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

        第1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與經濟 教學方法 雙語課程。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與雙語教學。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優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搶占世界高等教育的制高點,培養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可見,教育國際化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教育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質量。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宣言》所指出:“國際化是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有機部分”。 安徽財經大學也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并已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如引進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從事教學工作、外派師資接受培訓、與國外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進行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等。然而和高等教育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相比,在教育水平和教學效果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二)雙語教學的界定。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是特指在專業學科教學過程中,采用外語(英語)作為教學語言開展和組織教學的活動。雙語教學應包括以下要素: 1 . 采用原版教材。授課教師應了解國外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情況。由于不同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技術等宏觀環境方面存在差異,原版的教材可能存在部分章節不適用的情況,但這并不影響教學活動的組織。授課教師可同時指定多本參考教材。 2 . 使用外語授課或課堂講授以外語為主。如果只是使用原版教材,而還用漢語授課,筆者認為這不是雙語教學。教師必須使用英語完成備課、多媒體幻燈片、課堂講授、課堂活動組織才是我們所說的雙語教學。在講授過程中,必須堅持使用外語。筆者認為,對一些術語的表述可以適當使用漢語,但使用中文講授的時間不宜超過總授課時間的2 0 % 。 3 . 學生考試形式的設計和成績的評估。雙語教學課程的考試形式可以根據課程需要靈活設計,采取英語口語面試和英文筆試相結合的方式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實踐。

        (一)雙語教學課程教材的選用。 在教材的選用上,我們一直都選用國外優秀的原版教學用書。如《國際經濟學》課程的固定教材Dominick.Salvatore 的《International Economics》以及《國際市場營銷》課程的固定教材Warren J. Keegan編寫的《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我們選擇這些教材的理由是:首先,教材的語言表達比較規范、簡單,用詞準確;其次,教材同經濟學科核心課程中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內容聯系比較密切;第三,相比較而言,教材的內容更具有客觀性,作者能從學術的角度去研究、探討和解釋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理論與政策,“大國主義”的思想較少;第四,教材和我國在職研究生經濟學專業的國際經濟學課程內容十分相似,可形成較好的接軌事態。當然,國外教材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短處。如在一些內容上說明得過于詳細。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因此,教學中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的選擇,抓住主要的內容,對于那些與國內教材重復的教學內容、章節和報道等一律刪除,或讓學生自行閱讀。

        (二)雙語教學課程的設置。 各高校大學英語一般開兩年,到了大學三年級 ,相當一部分學生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統考,還有一些學生達到了大學英語六級的水平,學生普遍已有了較好的英語基礎,這時采用雙語教學對學生來說困難相對要小些,可避免學生一開始就產生畏難情緒。另外,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開始連續、合理地部署和安排雙語教學,可延續英語學習,使英語學習四年不間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可起到一定的促進和提高作用,而且可在基礎英語學習之后,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轉移到自己的專業上來。因此,我們把雙語教學的時間安排在大學三年級,并選擇合適的專業課程連續安排雙語教學。目前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已經開設了國際經濟學(英)、國際貿易(英)、國際市場營銷(英)、電子商務概論(英)、特許經營(英)、國際商法(英)等六門雙語教學課程。

        (三)雙語教學課堂實踐。 1. 雙語教學方法的使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了英語沉浸式教學法(Englishimmersion)和參與法(Participation method)。所謂沉浸法就是完全使用英語授課,教師用簡單淺顯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能順利的掌握英語,掌握教學的內容和其它知識。當然,對于一些比較專業的經濟術語,教師用漢語給出其準確的含義,以使學生對術語和定義有準確的理解,但是漢語解釋十分有限。 所謂參與法就是在教學中首先提供一些分析問題的必要條件,通過引導和啟發,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西方經濟學等基礎知識,自己分析、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扮演主要角色,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使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掌握也比較牢固。比如在講解國際貿易理論中的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時,我們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要素豐裕的國家——要素價格較低——具有生產和出口密集使用該要素產品的優勢——出口增加——要素使用增加——要素相對價格上升——要素價格均等,然后配以圖形予以解釋。這樣,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踴躍。

        2. 多媒體在雙語教學中的應用。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課件由任課教師自行設計制作,教學課件采用全英語,這有利于進行沉浸式教學,給學生制造全英語環境。同時,用英語制作課件可以避免因教師對個別單詞發音不準帶來的不利影響,上課時我們逐條、有時甚至是逐詞顯示講授的內容,讓學生看起來更加容易方便,重點更加突出,讓學生在課件的幫助下理解的更容易、更深刻、更全面。另外,采用多媒體教室上課,節省了板書所花費的時間,從而可改善教學進度。多媒體課件可集聲音、動畫、文字、圖像為一體,因此在講課時,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雙語教學的考核方法。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靈活運用多種考試形式。為適應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們努力改革當前高校中以百分制閉卷考試一統天下的局面,靈活運用筆試、口試、閉卷、開卷等考核方式,以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增加了雙語教學課程考試中的口試比重,采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發言次數、質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計入考試成績,以此來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水平及知識掌握程度。雙語教學的成績評定注重平時考核,使成績構成多元化,力爭改變“一次性閉卷考試”的局面,加強對學生的平時考核,避免“一考定成敗”。我們注重平時考試,并不是頻繁增加考試次數,而是由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靈活運用提問、討論、作業、小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并通過測驗獲取 教學信息,指導教學更好地開展。對于學生成績的評定,結合課程總結性考試與平時考核進行綜合評價,并逐步加大平時考核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比例。同時對采用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成績予以注明,從而給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提供較好的條件。 三、加強國際經濟貿易專業雙語教學的建議。

        (一)制定長期的雙語教學規劃。 開展雙語教學是一項持續工作,必須有全面長期的規劃,體現在教學中就是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學計劃的調整。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適應W T O 要求,加快培養適應全球化的、有國際意識、有國際交往能力、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國際貿易人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具有專業性強和實踐要求標準高的特點,在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上應采用同國際相關專業(國際商務)接軌的教學計劃。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在現有的雙語課程基礎上,考慮增加一批適應于全球化的專業課程,使用雙語教學。并且要特別注意這些雙語課程之間的層次銜接,形成合理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在課時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原版教材的特點,安排足夠的學時,以保證能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二)加大雙語教學師資培養力度。 雙語教學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授課技巧和較高的專業水平,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較好的英語水平。然而,在高校的雙語教學實踐中,能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語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比較缺乏。一方面,外語教師的專業知識不足;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知識豐富,但英語功底不深。或者部分專業課教師的英語水平比較高,閱讀文獻與看專業雜志的能力較強,但口語和寫作能力較差,進行課堂教學困難仍然很大。因此,培養既能熟練使用英語,又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是提高雙語教學水平的關鍵。 雙語教學師資的培養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兩種途徑。 一是自己培養。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教師,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培訓的方法,也還可以選送一些教師到外語院校進行進修,由外國教師任教,采取封閉式的訓練,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在短期內有較大的提高。另一種方法就是引進雙語教學人才。學校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引進國外人員歸國進行教學工作,或者聘請其它外籍教師(相關專業的專家)進行教學工作。

        (三)傳統和現代教學方法相結合。 雙語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演示教學內容,就可以節省板書的時間,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時,教師也應努力把平常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所總結與積累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小論文競賽、課堂小組辯論等方法有機地結合雙語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它所具有的純漢語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使它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成長。另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與實際結合比較密切的專業課程直接開到實習基地,同時也可以邀請一些國外的專家或專業化人士到學校,進行學術講座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既懂英語又懂專業的優越性和緊迫性,激發他們學習雙語教學課程的主動性。

        (四)建立雙語教學課程評估體系,加強對雙語教學的監督和管理。 目前,雙語教學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與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雙語教學質量監督和管理體系不無關系。我們認為應盡快建立雙語教學課程的特定評價體系,以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 雙語教學課程評價體系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做好雙語課程的認定工作。根據大家普遍認可的高校雙語教學的三種模式對雙語教學的層次做好界定,并根據不同層次給予不同的工作量補貼,以激勵教師開展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其次,制定雙語教學質量認證體系,加強對雙語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質量監督和管理。如不定期地在院系、教研室內部開展雙語教學交流與研討,開展教學競賽、組織觀摩教學,邀請專家、外籍教師,包括外語專業人員對雙語教學的效果進行考核,組織學生評教等。

        第2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隨著我國經濟貿易的發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逐漸發現傳統的高校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知識結構單一、專業劃分過細、學生的適應能力差等,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比較狹窄。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達不到新世紀國際間競爭的要求。為了適應大時代的需要,應結合高校國際經濟貿易教學的實際情況,對高效國際經濟貿易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培養出具有深厚國際貿易知識、扎實的外語基礎、復合型高素質和強能力的國際貿易人才。

        二、對課程的內容進行改革

        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課程內容改革點主要有:減少課程的重復內容,增加課程的容量,利用有限的時間力求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對前人的知識經驗過分重視,卻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忽略了對學生在關注國際經濟貿易的現在形勢的引導,忽視了國際貿易與實際生活聯系的實踐教學;在教學期間對學生系統的科學思維以及學習方法的培養不到位;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慣常的思維模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的能力,或者在原有形式邏輯的基礎上增添新的內容。逐步對課程的內容進行改革,培養出合格的國際經濟貿易人才。

        三、對課程的設置進行改革

        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教學過程主要是按公共基礎課、政治理論課、專業基礎課、主干專業課和選修課等五大類。忽視了對人文、自然、社會和科技等相關學科的補充。公共基礎知識課:政治理論、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原理、法學基礎、大學英語、公共關系學等。相關學科: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企業管理、西方經濟學等。專業課: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營銷、國際稅法等。除此之外,還應該增開設社會調查課程和教學參觀課程,合理安排學期實習和學期準備畢業論文或與導師合作開展課題的研究等等。

        四、對教學的方法進行改革

        我國高校的教學方式存在填鴨式教育,在課堂上教師多為主體,師生的互動較少,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獨立性的培養,同時還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的社會性。應該改變這種教學模式,由填鴨式改為啟發式教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并調動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具體概括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應采用多提問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新見解或質疑;教師應注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對于比較難理解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要講深并講透,其它簡單易懂的內容可以由學生自學,通過學生自學、提問、練習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加深理解和記憶;關于現實和實務問題,在教學的過程可以采取研討的方式,并介紹幾種流派和做法,鼓勵學生或學生小組去查閱資料,在課堂上可以采取個人形式或小組形式進行交流和討論,鼓勵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研討的過程教師再適當的給與提示和指導,并在最后做出歸納總結。不但教學方法要改進,教學的內容也要改進,教師授課不能僅限于書本,要把理論和實務的最新發展,學術界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以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逐步給學生補充新的內容。

        五、把信息技術與國際經濟貿易課程結合起來

        現代化信息技術是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師網絡、互聯網絡和校園網絡等。多媒體計算機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中的一種,它的交互性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國際貿易課程學習的興趣,還能逐漸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多媒體計算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國際貿易知識的獲取、保持。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對國際貿易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管理、組織實現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計算機網絡特性不但對實現了培養合作精神有利,還有利于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展的協作式學習。把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有機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促進信息能力發展的發現式學習。提高學生的以上信息素養對育和教學過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它們與國際貿易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才能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在高校的國際經濟貿易教學中,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采用的并不多,大部分高校還是采用的傳統教學技術,教師、黑板和粉筆以及為數不多的簡單實驗和現場演示為主要的傳播手段,重點還是側重于課堂理論知識的講授,甚少關注創新能力培養、操作能力訓練,教學效果十分有限,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實際操作能力、信息素養偏低,創新能力欠缺。而采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非常有利于提升操作技能和培養創造能力,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六、對實踐教學環節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市場對高校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就業前景雖好。由于國際經濟貿易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而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差。所以提高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把學生的理論與實際水平結合在一起,進而滿足社會的需要,是教育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嚴密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完善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做到國際貿易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想真正做到實踐教學,必須把國際經濟貿易模擬實驗納入教學計劃中,并加大實踐教學次數;配備優秀的、專職的國際經濟貿易模擬實驗教師;進而把模擬實驗與網絡操作模擬實驗結合在一起。

        七、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良好的校園學習環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升。為了加快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應鼓勵學生參加文化活動,比如:體育、辯論賽、美術等各種競賽;教師也可安排和鼓勵學生參加學術報告與科技講座;鼓勵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可以參加一些社團和文體活動,從而培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教師還應組成課外活動小組,來統計學生獲得的證書以及取得的成績,根據統計情況給予獎勵。提高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方面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八、結語

        第3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教學改革

        石河子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建設的100所重點大學之一,現由教育部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建,也是國家西部重點建設高校。國際貿易是石河子大學的熱門專業,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狀況,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慣例、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涉外部門的實際業務以及國家在對外貿易方面的方針、政策,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外貿易規模的逐步增大,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對于國內設置國際貿易專業的高校來講,每年培養的本科生數量也不少,但真正能符合市場需求的并不是很多,這就意味著我國目前普通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進行適當的轉變,即從培養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轉變。

        一、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

        從目前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中可以發現,公共課設置過多,占用學時數較大,對于學生今后從事外貿工作的實務課程設置較少,專業課學時數逐步被壓縮。公共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大學公共課(不能刪減,必須按照教學計劃實施),另一部分是學院的公共課(課時可以變動)。其中,大學的公共課有些根本沒有必要占用太多學時數,而且有些完全可以設置為選修課,對于在實務中需要的海關、報關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課程一般都為選修課。因此,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該結合目前的社會需求,設置合理、有效、實用的課程體系,使本科生畢業后能適應市場需求。

        二、重視師資隊伍培養

        在國際貿易專業建設中,師資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對于目前的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來講,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每門專業課不能做到兩名教師來共同承擔,甚至出現一名教師要承擔三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在人才引進方面不能僅僅限于博士,應適當放低門檻,引進國際貿易碩士。先引進,然后再組織教師外出進修,多與同行切磋技藝,提高教學質量;組織國內學術會議,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可以獲取前沿的學科知識以及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聘請外貿公司、銀行國際業務部、外運公司、商檢部門、海關等對外貿易有關單位的專家進行信息交流,不斷吸取最新的國際貿易方面的信息和動態。

        三、重視校內實踐

        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校內實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機房進行上機操作,采用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世格軟件公司開發的S 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軟件、外貿模擬練習系統、外貿實務教學系統和外貿單證教學系統。每個參與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虛擬貿易的學生都將按照實習計劃扮演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不同當事人,從而共同組成了模擬貿易環境。學生按照實驗老師所分配的學號扮演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和進出口地銀行不同的角色,從事目標對象日常工作,從而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巧,體會客戶、供應商、銀行和政府機構的互動關系,真正了解到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方式,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學習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在商務實驗室開展的手工操作實習,也就將報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環節全部紙質化,按照實際工作中的要求進行練習。這兩部分的實踐,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檢驗。學校應該重視校內實踐,加大對校內實踐經費的投入。加強實驗室的建設,提高實驗教師的技能。

        四、拓展校外實習基地

        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盡可能建設更多的校外實習基地。學院通過科研立項,與自治區及兵團企業進行合作,促進科技向成果的加速轉化。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主動找企業尋求合作,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實現校地雙贏、校企雙贏。同時,要繼續加大與阿拉山口海關、檢驗檢疫局、五礦有限責任公司、兵團商務局等單位的合作,定期選派優秀的學生去實習。積極拓展與霍爾果斯口岸、紅其拉甫口岸、吐爾尕特口岸和喀什機場口岸等的聯系,建立更多的校外實習基地,以便學生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五、加強畢業論文管理

        畢業論文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是畢業生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基本知識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畢業論文選題要符合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要求,達到畢業論文(設計)綜合訓練目的,應盡可能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學、科研、外貿的有機結合,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既要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有較大的提高。指導教師要嚴把質量關,督促學生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任務書的撰寫。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按時提交相關材料,認真閱讀參考文獻,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完成論文的撰寫。同時,通過答辯小組討論,評選出優秀論文和論文指導教師,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于對于不合格的論文應該放入二答,二答不過的直接推遲畢業。這樣,學生不但能充分重視論文撰寫和答辯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論文質量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汝根.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7).

        第4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7-0070-02

        1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外貿企業對于國際貿易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因此在員工招聘中傾向于錄用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這樣就要求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畢業生,除了要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技能。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要具備的實踐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具體如圖1,而這些專業技能與能力的培養又必須通過實踐教學體系得以實現。

        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也是落實邢臺學院應用型辦學定位的必然要求。我院辦學定位于教學應用型地方院校,明確服務地方經濟、注重實踐的辦學方向。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正是我院辦學指導思想的體現。2010年7月,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第六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也是特色專業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因此,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就顯得十分重要。

        2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

        實踐教學體系是整個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由實踐教學活動中的各個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具體包括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等要素。

        2.1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著眼學生就業崗位和發展的需要,將學生培養成為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業務知識,熟悉有關國際貿易的政策、法規和慣例,具備一定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邢臺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定位于以就業為導向,依托地方經濟特點,貼緊地方外貿企業的需求,培養掌握扎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理論,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業務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

        2.2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具體化。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要求,結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由以下五個環節組成。

        2.2.1認知實踐

        認知實踐是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接觸社會、鍛煉學生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體驗。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認知實踐環節通常是由專業教師組織、指導和帶領學生到外貿公司、企業、海關等單位進行觀摩,了解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外貿發展前景、進出口產品狀況及外貿的整個運作流程。同時也請有外貿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做報告,介紹國內外國際貿易發展狀況,外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經驗教訓,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實踐認知。

        2.2.2社會實踐

        我院十分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將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實踐教學內容,分配一定的學分,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到外貿公司、外貿型生產企業以及海關、商檢機構、保險公司、銀行等展開調查,并完成調查報告。通過撰寫調查報告可以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國情和企業的現實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度,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2.3實驗室模擬教學

        國際貿易實驗室模擬教學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借助模擬、仿真手段和虛擬環境,應用信息資源和軟件資源進行教學的方式。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引進南京世格國際貿易模擬軟件、浙科國際貿易模擬教學軟件、單證教學軟件、國際貿易仿真沙盤等軟件對學生進行模擬教學。在實驗室模擬教學中教師只是起指導的作用,要以學生為中心,利用軟件提供國際貿易模擬業務操作,由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從進口商、出口商、生產商、進口地銀行、出口地銀行和輔助人員等角色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易來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讓學生體會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要面臨的工作環境和需要處理的各種具體問題,培養和鍛煉學生在模擬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4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是學生在完成教學計劃規定所有理論課程之后,到實習單位進行實地實習,是一次理論聯系實際,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教學過程。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習單位的聯系和確定可采取院系聯系、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企業單位合作、學生自主聯系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通過畢業實習,學生可熟悉進出口各環節及相關業務的操作技能,掌握國際貿易與國際結算的實際運作過程,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2.5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學生必須完成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要經歷選題、開題、查閱資料、撰寫、修改、定稿、評審、答辯等各個環節,從選題到最后答辯的每一個環節專業指導教師都從嚴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整理文獻資料和實際調研,運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獨立的分析、研究和探討國際貿易活動中的實際問題。

        2.3實踐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是確保教學目標完成的重要要素,主要包括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實踐教學監控體系、實踐教學評價考核體系。

        (1)建立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關于實踐教學大綱的規定;實踐教學文件的編寫規范;擔負實踐教學工作人員的管理規定;實驗室、實訓室、實習基地等實踐教學管理規章;實踐教學檢查、評價、獎懲等方面的規定等。

        (2)建立實踐教學監控體系。實踐教學監控體系是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實現的重要手段,我院構筑了以教師、學生、教學督導團和信息員為主的教學監督鏈結構。教學督導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對教師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檢查,學生信息員定期對于教師的教學環節進行評價和總結,并采用簡報方式進行反饋。

        (3)建立實踐教學評價考核體系。實踐教學評價考核體系是實踐教學管理體系的重要前提,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考核體系能夠有效地檢驗實踐教學效果。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制訂了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實踐教學條件評價、實踐教學過程評價、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等。實踐教學評價考核的具體方式可以針對不同的實踐教學內容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評定。

        2.4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是保障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主要包括:師資隊伍建保障、資源物質保障、財務保障等方面。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通過下列途徑建設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邢臺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不斷按照專業建設、學科建設、課程建設等三個層次來引進和培養師資隊伍,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及“雙師型”教學隊伍的建設。一是學校選派專業教師到外貿機構掛職鍛煉,獲得直接的外貿業務經驗。二是有計劃地組織專業教師外出進修,相繼派出教師到北二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進修學習,不斷地獲取最新的教學資源、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三是外聘行業專家指導國際貿易實踐教學。如請今麥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強久集團業務經理、邢臺市進出口檢驗檢疫局、技術監督局等專業人員為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指導。

        (2)加強資源物質保障。為了更好的建設我院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學校進一步完善保障實踐教學所需要具備的教學資源,提供實踐教學所需要的資金支持,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在保障實踐教學所需要的設施、設備、材料等物質條件上。

        (3)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例如,邢臺學院與河北強久集團簽署協議,在校內建立邢久車業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即實訓基地。在公司為學生開辟實習崗位,學生享受帶薪實習待遇,由公司的業務員對學生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學生利用強久集團的自行車產品進行國際貿易業務。充分利用河北邢久車業科技研發有限公司,把國際貿易實務操作引入到課堂,讓學生“真題真做”,實現了高校實踐教學環節與企業外貿業務的直接對接。

        參考文獻

        [1]尚愛英.加強國際貿易特色專業建設服務地方經濟[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6).

        [2]張汝根.國際貿易應用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

        第5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地方性本科院校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對于從事國際經濟貿易活動的從業人員來說,除了要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應具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包括:(1)掌握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國際市場營銷學、國際商務學、管理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等的基本理論和方法(2)了解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法規(3)熟悉WTO規則、國際經濟法與國際慣例、國際貿易發展的動態。應具備的實踐技能知識包括:(1)能較熟練地掌握英語,具有實際工作需要的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2)能通過計算機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3)能在外貿企業獨立完成國際貿易中實際的業務。這就決定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是適應國際貿易和我國經貿事業發展需要、具有扎實的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知識并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能獨立完成企業外貿業務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實踐教學環節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顯得非常重要,只有將實踐教學貫穿于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才能不斷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企業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主要要求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能直接從事相關外貿業務,因此,實踐能力對從事外貿的人員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在高校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中,實踐教學環節是課堂理論教學應用和鞏固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很多高校,特別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定位模糊

        多數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都加入了實踐教學的環節,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往往照搬重點或一類本科院校的模式,比如:培養目標表述為培養能應對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服務的具有全球眼光,能與時俱進,有開拓創新能力的應用性或實用型對外經貿人才。這樣的目標定位沒有從高校自身的辦學資源、師資力量、生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也沒有考慮特定市場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的需求,定得過高、過泛,缺乏可操作性,最終學生畢業后就業難定位,高校無法實現培養目標。所以,對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而言,應因地制宜突出辦學特色,可以立足于地方經濟,主要為地方中小型外貿企業培養相關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

        (二)模擬教學實驗室相對匱乏

        與重點院校相比教育論文,多數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經費所限,國際貿易實驗室建設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實驗室的設施設備投入不足,不僅數量少且陳舊落后,甚至有些院校根本沒有配套的實驗室。比如,從電腦數量看,實驗室不能滿足每人一臺電腦的需要,甚至兩人或三人一臺都無法滿足,以致實訓上課難以開展,以實現對學生上機操作模擬教學。

        (三)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不足

        地方性本科院校應多與校外的相關外貿企業聯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學生建立實訓基地,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和學習外貿流程,完成實踐教學的必要環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地方性本科院校面臨著缺少外貿企業作為實訓基地的問題,雖然也建有少數實訓基地,但往往是在搞簽約和掛牌議式的時候轟轟烈烈、興高采烈,雷聲大雨點小,過后企業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很少真正承擔實訓基地的培養責任,實訓過程流于形式,學生不能真正學到東西。

        (四)見習和實習形式化

        見習是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企業,增長見識的有效途徑。大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見習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但由于或校外實訓基礎建設少,或理論課安排太多,或教學培養方案根本就沒有安排,學校組織學生參加見習的機會非常少,即使也多停留在讓學生到某企業參觀參觀的程度上,不能真正觸及操作流程,學生真正能掌握實踐知識的機會很少。畢業實習實踐教學的必要環節,大多學生安排在大四下學期,學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寫畢業論文和找工作,對于實習,學生自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性不高,以完成任務得到學分為目的,或由于被安排到同一單位實習的學生人數太多,實習單位難以管理便放手不管,任其自由學習,學校監管力度不夠,導致學生也難學到相應的實踐知識。另者,有部分學生在自主實習時間,根本沒有真正深入企業實習,而是找單位蓋章寫評語以應付學校畢業材料的上交。

        (五)畢業論文要求過低

        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四年學習情況的匯報和對大學綜全素質的總結,是對大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大學生畢業的要求條件之一。但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由于制度不全,缺乏科學的管理評價體系,往往教師和學生都持敷衍態度。比如:由于專業教師資源匱乏,一名教師同時指導10多個學生,很容易顧此失彼,指導效果欠佳;學生本身重視不夠,認為是否認真撰寫都能夠及格,能夠畢業,缺乏認真撰寫態度,這樣就不會投入太大的精力去完成論文,不能將實習見習階段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相互融合,往往在網上復制、抄襲、拼湊應付完成;學生選題范圍過大、不切實際、閉門造車,沒有經過實地調研,論文提出的觀點空洞,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等。

        三、地方性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操作技能和能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能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自主地完成外經貿業務活動。對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在明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定位,突出辦學特色的基礎上,對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引起重視,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外貿人才,需要構建集實驗室模擬教學、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社會實踐、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于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實驗室模擬教學

        國際貿易實驗室模擬教學,是將國際貿易業務引進實驗室教育論文,在實驗室內利用計算機和教學軟件,完成國際貿易業務的全部流程中國知網論文數據庫。實驗室模擬教學教師講授完理論基礎知識后,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擁有更大的主動性的模擬操作教學過程。教師只是起指導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讓學生能充分練習和了解在國際貿易實際中商品進出易的全過程。學生可以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銀行、保險公司等),體會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面臨的具體工作環境和需要處理的各種問題,了解國際貿易合同履行的基本步驟,學會各種外貿單證的制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強化業務操作技能,培養和鍛煉學生在模擬流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學校應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多與當地或周邊的廣大企業聯系,積極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各種社會關系,在一些有條件的企業、銀行、科研院所等單位,本著互利合作的原則,積極與各企事業單位聯系, 簽訂實踐基地的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積極為學生搭建見習、實習等實踐平臺。比如:以當地工業園區為實訓基地,向其周圍地區的企業拓展,建立區域的實習片區,片區內每一企業都作為實習聯系點。

        (三)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調查是提高應用型人才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撰寫調查報告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度,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應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實際效果,將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教學內容,分配一定的學分,作為畢業的必要條件之一,經常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可以在放假期間讓學生針對新農村建設問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農村醫療保險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等進行實地調研,并撰寫調查報告;可以針對某一項目,如地方的特色產品出口,特色產業發展,地方旅游業發展等問題進行調研;也可以要求學生選擇實踐基地企業的某一職能部門展開調研,例如銷售部、儲運部、生產部、財務部,采購部的基本情況,針對某方面的問題寫不少于3000字的社會實踐調研報告等。讓社會實踐活動貼近生活、服務大眾、關注民生,以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彌補不足,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專業見習

        專業見習是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余,由學校組織,教師帶隊,帶領學生到外貿企業或是有外貿業務的生產企業,進行觀摩學習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和外貿從業人員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通過交流和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的產品外貿形勢,了解外貿企業發展歷程及其業務,熟悉產品進出口的運作流程,了解正確使用各種外貿單證,了解外貿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要求,了解所學專業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行業地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展針對性的學習,增強實踐認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生的實踐教學,專業見習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從大一到大三,每個學期至少應組織一次學生到不同的企業見習。

        (五)畢業實習

        畢業實習是學生在完成教學計劃規定所有理論課程之后,到實習單位進行實地的實習活動課程,是所有專業學生畢業前的必經階段。通過畢業實習,學生應學會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 分析和解決外貿業務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形式,畢業實習的效果要真正落到實處。由于實際的一筆完整的外貿業務從開始到完成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畢業實習時間不能過短,可以通過與企業簽訂合約的形式,本著雙贏互利的原則,延長實習的時間,采取就業實習形式,既有利于增加學生收入,減少學生實習成本教育論文,提高學生工作實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有利于企業降低勞動成本。就業實習時間可以從大四寒假開始一直持續到大四的最后一個學期的論文答辯前,大約從1月開始至第二年的6月結束,共個6月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學習和掌握全面完整的外貿業務流程。畢業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1)了解實習單位的組織機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行業國際國內發展趨勢等。(2)參與實習單位的業務處理過程,制作各類單證。(3)參與實習單位的經營活動,分析其經營活動的特點,存在問題,提出相關對策。

        (六)畢業論文設計

        大學生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論文寫作歷經選題、開題、查閱資料、實地調研、撰寫初稿、修改、定稿、答辯等環節,是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全面的綜合性訓練。對畢業論文的指導,要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一名教師指導的論文最多不應超過6篇,強化過程管理,把好論文關,從選題到最后答辯各個環節都要從嚴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文獻資料調研和實際調查,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基礎理論,結合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實際,選定論文題目,去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最后提交的論文,經審閱通過,方可獲得參加答辯的資格。建立嚴格的評分標準,各指導教師、評閱教師和答辯小組必須嚴格執行評分標準,根據學生的態度、實踐能力、論文質量等要求全面衡量,客觀評分,要克服和避免走過場及弄虛作假等問題,對不合要求者可按規定執行重新答辯或直接給予畢業論文不合格處理。

        綜上所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不僅需要院校本身投入更多財力進行硬件設施的建設,更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學計劃,并強化執行力度,并利用好廣大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實際可行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鄒忠全.CAFTA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討[J].東南亞縱橫,2007,10

        [2]趙立華、陳海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煤碳高等教育,2008,3

        [3]劉楊、李瑩.獨立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整合的必要性[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9

        [4]曾欣.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 高教論壇,2010,6.

        第6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3)11-0128-02

        [作者簡介]李艷(1979-),黑龍江省密山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2012年黑龍江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務類課程“三合一、四融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黑龍江大學“卓越對俄經貿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構與實施。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G2013010067);黑龍江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XM_YJS_2013004);2013年黑龍江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中國加入WTO以來,對外貿易迅猛發展,2012年貨物貿易總額達38667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僅落后美國150億美元。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急需一大批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基本理論、基本政策的研究型人才;熟悉國際貿易實務,了解WTO規則,精通外語的應用型人才;熟悉海關、銀行、物流、檢驗檢疫流程,能夠熟練地進行國際貿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培養“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三型合一的國際貿易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一、“三型合一”的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具備堅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和國際經濟學專業知識,掌握一定的研究工具、方法,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外語水平,具備一定的科研素質,為進一步培養打好基礎。學生畢業后,可以在政府或金融機構的涉外部門中擔任經濟分析和項目規劃等工作,可以從事各類外企和跨國公司的決策參謀和管理咨詢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承擔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學和科研(博士)等工作,還可以出國留學或在國內繼續深造以沖擊更高的目標。

        2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熟悉國際貿易全過程的實務操作和相關法律,了解主要國家的經濟和貿易政策,掌握應用WTO規則維護企業利益的能力,有較高的營銷、人際溝通能力和外語水平。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3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具備較強的外語溝通能力,了解進出口的具體事務,能夠熟練、準確地填制進出口所需的單據。適應國家對外貿易發展和行業企業貿易發展的需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針對國內中小外貿企業的需求培養國際貿易專業技能型人才。此類“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報關員”、“單證員”等技能的培養。

        不同人才培養目標在側重點上有所不同,“研究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目標下的學生學習了大量的難度較高的經濟理論,例如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基礎扎實但不適于實踐操作。“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目標下的學生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的操作,精通外語,了解國際貿易慣例。但又疏于對高深國際經貿理論的研究,繼續讀研讀博深造,搞科學研究時,又受到高級經濟理論的限制。“技能型”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目標下的學生只擅長于具體的貿易操作,熟悉報關單據的填寫,運輸手續的辦理,卻缺乏商務談判和簽訂合同的綜合能力。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就業范圍較廣,可從事政府經濟咨詢、決策工作、科研院所科學研究、海關、檢驗檢疫、銀行國際結算、外貿、物流等工作。不同的工作崗位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同,有的側重理論,有的側重應用,有的側重技能。所以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人才培養方向的設定上應該將“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三種類型的人才培養目標融合在一起,既教會學生基本經濟理論,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教會學生基本技能,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興趣和能力,在培養方案中應選擇以理論研究、經貿實務或操作為主的課程序列。

        二、“四融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1教學與科研相融合

        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教學與科研同樣重要,尤其是專業課的教學與科研、實踐結合的非常緊密。應該將科研滲透到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在介紹國際貿易前沿、熱點問題時,可以引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撰寫論文或成立科研項目,授課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就會使學生們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2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要培養學生適應外貿一線崗位工作的實踐能力,因此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側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重要作用,采取校內實訓和校外在崗實習兩種培養途徑。在校內建立國際貿易實驗室,配以相關的軟件,包括國際貿易實務模擬系統、國際結算仿真軟件、單證和報關軟件等。同時充分尋找校外資源,主動與外貿企業、物流公司、銀行、保險機構等建立聯系,為學生開辟廣闊的實習基地。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實踐中學習,培養適應國際貿易一線工作的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技能人才。

        3基礎課與專業課相融合

        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至關重要,因為專業課直接教會學生掌握從事國際貿易所需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政策與法規,但是任何專業的培養目標首先要保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就要借助基礎課的培養。從事任何工作,首先都要具備工作所需的職業道德,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過分強調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個人素質的提升,導致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強,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通過公共基礎課的傳授,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道德素質,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此基礎上加大核心專業課的教學力度,如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金融學、國際貿易理論等。

        第7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課程教學體系建設是新升本科院校的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基礎,是組成“健康”本科院校“肌體”的“細胞”。本文對《國際貿易》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創新建設提出意見。

        對于新升本科院校而言,原來的偏重于概論或純實務性質的教學內容和單純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顯然不符合本科的教學要求和綜合性人才培養目標的雙重任務,結合我院實際和《國際貿易》課程的特點,本文擬從課程體系建設中的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評價體系三方面對新升本科院校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體系建設提出思路和建議。

        一、教學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本科教學最重要的基本建設任務之一。從學校層面看,新升本科院校在從專科跨入本科時完成的僅僅是學校層次的升級,對大多數此類院校來說內涵并沒有隨之很好的轉變和升級。與老本科院校相比普遍存在著專科教學慣性、專業結構不合理、課程教學不科學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幾個因素的關系來看,課程教學體系建設是新升本科院校的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等的基礎,是組成“健康”本科院校“肌體”的“細胞”,只有從細胞人手去調理才是修正肌體達到健康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國際貿易》是一門知識性、理論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從知識結構上看,涉及到理論、政策、實務以及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各種理論與現實問題,同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統計學等其它一些學科有著緊密地聯系,而且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該理論和實踐都在發生El新月異的變化。上述研究內容使得具有開放式特點的《國際貿易》對課程體系的創新建設要求更為強烈。正如其他新升本科院校一樣,我院在《國際貿易》課程體系中存在著課程內容設置不盡合理,教學模式落后等諸多問題,不能適應我院在新階段對人才培養定位的要求。因此,課程體系建設和進一步完善迫在眉睫。

        二、新升本科院校《國際貿易》課程教學體系的現狀與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單一,缺乏科學性

        在教學過程中基本形成了“老師為主、學生被動、依靠課本、灌輸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不符合新階段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首先,以老師教授為主“填鴨式”的“滿堂灌”式教學形式占主導地位,老師以自己的主觀標準去判斷學生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教學過程的附屬地位,造成學生被動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只能憑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導致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不透徹,對課程的學習興趣降低。其次,《國際貿易》課程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知識更新速度較快,許多知識是課本和課堂、本專業所不能囊括的,傳統模式的單純依靠本校老師和本專業老師、課堂學習等封閉式的教學過程與環境,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學生需要課堂外以及跨學科知識吸收和補充的渠道。再者,雖然在教學手段上基本上突破了“粉筆+黑板”的傳統方式,但在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方面還存在著差距,具體表現為只是把多媒體作為粉筆黑板的替代品,而沒有作為擴充知識容量的工具,導致課堂信息容量少,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課程內容設置不夠合理

        《國際貿易》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理論和實務兩大塊,在基礎教學中應該兼顧理論與實務。在教學中存在著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際應用、理論與經濟學分析脫節、重傳統貿易理論輕現代貿易理論等問題。第一,在教授理論時,缺乏系統的理論框架。具體表現為偏重于對20世紀前貿易理論和理論的表象解釋,沒有對理論間的邏輯關系、理論的產生背景、經濟學分析、理論發展進行深入講解,更沒有把理論與現實經濟生活結合起來,尤其是缺乏對現代貿易理論的教授和分析,這樣使得學生不能深入理解貿易理論及運用理論解釋現實國際貿易現象的能力,而且會因為20世紀以前理論不能很好地解釋當代貿易現象而對所學知識產生混亂和疑惑。第二,老師對貿易理論與貿易實踐的結合、實踐中的細節把握不準,往往喜歡多講理論少講實務,缺乏信手拈來生動案例的能力,使學生覺得課程枯燥;而且沒能給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模擬環境,結果只能是紙上談兵,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三)評價體系不盡合理

        正如前所言,國際貿易是一門側重于運用的經濟學科之一,同時也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是培養的主要目標。在目前的以考試為主的考核體系偏重于對知識表面的考核,不能很好地衡量和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在我院的考核體系中考試成績占80%,平時成績占20%,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考題中記憶的題多、案例分析的題少,題內容隨意性大,考試試卷是否達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目標沒有論證、波動性較大,平時分數缺乏操作性,沒有對平時成績的批判給出科學合理的操作細則,難以準確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國際貿易》課程改革的思路及對策

        《國際貿易》課程教學目的在于:一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規則,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增強學生從事國際經濟貿易實際業務的能力,并培養其自覺運用相關理論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結合《國際貿易》課程教學大綱和晉中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課程內容的改革

        國際貿易是開放式的培養應用性人才的課程,這就要求在設計課程內容時理論與實踐并重。首先,按照經濟學的發展史形成完整的國際貿易理論框架和理論譜系,力求給學生一個清晰地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形成斯密之前的貿易思想、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現代貿易理論四個教學階段,每個階段每個理論按照其經濟背景、代表人經濟思想、理論形成、政策主張、經濟學分析、理論評價的順序進行教授。尤其要重視理論的經濟學分析,使學生詳細掌握理論知識和培養經濟分析的思維和能力。隨后,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教授國際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現實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其次在國際貿易實務部分,按照貿易行為所包含的諸如貿易術語、支付、運輸、保險等因素,結合相關的國際慣例和條約按照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和章節模擬練習。

        建立一套包括備貨、運輸、商檢、報關、結算、保險及索賠等環節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系統,學生在模擬環節親身體會外貿業務的操作過程。再者,加強社會實踐,增加實踐教學內容的比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業務實習過程實踐、社會調查研究、畢業實習、校企合作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成才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和條件。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方法不適于現代教學的要求,尤其是對《國際貿易》課程而言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是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筆者認為應該由“老師為主、學生被動、依靠課本、灌輸知識”的傳統模式向以“學生主動、老師引導、企業專家、培養能力”現代模式轉變,具體來說就是要由建立兩個“1+1+t”模式:一是教學內容的“1+1+1”模式即“理論+案例+實踐”,案例教學和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在教授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利用企業實踐、模擬訓練和案例分析等,使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實現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二是教學方法的“1+1+1”模式即“老師講課、企業專家課堂講座、學生討論;”利用專題辯論、請專家、跨學利-老師講課、學生討論講課等多種形式,結合具體問題來教授專業知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以及分析研究能力。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現代教學手段有利于將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不但提高了教學效果,更有利于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以及學生學習的興趣。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向學生提供充足的、直觀的信息,使一些內容抽象、枯燥的內容變的具體而生動,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國際貿易教學中,兩個學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對教學效果提高很有益處,它可以向學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短時間內輸送給學生大量的直觀信息。而且可以通過動畫、音樂、背景資料等形式有機的傳遞教學內容,便于學生快樂地學習,從感性材料中掌握理論內涵,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通過培養等形式提高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能力,也就是說不僅能夠把相關知識輸入電腦,而且要用最具效率的方式將理論知識直觀化的能力。

        (四)考核體系的改革

        素質培養和應用性人才的教學目標要求對傳統的期終考卷單一性考試方式進行改革,注重考評方式的多樣化和考評指標的規范化。要建立以基本知識為基礎,應用能力為重點,學習過程為參照的綜合考評體系,借此保持對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師教學效果檢驗的客觀公正性,同時促使學生調整學習態度,激勵學生自覺學習,克服為考試而學,為學習而學的缺陷。具體說就是建立考試考核和過程考核相結合的考核體系:一考試考核占70%一80%,考試內容涵蓋大綱,側重于分析應用如計算、案例分析、理論聯系實際的論述題等,減少如名詞解釋、填空等偏重于記憶的課題;出題的方式要由目前的代課老師自己出題逐步轉變為學院從題庫中選題;二過程考核占20%一30%,制定可操作性的考核內容和分值分配:階段練習占20%,學習態度占20%,階段論文占30%,課堂辯論占30%,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過程考核檔案。

        第8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我國在將近700所普通高校當中,有幾百所設置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方向)的學校,分布在綜合類院校、經濟類院校和其他各專業類院校當中。其中,很多醫藥院校也設置了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或醫藥經濟國貿方向),有些甚至設置了醫藥貿易學院。由于師資、辦學理念等差異,醫藥院校的國貿專業在不同學校所教課程、課程模塊化方向有很大不同,有些以醫藥類課程為主,有些以經濟類課程為主,有些在不同的課程模塊當中平均用力;有些院校選修課很多,有些院校基本是必修課。本文以全國29所醫藥類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或方向)課程設置為研究對象,統計了它們所設立的課程及課程模塊,比較它們之間的差異。

        1對醫藥院校國貿專業主干課程的分析

        29所高校總共開設了144門不同的主干課程,平均每個學校開設21門的主干課程,有些課程的重疊度比較高。畢業論文、畢業實習、軍事課、體育這4門課程是必開的。有10所以上(包括10所)院校均開設的課程表略。綜合這29所醫藥院校,開設最多的主干課程全部以經濟管理類課程為主,主要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程,如宏微觀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等;其次是專業方向課,如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消費者行為學等;然后是一些社會學研究方法,如管理信息系統、市場調查、統計學等。對于課程設置的第二梯隊,主要是5所~9所院校選擇的課程,。表2開始體現醫藥院校的特點,譬如開設藥事管理學、中藥藥劑學、藥理學、中醫學概論、臨床醫學;但也有相當數量的經濟、金融、管理類課程,譬如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等。對于醫藥和經濟、管理結合的課程,這29所院校主要開設有衛生經濟學、醫藥商品學、醫院管理學、衛生法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統計學、醫藥企業管理學、藥品商務策劃、醫療保險學、衛生服務營銷學、醫藥進出口業務、衛生管理統計、醫藥營銷學等。這些課程反映了不同醫藥院校在不同方向的醫藥與經濟結合的方向,所以開設院校都比較少,從醫藥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方向)主干課程的模塊化來看,首要的主干課程是經濟類和管理類課程,其次才是醫藥類課程,而經濟管理和醫藥類相結合的課程,在大部分醫藥院校開設都比較少,這首先和師資力量有關,大部分教師沒有從純經濟或者純醫藥專業轉變過來;其次和研究水平有關,國內把醫藥和經濟管理相結合的研究,還停留的實證層面,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也就無法獨立成一門學科;再次和教材編寫有關,國內的醫藥院校還沒有實力相對比較強的高校能夠真正編寫醫藥和經濟高度結合的課程教材。

        2醫藥類院校國貿專業課程模塊化的分析

        對于大部分醫藥院校國貿專業(方向),在課程模塊化過程中,基本劃分為通識基礎模塊、學科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選修模塊、實踐課程模塊5類。通識基礎模塊主要是教育部規定的普通高校學生必修的通識課程,譬如政治、哲學、計算機、英語、創業教育等;學科基礎模塊是和專業方向相結合的必修課程,譬如高等數學、化學等;專業基礎模塊是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如國際貿易理論、宏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專業選修模塊就是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和學校師資力量,主要是以選修課程為主。大部分醫藥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實踐課程開設情況都不是很理想,有些有一定的實驗室,有些通過實習基地完成,有些通過第二課堂等形式完成。由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院校很多,可以把這些院校劃分為綜合類院校、經濟類院校、醫藥類院校,把醫藥類高校開設的課程與喬傳福等(2009)的研究作對比,(表略)。在總體課程設置方面,醫藥類高校門數最多,平均共計61門;而經濟類高校平均共計58門,綜合類高校平均共計51門,與前兩者相差很大。提示綜合類高校開設的課程并不多,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比較長。醫藥類高校課程門數多的原因主要是選修課特別多,其它學科建設還不是很規范,目標不明確,來自于經濟、管理、醫藥、法律等不同類型的課程比較多。而經濟類高校就克服了這個弱點,其選修課主要是以經濟類課程為主,但是其經濟類課程的實力要比綜合類高校強一些,學生的選擇面寬些。從內部結構來看,選修課模塊變化最大,醫藥類高校選修課最多,其次是經濟類高校,最后才是綜合類高校。從實踐課程來看,經濟類高校最多,其次是醫藥類高校,而綜合類高校最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經濟類高校的主導專業,實驗室齊全,實驗設備充足,教師齊備,所以開設實驗課程有先天優勢。從通識基礎模塊來看,經濟類高校最多,而醫藥類高校最少。這說明經濟類高校對于通識類課程,師資力量較強,開設較容易,而醫藥類高校,這方面還有待加強。實際上,即使在醫藥類高校當中,其課程設置也極為不同,反映了醫藥類高校的國貿專業的差異性。這種狀況在美國多個高校的人力資源專業上表現也很明顯[2]。

        3我國醫藥類高校國貿專業課程模塊化存在的問題

        3.1課程模塊化目的不明確課程模塊化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職業能力、綜合能力,但我國醫藥類高校在國貿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普遍存在大雜燴現象,培養目標不清晰,定位不明確,課程聯系不緊密。課程模式陳舊,學校的教學目標、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社會需求脫節。在這個課程體系下,學生不知道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學生無法清楚自己的課程模塊在整個培養體系當中的地位和作用

        3.2反映經濟與醫藥結合的新課程少真正把醫藥和經濟相結合的課程少,而這些課程真正開設的學校也很少。學生進入醫藥大學學習國貿專業的目的,肯定與進入經濟類大學或者綜合類大學不同,著重差異在經濟類課程與醫藥相結合。這就要求醫藥類高校在這些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編寫教材,在具備良好的醫藥和經濟學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真正以醫藥為背景學習到很多的經濟學知識。

        3.3實踐課時不夠,教師實踐不足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一門外向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理論教學主要是以基礎理論為主,重點在加強實踐方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應該具備同等地位,這就需要大力減少一些公共基礎課程。要開設一些國際性的課程,尤其是國際商務、貿易函電、國際企業管理、國際市場營銷等課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已經不是理論基礎扎實,而是首先工作要能上手。高校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進入高校,缺乏在企業相關工作的經歷,即使是那些具備國際貿易各種資格證的老師,也是屬于考證型,真正在企業實際工作、實際應用的教師占比比較小,所教內容很容易與實踐相脫節。

        3.4課程安排不合理且缺乏實踐教材從選擇的教師教材來看,大部分都是理論型教材,缺乏實踐性教材。現有的教材是學科、學術型,而非企業任務完成型、項目完成型。教材內容的設計偏重理論,而且對實踐細節無法把握,即使是案例分析,仿真程度也不是很高。高校普遍要求一定的理論課程和一定的實踐課程相對應,但是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來講,很多實踐課程要涉及多個理論課程,比較合理的實踐課程方式是實踐課程脫離原來的理論課程對照體系,設立幾個綜合的實踐課程。

        4高校國貿專業課程模塊化建設的改進措施

        為避免出現類似問題,廣州中醫藥大學國貿專業對學分制選修課模塊進行了分類,劃分為4個類別,其中包括3個方向,分別是醫藥產業與金融方向、國際市場營銷方向、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方向,還有一個共同限選課方向。將選修課程按照畢業方向進行“套餐”化,這樣既能體現知識體系的系統性、聯系性,又能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當然并非所有選修課均實行方向組模塊化,還有14門課程是共同限選課,學生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當然這種改革會對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對教師利益的分配方式、對原有的實驗實習實訓模式的形成挑戰。畢竟方向組不同,實驗實習的要求也就完全不同。除了選修課程“套餐化”之外,醫藥院校還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4.1多設置學生實訓的課程醫藥類高校經濟類實驗室建設水平普遍較低,實習基地對學生的紀律要求較嚴,學生無法把自己所學的理論付諸實踐,如果能夠在高校里開展一些實訓機會讓學生參與,可以彌補這些不足。譬如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開設風華國貿,讓國貿學生在廣州大學城自己籌建商品交易柜,從整個流程上用自己的資金開展真實的商品交易活動,既可以讓學生掌握理論,實踐理論,又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與獲得收入。

        4.2做到課程模塊多樣化課程模塊的彈性化,既要考慮學生擁有選擇課程的權利,多開設選修課,同時要讓學生學習有一定的知識連貫性和系統性,可以在不同方向設置幾個課程組合,學生按方向選修課程,更有一定的合理性。這就解決了課程模塊動態化的要求,因為按方向設置不同的課程模塊組合,同一方向的不同課程可以根據市場、師資、研究等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但是方向組是比較穩定的。教學計劃制定者可以根據專業發展狀況,對需要修改的少數模塊進行修訂,不僅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適應專業的發展,而且能大大縮短教學計劃的制定周期。同時在方向組里,可以開設一些專題研討、學者專家講座,以增加很多科技前沿,以及與社會、職業發展相關的知識與內容。

        4.3將新的課程體系納入到專業模塊當中要求基礎層次是通識教育模塊,而專業基礎、專業必修、專業選修都應該根據醫藥方面的經濟、管理要求,把原來的經濟類課程、管理類課程進行改造,實在不能改造,也可以提供在醫藥方面的案例,加以教學研究,真正提高學生的醫藥經濟知識和能力。要把醫藥院校國際貿易的課程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起來,強調醫藥的特色,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反映新興和交叉學科的特點和優勢。把醫學和藥學教育背景放在突出位置。要提高醫藥院校國貿專業的地位,就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提高教學質量,跟上現代科學知識更新的步伐,壓縮傳統課程,建立反映時代特點的新課程體系。醫藥院校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是學科專業化和業務專業化的統一,要把學科專業化、縱深化和業務專業化、實踐化結合起來。

        第9篇:國際經濟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論文內容摘要:加工貿易作為最主要的貿易方式,其轉型升級對于推動山東省外貿出口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穩步升級意義重大。在新一輪全球國際分工與產業轉移的背景下,以及在山東省逐漸喪失勞動力成本優勢、資源趨于短缺的情況下,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系統研究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路徑、對策是實施轉型升級的前提和理論基礎。

        山東省外貿增長存在粗放型特點,貿易量的提高與質的提升并沒有同步而行,增長方式急需轉變。加工貿易作為最主要貿易方式,2007年的出口達47.1%,其轉型升級對于推動山東省外貿出口增長方式轉變及產業穩步升級有著重要意義。在新一輪全球國際分工與產業轉移的背景下,以及在山東省逐漸喪失勞動力成本優勢、資源趨于短缺的情況下,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本文在借鑒國外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山東省加工貿易發展的實際,系統地研究了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路徑與對策。

        規劃加工貿易產業布局及結構調整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結合山東省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目標,對山東省加工貿易的空間布局做出規劃引導,注重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鼓勵各地市根據資源與產業發展優勢,明確功能定位與產業發展重點,促進形成各地市有序分工、相互協調的發展格局,克服功能交叉重疊和產業結構趨同。

        東部地區要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和外經貿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電子家電、通訊設備、船舶、集裝箱、汽車等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提高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加工貿易中的比重,成為拉動全省加工貿易升級的主力。中部地區則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化工產業、食品產業、機械、新興材料。將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加工貿易項目向魯西北或內陸地區逐漸轉移。根據國家的加工貿易政策導向,引導“兩高一資”加工項目企業調整方向,引導其向更高產業層次發展,擺脫被動。

        (二)將加工貿易與招商引資緊密結合

        改進和提高招商引資的操作方式和層次,建立專門的引進外資機構,跟蹤國際行業技術和領軍企業的最新動向,瞄準有代表性的跨國公司,充分發揮山東地域的品牌效應與地域優勢,多渠道主動招商。明確招商引資的指導方向。提高加工項目投資門檻,對于增值率低于目前平均增值率的新項目限制進入,分行業規定新進入項目增值率的最低限,確定國內采購的最低比率,推動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對于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資金、技術密集的加工貿易項目和“關聯配套”型加工貿易項目,要通過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大力引進;不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兩高一資”加工項目堅決禁入。

        要重點鼓勵和吸引跨國公司,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來山東省設立生產制造基地、配套基地、以及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要繼續加強對日韓企業的招商工作。充分發揮區位、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抓住日韓企業海外加工布局結構調整的機遇,主動分析收集各類企業發展動向和信息,盡可能多地吸引日韓等地區企業來山東省開展加工貿易。擴大對歐美的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歐美的大型跨國公司來山東省投資建廠,擴大技術溢出效應,尤其是應該加強對歐盟各國的吸引,同時,借我國與非洲、東盟各國關系發展日益密切之機,多渠道地加強與其合作。

        (三)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加工貿易

        加快國有企業的體制改革,使其具備應有的激勵機制、競爭理念和市場行為,從而發揮現有工業基礎和產業技術基礎的作用,為加工貿易升級換代提供有利條件。

        民營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經濟微觀主體,積極扶持民營企業的發展,給予其資金、技術方面的傾斜和支持,降低進出口權的門檻,改變現行不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規定,積極建立對民營企業發展加工貿易的激勵機制,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和發展的新環境,從而促使內資企業加工貿易的快速增長。

        鼓勵和支持科技型、自主知識產權型民營企業密切跟蹤有關跨國公司的產業發展,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產品質量,爭取跨國公司的訂單,融人跨國公司的產業鏈,為其提供配套產品,徹底解決技術擴散效應差的問題。

        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積極建立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的出口信貸資金支持體系,促進外資經濟與當地經濟不斷地融合,形成民營企業加工貿易群體,促進加工貿易本地化。

        (四)發展加工貿易海外營銷

        品牌是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是競爭力的象征,僅僅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環節,不但導致企業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取的利潤極少,而且生產經營中始終不能掌握主動權。因此,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培育知名品牌企業,是新時期加快我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增值率的重要環節。為保證加工貿易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政府和有條件的企業需要共同努力,開拓自己的銷售渠道,培育自己的國際品牌。

        企業需要轉變思想,正確認識海外分銷與品牌建設的重要性,積極融入到全球產業發展的大潮中;采用現代網絡技術,及時了解國際市場供求信息,調整企業生產;多渠道獲得融資,解決營銷網絡建設與品牌建設中的資金短缺問題;成立海外業務部,吸引國際經貿人才進入,積極接觸海外跨國公司,爭取直接接單;實施正確的營銷策略,在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做好分銷商的溝通與管理,加強合作,加強品牌宣傳,逐步建立完善的海外分銷渠道,提高國際市場的品牌知名度。

        推動關聯產業集群發展

        引導配套產業向主體產業靠攏,推動關聯產業集群發展,通過產業集群特有的技術外溢效應加快技術的擴散、傳播和創新,釋放科技創新能量。打破行政區劃概念,各地在發展主要產業基礎上,加強與其它地區的產品配套能力開發,形成中東部大產業群。

        確立煙臺、青島、威海在加工貿易中的龍頭地位,重點承接帶動力強的大型機電、高新技術加工貿易項目,成為加工貿易對外的龍頭,其中,青島家電產業群,煙臺汽車制造業群,威海輪胎產業群成為加工貿易發展的重點。濰坊、淄博等半島城市群其他地區在重點發展海洋化工、石化、醫藥的同時,根據各自優勢,重點發展與東部地區相配套的產業群,形成東部地區大量加工貿易企業相互配套、相互滲透且不斷升級換代,帶動整個地區產業結構提升的局面。

        產業集群發展應該以各類開發園區以及出口加工區為核心,根據各園區發展重點規劃,推薦一批重點發展產業的企業名單,規劃、引導與之配套的關聯協作企業在其周邊集聚,有效解決加工貿易產品配套難的問題。

        鼓勵外資的跟隨性投資,引導外資向專業園區發展,促進配套產業群的形成,培育新技術產業的配套生產基地,為加工貿易的升級換代創造更加有利的產業空間。

        支持國內企業與加工貿易企業發展配套協作,不斷提升包括加工配套、人力資源配套以及同行企業和相關企業聚集效應在內的加工貿易的整體工業配套水平。

        改革和完善各項不利于配套產業發展的現行制度和政策。提高海關通關效率;鼓勵加工貿易企業更多地使用國產料件;加強對配套企業的科技、資金和信息支持;發揮政府、科研單位和中介機構的作用,為有能力進行配套生產的內資企業提供技術咨詢、聯合技術開發、人才培訓。提高加工貿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貿易,積極支持外資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子公司設立研發機構,促進中外企業的聯合開發和合作,鼓勵企業轉移先進技術,培訓員工,同時,嚴把審批關,將加工貿易審批和管理工作與促進加工貿易的技術進步和技術外溢工作結合起來,擴大技術溢出效應。

        圍繞工業發展的關鍵領域,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中心建設,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培育壯大核心技術,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推動加工貿易由OEM向ODM、OBM轉變,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和國際化發展。

        鼓勵加工貿易企業重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鼓勵模仿創新。借鑒臺灣等地的經驗,設立高新技術發展促進基金和產業科技進步基金,積極支持大中型企業更新設備、引進技術和進行新產品開發;發放優惠貸款和各種補貼,用于中小企業的產品設計、工程技術進步、質量改進、自動化發展和員工培訓,以有效地緩解企業技術進步中資金不足的問題。

        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的聯合與合作,加快科技尤其是高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同時,大力宣傳并采取適當鼓勵措施,促使加工貿易企業實施合理的人才開發戰略,鼓勵員工創新,充分發揮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的實施力度,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技術進步的合法權益。

        加強園區建設

        加強各類開發園區的建設與管理,明確產業定位,避免園區的趨同發展,使園區成為發展加工貿易的重要載體,力促配套企業群、產業群的形成與集中。加強半島制造業基地與其他地區的分工協作,建設專業產業園區,重點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現代裝備制造業園、總部經濟集中區、精細化工產業園以及傳統加工工業園。對現有的開發區按照產業集聚的要求加快調整開發區的總體規劃,入園企業和項目標準,按照是否符合開發區的產業定位,在能源、財稅、金融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的產業政策。

        完善政府配套服務

        要充分認識加工貿易是山東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更好地參與國際分工、推進新型工業化戰略的一條現實路徑,各級政府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加工貿易的發展環境。

        對外做好山東整體形象宣傳,為招商引資營造良好環境。組織各地政府集體對外招商,將外資項目與產業規劃相統一,有重點、有秩序的引入優質加工項目。

        推行信息化管理,提高通關效率。盡快在全省推廣“無紙通關”和“聯網監管、取消手冊”的監管模式,試行電子底帳管理,擴大適用便捷通關措施的企業范圍,全面解決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征稅問題。做好信息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山東省國際經濟貿易聯合會等各類外經貿中介機構的橋梁作用,進一步完善“山東貿發網”等各種媒介的服務功能,為企業開展加工貿易提供更加快捷和有效的政策法規和信息服務。

        引導企業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國際博覽會、展銷會,尤其是國際著名的專業博覽會,將山東的產品推向世界,努力創造世界知名品牌,增強產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參考文獻:

        1.易雪玲.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理論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

        2.黃曉玲.發展加工貿易與產業技術升級探析[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在线 | 天天看片免费在线播放 | 日韩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AⅤ日韩久久久久久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