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妝品法規范文

        化妝品法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妝品法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化妝品法規

        第1篇:化妝品法規范文

        關鍵詞:碳化硅結合氮化硅 制備方法 反應機理 用途

        中圖分類號:TB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c)-0086-02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是近30年發展起來的一種高科技耐火材料。1955年,美國Casrborunduln公司在生產硅酸鹽結合碳化硅制品的基礎上研制成功,并獲得了專利權。1960年日本TKR公司引進美國的此項技術并成功應用[1~2]。

        氮化硅和碳化硅均為共價鍵極強的化合物,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在高溫狀態下仍保持較高的鍵合強度。硅粉均勻包圍碳化硅,經過高溫氮化反應,形成致密的網絡結構,因此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具有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耐沖刷、抗氧化等一系列優異性能[3],且對氫氟酸以外的所有無機酸都具有良好的抵抗性,不被金屬液尤其是非鐵金屬液潤濕,能耐大部分有色金屬熔融液的侵蝕[4]。作為高級耐火材料在各種氣氛中正常使用溫度可達1500 ℃左右,廣泛用于陶瓷、有色冶金、鋼鐵冶金、粉末冶金、化工等行業[5]。

        1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的主要制備方法

        氮化硅的制備方法包括:硅粉直接氮化法、碳熱還原二氧化硅法、Si(NH)2熱分解法、SiH4和NH3氣相反應法。通常情況下,反應燒結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中氮化硅生成方法為硅粉直接氮化法,高溫下通過氮向硅粉粒子內部擴散,化合生成氮化硅[6~7]。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制備經過七個步驟:原料處理、配料、混料、成型、干燥、氮化燒成、產品檢驗[8]。氮化原料主要采用工業用綠碳化硅和硅粉,經破碎、水洗等方法進行原料預處理,根據配方(表1)稱量碳化硅砂及硅粉,按要求把不同粒度的碳化硅原料放入混料機內干混,然后加入有機結合劑溫混,充分攪拌15~20 min,過篩后,放入料倉進行悶料儲存24 h[9]。

        將悶好的料準確稱量后,均勻放入模具中,振動加壓成型,再經真空吸盤轉移到儲坯車上,放入干燥室內干燥,干燥溫度以100℃~120℃為好。干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升溫速度,以免坯體出現變形或開裂。坯體一般干燥時間為3天,干燥完成后經精修坯體和生坯檢測,合格的進入氮化爐燒成。氮化過程中,當溫度升至700℃~1450℃進行抽真空后向氮化爐中充入純度為99.99%以上的氮氣直至反應完成。氮化硅結合碳化硅材料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2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反應機理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燒結反應過程中,硅與氮氣反應生成的氮化硅顆粒結合原始坯體中的碳化硅顆粒(如圖2所示),形成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其反應方程式為:3Si+2N2=Si3N4[10~12]。

        根據吉布斯熱力學理論,在恒溫恒壓及非體積功為零的條件下,封閉系統的狀態總是自發的向著吉布斯自由能減少的方向進行,即ΔGT

        由表2發現,當溫度為1200 ℃、1300 ℃、1400 ℃、1450 ℃時反應生成的標準吉布斯自由能都為負,反應屬于自發反應。也就是說,在氮化反應完成的溫度都可以進行[13]。

        氮化硅生長過程由Atkinson等學者于1976年提出。反應開始時,氮化硅晶核通過化學吸附形成在硅的表面上,硅與氮氣中含有的氧形成SiO蒸氣,SiO蒸氣又與氮氣反應生成α-Si3N4,且沉積在已經形成的晶核上,此過程中解放出來的氧使反應繼續循環下去。當周圍區域的硅被耗盡之后,在長大的晶核之間就形成凹坑或大的氣孔,當表面生成的Si3N4相互連成片后,下面氣孔表層上的硅就與氮氣隔絕,氮化也就不能繼續,這時新的氣孔中可能形成新的Si3N4晶核,繼續重復以上的氮化過程[17]。

        3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主要用途

        近年來,反應燒結制備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的研究已獲得很大進展,由于碳化硅和氮化硅均具備良好的導熱性,致使其在耐火材料及其它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此外,燒結形成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為近尺寸過程,即在材料的制備過程中材料形狀和尺寸幾乎不變化(燒成收縮率為0.1%~0.5%),這大大有利于制備復雜形狀的構件[18]。

        3.1 陶瓷行業

        我國日用瓷產量居世界首位,采用氮化硅結合碳化硅材質的窯具可明顯降低窯具與制品的重量比,節能降耗。近年使用輥道窯燒成日用瓷,采用氮化硅結合碳化硅輥棒提高了其使用壽命;電力行業高電壓的發展促進了電瓷業的發展,電瓷和電子陶瓷行業需高溫高強度、熱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價格適宜的窯具材料,這為Si3N4-SiC窯具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建筑陶瓷行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這幾年產品向高檔化、大型化發展的趨勢,對輥道窯傳動支托輥棒提出了更高要求,澆注成型的Si3N4-SiC燒嘴套管,使用壽命長,且價格適中,已成為許多廠家的首選產品[19]。

        3.2 煉鋁、銅、鋅等行業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磚不受鋁液腐蝕的特性及其優異的熱性能使其在制鋁行業中應用廣泛。采用優質氮化硅結合碳化硅材料取代傳統的碳素材料在電解槽側墻上使用已取得顯著效益。湖北華盛公司、商丘鋁電集團、南山龍口鋁業集團等廠家已投入生產中。此外氮化硅結合碳化硅還可作為測溫熱電偶套管、煉鋁熔煉爐爐襯、盛鋁液的“包子”內襯、坩堝、輸送鋁液的泵、管道、閥們、鑄鋁的模具等[20]。

        3.3 煉鋼及軋鋼行業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在煉鋼行業中最重要的用途是作為水平連鑄的分離環。在水平連鑄中,分離環把鋼液流分成熔融鋼液區和鋼液開始凝固區,起著分離鋼的液固界面的作用,對保持穩定的鋼液凝固起點和鑄坯質量起著極大的作用[21]。

        4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微觀結構及性能的影響因素

        4.1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微觀結構

        反應燒結形成的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的微觀結構由硅粉與氮氣反應生成的氮化硅顆粒結合坯體中的碳化硅顆粒決定[22]。在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中,氮化硅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兩種相:低溫型α-Si3N4和高溫型β-Si3N4。一般認為,α相與β相晶體結構均為六方晶系。α-Si3N4在材料中呈纖維狀,主要通過氣相生成,即Si(g),SiO(g)和N2分子反應。當Fe2O3等雜質存在時,可以降低二氧化硅膜的熔化溫度,促使二氧化硅膜破裂,形成液珠,Si與SiO2反應生成氣態SiO,SiO、N擴散進液珠,α-Si3N4纖維狀晶體在固液界面形成,依附于大顆粒、缺陷等生長。α-Si3N4纖維相互交錯,形成致密的網絡結構,因此具有更高的機械性能。β-Si3N4一般呈粗大的顆粒狀或者短棒狀,主要通過液相生成,由氣—液反應及α相的溶解、β相的再沉淀生成,反應包括氮氣分裂成氮原子,通過液態硅擴散反應進行。圖3、圖4為α-Si3N4和β-Si3N4微觀結構示意圖[23~24]。

        硅粉的氮化反應從900 ℃開始,1100 ℃以上反應速度急劇增加,反應在1450 ℃近于完成。氮化過程中坯體幾乎無變化,Si與N2反應生成Si3N4之后有22%的摩爾質量增加致使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結構致密。在1100℃~1380 ℃主要生成α-Si3N4,1400 ℃以上主要生成β-Si3N4,在通常氮化制度下是α與β相共存,最后形成α-SiC被α-Si3N4和β-Si3N4結合相所包圍的制品。

        4.2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性能影響因素

        硅粉的氮化反應是放熱反應,在中高溫氮化階段(指1100 ℃以上),應嚴格控制反應速度,若速度過快,反應過程中會由于硅的熔化而造成阻塞坯體內通孔,阻礙氮氣進一步滲入坯體,造成反應不完全,殘留硅較多,從而惡化材料性能。硅的氮化反應速度取決于氮氣的擴散速度,而氮氣的擴散速度與溫度滿足。

        (DN)α=1.2×10-6exp(-233/RT)m2/s

        (DN)β=5.8×10-2exp(-771/RT)m2/s

        式中(DN)α為氮氣在α-Si3N4中的擴散系數中;(DN)β為氮氣在β-Si3N4中的擴散系數;R為氣體常數;T為溫度。可見隨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在硅熔點以上比硅熔點以下快的多。在同一溫度下,氮化率與時間符合拋物線關系。因此,若氮化溫度過低,則反應大大減緩以至于反應不完全。在1180 ℃及1280 ℃兩個反應高峰期應增加保溫時間,以免反應快速出現“流硅”。在嚴格控制升溫速度同時應保證氮氣純度,氮氣純度應達到99.99%以上。在高溫下,Si3N4能被氧氣或水蒸氣氧化,析出方石英SiO2。此種氧化與溫度和材料的致密程度有關,隨著時間增長,逐漸在其表面形成的二氧化硅薄膜起保護作用,從而減緩氧化過程。

        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抗折強度隨溫度升高而提高,至1400 ℃時,強度開始下降,但到1500 ℃時仍保持常溫抗折強度指標。氮化硅結合碳化硅材質的高溫抗折強度是普通耐火材料的4~8倍,熱膨脹系數是高鋁耐火材料的一半,導熱系數是一般耐火材料的7~8倍。

        影響氮化硅結合碳化硅制品性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原材料粒度、純度、顆粒級配、氮氣純度、最終反應溫度、硅粉加入量等。碳化硅顆粒的大小和含量對復合材料的韌性和強度影響顯著,隨著碳化硅粒徑的增加,材料的強度先提高后降低。實驗證明,將粒度控制在25μm之內可以提高制品的物理性能。硅含量也是影響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當原始坯體中加入硅粉含量約17%時,材料的抗熱震性能最好。此外,氣孔率對耐火材料也具有一定的影響,Si-SiC生坯密度大于2.4 g/cm3,反應燒結后的材料密度大于2.6 g/cm3,材料的強度和抗熱震性均較好。隨著材料密度的提高,材料氣孔率降低,結構致密,減少材料從表面到內部的氧化通道,對氧化反應能起到一定的延緩和阻礙作用。除此之外,添加劑的類型對碳化硅結合氮化硅制品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響,添加Al2O3的耐火材料提高了基質的穩定性和抗侵蝕能力;添加ZrSiO4的耐火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大為改善等。

        5 結語

        反應燒結氮化硅結合碳化硅耐火材料具有高溫強度高,熱震穩定性好,高溫下抗蠕變性好,導熱性高,耐磨且抗高溫介質侵蝕性能優良,以及優異的抗金屬熔體、抗堿、抗爐渣和腐蝕性氣體侵蝕等性能,已廣泛應用于煉鐵高爐、有色金屬冶煉(尤其是鋁電解槽)和垃圾焚燒爐等高溫工業領域。通過對氮化硅結合碳化硅耐火材料性能影響因素的研究,為制備優良的氮化硅結合碳化硅耐火材料提供了便捷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肖俊明,劉銘,李志強,等.碳化硅窯具的發展及應用[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1998(2):43-45.

        [2] 張林.Si3N4-SiC材料的生產與應用[J].山東陶瓷,1999,22(1):11-17.

        [3] 陳敏,于景坤,王楠.耐火材料與燃燒材料[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5.

        第2篇:化妝品法規范文

        一、歐盟國家化妝品管理

        1.歐盟化妝品法規管理統一化

        歐盟原有15個成員國(11種語言和2種數字),歐盟化妝品法規于1964年開始協調,1968年各成員國企業由于執行本國法規,同當時即將出臺的歐盟法規有出入,開始進行調整過度。歐盟化妝品管理于1976年出臺了統一的法規,之后除歐盟成員國外,執行該法規的國家還有EFTA(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英聯邦國家、拉丁美洲國家以及采用歐盟模式的ASEAN(東南亞國家聯盟)等。

        2.歐盟國家為何要制訂一體化的化妝品法規

        歐盟國家根據化妝品的發展和趨勢并基于下面四個特點進行化妝品一體化的管理:

        (1)單一國家的法規阻礙化妝品的貿易;

        (2)影響同一市場的功能的運作;

        (3)保護歐盟消費者的健康設立一個消費者安全的標準;

        (4)便于官方的統一監督。

        3. 市場監督的基本要素

        (1)化妝品和其他邊緣產品的定義;

        (2)化妝品的安全性,統一的原料評價和名稱等;

        (3)按GMP(醫藥的優良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進行生

        產和管理,是法律規定的;

        (4)有關信息的提供,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標準等(供政府

        和消費者使用);

        (5)實施上市后的市場監督(實際為備案制的管理模式)。

        4.歐盟化妝品的定義

        歐盟化妝品的定義:施用于人體各外部器官(表皮、毛發、指趾甲、口唇和外生殖器),或口腔內的牙齒和口腔黏膜,主要用于清潔、使之發香、改善其外觀,和或改善身體氣味,和或保護身體,或使之保持在良好狀況的任何物質或者制劑。這就是歐盟化妝品法規的基點,也是唯一的法規上的定義,化妝品的一切行為都是以這一定義制訂相應規則和進行監督管理的。

        1.5歐盟化妝品法規規定要點

        (1)歐盟化妝品按功能種類可分為:裝飾用化妝品、含氟用牙膏、止汗劑、口腔衛生用品、抗皺霜、防曬劑、染發劑等七種;

        (2)化妝品中不能使用的原料名單(禁用的成分清單 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的成分);

        (3)僅在限制條件下使用的物質名單(規定適用范圍、成品中最大濃度、其他限制和要求、使用的條件和需給出警示);

        (4)CI(Colour Index色素索引),歐盟準用的著色劑號,

        規定著色劑的適用范圍和其他限制;

        (5)防腐劑規定最大濃度、限制和要求,要給予警示;

        (6)縶外線吸收劑,規定最大濃度、限制和要求,要給予警示。

        6.SCCNFP(歐盟化妝品科技委員會)

        歐盟化妝品法規是由化妝品科技委員會(SCCNFP)來制訂的,它的工作原則為:它是消費者安全的責任的承擔者,是工業界開發產品成分的指導者,是對于執法者作為指導原則和提供背景材料(采用統一標準)的承擔者。它還肩負產品分類、產品安全性評價、制訂物理和化學指標等職責。SCCNFP按其詳盡的工作流程進行工作。

        7.歐盟化妝品管理的歸納結論

        (1)市場監督不需要許可證;

        (2)制造商和經銷商對自己的產品負全責;

        (3)嚴格遵循SCCNFP制定的高標準安全性規定(化妝品成分等);

        (4)遵守歐盟一體化的法規;

        (5)生產體系法定要求達到GMP;

        (6)成員國之間用同一標準進行監督;

        (7)使用CTFA國際命名委員會(INC, 即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mmittee)的化妝品組分國際命名(INCI,即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smetic Ingredient);

        8)政府主管當局有權取得有關產品信息,監督產品上市

        后的消費者投訴,責任企業自負。

        二、美國化妝品的管理

        美國的化妝品管理有類似歐盟化妝品的法規,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即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U.S.),在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FD&C)法(1938)中對化妝品進行了定義。

        1.美國化妝品定義

        (1)化妝品是這么一類物質,它可通過抹擦、傾注、噴、

        導入或其他途徑施于人體。旨在清潔、美化、增加魅力或改

        變容顏。(2)作為這類物質的組成成分,肥皂除外。

        2.美國化妝品的標準規定

        化妝品不允許出現偽劣,或錯誤標識:

        所謂偽劣的化妝品:若化妝品含有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對消費

        者造成損害的物質(如不潔、腐爛或分解的物質),若其容器是由有害物質制成的,或不衛生的條件下生產而變成對消費者有損害的,或含有未被允許的色素添加劑,均可定為偽劣的化妝品。

        所謂錯誤標識的化妝品:若化妝品的標簽是錯誤的或有誤導

        性,或沒附有所有的信息,或其容器以欺騙方式制造或灌裝的,就可定為錯誤標識的化妝品。

        3. 對化妝品的管理規定

        (1)負責安全,為了避免出現偽劣化妝品,產品必須顯示其

        使用安全性。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并不要求進行任何具體的產品安全性實驗。不過,若出現問題,由銷售該產品的公司承擔對產品安全性的驗證工作。

        (2)生產廠商自愿注冊,呈交生產廠商名稱和地址,FDA

        根據這些資料批予注冊號,但并不認為是對生產廠商的認可,雖然是批予注冊號并不意味著政府負責,若出現問題,責任仍由廠商自負。

        (3)FDA有權對生產和分銷點進行檢查,以確定產品是否

        存在偽劣,檢查范圍包括:設施、設備、制好的或未制好的原料和成品、包裝容器和標簽。

        (4)生產廠商必須接受按化妝品良好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GMPs)的檢查。

        GMPs的檢查包括:

        ――廠房和設施、設備清潔和環境、個人清潔衛生和培訓、原料處理和記錄的保存;

        ――生產過程(編寫說明、設備、采樣、標記);

        ――實驗室管理(檢驗步驟、供水質量、防腐劑的檢測):

        ――記錄的保存(原料、每批生產過程、成品、分發多項的記錄);

        ――標簽標識(政府和消費者所需要的信息,按此進行消費和監督);

        ――消費者投訴的資料;

        ――是否使用了禁用的化妝品成分;

        ――產品注冊,化妝品是自愿注冊的,與生產商的注冊是一樣的,無需正式的批準;

        ――對化妝品成分,FDA評審的大多數為色素,獲準使用的名單公布在聯邦法規法典中。從1938年以來,FDA僅對14種成分或種類了禁用令,禁用的成分是:六氯酚、汞化合物、氯氟烷烴推進劑、二硫醇、鹵化物質、氯仿、氯乙烯、氣溶膠產品中的復合物、二氯甲烷、AETT、合成麝香、6-甲基香豆素、亞硝胺、二惡烷。

        其它化妝品成分,是由美國化妝品、盥洗用品和香水協會(CTFA, 即Cosmetic Toiletry and FragranceAssociation)下設的,由科學家、FDA、企業和消費者代表組成的專門的、獨立工作組織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簡稱CIR)完成評估的。評估從四個方面進行:可安全使用的、在限定條件下是安全的、不安全的、沒有充足的資料來證明其安全性的。到2001年已評估通過1044種原料,其中有9種認為是不安全的;114種成分數據不足以支持安全;330種成分被發現在限制條件下使用于化妝品中是安全的;591種成分使用是安全的。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得到CTFA 同意,已翻譯出版CIR的《1999化妝品成分概要》和 《2001化妝品成分評審概要》。

        ――化妝品產品標簽標注是美國法律所規定的,其內容為:

        1)成分清單(含量由高到低排序,1%的色素可不按次序排列、已被FDA認可為專有成分的可標注、根據包裝大小需用一定字體、包裝面積為12英寸以上的在購買時應有成分清單);2)產品名稱;3)品牌;4)凈含量;5)原產國;6)制造商和分銷商在美國的地址;7)必要的警示用語。

        4 . 美國化妝品管理的結論

        (1)在美國,化妝品產品無需注冊;

        (2)生產廠商無需注冊;

        (3)產品在使用時必須是安全的;

        (4)化妝品必須遵照GMP要求生產和管理,是法定的;

        (5)有限的一些成分被禁用于化妝品;

        (6)產品標簽必須遵守美國的法律。

        三、日本化妝品的管理

        日本的化妝品管理以前屬于政府審批制,由厚生省負責審批,四年前日本對化妝品管理進行了改革,即目前的管理模式:

        1.從售前登記轉化到備案程序;

        2.除了所列出的被禁止的和限制的成分外,生產商有使用

        各種成分的自由,但應自行承擔責任;

        3.由指定的成分標簽變為執行INCI成分表;

        4.日本化妝品GMP2004年新修訂版已在2005年4

        月1日起推薦執行;

        5.JCIC規定,日本市場上的化妝品配料按化妝品“綜合許可標準”(ComprehensiveLicensingStandards)進行了分類,共分11類,并被衛生福利部認定為化妝品配料的質量規格。

        四、韓國化妝品的管理

        從2000年1月1日開始改革,管理辦法為:

        1.采用市場監督代替售前管理控制;

        2.進口化妝品每一批都要檢驗;

        3.對于同意韓國管理機構對一個具代表性的地點進行視

        察的歐盟公司,可以免于上述程序。

        五、東歐、中歐化妝品管理

        1.遵循歐盟化妝品管理法規;

        2.實行售后控制;

        3.接受歐盟化妝品法規的培訓。

        六、東南亞國家聯盟對化妝品的管理

        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由新加坡、老撾、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泰國、柬埔寨、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組成。1995年東盟化妝品管理法規一體化――東盟 COSFA - 95;1997年吉隆坡宣言;1998年成立化妝品工作小組;1998年化妝品工作組公布其一體化行動路徑圖。

        東盟化妝品管理法規一體化的原則為:采用歐盟化妝品定義,銷售者要對安全負責,統一標簽和命名,投放市場前無須審批。

        1.東南亞地區有地區同業公會來協調;

        2.最低限度產品許可證/注冊過度到售后監督;

        3.要求最低限度生產/進口許可證,但必須達到GMP的要求;

        4.對產品標簽標注有統一要求;

        5.生產廠商必須承擔保證產品安全、質量和其所宣稱有效功能的責任 ;

        6.對不良反應有處理程序的規定。

        化妝品GMP在東南亞聯盟的實行,是以馬來西亞為基礎的。1995年馬來西亞以藥品GMP為基礎,起草化妝品的GMP。1997年組成聯合起草委員會(NPCB),并有化妝品工業代表參加。1999年化妝品GMP定稿。2001年東南亞國家聯盟一致認可馬來西亞的化妝品GMP。2001年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家,采納馬來西亞的化妝品GMP指南作為化妝品GMP認可要求,并有可能在2006年對進口化妝品要求達到GMP的規定。

        七、2002年安第斯公約國

        Mercosur自由貿易區由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等5國內部合作,公約為:售前廢除許可,每種產品的產品備案,限制、禁止和允許的成分公布清單,產品標簽統一要求且要一致。

        八、巴西化妝品管理

        取消售前的許可證制度,分一級或低級產品和二級產品,

        按INCI對成分公布列表,明確標簽要求。和Mercosur地區其他成員合作。

        九、 中東化妝品管理

        黎巴嫩、敘利亞和沙特阿拉伯屬許可體系,類似中國的管理。

        十、中國化妝品管理法規和相關標準

        中國對化妝品的管理是由多部門、多個法規和多個標準進行管理的,它的管理可由以下幾方面體現:

        1 . 綜合法規

        《化妝品衛生規范》(2002年9月19日衛生部)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1989年9月26日國務院批準

        1989年11月13日衛生部令第3號)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1991年3月27日衛

        生部令第13號)

        《化妝品產品生產許可證換(發)證實施細則》(全國工

        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2001年8月16日公布實施)

        《衛生部化妝品申報與受理規定》(1999年5月1日實施)

        2. 綜合標準

        GB5296.3-1995《消費品使用說明 化妝品通用標簽》

        JIF 1070-2000 《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

        3.衛生標準

        GB7916-1987 化妝品衛生標準

        GB7917.1-1987化妝品衛生化學標準檢驗方法 汞

        GB7917.2―1987化妝品衛生化學標準檢驗方法 砷

        GB7917.3-1987化妝品衛生化學標準檢驗方法 鉛

        GB7917.4-1987化妝品衛生化學標準檢驗方法甲醇

        GB7918.1-1987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總則

        GB7918.2-1987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 菌落總數測定

        GB7918.3-1987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 糞大腸菌群

        GB7919.4-1987 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 綠膿桿菌

        GB7919.5-1987 化妝品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 金黃色葡萄球菌

        GB7919-1987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程序和方法

        QB/T1863-1993 染發劑中對苯二氨的測定

        QB/T1864-1993 電位溶出法測定化妝品鉛

        4.產品標準

        QB2654-2004 洗手液

        QB/T1645-2004 洗面奶

        QB/T1857-2004 潤膚膏霜

        QB/T1858-2004 香水古龍水

        QB/T1859-2004 香粉 爽身粉 痱子粉

        QB/T1861-1993 香脂

        QB/T1862-1993 發油

        QB/T1974-1994 洗發液(膏)

        QB/T1975-2004 護發素

        QB/1976-2004化妝粉塊

        QB/T1977-2004 唇膏

        QB/T1978-2004 染發劑

        QB/T2284-1997 發乳

        QB/T2285-1997 頭發用冷燙液

        QB/T2286-1997 潤膚乳液

        QB/T2287-1997 指甲油

        QB1643-1998 發用摩絲

        QB1644-1998 定型發膠

        QB/1994- 2004沐浴劑

        QB/T2660-2004 化妝品

        5. 試驗方法標準

        GB/T13531.1-1992 化妝品通用試驗方法 pH值的測定

        第3篇:化妝品法規范文

        關鍵詞:化妝品,毒性,重金屬,法規

        中圖分類號:TQ65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化妝品是人們,特別是女性,每天都在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它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由于化妝品是長期使用的,它是連續地、直接地與皮膚接觸,并長時間停留在皮膚、面部、毛發等部位上。因此,化妝品不應有任何影響身體健康的不良反應或有害作用。為了對化妝品的安全性有更為嚴格的要求和控制,各國分別對化妝品的安全性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以下簡要討論一下化妝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我國對于化妝品的現行管理。

        1.化妝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化妝品的污染

        化妝品的污染主要有原料污染、生產過程污染、使用過程污染等。

        化妝品的原料種類繁多,來源各異,大多數原料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如果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原料不經處理或處理不潔凈,而用于化妝品生產,必然會造成嚴重的一次污染。

        化妝品生產過程中的污染主要是生產環境、生產設備(如輸送管道、閥門、泵、罐等)、生產操作人員衛生、產品包裝容器等,消毒不干凈而把微生物帶入化妝品中,使化妝品在出廠前已被污染。

        化妝品使用過程中的污染又稱為二次污染,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不注意衛生,比如用手挖取產品,也會將手指上的微生物沾染到化妝品上造成污染,有的化妝品只用了一半,就開始變質了。

        1.2.化妝品的毒性

        化妝品的毒性,是由于化妝品的原料或組分中含有有毒性的物質造成的。據對20多種香粉的調查和化驗發現,很多香粉都不同程度的含有鉛,從16個品種的雀斑霜中均查出了有毒金屬汞,有些化妝品還含有砷。這些重金屬通過皮膚進入體內,長期積累不僅造成色素沉積,而且還可能引起重金屬中毒。化妝品增白劑中的氯化汞、碘化汞會干擾皮膚中氨基酸類黑色素的正常酶轉化。汞的慢性毒害也很大,特別是能抑制生殖細胞的形成,影響年輕人的生育。有些國家在化妝品質量中明確規定,化妝品中不得配用汞及其化合物。生發劑、染發劑中大都含有重金屬汞、鉛、砷,他們對身體都十分有害。化妝品中的顏料,很多是含有重金屬成分的,它們之中有不少是對人體有害的,如鉛、鉻、鋁、汞、砷等。國外曾報道過:有嬰兒由于舔食了母親面部的脂粉引起急性中毒,而死于腦病。

        1.3.化妝品的刺激性

        化妝品中常會含有酸、堿、鹽、表面活性劑等化學成分。這些化學物質作用于皮膚、人體器官的黏膜后,經常會引起刺激性皮膚病變,又稱刺激性接觸皮膚炎。從衛生部通報的2005年化妝品不良反應的檢測情況來看,由化妝品產生的不良反應病變,以化妝品接觸性皮炎最為常見。化妝品引起的不良反應中,比較多見的是局部皮膚瘙癢,同時出現紅斑、丘疹、脫屑或刺痛感,反應輕微。但也有個別嚴重的,屬于難以恢復或不可逆的嚴重損害。

        2.我國現行化妝品管理

        2.1.化妝品衛生法律法規

        在過去10余年的時間里,我國制定的化妝品相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有1990年1月1日起實施的衛生部《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行政法規1個;1991年3月27日起實施的衛生部《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1993年10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化妝品廣告管理辦法》2000年4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進出口化妝品監督檢驗管理辦法》部門規章3個;衛生部關于印發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的通知(衛法監發[2000]220號) 、衛生部關于印發化妝品衛生規范(2002年版)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229號) 、衛生部關于印發化妝品檢驗規定(2002年版)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322號) 、衛生部關于印發《健康相關產品國家衛生監督抽檢規定》的通知(衛監督發[2005]515號)等若干部委規范性文件。《條例》是我國監管化妝品的主要法規。

        標準規范:國家出臺了GB5296.3-1995《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GB7916 - 1987《化妝品衛生標準》(以下簡稱《標準》) 、GB7917-1987《化妝品衛生化學標準檢驗方法》、GB7918 - 1987《化妝品衛生微生物標準檢驗方法》、GB7919-1987《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程序和方法》(以下均簡稱《方法》)等化妝品國家標準42個。衛生部出臺了2003年1月1日起實施的《化妝品衛生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和《衛生部化妝品檢驗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部門規范(定) 2個。十幾年來,這些法規標準在控制化妝品質量和確保化妝品安全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2.現行管理體制

        以上化妝品衛生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規定了化妝品的生產、經營及監督管理的職責和要求,化妝品的衛生標準規范及檢驗要求等,形成了我國化妝品以衛生、進出口檢驗檢疫局、工商、質監、輕工等部門參與的政府監管體系。化妝品的衛生主管部門:《條例》第三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化妝品的衛生監督工作,縣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衛生行政部門主管本轄區內化妝品的衛生監督工作。《條例》第五條規定對化妝品生產企業的衛生監督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第九條規定使用化妝品新原料生產化妝品,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規定進口化妝品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方可簽定進口合同;經國家商檢部門檢驗合格方準進口。《細則》第十條規定直接從事化妝品生產人員(包括臨時工)必須依照《條例》規定實施每年健康檢查,患肝炎、痢疾、傷寒、活動性肺結核及傳染性皮膚病的人員不得從事化妝品生產。第十一條規定特殊用途化妝品投放市場前必須進行產品安全性評價,第十九條規定非特殊用途化妝品(須有產品衛生質量檢驗報告等)要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化妝品的檢驗機構[ 4 ]:《細則》第三十五條規定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縣級以上具備檢驗條件的衛生防疫機構為化妝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承擔化妝品衛生監督檢驗任務。各級檢測機構根據《標準》、《方法》和《規范》等開展化妝品的檢驗和安全性評價,為化妝品衛生監督執法提供技術依據。

        2.3.化妝品衛生安全及管理現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化妝品行業得以不斷發展和壯大,所生產化妝品的品種和數量也日益增加。由于各級衛生行政機構認真執行監管,使我國化妝品的衛生管理逐漸走上了科學化、標準化、法制化運行的軌道,保障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凈化了化妝品的市場,其功不可沒。但是,應該看到我國化妝品管理在法制建設、監督管理、檢測手段、安全性評價等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差距,從生產到市場監管、消費者使用均存在一定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加以認真剖析,目的是為了健全我國化妝品的法制管理,提高監管水平,提高化妝品的安全性,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3.結語

        為了保證廣大消費者使用化妝品的安全,防止化妝品對人體產生近期和遠期的危害,化妝品在投產前必須進行安全性評價,同時,化妝品在投放市場后,有必要進行經常性衛生監督和人群調查,以保證消費者的健康不受損害。

        參考文獻:

        [1] 化妝品衛生規范[S].20021.

        [2]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S].1990.

        [3] GB/T18670-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妝品分類[S].

        [4]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S].1991.

        [5] 杜業剛,林少彬,朱瑛,等1化妝品中亞硝胺的研究[J].衛生研究,2004,33(3):379.

        [6] 戴京晶,劉奮,梁偉,等.深圳市售化妝品中防腐劑使用狀況調查[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4,14(4):477-478.

        [7] 張木林.159份化妝品衛生檢測結果分析及建議[J].中國飲食衛生與健康,2004,2(6): 61.

        [8] 謝曉萍,古梅英,李慶,等.380種防曬化妝品衛生毒理學檢驗結果分析[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5,11(3):66.

        [9] 朱英,楊艷偉,張衛強,等.祛痘類化妝品功效成分使用情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5,21(3):248-249.

        第4篇:化妝品法規范文

        存在問題

        1.監管職責的分離性問題

        根據4月25日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三定”方案的規定,食藥監管部門負責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監管的牽頭協調和綜合監督方面工作,而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的準入許可、日常監管等職責仍由衛生行政部門承擔。一項行政職能由多個部門分割行使,不僅增加了額外的監管成本,同時也將影響到監管效率的提高。這樣的職能和事權劃分,在較高層級的、負責食藥宏觀監管的部門也許能夠達到預期的監管目的,但是在承擔具體監管任務的基層,由于宏觀監管權與微觀準入、監督權的分離,極有可能導致一些監管政策和工作規劃成為“空中樓閣”,尤其是在縣級基層,監管部門主要職責是準入許可和日常監督。缺失了這兩項職權,基層藥監部門欲有所作為談何容易?由此反而極易形成監而不管、管而不力的局面,極大地影響到監管實效的取得。

        2.多頭監管的協調性問題

        政出多門、多頭監管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機構改革中著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但現行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模式,將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監管職能的宏觀方面與微觀方面分開設置,由藥監、衛生兩部門分別承擔,這是否會形成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的安全監管又多出一“婆婆”問題?

        從理論上來說,只要兩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應該能夠有效地履行各自職責,共同完成監管任務。而實際上,基層藥監、衛生部門間的相互協調方面存在不少問題。自藥品垂管體制改革以來,由于藥事案件查處、部分職能交叉、傳統思維定勢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少地區,藥監、衛生部門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各自為政、自行其事等不協調現象,甚至個別地區還形成“老死不相往來”的對立局面。例如在防治“非典”期間,由于協調機制缺失,有些地方的藥監、衛生部門根據各自的理解,出臺了原則和內容差別很大的“防非管制藥品目錄”,使涉藥單位在執行時無所適從;再如,在農村藥品代購、醫療機構藥事管理、保健品違法銷售等方面也存在步調不一致現象。

        由于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現行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要求由藥監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協調同一層級的衛生部門開展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的安全監管,無疑是困難重重。如何避免沖突、暢通協調,將是未來基層食藥監管部門亟需費神解決、且不一定能解決好的首要問題,應該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和關注。

        3.現行法律法規的滯后性問題

        目前,我國現行的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相關管理法律法規均是1996年以前頒布實施的,其中的一些條款明顯滯后于當前市場經濟和食品、保健品、化妝品行業發展的需要,如《食品衛生法》中規定所執行的一些食品衛生標準為80年代末的行業標準,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食品市場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而且針對食品、保健品安全的管理措施也過于基本、比較原則;化妝品管理法規尚為地方性法規,缺乏統一、完整的法律體系,也有礙于安全監管措施的落實。進行新的立法,完善法規體系已是必然,且迫在眉睫。

        建議對策

        1.出臺政策,進一步深化食藥監管體制改革

        筆者認為,行政職能的統一、專屬是行政權得以高效運行、充分實現的根本保證。例如,在美國不僅將食品、藥品、化妝品的監督管理統攬于一部法律予以明確,而且把食品、化妝品等監管職能完整地劃歸FDA統一實施。在我國,雖然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的改革已經打開通道,但是,分而管之的局面將影響到預期監管效率的實現。因此,筆者建議,在大力推行既定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措施的基礎上,應盡快出臺政策,把這項改革引向深入,進一步調整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的監管體制,借鑒FDA的模式解決好行政監管權限的歸屬問題,充分發揮藥監垂直管理體制的優勢和資源,有效實現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監管的目標。

        2.加快立法,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鑒于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相關法律法規的相對滯后現狀,早在今年“兩會”期間,便已有人大代表聯名作出提案,呼吁有關部門把修訂《食品衛生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列入立法規劃,加快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監管體制改革,加大監管力度,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因此,盡快完善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制定一套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的國家強制標準亦是當務之急。

        第5篇:化妝品法規范文

        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化妝品成分檢測、重金屬、熒光劑含量等檢測服務。

        化妝品通常和人體直接接觸,其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世界各國均有相應的法規來管控化妝品,以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在我國市場內銷售的化妝品都需要符合相關的產品標準。

        化妝品檢測是指利用相關實驗室儀器設備,針對各類化妝品進行成分含量等檢測,以符合國家法規及標準,保證化妝品的衛生質量和使用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

        (來源:文章屋網 )

        第6篇:化妝品法規范文

        一、高度重視,迅速部署。

        為保障全市人民的化妝品消費安全,全力推進全市化妝品“線上清網線下清源”專項行動,我局要求各縣區局加強組織領導,密切協作配合,結合今年的“化妝品安全科普宣傳周”活動來開展此項工作,確保檢查效果。

        二、有的放矢,扎實開展。

        針對全市化妝品經營企業多、從業人員素質低等特點,市局要求各縣(市、區)局對轄區內的化妝品經營企業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排查化妝品網絡銷售者和電子商務平臺。現場排查時,通過發放化妝品消費提示、加大對化妝品從業者培訓等形式,積極宣傳化妝品法律法規和化妝品安全知識,強化化妝品經營企業法律責任意識,提高從業者素質,規范全市化妝品線上線下經營行為。

        三、突出重點,確保成效。

        第7篇:化妝品法規范文

        世界各國政府都有管理化妝品標簽的法規,并嚴格規定其格式、內容和撰寫要求。我國現行的相關法規是,1995年7月原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的《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標準(GB5296.3-1995)。近年來國際上試圖協調統一各國化妝品標簽法規。在此背景下,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于2006年4月1日了“化妝品――包裝與標簽”的國際標準(ISO 22715 ,第一版)。

        ISO是非政府性的各國標準化組織的國際聯合會,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權威性的國際標準化專門機構。其成員由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國家標準化團體組成,其中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俄國。代表中國參加ISO的國家機構是國家質檢總局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SO 標準是自愿的,不強制執行。此標準因市場驅動而提出,經國際上對特定標準表示需求的業界專家們協商一致制定。ISO 標準以國際標準的形式出版,代表著國際上對所涉及技術狀況的一致性意見。制定國際標準工作,通常由ISO技術委員會完成。對技術委員會確定的題目有興趣的各成員國,都可派代表參加該技術委員會。同ISO有聯系的國際組織(無論政府的和非政府的),也可以參加這項工作。技術委員會將采納的國際標準草案分發給成員國,以便投票表決。制定出的國際標準需要至少75%的成員國投票贊成。

        本文將介紹“化妝品--包裝與標簽”2006年ISO國際標準,并與我國現行標準比較,在此基礎上提出對國家標準修訂的建議。

        一.《化妝品--包裝與標簽》2006年ISO國際標準(ISO 22715)

        在《化妝品--包裝與標簽》2006年ISO國際標準(ISO 22715)中,規定了化妝品包裝的術語和定義;化妝品必須標注的內容;標注內容在包裝上的位置;其他特殊情況以及建議條款。該標準的正文如下[1]。

        1.適用范圍

        本國際標準規定了,根據一些國家法規或實際定義的擬銷售或免費分發的所有化妝品包裝和標簽的要求。

        一些國家法規在某些內容上可能比該國際標準還要嚴格。

        本國際標準擬用于化妝品。

        牙膏和漱口液包裝和標簽的要求另見ISO 11609 和 ISO 16408 。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1) 初級包裝

        為直接接觸內容物而設計的包裝。

        2) 次級包裝

        為容納一個或更多初級包裝并包括保護物(如果有的話)而設計的包裝。

        為適應標簽的解釋,最外面的包裝稱為次級包裝,在出售時得到或包含這種包裝。

        3) 預包裝

        出售時的包裝,容納相似或不同功能的相似或不同的產品。

        3.包裝

        設計包裝的目的是在生產商為儲藏、運輸和裝卸而規定的條件下,防止產品損壞和變質而又對產品沒有不良影響。

        4. 標簽

        1) 一般情況

        A. 包裝上提供的資料

        a) 市場銷售產品責任人名稱。它可以是生產商,或其全權商,或訂購生產化妝品的人。或對首次進口國負責的人。

        這份資料可以縮寫到一般可以確認公司的程度。

        b) 市場銷售產品責任人地址。它可以是生產商,或其全權商,或訂購生產化妝品的人。或對首次進口國負責的人。

        這份資料可以縮寫到一般可以確認公司的程度。

        c) 成分表。超過1 %的成分按添加時的重量遞減次序列出。接著是低于或等于1 %濃度的成分,以任何次序列出。著色劑在其它成分之后可以以任何次序列出。堅決支持化妝品國際命名法(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INCI)。香精和芳香劑成分可作為單獨成分列出。以數種色度上市的化妝品,其所有在此范圍內使用的著色劑可以列出,并在前面加“+?/-”號,或“可能含有”字樣。

        “INCI”是國際公認的規范的命名法,因此應予采用。

        d) 產品功能,除非在一般說明中已清楚,否則應列出。

        e) 貯存條件,適當時列出。

        f) 包裝時重量或容量單位名稱的含義。如果證明是合理的,可以使用件數。

        g) 生產批號、日期,或確認產品的其它任何參考資料。

        h) 注意事項和警示語,適當時列出。

        i) 用法說明,適當時列出。

        B. 資料在包裝上的位置

        產品在其初級和次級包裝上應有上述資料,文字應不易檫掉、易辨認和明顯。語言應適合出售和免費分發的國家。

        然而,A. b)所述資料可以只在次級包裝上顯示。

        A. c) 所述資料在出售時,應使消費者看得見。

        然而,A. d )所述資料只在次級包裝上顯示。如果缺乏這種資料,使人費解并導致無意識的濫用時,這些資料也應在初級包裝上顯示。

        然而,A. g )所述資料,如果在次級包裝打開前看得見,可以在初級包裝上顯示。

        2)特殊情況

        注意,下面特殊情況同時存在是可能的。

        A. 小包裝

        包裝中的產品小于15 g 或 15 ml 而大于10 g or 10 ml 應有下列資料:

        在初級和次級包裝上的4.1) A. a), e), h) 所述資料。

        僅在次級包裝上的 4.1) A. d) 所述資料。如果缺乏這種資料,使人費解并導致無意識的濫用時,也應在初級包裝上提供。

        在初級包裝上的 4.1) A.g) 所述資料。

        4.1) A. c) 所述資料,在出售時要使消費者看得見。

        4.1) A. b), f) 和 i)所述資料,可以僅在次級包裝上提供。

        包裝內產品等于或小于 10 g or 10 ml ,不要求 4.1) A. f) 所述資料。

        B. 無法實施的情況

        由于某種原因(如肥皂、浴球及其它小產品)一般標簽無法實施時,產品應在附件(如標條、標簽、活頁說明)上有資料,或者有在多重包裝上可獲得說明的標識。如果做不到,或在直接靠近容器的標示牌上,或在為了銷售暴露化妝品的其他展示裝置上提供資料。

        C.單次用包裝

        單次用包裝,可以不要求4.1) A. f)。

        D. 一般大量產品銷售的預包裝

        預包裝應有4.1) A. a), b), c), d), e), f), g), h), i) 所述資料。當提供4.1) A. f) 時,如果從外面看不見件數,那么可以在包裝內標明。

        E. 免費樣品

        免費樣品至少應有4.1) A. a), h) 和 i) 所述資料。

        F. 建議條款

        適當時,應提品使用期限資料。

        二. 我國國家標準與ISO國際標準差別

        1995年7月,我國由原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了《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GB5296.3-1995)強制性國家標準。并于1996年12月1日開始實施,沿用至今。該標準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化妝品銷售包裝的標簽。該標準規定了化妝品通用標簽的基本原則、標注內容和標注要求。規定必須標注的內容有:產品名稱;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日期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或者生產日期和限期使用日期);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號、衛生許可證的標準號;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證批準文號;特殊化妝品衛生批準文號;安全警告和使用指南(必要時注明);滿足保質期和安全性要求的儲存條件(必要時注明)以及按GB7916的要求注明某些特定原料所需注明的內容。

        化妝品標簽標注內容,我國國家標準與ISO標準的不同主要有三點:

        (1)成分表:

        ISO標準要求有這一項目,而我國國家標準沒有要求;

        (2)產品功能:

        ISO標準要求有這一項目,而我國國家標準也沒有這一要求;

        (3)標注內容在包裝上的位置:

        ISO標準有專項詳細描述,而我國國家標準既沒有列出專項,也沒有提出詳細要求,只是分散在其他項目中,做了一些簡單要求。

        三.討論

        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妝品已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從單一的雪花膏,發展到當前的數不勝數,琳瑯滿目。為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需要對化妝品市場的監督管理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我國《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1995年標準,成文于十幾年前,現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者理性的渴求、政府監管部門執法需要和廠商的愿望。化妝品標簽1995年國家標準的修訂已勢在必行。比對2006 年ISO國際標準,我對國家標簽標準修訂提出下列拙見:

        1.化妝品標簽國家標準應增加“成份表”

        2006 年ISO國際標準要求,根據成分濃度和種類,按一次序列出產品成分。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標明成分的觀點。美國要求,為消費者個人生產或銷售的化妝品,要在標簽上列出全部成分(Full Ingredient Labeling, FIL) (21 CFR 701.3)。排列次序要求與ISO國際標準相似。但按藥品管理的化妝品(有如我國的特殊化妝品),要在列出化妝品成分之前,首先以“活性成分”項,列出藥物成分。并對在不同包裝上,顯示成分的字體大小做了具體規定[2]。歐盟在1993年,根據化妝品指令第6次修正案(Directive 93/35),開始要求按美國模式列出所有成分。

        要求FIL,主要目的是,幫助消費者在購物時,識別并避開含有曾使他們過敏的成分,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因此一般只要求在產品外包裝上注明FIL。

        2006 年ISO國際標準要求,成份名稱采用化妝品成分國際命名法(INCI)名稱。INCI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命名方法。INCI體系在美國,歐盟、南方共同市場、安第斯共同體、東盟等自由貿易區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以色列、墨西哥、俄國、沙特阿拉伯、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已被采用或正處在被采用過程中。但是日本要求在包裝上用日文表達[3]。

        不難看出,在化妝品標簽上列出“成分表”是國際上普遍的做法。我國應參照國際慣例,在化妝品標簽國家標準中,增加這項一項目并提出具體要求。

        2.化妝品標簽國家標準應增加”產品功能”

        我國衛生部1989年頒布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二條規定,化妝品“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的方法,散布于人體表面任何部位(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以達到清潔、消除不良氣味、護膚、美容和修飾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 其第十條規定“特殊用途化妝品是指用于育發、染發、燙發、脫毛、、健美、除臭、祛斑、防曬的化妝品。” 。這兩個定義指明并界定了化妝品所具有的功能。

        我國衛生部監督局2007年4月公布的“化妝品標簽標識管理規范” (再次征求意見稿),對防曬化妝品防曬功能的標識,對育發、和健美類產品功效的標注,化妝品標簽推薦功能宣稱用語和禁止標注用語都做了詳細規定。國外化妝品標簽一般要求有”產品功能”項,并且是強制性的。

        化妝品的功能和成分一樣是化妝品的基本屬性,是消費者選擇化妝品種類的重要依據,顯而易見在標簽中應提供這一信息。

        衛生部的“化妝品標簽標識管理規范” 即將出臺 這必將迫使化妝品標簽國家標準中,增加有關產品功能的要求。

        3.化妝品標簽國家標準應豐富標注內容在包裝上位置的規定

        2006 年ISO國際標準對標簽的標注內容在包裝上的位置,有極其詳細的規定(見“ISO標簽國際標準規定的在不同包裝上應提供的最少資料表”)。這既有利于消費者識別,又有利于廠商操作,值得我國化妝品國家標準修訂借鑒。

        參考文獻

        [1] ISO. Cosmetics ― Packaging and labeling,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22715, First Edition, Switzerland, 2006-04-01.

        第8篇:化妝品法規范文

            原告香港綠丹蘭化妝品公司。

            被告揚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

            第三人揚州市化工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1992年,香港綠丹蘭化妝品公司(下稱綠丹蘭公司)與揚州謝馥春日用化工廠共同出資成立中外合資企業揚州馥春—綠丹蘭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化妝品公司)。由于化妝品公司未參加1999年度企業年檢,于2000年12月18日被江蘇省揚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銷了營業執照。由于合資雙方一直不能自行清算,揚州謝馥春日用化工廠于2003年4月向揚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下稱外貿局)申請對化妝品公司進行特別清算,外貿局于2003年5月7日作出揚外經貿資[2003]第114號批復,同意對化妝品公司進行特別清算并委托揚州市化工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化工公司)組建清算委員會,負責指導和監督清算委員會的工作。綠丹蘭公司認為外貿局的委托行為違反法律規定且化工公司在清算過程中侵犯了該公司的權益,遂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外貿局所作的批復。

            審判:

            揚州市維揚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外貿局有依照《外商投資企業清算辦法》(下稱《辦法》)的規定批準對本案所涉的化妝品公司進行特別清算的權限。由于化妝品公司已于2000年12月被工商局吊銷了營業執照,且該公司至2003年5月一直未自行進行清算,故外貿局批準對該合資企業進行特別清算有相應的事實依據。另外貿局依據合資企業的中方投資者揚州謝馥春日用化工廠的申請批準對合資企業進行特別清算并委托化工公司組建清算委員會,且明確了從該合資企業的權力機構成員中選任相應清算委員會的成員,所以外貿局的批復行為完全符合《辦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外貿局的批復行為適用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正確且符合法定程序,原告綠丹蘭公司的起訴沒有理由。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6條第4項的規定,判決如下:駁回原告綠丹蘭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400元,由原告綠丹蘭公司承擔。

            評析:

            該案是涉及中外合資企業清算的新型行政案件,在審理中,主要對外貿局作出的批復行為是否具有可訴性、外貿局是否可以批準進行特別清算、外貿局委托化工公司組建清算委員會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存有爭議。

            第一,外貿局作出的批復行為是否具有可訴性。

            批復一般是指上級機關發給下級機關的對某一具體問題的處理意見,對下級機關處理該問題具有約束力。批復通常狀況下是一種內部行為,不具有可訴性。而本案外貿局所作的批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外貿局的這種行為是行使其行政管理職能的具體行政行為。其次,因為其委托化工公司組建清算委員會,而清算工作必然會涉及到合資一方、即綠丹蘭公司的權益,故外貿局的委托行為則當然也對綠丹蘭公司的權益產生影響。由于綠丹蘭公司認為外貿局的此種行為已經侵害了其合法權益,所以其當然具有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二,外貿局是否可以批準進行特別清算。

            依照《辦法》第3條的規定:企業能夠自行組織清算委員會的,依照本辦法關于普通清算的規定辦理。企業不能自行組織清算委員會進行清算或者依照普通清算的規定進行清算出現嚴重障礙的,企業董事會或者聯合管理委員會等權力機構、投資者或者債權人可以向企業審批機關申請進行特別清算。

            本案中,由于中、外方投資者的矛盾,致使合資企業被吊銷企業執照后二年多內一直不能自行組織清算委員會進行普通清算,故對化妝品公司具有進行特別清算的前提條件。另中方投資者也提出了對化妝品公司進行特別清算的申請,又由于外貿局系揚州地區中外合資企業的審批機關,所以,本案中的外貿局可以依照《辦法》的規定,批準對化妝品公司進行特別清算。

            第三,外貿局委托化工公司組建清算委員會是否符合法律、法規或規章的規定。

        第9篇:化妝品法規范文

        透視該法規,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

        第一個問題,該禁用語能多大程度地實現和執行。

        1、既然是征求意見,就可能如基本藥物目錄一樣,在利益的博弈中,增減變通,把傳播的空隙的留足。一方面,很多化妝品的品名中,就帶有“禁用語”;另一方面,如果腳鐐太緊了,現在市面上眾多成功、不成功和準備去成功的妝字號產品,怕很難去“跳舞”了。消費者耳根固然清凈了一下,但如對化妝品市場形成負面沖擊,恐怕與法規初衷相悖。

        2、在2007年,曾頒布的《化妝品標簽標識管理規范》,也曾列出了禁止標注的用語近百個,甚至把“中草藥”作為醫療術語之一,置于被禁之列。與2009年《化妝品名稱標簽標識禁用語》對照,會發現,二者的重復度是很高的。而回顧這兩年的化妝品廣告,在電視上、樓宇間、雜志上,“療效吹噓風”撲面而來,這些被禁的用語,通過偷換概念,變換表達方式,仍可以是“紅杏枝頭春意鬧”,法規則是“綠楊煙外曉寒輕”,成了擺設。舉例來說,比如用“抑油”代替“控油”,用“修復細紋”代替“消除皺紋”等。

        第二個問題,假設禁用語被高度執行,對誰是阻礙,對誰又是機會?

        1、很明顯,阻礙是對化妝品企業。特別是近幾年風行的“泛藥妝”產品。此類產品是營銷學上定義范疇,批號是妝字號,傳播上靠近藥字號,銷售渠道以藥店、商超為主,以體現專業性,針對的受眾則是問題肌膚人群為主,如防脫、去屑、祛痘、祛斑、美白、抗老化、除螨、脫毛、狐臭等。知名產品品牌中,外資的雅漾、薇姿、理膚泉等,國產如螨婷、姍拉娜、可采等。

        “泛藥妝”產品的典型特征,就是將產品功能化,如果法規能嚴格執行,必然使之受沖擊。比如一度宣傳“中藥、中醫世家、祖傳秘方”等詞匯的某洗護企業品牌等。

        2、制藥企業涉足大保健領域得天獨厚,可以借助已有的渠道、專家、專業形象等資源。因此,制藥企業涉足的大多為具有營養保健、強身健體等功能的保健、日化產品,推出的產品也勢必帶著“治療功能”這一先天優勢,比如云南白藥牙膏針對牙齦出血、腫痛等;舒適達牙膏具有抗敏感的功效。

        而化妝品市場嚴管,對于一些有資源和能力的制藥企業,則是一種順風而下的機會。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嫁接既有資源,并在傳播、渠道策略上遵循新的游戲規則,是非常值得研究和謹慎執行的。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99中文在线视频 | 三级乱子国语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 又紧又爽又深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综合v日本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