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納稅崗位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稅法;實踐教學;探索
專項課題:本文為2010年度邢臺學院教改課題“邢臺學院會計類專業《稅法》實踐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JGY100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稅法是一門實用性、操作性較強的課程,但長期以來,高校稅法教師習慣于扮演稅法宣傳員的角色,照本宣科,空洞說教,重理論,輕實踐,每周有限的課時只能用于講授基礎理論知識,使得學生雖然熟悉了納稅核算,但納稅申報操作能力較差,而根據對一些企業的稅務會計崗位需求調查得知,企業急需的會計,除了能準確地計算所交稅種的應納稅額外,及時進行納稅申報和辦理納稅結算都是必須掌握的技能,這正是當前稅法課程的瓶頸。授課教師只有突破傳統教學中“滿堂灌”的單一格局,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積極嘗試案例教學、模擬實訓教學等新型實踐教學方法,才能切實培育出實用型人才,才能使會計專業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遇到現實的稅收問題時不會束手無策。
一、依托案例教學,提高理論課教學水平
稅法課的案例教學法,就是針對所要講述的稅法條文,選擇典型的稅收征管案例,提出問題,啟發誘導,從而引出所要講述的課程內容。由此可見,恰當的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選擇時既要與教學目標相吻合,又要便于教師把握,易于學生接受,做到因理選案以案釋理。筆者根據近幾年稅法教學中的體會,總結出以下幾種案例類型:
(一)闡釋型案例。這種案例是教學中最常用的,稅法條文比較原則,如果只是泛泛地講解,難免空洞乏味。通過具體的案例,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文字為數字,例如稅法規定“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1個月工資計算,但稅率為全部獎金除以12以后適用的稅率。由于對每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在計算稅款時已按月扣除了費用,因此對上述獎金原則上不再減除費用,而將全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如果納稅人取得上述獎金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不足2000元的,可將上述獎金收入減除當月工資與2000元的差額后的余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稅。”對于這樣復雜的規定可以設計一個闡釋型案例就會變得通俗易懂。設計如下:王某2010年12月工資3000元,獎金6000元,則工資應納稅額=(3000-2000)×10%-25=75元,年終獎:6000/12=500元,適用稅率為5%,其應納稅額=6000×5%=300元;若工資1800元,獎金6200元,則年終獎:[6200-(2000-1800)]/12=500元,適用稅率為5%,其應納稅所得額=6200-(2000-1800)=6000元,應納稅額=6000×5%=300元。
(二)融合型案例。稅法與會計的關系極為密切,在實際工作中,納稅業務就是通過會計憑證、賬簿及報表來搜集、整理數據,計算和繳納稅款的。但由于會計目標與稅法目標的分離,有時使得同一事項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又不完全一致。通過融合型案例,可以將稅法與所學過的會計知識聯系起來。如關于增值稅的進項稅額抵扣,稅法條文對于可以抵扣、不可以抵扣以及如何抵扣的情況都有明確規定,反映到會計處理中,就表現為對符合稅法規定的可抵扣進項稅記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的借方,對不符合抵扣條件的進項稅額記入相關成本;而在企業所得稅中,由于會計與稅法在收入、費用、成本的確認和計量上有差異,造成應納稅所得額與會計利潤不相等,依據利潤表來計算應納稅額時必須進行納稅調整。這種增值稅上的一致和企業所得稅的不一致都可以通過具體的融合型案例來剖析對比。
(三)啟發型案例。此種案例是基礎理論的延伸。如稅法對混合銷售行為,是按“經營主業”來確定征稅的,只選擇一個稅種:增值稅或營業稅。由此可知,企業完全能夠通過控制應稅貨物和應稅勞務占總銷售額的比重,來達到選擇作為低稅負稅種的納稅人的目的。可以設計一個關于跨行業經營企業的稅收籌劃案例來啟發學生思維,既有利于加深對稅法條文的理解,又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如某建筑材料公司,在主營建筑材料批發和零售的同時,還對外承接安裝工程作業。本月對外發生一筆混合銷售業務,銷售一筆建筑材料并代客戶安裝,收取的費用為115萬元,購進原材料的價格為100萬元,增值稅稅率為17%,營業稅稅率3%,那么該公司如何進行稅收籌劃?如果繳納增值稅則應納稅額為:115×17%-100×17%=2.55萬元;如果繳納營業稅則應納稅額為:115×3%=3.45萬元。顯然,該公司選擇繳納增值稅合算,應設法使年貨物銷售額占到與非應稅勞務年營業額合計數的50%以上。
二、輔以模擬實訓教學,增強學生實務操作能力
當前,許多稅法理論課教材只注重對稅收實體法中各稅種應納稅額的介紹,對于稅收征管法中的各項納稅事項只是泛泛提及,一帶而過,甚至根本就沒有將納稅申報表編寫進去,這就直接導致許多學生能夠準確計算應納稅額卻不會納稅申報這一現象。實訓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對各納稅事項相關表格的填寫,填補了教學上對于稅收征管法的欠缺,實現了稅收實體法與稅收征管法的有機結合。筆者認為模擬實訓教學應分兩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基本技能實訓。該階段旨在使學生從總體上對稅收征管流程形成直觀認識。將重心放在稅收基本技能方面,對納稅人開業、變更、歇業及經營期間各納稅事項的相關表格進行登記訓練,其中納稅申報實訓應作為重點內容。
第二階段:綜合技能實訓。該階段以培養學生綜合把握某企業的納稅業務為目標,采用情境式仿真教學。可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代表不同類型的企業,向每組學生提供該種企業的性質和基本資料。組內的學生分別扮演相關角色,各司其職來模擬現實企業的經營、管理、生產、銷售、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等環節,要求學生首先能夠判斷企業在各個環節應繳納稅種(如:購進環節的增值稅、營業稅、購置稅、消費稅等;生產環節的契稅、農業稅、耕地占用稅等;銷售環節的所得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等),然后利用企業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中一個月或一年的業務數據,自行計算各相關稅種應納稅額,據以填制各稅種所對應的納稅申報表,并進行相應稅務會計核算,使稅務與會計這一對“孿生體”最終又合而為一。
三、實踐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如果將其模式化地加以濫用,都必然帶來諸多負效應。是否采用實踐教學,采用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都要視教師素質、學校環境、學生情況而定,不可牽強附會。
(一)實踐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變成學生思想的“海洋”,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首先,實踐教學應與所對應的理論知識有直接聯系,即實踐教學一定要在理論基礎上進行,所以在開展實踐教學之前首先應由教師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講解透徹,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開展實踐教學,使二者優勢互補,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學生分組討論或模擬實訓的環節,更需要教師發揮“主持人”作用,控制好課堂秩序,避免使課堂失控,處于“放羊”狀態;在每一次討論或實訓結束后,教師還應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對存在爭議的問題加以澄清,對好的方案提出表揚,尤其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實踐教學應有足夠的課時保障。由于稅法課程的開設時間較晚,現在許多院校都存在著課時不足的問題,理論課課時緊張,有時一個案例討論就會占用一次課時間,稍不注意就會跟不上教學進度,實訓教學內容的安排也未能擺上應有的位置,有的學校甚至只是在會計模擬實訓中一帶而過。要讓學生真正學好用好稅法,要有課時做保證。稅法理論課周課時應在3~4課時為宜,在上完理論課后應安排2~3周的實訓課時間。稅法課時增加的要求并不是空穴來風,因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納稅申報已經成為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所必需的技能,稅法已被列為社會上熱門的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資格考試必考課程之一。另外,從稅法與其他課程的融合性來看,稅法的實訓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會計實務、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的綜合運用,所以,稅法課時的增加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單位:邢臺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玨.高職會計專業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
一、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的現狀
近年來,會計專業招生在逐年升溫,但是受當前經濟增長及國內企業發展狀況等因素影響,大學生創業、就業難,已成為他們面臨的嚴峻現實。從產生大學畢業生擇業難、就業難的根本原因來看,不外乎以下幾點。
1. 學校方面
一是重理論、輕實踐。雖然有部分高校在大力提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教師在上實踐課時只是照本宣科,大學生只能了解膚淺的實際工作過程,教學效果不理想。二是重講授、輕消化。在教學學時分配上往往是理論學時大大高于實踐學時,有的甚至把習題課都省掉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給學生對答案或發答案。由于受到總學時的限制,教師上課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直在講授新內容,給學生自我消化的時間少之又少。三是教學方法單一。在會計教學方法上,目前還存在填鴨式滿堂灌的舊的教學方法,沒有充分采用科學的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大學生討論式教學、實驗教學、模擬教學、互聯網教學、線上線下互動教學、場景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內容多注重會計理論,忽視了理論與實務的密切結合,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拓展性。四是教學手段落后。目前,部分學校的會計教學,依然是用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或一臺多媒體作為會計教學的主要教學工具。再加之教材的滯后性及教師學習能力不強,一些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不能及時融入教學之中。五是考核體系不科學。會計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的試題相對簡單,且大多以一些記憶性的問題為主,分析性綜合題和會計實務題比重偏低,無法進行各部門業務往來程序的考核,而這正是大學生畢業后在會計崗位上需要完成的實際工作。因此,畢業生缺乏基本的實踐常識,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上手速度過慢,培訓成本太高。
2. 大學生方面
一是本科教學中大多數應屆畢業生重理論、輕實踐、少經驗,眼高手低,所學知識脫離實際。二是不愿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不足。三是薪酬要求高于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等。
3. 用人單位
一是用人單位需要有工作經驗的或上手快的大學生。二是要求上崗人員專業能力強且是復合型人才。三是需要溝通能力、寫作能力、應變能力強的大學生。
上述三方面情形即形成了就業難的局面。就學校教育而言,如何突破現有辦學理念,增強人才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激發其發展能力,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新理念
1. 以教育供給側改革為導向深化會計專業建設
針對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市場上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日前突出,化解結構性矛盾的出路就是教育供給側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技能型人才。會計是具有技術性、應用型集成特點顯著的專業,應該積極投身于教育轉型的浪潮。未來會計教學應重點發掘專業發展潛力,突出專業特色,適應經濟發展的財會類人才需求和專業發展動態,進行專業建設是會計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要樹立培養應用型技術性人才的理念,以適應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變化。
2. 以創業大潮為助力改革教學模式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創業教育的大潮洶涌澎湃,如何讓創業教育在財會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是一個新的課題。為適應創業教育的需要,教師就應在會計教學模式上進行系統、深入的改革。
三、互聯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舉措
針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走勢,為了提高就業質量,高校會計教學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重視職業規劃指導工作,重視個人特色培養,重視校合作機遇,避免過度形式化、同質化。
1. 構建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就業需要的實踐教學平臺,培養有較強能力的會計人才。形成模塊化、全過程、全方位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實現點、線、面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案。根據市場動態需求設置實踐性教學內容與方法,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以社會對會計人才需要為出發點,設定多個實踐教學模塊;在教學活動中由第一至第八學期八個學期不斷線地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活動中的全過程;從理論教學中的單項實訓、獨立的課程實訓、崗位和業務流程實訓、會計軟件的仿真模擬,到線上線下的互聯網實務操作實踐;再到企業實際業務實習,實現模擬教學形式和教學環境的全方位。
(1)模塊化。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模塊化是指根據會計實踐業務、崗位、項目和流程等設置實訓模塊,進行單項技能與綜合能力的模塊化訓練。實施方案分為業務實訓模塊、崗位實訓模塊、項目實訓模塊、商戰演練及競賽模塊。1)業務實訓模塊分為一般業務模塊和特殊業務模塊,一般業務模塊包括會計憑證模塊、會計賬簿模塊、錯賬更正業務、會計報表、申報納稅等,特殊業務模塊包括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外幣業務等。2)崗位實訓模塊由記賬會計、成本會計、主管會計、出納會計、審計、納稅會計實訓模塊等組成。3)項目實訓模塊由企業經營流程實訓模塊、ERP沙盤模擬實訓模塊、VBSE財務版實訓模塊、審計之友模塊、財稅一體化實訓模塊、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模塊、VBSE綜合版實踐教學平臺(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模塊組成。4)商戰演練及競賽模塊分為校內和校外,校內有ERP沙盤模擬、會計手工技能大賽、財商技能大賽,校外有會計知識大獎賽、會計手工模擬競賽、會計信息化競賽、中華會計網校財會大賽、大學生創業經營模擬大賽、ERP竟賽。
(2)全過程。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全過程是指實訓教學不間斷地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始終。第一學期基礎會計實訓,第二學期財務會計(一)實訓,第三學期財務會計(二)實訓,第四學期成本會計實訓、企業經營流程實訓,第五學期審計實訓、稅務會計和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實訓,第六學期財稅一體化實訓、沙盤對抗模擬實訓、綜合業務模擬實訓、VBSE財務版實訓,第七學期會計崗位模擬實訓、VBSE綜合版實訓,第八學期企業實習。
(3)全方位。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全方位是指實現模擬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環境的全方位。1)模擬教學內容全方位,分為專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專項實訓: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實訓、審計學實訓、納稅實訓、網上報稅實訓、網上報表實訓;綜合實訓:綜合會計業務模擬實訓、沙盤對抗模擬實訓、會計崗位綜合實訓、企業經營流程實訓、財稅一體化實訓、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2)模擬教學形式全方位,采用典型案例教學、場景模擬教學、崗位角色轉換、分組討論、課堂辯論、企業參觀、社會調研、寒暑假到企業見習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方法;采用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審計報告、納稅申報表、網上報稅、網上報表。3)模擬教學環境全方位,分類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硬件環境: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計算機多媒體綜合模擬實驗室ERP沙盤模擬實驗室財務軟件應用實驗室會計崗位綜合實驗室大商科會計模擬實驗室。軟件條件:用友財務軟件金蝶財務軟件成本會計軟件審計之友軟件會計手工模擬軟件沙盤模擬系統納稅申報軟件、財稅一體化軟件、VBSE財務(綜合)版教學軟件。
2. 探索有特色的創新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同知名網校進行合作,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改變高校現有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利用網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在線教學平臺,拓展大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渠道,聆聽會計實務專家實際操作技巧和方法;通過會計云平臺創建產業基地提供會計實習崗位,使用學習行為分析系統記錄大學生學習過程產生的各類數據,形成分析報告和大學生能力肖像,為企業提供匹配的人才,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1)專業共建。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和云平臺技術,為高校提供教學資源和教學支持(如師資培訓、精品課講義、配套作業題庫、機考試題庫、名師課程),大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和考核過程都有記錄。利用掌上高校APP支持教學互動搭建無線網絡可實現免費學習的機會。(2)真賬模擬。由網校提供真實企業的會計業務,高校教師和網校實務專家共同授課,通過線上線下、手工和電算化混合式教學模式,云平臺電算化,隨時隨地反復操作演練,提高大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3)崗位實習。通過會計云平臺計算,由網校向各地的創業基地提供本單位所需要人才進行會計實習。進而促進高校與用人單位的完美結合,達到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4)就業推薦。利用大數據手段對大學生日常理論學習、真賬實訓、崗位實習成果進行記錄和分析,產生學習檔案和能力肖像供企業準確識別大學生能力。精準地匹配企業所需崗位人才的特征,并對就業情況進行跟蹤,提供后續教育服務。(5)考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達到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現場授課+遠程講解,混合式教學培養雙證人才。通過這樣的學習和考核方式,改變了以考試成績為準的考核模式,能促使大學生在畢業時既有本科畢業證,也有職業資格證,又有實務操作能力,真正實現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3. 特色的雙師培訓
通過雙師隊伍建設,提升高校教師教學水平。鼓勵教師考取專業職業證書,提高其專業理論水平。利用網校信息資源進行教學活動拓展,掌握多種教學方法運用能力。利用PPT演示、思維導圖、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手段實現混合式教學。定期進行網絡交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應試技巧和總結,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Key words: sub post;rotation;accounting comprehensive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4-0217-02
0 引言
2012年6月,教育部頒布《國家教育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教發[201219號),指出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制;完善政產學研的協作對話機制,推進行業企業全過程參與職業教育。改變傳統會計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為主、實踐為輔的局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企業接軌,起到將課堂內容與企業實務“零距離”對接的作用,從而在廣泛的社會領域中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職能,順應高職教育實用性發展進程的要求。因此,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院校中的大多數專業中被廣泛推行。
1 《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分崗位會計模擬實訓主要還是針對出納、成本、稅務等單項實訓,并沒有將各個崗位涉及的業務綜合起來,而仿真綜合模擬實訓則是一人完成一整套所有崗位的經濟業務,并不符合實際情況。安徽工商職業學院會計系會計、會電、財管專業加起來每年有600多名畢業生,頂崗實習環節無論是聯系企業還是安排專任教師進行指導難度都非常大。因此,安徽工商職業學院會計系嘗試通過單項實訓和綜合模擬實訓來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希望他們在踏入職場后能盡快勝任會計工作。然而,就畢業生反饋回來的意見是,學校學到的很多理論知識在工作中都用不到,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在學校學習中沒有碰到的情況[1],也就是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訓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教學和實務并沒有很好地銜接起來。具體地說,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1 缺乏對會計相關崗位的角色認知
在實務中,會計工作的內部組織機構是按國家財政部的要求并結合工作的實際來確定工作崗位的,按崗位開展會計工作,處理會計業務。因此,企業會根據自身業務需要,設置如出納、成本核算、資金往來核算、薪酬核算、財務成果核算等崗位。而在日常教學中,無論是大一新生剛入門接觸的《會計職業基礎》,還是緊接著開設的《會計崗位實務》《成本會計》《中級會計實務》等課程,任課老師在講解時往往過于注重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導致理論教學過多,實踐教學不足。在實訓過程中,單項實訓的知識點相對獨立,而且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足以消化整個內容;綜合實訓中,仿真模擬一個企業一個月的業務核算的時候,往往一個學生包攬從建賬到日常核算再到期末結賬編制報表等全部業務,所以,目前“個人全能”似的仿真綜合模擬實訓缺乏角色模擬,在實訓中學生無法掌握分清每個崗位的職責,沒有了解各崗位之間的業務關系和相互協作,無法形成鮮明的崗位意識,那么畢業后在實務工作中對接觸的崗位還需自行梳理與該崗位相關的業務內容。
1.2 缺乏對各種不同主體經濟關系的認知
實務中,會計主體之間隨著經濟業務的產生而相互聯系,一筆經濟業務的發生可能會涉及到企業、銀行、稅務以及供應商等多個會計主體,不同的原始單據需要在各個主體間進行傳遞,同時亦會有增加或減少,最終企業會計人員根據原始憑證判斷業務內容從而登記入賬。但模擬實訓中,會計資料原始憑證是現成的,事先給定的,不需要學生判斷經濟業務產生的過程和來源,也不需要考慮經濟業務中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流向問題。這樣學生就不知道企業與各個外部主體的關系,不清楚如何去銀行辦理各種結算業務,票據之間的如何進行傳遞,怎么去稅務部門進行納稅申報、繳納稅款等業務這些在實務過程中經常發生的業務[2]。教師往往只要求學生根據事先填好的結算憑證進行賬務處理和填制幾個稅種的納稅申報表,而忽略了實際辦理流程,這使得學生缺乏走上工作崗位后進行銀行結算和稅務處理的能力。
1.3 缺乏對原始憑證認知的強化教學
認知并能準確處理各種原始憑證是會計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目前,在實際的實訓教學過程中,提供給學生的業務資料雖然是以原始憑證的形式呈現的,但教師往往只是強調從記賬憑證到賬簿,從賬簿到報表的會計核算環節,而忽略了詳細介紹原始憑證的填制、傳遞和審核的環節,使得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了實訓與實務的脫節。
上述幾個方面的不足,直接影響了會計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根本上講就是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能力達不到人才培養方案的目的和要求。針對上述問題,必須改變會計專業學生實訓的方式方法,推進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向會計分崗輪崗實訓的轉變。
2 《會計綜合實訓》分崗輪崗操作的構建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的會計綜合實訓于大三第一個學期開設,每周4課時共計48課時。如果采用分崗輪崗模式進行實訓的話最好集中開設,時間可以設置為15天左右,這樣有利于知識點的銜接和各成員之間配合。
2.1 分崗實訓――6天
通過廈門網中網提供的實訓平臺,結合系統中針對技能大賽會計手工賽項訓練的原始資料,抽取其中的三套作為綜合實訓的內容,將參與實訓的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分設出納、成本會計、總賬會計和會計主管四個崗位[3]。
三套資料中的第一套主要是讓學生適應這種分崗的實訓模式,在明確了不同崗位不同職責后,任課老師可以以邊討論邊分析的方式推進實訓的進行,因為一整套賬涉及的知識點非常豐富,那么就不能求快,一定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點,教師要盡量少講而讓學生多講,充分發揮他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知識點才扎實。而第二套、第三套賬重點在讓他們鞏固相應的知識點,熟練掌握各自崗位的職責,鍛煉團隊之間的配合。
通過分崗實訓,每個小組已經順利完成了一個月的會計工作任務,將記賬憑證裝訂成冊、日記賬和各明細賬和總賬核對無誤并結賬,編制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等。分崗實訓,既強化了學生的職業崗位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但是在分崗實訓中,每位學生對其他三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僅限于眼看和討論過而并沒有親自動手做,其中的感受和體會不深,因此除了分崗實訓還需要輪崗實訓。
2.2 輪崗實訓――9天
每組學生輪崗實訓,通過3天一輪,共輪換三個輪次,計9天。以甲、乙、丙、丁四名學生組成的實訓小組為例,具體分崗和輪崗情況如表1所示。
通過輪崗實訓,每位學生對企業中每個崗位都親身體驗了一番,不僅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職業判斷和團隊溝通的能力。
2.3 期末評價
會計分崗輪崗綜合實訓評價分兩個方面(見表2):一是過程考核,二是結果考核,各占50%。
實訓過程考評注重實訓小組的組織管理、全部工作過程及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在分崗和輪崗實訓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崗位操作要求完成實訓內容,切忌為了趕進度,不按照崗位操作程序和會計業務流程的要求,一人完成多個角色的內容,這樣就達不到崗位實踐的目的。
實訓結果考評主要看提交的實驗資料和實驗報告。全部實驗結束后,各小組就形成了一套實踐成果,要求提交全部實驗資料并寫出一份針對此次綜合實訓總結的實驗報告。
目前,連續五年的全國技能大賽會計手工賽項都采取了分崗這種競賽模式,學生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也經常進行輪崗,根據學生的反映,分崗輪崗這種模式能更好地與企業實務相聯系,與企業零距離接軌,真正達到實訓的目的。安徽工商職業學院2013-2015年每年均有四位同學組成一隊,參加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會計賽項,均獲得一等獎,同時2014年和2015年兩年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會計賽項,均獲得二等獎。
【關鍵詞】企業納稅實務 高職高專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5-0010-02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有悠久的歷史,現有在校學生1129人。為增加會計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開發探索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經過對會計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的歸納,我們確定了會計職業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是出納、會計核算、成本核算、稅費計算及申報。因此,稅務是會計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會計類專業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明確課程性質及作用
《企業納稅實務》是高職高專會計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會計類學生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課程;是國家會計職業技術資格考試、會計技術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必修課程。
高職高專會計類專業主要培養應用技術型會計人才。就我校會計類畢業生而言,主要的就業單位是中小型企業。經過四年的社會調研,向中小企業發放問卷3000余份,回收2769份,有效問卷1927份。調研結果表明,成都地區中小型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多能的。100%的中小企業要求財務人員能獨立完成記賬工作;90%的中小企業要求財務人員能夠完成稅務申報工作;87%的中小企業要求財務人員能夠進行會計核算和成本核算。由此,我們確定了我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是為成都地區中小型企業培養具有會計記賬、稅費申報、會計核算及成本核算能力的財務人員。“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是為建立稅費申報能力而開設的。
二、課程設計理念及思路
1.課程設計理念
(1)以服務區域性中小企業為出發點。根據本院教師長期的畢業生就業調查,我院會計專業群學生就業多為成都市及四川省的中小企業。其中中小型民營企業是我院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就業方向。同時根據成都市近兩年來推出打造“田園城市”的規劃,中小型民營企業、服務業、房地產業、商業將成為成都很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也為我院會計專業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就業機會。
(2)以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為著力點。“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綜合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為課程設計的靈魂,自始至終貫穿知識框架的建立。長期以來,職業學校的教學模式是本科學校的縮小版。忽略了職業學校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使得學生與社會要求脫節。本課程以產業方向、行業要求、企業標準、職業規范來規劃課程設計,作為課程發展改革的目標。
(3)以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為支撐點。《企業納稅實務》課程的設計,服務于國家級會計類職業考試。我院會計專業群是“1231”的人才培養模式。“3”即是三種證書,“技能證書”、“學歷證書”、“職業證書”。本課程以幫助學生取得國家級會計類職業資格證書為設計出發點。
(4)以學生學習的可持續性為發展點。本課程的建設不僅服務于在校學生,同時服務于畢業的學生,服務于成都市會計專業人員的再學習和培訓。
2.課程設計思路
(1)針對行業企業,重構知識體系。將原有以稅類為章節的知識框架拆卸融匯。根據學生主要就業企業類別,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五大板塊。每個板塊中,以真實業務為稅法學習的載體。由“咨詢――分析――計稅――納稅”的崗位標準流程為教學流程,充分體現教學的實踐性。
(2)標準化工作流程,任務驅動教學。與行業、企業專家一起普遍工作流程提煉整合為標準化工作流程,以標準化工作流程為實際教學流程。根據長期的企業調研設計典型工作任務。以任務驅動教學,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完成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操作。做到了“學中做,做中學,理實一體”。
(3)政、行、企、校合作,共建教學資源。與成都市國、地稅;四川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各行業財務部及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共擬培養方案、共編特色教材、共設教學計劃、共建實訓資源,以稅法及成都市地方性稅收規范作為教學知識體系。突出地方性稅務特點,及時更新稅務規范及要求。以行業要求作為教學重點及教學方向的指導。突出行業企業要求,用最新的企業業務作為案例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教學。
(4)工學交替進行,理實同步完成。在實踐教學方面,我們采取校內實訓、校外實戰,從實訓到實戰工學交替的設計思路。校內為此建設了“稅務服務大廳”、“企業納稅實訓室”、“天潤會計事務所”三個實訓教室。校外與近30家企業及成都高新國稅、地稅有緊密聯系。幫助學生全方面了解稅收知識,掌握計稅技能、納稅程序。通過校內實訓及校外實戰,使學生更全面、準確的掌握專業技能,使學生更深刻、完善專業知識,使學生提高應變能力及自學能力。達到“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專業培養目標。
三、教學的組織安排與實施
1.從難到簡,帶二放三。
在五個學習板塊中,板塊一為基礎入門,板塊二為重難點。制造業的涉稅業務是最全面、最廣泛的。考慮到基礎性和全面性,將涉稅基礎和制造業放在前兩個板塊。前兩個板塊由教師手把手的帶著做業務,照顧到知識的全面性、操作的完整性。而后面的板塊三、四、五由學生通過總結、查詢、討論的方式自己完成,教師只做評價工作和協助工作。整個教學過程為:“手把手,放開手,育巧手,手腦并用”。
2.過程導向,任務驅動。
案例教學,教學案例由行業企業真實工作任務整合而成。教育順序以規范化工作流程為導向,尊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將復雜的業務分為不同的任務,較難的任務下設子任務。將復雜問題簡單化,以工作任務為目標。教、學、做結合,理實一體。
3.項目自測,產學結合。
建立項目自測題庫,以稅種為測試板塊,由簡到難。既可幫助學生課后自檢知識框架,又可復制學生解決實際工作中更深更難的問題。
產學結合,建設經營性實訓室。每月月底由實訓指導老師帶領同學到稅務局現場報稅和網上報稅。同學們親自為真實的企業報稅,完成從實訓到實戰的跨越。到目前為止,已有近百家企業由我校專業學生報稅。
四、教學改革發展建議
1.深化“政、行、企、校”合作機制
鑒于納稅規范的地域性差別,深化專業與政府(國稅、地稅部門)、行業(注冊會計師協會)、企業(中小型企業財務部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能加強我專業學生的理論水平及實際操作能力。
同時建立穩定的政行企校教師資源庫。擬定5年制校內專職教師培養方案,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加強經營性實訓室的建設
會計專業學生在實習中最大的障礙是無法解除核心財務信息,嚴重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加強建立經營性實訓室,將課堂搬入公司,將公司作為課堂。以企業真實業務為案例,教、做、學、練同時進行。目前我專業雖已建立了兩間經營性實訓室,但暫時不能完全滿足學生需求,還需增加。
3.盡快進入教考分離的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教考分離的實施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避免了老師自己授課、自己出題、自己改卷的流于形式的考核方法。將考核方法規范化、標準化。
4.資源庫的完善
響應教育部“十二五”計劃,應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除了以上提到的教師資源庫外,還應建立特色教材資源庫、講義資源庫、項目實訓資源庫、綜合實訓資源庫、交互式模擬平臺等。
參考文獻
摘要:會計是對實踐性要求很高的課程,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中存在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實踐教學模式僵化等問題,本文以山東外貿職業學院職業學院的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為例,介紹了會計實踐教學的多樣性設置。
關鍵詞 :會計;實踐教學
一、課程體系重構
我校自2009 年開始就進行了大量的畢業生調查,主要調研青島周邊企業的會計崗位構成和對會計教學的要求,調研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應屆畢業生實習過程中對實習單位會計崗位的構成調研,二是往屆畢業生調研,調查方式有的是采用實習報告中夾帶調查問卷,有的通過“問卷星”設置問卷進行網絡調研。經過大量的調研,我們重新進行了會計專業課程的構建,全部課程重新按照崗位進行設置,統一自編了分崗位的項目化會計系列教材。
現在我校會計專業核心課程主要設置為:《會計入門導引》(會計基礎),《會計基本核算崗位實務》,《成本核算崗位實務》,《納稅申報崗位實務》,《財務管理崗位實務》(在機房同時進行excel 財務分析),《出納崗位實務》,《外貿會計實務》(在機房同時進行出口退稅實訓),《會計電算化》,針對往屆畢業生很多進入記賬公司工作的情況,還根據我校的財務咨詢公司的實踐經驗設置了《會計中介》課程,整個課程設置盡量貼近學生的就業需求,教材統一使用了項目化的教學案例,盡量使用企業實際案例。
二、實訓基地建設
1.校內實訓室建設
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院十分重視財會實訓基地的建設,目前已經建有6 個校內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主要進行財務軟件實訓,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培訓;會計電算化/技能實訓室,主要進行財務軟件實訓,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培訓,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創業模擬沙盤實訓室,主要進行沙盤模擬實訓,學生沙盤對抗競賽,會計分崗位實訓;會計綜合實訓室,主要進行會計電子綜合實訓,EXCEL 財務分析,發票填開、電子報稅和出口退稅操作;會計賬務實訓室,主要進行分崗位手工作賬實訓,會計手工綜合實訓。
上述校內會計實訓室保證了學生進行基本的實訓操作練習。
2“. 校中企”建設
雖然整個分崗位會計課程體系都采用了項目化的教學設計,增加了大量的實訓項目,但課堂的實訓項目畢竟還是企業實務的典型化提煉結果,跟現實多種多樣的企業實際業務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異,為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方便隨時接觸企業實際業務,2012 年我院會計和會計電算化教研室成立了青島海諾城財務咨詢公司,為學生校內實訓提供實踐基地。
實訓公司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主要為企業提供公司注冊,記賬,納稅申報,財務咨詢,企業審計等業務,公司到現在已經穩定為22 家企業提供財務服務。通過參與實訓公司招攬的業務,學生可以直接接觸真實的企業資料,從公司注冊到使用用友T3 軟件進行賬務處理,每月納稅申報,季末所地稅稅鑒,真正做到了將課堂學到的知識與現實業務相印證,并能靈活處理,舉一反三,充分體現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
3.校外實習基地
(1)青島正樂食品有限公司簽訂長期頂崗實習基地協議
青島正樂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出口食品加工的外貿生產企業,由于階段性的人工短缺,經過協商,我們分批派出學生去該企業生產部門進行為期2 周的頂崗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學生接觸企業的實際產品生產,了解了現實的外貿生產型企業的產品生產流程,同時該企業每天會抽出1-2 個小時請企業的人事部主任、財務經理、生產部主任等管理人員給實習學生講課,講課涉及公司制度、公司流程、公司文化、成本核算知識以及財務知識等內容。由于實習設計合理,企業管理人員授課貼合學生實習實際,使學生對企業成本核算與控制,財務知識,公司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普遍感覺收獲很大,實現了校企雙贏。
(2)建立7家事務所實習基地———常態化實習中小型的會計師事務所一般從事給企業記賬,網上報稅,公司注冊,工商稅務年檢、審計等業務,有些工作難度不大,重復率高,工作量大又瑣碎,是事務所工作人員很重的負擔,這類單位十分愿意接受學生頂崗實習。而學生實習遇到的典型問題是一般的企業所需要的實習學生人數較少,為了解決事務所和學校實習雙重困難,課題組與事務所聯手,建立常態化實習基地。從2009 年開始與青島志同會計師事務所首次合作取得了成功,有了經驗以后又逐步擴大類似會計師事務所類的頂崗實習單位,到現在為止,已經同7 家事務所簽訂了頂崗實習協議,分批派出學生去頂崗實習。剛接觸真實業務的學生工作熱情高,能吃苦,工作認真,有耐心,不過于追求報酬,得到了事務所的普遍歡迎。
常態化實習基地運行:每年1月、3 月、4 月、5 月、6月、12 月事務所將所需要的學生人數及要求與學院商談,然后學院制定出具體執行方案,方案制定原則是實習人數盡可能的多,每個學生實習時間盡可能的短,不影響學生的學業,要求實習學生必須利用課后時間實習。
(3)鼓勵學生自主聯系頂崗實習單位
(4)改革學生畢業論文撰寫方式,改為實習報告形式為免于頂崗實習流于形式,我們從2009 年開始就改革了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方式,改為提交實習報告,在報告中明確規定學生描述實習單位和實習過程,總結實習經驗和教訓,并請實習單位給予學生實習評價,同時給學院的課程設置、授課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和實習單位的反饋,及時統計數據,調整教學設置,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同社會的需求一致,更加符合崗位需要。
三、課外實訓項目
除課內教學項目之外,我校會計專業還設計了“五級遞進、三線合一”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了大量的課外實訓項目,和課程內的項目一起構成了完整的能力培訓體系。
“五級遞進”是指整個課程的實踐體系按照“認知實訓、流程實訓、崗位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習”五個環節進行系統設計,難度由易到難,實訓項目由單一到綜合,由統一到分行業形成的層層遞進型的崗位技能實訓體系。
“三線合一”是指:
課內一線:學生在各課程的實訓;
課外二線:學生課外可以參加校內舉辦的小鍵盤、計算器、點鈔比賽等會計基本技能競賽,參加校內和校外的“涉外會計手工操作大賽”,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大賽”等各種大賽,增長實踐經驗,比如“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大賽”,我們設置了專門的校內沙盤實訓室,組成了沙盤社團,會計會電班的每個學生都會參與,層層選拔,直到參加青島區,山東區和全國的沙盤比賽,在沙盤實訓和比賽過程中,學生能深刻的理解成本預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且也能直觀的感受成本核算崗位同其他崗位的關系;我們設立的校中企青島海諾誠財務咨詢公司,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直接參與公司的項目,真實接觸了各種原始單據等原始資料,參與企業的記賬;另外學生課余可以參加社會實踐,通過這些課下的活動,組成了“課外二線”的實踐項目。
企業三線:是學生通過去校企合作的正樂食品公司,各種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其他實訓基地進行企業實習。“五級遞進,三線合一”的實踐體系設計,使我們的學生通過參與多元的實訓實踐項目,實現學生從“新手”,到“熟手”,到“能手”的職業能力不斷進階,實現財會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四、實踐效果
【關鍵詞】企業進課堂,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準員工式2+1”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準員工式2+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前兩年在學校學習, 后一年在企業進行一至兩個月的準員工教育(學生在入崗前接受的企業文化、公司制度與勞動紀律要求、崗位知識等內容的培訓教育,還有入崗后的進一步接受的員工相關專業知識、管理知識的培訓教育)后上崗,按員工標準要求進行管理,享受薪金等員工待遇。學生就業從原先的好就業變成現在的就好業,畢業生更受用人企業的歡迎,同時專業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2、以“企業進課堂”為載體,完善“準員工式2+1”人才培養模式。
“企業進課堂”必須體現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任課教師必須是企業的行業專家或一線員工;第二,學生學習的內容必須是企業的真實業務。通過實施“企業進課堂”進一步完善“準員工式2+1”教學改革模式,實現教育部關于“產業文化進教育、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的現代職業教育新的目標和要求。建立符合會計專業特點的教學管理制度、運作機制、考核評價體系;建成共享型的課程教學資源庫;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專業教學團隊;建立集教學、培訓、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三位一體的先進的專業實訓基地,滿足校內實訓教學需要,成為社會相關技能培訓與考試基地,提升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專業在教學改革、管理改革、創新改革的示范作用。
3、完善“準員工式2+1”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思路
堅持由學校、企業共建會計專業教學團隊,依托“企業進課堂”教學改革模式,不斷完善 “準員工式2+1”的人才培養模式,思路如下:
3.1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企業進課堂”人才培養機制。
在“企業進課堂”培養機制下,通過校外兼職教師親自授課,把企業真實的業務帶到課堂教學中,使培養的學生與行業、企業職業標準實現零距離接軌,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更緊密結合,實現培養具備從事基層會計實際工作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業務能力,能勝任企業(公司)、行政、事業單位、服務業、金融保險業等一線會計、審計助理等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3.2以“企業進課堂”為載體,進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3.2.1根據專業發展和“企業進課堂”教學模式,調整課程體系。為了適應不同崗位能力的需求,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一起完善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以崗位能力需求進行相應的“平臺+模塊+企業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改革。
3.2.2以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為紐帶,聯合兄弟高職院校財經類相關專業,共同進行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圍繞專業核心課程建設,進行專業課程群的開發和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推動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選出兩門跟企業實際崗位密切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程《會計信息化》(包括用友和金碟兩個內容)和《企業會計綜合實訓》進行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借鑒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模式,完成兩門課程的課程標準、網絡課程、實施方案、評價體系、配套課件、學習指導、課程錄像等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建設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標志性、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并推廣使用,帶動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整體提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
3.3以“企業進課堂”為建設目標,積極進行校外實訓基地的拓展與建設。
在“企業進課堂”教改模式下,學校需要和更多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打造集教學、實訓、科研、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實訓基地,實現實訓基地效能最大化、教學成果最優化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3.4依托“企業進課堂”,進行兼職教師師資庫建設,并建立新的評聘標準和體系。以“企業進課堂”為載體,整合校內外資源,共同探討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為教師提供一個開展教學教改研究與交流的服務平臺。構建出一套適合行業需求和專業發展的全新的評聘標準和管理體系,打造一支職稱結構、能力結構合理的“專兼融合”的高素質、高質量的專業師資隊伍。
4、具體措施
4.1構建與優化職業能力為核心課程體系。以工學結合為出發點,構建“企業進課堂”平臺下的專業分方向課程體系,以職業崗位(群)任職能力要求為依據,將出納、采購銷售核算、財產物資核算、納稅申報、財務主管等崗位必備的知識、能力、素質要素整合。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一起完善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以崗位能力需求進行相應的“平臺+模塊+企業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改革。
4.1.1會計職業能力平臺。掌握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勝任會計崗位工作。(課程設置:會計學原理、會計基本技能、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信息化、納稅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企業會計綜合實訓、行業會計比較等)
4.1.2 專業選修模塊
根據學生的愛好和職業規劃選擇不同的選修模塊提升某方面的職業能力。
(1)高級會計模塊 側重于財務工作崗位能力的提升(課程設置:初級會計實務、納稅籌劃、經濟法基礎、涉外會計)
(2)理財模塊 側重于投資與理財能力上的提升(課程設置:投資項目評估、證券投資、銀行柜臺實務、保險實務、中級財務管理)
(3)審計模塊 側重于審計崗位能力上的提升(課程設置:管理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工程項目審計、財務審計)
4.1.3企業課程
深化校企合作辦學理念,采用“企業進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入企業專家和企業資源,由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老師進行《企業會計綜合實訓》和《會計信息化》(包括用友和金碟兩個內容),提高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分會計崗位實訓:出納崗位、采購銷售核算崗位、財產物資核算崗位、往來核算崗位、成本核算崗位、納稅申報、財務主管崗),相關能力的培養和方向如下:
“校企”共建會計電算化專業不同專業方向課程體系圖
4.2依托“準員工式2+1”人才培養模式,圍繞《會計信息化》和《企業會計綜合實訓》兩門課程進行課程開發,并以此帶動整個專業課程群的建設和發展。
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利用“企業進課堂”的有效平臺,進行課程開發建設,建立《會計信息化》和《企業會計綜合實訓》課程資源庫。
(1)《會計信息化》是會計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用友和金碟兩個軟件內容。根據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利用與用友及金蝶軟件公司合作的平臺,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和教學評價體系,建設教學網絡平臺,使之用于整個教學中。
(2)《企業會計綜合實訓》是會計專業的綜合實訓課程,包羅各崗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是會計學生畢業前的一次專業技能綜合大練兵,融合了前面4個學期多門專業課程的綜合運用。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利用企業資源共同開發《會計綜合實訓》課程,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網絡平臺,使之用于整個教學中。充分利用專業建設的地域特點,爭取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獨具風格的資源共享課程課程。
4.2.1課程內容改革
以“準員工式2+1”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以會計職業崗位能力為目標,利用“企業進課堂”的有效平臺,強調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主體,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動能力為評價標準,對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媒體、教學過程進行設計,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模式以能力為目標進行創新設計。以《企業會計綜合實訓》為例,課程開發內容如下:
4.2.2開發課程標準
以“企業進課堂”為載體,引入行業、企業會計崗位標準、以企業真實業務為依托,與合作企業技術骨干共同確定課程建設理念、內容和目標;進行《會計信息化》、《企業會計綜合實訓》兩門課程的改革與建設。
4.2.3課程資源庫建設
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利用“企業進課堂”的有效平臺,進行課程全面開發建設,建立課程資源庫,整體提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內容如下;
圖:課程資源庫
4.2.4教材開發
結合改革成效,與企業合作開發并正式出版《會計信息化》和《企業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教材,總結課程建設的開發模式,帶動整個專業課程群的開發與建設,進行其他專業主干課程如《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納稅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的課程建設與開發,并建設體現“崗位能力為標準”的教學課程特色的專業實訓教材,具體建設措施如下:
①強化崗位能力實訓的特點,教材編寫在內容上要多元整合、動態優化,突出重點。理論知識要精煉扼要,簡明易懂。
②實訓內容要具體明確,有實訓目標、實訓任務、實訓步驟分解圖和技能指標、評價標準。
③在實訓教材結構上由理論知識、單項實訓、綜合實訓三部分構成,結合工作崗位職責強化各工作任務實訓內容。
4.3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重視實踐教學設計。
課程設置具有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漸進性等特點。這主要表現為從會計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電算化的遞進,以適應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從實踐的角度,編寫相應的實訓教材,從第一到第五學期按小型工業企業-中大型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服務行業企業-商品模擬交易會-各行業進行綜合會計實訓等模式進行實訓,每個學期做一套賬,適應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發展。其中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很好地反映了會計的實際需求和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如實訓中手工與電算化結合、應用最新的會計軟件、按實際會計崗位分崗實訓、強調會計職業道德和工作規范、學生獨立處理各種問題和關系,既培養學生的崗位專業技能,也培養學生良好的從業素質和敬業精神,有利于學生很快適應將來所從事的會計工作。通過“角色扮演”和“協同工作”以及角色輪換等方式進行綜合實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主要實踐環節及教學實施安排如下表所示:
4.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4.4.1實行“雙帶頭人”制
“雙帶頭人”制,即會計專業有2個專業帶頭人,除校內的專業帶頭人外,還將從企業聘請1名兼職專業帶頭人,通過對兼職帶頭人的培養,使之既具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教學能力,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行業影響力;能夠整合企業資源,深化校企合作;能夠承擔專業建設規劃、方案設計工作;主編工學結合教材,開展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等。
4.4.2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會計專業要在不同行業以及較大的有影響力的公司聘請會計專家,充實到兼職教師隊伍,力求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比例達到1:1,使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50%。為提高兼職教師教學水平,要對兼職教師進行每學期10-20學時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師職業規范的培訓。通過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優化師資隊伍雙師結構。成立由系部主管教學的副主任為組長、教研室主任和專業帶頭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和完善兼職教師管理的相關制度,加強對兼職教師的監控。考核小組對兼職教師教學效果進行考核,考核意見作為繼續聘請和評選的依據。
總之,高職會計專業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會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通過校企“雙主體”共育的理念,實施“企業進課堂”、真實會計資料實訓和在企業集中崗前培訓、上崗三環相扣的創新型“準員工式2+1”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為適應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加快具有可持續發展基礎的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秋月.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6(2)
[2]施穎.高職涉外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與主要內容[J]. 現代企業. 2008,(02).
[3]崔清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
[4]范瑩瑩,劉崢.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視閾[J]. 經濟研究導刊. 2011(08)
[5]劉玲藝,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0,(05)
[6]王勛,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9,(01)
【范文一:會計實習自我總結】我的實習公司是上海家具有限公司,主要是一家生產木質家具類的國有企業,同時擁有自己的子公司,有自己獨立的會計部門和系統的會計工作,在這里實習無疑是給我一個實踐的場地,讓我能在專業領域中迅速的成長。
負責我實習的是公司相當有經驗的劉阿姨,她讓我明白了公司的阻止形式是有限責任公司,以生產家具為主要業務,業務流程主要是下門單,領料,匯報生產情況,完工入庫,上報財務部門做核算,而公司的會計組成形式是集中核算。
由于是年后實習,主要歸攏工作已經結束,起初我只是接觸一些會計憑證的整理工作,主要是把相應的內容發票等附在相應的憑證后予以整理粘貼歸檔。雖然這是個簡單的活,但仍需要仔細負責,而且這可以算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實際的票據和資料。起初我還小看這份工作,總是帶著專業大學生的高傲和自負,但隨著我時常把現金憑證和銀行憑證附錯,和看到一旁認真工作的劉阿姨,讓我不得不打個激靈,其實這看似簡單的工作還是需要十分的集中力去完成的。往往一個不經意的小差錯,就導致整本的憑證出錯,從而導致歸檔的錯誤。我漸漸明白了領導的意圖,不是隨便的敷衍我,而是讓我從基本做起,如果說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是我徒步的工具,那么這份實習的工作則可算得上是我真正帶領我領略會計專業的導航儀。從這次體驗過程中,我覺得會計憑證的裝訂并不如看起來那么容易。裝訂前要按照收款憑證、付款憑證、轉賬憑證分門別類整理清楚,而且要按照經濟業務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裝訂時要對大的張頁和附件要折疊成同記賬憑證一樣大小,折疊處一定要避開裝訂線,保持數字完整,以便以后翻閱。裝訂后要檢查憑證的順序,看有無顛倒和缺號,再檢查附件有無缺漏,實際附件張數與記賬憑證所記張數是否一致。
從前一直聽老師說會計是一門乏味謹慎的工作,現在才真實的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但我并不氣餒,不會放棄。雨后方見彩虹,任何一個工作都需要忍耐期,只不過從事會計業務的人員需要的更多而且要越發的細心。經過了幾天的整理,看著自己完成的成果,我第一次擁有了一份簡單的快樂。在經過領導的考驗之后,我可以逐步上手登帳的工作了,這可以讓專業知識扎實的我小露一手了。在簡單的囑咐過后,我很快就熟悉了基本步驟。但需要仔細核對數字再輸入電腦的我和身旁劉阿姨近似“盲打”的熟練是不能比的,卻讓我感受到了身為一個“小財務”的快樂。同時,我更明白了信息時代的今天,計算機的利用率很高,會計電算化已經逐步在代替手工會計了。這主要是因為它的方便、快捷、可靠性和安全性高。首先,每個公司的會計人員都有自己的指令才能登陸記賬系統。這體現了電算化的安全性很高。其次,數據輸入計算機后,一切計算、分類、匯總、轉賬、報表生成等都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的,這體現了它的快捷。然后,會計電算化中,輸入數據要進行計算機邏輯性的校驗,因此不需要用劃線法來更改賬簿記錄,如果賬簿有問題,通常采用更正憑證加以更改,是負數沖正的方法,以便留下改動的痕跡,作為憑據參考。這體現了它的方便。最后,在會計電算化中,最后的對賬結賬都是通過計算機來完成的,它預先編好的程序,只要你發出指令,計算機就會自動完成。因為是通過計算機的邏輯驗證的,所以很少出錯。這就體現了它的可靠性。
而且,這次實習中劉阿姨讓我了解到了整個記賬的流程,把從前的模糊和糊涂的影響一掃而空。首先,根據原始憑證編制匯總原始憑證。再根據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其次,根據收款憑證、付款憑證逐筆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再次根據原始憑證、匯總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登記各種明細分類賬。然后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總分類賬。并且,期末,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和明細分類賬的余額同有關總分類賬的余額核對相符。最后,期末時,根據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編制會計報表,更重要的是,劉阿姨讓我真正了解到作為一個會計應該具備的道德和素質。首先,作為一個會計人員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具備誠實守信的職業操守和敬業態度,這是會計工作崗位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作為一個會計人員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會計工作是一門很精準的工作,要求會計人員要準確的核算每一項指標,正確使用每一個公式。再次,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態。用積極的心態處理日常遇到的難題。而且,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找到自身的不足。比如知識量少,實踐工作能力低下,理論結合實際應變能力差等。但就是這次實習也讓我先了解到自身的不足,然后才能在以后踏上工作崗位后更快的上手和適應。
會計本來就是煩瑣單調的工作。在實習期間,我也曾因對著那枯燥乏味的賬目和數字而心生煩悶和厭倦。但當你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用心去做,體會它的樂趣,你就會發現越做越有興趣。并且切記:粗心大意,心浮氣躁,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只有恒心、細心和耐心才能帶領你到達成功的彼岸!這就是這次實習中使我受益的。
【范文二:會計實習自我總結】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了解工作程序,鞏固所學知識;實習又是對我們所學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能讓我們查漏補缺,串聯之前所學內容,是所學知識系統化;實習還能讓我們更好的用理論去聯系實際,掌握理論跟實際操作的聯系,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一、實習目的(重要性)
會計是對會計單位的經濟業務從數和量兩個方面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分析、檢查、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專業作為應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
鑒于此,為了讓所學知識能更好的聯系實際,學校安排了這次試驗。在這次試驗中,共有三個軟件供我們練習:一個是基礎會計單項,第二個是會計崗位分工,最后一個則是電子報稅。通過這三個軟件的練習,能讓我們了解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流程,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二、實習時間
20XX年6月17日至20XX年6月25日
三、實習地點
河北工程大學西校區第十教學樓五樓機房
四、實習內容(步驟)
首先,是關于會計基礎的內容,基本程序是:填制原始憑證,原始憑證的審核,填制記賬憑證,記賬憑證的審核,科目匯總表的填寫,登日記賬、明細賬、總賬,編寫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編制相關的會計財務報表,還有財產的清查,相關單據填制的演示。
原始憑證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證明經濟業務的發生或完成情況的
書面證明,是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按原始憑證取得的來源不同,可分為外來原始憑證和自制原始憑證。審核原始憑證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原始憑證的填寫是否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數字準確,填制及時,書寫清楚,順序使用等。
然后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填制寫記賬憑證。記賬憑證中的專用記賬憑證分為三種,一直收款憑證,二是付款憑證,三是轉賬憑證。還有通用的記賬憑證。記賬憑證的填寫要求較嚴格,要求準確無誤,不得更改。審核記賬憑證的內容是否完整,借貸方金額是否相等,方向是否填寫正確,日期填寫是否正確等等。
再根據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填寫科目匯總表。科目匯總表是定期對記賬憑證進行匯總,按各個會計科目列其借貸方發生額的一種匯總。它的填寫依據的是各個會計科目的借方發生額的合計跟貸方發生額的合計相等。科目匯總表有試算平衡的作用,也是登總分類賬的依據。
接下來就是登記各種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了。日記賬有現金日記賬呵銀行存款日記賬,它們的填寫按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逐日逐筆登記。明細賬分為三欄式明細賬,多欄式明細賬和數量金額式明細賬。按發生的經濟活動的不同,分類填寫各類明細賬。然后根據各類明細賬和記賬憑證填寫總分類賬。總分類賬和各明細賬有互相補充說明的作用。
接著是編寫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如果銀行存款日記賬上的余額和銀行對賬單上的余額不相等,就需要編寫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了,根據銀行存款日記賬和銀行對賬單上的經濟業務編寫。
會計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附注。這次試驗中,主要是填寫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會計報表對外提供會計信息,也對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觀看單據演示的部分,能讓我們了解認識填寫憑證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更好的完成憑證的填制工作。
其次,操作內容是技能實訓,也就是不同的會計崗位。技能實訓包括:出納員崗位,資本資金核算崗位,材料會計崗位,往來業務會計崗位,工資會計崗位,固定資產會計崗位,成本費用會計崗位,財務成果會計崗位,財務報告會計崗位,投資崗位,記賬員崗位等等。這些會計崗位工作基本程序是:開始是經濟業務的處理,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填制一些憑證,填寫科目匯總表,然后登記相關的明細賬,總賬,有的編制試算平衡表。這部分的實際操作將第一部分的內容系統綜合了起來,也將我們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的聯系起來。
第三部分的實際操作內容就是電子報稅的網上申報。電子報稅就是納稅人使用電子報稅工具(如計算機),將申報的原始資料通過通訊網絡(如電話網)以電子數據的形式發送到稅務局的計算機主機系統上,稅務局主機對這些申報的原始數據通過進行身份識別、邏輯計算審核之后,在稅務局主機內生成相應的電子報稅數據,并將納稅人的申報款信息發送到相應的銀行進行稅款保留。同時,稅務局主機將申報的結果立即返回給納稅人。在這次的會計軟件實習中,電子報稅包括國稅和地稅兩種,都有企業端,國稅局端和銀行端三個方向。其中,企業端中有增值稅的納稅申報,消費稅的納稅申報,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幾方面的稅種。使用電子報稅能節省報稅時間,減少人工受理納稅申報的失誤等。
五、實習的心得體會
短短幾天的高級會計實習很快就結束了。回想只幾天實習的日子,每天忙碌的身影,覺得過的好充實,也讓自己的腦袋充實了許多。
學校安排我們實習是為了讓我們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這對沒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很重要,尤其是會計這個專業。我們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做事。細心仔細的走好每一步對將要踏進社會的大學生來講相當重要。
這學期的實習程序基本上都了解,就是各個程序的具體操作步驟很繁瑣。這次的實習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系統串聯匯總,是對所學理論知識的鞏固過程,使以前掌握的不扎實的地方顯露了出來,以便及時鞏固補充。
通過這次的實習,使我加深了對如下知識的了解:
填制原始憑證的時候要認真,細心,金額的大寫需要注意,零啊,整啊的這些,一不細心就寫錯了,還有日期的填寫,個位數的前面什么時候加0什么的,還有一些跟貨物有關的單據上內容需要填寫完整,貨物時發出還是在途等等;了解了不同的會計崗位有不同的分工;第一次在實際操作中接觸電子報稅的有關內容。
同時也認識到一些自身的缺點:
做賬不夠細心,有時填錯日期、金額什么的,有些自制的憑證不知道該填些什么上去,會計報表的編制還需要繼續加強學習,還有納稅申報表的填寫需要耐心根系心在加上平時所學的基礎知識才能作對,這些都需要繼續學習。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公司”;會計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F230-4;G7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2
引言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加強實踐教學完成職業人才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上,應緊跟市場需要、及時把握新的培養理念,不斷創新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加強會計實踐教學,以更好促進高職教育發展。
一、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目前,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學生技能水平低、崗位適應能力差等問題,以至于無法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而這些問題的出現,是源于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未能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及時作出調整。鑒于這一情況,國家教育部門提出了“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這一舉措,要求各高校通過堅持校企合作實現教學、實訓的相互融合,進而取得更好的實訓教學成果。為積極響應教育部門這一舉措,各高校紛紛推行工作過程導向教學、項目教學和案例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以實現實踐教學模式創新。而高職院校作為職業人才培養基地,應擔負起為國家輸送高技能人才的責任。同時,會計專業作為高技術含量的專業,更應注重實踐性,加強實踐性教學研究[1]。為此,創新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是當前及未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途徑
1.“教學公司”理念的提出
所謂的“教學公司”,就是將公司運營和教學管理有機融合到一起的一種教學理念,能夠使學生在校內學習過程中不斷生產產品、完成項目任務,是一種能夠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而該種教學模式是由學校和公司共同創建,學校或公司都能成為投資主體,可將雙方優勢資源和育人環境完美融合,并將教學活動與實踐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同時需要按照市場機制運營。從特征上來看,學校和公司都要參與到“教學公司”建設中,雙方都需要投入場地、資金、設備和人員等生產要素,共同組織生產性教學。而二者也需要同時承擔技術研發項目或生產經營任務,以實現學校和公司的互利共贏。在學生培養上,學校和公司需要采取“互聘共培”方式完成師資隊伍建設,按照工學結合方式完成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由于來自公司的兼職教師需要承擔至少一半的教學工作,所以還應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學生考核等工作中[2]。此外,采取該種教學模式,需實現教學活動與公司生產過程的相互融合,確保“教學公司”建設能夠滿足一線崗位實際需求,并以真實生產任務為教學載體,以便使學生真正在職業環境中接受教育。
2.校內會計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創新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由于會計專業崗位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通常難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因為,財務部門是公司的重要部門,有著較高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無法進行批量流動性實習生的接收。同時,會計信息是公司的商業機密,所以一般公司也不愿意將學生安排到實質性崗位實習。而公司專業會計人員通常缺少教學經驗且工作繁忙,無法為學生提供完善實習指導[3]。此外,校外實訓基地主要由公司按照實際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實訓教學管理,學校只能配合公司安排教學,所以無法為實訓教學效果提供保障。在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創新中引入“教學公司”理念,則可以通過建設校內“教學公司”完成校內會計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創新。在該模式下,“教學公司”位于校園內,由學校提供場地、管理和師資等條件,由公司提供設備、技術等。在“教學公司”運營的過程中,需要在校園內部完成生產經營任務,同時進行會計人才培養[4]。具體來講,就是在學校內部完成會計記賬公司、會計財務咨詢公司等多種形式的生產性實踐基地的建設,就能將會計崗位課程和實訓內容充分結合。而開設這些公司,能夠將資金、設備等瓶頸因素合理避開,所以能夠真正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進而確保學生經過實訓后能夠順利上崗工作。
三、“教學公司”理念下的校內會計實訓基地建設
1.明確校內公司業務覆蓋范圍
在建立校內“教學公司”開展會計實訓教學前,高職院校還應明確公司的業務范圍。以財務咨詢公司的開設為例,應明確公司的對外經營業務,以確保公司正常運營。具體來講,公司對外經營業務應包含記賬、申報、稅務和咨詢等基本業務。在此基礎上,還應明確公司需提供的對內教學服務、科研服務和培訓服務。其中,教學服務應包含實訓教學、職業崗位實踐操作教學和真賬實踐操作教學,以便為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教學提供實習、就業、實訓的教學指導。在科研服務上,公司應加強實訓基地教材開發,并承擔教學教改、仿真實訓室建設和職業教育等課題的研究工作[5]。此外,“教學公司”作為校內實訓基地,應為校內教師提供實踐鍛煉場所,以便使學校的師資力量得到提高。同時,其也應該對缺乏實務工作經驗但有職業資格證的會計人員展開實戰培訓,進而更好的完成職業會計人才的培養。
2.建立校內實訓公司運行機制
作為校內會計實訓基地,“教學公司”同時也是一個公司,需要在完成實訓教學工作的同時,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所以,“教學公司”應具備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特征,需以實現經濟效益為基礎,并建立相應的運行機制。首先,應由學校和公司共同委派人員組建董事會,并對相關產權進行明確。而公司的運營可以實行總經理負責制,需完成合理組織架構的構建,并按照公司業務范圍完成公司辦公室、業務拓展部、培訓部和實訓管理部的設置。其次,需要使學校和公司的責權得到明確。其中,公司應負責業務經營,需完成業務質量的把關和稽核。而學校應負責輸送實訓員工,并參與到學生實訓管理和工作指е校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和會計工作技能培養。但是,學校不能參與公司經營,也不與公司進行利潤分層,因此不擔負公司經營風險[6]。再者,應完成合理業務規范和崗位的設置。具體來講,就是可以完成稽核會計崗位、指導會計崗位等崗位設置。其中,稽核會計崗位負責下達工作任務、評價實訓員工工作情況,參與實訓教學研究和稽核記賬業務,可由公司優秀員工擔任。而指導會計崗位負責實訓學生管理、實訓檔案管理、學生實訓總結、會計工作方法指導等工作,可由會計專業教師擔任。此外,根據會計工作流程,還應完成其他會計崗位設置,以滿足會計專業學生實踐學習需求。為加強學生培養,還應安排會計專業教師和公司會計人才負責學生崗前培訓,并開展日常實踐教學工作。最后,還應完成各項管理制度的制定,以確保“教學公司”的正常運營。比如在員工工資薪酬方面,應由會計專業教師參與到公司工資標準制定過程中,以確保公司能夠完成合理學生補貼標準等制度的制定[7]。另外,還需完成公司保密制度、實訓指導教師制度、員工管理考核制度等多種制度的制定,以確保師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到公司治理中,進而使公司保持正常運營。
3.深入挖掘實訓基地教學功能
校內會計實訓基地的建設,目的是加強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所以,學校還應聯合公司完成實訓基地教學功能的深入挖掘,以便使“教學公司”更好的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提供服務。一方面,在實訓課程開發上,應根據公司業務難易程度完成不同實訓項目的劃分。比如,較為容易開展的業務就可以當成是入門實訓項目或引導實訓項目,而較難開展的業務可以被當成是自主實訓項目或實踐創新項目。在對各個年級會計專業學生開展實訓教學時,則可以有選擇的應用這些項目。另一方面,“教學公司”在運營的過程中,將積累大量的會計數據和豐富的財務資料。利用這些數據資料,能夠更好的完成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開發,繼而使會計專業理論研究和教學研究得到進一步發展[8]。此外,也可以使“教學公司”為會計專業群的其他專業服務,如稅務籌劃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等,進而完成各專業公共教學平臺的搭建。
4.加強雙師師資隊伍建設管理
通過建設校內會計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還要擁有較強的師資力量。為使高職院校的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提高,并推動會計實訓基地建設,還應加強雙師師資隊伍建設與管理。具體來講,就是以學校專業教師為主,以“教學公司”會計人才為輔,完成會計技能培養方案、會計專業實訓計劃和學生考核管理辦法的制定,以確保參與實踐教學的人員都有能力勝任教學指導工作。為此,還應加強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采取職業資格培訓和企業實踐等方式提高學校會計專業教師的職業能力,并通過為專業教師和兼職教師提供互動交流平臺提高兼職教師教學能力。此外,為使教師參與實訓教學的積極性得到提升,還應制定相應激勵措施,以確保教師指導工作量能夠得到提高,進而為實訓基地的運轉提供保障。
5.強化實訓培訓的全過程考核
在會計專業學生參與實訓基地培訓的過程中,想要確保學生能夠為“教學公司”運營提供服務,并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應加強培訓的全過程考核。為此,應在實訓基地引入行業企業標準,并結合這些要求完成考核指標的設置,如工作規范、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等。在學生進入實訓崗位后,則應完成學生實訓過程的全面考查,從而給出綜合評價結果。根據學生考核成績,學校將能給出學生的學分。而在進入實訓基地后,學生同時也是“教學公司”的員工,應遵守公司考勤記錄,并滿足公司職業操守和業務操作規范要求。滿足這些要求,使學生順利完成角色的轉變,并樹立為公司服務的意識,使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得到培養[9]。此外,為激勵學生參與實訓教學,還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即學校可以為在公司業務開展中表現良好的學生提供獎勵或者頒發優秀證書。
6.嚴格進行校內公司風險管控
在校內會計實訓基地建設管理工作中,應加強公司風險管控,以確保“教學公司”的正常運營。對校內“教學公司”來講,其較容易產生信息安全風險和涉稅法律風險。為避免公司商業秘密被泄露,學校還應確保安排學生進入實訓基地中能夠進行承諾書的簽訂,以確保學生不會在執行業務過程中將公司商業秘密泄露給他人,從而有效減少公司承擔的信息安全風險。此外,校內“教學公司”還有可能出現納稅申報事物或納稅籌劃失當等問題,以至于將導致客戶未能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10]。針對這一情況,還應建立指導教師責任制,以確保參與“教學公司”日常業務開展的會計專業教師能夠正確進行納稅申報,并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進而有效減少公司承擔的涉稅法律風險。
四、結論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 “教學公司”理念下的校內會計實訓基地的建設,將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職業環境,能夠有效地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實踐教育教學工作得以在真真正正的企業環境下進行,實現了企業崗位和學校教W要求的零對接,同時,也可以借此推動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舒岳.全方位構建高職會計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J].商業會計,2012(1):118-120.
[2]董麗麗.基于會計崗位課程教學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86-88.
[3]林英法.高職會計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探索――基于記賬公司平臺[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6):114-115.
[4]謝偉峰.高職會計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以財務咨詢公司為平臺[J].商場現代化,2013(29):175-177.
[5]袁雪飛.基于財務咨詢公司平臺的高職會計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J].商業會計,2013(4):112-114.
[6]秦川.淺談如何加強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實訓教學校內基地建設[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3):33+46.
[7]劉祝蘭,丁金平.高職信息化會計綜合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以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62-67.
[8]賀勝軍.基于“三合一”的會計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初探[J].商業會計,2016(10):114-115.
【關鍵詞】 實訓; 工學結合; 真實業務; 真實業務做實訓
早在2006年教育部16號文中就明確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許多高職院校紛紛實行開放式辦學,學生走出學校,企業走入校園的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辦學,從而產生了工學交替的學習、生產過程,這為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會技能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彌補校內實訓的不足,有利于克服學生厭學狀況,更有利于深化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而作為高職院校中設置較為廣泛的會計專業,在這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對于實施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卻步履維艱。
一、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困境
專業的實訓環節基本上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其內容是模擬企業的業務,完成所謂的綜合模擬實訓。它是在模擬的情景下完成模擬的業務,與真實企業環境下完成真實業務的工學結合有天壤之別,也難以體現高職人才培養的特色,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會計專業是較傳統的專業,有較完整的課程體系,也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教師觀念也比較傳統,對于實踐教學環節重視性不夠,積極性不高。
二是會計工作涉及企業的商業機密,若非聘任人員,一般人是不能接觸會計資料的,不要說短期性的具體操作了,更是加劇了臨時非單位員工的學生實踐難問題。
三是一般院校會計專業學生人數較多,而單位的需求量卻很少,要讓這么多學生人人都頂崗來滿足實踐的要求,顯然也是困難的,因此,多數院校就以校內模擬訓練為主,缺乏實戰訓練,純屬無難之舉。
這樣的結果,導致了會計專業學生畢業上崗時,連一張支票都不能完整填制,借貸記賬憑證看不懂,賬務處理無從下手,盡管理論上學得很多,也很高深,但與實際工作崗位對接度不高,這明顯不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而會計專業學生恰恰要求有這樣的技能,因此,工學結合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二、會計專業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途徑
眾所周知,會計專業的工學結合與其他專業相比,確實有其困難性,但也不能以此為由不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完全照搬傳統的以純理論教學的模式,顯然不符合目前高職教學的方向。筆者認為針對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工學結合可以從校內和校外分別建立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
(一)校內真實業務做實訓
涉及到企業商業和財務秘密,為會計專業的工學結合設置了障礙,那么是否可以從學校自身出發,即利用學校財務部門的業務或引進企業進行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呢?
1.部門聯合育人才
每所院校都有財務部門,既然外單位對學生有所顧忌,那么我們自己呢?既然是單位內部資源,彼此之間是比較熟悉的,便于溝通與實踐。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與學院財務處的“真實業務做實訓,部門聯合育人才”的模式就是典型的事例,該校的財務處業務包括學校行政業務和十幾家三產公司的財務業務,這些資源為學生的實訓提供了保障,他們的具體做法是:
整合校內資源優勢,將會計專業的實訓中心與財務處合二為一,充分利用專業實訓中心的已有設施,將學院財務處業務與實訓中心相結合,財務處和實訓中心實現一體化運行。將學院財務處業務融入到學生的實訓中,從傳統的手工模擬操作到電腦操作,讓學生利用財務軟件在電腦上進行真賬真做,強化了學生實際技能操作,為學生的頂崗實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通過合作達到:引進財務處的行政、企業財務業務,讓學生真賬實做,突破了會計專業生產性實訓難問題。目前已經將學院行政財務和寧波華業公司、寧波惠利服飾廠、后勤服務中心、寧波大港職業培訓中心、寧波惠利培訓學校等十幾家公司的財務業務均融入到專業的實訓中心,這些單位的出納、會計業務就是學生訓練的內容,做到在校內就能頂崗實習。雙方采取的合作方式是空間合為一處,學生來做業務,會計來做老師。
財務處將他們的真實業務和會計工作作為學生的實訓內容,雙方在合作中強化而不是削弱記賬技術、點鈔、阿拉伯數字書寫和財務軟件操作等傳統技能訓練。中心的會計人員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進行出納和會計業務的操作,修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使學生的賬務處理符合對外報賬的要求。通過真賬實做,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嚴謹,什么是仔細,什么是保守商業秘密等會計基本規范。
同時實行企業化的考核機制,在實訓中心,要結合工作任務和職業素養對學生進行考核,具體考核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
(1)業務技能是否熟練:主要包括書寫規范、票據差錯率、票據作廢率、銀行退票率、記賬準確率、納稅計算、報表完成和會計檔案等。
(2)稽核及財務分析報告是否準確:通過頂崗實習,要求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建議。其目的是不但要求學生會做,而且要求學生會寫。
(3)職業素養是否過硬:主要包括勞動紀律、工作態度、禮貌服務、與顧客溝通、服從意識和商業秘密等。
2.引進會計服務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
大家可能在許多高職院校看到過校中廠,即引進企業到學校的實訓中心,企業的生產過程就是學生的實訓過程,這就是工科專業的實習工廠,那么會計是否也可以這樣操作呢?答案是肯定的,學校提供場地、設備――既是公司又是實訓中心,讓會計服務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在實訓中心辦公,讓學生進入公司實訓,將公司的業務作為學生的實訓內容,由公司的會計工作人員指導學生的實訓,這種模式同樣可以起到會計專業學生真實業務做實訓的效果。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采用這種模式進行實訓已經有好幾年了,學生的實際技能得到了訓練,說明這種類似工科的校中公司模式同樣適用于會計專業。
(二)校外實訓基地實訓
上面提到的校內實訓模式使學生實際技能得到了訓練,改變了傳統的模擬實訓一統專業的現象,但學校里面畢竟不同于校外,缺少了真實的環境、真實的人際關系,所接觸到的還是以校內老師為主,學生還是感覺在學校里,相應的職業素養無法得到培養,因此,校外實訓基地的訓練,對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鑒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實訓基地可以建在會計服務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或大型企業,他們接納學生的量比較大,便于學生的學習訓練和學校的組織管理。
例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與寧波北侖金橋中小企業財會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橋公司)的合作就是典型一例。金橋公司是一家經寧波市北侖區財政局批準的專門從事會計的中介機構,公司面向制造業、商業商貿、服務業等多個行業提供記賬、財務輔導、咨詢、納稅申報、代辦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相關證件和其他會計稅務事項,是目前北侖地區規模最大的專業會計記賬公司。
專業利用公司的業務優勢,與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公司,目標是依托金橋公司的業務,讓學生在企業實訓基地進行實踐,使其從感性上理解并掌握會計各崗位業務的主要過程和重要環節,具備從事會計工作的實際能力。實訓的基本要求是通過實訓項目的具體設計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扎實掌握會計各崗位的工作內容,熟知各項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驟,進而培養學生在會計崗位工作過程中發現問題以及在出現問題時如何依據會計法規及企業實際進行處理的能力。做到上崗“零距離”,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各項實訓任務,做好實訓結果的記錄工作,及時整理總結,并完成實訓報告。
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1.企業提供實訓場地,建立校外實訓課堂,校方出資金租賃;
2.由公司提供實訓教師和實訓內容,學校教師負責組織和管理,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訓練中,著重解決企業會計處理、納稅處理與申報、財務報表等環節的實訓;
3.在訓練基礎上,學生進入公司操作層面進行輪崗實訓,由公司會計人員指導,幾個學生負責一個企業的會計核算,包括制單、記賬、成本核算、報表及納稅申報、會計檔案等環節,做到在真實環境下進行真實業務的訓練;
4.考核以企業為主,校內指導老師負責起草考核制度、記錄和匯總學生考核成績的工作。
當然與大型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工學結合途徑。如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系統內的商業集團公司合作讓學生進行輪崗實訓,每年能解決幾百學生的工學結合實訓。
三、會計專業工學結合實踐教學的啟示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使得本專業的工學結合與工科類專業相比,還是落后許多,但作為高職類的會計專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應堅持和發展的,這就是高職特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啟示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教學觀念要轉變
因為會計專業是有成熟的系統的課程體系,而且會計專業的理論教學相比其他專業而言尤為重要,在教師的觀念中傳統教室就是我的陣地,其他事情與我無關,要把理論課轉化為實訓課,并且要從傳統課堂中轉移到企業課堂中來,接受不了,都認為自己的課是怎么地重要,不可能變化,造成了許多院校總有種種理由說明會計專業不可能實行工學結合育人模式,因此推進工作相當緩慢。這不僅不符合高職的教學要求,也不符合專業本身的技能要求。大家知道會計專業不但要有理論,而且也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這樣才能盡快上崗,而技能的訓練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這實際上是在課程體系中對實踐教學部分的深化,所以工學結合在會計專業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雙師隊伍的建設
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專業可以聘請到大批的兼職教師,讓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會計師們成為學生的實訓教師,在傳授學生的技能時會計師們的自身素質也能得到提高,使自己的工作經驗得到理論提升。而學校的專業老師也能通過實習單位獲取實踐知識,以豐富自己的理論課堂,這種雙師隊伍的建設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發展要求。
(三)通過實踐訓練學生收獲頗豐
平時在課堂里學的“會計工作要做到嚴謹、細致”,學生在憑證的審核、票據的填制中深深地體會到了。如數據的復核,不像平時的作業,錯了可以更正,憑證數據復核不準,可能會造成貨幣資金的直接流失,是工作的差錯,這就要嚴謹、細致;還有會計職業道德要求保守商業秘密,只有接觸到實際的財務數據,學生才會認識到什么是商業秘密,體會什么樣的話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講。工學結合不但訓練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更是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四)校企合作,要做到雙方合作共贏
合作共贏的合作才會長效,如工科類專業的學生通過工學結合,或多或少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老師也能為企業解決些技術問題,而會計專業呢,不但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且還會加重他們的工作量,會計人員的工作環境惡化,工作壓力陡增,甚至還會培養潛在的競爭對手等,那么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筆者認為必要的經費支持是基礎,然后學校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包括通過學校擴大企業的知名度、為企業管理提供服務提升其在業內的競爭力、培訓企業員工等。
高職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管理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技能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培養學生技能的有效途徑,會計專業也是如此。通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使學生邊學習會計理論知識,邊到企業頂崗實習訓練,即邊學邊做,使得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盡可能縮短與實際工作的距離,利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真正地與實際崗位緊密結合;能幫助學生獲得實踐經驗,提高實際工作能力,使畢業生迅速向會計職業人的轉變,培養良好的會計職業素養。推進教學改革,建立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利于高職教學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利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能轉變老師的觀念,主動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加強雙師團隊建設。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計專業工學結合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