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商運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移動商務3G電信運營商
一、中國電信業的3G時代
“3G”是中國電信業近年來最熱門的詞語,其全稱為3rdGeneration,即第三代數字通信。隨著2009年1月7日3G牌照在中國正式發放,中國電信業也迎來了3G時代。
1、3G技術簡介
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采用頻分多址(FDMA)的模擬調制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話。這種系統的主要缺點是頻譜利用率低,信令干擾話音業務。這種模擬制式手機目前已經淘汰。
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制式手機(2G)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其主要采用時分多址(TDMA)的數字調制方式,提高了系統容量,采用獨立信道傳送信令,使系統性能大為改善,但TDMA的系統容量有限,越區切換性能仍不完善。
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有所提升。3G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縫漫游和移動寬帶,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絡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2、3G在中國電信業的進展
2008年4月1日,中國移動同時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廣州、深圳、廈門和秦皇島8個城市放號,號段為157,正式啟動TD-SCDMA社會化業務測試和試商用。中國的3G時代由TD-SCDMA這個經歷了長達十年技術成熟過程的國產3G標準正式拉開了帷幕。中國的2008年,除了因奧運而舉世矚目,還將以“3G元年”之名被載入史冊。
2008年5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確定了電信業“六合三”重組方案。即中國移動+鐵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CDMA網+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GSM網+中國網通=中國聯通,從此中國電信運營商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并為迎接3張3G牌照做準備。
2009年1月7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3張3G通信牌照,此舉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其中,批準中國移動增加基于TD-SCDMA技術制式的3G牌照,中國電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術制式的3G牌照,中國聯通增加基于WCDMA技術制式的3G牌照。
隨著3G牌照的正式發放,運營商之間的3G大戰也將全面爆發。中國移動的一期TD-SCDMA網絡正在10個城市測試,預期TD-SCDMA二期建網完成后,北京、上海、深圳等38個城市之間將可互通可視電話。中國電信推出了新品牌天翼,使用189號段,并投入巨資進行市場推廣互聯網手機。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繼平表示,中國電信拿到3G牌照以后,大約要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網絡建設和業務準備,陸續在100個城市推出3G通信服務。相對低調的中國聯通擁有WCDMA這張最成熟的3G牌照,并在七個城市進行WCDMA試驗,首批WCDMA試驗網絡也正在加緊內部測試中。中國聯通表示,正式推出3G業務的時間還沒定,爭取在2009年內推出,這是中國聯通追趕的一個大好
機會。
二、移動商務和3G通信
移動商務是指通過手機、PDA(個人數字助理)、筆記本電腦等移動通信設備與互聯網有機結合,利用無線網絡所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其主要特點是靈活、簡單、方便。它能完全根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設備的選擇以及提供服務與信息的方式完全由用戶自己控制。相對于傳統的電子商務而言,移動電子商務可以真正使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得到整個網絡的信息和貼身服務。隨時隨地的信息交流意味著需求的增加和多樣化,這為電信產業帶來了更多的商機。
移動商務的業務包括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移動購物、手機上網等等,這些業務在目前的2.5G網絡下也能完成,但在3G網絡中,這些業務的完成會更加的安全和高效,用戶能夠得到更好的體驗。3G技術的優勢在于高速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為移動商務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其業務的重點是發展移動商務,可以預見,未來的3G時代將是一個移動商務的時代。
3G技術的到來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移動商務發展的手機上網速度問題,大容量的帶寬增快了上網速度,同時降低了用戶的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3G手機將整合多種商務功能,為我們展示了一幅關于移動商務美好未來的前景。隨著3G的發展,移動商務活動必將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運營商發展移動商務的市場定位
中國通信業“六合三”重組后,就只剩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截至2008年10月,中國移動手機用戶數達4.36億戶,中國電信本地固話用戶數為2.13億戶,CDMA用戶數為4173萬,寬帶用戶數4218萬戶,中國聯通手機用戶數為1.3億。中國電信的固話和CDMA用戶數逐月減少,除此之外,三個運營商其他業務的用戶數都在持續增長。三家運營商各自的背景不同,決定著他們將有不同的市場定位。
1、中國移動的市場定位
移動商務用戶的重要特點是轉網成本很高。手機是移動商務的主要載體,而手機號碼則是用戶的重要資源,特別是在高端客戶市場。據德瑞電信咨詢初步統計,70%以上的全球通用戶認為號碼資源是其寶貴的資源,更換號碼將會帶來許多不便。更何況,中國移動的TD-SCDMA、中國電信的CDMA2000和中國聯通的WCDMA的手機不能通用,更換運營商就意味著更換手機,而目前主流手機的價格在1000~2000元之間,未來3G手機的價格可能更高。因此,移動商務用戶的轉網成本很高。
從用戶基礎上看,中國移動實力最強,而中國電信則最弱。然而,中國移動70%以上的用戶是神州行,其品牌定位是大眾消費。因此,中國移動在初期應該利用用戶的高額轉網成本,將當前用戶群鎖定在自己的移動商務服務中,將市場定位在滿足大眾用戶的移動商務需求上。從目前的情況看,三家運營商在移動通信領域的綜合實力比較,移動第一。只要中國移動能夠把當前的大部分用戶留在自己的移動商務用戶中,就能繼續保持在電信行業的強勢地位。
然而,中國移動獲得的TD-SCDMA牌照是一種中國自主研發的3G技術,遠不如中國聯通的WCDMA和中國電信的CDMA2000成熟,這意味著中國移動的3G網絡在初期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因此,中國移動在推行移動商務服務時,不應與其他運營商攀比技術,盲目推廣沒有技術保證的高端服務只會損害中國移動的品牌形象,讓用戶認為其技術不可靠,從而造成用戶大量流失。中國移動應將市場定位在為大眾滿足最常用的移動商務服務上,應先把最基本的業務做好。
2、中國聯通的市場定位在此次重組中,中國聯通目前看來是最大的得利者,出售業務拖累最大的CDMA網業務,騰出手全力經營GSM網,得到一張技術最為成熟的WCDMA牌照,并與網通合并,獲得部分固話資源以及較好的盈利平臺。中國聯通最大的優勢在于技術,在三種技術中,參與WCDMA標準的企業最多,不僅有大多數世界著名的移動通信設備廠商,而且目前已商用的3G網絡,大都采用的是WCDMA。在網絡、終端和業務層面,無論是技術的成熟度、業務的豐富度,還是產業鏈的繁榮度,WCDMA比其他兩個標準都具備壓倒性勢。
不過,大多數用戶并不了解技術,也不清楚TD-SCDMA、WCDMA和CDMA2000到底有什么區別。2000年,中國聯通推出CDMA時,大肆宣傳其技術比GSM先進,但結局依然很慘。移動通信市場不是一個技術唯先的市場,用戶所關心的焦點并非技術,運營商比拼的是綜合實力。
3G和移動商務為中國聯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能重新建立自己的形象和市場地位。相對于中國移動不成熟的TD-SCDMA網絡,中國聯通應充分發揮其WCDMA的成熟技術優勢。就移動商務初期階段而言,中國聯通應以穩定、高速的移動互聯網接入為平臺,推出各種實用的移動商務服務,特別是將市場目標鎖定在需要移動辦公的商務人士、以及喜歡上網沖浪的年輕人群。只要中國聯通的移動互聯網平臺能夠獲得用戶的廣泛認可,聯通就將會以此縮小與中國移動的差距。
此外,中國網通并入中國聯通,原網通的寬帶和固話用戶就會成為聯通的用戶,中國聯通可以將固話、固網寬帶和移動互聯網融合,走全業務整合的道路。這不但可以發揮中國聯通全業務的優勢,還可以盡量避免用戶因某一業務不滿意而流失。
3、中國電信的市場定位
從移動用戶群上看,中國電信處于劣勢,但中國電信具有龐大的固話和寬帶用戶群,這是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所不具備的。在拿到3G牌照后,中國電信將CDMA1X升級到目前3G商用的最高版本——CDMAEVDO,其速率將達到3M以上。高速接入使得中國電信將把市場定位在中高端商務用戶,將采取與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不同的策略,進行差異化競爭。
中國電信已經推出3G品牌——“天翼”,即中國電信為滿足廣大客戶的融合信息服務需求而推出的移動業務品牌。“天翼”強調互聯網時代的移動通信的核心定位,面對語音、數據等綜合業務需求高的中高端企業、家庭及個人客戶群,提供移動互聯網應用和便捷話音溝通服務。
可以預見,中國電信在近期內,將努力展示天翼品牌的移動互聯網提供者和面向中高端的市場定位,以期迅速在消費者心目中打響品牌、樹立形象,為規模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中國電信會堅持融合經營和差異化競爭,充分發揮固網和移動網的協同效應,實現有效益的規模發展。
四、結束語
電信運營商可以充分利用移動商務的發展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但是,移動電子商務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產業,在技術、安全防范、公眾認知度、服務方式及范圍等方面還需進一步的完善。在移動商務快速發展的前景下,運營商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實現多贏并為用戶帶來移動電子商務價值還需要市場更多的探討。
【參考文獻】
[1]鐘偉:21世紀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模式研究[J].通信技術,2008(10).
[2]吳朝文、蹇潔:3G關鍵技術在移動電子商務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7).
【關鍵詞】 電信運營商;3G;運營策略
伴隨科技的發展,國內3G通信市場已進入快速發展和全面競爭階段。本文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通過對國內外電信運營商3G發展策略的對比分析,充分梳理國內外移動通信企業的3G運營經驗和教訓,結合國內3G運營環境和中國電信運營商自身條件,為3G發展策略的調整提出建議。
一、全球3G網絡布局及業務發展概況
截至2012年,全球共發放3G許可證約400張,全球3G業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總體呈現以下三個趨勢特征:
特征一:3G網絡數量持續增長。特征二:3G用戶規模增長較快。特征三:3G業務的收入占比持續提升。
從全球發展的程度來看,各地區3G發展極度不平衡,發展階段也參差不齊,總體上可分為三個梯度。第一梯度:日、韓屬于高成熟度發展區域,通訊市場3G用戶已占到70%以上,業務發展增速平穩。第二梯度:歐美國家3G用戶占到30%,數據業務發展勢頭強勁,表現出快速成長的發展趨勢。第三梯度: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3G業務剛得到發展,用戶相對來說還很少,數據業務所占份額較低,處在市場啟動初期。
二、國外電信運營商運營策略分析(見下表)
三、國內電信運營商競爭策略分析
中國電信總體發展思路:以“寬帶+移動”融合策略為主,通過固網、寬帶優勢,發展全融合業務,突出互打免費,話費共享等策略來實現用戶規模的拉動。其運營核心策略:充分發揮固網優勢,通過“寬帶+移動”融合拉動。中國電信的先天優勢是固網和寬帶,一直把寬帶融合作為發展3G的基本手段。但該策略有時間窗口限制的問題,在3G發展初期其可以有效發揮規模拉動作用,但在高融合階段,如果沒有新的驅動因素的注入,整個用戶規模終會走入死胡同。
整體來說,體系化和戰略性是中國電信運營策略的短板,只是簡單的應對和追求規模增長,而忽略了對整體的終端策略及渠道等配套體系的整合。對客戶缺乏針對性,雖然千元智能機系列在中低端用戶中發展效果顯著,但同時也有中高端追逐IPHONE的市場產生,而天翼則成為中低端用戶的首選,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極大消弱后續的發展驅動力。
中國聯通3G商用起步相對較晚,但憑借成熟的WCDMA技術以及豐富的終端,后發優勢已越發的明顯,進入2010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聯通圍繞“終端+資費+渠道”大力拓展市場,獲取不菲的回報。
中國移動則受制于TD-SCDMA技術制式的限制,又極力避免激進推動3G對已有優勢的沖擊,借鑒了國外普遍2G主導運營商采取的應對3G上市初期的策略,即通過平滑過渡的方式,試圖縮短3G時間窗口帶來的對競爭格局的影響。以下對移動現階段的3G運營思路和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總體發展思路:一方面,以無線上網產品作為3G市場的切入點,盡量規避TD-SCDMA上市初期終端匾乏的致命短板,另一方面,通過高額的成本投入拉動TD產業鏈規模提升,高額補貼TD手機,依仗2G的用戶規模,突出3G平滑過渡宣傳。盡量放緩3G的更替,讓2G時代的優勢資源逐漸過渡。
四、結論與建議
研究表明:國內3G移動通信市場已進入快速發展和全面競爭階段,相對于國外3G市場聚焦核心客戶、注重客戶體驗、關注年輕消費者等,國內電信運營商尚存在同質化競爭、價格戰和3G運營策略相對單一的問題。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一)價值鏈合作策略:開放價值鏈合作模式,強強合作
目前3G業務發展情況是單獨一家運營商無法承擔起龐大的數據業務創新和生產成本,而開放式合作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因此開放價值鏈合作模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積極與價值鏈各方合作,將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引入諸如:網絡電話、社區、即時通訊、網上購物等各類互聯網服務。
(二)業務發展策略:把傳統互聯網上發展成熟的業務和應用嫁接到移動互聯網
要把目標指向互聯網用戶。因互聯網用戶對互聯網的依賴性,可以積極引進新的業務運行模式,加強與互聯網巨頭合作,將目前在互聯網上發展成熟的業務和應用嫁接到移動互聯網上。這樣無疑可以吸引用戶以擴大市場規模。
(三)終端推廣策略:創新型終端聚焦目標客戶
要積極推行終端制定。這樣做有以下好處:推出自己優勢終端將客戶的感知最大化,提高客戶對品牌的信賴度;大規模制定可以降低3G的終端成本。
參考文獻
有錢能砸出運營團隊和經驗嗎?
“要人咱有人,要錢咱有錢,商品就更不用說了,憑啥咱不能投入個幾百萬,也砸出個B2C,弄出個上市公司?”這是傳統企業普遍的想法。一時間,傳統企業觸網勢不可擋。
可正兒八經地弄出個電商部門來,卻懵了。小到商品的選型、定價、拍攝、描述,大到網站的建設、網絡營銷、運營以及運營團隊的搭建、考核,一切都得摸著石頭過河。
一個成熟的電子商務生態鏈上,包括了供應鏈、物流、IT技術、運營和網絡營銷……對于眾多傳統企業而言,“商務”涉及的研發制造和供應鏈管理是強項,可“電子”所涉獵的網絡營銷、運營和IT技術,卻相當陌生。
矛盾催生出電子商務托管運營這種新的“前店后廠”的合作模式。
托管運營,在美國、日韓等電子商務發達的國家與地區早已成熟,它就像日常生活常見的小區物管、酒店托管管理一樣,把網絡推廣、網店運營、在線銷售等外包給專業代運營商,企業自身則專注于老本行――研發與制造。
案例:如何與老東家協調節奏
A公司為美國上市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醫用輔料出口企業,2009年底,正式建立自主品牌――P全棉時代,進入國內高端全棉生活用品零售市場(含母嬰棉品、美容棉品),已經在全國一線城市建立了50家直營店,欲開辟電子商務渠道。
該企業為傳統OEM企業,深諳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個道理。2010年6月A公司與專業代運營商達成正式合作,經過2個月的籌備,代運營商幫助企業建立了覆蓋商品規劃、平臺規劃、運營規劃、物流規劃和團隊規劃的整套運營方案,旗下的第三方平臺商城旗艦店于2010年7月底成功上線。
自2010年8月~12月,短短4個月時間,轉化率高達3%,回頭客率超過10%,這對于一個新市場新品牌來之不易。累計銷售即接近200萬,月均銷售50萬,最近的月份銷售130萬。占該品牌所有銷售渠道40%以上。
營銷亮點:
全棉高端用品市場,在國內是個新市場,它的消費群體相對高端,對品質高度敏感,但對價格相對不敏感。代運營商制定的策略是:
1.堅持走高品質與高服務的路線,打造第三方平臺NO.1品質全棉家居旗艦店形象;
2.通過大規模的“免費試用”,促使用戶第一次購買;
3.該類商品為日常消費品,通過大力發展會員制和團購業務,結合“情感營銷”《致客戶的一封信》,刺激口碑傳播與提高回頭率;
4.堅持“寧送不折”的銷售策略,營造高品質品牌形象。
5.大膽采用線上線下同價,通過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差異化策略,解決線上線下的沖突問題。既保持了企業統一的品牌形象,又照顧到不同渠道的消費群體需求。
磨合之道:
1.傳統制造業的嚴謹決策流程與網購快速、靈活的運營機制沖突。
網購,特別是第三方平臺,講究快速、靈活,很可能今天告訴你下午有個活動,或者有好的推廣資源,需要企業在極短的時間(精確到小時)做出決策。要是企業定不下來,這個資源就是別人的了(因為目前第三方平臺入口稀缺,可謂“僧多粥少”)。
可對傳統企業而言,這種決策機制是不可想象的。哪一個廣告或促銷計劃,不需要提前計劃和預算?
在雙方磨合的前2個月,往往是第三方平臺這邊催得腦子發暈,企業這邊卻還在按部就班地走著OA系統,大家心里都急得冒煙,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在眼前白白溜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實在難以言狀。
對策:
通過2個月的磨合,與企業掌門人反復PK,終于建立起了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機制:季度計劃+“綠色通道”臨時決策機制。季度計劃滿足了企業嚴謹運作的需求,“綠色通道”臨時決策機制,則在一定額度與范圍內,授予了代運營公司靈活處理的權限,“前店后廠”終于運作順暢。
2.第三方平臺網店系統與企業自有ERP信息系統的對接。
第三方平臺的網店系統,包括商品、庫存管理子系統,已經非常成熟。可第三方平臺的后臺卻無法與企業自有的ERP系統聯通。讓這個渠道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游離于系統之外,對于一家制造企業而言,是個嚴重的挑戰。
對策:
系統對接問題,無法在上線初期解決,可難道因為系統對接問題而耽誤網店上線?
代運營公司提出了邊走邊解決策略,上線初期2個月內人工管理;2個月后,通過程序開發與第三方平臺的API實現了對接,實現了第三方平臺網店與系統ERP的成功對接,有效避免了管理缺陷與人工管理帶來的隱患。
企業不能做甩手掌柜
托管運營投入低、見效快,即使是對于電子商務完全不懂的傳統企業,也能夠較快地建立符合網購的運營機制與團隊。
但這不意味著企業就能安坐家中,等著貨如輪轉。企業選擇托管運營模式,需要高度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1.合作雙方的定位。
一家網店能夠穩健發展,離不開強大的商品開發與供應鏈管理能力、富有經驗的網店運營經驗和網絡營銷資源,三者缺一不可。代運營商有后兩者之利,迅速讓企業上路,但它不能替代企業在商品與供應鏈所扮演的角色。
2.資源投入。
代運營商具有的網絡營銷的經驗、資源,但并不代表企業就不需要投入推廣資源,不需要建立為之匹配的運營團隊。代運營商能做到的是合理分配資源,并且盡可能提高投入產出比。
3.雙方的合作機制。
代運營商是純粹的輕公司,它是圍繞網絡市場快速、靈活的機制來運轉的,而對于一些嚴謹的制造型企業而言,毫不夸張地說,上電子商務不亞于上ERP系統,整個運營與決策流程都要“傷筋動骨”,不建立起適應網購市場的溝通與合作機制,就非常容易出現業務在前面跑,卻被工廠在后面拖著跑不動的情況。
4.代運營商的專長與資源。
【關鍵詞】互聯網業務 運營商 用戶體驗 流量經營
中圖分類號:F6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3)-07-0032-05
1 引言
隨著現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其提供的應用和服務異常豐富,已經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E-mail、博客、娛樂、下載、電子商務、即時通信、視頻、游戲、微博和社區等。互聯網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硬件基礎架構,更重要的是在技術支持下所展開的一系列信息應用。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終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其帶來的產業裂變和跨界競爭導致傳統通信產業價值鏈和業務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向彼此領域滲透、擴張,當前互聯網企業不僅僅只專注于互聯網產品,同時研發出很多替代傳統電信業務的產品,這對電信運營商的業務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因此電信運營商需要大膽地探索運營互聯網業務的方法和策略。
2 互聯網企業及業務特點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中國互聯網企業在2011年的收入同比增長63%,互聯網產業總體市場規模達3457.2億元,2012年這一數值已超過4800億元,預計2010-2014年該指標年復合增長率為51%。
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互聯網企業的收入規模呈現加速增長趨勢,已經進入良性發展階段,具有穩定而龐大的用戶和收入規模。從一些著名的互聯網企業巨頭[1]身上可以發現,成功的互聯網企業有著三個方面的共同特點:
一是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業務產品及服務基本上都是圍繞互聯網用戶的需求來進行的,非常成功的企業必定在是在某個互聯網業務方向上的首創者,或者是已有方向上的重大創新者(包括商業模式),并且持續不斷地創新或者緊跟產業潮流,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比如微軟、Google、Sina、騰訊、阿里巴巴等。
二是互聯網企業所提供的業務產品并不是在一開始就已經很成熟,很多在早期只是一個構想或者只有一個粗糙原型,但是它們善于及時將其直接推向用戶。盡管開始時產品功能不是很完善,使用用戶也并不多;但在成長趨勢明顯的情況下,企業能夠及時獲取充足的風險投資,這筆投資可以使其在1~3年內專心對產品進行完善和擴充,免受盈利的壓力,Google是其中的典型。
三是互聯網企業一般有著完善的期權和股權制度并實行現代企業制度,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內外部人力資源,并有著管理規范、分工明確、財務透明、文化開放等特點,從而留住和吸引內外部人才開發出各種互聯網創新應用。另外,互聯網企業并不被投資方控制,風險投資方是以獲利而不是以控制經營為投資目的,公司控制權仍然由創始人或創始人+職業管理團隊主導,風險投資方一般都在企業上市后全部或大部分退出。
3 運營商運營互聯網業務的
策略
從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互聯網企業及業務特點、市場數據可以看出,互聯網的發展是應用內容不斷出現、不斷增值,同時依附網絡通道不斷減弱、通道價值不斷貶值的過程。運營商要想開展好互聯網業務,就需要掌握互聯網規劃、運營、執行的經驗,遵循互聯網的發展規律,把互聯網DNA移植進來,大膽地開展互聯網業務運營探索。
3.1 整合業務形態 滿足用戶體驗需求
用戶體驗是指用戶在使用產品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純主觀的心理感受,是指用戶與企業提供的產品互動時的所有感知、認知以及情感態度反應,這種心理感受同時會受到客戶使用產品時的環境的影響[2]。
由于所有在互聯網上呈現出的業務均是為了迎合用戶的實際體驗需求來開展的,因此要充分了解用戶對現有互聯網業務的體驗效果以及潛在的需求,一方面要對使用互聯網業務的用戶進行詳細的調研,從年齡、職業、階層等方面明確用戶特征,提煉出他們對互聯網業務的偏好,分析其心理特征和行為動因;另一方面要分析互聯網環境下影響用戶行為的因素,結合用戶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征,對用戶群進行細分并制定相應的業務引導策略。要想有效地滿足用戶的體驗需求,運營商需要充分整合業務形態,具體做法可考慮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搭建一個統一的互聯網業務平臺。由于運營商缺乏成熟的互聯網業務運營經驗,同時當前用戶已經對一些互聯網企業產生良好認知,運營商要想搭建互聯網業務平臺進行有效拓展,就需要和運營該業務的主流互聯網企業進行充分的合作,借助其資源快速進入該領域。一方面,運營商應該協同整合開發機制,做這個平臺標準的制定者,使得內容和服務提供商以及個人能通過此平臺提供像音樂、游戲、閱讀、視頻等業務,做數字內容分發商,形成匯聚效應。如此一來,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大量優秀的軟件、應用等技術、內容提供者至關重要,可考慮對這些提供者進行適當的補貼,并且在分成比例上進行較多的傾斜。另一方面,運營商要充分借鑒和運用互聯網企業現有的產品、先進的經驗和成熟的盈利模式,利用合作伙伴的用戶資源和渠道資源,進行業務的運營和推廣,鞏固并擴展用戶規模。
二是在平臺應用內容的標準上根據用戶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征,利用終端優勢捆綁不同的互聯網業務產品,在終端上提供一鍵式的便捷登陸方式,同時運用運營商特有的基于真實ID的優勢,將用戶電信信息如用戶通訊關系、內容類業務訂購歷史、消費軌跡等注入用戶屬性中;另外,考慮把互聯網應用產品和運營商其他寬帶、移動、行業信息應用產品等進行捆綁,將運營商獨有的計費支付、LBS等能力納入這個互聯網業務統一平臺,針對不同用戶群的需求快速為其提供相應的互聯網產品,后續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產品功能和應用,不斷提升和挖潛用戶體驗,時時跑在用戶需求的前面。
3.2 掌控移動終端 實現流量經營
圖3和圖4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規模為4.2億,在整體網民中占比達74.5%;市場規模為549.7億元,同比增長96.4%。
而移動終端從第一代模擬終端,歷經第二代基于實時操作系統的功能終端,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基于開放操作系統的智能終端階段。圖5表示出了在不斷階段中,終端所能支持的服務種類。
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各種服務應用的極大豐富,使得流量激增,從而給運營商進行流量經營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因此運營商一方面需要對移動終端進行深度定制,另一方面需要開發自己的移動終端,包括其中的操作系統、各種應用軟件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流量經營[3]。在具體的做法上可考慮從三方面進行:
一是豐富不同檔位終端類型。除進行必要的終端補貼外,更重要的是極大豐富終端上的應用,并且讓這些應用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的,比如蘋果的App Store、騰訊通過QQ軟件所聚合的各種增值業務應用,還有微博、社區等提供人和人之間交流互動的業務,從而增強用戶黏性。
二是識別并引導用戶行為,刺激用戶流量消費。把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應用產品嵌入到傳統電信業務中,并不斷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創新應用,產品需要具備客戶端、瀏覽器、WAP頁面等多種形態。
三是明確平臺式業務作為移動互聯網戰略中心的地位,提高對用戶的服務能力。根據用戶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資費套餐,區分流量服務等級,讓流量可控可管;另外加強版權內容型業務的精細化垂直運營,主動服務打消顧慮,優化產品組合,推進精細化的營銷創新。
3.3 打造差異化創新業務應用 增強競爭能力
運營商在開展互聯網相關業務時,將面對現有成熟的互聯網企業以及其他運營商的強有力競爭,因此需要提供差異化的互聯網創新業務、應用、產品和制定相應的競爭策略。可從競爭對手、自身優勢以及業務資費三方面考慮:
第一,在面對騰訊、微軟等互聯網企業和其他運營商競爭對手時,基于自身優勢能力,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和解決方案,深入研究不同互聯網用戶的需求特征,根據用戶的興趣和偏好匹配出最優的服務和差異化的創新業務/應用/產品,同時把互聯網應用產品和運營商其他寬帶、移動、行業信息應用產品等進行捆綁推廣,把運營商的平臺做成一個聚合多種業務的集成平臺。該平臺可用來聚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滿足用戶溝通協作的需要。
第二,就像在現實社會中,個人的基礎身份是通過身份證號碼識別一樣,在電信網絡中,用戶的基礎身份是通過唯一注冊的電話或手機號碼來識別的。在互聯網領域中的基礎身份識別、認證同樣重要[4],它是對互聯網用戶的基礎定位,當前很多互聯網企業都積極通過實名注冊來發展用戶。電信運營商在這方面無疑具有天然的優勢,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可充分利用真實姓名注冊并提供訪問跟蹤記錄的特點,不斷挖掘集成用戶數據信息,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第三,在業務資費方面,相對于互聯網企業和其他電信運營商,可考慮適時實行競爭性資費策略,比如說對應用內容提供者提供足夠的獎勵,為捆綁電信業務的用戶提供業務資費優惠等。
4 總結
當前電信和互聯網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在互聯網企業不斷進入傳統電信領域的形勢下,電信運營商在經營好自身傳統業務的同時,更需要積極學習和介入互聯網領域并進行相關業務的開展。由于缺乏相應的經驗,運營商首先應該轉變傳統的電信思維,遵循互聯網發展的規律,除了提供平臺、吸引大量優勢技術、應用提供者之外,還要建立完善的開放式組織、資源、激勵等配套制度:
在組織上建議打破公司內外部創新壁壘,加強企業內部創新協同,豐富與外部相關者的合作形式,形成互聯網創新模式;
在資源分配上應保證創新資源的穩定性和規模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激勵機制上要建立積極的激勵導向,采取正向和負向相結合的激勵模式,提供創新與職業晉升之間的關聯通道,從根本上激發員工的創新積極性。
總之,可考慮采取“探索-嘗試-總結經驗-新嘗試”的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 孫大珩. 互聯網企業成功因素分析[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 2010.
[2] B Joseph Pine II, James H Gilmore.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8).
對目前處于中國3G前夜的國內電信用戶來說,大家更為關心的是調低電信資費、手機單向收費和使用“小靈通”,而不是3G。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在兩家運營商資費下調前不久,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分別獲得188號段和189號段,用于目前正在進行的TD-SCDMA規模測試。此前,中國移動已獲得159號段,中國聯通則獲得153號段。按照信息產業部的規劃,15號和18號段主要用作3G的預留號段。
無論是15號和18號段的悄然解封,還是手機資費的下調,這些都預示著運營商和3G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為時不遠。
在3G中,由于很多業務都可以在2G或者2.5G中實現,尋找能吸引用戶并獲利的關鍵性應用是移動運營商決戰的關鍵。未來的3G時代是一個服務為王的時代,個性化、創新性、綜合性的捆綁服務必然會成為電信市場的主流。而電信運營商將要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古板的電信網絡提供商,相反,它是一個時尚的、炫目的娛樂和資訊服務提供商,而且“無所不在”。因此,在3G的生態圈中,電信運營商必然從傳統基礎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
不同于2G時代產業鏈中的有關企業有明確的分工,3G時代的業務更復雜,技術和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很多技術問題和市場問題需要3G產業鏈中的所有企業來共同解決,企業間需要進行緊密的合作。電信運營商在這種合作中處于一個特殊的位置:對整個產業鏈進行協調。這就對電信運營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為了有效地協調3G產業鏈,我國電信運營需要真正認識到,對某項3G業務是否符合市場需要,運營商的了解可能不如內容提供商;對于如何實現某項3G業務,設備和軟件供應商更有可能拿出最佳的技術方案。因此,電信運營商同3G產業鏈中的其它企業的緊密合作,需要建立在真正的伙伴關系基礎上。
借鑒
各個運營商向海外模式學習勢在必行。放眼全球電信業,日韓的3G模式被業內人士所稱道。
韓國實行市場占有率管制,對主導運營商限定市場占有份額,如超過則責令停止發展用戶。這樣的舉措維護了電信企業的正常競爭,也保護了公眾的最佳福利。韓國的移動通信市場開放之初,價格戰也是主要競爭手段。但是當移動電話普及率超過50%以后,價格變化對新增用戶的激勵作用明顯減弱。運營商紛紛由價格比拼轉向新技術、新業務的競爭和服務質量競爭,營銷重點由搶奪新增用戶逐步轉移到用戶維系和保留,轉移到提高在網用戶的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上來。
日本的運營商NTT DoCoMo介入手機終端領域。DoCoMo的用戶不但可以享用到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也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全球最高像素、最長待機時間的手機。同時,在3G尚未普及的時候,DoCoMo就已經開始4G技術的系統研究。此外,價值鏈同盟也是海外運營商常用的手段。如德國的T-mobile、西班牙電信、意大利電信旗下的TIM共同為用戶提供歐洲以及美國范圍內的無縫服務,英國電信和雅虎結盟共推寬帶業務。
實際上,縱觀國際移動通信發展史,作為一個戰略性產業,各國政府都會根據國家利益制定和選擇自己的移動通信標準,而不是完全尊重市場。
第二代移動通信標準GSM基本成熟并在歐洲迅速普及的時候,號稱最奉行市場原則的美國就沒有選用這個標準,而是迅速培育出了自有標準CDMA,并將其地盤迅速擴張。
日本政府同樣也強行提出了非國際標準PDC,且要求本國運營商必須采用該標準建網;與此同時,日本產業界很早便開始了在2.5G/3G通行國際標準(GPRS/WCDMA)方面的研發投入,從而通過2G的“閉關修煉”,奪得了2.5G/3G領域的后發優勢。和日美相同,韓國政府也堅決排斥當時已占市場絕對壟斷地位的GSM標準,但他們并沒有提出自己的移動通信標準,而是由政府出面,買斷高通的CDMA標準,迅速鋪網商用。這一舉措,迅速扶持了三星、LG等本土設備和手機開發商,為后者國際競爭力的獲得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G的潛在優勢
電信行業3G運營牌照的發放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實現,3G運營牌照的發放將為眾多企業帶來新的機遇。與任何其他無線技術不同的是,3GHSPA實際上能夠支持所有業務,同時還具備全移動以及全球漫游的優勢。此外,3GWCDMA和3GHSPA所帶來的全新的贏利機會將為現有2G運營商提供可靠堅實的商業案例,而且還將最終證明為在2G網絡上展開3G技術所付出的邊際成本是值得的。
進入市場的速度對于任何無線寬帶技術的成功都至關重要。3GWCDMA在全球的部署已經展開,截止到2006年2月底,全球已有超過5250萬的3GWCDMA用戶,超過100家運營商開展了相關業務及應用,WCDMA用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同期GSM用戶增長水平。3GWCDMA已在全球范圍內定義了向更高性能演進之路:HSDPA和HSUPA將分別在2006年和2007年投入商用。這些都意味著3GWCDMA運營商在無線寬帶性能上已經享有了時間上的優勢,因為任何技術從投入應用到實現目標市場通常都需要一至兩年的時間。
【關鍵詞】電信運營商 物聯網 運營管理 設計研究
1 物聯網產業的內涵概述
1.1 關于物聯網的定義
在信息化、數字化快速發展的第三次產業時代,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深入到人類生活發展中各行各業的產業。同時,物聯網的發展對于全球經濟復蘇發展,推動技術革新和產業經濟優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物聯網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動態網絡,通過特定的設備傳感器和信息處理技術,在實現信息共享的基礎上,能夠隨時隨地的鏈接任何人,任何物。從而實現智能識別、定位、監控等功能,它以互聯網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延伸和擴展。
1.2 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全球化的聯系,世界各國對于物聯網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都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各國在發展物聯網的基礎上,一般都是從自身的優勢項目開始,從而進行引申擴展到其他項目上。發達國家借助其先進的優勢技術,推動傳感器以及M2M的發展,通過在安全管理以及公共服務等方面引入物聯網技術擴展到移動支付平臺。而我國發展物聯網技術早期主要集中在電力、交通以及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的多元化,物聯網技術將廣泛應用于智能電網、云計算以及移動電信等領域。
1.3 關于物聯網環境下的運營商發展
在物聯網產業深入發展的時代,電信運營商作為電信行業發展的核心,對于物聯網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首先,電信運營商對于物聯網產業有著強大的資金鏈支持,同時,電信運營商有著強大的產業規模,這些發展優勢對于物聯網產業技術的升級以及雙方之間的合作都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其次,電信運營商對于物聯網的感知層、網絡層以及運營層都有著及其強大的影響,電信運營商可以利用自身強大的優勢技術拓寬物聯網的溝通渠道,實現更高效快捷的互動,降低溝通成本。最后,電信運營商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在資金、技術、發展規模以及后續服務等方面實現統籌規劃。
2 關于物聯網商業模式的發展研究
2.1 物聯網環境下商業模式研究
2.1.1 物聯網產業的政策環境分析
物聯網在信息化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對于其建設發展都給予高度重視。物聯網作為新型的戰略發展產業,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了強大的支持,形成了內外聯動的產業支持機制,方便各行業的前進。
2.1.2 物聯網產業的經濟環境分析
政府在物聯網發展方面給予企業在融資方面的自持,簡化辦事手續,提高企業的資金管理的安全性,將企業融資發展風險的可控性控制在最低,不斷鼓勵電信運營商和資金提供企業形成產業鏈,并以各種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的發展。
2.1.3 物聯網產業的技術環境
物聯網產業以網絡為基礎,要求在信息收集以及提供智能化服務和信息處理方面形成快速反應系統,才能適應物聯網的發展要求。隨著提高大眾的物聯網的認知程度的提高,滿足大眾對于物聯網技術發展的要求,必須加快在物聯網產業技術的升級優化,實現人工智能的系統化的服務。
2.2 產業視角下商業模式分析
2.2.1 價值網的定義
價值網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發展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價值網理論也在不斷深化發展,并且進一步成熟。價值網作為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發展的重要基礎,不僅僅是一個價值鏈的發展,更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價值流動網絡。價值網打破了原有的供應核心,以滿足顧客的需要為服務為宗旨創造的新的價值體系。在價值網中,每一個節點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彼此獨立發展但又共同為用戶創造價值節點,滿足用戶的需求。
2.2.2 價值網的特點
價值網在物聯網產業發展中,具有以下特點,能夠與用戶始終保持一致、有著完善的合作系統、敏捷高效、可伸縮性強、數字化的網絡流動。
價值網在與用戶保持一致的基礎上,用戶能夠實現自如的指揮價值網,滿足用戶在購買、生產以及交易活動中的需求。在價值網中,用戶始終占據著主動的地位,是價值創造的源泉核心。只有用戶有需求,才能為價值網的升級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企業才能根據用戶的需求及時進行產品設計和開發,企業為生存發展必須與用戶保持一致,才能及時獲取用戶發展信息,從而提供優質的服務。
價值網在物聯網發展中,能夠有效的快速整合高效率、有資源的企業戰略合作伙伴,在企業、供應商、用戶以及競爭對手等主體之間形成價值網絡,從而進行高效整合,形成優化合作的系統,滿足用戶的需求價值。
價值網具有高效敏捷性,在多變和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要想贏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能夠及時靈活的應對突發的市場變化以及復雜情況的干擾,而價值網的高效靈活以及可伸縮性恰恰滿足了企業適應多變復雜的市場環境 條件,大大降低的運營成本,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數字化時代,企業、供應商、用戶之間的聯系很大程度上是以網路為基礎的,數字化的有效應用,能夠實現資源的快速流動。而價值網作為一個動態的產業網絡,要求必須實現資源的快速流動才能高效運轉。
價值網最基礎的特點就是具有網絡發展的特性。它以價值網基礎構架作為發展的理論基礎,整合價值網參與者的資源,是參與者最強經濟利益的基礎,網絡作為價值網發展的基礎,是價值網健康運行和發展的動力源泉,
3 關于物聯網的產業價值分析
物聯網產業對于產業活動所創造的價值不言而喻,在信息化互聯網市場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電信運營商作為和顧客直接溝通交流的平臺,是網絡運營發展的核心,經過信息的處理及時反饋給用戶。同時能夠及時將收集的重要的市場信息和用戶資料反饋給企業。其次,電信運營商作為物聯網時展的引領者,旗下的移動、聯通、電信在整個市場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業務項目對于其他行業以及企業發展都有著極強的影響。
物聯網產業價值網的建設對于推動物聯網的升級發展有著極強的帶動意義。建設物聯網的產業價值網模型結構,了解用戶、企業之間的發展聯系情況,根據網絡類型的不同,合理劃分核心企業以及相關的節點企業,通過建立企業、用戶之間的聯系,形成價值流向是物聯網產業價值的重要體現。
4 物聯網環境下運營商的定位分析
4.1 物聯網環境下運營商合作競爭研究
在物聯網時代,企業之間在價值流和資金流方面都存在著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但是在變化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沒有絕對的競爭,也沒有絕對的合作,企業之間都是為最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基于合作與競爭。站在電信運營商的角度,軟件提供商和硬件提供商都是從電信運營商出獲得利益,而電信運營商則是從用戶獲取資金。這些企業之間既有競爭關系也有合作關系,其中直接從用戶處獲得資金的運營商在競爭中占有優勢。但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電信運營商相比于軟硬件設備提供商則處于競爭的中下游位置,但是軟硬件提供商則是為處于中下游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因此,在物聯網時代,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4.2 物聯網環境下運營商發展分析研究
在物聯網環境下,電信運營商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科學合理規劃設計發展目標,做好市場調研和目標定位。在價值流、資金流、信息流方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
物聯網環境下,用戶十分重視服務的便捷性、一體化以及兼容性和靈活性。物聯網環境本身發展變化無常,這就需要電信運營商在系統集成和解決方案方面為用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服務便捷程度、服務多樣化、個性化、實用化、價格、消費模式、應用擴展價格甚至在信息儲存、表現以及安全程度方面都要為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整合優化資源,打造電信運營商發展的綜合平臺。
5 關于運營商在物聯網產業中的發展意義
電信運營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積極發展物聯網產業,不僅能夠在產業信息革命中鞏固自身的核心地位。同時,物聯網市場環境的變化發展,也為運營商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電信運營商借助物聯網發展的平臺,不斷調整和適合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戰略目標,有望成為物聯網時代經濟發展的引擎。物聯網巨大的投資價值是推動電信運營商協與物聯網產業同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電信運營商調整商業發展模式和目標戰略定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洪海亮,金杰.基于電信運營商級物聯網運營平臺的研究[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1年04月15日版.
[2]姚海鵬,劉韻潔,張智江.電信運營商物聯網運營支撐平臺的研究及建議[J].信息通信技術,2011年12月15日版.
[3]甘昀勻.物聯網環境下電信運營商商業模式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3年02月01日版.
01 圖片素材網站
這恐怕是做店鋪的人最最最頭疼的事情了;找度娘勉強能找到幾張,但總覺得哪里不對,不是太模糊了,就是有水印,再不就是細節不滿意。難道真的要花錢養一個職業攝影師?
國內:
昵圖網:nipic.com/index.html
天堂圖片網:ivsky.com
花瓣網:huaban.com
大圖網:daimg.com
視覺中國:creative.vcg.com
123RF:123rf.com.cn
站酷:zcool.com.cn/gfxs/
我圖網:ooopic.com
千庫網:588ku.com
POCO攝影社區:photo.poco.cn/like/
國外:
Gratisography:gratisography.com
Pinterest:pinterest.com
Dreamstime:dreamstime.com
Life Of Pix:lifeofpix.com
02 圖片處理/海報制作
美圖秀秀
Photoshop(PS)
Adobe Illustrator(AI)
可牛影像(圖片處理軟件)
Inpaint(去水印軟件)
光影魔術手(改善畫質提升效果)
SAI繪畫軟件
海報工廠:posterlabs.com(需下載安裝)
創客貼:chuangkit.com(可在線制作)
03 表情包制作工具
而對于廣大運營來說,經常也會使用到表情包素材,比如偶爾在產品介紹中中插個表情包,讓其顯得輕松詼諧。
花熊APP
暴走漫畫制作器:baozoumanhua.com/makers
豆餅軟件網:doubean.com
愛斗圖(斗圖神器):adoutu.com/pages/index.php
04 短鏈接生成工具
就是把原始鏈接很長的地址壓縮成字母較少的短鏈接。可以用在營銷軟文里,或者產品介紹里,微博推廣里等。如:“mp.weixin.qq.com/s__biz=M...0defddf7d72127fa#rd”,就會顯得很突兀很擁擠;而通過短連接生成工具的轉換,長鏈接被壓縮成:“t.cn/RtpqoA0”,清新簡潔多了。
新浪微博短鏈接生成器:surl.sinaapp.com
站長工具:ool.chinaz.com/tools/dwz.aspx
T.IM短網址/短鏈接生成器:t.im
百度短網址:dwz.cn
I排版短鏈接生成器:xhr.so
05 H5制作工具
H5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已經成為移動互聯時代的營銷新趨勢。它的應用無處不在,特別是場景應用:活動策劃、邀請函、招聘等等。熟練掌握h5的制作,有助于打造更具傳播力度的h5營銷場景,讓運營如虎添翼。
易企秀:eqxiu.com/show
兔展:rabbitpre.com/store
秀制作:xiumi.us/studio/booklet#/for/new
Maka:maka.im/store
咫尺微頁:zhichiwangluo.com
Epub360意派:epub360.com
Vxplo:ih5.cn/not-logged-in
06 在線二維碼生成工具
二維碼在微信、微博、互聯網、線下的冊子、名片等載體中起著傳遞信息、作為平臺入口、身份憑證等等作用。如今,二維碼生成工具的出現,讓人輕松就擁有屬于自己的個性二維碼。推薦下面這幾款工具:
草料:cli.im
聯圖網:liantu.com
鑫碼:xmesm.cn
59na:qr.59na.com
Q碼:qmacode.com
QR Stuff:qrstuff.com
07 數據統計分析網站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挖掘、處理、分析和應用顯得尤為重要。數據可以為戰略、策略提供強有力的事實依據;是企業實現精準化營銷的基礎;也是結果的評判標準。
艾瑞網:iresearch.cn
TalkingData:talkingdata.com
CNZZ:cnzz.com
Datahoop大數據分析平臺:datahoop.cn
前瞻網:qianzhan.com/qzdata/list/147.html
數據觀:cbdio.com
易觀:analysys.cn
網站數據分析:webdataanalysis.net
阿里指數:ndex.1688.com
08 運營/廣告文案/營銷/心理書籍推薦
其實不必多說,關于讀書的價值,大家都懂!下面這些書籍,涉及到運營、廣告、文案、營銷、心理等,是值得細細品讀的:
1、《超文案》(朱冰)
2、《文案發燒》(路克·蘇立文)
3、《文案訓練手冊》(約瑟夫·休格曼)
4、《文案創作完全手冊》(羅伯特·布萊)
5、《那些讓文案覺絕望的文案》(小馬宋)
6、《廣告文案寫作》(菲利普·沃德·博頓)
7、《小豐現代漢語廣告語法辭典》(豐信東)
8、《全球一流文案:32位世界頂尖廣告人的創意之道》
9、《一個廣告人的自白》(大衛·奧格威)
10、《奧格威談廣告》(大衛·奧格威)
11、《吸金廣告》(德魯·埃里克·惠特曼)
12、《從零開始做運營》(張亮)
13、《互聯網運營之道》(金璞,張仲榮)
09 軟廣/經典文案學習
軟文廣告深諳受眾心理,通過策劃撰寫有深度的文章來推廣相關的產品,文字和產品、情節和廣告結合的恰到好處,既給受眾傳達了廣告信息,又讓受眾得到閱讀的樂趣。
一、軟廣大號
1、@天才小熊貓(軟廣)
2、@薛之謙(歌手,軟廣)
3、@精分君(軟廣)
4、王左中右(創意字、軟廣)
5、顧爺(說畫,軟廣)
6、六神磊磊(讀金庸,軟廣)
二、文案推薦
淘寶店鋪文案:
1、步履不停
2、妖精的口袋
3、兩三事
4、森宿
5、鹿笙
6、百武西
經典文案:
1、杜蕾斯文案
2、誠品書店文案
3、臺灣左岸咖啡館
4、甲殼蟲經典文案
5、芝華士經典文案
6、BonneSante經典文案
7、波旁酒經典文案
8、金牌馬爹利長文案
9、長城葡萄酒長文案
10、哈特威襯衫經典文案
11、萬寶路經典文案
12、NIKE經典廣告文案
10 店鋪LOGO設計
國內
1、LOGO圈:logoquan.com
2、LOGO之家:logozj.com/index.html
3、字體中國:zitichina.com
4、logo社:logoshe.com
國外
1、LogoDesignLove:logodesignlove.com
2、identityview:identityview.net
3、LogoMoose:logomoose.com
11 視頻編輯
很多人一定發現了,現在直播興起,很多店家也直接講產品介紹的靜態圖片改成了視頻。更加立體直觀。
1、會聲會影:huishenghuiying.com.cn
2、愛剪輯:aijianji.com
3、AdobePremiere:t.cn/8FqOFz3
【摘 要】
首先分析了當前電信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電信運營商開展競爭情報工作的必要性,然后在電信運營商的價值鏈分析的基礎上,著重分析電信運營商競爭情報工作的要點,強調電信運營商要加強對供應商、客戶需求、潛在競爭者及替代品、行業內現有競爭者、電信管制政策和電信專利技術等方面的情報監控,并指出電信運營商競爭情報工作的目標在于構建企業競爭情報系統。
【關鍵詞】
價值鏈 電信運營商 競爭情報
中圖分類號:F6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3)-19-0067-04
收稿日期:2013-06-25
責任編輯:左永君 zuoyongjun@mbcom.cn
1 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電信市場形式急劇變化,電信運營商面臨的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這種形勢將隨著4G時代的來臨而愈演愈烈。在傳統話音業務和短信業務遭到其他產品沖擊的同時,電信運營商迫切需要謀求業務的轉型。在這個過程當中,電信運營商需要加強自身的競爭情報工作,加強對電信市場環境的監控,加強對競爭對手的情報監控,以便更好地把握當前的形勢,這對于電信運營商優化競爭策略、鞏固在電信市場的競爭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2 電信運營商開展競爭情報工作的必要性
2.1 電信運營商面臨的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
從上世紀末的郵電分營,到如今的三家分立,中國電信改革的歷史就是一個由壟斷到競爭的不斷演變的過程,電信市場的每個參與者面臨的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電信行業內部的競爭壓力。電信業具有邊際效應,發展到一定階段,用戶數量趨于飽和狀態,此時電信運營企業就面臨著新增用戶數量增速放緩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就顯得尤為必要。當前的電信市場,以降價促銷等手段換取用戶數量增加的做法非常值得商榷,這種做法可能導致同業惡性競爭,最終會削弱電信企業的競爭力。
第二,電信行業外部的競爭壓力。當前,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催生了大量的移動互聯應用,對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業務造成了一定影響。電信運營商需要做出相應調整,甚至重構產業價值鏈,這需要競爭情報工作的支持,以有效地監控競爭及環境的變化。
2.2 電信運營商面臨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電信運營商首先面臨的是來自同一行業其他運營商的競爭。這是既有的和顯性的對手,電信運營商還面臨著許多潛在的對手。特別是移動轉售業務開展以后,所謂虛擬運營商的出現,將增加電信市場的參與者,從而使得電信運營商面臨的競爭對手增多。如何有效地監控競爭對手,甚至與競爭對手進行合作,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2.3 有關電信運營商競爭策略的研究越來越迫切
電信運營商的轉型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電信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做出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戰略轉型。面對這種形勢,中國的電信運營商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它們可以通過競爭情報研究,一方面研究國內的行業發展情況,另一方面借鑒國際電信運營商的經驗,從而制定科學的競爭戰略。
3 理論依據
價值鏈理論[1]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價值鏈理論對于明確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各個環節中所涉及與聯系著的其他市場參與者具有理論意義。
電信運營商價值鏈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它是一個以信息產品為對象的價值增值鏈。從競爭情報的角度來看,它是一個情報增值鏈。傳統的電信行業參與者較少,因此運營商價值鏈中的結點就比較少。在市場環境急劇變化的今天,電信市場參與者眾多,除了傳統運營商外,還有大量新進入者,極大地改變了電信行業的市場面貌。本文在參考相關研究[2,3]的基礎上,重新構建了基于價值鏈的電信運營商的競爭情報模型,見圖1。
在這里特別要解釋的是當前電信市場虛擬運營商的出現。應該說,虛擬運營商與服務提供商存在一定的重合,或者說虛擬運營商屬于服務提供商的范疇。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催生了許多移動服務提供商,它們推出了一些基于移動網絡的應用,這些應用有些具有語音和文字通信的功能。隨著國內移動通信市場的逐步開放,這類企業也將成為電信市場的活躍因素。因此,本文在圖中給予特別標識。此外,圖1還特別突出了電信運營商受到管制政策和專利技術等因素的影響。
4 電信運營商競爭情報工作要點
在電信運營商價值鏈上有許多重要的結點,例如供應商、客戶需求、潛在競爭者及替代品、行業內現有競爭者,這是價值鏈上的重要參與者。電信運營商的競爭情報工作要重點加強對它們的情報監控,同時還要關注電信管制政策和電信專利技術方面的情報。電信運營商競爭情報的最終落腳點應該是建立企業競爭情報系統。
4.1 加強供應商情報監控
在電信運營商價值鏈的上游,主要是各類供應商,包括電信網絡設備供應商、智能終端廠商、系統集成商,以及內容提供商(CP)和服務提供商(SP)等。其中,在3G以及即將到來的4G時代,智能終端廠商對于電信運營商的經營影響較大。
例如,近年來中國移動在3G業務發展方面一直步履蹣跚,原因之一在于中國移動采用的3G標準是TD-SCDMA。這是由中國大陸自主制定的3G標準,相比WCDMA和CDMA2000等標準,TD-SCDMA在技術上不夠成熟,能夠支持它的終端少。于是,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引進蘋果公司iPhone手機,進而搶占市場占有率的時候,中國移動卻在3G市場處于劣勢,原因在于蘋果手機不支持TD-SCDMA標準。又如,在中國移動運營商采用何種標準以及4G牌照發放的準確時間點公布之前,聯想鑒于國外的4G應用比國內成熟得多,一度計劃把新產品的首發選擇在國外,這對于國內運營商算不得好消息。由此看來,電信運營商不得不加強對供應商的情報監控,以便及時對相應情況做出反應。
今年3月,中國移動主辦的第八屆戰略發展論壇的核心議題就是移動互聯網,主辦方邀請了新浪曹國偉、騰訊馬化騰和搜狐張朝陽等到場,共同探討移動互聯網到底應該如何發展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對三大運營商都是重要而又緊急的問題,這從2009年三大運營商的財報中就能看出端倪:2009年,中國移動營收4521億,同比增長9.8%。中國電信營收為2082.19億元,同比增長12.9%。中國聯通去年實現通信服務收入1491億元,同比下降1.2%。2009年,中國移動增值業務收入達到1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占營運收入的比重為29.1%;中國電信增值服務收入為人民幣215.33億元,增長32.5%,占比為10.3%;中國聯通GSM增值業務收入達到186.3億元,占GSM通信服務收入比重達到27.3%。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話音業務等傳統業務已經出現“增量不增收”的勢頭,而增值業務則已經成為電信運營商切實的新增長點。隨著網絡速度的提升、智能終端的普及和上網資費的下調,移動互聯網成為增長點中的增長點。這一趨勢促使電信運營商重新認識移動互聯網與電信運營的關系。
移動互聯網給電信運營商帶來的沖擊和挑戰
關于“移動互聯網”,業界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有認為移動互聯網就是WAP的,也有認為是把互聯網移動起來,即“移動+互聯網”。其實這個算式不如改為“移動×互聯網”更為貼切,因為移動互聯網不是移動和互聯網的簡單疊加,互聯網及其應用畢竟是基于PC和鼠標的特點設計的,移動互聯網應該圍繞手機和鍵盤的特征構建,這就需要實現移動和互聯網絡的融合。從產業的發展來看,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融合是大勢所趨。消費者的需求是無止境的,但對便捷的追求是永恒的,手機和移動終端就勝在“隨時隨地隨身”,這也就可以解釋微博為什么現在能如此之火了,還有什么比手機更適合簡短信息的快速獲取和呢?
互聯網的發展曾經離電信運營商很遠,因為這個開放的平臺需要更多的活力。因此,電信運營商的位置是通道――把路建好,跑自己的業務,順便收收過路費,僅此而已。現在,移動互聯網來了,是否還是與互聯網一樣,電信運營商的位置仍然是通道?答案是否定的。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特點是更加個性化,而且通過定制的方式,一部分終端掌握在運營商手中,因此,運營商有更多的話語權,更高的起點,如對用戶位置的掌握等等。但它又不同于WAP這個“有圍墻的花園”,移動互聯網是沒有圍墻的,移動終端廠商、SP、互聯網企業和電信運營商都可以參與。
因此,移動互聯網給電信運營商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是顯而易見的。這首先體現在電信主導地位的動搖。在傳統電信業務中,電信運營商是絕對的主導者,而在開放的移動互聯網中,話語權則被分散在多個環節中。其次,移動互聯網帶來了更復雜的競爭環境和更多的競爭對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誰都有機會,不僅是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手機廠商、IT廠商都有機會參與到移動互聯網的運營當中來。谷歌、諾基亞、蘋果等企業很可能成為電信運營商強勁的競爭對手――除非電信運營商甘于淪為純粹的通道商。
此外,最大的沖擊莫過于運營模式的變革。傳統電信運營是典型的FAB模式,即開通(Fulfillment)、保障(Assurance)、計費(Billing),運營商搭建網絡,幫客戶開通服務,并保障客戶獲取服務,然后基于客戶對資源的實際占用情況進行計費。而移動互聯業務則是典型的CSP模式,即吸引客戶(Come)、客戶使用(Stay)和有人付費(Pay)。這種模式對運營商的最大挑戰之處,在于盈利模式基于客戶活躍度而非客戶規模――往往需要通過免費的基礎服務吸引客戶,然后通過增值服務收費和后向收費的方式盈利。
電信運營商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應對策略
電信運營商要經營好移動互聯網并不簡單,因為移動互聯網對本質還是國企的電信運營商從服務定位、運作模式到企業文化都是全新的挑戰。
先看服務定位。前面提到,對于移動互聯網,電信運營商不能再定位于做通道,那么應該做什么?其實谷歌和阿里巴巴的運作方式很值得借鑒。谷歌將自己定位于網絡信息的整理,以及提供便于信息整合的工具,并不直接參與內容的制作,因此,谷歌不會去做電子商務,而是做購物搜索;不去采編資訊,但做資訊搜索。而阿里巴巴的模式更值得電信運營商借鑒。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于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打造者和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提供商,哪怕網購利潤再高也不會做賣家,而是專心地做它的網絡營銷體系、支付體系、信用體系等,讓買家、賣家網絡交易更便捷、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