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經法規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傳統本科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一、課程屬性
(一)課程地位
《財務會計》課程在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專業培養目標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本課程是高等院校會計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對培養學生進行企業日常會計實務處理的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程以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與管理會計共同構成了現代企業會計系統的有機整體。同時,本課程是參加國家會計專業資格考試的重要基礎,利于學生實現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融通”。
(二)課程性質
《財務會計》是應用型本科會計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以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詳細介紹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和企業常見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使其成為能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課程與課程群的聯系
本課程與《基礎會計學》、《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財務管理》、《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高級財務會計》、《審計》等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復習鞏固已學課程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前修課程:《基礎會計學》、《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等,這些課程的學習對本課程起著良好的知識結構支撐作用。
后續課程:《財務管理》、《成本會計》、《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審計》、《管理會計》、《稅法》、《會計電算化》、《經濟法》、《高級財務會計》等,這些課程對本課程起著鞏固和深化的作用,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融匯貫通,為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二、課程教學設計
(一)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和依據
應用型本科高校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和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財務會計》作為會計專業核心課,其課程設置緊緊圍繞社會對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牢牢貼近一線服務,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使其成為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二)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逐步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在教學內容方面,著眼于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充分考慮國家會計專業資格考試對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驗、實訓環節,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性,提高學生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擴充知識和收集信息,提升知識、技能遷移等能力。在教學方法上,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將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在成績考核上,采取過程性考核,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三、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和企業常見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培養學生用系統地、全局地、聯系地思維去分析、解決會計實務。熟練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計量屬性等,能夠解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六大會計要素所涵蓋的經濟業務核算問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就業創業能力,成為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后應該具備下列能力:
1.專業能力:(1)能夠正確編制、填寫日常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2)能夠正確的登記現金日記賬、銀行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3)具備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能力;(4)能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在附注中披露相關的信息。
2.方法能力:(1)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新知識;(2)以全局地、系統地、發展地眼光制定工作計劃并實施。
3.社會能力:(1)具備會計職業道德,遵守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2)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擁有較好的心里素質以及社會責任感。
(二)具體目標
1.知識結構目標
(1)?幣資金、存貨、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
(2)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的會計處理
(3)收入和利潤的核算
(4)財務報告的編制
(5)會計估計、會計政策變更、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處理
2.職業能力目標
(1)日常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能力
能根據企業日常經濟業務資料,以《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進行貨幣資金、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處理。
(2)完整編制財務報表的能力
能根據企業業務資料,完整地編制財務報表,并且可以運用財務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分析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問題提出對策。
(3)運用創新思維,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
在模擬實訓中,不限于固定的思維模式,能充分打開思路,學會運用創新思維,用新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檢索和運用文獻資料能力
能通過專業網站、領域內的學術期刊、雜志等渠道檢索文獻,關注領域的相關理論最新進展,及時地吸收新的知識,不?喔?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3.素質教育目標
(1)具有很強的會計職業道德意識,具有愛崗敬業、團隊合作的精神。
(2)自主學習新知識、新理論的能力,培養創新創業思想意識。
(3)培養透過現象看出事實本質的能力。在每個會計期末,會計團隊需要分析大量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得出企業在過去一期內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進而可以在下一期內發揮優勢,避免劣勢,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內容標準
(一)課程內容確定的依據
課程目標實現的三方面,掌握財務會計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能夠進行企業日常賬務會計處理,期末編制完整的財務報表。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會計基本假設和會計確認、計量的基礎,充分理解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掌握日常經濟業務會計分錄的編制,會計賬簿的登記方法,財務報表的編制。另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內容的確定
本課程以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目標,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側重于在實訓模擬中,將會計基本理論知識融合應用于具體的案例實踐中。理論知識講授課時與實訓課時比例為5:5,主要目的為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動手能力、創新創業思想的培養。在理論內容方面,主要包括會計的基本假設和會計確認、計量的基礎,六大會計要素的會計處理原則、財務報告的編制原則、會計調整的處理原則等知識。在模擬實訓方面,主要包括通過具體的分解案例,培養六大會計要素會計處理能力,通過綜合案例,鍛煉編制財務報告能力、會計調整能力等。
在教師講授知識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入會計領域的前沿研究動態,通過生動形象地案例解說會計基本準則中的最新變化,以培養學生運用批判性、創新性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實施建議與要求
(一)師資條件
具有豐富的會計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熟悉國家相關財經法規知識和企業會計工作流程;課程組具備“雙師雙能”教師比例達到70%以上,師資結構合理;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擔任實訓老師、創新創業授課老師。
(二)教學資料
選用的教材要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教材內容既要包括相關的理論知識,還需要配有相關的實訓內容,并且盡量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國家規劃教材。
1.使用教材
劉永澤,陳立軍.中級財務會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主要教學參考書
(1)王華,石本仁.中級財務會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3.
(2)林鋼.中級財務會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9.
(3)J?戴維?斯派斯蘭德.中級財務會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4.
(4)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中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4.
3.主要參考期刊、雜志
《財會月刊》、《會計之友》、《財會學習》、《會計師》、《商業會計》、《中國會計年鑒》以及各類學報等。
4.推薦的教學網站和相關專業文獻網站
(1)東奧會計在線
(http://dongao.com/)
(2)中華會計網校
(http://chinaacc.com/)
(3)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
(http://kzp.mof.gov.cn/)
(4)財會月刊網
(http://ckyk.cn/)
(三)教學組織
課程教學由教研室主任負總責,課程組組長負責具體的組織與實施。基本流程包括:①成立課程組;②教學準備;③課程教學;④輔導答疑;⑤課程考核;⑥總結反饋。建議該課程在教授每個完整的知識點后,即可進行模擬實訓練習。
(四)教學方法
1.擴大小班化教學。這種方式能夠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小班化教學有利于教師關注到每個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2.代入角色法。在進行相關知識點模擬實訓中,引導學生自我代入相關角色中,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思考,擴大自身的思維視野。
3.探究式教學。通過創設生成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展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探究活動,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
4.廣泛開展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實行激勵教學。在課堂中,應激勵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進其與老師直接的互動。比如平時基準分為70分,若在模擬實訓課上,學生能很好地融入均色,并且能充分發散思維,則予以平時分的獎勵。
(五)課程考核與建議
摘要:科學的課程體系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充分的保障作用,本文探討了基于雙創能力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優化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實施,提高學生雙創能力,并能提高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教學質量 會計學專業 實踐課程體系 持續漸進
一、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界定
(一)雙創能力的含義
雙創能力即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雙創能力教育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創新型發展戰略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是指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之上,不斷有新的認識,能夠求疑難和存異,總結和歸納,使成果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創業是指學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礎之上,能夠具備從事工商企業活動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從單純的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創造者的活動。創新是實現創業的重要基礎和技能素質。
(二)基于雙創能力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內涵
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是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把雙創能力的培養融入實踐教學全過程,讓實踐教育與理論課充分融合和滲透,從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在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入手,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以合理性、可行性為原則,把實踐教學課程按難易程度和職業技能的遞進性分為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雙創和發展能力四個階段來設置實踐課程;讓各門課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并保證做到內容真實、情境真實、評價與考核全面、監督嚴格而又具彈性,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把雙創教育植根于專業課程之中,讓雙創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全面成才,為充分就業奠定基礎。
(三)構建基于雙創能力的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意義
1.提高會計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通過建立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并有效實施,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而非只是理論化的感觀認識。
2.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基礎。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載體,更是理論轉化為實踐、提高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源泉。
3.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符合當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在上學期間,就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盡快完成向社會人的轉變。
二、當前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是實踐課程內容少。一般學校會計專業設置的實訓課程往往只有基礎會計實訓、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等幾門課程,這些實踐課程所訓練的專業技能僅僅只是會計專業技能的一部分,不能涵蓋會計專業技能的全部,而不經過綜合性的實訓課程的訓練,學生將很難樹立綜合分析和應用能力,更談不上創新和發展能力。二是課程內容和模式仿真效果差。多數實訓課程只是把書本和練習冊上的練習題拿來做,實踐內容多是以簡單案例的文字形式出現,無實踐基礎,缺少形象化感知,不能真實展現企業情境和具體業務。三是實踐課程之間缺少聯系,系統性不夠。實踐教學應是一個系統工程,但現有的實踐課程設置,僅局限于幾門課程且大都安排在本門課程的理論課結束以后的最后幾個學時里(課內實驗),而且課程之間孤立、無交叉,這違背了會計學知識體系的綜合性,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四是不能突出崗位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崗位和雙創能力需要在專業條件和環境下練習,流于形式不能提高。五是實踐課程安排“班型大,人數多”。由于應用型院校近幾年擴招,會計專業學生人數激多,按大班型、大群體開課和實施,影響實習效果。六是實踐課程實施效果不明顯。原因有三:學生人數多,差別大,難協調;缺乏實施方案;缺乏穩定的指導和有效監控,涉及主體配合不夠,實踐教學走過場。七是評價和考核方式過于教條,多半停留在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而企業、學生、實習團隊不參與。
三、基于教學質量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重構
(一)“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既強調專業性又強調創新性,是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專業發展技能的綜合體現,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設置和實施,貫穿于全部學年。具體如圖1所示。實踐課程體系構成呈階梯漸進式向前推進,按大學四年,每一年培養能力和目標不同,分為四個階段:基于崗位需求的基礎技能(第一年,包括基本會計技術、熟悉會計崗位分工、企業管理和財務流程認識、計算機操作、撰寫與交流能力等)、基于專業知識的核心技能(第二年,包括中級財務知識與實務技能、各專業方向技能、單項強化能力、發現與發揮特長等)、基于行業特征的綜合技能(第三年,包括專業綜合技能、創新與拓展能力、熟知創業法規等)、基于社會環境“雙創能力”(第四年,包括論文撰寫能力、社會環境適應能力、綜合就業能力、實現就業目標);每個階段的課程活動均在表中列示。雙創教育不能游離于專業課程之外,而是各項專業課程的應用、拓展、創新等,并服務于社會活動。
(二)會計學專業持續漸進式實踐課程體系的“八個”特征
1.實踐實訓的目標清晰。把培養“雙創能力”作為提高職業能力的重點,把專業實踐課程與雙創能力融通。雙創能力作為就業能力的重要構成,應予重點培養。
2.以“循環漸進”的形式貫穿于專業實踐全過程。從專業教學第一門課開始,實訓即介入其中。各項訓練持續推進,根據各階段課程內容、難易程度、目標不同,設置不同的實踐實習內容和實施步驟、方法,直至全部學習階段結束。
3.實踐形式多樣。根據實踐實訓內容及其教學要求靈活安排,實訓項目可以是某門課程的一部分、單獨一項講座、單項或綜合競賽、一門課程、一項考核等,可以在課堂、校內實訓實驗室、校外企業,也可把企業專業人才請進課堂等。
4.實踐過程具有層次性。即注重階段性,從分析學生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入手,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由淺入深進行,去制定計劃和目標、內容和進程。
5.注重實施的有效性。每個階段的實踐實訓項目都有明細目標、詳細內容、考核標準、實施方法,并與相關專業技能鑒定標準或與企業認證接軌,保證實踐活動與實際融通。
6.情境真實。實驗實訓的環境要加強仿真性,如實驗室財務處室化布置、納稅大廳建設、模擬銀行等,努力達到企業和相關部門的真實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相關工作崗位的職責和任務,激發興趣。
7.內容真實。指學生的實訓材料都必須取材于真實的經濟業務,使用真實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和報表等,學生只有接觸到真實材料,才會在未來工作中得心應手,樹立業務處理和職業判斷的思維和習慣、做法。
8.考核和評價立體、全面。要求教師和相關主體(企業、實訓組長、部門領導等)多個評價主體給出學生成績,包括操作結果考核、工作態度考核、協作與表達能力考核、創新能力的考核,更體現實踐課程的職業性和應用性,監督過程嚴格而且靈活。
四、基于教學質量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的實施
(一)采取“師導生創”制
確立“師”和“生”的雙主體地位,“師”在于導,“生”在創。每個實踐實訓課程都安排指導教師,且教師要具備雙師能力,也可讓企業管理者擔任,把教師安排在實訓室、校內外實踐基地等,和學生一同實習和調研、實踐,并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和激勵,使師生在雙創氛圍中學習和研究,師生的雙創能力共同提高。
(二)實踐活動的形式多樣化
主要有課、賽、講、仿、企、寫、思、考等多種形式進行實踐實訓活動。(1)校內專項模式:財經法規、企業財務專題、成本與審計實訓、創業論壇、會計上崗證、會計師職稱考試培訓等;(2)會計實驗實訓室模式:點鈔與假幣識別、單項專業實習、會計軟件應用、企業沙盤等;(3)校內公司模式:基礎會計與財務流程實訓、 辦稅與稅收實務等;(4)校外企業:創業計劃書和撰寫調查報告和論文、企業創辦規劃與實地考察、社會實踐、資本籌劃等;(5)校內與校外結合:出納業務、單項學科競賽、綜合學科競賽、會計綜合實驗、創新創業項目大賽、ERP軟件應用、就業指導訓練等。
(三)搭建廣闊的實踐平臺
(1)設立校內外“大學生創業政策”商務與咨詢免費平臺(網站)。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創業就業信息,熟悉政策法規。(2)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并引入管理模式,將企業管理模式與制度引入學校,營造企業的職業文化氛圍,做到學校教師與企業教師交替授課,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結合。(3)建立校內“創業園”。要充分利用應用型院校場地優勢,把閑置的校園廠房、教室利用起來,提供場地及仿真崗位鍛煉,讓那些有著強烈愿望、有一定創業能力的優秀大學生有用武之地,通過實踐,熟悉工商稅務知識,尋找項目,同時,邀請投資者進入創業園,幫助學生尋找投資人和創業機會,形成一個產業鏈模式,即便不會立刻成功,也為將來創業和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合理安排時間
點鈔與假幣識別、單項模式實習、社會實踐、企業調研、企業沙盤模擬等的時間安排為1周左右(或6―12學時);創業計劃書和撰寫報告、企業創辦規劃與實地考察、創業資本籌劃等時間為2―3周;計算機操作技術、ERP軟件應用等時間為3―5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時間為14―16周;基礎會計實訓、財務建賬與會計科目設置、會計工作上崗證20學時;出納業務、財經法規、企業財務專題、就業指導訓練、職業生涯規劃、成本會計實訓、審計實訓等6―12學時;其他可利用業余時間機動安排。
(五)學生接受雙創教育的輻射面和受益面要廣
保證80%的學生成為雙創教育的孵化對象,60%的學生在大三中至少參加過雙創活動,30%的學生成為雙創活動的骨干,至少20%的學生在大四時,具備獨立創業或與他人合作創業的能力與條件,或創業成功,或有創新項目受企業認可和應用。
(六)推行“全方位”人才考核與評價指標體系
積極推行“職業化導向”的考核,要對不同的實踐項目賦予不同的成績權重。評價主體為任課教師、校內外導師、部門和團隊領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考評內容為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操作、撰寫與總結、參與協作、質疑與創新能力等,“以評促建”不僅保證日常實踐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取得實踐課程建設的長足發展。合理的考評方式必將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綜上所述,教學質量的提高置身于不斷改進和更新的循環體系之中,在不同的階段,設置不同的實踐課程體系,逐層搭建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雙創能力的持續改進式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能夠擺脫會計專業枯燥的理論學習,讓理論知識更加形象化和實踐化,提高實踐工作能力,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劉小廷.論開展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基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視角[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4,(02).
2.劉金斌,胡世強,楊明娜.基于能力導向的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研究――以成都市“會計學”特色專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4,(08).
教學模式是教育質量的核心與關鍵,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載體,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高職行業會計實務課堂教學質量,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和職業教育的特色,是目前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本文針對影響高職會計實務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進行分析,對提高高職行業會計實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方法和對策,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
教學模式;綜合素質;高職院校;會計實務
經濟越飛速發展,會計就越重要。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行業會計實務課程的開設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性”的特點,突出了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教學理念。《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行業會計實務》主要涉及施工企業、物業管理企業、飲食服務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以及運輸企業等行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兼顧實用性和專業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門多元化企業財會人員必修的業務課程。然而就現階段教學現狀來看,筆者發現高職行業會計課程存在一定的失調狀況,不僅教學內容陳舊,課堂管理難度大,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高,也嚴重影響了會計實務的教學質量和未來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對于提高高職行業會計實務課堂教學質量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所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課時內,通過改善教學模式以及師生的相互配合,實現教學目標,使學生獲得與之能力相匹配的崗證能力,從而達到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
一、影響高職行業會計實務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影響高職行業會計實務課堂有效性的因素進行闡述。
(一)教師因素
首先,行業會計實務教學內容陳舊單一,教師沒有及時的對知識更新換代,很多教師為了圖省事,在備課時在網上下載課件,經過略微修改或調整后直接用來講課,十幾年的教學內容都大同小異,與時展嚴重脫節。其次,很多教師仍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既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為了提高出勤率,在教學活動中采取了很多“硬性”控制和約束,導致個別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與老師“唱反調”,使師生關系逐漸僵化。
(二)學生因素
首先,較之普通本科,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的質量起點較低,學生的專業基礎和水平參差不齊,加之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擴招,使生源標準逐年下降,使得很多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集聚一堂,為會計實務課堂教學帶來較大難度。其次,行業會計實務教學通常采用大班授課制,由于學生性格、學習基礎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使課堂管理和秩序的維持變得不再得心應手,基礎較好的學生會覺得課程進程慢,較差的學生覺得跟不上,甚至會故意擾亂課堂秩序。此外,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值得關注,很多學生在進行會計實務學習時存在較強的盲目性和被動性,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學這個科目,學了有什么用,從而導致學習熱情和效率大打折扣。
二、提高高職行業會計實務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模式的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下面,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職行業會計實務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模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更新教學方法,重構教學模式
提高行業會計實務課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和學生雙重配合,共同努力,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重新認知自身的角色。教師不僅僅要傳道授業,還要扮演財務經理的角色,使教學內容與經營過程掛鉤,將企業中可能涉及到的業務以及交易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也要有雙重身份,既要聽從老師的指揮,也要扮演員工的身份,在實踐教學環節獨立自主的完成老師布置的電算化操作任務。其次,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更新改善傳統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案例教學法指的是根據具體的業務案例,如采購、銷售、存儲、核算等流程,在教學中將這些流程穿去,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加強對經濟實體的認知。而角色扮演法指的是設計特定的場景,由學生扮演存貨會計、會計主管、出納員等角色,使其對會計這個崗位有更深層的認識,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創造性。
(二)創建理論與實訓一體化的實踐教學環境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行業會計實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校方的積極配合與資金支持,建立高標準的校內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訓一體化的實踐教學環境。通過在虛擬財務室、POS實訓、ERP虛擬經營實訓等環節,循序漸進的將“教”與“學”融為一體,也將企業文化滲透到學校教育的環節中來,達到教學與實際會計工作相結合的目的。同時,學校也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開展長期的合作,讓學生去頂崗實習,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三、總結
綜上所述,提高高職行業會計實務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學校、企業、教師和學生的多方共同努力,這樣才能使課程成為學校與市場的柔性接口,為社會發展源源不斷的輸入高素質的職業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星宇.人民銀行會計核算系統——ACS系統的有效性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2]黃昕.加強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業務監督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6.
[3]林漢榮.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①——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
【關鍵詞】高職學生;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
一、高職院校開展學生職業行為養成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2011)》中提出,要改革培養模式,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把強化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專門強調,要將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對職業精神養成的獨特作用。因此,加強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增強學生的“職業人”意識,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更符合社會市場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培養培訓了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高職學生已成為企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但根據我們調研,很多企業認為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職業素養上卻有所欠缺。麥可思調查數據顯示,高職生就業后的離職率比本科生相對要高,存在規矩意識不強、擔當意識不夠、自我認識不客觀等問題。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是財經類高職院校,學生存在文化基礎較差、自主學習能力缺乏、自我約束力不夠強等情況,不論是自律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高標準職業人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有必要進行學生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財經職業人。
二、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的內涵
為了解企業對財經類高職畢業生職業行為素養的要求,我們對企業深入調研,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財經崗位職業行為規范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共計500份,回收490份,有效回收率98%。問卷調查顯示,93%的企業非常重視員工的職業行為養成教育;77%的企業已經建立起與職業行為規范相關的制度;75%的公司認為個人的職業行為對公司的外部形象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對于員工職業行為養成教育,80%的企業希望在大學階段能夠完成。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學院專業特色和社會發展需要,我們將“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定義為引導學生對財經從業人員應當具備的基本道德規范、舉止規范、語言規范、儀容儀表與著裝規范、工作行為規范等素質進行養成訓練,培育學生的“職業人”意識,幫助學生自覺養成“職業行為習慣”,規范學生的職業行為。將“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具體內容劃分為財經職業行為規范認知教育、基本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職業禮儀養成教育和工作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四個方面。
三、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的具體實施
根據學院實情制定了《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學生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基本行為養成教育方案》、《職業禮儀養成教育方案》和《工作行為養成教育方案》并制定了考核評價制度,以制度規范開展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
(一)財經職業行為規范認知教育
為幫助學生形成對個人職業行為規范的重視,增強學生的“職業人”意識。學院從課程設置、制度建設和學生活動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財經職業行為養成認知教育活動。
1、課程設置,培養學生“職業人”意識
為幫助學生樹立“職業人”的意識,學院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職業禮儀、誠信教育、就業指導與服務等課程,通過課程學習和實訓,加強學生對職業行為規范重要性的認識。
2、制度建設,強化學生“職業人”意識
學院通過調研、座談會、考察、學習等方式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切實可行的突出財經職業特色的《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學生職業行為規范》,將規范進入學生手冊,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學習財經職業行為規范,明確財經職業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職業行為。同時在實訓室、教室、寢室、財經文化長廊中張貼宣傳行為規范,營造良好的校園養成教育氛圍。
3、特色活動,營造校園職場環境
在校園內開展“禮近財院”、“最美職業人”、“模擬面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職場精英”等系列活動,模擬職場環境,強化學生“職業人”的意識。
(二)基本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基本行為養成教育的載體主要是寢室、教室及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學院學工部牽頭,公寓管理部門和各班級輔導員老師及生活老師具體實施。采取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1、健全規章制度,幫助學生自覺養成“職業行為習慣”
建立學生請銷假管理制度,規范學生紀律行為。修訂學生公寓管理辦法,規范學生在公寓內的行為;制定“文明寢室”、“標兵寢室”評選辦法,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制訂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辦法,對學生的德育素質、智能素質、藝體素質三方面進行考核,將結果作為學生評優評獎的重要依據。
2、開展寢室文化建設活動,注重學生基本行為規范培養
成立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學生公寓自律委員會,由學工部指導,依照學校規章制度,獨立自主開展工作,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在學生寢室開展豐富多彩的寢室文化藝術節和低碳環保系列活動。寢室文化藝術節由寢室裝扮大賽、水果拼盤大賽和寢室風采大賽等構成。低碳環保系列活動由變廢為寶工藝品制作大賽、省電大比拼和節水大比拼等活動構成。同時每月進行“文明寢室”評比,每學期進行“標兵寢室”評比。
3、實施課堂基本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規范學生學習行為
倡導學生上課關閉手機,對上課遲到、曠課、早退等違紀行為進行及時處理。倡導學生每次上課前集體起立向老師問好,經常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教室進行著裝規范,樹立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倡導學生遵紀守法、誠信考試、杜絕作弊,養成誠信行為。同時通過流動紅旗、優秀紅旗團支部、先進班集體和示范班集體的評比,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基本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將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為融入到學生常規管理的制度中,通過制定檢查督促和考核標準,以職業人行為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習慣。
(三)職業禮儀養成教育
學院以會計二系牽頭,開展“禮近財院”特色活動,通過禮儀知識培訓、禮儀知識競賽、禮儀文化講座、班級禮儀文化建設和評比、禮儀文化文藝表演、禮儀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動,提高學生的職業形象和求職能力。
1、開展職業禮儀知識學習和競賽
學院邀請校外企業專家,針對職場禮儀開展專題講座,普及文明禮儀知識,介紹職場及面試的禮儀及相關化妝技巧;各班級組織觀看“金正昆職場禮儀”視頻講座,學習禮儀知識;在校內請禮儀教師現場指導,模擬職場禮儀中各個環節,學習職場禮儀。在課內、課外學習培訓基礎上,學院組織禮儀知識競賽,競賽以卷面考試的形式考查了學生對禮儀文化知識的掌握,了解不同場合應該具備的禮儀常識。
2、組織禮儀培訓和禮儀實踐
通過第二課堂由學院素拓部組織全院各系禮儀骨干進行形體禮儀培訓;由各系禮儀骨干分別對各系各班級學生骨干集中培訓進而在全院各班進行形體禮儀的展示和培訓,教會學生掌握社交的通用禮儀并熟練運用在人際交往溝通中。在學院和各系部大型活動中,由禮儀隊員進行禮儀實踐。通過課程實訓和課外培訓就實踐,以提升學生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風貌。
3、禮儀成果展示
通過開展以禮儀文化為主題的教室環境布置及黑板報設計評比活動,讓班上每位同學都參與到禮儀文化活動中,并深切感受良好的禮儀環境和氛圍;通過學院舉辦職場禮儀情景劇表演和一系列關于職場禮儀的比賽,如:職場著裝、職場靚妝、模擬職場大賽等等,讓同學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關注職業禮儀、增強人際交往,展示良好的人際交往及團隊意識,從而提高職場中競爭的能力。
職業禮儀訓練和實踐,既讓學生為今后的就業做好了準備,也增強了學生求職成功的自信。
(四)工作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為了規范我院學生在校內外實習實訓期間的職業行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我院提出“五個規范”:工作語言規范、工作行為規范、工作環境規范、工作紀律規范、工作安全規范,具體要求如下。
語言規范:校園內使用普通話;同學之間交流用語文明得體;與人交流條理清楚;不傳播不良言論;不講觸犯法律底線、道德底線的言論。
行為規范:公共場所著正裝,特定場合著職業裝;個人無不良嗜好;學習有計劃善總結;完成學習任務及時高效;學習、生活、工作講誠信。
環境規范:整理學習、生活用品保證整潔有序;個人用品管理規范有序;愛護校園環境,保持環境整潔;公用物品使用后不亂丟、亂放;無不良習慣影響學習、生活環境。
紀律規范:嚴格執行作息制度;嚴格履行請銷假制度;嚴格遵守集會紀律;嚴格執行門衛制度;嚴格執行公寓管理制度。
安全規范:自覺遵守交通安全法規;妥善保管個人財物及重要文件資料;文明交友保證個人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文明上網,遵守法律道德底線;嚴格執行用電、用水、防火安全制度。
在“五個規范”要求的基礎上,學院制定了《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學生基本職業行為考核與評價辦法》,將職業行為履行情況融入頂崗實習考核評價標準并建立了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檔案。考核與評價的結果作為評定學生頂崗實習成績和德育成績的重要依據。同時,學院建立了多專業綜合實訓基地,模擬職場環境,購置考勤打卡機進行考勤,要求學生著職業裝上班,嚴格職場紀律,營造職場環境。
四、建設成效
經過3年探究與實踐,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學生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模式,對引導學生主動成長、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
通過職業行為養成教育的系統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學生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文明習慣、誠信品質和道德修養,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行為規范,校風得到明顯改善,校園違紀行為明顯減少,違紀率為歷史最低水平。學生主動關心自身德育素質發展狀況,參與德育實踐、培養道德素質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在全院范圍內掀起了努力提升德育素質,爭當財院優秀學子的熱潮。學生的職業素質有進一步加強;在頂崗實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良好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勞動,講求信譽,開拓創新精神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和認可。
(二)對接專業,制定了學生職業行為養成教育考核評價體系
學院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較為科學的學生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方案及考核評價辦法。如形成了《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學生職業行為規范》,制定了四川財經職業學院高職學生職業行為養成教育實施方案、基本行為養成教育方案、職業禮儀養成教育方案和實習實訓實踐職業行為方案;建立了《學生基本行為考核評價辦法》和《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學生校內實踐職業行為考核與評價辦法》。通過課內、課外教育訓練,校內、校外教育融合,養成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了財經職業特色,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企業歡迎,家長認可,贏得社會
通過課程改革、制度建設、專家講座、特色活動、校企考核等系列舉措,將“職業人”意識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培養了社會滿意、家長信服的高職人才,為學生成長為優秀的職業人打下基礎。在對2015屆畢業生社會滿意度的調查中,占有97.28%的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同時,職業行為養成教育對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也發揮著彌補、調節和促進的作用。我院2015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9.74%,已經連續三年畢業生就業率繼續穩列省教育廳第一階梯。2015年我院在川招生工作中,一專、二專調檔線位列該批次調檔線前列位。我院學生的規矩意識、擔當意識都有較大提升,既培養了社會滿意、家長信服的高職人才,也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校園環境。
職業行為養成教育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對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培養社會滿意的大學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學生的職業行為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在校園里構建財經職業行為養成教育環境和氛圍規劃設計還需進一步加強,使之真正形成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的參與。
參考文獻:
[1]麥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2]史曉鶴.職業學校學生綜合職業素養成長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1)
[3]曾艷,周淑芬.職業養成教育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實現[J].教育與職業,2015(30)
[4]肖潤花,王春鳳.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體系探究[J].職教論壇,2013(17)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5-000-02
一、引言
會計實訓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較高,通過模擬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設定具體的經濟業務活動,根據會計工作的流程: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薄――編制報表進行手工和電算化實訓。通過實訓,讓學生對會計工作有直觀的認識,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直接上手會計工作。會計實訓課程的設置不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深入的理解會計理論知識,而且對學生畢業后從事會計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文章通過三個層面了解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現狀。首先,對近幾年的會計實訓教學現狀進行文獻研究;其次,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一線的老師進行溝通探討;最后,對高職院校在校生及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會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存在于:實訓教學的設施建設不完善,教師隊伍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實訓資料匱乏,教學過程重傳授,課時安排不夠合理,等問題。
二、會計實訓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1.實訓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經過參觀訪問廣東省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實訓室,發現各高職院校在實訓室建設方面出現以下狀況:各自為營,設施相對簡單,硬件設備落后,更新不及時,軟件更新不及時、功能不齊全,實訓室管理不規范。在這樣的實訓條件下,一方面不能激發學生實訓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會計實訓教學不僅有手工實訓,還有財務軟件實訓。對于多數院校而言高昂的財務軟件購買費用,使其對財務軟件實訓的建設望而卻步,使用盜版財務軟件教學的現象也就屢見不鮮。這不僅使會計電算化教學效率低下,而且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其一、多數學生在使用軟件時出現不會操作,找不到相關界面的問題;其二、盜版軟件自身不完善、功能不全,使用過程中容易中斷、出錯等問題;其三,多臺電腦在一臺交換機上集中使用,容易出現學生找不到自己已保存數據的問題;其四,每臺電腦上安裝多個教學軟件,多科教學在同一個機房進行,使得部分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誤刪其他學科學生的數據信息。
2.缺乏會計實訓材料
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根據各式各樣、手續完備的原始單據來編制記賬憑證,但在會計教學中,這些原始憑證都是教材提供的現成的模擬資料,并且書中原始憑證都是黑白印刷,與實際工作中原始憑證的顏色、種類、聯次迥異,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實際工作脫節,見到同類的原始憑證仍感陌生;現成的憑證又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原始憑證的來源不清晰。同時,部分學生不理解為什么原始憑證要附在記賬憑證后,對原始憑證的去脈不懂。
實訓資料陳舊,內容更新不及時,重復利用,不能給學生新鮮感,也會導致學生實訓的積極性下降。
3.會計專業教師缺乏會計工作經驗
多數高職院校在招聘會計專業的教師時,門檻不是很高,會計從業經驗也不是必備條件,所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隊伍中存在無會計工作經驗、應屆碩士畢業生的普遍現象。對于沒有會計工作經驗的年輕教師,講課時只能就事論事,知識講授的連貫性不強,不會結合會計實際工作進行授課,故不能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講的生動形象,這就不利于學生實際會計工作思維的培養。導致其畢業后進入會計崗位出現基礎會計分錄的編制,會計科目的設置都不會操作,不會靈活應用在校學習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4.教學過程重在核算,知識間連貫性不足
目前的會計實訓課對學生要求單一: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薄,最后根據賬薄編制會計報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各自為戰,一個人完成多個崗位的工作:拿到實訓資料后,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在制證處簽名,接下來憑證的審核和監督只簡單根據資料提供的姓名填制,缺少審核、監督這一重要環節,使學生對記賬憑證的流轉過程不清楚。
另外,有限的教學課時決定了教師在教授會計實訓課的過程中必須有所側重。會計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和憑證、賬簿、報表的規范化填制不可兼得,以至于學期末學生對會計實訓的學習缺乏整體性思維,各知識點之間連貫性不強。最終導致學生裝訂出漂亮的憑證、賬簿、報表,但對其中的內容不甚明白。實際工作中,學生看到熟悉的數字、憑證仍然覺得無從下手。
5.實訓課程安排不夠合理
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課程的安排都是先理論后實訓。即使有些院校課程的安排為理論與實訓并行,但也都是各自為政,授課教師間缺乏課程進度及授課內容的溝通,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論課的學習枯燥乏味,實訓課的學習無從下手,學期結束對各章節、各環節知識還沒有整體的認識。
實訓課時不夠。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書本知識的接收能力相對較慢,多數學生在實訓課堂跟不上進度,課下又沒有相應環境給自己補課。另外,有限的課時制約老師必須按計劃進度教學,隨著實訓進度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學生跟不上進度,缺乏興趣及自信心,不利于會計實訓的教學。
最后,會計實訓的課程考核重結果輕過程。即實訓課的成績評定多數根據憑證、賬簿、報表等編制的規范性、準確性、整潔性,不重視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及對相關知識環節的理解,導致學生之間相互抄襲的現象嚴重,實訓報告大同小異,實訓考核的結果不夠客觀。
三、完善會計實訓教學的對策
針對會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文章從實訓室建設、師資力量建設、專業課程建設、建立校內實踐企業、政策法規支持五個方面提出建議。
1.聯合辦學,共建實訓基地
(1)與其他院校聯合建設實訓基地
與其他院校聯合共建會計實訓室。建立能夠全方位模擬會計工作流程、崗位分工、工作環境的仿真會計模擬實訓室,實驗采用模擬真實的材料,使學生在模擬過程中,如同置身于企業的真實業務活動中,以更好地達到實訓目的。仿真原始憑證還需市場提供:比如在相關技術支持下電腦制成,學校彩印;或者由政府批準,企業提供。聯合建設實訓基地不僅可以降低單個學校實訓設施建設的成本,同時集中資源便于形成規模經濟,有利于建設功能齊全、設備先進、利用率高的現代化實訓基地。當然,對于建成后實訓基地的使用安排、設備的更新維護、產權歸屬等相關問題必須提前約定明確,防止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沖突。
另外,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會計電算化應用能力已成為諸多企業、單位招聘會計人員的條件之一,所以,學校還應加強學生對財務軟件、辦公軟件等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訓練。在會計實訓過程中,應將手工會計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驗相結合,關聯手工與電算化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綜合操作能力。針對財務軟件的一系列問題,可以采取各院校聯合投資創辦網絡財務軟件模擬實訓平臺,集中資金,資源共享。不僅可以做到讓學生實時實地進行網上模擬,根據自己學習情況進行練習,而且也可以避免與其他學科軟件的沖突,利用率高。
(2)與會計師事務所聯合
實訓基地仿真模擬可以使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會計工作流程有直觀的理解、認識。而與會計事務所聯合,讓學生真正的會計實操、體會會計工作,則對學生畢業后直接從事會計工作提供了保證。
學校可以提供辦公場地,邀請記賬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進駐學校設點辦公,會計教師和公司或事務所職員共同指導學生進行會計專業的頂崗實習。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招聘有會計工作經驗的教師
高職院校在教師招聘環節嚴格把關,盡量招聘有會計工作經驗的教師進行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進行授課,會計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解決對策,有重點、有針對性的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2)提供教師到企業中實習的機會
對于沒有會計工作經驗的年輕教師,學校可以提供一個學期、甚至一個學年的會計實踐教學。高職院校的學生多采用2.5+0.5或2+1的教學模式,即最后半年或一年為實習期,學校可以派年輕教師到企業實地指導學生實踐:用教師系統的理論知識看待企業會計實踐,指導學生實踐,進行會計實踐,對于教師而言無疑是一次很好的接觸會計實踐、進行會計實踐的機會。
3.合理安排會計專業課程
會計專業課程的安排應遵循理論與實訓相結合、手工與軟件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思路。合理安排理論課與實訓課,各課程任課教師應保持溝通、合理制定授課進度及授課內容。實訓課程的設計做到“三位一體”,即分項實訓、綜合實訓、電算化實訓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設計。
分項實訓以教材章節為實訓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訓,在學完所有的理論課后,安排學生進行綜合模擬實訓(手工賬、會計電算化應用),模擬整個會計年度經濟業務的核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財務分析、審計等實訓,提高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系統化認識,增強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通過企業社會實踐為學生畢業后直接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基礎。
另外,應增加會計實訓課程的學時。學習借鑒西方發達國家不斷加大實訓教學改革的做法,增加實訓教學學時在30%至50%之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會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4.成立校內實踐企業
由學校牽頭,經管系主導、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經營、會計專業學生負責相關財務處理、申請注冊一個辦公用品企業。該企業具有法人資格,實行利潤共享,將為全校師生及各部門提供辦公用品作為經營范圍;設置財務部門、分組進行業務處理,崗責清晰、分工明確;在銀行開戶后從銀行購置支票等各種真實的結算憑證供會計學生使用;從稅務部門購置發票根據實際經營活動情況指導學生填制;經營活動中取得的原始附件的種類、格式、顏色、經辦的手續等內容真實,符合實際,根據真實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由相關崗位的人員進行審核、監督;安排相應崗位的學生定期去稅務局繳稅。這種真實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僅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使學生畢業即可直接參與企業真實經濟業務的核算。
5.政策法規的支持
當然,任何新的變革都離不開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比如聯合建設實訓基地,如果國家不強制力要求或者不鼓勵、支持這種變革,那么各院校之間的力量就凝聚不起來,這種聯合變革的模式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如果,國家不允許社會上生產仿真的原始憑證,仿真印章那么建立仿真會計實訓室的建議就毫無實際價值。所以,會計實訓教學體制的改革也需要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與約束。
四、總結
高職院校會計實訓課程的設計應圍繞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性格特點結合院校的實際情況來展開。根據會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不同問題,因地制宜提出對策。針對會計實訓教學設施簡單、建設成本高的問題,采取建立高職院校聯合建立區域實訓基地,或者建立公共網絡教育實訓平臺的措施,降低成本的同時又能實現規模效益,其次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為學生提供會計實習機會;對于會計實訓材料陳舊,教學過程重核算、輕審核的問題,建立成立由學校帶頭,老師指導,學生做賬的辦公用品店,根據日常的業務進行相關會計處理;對于專業教師經驗不足,建議招聘時設置會計工作經驗門檻,或者為無會計實踐經驗的教師提供企業實踐的機會,提高教師自身實踐能力;對于會計這樣應用型為主的課程,學校應安排相對較多的實訓課時,這樣學生的實踐能力才有保障。最后會計實訓的變革也離不開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實訓教學對策以實際為出發點,兼顧硬件設施建設與學校軟實力建設,爭取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參考文獻:
[1]王聰利.德國職業教育實訓教學環節的優勢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1,30(1):97-100.
[2]安冬平,林克松.失范與規范:高職院校實訓教學改革探尋[J].職教論壇,2013,3:77-96.
[3]馬欣,章方煒.財經類院校實訓教學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6):6-10.
[4]楊春華.信息化時代會計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7):100-102.
[5]朱葵陽.關于”一體三結合”會計實訓教學模式的創新性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1,93(7):122-124.
關鍵詞:中職廣告設計專業職前培養與培訓
中職學校重視對學生的職前培養與培訓,在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之前,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崗前培訓是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環節。作為中職廣告設計專業學生崗前培訓的核心內容,職前培訓旨在探索中職廣告設計專業學生崗前培訓的有效模式,實現角色轉變,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和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中職廣告設計專業學生職前培養與培訓的必要性
1.必須做好學生職前培養與培訓
中職學校學生生源競爭非常激烈,各校制定了許多招生鼓勵政策,導致一段時間內生源競爭形成了惡性循環。要打造中職廣告專業的特色,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讀本專業,就要求中職學校必須針對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具備較高的廣告設計專業教學水平,提高專業課教師授課的藝術性;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突出職業性、技術性、實用性的特點;注重考核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做好學生就業前的綜合能力培養與培訓,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實現人生價值。
2.做好特色專業必須做好學生職前培養與培訓
廣告設計專業學生職前培養與培訓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在職業和技術方面都合格的學生,突出適應社會需求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和教學實訓實踐模式;培養學生就業實踐技能、體驗興趣、獨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要求學生參與相關廣告專業企業的實訓實踐工作,了解廣告運作過程,熟悉廣告策劃、制作等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并能運用在以后的就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豐富而規范的實踐實訓,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在工作所需專業實踐技能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獲得較系統的職業技能,以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這種職前培養與培訓突出了專業實踐能力,幫助學生盡早地進入職業的實戰角色,面對就業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中職廣告設計專業職前培養與培訓的策略與實施
1.合理的課程設置,適應社會需求的可行性強的教學計劃
中職學校廣告設計專業培養的是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或從事美術工作的實用型基層美工,而不是培養設計師和美術專家。因此,在教學中也必須立足于這個基本點,緊緊圍繞培養目標施教,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制訂可行性強的教學計劃,要適應目前廣告公司等社會崗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規劃課程設置,形成促進中職廣告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實踐能力提升的課程改革設置,形成以中職廣告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中職高效課堂教學,注重課堂教學的過程化管理,推行中職廣告設計專業課程的“時段式”課時安排法、評價體系,豐富具有我國特色、本地區特色的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學校教學盡量滿足社會需求,真正做到校企有效銜接。遵循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與專業實踐并重的原則,專業課程設置應借鑒國家職業技能考核標準,合理開設課程,學生必須完成職業技術考核才能準許畢業。
2.重視對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1)強調對中職廣告設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與素質的培養,使學生不間斷地在企業中接受真正的專業實踐教育。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有效地培養了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生在企業工作中應有的高技能與責任心,這是對學生進行職前培養與培訓的一個有效策略。同時,邀請專家來校講座,普及與廣告設計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學生走入職業角色的過程中,滲透相關法律法規教育,使學生懂得工作中出現緊急事件時的應對方法,遵守本行業規則。
(2)設立學校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參與就業實踐活動的關鍵問題就是實踐問題。一方面,利用實習實訓就業基地設立工作崗位,設置教育實踐課題小組,讓學生參與實習,使他們熟悉相關的工作流程,取得相應的就業實踐知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通過企業設立教學實習基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以校外企業為主線開展就業實踐活動,是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徑,可以不斷地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鍛煉就業能力。
三、促進學生職前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培訓
1.學校方面
學校提高廣告設計專業的辦學理念,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加強與相關就業單位的合作,以便隨時掌握新的就業信息,調整相應的實訓、實踐計劃。提高廣告設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走進校外合作實習基地,和其他廣告設計、印刷公司進行實習實訓和調研,為學生真正邁進企業、具備就業專業實踐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制定相應的選課制度,根據目前企業的需求,學生必須擁有很強的實操能力,要掌握過硬的基本功,這就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不斷地加以總結,才能達到要求。學校要安排學生進行專題案例的設計或策劃,特別是注重電腦設計應用能力,以及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方面的訓練。
2.學生方面
中職廣告設計專業學生在職前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與培訓中,必須有包裝自己作品的意識,能從容地用優美的文字說明、作品的裝裱對客戶解釋創意來源,正確地評論他人的作品等,這些都屬于廣告設計專業人員的包裝技巧。這些意識在學生的課程作業、小組競賽、企業實訓中均應得到加強。此外,對客戶的尊重、團體協調能力、熟悉社交禮儀等,都是廣告設計專業人員必備的素質。因此,從二年級開始,學生就必須進行廣告案例的實操,以適應未來職業的需要。目前,中職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他們多是從事設計師或制圖員等工作,其他的職位鮮能勝任。因此,在校期間應該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和自身愿望,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側重性地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升能力、氣質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將班級的管理制度與企業的管理制度相融合,讓學生以管理者和從業者的角度去體驗在工作中的位置,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快地進入職業角色,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然后,再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具體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況,讓學生真正感受企業氛圍,繼而對自身職業生涯進行有效地設計和決策,從而做到謹慎從業。中職廣告設計專業的學生就業所需具備的專業實踐能力,可以幫助學生認真地扮演好各個職業的角色,從而盡早地進入社會角色。學生在兩年的中職教育教學中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使學生的職前培養和培訓與真正的社會職業角色有效地銜接起來。
參考文獻:
[1]李勝格.中職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青春歲月,2011(12).
[2]賀朝.對中職學校學生就業狀況的思考[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09(2).
[3]侯庭卓.濱海新區廣告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2012(4).
[4]蔣興紅.淺析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需求情況[J].2011(11).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會計專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傳統中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進行改革顯得尤為重要。
1.當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觀念較落后
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講,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然而,縱觀當前中職會計教學,仍是將理論知識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不管是在教學的方式還是課程的設置都形象體現。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具備了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卻不會如何使用這些知識。
1.2專業教師的實踐素質不高
這主要是因為中職院校并未將中職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這一內容形成相應的制度規范要求以及納入到教學管理計劃活動中,由于缺乏經費、時間等方面的保障,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與此同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后,往往教學任務會非常重,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會計的實際情況以及參與到會計的實踐活動中。也就是說,所制定的教學內容完全是依靠教材,嚴重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
1.3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輕視社會實踐的鍛煉,未建立起真正的就業實訓基地
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理論性教學往往成為中職院校教學計劃的重點,而專業實踐方面的課程往往因為成本較高而被有意或者無意的輕視。然而,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實踐性鍛煉至關重要,雖然有不少中職院校設置了所謂的會計專業模擬訓練室,但是這中機構和實際的財務會計環境相比還存在這非常大的不同。而極少院校雖然有和企業合作進行實踐教學,但是往往也和企業的實際生產相脫節,而且未形成與稅務、銀行以及工商等部門完整的會計工作實踐。再加上學校缺乏與用人企業的溝通和交流,造成會計專業學生未能夠參與到企事業單位的實習活動中,致使許多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因缺乏相應的會計實踐工作經驗,從而很難勝任該工作。
2.中職會計教學的改革策略
2.1不斷實現中職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的優化
實現中職會計專業課程的優化,是不斷的促進教學工作實現改革的關鍵點,所以在實踐當中還應當對教學課程的規劃內容以及設計的方案等進行集中性的分析,以更好的促進教學工作邁向改革的新階段之中。教學應當通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緊密合作,以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發展方向,其不僅可以在深層次之上體現出當前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模式特征,同時對于相關教育事業的開展還有著極強的引導性作用。總的來講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實踐性較強,可以充分的滿足當前教育事業改革以及發展的切實需求。在今后還應當明確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之中的理念和原則,明確工作開展的基本任務方向,并且引導學生獨立的完成相關教學任務和教學指標,以幫助學生熟悉教學過程當中的相關情境,真正意義上促進教學事業的向前發展。
2.2貼近市場,準確定位,校企合作開展教學
要想使會計專業教學有所改革和突破,必須貼近市場,首先做好人才需求調查,了解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崗位需求情況,如收銀員、中小企業會計人員、出納員、記賬公司、倉儲員等都需要大量的中等會計技術人員,依此需求我校將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目標確定為: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標準,借助校企合作開展教學,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我校的會計專業實施了地方政府、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運作模式,針對社會需求同時也更改了教學內容、變換了教學方法,并把人才培養目標準確定位為面向中小企業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實際操作技能的中等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
2.3建設專兼結合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教育質量得以保證的重要前提。中職會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必須走專兼結合的道路。對專職教師要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專業教師不定期到企業進行學科調研的機制,形成“教學帶動科研,科研促進教學”的良好氛圍,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學校可以聘請一定數量的校外經驗豐富的會計人員來校兼職,承擔一定課程的講授任務,與學校專職教師隊伍形成互補,動態調節、整體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2.4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
當前職業學校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往往是只重視專業技能的培訓,而忽略了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導致學生走向社會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低,會計責任缺失。這樣,不僅損害了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危害了會計人員的自身利益。
因此,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必須讓學生了解當前各種會計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規則,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會計教學始終。例如,在講授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時,緊密結合新修訂的《會計法》,讓學生明白會計工作時時、處處涉及執法守規方面的問題,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做到自己在處理各項經濟業務時合法合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2.5在專注理論教學的同時,會計實訓教學要緊緊配合
理論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為實踐服務。這就需要在學校的教學中融入會計實訓相關課程的講授,配備會計模擬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在實訓課中應多運用項目教學法,教師提前下發任務書,在任務書中給出經濟業務的票據、需要的理論內容、操作時的注意事項、會計工作的記賬憑證和所需賬簿等,學生四人一組協作完成。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審核憑證、填寫憑證、粘貼憑證、登記賬簿等,培養其實際工作時的動手能力;在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隨時給予幫助,讓學生有繼續完成任務的信心。在項目完成后,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最后,將經濟業務分解為一個個項目學習后,仍然要給出學生某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讓其自己獨立完成,系統地再次掌握整個經濟業務處理流程和知識的靈活運用,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2.6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結合法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改變傳統教學內容多、講不完的現象,還可以減輕教師的勞動量,同時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時,會計賬務涉及的數據比較多。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即使選取簡單的實例,但由于采用傳統的教學法,因而也很難讓學生明白所舉例子中的一些內容。而在黑板上手寫費時費力,一節課往往講不了多少內容就下課了。采用傳統教學和多媒體課件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可以節省時間。
(一)不合理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中職電子商務的課程應該包括網絡經濟、商務管理以及信息技術的基礎類核心課程,對學生系統的創新能力以及應用能力進行培養的專業核心課程。然而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具有較差的知識基礎,致使電子商務課程形同虛設,學生主要是針對電子商務模擬、電子商務概論、稅收、會計模擬、會計法規以及基礎會計進行學習。由于在創建之初電子商務專業就具有師資力量薄弱、知識面覆蓋廣以及專業特點不強等諸多的不利因素,所以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在現在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不同的專業交叉度多大,導致所有的課程學的不專。
(二)電子商務教學缺失實踐環節。電子商務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就是實踐環節,然而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實習操作的,對電子商務在現實中的應用根本無法感受到。
(三)電子商務專業薄弱的師資。大部分中職學校對電子商務專業的開設是近幾年才開始進行,所以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的缺乏成為了中職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學校會要求一些從事市場營銷、計算機以及財經教學工作的教師轉型為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與此同時,這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是邊自學邊教學,盡管有些學校會為老師安排一些專業的培訓,但是由于無法系統深入的展開,最終造成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無法被滿足。再加上這些教師很少在企業的實際運作管理中參與,缺乏一定的電子商務實踐經驗。這樣就導致教師教授的知識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脫節,所以無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中職電子商務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將合理的課程體系構建起來。整個電子商務課程體系在中職學校應該被劃分為綜合實踐模塊、商務類課程模塊、計算機類課程模塊以及公共基礎課程模塊這幾個部分。作為一個涉及面較廣的專業,電子商務專業要想將技能突出、特色鮮明以及可以勝任企業崗位的專業人員培養出來,必修要在進行實訓課程體系設計的時候,將詳細的教學大綱制定出來以促進電子商務實訓課程的加強。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課程的設置以及知識要點的講授,對考核標準以及能力培養要求予以明確,將實訓要求、作業量以及章節學時分配詳細的列出來。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要強調團隊協作,可以分小組進行,為了達到強化的目的,每一組都要要求進行實訓總結。
(二)專業建設的加強以及培養目標的明確定位。目前電子商務急需網絡營銷策劃、電子商務、網店客服等專業人才,所以中職學校必須要以學生的現狀為根據,將多元化意識樹立起來,從而對多類型的電子商務人才進行培養。基礎崗位應該是中職學校培養目標的側重點,這是因為中職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能夠達到中高層次工作崗位的標準。在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專業知識進行培養時,可以從單證管理、網點維護以及客戶服務等幾個方面入手,使學生在選擇工作時樹立先擇業后就業的觀念,同時還要與自身的實際相結合,這樣中職電子商務學生的競爭力才可以從根本上得以提升。
(三)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的加強。中職學校可以積極開展與其他做到好的中職學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他們的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方法帶回來。與此同時,學校還要鼓勵教師利用課余時間或者暑假到企業中進行實踐,從而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上去。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師對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還可以使教師的理論與實踐得以緊密的結合,從而促進有效教學的實施。
(四)促進校企之間合作的加強。中職學校要致力于將與企業之間交流合作的機制建立起來,從而將電子商務的實踐機會提供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操作技能的提高,還可以讓他們不斷地積累實踐經驗,從而實現學生與企業的良好對接。在電子商務公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接受工作任務,還要將工作崗位的壓力和風險承擔起來。這樣學生就可以將在學校學到的各種操作技能以及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當中,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還可以將自身的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鍛煉出來,從而成為企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三、結語
[關鍵詞]獨立學院;稅收學;實驗教學
1獨立學院稅收學專業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
實驗教學是稅收信息化高速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必由之路。在“金三”系統和大數據管稅治稅背景下,實驗教學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架構了從理論到實踐的有效橋梁。基于我院稅收學專業實驗室建設進程、實驗教學逐步發展的現狀,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目標,探索出一套科學、效果突出的獨立學院稅收學專業實驗教學方法模式,有利于獨立學院開展教學改革實踐,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2獨立學院稅收學專業開展實驗教學的思路
充分發揮實驗教學大數據人才培養優勢,有效架構稅收理論知識與涉稅實務業務從此岸到達彼岸的橋梁。扎實的專業基礎結合仿真模擬實驗訓練,促使畢業生上崗后“上手快、后勁足”。通過從公司設立、研發設計、購銷、投融資、合同簽訂、發票管理、到清算注銷全流程,全方位虛擬仿真實驗訓練,強化學生對會計、財務管理、稅收實務的把握,使他們能熟練地把財會、稅收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綜合運用到工商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的實際操作及企業稅收籌劃、涉稅風險管理、稅務管理、稅務稽查、稅務救濟方案等的設計和解決路徑中,構建基于大數據、覆蓋涉稅實務全流程的實驗實訓教學平臺,幫助學生形成對涉稅實務全流程的整體認知,并構建涉稅實務業務設計和解決的整體框架。
3獨立學院稅收學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構建
堅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實驗實踐教學突出“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強素質”理念,構建“課程實驗模擬訓練創新創業實踐企業實習”四級實驗實踐體系,實現“知識獲取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創新能力職業能力”的專業人才能力提升“四步走”進階路徑。基于應用型、復合型財經類人才培養的目標、課程體系內涵和市場行業需求,我院稅收學專業細分為企業財稅規劃、稅務行政、國際稅收三大模塊方向。與之契合的實驗教學平臺構建為功能獨立、業務融合的企業涉稅業務仿真模擬平臺和稅務機關仿真模擬實訓平臺。企業涉稅業務仿真模擬平臺承擔了會計學基礎、中國稅制、稅法、納稅會計與申報、稅收籌劃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功能,稅務機關仿真模擬實訓平臺主要承擔納稅檢查與評估、稅務管理等課程的教學功能。
3.1納稅會計實訓平臺
按稅種設置實訓內容及采購使用的先后順序,遵循“流轉稅(重點增值稅)——所得稅——其他小稅種”的內容建設和使用順序。業務行業應涵蓋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商業服務業(地產、金融業等)、生活服務業等;業務內容貫穿企業基礎賬戶設立、原始單據處理、計賬憑證生成、各稅種稅額匯總、各稅種按期申報繳納等業務。課程講授與課程實訓結合,促進學生對各稅種會計處理方法的掌握及財稅綜合業務解決能力的提升。
3.2稅收實務實訓平臺
本平臺是涉稅實務仿真模擬平臺,設置“練習”和“實訓”兩種模式。在“練習”模式下,就系統提供的相關行業企業一段時期(按年或月)內發生的業務,教師布置學生進行稅務登記稅種判斷稅額核算申報繳納的全流程涉稅業務處理,在“練習”模式下,系統可以實時檢測出學生填報準確度并予以引導糾正并完成評分,強化學生對現行稅制下各稅種的核心構成要素——納稅人、征稅稅率、計稅依據(課稅對象、稅目)、稅收減免政策(小微企業政策、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等)、納稅期限等專業內容的掌握。在“實訓”模式下,教師實訓內容,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綜合涉稅業務處理(單個企業通常涉及5~10個稅種的業務);該模式下系統無提示,實訓結束后系統自動生成實訓報告,分析學生的出納業務能力、賬務處理能力、財務管理與分析能力、納稅報稅能力等綜合能力,有利于老師了解學生薄弱知識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3.3稅收籌劃實訓平臺
稅收籌劃是涉稅業務中價值高、難度高的業務,稅收籌劃業務具有綜合性強、難度大、期限長、價值高的特征。稅收籌劃能力體現了稅收學專業學生專業核心能力,要求學生在熟悉、掌握了會計、財務管理、稅收法規、統計分析方法及企業業務內容基礎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務問題。稅收籌劃實訓平臺應分設兩個子平臺:單項稅種籌劃平臺和綜合稅收籌劃平臺。第一階段是單項稅種籌劃訓練。重點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籌劃內容,促進學生對基本原理、原則和方法的把握;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基礎上進行綜合稅收籌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財稅優惠政策、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稅收籌劃的能力。仿真系統設置各行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涉稅事項資料,引導學生為企業設計出綜合稅收籌劃方案,通過不同方案的比較、評估,確定方案,實現合理節稅和企業財務目標。
3.4納稅檢查及評估實訓平臺
該平臺承擔著讓學生了解稅務機關各項辦稅業務流程的實訓功能。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納稅評估業務、納稅檢查業務、納稅管理業務的執行標準、實施程序、開展方法。學生需在上一階段對稅法、會計、財管和法律統計等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并結合大數據平臺和現代征管技術測算行業平均稅負水平、縱橫向比對納稅人的財稅數據、評估納稅人的涉稅風險點。通過實訓強化學生對稅務機關進行稅收管理稽查的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培養學生基本的稅收管理能力、稅務檢查能力、納稅服務能力。納稅檢查及評估實訓的主要內容和步驟:a.收集、甄別企業涉稅業務相關資料,檢查會計賬簿和原始憑證;b.獲取納稅人的各項涉稅證據并調整納稅人錯誤的賬務處理和稅務處理;c.纂寫稅務檢查工作底稿并完成稅務檢查事項報告;d.向納稅人出具并送達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處理決定的執行及后續跟進。
4獨立學院稅收學專業實驗教學實踐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