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意見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4
1 唐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現狀分析
據調查統計發現,現階段唐山市基本農田面積約為48.22萬hm2,約占全市耕種面積的85%,,其中以遷安市基本農田保護最佳。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唐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這些年相關部門開展了土地整治活動多達120項,共新增加耕種土地面積為0.32萬hm2,但在土地整治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不同地區的基本農田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相關部門對唐山市的基本農田狀況進行一定的分類處理。
2 淺析唐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所謂的高標準農田,其主要特點是土地平整、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集中連片、生態良好,符合現代化農業和經營的基本要求,同時農作物產量能夠保持高產穩產的狀態。但是唐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就目前情況分析,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田建設項目全面性較差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過程中對道路、電力設施以及排灌等相關農田基礎設施的要求比較高,但是部分地區在建設過程中片面的追求建設速度,忽略了施工質量,為后期農業生產使用埋下安全隱患。另外在農田建設過程中涉及土壤培肥計劃較少,導致建成后的耕地無法滿足農作物生長需要。
2.2 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且各項工作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需要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但是部分地區農田建設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缺乏主動性,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到位,配合度較差,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田建設的進度,導致建設周期延長,為農田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埋下了隱患。
3 建議及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對提高唐山地區農作物產量,實現農田高效、高水平化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為今后農業現代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1 制定完善的規劃方案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應當制定完善的規劃設計方案。相關人員應當對各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查分析,如土壤土質、水電設施、道路交通等,為后續該地區農田改造提供了詳細且全面的參考資料;在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過程中應當嚴格制定項目建設的相關要求,加大對項目規劃設計的重視力度,嚴格執行項目審批的各項流程,做好監管工作,制定相關的建設標準,并提高其執行力度,全面保證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順利完成。
3.2 建立以政府主導、各部門協調的工作機制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綜合性較高的系統工程,其涉及到的內容較多,需要各部門之間的良好的配合、協作來保證建設工作的順利完成,因此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當堅持統籌規劃、協調落實、整體推進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落實各部門的建設責任,并建立有效的部門協調機制,以保證農田建設項目的圓滿完成。
3.3 保證投入資金的經濟效益
高標準農田建設應當充分發揮地方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力量,在堅持以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的前提下,整合投入資金,力求實現每一分錢都用到實處,特別是對農業、水利、國土以及財政部門的涉農資金使用進行一定的引導和聚合,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完成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4 結論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我國大部分地區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導致高標準農田建設進程緩慢,影響我國農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各地區應當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視力度,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建設方案,為我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鎮萬畝循環農業示范園區轄中雷、下雷、渠尾3個村19個生產合作社,3444人,748戶,10725畝耕地。目前,園區內的日光溫室達1400畝,養殖暖棚700座,特色經濟林2500畝,特色經濟作物6000畝?;旧蠈崿F戶均2座棚,戶均3畝園,人均1畝特色經濟作物的農業結構基本框架,利用3—5年時間實現人均1萬元收入的目標。
“缺水,種植大田每畝需要灌水400萬方,滴灌每畝僅需要170萬方左右;按過去的種植方式收入也就是每畝1000元左右,現在種植特色林果業,紅棗每畝可收入8000元左右,葡萄每畝可收入6000元左右。在取得這樣可觀收入的同時,還實現了節水?!?/p>
是個傳統的農業縣,長期以來,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以高耗水、低效益的玉米、小麥為主,因此,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頭戲在農業。該縣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2311”計劃,將設施農業、特色林果業作為農民節水增收的主要措施來抓,全縣累計發展設施農業4.85萬畝,年新建設施農業1.5萬畝、新定植特色林果4.05萬畝;按照“面積調小、水耗調低、效益調高”的原則,壓縮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積極發展棉花、食葵、茴香等高效節水作物,推動高效節水主導產業向資源優勢區、高產豐產區和技術成熟區集中,建立了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與節水增收目標相配套的種植業結構。年,棉花、食葵等高效節水作物總面積達到44萬畝,節水作物占總播面積的70.4%。
(二)今年,水資源分配方案確定全縣各行業用水總量控制為3.51億立方米。該縣在制定科學的配水方案的同時,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措施,實施科學調度措施,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結合作物生長期的實際需水情況,劃分更為科學的灌溉輪次,制定更加科學的灌溉制度。采取地表水、地下水靈活調度措施,及時準確掌握上游地表水來水情況,隨時配置并供給地表水進行灌溉。充分利用天上降水、合理調度地表水、有效控制地下水,大力實施“三水”聯合調度措施,落實“一畝地一輪次節約1—3度電”計劃,嚴格水權審批程序,加強協會管理,充分發揮參與式管理作用,鼓勵用水小組內部制定鄉規民約,強化群眾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約束,使水權管理制度滲透到每個用水戶,達到精細化管理程度的最大化。
“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這是紅沙梁鄉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的景象??h七干灌區的孫指揮、復指揮等試點村,在現有智能化設施基礎上,建立水資源信息數據庫,信息處理、查詢、上傳、統計和輔助管理在網上就可以實施管理,成為節水工作的亮點。
該縣分行業實施了30多個各具特色的節水示范點,推進分戶計量、器具改造,推廣節水新工藝、新器具等內容,為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探索了模式、積累了經驗。今年全縣累計用水量為3.4983億立方米,占總計劃3.51億立方米的99.7%。
(三)“憑票刷卡、憑票供電、憑票取水、憑票交易,現在,農用機井全部配套了計量控制設施。”如果村民手中還有用不完的水權,他們可以進行村民與村民之間、村社與村社之間、鄉與鄉之間的水權交易。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貧困群眾增收為目標,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在產業扶貧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瞄準城鄉居民消費需求,以現代都市型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為方向,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加快推進“一減四增”,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培強特色產業,擴大發展規模,提高質量效益,延伸產業鏈條,構建帶貧防貧機制,不斷提升農業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升扶貧特色產業綜合效益
(一)優化調整特色種植業。制定實施特色種植業(含水果)精準扶貧年度工作方案,落實“一減四增”要求,在全區建設一批特色種植和良種繁育基地。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要求,對紫山懷小米、博遠、秋景、喆興、現海5個產業扶貧園搞好扶貧帶貧示范作用;對32個蔬菜產業扶貧項目149個蔬菜大棚加強技術指導,搞好風險防控預警,實現產銷銜接,發揮好效益引領作用;對51個產業扶貧基地加強指導,加大貧困戶從業就業示范引導作用;指導各鄉鎮、村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加強優質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發展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特色雜糧、水果等特色高效種植產業,推動規?;藴驶⑻厣?、精品化和品牌化發展。(責任單位:農業科、蔬菜科、經作站、種子管理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二)做大做強特色養殖業。制定實施特色養殖業精準扶貧年度工作方案,在鄉發展肉雞、肉驢等養殖扶貧項目的基礎上,在其他鄉鎮重點發展家禽、肉牛和肉羊養殖,支持各鄉鎮、村發展特色養殖。(責任單位:畜牧科、各基層動檢站)
(三)大力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各鄉鎮積極扶持孟德、廣興、可利爾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儲藏、保鮮、烘干、分級、包裝設施,提升產后處理能力,使產品更適宜進入精深加工。(責任單位:產業化辦,各區域站、動檢站)
(四)培育壯大農業新業態。指導各鄉鎮、村依托特色農業、農事景觀、人文景觀等資源,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康養健身、創意農業、體驗農業等多元業態。一是對名關鎮南石口食用菌加強技術扶持指導,打造成我區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二是加強休閑農業品牌創建培育工作,開發廣府、王邊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做好宣傳推介;三是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農場、博遠智慧農業園區、劉窯核桃基地、永合會萬畝油菜花基地和東部以耐思、科瀚、相知農場、垂釣中心等節點為主的兩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提升我區農業生產附加值。(責任單位:環保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三、加強產業帶貧主體培育,提升產業帶動能力
(一)培強新型經營主體。立足資源稟賦,圍繞全鏈條需求,聚焦重點領域,以高科技、高質量、高成長性為標準,積極開展農業大招商,主動對接大企業、大集團,積極引進培育能夠支持帶動扶貧產業發展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做好招商項目跟蹤指導服務,確保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責任單位:產業化辦、項目辦)
(二)發展高效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協調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資供應、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農業生產。鼓勵中小型服務組織通過發展服務聯合體、服務聯盟等新型組織形式,加強服務水平和能力建設,逐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引導大型服務組織通過參股控股、特許加盟等形式,與中小型服務組織形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形成各有分工、互有側重、共同發展格局。全區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0家,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責任單位:農經科、植保站、農機管理科、農機推廣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三)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完善扶貧資金、長期訂單、股份合作、資產收益、產銷銜接、土地流轉托管、公益崗位和就業幫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為紐帶的政府+金融+科研+龍頭+合作社+農戶“六位一體”新興合作經營模式,實行企業統一流轉土地、基礎設施、種養品種、技術指導、品牌打造、加工銷售和農戶分戶經營管理“六統一分”,把大多數貧困戶嵌入產業鏈條,引導帶貧主體和貧困戶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實現貧困戶與企業、金融、科技的有效聯結。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通過產業項目和引導就業實現增收。(責任單位:農業科、經作站、農經科、產業化辦,各區域站、動檢站)
(四)壯大集體經濟。鞏固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成果,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逐步增加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試點工作質量。鞏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彈。繼續實施“消薄”工程,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進行資源開發、產業化經營。盤活政府投資和社會幫扶到村形成的資產,多舉措、多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大力發展農村服務型經濟,通過為農戶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前產中產后農業生產,以及旅游、商貿流通與市場管理服務,增加服務性收入。(責任單位:農經科,各鄉鎮農經站)
四、深化農業科技服務,提升創新驅動能力
(一)加快農業創新驛站建設。認真落實《農業創新驛站建設管理辦法》,每個驛站輻射帶動5個以上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發展,幫扶10個以上貧困或普通農戶脫貧增收,使驛站成為縣域產業發展的動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個一”模式,幫助科研教學單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員參與驛站建設和科技下鄉的扶持政策,建立創新驛站長效機制。(責任單位:科教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二)提升農業技術服務水平。落實《省農業產業扶貧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方案》,進一步優化扶貧產業技術服務體系,幫扶重點向一二三產業融合、全產業鏈方向轉移,組織開展“十項服務”。繼續實施《區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實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導到位、服務精準、幫扶全覆蓋的產業發展指導員隊伍。進一步加大科技扶貧培訓力度,培訓產業扶貧干部、產業扶貧帶頭人、實用人才帶頭人、經營主體負責人和貧困戶200人。(責任單位:科教站,人事科,各鄉鎮)
(三)健全農業科技信息化網絡。發展智慧農業,加快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在特色農業中的推廣應用。積極參加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的農技推廣云平臺,通過配備終端、網絡書屋、微信公眾號、手機APP、12316等及時指導農民群眾科學合理安排農業生產,解答技術咨詢、推送科技信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在平臺上、展示、交易。(責任單位:科教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四)加強風險防范。做好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工作,抓好重大病蟲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預案應對干旱洪澇等氣象災害,加強監測預警。依托區級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建立農業扶貧產業市場風險預警機制,制定風險防范預案,定期價格、供求信息,指導貧困地區防范市場風險。科學開展產業扶貧風險評估,對扶貧主導產業面臨的技術、市場等風險和經營主體生產、經營、帶貧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制定防范和處置風險應對措施,防止產業項目盲目跟風、一刀切導致失敗造成損失。加強扶貧資金、資產資本監督管理,防止出現產業扶貧失敗風險。(責任單位:農業科、技術站、科教站、財務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區域站、動檢站、農經站)
五、推動農產品營銷,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
(一)嚴格質量標準。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完善縣鄉村農產品監管追溯體系,做好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應用,做到專網專人負責。(責任單位:農產品監管科、科教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二)強化品牌培樹。制定特色優質農產品目錄,強化品牌設計、品牌提升、品牌宣傳,培育1-2個區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各鄉鎮在中央、省市媒體、高鐵站平臺等進行產品宣傳,支持鼓勵品牌農產品創新創意設計、講好區農產品品牌故事,擴大品牌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責任單位:農業科、蔬菜科、農產品監管科,各區域站、動檢站)
(三)強化產銷銜接。構建產銷對接長效機制,組織參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產銷對接活動和品牌萬里行活動。鼓勵各鄉鎮建立營銷體系,加強與一線城市農貿企業、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對接合作,拓展區品牌農產品展銷窗口。組織各鄉鎮企業和產品,入駐北京新發地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組織實施品牌農產品“六進工程”,開展愛心購買農產品公益行動。支持舉辦品牌電商促銷宣傳活動,支持建立農產品電商特色館,打通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渠道。(責任單位:農業科、蔬菜科、環保站,各區域站、動檢站)
六、抓好定點幫扶工作,確保幫扶政策落實
搞好定點幫扶工作。扎實做好區農業農村局在柳村、榆林東、榆林一、東睢寧、趙劉營、杜屯等6個村精準扶貧幫扶工作,組織局“一幫一”幫扶責任人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及時了解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實施情況。(責任單位:局辦公室、局相關科室)
七、強化組織保障,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加強組織領導。繼續實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機制,將農業產業扶貧作為重要任務,擺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專項謀劃,科室站所負責人要具體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員負責產業扶貧工作。要保持產業扶貧人員隊伍的穩定,抽調精干人員充實到產業扶貧專班中來,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產業扶貧隊伍。(責任單位:局屬有關單位,各區域站、動檢站)
(二)建立清單臺賬。要結合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工作,按照“一項任務、一個清單、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產業扶貧任務清單,對所有鄉村的產業情況,逐村逐項建立產業情況清單。認真落實扶貧產業各項政策措施,以村為單元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戶為單元加快落實特色種養扶貧項目。進一步優化完善農業產業項目庫,積極參與農業產業扶貧項目的方案制定、組織實施、成果驗收等工作,實時了解執行情況,并進行監督和指導。(責任單位:產業扶貧辦、局屬有關單位,各區域站、動檢站)
(三)加強調研督導。在狠抓中央巡視、國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級、市級考核反饋問題整改的基礎上,結合扶貧產業問題困難大排查和產業扶貧“回頭看”工作,圍繞重點工作,針對薄弱環節,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督導檢查和調研指導活動,分析問題與趨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見建議,通過強弱項、補短板、促提升,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構建農業扶貧產業長效機制。(責任單位:局屬有關單位,各區域站、動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