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科學研究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研究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學研究報告

        第1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 研究課題 《農村幼兒教師數學培訓教材開發與研究》 研究報告

        《農村幼兒教師數學培訓教材開發與研究》是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為了使課題研究能夠順利的開展,課題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了專項研究,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課題的名稱

        《農村幼兒教師數學培訓教材開發與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為宏觀教育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早期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關鍵一環,其中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既是全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而農村幼兒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和制約農村幼教事業發展的關鍵。

        目前黑龍江省還沒有一套適應“農村幼師培訓班”的數學教材,大部分學校使用的數學教材都存在內容多、難度大、學生不適應的問題。我們開展本課題的研究,立足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科學性系統性原則,建立新的課程改革理念,力爭使農村幼師培訓班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體系完整、難易適度,適合農村幼師培訓班學生特點,使學生形成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本課題被列為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從2008年1月起,我們嚴格按照課題研究方案進行實際操作。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及價值。

        1.研究制定農村幼師培訓班數學教材的編寫原則、方法和步驟,探討實驗教材使用中相關問題。

        2.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促進教師教育理念和價值觀念的更新及專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本課題的研究有利于共同探索高等幼兒師專新的教材體系,促進高師數學教學改革;有利于增強高師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意識,特別是增強為農村學前教育服務的意識,切實為“三農”服務;有利于把黑龍江幼專“十五”期間關于“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研究”的成果進一步深化;有利于落實《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

        (三)課題的理論依據。

        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程的觀念與創新》,M?瓦根舍因的范例學習理論,約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發展”理論,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理論。在總結以往農村幼師培訓班課程改革經驗和教訓基礎上,著重分析我校農村幼師培訓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問題,把素質教育作為切入點,立足于為大量的農村幼兒園提供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突出課題的實用性。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與內容

        (一)研究方法。

        1.比較法:以三年制幼師教材、中師教材為依托,以高中教材為主線,編寫“現實的”教材。

        2.實驗法:對學生的有關情況進行分析、前測、問卷、數據統計。在2008年9月編寫教材,試用教材,試用一年后進行測試反饋,對反饋的數據進行分析,再與第一次數據進行比較。確定兩個實驗班,分別采用新、舊教材進行教學對比實驗。

        3.問卷調查法: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狀況、學習動機、學習適應性等方面作問卷調查。

        (二)研究內容。

        根據“課程發展要基于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學生的學習放在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的主要觀點,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校教育教學組織與管理出發,編寫出一套適用于農村幼師培訓班特定學生群體的“現實的”數學教材。

        四、課題的階段成果

        (一)課題組成員學習課題研究的材料,統一思想,確立了課題研究任務和研究重點,并圍繞課題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

        (二)完成對學生和幼兒園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并形成調查報告。

        (三)完成第一學期教材的編寫及第一學期實驗課的教學與研討。

        (四)通過本階段試用教材的情況,結合我校農村幼師培訓班需參加成人高考提高學歷及學時變化的實際情況,對比幾種相關教材,將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如下:

        1.第一章:集合與簡易邏輯(28學時)。

        (1)集合。(2)子集、全集、補集。(3)交集、并集。(4)含絕對值的不等式解法。(5)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6)邏輯聯結詞。(7)四種命題。(8)*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2.第二章:函數(40學時)。

        (1)映射與函數。(2)函數的基本性質。(3)*反函數。(4)指數。(5)指數函數。(6)對數。(7)對數函數。(8)*冪函數。

        3.第三章:三角函數(40學時)。

        (1)角的概念的推廣。(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數。(4)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5)正弦、余弦的誘導公式。(6)*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8)*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9)*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10)*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4.第四章:數列(28學時)。

        (1)數列。(2)等差數列及通項公式。(3)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4)等比數列及通項公式。(5)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

        5.第五章:平面解析幾何(68學時)。

        (1)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3)*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4)*平面向量的數量積。(5)*平移。(6)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7)直線的方程。(8)*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9)曲線和方程。(10)圓的方程。(11)*橢圓的方程及性質。(12)*雙曲線的方程及性質。(13)*拋物線的方程及性質。

        6.第六章:排列、組合和概率(50學時)。

        (1)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2)排列。(3)組合。(4)隨機事件的概率。(5)*互斥事件有一個發生的概率。(6)*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7)*獨立重復試驗。(8)*隨機抽樣。(9)*用樣本估計總體。

        7.第七章:導數(18學時)。

        (1)極限。(2)導數的概念。(3)幾種常見函數的導數。(4)*函數的單調性。(5)*函數的極值。(6)*函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8.第八章: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34學時)。

        (1)平面。(2)空間兩條直線。(3)空間直線和平面。(4)空間兩個平面。(5)棱柱。(6)棱錐。(7)球。

        (注:陰影部分為新增內容,帶*章節為選學內容。學時說明:一年級每學期17周,每周4學時,共計136學時;二年級上學期17周,每周4學時,下學期17周,每周2學時。共計102學時。總計:238學時。)

        五、問題與反思

        通過本階段的研究,我們發現要深化課題研究還存在許多問題:課程改革力度不大,新教材的知識、習題編寫難度還較大,教材內容及舉例貼近幼兒的不多,體現幼師特點不明顯,教學還不能適應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修訂稿中有待加強和改進。

        參考文獻:

        [1]黃瑾.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幼兒師范學校教科書 數學(上、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一、實驗課題的基本指導思想

        以教育理論為指導,運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調查、學習、研究、實踐、總結等有機結合,保證了整個研究的計劃性、整體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強調課題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學整合的實用性。

        二、實驗課題的目標

        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觀念,培養學生對地理信息的獲取、篩選、應用的能力,已顯得更為重要,為此,我們要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讓他們養成自主創新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地理知識服務于他們的學習、生活及未來的工作。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地理信息時空一體化提供了展現舞臺,為地理事物和圖像信息的立體化、形象化呈現,提供了技術平臺。顯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動力,還為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預示結果,引導教育遵循著科學的軌道前進。教育技術的提高,能夠改變教育者的觀念,影響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質量。因此,課科組成員結合我校教學的特點,經過反復研究,課題將達到幾方面成效:

        第一、鼓勵青年教師,加強多種可視化軟件的學習,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現行中學地理知識為背景,創設出靜態、動態的各種地理情景,可以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考。

        第二、各種地理情景的創設立求做到深入淺出,突出重點,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第三、現代教育技術必須與傳統教學相結合,貫徹和體現地理課堂教學原則。

        第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第五、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第六、運用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新能力。

        三、實驗過程

        (一)、構建體系、實施方案、隨時調控

        1、宣傳發動所有地理教師都參與課題組,并積極與電教中心相互協作配合。

        2、制定嚴格的課題管理與研究制度。為調動教師參加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學校將課題研究納入教師的考核中。

        3、我校的硬件設施經過多年的累積發展,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優勢。每個教室都配備多媒體。為每個辦公室配備了電腦,建設了校園網絡中心。本課題組可以隨時優先使用以上各種資源。

        4、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理論,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5、運用教學設計理論來進行課程的教學設計,建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我們組織全體地理教師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挖掘教學潛力,要求能運用現代教育理論設計出基于信息技術、適合學生的新課型。經過學習、討論、觀摩等,我們在課上創設情境、提供資源,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反饋信息。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6、課題組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措施,注意日常研究中的記錄、收集和材料整理,撰寫論文。同時,走出去請進來,去兄弟學校學習取經;購買了一些先進學校的課堂教學實錄VCD和課改資料,組織學習,啟發思維,激發靈感。這些研究工作的開展,對課題組成員較好地實施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實驗研究方法

        1、“實驗研究法”與“實踐研究法”相結合。

        “實驗研究法”:課題組確定實驗班和對照班,采用隨機抽樣辦法,提取一定數量的樣本,作為重點實驗對象。進行重點實驗時,對共變量實行有效控制,實驗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法”:在自然狀態下,圍繞實驗目標組織教學過程,通過觀察、調查、測試等方法積累相關資料,作為實驗結果分析的輔助材料,以提高實驗效率。

        2、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確定

        (1)自變量:

        科學合理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構新型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優化學習方式。

        (2)因變量: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地理學科的讀圖能力。

        (3)干擾變量的控制:

        a、實驗對象的選取:采用按學生成績分層取樣的方法在高一年級選取學生成績相同,其他客觀條件也相同的班級分別作實驗班和對照班。

        b、保證授課時數相同,不得隨意增加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輔導時間,避免實驗結果失真。

        c、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師教學水平相當,實驗方案一經設定,實驗過程中必須堅持實驗班按實驗方案教學,對照班用傳統教學方法授課。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過近兩年的探索,我們在該課題的研究上邁出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取得了預期的成果。

        (一)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學習模式

        1、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較高業務能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學科教師隊伍。

        2、學生信息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二)開發、建設了地理教學資源庫。

        (三)實驗效果

        1、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生活質量

        實驗結果證明,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功能去認識、識記、理解;可以促進學生自由選擇、自主探究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和態度,提高學習生活質量。

        年級調查人數感興趣不感興趣無所謂

        20**級高一25178.49%13.15%8.37%

        20**級高一25474.41%15.75%9.84%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構創新型教學模式,優化了教學情境,優化了教學結構,學生動手操作,勤于實踐,自主、創新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了教學質量

        實施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引起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認知策略和思維過程的轉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成功的可能性,效果顯著優于傳統教學方法(表2)。(表中四個班是高一年級進行分組實驗。對比班在傳統教室上課,實驗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它課堂效果檢測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表2:地理《洋流的分布規律》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的課堂效果檢測比較

        班級均分標準差r值顯著性水平

        高一(4)(5)對比班81.7011.602.370p<0.01

        高一(6)(7)實驗班89.108.58

        (四)理論認識

        1、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為提升教學活動的創新品質創造了條件。

        (1)現代信息技術為師生提供了教與學的新平臺。

        (2)現代信息技術為現代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

        (3)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了可能。

        2、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創造了情境化學習環境。

        (2)新型教學模式優化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緒。

        (3)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培養了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的新型學習能力。

        (4)新型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的存在方式和具體形態。

        (五)教師成果

        在實驗過程中,學校教師們均能隨時將實驗體會、感想和收獲,撰寫成教育論文,在課題實驗進行期間,課題組教師撰寫的論文參加了校、區、市現代信息技術論文征集,且多次擔任校、區及全市公開教學觀摩課任務。

        四、課題成效

        1、形成一批研究的物化成果。(1)內容較豐富的電子教學資源庫(2)多媒體課件、素材(3)教師論文(4)典型教學設計案例

        2、匯總實驗材料,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完成實驗報告、論文、成果資料;

        3、課題組結題報告、驗收;資料歸檔、成果申報。

        4、本課題的成果形式主要是課題論文、建構創新型教學模式及其可操作程序、軟硬件資源、文本及音視資料。

        五、研究方面存在的問題

        1、如何充分發揮教師在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下主導地位

        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不等于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下,教師如何能成為教學情境的創設者,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指導者,學習工具運用的幫助者,協作學習的組織者。

        2、課題實驗逐步帶來的教師負擔漸重(如:大量的課前準備,寫教案、寫腳本、做課件)且考試評價體系沒變所產生的矛盾(考試重分數,社會重升學,家長反對搞實驗)。

        第3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山東菏澤曹縣第二中學 陳燾

        摘要:科學探究實驗是新課程著重介紹的知識點,同時又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亮點和難點。本文對科學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釋,并以實例說明如何做好科學探究實驗及如何做實驗報告。

        關鍵詞: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實驗 實驗報告 提出問題 猜想和假設 實驗方案 數據處理

        作為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亮點和難點,《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科學探究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一般來講,我們進行科學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驟或流程:

        一、提出問題

        “現代科學之父”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進步”。

        問題是創造的先導,是思維的起點,具有問題意識是一個人有所創新的前提與基礎,是否具有問題意識,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因循守舊之人與開拓創新之人的分水嶺。

        我們提出的問題首先應該是科學的,不能反科學或偽科學,而且還必須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可以探究的、值得探究的。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我們所能提出的問題應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卻不能脫離生活和實際經驗,提出的問題應在其力所能及范圍之內,即有能力應用已有的物理知識,加上部分未知的物理知識,利用科學的方法與思想,或獨立或協作地予以解決。

        提出問題后我們還必須明確問題,明確問題是為提出假設或大膽猜想奠定基礎。從物理學的角度較為明確地闡述該問題。

        二、猜想和假設

        讓學生做假設和猜想,就是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和實驗經驗,對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問題的答案提出猜想與假設,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動著科技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講,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郅庭瑾先生認為,高中生業已具備以理論型為主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具體體現在:①學生可以通過假設進行思維。按照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途徑,經過一系列的抽象邏輯過程,達到目的。②學生思維業已具備預設性,在解決問題之前,學生已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和手段。③學生思維已漸進形式化。中學生開始逐步地由具體運算思維占優勢發展為形式思維占優勢,不僅能夠進行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而且能進行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高中生在他們的實踐與學習中,已能夠完成從具體上升到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去獲得具體知識的完整過程。④高中生思維活動中自我意識或監控能力的明顯化。⑤學生思維能跳出舊框框,創造性思維已獲得迅速發展,開始追求新穎、獨特的東西,形成了自己對事物的獨特見解。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大膽猜想,只有想象,才能盡可能多地突破舊有知識的羈索,打破時空的限制,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盡可能地全方位思考。合理的或大膽的猜想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無意中的直覺往往可以打開解決問題的大門,激發創造的靈感,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一種大膽而有根有據的判斷往往也可以突破層層迷團,實現探究的目的。

        三、制定實驗方案

        方案是種思想,是個預設,只有經過多次嘗試才能完善;方案是盞街燈,是座燈塔,指引著我們有目的有步驟地完成實驗或既定目標。方案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實驗步驟是否井然有序,關系到實驗數據是否真實可靠、是否切實可信,關系到實驗結論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具有普遍性。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好就好在實驗設計的巧妙,設計的合理,設計的渾然天成。為此:①方案中的儀器應選材合理,便于準備,不能要求過高。在確定實驗方案之前,應首先學會正確操作和熟練操作,特別要注意應該注意的事項。②探究過程應盡量清晰,各步驟間銜接流暢,表格設計合理,應盡可能多地確定實驗方案,盡可能多地進行實驗,并由此比較各個方案的優缺點,確定最佳方案,同時若其中某個實驗被確認失敗的話,也可以盡快選擇其他實驗方案。

        四、進行實驗

        根據實驗方案,按照說明書正規操作,操作時應注意安全(包括儀器安全和人身安全),實驗中要如實記錄數據和實驗現象等,利用觀察、實驗或其他方式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實驗數據和信息。

        盡可能地收集實驗數據與信息,目的是盡量減少偶然誤差的干擾。收集到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我們做定性分析;數據越多,越有利于我們做定量的計算。當然,為了更好地逼近實驗結論,我們除了實驗手段外,還可以從多種信息源上采集和獲取信息,以彌補實驗手段的不足。

        五、數據處理

        整理完所收集到的數據與信息后,就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分析和歸納,找出規律,嘗試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處理得出結論,并對實驗結果予以解釋和描述”,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得到哪些反饋呢?

        用自己的語言去總結實驗結論時,需要注意的是實驗結論一般應具有以下特征:①條件相當嚴格,不能任意擴大或縮小;②實驗方法相當完善,當然也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③表述簡潔而嚴明,應盡量用嚴密且準確的科學術語來描述,且具有相當嚴謹的邏輯。

        六、心得體會

        通過實驗,汲取失敗的教訓,積累成功的經驗。實驗后要提交實驗報告,報告中要科學地表述自己的探究思路、過程、方法和結論。踢過足球比賽的大都知道“我們在比賽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積極突破,又要注重團隊的團結合作”的道理,同樣在科學探究實驗中,自我自主探究與交流協作也一樣重要。在合作中注意既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實驗方案,也要能夠積極聽取他人的建議,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成果。只有我們親身親歷科學探究,才能收獲一種習慣,養成一種意識,養育一種能力,這對我們今后無論是學業還是事業都是極其重要的。

        下面以“探究加速度與質量、力之間的關系”的實驗為例,簡要探討如何進行科學探究和書寫實驗報告。

        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案: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力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簡而言之,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體現在速度的改變上,而速度發生變化就表明物體具有加速度,因此可以說力是使物體產生(或具有)加速度的原因。同是一輛靜止的汽車,施加的牽引力越大,至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時間越短。由此我們不妨假設加速度與力成一次函數a=kf+b,同時假設b=0。假設成立與否,還需要用實驗探究和驗證。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即慣性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就越難以發生改變,即加速度越小,由此我們不妨假設a=b+1/km,同時假設b=0。由此,我們現在所要探究的加速度是同時與力、質量有關的,那么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按照哲學上的觀點,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情況是由合外力(外因)和質量(內因)共同決定的,合外力和質量兩個因素統一于影響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過程當中,同時又是矛盾的。合外力促使加速度的產生,質量則維持原有狀態不變,阻礙加速度的產生。在物理學中我們研究一個物理量同時與兩個或多個物理量(或因素)有關的多元問題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即先保持其他物理量(或因素)不變,逐步分析所求物理量與其中某一物理量的關系,而后總結出這幾個量之間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首先固定質量,探究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而后固定合外力,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間的關系;最后總結出加速度與合外力、質量的關系。

        如果a=k1f成立,反映在a-f圖線上就應該是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如果a=k2m成立,反映在a-m圖線上就應該是條雙曲線,然而真實地判斷該圖線是否是雙曲線是比較復雜的,不過我們可以變換角度,將a與m成反比轉化為a與1/m成正比,即反映在a-1/m圖線上就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但加速度是不易測量的,因此我們需將其轉化為位移,而且我們所探求的主要是a與f、m間的關系,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無須求解a的實際值。設計實驗時使小車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同時將小車放在相同的位置,并同時打開和關閉文件夾使兩小車運動的時間相等,由s=at2/2便可得出a1/a2=s1/s2。這樣就將加速度轉化為位移,以后做就好的多了。

        教材給出了實驗裝置,但不甚好。一方面嚴格的光滑水平木板是沒有的,普通實驗室中的木板大都相當粗糙,不符合實驗要求;另一方面,若往小盤中放砝碼,好多同學放置的大都不是比較均勻,然而這樣做很容易帶來相當大的誤差。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下圖:

        實驗器材:上部有凹槽的小車兩個,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直木板兩個,大型文件夾一個,砝碼若干,勾碼若干,細線若干,刻度尺一把。

        第4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關鍵詞:學生主體作用;高職;保險學;教學模式

        1學生主體作用的釋義

        所謂“主體”,即第一、主要參與的群體,也是活動中的核心群體。而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可以理解為課堂中最為重要、最為核心,參與度最高且具有較強主動性的教學主體。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一直都把教師置于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積極主動的教學和講授將知識傳遞和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講臺下被動的傾聽和接受知識,在課堂上教師成為最為活躍的主角,甚至是在唱獨角戲,完全決定了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的規劃實施,并主導了教學效果的高低。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對于高職院校保險學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保險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對保險學很多學生都還存在一些誤解,尤其是當前保險市場種種不規范業務行為導致大眾對其頗有微詞,由此也影響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知。那么如果能夠在課堂上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能讓學生將自己的認知和觀點充分表達出來,教師有針對性的釋疑和解惑,學生的誤解就能夠及時消除,放下對于該課程的抵觸情緒和懷疑態度。(2)有利于提高保險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講授式教學,學生由于只是處于從屬地位,被動的傾聽和接受知識,教學效果無法保證。更重要的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教學效果完全由教師的水平決定,導致不同的學校同一門課程教學效果良莠不齊,學生的學習無法得到保證。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退居幕后,僅僅起到輔助和引導作用,主要由學生進行思考、探究、討論、演練和訓練,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就會得到很多的收獲以及超出書本的知識,且思維不會完全被教師所限制,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擴散思維。(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高職教學的特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操水平,而保險學課程也應該如此。通過保險學的教學,要讓學生了解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懂得保險產品設計的技巧、掌握保險核算方法,同時還具備較強的保險產品市場營銷能力。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工作內容,僅靠傾聽教師講授是達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必須要將學生置于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和訓練,掌握今后將要從事的保險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技巧,讓他們具備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從業水平。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高職院校保險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建議

        (1)運用案例教學法和研討教學法。隨著中國和全世界保險業的發展,關于保險的成功與失敗案例很多,并且很多案例故事性、趣味性強,也具有一定專業深度和所學知識的對應性,有較高的討論價值。教師完全可以將這樣的案例加以篩選和提煉,并引申出一些開放式的、發散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研究和討論,教師在期間僅僅進行提點和引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當討論告一段落后,可以讓學生分組向全班介紹本組的討論情況和結論,這樣各抒己見,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被激活,且在材料收集和研討過程中還能得到教材框架之外的收獲。(2)運用項目驅動法和任務引領法。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法和任務引領法,就是通過實際工作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教師可在課堂上引入保險公司的真實業務項目,然后讓學生分組或者分工完成。在學生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糾偏,并時刻監控學生的進展。學生完成項目后,要通過演示和匯報將成果展示出來,供專家評定成績。這樣一來,學生成為了學習中最為活躍的群體。

        第5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是現在我們的教育的重中之重,需要我們徹底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來武裝自己、用全新新的理念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學習和研究,我們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為使我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得到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們進行了更深入的實驗研究。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這個課題。在實施新課程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策略,大膽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發展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基于對小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分析,結合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我們研究創建了具有三河五小特色的C―P―P―C的英語教學模式。第一個C指“Competition”(擂臺賽),第一個P就是 “Presentation”(新知呈現),第二個P是指 “Practice”(鞏固操練),第二個C指 “Check”(檢測)。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就此模式的不同階段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切實達到高效的目的。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為了更好地進行課題研究,我們作了充分的前期準備,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文獻,進行了深入地研究,發現:關于“高效課堂”,國內外專家專著沒有有特別明確的定位和闡述,關于“高效課堂”的研究也還未成體系,較多的是關于“有效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在中國國內有關“有效課堂教學行為”主要集中于教師行為的有效性等問題上,且教師行為的有效性研究,與國外的教師行為標準的研究非常類似,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師行為的效率。而關于教學模式,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斷實踐和研究,現在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主要有: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模式,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實驗模式,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模式,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模式,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模式、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阿莫納什維利的“合作教學”模式等。我國近代教育工作者在借鑒國外教學模式和總結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吸取外國教學模式的優點,又努力創造具有我國特色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教學模式有:“指導――自學”教學模式、“引導――發現”教學模式、“目標――導控”教學模式、“情境――陶冶”教學模式等。現在有效教學開始朝著建構多元化、情境化、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方向發展。教育工作者們更加關注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模式的靈活性。關于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我們要從不同方面不同渠道提高課堂效率,因而,我們認為我們的研究很有必要。而且,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各有各的特點,所以我們要研究出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特點,適合我們自己的學生的“高效課堂”。

        (二)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有助于一線教師準確把握學科特征,更新自己的觀念,提升自己的能力,積極探索更有效的策略。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期待教師能減輕教學壓力、學生能減輕課業負擔,提高的教與學的效率,能夠調動教師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教學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較大意義的創新和變革。

        (三)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1.選題有意義

        一是有利于減輕教師沉重的教學負擔;二是有利于提高我們教師隊伍的素質;三是有利于迅速適應并有效實施國家推行的課程改革;四是有利于提升三河市第五小學的辦學品位。

        2.模式創新意

        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實施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研究出切實高效的教學模式。

        3.手段更先進

        利用網絡資料,利用學校信息資源和網絡資源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和信息,重視橫向、縱向比較研究,充實課堂模式研究的理論依據。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對“高效課堂”的界定

        所謂“高效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它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知識上有收獲,能力上有提高,思想上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懂得少到懂得多;在能力上,從不會到會,從會得少到會得多;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而定,對于小學英語,我們認為高效課堂的表現就是:學生表現積極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學生對于課堂活動充滿激情,有較強的能力去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夠完成目標的同學在在95%以上。簡單地說,我們要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是否能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我們的立足點應該是“面向學生的發展”。

        (二)對“教學模式”的界定

        “教學模式”這個詞對于我們并不陌生,但從專業的術語來解釋就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計劃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種教學活動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從而組成的具有動態性的過程,從微觀的教學活動的角度看,它具有變化性,但從宏觀的過程角度看,又具有比較穩定的過程形式。一種教學模式由不同的教學活動組成,這些教學活動包含幾種教學策略或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在某個具體領域的具體化,同時又直接面向和指導教學實踐,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

        三、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們對于識不應該是被動地接受,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主動建構的。此理論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不可替代。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不是只靠教師的教授來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借助他人幫助,利用所需的學習資料,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獲得的。其理論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

        3.確立目標,組織開題

        接到立項通知書后,課題主持人立即召開全組人員會議,并開始撰寫開題報告。在開題報告中,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研究步驟,做到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為順利完成課題實驗奠定了基礎。

        (二)實施階段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

        搞好此項課題研究,不能只憑一點教學經驗,需要有理論引領。所以,學習相關理論是實驗的必要保障。實驗教師,首先做到有思想有個性,要熱心課題研究,肯下功夫,有愛心,有敬業精神。從書本中學,從網絡中學,同行之間互學。每學期安排理論學習交流。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師對課題研究的認識程度直接關系到他們實踐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新的教學理念要真正深入到教師的心靈,才能成為教師理念建構的基礎和準繩,從而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們要求教師加強學習,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論水平。扎實有效地進行理論學習,使研究的參與者樹立正確的觀念是開展課題研究的基礎與前提。因此,我們始終把更新教學理念作為首要任務來抓。課題組要求每一位課題成員認真研讀教學著作,不斷充實、更新實驗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斷吸取“營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2.專題培訓,奠定課題研究基礎

        定期開展課題研討活動;做到有計劃、有過程、有分析、有總結。通過學習培訓,使課題組教師對“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的意義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明確了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聽、說、玩、演、的活動中學習并運用英語知識。實驗教師的認識不斷提高,為深入課題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踏踏實實進行課題研究活動

        針對C―P―P―C教學模式,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及時進行總結交流,組織教學反思。開展本課題以來,每學期開展兩次課題研究課的設計、教學實施、反思活動,促進課題實驗的開展。鼓勵成員積極將自己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及時進行摘錄,并能努力撰寫成文,在定期和不定期的集體活動中進行廣泛的交流與研討活動,爭取有高質量的研究或獲獎。

        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的研討工作,突出“興趣、情景、活動”改進英語課堂教學,小學生在符合他們特點的活動中學習英語,其興趣會更加濃厚,而濃厚的興趣又會使他們更主動,更富有成效地參加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來,這就形成了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

        開展課題研究,貴在探索,重在實踐。為此,實驗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天性和實際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作用,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讓研究服務于課堂教學,用課堂教學展示研究成果。

        4.重視過程,加強實驗指導

        課題立項后,組建課題實驗小組,制定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通過圖書、計算機網絡了解國內外研究情況,形成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并對課題全面論證。本課題以案例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為主,輔以調查、文獻搜集、觀察等方法。組織課題成員,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根據不同的模塊和教學內容,制定相應教學對策,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觀察效果,并根據反饋的問題,調整對策,繼續深入研究,通過實驗,積累資料,邊調查、邊實施、邊修改,逐步完善課題實施方案。同時,了解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借鑒。匯總各階段研究報告,收集各小專題研究的原始材料,系統處理分析課題研究過程中所得的材料數據,形成課題研究成果報告,最后申請結題,并在全校甚至全縣范圍內推廣、運用實驗研究成果。

        5.以課例引路,上好研究課

        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各種探討及實驗等活動,把握實驗方向與重點。以教學、教育案例為載體,實施行動研究,使教師與研究者在制作案例時共同思索,教師在理念與經驗引領之下進行行為自省、教學經驗重構、扎根埋論建立。研討活動為集中研討共三種形式,一般情況做如下安排:

        (1)每兩周由執行組長牽頭,組織課題小組成員,開展一次研究活動,主要是學習本課題實驗的理論知識與先進經驗,小結本課題實驗的經驗與教訓,確保課題研究在正確的指導下有序進行。

        (2)每學期3-6年級每個年級組織一次課題研究課,組織好教師評課。

        (3)組織課題組成員觀看“英語教學觀摩課”,寫好教學小記并在課題組進行交流,以優質課促反思,以優質課來引路。通過“觀看――反思――交流”這樣一個過程,組員們從教學理念上有了根本的轉變,從而切實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

        6.加強教師間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老師們的交流中,有理論學習的收獲,有教學困惑的剖析,有教學成功的感慨,有教學失敗的傾訴。通過平等的對話、橫向的交流、縱向的引領、思維的碰撞、觀念的爭鳴真正促進教學研究。

        7.具體研究內容

        (1)通過課前打擂活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

        主要研究者:趙興華 杜淑杰

        課前的幾分鐘,學生剛剛進入課堂但還沒有真正投入進去,課前打擂可以讓學生放松的心情緊張起來,盡快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去。而且通過課前打擂活動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已學知識,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此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為集體爭光的集體榮譽感。

        (2)設計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

        主要研究者:馮雪蓮

        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認為,認識起源于活動,認識是從活動開始的,活動在學生的智力和認識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的游戲活動,大家并不感到陌生。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有聽,說,玩,演,唱,猜等形式,本著創設真實情景的原則為學生設計活動。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目標我們會設計不同的課堂教學活動,以達到高效的目的。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

        一節英語課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呈現環節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在此環節中,學生不僅要感知、理解教師所呈現的新語言材料,還要感知、理解新語言材料所適用的場合。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通過合情合理的真實的情景的呈現新知,使學生身臨其境,領悟到所學知識的意義,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對于不同的語言材料,我們要采用不同的呈現形式,下面介紹幾種我們在課堂中常用的呈現形式。

        (1)直觀呈現

        所謂直觀呈現,就是利用多媒體、掛圖等多種教學手段,帶給學生視覺上的刺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教具形象逼真、容易記憶,學生也容易接受,在小學英語課堂上使用直觀教具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語言教學最終目的是要用來交流的,所以要注重實用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實物、圖片、掛圖、錄音機、身體語言以及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對于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幫助學生加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的能力。我們主要在單詞新授或語音課上(即Let’s learn和Let’s spell部分)使用直觀呈現的方法。不同的單詞我們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根據需要我們會以猜字謎、猜動作、聽聲音、提問題、展示實物、簡筆畫等方式呈現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促使學生去積極地思考。

        (2)表演呈現,即情景呈現

        表演呈現是我們在課堂中比較常用的呈現方式之一,小學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人,也應該是表演藝術家,因為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情景表演中學習知識和提升能力。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教師要多創設一些真實的情節,師生共同扮演角色,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這種呈現方式我們多用在對話或語篇教學,也就是課本的Let’s talk和Read and write部分。

        (3)多媒體呈現

        直觀呈現和表演呈現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了,多媒體具有生動的畫面、真實的視覺和聽覺感受,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另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課本內容創設情境的難度較大,表演的難度也很大,這種情況下多媒體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PEP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英語上冊Unit4 My home這個單元中,在學習Let’s talk中Where’s she? Is she in the study? Yes, she is. No, she isn’t.這個情景時,很難讓學生直觀感覺到真實的情景,因為study(書房)、kichen(廚房)、living room(客廳)、bathroom(浴室)、bedroom(臥室)這些情節很難直觀地給學生展示出來,當然也就無法表演。這時多媒體就可以能生動形象地利用圖畫甚至是動畫給學生呈現真實的情景。所以,多媒體教學也是我們研究的一項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內容。

        3.鞏固操練,創新高效:Practice

        要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就要設計高效的課堂操練活動。 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認為,認識起源于活動,認識是從活動開始的,活動在學生的智力和認識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本著創設真實情景的原則為學生設計活動。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目標我們會設計不同的課堂教學活動,以達到高效的目的。

        通過實踐研究我們總結出一些常用有效的小學英語教學操練活動:

        (1)通過游戲操練

        游戲教學法是情景教學法的一種形式,是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基礎,旨在鞏固課文教學、熟悉新單詞、鍛煉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開發學生潛力與智力;以實際教學內容為依據,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驟和規則,循序漸進的英語活動,它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

        (2)在歌曲中操練

        兒童歌曲和歌謠優美動聽、輕松愉快,學生非常喜歡。在歌曲中操練所學內容既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又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我們會采用教材或其他教學資源中提供的跟教學內容有關的歌曲歌謠,也會根據較教學內容改變歌曲,例如用“兩只老虎”的曲調改變歌詞“Do you like, do you like peaches, peaches? Yes, yes, I do. Yes, yes, I do. Yes, I do. Yes, I do.”

        (3)在chant中操練

        “Chant”類似于在學生口中廣泛傳唱的童謠,其內容句式簡單、瑯瑯上口,好記易背,配上音樂再用說唱的形式表現出來,使人讀了倍感愉快難以忘懷。我們利用Chant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節氣氛,激活課堂。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但有意注意的持續的時間短。而長時間機械的操練,生硬、平淡的學習,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學習氣氛沉悶。如在教學活動中不時穿插“Chant”,會使沉悶的課堂泛起陣陣漣漪,讓學生把注意重新投入到學習中,使學生在課堂上都處于興奮、積極和活躍的學習的狀態中。Chant教學讓學生易于接受語言知識,化繁為簡。因為“Chant”都是在沒有負擔和焦慮的情況下進行,所以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比較好的。學段“Chant”遠比學說英語句子容易。同時,“Chant”能把復雜簡單化,化零為整。在給學生一個chant的例子后會讓學生自己試著創造新的Chant。所以,Chant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

        (4)在表演中操練

        學生是天生的表演“藝術家”,作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扮演情境的某個人物,使其興致勃勃地進入學習境界,在特定的情景中操練和運用所學知識。我們會根據教學內容中的人物制作頭像,讓學生帶著頭飾進行表演,從而達到操練鞏固所學內容的目的。例如,我們常讓學生表演借東西、就餐、買東西、看醫生、問路等情境的對話,效果非常好。

        3.知識與能力評價相結合

        有的學生懂得很多英語知識,卻不會表達,這樣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因此,應當將知識與能力評價相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評價。培養學生說英語、用英語的能力,除了平時的課堂表演,每學期還可組織全員參與的表演節目的活動,如英文歌賽唱、詩歌朗誦、短劇表演等活動。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圍繞學習的重點自定表演內容。表演的時間既可在課堂上,也可在課后,“六一”也是個好時機,師生共同對表演進行評定。如此一來,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更全面了。

        (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小學英語課堂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關于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1.劃分好學習小組

        高效課堂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6名(或8名,最好6名)學生組成。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的性別、學業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著合理的差異,這樣構建的合作學習小組才能“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所謂的“組內異質”指一個小組內有不同層面的成員組成,“組間同質”指各小組之間成員的構成水平是相同的)。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

        我們學校班容量較大,以66人一班為例,首先從全班挑選出11名學習成績好、組織能力強,在同學中威信較高的學生擔任每組的組長;然后按學業成績和能力水平,從高到低分別選擇編排每組的副組長(1人)與組員(6人),并從組長到組員依次編號(a1、a2、a3、b1、b2、b3、c1、c2);最后由班主任與各科教師統一協調,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結構進行組間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小組內男女比例要適當,男生和女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可以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組建好學習小組,并不等于學生就能合作、就會合作了。要使合作學習小組能夠正常運行,合作富有成效,則必須做好以下幾件事:

        首先,選一名得力的組長。組長是老師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組之魂。實踐告訴我們,選一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全組的組織、分工、協調、合作等工作至關重要。小組長不一定是組內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卻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強的學生。教師要定期集中培訓小組長,培訓時除了了解反饋信息、作業專門指導外,還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以利于使他們領導的小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鮮明的個性。

        每個小組還可以設立一個副組長,輔助組長作一些工作,組長主要負責學習和小組的全面工作,副組長負責小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為了增強小組成員參與小組、管理小組的意識,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小組的每個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負責一個學科的學習,這樣他們會感覺到自己很重要,為小組的建設力量。

        其次,給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名字。讓全組成員集思廣益、共同磋商,為小組取一個積極向上、富有新意的、響亮的名字,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組目標和團隊精神。

        最后,給小組成員編一個相應的代號。每組學業水平處于同一層次的學生代碼相同。例如可以將小組成員劃分為aa、bb、cc三個層次,每個同學的代碼便是a1、a2、a3、b1、b2、b3、c1、c2、。這樣既便于組長分工,小組內成員按一定的序號發言、交流、討論,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師抽查――指定同一層次的學生代表小組發言,并給予及時評價,使個人承擔一定的小組責任,促使小組成員將焦點集中到互教互助上來。

        2.培訓好小組長和小組

        (1)明確小組長的作用

        ①小組長要團結同學、幫助同學、組織同學,打造積極向上的小組學習團隊,勇敢地擔當起學習小組的學角色,有很強的號召力。

        ②小組長要研究解疑和每天學習內容的落實情況,爭取學習內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③組長要負責維持本組同學的學習紀律,做好小組的評價工作。

        (2)突出抓好高效學習小組建設

        老師要在小組建設、小組長培訓上下真功夫。要重視學習小組文化建利用學習小組間的良性競爭,使學生在競爭中提高與發展;要培養好學習小組長,學習小組長是學習小組的動力機,要培養小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發揮小組成在小組學習中的帶頭作用、領導作用、組織作用和檢查督促作用;要創新小組評價機制,把評價主體讓給學生,創新小組內部的評價和小組之間的評價,要在合作中借鑒,在借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3)培訓小組長

        培訓學習小組組長至關重要,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措施:第一、明確組長的責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洞悉他們一周來在思想上、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困難并及時予以解決,讓小組長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溫暖。第三,幫助學培養各學科組長。在某些學科上讓學科成績優秀的同學擔任學科組長。這樣既能給學減負,又能帶動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第四,適時地肯定、表揚、激勵,使同學們體會到這種自我滿足、自我實現的心理滿足、榮耀感,是激發他們對小組更加盡心盡力工作的源泉。

        (4)小組成員培訓

        ①加強學生互助意識的培養,要讓優秀學生明白,教會學習困難的同學學習,讓學習困難的同學把知識也學得懂的過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不但不會影響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②給學習困難的同學更多的學習、答題、匯報、展示的機會,對他們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要給與及時的肯定和贊揚,即使答錯了也要肯定他們的精神,一點一點的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勇于參加到小組的學習和探討中來。這需要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心里時刻記著他們,關注他們。③轉變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在學習的每個環節、學生日常管理的每個環節,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個人的成績不再凸現,而是以小組為單位評價優劣和好壞,包括課堂上的表現、班級紀律、學習成績等等方面,讓學生明白,個人的表現再好、成績再優秀不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只有小組的成績才是自己的成績,只有你的團隊整體優秀了,你才是優秀的。以此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督促學生在小組內開展互助,提高整個小組的水平。可以在班內開展優秀組長的評選,以此激發優等生幫扶差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開展學習小組競賽活動,營造小組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④通過班會和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明白只有大家團結合作才能共贏的道理。有關學生的培訓可能還有更好的辦法,需要老師們在實踐中積極的探索,總之,只有把學習小組建設好了,合作與交流才會真正的發揮作用,學生自主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達到。

        (六)高效課堂學生有了很大變化

        1.高效課堂學習小組的建設成效明顯,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高效課堂中高效的學習小組建設是基礎,也是高效課堂成敗的關鍵。課堂學習小組從組建到改建,再到今天的基本成型,我們的老師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小組不僅有了自己的組名、組訓,還選舉產生了組長、副組長,各位組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進行了準確的定位、明確了自己的工作職責。課堂上師生表現及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改變。學生的學習的方式轉變了。原來的課堂是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不管時間長短,只要有學生舉手,哪怕一個,教師就要喊人回答,然后講解。一個問題就這樣解決了。那些能力差的、反應慢的、膽子小的學生,除非有時老師偶爾照顧一下,否則,一學期下來根本就沒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但現在通過小組合作,上述三種學生不僅可以在組內交流,還可以代表小組在全班發言,有機會展示自己,他們的信心變足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也悄然而起。“小合”猶如一股新鮮血液,給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我班有一位學困生,在我剛接手時,作業不是拖拖拉拉,就是干脆不做,每次單元檢測基本都只有50多分,很少及格。但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以后,由于一系列的捆綁和激勵措施,他真的進步很快。不僅能按時完成作業了,期中考試也達到70多分。他的進步既要歸功于他的小組長,又要歸功于小組合作學習。

        2.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明顯提高

        高效課堂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上學生的展示是經常發生的。學生聽的練在進行所以聽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另外,從同學們書寫的規范程度、美觀程度上可感覺到學生在高效課堂上的明顯進步,相信以后會更佳。課堂上口頭表達展示是不可或缺的。在英語課上,每位學生都有勇氣站起來發言。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展示的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沒有了起初的羞澀,也沒有了起初的膽怯,更沒有了起初低聲細語,取而代之的是聲音響亮、吐字清楚。由此可見,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都有所提高。

        九、研究小結及思考

        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樹立了高效課堂新的教學理念。本課題,讓全體課題組老師親歷了一個有苦有甜,有笑有淚,有花有果的過程。一年多來,老師們耕耘著、思索著、勞累著、快樂著、收獲著。課題研究,不僅促進了學校英語教學的改革,同時也使學生的各項素質普遍得到提高。通過近一年多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總結,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課前打擂、新知呈現、鞏固操練、檢測評價和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等多方面入手,為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學習效率找到了一條可行的途徑。我們有信心把研究成果推廣開來,使課題方向越來越明確,最終帶動一個地區乃至更多地區的學校英語教學工作,讓更多的英語教育工作者享受這種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制帶來的成果。

        (一)我們的在研究和實施等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之處

        1.本課題的研究需要相關的理論加以指導,目前在這方面盡管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找,但還是欠缺,致使我們的模式在系統性、科學性上還有所欠缺。在以后運用這些機制過程中需得到專家的進一步指導。

        2.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將這些機制有機整合起來,達到和諧交融運行,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3.將課前打擂、課堂活動、多媒體運用、課堂檢測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中,有些矛盾也會顯露,如課堂活動太過活躍如何掌控課堂紀律,各種格式的多媒體制作技能的掌握等,面對種種出現的問題,作為教育科研工作者必須正視新問題,在問題中超脫,在超脫中尋求不斷解決問題的良方,才能真正開辟教育科研的成功之路。

        (二)對今后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一些設想

        我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確定,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 “高效課堂”的研究是一個外延相當廣泛的課題,值得研究的問題很多,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僅僅是一個模式的研究,也只涉及到了一些表面的問題,對于師生關系的研究、班級文化的研究、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等很多領域我們都只是想過,還未進行深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拓寬教師的思路和視野,從更多角度,對高效課堂教學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郭 華. 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假設與實踐操作模式[J].

        [3]胡海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6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界定,主要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通過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按照一定的教學計劃,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整合,使學生整體得到進步,能夠更好的掌握和應用會計知識,在實務操作方面達到一定的要求和標準。驗證教學是否有效,主要是通過對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分析,判斷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的標準和進步程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從提高教師的整體能力入手,也行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教育,使學生正確的面對會計實務課程,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技能。高職院校在對會計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同時,應適應整體的教學體制,加強對會計實務教學的重視程度,挖掘學生的潛力,通過對會計知識進行更新,來保證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與社會發展相協調,提高會計實務教學的有效性。

        2.高職會計實務課堂教學現狀

        2.1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在進行會計實務教學時,教師習慣于傳統的講授模式,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偏向于理論知識,在實踐方面缺乏重視。會計選擇及相關規定不斷變化,教師應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改編,做到與時俱進,保證學生所得到的知識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課堂教學中,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在教學效果上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對于會計實務的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之外,還應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提高,高校中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能力,對于知識并不能進行靈活的應用,無法掌握會計工作的具體流程。2.2缺少會計電算化實訓。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推動,在會計行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會計記賬工作由傳統的人工處理轉為計算機,因此,會計人員必須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相關功能,明確會計軟件的相關使用原則。雖然部分高校采用實踐教學方式,但在財務軟件方面較為落后,不能與企業進行接軌,與企業的實際應用軟件存在差別。同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本身課時有限,教師更為注重理論的講解,使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較為短暫,無法達到訓練的目的。由于實訓方面的缺陷,使學生在會計實務的操作實踐方面存在欠缺,不能熟練的應用財務軟件,在專業技能方面無法達到企業的要求。2.3會計教學體系可行性較差。高職學生的培養主要注重職業技術和能力,對于會計行業,尤其需要從業者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計算機軟件熟練的進行記賬審核等基礎性工作,將企業的財務理清,并通過財務報告將其顯示給相應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學生并不能接觸到實際工作涉及到的流程,只是在對賬務處理進行書面上的學習,對于不同的事件,如企業的銷貨收入、應付職工薪酬、貨幣資金等,學生只是掌握基本的記賬原理,明確借貸雙方所記錄的事項。在進行學習時,更多的是想我賬務處理原則和要求,而對于企業日常發生的實際情況,并不具有明確的會計概念。因此,學生在就業時,專業技能方面缺少一定的鍛煉,不能立刻進行會計工作,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培訓工作,在工作的選擇上不具有優勢。

        3.會計實務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3.1會計實務是對會計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延伸。會計理論教學是給學生進行一定的知識梳理和知識體系的構建,側重于對概念性知識進行介紹,學生在進行學習時,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一步步分析,但并不清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會計是一種具有實踐性的學科,理論的學習是為了實際操作打基礎,通過會計實務的學習,可以更好的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通過對會計實務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深化會計基礎知識,明確會計理論的形成,更好的掌握相應的結構框架,對會計理論中無法講解的知識進行補充和完善,保證會計信息的全面性,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通過實踐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自己欠缺的知識進行完善。3.2糾正和規范學生的會計工作行為。在進行會計實務教學時,既涵蓋了會計職業道德實務,也涵蓋了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實務,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意識,避免在工作中出現問題。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糾正,避免學生養成習慣,違背職業道德即相關法規。通過會計實務的教學,是對實際工作情況的模擬,按照一定的從業標準要求學生進行實踐,可以對學生的相關會計行為進行約束,教師做好一定的指導工作,對學生操作中存在的違規現象進行提醒和糾正,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會計本身涉及企業的財務,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因此,對于從業人員的道德要求就更加值得重視,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涉及到法律的制裁。3.3有助于學生提前掌握工作要求。會計實務的教學,是通過一定的計算機軟件和相關技術,模擬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相關的財務工作,使學生提前接觸企業的會計工作,更好的明確相應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快速的掌握相關技能,從學習中挖掘工作重點,對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方向進行分析,補充和提高自己的相關能力,使自己能夠滿足企業的要求,適應企業的發展,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效益。會計實務教學是對會計理論學習與企業會計工作進行連接,有效的使二者之間的距離縮短,提高學生對工作的適應能力,保證學生的相關實踐技能,縮短學生上崗后的培訓時間,減少企業的培訓工作。

        4.提高高職行業會計實務課堂教學有效性建議

        4.1采用反復會計實務實訓教學模式。會計實務內容復雜,對不同的經濟業務的處理選擇不同,由于會計準則、會計法規等行業相關政策不斷發生變化,在進行教學時,應逐漸滲透和修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本身存在一定的遺忘的可能,因此,應進行反復的訓練,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會計實務實訓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隨學隨練的方式,進行系統的講解之后,讓學生進行自主性訓練,提高對業務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期中或者期末時,可以進行一次綜合性的實訓,將知識串連在一起,對前段時間的知識進行梳理和回顧,加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4.2拓寬會計實務知識的涵蓋范圍。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關聯性,知識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在進行會計實務教學時,可以在內容中結合稅務、事務所、財務、工商等政府行政部門及監督部門的相關實務工作,對會計工作中涉及的各個行業的工作內容進行分析,更好的配合各部門的工作。隨著教學體制的改革,教學內容應進行一定的擴充,避免局限于書本,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靈活作用能力,將課外與課內知識串在一起,有助于學生對整個知識框架的理解。同時,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辦公能力以及職場能力也行進行一定的訓練,工作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因此,在進行會計實務教學中應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挖掘和訓練。4.3提高會計教師對于的整體素質。對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培訓,鼓勵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呼吁教師進行進修或者脫產學習,對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實時更新,同時積累一定的行業經驗,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通過創新性思維進行教學模式的更新。另外,高職院校可以聘請企業資深的會計人才到校園進行指導,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完善教師的實務操作經驗,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保證教師之間的知識體系趨近相同,聘請會計師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或者報告會,對企業在會計實務工作中的信息進行分享,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培訓。

        綜上所述,會計實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身取決于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在完善教師隊伍的同時,對學生也行進行一定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會計實務的認識,正確的對待會計實務課堂教學,與教師進行積極的互動,按照教師的思路和計劃進行學習。同時,對自己欠缺的地方及時進行改善,提高自己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并進行一定的運用。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來完成整個會計實務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好的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

        作者:湯嬋娟 單位: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第7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一、我區社會救助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低保工作基本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自*年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我區低保線經過多次的調整,尤其近幾年,調整的幅度比較大。*年農村低保線從原來的150元/人.月提高到170元/人.月,*年農村低保線又提高至200元/人.月,*年再提高至230元/人.月,并實現了城鄉一體化;*年1月,城鄉低保線又再一次調整,提高至現時仍在執行的每人每月280元的標準。截至2009年4月,我區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有2950戶7603人,人平救助金110元,區鎮兩級每月約需支出低保金90萬元左右。為了減輕物價上漲給低保家庭帶來的影響,我區從*年10月份開始,先后2次對低保家庭發放了臨時補貼共29萬元。*年1月起,按每人每月15元的標準發放臨時生活補貼,從8月份起,按上級文件要求,按每人每月30元的標準發放臨時生活補貼,截至8月份,累計發放臨時生活補貼近100萬元。2009年2月,我區又建立起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上漲與低收入居民臨時生活補助聯動機制。這些基本的低保制度有效解決了困難居民的溫飽問題。

        (二)醫療救助效果明顯。我區早在*年和*年就先后建立起城鄉低保家庭基本醫療費報銷制度,城鎮低保家庭憑票每人每月限額報銷28元,農村低保家庭每人每月報銷18元,報銷的額度隨低保線的調整而調整。從*年三水開始實施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之后,對低保五保對象個人繳費部分由鎮級財政負責,減輕了他們參加居民醫療保險的負擔。自*年1月區慈善會成立以后,在實施基本醫療費報銷的基礎上,還為困難家庭建立起危重病醫療費救助制度。*至*年慈善會共支出醫療救助金200多萬元,累計救助500多人次。*年6月,我區出臺了城鄉居民醫療救助暫行辦法,對低保、五保和特殊困難人員實施住院醫療救助。*年和*年區財政支出醫療救助金共231.4萬元。其中*年對低保對象共發放門診醫療救助金62萬元,3萬多人次受惠,為103名患危重病的困難群眾發放醫療救助金42萬元,較大地減輕了貧困家庭的醫療負擔,在生活極度困境下,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體會到政府的關心。

        (三)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不斷規范。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是一項傳統的社會救助工作。一直以來,我們都將五保供養工作作為一項重中之重來抓。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區就實現了鎮鎮有敬老院。近幾年,我區各級不斷加大敬老院的改造力度,完善配套設施,新建了區福利中心,樂平鎮敬老院等。目前,全區在冊五保供養對象1166人,其中集中在福利機構供養795人,占68%,人平集中供養標準約800元/人.月,每月需支出供養經費約63.6萬元。可以說,集中供養五保對象正在安享晚年。而對分散五保供養對象,近幾年我區也根據物價指數以及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變化,適當調整供養標準,以確保分散五保對象的基本生活。*年1月,分散五保供養標準從原來的200元/人.月提高至310元/人.月。2009年1月起,分散五保供養標準又提高至每人每月400元,其中白坭鎮提高至450元/人.月。

        (四)教育救助基本實現全程資助。自*年區慈善會成立以來,我區開始對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多種形式的助學。從*年開始,低保家庭學生助學由佛山市統一組織實施,資助范圍覆蓋小學至大學,助學標準為:中專和職高中、中小學生每人每年可以得到600元至3000元的助學金,大學生入學當年可以得到4500元至6000元的助學金,從去年秋季開始,在幼兒園就讀的低保家庭兒童也得到每月250元的資助。

        在低保家庭學生助學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后,*年開始,區政府出臺臨界低保家庭學生扶貧助學實施辦法,對在處于低保標準邊緣的困難家庭,根據區慈善會籌集資金情況給予適當救助。*年至*年,區慈善會共籌集資金228.5萬元,資助困難學生2692人。去年我區慈善會撥出51萬元,資助人平收入在280元至400元之間的低收入家庭小學至中專學生1006名。

        (五)住房救助基本實現制度化。三水區較早地將住房救助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年起探索建立住房救助政策。從*年起,住房救助正式作為一項救助制度被確定下來:“凡被納入低保的貧困家庭,其住房屬于危房的,都要給予改造”。從*年起3年內,緊隨低保調標擴面逐步對農村低保家庭殘、危土坯房、泥磚混合結構房,進行分批“加固改造”或“重建”。危房改造所需資金由區鎮(街道)財政兩級各負擔50%,每年年底前完成當年危房改造任務。*年至*年,全區累計投入資金646多萬元,為困難家庭重建維修住房343間,較好地解決了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難”問題。

        (六)臨時救濟及時有效。對有勞動能力,暫時無收入或有一定收入,但因病、因殘、因災等突發原因,在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優撫及其它特殊政策救濟待遇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難的居民,實行臨時救濟。*年、*年,區財政每年安排10萬元臨時救濟費,2009年安排20萬元臨時救濟費,鎮級財政也適當安排經費,及時緩解了部分困難群眾因天災人禍造成的燃眉之急,確保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社會救助工作中存在不足

        (一)救助制度相互之間銜接不夠,覆蓋范圍有待向其他低收入家庭延伸。目前,救助資源分散于眾多的部門,民政、衛生、教育、建設、勞動以及群團組織都擁有一定的救助資源,工作力量和資金缺乏有效的整合,往往是各自為政,政出多門。這樣的狀況直接造成兩方面的問題:一是信息未能共享,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重復做調查摸底工作,影響了救助經費績效。二是救助資源較多疊加于低保家庭,多數專項救助都未能向低保之外的其他低收入家庭延伸。納入低保后,往往是得到全方位的救助,一旦退出低保,就什么救助也得不到,造成了“重復救助”和“遺漏救助”,也加大了低保退出工作的難度。

        (二)個別救助制度的救助標準偏低,力度不夠。例如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救助,由于資金不足,只能給予數百元的一次性補助,效果不明顯;對低保家庭大學生,只給予一次性補助,造成個別大二以上學生仍存在讀不起書的情況。

        (三)救助資金籌集渠道比較單一,個別項目救助經費不足。按照現時的救助標準,我區一年的救助資金需求十分大,約4000萬元,其中低保1400萬元,五保供養1000萬元,教育救助600萬元,醫療救助300萬元,殘疾人康復救助300萬元,老年人救助100萬元,農村住房救助150萬元,臨時救濟50萬元,其他100萬元。這龐大的救助經費籌集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來源單一。基本上是區鎮兩級財政供給,只有少量的教育救助和醫療救助經費來源于區慈善會、區光彩事業促進會等社會團體;二是分擔結構不盡合理。如五保供養經費全部由鎮一級負擔,鎮級壓力比較大;低保、醫療救助、住房救助等經費,不論各鎮的經濟發展水平,一律都是實行區鎮兩級各50%的分擔比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在救助工作方面未能充分體現。三是個別專項救助經費不足。如教育救助,如果按照實際需要,每年約缺口200萬元。農村住房救助每年缺口50萬元,臨時救濟每年約缺口30萬元,醫療救助每年缺口100萬元。

        (四)救助工作人力、機構配備未能適應規范和動態管理的要求。社會救助工作量大,涉及資金規模大,社會高度關注。而目前我們區、鎮、村三級都沒有低保工作或社會救助專干,更沒有建立起專門的低保工作、救助工作機構,只是由一至二名民政干部(或文書)兼管該項工作,從而影響了救助工作的全面落實。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我區社會救助工作

        (一)建立社會救助工作“一口上下”機制,提高社會救助效能。當前,我區年救助資金支出已高達4000萬元,但由于社會救助資源分散在多個部門,造成重復救助和遺漏救助問題,既降低救助效率,又十分不利于群眾及時方便地申請救助。鑒于此,建議區級建立社會救助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而鎮(街道)建立鎮級綜合救助中心,整合鎮級民政、組織、工會、團委、婦聯等救助資源,以綜合救助中心為載體,對各項社會救助工作實行“一口對上對下”,實現社會救助在鎮級的統籌。

        (二)發揮民間力量,推動社會救助的多元化。目前我區的各項社會救助資源和力量基本上以區鎮兩級財政資金為主,民間力量開展社會救助的渠道和力度與我市其他區相比明顯不足,目前,順德、南海、禪城、高明慈善會的慈善資金分別有1.5億元、4000萬元、3000萬元和2000萬元,而我區慈善會資金不足100萬元。但事實上,我區慈善資源亦十分豐富,缺的是有效整合和挖掘。因此,要充分發揮民間的力量,發揮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屆熱心人士的作用,引導他們踴躍捐款捐物,充分運用民間救助資源,發揮民間救助力量,推動社會救助的多元化,努力提高我區的社會救助水平。

        第8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現狀

        一、城市低保制度全面實施。平昌縣自1998年開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以來,始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陽光操作,動態管理,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目標。幾年來,全縣先后有167160人次得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共發放低保資金5400余萬元。目前,全縣城市低保對象在冊6142戶16354人,累計月人均補差105元,占全縣非農業人口9.4%,其中下崗失業人員8178人,占51%;離退休困難職工72人,占0.4%;“三無”對象164人,占1.1%;特殊困難居民7931人,占47.5%。同時,通過年審和動態管理,全縣累計取消低保對象1673戶5126人。這項制度的建立,把“三無對象”、下崗失業人員和臨時性生活困難人員等城市生活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了低保,為社會穩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最后一道“安全網”。

        二、農村低保制度有效實施。2006年10月,平昌縣采取“先行試點、逐步擴面、全面推開”的辦法,先后在云臺、白衣、元山、駟馬、坦溪、涵水、江口鎮等七個鄉鎮進行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試點工作。按照“三榜公示”程序,確定農村低保對象15200人,并從當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救助,其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50元,實行差額補助,月人均補差為15元。2007年以來,根據縣政府《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意見》,按照“小范圍、低標準、重建制”的原則,將全縣農村年人均家庭純收入低于600元的困難對象均納入了救助保障范圍,尤其是將因災、因病、因殘等自然原因造成特困的農村居民、重點困難優撫對象、精減退職老職工、在國家或集體基礎設施建設中因公致殘人員,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幼、殘人員中不符合“五保”供養條件而又缺乏自食其力能力和生活來源的農村居民納入救助范圍。實行“分類救助、差額補助、動態管理、應保盡保”。截止目前,全縣納入農村低保救助對象15746戶33564人,累計月人均補差30元。

        三、社會救助工作穩步發展。一是建立了災情監控和救災探視制度,全面掌握了城鄉困難群眾生活動態,及時撥付救災資金,妥善安排了災民生活,有效地解決災區“三缺戶”的基本生活困難,實現了“四有三不”的救災工作目標。二是全縣建成社會愛心慈善超市2個,社會救助站1個,光榮院1所,陵園管理所1個,基本上形成了“四級管理、三級接收”的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網絡,在扶貧濟困送溫暖和抗震救災捐助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按照民生工程要求,全縣已建成鄉鎮中心敬老院8所,今年擬新改建駟馬、響灘、望京3所鄉鎮中心敬老院,目前已完成規劃立項等前期準備工作。同時,選址在西城新區管委會,擬新建4200平方米的社會福利中心和1500平方米的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目前已完成規劃立項和前期資金籌措350萬元。

        四、城鄉醫療救助全面覆蓋。根據縣政府制定的《貧困農民醫療救助試行辦法》和《城鎮醫療救助制度試行辦法》,縣民政局堅持本人申請、村社審核、鄉鎮審查、縣局審批的程序,實行三榜公示,陽光操作,按500—2500元的不同標準,實施分類救助、重點救助、大病救助,彌補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不足。2008年全縣實施農村醫療救助人平救助達到80.3元,城鎮達到83元。

        五、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實施良好。2003年8月,自國務院《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實施以來,我縣及時轉換工作角色、積極轉變工作方式,由原來強制性的收容遣送轉為關愛性救助管理,突出自愿受助,六年多來,縣救助站共接待4300余名申請救助人員,對符合救助條件的760余名求助對象實施了救助。

        問題

        一、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從我縣目前的情況看,一方面,貧困群體的生活水平確實低下,生活困難的程度加劇,大多城市貧困家庭用于生活的支出比例較大,而且營養水平低下,衣著和日用品簡陋,住房條件差,困難家庭最怕過“三關”(生病關、孩子輟學關、年節關),并把醫療、教育和住房方面的支出比作新的“三座大山”。根據縣民政局2008年的調查,在城市有480余個低保對象家庭因重病、大病致貧,1800余名60歲以上老人未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其基本生活和醫療問題沒有保障,低保家庭中300余名孩子上學困難,2500余戶低保家庭住房達不到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在農村,有1.2萬戶共4.5萬困難群眾無錢看病,0.6萬個家庭、2.3萬人住房困難,7.8萬戶困難家庭中的0.8萬余名子女上學困難,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衣食更無法保障。另一方面,現行的城鄉救助政策主要是針對絕對貧困設計的,這種救助標準明顯的存在保障范圍和項目有限,保障標準偏低,補助金額過低的問題,部分保障對象的基本生活依然困難。

        二、面臨新的形勢,社會救助的壓力增大。平昌縣城鎮貧困人口的主要構成是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涉及到的家庭人口數目較大。農村經濟發展環境脆弱,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拉大,部分已經擺脫貧困的農民仍有可能重新返貧,農村相對貧困人口也會增加,社會救助任務十分繁重。同時,由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特殊性和社會救助制度不完善,具體執行中都不同程度存在救助對象確定難的問題。由于居民家庭收入無法準確確定,低保對象確定比較難,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對象界定也比較難。還有部分流浪乞討人員把乞討作為謀生、致富手段,不愿接受救助,給救助管理造成很大壓力。

        三、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導致社會救助工作難度加大。平昌縣屬于典型的邊、遠、山國貧農業縣,自然環境惡劣、經濟基礎薄弱,城鄉二元結構特征明顯,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特別是農村,縣、鄉鎮、村投入救助的資金嚴重不足,主要依靠上級撥款維持,社會救助工作任務重、壓力大。隨著城鄉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工作的快速發展,社會救助范圍進一步擴大,救助項目和涉及的相關部門也隨之增多,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與農村社會救助體系相適應的支持保障體系。目前,我縣農村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工作中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暢、資金投入不足、監督措施不力、協調配合乏力等問題還比較突出。農村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地方財政困難,投入不足,制約著社會救助工作的發展。

        對策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城鄉統籌,堅持協調發展、科學發展,是解決現實矛盾、推進工作有效開展的根本方法和唯一出路。為全面建立科學有序的社會救助體系,促進平昌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根據縣情和工作實際,談以下一些思考。

        一、明確指導思想。建立城鄉社會救助制度,促進社會救助事業新發展,首先,要站在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科學發展的政治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加深對城鄉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制度在新的歷史時期重要地位和重要意義的理解和認識。其次,要從當前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社會結構轉型,失業人數擴大等所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方面去思索,轉變思維方式,增強社會救助工作改革和發展意識,增強大局觀念和服務理念。第三要弄清當前城鄉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進一步認識,著重從政策法規、體制、機制、機構和隊伍入手,探尋新的對策,新的機制,新的模式。第四,加強城鄉社會救助理論研究和探討,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克服當前理論研究與實踐運行相對落后的窘境,研究出城鄉社會救助事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從理論上引導和深化城鄉社會救助的體系建設。第五,從城鄉社會救助制度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部分和重要組成部分,認識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城鄉特殊困難群體社會救助制度作為基礎,對社會保障體系進行重新定位。因此,完善我縣城鄉社會救助制度的指導思想應定位在:政府推動、部門協作、社會參與

        、整合協調、形成合力、逐步推進。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對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進行改革和發展,使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演進,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從分散向一體化發展,從隨意性、臨時性向規范化、制度化發展,從政府獨撐向政府主導、社會積極參與轉變,逐步建立起完全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城鄉社會救助制度。

        二、確定工作目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通過改革創新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救助工作模式,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資源、規范救助行為、協調救助行動,形成以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制度為基礎,以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及災民生活救助、五保供養為輔助,以其他救助、救濟和社會幫扶為補充,政府責任意識明確、部門整體協調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救助經費專項落實、工作機制運行順暢、特殊困難群眾分類受助、救助效率不斷提高,城鄉一體化、組織網絡化、管理社會化、保障法制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各項社會救助體系。

        三、完善救助功能。多年來,為保證社會的有序發展,縣委、縣政府從維護人民利益和確保社會穩定的目的出發,對各類貧困對象,及時予以救助,維護了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但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的收入分配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城鄉困難群眾等弱勢群體人數逐年增多,迫切需要完善我縣城鄉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功能。要構筑以城鄉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制度為核心內容,以優待撫恤、社會互助以及醫療、教育、住房、災民生活救助、五保供養和司法等專項救助相配套的社會救助體系。在農村,要進一步建全、完善全縣農村醫療救助制度,著重幫助困難家庭解決大病,重病的醫療問題。要立足于農村低保、災害救助、五保供養、對口支援、結對幫扶以及災區恢復重建等多種救助方式的統籌安排,科學銜接、相互補充、逐步建立設計和覆蓋農村各類困難群體的社會救助體系和服務網絡,把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業有所就、失有所補、弱有所助和安居樂業的目標;進一步整合社會救助資源,滿足城鄉廣大特殊困難群眾生活上的基本需求,減少人際關系中的利益沖突,消除失落感和不滿情緒,化解因改革所帶來的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大局;營造團結和諧、平等互補的社會風氣,進一步培養全社會的愛心和慈善意識,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

        四、建立工作機制。堅持開拓創新,形成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一是政府主導。就是政府要負主責,一是要以政策創新落實救助工作機制。主要是制定政策法規,安排人力、物力、財力和組織協調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規劃和建設救助設施等。二是要強化救助資金在財政預算中的剛性機制。要將社會救助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并按一定比例增長。三是發揮政策杠桿作用。政府要用政策杠桿引導社會力量更自覺的參與社會救助。主要是免稅,對社會捐贈實行全免稅或允許稅前列支。二是民政主管。作為主要負責事關民生、民權、民利的社會救助與福利等方面工作的政府職能部門,民政部門要認真組織指導經常性和臨時性的救助工作,推進部門間協作。要發揮社會救助地域性、綜合性、社會性的優勢,避免“交差點”和空白點,提高社會救助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三是社會參與。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補充國家因財力原因導致的救助資金不足,增強救助整體實力,擴大救助覆蓋面。四是綜合協調。

        第9篇:科學研究報告范文

        一、序言

        責任是指有勝任能力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應承受的負擔以及對自己選擇的不良行為所承擔的后果。它指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支持(依存) 的關系, 這種關系是客觀存在的, 每一個勝任能力的人都具有責任并且不能回避和擺脫責任。

        責任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應承擔的責任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它是人才必備的素質, 是一個人創造精神的動力機制; 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和諧社會的一個道德基礎就是每個成員都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對于大學生而言, 他們正在成為一個有明確的認知和理智的行為注意力的責任主體, 他們已經到了全面承擔人生責任的階段,其責任可大致分為自我責任、家庭責任、職業責任、他人責任、集體責任和社會責任等六種責任。只有當作為社會未來棟梁的大學生充滿責任感,能夠主動承擔自身肩負的責任時,我們的社會、國家、甚至人類才有希望。

        二、社會現狀

        大學校園里有很多堅強而美好的心靈,他們積極努力,樂觀向上,創辦希望小學的李靈,勇救落水兒童的何東旭、陳及時、方招,眾多高校志愿者隊伍,他們是花兒,開在知識的殿堂里。但這只是一部分,或許還只是不多的部分,活在贊歌里,我們是無法成長的。需要看到,據相關調查顯示,在當代我國重視責任感教育的人“只有30% 多一點,處在世界各國墊底的位置”,而責任感缺失的大學生大有人在。

        12月10日,上海復旦大學18名大學生組團于11日3時到達黃山風景區游玩,12日下午因深山無路迷失方向,只好報警求救。12日22時許,武警黃山支隊23名官兵趕往事發地點,經過11個小時搜救,于13日9時30分成功解救18名大學生。在救援中,一公安民警不幸犧牲。

        這幾天,這個新聞成為校園內最熱的話題之一。事件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各人看法不一,這是一個意外,不能一口咬定學生就是罪魁禍首,但從決定出發開始,他們的確草率了,這樣輕率上陣,或多或少體現了他們缺乏對自己、他人的責任感,而有些后果,是我們自己承擔不了的。

        不止這些,SARS 期間部分大學生目無紀律盲目離校、《辛酸父親給兒子的一封信》、叢飛資助的大學生沒有一個在他生病期間去探望、大學校園內頻頻發生大學生自殺事件、富二代開車撞人逃逸、我爸是李剛

        現實擺在眼前,我們不得不再提大學生責任感這一陳舊卻又時新的話題。 分析種種社會現象,我們認為,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的現狀具體表現如下: 自我責任感明顯強化。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在逐漸正視并積極追求個人的價值尊嚴和利益需要, 其進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責任明顯強化。在升學、就業、愛情等重大問題上, 他們力爭自己作出深思熟慮的選擇,并為此負責。這較之傳統的偏重依附和順從而言, 無疑是巨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努力學習、不懈追求、珍愛生命、勇于負責等作為對自我負責的主要例證。

        2.對家庭責任感日益強烈。

        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 就在家庭中與父母長輩以及家庭其他成員建立感情,并進而萌發出對家庭的責任感。特別是在升大學的激烈競爭中, 家長和家庭其他成員對他們呵護備至, 因此, 他們在希望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同時, 產生出對家庭的強烈責任感。正如有些大學生所說:“父母很辛苦, 在高中階段我學習的動力來自對父母的責任, 只有考上大學, 才對得起他們的養育之恩, 才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大多數同學會主動承擔或分擔家庭責任。對未來家庭責任的承擔方面, 大學生也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

        3.在價值取向上表現為重自我價值,他人責任感多被忽略。

        廣泛地承擔對他人的責任, 這是當代人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大學生由于個人自主性的增強、個人自由度的擴大和個人自我意識的發展, 往往傾向于夸大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對立和沖突, 而對個人和他人之間的相互依存、密切聯系的認識卻相對不足。因此, 在追求實現個人目標的過程中, 他們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不關心他人, 而且對他人的要求還十分苛刻。與此同時, 由于競爭加劇, 人際關系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磨損。特別是在復旦這樣的名校,拿A、出國、直研,機會增多也使競爭更加激烈。人際關系利益化的傾向勢必影響對他人責任的踐履。

        4. 集體責任感淡化。

        對大學生而言, 集體主要指校、系、班集體以及大學生社團、宿舍等。就目前而言, 大學生對集體的認同率較低, 對自己所在的班集體非常熱愛的風氣并不濃。對于校、系、班開展的各種集體活動,能踴躍報名積極參加的并不多, 少數學生甚至對此毫無興趣。雖然他們也承認要兼顧集體、個人利益, 但在內心深處更注重個人利益的實現和保障。有些大學生表面上關心集體, 但它是建立在一定外力強迫的基礎之上的, 而不是完全出于內心的自覺自愿。

        5. 在人生奮斗目標上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

        不可否認當代大學生是有理想的, 但大多僅限于實現個人價值的夢幻里, 而沒有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聯系起來。在人生的奮斗目標上,日益增強的個人意識逐步取代了整體意識和社會意識。大學生學習的很大動力在于將來的高收入、個人榮譽、社會地位或者父母期望,而少有考慮社會需要、國家需要。

        三、原因分析

        對于做得好的部分,我們不用多言,真正值得分析原因的,是我們存在的問題。造成以上體現問題的原因,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分析:

        (一)社會原因

        1.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金錢萬能的錯誤觀念的丑陋風氣) 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大學生的價值觀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發了他們的進取意識和創造精神。然而,由于它是一種強調個體利益、凸顯個體利益之間相互區別的經濟,容易使人們產生一些個體本位、利己、金錢萬能等不良觀念。這些觀念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容易使他們重視物質利益而忽視精神追求,使大學生不知不覺地取向自我價值,追求個人功利,而極少考慮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同時,當前迅速發展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等多媒體形式總是喜歡以某成功人士作勵志材料,他們給年輕人塑造的楷模,很多是成功人士形象,那種能賺錢、發大財的人物形象,而很少用精神標準來衡量人的價值,從而使得當代大學生更注重于個人物質生活的發展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遑論所謂的與他們絲毫不相干的社會責任感。

        與此同時,社會上出現的某些消極現象如不正當競爭、偷稅漏稅等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也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面對社會丑惡現象和正氣不足的社會現實,大學生的責任感缺失。

        2.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影響。

        一方面,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深入,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

        響越來越大。然而,西方個人主義倫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會和他人對個人制約的“異己”力量,把“單純利己”奉為評價人的行為是否道德的唯一標準,這種觀念正好為道德判斷能力較弱的青年大學生所接受。于是,在這部分學生心目中,出現了只要權利,不盡義務,為出人頭地而學習的現象。一些大學生不加批判地吸收西方哲學思潮中的某些觀點,片面宣揚“自我價值”、“自我選擇”、“自我設計”、“自我實現”等等,崇尚自我價值取向成為當代部分大學生的主要特征。同時,外來文化和網絡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濃重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色彩的文學、影視作品,長期接觸,難免也會產生嚴重的利己主義思想,忽略整體利益,這些不良影響都造成了大學生責任感缺失和淡漠。

        3.嚴峻的就業壓力和激烈的社會競爭

        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在沉重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生自顧不暇,過多地關注自我,缺乏歸屬感、安全感和社會認同感,淡化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為了將來找份好工作,相當一部分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參加各種社會團體以及考證和考研輔導班,與考研、找工作無關的課程和活動不聞不問,培養和增強社會責任感也就無從談起。而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講求個人努力、個人拼搏,實現自我價值的觀念較之以前更加強烈,更加重視個人價值而輕視社會價值。

        (二)家庭教育的誤區

        1.獨生子女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考上大學”是父母對孩子的唯一要求。為了考上大學,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百般呵護,包辦一切,不肯放手讓子女去做必要的事情,使子女缺乏必要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自我服務和服務他人的能力。由于父母的遮風擋雨和保駕護航,他們認為自己得到的是應該得到的,自己做錯了事情理所當然由父母承擔責任,使得他們從小就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缺少為他人考慮和設想的理念和行為模式,無形中在自己與社會之間形成了一道屏障。

        2、成績的過分重視與強調

        父母過分地重視考試成績,對分數之外的事情都不用負責,這種畸形的家庭教育自然淡化了青少年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會使孩子的思想從小就產生了誤區,認為成績是萬能的,而忽略了成績之外精神方面的內涵,從而削弱了社會責任意識。

        (三)學校教育存在偏差。

        1、應試教育

        學校教育片面尊崇“灌輸”理論,一味的填鴨式學習使知識成為空洞的說教,而且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重知識學習傳授,輕能力訓練轉化,不少高校把實用價值明顯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知識放在教育的首位,而忽視了人文精神教育,導致學生一味追求個人技能的提高,輕視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出現了責任意識文化的斷層。

        2、思想教育的不足

        大學的德育教育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當今的大學德育教育普遍存在著形式主義的問題。中國高校德育教育常采用單一、空洞的方式,高調地給學生灌輸“烏托邦”式的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等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大責任,往往成為一種強迫形勢使學生在學分壓力下,機械地做出虛假的承諾和行為,演變成雙重人格,忽視了本應承擔且完全有能力承擔的基礎性責任。

        4、溝通社交能力的有待提高

        在社會與大學生溝通的環節上,也存在一定問題。在校學生與社會的直接溝通越來越少。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高校的硬件設施日臻完善,學生的衣食住行問題都可以在學校里得到解決,所以,學生對校外社會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了。同時,在校學生由于自身的閱歷不足,他們所能參與的社會活動,無論是從種類上還是參與的時間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只能從事家教之類的施展空間比較狹隘的工作,這些工作不能使同學們完全地認知這個社會,因而,也就不能樹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四)大學生自身原因

        1、“考大學是其唯一的責任”

        當代大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其直接目標就是考大學,“考上大學是其唯一的責任”,至于考上大學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確。所以上了大學后,對這些沒有很好地適應心理轉變、沒有明確進入社會角色的大學生來說,責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東西。因此,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淡化與自身進入角色緩慢有很大關系。

        2、個人自身的內在素質

        個人原因是造成社會責任意識缺失的內因。應該肯定,大部分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是好的,但由于自身所處的具體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個人認識的片面性和觀念的偏頗性,使不少大學生往往從感性方面來認識社會現象和理解社會,容易被社會的邪惡和陰暗面所局限、所牽制,往往容易從個別的人和事出發去看待社會。認為真實的社會就是每個人只為自己打算,看不到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之間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賴、互相承擔責任的關系,從而弱化了他們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3、大學生活----轉型期的適應

        由于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時期——“心理斷乳期”,他們新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習、生活目標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心理上會產生一種空虛感,行為目標也就不明確。對那些沒有很好適應心理轉變、沒有明確進入社會角色的大學生來說,社會責任感常常只是外在的東西。基于以上這些原因,使得部分大學生無法正確認識到社會賦予自身的歷史使命,無法產生崇高而偉大的社會理想,缺乏履行社會責任感的強大動力。

        四、我們的建議

        面對當代大學生部分責任感弱化的現象, 強化工作已迫在眉睫。使現象得以改善,同樣需要從社會、學校、家庭、自身多個方面努力。

        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創設比較自由的社會環境。

        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現實的社會環境塑造了大學生。當整個社會都被功利主義充溢的時候,身為社會成員的大學生想要自己的付出被認可、有回報,也將不得不按著這樣的路線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創設比較自由活潑的社會環境, 讓大學生擁有較多的選擇機會, 使他們的選擇更符合他們的身心需要, 更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 才能使他們心情舒暢,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以主人翁的姿態自覺自愿承擔全面責任。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

        2.完善評價機制, 提高教育質量, 實行素質教育。

        在我國, 原來對大學的評估主要看各校的一系列“硬性”的量化指標, 但僅僅靠一系列可見的指標來評價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忽視了對學生品質的全面考察。“大學的本質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為職業訓練場所而存在, 還應該在培養具有較高道德水平的人方面發揮自己的責無旁貸的責任”。如果大學教給學生的只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 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尤其是沒有教給學生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人, 那么這種教育就是不成功。所以我們應該對現行的一系列評價標準和方法進行必要的完善和補充“目前的大學評價度,, 具有社會參與的熱情和努力, 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在確定評價內容時都將著重點放在大學構成的要素上, 真正的大學評價應該把評價內容的著重點放在大學的產出上, 即大學的社會成果上”。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論將來從事何種職業, 不論在日后的社會實踐、事業實踐上積累多少經驗與本領, 他一定要有相當的人文素質, 具有理性的批評態度; 具有社會參與的熱情與能力, 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3.家長轉變觀念, 形成良好家風。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來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 生活條件優越, 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 馬卡連柯曾說“家里只有一個兒童, 他會立刻成為家庭的中心。父親和母親的關注完全集中在這個兒童身上, 往往超過了有益的范圍。在這樣的情況下, 父母的愛會突出地某種神經質的情形”。因此首先要家長轉變觀念, 幫助孩子樹立起責任意識, 轉變培養方式,形成良好的家風,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意識。家庭中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道德規范和為人處事的原則等, 將影響大學生責任意識。

        4.加強自身修養,主動學習承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 智育重在自學, 德育重在自治, 體育重在自強。由此可見, 大學生自覺地進行道德修養, 提高道德境界, 有利于提升其責任感。明確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明確自己的責任,勤學好讀,明理知義,關注時事,積極融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責任心畢竟不是靠外界強迫,而要靠內心的動機增強的,只有當我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我們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責任感。

        五、結語

        現在的大學生在某些方面缺乏責任感,這是我們不得不揭的傷疤,但更重要的不是去責怪,而是在批評中改進。要使大學生充滿責任感,需要強調教育。但教育是一種積淀,所以責任感的提高還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各界不斷探索并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也許有一天,成熟的我們會發現,其實責任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存在的價值感。帶著負擔上路,人生會痛苦,但是,把責任當作一種理想,為了理想奮斗,人生會很幸福,一代人為理想不斷前行,人類則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原因及對策試析》董偉,高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中文AV字幕乱码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网 |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不卡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最新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