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王維的邊塞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王維的邊塞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王維是河東蒲州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他的作品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特色,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和邊塞軍旅詩兩種:

        1、山水田園詩: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王維從中年以后日益消沉,便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竹里館》,《鹿柴》,《田園樂七首》等。

        2、邊塞軍旅詩:王維的邊塞詩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其中有表達內心豪邁之情以及對歷史英雄人物崇拜的,如《夷門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等;也有表達對懷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憤慨之情的,如《隴頭吟》,《老將行》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一、塞下秋來風景異――辨析意象識詩意

        邊塞詩大多有比較明顯的“邊塞味”。首先其標題往往有“行”、“軍”“征人”“塞”“戍”等與軍旅有關的字眼。其次,邊塞詩中的意象多反映邊地風貌與軍旅生活。自然景觀諸如黃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邊關等,地理名諸如塞外、雁門、漠北、玉門關、黃河、陰山、樓蘭、西山等,戰事器具諸如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胡笳、琵琶等,人物諸如戍卒、將帥、胡人、單于,樂曲諸如表離情別愁的《梅花落》《折楊柳》《關山月》《行路難》《陽關三疊》等。所謂雄劍羽書戰事緊,號角寶刀殺敵切。旌旗響箭戰場烈,琵琶美酒勝利還。萬里平沙征戰苦,朔風蓬蒿白骨亂。關山隴月人不歸,鴻雁秋風肝腸斷。詩人要么直接描寫,直言邊塞風光的奇異或征戰環境之惡劣;要么借景抒情,用壯闊蒼涼、雄渾高昂的邊塞之景抒發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要么借“邊月朔風、羌笛蘆管”,極言邊疆將士的思家之苦等等,鑒賞時須注意景與情的聯系。

        二、邊塞詩魂永不散――主旨集中探詩情

        邊塞詩常或多或少都染上詩人的個人色彩和打上時代的烙印,因此詩人的生活遭遇或時代背景等常常是解讀詩情的突破口。詩人的個人遭遇常常在所給詩歌的“【注釋】”中會有所暗示,或年少從軍,或欲求功隨軍,或遭貶隨軍,或戍邊日久等。至于邊塞詩的時代特點,又與國運相關:初唐邊塞流露的多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從軍熱情,盛唐邊塞詩充溢的多是“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進取精神,中唐邊塞透露的多是“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的厭戰情緒,晚唐邊塞詩充滿的多是“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反戰呼聲,宋朝邊塞詩詞雖也有豪壯悲憤之情,但更多的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惆悵與遺憾,或是因為戰敗太多,或是因為邊塞苦寒,所以其邊塞詩詞的意象、色彩、所聞、所見、所感,無不給人一種凄涼、衰颯的清冷之感。但無論什么樣的生活遭遇,在任何時代,邊塞詩所抒發的情感總體上表現為如下:

        (一)保家衛國、建立功名的壯志豪情

        或表現“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從軍熱情;或抒寫馳騁疆場的豐功偉績;或謳歌不惜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

        (二)奮勇殺敵、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或描寫戰爭的激烈,表現將士勇敢頑強的英雄氣魄;或描寫投劍從征,表現將士視死如歸的勇氣與大無畏的精神;或描邊塞環境的惡劣,表現將士不畏艱險的犧牲精神。

        (三)雄奇瑰麗、奇異蒼涼的邊塞風光

        如大漠戈壁、邊塞蕭關、冰川雪峰等,這些邊塞風景,常常充滿一種蒼涼雄壯的基調。如高適的《金城北樓》“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作者入夜登樓遠眺,城頭殘月如弓,黃河水聲若急箭,讓人依稀感受到邊塞風光的蒼涼雄壯。

        (四)征人思鄉、閨婦盼歸的兩地情愁

        或表現邊塞將士久戍思鄉的精神痛苦,揭示愛國與思鄉的矛盾;或極寫邊地環境的惡劣與從軍生活的艱苦,透出無法排遣的鄉愁;或寫戍邊生活的單調無聊,表達歸家的期望等。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寒冷的邊關,月色如霜,寒沙似雪。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里,夜風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喚起了征人思鄉之情。

        (五)凄苦哀怨的怨戰情緒與反戰思考

        或表現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與災難,反對窮兵黷武的政策;或極寫戰事之慘烈,控訴邊將的無能,朝廷的用人不當;或諷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發對戰爭的思考。(《古從軍行》李頎 )

        三、撥開浮云終見日――品析內容辨手法

        詩作的內容與主旨決定所用的手法。所以,對邊塞詩藝術手法的分析,首先要充分讀懂詩意;其次,針對邊塞詩的特點,也得掌握一些常用的手法。

        (一)要掌握一些基本手法,如夸張、對比、用典等

        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第一句用馬援屢立戰功,被封為伏波將軍的故事。第二句用班超投筆從戎,封定遠侯的故事。第三句用古代晉人與姜戎敗秦的故事。第四句用唐初薛仁貴西征突厥的故事。全詩用典,謳歌了將士們激昂慷慨、視死如歸、堅決消滅來犯之敵的英雄氣概和勇于犧牲的精神。

        (二)要有側重地分析其技法。邊塞詩有的側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著力于意境的營造與情感的抒發

        1.側重于表現人物形象的,常用側面烘托、動作肖像描寫,細節描寫等手法。例如王維的《觀獵》“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首句用風呼,弦鳴,側面烘托將軍的臂力強、箭法高。尾句“千里暮云平”寫景作結,借自然環境的變化,烘托將軍狩獵的氣勢與驍勇英姿。

        第3篇: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微山亭賦韻中寫道:“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這首詩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見大”。作者首先展開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來:但見南天一抹白云經不住帶著絲絲涼意的北風的撩撥,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卻為避寒秋而翩然南來。睹物生情,作者聯想到自己。自己的故鄉在遼遠的北方,卻為躲避戰亂,寄居南朝,正如這南飛之雁;然游子思鄉之情卻因此而愈篤,如同北逝之云,可謂“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個“逐”字,說明思鄉之切,欲逐南云而飛去,是主觀上強烈的愿望,與下句“隨”字相對照:“隨”有被動無奈之意,寫出他避亂南方的無可奈何。作者寫的是秋景,南云飛逝,北雁南飛,都暗示北風已起,是“不寫之寫”,更寫不盡凄涼。接著,筆鋒一轉,由大入小,寫故鄉籬下之菊,暗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寫出對故鄉閑適生活的眷戀。民間又有“重陽把酒就”之俗,而今詩人卻只能寄身天涯,兩相對照,好不凄涼。“今日幾花開?”一問將思戀情結發揮至極,將意象濃縮到極小,著意于花,實是于極小中見極大。一問之中飽含不盡情思,使小詩戛然而止,但余韻無窮。

        王維的《雜詩》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是一個精致的小品,與此類似的還有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斷抒發深沉的情懷。詩人截取了這樣一個情景:故人從家鄉來,詩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當知故鄉之事,卻不問家人,不問親人,獨獨問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實則正是詩歌藝術剪裁的妙筆。所問瑣事,讀者自了,惟寒梅著花一事,說盡了詩人的細致,連這樣的小事都問到了,可見他思鄉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動,既添小詩之情趣,又表詩人之高潔。可以說“問梅”是一個十分別致的典型情節,成為了這首詩的點睛之筆。“綺窗前”、“著花未”更充滿了生活情趣,襯出對故鄉的不盡思念,“詩中蘊味,盡在其中”。

        岑參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第4篇: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一、反復誦讀,激發想象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韓愈在《進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由此可見,大量誦讀、反復吟詠是培養語感、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之同時,還需展開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橋梁,在想象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這樣,作者就把我們的精神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二、積累、運用鑒賞知識

        1.文體知識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動。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其次,還應對詩詞的格律知識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詞特點:高度的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2.詩歌內容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1)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側重于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x、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當然,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3)邊塞詩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4)詠懷詩

        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即為抒懷。鑒賞這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然后體味作者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抒懷,后兩句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5)詠史詩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堪稱詠史詩的典范,詩人站在浩浩古戰場、滾滾長江邊,抒發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未就的傷己之情。

        3.詩人風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三曹詩風的蒼涼雄健,張九齡詩風的委婉蘊藉,孟浩然詩風的語淡者味重、恬靜渾健,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郁頓挫,高適、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韋應物詩風的清新典雅,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奇特新穎,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黃庭堅詞風的自然流暢,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等。我們應通過自己的鑒賞活動,加強對作家作品的感性認識,從而歸納出各個作家的風格。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5篇: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關鍵詞:意象 情感 情感形成原因 藝術手法

        一.導入:

        師:同學們,邊塞詩歌的創作源遠流長,作為古典詩歌的一種詩體類型,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盛開在千年詩苑的一朵奇葩。今天,我們就以高適的《燕歌行》作為導引,從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因、藝術手法幾個角度來系統了解一下邊塞詩的有關知識。

        二.明確邊塞詩中常見意象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燕歌行》,大家在聽的同時要注意在書上標出詩歌中與戰爭有關的景、物、人。(學生朗讀)

        師:大家覺得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很熟練,不過“校尉”(xiào wèi)他讀成了jiào wèi。

        師:聽得很仔細。大家還能舉出“校”讀“xiào”的例子嗎?

        生(七嘴八舌):上校、少校、學校、校長……

        師:同學們總結的很好。下面請同學們整理一下剛才的問題,等一下我們進行交流。(生思考整理)

        師:哪位同學先來交流一下你找到的?

        生:我找的是景,有瀚海、蕭條的山川、深秋大漠、邊塞衰草、孤城、落日。

        師:找的很準確,哪位同學再來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是“物”,有煙塵、金、鼓、旌旆、羽書、鐵衣、刁斗、 白刃、沙場。

        生:我不同意,“鐵衣”不應是物。

        師:“鐵衣”是金屬鎧甲,為何不屬于物呢?

        生:在這一句中“鐵衣”是主語,它應是“遠戍辛勤久”動作得發出者,如果指鎧甲,又怎么能戍邊呢?可見在這里用“鐵衣”代之將士們,只有他們才能長期鎮守邊關。

        師:同學們同意這種觀點嗎?(生表示同意)那么詩歌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借代這種手法?

        生:還有“煙塵”,用報警的煙火代指戰爭。

        生:“玉”本指用玉制的筷子,這里的玉實際上是指思婦。就是說,用“玉”比喻思婦的眼淚, 又用眼淚代指思婦。

        師:同學們分析很到位。可見了解常見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對我們準確把握詩歌的含義很有幫助。那么有哪些“人”呢?哪位來說一下?

        生:我來說。有漢將、天子、校尉、單于、胡騎、戰士、美人、、征人。

        師:除了在《燕歌行》中出現的這些景、物、人外,其他邊塞詩中還有哪些常見意象呢?(PPT出示李益《從軍北征》)

        師:請同學齊讀詩歌,找出詩歌中提到的意象。

        生:有天山、雪、風、橫笛、磧里、 征人、月。

        師:哪位同學有補充?(師提示)既然有笛子,就一定要有……

        生:音樂。還有《行路難》。

        師:許多古代詩歌都是可以用來演唱的,“行路難”是古樂府歌名,許多詩人都曾以它為題寫過詩。

        生: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師:對詩歌記得很牢呀。大家還記得以此為題的詩歌多用來表達那些情感?

        生(七嘴八舌):世路艱難,離別悲傷,不能建功立業……

        師:不錯,征夫們長期在外戍邊,歸家無期,看不到希望,吹奏這首曲子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不但高興了可以唱歌,憂傷時音樂也可以療傷。這就提示我們,讀邊塞詩也要注意通過其中的音樂描寫來體悟人物情感。

        師:下面我們來小結一下邊塞詩中常見意象。(PPT出示意象,包括景、物、人以及常見地名)

        三.體悟邊塞詩中復雜的情感

        師:在《燕歌行》中,高適從朝廷寫到邊土,從士卒寫到將帥,從“孤城落日斗兵稀”寫到“死節從來豈顧勛”,整體風格雄渾豪壯,風骨凜然,被稱為邊塞詩的壓卷之作確實是實至名歸。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結合詩中的相關語句分析,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復雜情感。

        生:我分析的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兩句寫戰士在前線流血犧牲,將帥卻安居營帳,流連聲色。運用對比的手法,諷刺了將領們不愛護士兵,不關心戰事。

        師:是不是所有的將領都不顧戰士死活,只顧自己享樂呢?

        生(齊答):不是。

        師:從詩歌哪句看出來?

        生:“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這句寫道愛護士卒的飛將軍李廣,與那些驕橫的將軍形成鮮明的對比。

        師:確實是這樣,李廣體恤下屬,使士卒“咸樂為之死”,是位名副其實的好將軍。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句中作者對士兵是何種情感呢?

        生:充滿同情,他們沒有一個李廣一樣的好上司。

        師:這句雖無任何議論,但作者的情感和觀點卻表露無遺。作者的同情對象是不是僅限于士兵呢?

        生:還有思婦。“玉應啼別離后”“城南欲斷腸”都是寫思婦思念征人,作者也很同情她們。

        師:杜甫《兵車行》里說:“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這樣看來,只要有戰爭,不論男女,都不會有好日子過的。哪位同學再來交流?

        生:“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衰草連天,孤城落日,士兵努力作戰,人數逐漸減少,但卻不能沖出包圍。用邊塞陰慘的景色,烘托出戰事的慘烈,戰士們傷亡慘重。作者對戰士們充滿了同情。

        師:對拼死作戰的英雄們只有同情嗎?

        生:還有贊美。雖然敵人兇猛,但戰士們英勇作戰到最后一刻。

        師:詩歌中還有哪些地方是對戰士們的贊美?

        生:“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視死如歸,難道是為了取得個人的功勛?贊美了將士們不顧私利,為國捐軀的豪邁之情。

        師:“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些將領眼中只有官爵,而真正保家衛國的卻是最底層的士兵。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我覺得對戰士贊美,對思婦同情,對將領批判,都是因為有戰爭,作者對戰爭有一種深深的厭惡。

        師:那么誰又是戰爭的發動者呢?

        生(齊答):統治者。

        師:有人說:“戰爭是統治者之間的游戲。”而老百姓永遠是這場游戲中的炮灰!

        師:這樣看來《燕歌行》中的情感真是復雜,有對士兵的,對思婦的,對將領的,對統治者的,還有對戰爭本身的。不過這還不能涵蓋所有邊塞詩表達的情感。我們還學過王維的《使至塞上》,哪兩句非常有名呢?

        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師:這兩句表達作者何種情感?

        生:對邊塞雄奇景色的贊美。

        師:很準確。楊炯《從軍行》中哪兩句可以直接抒發作者的情感呢?

        生:“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作者想建功立業。

        師:下面我們結合一首詩歌,看同學們是否真的理解了我們剛才討論的內容。請大家思考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PPT出示嚴武的《軍城早秋》)

        三.探討情感的形成原因

        師:討論到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邊塞詩人內心的矛盾:他既頌揚士兵浴血奮戰,又對戰士苦戰無限同情;既厭惡戰爭,又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為何會出現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呢?

        生:我覺得和時代有關系。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疆域擴大,軍事力量強盛,戰事頻繁,這樣在戰場上立功機會多,所以很有吸引力。但戰爭又很殘酷,所以才有種又愛又恨的感覺。

        師:你的歷史知識不錯呀。

        生:我們歷史正學與此有關的知識呢。

        師:事物確實是普遍聯系的呀。哪位還有補充?

        生:和作家的經歷有關系。很多詩人,如高適,也到過邊塞,對邊塞生活十分熟悉,所以對那里的生活才能做出相對客觀的描摹。

        師:可見讀詩歌要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經歷。其實唐代的邊塞詩是風格不一的。請大家比較以下兩首詩歌,看它們的風格有何不同?(PPT出示盛唐王昌齡的《從軍行》和晚唐陳陶的《隴西行》)

        生:第一首意境壯闊,給人以昂揚向上之感。第二首就有一種悲涼之感。

        師:從哪里看出悲涼來的?

        生:“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這兩句寫戰士都戰死了,全軍覆沒。

        師:為何會有此不同呢?

        生:從安史之亂后,唐王朝開始衰落。到了晚唐更是國力衰微,頻吃敗仗,自然也就沒了自信滿滿的盛唐氣象。

        師:邊塞詩不僅在中晚唐風格大變,到了宋代,又增添了新的內容。陸游《書憤》的頷聯抒發了作者何種情懷?(PPT出示陸游《書憤》)

        生(齊答):報國無門的憂憤。

        師:為何會有此之憤呢?

        生:南宋半壁江山淪落,統治者不思收復山河,詩人熱愛祖國,所以才會有這種感情。

        師:確實是這樣。詩人們雖洋溢著愛國熱情,但更多的是報國無門的憤懣,歸家無望的哀痛。就像辛棄疾感嘆:“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四.明確詩歌中多樣的藝術手法

        師:文學作品中只有真摯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它還需要恰當的藝術手法來為其增姿添彩。請同學們找一找《燕歌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生:對比。

        生:借景抒情。

        生:用典。

        生:對偶。

        生:反問,借代。

        師:邊塞詩歌或慷慨高歌,令人熱血沸騰;或低回淺唱,讓人愁腸寸斷。我們只有對詩歌的字句細細體會,才有可能準確領會到不同詩歌反映在邊塞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藝術風格。

        五.小結:

        師:“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掛長城”,這是被稱為“七絕圣手”的王昌齡在《從軍行》中的句子。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幅畫面,深藍夜幕之下,一輪圓月高懸,不知何人正站在長城下抬頭仰望。可以是他,建功立業,深受皇恩的霍去病;可以是他,雖戎馬一生,但卻從未封侯的李廣;還可以是他們,思鄉不得歸的普通士兵……“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輪明月亙古不變,光照古今。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照耀邊塞的時間應該更長一些,因為邊塞更需要它來訴說這撩亂之愁。就讓我們齊讀王昌齡的這首《從軍行》來結束今天的課吧。(PPT出示盛唐王昌齡的《從軍行》)

        第6篇: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關鍵詞】誦讀 積累 詩歌內容 詩人風格 詩歌意象

        詩歌鑒賞不但能提高人們的文學審美情趣,而且能培養人們的良好文化涵養,所以自從詩歌鑒賞在高考試題中出現以來,就深受廣大語文教師的好評。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蘊薄弱,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詩歌鑒賞的學習只強調如何分辨題型、明確試題選項常見的錯誤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等。歷年來高考的詩歌鑒賞題打破以往客觀選擇題的命題方式,以主觀表述的形式考察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加大了詩歌鑒賞的難度。面對新的題型和要求,怎樣才能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在考場上圓滿完成詩歌鑒賞的答卷呢?根據我對詩歌教學的體會,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強化誦讀、激發想象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韓愈在《進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可見,大量誦讀、反復吟詠是培養語感、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意境、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之同時,還需展開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橋梁,在想象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

        二、積累鑒賞知識

        1、文體知識: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動。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其次,還應對詩詞的格律知識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詞特點:高度的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2、詩歌內容:詩歌分類標準很多,常見的是按內容分類的有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寫景詩:側重于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如王維的《山居秋瞑》,通過對山間清幽美景、山村淳樸民風、鄉間勤勞百姓的描述,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會境界,表達了對目前隱居生活的滿意之情,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②詠物詩: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如于謙的《石灰吟》,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還要把握時代特征,仔細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反映戍邊將土思親的心曲,事情雖小,情意卻深。

        ④詠懷詩:它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即為抒懷。鑒賞這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然后體味作者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抒懷,后兩句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⑤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堪稱詠史詩的典范,詩人站在浩浩古戰場、滾滾長江邊,抒發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未就的傷己之情。

        3、詩人風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三曹詩風的蒼涼雄健;孟浩然詩風的恬靜渾健;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郁頓挫;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等等。我們應加強對作家的感性認識,注重歸納各個作家的風格。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語言特點。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也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讓讀者去體味。(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5、詩歌意象。古人云:"詩言志"。意象是詩歌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指導學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詩歌中的楊柳、流水、殘月、松、竹、梅、等意象都是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東西。古人"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們傳統的審美特點。

        6、表現手法。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別。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象征"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學生對這些手法都應了解,以便在鑒賞時得心應手。

        7、三注意。首先注意題目,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如李白的《越中覽古》《送孟浩然之廣陵》、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其次注意作者,一般考試出題選取詩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詩作,例如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柳永、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的"詩中有畫"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再次注意注釋,注釋雖短短一二句,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時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時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三、書面表達訓練

        第7篇: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一、文體知識

        中國的古典詩歌博大精深,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鑒賞古詩就有可能因盲目而被動。首先,應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演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展的脈絡,讓學生牢記詩歌發展的“一條線,兩個點”。其次,還應對詩歌的格律知識有比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偶、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歌的特點:高度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二、詩歌內容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掌握詩歌種類的特點,有助于整體上理解詩歌。

        1.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圍,側重于歌詠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李白、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當然,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會。比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3.邊塞詩 唐代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4.詠懷詩 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而成詩。鑒賞這類詩歌,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事,然后體味作者抒發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對眼前環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設想來日重逢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5.詠史詩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嘆,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而表現作者歷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堪稱詠史詩的典范,詩人站在浩浩古戰場、滾滾長江邊,抒發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未就的傷感之情。

        三、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語言大致有這些類型:

        1.清新 其特點是選用語新穎,不在俗套。

        2.平淡 也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其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絢麗 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 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

        5.含蓄 其特點是重在言行,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6.簡潔 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還有鋪陳、激越高亢、清婉秀麗、平易雋永、質樸與靡麗、精約與繁瑣、典雅與平直、含蓄與直露、陽剛與陰柔、雄渾與清奇、自然與壯美、空靈與艱深、幽默與崇高,等等。

        四、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我們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把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的審美特點。

        五、表現手法

        第8篇: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1B-

        0081-02

        詩言志,歌詠情,分析古典詩詞思想感情是高考必考內容之一,近幾年出現頻率較高。在高考復習中,教師對此應該給予足夠重視。筆者就這一問題有關方面談幾點膚淺看法。

        一、辨別古典詩詞題材類型,分析其思想感情類別

        學習古典詩詞,首先辨明其題材類型。古典詩歌的題材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送別詩、寫景詩、詠物詩、懷古詩、行旅詩、思鄉詩、閨怨詩、詠事詩、邊塞詩等,也有行旅詩、邊塞詩與思鄉詩相互兼屬的情況。讀古詩詞應認真把握題目,從中可以看出其題材類別和主題類型。

        中國古典詩詞具有豐厚的情感內涵,就所表達的情感而言,常見有以下幾種類別:1.抒寫個人際遇、感懷,宣泄傷時、離亂之情,如杜甫《春望》、杜牧《題木蘭廟》;2.抒寫作者報國之志,表現憂國憂民之情,如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陸游《示兒》;3.描述人物羈旅行役,抒發客心思歸之情,如劉禹錫《秋風引》、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4.詠史懷古,寄寓盛衰無常之感,如劉禹錫《烏衣巷》《石頭城》、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題烏江亭》;5.描摹事物獨特風貌,寄托詩人個性情志,如李商隱《蟬》、杜荀鶴《小松》、儲光羲《詠山泉》;6.追懷親友昔日情態,揮灑詩人緬懷之情,如蘇軾《江城子》、陸游《沈園二首》、賀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7.描述親朋離別情狀,抒發詩人依依別情,如李白《贈汪倫》、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高適《別董大二首》、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此外,最常見還有一類古典詩歌,即景生情,抒發詩人生活雜感。這類古典詩詞以描寫景色為主,流露出詩人不同的情感,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山水田園生活的悠閑,如王維的《山居秋暝》;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揚州慢》;3.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4.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的《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6.借古諷今的感嘆,如杜牧《泊秦淮》《赤壁》。

        二、抓住詩詞內容的六要素,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讀懂一首詩詞,必須從整體上抓住詩詞內容的六個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以王昌齡《送魏二》為例: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仔細推敲,從“橘柚香”看出,這首詩所寫時間是清秋,地點是江邊的樓上,人物是詩人和魏二,事件是送別,景物先是江邊樓上飄散著橘柚的香氣,接著江風吹雨進入渡船,使人心境感受凄涼。即使學生不知道這首詩寫于詩人被貶謫龍標尉時,從字面信息也可以看出詩人抒發依依惜別之情。當然,把握一首詩詞的思想感情,不僅準確分析字面信息、隱喻用典,還要把握字面背后隱含的信息,知人論世等。

        要仔細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應掌握分析詩詞思想感情的方法。筆者認為,學生在考場上應遵循以下步驟:

        第一,找出集中表達詩人情感的句子。很多古典詩詞往往有一些句子集中表達思想感情,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或志趣愿望的告白。一般而言,集中表現詩人情感的句子往往在詩詞的最后,所謂卒章顯志。如王維《山居秋瞑》最后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直接抒發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

        第二,抓住古典詩詞中的關鍵詞語。古典詩詞是詩人“緣情而發”的產物,那些描寫動作或心情從而集中表達詩人情感的詞語,往往就是“詩眼”,是分析該詩詞思想感情的鑰匙。當然,從“詩眼”入手,分析詩詞的思想感情,注意不能以偏概全,而應全面審視詩詞所表達的詩人最主要的、核心的思想感情。

        第三,抓住小序、注釋中有關信息。高考詩詞鑒賞試題,常以小序、注釋的形式介紹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緣起與經過,以及解釋詞語,提示解題思路等,是考生分析詩詞思想感情的抓手。利用小序、注釋解讀詩詞文本,不可膠柱鼓瑟、生搬硬套,應當結合平時備考積累的一些知識。如南宋的詩詞會涉及到收復失地、報國無門或抗戰到底等方面情感。

        以《春日》為例,具體說明如何運用以上三個步驟及方法。

        春日

        [南宋]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后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要理解“幽情”內涵,先找到相關的句子,再從字眼上推斷,首聯“韶光匆匆”“落花風”暗示惜春之情,尾聯“無賦招魂”“且排春句”暗示詩人的憂慮,從本詩后兩聯可以確認詩人的核心情感,是針對國家命運、個人前途所抒發的情感。然后結合注解加以確認,其中注解①暗示本詩對南宋衰微的感嘆。由此可以確定,“幽情”在本詩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傷春之情。詩人面對“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滿地,一種“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一是憂國之情。身處南宋,國運衰微,盛景不再,大勢已去,一種憂國傷時之痛郁結心頭。

        除了以上三個步驟之外,描寫景物“冷”“暖”色調、選取的意象、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引用典故的含義等,都與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聯系,也不可忽視。在高三學年復習訓練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注意記住常見的古詩詞典故的含義,分析古典詩詞所用典故的情感內涵,應注意聯系全篇內容來理解。

        三、比較兩首詩詞不同情感,注意詩詞表達思想感情的特點

        這類題往往是兩首詩詞中的情感相同,但成因不同;有時看似情感相同,實則不同。所以,答這類題時應認真分析感情或感情變化的成因。例如:

        村居

        [宋]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要認真比較兩首詩歌不同情感,應研究詩人情感因何而起。第一首詩的情感是由水、陂田、竹籬、榆錢落、無人臥、寒鴉等觸發的,描寫的是一幅由水、田地、翠竹、屋籬、榆樹、槿花等景物構成的秋日村居圖,表達了詩人悠閑、平靜又略帶清愁的心境。第二首的情感是由草長、鶯飛、楊柳、兒童、紙鳶等春天景物引起的,描繪的是一幅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的“樂春圖”,全詩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表達了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之情。

        要求學生分析古典詩詞思想感情時,應注意中國古典詩詞表達思想感情的幾個特點:1.多為含蓄表達,很少直白表達。我國古典詩詞大多數通過描寫景物、敘述事件、運用比喻、借用典故等方式,委婉含蓄地表達思想感情,很少不加修飾地直接抒發思想感情。

        2.情感多為復雜豐富,很少單一。一個詩人有大體穩定的創作趨向和風格,也不排除個別作品有特殊風格。例如:杜甫詩歌風格是沉郁頓挫,他青年時期創作的《望岳》體現了“會當凌絕項,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又如: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她也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放之詞。

        3.情感是發展、變化的,而不是靜止的。要分析古典詩詞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和過程,不能抓住一點,不顧其余。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中感情就經歷了由幻想游仙超脫凡塵而轉為熱愛人世生活的過程。

        第9篇:王維的邊塞詩范文

        【關鍵詞】古典詩詞;比較閱讀;品鑒;探究

        在中國文學史上,古典詩詞以其歷史悠久、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形象美麗、節奏鮮明、哲理深邃等藝術魅力滋潤、涵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優秀子孫的美麗心靈,激勵著華夏子孫奮發上進、積極進取,起到了西方宗教無法替代甚至無法企及的熏陶美好靈魂之作用。猶如林語堂所言:“中國是一個沒有宗教的國家,但它是一個以詩歌為宗教的國家。”鑒于此,《語文新課程標準》反復強調:教學時,要務必重視包括古典詩詞在內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與鑒賞,并在閱讀與鑒賞過程中汲取民族智慧、傳承民族精神。為此,我們有必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突破“授之以魚”而非“授之以漁”的傳統教學方法,探索古典詩詞教學的新途徑。實踐證明:比較鑒賞法是新且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一、拓寬閱讀鑒賞視野,促進學生思維發散

        中國古典詩詞歷史悠久、浩如星漢。教學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放眼整個古典詩詞作品,將同一時期不同題材或者同一題材的古典詩詞、不同時期同一題材或不同題材、同一題材不同主題或同一主題不同風格流派等具備可比點的古典詩詞關聯起來進行系統的閱讀鑒賞,而后綜合歸納出其共同的文學屬性或辨析出獨特的藝術品位。如此,則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古典詩詞文本的拓展學習,開闊學生古典詩詞閱讀視野,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的積極發展。可謂一舉多得。比如,教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我曾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將之與曹操的《觀滄海》聯系起來以二者的意象為切入點進行拓展閱讀:

        1.這兩首詠秋詩分別具有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分別具有怎樣的特點?二者意象的組合方式分別有什么特點?

        2.分別說說二者迥異不同的感情基調、藝術風格、作品主題。

        3.從知人論世的角度談談二位作者雖然同是創作詠秋詩,但情感基調與藝術風格迥異不同的原因。

        4.比較而言,你更喜歡其中的哪一首?理由是什么?

        當學生通過反復的比較閱讀和暢所欲言后,我總結道:“這兩首詩雖然同為詠秋詩,但在意象的選擇、運用、組合構建等方面卻迥然不同。正是上述迥異的藝術張力,彰顯出各自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給我們帶來豐富的藝術享受:《天凈沙?秋思》意象蕭索凄美,感情基調凄涼悲苦,意蘊深長綿遠。讀之,令人肝腸寸斷。《觀滄海》意象雄渾壯闊,感情基調樂觀豪邁,意境開闊,霸氣外露。讀之,令人心曠神怡。”

        二、提升審美情趣,感其人文情懷

        中國古典詩詞均在美麗抒情的文學載體中蘊含著詩人真摯美麗、綿遠深刻的思想情感。故此,教學時,我們可以把古典詩詞中所蘊涵的美麗情感作為閱讀鑒賞與審美體驗之對象,引導學生將思維的觸角深深地探入作者寄寓于古典詩詞中的豐富情感,通過比較閱讀理解,感悟其人文情懷。

        《詩經?國風?秦風》中的《蒹葭》是一首具有意象、主題、人物形象性別、人物形象身份、人物情感等多維朦朧的愛情詩。全詩雖然無一“愛“字,卻字字含情,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詩中主人公用情深刻獨到,情感美麗專一,既給讀者留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之感,也給讀者以美麗情懷的熏陶與洗禮:在夢幻般朦朧迷離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自然環境中,主人公對夢幻般朦朧迷離的時而“在水一方”、時而“宛在水中央”、時而“在水之湄”、時而“宛在水中坻”、時而“在水之濉薄⑹倍“宛在水中b”之“伊人”苦苦求索雖無所獲卻仍然初衷不改。教學《蒹葭》時,將之與《關雎》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悟:二者雖然有諸多不同的藝術特質,比如選取的意象不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不同、展示的畫面格調不同等,但在表現主人公美麗純真的情感方面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以比興的手法極力鋪寫了主人公對意中人的無限傾慕與熱烈追求。

        三、感知生命價值,激感共鳴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最新永久观看在线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 亚洲国产精品资源26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