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教實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到:“應珍視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一日生活是幼兒園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指南》中各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目標和幼兒的生活是密切相聯的,幼兒的學習在吃、喝、拉、撒、睡、交往、探究活動中發生著、進行著。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們針對生活環節所開展的教育活動隨意組織的多,精心準備的少,專門研究的更少,這使各個生活環節蘊含的教育契機和教育價值不同程度地流失了,幼兒在生活環節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幼兒洗手時玩水、玩肥皂,不愿意主動喝水,喝不完的水隨手倒掉……當老師面對幼兒的這些“違規”行為時,常常以維持秩序為首要目的,使用的語言多是強制性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簡單粗放的,其結果是讓幼兒在生活中顯得消極被動、壓抑緊張。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我積極探索如何在一日生活環節中融入愉悅、樂觀的游戲精神來解決幼兒的生活問題,讓幼兒在玩樂中實現教育的目的。
一、創設游戲化情境,使幼兒在飲水、餐點等活動中得以發展
游戲是一種主動性的過程,在領會《指南》精神、領悟游戲精髓的過程中,我在一日生活的很多環節創設了游戲化的情境。如飲水環節我創設了“快樂飲吧”情境,引導幼兒把飲水點想象成一個經營性質的飲吧,里面有果汁、咖啡等飲品。幼兒來到快樂飲吧“消費”時,我會主動熱情地說:“歡迎光臨!請大家自覺排隊,文明喝水,不推、不擠、不加塞,主動給端飲料的顧客讓路,剩余的飲料不要往地上倒。本店將為每人提供2~3杯飲料。”此時,幼兒在游戲性的情境中體會到了樂趣,也會在老師的提醒下自覺排隊,努力變成彬彬有禮的“小紳士”“小淑女”。幼兒接水時,我會在旁邊溫馨提示:“先生(或美女),您要喝什么?”對于個別待在一邊不站隊的幼兒我會主動、熱情地招呼他們:“您喝杯果汁吧,您想喝什么果汁呢?”這樣,幼兒就會自然地進入游戲情境中,產生“喝一杯”的欲望,喝了一杯“橙汁”,再來一杯“可樂”,還要來一杯“奶茶”。幼兒在喝水時不斷思考、想象自己想喝的飲料,有的幼兒還會創造性地提出其他各種各樣飲料的名字――果汁奶茶、可樂咖啡、彩虹水、月亮水等。這種游戲化的情境充滿禮儀教育的對話,溫暖又快樂,不僅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每天的飲水量,也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在游戲的情境中,幼兒還獲得了一個輕松的語言交流的環境,達到了讓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目標。
吃點心時,我創設了“自助餐廳”的游戲情境,為幼兒提供了自我服務的游戲情節。幼兒在“自助餐廳”主動自覺地排隊,按秩序取盤子、拿點心。我還把“按數取物”“一一對應”“內化生活常規”“生活禮儀”等內容融入其中,這不僅避免了硬性約束給孩子帶來的不快,使他們保持了良好的心情,還關注到了點數、按數取物能力發展較慢的孩子。
二、用輕松愉快的方式引領幼兒完成對生活技能的掌握
洗手是保證幼兒健康、防止傳染病的第一道防線,可是要教會小班幼兒按六步洗手法認真、仔細地洗手卻非一件易事。于是我把六步洗手法的動作編成了手指游戲:
指尖向下,沖沖手心,沖濕手背,關上水龍頭;
一、二、三,打肥皂,掌心相對搓泡泡;
掌心相對搓指縫,布包空拳揉一揉(兩手動作交替進行);
手指交叉搓手背,左右互換搓手背;
指尖并攏手心轉,兩手互換手心轉;
拇指為軸轉一轉,兩手互換轉一轉;
手心手背沖干凈,關上水管甩干手;
好習慣,每天做,細菌、病毒不入口。
在生活中,我帶領幼兒反復做洗手游戲,在幼兒對兒歌和動作爛熟于心的基礎上再引導他們實際操作,使洗手過程游戲化,結果幼兒很快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我還利用幼兒喜歡當老師的心理,開展了“我教爸媽學洗手”活動。家長反映,幼兒教家長洗手時特別認真,對每一個動作要求都很嚴格。有一位家長洗完手忘了甩三下,就被自己的孩子叫回來說:“你忘甩三下了,地上有水,小朋友會滑倒的。”一位當醫生的家長評價說:“孩子教我們的洗手方法比專業醫生還細致。”對于個別掌握慢的幼兒,我利用每一個盥洗時間耐心指導他的洗手過程,努力做到讓幼兒按自身的速度向著目標前進。
我還采用“說做一體”的模式教幼兒學技能,把生活技能動作進行分解,按動作的先后順序編成簡潔有趣的兒歌,引導幼兒邊說邊做,讓他們在語言與動作的對應中學習,輕松愉快地掌握生活技能。如用“關關門、系紐扣,抱抱臂、點點頭、彎彎腰”幾個動作,引導幼兒系紐扣、疊衣服等。
三、創設游戲化的就餐情境,讓幼兒愉快進餐
很多幼兒就餐時喜歡左顧右盼,不是和旁邊的幼兒說話,就是用勺子撥拉著飯菜玩,就是不好好吃飯。如果教師用講道理的方法督促這些吃飯不專心的幼兒,并不足以提高他們的就餐興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把自己假想成喜歡的小動物,于是我抓住幼兒這一心理特點,創設了游戲化進餐情境,調動了幼兒進餐的積極性。如:一個平時很喜歡恐龍的幼兒吃飯時趴在椅子上玩,我就會說:“小恐龍怎么還不吃飯啊?不吃飯他怎么讓自己比其他恐龍長得高、跑得快呢?”這個幼兒沖我一笑,趕緊坐好吃起飯來。
早點時分發小面包有許多幼兒會搖頭不接。吃飯時也有不少幼兒看著碗里的雞蛋面不愿意動小勺,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說效果也不理想。這時我想起前段時間帶領幼兒種植土豆時的情景,于是我就用“小土豆要長大”作為游戲的主題,點心和飯菜都是“小土豆”快快長大必需的營養,讓幼兒們賽賽誰吸收營養時用時短、吃得多。在這種游戲情境下,幼兒很愉快地把飯吃完了。
關鍵詞 信息技術;聾校;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3-0042-02
1 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激發聾生學習興趣
聾生主要通過視覺獲取外界信息、認識周圍事物。聾校語文課通常需要閱讀大量的文字,由于長時間依靠視覺,聾生極易對文字產生視覺疲勞感,甚至失去耐心和學習興趣。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是激發聾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手段。多媒體所特有的圖文結合、動靜相生、信息量大等優勢,有利于教師創設生動、逼真的情境,有效地激發聾生的學習欲望,極大地調動聾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教學《觀滄海》時,筆者就制作了一個圖文并茂、實用性強、色彩鮮明、重點突出的多媒體課件,通過導入圖片和問題,使學生增加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多幅優美的海景畫面如大海的洶涌澎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曹操觀滄海時的心境和雄心壯志。課件中對詩句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和欣賞,知識全面、講練結合、圖文對照、直觀形象,便于學生理解詩意。
又如學習《火燒云》這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讓聾生欣賞火燒云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這些神奇美妙的圖片,邊試著說一說或者用白板筆在電子白板上寫一寫火燒云的特點和形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學的中心由教師轉向聾生,聾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可以引導聾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和微課等資源對聾生進行重點詞句的教學指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合理運用多媒體,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能夠突破聾校語文教學重難點,促進新知識的內化。
如在聾校高年級教學說明文常見的三種說明順序時,為了使聾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說明順序,筆者錄制了《說明要言之有序――說明文常見的三種說明順序》這節微課。本節微課根據聾生認知特點,以《景泰藍的制作》《故宮博物院》《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課文為例,圖文結合,重點講解說明文常用的三種說明順序,即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這三種說明順序對聾生來說都是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通過適當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文字和概念,轉化為直觀、形象、生動、具體的內容,深入淺出地為聾生講解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
每位聾生聽力補償情況不同,因此把要講解的內容以聲音、文字和圖像結合的形式動態地呈現出來,而且講到哪里,鼠標就跟隨顯示到哪里,提醒學生注意,這樣有利于各種程度的聾生學習和理解所講解的知識。在播放微課過程中適時點擊暫停,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互動,可以學知識、學方法、做練習,效果很好,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3 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拓展學生視野和思維能力
聾生聽力障礙引起的語言障礙,影響了聾生對語言信息的理解、儲存和運用,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使這種情況明顯得到改觀。多媒體信息技術打破了傳統聾校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能根據需要充分再現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可以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有助于拓展聾生的視野和思維能力。
如《故宮博物院》這一課大體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邢臺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大部分聾生沒有去過故宮,即使去過也體會不深,頭腦中很難形成具體形象,因此缺乏全面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把多媒體課件和視頻短片納入教學過程,清晰而準確地向學生傳遞出一組組知識信息,增強了直觀、形象感,創設出教師做導游引領學生參觀故宮的情境。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平板電腦搜索出有關故宮各個建筑物的外觀和內景的圖片以及文字信息,傳到教室前面的觸控一體機上,使聾生既從中獲得對故宮的一般性了解,又對祖國的傳統建筑藝術產生自豪感。
又如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很多聾生并沒有見過蝙蝠。因此,首先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聾生看到蝙蝠的身體結構,弄清科學家的試驗過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樣飛行的;然后出示雷達的圖片,介紹這個探測裝置,利用課件演示雷達工作的原理,引導聾生理解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原理是很相似的。教師還可以利用觸控一體機出示從網上搜集到的一些其他動物與人類的發明創造,開闊聾生的視野,從而使聾生對仿生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
4 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聾校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聾生能積極主動地把興趣和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還可以通過適當使用電子白板等多媒體信息技術圈畫、標注、寫字、交流,實現教師與聾生、聾生與聾生之間的互動,讓聾生真正學得有趣、學得輕松而高效。
如在教學《愛蓮說》時,可以先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后交給聾生搜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分組利用平板電腦連接網絡自主搜集關于《愛蓮說》的學習資料,并且從蓮的圖片、歷史、作用、詠蓮詩句等方面展示搜集的資料。之后引導聾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感受,比如圍繞“你喜愛蓮花嗎?為什么”“你喜歡什么花?談談你為什么喜歡”這些關鍵問題展開討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愛蓮說》進行總結,并且對學習的課題進行延伸,布置作業在課后仿寫《愛蓮說》,借以提高聾生欠缺的表達能力。
又如在教學《鳥島》時,雖然很少有學生去參觀過鳥島,但是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鳥島迷人的風光和熱鬧的景象,體會文中譴詞造句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在這里主要選用動畫形式制作的課件,如出示“一群鳥兒飛來了,又一群鳥兒飛來了,就這樣,一群一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從遠方飛來”的畫面,引導聾生讀第二自然段理解“陸續”這個詞。讓學生在電子課文上找出鳥多的語句,用白板筆在下面畫上橫線做標注。通過動手實踐,促進學生思考,讓他們初步學習作者是怎樣描寫鳥島上鳥多的特點的。可以讓學生在白板上通過繪畫的形式裝扮心中的鳥島,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繪畫,然后通過實物展臺展示給大家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還能夠檢驗自讀效果。在此基礎上,聾生學習語文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教師適當、靈活、創造性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它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聾生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方式的變革,提升聾校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水平,切實使聾校語文教學整體得到優化。
參考文獻
[1]袁小紅.多媒體技術及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 要] 始于2011年的“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對教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師教育改革中,課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
>> 關于“卓越教師計劃”實施的思考 通信工程專業“卓越計劃”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中美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 教師在職教育課程體系的創新 淺談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改革 基于“卓越計劃”的教師評價體系構建探究 專科層次小學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與定位 日本兵庫教育大學小學教師職前教育課程體系的啟示與思考 高職高專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技能教材的開發 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卓越教師”培養:目標、課程與模式 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課程體系探索與構建 小學科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探索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 從職業勝任力的角度探討幼兒教師教育課程體系 烏魯木齊中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調查分析 試論我國教師職前教育課程體系的重構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背景下師范院校教師教育新課程體系的構建 “卓越計劃”背景下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研究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的教師素質要求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教育部.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EB/OL].(2011-12-12)[2013-07-29]..
[3]周鈞,等.我國本科層次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1,(7):46.
[4]鄒靜芬.21世紀中美音樂教師教育職前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5:25,33.
孩子的心靈是純真的但同時也是十分敏感的,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對他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處理事情時就應十分的細心,細心觀察每一個孩子的進步,細心觀察調皮孩子的閃光點,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的上進心充分的發揮出來。
全面貫徹落實教育局文件精神,開展對照身邊典型學習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我們集體學習了優秀教師黃靜華的感人事跡,她的敬業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她卻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是我學習的楷模。感覺自己與黃老師相比還有差距。下面從三個方面談以下本人學習優秀的教師的心得體會:對學生獻出一片愛心。黃老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對于任何學生就是一個“愛”字。
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用溫馨的語言教育學生,用母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對工作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我應當學習黃老師以學生為動力,以育人為首的精神。
作為老師必須具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不僅要規范學生的行為,更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每一個學生都要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時時處處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努力做到。牢固樹立了教師的光輝形象,通過學習我有著很深的感觸,發覺與黃老師比起來,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有時覺得工作壓力很大很累,現在我卻發現,我們的工作是充實的,意義是深遠的,職業是幸福的,做到愛校如家,愛生如子,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時時以“愛心、耐心、細心”,去關心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責任,教育學生是我們的神圣事業。對學生我們既要愛又要嚴,時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是作為一名老師必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教師必須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勵學生。通過學習優秀教師黃靜華的事跡,我進一步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理解和信任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和他們交流,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當學生有不足時,多給予激勵和贊美,對學生精心呵護,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在學校里比在家里的還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
高等學校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有機化學實驗是高等學校化學類專業學生必做的基礎實驗之一,它旨在培養學生的熟練使用各類儀器裝置的能力;掌握研究有機化合物的實驗方法與技術;同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因此各高等學校主要以不同的實驗操作來安排實驗內容。這樣讓學生在每一次實驗中都掌握了相應的實驗技能。而作為基礎實驗,有機實驗培養學生范圍廣,影響大,如何更好地科學合理的安排實驗課內容,將很大程度影響學生以后工作中對化學問題的處理,對人才的培養有積極重要的影響。
1.注重綠色化學對有機實驗的影響。綠色化學是一門具有明確的社會需求和科學目標的新型交叉學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之一。表一為近二十年來我國綠色化學文章的發表情況。表1說明,綠色化學九十年代初得到我國學者的重視,短短幾年,我國學者發表了大量的關于綠色化學的文章,從1992年~2012年翻了200多倍,說明綠色化學引起各行業學者的重視。近年來已經曾比較穩定的趨勢,說明綠色化學發展已經比較平穩。綠色化學具體地說就是選用無毒無害原料和可再生資源,進行原子經濟反應或高選擇性反應,使用無毒無害的溶劑、催化劑等,得到環境友好的產品。GOOdWIN在2004年提出在進行任何實驗室工作室,要從以下三點進行考慮(1)實驗中哪些是綠色化學;(2)實驗中哪些不是綠色化學;(3)如何改進實驗讓過程更加“綠色化”。一般有機實驗過程中人員比較密集,消耗總試劑量比較多,雖然在選取高校實驗過程中,都選取的是低毒的藥品,但由于有機溶劑大多易揮發,即使低毒的試劑也可能會對老師和學生的身體帶來傷害。這也是有機實驗比其他實驗更要重視綠色化學的原因。因此在設計實驗時,將綠色化學作為自己操作的行為準則,力爭做到更高效、更環保。例如,在萃取與蒸餾中可用蒸餾水代替乙醇。環己烯的制備實驗中,曾小君提出環己烯的綠色催化劑,不僅對環境的污染更小而且化學試劑可重復多次使用。
2.實驗設計連續化。以往的實驗中,有機實驗中合成的產品往往作為廢棄物集中處理。如果一個實驗的合成產品是另一個實驗的反應物。不僅節約了成本,也讓廢棄物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如環己烯的制備中,制取的環己烯可氧化生成己二酸,己二酸與正丁醇反應生成己二酸正丁酯,這樣避免了生成產品的浪費,讓實驗安排更加合理。乙酰苯胺的制備中,其產物可再次應用于熔點的測定。蒸餾實驗中可用蒸餾分離出的乙醇,用于天然產物中有機成分的萃取劑。
3.科學是不斷進步的,因此在實驗設計時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本實驗、照搬書上內容,要做相應的創新,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帶到實驗中。如微波合成有機化學,研究表明微波對大部分有機合成反應都有促進作用,微波輻射技術在催化加氫、基團保護、重排反應、消除反應、不飽和烴的加成、有機金屬、立體選擇性反應等有機合成領域都有應用,并取得一定的進展。黃學仁等人對微波提取黃連素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用水做浸泡,微波提取后,黃連素的提取速度不僅加快,而且跟常規的乙醇提取法相比,更加環保,對環境不造成污染。李秋榮等人同樣用微波技術合成肉桂酸,表明了微波技術可提高產物質量,節省時間。所以高校可借鑒先進的技術經驗,與時俱進,創新實驗內容。不過將先進技術與高校有機課程相結合,還必須做好實驗條件的優選,及改進技術的對比工作。如微波功力越大,副產品越多,產率越低,而時間照射越長,產率越低。
4.有機實驗與其它實驗相比有其特殊性。高校設置中70%以上以合成為主。各高校普遍存在著合成產品的處理問題。在實驗教學中,大部分實驗教師把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及報告作為學生的實驗得分,而很多老師大大忽視了廢液的處理,因此必須將綠色化學的理念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加強思想建設工作,廢液倒入指定容器內,而實驗教師更要重視實驗中的綠色教學,為學生實驗提供專門的固定容器。每節課前認真查看是否有固定的廢液瓶。將上節課的廢液瓶收集好放在指定位置,防止學生將多種不同性質的廢液混合在一起照成安全隱患。而對于可回收利用的溶劑,收集好后,可供下次的實驗循環使用。
綜上所述,高等教育有機化學實驗室教學模式應與時俱進,以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優化整合多方面技術,創新實驗內容,人性化教學,不斷研究,提供給學生更好、更新、更實用的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孫俊梅,鄭平.大學有機化學實驗教學與綜合素質培養[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1,18(5):60-61.
[2]郝玉蘭,張榮明.高校綠色化學實驗室建設的探討.廣州化工[J],2012,40(3):146-147.
[3]John Andraos and Andrewp Dicks.Green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er education.a review of effective practices.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J].2012.
[4]曾小君.從環己烯制備實驗的改進談化學實驗上的“綠色化”.實驗室研究與探索[J].2004,(23):69-71.
[5]周崇文,曾春亮.淺談微波在有機合成化學中的作用[J].化學工程與制備,2009.91-92.
關鍵詞:教師評價;角色游戲;催化劑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1-0309-02
眾所周知“幼兒期是游戲期”,學齡前的兒童對于模仿成人活動、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圍生活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這就使得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產生成為一種必然。人們對角色游戲的定義有很多種。綜合來看,角色游戲的要義有兩點:一是通過扮演角色模仿現實生活,二是通過扮演角色想象現實生活。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角色游戲既是現實的,又是超現實的。幼兒的角色扮演過程既有對現實生活的模擬,又有對現實的想象,而且主要是想象。區角活動最能滿足幼兒的這一愿望。幼兒認識規律與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相同,都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的循環往復過程,因此把握好游戲活動的評價非常重要。評價的功能不在于評判,而在于激勵、診斷、導向、提升經驗、促進幼兒同伴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在講評時,不能簡單地用好與不好來評價幼兒的活動,而應特別關注幼兒在活動中所做的努力,個性品質、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揮,以及所獲得的經驗等。
一、評價之內容
1.評價幼兒是否能正確反映生活經驗。幼兒往往會把現實生活中的內容照搬進角色游戲中,這就要教師通過評價,有意識地將游戲向健康的方向引導。如在一次區角活動時,娃娃家的爸爸就裝喝醉酒了,然后摔了東西,我就適時地參與進去說,喝醉酒摔東西是不文明的,會嚇著孩子的,那位模仿爸爸的幼兒不好意思了,馬上就說酒醒了。講評時,我讓幼兒一起討論喝醉酒好不好?大家都說不好,說了一些喝醉酒的壞處,還說要回家提醒自己的爸爸不要喝醉酒。還有的時候,孩子所反映的事物和現實生活不相符,加入了他們自己的想象。有一次,小醫院里的醫生一會去給病人打針,一會去開處方,一會去給病人照X光。結束時,我請大家說一說,你們去醫院是不是一個醫生做這些事的,大家說“不是”。醫生給病人看病開處方,護士給病人吊水、打針,照X光有專門的醫生。這樣評價的結果,既培養了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豐富了必要的生活經驗。
2.評價幼兒在游戲中使用材料的水平。幼兒只有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游戲材料,游戲的內容才會豐富,在游戲中幼兒喜歡用形狀和功能相似的物品替代不在眼前的物品。如用冰淇淋棒子當醫院的壓舌板,一張亮紙就可以當鏡子,一個盒子就可以當娃娃家的餐具,一塊積木可以當電話、對講機,一個瓶蓋就可以當棋子,把細細的紙條當面條等等。如一次在玩娃娃家游戲時,一位“媽媽”正忙著做午飯,鍋是用一個裝餅干的鐵皮盒子做成的,鏟子用冰棍棒代替,鍋里裝著紅紅綠綠的塑料雪花片。“媽媽”拿著小鏟子上下翻動著雪花片。我問她:“媽媽,你在做什么萊?”她說:“我在炒雞蛋,黃顏色的是雞蛋,紅顏色的是西紅柿,綠顏色的是蔥花。”講評時,對這些以物代物的現象加以肯定,鼓勵幼兒以物代物,游戲中的以物代物,不僅能提高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幼兒的思維想象、分析、概括、綜合等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3.評價幼兒的角色意識。在游戲中,幼兒只有按照角色的身份行事才會被同伴接受。一次,娃娃家的寶寶在哭,爸爸不知到哪去了,媽媽找了半天,發現爸爸去娛樂區下棋了。游戲講評時,我們就這件事展開討論,小朋友們都說:“爸爸出去也不說一聲,把寶寶一個人留在家里,太不像爸爸了”。在玩“汽車”游戲時,扮演司機的凱凱總不專心,角色意識膚淺,對角色行為不明確。乘客一下車他也跑去玩了,使得新乘客上車找不到駕駛員。于是,在講評時我組織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才是一名合格的司機,司機應該做那些事,有的說司機不能離開駕駛室,司機要修車、洗車,司機要把車子打掃干凈,司機要認識很多路,通過討論,孩子對角色的認識得到了不斷地充實、完善,角色意識不斷增強。因此,評價幫助幼兒確認了角色身份,提醒他們按角色的要求做,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有助于游戲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 中職教育 現狀 優化措施
中職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中學教育及各種短期職業培訓等。它為社會輸出初、中級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應當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夠將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結合起來;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和一定的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一、中職會計教育現狀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會計的教育是一項較為重要教學內容。現階段院校普遍采取應試化教育,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已不再關注和提倡。授課內容較為陳舊,沒有順應政策的改變而相應做調整,教學方法以講授式為主,不注重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教師的年齡段普遍較高,不利于教學內容、方式的改革和一些教學思想的革新。
開展會計教學的主要目的有:
(一) 鞏固會計理論知識 ,掌握一些基本的會計技能,從而培養和提升我們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我們成為高素質的會計專門人才。
(三)通過會計教學,充分發揮我們的積極性,使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在實驗過程中得以充分發揮同時提升我們的會計學習樂趣。
(四)通過在會計教學中理論和實際的結合,縮短“適應期”并勝任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二、當前高校會計模擬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陳舊,不與時俱進
現階段中職院校的教材還是2010版本,會計準則、財務通則的這些新變化沒有在各會計實驗教材中反映出來,導致教材內容與實際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出現背離的情況。
(二)教材內容涉及面窄,資料過簡
就目前,教材中企業一般是制造業企業。但各行業會計制度不同,核算要求不同,學生將來就業的領域不一定是制造業企業,因此僅就制造業企業講授,學生的會計知識面有限,會計視野很窄,不利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會計人才。
(三)教學要求的層次低
在教學中,老師還是注重于應試教育,訓練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操能力,但忽視了對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高校培養的會計人才不僅能處理賬務,還能夠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咨詢、決策與控制。
(四)手工模擬實驗與電算化會計脫節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和電算化實驗室,但在教學中,會計手工實驗與電算化實驗基本上各自為政,忽視了彼此之間的關系,數據、教材等資源不能共享,手工實驗的結果不能為計算機實驗起到基石的作用,也不能通過計算機得到驗證,二者之間的有機聯系完全被割裂。
三、會計教學的優化措施
(一)拓寬、更新教財的內容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企業發展呈現多元化、集團化的特點。單一以制造業企業為教學對象已不能滿足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需要。因此,除工業外,還可以提供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行政事業單位等的會計工作環境,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料,可讓學生在課后做相應的了解。雖然對中職學生要求相對較高,但對于拓寬學生將來的就業渠道上大有裨益。當然,由于會計學不僅在理論上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發展最為迅速的一門學科。而且在實務方面也是我國近十年來變化最大、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最多的一個領域。因此,教材內容都必須緊密結合當前相關財經法規、準則、及時更新。
(二)提高會計模擬實驗教學層次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具備一些基本的賬務處理能力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需調整思路。以培養管理型會計人才為目標,提高教學層次。具體地,可以在完成基本會計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模擬單位的資金籌集、資金運用、運營能力、獲利能力等指標進行分析;或要求學生設計一些財務制度,如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制度、材料采購制度、差旅費報銷制度等:或在提供的原始憑證中加進一些不真實、不合法的憑證,要求學生進行審核。通過這樣的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檢查與審計等環節的實訓練習,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
(三)手工模擬實驗與電算化實驗相結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企業紛紛采用先進的會計軟件,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從教學的角度出發,教學更需要教學理論與會計電算化相結合,改變當前高校教學與電算化實驗相脫節的現象。做到教學理論和電算化實驗相互促進、相互補充,讓學生將教學理論與實際業務操作流程進行對比,分析異同,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手工會計崗位和電算會計崗位設置的認識,培養既精通業務又能熟練應用計算機系統的通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許文卓,呂佳,鄭瑩. 論中國中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與對策[J]. 經濟研究導刊,2013,(1).
[2]馬穎. 新時期新形勢下尋求中職教育的突破[J]. 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8).
論文摘要:定位了新課改理念下地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內湯,從優化原則、優化途徑、基本功優化的評價等方面探討了優化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探索,對于加速中學地理教師隊伍的建設,推動中學地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從而大面積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師是教育的希望,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也是教師發展現狀的要求。教師的成長過程,是客觀條件與主觀努力共同作用的一個過程,有著其自身獨特的規律。因而,對這個過程的優化研究是現實的。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要求教師是個決策者,而不再是一個執行者。在這種課程環境下,需要教師具有創造新形式、新內容的空間,需要教師創造出班級氣氛,創造某種學習環境,設計教學活動,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師在行動中反思,在研究中提高,在課改中成長,不斷提高對新課程的適應能力。
地理教學基本功是中學地理教師為完成本學科教學任務所應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學能力、教學技能。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反映地理教師隊伍和地理學科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強中學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調查研究,對廣大中學地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給予科學的評價,對于加速中學地理教師隊伍的建設,推動中學地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人,從而大面積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新課改理念下地理教學基本功的內涵
新課改不僅要求教師以一種新的理念重新審視“三字一話”,語言表達及課堂教學等方面的教學基本功,還需要廣大教師依據新課改的要求,努力練就新的教學基本功。
傳統意義上教師單向語言輸人的教學方式被新課改理念下強調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打破。教學語言應該幽默而機智,富有啟發性。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使用文字板書,應全面發揮板書、板演和板畫的綜合功能。課堂設計一更注
重學生的參與、互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提出的發展性學習,需要教師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與技能。
(1)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與運用基本功。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與運用基本功是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重要標志。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有三種不同的“境界”:教學演示一.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一構建交互式學習環境。達到這三種“境界”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信息素養、技能高低決定了信息技術應用的程度和效果。
(2)地圖教學基本功。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載有豐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信息綜合載體和教學工具。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地圖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運用教學地圖組織教學的要求,首先讓學生熟悉有關教學地圖的一些基本知識,把握好使用教學地圖的時機,運用多種教學地圖的組合使用,同時要注意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參與到地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如:有的學生在讀“城市工業布局圖”時,覺得很困難。原來,其中有一個關鍵:對風向玫瑰圖是否看得懂。如果看得懂,對風向與工業布局的關系就容易理解,其它問題也能迎刃而解(圖1)。
(3)地理學養基本功。所謂學養:是指學科方面的修養。地理學養基本功,是指地理專業知識的修養。包括地理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理念、基本素養等,還要學會在專業上自我探索、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學術上的功底厚了,教學起來才能觸類旁通,得心應手。作為一個地理教師,還必須經常r解地理教研教改的動態,優化地理的教法,提高教學的效益。
(4)地理野外綜合實踐。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野外實習實驗是學生認識、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事象和實踐理論的必須之路。地理學科的特點體現為空間區域性、多要素的綜合性。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方向是培養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充分利用、組織、設計
和完成好地理實踐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地理野外實踐能力既包括教師白身的野外能力,也包括組織學生進行野外實習的能力。
如: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和一部分高中學生在汕頭市圖書館,參加了由汕頭市圖書館、汕頭市春苗學校、汕頭市天好者協會聯合主辦的“2009國際天文年暨汕頭日食觀測活動日”,觀賞了500年一遇的天象奇觀—日偏食。主辦單位提供天文望遠鏡及日食觀測鏡給我們現場觀測日食的全過程,汕頭地區的整個日食時間從上午8:17初虧至10:52復圓,持續有兩個多小時,大概9:30的時候看到日偏食,這時的太陽將被月影遮蓋超過3/4,變成彎彎的月牙形。
這次活動,增強我們的天文知識,提高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激發學生們對天文地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豐富他們的暑假生活(圖2)。
(5)關心學生地理學習心理,優化課堂教學。學生對待地理學科主要有厭學心理、恐懼心理和應付心理。地理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對于好中差三類學生分類要求,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學會和學生“心理換位”,課堂上師生才能達到感情共鳴、心靈共振。要善于從孩子身上捕捉閃光點,發現其長處并予以充分的開發,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才能,每個學生都會在不同的方面取得成功。
(6)組織管理與合作交往基本功。新課程倡導的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綜合學習等學習方式的轉變及課程整合、校本課程開發等新的課程實踐,都需要教師之間的協作。另外,在建構教學的范式之下,不僅需要教師與教師的協作教學,而且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7)教學科研與反思能力。新課程對地理教師基本功有了新的要求,在具體操作
和實施過程中還會受到傳統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因此,存在的問題比較多,為此,地理教師需要反思和研究的問題也很多。地理教師只有經常性地、針對性地考察、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理念、深人地研究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主動地、創造性地去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有效地結合和思考,才能夠確實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
(8)創新基本功。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養和發展人的創新素質,而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創新設計、創新思維、創新意識都影響著學生。地理教師需要創新精神,學生期望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氛圍,大膽選擇多種煤體進行優化組合設計教學,這正是新時期地理教師努力的方向,也是地理教師創新精神的一種體現。
(9)終身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教師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師綜合競爭力的集中表現。通過專業學習和相關培訓,不斷豐富和提升教師自身專業底蘊、內涵最終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自身價慎,已經成為教師們的普遍共識。
2優化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探索
2.1優化原則
借鑒國內外對教師基本功的研究,依據“學習化社會”思想、主體性教育思想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遵循新課改形勢下地理教師基本功的內涵與特點,從對教師基本功研究中發現的問題出發,提出以下優化地理教師基本功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確定為優化中學地理教學基本功的研究指標,既要有利于貫徹中學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又要針對當前中學地理教師的實際和中學教學的實際狀況,根據高中不同階段教師及不同階段地理教材的特點和要求,提出相應的優化項目與要點,突出優化的重點要求,以便充分體現優化的針對性。研究設計教學墓木功優化內容,在優化的過程中要注意從學校的實際和辦學特色出發,從教師的專長出發。在當前,特別強調對新課改下的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掌握,以及這些基本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優化,防止脫離教學過程孤立地教學基本功的傾向。
(2)可行性原則。優化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指標的確定,既要符合中學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又要從本市中學地理教師與教學的實際出發。在提出優化地理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途徑之前,通過座談或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地理教師的需求,充分體現不同層次教師和任教不同學段教師的知識水平、心智發展水平和能力要求。做到要求明確具體,方法簡便易行,使廣大地理教師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仁,從而有利干調動廣大地理教師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基本功與課堂教學的水平。
(3)實踐性原則。遵循認識一賣踐一再認識一再實踐的原則,激發地理教師學習地理專業知識的熱情及新課改的理念和精神,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從傳授知識向知識與能力并重轉變,從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教學轉變,從教師的單向傳遞向師生間的多向交流轉變,從單一目標向多層次全面發展與注重個性發展轉變等,組織和指導地理教師從地理教學的實際出發,結合學校與教師個人條件,把有關教育思想轉變的具體內容落實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地理教師能不斷發現并總結教育規律,從而可以進一步提升教育理論水平,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4)創新性原則。知識創新和信息、獲取的能力是當代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教育己成為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實施創新教育,已成為擺在地理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在優化地理教師基本功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地理教師的創新意識,讓地理教師在受培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而不是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從而在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增強信息文化素養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創新教育的形勢下,培養地理教師用鉆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論,用務實的精神去應用理論,用科學的精神去發展、創造理論。樹立創新意識,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培養創新精神,努力尋求教學過程中一切有創新價值的因素,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
(5)終身學習原則。要把優化的直接效能和潛在效能相結合,教師的現實需求和長遠發展相結合。建立優化教師基本功的長效機制,并積極推進長效機制的不斷創新,培養學習型教師使教師認清形勢,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不追求短期效應,而是堅持長期性、長效性,培養地理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激發終身學習的動力。讓每位受培教師都主動接受相關培訓,主動學習,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基本功。
(6)系統性原則。從優化基本功的體系、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地探索基本功的知識。它包括基礎的基本功和專業的基本功兩個方面。優化方法包括優化培訓、優化內容和優化評價等三方面。讓每位地理教師都能從優化中得到提高和發展。
2,2優化途徑
2.2.1基本功優化的培訓
中學教師的基本功培訓沒有現成的模式,要靠在實踐中摸索探討。按照上述原則,結合實際,提出圖3所示的教師基本功系統化的培訓方式一一校本培訓六結合。
2.2.2墓本功優化的內容
(1)關于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基本功。提高課堂有效溝通能力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創新性。地理教學過程中,授課時溝通的方式很多。地理教師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提高授課質量;重視班級文化氛圍的營造。
(2)關于創新教學的基本功。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也帶來了地理教學法的變革,地理教師必須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中學地理教師首先需要觀念的創新,然后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
(3)關于讀圖用圖的基本功。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能力和讀圖習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掌握讀圖基本程序,培養學生讀圖技能;學會一圖多思、多圖并用的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歸納思維的能力。
2.2.3關于教師學養的基本功
面對新課程標準的挑戰,地理教師要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1)形成全新的教育觀念;(2)做一個學%1型教師;(3)做一個生活型教師。
2.3基本功優化的評價
(1)優化評價的目標。教師評價目標是學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門掌握一線教師的工作成績、工作表現,加強學校教學工作宏觀調控的手段這種教師評價,目的僅滿足于判斷教師做了什么、做得好不好,對教師評價過于看重“控制”,忽視了教師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評價目標必須堅持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優化評價的內容和標準。教師評價標準必須尊重教師的差異,實現多層次標準。根據教師成長的規律,對不同發展階段和背景的教師,其評價的標準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多樣性。從時間上可以分成探索期、適應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四個階段進行評價,從內容上可以分成基礎的基本功和專業的基本功兩個方面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標準既能面向大多數教師,又可以通過“個體標準”來鞭策教師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
(3)優化評價的方式。教師評價方式必須建構全員參與的開放模式。全員參與的教師評價模式,既有教育行政領導的教育性評價,還包括同行的形成性測評、學生的層次性評價、教師自己的反思性自評以及家長和社區的動態性評價。
(4)評價的反饋。評價的反饋是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給出等級,而是為了讓評價對象知道自己基本功的缺陷和缺失,以便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接受培訓,實現優化基本功的目的。
【關鍵詞】技工學校;電工實習教學;優化途徑
1前言
近些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呈現迅猛發展之勢,技工學校為社會輸送了不少技能型人才。與普通院校相比,技工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式更要注重實踐性,要強調實習教學,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目前,很多技工學校都開設了電工專業,如何創新電工實習教學,是技工學校必須慎重考慮的重要問題。本文重點研究技工學校優化電工實習教學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2技工學校在電工實習教學中的優化途徑
我認為,技工院校要對電工專業的學生加強實習教學,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方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
2.1加強示范教學
按照實習教學的要求來看,電工專業在實習教學方面必須兼顧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實現學以致用的境界。示范教學是實現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有效路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要對學生加強理論知識的引導。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做中學”。首先,教師要加強理論教學建設,為學生介紹有用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因為實踐活動要以理論為指導,所以理論教學必不可少。教師要加強備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內容。比如對于電工、無電線技術專業的學生,他們在日后工作中肯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按照具體要求設計一個電路,并進行裝配和調試,直至達到合格指標。針對這樣的任務,教師首先要將其中的理論知識介紹給學生,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深入淺出地講解其中隱含的原理知識,加強示范教學,使學生掌握應有的理論知識,然后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制作元件、測量元件等,使學生對電工學習形成親近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2優化教學方法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技工院校的電工實習教學都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比如“滿堂灌”、“一言堂”,這種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很容易引發學生對電工實習教學的反感情緒,使他們意識不到實習教學的重要意義。有鑒于此,教師在實習教學中要靈活采取教學方法。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新型教學法層出不窮,諸如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都是值得推薦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習主動權還給他們,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比如教師可以在實習教學中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很多電工員工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和深奧,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整個電路的動作過程,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進行學習,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解決具體的實習任務,安排學生利用網絡渠道收集資料,制定實習計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的日后發展奠基。
2.3組織技能比賽
技工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年華,有著強烈的競爭意識,但由于他們自身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為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創造機會,技工學校電工專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組織技能競賽,比如設計電路比賽,調試元件技能比賽等,只要與電工專業有關,都可以組織一些比賽。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參與這些比賽,比賽成果與學生的學分相掛鉤,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參與比賽,教師還要對學生加強指導,及時解答學生提出來的各種問題,使學生在賽前做好準備。這樣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查缺補漏,以更好的狀態參與比賽。在比賽后,教師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參賽情況,包括比賽狀態、比賽結果等,要盡量多設置一些獎項,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技能比賽以激勵為主,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更加樂于接受電工專業的教學。
2.4推廣校企合作
如今,社會競爭越發激烈,社會企業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希望畢業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理論素養,更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這就要求技工學校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推廣校企合作是一條有效路徑。所謂校企合作,顧名思義,就是學校與企業一起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如今,校企合作對很多技工學校而言已經不再陌生,這是技工學校的辦學特色。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技工學校要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與對口企業進行密切配合,一起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要安排電工專業的學生進入企業進行見習和頂崗實習,使學生以“準職業人”的身份參與企業運作,體會社會企業的工作氛圍,做好心理準備。企業要為學生安排指導教師,這些指導教師要手把手地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并及時將學生的實習情況反饋給學校,使學校意識到自己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繼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學生自身也要在企業中努力學習,掌握先進的操作技能,及時撰寫實習報告和實習小結,實現學以致用的境界。
3結語
總之而言,未來的社會競爭是異常激烈的。技工學校要重視對學生的實習教學,使學生既具備理論素養,又具備實踐技能,將學生培養成復合型人才,為他們日后踏上工作崗位創造應有的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求靈興.淺談中職電工電子實習教學模式的優化[J].教育科研,2012(05).
[2]范小蘭.電工電子技術實習在電工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3(02).
[3]龔永盛.淺談中職學校電子電工實驗室工作[J].成才之路,2011(08).
[4]卜媛媛.職高電工基礎“教學三步曲”探究[J].考試(理論實踐),2014(08).
[5]劉術平.技工學校《電工基礎》概念教學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