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大自然的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能力培養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美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和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力和創造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趣味,使人們變得更加積極,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全面的健康的成長。
小學語文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小學生學習古詩無疑能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對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古詩從審妥的角度進行初探。
一、車爾尼雩夫斯基說過:“美與崇高其實就存在于自然與人生之中”
從審美對象看,遼闊天宇、參天峰巒、巨石沖天、驚濤拍岸等大自然雄偉奇觀,都給人以崇高感。人們通過對大自然的崇高形象而獲得美感,它罡一種美的形態,是美感到理性過渡的重要環節,其審美特征為“當大量的美的形態呈現在眼前時,心中的快樂增加了,而恐憎則緩和下來變成崇敬”。(《美的分析》荷迦茲)
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一些古詩,就有這樣一種令人驚愕的大自然的崇高美。
唐朝大詩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寫到:“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a href="http://www.baojiexiang.com/haowen/76190.html" target="_blank">描寫了山高、樓高、寺高,高到難以想象的惰景,其高可謂上極于,下極于地。山寺的崇高威嚴躍然紙上,使人產生驚愕感,卻不使人壓抑,驚愕變為崇敬,從中獲得美感。這種美感可以說是從大自然崇高形象激起的自豪感中獲得的。
唐朝大詩人杜甫于唐宗至德二年在長安目睹了國破城荒家亡人 散的慘境,觸景生情寫下的《春望》,抒發了憂時傷亂的悲憤情感慨?!案袝r花濺淚,恨別烏驚心?!睂⑷藗円驊K淡的現實,勾起家園之思,山河之痛。詩中以高度概括的生動語言,表現了強烈深沉的內心悲痛,對人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此詩回蕩激越,句句風情,顯得沉痛悲怨,表現出一種沉郁的悲壯美,使人產生一種悲壯的崇高感。
從這些古詩中表現了事物的一種客觀屬性――崇高。它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的一種獨特的美的高級形態,給人以巨大、動蕩、永恒、莊嚴感受,使人肅然起敬、精神高昂、奮發向上,教師如果把握住了這種客觀性,我們的古詩教學將受益匪淺。
二、“優美是一種偏于靜態的、柔性的美。它以和諧、協調、均衡、統一為特點”
這是美的一種最常見的形態。小學語文所選的幾十首古詩,表現出了“優美”的絢麗多姿的各個方面,給人以美的感受。高鼎《村居》中寫“草長蔦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蔦?!边@是一首具有藝術特色的作品,它既是一幅色彩斑斕的靜態圖,還是一幅多姿的動態圖,它給人以清新的美的感受。
大地,人類的母親,在母親的懷抱里,天真爛漫無邪的兒童們無憂無慮地奔跑著,讓自己的理想騰飛在遼闊的天空。應該是多么富有特色的生活情節啊!作者藝術地再現這一生活時,把筆著力于簡練樸買的抒寫讓藝術的基調把握在恬靜自然的格律之中。這些頗具匠心的經營,使作品較為貼切的展示了原野上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之間純樸自在關系,有一種原始的和諧美的魅力,把人們的思緒引向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深處,隨著那翻飛的紙蔦,飄飄搖搖地飛向遠方,伸展到無邊無際,使人引起更多、更深、更加廣闊的浮想。
《所見》(黃枚)這首古詩,語言淺顯,形象生動,充滿生活樂趣。第一句點出人物――騎著黃牛的牧童。第二句指出地點――在綠蔭如蓋的樹林里。第.三句是心理描寫――“欲捉蟬”。第四句是動作描寫――“閉口立”。本來放牛娃是在高唱山歌,悠然自得的,忽然輕輕地從牛背上爬下來,閉嘴屏氣地站在樹旁。他到底在干什么呢?原來是想捕捉樹上那只正在叫著的知了啊!這樣,就把放牛娃天真活潑的神態,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這首詩給我們一種人的生活與自然的和諧一致的美感。
“優美”在小學課文所選的古詩中,偏重于形式,體現著人們的活動與自然規律的和諧一致。優美給欣賞者是柔和,愉快之感。
小學生學習古詩,有的古詩的意境雖不能完全理解(也不是有必要讓小學生領會所有古詩的意境),但這些古詩所描繪出的“春風微雨,嬌鶯嫩柳,小溪曲澗,荷塘之類……”的自然風光圖畫卻能銘刻在腦海,長久不能磨滅。一遇到自然界的實際景物,即能馬上引起腦海中的圖象?詩句的重現。
學生們從古詩中得到藝術美的享受和受到美的熏陶比現實更帶普遍性,更具有永久性。因為現實美的對象存在于特定的空間、時間內、而且處于不斷變化中,甚至瞬間即逝。它只能供此時此地的人欣賞,而這些古詩中則把現實美凝固在藝術作品里,成為藝術美之后,就可以作為不同時間、不同地域的人們欣賞對象。
三、壯美,是一種偏于動態的剛性的美,崇高給人的是一種帶有神圣性和嚴肅性的美的感受,壯美給欣賞者是劇烈激蕩之感
先生在五四時期就提出德、智、體、美四育并重的教育方針,他認為“美育者,與智育相鋪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p>
本單元由四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組成。其中《古詩三首》《桂林山水》《走進麗江》是精讀課文,《五彩池》是略讀課文。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以描寫景物為主?!豆旁娙住分械娜坠旁姺謩e描繪了不同地方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當時各自不同的心情?!豆鹆稚剿芬陨鷦有蜗蟮墓P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蹲哌M麗江》寫的是位于我國云南西北高原之上的麗江神奇而美麗的景色?!段宀食亍访鑼懥宋覈拇ú佚埳缴系奈宀食孛利惖木吧?。三篇以寫景為主的課文,共同的主題是通過描寫祖國山河的神奇而壯麗,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單元的課文,語言生動,展現的自然景觀讓人心曠神怡,能讓讀者獲得美得享受。教學本單元,要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秀麗的風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陶冶學生審美情趣。
本單元以“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為訓練重點。每篇課文都配有插圖。插圖直觀形象地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受自然景觀。借助插圖還能引發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精讀課文后面都編排有三道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編排了一道綜合思考練習題。有的課文在思考練習題后面編排了帶*號的選做題,還有的課文編排了“學習鏈接”。課后思考練習題注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養成。表現在重視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鏈接”提供了閱讀課文的相關背景資料,豐富了教學資源,有助于學生解讀文本,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語文百花園》中安排的學習內容更富多彩。安排了運用同音字、讀詞語說詞語、比較句子、讀讀背背、積累關于名勝古跡的知識、朗讀詩歌、設計校園風景線、想象作文等語文活動。目的在于通過語文實踐,鞏固識字,積累詞語,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
單元學習目標:
1、通過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麗江的“神奇而美麗”,欣賞五彩池美麗的景色,產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
2、
認識31個生字,會寫28個,掌握常用詞語。
3、
借助插圖展開想象,感悟自然景觀,體會語言文字。
4、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位來理解課文內容。
5、
根據插圖和注釋提出不懂的問題。
6、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課。
7、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8、
能夠分類積累詞語。
9、
運用已有的閱讀文章的方法,自己獨立閱讀理解現代詩。
10、能夠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紹清楚。
11、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選擇一件寒假中的事記敘,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單元學習重點
1、通過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麗江的“神奇而美麗”,欣賞五彩池美麗的景色,產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
2、
認識31個生字,會寫28個,掌握常用詞語。
3、
借助插圖展開想象,感悟自然景觀,體會語言文字。
4、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位來理解課文內容。
5、
根據插圖和注釋提出不懂的問題。
6、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課。
7、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
8、
能夠分類積累詞語。
單元學習難點
1、
運用已有的閱讀文章的方法,自己獨立閱讀理解現代詩。
2、能夠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紹清楚。
3、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選擇一件寒假中的事記敘,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學習狀況分析:
學生獨立識字從第一單元開始漸漸放手,在課堂上應加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時間,通過一個單元的適應,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會有所提高,可以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教師還要繼續加強詞語積累與運用的練習。教學中側重于結合文章內容理解詞語的訓練。本單元寫景狀物的文章為主,因此還應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本單元寫景文章語言優美,在閱讀教學中,應側重于朗讀的訓練,可采用想象讀、體驗讀、配樂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在閱讀教學中,同樣要注意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優美語句的積累,教師可利用比較、填空等多種方法來訓練學生語言的理解與運用。
學習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學習方法:自主讀悟
合作探究
在教學古詩的時候,首先給學生看一些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書上面的插圖,然后啟發學生回憶在戶外看見的柳樹樣子,并且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對所想到的柳樹形象的感受。之后,老師在慢慢的將學生帶入書中,引導學生結合書中詩人所寫的《詠柳》進行思考:詩人是如何在詩中描述自己當時所見的情景,他在詩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么樣的畫面呢?學生們經過幾遍之后的朗讀,對其中的意境也有所體會,當然在自己的腦海中也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畫面。然后老師進行講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從這一句詩看得出詩人是在遠處看到柳樹之后因為感嘆而發出的。這是讓學生抬起頭望著窗外的柳樹,閉上自己的眼睛進行想象:窗外屹立的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垂柳是多么的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細長的枝條就像是少女的頭發隨著清風舞動起來。然后再重點品位詩句中的“碧玉”、“綠”、“一樹高”、“思絳”等這些詞語,體會出詩人心目中的柳樹的形態和顏色的美,使柳樹充滿活力生機,變得靈動起來?!安恢毴~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一句的前半句體現出詩人在面對畫面中“細葉”的時候心中油然而生的一句贊嘆,而后半句形象的比喻,將無形之中的“春風”刻畫的栩栩如生。把“二月春風”擬成“剪刀”,使學生將柳樹的美與春天的緊密相連,從中領悟出:詩句看似寫柳樹,其實隱藏在贊美春天。對與這篇古詩的講解,最好是先當學生走進柳樹、了解柳樹,并且仔細的觀察柳樹、柳葉,記住它們的樣子,然后再學習這首詩,通過現實與詩中的畫面進行對比,學生更能體會作者在用“春風”和“剪刀”的妙處。最后,再讓學生熟讀并背誦這首《詠柳》,在熟讀的過程中聯系自己看見的柳樹在大腦中形成自己的畫面,與每句詩進行對比,抓住事物的特點,注意柳樹的形態、顏色、姿態等進行描畫。
2拓展學生的思維,了解詩人的表達方式
自古以來,詩人對春天的描寫都是以“楊柳”、“春風”為題材進行描寫?!对伭分惺銓懙氖橇鴺洌\用比喻、擬人等的修飾手法,無形之中贊美了春天。例如詩中將高高的柳樹用碧玉女進行修飾,“碧玉”一詞形象的形容了柳樹的晶瑩、翠綠,深刻的突出了柳樹的顏色的美。還有第三句中的“不知”一詞使用了發問的口氣,詩人明明知道是春風裁剪的細葉,但是運用的發問語氣將春風描寫的更加形象化,從而增加了《詠柳》的情趣。若想拓展學生的思維可在上課之前為學生舉例一些有關春天其他詩人的古詩作品,例如: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一句中體現出了沐雨之后的柳樹顯得格外的清新、青翠、淡綠;戴叔倫,唐代的詩人寫的“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一句中將纖細的柳條比如“絲”;清代時期的高鼎寫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從中描繪了一幅鶯飛草長的季節中醉柳拂堤的畫面。這些詩人所描繪的畫中都主要是抓住了柳條的纖細長的特點,使讀者誦讀之后難以忘記。學生在學習完這些古詩之后將其的共同點進行總結:古詩中所蘊含的特點是詩人對生活、大自然的熱愛,將自己的真實感情融合于實物中,加之深厚的生活體驗,豐富了其想象,加強了觀察的細致。這樣還能引導學生寫好作文。
3結合實物,加強練習
《詠柳》詩句上描寫的是柳樹,實質是贊美春天,贊美大自然。古詩中既然能用文字將柳葉精致的裁剪出來,那么鮮艷嫩綠的花草也能修飾出來,自然繁花似錦的春天也能裁剪出。請問同學們,在春天你們還與歐留意什么事物嗎?請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一種景物進行描寫,結合詩中的寫法,使學生在運用中去感受理解,從而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并鼓勵學生將真情融入到表達中,在寫作中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
我國的山水文學比較發達,吟詠祖國山川美景的詩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在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從景物描寫中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例如蘇軾的就是一首有名的寫景詩,描寫出了西湖剛晴又雨時富有魅力的美景,杜牧的《山行》,就描寫了深秋季節山中楓葉一片火紅,順著一條曲折的小路上得山來停步不前,是因為留戀著這美麗的楓林景色,畫面鮮明優美;楊萬里的《小池》一詩,就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具有無限生命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情趣的生動畫面。詩人描摹物態時也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我們要從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一首氣勢磅礴的山水詩,他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廬山香爐峰的峭拔雄偉,在陽光下的紫氣蒸騰、煙霧繚繞、氣勢壯觀的景象以及瀑布從山頂直瀉而下、一落千丈的磅大氣勢,栩栩如生地再現于讀者眼前。賀知章的中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一比喻多么新穎,想象多么奇特!“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贊美了大自然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景象。
二、從送別詩中體會朋友情
珍視朋友親情,是我國傳統思想里的一種認識。古詩中所反映的濃郁的友情,乃是一份可貴的精神財富。關于友情的抒寫,多為送別之作。但同為送別詩,表達惜別之情的方式卻有微妙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仔細去領悟。例如,高適的《別董大》一詩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氨憋L吹雁,長云暗日”,在高適的眼里似乎沒有半點離愁之感,他反而勸董大不必擔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誰不賞識像你這樣的優秀人物呢?既表達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意,也是他對朋友品格才能的高度贊賞,對友人的未來的衷心祝福!還有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細雨霏霏,楊柳依依,在送別的宴席上,詩人勸好友多飲幾杯,因為從渭城西行出了陽關,再不會遇到熟識的知心朋友了,何況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陽關更遠的安西呢?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勸酒,實際上卻是衷心祝愿好友,在遙遠而陌生的地方多多保重,一切平安。教學時,品味這兩首詩的細微差別,我們也就領悟到了它們的異曲同工之妙。
三、從邊塞詩中體會愛國情
詩人忠于祖國的一腔愛國之情往往在對戰爭場面的描寫中流露出來。這在一些邊塞詩中表現尤為明顯。例如曹植的《白馬篇》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祖國,在沙場上這種英勇戰斗,不惜獻身的愛國之情溢于詩中:王昌齡的《從軍行》中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洋溢著濃濃的愛國之情。我們要抓住“黃沙百戰穿金甲”的場面描寫,讓學生領悟.僅僅戰場的風沙已經足以穿透將士的鎧甲,而無數次的戰斗,敵人的矛戈刀劍不是更嚴重地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嗎?但他們“不破樓蘭終不還”,奮不顧身,實踐著不破頑敵決不回師的誓言;還有王昌齡的《出塞》一詩,前兩句描寫了皎潔的明月,雄偉的邊關。既引起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反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后兩句用漢代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征戍邊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這些正體現了將士們崇高的愛國之情。
四、從言志詩中體會人格情
[關鍵詞]孟浩然;山水田園詩;自然美
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至唐代詩歌藝術的發展達到了巔峰,涌現出了許多聞名于世的詩人和眾多的詩歌流派。山水田園詩派便是其中影響深遠的一大詩歌流派,孟浩然就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山水田園詩及其詩派之所以盛行于盛唐時期,有其深厚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盛唐時期,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天下太平,這些都為山水田園詩派詩人提供了悠閑生活的物質條件。再加之當時儒學、道教、佛教的全面發展,形成了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的局面,也形成了思想解放,致使某些知識分子追求個人自由生活、追求個人精神上的解放超脫:有些詩人受到佛教的影響;有些詩人在政治上受挫,于是他們便隱居于山林、田園。山水田園就成為了他們的小天地,也成為了他們詩歌作品中的主要題材。縱觀山水田園詩的傳統,山水詩源于南朝的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的陶淵明。山水田園詩以描繪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和恬靜的田園風光為主,并且表達詩人的隱逸思想:向往平和寧靜的生活以及對現實社會和現實生活的不滿。因此,繼承陶淵明和謝靈運傳統的山水田園詩作便大量問世了,并且逐漸形成了詩歌流派。山水田園詩派詩人的詩歌藝術技巧頗高,但是有一定的超脫現實和個人消極傾向。孟浩然即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
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卒于740年,名不詳,有一種說法說他名浩、字浩然,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孟浩然的一生相當平靜,絕大多數的時間過著隱居生活。四十歲時孟浩然曾西入長安求仕,但失意而歸,在南方各地漫游了幾年之后又重返故鄉隱居。孟浩然的生活雖然很平靜,但他的內心卻充滿矛盾,這主要表現在隱退與進取的斗爭上。張九齡鎮荊州時,孟浩然曾被召為從事,但不久就又歸家。政治上十分失意,他深感自己懷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生活于“開元盛世”卻以布衣而終。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大量寫作山水田園詩歌的詩人,現存詩歌二百六十余首,大多為五言詩,其中又多為五律。孟浩然的五言詩在當時頗富盛譽,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對他評價很高,也很敬仰。李白就在《贈孟浩然》一詩中贊美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泵虾迫坏脑娮鞔蠖嗝鑼懹撵o山林的景物,農家怡然自樂的生活,潔身自好的情趣,羈旅他鄉的客愁等。他的詩歌風格明朗,語言清澈,感情純摯,寫景優美自然。但是由于他的生活較為單調,詩歌的形式比較單一,內容稍顯貧乏,詩歌的意境也不夠壯闊。蘇軾曾評孟浩然“韻高才短”,十分中肯地指出了他的詩作的不足之處。但是這并不影響孟浩然成為繼謝靈運、陶淵明之后,開王維之先聲的著名山水田園詩人。
關鍵詞:古詩;課堂外拓展;拓寬空間
古詩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顆瑰寶,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特點。它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想象豐富,蘊含著大量的人文內涵。然而,究竟如何激發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引領他們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暢游呢?我認為,除了在課內扎扎實實地教學古詩以外,還可以把功夫做到課外。生活就是最好的課堂,讓他們在生活中用多種形式對古詩進行拓展,有唱有畫,有演有編,活學活用,處處都能感受學習古詩的氛圍。
一、誦一誦
誦讀是學習古詩,品味語言,體會意境,感受作者情感的重要方法。誦讀古詩不但要在課堂中進行,還可以在親近大自然的一些活動中活學活用。大自然是學生的天地,也是詩歌的天地。我們讀過的大部分古詩都有描寫自然的景物詩句,我們就可以讓學生牽手古詩融進自然。學校每個學期都要組織學生去郊游,從出校門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觸景生情,吟誦古詩。春游時,我們為果園里粉如霞的桃花歡呼,吟誦起“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我們為菜園里金黃的油菜花驚嘆,吟誦起“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在這樣見景即誦的活動中,不需要老師的講解,學生就已經把詩誦到了心里去。
二、唱一唱
古詩有很強的音樂美和節奏美,可以配上曲譜唱一唱。現在網絡上有不少古詩新唱的視頻,這些視頻中古詩配上了古香古色的畫面,伴著優美的旋律唱起來。我就收集了不少這樣的古詩新唱,如,《詠鵝》《春曉》《村居》……每節課預備鈴響后,學習委員打開視頻后,學生就跟著視頻反復吟唱。我還鼓勵學生根據所唱古詩的節奏、意蘊自己編一些動作。學生一邊做一邊唱,他們在美妙的旋律聲中感受古詩的魅力,不用老師過多的講解,他們在曼妙的音韻聲中自由徜徉,自行感悟。利用好這短暫的課前兩分鐘,每周可熟記兩三首詩詞。日積月累,便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了。
三、畫一畫
古詩除了音律強,還具有意美、形美的特點,可以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讀中悟情,發揮想象,漸漸地把詩想象成了一幅幅圖畫。我就根據班中學生畫畫水平不錯的特點布置給他們這樣的家庭作業:根據詩意為古詩配上圖,以畫來體會詩文的意境。比如,學了《望廬山瀑布》,我鼓勵學生根據詩意畫自己喜歡畫的畫,可以是某一景,也可以是全景。這一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了使自己繪制的作品能為大家所喜愛,他們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上網查找、收集相關資料。結果,學生畫出了各自不同的畫:有的畫出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有的畫出了詩人如癡如醉觀賞瀑布,還有的畫出了廬山云霧繚繞,山巒若隱若現。精心設計的畫面,規范工整的書寫讓我們驚嘆學生竟有如此的創造力。
四、演一演
我們學過的不少古詩有著故事情節,如果略加創作,就能改編成話劇的形式。我會在一些情節比較強的古詩教學以后,讓學生編一編話劇,在活動課展示。比如,《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等古詩都讓可以表演。學生讀了《贈汪倫》以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發揮小集體的智慧寫好話劇稿,準備在活動課上演一演他們在離別時候的對話?;顒诱n中,每個組都派代表參加全班會演,大家評選優秀演員、編劇、導演等,給予表彰?;顒又?,學生踴躍參加,取得了極佳效果,既理解了古詩,又培養了能力。
五、編一編
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古詩可以改寫成故事,既能加深學生對原詩的理解,又能讓他們進一步感受詩情、感悟詩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毒旁戮艖浬綎|兄弟》《秋思》等古詩都可以改編成一個故事。比如,學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以后,我讓學生想象李白和孟浩然還會見面嗎?他們可能在哪里相見?是怎樣見面的?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然后以《再見孟浩然》為題,進行習作。結果,沒有哪兩篇習作內容是相同的,足見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
一、從古詩詞中培養學生審美
古代詩歌描寫自然景物或即景抒情的成份較多,此類詩詞具有深蘊的意境,引導學生透過景物的美而體會其深刻的含義。如“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的雅趣,“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清新,“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的清麗,“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的少女情懷等,一旦納入了詩人的詩句中,無不閃爍著耀眼的光彩,透過文學的鑒賞,有助于培養起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是審美者內心深處極其敏感的一根弦,撥動它就能很自然的激發起一片濃濃的情愫,對民族對故土的依戀。
二、從現代散文中培養學生審美
許多現代散文,大多即景而發,筆調流暢,景物鮮活生動,美麗怡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朱自清的散文中較多地方表露出自己對美學問題的見解,如他在《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對秦淮河水的描寫就富于變化之美。天未斷黑時,“秦淮河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暗鹊綗艋鹈鲿r,陰沉沉的變為深沉了”,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在燈月交輝的情形下,秦淮河水又“綠如陳酒”,同時秦淮河由于天黑,燈光、月色不同,水面顯現出異彩,真是“一眨眼一個樣,層出不窮?!痹诮虒W散文中,多引導學生分析此類活潑多變,而無板滯之感的文章,其美感而得以體現出來。
老舍《濟南的冬天》里,群山環繞之形象美,無不透露出作者詩人般的筆觸。而王蒙、張愛玲等的作品里,更體現出作家們對自然景物細膩的情懷。所以,通過對現代名篇散文教學,引導學生領會大自然的美景,從而培養學生觀賞美、熱愛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現代詩歌培養學生審美
許多詩歌,通過描繪景物,表現出作者對生活、人生的觀察和體會。行行詩歌,除了具體的景物對象,更多的是作者們思想感情深沉的流露。徐志摩《再別康橋》中,“云彩”“晚霞”“康橋”“河水”等無不寄托詩人深深的惜別之情,一行行詩里,無論從節奏美、音樂美,還是描繪的情景美,都展現給讀者一幅美麗而遙遠的映像,同時那一份憂郁的情緒給全詩罩上一層濃濃的感彩。除開名篇現代詩,更多的小詩中還描繪出許多清新秀麗的意象,給人以明麗空靈的境界。
四、通過作文訓練培養學生審美
大自然可說是一部永遠看不完的美麗畫冊,學生的觀察、掌握知識的角度等方面的能力畢竟有限, 需要我們在平時作文訓練中引導學生體會、觀察、欣賞自然的美景。當然在教室里憑著自己的想象,遠遠沒有親自走到山間、田野、溪流、河畔觀察而得的生動形象。在教學中,大膽的鼓勵學生對照書本中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感情,通過一次次的訓練,學生的感悟能力會提高;在作文時鼓勵學生大膽描繪,久之,則能培養學生自由的個性,以及對美的觀察和熱愛,從而與日俱增地去創造美。
一、教學思路
“語文主題學習”提倡一課一得,提倡大量閱讀,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課程標準對中段閱讀教學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基本學情,特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背誦第2自然段;2.學習抓關鍵詞句,感悟語言美,進而體會寫法;3.運用寫法進行段落創作。
為達成目標,我設計了5個教學環節。1.課前積累。選擇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讓學生了解、體會詩中荷花的美,積累語言,為下一步學習荷花作鋪墊。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3.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精讀悟法,學習抓關鍵詞句感悟語言美,進而體會寫法的讀書方法。4.拓展延伸,學法遷移。在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之后,引導學生運用閱讀方法學習叢書中的兩個段落。5.從讀學寫,學以致用,進行段落創作。
縱觀這節課,我力求體現三點:1.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語言積累;2.緊緊圍繞學習抓關鍵詞句、感悟語言美,進而體會寫法的這一學習目標,進行學法、用法的語言訓練;3.從讀學寫,進行寫法的遷移運用。
二、教學流程
這節課教學內容如下。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荷花》,“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為地球撐起一把傘”中的《荷塘晨景》選段、《睡蓮》選段。單元課時安排:單元導讀課2課時,預習達標課1課時,精讀悟法課2課時,群文閱讀課3課時,習作指導講評課3課時,共11課時。
首先課件出示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生讀古詩,掃除閱讀障礙。
2.師生齊聲誦讀。
3.一分鐘速讀速記。
【設計意圖】在課首出示《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意在引導孩子們初步認識荷花,感知荷花的美,積累語言,也為接下來走進文本作鋪墊。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O計意圖】引導孩子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直擊重點段――課文第2自然段。
1.出示學習提示,學生自學。
讀:認真地默讀第2自然段。
想:你從哪個詞或句子中體會到了荷花的美?作者是怎樣寫荷花的?圈一圈詞,畫一畫句子。
2.學生匯報。(圍繞以下幾個句子進行匯報)
(1)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2)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3.體會構段。
4.背誦積累。
5.學法總結。
【設計意圖】以《荷花》一文重點段第2段為例,引導學生學習抓關鍵詞句、感悟語言美,進而體會寫法。
運用學法學習叢書中的相關段落。
1.出示學習提示。
自由讀選段一,你認為哪個詞或句子寫出了荷花的美?作者是怎樣寫荷花的?畫一畫句子,圈一圈詞。
2.班內交流。
3.自學選段二,班內交流。
4.背誦積累。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運用同樣的方法品讀叢書中的兩個片段。
從讀中學寫,段落創作。
課件出示向日葵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運用寫法,自由表達。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領悟寫法的基礎上從讀中學寫,試著運用所學方法,進行段落創作。
布置作業。
1.將課堂上創作的片段進行修改、整理、謄抄。
2.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閱讀“語文主題學習”叢書(1)的“慧眼賞自然”“名家頌自然”“妙筆繪自然”部分,感悟語言的美,體會寫法。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讀書方法閱讀叢書中的其他文章,體會寫法。
一、人教版古詩詞選文的優點
(一)選文方面的優點
題材、范圍、體裁的廣泛。其中選編設計了多種題材。寫景、鄉愁、人生哲理、詠物、愛國詩歌、時令節氣、情感等多方面。比如《靜夜思》代表鄉愁,《題西林壁》揭示人生哲理,《贈汪倫》歌頌友情,等等,不甚枚舉。這些古詩的選取,有的培養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志趣;有的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有的開啟他們的思考;有的培養學生對珍貴的情感的重視,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不僅獲得語文知識,而且對學生的心智進行了很好的教育,培養了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提升了學生的全面素質。
選擇的范圍比較廣泛。人教版選擇了從先秦到清代的古詩詞。除了兩漢時期沒有,其他時期都有內容。在以唐宋兩代為主的基礎上,還兼顧到其他時期的古詩的選編。比如三國時期曹植的《七步詩》、先秦詩歌《采薇》、清代的納蘭性德的《長相思》等,給學生展現不同時代的詩詞,增加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習的興趣。
體裁廣泛。古詩文的選擇上主要是七絕和五絕,這些內容的安排,能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易于記憶和背誦。除此之外,還加入了詞和古體詩等體裁,既注重了選文的典范性也注重了體裁的完備性。
(二)選文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古詩詞文中既有五絕也有七絕,前者學習教容易,后者有一定難度。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重在對其興趣的激發,才能提升教學成績。因此,由五絕到七絕的安排體現了由易到難,難度適中的原則。特別符合小學階段的學生的特點。
二、編排方面的優點
1.在古詩詞的編排上,遵循的是由淺入深的編排方式。首先讓學生學習簡單的五絕,在五絕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再進行七絕的教學,隨著年齡的上升以及經驗的積累再學習詞和古體詩等,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也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的發展規律。同時,在古詩詞的學習中配以精美的插畫,讓小學生能通過畫面直觀地去理解古詩詞的含義。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斑斕的圖畫中得到激發,讓他們的思維也隨著畫面放飛。
2.每個教學單元教學目標與古詩詞的主題相符合,如小學三年級的上冊,《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都是表達作者對祖國的美好河山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體會到詩人描繪的景致,也在思想上受到了熏陶,陶冶了情操。
3.為學生創造了不同的練習模式,注釋的詳細。為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置了很多的練習模塊?!白x讀背背”、“日積月累”、“趣味語文”、“展示臺”等,都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而對古詩詞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在古詩詞注釋這一塊,也進行了詳細的注解,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三、選文方面的建議
1.題材比例方面有待均衡。比如,小學階段的關于親情的詩歌僅占古詩詞總量的百分之三點二,友情的詩歌只有6篇,愛情詩歌則沒有。人教版小學階段主要是描寫景致以及游記的古詩詞。如果增加親情、友情的比例,將對學生的情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選擇關于愛情的詩歌,比如《迢迢牽牛星》放在6年級的學習課程中,一方面高年級學生心智成熟一些,也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愛情的價值觀。
2.教材的選文范圍適當地擴大。雖然現有的教材范圍有一定的廣泛性,但是還是遺漏了一些精華的古詩詞。詩經、楚辭等有其獨特的魅力,由于較長,可以采取節選的方式,主要是感受其中的手法和現實主義精神。
3.各類題材有待均衡。在人教版中,七絕占總體的比例約百分之五十九,而五絕是百分之十四,這樣的安排,明顯就提升了學習的難度,所以應該更加均衡比例。另外,曲和詞的選擇都較少。這樣對學生對詞、古體詩和曲的藝術形式、藝術特點等不能形成整體的把握,不能了解其全面的藝術內涵。因此,要加大曲和詞以及古體詩的數量,從而使整個的比例均衡。
四、編排方面的建議
1.加強編排形式的多樣性。人教版主要是將古詩詞作為單篇的課文來進行編排,而引用古詩詞的課文就很少。僅僅只有《給詩加腰》、《詩中的秋》兩篇。如果能增加古詩詞的引用,就會給學生學習古詩詞創造更具有吸引力的環境。
此外,在編排上還應該注重古詩詞作為單元單獨進行編排的方式。可以將古詩《望洞庭》詞《清平樂?村居》、曲《天凈沙?秋思》、詩經《采薇》等描寫風景的古詩詞放在同一單元。這樣就加強了詩歌的學習。
2.古詩詞的練習的設計應該多樣化。雖然在古詩詞的練習形式上有四種模式,但是相比現代文的閱讀,它的練習模式就少了很多,因此對古詩詞的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梢栽俟旁娫~的課后練習中增加“閱讀鏈接”,來擴充古詩詞的學習?!敖涣髌脚_”則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對古詩詞學習的心得的交流,這也是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