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微生物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生物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生物學論文

        第1篇: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醫學微生物學;直觀教學;教學研究

        直觀教學是從具體形象入手,通過直觀的感知刺激不斷強化,使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感知表象,開發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化學生記憶認知效果[1]。筆者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學法,討論如下。

        1實物直觀

        1.1標本觀察提供實物讓學生去感知,在此基礎上,再輔助以相應講解、強化,可以使學生牢固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學形狀,達到過目難忘,這種效果是單純抽象語言敘述所無法達到的。

        1.2實驗示教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復雜,標本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且要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是實驗學習的難點。到位的實驗示教可以保證良好的實驗效果,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對學生今后從事臨床研究極為重要。

        1.3訪問調查醫學微生物學涉及面廣,涵蓋性強,與醫學免疫學、內科學、實驗診斷學等多學科相聯系,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到醫院訪問實際病例,觀察臨床表現,以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性。

        實物直觀優點在于學生直接接觸物體,所獲感性材料真實具體,有利于準確理解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易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但實物直觀的缺點是易受客觀條件限制,需用模像直觀加以彌補。

        2模像直觀

        2.1圖片觀察提供實物照片或簡化了的示意圖,通過掛圖、投影方式展示出來,滿足學生的感官認識需要。

        2.2繪圖教學人的感知規律其中包含活動律,即在固定不便的背景上活動的物體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畫圖優先于掛圖。

        2.3動畫展示課程中許多知識點研究微生物動態活動規律,如病毒的復制周期,衣原體感染細胞的過程,噬菌體的生活周期等,將這些書本上單純語言敘述的枯燥過程制成模擬動畫呈現出來,具體而直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4電子課件應用計算機技術,教師根據課程需要制作個性化的電子課件進行微生物教學也是十分必要的。電子課件可以整合書籍、圖片、動畫、聲音等直觀素材[2],是最有效的模像直觀手段。

        3言語直觀

        3.1口訣式微生物學中零散的知識點很多,很難記憶,將這些知識點綜合起來,編成通俗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口訣,則方便記憶。如描述破傷風芽胞梭菌生物學性狀有這樣的口訣:細長桿菌周鞭毛,幼齡運動很活躍,革蘭陽性鼓棰樣,端立芽胞要記牢。學生根據口訣,扎實記憶知識點,避免了造成相關特征的含糊和混淆。

        3.2類比式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典型知識點,類比方式在微生物教學中使用較為普遍。如介紹結核分枝桿菌培養特性,將其擬人化總結為3個字:饞(專性需氧,營養要求極高,pH6.5-6.8)、懶(生長速度極慢,18-24h繁殖一代,2-4w見菌落)、賴(菌落極粗糙,聚集生長,呈菜花狀)。肺結核典型臨床表現3個字:熱(發熱)、汗(盜汗)、美(面部潮紅)。類比法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引起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3情境式這種方法是啟發式教學的一部分,設立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開動腦筋,運用課程相關知識解決問題,設立具體情境,啟發學生發散式思維,知識在頭腦中有意識地整合與重組,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言語直觀的優點是不受時空條件限制,使用范圍廣,但言語直觀往往不如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鮮明、具體、完整和穩定。

        【參考文獻】

        第2篇: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摘要:根據21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中重點突出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強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長期追求探索的目標;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論與方法,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素質,與生命活動有關的各種現象中普遍存在著隨機現象,大到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許多隨機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隨機現象,而生物統計學正是從數量方面揭示大量隨機現象中存在的必然規律的學科。因此,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工具學科,它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生命科學課程學習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因此,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實踐訓練,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大膽探索。

        二、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上半葉農業和遺傳統計學首先獲得了發展,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統計學、統計流行病學、隨機化臨床試驗學已經成為攻克人類疾病的一個里程碑。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顯著提高了人類的期望壽命。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基因芯片等實驗科學產生出的巨量數據,需要新工具來組織和提取重要信息。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需要統計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洞察力、技術和訓練。

        未來的生物統計學將會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較少側重傳統數理統計,而會更多注意數據分析,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處理。生物統計學越來越不同于其它數學領域,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工具至少和概率論一樣重要。

        (二)生物統計學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生物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樣本來推斷和估計總體,這樣得到的結論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錯誤率,這是統計分析的基本特點,因此在生物統計課程的學習中培養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從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分析科學試驗的結果。

        生物統計學是通過個別的試驗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結論,屬于歸納推理的范疇。但其有別于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歸納推理或者概率歸納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絕大多數涉及到的是隨機事件,因此,生物統計學不僅是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的教學,更重要的還是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很有必要。

        生物統計學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兩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分。通過試驗設計的教學可提高大學生設計研究課題試驗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確課題的研究目的、試驗因素與水平以及試驗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統計方法的教學除讓學生弄清各種統計方法的內涵外,還需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最適合的統計方法,以揭示資料潛在的信息,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大學生科學研究素質。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一)加強電子課件及網絡平臺建設。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研究生物界數量變化的學科,而概率統計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對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之課程學時的減少(由原來的60-70學時,降到現在的40學時左右),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入門,并使學生在了解概率統計思想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及使用條件是課程的教學難點。為此,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通過在課堂上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與直觀化,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建設了一個生物統計學教學網絡支撐平臺,現有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師資力量、授課教案、電子版《生物統計學》教材、課程錄像、實習指導、在線測試題、參考文獻、其它教學資源等欄目,免費向全校師生開放。

        (二)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機結合,用較少的學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這些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就可能會帶來一些弊端諸如:(1)內容多,幻燈片變換快,由照本宣科變為照屏宣科,為新的“滿堂灌”;(2)課件圖片多,內容以展示為主,缺乏啟發性;(3)教學內容常用滿屏的方式顯示(即所謂“死屏”),老師照著屏幕上的內容給學生講解,失去了傳統教學方法,老師邊講邊板書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特點,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能充當工具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多媒體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制作課件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精煉教學內容,模仿傳統教學書寫板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顯示教學內容的動畫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仍然保持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姿教態,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互動,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能力,掌握屏幕上顯示內容的速度,必要時輔以板書進行講解。這樣做既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內容沒有縮減,學時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長期堅持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規律的研究。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有非常濃的數學味道,但是它又有別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生物統計學更主要強調的是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決生命科學中一些具體問題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如果將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原理講得太多,一是學時不允許,二是學生難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講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會誤入亂套公式的歧途。經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掌握統計方法的功能與用途,方法與步驟,防止各類方法的誤用,淡化定理的證明與公式的推導。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學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將一些次要的統計方法去掉,也要保證有足夠的學時講授理論分布與抽樣分布、統計假設測驗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掌握生物統計學中所蘊含的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精髓,從而避免學生亂套統計公式。

        (四)密切跟蹤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動向,探索生物統計學解決前沿問題的理論與方法。

        統計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已有長遠的歷史,許多統計的理論與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應用發展而來,而且生物統計是一個極重要的跨生命科學各研究領域的平臺。現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物統計在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領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課程建設中,隨時注意納入生物統計學在前沿領域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產業主戰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生物統計學要不要開實驗課,怎樣開實驗課,一直存在爭議,在此認為生物統計學不僅應該開設實驗課,而且還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計算機技術和統計軟件的應用上,讓學生不僅掌握統計方法,而且加深對原理的認識,獲得就業或升學的必備計算機統計技能,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一)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20世紀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在課程體系改革中,各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達到培養目標所需完成的教學內容相比還是不足的。為此,可以通過標準的統計軟件的教學實習來達到以點帶面,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個專用于實習教學的生物統計電腦實驗室。現共有50余臺電腦,并連接到校園網。實驗室配備有指導教師,負責對上機的學生答疑。除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正常實習教學外,實驗室還對優秀學生免費開放,鼓勵他們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應用所學生物統計學知識,學習新的生物統計學知識,掌握應用計算機解決生物統計學問題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將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在原綿陽農專期間,主要在作物育種、作物栽培、動物營養等課程實驗與實習中,根據相關內容加入了試驗設計方法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的相關內容。

        組建了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后,由原來的單一農科專業變成了理、工、農三大學科均有專業的格局。雖然專業的學科歸屬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其內涵均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以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劃分,均屬于實驗科學。

        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方法,從不確定性數據中挖掘事物的客觀規律,是實驗科學工作者必備的技能。因此,我們將原來只是在農科專業上延伸實踐教學的作法推廣到全院的所有專業,結合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對發酵工藝學實驗、植物細胞工程實驗、食用菌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課程的內容全部或部分改為用生物統計學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把過去單一的實驗流程、樣品觀察或檢測實驗改變為試驗條件的優化試驗,提出在不同條件下對樣品測定的比較試驗設計、單因素試驗設計、多因素試驗設計、正交試驗設計、均勻試驗設計,對試驗結果要求學生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對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最佳試驗條件。

        這樣的實驗教學改革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從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的角度看,改驗證性實驗為設計型、綜合性實驗,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從生物統計學角度看,將課程的教學實踐延伸到課程外,彌補了學時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統計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得到很好的內化。

        此外,在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實驗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檔次;在畢業論文(設計)中要求學生采用恰當的生物統計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分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

        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訓練了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生物統計學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了學生學好用好這門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從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挖掘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能力。

        精品課程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優秀課程。作為精品課程的載體,應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等特點。與之相比,我們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的建設上,才剛剛起步,今后還要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將生物統計學建設成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深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何風華,李明輝。生物統計學多媒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4,25(6):25~27

        [2]洪偉,吳承禎,陳輝,等。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學科、隊伍建設與科學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學。提高學生統計分析素質的實踐與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6(2):67~68.

        [4]鄧華玲,傅麗芳,孟軍,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4,20(1):34~37.

        第3篇: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藥學微生物是一種藥物制劑,藥物分析,對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的專業之一。側重于細菌,放線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基本微生物培養技術中,藥物制劑的消毒,殺菌處理,藥品和其他內容微生物檢驗的各個方面的生態。藥學微生物重點高職院校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微生物理論,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多是教為主,大多是“一書中,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單一教學模式,微生物繁殖不生動,形態逼真的內容,體育展示給學生。此外,教學條件,不能好學生的技能。出于這個原因,許多教師以提高教學效率做了很多工作。如制圖,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程度,由后用長掛圖也變得模糊,并不能體現空間感。這樣一來,學生們會覺得微生物“看不見,摸不著”很抽象,難以理解,微生物類變得乏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課教學的興起。在繼承傳統教學方式中合理教學手段的同時,逐步引入幻燈片,教學視頻等教學設備,教學內容枯燥生動,可視化,提高了學生在學習中一定程度的興趣。微課教學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的微生物制藥,呈現了豐富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多維空間。用圖,文,聲,像,傳播的模式的各種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信息的集成,生動,直觀,表達教學內容切合實際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內容課堂教學中,克服了傳統枯燥和教條式的教學,提高主動學習的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2微課教學的優勢

        2.1微課教學提高了實驗操作的成功率

        在做一些實驗教學,你可以實驗原理,實驗演示中顯示的視頻動畫的形式,連同解釋,使一些問題無法厘清的傳統教學已經成為簡化,學生容易理解。可以由學生自己和實驗操作等關鍵信息的原則進行控制,如果學生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復觀看這一部分,教師需要作出必要的解釋和指導,減少對演示的復雜性操作時,在實驗的成功率通常將改善。

        2.2微課教學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但不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主要由微縮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和教學等手段來實驗教學,可以使實驗具體,生動,動態顯示方式,便于學生觀察,探究實驗產生的直覺,感知和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上。

        2.3微課教學有助于反饋實驗信息

        作為一個完整的實驗教學的教堂,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反饋,所以老師在課件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驗中,利用微課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實驗教學過程。通過成像技術,將展示在大屏幕上的學生實驗操作,讓學生進行討論,實驗操作的分析是標準化的,實驗結果是合理的,這與傳統的測試,直觀,生動的對比。通過這些互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有效地檢測實驗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

        3運用微課教學的注意事項

        3.1課件設計突出重難點,切忌繁瑣、冗長、過于華麗

        傳統醫藥微生物學教學的教師由參考書,口語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手段來解釋,這是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合理利用微型教學,解決一些傳統教學的問題。利用微課,教師要備課時要注意,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幻燈片,緊扣考試大綱,抓住重點,突出難點。如使用的不同的字體顏色,大小不同的文字,但也樂音斑點,視頻等。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容易理解老師的講解,學生很容易弄清楚的重難點內容,容易掌握。微課的課件設計應清晰,美觀,有層次感,短,但并不復雜。沒有太多的文字,字體要清晰,厚重,要與背景色對比強烈,以及為避免視覺疲勞要注意色彩搭配協調。你可以使用一些小插曲,但不是太夸張了。總體來講,涉及微課課件畫面,然后選擇你要簡單,明了,沒有過多繁瑣的新奇的電影,太華麗,以避免分散學生,學生的注意力,以教學內容的干擾的注意。

        3.2微課教學是輔助工具,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

        微課教學的應用和發展,在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的集成,同步輸出,同時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帶領學生到微觀的現實世界,感受真正的實驗環境。如果忽略微類是一個輔助工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主體這一點上,整個教學過程中全部使用CAI播放模式,這將導致在一個單一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盯著文字,圖像屏幕上,聽著語音音頻,形成了典型的計算機為主導的模式,老師只是計算機操作員,像一個劇場觀眾的學生,這種機械枯燥的教學,不僅模式降低了學習的學生的利益,也影響智力發育學生。因此,使用微課教學是不是教學的唯一模式,教學方法和微課教學的教學方法仍是傳統的組合,以確保教師為主導,而學生主體地位,配套使用微課教學。形成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

        4結語

        第4篇: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摘 要:微生物學雙語課程是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理科基地專業本科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也是學校相關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總結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理科基地微生物學雙語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紹了精品開放課程背景下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精品開放課程;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教學改革

        精品開放課程是由名校提供的免費開放的、數字化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學習者通過網絡以視頻、文本等形式獲取學習資源,進行自我提升[1]。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作以來,迄今已經建立國家級精品課程3 800多門,并帶動16 000多門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建設,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近千所高校。微生物學課程是當代生命科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和主干課,是生物學科多個專業的必修課,在微生物學科發展、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筆者通過國家精品課程網站查詢到微生物學相關的精品課程有44門,其中國家級6門,省級22門,校級16門,包括武漢大學沈萍教授主講的微生物學以及南開大學李明春教授主講的微生物學。本文在總結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理科基地微生物學雙語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紹開放課程背景下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1 充分利用資源,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

        我校生物理科基地微生物學課程的參考教材以國際上經典的、最受歡迎和再版次數最多的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3]為主。該教材更新速度快,基本上每兩年更新一次,目前已更新到第十三版。教材能及時補充國際微生物學領域的新進展,反映微生物學科前沿研究情況。另外,該教材還提供了許多精美、新穎的圖片,可以更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過程、機理。除了教材之外,我們還通過國家精品課程網站,拓展教學資源,包括微生物學視頻、微生物圖庫、微生物名人堂、微生物學熱點、著名雜志文章、著名大學和研究所的微生物網站等。在教學實踐中,描述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觀看錄像自學。教師在課堂上僅介紹知識點和關鍵內容,為開展案例教學節省了課堂時間。

        2 開展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案例教學以近年學術刊物上發表的微生物學相關SCI論文為案例。教師在學期初給出若干個微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名詞,學生根據興趣自由組合成3~4人的學習小組。每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使用信息學課程上學習到的文獻檢索方法查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的學術論文。通過論文的翻譯和學習,先進行學習小組內部討論交流,達到對論文所涉及知識點的掌握和貫通,然后將論文的主要內容制作成poster(墻報),最后每個小組推舉1人參加全班的報告交流。學生學習了課堂之外的內容,他們制作的poster還成為教學案例,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查找文獻,制作poster,答辯等各種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研究興趣和研究思維,對培養高素質的生命科技人才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3 鼓勵科研訓練,提升教學效果

        為了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我校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根據學生申請和答辯的情況可以分別給予國家級、北京市級及校級資助。在校本科生可以以個人或團隊的形式進行申報,項目人數1~5人,選擇指導教師,進入指導教師實驗室開展研究。另外,學院還根據國家理科基地文件精神,為確保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資助項目的嚴格執行,使理科基地大學生科研和創新能力培養得到有效提升,鼓勵本科生積極申報理科生物學基地2012~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J1103516)子項目。為了給本科生提供更好的科研條件,學院專門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利用國家理科基地的建設經費,購置了常規的實驗室設備和儀器,包括超低溫冰箱、高速冷凍離心機、紫外光譜儀、PCR儀、電泳儀、凝膠成像系統、顯微成像系統、萬分之一電子天平、pH計、滅菌鍋、超凈工作臺、培養箱、搖床等。通過微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培養了本科生進行微生物學研究的興趣。目前每年微生物教研室(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指導立項的本科生創新項目有3~4項,進行微生物學研究科研訓練的本科生有10~15名,以本科生為第一作者累計發表SCI論文2篇,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其中多數本科生在外校或本校繼續攻讀研究生,從事微生物學研究。除了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我們還同步開設了微生物學實驗課程,在實驗課程中設定開放實驗,學生自己調研實驗原理和方法,與教師交流討論確定最終的實驗方案,通過對學生的文獻調研能力、科研思路、實驗技能、實驗成果總結等環節的訓練,全面提升所有學生的實驗和科研能力。

        4 重視學習能力,綜合評定學生成績

        本課程教學改革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采用“6211制”,即總成績為100分,期末考試成績為60分,案例教學占20分,平時作業占10分,學習態度(考勤、討論和答疑等)為10分。期末試卷用全英文考題,鼓勵學生用英文回答,也可以用中文回答。案例教學的成績由學生自己評定,具體做法是學生在做poster演示和答辯時,其他學生都作為評委對答辯同學進行評分,全班同學打分去掉5個最高分和5個最低分后取平均值。

        5 結束語

        學生通過微生物雙語課程開闊了視野,掌握了國內外微生物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培養了英文閱讀的習慣,提高了用英語學習的能力。案例教學環節獲得了學生的肯定,這個環節的培養讓本科生能獲取第一手的文獻資料,為提前進入科研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通過教學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在微生物雙語課程教學中也碰到了一些問題,如少數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對雙語課程學習有畏懼心理,對這些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是一個難點;英文授課速度慢,而課時有限,在精講和泛講的內容選擇上比較難以把握等,這些問題還需要在不斷探索中調整,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 宋存江,王淑芳,李國強.開放課程背景下的微生物發酵工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改革[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4,4(1):3-6.

        第5篇: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學生學習興趣由于聯系生活而普遍提高,他們的求知欲望增強了,喜接觸實際,愛動腦動手,遇到問題喜歡問一個究竟,不僅僅滿足于書本的知識,當然,要想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有其他多方面的很多工作,作為生物教師,就要想得周到,為學生積極創造學習知識的條件。特別是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還應該通過其他的途徑加大學習量,比如實驗課、野外采集、直觀教具演示等,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生物分組實驗教學效率

        生物科學注重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從而能更佳地理解生物現象和獲得感性認識,減少機械記憶與訓練,增進學習生物的興趣。分組實驗與演示實驗的區別是操作性強,并且要求提前預習實驗,對實驗原理、目的和操作方法先要胸有成竹。分組實驗操作過程及實驗結果具備直觀性,親身體會感受深刻,例如探究蔬菜維生素的含量,滴蔬菜汁進高錳酸鉀溶液觀察顏色的變化速度,記錄蔬菜汁的滴數,以滴數多少來得出維生素的多寡,一目了然。分組實驗務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注意安全,確保小組人數的合理性,注重合作精神,確保實驗順利,設計實驗要精心,指導須細致入微,比如做“顯微鏡的作用”“制作臨時裝片”這些實驗時,對于顯微鏡的結構與作用,詳細講解和示范,學生模仿操作會很快成功。

        三、注重教學和培植素能相聯系

        新的教學理念突出的是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應把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語言能力、健康的心理作為貫徹新的教學理念的教學目標,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放在生物教學的首要地位,從而為鍛煉學生的能力打下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考慮教師的教,不能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略學生的“學”,拋棄陳舊的脫離學生實際的“教法”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使每一位學生心情舒暢、高效、創造性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新的教學理論突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生物教學中這一點尤為重要,生物課是與生產生活聯系最為廣泛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模型或激勵他們用自己學到的生物知識來解決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不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深化,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創新精神。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各種生動有趣的各種情景,讓課題變得富有魅力,在這樣多姿多彩的教學情境中啟發和發展學生的智慧和精神生命,將使教師的職業生命充滿快樂、激情和光彩,也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了新奇與收獲,并使教育的本質變得莊嚴和神圣。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這節課,教師也是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自己發現問題,然后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教師適時點撥。整個探究過程包括實驗材料、器材的準備、實驗方法的設計等都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學生的思路有時會超越教師。比如,課前我只預計光和潮濕兩種因素對鼠婦的影響,可是在探究過程中,有的組卻想出了氣味、溫度的影響,由此得出了空氣污染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五、結語

        第6篇: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1、重視準確思維能力的訓練

        初學物理的學生,對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往往張冠李戴;認知直覺的錯誤,不易糾正。針對這一情況,在對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的教學中,應強調運用比較、分辨等方法加以區別。如《力的測量》一節,應結合閱讀課文,對物重、質量兩個重要概念畫表進行比較、區分、總結,并選編一些判斷題、選擇題給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又如力與物體運動狀態變化關系、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和慣性的區別。開始學生可能認識模糊、理解片面。在教學時,應詳細分析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指出學生種種片面甚至錯誤的觀點認識,選編相應的系列習題供學生練習。

        學生解習題做實驗時,往往照套,模仿性很強,不善于獨立思維。對此,應強調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書面作業,自已動手做實驗。對一題多解、實驗操作正確利索分析獨到的學生,應及時鼓勵和表彰。如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應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填寫實驗報告,分析討論內接法與外接法在測量阻值時所產生系列誤差的原因,確定被測阻值大小與接當選擇規則,這是訓練、發展和提高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極好機會。

        2、加強深層思維能力的培養

        不少學生,學物理拼命背概念,整天做題目,對學過的物理概念規律等較深的層次,卻很少提出問題和疑惑。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輔導訓練中,教師應經常有意識地提出問題,引發思考,使學生的深層思維能力得到不斷開發和培養。

        如講完《運動和力》一章,應要求每個學生提出幾個疑問,匯總后,利用輔導課同學生一起解難答疑,詳盡分析物體運動狀態變化與力的關系,然后列出有代表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各選一二學寫論文,以便提出較深刻的結論。

        第7篇: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教材是知識的承載者,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為實現《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服務的。但一部分教師仍然以教材為中心,按照教材的順序、內容設計教學目標、采取教學方法和確定教學進度,而忽略了《物理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要求,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設計死板,教學效果不理想。《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內容標準包括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部分,并且二者同樣重要。但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仍十分重視知識的教學,這也無可厚非,但對新課程中的科學探究卻無從下手,淡然處之,學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新課程發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教師行為的轉化。尤其是對廣大農村中小學物理教師來講更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農村的初中學生具有的基礎較差、知識面較狹窄、反應能力較低、厭學情緒較嚴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的知識均為書本知識,對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缺少分析和知曉。

        二、以生為本的教學課堂探究

        2.1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提高學生對物理的應用能力,關鍵處在于實現其創新化,例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b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教師要讓學生熟記這些數值,就可以將物理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測試回聲的時候就可以與聲音的傳播速度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物理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明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應用知識,比如了解到一節干電池的電壓:1.5Vf,家庭電路的電壓:220V。而生活中的安全電壓:不高于36V,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2生態化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注重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有參與到課堂的主動感。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上的公開課和短視頻進行多媒體教學,以開拓學生視野,例如在學習物理基礎概念,重力G(N)G=mg,密度ρ(kg/m3)ρ=m/v,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關于浮力和重力的視頻,由于視頻畫面沖擊感強,角度新穎,而且由于學生對圖形的吸收能力高于文字的吸收能力,學生就可以有效地通過視頻聯想到公式,這種利用趣味性較強的多媒體教學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第8篇: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 醫學微生物學 教學 實驗課 設計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實驗課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課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是提升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運用能力等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一個重要手段。①因此,實驗教學在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方面具有其它教學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目前包括我校在內的大部分高校的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大多為驗證性實驗,其基本模式是教師為學生準備好所有的實驗材料,并按照預先制定好的實驗程序安排學生機械地完成規定的實驗內容。②這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在實驗教學中引入能啟發學生創造力的設計性綜合實驗。

        設計性實驗是指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在教師指導下加以實施的一種實驗課教學模式。它將學生在已有的理論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有目的地獲取新的知識,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最終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為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明確了設計性實驗的重要性和在整個課程中所占的比例。④本文分析本教研室今年來采用的設計性實驗教學的實踐活動,探討了微生物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

        1 本文的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思想

        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發生了一些新型傳染性疾病,如禽流感和豬流感病毒導致的人的感染、NDM-1超級耐藥細菌的感染等,引發高度關注。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將相關病原微生物的關鍵分子,如流感病毒血凝素和NDM-1金屬- -內酰胺酶等的原核表達引入實驗課中,并開展設計性實驗教學研究探索。在學生完成基礎實驗的前提下,我們指導學生設計實驗,表達上述關鍵分子;最后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并模仿研究生答辯的方式進行總結匯報。我們希望在實驗中引入受到廣泛關注的新型病原微生物,并且采用臨床醫學生向往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以激發學生對醫學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嘗試建立一套適合于培養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微生物學和實驗課的教學體系。

        2 設計性實驗教學的實施方案

        2.1 實驗前的準備

        我校的醫學本科生課程中,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分別依次在第三個連續的學期開課。因此,在生物化學開課的學期,我們從32個實驗班中選取所有課程總平均成績相差在5分以內的6個班,隨機將這6個班分成兩組,每組三個班。其中一組為實驗組,采用上述實驗教學方法,另一組采用常規教學方法。通過年級的學習部向實驗組學生發放相關資料,讓學生初步了解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思想,并建議學生在完成正常的課程學習后,重點學習分子生物學相關技術原理,如PCR及DNA瓊脂糖凝膠電泳、質粒提取、DNA酶切及連接、感受態細胞制備、蛋白誘導表達、SDS-PAGE等,為下學期實驗課中所需的分子生物學知識扎實的基礎。

        在開課前四周,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向學生講授上述技術原理,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并采用閉卷考的形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教師親自操作,向學生演示上述實驗技術的操作要領。

        2.2 設計實驗方案

        在設計性實驗開始的前8周里,我們規定學生在兩周內,以《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第三版)為主要參考書目,并在CNKI或highwire等數據庫中查閱一定量的文獻,然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具體實驗方案的制定。然后由指導教師對實驗方案提出修改意見,進行修改,在第8周末確定最終實驗方案。

        2.3 實驗操作

        從第9周開始,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在此后的四周時間里,實驗室全天對學生開放,為學生配備所需的實驗材料、試劑、培養基和儀器等。在學生實驗期間,安排教師全時段值班并陪同學生實驗,解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確保實驗室安全,以防出現事故。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做實驗記錄,寫實驗報告。

        2.4 實驗論文的撰寫及實驗匯報

        在實驗前和實驗中,分多次系統地向學生講解論文寫作的相關知識,首先講解論文寫作的意義、一般要求,然后用舉例的方式,重點講解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結果和討論的格式和具體要求。在實驗完成后,指導每個小組的學生完成論文寫作,并幫助學生修改論文,在反復修改后,以小班為單位,要求各組將自己的論文以PPT報告的形式,按照研究生畢業答辯的要求進行交流,并擇優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3 教學方法的成果分析及問題總結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雖然每個實驗班在實驗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是經過四~五周的實驗,每個實驗小組最終都能完成實驗方案的全部內容,并能獨立完成論文寫作和實驗總結報告。通過認真分析學生的學術論文和總結匯報,并且最后比較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醫學微生物學這門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我們認為,本教研室采用的設計性、創新實驗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這種教學模式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設計實驗課對醫學微生物學學習的促進作用

        我們采用的是綜合性實驗,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多種分子生物學和基本的微生物學技術和操作,通過系統的訓練,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明顯得到提升。從實驗考核(表1)來看(以2010級本科生為例),實驗班高分段(>90分和80分~90分)人數和平均成績明顯高于非實驗班。這表明與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相比,新實驗教學模式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在學生準備及實驗過程中,針對實驗方案所涉及的領域查閱一些相關資料,對相關病原微生物學的基本特性、致病機制等方面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熟悉和理解,從而豐富了微生物學知識體系。因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驗班的期末考試的成績(表2)也顯著高于非實驗班(以2010級本科生為例),這表明設計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對醫學微生物學課程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對微生物學知識的學習、理解和記憶的能力。

        3.2 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3.2.1 文獻調研、論文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在實驗方案的準備及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參考資料,每個實驗小組都在網絡數據庫查閱了相關的文獻,并查閱了相關的圖書資料,因此,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高。由于要求學生按照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的格式進行論文寫作,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認真總結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數據,并對實驗數據進行適當的分析和討論,而且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需要反復按照老師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文字功夫,還使他們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最后由于我們要求每個實驗小組安排一名同學進行實驗總結報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組織PPT多媒體文件,并進行匯報。

        3.2.2 科研思維和實驗技能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本實驗需要用到較多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此外,還需要用到培養基配制、細菌分離培養及鑒定(蛋白表達宿主菌)、無菌操作技術、感受態細胞制備及發酵技術等微生物學技術。在開展實驗前,學生必須首先理解相關的技術原理,然后將實驗所需的多項實驗技術組成一個有序、連貫的有機整體。這一過程的深度和廣度是傳統實驗課的內容無法達到的。在規定內容實驗課上,學生每次學到的是一項或幾項實驗技術,而在自主設計實驗過程中,學生自主地組合并綜合應用這些技術。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組成團隊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實驗,這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學生往往需要要進行1~2次的復復實踐才能掌握這些技術,尤其是當出現問題時,實驗重復的次數會增加。學生在老師的指點下,分析并解決問題,不僅掌握了技術本身,而且學會了分析并解決問題的科研思維能力。

        3.3 教師的素質獲得提高

        首先,我們所采用的自主設計實驗難度接近科研課題,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才能順利完成該實驗,因此對施教老師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教師需要自己開展預實驗,并向學生講述實驗技術的原理、示范相關操作要領;再次,在制定實驗方案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才能發現學生擬定的實驗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這對促進教師的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教師在于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自身的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更有利于實驗教學工作,從而達到以教促學,以學促教,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4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為了完成自主設計實驗,本教研室的教師付出了比傳統教學實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出了更多的犧牲。首先,需要我們在上學期就要開始為該學期的實驗設計進行提前宣傳,做好準備。在自主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業余時間為學生講解相關病原微生物的各種知識、各個實驗技術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項。在指導學生修改實驗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修改。在實驗過程中,即使是在晚上和周末,只要學生做實驗,教師就要全時段值班,指導實驗。因此,教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要對工作負責,從工作的角度出發,不計較個人得失。

        5 總結

        與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相比,我們所采用的設計性實驗首先通過具有轟動效應的病原微生物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熱情。其次,我們的設計性實驗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由“授之以魚”轉變成“授之以漁”。這種實驗課的教學模式首先直接提高了醫學微生物學的實驗技能,并間接增強了醫學微生物學的學習效果。它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遠遠超過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在完成自主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對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認識,對查閱資料、設計方案、開展實驗、進行報告和總結等方面進行了初步嘗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為今后繼續學習,積累了一定經驗,奠定了基礎。雖然我們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進行了上述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當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堅持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繼續探索。

        注釋

        ① 陳瓊華,錢黎明.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索.中山大學學報論叢[J].2006.26(6):22-26.

        ② 易力,,陳萬光等.推進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J].實驗室科學,2010.13(1):10-11.

        第9篇:微生物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微生物學;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304-01

        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動規律和應用的學科,是生物學科中理論性和實驗性都很強的學科,實踐教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節。隨著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已成為許多生物技術領域的基本技術和手段,其基本理論和應用研究在國際上一直是非常活躍的領域。如何通過該課程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求實創新的科學方法及綜合分析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專業奠定牢固的理論專業技術基礎,是微生物教學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此,筆者對微生物學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下面簡單介紹在微生物學實踐教學中的一些改革工作。

        一、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及時引入新知識新熱點

        微生物與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育種學等課程在內容上相互交叉滲透,授課時間上有前有后,為避免與先修課程某些內容重復、又為后續課程留有余地,突出本課程的特有內容,必須對交叉內容進行優化整合。作為生命科學中最活躍的分支科學之一,一批新的微生物學科正孕育和形成,如微生物基因組學、微生物蛋白質組學、微生物代謝組學等。很多新技術、新方法如熒光PCR、生物芯片技術、生物信息學等在微生物學中廣泛應用,完全按照微生物學教材已不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理論。因此,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基礎性、系統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向學生講授更多的有關科學前沿動態的知識,探索將課程中的經典理論和前沿科技發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力求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系統掌握本門課程的基礎理論與實驗操作技能。實踐中的具體做法是:教師通過上網檢索的方法,廣泛收集有關外文教材和教輔資料,從中吸取精華,同時注重吸收國內重點大學在相關課程上的先進教學經驗,在講授過程中針對書上的興趣知識點進一步查閱該領域的最新進展,做到源于書本又高于書本。

        比如在講到抗生素對細菌的作用時,引出2010年在全球多個地區出現的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I型(NDM-1)超級細菌的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了抗生素在目前抗感染治療中的應用及目前國內外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現狀,部分興趣濃厚的學生在課外時間對目前國內大型醫院的抗生素臨床使用展開探究。

        二、嘗試多種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反映微生物學課程“聽得懂、理不清、記不住”。老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只會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形象生動地將微生物學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

        1、歸納、對比式教學法。對于知識點零亂、分散且容易混淆的內容,可以通過歸納與比較其間的異同,使知識點層次清晰、分明,也可減輕學生記憶的難度。如原核微生物與真核微生物的比較;真病毒與朊病毒的比較;G+細菌與G-細菌細胞壁的比較;細菌、酵母菌、霉菌、放線菌菌落特征的比較;消毒與滅菌的比較;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比較等。比如,G+細菌與G-細菌細胞壁的比較可從四個方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和說明:細胞壁結構;肽聚糖含量與單體結構;革蘭氏染色反應;磷壁酸、LPS的有無等。

        2、實例教學法。教學時要理論聯系實際,多引入與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或有趣事例。如講到“蕈菌”的時候,可以查閱最新文獻向學生們介紹一些常見的食用蘑菇的培養過程,引出真菌繁殖的生活史;開始“病毒”一章的學習時,通過簡單介紹SARS流行情況,引出其病原體―冠狀病毒,講到“亞病毒”時引入瘋牛病的例子,激發學生學習病毒的興趣。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對學生起到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3、討論式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有些內容與當前熱點問題有關,可以提前幾周布置作業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寫成綜述或總結。如講到細菌耐藥性時,可以讓學生查閱相關文獻,總結和分析當前細菌耐藥性研究的進展,包括耐藥菌種、耐藥機理及可采取的措施等,上課時分組派代表發言討論,最后教師總結。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查閱資料、綜合分析的能力,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和表達能力。

        4、多媒體課件的合理利用。微生物的微觀形態特點使得微生物學的教學變得抽象、難以理解,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把在顯微鏡下的影像信息搬到教室中,使課堂教學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如細菌、真菌、病毒的顯微世界及鞭毛運動、噬菌體復制、擔孢子形成的過程可以通過色彩豐富、生動形象的動畫展示,再配有優美的音樂和解說,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講課效率。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三级视频专区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不卡精品 |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天 | 中出仑乱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免费亚洲午夜 | 在线播放亚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