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

        第1篇: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會實踐能力,不斷探索并拓展德育新途徑,引導學生遠離不健康文化娛樂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貫穿于未成年人學習、生活、文化、娛樂活動當中,促進廣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我校在認真總結以往寒假道德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調整了今年學生道德實踐活動實施方案。通過“網上拜大年”和“六個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過一個既飽含親情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寒假,同時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溫馨親情,體驗生活樂趣,了解社會、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揚正氣。

        一、領導重視,精心策劃具體落實。

        假期前,學校對各班班主任、輔導員進行了工作布置。各班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根據每班自身特點,學生特點,進行活動安排,同時對活動內容進行講解、指導。

        二、活動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

        為了夯實此項工作,學校在放寒假典禮上就學生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作了專項安排部署。我校的寒假實踐活動作業共分為3塊:即以讀書積累為主題的書香作業、以感恩為主題的品德作業和以強身健體為主題的體育作業。其中,“書香作業”以閱讀文學書籍、誦讀經典詩文,搜集、背誦春聯,寫讀書筆記為主。“品德作業”?與父母溝通交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主要體現在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用一顆寬容的心去細味父母的嘮叨,親自為父母獻上自己的感恩行動:有的幫父母做家務活,有的給父母做一次感恩飯,有的為父母敬一杯感恩酒,有的為父母泡一杯感恩茶,有的給父母送上自制的感恩禮物,說一些感恩話等;?“網上大拜年”主要體現在一拜壯麗河山,二拜炎黃始祖,三拜歷代英杰,四拜英雄模范,五拜恩師父母,六拜親朋好友。“體育作業”是讓學生每天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運動1小時,每天了解一些體育知識,并記錄自己的感受。為了讓這些實踐活動作業真正落到實處,學校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精心設計了活動記錄卡片,并將實踐活動的目的、意義、方式等以家長通知書的形式告知家長,讓家長做好監督。

        三、活動效果非常明顯,社會整體反響較好。

        (一)書香作業

        春節是學生們積累春聯、詩詞和讀書的最好機會,活動中學生受益終生的收獲,是其他活動無法比擬的。從假期閱讀反饋信息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假期閱讀積累情況,大部分學生讀中外名著三本左右,春聯積累十幅以上,背誦詩詞十首以上。同學們在家的表現也令家長十分欣喜,他們一個個“鉆進”了書中,成了“小書迷”,變成了“小書蟲”,成了家庭文明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品德作業

        1、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現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孩子除了在學校以外,極少在家里參加各種勞動,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可以說非常匱乏,這次活動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從而提高責任意識和動手能力,為他們健康、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培養了學生探索精神,給學生一個體驗成長的機會。

        通過自己做菜、打掃等,學會去面對困難和失敗,在不斷的摸索嘗試中,讓他們初步體驗到父母的辛勞,增進了親子感情。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完全由學生

        自行完成。因此,在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能設身處地的結合情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課堂知識有效的應用到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

        3、改變了學生自我評價,給學生一個轉變勞動觀念的契機。

        通過活動,家長對子女做家務的態度改變了,學生對家務勞動的態度也改變了。有的家長說他們平時只重視自己子女的學習和娛樂,忽視了勞動教育,導致他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從孩子的反思中也可以看出,他們覺得參加家務勞動真辛苦,但同時體驗了當一家之主的不容易。從父母評價來看,他們都覺得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他們覺得這樣和子女一起參與活動、一起交流,可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家長的艱辛付出。在活動的進行過程中,也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有很多家長欣喜地告訴我們:孩子長大了!知道體諒關心父母了!看著他們溢于言表的表情,我們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悅,愛在悄悄蔓延??活動讓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進了知識。

        4 、讓學生懂得了關愛和責任。

        “網上拜大年”活動期間我校千名學生通過祝福語、獻花等形式,表達了對偉大祖國的祝福,對革命先烈的懷念,對恩師和父母的感恩,對美好生活的珍惜,盡情抒發愛的情懷。

        (三)體育作業

        第2篇: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關鍵詞]惰性 惰性心理 學生

        惰性是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在某種環境和某種消極心態的支配下,產生的一種懈怠、懶惰的思想和行為。受這種心理現象的支配,學生做任何事都拖沓、“懶”于去想、去做,或者逃避,甚至置之不理。

        通常來說,惰性心理的產生才導致出現惰。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上表現出來的放松、懶散、懈怠以及漠視情緒,能發現問題卻不愿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消極心理狀態。久而久之會使人逐漸失去創新的思維能力,而且會導致整個人對消極情緒的“免疫力”下降。

        惰性思想袒護著惰,惰又滋長著惰性思想。學生惰性的存在嚴重影響到他思維的發展,知識的積累,優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實現。正確認識和研究學生的惰性心理,對加強其教育,培養新型人才有重大作用。

        一、學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學生惰性心理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條件的發展,新的生產力在不斷更新,使學生在家務和學習上對一些工具產生了一種依賴心理,總認為機械勞動可以替代一切手工。甚至認為只有利用機械才能做事,才能將事做得完美。從而懶于動手、動腦,這樣極大的抑制了孩子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發散思考能力。其次,學生的心理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和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子女不是干活的料,為孩子包攬一切“工作”,使孩子得不到勞動實踐和動手、動腦方面的鍛煉,也正是這樣影響了孩子正確的勞動意識,讓孩子的惰性心理在思想上有了依靠。再有就是生活圈內的人的生活習慣也直接影響著孩子。青少年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尚處在學習的階段,容易形成對周邊生活人群的效仿,老師及家長如果做事拖沓,不能說到做到,孩子必然會加以效仿。總結起來有四種類型:一是情緒惰性。學生或家庭等外界環境的影響,或因個人非正常心境的影響,或因大腦皮質的興奮周期處于低潮的影響而產生的惰性。這通常時間較短。當影響情緒的事件過去之后馬上就能恢復正常,惰性也不隨之消失。二是疲勞惰性。這是在學生的學習緊張或家務勞動過多時出現的。這時,思維困乏,精神渙散,精力不集中。熱衷于自己的愛好,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對于主要事物只是應付,在學校時表現出作業敷衍和拖拉。三是習慣惰性。由于缺乏嚴格要求,長期懶惰敷衍而形成習慣。這種惰性具有頑固性的特點,一般表現在家庭富裕,嬌生慣養或好說好動不守紀律的學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這是因身體有病,生理發育不全所表現出來的惰性。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表現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體負病的學生身上。

        二、學生惰性心理的表現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學生表現出自我迷失,懷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長期的失敗心態加上缺乏表現機遇就會讓學生形成“照貓畫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學習方式。寧可和別人一起錯也不愿出一把風頭。

        2.思想懶散,甘守平庸。對學習生活不肯下苦功,懶得動腦、動手;對學習上遇到的難點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責,遇到問題愛找客觀原因,推卸責任,得過且過,安于現狀。

        3.自以為是,盲目自滿,不思進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為自己處在“高位”,盲目地樂觀與自信,沉湎于過去的成績上,不思進取,不愿接受新的學習方法甚至對新事物產生抵觸情緒,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舊,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變的,膽小怕事,不敢創新,總走“套路”“老路”,學習模式化,人格奴隸化。

        從辯證法的角度來講,無論是什么事情、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惰性心理也不例外,它的存在與發展為學習實踐制造了障礙,滋長了學生的“懶惰”性格特點,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不利。另一方面惰性也可能促進科技進步。因為惰性心理的人在參加勞動實踐中往往“投機取巧”,將本來復雜的工作變得簡單易行,這樣才有了發明創造,從而促進了科技進步。

        三、學生克服惰性的方法

        1.形成良好的習慣,讓惰性沒有乘虛而入的可能。遇事后馬上動手,行動起來,不要讓大腦產生不置可否的念頭,不給自己留一秒鐘的思考余地。

        2.制定一個良好的作息時間表,并按照作息時間嚴格要求自己執行。時間盡可能細化到小時到分,把復雜的事情變成一些小的、互不相關的、可以按部就班來完成的事情,這樣就更容易把事情辦成。

        3.父母在假期里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對自己的自由負責。有必要的話,應用心設計訓練孩子自制力的計劃,幫助他們控制自己的欲望。

        4.教師做表率,嚴格要求,強化危機意識,投之以情,曉之以理,創造良好的竟爭氛圍。

        5.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課外興趣,讓每一個學生融入其中,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第3篇: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

        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4篇: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主動閱讀;感悟性培養

        引言

        多年來,傳統語文教育模式始終以教師為主導,以傳遞知識和傳遞價值為主,在很大程度上,傳統語文教學課堂模式有五個階段的模式: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解新課、鞏固復習和課后作業。尤其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閱讀或者學生閱讀,之后就是分段教學,提煉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然后是課后作業。這樣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了一種禁錮,教師課堂教學沒有新意,學生自然難以獲得新的啟發和感受。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也正好體現了如今教學活動的特殊性及其與時俱進,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教學環節中去,逐步培養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對教師則要求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課題的引導者,同時師生關系轉變為平等、民主以及合作與對話關系。與此同時,《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提出:“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從閱讀入手,倡導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轉變教學觀念,從而實現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教法和學生的能力培養的雙重建構。

        一、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課文教學要以‘讀’為本,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精讀細思的習慣。”[1]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學生的閱讀時間非常少,大多數學生回家承擔著各種各樣的家務勞動,有效閱讀僅僅限于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和講解,在內容上也僅僅限于語文課本上的課文,至于大綱規定的閱讀書目,偏遠的農村地區的學生手上也沒有這些書籍。如何實現由被動的閱讀為主動的閱讀呢?

        首先,學生的閱讀基于自己原有的思想和知識,閱讀體驗是建立在自己的體驗基礎之上,對文章進行綜合分析和把握,帶著自己的問題進入課文,才能做到有所收獲和體會;對于教師來說,引導學生可以多角度進行,比如在教《陋室銘》的時候,可以從文章的環境、文章的房間布置情況和文章里的人物等角度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地分析這篇文章的形式、語言和思想內容等。同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文中所體現的“唯吾德馨”的道德情操對我們有何啟示,我們今天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是否需要這種淡泊名利、熱愛生活的追求呢?在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討論輟學問題,讓學生們在討論中形成共識,產生共鳴,實現閱讀和體驗的理解重構。

        其次,要充分發揮泛讀的作用。泛讀并非隨意地閱讀,而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瀏覽,結合語文課本后面的制定書目,讓學生廣泛地接觸相關書籍或者組織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交流,這是補充閱讀的有效方式之一,也能實現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泛讀的要求在于大概瀏覽主要內容或者了解書籍的基本思想或者大致情節就可以了,因此對于讀不懂或者內容太多的書籍不作深入的閱讀,由于中小學時間比較緊張,不允許進行深入、耗時的閱讀,因此泛讀只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視野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此外,主動閱讀的培養離不開關注學生的興趣。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閱讀的首要動機,對于不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學生很難真正意義上去精讀或者反思性閱讀。學生有著閱讀的欲望,就會主動去接觸各種課外讀物,尤其是制定書目中的名著經典,教師也可適當推薦一些文學名著。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不妨開設名著閱讀課,充分利用學生手上的名著,在課堂上閱讀,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和點評學生閱讀的名著,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與同學分享感受,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閱讀。 轉貼于

        二、變刻板分析為悟性培養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活動中存在的那種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題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的刻板模式,無異于給學生一種機械式、填鴨式的教學,不能達到訓練學生悟性的目的。悟性培養決定著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和個性成才的關鍵。“感悟性閱讀教學在于使人體悟人生的意義,追求人生的理想,提升生命的價值,從而使生物學上的個體生命轉化為文化學意義上的獨立的、有尊嚴的、自由的價值主體。”[2]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悟性呢?

        首先,要把閱讀與思維緊密結合。古人講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古人所強調的心到就是強調思維能力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決定了學生閱讀的有效性,也決定了學生閱讀后的總結與提煉,對于文章背后的含義是否能準確地把握,直接取決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與否。

        其次,要把閱讀與想象緊密結合。想象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分為隨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特點,培養其有意想象的能力,在閱讀中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和想象能力,通過啟發學生的想象,把文章的場景再現在腦海里,或者口述這種經過想象的場景。比如“社戲”中偷吃羅漢豆的描寫:“我們中間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搖著船,幾個到后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搓著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個場景進行充分想象,并口述這種歡樂的場景,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回到了故事的現場,從而實現理解和感悟的深入。

        再次,要把閱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想起來。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體驗,在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基礎之上,通過聯想實現對于生活的理解重構。對于文章中的內容,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與實際生活進行比較,從而對于文章中的內容產生更多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擴大學生的視野,實現培養學生悟性的教學目的。

        三、變以訓練為主為以積累為主

        語文教學中長期存在一種想象就是把語文教學簡單地理解為語文訓練,把語文訓練簡單歸納為音、字、詞、短語、句子、段落和篇章。這種劃分在小學階段是有其一定道理的,但是在中學語文階段則過于簡單化和模板化。我們強調,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把這種簡單化的語言訓練轉變為以閱讀和寫作為主的積累教學。

        積累就是一種積淀,一種長期形成的習慣。《漢書·敘傳上》:“帝王之祚,必有明圣顯懿之德,豐功厚利積之業,然后精誠通於神明,流澤加於生民。”由此可見,積累是強調主動性和一個長期習得的過程。對于中學生來說,語文積累有很多方面,其中,閱讀和寫作算是其中之重。語言的學習和掌握,主要是在閱讀和寫作的積累中形成。古人的私塾里被描寫為常常有朗朗之聲傳出,這是在強調反復閱讀的重要性。然而,如今讓學生背誦課文已經很難了,首先是學生的閱讀途徑的多樣化,大眾媒體充斥著學生的生活,各種誘惑也阻礙著學生靜下心來認真閱讀書籍,因此,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是如今所有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的課題。無論是欣賞詩歌還是散文,還是小說,要求學生從感情上、藝術手法等方面去感悟文章背后的深層意蘊,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提倡閱讀的感悟性積累。從泛讀到閱讀,從閱讀再到積累,逐步培養學生這種能力、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就得到提高,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

        此外,語文教學中不僅閱讀占了很大比重,而且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能力方面也是重中之重,在閱讀中注重記錄自己心得體會或者寫日記等方式來積累知識,也是語文實踐活動的方式之一。通過寫作,不僅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也內化了閱讀的積累。因此,讀寫結合是長期以來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倡導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大眾傳播媒介也是我們現代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內容。無論是報紙、雜志還是廣播電視每天都在為我們傳遞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大眾傳媒中的信息,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服務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大眾傳媒中有用的信息進行組合,為學生展示一個全方位的閱讀環境,從而幫助學生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識,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和人生體驗,也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積累渠道。同時大眾傳媒中的“視聽閱讀中也有一部分廣告詞極富語言張力,可引導學生進行賞析,培養語感,讓學生的心靈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接受創新意識的碰撞,激起學生心靈的傾訴的渴望。”[3] 轉貼于

        結語

        語文學習就是一個積累和運用的過程,新課標提倡的語文教學中的多方面、多渠道的閱讀體驗以及語言的運用,就是為了讓語文教育回歸到實踐運用中去。因此,閱讀由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觀念的改變,只有認識到主動閱讀的意義才能有效實施課堂閱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同時,傳統語文教學中的泛泛分析并不能適應如今信息更新過快的要求,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感悟能力是面對各種信息的一種重要考驗,能否快速區分有效信息與無效信息,是今天信息時代給我們的教育提出的一個難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單純的訓練并不能達到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的目的,只有綜合各種方法才能實現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的重構。

        參考文獻

        [1]張美珍.更新閱讀理念 培養主動閱讀的習慣[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S1):43.

        第5篇: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校女輔導員 心理健康 心理壓力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230-02

        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戰斗在大學生思政工作的第一線,擔負著“人生導航”的重要職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層次也愈加復雜,這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加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女輔導員,由于其獨特的工作角色及工作特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受到來自社會傳統觀念、高校、家庭等多方面影響,女輔導員既要面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還要為個人成長等問題擔憂。因此,加強對高校女輔導員的心理壓力問題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1 高校女輔導員心理壓力來源分析

        1.1 事務性工作多,工作內容界定不明顯;學生多元化,工作要求高

        作為高校學生的直接管理者,輔導員不僅擔負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承擔著繁重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同時,由于輔導員的工作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延續性和無邊界性,經常需要在正常上班時間外加班處理大量的學生事務工作,這對輔導員的統籌協調能力要求較高。與男性輔導員相比,女輔導員多偏重于感性思維,其細膩的情感思維更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學生,但是,當復雜的工作來臨時,女輔導員往往缺乏男性輔導員的統籌帷幄和果斷決策的能力,易在工作中顧此失彼,影響工作成效。

        此外,面對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與思想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思想復雜,個性鮮明,社會化嚴重,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突發事件時有發生。面對突發事件,女輔導員往往缺乏自信,掌控能力不強,無法做到臨危不亂,更多地顯出焦慮情緒,甚至影響到個人的生活。

        1.2 傳統性別文化對女性角色的束縛

        當前階段,傳統性別文化對兩性社會角色認同和行為期待的不平等,也對高校女輔導員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隨著輔導員隊伍日趨年輕化,女性輔導員往往面臨著新的家庭角色的適應期。對于現階段為數眾多的年輕女輔導員來說,剛參加工作的幾年在此方面最是考驗她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從女大學生到青年女教師,再到妻子、母親,女輔導員不得不接受自身角色的極大轉變,每一次角色的轉變,除了不斷增加她們肩膀上的責任外,不可避免地對她們的心理產生很大的沖擊。因此,受傳統觀念影響,她們不僅要承擔和男輔導員同樣的事業壓力,做好學校里的本職工作,同樣也要求她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自己的家庭上,贍養老人、教育子女和從事家務勞動。在繁瑣的學生管理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雙重壓力下,高校女輔導員更容易身心疲憊,如果長時間無法調節情緒狀態,于身心不利。

        1.3 個人成長的壓力

        一方面,女輔導員在專業化、專家化的要求下步履維艱。目前,我國高校選聘輔導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反映了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的同時,也說明輔導員的競爭壓力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為了讓自己在工作領域內更加突出,女輔導員在面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之下,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和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參加各類培訓,考取各項證書,提高學歷,,職位晉升,處理人際關系,創新開展學生工作等,否則無法適應輔導員隊伍的發展。《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也指出:要統籌規劃專職輔導員的發展。鼓勵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讀相關學位和業務進修,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向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而實際情況卻是,多數輔導員入職前專業方向五花八門,入職后發展方向不明確。再加上平時被日常事務性工作占據大量時間,很難靜下心來進行論文的撰寫和科學研究,也沒辦法盡早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而對于女輔導員來說,走職業化、專家化之路,就更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另一方面,女輔導員個人晉升意愿很難實現。現階段,高校輔導員流動性越來越小,院系學工口的領導崗位少之又少,因此從輔導員崗位轉崗或是晉升特別困難,對于女輔導員尤其如此。面對有限的機會,管理層更多的是考慮輔導員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工作時間,在這些方面,女輔導員相比男輔導員有著不可彌補的差距,尤其是年輕女輔導員的漫漫產假更是斷送她們升遷的重要“兇手”。面臨激烈的競爭和渺茫的希望,女輔導員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長期得不到工作的滿足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倦怠情緒和壓力。

        2 對策分析

        高校女輔導員存在的心理壓力問題是內外因共同影響的結果。要緩解這一壓力,既需要高校、社會和家庭給予支持和幫助,也需要女輔導員自身努力。

        2.1 高校

        學校應加強人文關懷,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方式。在建立評價考核機制之前首先要明確輔導員工作職責范圍,通過建立學生事務中心等方式把部分上傳下達的事務性工作由專門培訓過的學生團體來負責,從而既達到鍛煉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也降低了輔導員的事務性工作強度,使輔導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評價機制則應充分考慮女輔導員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情況,各項考核指標務必做到公平、公正,為女輔導員營造舒適的工作氛圍,并給以她們進取的動力和希望。整個考核也應注重過程化評價,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輔導員,在對輔導員的付出給予及時肯定的同時,也能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達到提高輔導員工作能力的目的。

        此外,對女輔導員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如重視女輔導員身體素質的提高,開展各類文娛活動,促進她們積極釋放工作壓力;建立健全的輔導員心理干預機制,有效的開展心理咨詢;提供專項培訓機會,讓女輔導員了解和掌握情緒管理和調節的方法及策略,在不良情緒出現時,能利用已有知識改善自己的情緒,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通過實行輔導員崗位輪換、外出掛職鍛煉、兄弟院校學習等制度,優化女輔導員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幫助她們更好的自我成長。成立輔導員協會,為輔導員搭建溝通交流的良好平臺,讓輔導員能夠相互交流工作經驗,共同討論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既有助于提升輔導員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很好地緩解輔導員的不良情緒。

        2.2 社會

        社會作為監督者角色,應該給予較寬容的評價系統,提供更多社會支持,不斷提高輔導員的工作地位。應當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宣傳輔導員在高校育人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從而提升輔導員工作樂趣感和職業滿意感,增強其職業自豪感以及認同感。

        對于學生家長來說,有義務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內的表現和應付的職責,也應該盡可能地了解輔導員的工作性質、內容和權責。在此基礎上,不應一味地苛求和責難輔導員,把所有問題和責任全部推給輔導員,而是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承擔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對錯。同時,還要對輔導員表示足夠的尊重,不能隨意拿輔導員撒氣,也盡可能地為輔導員保留充足的校外休息時間和私人空間,不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2.3 家庭

        家庭作為女輔導員的堅強后盾,應當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愛,讓女輔導員能夠安心工作,調整心態適應好各類角色,達到良性循環,最終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游刃有余。在此方面,學校工會也可適當做些努力,如邀請女輔導員家屬進行座談、去女輔導員家中慰問訪談等,一來幫助輔導員家屬深入了解和體諒她們的工作,給予更大的支持,從而促進家庭關系和諧;二來可以酌情幫忙解決女輔導員家中的困難,為她們安心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2.4 個人

        在紛繁的工作中有效緩解自身壓力,除了依靠上述外在環境的支持外,更多的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來實現。

        2.4.1 營造積極心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女輔導員在認真工作的同時,應對崗位的特殊性有清醒的認識,學會分清壓力來源,營造積極的心態,樂觀面對工作。同時,應及時體察自己的情緒,豐富自己的情緒管理經驗,學會不斷給自己減壓,讓不良的情緒得到有效釋放,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善于從學生的小小進步中體會到快樂。此外,還應當提高自身對工作壓力的承受力,尋求生活與工作間的平衡點。

        2.4.2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

        女輔導員在工作之余要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積極主動地擴大人際交往,形成各種層次的朋友圈,學會與身邊的人交流思想、情感,增進相互間的溝通理解,使心中的煩惱和苦悶及時得到排解。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活動,從中得到收獲,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充實愜意。

        2.4.3 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個人業務水平

        根據社會發展新形勢,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結合所帶學生的特點,善于從各項工作中積累總結,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并鍛煉自己從多角度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能夠有效管理時間,讓工作得以有序開展。

        2.4.4 細化角色任務,增強自我滿足感

        人的精力有限,作為女性輔導員,更是同時扮演著多種角色,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根據不同時期的狀態確定各時期的側重點,合理規劃安排,細化角色任務,制定具體可施行的小目標,既減少因時間、精力有限等引起的沖突,也避免大目標帶來的無成就感和焦慮感,并能經常保持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希望,最大程度上實現自我需要的滿足和平衡。

        2.4.5 明確個人定位,完善職業規劃,提升科研水平,形成職業自信

        在制定職業規劃時,女輔導員首先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多個職業目標。在熟悉學生各項事務工作和管理流程后,在豐富深化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的基礎上,通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個人的職業發展目標,嘗試多元化的發展,確定最終發展方向。在目標實施過程中,及時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監控和調整,并總結經驗教訓,當既定職業發展目標與當前崗位實際情況沖突時,合理調整當前與未來職業需求的關系,根據個人的理想合理分析,不斷修正不適合的職業發展目標。

        3 結語

        集教育、服務、管理、研究四者于一身的輔導員工作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平凡而高尚的人生事業。在新的社會形勢下,作為高校輔導員重要組成部分的女輔導員,更應當要盡可能地克服自身性別、家庭等方面的問題,突破外界對于傳統女性的認識,創新工作思路,不斷增強自身素養,多學習,多交流,盡快地轉變原有思想,提高對自身的認識,既要有強烈的事業心、上進心,又要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方式與方法,扮演好各類角色,活出精彩的人生。

        參考文獻

        [1] 黃文靜.新時期高校女輔導員隊伍職業發展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2(9):112-115.

        第6篇: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吁,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小學,調查了小學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查,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于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第7篇: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關鍵詞:感恩教育;重要性;德育工作

        一、背景與現狀

        (一)時代背景

        20世紀,科學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各方面帶來了顯著提高,使人的智力、體力獲得巨大解放。但是片面強調發展科技而忽視了人文德育,同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諸如社會問題的老無所依,生態環境問題的環境污染,科技犯罪和道德頹廢。回顧過去,深刻反思。人們開始認識到單純依靠科技的進步,并不能促使人類的全面發展,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才真正有利于人類走向解放。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世界各國開始關注對年青一代的人文教育,因此德育成了各國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同時也是迫在眉睫的艱巨任務。

        (二)青少年素質現狀及成因

        在家里,孩子是家人關注的中心,在他們只有索取,沒有回報。父母關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勞。一旦有錯誤時,父母多說幾句,他們就埋怨父母的嘮叨、麻煩,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有家庭和學校的雙重原因,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予以反思,應該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多開展一些相關主題的活動,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親情,學會感恩。在報紙或電視上,我們看到一些關于學生缺乏感恩的行為越來越多,他們把父母給予的看作理所當然,把某些陌生人和機構的幫助看作理應如此,尤其是一些貧困生申請的“兩免一補”,只知道拿錢,卻不知道用功,只知道索取而不知付出,而更加讓人擔心的就是在社會利己思潮沖擊下,不少大學生貸款上學畢業工作后遲遲不還欠貸,而他們這樣的舉動,也讓不少銀行對發放助學貸款持觀望的態度,從而讓社會陷入無底的惡性循環,這無一不反映了學生感恩意識的缺乏,也反映了學校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這與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學校德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不完善等方面是不無關系的:社會中,首先是市場經濟環境下功利主義的盛行,經濟上的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社會責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一部分人唯利是圖、損人利己、過河拆橋,這給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形成的大學生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再次是對不良社會現象處置不力而產生的暗示效應,例如,當今社會子女不孝順父母、學生不尊重老師、受恩者對施恩者恩將仇報等種種現象。家庭中,許多家庭教育注重子女的智力發展、文化學習,卻忽視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

        首先,父母的溺愛造成了子女缺乏自立精神。中國家庭的父母多有一種再窮不能窮孩子的理念,只要兒女過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從不讓孩子感知自己付出的愛,感知自己生活的艱辛,也從不要求孩子回報,這種溺愛使孩子只擁有了被愛的權力,失去了愛的責任甚至是愛的能力,使本來應為雙向互動的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情感,成為僅是父母對兒女無私奉獻的單向車道。

        其次,家庭對學生的期望。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學習成績優異,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其他都是次要的,對成績的盲目追求,忽視了對孩子情感的重視,導致了他們成為不會感激、不會感動、不會感謝的冷漠一代。學校中,學校教育出現經濟功利化的傾向。在教學中表現為強調學知識提高能力而忽視學做人的問題,出現了重視感恩知識、感恩經驗的傾向,忽視學生在感恩教育中的情境體驗,道德教育有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傾向。道德本身就是實踐的道德。然而在傳統的思維定勢中,習慣把道德教育問題與政治問題緊密相連,導致道德教育過分政治化,而以情感教育為主的感恩教育很難實質性地進入學校教育范圍。

        感恩教育在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必然缺乏應有的地位和作用。聚焦我們當前的學校德育,其過程就是教育者把社會所要求的品德規范傳授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這種品德的過程,具有明確的規定性和必須服從的強制性。“不顧品德內化規律,否定道德學習主體化,用規范宣講取代心性修養的純外礪過程成為中國德育現實的主要特征。”“功利化”的傾向一度成為德育的趨勢,總要求德育具有即時、顯性的功效,忽視或輕視德育的長期效益,總要求我們做到“大德”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小德”。學校教師向學生灌輸愛國、愛家、愛社會的“大德”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學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小德”,很多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的時候,卻不知道報得三春暉。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以靈魂喚醒靈魂的感性教育,是以德報德的感性教育。感恩是對社會冷漠癥的最好矯正。尤其在各種思想文化碰撞激蕩、道德價值標準逐漸趨向多元的社會轉型期,為了我們的民族,為了我們“禮儀之邦”的榮譽,我們必須教育我們的學生學會感恩,培養他們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優良的心理品質;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學會感恩,培養學生的感恩品質。我們從以下幾點說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感恩是中華傳統美德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感恩思想一直占據主流地位。“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動人詩句,顯示了我國源遠流長的感恩情懷與傳統。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一種做人的道德,是一種處世哲學,是做人的支點。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尊敬師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我們就會明白事理更快地長大,我們就能夠擁有一個美好未來。感恩,不僅僅是一種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個基本使命,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最起碼的修養,也是人之常情。不懂得感恩,就不會懂得何為人間真情,沒有感恩意識,個人的其他道德更是無法建立起來。缺少感恩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因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獲更多的人生幸福。每一個人都應常懷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撫養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關懷你的人、感激幫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貴之所在。拒絕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現。在一個文明的社會,知道感謝,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可以促進社會各成員、群體、階層、集團之間的關系相處融洽、協調,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信任、幫助。要想確切改變我們社會的感恩現狀,從學生抓起,感恩教育尤為必要。使我們真正能做到讓學生們學習換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讓社會有些人暫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誠地去體貼關心別人。

        (二)感恩教育具有深遠意義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和“恩”,基礎是“愛”。感恩,絕不是對父母恩情簡單的回報,它是學生本身的一種責任、自立及自尊意識,更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追求。人,離不開群體,唯有學會感恩,感謝生活,感謝父母師長,才會更加熱愛生命,關愛他人,收獲和平與快樂。“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國之恩,才能弘揚中華民族“孝廉”之美德。感恩教育自古以來就被重視。早在北宋時期司馬光也就曾給出了最為精辟的論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外國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現今社會也是一樣,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愛,又怎能愛他人、愛祖國?而在目前的教育結構中,孩子們缺少的恰恰就是這種感恩教育。實施感恩教育,就是要喚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懷。就是要讓青少年知足惜福,學會感恩,懂得愛與被愛。因此,要想做好德育工作,首先我們必須讓感恩教育占據我國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我們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才能真正培養自身的道德修養、愛國情操。而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推進,德育在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簡單樸素的感恩教育蘊涵著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關懷,學會感恩是學會做人的前提,因此,更應將感恩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實踐行。

        三、推進感恩教育的幾點對策

        作為教師,我們更不能忽略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會有社會意識。一個人的責任感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來,大凡是對國家、民族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人物,都在孩童時就形成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那么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感恩呢?

        (一)樹立重視德育工作的觀念,落實感恩教育

        在中學校園實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明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不能認為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會浪費學時,無益教學成績,這就要求所有教職員工轉變觀念,跟隨素質教育推行的步伐,落實感恩教育,使學生逐漸養成感恩父母、感恩同學的思想習慣,學會尊重,要相信這種意識會轉化為孜孜以求、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引導全體教職員工意識到自己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認清日常工作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利用各種場合和時機在學生的心底播種善的種子,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愛、支持和援助時,給他人以回報,不要只圖索取和享受。教育學生將他人恩惠銘記在心,增強責任感,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懂得憐憫、懂得尊重、懂得責任,與人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營造充滿愛的校園環境環境

        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感悟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因此,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豐富的校園精神文化環境,為同學們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顯得尤為重要。校園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心理環境、人文環境等多個層面,它對同學們的成長往往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長期以來在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盲點,即缺少對教育對象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寬容之上的對話。師生關系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種“管理與服從”“權威與聽從”的關系,是“以上對下”“以強對弱”的關系,這種關系常常表現為教師對同學們的“教訓”“告誡”甚至是“塑造”。處在這樣的人際關系之中,同學們的心靈是封閉的、壓抑的,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礙,同學們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之心當然難以養成。所以,只有在學校生活中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關系,使精神相遇的對話關系成為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一種積極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態,才能讓同學們在一種自由、變化、動態的對話關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開展感恩教育也才是教育環境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心來感化學生,經常關心、鼓勵學生,向學生傾注愛心,注意轉變教師的多重角色,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合作關系,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對自己的關懷,時時刻刻感覺老師在關注自己,使之“親其師,信其道”,無論是對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尤其對后進生的態度,要特別慎重,要“動之以情”,切忌冷嘲熱諷,而應多給一些贊揚、鼓勵。同時在校園內宣傳欄、樓道、走廊等地方張貼感恩教育海報,內容可以包括小故事以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等詩詞名句,課間播放《感恩的心》《聽媽媽的話》《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等歌曲,使學生耳濡目染,讓感恩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三)引導學生感恩從小事做起

        小習慣決定大品德,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因此,我們要注重自己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感恩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感恩應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最基本的修養,也是人之常情。表達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對方的感恩,都需要練習,并且需要將它培養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讓感恩成習慣,隨時隨地感恩陌生人給你的付出和幫助,感恩就會成為你的一種美德、一種態度、一種信念,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在日常學科教學、班級管理中,注意抓住學生學習、生活的點滴,有意識地滲透感恩教育。教學生從身邊小事中學會體察生活,知恩圖報,學會回饋社會。開展感恩教育要讓學生了解到知恩圖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回報,還包括感情世界的回報,回報可以從學會感謝做起,這包括通過語言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表達我們的謝意。學會知恩圖報,要引導學生學會感受日常生活,感受生命中的各種恩惠,并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小恩惠的價值。應該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養感恩大樹成長的養料,生活就如讀一本書,你一字一行一頁地讀,在這過程中被感動了,就會知道報恩。學會知恩圖報是要讓學生知道,并非大恩大德的舉動才是報恩,對別人點滴的行為的報答也是報恩。這里落實到學生的具體生活中可以是對父母的點滴孝心,對師長、同學、朋友的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等。這樣的心與行為會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創設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園。對學生進行孝心教育從小抓起,從細節入手,引導學習“孝言孝舉”。孝言有:“起床問聲好、進門忙報到、出門打招呼、睡覺道晚安、分別說再見、感激表謝意”等。孝舉有:“就餐要讓座、父母生病懂得端水遞藥、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自己做。”道德情感需要積累,規范行為需要培養。孝心教育就是要從這些細節入手,教育他們怎樣孝敬父母長輩。只要我們從小就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孝心感恩教育的引導,很多學生都是愿意按照家長和老師的指點去做的。久而久之,尊敬父母、孝敬長輩就會在他們心中開花結果。生活中的孝心教育要從日常小事做起,給爸爸媽媽倒杯茶,敲敲背,捶捶腿。陪爺爺奶奶聊聊天,說說學校發生的事情。爸爸媽媽生日時親手為他們做件小禮物。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讓他們感受到你的關愛。養成寫孝心日記的習慣,就是將平時所做的有關“孝心”的事情以日記的形式記錄。每個人所做的事不同,習作水平不同,我倡導讓學生寫真實的日記,不需要華麗的語言。這就是教育學生誠實的一面,也是孝心的真實行為。讓學生努力總結自己所做的事情。

        (四)開展主題班會

        為了更加集中地引起全體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相互影響感染中得到情感上的升華,我精心組織了一次全班同學參加的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學會感恩”。借此讓同學們懂得珍惜,珍惜所擁有的一切,珍惜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常常報有一顆感恩的心。以下是班會記錄:①以一首《感恩的心》將同學們的情緒帶入,營造一個感性而溫馨的氛圍,歌聲可以培養學生學感恩的興趣,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開啟學生的形象思維。尤其是精煉的歌詞傳達出的思想內容是優秀的教育材料,再加上用優美的曲調,靈活巧妙地激活課堂,讓學生感知人間真情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②請同學上講臺詩朗誦《擁有一顆感恩的心》;③聽了朗誦后,互動活動“說出最讓你感動的事”(請幾位學生講述);④小型辯論賽。要學會感謝身邊的人,特別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而又應拿什么來報答父母所付出的無數艱辛呢?正方:給父母的報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質上。反方:給父母的報答是物質上大于精神上。無論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應該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感恩父母,關心自己的至親,父母的愛是那么的平凡,卻又那么的動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無聞,卻沁人心脾。⑤觀看“歷史上最牛的勵志感恩教育的‘一橫老師’的演講”,讓學生身臨其境,并通過談感受,使學生從“一橫老師”的演講中能充分感悟感恩!⑥請同學們借此機會對在平常不敢說,或者是因為以前的時候有點小摩擦的,借此機會化解矛盾,感謝同學朋友。⑦班主任總結:這里班主任有意識的向同學們講清楚感恩的作用,人生道路上有了感恩,生活的前景一片燦爛!那么,在怎樣感恩的問題上,教師從學生個人的內涵發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導學生立志成才,讓學生能正確的培養自己人生觀、價值觀,最終把自己培養成優秀的中學生。⑧布置課后作業:每個同學每周至少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打掃衛生、洗碗、疊被、整理房間、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腳等,化感恩為行動;記住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在母親節和父親節向父母說一聲“謝謝”,道一聲“辛苦了”,在教師節時向老師說一聲“祝老師節日快樂!”。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傳遞感恩之情!在這次“學會感恩”主題班會的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同學們對這次活動的積極參與,用心感悟,他們都在竭盡全力想用自己的行動去打動別人。他們的節目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辯論會非常精彩,看到他們看視頻時流下的眼淚,聽他們講述自己感恩的故事,作為老師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實的感動。我突然感覺學生們都是些善良純潔的孩子,他們對他們的父母、老師、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擁有一顆誠摯、感恩的心,通過這次活動,將自己對感恩的感受抒發出來,積極影響身邊的人也常常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或許我們平時都不會直接抒發自己的情感,但是我們并不是沒有必要讓身邊的人了解到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和感激,所以這樣體驗感恩的活動是我們學生和老師所需要的,他們需要一個空間、一個舞臺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次活動也在我們班掀起了一陣孝敬長輩、尊敬師長的熱潮,這說明感恩教育活動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每個人都已經真正地試著敞開心扉感恩這個美麗的世界了,而這只是起點,感恩教育是一場持久戰,也是綿延不絕的希望之光。

        (五)專題活動法,在實踐中感恩

        在特定的日子,如,中秋節、“三八”節、母親節、教師節、元旦等節日來臨之際,以班團會的形式組織感恩活動,如,學唱感恩歌曲,出感恩專題的黑板報,感恩征文、攝影比賽等。感恩教育要落到實處,就要從點滴實踐做起。如,(1)倡議學生在家里主動為家庭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動。讓學生們從真實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并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2)要求學生離家到校后要及時向家長報平安,讓家長放心;(3)利用中秋節的契機給父母寫一封感恩信或送一份小禮品;(4)五一勞動節時布置“為父母洗一次腳”活動;(5)提議學生給同桌、老師送上一份新年賀卡,感謝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具體有設定一個月(5月份)為“感恩月”,安排一系列專題活動:a.感恩父母養育對父母的”四個一”感恩活動:給父母、長輩洗一次腳、讓父母滿意的一次決定、給父母交一份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給父母寫一封表達感恩的書信。b.感恩學校、老師的培育“對老師的五個一”感恩活動:為老師寫一封信、和老師談一次心、給老師做一張賀卡、給老師提一個合理的建議、寫一首感恩老師的詩歌并進行詩朗誦比賽。c.感恩同學對同學的一幫一”感恩活動:對同學伸出援助之手(學習上、生活上的幫助)。d.感恩祖國、感恩社會班級愛國詩歌朗誦會,“感恩”主題作文,國旗下獻詞:“熱愛祖國,從我做起。”在活動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很多家長來電或者來信對學校的做法表示支持、肯定與感激,稱自己的孩子明顯懂事了,會更加體諒父母、孝順父母了。舉一個例子,某班張同學以前和家長的關系很不好,他的父母多次與我交流,對自己的孩子除了無奈,還是無奈。通過這次活動,高×同學的變化特別大,不但不再與父母吵架、作對,更重要的是,已經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也能主動與父母進行交流,談心。他的父母激動地給我打電話,說現在孩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將感恩教育融入社會實踐,通過回饋社會,開展愛國、愛人民的教育。學校要引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同和接受社會性規則。帶領學生投身社會實踐,把校園教育轉變為社會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形成和鞏固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另一方面,能使學生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發現自身的價值,或者發現自身素質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找到前進的動力和方向。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會到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幫助與施恩,不但能鍛煉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還能在活動中升華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

        (六)呼吁家長和社會一起努力堅持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要取得實效,僅靠老師和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全方位啟動,才能把感恩教育做得有聲有色,鮮活生動。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換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人性換人性的人性教育,所以在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要通過巧妙的情境設置做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處處體現人性的光輝。感恩觀念和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產生絲毫的動搖,都有可能半途而廢。為此,可在短信、家長會中向家長傳遞相關信息,在家長會的一些環節可以安排孩子在父母身邊一起做一些小互動,讀寫好的信,一起觀看影片等;同時呼吁媒體多報道感恩示例,傳播正能量,通過暗示效應使更多青少年效仿。在感恩教育的實踐中,我也和學生共同成長,打造人生的新境界。這期間我領悟了“只有心懷感恩,才能滋潤生命”的人生真諦;也知曉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處世哲學;更深刻認識到了沒有感恩的生活是蒼白的,沒有感恩的民族,他們的國家將危在旦夕!很榮幸我是一名教師,可以對孩子們的成長產生一定影響,感恩教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人生教育,“求真向善造美做好人”是我不變的教育理念,為此,我愿意繼續學習,繼續探索,不斷積累,將感恩教育進行到底!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更加落實德育觀念,踐行感恩教育,為素質教育的推進邁下自己堅實的一步,也為祖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張翔.大學生感恩教育與和諧社會構建[J].文教資料,2007(11):180-181.

        [2]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4).

        [3]喻文德.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05(8).

        [4]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應有之義[J].中國教育學刊,2005.

        [5]高愛芳,高衛松.學校品德教育應首推感恩教育[J].教學與管理,2005.

        第8篇: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關鍵詞:女性創業 創業模式 比較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052-03

        “她時代”的來臨,女性在商界也闖出一片天地。尤其近20年,中國女性創業發展迅速。在互聯網領域創業者中,女性占55%。2015年6月,全國婦聯為貫徹中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部署,落實中央精神,引領廣大婦女順應“互聯網+”新趨勢,積極投身創業的新實踐,決定在廣大婦女中開展“創業創新巾幗行動”。隨著“互聯網+”創業潮的興起,更多女性投身互聯網,通過互聯網、電商平臺等獲得全新的創業機會。與此同時,女性創業問題也成為經濟管理研究熱點。

        一、女性創業者的創業現狀

        基于戴爾在2013年和2014年委托所做的調查,2015年記分卡在相對商業環境、資源獲取、領導力和權利、女性創業渠道,以及高增長女性擁有企業的潛力等五個主要方面對31個國家進行了評估。新記分卡還著眼于被證明能消除高影響力女性創業障礙的關鍵因素,并預估了女性擁有企業實現其增長潛力時可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

        排名前十的國家均為經合組織成員國,本身經濟也高度發達,在這31個受調研的國家中,美國(71)連續三年蟬聯榜首,有22個國家整體指數得分均低于50分,這表明大多數國家可能仍缺乏女性創業發展所需的基本條件,中國與韓國得分均為44分,在東亞地區名列前茅。

        女性需要能夠公平地利用資源。在利用教育、互聯網、銀行賬戶以及中小型企業(SME)培訓項目等基礎資源方面,各國之間仍有巨大差距。瑞典在幾個類別中提供幾乎平等的機會,其中包括:87%的女性訪問互聯網,近100%的女性擁有銀行賬戶。與之相比,在這一類別得分最低的國家巴基斯坦,只有10%的女性訪問互聯網,只有3%的女性使用銀行賬戶。

        二、江蘇省女性創業模式的特征

        “互聯網+”不僅促進了全國經濟的發展,更給有創業想法的人帶來了契機。在“互聯網+”時代下江蘇省女性創業模式較以往有較大改變。本文從創業內容角度將江蘇女性創業模式歸類為三類:技術型、地理型、社會型,對這三類創業模式的具體應用進行描述性分析

        (一)江蘇女性在“技術型”創業模式下的創業分析

        技術創業即將一項新的技術用新產品的方式市場化或者將某種舊產品用新的工序進行生產。全省女性技術型創業是通過學習生產知識以及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不斷嘗試新品種、新科技、新栽培等開展創業實踐。在“互聯網+”影響下,利用微信等移動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產品技術創新及推廣等創業項目。

        (二)江蘇女性在“地理型”創業模式下的創業分析

        地理創業即創業者將技術、產品、工序等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通常意味著從發達地區帶到不發達地區進行創業實踐。全省女性地理型創業主要是圍繞來料加工、商貿流通、家政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實施創業項目。

        (三)江蘇女性在“社會型”創業模式下的創業分析

        社會創業即用新的概念銷售舊產品。全省女性社會型創業主要是針對一些地區蔬菜、家禽、水產、藥材等農副產品出現了滯銷現象,應用電子商務平臺賦予產品新的概念進行經營創業。

        三、江蘇省女性創業模式的典型案例

        (一)案例1:北極光科技――“技術型”創業模式

        1.企業簡介。江蘇北極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從成立起一直致力于校園信息化產品的研發、推廣和運營,其信息平臺已覆蓋幾十萬用戶上千所學校。隨著新技術(云計算、云存儲和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公司于2012年起著手研發基于移動互聯網和云技術的幼兒素質信息平臺,2013年“時光寶盒”正式上線,獲得了用戶的高度好評。

        公司本著以誠信為基礎,以科技為指引的發展方針,緊密把握客戶的需求,密切注視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用最真誠的態度和最先進的技術服務于客戶。

        2.創業與成長歷程。郭凜女士成長于教育世家,深受書香熏陶,2005年從加拿大歸國后,就創立了北極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教育的信息化,簡單來說也就是現代信息化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家校路路通”是她推出的第一款拳頭產品,主打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平臺。

        在當時手機已經普及但學校仍然通用紙質聯系本的情況下,以網絡為基礎的“家校路路通”相當于一個先進的社交軟件,在溝通效率上大為提升,但是做技術出身的郭凜卻小看了習慣的力量,“學校對推廣新東西是非常慎重的,尤其是越好的學校,自我權威感越強,他們會認為,我都教了多少年了,還要你來教嗎?”不認輸的郭凜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后,她終于敲開了一所學校的大門,然后是第二所、第三所。

        此后,北極光一路順暢,但郭凜的心思從未懈怠,她一直留意著潮流的變化,當移動互聯網起來之后,她當機立斷:必須抓住這個機會。于是結合移動互聯網、云技術、兒童教育的“時光寶盒”誕生了。

        這是一本3~6歲幼兒園小孩的電子成長檔案,既可以記錄孩子的童年時光,又能承擔起家長、學校之間的溝通任務。2010年這款APP上線后,便迅速走紅,在全省范圍內贏得了500多所幼兒園的信賴,郭凜也順勢著手線下活動,拓展親子教育、旅游等服務。

        3.案例分析與總結。創業者郭凜在創業之前沒有任何相關商業經營工作經驗,郭凜出生書香世家,自小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善于思考和調研,加上行動力強,偶然的機遇就觸碰了她創業的神經。在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進行產品技術研發,在“互聯網+教育”的影響下,利用微信等移動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校園通訊創新及推廣等創業項目,產生較好的創業績效。

        (二)案例2:――“地理型”創業模式

        1.企業簡介。2005年9月,黃劍虹女士與南京市科協共同投資創辦了南京麥瑞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后由原來的國有控股公司改制為民營公司。多年來,她帶領團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科學決策,將公司從單一的成果轉化型企業發展成為現在的集國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國際招商引資、軟件研發與軟件外包、BPO外包、信息化服務、系統集成、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實用型高端人才培養以及科技產業園建設與運營為一體的多元化高科技集團公司。公司經營業績逐年提高,國際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每年超過5項,下屬的人才基地每年培養各類人才IT緊缺人才3000多人,其中女大學生占35%。

        2.創業與成長歷程。2006年,當眾多軟件企業都在進軍軟件外包、IT基礎設施外包市場時,黃劍虹清醒地看到這些企業的外包人才緊缺,并把握這一商機,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的領導匯報,決定引進外包強國印度IIHT硬件技術學院的IT基礎設施管理技術和IMS完整課程體系,并成立IIHT中國教育中心。她計劃在培訓專業外包人才同時承接印度的外包項目,讓學生進入真實項目體驗,既提高了學生的實戰能力同時公司也獲得收益。她的想法得到了科協領導的大力支持,當年該項目作為金洽會重點項目之一,在第六屆南京――北歐及亞太地區經科貿洽談會上簽約,國家商務部官網作了專題報道,印度方派出了專業培訓師來中國任教。可以說,這個項目成為黃劍虹及公司發展的良好的開端。

        3.案例分析與總結。目前,公司將順應國家推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準備創建“青年創業園”,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免費提供場地、以及形成產品雛形的“股權眾籌計劃”孵化服務等。

        熟識黃劍虹的人都知道,她今天的成功是靠敢于突破、勇于創新而取得。憑借不懈的努力和堅持,她將產品、工序等從國外帶到國內,通常意味著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區進行創業實踐。從單一的成果轉化型企業發展為多元化高科技集團公司,并在全市科技企業中嶄露頭角。她用頑強拼搏、充滿正能量的精彩人生,向人們展現了新時期科技女性的風采。

        (三)案例3:――“社會型”創業模式

        1.企業簡介。江蘇省射陽縣淮海農場愛蓮水生花卉苑位于江蘇射陽縣淮海農場愛蓮水生花卉苑,主營花卉種子、種苗等。公司秉承“顧客第一,勇攀高峰”的經營理念,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2.創業與成長歷程。李吉厚從小在農村長大,10多歲的她就承擔起家務勞動,挑豬草、割麥穗,挑水擔柴樣樣都干。青年時期的李吉厚就是花卉愛好者,園林設計她頭頭是道,花卉品種她如數家珍;那一種花需要什么肥,那一種蟲害要用什么藥,什么時候澆一次水她都清清楚楚。2000年,李吉厚退休在家,她在庭院內養了8盆睡蓮荷花。

        李吉厚在互聯網上發現一則綠化信息,現在各個單位都在搞水景綠化,如果搞水生花卉肯定有發展前途。而且盆栽水生花卉在炎熱的夏季可以形成單位庭院綠化特色。李吉厚在原淮海農場富業連境內租地2畝,創辦水生花卉苑雛形,并根據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名著《愛蓮說》之意,定名愛蓮苑。在第十八屆全國荷花展中,李吉厚培育的“紫重陽”榮獲荷花新品種評比一等獎。李吉厚當選為中國花卉協會荷花分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3.案例分析與總結。江蘇省射陽縣愛蓮水生花苑經理將愛蓮水生花卉苑通過阿里巴巴、淘寶等電商平臺向全國推介,不僅提升了當地特色農產品知名度,也為附近村民增收致富闖出了一條新路。

        近年來,射陽縣市場監管局在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中,發現一些可以創業的女性,特別是農村女性思想滯后,以無文憑、無技術、無資金為由不愿創業,整天不是圍著鍋臺轉,就是玩牌、搓麻將。對此,該局轉變服務理念,把引領女性創業作為抓手,會同縣婦聯、人社局等部門出臺優惠政策,讓更多的女性創業者走出田頭、離開灶頭、丟下針頭,走上創業就業致富路。

        通過對三位女性創業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女性創業模式的不同。三個案例分別驗證了三種創業模式的特點:技術型創業模式屬于利用互聯網進行技術創新及推廣。而地理型創業模式主要圍繞來料加工和外包服務開展實踐,社會型創業模式主要是利用互聯網解決產品滯銷。也可以看出創業女性的共同點,即她們都具備堅韌不拔、敢闖敢干、敢于承擔風險的心理素質和不斷學習進取的精神。

        四、“互聯網+”時代下促進女性創業模式選擇的對策建議

        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啟微信公眾號,江蘇省女性創業實現將線上線下服務打通。以幫助青年女性成功創業為目的,“巾幗創客聯盟”與江蘇創客空間聯動創建,通過籌團隊籌項目籌資金籌智慧,為婦女創業創新發揮孵化作用。

        (一)女性互聯網創業者本身首先應增加信心

        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活動中性別歧視已被弱化,女性的第六感強于男性,因此她們有著比男性更敏銳的嗅覺和觀察力,能快速洞察到創業的機會。但是相對于男性,女性卻缺乏一種對成功的渴望,一種創業的自信。因此,如果女士們能把那份創業成功的自信填滿,那將會在事業上獲得騰飛。

        (二)女性合理利用“互聯網+”創業的獨特優勢

        女性創業者充分了解消費者心理,在“互聯網+”創業環境下,具有獨特的創業優勢。“互聯網+”以客戶體驗為中心,因此,女性創業者應運用自身的感性思維和敏銳的觀察力努力尋找客戶,為客戶創造價值。在創業過程中,女性創業者應選擇合適自己的創業模式,并在經營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

        (三)加強女性創業企業間交流與合作

        對成功的女性創業企業典型,要發揮其輻射作用,通過創業創新巾幗行動先進事跡報告會和女企業家論壇等形式推廣成功經驗,激發女性創業者的創業激情,讓處于起始階段的女性創業者少走彎路。女性在進行創業時,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要總結以往創業者的經驗,成功的女性創業企業要對剛起步的女性創業加以循序漸進的引導,逐步提升女性創業能力。

        (四)完善女性創業服務平臺

        促進女性創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需要整合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機構等各種社會資源,搭建綜合的創業服務平臺。因此政府要充分發揮好引導作用,在女性創業扶持和優惠政策的出臺落實上體現系統性、及時性和針對性;完善大投資和融資機制,為女性創業提供資金支持;引導社會輿論導向,打造女性創業文化,給予女性創業以更多的寬容、理解和支持。同時政府要抓好各項創業支持工作的統籌和協調,保障女性創業服務平臺的整體效益最大化。

        [本文為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規劃項目:“互聯網+”時代下江蘇女性創業模式及其優化實證研究,課題編號:2016SJD630099。]

        參考文獻:

        [1] 金瑾.基于創業動機的中國女性創業模式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0

        [2] 楊慧林.女性創業者的性格特征對企業創業的影響和解決方案研究:以KY公司為例[D].華東理工大學,2014

        [3] 上海市婦女聯合會.百名優秀創業女性風采錄[M].文匯出版社,2012

        [4] 汪燕.女性創業企業融資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合肥市為例[D].合肥工業大學,2012

        [5] [澳]安德魯?格里菲思.胡賽譯.創業成敗:關于挑戰、機遇和創新[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6] 謝雅萍,周芳.女性創業特征及其促進策略――基于福建省女性創業者的實證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

        [7] 石慶華,趙曉虹.基于環境作用下女性創業者行為與企業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東疆學刊,2012(4)

        (作者單位: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0)

        第9篇:大學生家務勞動總結范文

        [關鍵詞]休閑;休閑活動;休閑生活質量;經濟發展;廣東省居民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10)03―0061―08

        一、概述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7年人均GDP達到了2460美元。經濟發展伴隨的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加速了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比重已達到45%,但是城市休閑環境、休閑生活方式、休閑發展政策等幾乎“千城一面”,并且與農村休閑發展差距很大。大多數研究者比較關注城市居民的休閑生活而較少研究農村居民、省區居民的休閑生活。我國的省區(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包括旅游和休閑產業發展。在我國,無論是省區以內還是省區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長期存在。盡管30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有了越來越多的“閑”錢和閑暇時間,但是人們的休閑生活水平是否就隨著經濟發展而同步提高呢?盡管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否所有的省區,包括經濟發達的沿海省區,如廣東、浙江、上海、北京,居民感覺到自己的休閑生活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提升呢?

        廣東省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2007年的GDP達到了30606億元,占全國的GDP 1/8,經濟總量超過了新加坡、香港和臺灣(亞洲四小龍的3個),人均生產總值已超過4000美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7699元和5624元.工人平均工資水平達到29229元,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降到36.2%和48.6%。經濟的高速發展將廣東省的投資、消費、旅游、娛樂和休閑產業帶入國內前列。在改善物質生活的同時,充實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是人們追求的生活方式。廣東省20%左右的城鎮居民生活相對富裕,支付能力強,消費結構已經或正在升級,但消費傾向相對較低。

        這些年來,在我國以省區范圍為對象,研究其居民的閑暇時間配置、閑暇生活方式的成果較少。本文以我國南方經濟發達的廣東省為例,研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居民在閑暇時間內的生活是否同步提升,以及相關的問題。

        二、研究文獻綜述

        1899年,凡勃倫(Veblen)發表了《有閑階級論》,首次構建了經濟社會現象中休閑經濟的研究框架,他特別研究了社會的閑暇時間、消費方式、消費行為,指出休閑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建構。自此,特別是二戰以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人們的閑暇生活變化以及休閑生活方式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消費和休閑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在休閑產品和服務、度假旅游、體育運動等方面的消費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在3個方面深刻地影響人們的休閑觀念和休閑行為:第一,日益增加的財富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可支配自由時間,用于休閑追求;第二,越來越多的可支配自由時間擴大了人們的休閑選擇機會;第三,科學技術的發展促使越來越多的休閑娛樂設施設備逐步完善。當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得到滿足后,人們會關注可支配自由時間和收入。張桂風的一項研究顯示,2000年中國居民的閑暇時間增加到了6051小時,超過了美國(5620小時)和英國(6018小時)。中國家庭用于娛樂、休閑、體育健身、美容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費急劇增長。

        而美國著名休閑研究專家戈比(Godbey)指出,許多人感覺自己只有很少的閑暇時間,并希望將來有更多的閑暇時間,現代社會人們感覺到生活壓力很大。研究者總結了影響人們閑暇生活的一些因素,經濟發展、個人性格、家庭結構、社會關系、文化價值觀、信仰、政治等都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休閑方式。丹尼爾(Daniel)指出,包括階層、宗教、種族、性別、家庭和朋友等在內的眾多社會組織關系對人們的休閑會產生深刻的影響;由于信仰、家庭和社區在形成人們休閑和生活方式方面所起的作用,所以文化信仰和價值觀影響到人們對獲得休閑權的態度。米利沙等(Melissa,et al.)也認為社會因素和人們在社會流動與社會參與的狀況會影響到人們的休閑行為。

        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對一些城市或鄉村地區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我國公眾的閑暇社會狀況。結果發現,我國大部分居民的閑暇時間利用不合理,閑暇活動單調、不健康,休閑機會在人群和社區間不平等,人們的休閑生活滿意度不高,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老年群體、青少年群體和非就業群體的休閑生活狀況更糟糕。唐雪瓊等研究了云南蒙自縣居民的閑暇生活狀況,發現盡管人們的閑暇時間利用有多樣化趨勢,但是傳統的閑暇活動方式仍然很普遍,包括看電視、散步、看報讀書、家庭內的閑暇、家務活動等;在不發達地區城鎮的大部分居民,閑暇時間內的活動范圍不超過3千米,總結了影響人們開展閑暇活動的6個方面的因素為年齡、收入、家庭結構、教育、職業和性別。在這些因素中,年齡和收入是主要的。大部分人閑暇時間內看電視、玩撲克牌、打麻將,看電視的比例高達62.9%,玩牌和麻將的比例為23.1%,進行戶外休閑活動的比例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和開放程度正相關。在閑暇時間內學習新東西的比例,年輕人要高于年老者。

        在對廣東省的研究中,朱明芳指出廣東省居民都把工作看得比休閑更重要,人們把休閑僅僅看作是吃、喝、玩、樂;自己可支配的閑暇時間和收入不足是影響人們休閑生活的主要因素;盡管經濟發展了,但社會并沒有進入到休閑時代。秦學研究了廣州市居民的閑暇生活發現,盡管人們的閑暇時間比以前多了,但人們在閑暇時間內還是在關心自己的工作;影響人們閑暇生活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家務和休閑觀念,有近25%的居民對自己的閑暇生活不滿意,人們對閑暇的觀念就是不用上班、待在家中休息或加班兼職掙更多的錢。

        基于已有研究主要關注人們的閑暇生活方式及影響人們閑暇生活質量的因素,本文擬在此基礎上,對廣東省進行個案探討。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2008年3月~5月在廣東省21個中心城市及其周圍的鄉村地區進行問卷調查。考慮到廣東省的城市人口比重較高,且外來人口(包括暫 住和流動)數量之多、比例之高居全國首位,外來人口絕大部分居住在廣東省各大中城市。因此,調查中所選擇的樣本以城市地區為主,被調查者中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占大部分。本文中的“廣東省居民”指的是實際生活在廣東省地域范圍內的廣東本地居民和外來人口,而非僅僅指具有廣東省戶籍的居民。

        本次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3個部分:居民的人口統計特征,包括居住地、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居民對休閑生活的認知度與閑暇時間內的活動內容;居民對閑暇生活的主觀滿意度、閑暇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以及對未來閑暇生活的期望等。為了提高抽樣調查的準確率和可信度,本次調查采取現場發放問卷、現場填寫回收的方式完成。2008年5月1日~3日,廣東商學院120名在校生被選為調查者,他們的籍貫分別來源于廣東省的21個地級市范圍,其中76人家在中心城市,44人家住農村,在調查前都接受了系統的調查業務培訓。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要求進行問卷調查。被調查者從中小學生到老年人。

        本次調查總共發放問卷3000份,問卷3000份,其中有效問卷2300份,有效問卷率為76.7%,運用SPSS軟件和Excel軟件及統計學方法對問卷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

        四、統計分析結果及發現

        在2300份有效問卷中,樣本的人口統計特征如表1。

        1、居民對閑暇生活的認知度

        在問及“閑暇”的含義及重要性這個問題時,有34.9%的居民回答比較了解,44.7%的居民有些了解,仍然有12.2%的居民基本上不了解。基本上不了解的人群中,比例依次為: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2%,65歲以上的占35.1%,個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30.8%,農民占11.6%。這說明了當前弱勢群體(包括文化程度低下者、老年人、低收入者、農民)對休閑的認知度低,他們往往是容易被社會主體生活遺忘的群體,是最需要普及休閑知識和獲得休閑權利的社會群體。特別是在經濟發展速度快、社會結構分層顯著的經濟發達地區表現得更為突出,廣東省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2、居民擁有的閑暇時間

        廣東省居民個人日常擁有的閑暇時間(除去生活必要勞動時間以外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差異較大。大部分居民每日的閑暇時間在3~5小時(表2),低收入者擁有的閑暇時間多,他們占每日閑暇5小時以上的比例最高(35.8%);高收入者閑暇時間一般較少,在每日閑暇時間1小時左右的人群中占15.8%的最高比例。低收入者一般是農民、下崗工人、外來的流動人口等就業不充分群體,他們每日在“工作”與“休息”的交替中過著“非充分就業”的生活,擁有較“充足”的閑暇時間,但是他們的閑暇生活內容卻顯得非常單調。

        3、日常休閑活動內容

        廣東省居民的日常(指工作日)閑暇時間內有23.8%的人在室內休憩活動,19.5%的人與鄰里朋友聚會,12.9%的人加班、兼職,12.5%的人消閑小憩,10.4%的人購物,10%的人進行文化娛樂活動,5.6%的人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此外,還有5.3%的人選擇進修學習。居民主要是在家庭及其附近活動,包括室內的各項閑暇活動、小區的消閑游憩活動及與鄰里或朋友的聚會。閑暇時間內戶外的文化娛樂、體育運動、學習活動則相對較少,顯示出休閑活動內容的知識和文化含量不高。該結果與許多人認為的廣東人消費高、愛學習、多運動的“事實”有一定的出入,需要進行分析研究。

        居民在家中的休閑活動則顯得較為豐富和復雜,沒有明顯的優點或不足。主要的活動包括看電視(29.4%)、讀書看報(16.6%)、睡覺休息(13.2%)、美化居室(10.6%)、與家人聊天(8.8%)、與朋友同事聚會(6.5%)、學習知識(5.7%)、撲克麻將娛樂(5.7%)、輔導、照看子女(3.5%)。

        4、節假日的休閑活動

        廣東省居民節假日的休閑活動呈現出以下特點:

        從節假日休閑活動的內容看,有26%的居民待在家中活動,20.2%的居民約朋友或同事聊天、談業務等,12.2%的居民逛街購物,11.7%的居民從事娛樂消遣活動,這4種活動是廣東居民雙休日的最主要活動。此外,也有一部分居民利用雙休日加班(6%)、兼職(5%)、體育健身(5%)、學習進修(5%)和外出旅游(2.7%)。表明廣東省居民雙休日處于真實的“閑(閑待、閑聊、閑逛、閑玩)置”狀態,而利于促進自身素質提升的學習、運動、旅游等休閑活動仍然不夠充實。

        從節假日休閑活動的空間看,工作之余的節假日,人們一般愿意待在家中,有26.7%的居民表示節假日主要待在家中或者到附近活動;緊張的工作之后,人們在節假日去光顧購物和娛樂場所感覺是一件很放松愉快的事情,有21.2%的居民表明節假日主要去休閑購物娛樂場所;人們利用節假日互相串門,去親朋好友家聊天談事也是主要活動之一,此項比例為17%。此外,人們也時常光顧文化科技場館(8.1%)、飲食場所(7.1%)、體育場所(6.5%)、旅游景區景點(5.9%)、學習教育場所(5.2%)、美容健身場所(2.3%)。盡管頻率不高,但也顯現休閑活動空間范圍較大,這些休閑場所的開發利用潛力很大。

        5、居民對休閑生活的主觀評價

        本次調查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來了解居民對自身休閑生活的主觀評價:一是要求居民回答“您認為近年來自己的休閑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二是詢問居民對自身休閑生活的滿意度。從人們對休閑生活總的評價方面來看,認為休閑生活有積極變化的居民占大多數(62.8%),有21.3%的人覺得休閑活動內容更豐富了,生活更加充實和有意義了;19.7%的人認為休閑意識提高了,更加懂得了休閑的重要性了;12.6%的人認為自己在閑暇時間內的消費支出增加了,休閑消費的比重也增加了;5.3%的人更加懂得如何合理安排閑暇時間和業余生活了;3.9%的人認為通過休閑活動,自己的各項技能和素質提高了。認為沒有太大變化的居民比例仍然有37.2%,占1/3強。其中13.8%的人認為雖然閑暇時間增多了,但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自己的休閑活動;23.4%的人則感覺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太大的變化。這表明廣東省在提高居民休閑生活質量和認可度方面仍然有著較艱巨的任務。

        從居民對自身休閑生活的滿意度來看,廣東省居民的評價趨于正態分布,即感覺基本滿意和不太滿意的人數比例最高,分別為58.8%和28.2%;認為很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居民所占比例都較小,分別占6.8%和6.2%。休閑生活的滿意度評價,因群體性質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從很不滿意的群體分布看,呈現出“一高兩低”的特點,即感覺很不滿意的最高比例群體是學歷最高的群體(研究生)、年齡層 次最低的群體(18歲以下)、個人收入最低的群體(1000元以下)(表3)。這個“一高兩低”群體的休閑生活是今后要重點關注的對象,是構建和諧休閑文化的重要內容。

        6、影響居民休閑生活的因素

        廣東省居民認為影響自身休閑活動的因素主要有7個方面,各種因素的影響程度不同。其中認為自己經濟能力有限,不能自由開展休閑活動的居民比例最高(30.2%),這和近年來物價上漲、居民生活成本增加有密切關系。在生活壓力和競爭越來越大的廣東省內,許多居民不得不利用閑暇時間去加班、學習、兼職,以適應社會生活。致使許多居民(28.4%)認為自己工作學習忙,閑暇時間不足,從而影響到自己的休閑生活。有15.8%的居民認為社會所能提供的休閑娛樂場所不足,從而影響到自己的休閑活動質量,這個群體主要集中在農村。此外,有11.5%的居民認為社會缺乏良好的休閑氛圍,8.2%的人認為是自己對休閑的重視程度不夠。調查顯示,影響居民休閑生活質量的因素與影響居民開展休閑活動的因素非常接近。總體而言,影響居民休閑生活的主要因素表面看是個人原因(如時間因素、經濟因素)和家庭因素,但實質上社會環境的壓力剝奪了人們的休閑權利,人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不得不犧牲本該用于休閑消費的金錢和時間。

        7、居民對休閑生活的預期

        各種主客觀條件影響到廣東省居民的休閑生活,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會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隨著人們對生活方式、生存質量和生命價值的重新審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高自身休閑生活的期望值。本次調查主要從3個方面了解廣東省居民對休閑生活的預期:對休閑活動空間的預期選擇、對休閑生活內容的設想、對政府和社會的休閑政策與措施的期望。

        7、1 對休閑活動空間的選擇

        人們對“閑暇時間最想去的地方”的選擇,比例最高的是旅游觀光地(占16.4%),有14.9%的居民選擇待在家里,此外,12.4%的人選擇去親朋好友或同事家里,12.1%的人選擇娛樂場所,10.7%的人選擇商業購物場所,9.8%的人選擇體育健身場所,8.1%的人選擇文化場館,5.7%的人選擇飲食場所,5.3%的人選擇科技場館,3.4%的人選擇教育場所,還有1.2%的人選擇美容美發場所。說明人們對休閑活動的空間選擇不僅很廣泛,而且有比較高的相似性,外出旅游和待在家中仍然是居民最主要的活動空間選擇,兩者比例相加占到了43.6%的高比例。

        7、2 對休閑生活內容的設想

        在問及對未來休閑生活的設想時,被調查者的選擇各不相同,主要包括6個方面的生活內容(表4)。其中選擇加班工作或兼職的居民比例最高,達到20.2%;其次是進修學習,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技能(占18.4%);外出觀光旅游的居民比例居第3位(17.8%)。總體上看,廣東省居民對未來休閑生活的設想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目標性,與當前的休閑生活現狀(處于真實的“閑”置狀態,利于自身素質提高的學習、運動、旅游等休閑活動不夠充實)相比,具有積極的進步意義,是符合在全社會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總目標的。

        7、3 對政府和社會的休閑政策與措施的期望

        在休閑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征的時代背景下,政府和社會必須作出行動選擇。當前政府和社會最需要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人們對政府和社會有怎樣的要求與期望,是本次調查研究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通過對廣東省城鄉居民的調查與了解,獲得了如下發現(表5)。超過1/5的居民建議政府和社會加大休閑設施建設的投入,增加休閑供給,以滿足城鄉居民的休閑生活需求;近1/5的居民希望政府和社會增加居民的收入,以提高其休閑消費能力。人們的期望還包括自然環境、生活環境、休閑活動開展、休閑社會氛圍、休閑宣傳與教育普及、休假制度,等等。

        五、結論和討論

        通過對上面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發現,盡管廣東省的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其他省區的前面旅游和休閑已成為居民的基本生活內容,但是到目前為止,人們的可支配自由時間、閑暇活動內容及空間范圍、休閑觀念、閑暇生活滿意度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閑暇時間有增加的趨勢,但人們并沒有從家庭和工作生活中感到擁有足夠的閑暇時間。

        多年來,我國為了增加資本積累及增強國際競爭力,一直實行低工資制度,導致勞動者的收入增長較慢。許多人為了支付越來越高的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而不得不超時工作或尋找兼職以增加收入。這反映出我國的現實情況就是居民的社會福利未能與經濟發展速度同步提升,在發達國家(如美國),居民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保險福利是相當好的,人們基本上不需要支付這些方面的花費,而將“閑”錢用在旅游休閑娛樂上。廣東省2007年居民收入的增長率低于食品、煤氣、服裝、醫保等方面價格的上升,也低于東部沿海的浙江、福建、山東、遼寧、江蘇甚至“泛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的收入增長率。由于廣東省居民的工作壓力較大和生活負擔較重,平均只有23.5%的居民每天擁有3~5小時的閑暇時間(見表2)。人們在周末和節假日里寧可放棄休息或休閑活動去工作以增加收入。該發現與其他研究者的發現是一致的。研究還發現,小學及以下文化群體、老年群體、低收入群體和農民4種人群對“休閑”的認識和理解最差,這些群體常常被現代社會邊緣化,缺少休閑知識技能和休閑權利,這在經濟發達、社會分層顯著的廣東省更為突出。低收入群體,包括失業者、殘疾人、農民(包括農民工)擁有較其他群體更多的閑暇時間(見表2),但他們的閑暇生活質量和休閑生活滿意度非常低。

        1990年以來,我國居民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但大部分被用來從事消極閑暇活動,如過度睡覺、過度看電視、過度用電腦、過度玩撲克牌和麻將。在廣東省,由于生活成本的上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人們感知的公共休閑設施的缺乏與不甚理想的休閑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在閑暇時間里寧愿待在家里或在附近游玩,也不太愿意到戶外參加體育鍛煉、文化娛樂、旅游等活動。

        杰克森(Jackson)認為“休閑的障礙”就是任何制約人們提高其參加休閑活動并花更多時間從事休閑活動、利用休閑設施、獲得休閑滿足感的能力的外在事物和因素[35j。廣東省居民面臨的休閑障礙主要來自個人方面,諸如收入低、閑暇時間少、家務繁重,以及公共休閑設施不足等社會因素。該發現與以前研究者的發現比較相似。

        為什么被調查者中高學歷的群體、年輕人群體、低收入群體對自身閑暇生活的滿意度最低呢?高學歷群體中,大部分人是專業技術人員和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他們的工作很繁忙,很少有空余時間進行休閑活動,盡管他們有較多的“閑”錢,但現實閑暇生活與其所期望的相差甚遠。大多數年輕人是在校大學生,沒有多少錢用于休閑娛樂;有的則是剛畢業參加工作,也沒有多少“閑”錢和“閑”時開展休閑活動,并且年輕人的休閑實踐(許多休閑活動需要一定的重復才能掌握)經驗不足,所以使得年輕人對自己的閑暇生活滿意度低。

        本次調查研究中,當被問道:“你對政府和社會發展休閑有什么建議?”時,有1/5的被調查者希望他們的收入能夠得到較大提高,以使他們有更多的錢用于休閑生活。另有1/5的人建議政府和社會增加休閑服務設施供給,還有一些人建議政府和企業給予他們更多的閑暇時間,也有人建議政府和社會改善城鄉休閑環境,改善交通,普及休閑教育,開展多樣化的休閑活動等。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区 | 久久免费久久爰精品 | 专区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自产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