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險型決策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商業信用;風險控制;excel
商業信用是最古老的信用形式,通常是指工商企業之間進行商品交易時,以實物形態提供的直接信用。從經濟意義上來看,商業信用可以看作是一種準貨幣(quasi-money),在商品流通中調節資金在時間與空間上分布的失衡。但是商業信用也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推動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存在巨大的風險。傳統的商業信用決策是假設外部經濟參數是靜止的,如美國著名學者stanley b. block等編著的權威教材《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但這樣的假設前提是不現實的,本文針對以上分析思路的不足,利用excel軟件的相關分析工具,提出動態經濟環境下的商業信用決策方法。
一、利用單變量求解工具進行風險敏感性分析
單變量求解工具具有根據結果反推出原因的作用,即具有處理假設(if)需要得到的結果,那么原因是什么(what)這類問題的功能。應用單變量求解工具是通過“工具”菜單上的“單變量求解”命令來實現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在“可變單元格”或“目標單元格”中輸入單元格的引用位置或名稱,“可變單元格”中的單元引用必須包含在“目標單元格”的公式之中,同時還要注意“可變單元格”不能包含公式,當單變量求解工作完成后,excel會將結果顯示在“單變量求解”對話框中,其運行界面見圖1。
案例1:某小型企業的年度賒銷額為16萬元,目前每年的賬款催收費用為3 500元,壞賬損失率為1.5%,平均收賬期為30天。該企業正在考慮緩和催收款項的行動以便將每年的催賬費用下降到2 200元,改變后預期會使壞賬損失率上升到2.5%,平均收賬期增加到45天,并使其年度信用額上升為162 500元,如果該企業的資金成本為16%,變動成本為75%,問該企業是否應緩和賬款催收行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為使上述變更得以實現,收賬費用減少的下限為多少?如果賬款催收費用難以壓縮,那么就要加快貨款回收速度,此時應收賬款回收期應降低到多少天?
首先,定義問題求解的計算公式,其中應收賬款機會成本是難點,根據公式有: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維持賒銷業務所需要的資金×資金成本率,而維持賒銷業務所需要的資金=(年賒銷額÷360)×平均收賬天數×變動成本率。
其次,將相關的數據輸入電子表格中進行計算,其中信用方案改變前后的應收賬款機會成本分別為1 600元、2 437.50元,綜合計算得到信用成本后收益分別為32 500元、31 925元,說明信用策略變更是不合理的。
最后,對信用政策進行調整。假設要使變更后的信用策略可行,根據題意要么降低收賬費用,要么加快賬款回收速度。采用單變量求解工具進行分析,當其他因素不變時,收賬費用下降到1 625元之下或者賬款回收速度低于34天時,改變信用策略才是可行的。
二、利用模擬運算表進行風險敏感性分析
模擬運算表是excel提供的只需簡單操作就可以完成因素變化的分析工具。在具體分析過程中,利用模擬運算表工具進行“假設”分析,來觀察某些因素變化對目標結果的影響程度。模擬運算表具有如下功能:一是提供一種便捷的計算手段,在簡單的操作定義過程后,完成多組不同數據之間運算;二是提供一種顯示與比較表式,在模擬工作表中可以同時顯示與比較多個不同數值變化結果。
案例2:某公司正在制定其信用政策,按照以往經驗,每年的賒銷收入為8 0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80%,平均收賬期為45天,收賬費用是500萬元,壞賬損失率為4.5%,資金成本率為16%。由于外部經濟環境可能發生變化,根據專家測算賒銷收入與收賬費用在原有基礎上會有-15%~15%的變化幅度,試利用模擬運算表對信用方案進行分析。
根據題意,假設賒銷收入與收賬費用兩個因素同時變化,利用excel提供的模擬運算表,其運行結果見圖2與表1,表1是截取excel的數據部分,除第一個單元格外,表中第一行表示賒銷收入的變化區間,第一列表示收賬費用的變化區間。從表1可知正常情況下的信用收益是620萬元(即第一個單元),當賒銷收入最低與收賬費用最高時,此時信用收益取得最小值377萬元;當賒銷收入最高與收賬費用最低時,此時信用收益取得最大值863萬元。
三、利用方案管理器進行風險敏感性分析
方案管理器是excel軟件為財務人員提供的一種強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可以管理多個方案,每個方案可以建立多個假設條件,并據此生成多種結果以方案摘要報告形式保存,通過閱讀方案摘要報告,可以清楚地看出因素變動對目標值的影響情況,詳細情況見圖3和圖4。
案例3:某企業預測的年度賒銷收入凈額為3 6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資金成本率(或有價證券利息率)為10%。假設企業收賬政策不變,固定成本總額不變。該企業準備了5個信用條件的備選方案:各種備選方案估計的賒銷水平、壞賬百分比和收賬費用等有關數據見表2。
要求利用方案管理器進行信用決策。
從圖4方案摘要可知,變動因素分析是:年賒銷額、應收賬款周轉期、壞賬損失率、收賬費用,通過在方案管理器中進行相關設置,可以直接得到最終的信用收益,根據運算結果,方案c為最佳方案。
四、利用工具欄中的“窗體”進行風險敏感性分析
excel提供了多種圖形控制工具,激活這些控制圖標,例如視窗中的工具欄,建立與相關單元之間鏈接,拖動這些控件,可直觀地反映相關因素的變動以及對目標參數的影響。
案例4:某企業正在制定其信用政策,假如每年的賒銷收入在6 000萬~10 0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75%,平均收賬期為30~60天,收賬費用是200萬~300萬元,資金成本率為8%~12%,壞賬損失率為4.5%,試利用控件工具對信用方案進行分析。
五、利用蒙特卡洛隨機模擬進行風險敏感性分析
蒙特卡洛(monte carlo)隨機模擬,不同于確定性的數值計算方法,是用來解決工程和經濟中的非確定性問題,該方法通過成千上萬次的實驗,可以涵蓋相應概率的分布空間,從而獲得一定概率下的不同結果和頻度分布,通過對大量樣本值的分析,得到滿足一定精度的結果。
案例5:在案例4的基礎上進行探討,假設其中的賒銷收入、平均收賬期、收賬費用、資金成本率在相應區間上按照均勻分布,其余參數保持不變,試分析信用后收益的可能概率分布。
運用excel軟件提供的統計函數,利用rand對4個變動參數進行設置,本次仿真實驗共進行10 000次,通過countif進行統計,得到如表4所示的結果,從實驗數據可知,信用收益出現在1 000~1 600的可能性較大,而小于1 000或者大于1 600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六、結論
影響商業信用決策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觀方面的因素,如國家經濟形勢、社會信用體系,又有微觀方面的因素,如企業營銷與庫存策略,而excel提供的單變量求解、模擬運算表、方案管理器、窗體控件、隨機模擬等工具對于克服傳統分析的缺陷,順應動態環境下的商業信用決策是非常有效的,其中單變量求解工具適用于信用目標控制,方案管理器適用于信用計劃優化,隨機模擬適用于信用風險評價,其應用范圍歸納如表5所示。
主要參考文獻
關鍵詞:偵查決策;風險型決策;決策樹;貝葉斯決策法;效用
中圖分類號:DF7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53(2012)05-0026-07
從決策科學的角度看,以不同標準可以將決策分為個人決策和組織決策;戰略決策、管理決策和業務決策;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單目標決策和多目標決策;定性決策和定量決策;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性決策。[1]15其中,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是研究決策分析的基本分類方法。這種分類方法以自然狀態,即決策者無法控制但可以預見的決策環境客觀存在的各種狀態的變化為分類標準,將自然狀態的發生概率與決策方案損益值,即在特定自然狀態發生時,特定決策方案實施后的收益或損失建立起直接聯系,反映出決策系統三項要素,即自然狀態、決策方案和決策方案損益值的邏輯關系,以及決策活動實踐性和應變性的本質特征,是從動態過程角度對決策分析的分類。
偵查是一個不斷決策并優選方案的過程,而偵查決策本就具有決策分析的屬性。決策科學研究的決策或決策分析與日常社會生活中的決策活動略有不同,決策科學研究決策問題所要解決的是“怎么做”或“怎么做得更好”,而不是“做什么”,也就是說,是預設明確目標的方案優選。而偵查工作就是在及時合法偵破案件的明確目標指導下,直面復雜多變的案情條件,優選偵查方案的過程。對應決策系統三項要素,偵查決策系統的三項要素是案情條件、偵查方案和特定偵查方案在特定案情條件概率下的損益值。借鑒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的分類方法,將偵查決策分為確定型偵查決策、風險型偵查決策和不確定型偵查決策,就是為了運用該分類方法所反映的決策過程的動態性、實踐性、應變性,尤其是運用決策系統三項要素的邏輯關系來分析偵查決策優選的過程。決策科學和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的分類方法與偵查決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引入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偵查決策問題的重大意義在于,為偵查學研究和偵查決策工作提供科學方法論基礎。
一、風險型偵查決策模型的提出
依案情條件確定程度不同,偵查決策被分為確定型偵查決策、風險型偵查決策和不確定型偵查決策。風險型偵查決策介于確定型偵查決策和不確定型偵查決策之間,是更符合現實偵查決策形態的決策模型,因此筆者將之作為研究偵查決策的標準模型,以下就從與確定型偵查決策和不確定型偵查決策比較的角度,分析并提出風險型偵查決策模型。
所謂確定型偵查決策,是指案情條件完全確定的偵查決策,其構成條件有四:存在一個明確的偵查目標;存在一個確定的案情條件;存在可供偵查員(決策者)選擇的多個偵查方案;可求得每個偵查方案在該確定案情條件下的損益值。由于案情條件是確定且唯一的,問題的發展方向只有一種確定的結果,偵查員只要分析比較各偵查方案實施的結果就能實現優選。不確定型偵查決策,是指各種案情條件發生可能完全不確定的偵查決策,其構成條件有四:存在明確的偵查目標;存在兩個以上發生可能性不知的案情條件;存在可供偵查員選擇的兩種以上偵查方案;可求得各偵查方案在各案情條件下的偵查決策矩陣。相較而言,確定型偵查決策是理性決策,而不確定型偵查決策是經驗決策,現實中的偵查決策都是理性與經驗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從決策模型的角度說,不確定型偵查決策顯然更符合偵查決策的實際形態,這是由復雜多變的案情條件所決定的,也正是因此,偵查決策在本質上仍屬于經驗決策,經驗的意義主要在于對案情條件發生可能性的預計。雖然絕大多數案件中,案情條件發生的可能性是難以預計的,但完全不知的情況也是極為少見的,在經驗的指導下,偵查員總是會對案情條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預計,只是準確性與實際情況有差異。案情條件再復雜疑難、撲朔迷離的案件中的偵查決策也不可能來自毫無客觀根據的靈感,現場的蛛絲馬跡總會調動偵查員特定的思維和經驗,從而預計相對確定的案情條件發生的可能性。從對現實偵查決策形態的詮釋和決策方案優選的方法來看,確定型偵查決策和不確定型偵查決策都是極端的。從對現實偵查決策的詮釋來看,完全確定案情條件發生可能和完全不知案情條件發生可能的情況都是極端的,在犯罪情勢日益復雜多變,而刑事技術又不斷創新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案情條件總是在經驗主導、技術支持的偵查決策中存在相對確定的發生可能性,也就是說存在一種可預計的發生可能性。從決策方案優選方法的角度說,直接而理性的比較當然是理想的,但受案情條件相對確定性的影響,這種理想方法的適用空間顯然是極為有限的;不確定型偵查決策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以對決策準則的主觀選擇替代對案情條件發生可能性的客觀分析作為決策方法在不確定型偵查決策中,由于案情條件發生概率不知,所以只能通過選擇特定的決策準則來人為設定概率。不確定型偵查決策的決策準則有:樂觀準則、悲觀準則、折中準則、后悔值準則和等可能準則。其中樂觀準則將案情條件發生概率設為1,即完全確定,其他情況為0,即不可能;悲觀準則將案情條件發生概率設為0,其他為1;折中準則將概率設為α(樂觀系數),其他為1-α;后悔值準則與悲觀準則相似。這四種準則都將案情條件發生概率設為完全確定和完全不確定兩種極端狀態,忽視了對中間狀態信息的分析。而等可能準則則設為1/m,m為案情條件的數量,但案情條件的等概率顯然是不現實的。,決策準則的選擇受到作為決策者的偵查員的偏好、認知分析水平、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對決策準則的選擇當然也反映出偵查員對案情條件確定性程度的客觀分析,但由于不確定型偵查決策的前提是不知案情條件發生可能性,因此只能以對決策準則的選擇替代對案情條件發生可能性的客觀分析,但這種以主觀選擇替代客觀分析的方法顯然存在過大的決策風險。偵查員會受到偏好、認知分析水平、經驗等因素的影響是絕對的,但與其將之應用于對決策準則的主觀選擇,不如直接應用于對案情條件發生可能性的客觀分析,也就是將不確定型問題轉化為風險型問題解決。
二、風險型偵查決策的構成條件和決策準則
由于確定型偵查決策和不確定型偵查決策的極端性,以案情條件發生可能的相對確定性為前提的風險型偵查決策就成為研究現實偵查決策優選的最合適模型。風險表明存在著收益或損失,但收益或損失出現的可能性是隨機的,這種隨機性的概率是通過自然狀態的概率來表示的。在數學上,風險是某一不利事件的不利程度和該事件出現概率的函數。[2]56風險型偵查決策就是在分析不利事件的不利程度和該事件出現概率基礎上,對偵查決策方案的優選,簡單地說就是面對風險,作出選擇。風險型偵查決策,是指通過偵查經驗和刑事技術預計案情條件發生可能性,在此基礎上比較各偵查方案的損益值,以實現優選的偵查決策。其構成條件有五:存在明確的偵查目標;存在兩個以上的偵查方案;存在兩個以上的案情條件;可以計算出不同偵查方案在不同案情條件下的損益值;在各案情條件中,偵查員不能肯定未來哪個案情條件一定會發生,但可以確定每個案情條件發生的可能性。
【關鍵詞】風險;風險分析;決策理論;不確定性;風險厭惡
一、引言
在過去的十年中,關于環境保護、福利和個人的安全,同時可利用自然和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等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因此,土木工程中的風險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得到主要發展,并且作為土木工程應用中的一種決策支持工具其重要性也日益增加。盡管在一些專業領域,對風險管理,資產管理等行業的興趣正迅速增加,然而,在土木工程領域,減少風險和風險緩解措施的相關計劃并不被完全看好。風險和可靠性分析實際上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工程領域,除了需要在一個或幾個經典的土木工程學科有堅實的基礎以外,還需要透徹的理解概率論、風險分析和決策分析。沒有跡象表明,對風險評估的關注度將在未來減少。未來的發展和社會對基礎設施的維護和保養將可能更多的需要加強對風險評估的關注。工程應用領域的風險決策分析的巨大需求和對各獨立學科中的風險分析辨識的明顯不足,其直接結果就是,經過多年發展風險分析的實踐范圍已擴大到相當廣闊的范圍。實踐經驗以及幾個基準研究已經清楚地表明,根據各專業人士的執行情況和客戶要求的不同,風險分析可能實際上代表不同的事情。這種情況并不令人十分滿意的,風險工程專業應該努力定義風險分析,為風險分析確定一個最好的工程實踐,并建立一個分類和風險分析的標準化框架。本文嘗試提供一個關鍵的概述和關于風險分析的一般性討論,目的在于解決土木工程設施所產生的一些特殊問題。本文強調為風險分析建立一個正式的基礎的必要性,并考慮了決策理論的風險分析,討論和分析了這個視角下的各種缺陷。
二、風險的定義
Risk是一個比較常用的概念,可以和Chance、Likelihood以及Probability這樣的詞互換使用,用來表明我們對某一討論的事物的狀態的不確定性。然而,既使我們可以從討論的背景中理解不同的單詞的具體含義,在工程決策中,我們依然有必要更加準確的認識風險一詞。在后面我們將會看到,技術風險的典型定義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為的預期后果。這種定義與保險業中關于風險,以及歐元、美元,人類的死亡人數,有毒物質的暴露極限等風險可能的解釋是一致的。然而,盡管背后的理論和哲學的框架極其相似的,關于風險的定義、分析、處理和風險的監管要求,以及相關的術語,已經演變為不同的土木工程學科。
三、風險分析的具體實現
(一)概況
風險分析可以用一個通用的格式來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應用無關,風險分析是否執行與活動的風險是否可接受相關,或者是否為一個管理決策的基礎服務。一種基于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的代碼流程顯示出風險分析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由于系統需求的變化,操作經驗的增加,以及其它與系統性能相關的新信息,決定了風險分析是一個需要定期監測和審查的過程。
(二)危險識別
土木工程設施中的風險分析的一個任務便是找出潛在的風險,即風險的來源。這個過程在風險分析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只有主觀或客觀上確定了危險的存在,才可能考慮風險的評估。如果所有相關的危害都是不確定的,則風險分析將導致有偏見的決策,這將導致不必要的付出,并且最終可能導致不可接受的對人和環境的高風險。不同的危險識別技術已在各種工程應用領域,如化學、核能和航空中蓬勃發展。其中主要有:初始危害分析(PHA);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FMECA);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風險篩查(HAZID SESSIONS)。土木工程設施中的風險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為失誤造成的。然而,在設計、施工、使用和維護等方面,人為因素造成的危險很多時候都被忽略了。這就不能不引起了一些懷疑,風險分析是否是確保系統安全的唯一方法。
(三)邏輯樹分析
如果已經確定了系統工程中風險的不同來源并且分析了風險的成因,那么邏輯樹可以用于全局風險的進一步分析,并對各個組成部分的風險貢獻做出評估。在后面將要描述到的風險分析的理論公式中,邏輯樹分析為評估各分支概率決策樹以及相應的后果提供了工具。在目前的風險分析中主要使用以下的邏輯樹的類型:故障樹、事件樹、原因/結果圖。由于故障樹不能直接適用于依賴性基本事件,他們不是很適合于對所謂的普通失效事件概率做出評估。對于土木工程的應用,這種局限是很嚴重的,依賴性是一個普遍的特點,而不是風險事件中的例外。原則上,事件樹可以處理這種依賴關系,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有前途的一般風險分析工具。
(四)不確定性建模
風險分析通常基于已有信息的基礎上,而信息通常為不確定或不完全的。事實上,在影響決策和風險分析的變量可能會受到幾個來源的不確定性影響,這些大致可歸類為:(1)固有的或現象本身的自然變異性(偶然性或1型不確定性)。(2)模型的不確定性:(i)不確定性,是否所有影響模型的因素都包括在內;或(ii)不確定性,模型如何描述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論或2型不確定性)。(3)統計不確定性(認識論的或2型不確定性)。對變量的了解程度越多,建模和統計參數的不確定性就會減少,例如通過收集和分析額外的數據和開發改進的預測模型。然而,未來的事件并不總是同歷史數據直接相關的,在試圖對超出數據范圍的事件進行預測的時候,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不確定性的來源,即使是相同的設備,也總是依賴于風險分析的目的。例如,為設計新的設施,其不確定性可能基于現有設施的歷史數據的分析(即過去的經驗)。然而,這些預測的不確定性可能無法捕捉到真實的這一新的建筑設施的不確定性(如混凝土質量或操作環境可能不同于預測)。因此,后驗風險分析將會提供更為精確的結果。在對隨機或非平穩過程建模時,風險決策分析中的參考期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個事件往往建模為遍歷性隨機過程,然而,長時影響或其他影響(如厄爾尼諾現象)可能也是需要考慮的。進一步的,短期參考周期的不確定性似乎顯得更為合理,但當預測模型外推為長參考周期時,不確定性就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并增加不切實際水平的可能性。這種情況是可能發生的,例如,關于退化過程隨機建模的長期預測的準確性是有限度的。最后,在許多情況下,風險分析中不太可能包括所有用于風險分析的概率模型的不確定性源。系統研究小組的專家表示,對于所有的失敗事件,包括人為的錯誤,無法預料的失效模式等等,這些不確定性的來源本質上是非定量的。盡管如此,“最佳實踐”要求執行質量保證措施和進行同行評審,通過改善不確定源來增加可靠性和分析的精確度性。
(五)風險評估
圖1 先驗分析和后給決策分析中的決策樹
風險分析最簡單的形式是所謂的先驗分析法。在先驗分析中,任何決策和活動之前,都會在統計信息和概率模型的基礎上進行風險評估。在實踐中,這通常出現在設計新設施的過程中。圖1利用一個簡單的決策樹說明了先驗分析的原理。在先驗分析中,每一個可能的活動或選項的風險(預期效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進行評估:R=E[U]=■P■C■,其中R是風險,U是事件,P■是第i個分支概率,C■是第i個分支事件的結果。
圖2 預后決策分析中的決策樹
后驗分析原則上是和先驗分析具有相同的形式,然而,在分支概率和(或)決策樹后果方面的變化反映了所考慮的問題已經轉化為風險降低措施、風險緩解措施和額外信息收集的影響。后驗分析可以用來評估活動的效用,這實際上已經由亞曼迪蒂斯完成了。例如,為了評估現有設施,設施的測試和檢查將被寄希望于揭示更多設計、施工中的失誤,從而獲取更準確的可靠性分析。
預-后驗分析可以用圖2所示的決策樹的說明。關于活動中使用的預-后驗分析最優決策法可能在未來得到執行。預-后驗分析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是需要對未來的行動制訂一個明確的決策規則,并將在計劃動作的結果基礎上產生效力。預-后驗分析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決策支撐工具,并被廣泛應用于基于風險的檢驗計劃之中。然而,到目前為止的預-后驗決策分析在風險評估中已被嚴重忽視。
需要注意的是,先驗或后驗決策分析中不同事件的概率可由邏輯樹分析、經典可靠性分析、結構可靠性分析和其它聯合方法來評斷。因此,風險分析除了為決策制訂提供構架以外,還在系統的各個方面包括因素模型中發揮效用。下面部分將討論的風險評估需要的兩個組成部分:結果分析和概率分析。
1.結果分析。失敗事件的后果通常是由直接影響人民和他們的環境,如生命傷害和經濟損失來衡量。大多數競爭的后果是造成低概率高損失的災難性后果。例如,據邁耶估計,核電站事故的后果是可能造成大約140億美元的財產損失和30年的期間內(早期的和潛在的死亡)超過48000人的死亡。
估計后果的最主要困難是如何是比較直接經濟損失(建筑物的損壞,生產損失),間接損失(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失業率)和非貨幣損失,例如生命的損傷、對環境的破壞、社會分裂等。事實上,一些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可以為不同活動造成的不同后果提供必要的比較手段。已經有各種嘗試量化一個人的生命經濟價值的方法出現,這些包括:(I)由于過早死亡而放棄的收入值為450000美元;(II)生命的統計價值相當于1600000美元至8500000美元;(III)政府補償意外死亡金。然而,也許更有意義的計算方法是使用一個社會指標來反映個體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人均預期壽命等時間。
考慮到基于政治愿望和環境保護相關的巨大的經濟影響力,如海上石油生產設施的退役,清理被污染的地下水和太陽能的開發,構建一個與政治價值無關的環境質量保護一致性框架是非常重要的。最終,這與環境質量和人類的生活質量是息息相關的。
傳統上,結果模型的分析一直是基于安全損失的基礎上,即生命損失或損傷。然而,最近的工作已經開始注目于現有服務設施,主要關注的是大檢查,延長使用壽命,保持老化的設施運轉的維修費用等。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用戶的延遲或停機時間造成的間接成本是可觀的;例如,成本數據的分析表明,用戶延遲和額外的車輛運營成本,比如交通改道或者橋梁關閉大約為初始建設成本的25%。
2.概率分析。經典可靠性理論用于分析不同載荷條件下的相同類型的,滿足統計獨立的大量因素構成的系統。這個發現在航空、核能、化學、建筑和工業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可靠性分析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學科,以及運籌學,系統工程與質量控制。這些因素的失敗概率可以通過從操作經驗觀察得來的相對失敗頻率來解釋。(1)經典的可靠性分析。如前所述,經典可靠性分析主要用于估計那些能夠預測在設計和操作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技術元件壽命的統計特性。這些特征包括預期的失敗率,風險函數,預期壽命和平均失敗間隔時間。模型所考慮的系統通過邏輯樹,其各個因素由決策節點來代表,從而可以評估各種定量措施的效能,例如系統在指定周期內失敗的概率,在系統中引入冗余的積極影響,檢查和維修活動的成本等。大多數的技術系統的失敗率形如浴盆曲線。對于許多技術組件而言浴盆曲線是很典型的,比如出生缺陷,生產失誤率等。當部件存活了一定的時間,這意味著出生缺陷是不存在的,可靠性隨之增加。此后一段時間隨著年齡的老化穩態性能發生變化。具有恒定失效率的功能檢查部件很少使用,然而,對于具有緩慢增加的失敗率的功能性檢查部件可能是有用的,可以計劃使用只要這樣的失敗率不超過一定的臨界水平。如果失敗率函數在開始是準恒定,然后突然有一個急劇的下降也沒有太大的用途。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替換策略更為合適。各種組件類型的浴盆曲線的有效性已經受到了廣泛的質疑,不可能被認為是一直有效的。顯然,圖3顯示的失敗率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是恒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隨時間變化的失敗率被稱為風險函數。這是一個條件失敗率,定義為組件或者系統在時間t時刻的失敗概率。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在觀察的基礎上對失敗率的評價。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失敗率數據可以從不同的應用領域的失敗數據庫中獲取。當然在評估失敗率的時候必須小心,如果組件在觀察期的初期并不是新的,其失敗率可能會超過估計(值),如果觀察到的時間間隔太短,可能觀察不到失敗的發生。對于這樣的情況,各種文獻提供了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另外,失敗率也可能采用最大似然估計方法來處理,在這里選擇的概率分布函數的參數可以在觀察到的失敗次數的基礎上來估計。
圖3 失敗率函數的浴盆曲線
(2)結構可靠性分析與需求能力可靠性分析。關于結構組件或其它需求能力系統,如水壩,管道,機械零部件等的可靠性與電氣元件相比較是不同的;即,在大多數情況甚至個別組件失效的機理下,既使許多年的時間間隔其發生失敗的情況亦是非常罕見的。結構組件失效主要是由于極端事件,如極端風、雪崩、大雪、地震,或聯合作用,而不是由于老化或系統退化。然而,當前土木工程設施的老化或者退化等其他形式的“故障”已越來越多的成為問題的源頭。
對于可靠性分析,有必要建立基于參數的統計特性等可用信息的概率模型。這些信息可能包括有關年度極端風速資料,混凝土抗壓強度等實驗結果。事實上,荷載和抗壓能力的概率模型的不確定性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失敗概率的相關知識,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評估必須對失敗概率有充分的理解,即不再考慮結構的真實失敗概率而考慮結構性能的不確定性。
對于一個結構組件,其不確定的抗力R和負荷S被建模為隨機變量的概率密度函數fR(r)和fS(s),失敗概率可以定義為:
P■=P(R≤S)=P(R-S≤0)=■F■(x)f■(x)dx
假設負載S和抗力R在統計上是獨立的。抗力R的累積分布函數也可以被稱為一個脆弱性曲線。脆弱性曲線是不依賴于負荷建模的,并有助于分離和確定抗力和負荷的不確定性對結構可靠度計算的影響。該系統性能和具有高負載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密切相關,如地震、颶風、洪水等。
在一般情況下,抗力和負荷不能僅由兩個隨機變量來描述,而是通過隨機變量的函數來描述。因此,失敗概率的一般公式可以通過以下的n維積分來確定:
P■=■f■(x)dx
其中f■(x)為基本隨機變量向量的聯合概率密度函數,積分范圍為失敗區域。除了非常特殊的情況下和大多數實際應用中的數值近似方法以外,要解決式中的積分問題是不容易的。結構可靠性理論的基本原理的描述也可在JCSS概率模型代碼找到。
(六)最優性和風險接受準則
決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并且通常和政治關系交織在一起。一些風險評估問題試圖解決包括:誰來承擔什么樣的風險水平?誰是風險承擔的受益者和付出者?什么樣的信息是“合理”的風險管理所必須的,以及應該怎樣分析?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不同風險的結果,誰來評估風險管理的成功或失敗?誰來決定不同風險之間的平衡?
這些問題都不容易解決,不能脫離風險接受準則來單獨解決風險評估問題,即,什么樣的風險是可以接受的?風險接受準則的實施和發展涉及:第一,感知風險:確保系統風險水平是可以接受或允許的;第二,正式的決策分析:比較和平衡風險與收益的風險分析技術;第三,監管安全目標:發展和增強風險接受準則的立法和法律框架。
風險接受準則一般采用美國核管理委員會、英國健康與安全執行局和其他權威監管部門的規則,總體原則是:應盡可能合理壓低(ALARP)或盡可能達到最低(ALARA)。例如定義為像 “低”,“合理”,“可能”,“達到”等等,這樣的術語是非常主觀的,容易被以保守的方式解釋。
1.個人和社會風險。這里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要重新認識到風險接受是一個與人類權利相關的、基本的、哲學問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撰文對人類權利做了專門的規范,這里給出相關以便參考:
(1)所有的人都是生來平等的,有尊嚴和權利的平等與自由。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彼此間應有兄弟般關系。
(2)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都是自由和安全的個體。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有權不受任何歧視,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宣言強調要考慮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而且強調個人人身安全的權利,道德和法律上的義務。因此無論可接受風險的標準如何制定,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上述人權基本原則是不可違背的。
眾所周知,安全是需要成本的,下面我們將做更多的討論,因此社會個體成員的安全保證與社會所能承受的負擔密切相關。然而,對于社會代表都應該有一個總體的道德義務去考慮投資與開銷等“所有的資源能否很好的安排”,以嘗試達到宣言中的目標。
當討論“可接受的風險”問題時,有些人對于什么是“可接受的”可能跟社會觀點相比有不同的看法。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風險體驗,或在決策方面有自己的偏好。土木工程或任何其他活動中的可接受準則主要受到來自社會個體成員的偏好的影響,而不是社會的偏好的影響,個人的偏好可能實際上同社會的偏好在總量上是矛盾,因此有必要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可接受性,并同時確保個人的基本人權受到保障。
2.社會風險及風險規避。個人風險和社會風險之間是有區別的,個人風險主要表現為每年死亡數,或者死亡曝光數等,而社會風險通常表示一個F–N曲線,是一個死亡數(N)的累積頻率(F)。風險的表示方式可能影響對風險的認知,例如,在統計意義上,個人的死亡風險10-5與1000人被殺的社會風險10-8是等價的。然而,社會似乎更關心造成很多人傷害的慘重事件,而不是一系列較小的危害同樣數量個體的系列事件。這種偏好表現為典型的F–N曲線,例如,圖4表明一個人每年的死亡風險概率10-4和一個每年以10-6的概率造成10人相同結果的事件的偏好,這表明隨著后果的增加,風險規避行為也在增加。然而,從純理性的觀點來看,這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增加生命安全的合理途徑。盡管使用F-N曲線作為風險分析有悠久的傳統,但值得注意的是,F-N曲線并不能為比較不同活動之間的風險提供一致的方法。
圖4 荷蘭社會風險的安全目標
3.多屬性和多目標風險決策分析。決策往往會導致不同后果,需要同時考慮如成本,生命損失,社區干擾和環境損害等等因素。此外,不同的利益群體可能有不同的目標和偏好,從而影響不同屬性的組合效應。這種情況有時被稱為多屬性、多目標決策或者代表風險分析中的一個復雜的問題。從理論和方法上講,在多屬性、多目標決策理論的框架下,這些問題可以很容易地處理。然而,必須非常清楚的認識到,這些技術本身不對如何給不同的屬性和不同的目標加權提供任何答案。無論擁有一個合理的方法的機會大與否,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如果有關各方之間的偏好是不可調和的,那么在一個基本的必要的決策分析調試之前,決策者必須明確并對各方偏好進行評估。然而,最后的加權決策和建立一個普通的共識面臨著已有的決策理論的挑戰。最重要的是決策理論不僅僅是 “一次性”的數值分析,而應該是一個動態的和透明的過程。
4.其他的考慮。可以理解的是,本文的重點是對風險的定量分析和如何用此作為決策的工具。在定性的意義上,系統知識以及在風險分析過程中增加的性能也揭示了關于如何改進系統性能方面的新的見解。可能是因為風險分析一般包括系統建模中的邏輯性、系統性和嚴格的方法,從而導致必須在任何定量的結果之前對系統性能增加一些理解。只要風險分析的目的是了解系統的性能,而不是一個“數字游戲”,例如用于滿足定量風險接受準則,那么風險分析就是一個對于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性能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四、結論與討論
風險分析是通用的,因而其基本準則和理念是相同的,例如發電廠設備的最優化設計問題同1000座橋梁擁有者的資產管理非常相似。本論對這些原則提供了一個簡短的概述,并重點討論了的現行做法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
相信風險分析師都意識到了這些問題,這是值得安慰的。也許更重要的是,把這類信息傳遞給他們的客戶—即最終的決策者。經驗表明,并非總是這種情況。因此,從廣義上講,有必要增加對風險分析的理解,這種理解是專門針對以下的個人或團體的。第一,風險分析師:提供更好的具有一致性的方法、模型和數據,從而提高風險分析的可信度。第二,土木工程師:能夠給風險分析師提供相關信息,對風險分析的結果進行嚴格審查。第三,決策者(業主,政府,社區):被告知他們的決定和他們的利害關系的合理性。
以下結論與建議(在沒有特定的順序)是互補的,可能適用于一個或多個的個人或團體:
1.有相當比例的工程師對風險分析持懷疑態度。原因可能包括“太難”,“太數學”,“不能想象如此低的頻率”,“有一點物理意義”等,這些評論只是孤陋寡聞,只可能暴露出他們在正式的工程教育中接觸概率理論和風險分析的不足。傳統上,工程課程重點強調統計理論(如混凝土質量,水文)并不太在意概率論,但后者在預測失敗概率的時候是比較有用的。而更多的重點需要放在風險分析和評估,規范發展,代碼開發和資產管理的關系等方面。
2.對標準化的風險分析技術和概率模型的需求是明顯
的,通過這個可以降低不同分析師分析結果的差異。不同分析師的結果如果差異巨大,可能被決策者、工程師以及公眾所察覺,從而顯示出其不精確的和不成熟的“科學”性,不能夠為公共風險提供準確的預測。
3.應該承認,風險分析中的信息都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對待。
4.人為錯誤是一個重要的風險源。風險分析可以限制那些可以量化的人為錯誤,但它本質上很難把包括診斷錯誤、高層決策水平或機構管理方面的失誤包含進去。遺漏的人為錯誤來源于風險分析的假設、設計、建設和設施的運作。這些錯誤是否可以接受取決于如何使用風險評估結果。在某些情況下,如果風險分析師為土木工程設施建議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在于考慮是否有助于提高人為錯誤的改善率,那么這是可以接受的。
5.對風險厭惡的處理很難達到一致性。如果F–N曲線,或其他不利的風險標準是風險評估的一個特征,那么在描述風險接受準則的時候這些特點應明確規定。這將導致一個更透明的決策過程。然而,更應該通過考慮結果模型去合理規避不良行為的風險。
6.現在有一個總的趨勢,那就是有選擇性的利用計算工具對風險的類型和用途進行管理,也就是說,在風險管理中標準化已經取代了傳統工具。原則上,標準化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我們應該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工具的使用是否適當上。
7.在這些年來,社會的可用資源的很大一部分將繼續或越來越多的花費在各種旨在維護環境效益的活動上。例如:過時的結構和設施的退役,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無污染的能源和一些其他開發。這些大量的重要的問題,目前被一些相當武斷的、激進的利益集團和政治家以任意的方式處理。這里有兩個重要的方面應該被注意到,即該類問題的決策依據還不存在,因為我們提升環境質量方面還沒有達成共識,其次,這種決策往往是在不知情的偏好的基礎上進行。重要和更困難的工作仍然留待解決。
8.風險分析涉及的人員或公眾安全或公共資源都應該受到強制性的質量保證和同行評議。質量保證程序可以專注于內部的程序和實踐。同行評審應包括一個獨立和嚴格的審查,由公認的專家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
參 考 文 獻
DSS(DecisionSupportSystem,決策支持系統)是輔助決策者通過數據、模型和知識,以人機交互方式進行半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決策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它是管理信息系統(MIS)向更高一級發展而產生的先進信息管理系統。它為決策者提供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模擬決策過程和方案的環境,調用各種信息資源和分析工具,幫助決策者提高決策水平和質量。是給某個特定的行業的領導層提供輔助決策的軟件系統,主要是以管理學、運籌學、控制論和行為科學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模擬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手段,面對半結構化和非機構化的決策問題,支持決策活動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機系統。它能為決策者提供決策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和背景資料。幫助決策者明確決策的目標和進行問題的識別,建立或修改決策模型,提供各種備選方案,并對各種方案進行評價和選優,通過人機對話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為正確決策提供有益的幫助。
2、系統分析
1.海口房地產投資系統目標
房地產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的作用主要在于為投資者提供項目內部和市場現狀與變化預測的信息及其應采取的策略、方案和措施等。因此,海口房地產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的目標,即系統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在于:(1)借助過去和現時海口房地產業經營狀況及其它相關資料和數據,通過科學方法,對項目目標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2)以過去和現時海口房地產開發投資資料和數據,采用有效方法,對項目開發投資的資金需求情況和開發周期等進行預測。(3)通過測算模型庫,將海口房地產投資管理的成熟經驗和方法融入系統,為項目開發投資的成本費用、運營能力、盈利能力和風險等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預測和分析。(4)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為某一目的開發投資決策提供多個預選方案,并分析、預測和模擬每一個方案的執行效果。(5)建立決策模型庫,將房地產投資決策成熟經驗和方法及專家的知識融入系統,為投資提供固定和半固定的決策方法。(6)對房地產投資項目及方案測算和決策結果等,進行匯總、查詢和輸出。
2.系統功能要求
為實現上述目標,海口房地產投資決策支持系統應該由海口市場分析、項目(或方案)開發經營測算分析及其優劣評價、比較和決策分析等三大業務功能以及系統維護、初始化和結果輸出兩大輔助功能組成。遵循目標明確,體現系統總體功能;結構先進合理,考慮各方面主客觀因素的限制;數據流程簡單、明了、快捷;獨立性、內聚性強,盡量減少不同功能間的耦合性和關聯性等原則。
3、系統設計
1.系統總體結構
本系統采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其基本思想結構化、模塊化、自頂向下、逐級細化、逐級抽象,切斷每一層次與較低層次的聯系,由這種方法設計出來的系統,既可作為單獨的子系統存在,也可受上級模塊調用和控制。
根據上述設計思想和系統分析的要求,可以將海口房地產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總體結構設計圖設計為:
海口房地產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總體結構圖,很清晰的反應了四庫的耦合以及之間的聯系,可以看出海口房地產投資決策支持系統由海口房地產投資信息模型、海口市場分析模型、方案測算和分析模型、方案決策分析模型和結果輸出模型五部分組成,如上圖所示。
2.人機對話系統設計
人機界面,就要從用戶著手,滿足基本的一些要求:
(1)在與決策者交互的過程中,起輔助作用。(2)作為數據庫、模型庫、知識庫以及方法庫的中樞。(3)提供友好的,便于理解的對話過程。(4)協調用戶和系統各模塊的控制操作,隨時能提供使用幫助。
人機界面主要作用有3個:①接受處理決策者提出的請求;②與四庫系統交互得到決策信息;③返回輔助信息給用戶
3.模型及模型庫設計
(1)海口房地產投資信息模型。包括數據編輯、信息瀏覽、索引查詢。數據編輯模塊用以實現所有市場信息的數據追加、修改和刪除;信息瀏覽模塊用以瀏覽指定的市場信息內容,市場信息包括土地供給、建筑材料、施工隊伍、基礎設施等;索引查詢模塊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檢索出特定的市場信息供使用者參考。
(2)海口市場分析模型。包括市場供給分析模塊,市場需求分析模塊,市場供需平衡分析模塊,方案規劃設計和分析模塊四個模塊。其中,市場供給分析模塊用以按時序、地域、工程進度、物業類型等對海口房地產市場供給進行分析、統計和預測。市場需求分析模塊用以按時序、地域、人群、物業類型等對海口房地產市場供給進行分析、統計和預測。市場供需平衡分析模塊用以在供給和需求分析基礎上,按不同組合進行供需平衡分析。方案規劃設計和分析模塊用以根據海口本地和投資者等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對投資開發地塊進行規劃和設計;然后采用多種模型,以項目(方案)收益最大化為準則,對項目(方案)物業類型和檔次比例等進行初步分析和決策。
(3)方案測算和分析模型。方案測算和分析模型主要對海口房地產投資進行方案測算和投資分析。包括土地投資測算和分析模塊,建設投資測算和分析模塊,經營銷售估算和分析模塊,財務估算、評價和分析模塊,風險不確定性測算和分析模塊五個模塊。土地投資測算和分析模塊用以采用成本法、比較法和剩余法等多模型對項目(方案)土地獲取成本、開發成本和總成本等進行測算與分析。建設投資測算和分析模塊用以首先對項目(方案)建設項目、子項目及其建設計劃等進行分割和確定;然后采用價格指數法、比較法和簡化工程概預算法對項目(方案)建設成本進行測算和分析。經營銷售估算和分析模塊用以采用比較法、回歸分析預測法等對項目(方案)各物業銷售價格、進度進行分析和預測;項目經營方案和策略的效果模擬、比較和決策。財務估算、評價和分析模塊用以項目財務及主要報表的生成,投資評價指標的測算和分析。風險不確定性測算和分析模塊包括項目(方案)單變量和三項預測值靈敏度分析;損益分歧點分析;蒙特卡洛風險模擬分析。
(4)方案決策分析模型。方案決策分析模型主要返回給決策者簡要的結果報告。它包括單項目(方案)決策分析模塊和多項目(方案)比選和決策分析模塊。其中單項目(方案)決策分析模塊是根據在決策人員人工干預下確定海口房地產投資決策評價的標準,對項目(方案)投資可行性進行決策和分析,并生成簡要的結果報告。多項目(方案)比選和決策分析模塊則首先對決策人員所定決策的定性準則進行數值量化,然后對各項目(方案)優劣狀況進行分析和決策,并生成簡要的結果報告。
(5)結果輸出模型。分析結果的輸出,結果(包括文字和圖表)查詢和打印。
(6)以上模型都以數據的形式存放在數據庫中。結構如下:
4.數據庫設計
本系統處理的項數多,為保證以最優的方式組織數據,提高完整性、一致性和可修改性,形成合理流程,可設計多種數據庫。通過對數據庫的調實現數據的傳遞和存貯,同時設置少量內存變量對系統過程進行控制。按照規范化數據庫設計原理,結合本系統的需要,共設置項目概況、建筑類型、成本費用、財務指標、敏感分析等五類,共9種數據庫。其中:項目概況數據庫作為系統維護時對舊有項目查詢的一種標識;建筑類型數據庫用于各種類型的選擇及各類建筑參數的輸入與輸出;成本費用數據庫作為投資估算的基礎;財務指標的數據庫是各種類型數據庫的核心,它將成本分析與盈虧分析的各階段成果加以匯總、傳遞、反饋,在此基礎上進行敏感性分析,起到一種樞紐作用;敏感分析數據庫的作用是便于用各種表格形式將各類敏感性分析結果打印輸出。
5.知識庫設計
隨著時間的變化,投資都會有不同的經驗和技巧知識,可以把積累的知識以庫存儲,并按照簡單的表示格式,可以將知識保存在知識庫中,積累多了知識庫獲取的知識也越多,一些問題可直接進行推理求解。
知識庫的結構如下:
6.方法庫設計
首先將海口房地產投資數據輸入到內部數據庫中,然后方法庫管理系統中的數據處理程序從內部數據庫中提取數據并從方法字典中選擇要用的方法,再把數據放入方法體進行加工處理,最后將數據送出到數據庫,最終輸出數據。
4、系統實現
1.開發環境
系統主要采用VC為開發工具,在windows平臺下,以ms-sql2005為數據庫支撐數據和模型都保存在數據庫中。
2.開發計劃
本系統開發期計劃在6個月之內完成,前1個月進行系統整體框架構建,中期需要3個月時間設計和開發數據庫。程序塊和模型庫要1個月左右,最后一個月主要目的就是進行測試和一般的維護階段。
5、結束語
總之,本決策支持系統將按照需求分析、常規的軟件開發程序,預計將達到以下功能:
1.能較精確地完成海口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投資評估、成本分析、現金流計算、財務指標計算、敏感性分析。
2.系統既可用于單項工程投資評估,也可用于多項工程的比較。
3.系統操作方便,并具有良好的擴充和維護功能。
參考文獻:
[1]張春元:《決策支持系統講義》
[2]陳文偉:《決策支持系統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8-1
關鍵詞:多目標決策模型;農業種植;目標規劃;權重估計
一、 引言
傳統的農戶種植決策分析多采用單目標線性規劃模型,認為農戶效用水平的高低僅僅取決于單一的經濟效益最大化(Manuel Arriaza,Jose A.Gomez-Limon & Martin Upton,2002),此外再無其他影響因素。事實上,這類問題不只包含一個目標,農戶進行生產決策時除了會考慮利潤最大化外,還會兼顧到勞動力投入最少、風險最小化、工作成本最小化、管理難度最小化甚至是環境污染最小等多個優化目標(Jose Maria Sumpsi,Francisco Amador & Carlos Romero,1997),故農戶的決策行為在現實中通常是基于多個目標的。
基于上述考慮,本文將多目標決策分析模型引入到了農戶種植決策分析中來,認為農戶的生產決策過程是基于多目標的,選取農戶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和勞動力的配置最優為三個目標函數,將土地資源作為約束條件,利用目標規劃法計算各目標函數的權重,建立了農戶的多目標種植決策模型。
文章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引言;第二部分回顧了多目標決策分析的發展歷程;第三部分進行農戶多目標種植決策模型的綜述,第四部分介紹各目標函數的權重求解方法,第五部分為總結。
二、 多目標決策分析的發展歷程
亞當斯密于1776年在《國富論》中首次提及“均衡”的概念,并將其引入到了經濟學中。1874年瓦爾拉斯在《純粹經濟學要義》中首次提出“一般均衡理論”,均衡分析理論從此問世。而國際上公認的最先提出多目標決策問題的學者是帕累托,他在1896年研究資源配置時提出了帕累托最優原則,這是目前人們可以追溯到的關于多目標決策學科的最早內容,對后來多目標決策學科的蓬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創造了多目標決策問題產生的實際背景,他們是利用對策論的觀點給出了多個利益相互矛盾的決策者的決策問題。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的學者們的研究還大多局限于理論分析和推導的層面,并未涉及到實際的應用。
二戰后多目標決策分析才可謂真正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此時為了應對世界各國恢復經濟和發展社會的需求,管理科學和計算機科學邁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多目標決策分析的一些內容也應運而生。庫普曼斯于1951年通過研究生產、分配活動時得到了多目標優化問題的有效解。庫恩和塔克在同一年利用數學規劃的理論給出了向量最優的概念,為多目標數學規劃學科的興起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德布魯于1954年在他所編著的一本書籍中定義了帕累托最優的數學涵義,并給出了最優解的一些性質。這些學者的開創性研究都為后來多目標決策分析在諸多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相比于單目標決策模型,多目標的優勢在于能有效地解決系統中多個目標的協調發展,避免了為實現某單一目標而忽略其它目標。多目標決策模型作為一個工具在解決經濟、管理、軍事和系統工程甚至是農業等問題時越來越凸顯出它強大的應用力量。多目標決策分析在農戶多目標決策模型中的發展便是一個重要應用。
三、 農戶多目標決策模型
1. 農業種植決策中多目標的組成。眾所周知,多目標決策問題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決策問題的目標多于一個;第二,多目標決策問題的目標間不可公度,即各目標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或計量單位,因而難以進行比較;第三,各目標間往往相互沖突,具有矛盾性,即如果采用一種方案去改進某一目標的值,很可能會使另一目標的值變差。目前存在著大量的并且仍在不斷增加的求解多目標線性模型的方法和設想。評價函數法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其解決思路是設法把多個目標指標值轉變成為用同一單位計量的指標值,然后進行累計和比較。
評價函數法就是根據問題的特點和決策者的意圖,構造一個把n個目標轉化為一個數值明確的復合函數h(F)=h(f1,f2,…,fn),通過它對n個目標f1(i=1,2,…,n)的“評價”,把多目標問題(VMP)轉化為單目標問題(P)minxeph[F(X)],這種借助于構造評價函數把求解(VMP)的問題歸為求(P)的最優解的方法統稱為評價函數法。用評價函數h(F)得到的問題(P)的最優解就是原問題的(VMP)有效解或弱有效解。
線性加權和法是一種基本的評價函數法,具體的說,對于模型(VMP),設給定一組與各目標fi相對應的非負數?棕i(i=1,2,…,n),作出如下評價函數:h(·)=?撞ni=1?棕ifi(·),?棕i∈[0,1],?撞ni=1?棕i=1。其中?棕i表示各目標的權重。
本文中令n=3,即只考慮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和勞動力投入最少三個目標。
2. 模型假設及符號說明。
(1)假設農戶共種植N種作物,每種作物的種植面積是?琢i(i=1,2,…,N),代表性農戶的最大可耕種面積設為L;
(2)假設農戶共有T種投入品,dij表示作物i上的第j種投入品的畝均投入量;
(3)yi假定為作物i的每畝產量;
(4)第j種投入品價格為tj(j=1,2,…,T),第i種產出品的價格為pi(i=1,2,…,N);
(5)設作物i的畝均利潤為mi,ei為每畝固定資金投入;
(6)假設作物i的每畝勞動力投入為li。
3. 各目標函數的確定。根據以上假設,作物i的畝均利潤為總收入減去總投入和固定資金投入量,即是:mi=piyi-?撞Tj=1tjdij-ei
由土地規模報酬不變,對各種作物的利潤加總得到總利潤表達式為:
多目標之目標一:f1=?撞Ni=1aimi
其次是家庭勞動力投入最少,假設不存在雇傭勞動力的情況,自家勞動力已足夠生產需要,則總勞動力投入量為:
多目標之目標二:f2=?撞Ni=1aixi
最后是風險最小化目標,由于農戶收入低,而且屬于風險厭惡型,故單位收入對他們的邊際效益很高,因此規避風險也是農戶決策中的一個考慮因素(Doppler, W., A. Z. Salman, E. K. Karablieh & H. P. Wolff,2002)。風險通常由自然災害和市場動蕩兩方面造成。自然災害包括諸如水災、旱災、風災、雪災、霜凍、病蟲害等災害;市場動蕩指投入品和產出品的市場價格不穩定,時常波動。種植風險目標定義為:
多目標之目標三:f3=?撞Nj=1?撞Ni=1Zijaiaj,其中Zij為各種作物利潤協方差矩陣Z中的元素(i,j=1,2,…,N)。
對上述三個目標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棕i(i=1,2,3),農戶的效用函數我們采用權重加總的方法,則農戶的多目標效用函數為:u=?棕1f1+?棕2f2+?棕3f3
5. 模型的求解:目標規劃法。目標規劃法是一種通過同時優化一系列目標以取得對多目標決策問題的一個最優解答方案的優化途徑,該方法不考慮對各個目標進行極小化或極大化,而是希望在約束條件的限制下,每一個目標盡可能地接近于事先給定的目的值,因此該方法是一種求解多目標決策問題的常用辦法。
考慮到多個目標難以被同時滿足的限制條件,所以在進行多目標問題優化的進程中,需要在每個目標中加入一個松弛變量,其所表示的松弛度是指每個目標被符合程度的大小。因此目標規劃的目標函數中通常沒有決策變量,只有每一個目標或子目標的偏差變量。偏差變量有兩種形式:正偏差和負偏差。目標函數就是根據這些偏差變量的相對重要程度,依次使這些偏差最小。線性規劃的求解中,通過“壓縮”松弛變量的值來引起決策變量的變化,而目標規劃的求解中,卻是通過“壓縮”決策變量的值來引起偏差變量的變化。當然,如果有特殊需要,目標規劃的目標函數中也可以有決策變量。
目標規劃的真正價值正是在于按照決策者的目標優先權結構,求解有矛盾的多目標決策問題目標規劃就是在給定的決策環境中,使決策結果與預訂目標的偏差達到最小的線性數學模型。
本文中討論的農戶多目標種植決策目標規劃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注:ajt表示當最大化第j個目標時,第i個決策變量的取值(i=1,2,…,N)。
可以看出,當每個目標值確定后,目標函數就是希望達到正偏差和負偏差的和最小,即盡可能縮小決策者的要求和目標值之間的偏差量,以此來實現兼顧多個目標的目的。
四、 多目標模型權重的確定
在多目標決策研究中,各目標相對重要性(權重)的確定是一個關鍵。權重的確定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它們之間的關系很難準確地描述。權重是一個相對概念,某一個目標的權重是指該目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各目標不同重要程度的反映,是人們對各目標相對重要程度的一種主觀評價和客觀反映。權重的變化會影響這個分析結果,因此尋找合適的確定權重的方法至關重要。
國內外目前關于確定權重的方法種類繁多,約十余種,按照計算程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主觀賦權法、客觀賦權法、主客觀綜合集成賦權法(或稱組合賦權法)。
主觀賦權法起源較早,至今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它是根據決策者主觀信息進行賦權的一類方法,決策或是評價結果具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缺乏客觀性,在應用中具有較大的限制性。常見的主觀賦權法包括層次分析法(AHP)、專家調查法(Delphi法)、二項系數法、最小平方法、TACTIC法等。其中層次分析法把研究對象作為一個系統,按照分解、比較判斷、綜合的思維方式進行決策,成為了統計分析之后發展起來的系統分析的重要工具。由于其方法不追求高深數學,計算過程的簡便性備受人們青睞,在實際應用中使用的頻率最高。
客觀賦權法決策者沒有任何信息,各個目標根據一定的規則進行自動賦權的一類方法,這種方法不依賴人的主觀判斷,決策結果具有較多的數學理論依據。計算方法通常比較繁瑣復雜,不能體現決策者對不同目標的重視程度,有時計算出來的權重與實際重要程度相去甚遠。常用客觀賦權法包含主成分分析法、多目標規劃、最小二乘法、本征向量法,最大熵技術法。
由于主、客觀賦權法各有利弊,因此人們給出了另外一種叫做主客觀綜合集成賦權法,即組合賦權法。這種賦權法以系統分析的思路為理念,具體做法是將多種賦權方法通過一些途徑組合起來得到組合權重,這樣操作往往可以很好的規避主客觀賦權方法的劣勢,得到的權重結果比較合理。
本文中模型權重的確定介紹兩種方法,第一種較為簡便,采取如下計算公式,具體過程如下:
Wj=?棕aj=(1-?棕)bj,j=1,2,3
其中aj為第j個屬性的客觀權重,bj為第j個屬性的主觀權重,Wj即為第j個屬性的最終權重。?棕為待定系數。n為指標個數,p1,p2,…,pn為層次分析法中W1,W2,…,Wn各分量從小到大的重新排序。
第二種方法相對復雜,但是考慮的比較周全。設多目標決策問題中有n個目標,用m(m≥2)種賦權方法確定的歸一化目標權重向量分別為W(i)=(?棕1(i),?棕2(i),…,?棕n(i))T,i=1,2,…,m。
這q種賦權方法里面既存在主觀賦權法又有客觀賦權法,這就體現了組合賦權法的要求。利用線性加權,得到組合權重向量為Z=?撞mi=1?滋iW(i),s.t. ?撞mi=1?滋i=1,?滋i∈(0,1),i=1,2,…,m。?滋i表示第i種賦權方法得到的結果在組合權重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因為組合權重向量Z是W(i)(i=1,2,…,m)的線性組合,所以每個W(i)與其余W(i)(i≠j)之間的相關性也至關重要,為此考慮每種權重的相對一致性程度,用vj表示第j種賦權方法的相對一致性,vj滿足如下條件:?撞mj=1vj=1,vj∈(0,1),j=1,2,…,m.
除此之外,對于這m種賦權方法,決策出于對某種方法的偏愛會賦予此方法較高的權重,而對于不大科學合理的方法則會給予較小的權重,這就是所謂的決策者的個人偏好。設決策者對第i種賦權方法的偏好程度為?姿i,?姿i滿足?撞mi=1?姿i=1,?姿i∈(0,1),i=1,2,…,m。
利用凸分析知識,把決策者偏好和每種賦權方法的一致性寫出凸組合形式,即為Z=?撞mi=1[t?姿i+(1-t)vj]W(i),t∈(0,1)。t表示偏好在確定組合權重中的所占權重,1-t表示一致性在確定組合權重中的權重。
五、 結語
規劃農戶的多目標種植決策問題通常是一項復雜且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兼顧國家政策還需要考慮農戶本身的實際客觀條件。本文將運籌學中的重要分支內容多目標決策方法應用到了農業種植決策中,給出了農戶在考慮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以及勞動力最優配置這三個目標下的種植決策模型,并利用目標規劃法對模型進行了求解。鑒于目標權重的重要性及其確定方法的困難性,本文詳細分析了當今確定權重的三種主流方法,分別為主觀賦權法、客觀賦權法、組合賦權法。為了減少主觀賦權法的不準確性、客觀賦權法的隨意性等缺陷,本文選擇使用組合賦權法對權重進行估計,并給出了兩種參考模型。通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多目標決策模型不僅在經濟管理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在農業領域也可以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并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林秀.農戶經濟學基本理論概述.農業技術經濟,1993,3.
2. 陳秉正, 岑天.多目標決策綜述.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3):102-107.
3. Manuel Arriaza, Jose A.Gomez-Limon, Mar- tin Upton,2002.Local water markets for irrigation in southern Spain: A multicriteria approach",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ustralian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Society, vol.46(1),March.
4. Sumpsi JoseMaria, Amador Francisco, Romero Carlos.On farmers'objectives: A multi-criteria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Elsevier,1997,96(1):64-71.
5. 劉瑩,黃季焜.農戶多目標種植決策模型與目標權重的估計.經濟研究,1996,(4):27-28.
6. Doppler, W., A.Z. Salman, E. k.Karab- lieh, H. P. Wolff," The impact of water price strategies on the allo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the case of the Jordan Valley,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2,55(3):171-182(12).
7. 徐澤水.多屬性決策的組合賦權方法研究權重.中國管理科學,2002,10(2):84-87.
隨著公司財務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將實物期權方法引入投資決策評價中。作為不確定性環境下戰略投資管理的有效方法。由于實物期權考慮了增產/減產的靈活性、投資延遲的選擇、管理流動性等問題,能更真實地反映價值。有學者認為,Kester(1984)是第一個發現這種管理靈活性的研究者。Brennan(1985)應用期權定價技術評估不可逆資源的投資問題,并使用Chilean礦產資源解釋了決策程序,對實物期權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McDonald(1985,1986)研究投資決策的等待時機問題,認為不可逆性為公司提供延遲投資期權。預計未來盈利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強,將會增加等待期權的價值,表明投資對不確定性增加的負向效應。特別是在投資具有不可逆性的石油行業,實物期權的應用也迅速發展起來。Kemma(1993)在油井沒提供額外有用信息的假設下,研究油公司開采井出租區域的期權時機問題。Dixit(1994)描述了眾多油氣相關的應用,包括開發油田的順序投資、建立及廢棄油井等。Walkup(1999)的研究顯示,對管理的靈活性、公司戰略及股東風險的關注能導致更正確的評估和更好的戰略。Chorn(2006)通過將用于動態規劃的貝努利方程和實物期權評估算法相結合,展示政策規劃發展的方法,作為企業不完全信息下決策路徑的依據。Franz(2008)探究消費者對資源保護工程核算的不確定和預期決策,對不確定性的評估用到實物期權模型等。
近年來,Smit(2004)基于戰略規劃與控制審視投資決策問題,認為投資決策不僅意味著等待期權的損失,而且是對未來發展期權獲取的潛在回報。等待期權的價值隨著不完全競爭和戰略投資的影響而減弱,因而投資對不確定性的影響并非簡單的負向效應。基于這一思想,Klaus(2009)依據投資Q理論,建立市場波動和世界市場重組時期公司投資和不確定性的模型,驗證了實物期權理論下不可逆投資和不確定性兩者之間的負向相關關系,并為企業資本預算和投資決策提供了新的視角與指導。
(一)基于靈活性價值的投資優化分析
企業投資要面臨很多不確定性。特別是境外投資時,大型跨國公司、當地政府等利益主體會多方博弈,發揮信息的價值,力求以最少的綜合投資(包括各種成本)在風險最優條件下獲得最好的企業資源。投資的不確定性包括市場不確定性(如價格)和技術不確定性(如資本化投資、操作成本等)。研究者借助實物期權模型評估不確定條件下的生產投資,考慮價格下跌的情況下是否停產部分生產,以提供最優投資時機確定的現實可操作的方法。對波動性的估計是解決這一最優投資問題的關鍵。Copeland(2001)建議采用蒙特卡羅模擬估計項目的未來波動,CostaLima(2006)通過解析方法求得項目波動的表達式。Won(2009)考慮價格投入S和開發投入I這兩個不確定變量的波動,建立投資時機決策模型如下: 的實物期權評估模型。總之,研究者在數學上對企業基于投資的停啟期權、規模擴張等問題做出很好的解釋。
(二)實物期權與信息價值的學習融合
為更加靈活地應對動態復雜的環境,很多行業開始關注實物期權與信息價值的學習融合。例如Gallant(1999)研究項目的投資時機并建立學習的價值模型。Lin(2005)對石油行業的實證研究也表明,期權投資決策不僅受外生市場變量的影響,而且受其他公司行為的影響。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生產外部性導致石油企業在不充分高利率下的開采,信息外部性導致不充分的延遲投資,權衡與競爭對手的戰略交互作用。在解決面臨外部性的戰略投資決策問題時,應對信息的外部性給予更多的關注,避免生產外部性大于信息外部性時不充分開采的負面影響,達到投資決策的最優化。將體現“靈活性價值”(ValueofFlexibility)的實物期權方法與體現“信息價值”(ValueofInformation)的概率分析結合起來,作為管理不確定因素的工具,能夠更好地創造投資決策的經濟回報。Herath(2001)將實物期權和貝葉斯分析進行對比,并通過兩者的結合進行投資評價。Armstrong(2004)也使用Copula函數改進貝葉斯分析,并通過系統的決策方法實現與實物期權的結合,獲取更多的信息價值與靈活性價值,實現公司既定資源約束下的價值最大化目標。
綜上所述,作為傳統投資決策方法的擴展,實物期權不僅能更靈活的挖掘投資價值,減少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且能夠幫助企業管理決策者根據企業的特點,建立基于市場變化的投資決策體系,從而實現靈活性思維方式的轉變。然而,這一方法關注數學技巧,對管理屬性的強調不夠。隨著信息經濟學的引入,基于效用理論的投資決策模型注重心理學、行為學的研究,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三)效用偏好理論:基于認知價值的投資組合決策
各行業的資產管理者使用投資組合管理等技術來決定最優分散化資產,增加公司價值并降低風險。基于Markowitz有效資產組合原理的分析模型雖然權衡了各種財務結果的期望與標準差,實現投資組合價值的最大化,卻沒有恰當考慮風險偏好。針對這一缺陷,部分學者研究采用效用函數建立投資最優化工具與風險偏好之間的關系,以決定企業最優投資組合。Regis(2001)將基于偏好理論的風險承受力融入投資組合的選擇過程,根據投資項目期望凈現值等財務指標相應的概率分布,確定考慮風險承受力的投資確定當量,進而將其用于投資組合決策中,根據投資組合的期望價值和方差,改進投資組合管理。數學工具和最優化算法使得這一規劃過程相對簡化,決策分析和組合管理的結合提高了公司的決策過程和公司的整體業績。
Walls(2004)也通過建立風險承受力與投資組合期望價值、方差的關系,使得管理者能夠權衡評估風險與收益并理解對公司行為的影響,最大化確定當量價值,就可求得風險分散的最優組合,達到帕累托最優。在此基礎上,Walls(2005)將風險容忍度和業績評價結合起來,建立風險容忍度模型作為檢驗公司相對風險偏好的工具,進而控制公司規模,提高公司競爭力。普遍采用的評估方法僅僅考慮時間與資本現金流,卻忽略了公司愿意接受的技術和環境風險,因而出現了將地質、工程、經濟、財政等戰略目標整合的模型。Suslick(2001)基于財務、技術、環境多維敏感分析技術建立的多準則效用函數,得到采用MAUT效用決策模式,即通過MAUT模式的賦權、評級與計算,整合財務風險、技術風險與環境風險,使得技術價值、財務價值最大,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實現整體最優投資決策。
綜上所述,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實物期權等規范性分析方法,將決策制定與管理目標、可獲信息、概率法則等結合起來,既考慮與決策結果相關變量的關系,又要考慮變量間的相關關系,形成如何制定最好決策的理論。而效用偏好分析等描述性分析方法,基于決策心理及認知行為,描述人們作出決策時的行為、態度及認知,遵循經驗法則,形成系統的整體框架。兩者的結合既考慮風險的波動性及靈活性,又考慮了管理的偏好性,更靈活地控制投資決策風險,實現合理的企業經營管理。
二、投資決策風險分析的研究述評與展望
(一)投資決策的風險分析———需要系統的理論支撐
基于對企業經營環境不確定性、動態復雜性的認識,投資風險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以求提高投資的靈活性來適應企業決策管理的需求。傳統決策分析方法的應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資決策的應變性和預見性,但由于對未來事件發生概率的預測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難與具有動態復雜特征的投資經營環境相適應。公司財務理論發展下的實物期權與投資決策的融合,既考慮了投資的信息價值,又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現金流的波動,實現投資管理的靈活性。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針對企業所面臨的動態復雜性的經營環境,可以應用動態管理和實時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系統構建動態投資決策與跟蹤管理的理論框架和運作模式,深入研究動態投資決策問題,為實現投資決策信息輸入、輸出和信息反饋、控制的動態化提供理論支撐。
(二)分析管理的模式創新———戰略導入的決策思想
通過上述國內外企業投資決策風險管理的應用與研究成果看,投資風險分析模式的創新方式、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從歷史演進和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具有一定的內在規律性。這種規律性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在與風險分析方法融合的基礎上,各種新興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對決策模式創新的推動力越來越大,并且逐漸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推動力。這一特點從貝葉斯決策、實物期權分析、熵權決策的應用來看體現得尤為突出。(2)隨著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發展,決策模式中偏好理論的融合和應用的傾向越來越明顯,特別是SteveBegg教授在決策心理及行為判斷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為投資決策開辟了新的視角。(3)基于資源配置的視角,全面理解不確定環境下風險管理理念與方法,將財務影響、運營影響與戰略影響等投資決策因素綜合考慮,加快公司價值增值能力的速度,發揮經營管理機制的加速器作用。因此,基于以上對于投資決策模式創新特點的分析和企業未來所處時代環境的判斷,今后的決策模式創新需要以戰略為導向,將投資決策、戰略規劃和風險管理相結合,通過一定的流程化管理解決資源環境的復雜性,管理者通過確定競爭行為、描述競爭策略使公司一系列的目標具體化,并采用決策模型解決復雜的公司多目標協調問題,提高投資決策效率,實現從投資決策風險分析到主動性管理的革新。
(三)EVA與投資決策的融合———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投資資本回報率、單位成本、產量增長率、儲量替代率、平均稅率等財務及生產經營指標仍然是國際上行業投資決策和對標評估的關注點,由此進行企業能力的博弈。價值導向的EVA指標著眼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在衡量價值時簡單易操作,不必過多依賴于對市場表現的估計,是傳統方法的有效改進。盡管大量的學者研究基于EVA的管理機制,通過EVA提供科學的決策標準,同時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投入資本進行監測與控制,但目前EVA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仍然較少。國資委提出將基于價值管理理念和資本成本意識的EVA指標,作為國有企業業績考核的關注點。在這一背景下,研究采用基于EVA指標體系的投資管理,不僅能夠幫助企業穩妥地控制好投資規模,引導科學決策,而且可改進投資結構及分析流程,優化價值鏈,完善企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消除“實盈虛虧”的泡沫,引導企業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三、結論
關鍵詞:現金流量;貼現率;通貨膨脹;調整方法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0-0-01
一、前言
資本投資是為了獲得未來利益的支出,資本預算就是選擇資本投資項目的過程。現代資本預算評價方法是以DCF(即現金流量折現)方法為核心,采用不同方法對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進行調整,以期客觀真實地評價投資項目。常用的資本預算方法包括:非貼現法和貼現法。其中非貼現法主要有回收期法、會計報酬率法;貼現法主要有凈現值法(NPV)、內部收益率法(IRR)、現值指數法(PI)等。凈現值作為經濟利潤的現值,衡量了投資帶來的股東財富的增長量,是資本投資決策中關鍵的指導性指標,在各種項目評估方法的首位。
二、凈現值法常用風險調整方法
(一)調整現金流量法
通過現金流量調險的方法是把不確定的現金流量調整為確定的現金流量,再使用無風險利率進行貼現。現金流量調險的方法通過無風險報酬率對時間價值進行調整,通過調整現金流量對風險價值進行調整,從而對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分別進行調整。一般的做法是,將項目可能面對的風險情況進行分類,確定各種類型出現的概率,再考慮到在各種風險下的現金流量,進行加權平均得出該項目的經過調整后的、兼顧各種風險因素的現值。其計算公式為:
確定的現金流量=不確定的現金流量×肯定當量系數
調整現金流量法的關鍵是確定合理的肯定當量系數。肯定當量系數既可以由經驗豐富的分析人員憑主觀判斷確定,也可以根據反映不同現金流量不確定程度的變化系數得出相應的肯定當量系數。
(二)調整貼現率法
通過貼現率調險的方法是采用包括風險報酬的投資期望的報酬率作為貼現率對不確定的現金流量進行貼現,通過單一的貼現率同時完成對風險調整和時間調整,進而客觀評價項目,降低項目投資決策風險。調整貼現率法是依據“風險越高,投資者要求的風險報酬越高”這一基本思想,在對投資項目的風險程度進行衡量比較的基礎上,根據風險的高低計算出投資者需得到的風險報酬率,并將該風險報酬率加入貼現率,再用調高后的貼現率來計算凈現值,使投資項目的凈現值因貼現率的提高而降低,從而達到考慮風險,謹慎決策的目的。
在投資項目資本預算凈現值法實際運用中,貼現率的選擇沒有確定的方法。企業在投資決策時,必須綜合考慮企業自身實際情況與外部環境因素,確定合理的貼現率。即使在同一企業中,在不同時期,對于不同投資項目,也需要分層次地采用不同的貼現率。一般地,企業在投資決策時采用的貼現率,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通常確定貼現率的方法有:選擇市場利率作為貼現率;風險報酬模型法確定貼現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確定貼現率;選擇企業自身(總資產)投資回報率作為貼現率;以行業平均的收益率作為折現率。其中以行業平均收益率作為折現率在我國應用最為廣泛。
那么,究竟應當選擇什么指標作為貼現率呢?從投資是社會資源配置手段這一角度看,凡是能獲得超過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的投資都是對資源配置的優化,反之獲得低于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的投資則會惡化資源配置,社會的平均資金利潤率是衡量投資是否合理的至關重要的依據,因而在凈現值法中選用的貼現率應當以社會平均利潤率為基礎,同時根據項目計算期選用未來一定時期的長期的社會平均利潤率。
調整貼現率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缺點是無法區別項目期內不同時期風險程度的高低。調整貼現率法是目前國內較多采用的風險調整方法。
(三)考慮通貨膨脹影響時的風險調整方法
一般地,在投資項目資本預算評價中,為了簡化計算,當通貨膨脹率較小時,一般在2%-4%時,可以不予考慮,因為項目的產品價格、投入物價格都存在通貨膨脹,各種因素相互抵消后即使有差異,其計算結果也不致使項目的可行與否發生逆轉。但當通貨膨脹率較大時,項目現金流入量比現金流出量變化更快,采用固定價格的評價方法,其結果和實際情況會有很大的出入,進而影響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1.通貨膨脹率預測。預測通貨膨脹是一個經濟問題,有許多經濟預測機構會預報通貨膨脹率。因為通貨膨脹率直接受中央銀行系統的影響,而該系統反過來又對經濟環境、政治壓力、人口統計和國際事件作出反應,要預測這些不同因素以及中央銀行系統的反應是極其困難的,因而要準確預測通貨膨脹率是難乎其難的。在通貨膨脹率條件下進行投資決策分析,應該注意:如果項目的現金流量是名義現金流量,那么,用于凈現值分析的貼現率應該是名義貼現率;如果項目的現金流量是實際現金流量,那么,用于凈現值分析的貼現率應該是實際貼現率。建議按照最近幾年的平均年通貨膨脹率作為項目計算期的通貨膨脹率。在通貨膨脹條件下,可以采取調整現金流量法或調整貼現率法進行校正。
2.考慮通貨膨脹影響的調整現金流量法。以當期的貨幣(現行價格)來表示的現金流量稱為名義現金流量,而以基期的貨幣(不變價格)來表示的現金流量稱為實際現金流量。名義現金流量和實際現金流量可以通過以下公式換算:
其中:RCFt——第t期的實際現金流量
NCFt——第t期的名義現金流量 K——通貨膨脹率
3.考慮通貨膨脹影響的調整貼現率法。一般而言,如果預期通貨膨脹率升高,則利率和要求的收益率也會上升。實際貼現率又稱為最低期望收益率,是指按基期的價格水平計算的資金成本或投資報酬率,即沒有考慮未來各年通貨膨脹因素時確定的貼現率;而名義貼現率是包含了最低期望收益率又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影響時的必要報酬率。其換算公式是:
Nr=(1+ar)(1+k)-1 其中 :nr ——名義折現率
ar ——實際折現率
三、結論
(1)通過調整現金流量法和調整貼現率法對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進行調整,然后根據凈現值法的規則來進行投資決策,可以保證決策正確有效。(2)當通貨膨脹率較小時,一般在2%-4%時,可以不考慮其對凈現值法的影響;但當通貨膨脹率較大時,應該采用調整現金流量法或調整貼現率法對凈現值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許仁青.對凈現值法中折現率的一點思考.經濟問題探索,2003(5).
關鍵詞:房地產投資 項目管理 風險管理
房地產投資項目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復雜系統,其項目決策與實施都需要專業而系統的項目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來指導。目前我國房地產投資項目決策大多靠經驗和定性的風險分析方法, 對房地產投資項目建設的內在規律、風險管理方法的研究不夠深入,項目決策中缺乏專業而系統的風險識別和評估,項目實施中缺乏專門而系統的風險管理措施,亟需對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管理方法進行系統深入地研究。因此,本文擬對國內外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的管理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梳理,為我國目前的房地產投資項目的風險管理提供參考。
一、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
(l)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管理能促進項目管理的科學化、合理化。風險管理利用科學、系統的方法管理和處置各種項目風險,有利于減少和消除各種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決策失誤風險,對于項目管理的科學化、合理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2)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管理能夠促進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風險管理為項目管理者提供了控制項目風險的各種措施,使項目管理機構在進行項目的各種管理活動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消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保證了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3)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管理能夠保證項目目標的順利實現。風險管理的實施能夠采取有效措施,將項目面臨的風險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并能在損失發生后保證及時地提供措施,從而能夠使管理部門提高經濟效益,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
(4)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管理能夠促進項目經濟效益的提高。通過實施風險管理,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安全為目標,將處置風險的各種費用分攤到項目建筑產品或者過程中去,從而減少了費用支出,增加項目的經濟效益;同時,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管理的各種監控措施也使得各個項目部門有意識地提高管理效率,控制風險損失,進而提高項目經濟效益。
二、房地產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風險管理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而比較系統的風險管理理論則是在美國形成的。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被應用于房地產投資。其研究歷程以1960年為界劃分為兩個階段,1960年以前,投資風險研究主要采用傳統的財會分析方法;1960年以后,引入管理方法,創立了工程管理科學方法,增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對于房地產投資風險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風險分析與防范、風險衡量、投資組合和風險決策等領域。如Wurkzebach在其《現代房地產》一書中,概括了房地產投資存在的風險,詳細探討了美國商業地產投資風險可能受到克林頓經濟政策和新稅法實施的影響。Roger P?Sindt.在其著作《房地產投資分析與應用》一書中,分析了房地產投資行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適用于房地產投資的理論。并且,在充分考慮房地產投資可能受到融資情況、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和外部投資環境等因素對其產生影響的情況下,提出了房地產企業投資的戰略方案。Gaylon E. Greer和Phillip T. Kolbe 在《房地產決策的投資分析》一書中研究了不同類型房地產投資的收益及決策問題,提出了一些房地產投資決策的方法。Joseph L?Pagliari在《房地產組合管理手冊》一書中研究了房地產投資組合問題。Peter?Jovanovic與David?spaulding主要在房地產項目投資風險識別、評價和防范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另外,隨著決策理論真正成為一門學科,層出不窮的研究成果逐漸將現代決策理論嫁接到傳統的房地產投資技術之上,現資決策技術應運而生。具體研究成果有: (1)Anstin.J.Jaffe在其《房地產投資基本原理》一書中強調了風險與回報的關系,主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風險決策,并提出了房地產投資決策的五項原則。這些原則在幾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在房地產投資決策分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美國學者蓋倫.E格里爾在其著作《房地產投資決策分析》中,定性地介紹了房地產投資存在的主要風險因素,討論了傳統的風險調整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并把房地產風險的概率分析方法定義為“現代風險分析方法”。在此方法中,他認為風險應該表示為偏離預期值的概率。(3)國外房地產投資決策強調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如Anstin.J.Jaffe提出的房地產投資決策五原則為:房地產投資分析為系統性經濟分析、風險與回報緊密相連、最優投資應以財富最大化為目標、房地產環境分析必不可少,房地產投資分析是一種風險分析。
目前,發達國家商業地產項目開發研究已經比較成熟,相關學者和專業機構從不同角度對商業地產項目投資風險與收益進行了探索。如Thomas 和Jackson 通過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和預測了英國的租金水平。Gregory H. Chun 對銷售額與租金水平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
(二)國內研究現狀
20世紀80年代后期,項目風險管理的知識被介紹到我國,應用于大型土木工程項目的管理中。目前,將項目風險管理應用于我國房地產投資風險的研究剛剛起步,對房地產投資風險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在房地產投資風險的識別、防范和投資決策上,主要著作有:于川和潘振鋒編著《風險經濟學導論》,陳佑啟等編著的《房地產投資風險管理及經營決策方法》,杜海鵬主編的《房地產投資風險與防范》,陳琳和潘蜀健等編著的《房地產項目投資》,李啟明等編著的《房地產投資風險決策》,俞明軒、豐雷編著的《房地產投資分析》,胡曉龍主編的《房地產投資與分析》等。對于房地產投資風險的決策研究,賈煥軍將貝葉斯方法應用在建設項目風險分析中。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研究房地產的書籍都只是順帶提及風險的問題。
由于房地產在我國近幾年才引起人們的重視,國內學者對房地產投資風險的研究正處于初期階段,而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投資者投資要點的分析等方面,如:租金回報率與投資回報率的區別和未來增值空間的判別、租金回收風險的考慮等。運用的方法主要是從其他行業借鑒的,如運用混沌經濟模型控制房地產投資,對房地產投資目標選擇模型的研究,用正態分布圖像法計算房地產投資凈現值風險等。
三、關于現有房地產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研究的評述
我國房地產業開發起步較晚,關于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管理,尤其是在企業這個微觀層面上的研究還較少,現有文獻大都是側重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或者風險調控中的某一個方面進行分析或評價,三個方面研究相互之間的聯系還不夠緊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l)割裂了風險識別的特征聯系,并且缺少對風險發生機理的深入分析。
目前,國內許多有關房地產項目投資風險的識別研究內容大都是對投資風險的某些特征,如對風險來源、風險可控性等各種具體風險管理特征的介紹。由于對投資風險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如此分類只是針對性質相同的某一類房地產項目進行風險識別研究,這就割裂了各個風險特征之間的聯系。許多文獻中對“風險(驅動)因素”和“風險后果”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也缺少深入的分析,從而導致對風險發生機理缺乏研究。
(2)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之間聯系不夠緊密。
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的評估離不開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目前國內現有文獻中許多評估指標體系都是以定性方法分析建立的,指標體系往往比較廣義,針對特定房地產項目的投資風險進行識別并經過嚴密論證尤其是實證研究指標體系不多,造成投資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之間聯系不夠緊密。
(3)風險調控缺乏充分的先期研究支持。
房地產項目投資風險識別、評估的最終目的是對風險進行調控。風險調控的措施也應該建立在對房地產項目投資風險特征全面識別的基礎上。而目前國內現有文獻針對具體房地產項目投資風險的識別不夠,缺少對投資風險因素和投資風險后果之間發生機理的分析,同時風險評估與風險識別之間聯系不夠緊密,因此,許多風險調控提出的方法和措施大都是建立在對房地產項目投資風險定性分析基礎上的政策性建議。
參考文獻:
[1]李群.房地產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現代經濟信息, 2011,8
[關鍵詞]會計 職能 參與決策 發展
傳統觀點認為,我國會計職能是核算與監督,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才形成的,是與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國已步入市場經濟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日益加快,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也空前復雜多變,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意味著會計環境的變化,會計的內涵與外延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并直接影響會計的本質性內容的改變。與時俱進地明確會計工作的基本目標,重新界定會計的基本職能,更好地發揮會計的作用,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企業管理增值,從而不斷豐富會計理論,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穩定發展而意義深遠。
會計必須不折不扣,一如既往地履行好核算與監督兩大基本職能,但在新形勢下,本人認為:會計僅僅履行好兩大基本職能是不夠的,不能只停留于“算”與“管”,在企業經濟活動中,不能僅充當“旁觀者”與“配角”。新經濟時代賦予了會計新的職能,參與經營決策應當成為現代會計的主要職能之一。這也是企業管理精細化分工的必然結果。是會計崗位重要性的體現。
企業的經營決策(如擴大再生產,開拓市場,研發新產品,兼并重組等)是項系統工程,除了建立健全決策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與崗位責任追究制度外,更需要發揮企業團隊合作精神,要靠各類人才的通力協作才能完成,其中,會計人員應發揮主要作用,從傳統的事中與事后參與擴大到從事前即介入參與,從經濟層面開展參與經營決策的工作,履行好此職能,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具備扎實的業務操作能力,還要掌握有關組織論,決策論,博弈論,風險管理,資本運作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了解與熟悉本企業的具體業務知識。這是會計人員參與經營決策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企業經營決策是指企業根據市場情況及國家相關政策結合企業本身的特點,制定自身發展方向或目標及實施的方法。會計人員參與經營決策運用的技術方法一般有兩大類:即定性決策方法和定量決策方法。
定性決策法:是會計人員建立在自身的經驗基礎之上對經營決策方案進行評價和判斷。經營決策是高智商活動,會計人員所面臨的大多是非程序化的決策問題,無法找到適合做出決策的明確程序,這就往往要靠會計人員本身的經驗、判斷力。這是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體現,常用的定性經營決策方法主要有: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等。
頭腦風暴法是會計與其他決策參與人員經過創造性的思考,提出很多觀點,問題和議題的方法,集中交流,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最終形成決策方案。
德爾菲法是會計與其他決策參與人員各自獨立地提出經營決策意見或建議,然后進行匯總處理再反饋征求意見,最終形成決策方案
定量決策法:是會計人員運用一定的數學模型,然后通過運算,取得結果,。這是近展起來的一類科學的、現代化的決策方法,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常用的定量決策分析法主要有:確定型決策方法(如盈虧平衡分析法)、風險型決策方法(如決策樹法)、不確定型決策方法(如悲觀法,樂觀法,平均主義法)。
盈虧平衡分析法又叫量本利分析法,是通過分析產量,成本和利潤的關系,以盈虧平衡點為依據來評價方案的決策方法。是確定型決策分析的有力工具。主要用于利潤的預測,目標成本的控制,生產方案的優選。
悲觀法是在每個方案中取最壞的結果,然后再從這些最壞的結果中挑選一個最好的作為決策方案。樂觀法則相反,它是在每個方案中取最好的結果,然后再從這些最好的結果中挑選一個最好的作為決策方案,平均主義法是假定多個結果發生的概率相同,通過計算每個方案的期望效益值,選擇其中最大的為決策方案。
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經營決策一般要經歷決策形成,決策執行,執行結果評價階段:
在決策形成階段,會計人員應收集整理可供參考的相關資料,調研政治,經濟,產業政策,市場等環境,其他企業類似行為的運作情況及市場前景,估算投資額,尋找融資渠道,進行納稅籌劃,方案優化選擇,分析未來現金流量及投資回收期。針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就經營活動產生的風險進行識別,并提出監控及預警措施,運用風險規避,減輕,自我消化,轉移及其組合等策略響應風險。
在決策執行階段,及時,準確,系統地對經營活動進行會計核算,匯總,整理,提煉相關數據,與經營決策形成階段的預測數據對比分析,以尋找差異及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實現經營活動的動態控制與主動控制,對于一般只引起量變的因素,對原經營決策不做調整或微調,對于引起質變的因素,對原經營決策須作重大調整,必要時可以放棄原決策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損失。
決策執行完畢,對決策形成,執行過程與結果就經濟層面的內容進行總體的分析與評估,找出各階段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以及對出現的不利因素的消化處理,對于主觀人為因素,要運用責任追究制度,獎懲制度進行約束,對于客觀因素,要進行充分的預測與制訂規避防范措施。對總結性材料進行信息化加工處理,形成系統的檔案資料,為企業以后的經營決策提供參考。
會計職能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會計職能的強化與發展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是強勢企業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會計職能能否真正得到履行,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乃至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職能的內容必將越來越豐富,會計職能的履行也會越來越得到重視與保障。
參考文獻:
[1]徐挺,黃國和,王鐵成,顧勝林. 淺議新形勢下會計職能的轉變[J]. 江漢石油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