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職地理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經過初中地理的教學工作,作為教師的我發現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明顯的問題:首先是學生的地理成績兩極化,中間存在斷層的現象,通過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之后我發現,學生成績的好壞與他們的興趣相關。成績好的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是比較感興趣的,能主動學習,在課堂上保持積極的態度,認真聽課。對于那些沒有興趣的學生而言,地理的學習就顯得比較枯燥了,課堂上他們多表現為一言不發,精神和注意力基本不在我們所講授的知識上,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學生成績低下,所以成績的好壞與興趣息息相關。作為初中的地理教師,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問題,著重激發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知識的興趣。關于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在實際的課堂中通過設置疑問的方式來實現,初中生的年齡多在十四五歲之間,對于事物都存在著一定的好奇心,所以對于我們提出的問題也是比較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夠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從而激發他們對于地理知識的興趣。為了解決他們的疑問,就會在實際的課堂上積極聽講,這樣就能提高地理的課堂效率。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們可以提的問題有:結合生活現象,為什么會有晝夜交替的現象呢?一年四季的變化時怎樣形成的?為什么會出現“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現象呢?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是都與我們所要學習的地理的知識息息相關,學生就能夠對這些問題產生興趣,就能夠提升他們對于地理的興趣,這樣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的。
二、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所以作為合格的教師來說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是因為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教學質量。對于地理教學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在課堂上進行講解,課后布置一定的題目讓學生去完成,這樣雖然也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但是要想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卻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們可以在課程之前進行精心備課,設置好相應的教學任務,根據實際課堂的問題設置不同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在課堂進行之前能夠懷著問題去思考,這樣在整個課堂中學生就能夠比較認真地聽課,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基礎。我們還應該根據不同的問題來調動課堂氛圍,只有保證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程度才能夠得到提高。地理本身的學習就是比較單調無趣的,所以要想更好地完成地理的教學任務,我們應該在課堂的豐富性的問題上下工夫,這樣才能顯著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豐富課堂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讓學生進行分組式的學習,初中的學生好勝心比較強,所以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其中,通過各個小組之間比賽性質的教學,大家就能夠更加樂于去學習,教學的質量就有保證。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教學,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來說,除了上述一些綜合性的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新的教具來完成教學任務,如今科技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對于地理課程的教學我們不再是只有地球儀教具的時代,多媒體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教學,我們可以將其放到我們的教學中,多媒體有著眾多的技術和優勢,這樣我們可以好好地利用這些優點來幫助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地理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根據這些來制定更加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保證地理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增強學生的參與程度
一、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數據、地理名稱和地理名詞。按會考考試要求,它可分為記憶和理解兩個層次 。不同層次的地理概念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復習。
1、記憶層次的地理概念借諧音巧記。 記憶的概念是指對基本地理事實材料的記憶或再認。借諧音記憶, 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變死記硬背為巧記樂記,提高學生記憶能力。
2、理解層次的地理基本概念,用圖表與舉例加深理解, 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知識遷移能力。
(1)重要比例數據用歸類法。 要求學生將所學的地物:①可見光區能量占太陽輻射總能量比例 ②地殼 中氧元素的含量 ③中東石油儲量占世界的比例 ④我國平地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 ⑤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占世 界人均的比例 ⑥東北林區林木蓄積量占全國的比例 ⑦山西煤炭儲量占全國的比例 ⑧鄉鎮企業產值占工業 總產值的比例 ⑨地殼中硅的含量 (10)我國宜林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 (11)西南林區林木蓄積量占 全國的比例 (12 )我國淺海漁場面積占世界淺海漁場面積的比例等,填入圖下方相應方框內進行歸類
附圖{圖}
(2)重要的地理名詞用舉例法。如自然資源的名詞,例舉A糧食、蘋果,B生鐵、水泥,C閃電、鳴雷,D煤 炭、陽光, 先要求學生辨別并說明理由,然后教師概括說明凡是農產品、工業品均缺乏自然屬性,而雷電則缺 乏經濟屬性,它們都不是自然資源。再如天體、能源、輕重工業、生態系統、地理環境等均可用此法。
(3)相對和絕對的地理名詞用圖解法。如下經緯網圖中:E點位于高緯度、C點位于低緯度,這是絕對概念 ,而A點比C 點的緯度高是相對概念,這是指AC兩地緯度相比較而言,所以高緯度與緯度高是相對概念和絕對概 念的關系。從A點到B點是沿緯線方向或是沿經度方向,指的是東西相對方向,從C到E是沿經線方向或是沿緯度 方向,指的是南北絕對方向。再如氣溫高與高氣溫、高氣壓與氣壓高,寒流與暖流等相對和絕對地理名詞都要 用圖解法,幫助學生加以理解。
附圖{圖}
(4)相似地理名詞用比較法。如下表比較天氣和氣候的異同:
不同點 相同點 天氣 影響因素是氣團、鋒面
大氣物理狀況短期變化. 都表示大氣物 氣候 形成因素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等.
大氣物理狀況長期變化 理狀況的變化
再如恒星與星云,寒流與寒潮,礦物與礦產,水能與水資源,土地與國土,國土與國土資源,國土整治與 國土規劃等都可一一效法。
二、地理事物演變過程
地理事物的演變主要包括地理事物時間演變、結構演變、數量演變。雖然這些演變過程是千變萬化的,但 都是有序可循的。
1、時間演變用序列化 即將事物演變過程按時間先后排列, 如地殼演化史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 中生代新生代序列。再如植物進化過程、動物進化過程、大氣熱狀況過程、工業布局類型變化趨向等事物均 可序列化,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2、結構演變用圖示法 即用復合圖去表象抓實質, 如下褶皺與斷層構造剖面圖,分析:①從地質構造上 看屬背斜的,②從地形上看屬外力作用而成的山嶺,③鉆煤井、找泉水,④修建水庫、鐵路要注意的問題等。 這樣,就能避免被表象所迷惑,抓住了地理事物結構演變的實質。再如地殼結構與地下水示意圖、海底擴張與 六大板塊構造圖、世界和中國能源消費構成變化等均可用此法。圖示法可以提高學生讀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的能力。
附圖{圖}
3、數量演變用文換圖法 即將地理事物量變的文字陳述轉換成圖表,揭示地理事物演變的基本規律(趨 勢)。如下城市發展演變過程圖示
附圖{圖}
從圖示的A到E揭示城市發展基本規律是:從數量上由少到多,從規模上由小到變大,從城市化看由中心城 市轉向郊區城市化。再如世界和我國的人口增長、資源利用、糧食增長、工業增長、環境污染等地理事物數量 演變也可效之。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事物演變的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地理基本原理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點、成因和規律。它們雖有著密切關聯,但按會考考試要求則有所側 重。
1、地理事物的特點用歸納比較法 許多同類地理事物的特點既有共性又有差異,用歸納比較法區分它們 的異同。如冷鋒與暖鋒天氣特點,歸納比較可抓出其異同點。
再如恒星和星云、氣旋和反氣旋、降水類型、兩類地下水、煤炭和石油,二戰前后國際人口遷移等地理事 物特點都可用此法。這樣,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區分事物共性和差異特點的能力。
2、事物的成因用知識結構圖表以果導因法 地理事物的形成必有其因,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也有多 因一果。如下四季更替的因果關系知識結構圖:
附圖{圖}
顯而易見四季更替的直接原因是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而根本原因是黃赤交角的存在,因此四季 更替是多因一果。但相對黃赤交角來說,則是一因多果,因圖表內的這些現象均由黃赤交角引起的。同時,由 于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又會導致地球上物影、日升日落時刻、溫度帶等現象的變化,歸根結底都 是黃赤交角的存在。再如大氣水平運動、氣溫變化、全球淡水危機、自然資源破壞、我國計生工作的重點在農 村等等事物的成因都可用此法。知識結構圖表能揭示地理事物的因果關系的內在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 應用問題的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發散思維能力。
3、地理基本規律用投影演示法 地理事物的規律往往在普遍性中,又包含著局部性。如晝夜長短變化投 影(①—⑤曲線代表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軌跡):演示太陽直射點由①—③曲線,揭示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的 普遍規律,包含著由①到②北半球晝長于夜,南半球晝短于夜的局部規律,由②到③移動,與之相反;又包含 著太陽直射點往南移一緯度,北極圈內極夜范圍往北移一緯度,南極圈內極晝范圍向北移一緯度的局部規律。 太陽直射點由③—⑤則與之相反。通過投影演示,幫助學生掌握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提高分析太陽直射位置, 日出日落時刻、物影長短變化、氣壓中心衰盛、地球公轉速度快慢、氣壓帶風帶移動方向、我國氣候特征、河 流進入豐水期或枯水期等地理問題的能力。此法還可以用于氣溫水平分布規律、風帶分布及風向規律、海洋水 鹽度分布規律、主要氣候類型分布規律、降水帶分布規律、自然帶分布規律等地理事物基本規律。
附圖{圖}
四、地理事物空間分布
地理事物的分布包括自然地理中事物分布規律和人文地理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前者是地理基本規律復 習,這里著重于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這部分內容是學生薄弱的知識,復習時務必加強讀圖與填圖的訓練。
1、地理事物大空間一盤棋 即世界和我國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集中在同一課時復習,似下棋逐一定位。 如我國的自然保護區、重點能源基地、礦產資源、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主要工業中心、特大城市等地理事物 ,首先師導生填——定位,然后教師批改,錯誤的地方下一課時予以糾正。世界地理事物分布也同法。這樣, 能強化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有效提高復習效果。
2、同類地理事物分布一線連 即在地物大空間一盤棋的基礎上,將同類地物以江河、沿海、鐵路線、特殊 線等線索加以串聯。如用長江干流由上而下將鋼鐵基地、特大城市、大型水電站等各自連起來;長江流域由下 而下的自然保護區、商品糧基地等各自連起來。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提高地物空間排序判辨 能力。
3、地理事物小區域分割 即在地物大空間一盤棋的基礎上, 將一個或幾個省區輪廓圖分割出來,要求學 生判讀圖。
(1)省區輪廓圖分割 如右湖北省輪廓圖, 要求判讀:①宜建的區域性礦產基地,②商品性生產基地, ③自然保護區,④大型水電站等地物。再如遼寧省(煤、鐵、石油),江蘇省(商品糧基地、自然保護、開放 港口城市),江西省(商品糧基地、有色金屬基地、次生林),西藏(水能、地熱、太陽能)等省區均可效此 法。這樣,使學生提高省區輪廓辨識能力,提高歸納和判斷問題的能力。
附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