況的動態信息登記管理服務制度。
(一)準備部署階段(年10月-年底)。根據省、市要求,制定本地區實名制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相關文件,組織各鄉鎮(街道)召開專項會議布置細化工作,組織相關基層工作人員進行實名制登記業務培訓。
(二)統計調查階段
(2012年月至2012年6月)。在全市實施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的首次調查登記;完成有轉移愿望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農民基本情況的調查登記;完成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基本情況調查登記, 建立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信息數據庫。
(三)數據總結階段(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全面完成全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調查登記,建立完善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基本信息數據庫,建立起全市農村勞動力就業動態管理服務機制。
六、實名制管理工作要求
(一)建立就業實名制管理登記制度
1、各縣(市、區)要摸清轄區內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農村勞動力和轉移就業的人員底數,每名農村勞動力要填寫《省農村勞動力登記卡》(見附件1),各行政村(社區)要建立健全全村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登記冊,各鄉鎮(街道)建立農村勞動力信息臺帳并專柜儲存,各縣(市、區)建立數據庫,所有卡、冊、柜、庫數據一致,且均為實名,并采取定期更新方式,實施動態管理。
2、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建立實名制管理制度。一是明確村信息員、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協理員、就業服務工作人員的職責。二是認真填寫、匯總相關數據,保證真實有效。三是明確數據定期更新時間,在2013年前每半年更新一次,2013年后每季更新一次。四是明確報表定期上報方式和時間,每年6月10日和12月10日前以電子文檔形式上報市局。
(二)建立就業實名制調查統計制度
1、各縣(市、區)要充分發揮行政村(社區)專(兼)職勞動保障信息員作用,建立責任制,劃片包干,負責屬地內適齡勞動者基本情況調查。行政村(社區)專(兼)職勞動保障信息員應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半年(季)調查一次,調查時間為半年(季)、全年度的最末月。專(兼)職勞動保障信息員要及時采集、登記適齡勞動者就業、失業信息變動情況并及時上報。鄉鎮(街道)協理員按規定將調查數據錄入信息系統網絡,更新相關數據。
2、根據省廳專門制定統一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名制統計表,將農村勞動力及轉移就業人員納入就業實名制統計范圍,實行以行政村(社區)為基本統計單位的就業實名制統計報表報送辦法。完善就業實名制統計基礎資料和臺帳管理,對實名制登記情況和提供就業服務情況進行記錄,建立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電子臺帳。
(三)實現實名制管理與就業服務相結合
各縣(市、區)在實施實名制管理的同時,要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平臺就業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人社部發[]37號)明確的行政村承擔就業工作的職責,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全方位服務,促進農村勞動力有組織轉移就業。各縣(市、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根據實名制管理掌握的農村勞動力實際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
(四)建立依托信息化系統的實名制管理制度
各縣(市、區)要積極推進信息化系統建設,向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傾斜,優先保證基層開展公共服務必需的設備和網絡建設投入,加快信息網絡建設。依托全省統一的就業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和轉移就業數據庫,逐步向省級集中,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名制管理全程信息化。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就業實名制管理,是各級政府落實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重要職責、也是考核工作目標任務落實情況及工作成效的一項有效措施。各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做好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工作責任體系,采取得力措施,抓好就業實名制管理的實施工作。
(二)制訂實施方案。各縣(市、區)要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名制管理工作納入就業工作計劃,抓緊制訂推進方案和實施辦法,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組織實施。當前要盡快落實開展農村勞動力及轉移就業調查工作,做到人員底數清楚;要完善服務設施,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研究制訂各項工作制度,提出具體任務目標和時間要求。
(三)充實管理人員隊伍。各縣(市、區)要結合轄區內面積、人口數量、特別是新成長勞動力和富余勞動力情況和需求,合理配置專兼職調查員。按照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意見》(政[]79號)文件要求,各行政村要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動態管理工作作為重要工作職責,由農保統計人員(沒有農保統計人員的由村兩委主要負責人)負責信息統計工作,同時要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負責本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動態管理等基礎工作。要根據就業政策和實名制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對基層從事實名制管理的工作人員進行政策、業務和服務技能等培訓,原則上經過2-3年時間普遍輪訓一次,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今年以來,我縣農村信用社在市銀監分局和縣監管辦的正確領導下,面對業務經營任務重和體制改革工作時間緊的客觀形勢,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業務經營為主線,依照“存款立社、支農興社、管理助跑、效益引航”的工作思路,緊密結合星河信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全市信合工作會議精神,努力改進支農服務,大力清收不良貸款,加快縣級聯社改革步伐,做到了業務改革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今年上半年縣級聯社改革工作進展順利,業務經營工作再創新高,上半年全縣信用社實現社社贏余274萬元,為全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上半年業務經營及體制改革運行情況及特點:
1、體制改革工作扎實細致。全轄已順利完成了專項票據申報,保值利息貼補核對上報和清產核資、歷年積累處置等工作任務,1200萬元增資擴股任務提前完成,縣級聯社一級法人社籌建工作已進入開業申請階段。
2、存款持續增加,全轄各項存款較年初凈增3388萬元,完成全年存款任務的52.1%,存款增幅為歷年來增幅最大一年,較去年同期多增加3393.1萬元。
3、貸款營銷較好。全轄各項貸款較年初凈增1039萬元(不考慮票據置換的1526萬元不良貸款納入表內核算,實際凈增2565萬元)新增貸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為75.7%,接近新增貸款運用比例要求。上半年,全轄累計發放小額農戶信用貸款2098萬元,為農戶建立經濟檔案和發證戶分別達48803戶和35685戶,占全縣總農戶的71.4%和52.2%。
4、不良貸款下降幅度大。全轄不良貸款較年初下降了2218萬元,剔除票據置換的1526萬元,實際下降692萬元,全轄非貸占比由年初的25.8%下降到18.9%,下降了6.9個百分點。
5、貸款利息收回比較理想。全轄上半年實現總收入1216萬元,其中利息收入1113萬元,全縣實現盈余274萬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站在壯實力、擴規模保支農的高度,狠抓資金組織工作。
針對我縣信用社近年來存款相對滯后的實際,今年我們將組資工作作為業務經營的基礎工作來抓,確立了“全員攬存,鞏固農村,滲透城鎮,輔射周邊,激勵促進,擴大總額”的組資工作整體思路,一是全面推廣儲蓄承包制,向科學的管理機制要存款。全轄借鑒去年城區五個網點組資承包的成功經驗,集合各網點人力優勢;采取主管會計牽頭,內勤人員集體承包的辦法進行,合理確定承包任務,全面落實儲蓄承包;二是加強縣城網點人員,全力打造精品網點。年初,在全轄營業人員偏緊的情況下,從部分小社抽調5名職工充實到城區5個網點,3月份,經多方努力將原地址相對偏僻的西關分社遷往撤銷后的原縣建行設在縣政府大門西側的儲蓄所,由于位置優越,遷址后的西關分社2個月,儲蓄存款增加200萬元,同時,本著經濟效能的原則,申請將近三年來存款余額徘徊不前的槐芽社新街分社撤消,編制的3人調配到人員缺員社,由于縣城5個網點(營業部、城區社、城關社及東西關分社)人員的加強,網點的優化,今年存款穩定增加,至5月20日共凈增1463萬元,占全轄存款增額的51.9%,成為全轄組資的高產田;三是調整代辦員攬存計酬辦法,向代辦站要存款。全轄通過降低存量手繼費提高增量手續費標準,調動了代辦員組資積極性,至5月20日全縣代辦站存款增加415萬元;四是廣泛宣傳,擴大開戶面和存款面。全轄通過春節游演,電視宣傳,提高了信用社知名度,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尤其是各社通過縣內通存通兌的宣傳,開戶面增加。5月中旬,爭取到縣上農業稅直補的業務,既能留存一定數額的資金,更是一項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的宣傳活動;五是獎優罰差,向激勵措施要存款。聯社采取設立了季度各項獎和增量計提手續費的考核辦法,超獎欠罰,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注重思想引導,確立奮斗目標。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宣教培訓
常年在縣電視臺開辟“蒸水安監”宣傳專欄,對全縣人民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常識宣傳。投入6萬余元,在我縣境內高速公路出口和主要道路旁新增4塊高標準的大型安全生產戶外宣傳牌。 6月16日,我局牽頭組織縣直相關單位在夏明翰廣場舉行“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日”活動,共發放宣傳資料6000余份,接受群眾咨詢1000余人次。縣住建局、安監局聯合舉辦建筑施工項目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安全生產專題教育培訓班。縣安監局、人社局聯合舉辦全縣鄉鎮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暨工傷保險業務培訓班。上半年,縣安培中心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期,1100余人參加了安全教育培訓并通過考核。
(二)不斷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1、嚴正行政許可。嚴格安全生產行政許可條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推行安全生產行政許可現場審查把關制,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一律不予行政許可。上半年,共對110家煙花爆竹零售經營網點、5家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農藥、油漆店)進行頒證和換證。督促3家非煤礦山企業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另有 6家采石場安全生產許可證申報資料已報市局,安全生產許可證正在申辦當中。
2、嚴明執法檢查。緊緊抓住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等主要節假日,突出礦山、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等直管行業領域,嚴格依法進行安全檢查。上半年,共出動行政執法人員499人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147家,查處各類安全隱患215條,督促整改到位210條。加強對制鞋、箱包、水泥、陶瓷、礦山等職業危害相對嚴重企業的職業衛生監管,督促用工單位做好職工體檢工作,建立職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3、嚴肅隱患治理。充分發揮安委辦綜合協調平臺作用,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分級分類建立臺帳,對重大安全隱患,由縣安委掛牌督辦。上半年,共下發安全生產隱患《督辦令》、《督辦函》13份。3月份,縣安委接到縣教育局報告,稱大安鄉天翼幼兒園后面山體出現開裂、移動現象,整座山體向該幼兒園墻體方向移動約20公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對該幼兒園300余名師生人身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縣安委辦分別給縣國土資源局、縣教育局下達了督辦函,要求其迅速落實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目前,該處隱患現已按要求整改到位。
4、嚴格復產驗收。嚴格落實省、市關于高危企業節后復工復產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逐行業制訂了節后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復工復產程序和標準,嚴把高危企業復工復產驗收關。對不符合復工復產條件的和經整改后仍達不到復工復產條件的高危企業,堅決不予以復工復產,同時,由屬地鄉鎮人民政府安排專人進行盯守監控。
5、嚴密防汛保安。我局多次召開重點礦山和尾礦庫企業主要負責人防汛保安專題工作會議,下發加強防汛工作的相關文件,要求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儲備應急救援物資,安排專人、專班實行24小時值守。同時,明確了聯系尾礦庫汛期安全的縣級領導、鄉鎮領導和部門領導,督促企業建立健全汛期防災應急救援體系,突出抓好尾礦庫安全度汛、地下礦山防排水、露天礦山及在建項目防山洪地質災害三個重點,確保將防汛措施細化落實到每個企業、每個崗位,確保安全度汛。
(三)持續深化安全生產“打非治違”
我局始終保持安全生產“打非治違”的高壓態勢,按照省、市、縣“安全監管執法年”活動的統一部署,我局對日常檢查中發現的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單位和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單位,組織開展集中執法行動,堅決予以打擊取締。今年3—4月,我局會同商務、市場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聯合開展2次加油站專項整治行動,取締非法加油站點4個。5—6月,我局對縣城建成區范圍內煙花爆竹經營網點開展常態執法,取締非法經營煙花爆竹經營網點24家,依法收繳非法煙花爆竹200余件。同時,我局還加大對企業安全生產違規違章行為執法力度,今年上半年,我局依法下達有關執法文書237份,對35家企業進行立案調查,行政處罰32.6萬元。
(四)穩步推進安全生產達標創建
1、企業標準化建設有序推進
今年來,我局不斷加大企業標準化建設工作力度,在強力推進高危企業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同時,將此項工作向工貿行業拓展。上半年,我縣2家非煤礦山企業、2家危險化學品企業通過三級標準化驗收。工貿行業領域,業美紙業、榮爾電氣等2家企業已通過三級標準化驗收,雅典娜石英石有限公司、三泰化工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正在積極創建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
2、示范縣、示范鄉鎮創建進展良好
4月14日,我縣組織召開全縣安全生產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各鄉鎮、縣直相關單位示范縣創建工作任務和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積極行動,示范縣創建工作有序推進。井頭、樟樹等鄉鎮正在積極創建省級安全生產示范鄉鎮,曲蘭、樟木等兩個鄉鎮也正在積極努力,完善相關工作,為創建市級安全生產示范鄉鎮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統籌兼顧做好其他各項工作
全縣“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我局高度重視,把學習教育活動作為2016年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第一時間召開黨組會議,研究制訂下發《關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施方案》,組織全局黨員干部職工認真開展學習,組織專題討論,深刻查擺問題,嚴格對照檢查,切實抓好整改,第一專題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目標,得到了縣委督導組的充分肯定。杉橋鎮兩塘村作為我局精準扶貧村,局黨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駐村扶貧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龍建斌帶領班子成員和工作隊員經常深入兩塘村了解相關情況,與村支兩委一道共同商討了兩塘村2016年扶貧工作計劃。結合兩塘村實際情況,出臺了詳細的貧困戶發展產業扶貧以獎代補方案。局班子成員、工作隊員與兩塘村貧困戶實行“一對一”幫扶,扶持他們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我局在工作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2萬元扶貧資金,支持幫助兩塘村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二、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領導干部還沒有把安全生產當作底線工作來抓,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真正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不夠、深入基層發現解決問題不多,積極主動抓安全生產能動性不夠,部分領導干部帶隊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制度執行不到位。
(二)安全監管不到位。部分單位不能很好的履行自身的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對情況復雜、基礎較差、難度較大的,不想管、不愿管、不會管,以致在安全監管中出現薄弱環節。
(三)安全投入不到位。部分單位對重大隱患的消除、重大問題的解決,缺乏足夠的決心和負責任的精神,在安全投入上能省則省。部分企業舍不得花救命錢、保命錢,安全培訓敷衍了事,隱患治理能拖則拖,象征性進行安全投入,個別企業甚至沒有安全投入。
(四)責任追究不到位。發現問題不能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普遍失之于軟,失之于寬。側重于事后追責,對事前問責力度不夠。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加大宣教培訓力度。繼續采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做到安全生產入腦、入心,宣傳到鄉、到村、到戶;繼續大力開展從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做到高危企業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全覆蓋,同時,積極穩妥向工商貿行業推進。
(二)進一步深化 “打非治違”。定期組織各鄉鎮、縣直相關單位對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進行全面細致的摸排,對排查出來的非法違法企業,組織開展聯合執法,堅決予以打擊,確保取得實效。
(三)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四大三基”行動和“三三”重點工作,結合示范鄉鎮創建、示范縣創建、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進一步規范、完善和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全縣安全生產本質水平,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關鍵詞: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作為改革開放的肇始地和前沿地,廣東中小民營企業發展早,群體和規模大,經濟和科研實力強,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高層次人才需求旺盛,博士后工作平臺需求大;盡管廣東企業博士后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工作站設站規模位列全國第三,但受工作站設站條件高、設站數量的限制,工作站設站數量遠不能滿足廣東企事業單位博士后工作實際需要。因此,廣東較早開始了流動站設站單位與非工作站設站單位共建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聯合開展博士后工作的探索。
目前,廣東省已批準設立了165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加上深圳、廣州批設的市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各流動站設站單位與企業自發合作設立的68家基地,累計設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43家(其中多家已成為工作站或者分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成就顯著。但廣東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和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深入研究廣東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歷史、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科學、合理、可行對策,對貫徹落實博士后事業“十二五”規劃,改革、完善和創新博士后制度,推動廣東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和企業博士后工作的創新,促進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博士后工作發展,增強其技術研發水平、科技創新和市場競爭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起源
廣東作為最早開展博士后基地建設的省份之一,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最初是流動站設站單位與非工作站設站企業自發合作設立的,命名為“博士后科研基地”。例如:早在1994年12月華南理工大學和北京牡丹電視機廠共建了“華南理工大學牡丹電視機廠博士后科研基地”,這是廣東第一個博士后科研基地,1995年11月該基地招收第一個博士后并于1997年12月出站。此后,廣東的博士后基地建設數量越來越多,表現出旺盛的活力,引起了人社部、全國博管會、廣東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的重視。2011年2月,人社部、全國博管會下發了《關于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印發博士后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廣東省下發了《轉發〈關于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正式納入國家和廣東省博士后管理制度,統一命名為“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在以下行文中,如無特殊指明,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簡稱博士后基地或者基地。
二、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政策與設置
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廣東省在博士后創新基地的政策支持和基地建設方面已經初步形成較為完整和有效的運行體制。
1.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政策支持
根據人社部博士后事業“十二五”規劃、博士后基地建設等相關文件精神,廣東也相繼下發了《關于印發〈廣東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關于印發〈廣東省博士后培養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轉發關于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制訂了系統的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政策,統一了博士后基地名稱,并對在廣東省內較早自發建設的博士后基地進行了核實和清理。2011年6月、7月,2012年8月公布了廣東省三批165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012年3月,為了進一步規范廣東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工作,廣東省人社廳就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問題確立科研課題,研究制定統一的博士后創新和實踐基地管理辦法,課題成果《廣東省博士后工作研究專項課題項目結題報告》和基于該成果起草的《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管理辦法(草案)》已經提交廣東省人社廳,《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管理辦法(草案)》可望近期實施。廣東地方政府中,深圳是最早自主開展市級博士后科研基地的地市,早在2006年深圳就將博士后科研基地納入了深圳博士后管理和支持政策。隨后,東莞、廣州、中山、江門等市也制定了對博士后基地的管理和扶持政策。至此,廣東基本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支持力度強的博士后基地管理和扶持政策體系。
2.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設置程序
根據調研資料,2011年6月之前廣東并沒有統一的基地申報和管理辦法,基地是各流動站設站單位或者各地市自行審批設立基地,也有少數上報廣東省人社廳備案,但絕大多數是自行設立基地開展工作。即使在2011年底廣東省第二批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名單后,廣東也還沒有形成統一、協調的博士后基地申報審批流程,基地申報審批流程還不十分暢順。這大概是因為基地一開始就是民間自發產生的事物的緣故。
根據人社部、全國博管會、廣東省人社廳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管理文件,結合即將的《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管理辦法》,廣東構建了有自身特色的博士后基地建設程序。①人社廳本省博士后基地年度申報通知;②各地市組織企業申報,填寫申報表;③申報單位與流動站設站單位簽訂共建博士后基地合作協議;④對申報單位進行相關業務培訓,指導申報單位建立管理機構、制定管理辦法和工作計劃、確定科研項目;⑤本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推薦;⑥人社廳組織專家評審批設基地。廣東博士后基地建設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發展軌道。
三、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基本特征
1.形成了省級政策主導、地方政策支持的有廣東特色、立體化的博士后基地政策扶持體系
廣東把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放在改革和創新博士后制度思路中大力推進,構建了省級政策引導、各地市政策配套支持,有廣東特色、立體化的博士后基地政策扶持體系。其一,《廣東省博士后培養工程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博士后政策的出臺,從省級政策高度將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納入制度,從基地建設、博士后招收、基地科研和產學研項目申報傾斜、博士后相關費用免計征稅、博士后創業、設立基地企業融資和上市等多方面給予多角度、大強度的扶持和支持。其二,各地市齊頭并舉,出臺了各具區域特色、力度強的扶持政策,將博士后基地建設納入其中,形成了有廣東特色的、立體化的博士后基地政策扶持體系。
2.創造性地提出并發展了以市場為導向的“雙協議”合作基地建設模式
參照企業博士后制度,廣東探索出市場導向的“雙協議”合作建設的基地建設模式,要求基地申報建設時必須與流動站設站單位簽訂共建博士后基地協議,招收博士后進站時要簽訂聯合培養博士后協議,基地緊緊依托流動站設站單位建設。這一模式包括兩個關鍵點:一是共建博士后科研基地合作協議,即流動站設站單位和非工作站設站單位以博士后工作合作為目的簽訂的共建基地合作協議;二是博士后科研基地聯合培養博士后協議,即科研基地根據企業科研需要委托流動站招收或流動站設站單位派遣流動站博士后參與或主持企業自主項目或產學研項目,基地、設站單位、導師、博士后就合作內容達成的聯合培養博士后協議。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既有利于充分發揮流動站設站單位的積極性,有利于博士后基地在設站單位指導下順利開展工作,有利于保證博士后基地建設質量和效果;又不至于牽涉政府太多時間和精力,有利于節約政府行政資源;還可以最大限度克服博士后基地設立后因缺乏流動站工作人員指導和協助而難以開展工作,最終流于形式,難求實效的弊端。
3.形成了規模較大、行業和學科分布合理的基地建設主體架構
通過科學謀劃布局,逐步形成了建設規模較大、行業分布合理、求真務實、適應廣東發展的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主體架構。截至目前,廣東省累計設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43家,在全國位居前列。從產業分布看,廣東博士后基地多屬于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或者廣東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本形成了以產業分布和技術創新為導向的發展格局。廣東批建的165家基地中121家屬于戰略新興性產業,占73.3%;有66家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占40%。從學科和行業分布看,廣東博士后基地所屬學科分布較廣,但基本形成了以工科、生物醫學、生物化工、制藥、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精密電子等學科為主,物流、檢測、環保、家具制造等服務業行業也有一定發展的學科發展格局;這種格局基本反映了廣東的產業特色,也顯示出廣東產業戰略轉移工作已初見成效。
四、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運行現狀
我們對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基地進行了實地調研,并比較分析了十幾年來基地建設發展情況,對基地運行現狀有如下認識。
1.廣東省博士后基地建設區域分布不均衡
從地域分布看,廣東博士后基地地區分布差異較大,粵西、東、北地區基地建設薄弱。廣東165家基地中有150家分布在珠三角地區,占90.1%,其中廣州、東莞、深圳、江門、中山、省直單位、佛山就有138家,占83.6%;經濟欠發達的粵北、東、西僅有10家,較為薄弱;但基本形成了以珠三角為龍頭、向東西兩翼輻射的區域發展格局。
2.廣東省博士后基地的經濟、科研實力還不十分強
從經濟實力看,約60%的基地產值規模不超過15億元人民幣,21家企業是上市企業,只有一家基地年產值超過15億美元;從人員學歷、職稱構成看,約21.9%的基地有1-5名博士,43.8%的基地擁有大學學歷人數超過10人,約47%的基地沒有教授級高工。從基地所擁有的技術研發平臺,主持、參與的科研項目水平、與高校合作的科研合作情況看,30%的基地有市級以上的技術中心,約56%的基地是高新技術企業;13%的基地單位參與過國家“863”、“973”項目,63%的基地參與省部級重點項目;91%的基地與高校保持了長期科研合作。
3.基地對流動站設站單位、廣東省和地方政府期望值較高
從基地對流動站設站單位的期望看,53%的基地希望設站單位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38%的基地希望設站單位能為基地提供博士后招收協助;9.4%的基地認為高校不應該收費,13%的基地認為應該收費,但希望能降低費用。從基地對政府服務期望看,60%的基地希望政府給予基地更多的支持,希望政府對基地博士后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47%的基地希望能夠建立省財政、地方政府和基地共同投入的博士后培養體制;75%的基地希望由企業、省、市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博士后創新基金;40%的基地不了解政府對基地和博士后支持政策的具體內容。
4.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博士后招收、留人難問題,考核制度也還不十分健全
截止目前,廣東博士后基地累計招收博士后243人,出站114人,在站119人,一批基地博士后主持的科研項目已經在生產中應用,獲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65家基地中73家基地招收了博士后,占基地總數的44.24%;32.74%的基地物色到了合適的博士后;但也有33.3%的基地目前為止還未物色到合適的博士后人員。調研資料顯示,58%的基地存在博士后招收難的問題。其中18.8%的基地因區域較偏遠,待遇不高而出現招收難現象;12%的基地因所屬行業學科過窄,專業對口博士難找而招收困難;19.8%的基地因缺乏長遠發展目光,急功近利,確立課題不當而難以招收到合適的博士后。基地培養的博士后出站后難留在本基地繼續工作,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本基地工作僅有9.4%。基地培養博士后難留的原因主要有:博士后找到新工作單位,基地提供待遇低;基地規模太小,博士后對留在基地未來工作和生活缺乏安全感。關于基地考核,53.1%的基地是流動站設站單位與基地共同考核,15.6%的基地接受的是流動站設站單位和當地政府考核;18.8%的基地對基地與博士后考核和考核內容不甚熟悉。
5.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合作伙伴選擇合理,管理制度建設相對健全
從企事業單位基地建設合作對象選擇看,廣東165家基地中,90.3%的企業選擇與本省設站單位合作,顯示本地高校在當地有較高的認同度,表明流動站設站單位的地域優勢、科研實力、地域知名度和認同度、合作傳統、流動站設站單位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是基地選擇合作流動站設站單位的重要因素,廣東省基地在合作對象選擇上比較合理。此外,博士后基地管理制度是基地建設成功的制度保障,科學合理設置基地博士后管理機構,制定符合基地實際需要的博士后管理制度是博士后基地良好運轉的基礎。調研資料顯示,97%的基地制訂了基地博士后管理辦法,顯示廣東博士后基地博士后管理制度建設比較健全。
五、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和相關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廣東在博士后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出臺了一些有效的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管理政策,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歸納如下。
(一)從政府管理角度,對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和相關對策建議
1.主要問題
(1)廣東省盡管已經了系列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文件,草擬了《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管理辦法》,但該辦法至今未公布實施;一些地市自行出臺的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設立辦法,與廣東省和流動站設站單位博士后基地建設、管理理念還不完全一致。基地建設中各方權利和義務關系、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不清晰,還不能形成暢順、有效的政策合力。
(2)廣東地方政府主導型博士后基地設立辦法和相關政策的出臺沒有進行充分調研,忽視流動站設站單位和省級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的地位和作用;既沒有流動站設站單位參與,也沒經過省級主管部門批準;這種基地建設模式容易導致基地設立后,既難得到流動站設站單位的認可和支持,也得不到廣東省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基地在博士后招收、管理和基地建設運轉方面效果較差,基地空殼現象嚴重,還牽制了政府有限的精力和行政資源。
(3)粵東、西、北地區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工作政策學習積極性不高,政策、業務不熟,工作缺乏熱情和主動性。尤其是陽江、河源、韶關等幾個博士后工作本就薄弱的地市,竟然不知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為何物;本地設立基地的企業找到當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請求指導和支持時,地方主管部門也一無所知,也不主動研究對策。這種狀況令人十分意外和擔憂。
2.對策建議
(1)首先要盡快實施《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管理辦法》,明確基地管理主體,明確建設各方職責權限、權利義務關系。其次,地市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要根據廣東省基地管理辦法完善本地基地管理辦法,已經批準設立的廣東省基地必須納入本地管理和支持政策。地市要重視流動站設站單位的作用,加強與流動站設站單位的交流,積極引導基地選擇專業學科契合的設站單位建立博士后基地建設合作關系,以取得流動站設站單位的認可、支持和配合。
(2)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實行“寬審批、嚴建設、考核重實效”的原則,或者實行“基地設立備案制”,減少行政審批手續;建立基地退出機制,對于設立后連續兩年空殼的基地予以撤銷,并規定三年內不得申報新設基地。
(3)由省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牽頭,成立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金。資金來源可以采取:省財政提供部分種子資金,各基地單位、博士后工作站設站單位、各地政府財政出資、社會捐款等形式共同出資創立,基金會根據基地科研需要設立科研項目,博士后研究人員申請,基金會組織專家評審確定資助的科研和創業項目;該基金資助項目成果轉化創業可通過股份制形式組成創業公司,共享成果。該基金可由未來設立的廣東省博士后科研成果應用研究院管理。
(4)地市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要將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管理和工作人員的培訓納入本地博士后工作管理和培訓工作,建立常規化、制度化的基地博士后工作人員培訓交流機制。
(二)從基地開展博士后工作的角度,對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和相關對策建議
1.主要問題
(1)基地單位多屬于中小民營企業,經濟實力較弱;擁有的技術研發平臺水平較低,條件較差,科研力量比較薄弱。
(2)基地設立單位高層人才匱乏,研發人員學歷普遍較低,基地普遍不重視博士后研究人員的檔案管理問題,難以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3)基地單位對博士后工作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十分到位,有些單位設立基地準備不足,企業設立基地的動機還存在誤區,存在一定盲目性和一定程度的傍名牌、圖虛名現象,已經設立的基地存在博士后招不來、留不住的困境。
(4)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博士后管理制度建設流于形式;工作人員流動性大,沒有形成規范的博士后工作檔案歸檔和人員變動交接制度。
2.相關對策建議
(1)企業要根據自身實力和實際需要做好申請、設立基地的前期調研準備工作,不可盲目跟風。基地所在地市應該加大對基地的財政扶持力度。因為設立基地的企業多是中小企業,多數基地本身經濟和科研實力較弱,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相比規模較大、經濟和科研實力較強的工作站設站單位,基地更需要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粵東、西、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最好能夠建立省、地方財政和企業按一定比例(如1∶ 2∶ 3)投入博士后人員經費的投入機制。
(2)基地要選擇服務周到、耐心、細致、主動積極、學科技術方向契合的流動站設站單位為合作伙伴。基地要積極請求設站單位給予支持,如委托設站單位在博士后人員招收、基地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建設、博士后檔案和戶籍管理、博士后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協助,充分利用設站單位資源和條件開展工作。
(3)基地要積極主動與當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溝通,積極參加主管部門培訓,建立定期向設站單位和當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匯報工作制度,便于當地政府對基地進行跟蹤管理和服務。
(三)從流動站設站單位服務基地和當地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角度,對流動站設站單位在服務基地博士后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和相關對策建議
1.主要問題
(1)設站單位對申報基地單位基地設立前的指導和培訓工作不到位,工作人員不能經常深入到基地了解基地的工作情況,不能很好指導基地做好基地管理、博士后招收和管理工作,管理收費問題也給基地造成了一定壓力。
(2)基地設立后,設站單位對合作基地督促管理不到位,不能充當好企業和當地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之間的紐帶和橋梁,協助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3)設站單位不能詳細指導和協助企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對企業的技術和人員需求了解不深,難以給基地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4)設站單位對基地博士后的考核按照流動站招收博士后考核辦法進行,定位有偏差,給基地和基地博士后造成不應有的壓力和障礙。
2.相關對策建議
(1)流動站設站單位要真正樹立服務理念,主動深入到地方政府和基地,了解地方政府和基地的工作現狀、需要和要求,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指導企業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博士后基地管理機構和管理辦法。基地多是中小民營企業,經濟實力和規模較小,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設站單位應降低基地博士后培養費用,盡量給基地更多支持。
(2)流動站設站單位要促進基地與本地政府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的溝通,做好基地和當地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要把與本單位合作的基地的運轉情況定期向省、市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門匯報,以便省、市主管部門做好基地建設、管理工作。
(3)流動站設站單位要根據基地博士后是企業博士后的本質,按照“誰出資、誰做主”的考核理念和工作站博士后的考核方式考核基地博士后。
年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以黨的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綱要》、《決定》、《意見》和市委十屆九次全體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堅持“四個第一”、推進“五大突破”和打造“關天副中心,建設和諧新”的奮斗目標,圍繞“十件大事”,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各項制度,提高行政決策能力,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抓好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全面規范行政行為,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主要任務
1.加強學習,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完善行政機關領導干部學法制度,繼續落實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加強以《綱要》、《決定》、《意見》等為重點的依法行政知識培訓,各縣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年內至少要開展3次領導干部集體學法活動。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知識培訓、執法技能培訓,每人不少于40小時。
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政府法制辦、市人社局、各縣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2.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修改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強化公開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制度。深化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示范活動。探索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制度。建立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按照省政府統一安排,完成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各縣區政府
3.推進政務公開、辦事公開。健全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相關制度,完善受理、審查、處理、答復等環節的工作程序。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推進辦事公開,有關行政機關要依法規范和監督醫院、學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業單位公開崗位職責、服務承諾、收費項目、工作規范、辦事紀律、監督渠道等信息,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監察局、相關職能部門
4.扎實開展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在機構改革結束,各部門職能明晰后,各縣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要深入開展新一輪行政執法責任制各項基礎工作,于5月30前組織完成對行政執法主體的確定、行政執法依據的梳理、執法職權的劃分、執法責任的落實等工作,將結果書面報市政府法制辦公室,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各縣區政府、市級各行政執法部門
5.切實強化對市級行政許可項目的管理。市政府各部門按照《市市級行政許可項目監督管理辦法》(寶政發〔〕5號)和《關于做好市級行政許可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寶府法發〔〕10號)的要求,繼續開展行政許可項目清理和確認工作,建立市級行政許可項目電子檔案,加強對行政許可項目的日常動態管理。適時開展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工作。進一步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功能,逐步建立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
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各部門
6.進一步推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制度。科學合理細化、量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完善適用規則,嚴格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使,做到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同樣情形同等處理,避免執法的隨意性。積極探索重大行政處罰案件公開制度,適時啟動從重處罰和聽證程序案件的備案和審查工作。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各縣區政府、市級各行政執法部門
7.堅持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活動。按照國務院《決定》精神,積極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活動,不斷規范行政行為。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各縣區政府、市級各行政執法部門
8.認真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繼續貫徹執行行政復議法及其實施辦法,暢通行政復議申請渠道,簡化申請手續;積極運用調解、和解等方式解決糾紛,充分發揮行政復議的功能,努力將行政爭議化解在初發階段和行政程序中。行政復議機構要配備3名以上工作人員,有良好的辦案條件和經費保障。完善行政應訴制度,建立重大行政訴訟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主動出庭應訴制度。尊重并自覺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認真對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議。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各縣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9.加強輿情應對和處置。加強培訓,提高輿情應對和處置能力,落實機構和人員,對輿情特別是網絡輿情進行監測、分析、研判、預警和引導,及時回應民聲民意,把矛盾解決在萌芽和初始狀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10.嚴格依法行政工作日常檢查和年度考核。積極探索監督檢查方式,拓寬監督渠道,發揮行政執法監督員等社會監督作用,加強日常檢查與專項檢查力度。及時調整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評分標準,科學客觀設定考核項目,使考核客觀真實地反映成績,發現問題,充分發揮檢查考核對依法行政工作的促進作用。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各縣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11.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和法制機構建設。嚴格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加強對行政執法證件管理,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加強法制機構建設,按照《省加強法制政府建設規劃(—年)》要求,落實編制、人員、經費,保證其與承擔的職責和任務相適應,與推進依法行政的要求相適應。
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各縣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三、工作要求
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建設法治政府第二個五年規劃的開啟之年,也是我市推進發展轉型的突破之年。國家關天規劃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為我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各縣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要認真學習國務院《意見》精神,圍繞“十件大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點,狠抓工作落實,為推進依法行政進程,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奠定良好的基礎。
2.各縣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建立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的依法行政領導協調機制,強化行政首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認真研究和制定本縣區、本部門年度依法行政工作任務,進一步明確工作內容和標準,強化各項工作保障措施,確保年度依法行政工作任務如期完成。各縣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的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計劃要報送市政府,并抄送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