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實踐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有賴于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多嘗試、多練習能使知識基礎不斷地擴大和加深。學生的知識越多、越牢固,產生興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和深入,興趣也就越來越濃。本學段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在“聽、說、讀、寫”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課外活動。特將進行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活動。
如舉行了“故事會”“演講會”“朗誦會”“古詩背誦比賽”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培養學生流利講普通話的能力。就形式來說,組織FLASH故事會,即邊動畫,邊講故事,把語言和具體形象結合起來,增強直觀效果。(主要是以“環保”為話題);如開展“每日論壇”活動,讓學生輪流上臺演講,內容不限,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當眾表達的能力。
二、寫作能力訓練活動。
舉行了“作文比賽”“課外讀文”“剪報、輯報、辦報”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高閱讀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和習慣,還幫助學生鞏固課內學習的語文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如69班手抄報《語文小報》開辟字謎、文章病院、古詩欣賞、格言警句、優秀作文、讀書方法等欄目。幫助學生豐富知識,提高分析、欣賞能力。
三、語文講座活動。
用講座的形式介紹一些有關的語文知識。舉行了“語法講座”、“標點趣話”、“閱讀欣賞”、“怎樣寫話題作文”等活動。內容通俗、淺顯,注意了趣味性,盡可能結合學生實際舉例。
四、語文游藝活動。
舉行了“成語接龍、給歇后語找尾巴、抓錯別字俘虜”等活動。通過游藝活動為學生提供思維活動的材料,在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學生說話的機會,在有效的談話中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五、存在的問題:
高職教育 《建筑構造與識圖》教學 技能培養 實踐
高職教育的特點,是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作為一名高職教師,應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展開教學,教學中應突出專業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將教學重點放到崗位所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是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建筑工程的相關名詞、術語,掌握房屋的基本組成及其構造、建筑施工圖識讀等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和訓練學生熟練識讀建筑施工圖的能力,同時為后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為達到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使學生在《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學習過程中收獲成果,作為授課教師應緊密圍繞建筑工程行業需求,采用適合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探索在《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教學中實現專業技能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明確目標,改革教學
明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教學目標,“以應用為主旨”構建課程教學內容體系,針對學生畢業后主要是到施工企業從事施工員、資料員、預算員等工作,且企業要求學生要具備識圖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利用專業知識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針對于培養學生不同的職業崗位能力將教學內容劃分為相應的教學模塊,例如:民用建筑構造模塊培養的是學生在施工過程中建筑構造的認知及綜合素質能力;建筑工程圖的識讀模塊對應培養學生的建筑工程圖識讀與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在工作中能熟練識讀建筑施工圖。
為提高《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應摒棄“填鴨式”教學,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灌輸為手段的傳統教學方法,強調讓學生接觸真實的工程資料和建筑實物,在理論與實踐的反復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營造有益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氛圍和環境,舉辦建筑模型比賽,激發學生參與創新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實踐檢驗,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教法選擇,能力培養
教學內容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是選擇教學方法的參考依據。《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具有內容涉及面廣、文字多、圖多、應用性強等特點,講課過程中就需要將板書、多媒體、現場觀看、學生實踐相結合。知識要點進行板書,教學課件以教材內容體系為框架,插入工程實踐中典型的影像資料,針對高職學生對實踐環節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理論課程學習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學生以實踐觀看和操作來掌握理論知識。
高職學生基礎較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教學內容講解的先后順序有著重要的關聯,教學中按照房屋建筑基本構造組成房屋建筑工程圖的形成、識圖步驟及識圖方法的順序,由淺入深,依次安排教學,最后以一套完整的施工圖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學生就很容易掌握。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于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對于完成知識目標的教學,采用講授式,即復習舊課提出問題、激發思維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檢查評價;對于完成能力目標的教學,采用實踐探索式,即提出問題、布置任務實景觀察、收集資料小組討論資源共享展示點評。
三、行業交流,適應崗位
教學過程始終與行業緊密聯系,拉近課堂與工程現場的距離。教師利用寒暑假到工地學習,以了解施工企業需求,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工程一線真正需要和最接近實際的知識。
組織學生到建筑工地參觀現場、參與專業技術及管理工作。通過校內、校外的崗位綜合實訓,將專業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校期間得到崗位能力的基本訓練,畢業后具備了崗位工作能力,能夠較快較好的融入工作中。
在授課過程中,先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然后讓學生帶著所學的知識到施工現場進行驗證,并結合工程實踐進行現場教學。教學中充分利用了本校新校區在建房屋工程作為教學實例,如當講解樓板時,課堂上介紹了樓板的類型、樓地層的防水等內容,然后把學生帶到工地,讓大家觀察新建教學樓的樓板類型、防水的做法;講授識圖部分內容的時候,先給同學們看教學樓圖紙,然后帶領學生到現場觀看,學生在現場觀看的同時和施工人員交流學習。聘請行業專家對學生進行考核,學生通過與行業專家進行交流,可更加深刻地領會該門課程的重要性及學習的重點。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注重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和各知識點的相互聯系,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實例、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應加強“雙師”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應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能力;并應掌握建筑行業的最新動態,能夠通過授課、實訓,使學生掌握就業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這樣才能在《建筑與識圖》課程教學中,較好地實施對學生專業素養、職業技能的培養。
筆者在《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以上所述教學觀念的實踐,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教學改革的深入,建筑行業的日新月異,還需要對《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不斷地探索,培養出能適應建筑行業崗位需求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張明軍.建筑專業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成功(教育),2012,(12).
1、90年代初的獻“五心”活動。衷心獻給事業,誠心獻給同事,愛心獻給學生,放心獻給家長,專心獻給自己。歷時三年多的時間,涌現出方淑玲、李世蘭等典型和全國勞模關英霞。
2、90年代后期結合全市塑形工程對老師重點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涌現出十佳教師、十佳校長李秀華等典型。
3、20世紀初開始的“三樹兩做”活動。
4、20*年開始的“陽光師德三步曲”。(陽光師德感召我、陽光師德伴我行、陽光師德我引領三步)。
5、20*年強調師德建設新突破,開展“智慧好辦法”的積累活動,效果不錯。
6、20*年新時期師德內涵的研究:從智慧班主任入手,做了細致思考,確定愛的力量,做智慧型教師,培養創新精神,形成教育的個性風格,強調德技雙馨。體現在愛的力量,智慧積累和教育個性風格三個板塊;
3月24日在市師德建設年動員會上只展示了第一板塊《師愛的力量》。
二、經過一系列活動,在年前年后的調研討論中研究出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形成問題
1、獨生子女教育問題。
2、社會環境影響使教育過程中師德引領不充分。金錢、虛榮心的誘惑,優秀典型樹的少。
(二)教師方面
1、職業倦怠:表現在不緊張、不規范、自我約束力不強,不求上進。
2、教育界本身對師德的思考不足,教書匠的現象嚴重。(教師補課現象:只教書,沒有育人)
三、綜合這些問題我們認為師德建設問題重點應該關注教師個體單位的發展,也就是每個人的發展。培養教師的專業個性,挖掘師愛的本能,豐厚師德底蘊。確立了*區教育局2009年工作重點:關注教師個體單位的發展,培養教師專業個性成長,挖掘師愛的本能,豐厚師德底蘊。
四、結合師德建設年方案,聯系區實際情況制定并下發了《*區2009年師德建設暨“崗位明星”評比活動方案》文件。(解讀此文件)其實,為了更好的落實師德建設工作,在準備之冬就下發了《*區教師師德考核評價暫行辦法》和《*區教師師德考核評價暫行標準》兩個文件。3月18日進行了各校網站評比,網站中的教師風采,德育之窗等欄目為師德工作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各校網站與*區政府網、*區教育局網都進行了連接。
(一)確定此方案的三個優點。
1、主任、班主任(低段、高段)、科任四崗評選,使每位教師都參與。
2、要求各校結合學校全面管理來落實活動方案,使師德建設好操作,既有校級明星、又有區級明星。
3、四個崗更好的促進了教師專業個性的成長,形成教師教育上的個性風格。
(二)實施渠道:
1、通過考核手段、重點以學校考核評比為準。
2、通過全區評選機制,激勵教師德技同進,樹立典型。3、通過社會督評,加強行風政風建設,辦人民滿意學校。
一、研究課題的確定
確定研究方向、選擇課題和定下具體的題目是我們在開始進行課題研究時首先碰到的問題。教學研究一般性的課題可以來源于個人的(教學)實踐或興趣,也可以產生于閱讀研究資料和報告特別是教學研究報告的過程中。當然,有些研究問題是在閱讀有關研究資料時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而萌發產生的(Sliger & Shoharmy,1997; Nunan,1992)。
筆者在2007至2010年帶領英語教研組的部分老師開展了“檔案袋評價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效應研究”,并取得豐碩的成果——獲得了梅州市課題研究成果一等獎。在開始確定課題時,筆者與自己的團隊首先確定我們感興趣的研究方向(閱讀教學),接著我們認真討論了在閱讀教學中碰到的難題,并認真記錄進課題研究電子檔案。隨后,我們翻閱了2001-2006年中國中小學英語教育的核心期刊(如《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等),了解國內外閱讀教學研究的現狀(筆者經驗:可以先翻看期刊目錄,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進行詳讀)。筆者與大家經過反復研究、討論,最終選取了閱讀檔案袋評價方面的研究。檔案袋評價于1995年已經盛行于美國語言教育,主要運用于寫作教學。2000年左右引入到中國教學領域,2005年在國內已經有了較成熟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運用于寫作教學。部分教育專家與老師已經把此種評價方式運用于閱讀教學(包括語文與英語),并取得部分研究成果。但是檔案袋評價運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證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在山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是少之又少。因此筆者認為這是課題研究的絕佳切入口,并具有現實的研究意義,所以確定了研究方向以及研究課題的具體題目——“檔案袋評價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效應研究”(立足于山區英語閱讀教學的實況)。
二、數據收集幾個要注意的問題
如果說問題的提出、研究題目的確定在課題研究開始時起了關鍵作用的話,數據的收集則是課題研究具體操作的過程,它起著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我們全面考慮、精心設計,以保證研究有較高的可靠性和較強的說服力。在使用不同研究方法去收集數據時,我們對以下的幾個問題都要處理好,它們是:受試的選取,自變量、因變量的確定,無關變量的控制,實驗組和對比組的建立。
受試是研究的對象。在筆者主持的課題中,我們的研究對象是自己的學生(兩個班級的學生,最好是平衡班)。變量指的是在課題研究中變化的事物,如:學生的英語能力會隨著學習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他們的英語能力就是一個變量。變量中,一種稱之為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另一種稱為因變量(Dependent Variable)。自變量是受試接觸的變量,也稱為刺激變量或輸入。因變量是隨著一個或多個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或受影響的變量,也稱為反映變量或輸出變量。在筆者與團隊研究的課題中,自變量是采用不同的閱讀評價方式:實驗班采用閱讀檔案袋評價方式,對照班采用傳統的閱讀考測的評價方式。因變量是實驗班的受試能否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包括英語閱讀興趣、掌握科學的英語閱讀技巧、閱讀檔案袋評價對學生反思與合作能力的影響、提高英語學習成績等。無關變量是我們在實驗中必須控制好的變量,目的是保證實驗有效,方便我們觀察實驗中的兩個變量(自變量以及因變量)。在此次課題研究中,我們必須控制好的無關變量是保證試驗班以及對照班的學生閱讀水平相當,采用相同的教學材料、教學方式等,唯一不同是閱讀評價方式。只有在控制好無關變量的條件下,認真觀察自變量以及因變量的關系,得出實驗的因果關系,才能使實驗具有一定意義。在此,筆者提醒各位老師:不管實驗的結果是與開始的研究設定一致還是存在不同,只要遵循了實驗的過程,努力處理好無關變量,詳細記錄自變量以及因變量的關系,我們都可以稱之為成功的研究。
三、研究的設定
研究人員可以根據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條件來決定研究的設計。一般中學課題研究采用四種研究方式,包括觀察法、調查法、個案研究和實驗法。觀察法指研究者對教師或學習者在教與學中所采取的方法、策略和教與學的行為進行觀察的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是一種使用問卷或談話的方式獲取數據和信息來決定被調查者的知識或信息、意見、態度、愛好等問題的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是研究人員深入了解、調查一個案例,從中較集中地研究教與學過程中某些行為、現象和有關聯的各方面因素的研究。實驗法是研究英語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我們進行實驗的目的是探討變量間的關系。在實驗中,研究者創造或改變一些條件,同時控制另一些條件,以引起探求現象的發生,達到研究一些變量關系的目的。
在此次課題研究中,筆者與團隊成員主要采用實驗法。對實驗班以及對照班的學生的英語閱讀成績進行了(實驗)前后測,取得相關數據:實驗前,兩個班英語閱讀成績的對比情況;實驗后,兩個班英語閱讀成績的對比情況。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得出此研究的量性分析結果。為了進一步補充說明實驗的效果,筆者還配合使用了調查法,包括問卷調查以及學生座談。問卷調查主要研究實驗法無法得出的研究成果,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技巧的提高、反思與合作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所得的結果也轉化成數據,通過SPSS(16.0)進行統計,對研究結果進行補充說明。同時,筆者還隨機抽取學生進行座談,對座談結果進行詳細記錄,作為質性分析材料。結合量性分析結果(數據)與質性分析結果(座談的筆錄),筆者成功地完成了此次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保證了研究成果的信度以及效度。
四、實驗結果的表述
(一)黨政領導把學生工作放在黨政工作的重要位置
由于思想認識到位,學院黨政高度重視,始終把學生工作作為黨政工作的重要工作來抓。多次在學院的重要會議和專題研究工作中,黨政領導都要求全院教職工一定要打破“學生工作只是政工隊伍的事”的思維,樹立“凡是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都要大力支持,都要積極參與”的思想,號召全院教職工齊心協力做好學生工作。為此,學院每學期都要專門召開學生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學生工作,探討、安排和部署學生的培養、教育和管理工作,切實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
(二)促進融合,凝聚人心,切實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
學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促進融合、凝聚人心”工作,通過教職工座談談心交流會和形式多樣的學生交流活動,增進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認識和了解,幫助全院師生了解學院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及文化內涵等,促進全院師生的真正融合,凝聚了廣大師生的心。
首先,學院黨政領導積極參與學生工作,每學期,學院黨委書記和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都要分別與各年級各班集中交流,以及通過個別談心、交朋友等方式對學生的做人、學習及社會實踐進行指導。其次,學院黨政專門召集報考研究生的學生召開專題茶話會,激勵學生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爭取繼續深造的機會,考研學生積極暢談自己的感受,與到會教師交流考研的各項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再次,在每次全院教職工大會上,對專任教師,學院都強調要求他們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引導學生努力提高知識素養,不斷提升道德品質。最后,學院行政人員對學生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大家用“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為各項學生工作提供熱情的服務和優良的后勤支持,切實為廣大學生排憂解難,讓學生在整個學院切切實實感受到家的溫馨,激發學生對學院的熱愛,自覺參與和構建溫馨、團結、友愛的學院氛圍,以真正達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三)從經費上給與充分保證,為學生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學院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從硬件設施和軟件環境上對學生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為學生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在硬件設施上,學院為學生工作提供了優越的辦公條件,不僅有良好的辦公條件,還設立了方便輔導員與學生談心的學生談話室、辦公設備齊全的學生活動室、學生工作電腦、演講臺、周末活動舞臺、音響設備等等,總共投入經費共計15萬余元。
二、抓住重點,突出特色,狠抓學生的教育、培養和管理
(一)狠抓學風建設
首先,以狠抓英語學習為抓手,營造“趕、學、比、幫、超”的濃郁學習氛圍。學院要求學生每天早晨7:20到教室上早自習,學習英語。每學期,學院都要組織英語四級模擬考試,對通過考試的同學張榜公布,對成績優秀的同學表彰鼓勵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以興趣小組為依托開展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凡學院、年級、班級的大型活動鼓勵用中英文主持,用中英雙語宣傳。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同學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其次,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能力。立足專業學習,營造學術氛圍,激發科研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學院學生工作的著力點之一。學院鼓勵并積極組織學生圍繞自己所學專業進行各種社會調研,撰寫調研報告、學術論文。
再次,全力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學院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聘請外籍教師為學生教授專業課,還多次舉辦富布賴特專家講座,并借全國心理學年會在學校召開之際,學院聯合心理學院邀請了國內多名著名學者舉行了系列學術報告,濃厚學術氛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增長見識,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提供良好條件和環境。
(二)狠抓學生行為規范
學院嚴格執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西南大學學生校園文明行為規范》等規定,并制定了詳細的《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學生行為規范》和《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學生行為規范實施細則》。同時,學院制定有全面的考核制度,并將考核得分記入學生綜合測評成績以作為學年評優評獎的重要依據。嚴格的量化考核機制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約束和監督作用,增強了學生的自律意識和學習自覺性,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狠抓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和鍛煉
1、認真開展“X×2實踐活動”。“X×2實踐活動”是一項凡是學院學生都必須參加的旨在提高學生社會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X表示若干活動形式,如:擦鞋、賣報、銷售、服務、文秘、管理、編輯、教師等,2表示活動每年應在兩次以上。X×2實踐活動的持續開展,促使學生走進社會,認識自我,鍛煉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勞動,珍惜大學的學習生活。
2、堅持“周末文化廣場”活動。每個周末,學院要求學生以班級、興趣小組等為單位在學院廣場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如文娛晚會、演講賽、辯論賽等。通過這些活動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展現個人和班級的風采,提高團隊凝聚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預習;實踐總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5-0029-01
本文就是作者將近兩三年在布置預習題的實踐中的體會進行的總結,希望能與正在致力于課堂有效教學研究的同行們進行交流,同時也希望能藉此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各學校進一步規范了辦學,課堂有效教學成為當前學校和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學生的課前預習顯得尤為重要,有效的預習可在課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教師可能會在課堂上浪費較多的時間在一些本來可以不講或簡講的問題上。那么如何使預習更有效呢?關鍵在于教師課前布置的預習題的有效性上。我們學校近幾年一直在進行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探索,每堂新課前都要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先預習再上課,下面就將我這兩三年在布置預習題的過程中的體會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預習題應提前一天布置給學生
記得當初在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時,他們是將預習題當堂布置給學生,并且專門安排一堂“預習課”用于完成預習課,我們也曾經模仿過,但是在現在的教育形式下實際課時減少了很多,這樣做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我粗略估算了一下,物理教材課時和上級規定的初中物理學科課時數,一堂新課配一堂鞏固練習課已經很緊張了,絕對不可能再有時間安排在課堂上預習。提前一天布置預習題既可以彌補新課前的作業空缺,又可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預習,可謂一舉兩得。
二、預習題的量不宜過多
初中物理每節新課的內容本來就不多,預習題只要能起到預習重點內容的目的就行,所以也不宜過多。當然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作業多了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會為了完成任務寫上就行而不是認真去預習,預習效果會大打折扣。我在實際操作中一般只布置六條預習題,每條預習題少的只有幾個字多的也就二三十字,只要能起到引導預習任務就行。為什么布置六條預習題呢?因為我們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了六個合作學習小組,一個小組內學習能力好中差的都有,六個問題正好可以隨機分配給一個小組來展示回答,這也是我們學校自主合作學習的一部分。而且我的預習題是讓學生自己抄寫在作業本上的,字多了抄寫困難,這樣既節約了成本便于操作,又便于學生保存。
三、預習題的問題設置要有層次性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解決問題的層次也不同。預習題的問題既要考慮一些基礎差的學生通過書本能直接找到問題答案,讓這部分學生也體會到成就感,也要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思維得到鍛煉,提一些有價值的思考題。比如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動能我出了一條預習題“如何判斷物體是否具有能量?運動的物體有能量嗎?為什么?請結合日常生活事例說明。”其中“如何判斷物體是否具有能量?運動的物體有能量嗎?”這兩個問題即使不理解也能從書上找到現成的答案,是給所有學生做的,而“為什么?請結合日常生活事例說明。”
這兩個問題是在理解前面概念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的回答,如果能回答出來說明學生經過了思考理解了,滿足了對優秀學生思維的培養。
四、要讓學生通過預習就能掌握大部分的知識點
其實初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識點對于中等以上學習能力的學生來講,通過看書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們需要引導,這就要發揮預習題的作用了。預習題的問題要涵蓋一節新課的大部分知識點,要讓學生通過預習就能掌握基本知識點,不懂的問題再通過課堂上小組內同學間的合作交流,還有各小組問的展示交流再解決掉一部分問題,實在解決不了的還有老師的點撥指導。現在強調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預習題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而且預習題是經過老師精心設計的,有較好的學習導向作用。
五、物理實驗如何布置預習題
物理實驗分為兩類:一類是生活常識小實驗,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就可以做的實驗,比如第十二章第四節機械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中有一個彎折鐵絲小實驗,根據它布置了一條預習題“找一根鐵絲反復彎折,摸彎折處有何感覺,說明這個現象的原理?”學生可以回家做,也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回答,這樣的預習題比較容易出。還有一類實驗必須要動用到學校實驗室的器材才能做的實驗,比如研究燃料熱值的實驗的過程和結論,以前這類實驗的預習我們是放在課堂上邊做實驗邊完成的。現在課堂上時間不允許,要求所有預習題在課前完成。
通過閱讀課本實驗的敘述,再完成布置的預習題,這樣就是不做實驗也對實驗的過程基本了解了,而且通過課堂上展示回答問題后再做實驗,絕對事半功倍。對實驗結論的預習可設計成對結論的猜想,比如對這個實驗結論的預習“你猜想以上實驗的現象是什么?說明了什么問題?”,如果在沒做實驗時就問“實驗現象是什么”好像不太合適,而如果改成猜想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習思考先做個假設,再通過課堂實驗去驗證,也符合科學研究的規律。這比以前學生思維直接跟著實驗走,把物理實驗當走形式的教法,對學生的思維鍛煉要好很多。
六、預習效果如何檢測
科室是構成醫院的一個細胞,也是維護醫院穩定發展大局的基礎,醫院的整體和諧取決于醫院內部每一個科室的和諧,我們為創建和諧科室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我們已經看到,創建和諧社會正在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和人們的共同愿望,可見和諧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而我院從企業分離后正面臨經營艱難、機制變革、人才匱乏等困境,在生存發展的緊要關頭,構建一個和諧向上、穩定發展的局面更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工作和諧。工作中最多的問題出在醫患關系上,因為患者的自主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提高,而醫院相應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與患者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積極融洽的醫患關系?
首先我們從滿足病人的基本需求入手:病人來到醫院,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夫能看好病,護士能扎好針,所以狠抓業務查房、苦練輸液技術等基本功訓練就成為我們的頭等任務。為此,主任護士長以身作則,除了完成繁雜的行政管理工作,還有醫院定期舉辦的下鄉、義診等公益活動外,不管多忙多累,主任始終堅持每天親自查房,節假日也從不例外;帶領大家嚴格按照查房標準,有針對性的分析疑難病例,認真討論治療方案,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查房督促大家工作再累不能忘記業務學習,工作再忙也要把科里每一位病人的情況裝在心里。
我們的護理隊伍在護士長帶領下,勤勉敬業,對辛苦瑣碎的護理工作充滿了難能可貴的熱情和激情:每次輸液,大家都要仔仔細細的查看血管,確保一針見血,盡量不讓病人多受一點罪,護士王香領積極進取,今年4月份代表我院參加市衛生局護理技能大賽并獲得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每次健康宣教,特別是對待年齡大的耳背老人,我們總要坐在床旁拉著老人的手溫言細語,使老人家們感受到一種親切的關愛;并且這種關愛是實實在在的,就象兒女對待自己的父母。曾經有一位80多歲的老師傅,護士馬艷芬巡視病房時發現他大汗淋漓的躺在床上,痛苦不語,經詢問得知,老人的家人不在身邊,解不出大便又不好意思對護士說,小馬聽后二話沒說,幫助老人用手一點一點的摳出大便,解決了老人的難言之苦,使老人感動異常。
二是思想和諧。雖然科里的同志們來自不同的生活環境,有著迥異的教育背景,個人的目標、價值觀、個性和工作態度更是千差萬別,但是大家能夠努力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做好醫院科室的宣傳營銷工作,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感情基礎——那就是熱愛自己的醫院、熱愛自己的科室。比如席曉華大夫,在自己業余的朋友交往過程中,始終不忘宣傳醫院和科室,最終說服朋友來院治療,結果我院的服務和醫療效果令朋友十分滿意,一傳十,十傳百,相繼有好幾位朋友的朋友來到我院。還有護士鄭秀花,竟然把自己熱愛醫院的感情“傳染”給了全家,特別是她家老爺子,自從在我院治療一段時期后,儼然成了醫院的義務宣傳員,逢人就說市中心醫院好。2010年,科里的病床使用率最高達到80%,收到病人的感謝信、字畫共計 件。這些現象充分印證了一句古老格言:人心齊,泰山移,更說明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
三注重溝通。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病人或家屬對醫務人員產生誤解源于醫患間醫療信息的不對稱,因此我們科室始終把與病人的充分溝通作為治療環節的重要內容。為此,科里不僅對醫患、護患溝通的內容和方式做出了具體規定,而且主任還經常把她所掌握的心理技巧無一保留的與大家分享,科里醫務人員的溝通能力和溝通效果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趙滿榮大夫,她不僅擅長溝通,最重要的是她肯于去用心溝通,甚至做到上門回訪病人,讓病人和家屬非常感動——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她在病人中的口碑格外的好。用一位病人的話說就是:以前在別的醫院住院,從來都是病人追著大夫說病情,好不容易逢到主任醫師查房,病人的話還沒說完主任就走了。可在這兒,大夫們每天早上一來,第一件事就是到病床前看望病人;主任每次查房都要和每位病人親切交談,我們大家都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
在以滿足患者需求為第一、注重溝通的科室氛圍影響下,干部病房的醫務人員都十分講究溝通的技巧和方式。讓護士趙玉霞記憶最深的是一位糖尿病患者武桂林老人,雖然因為病情嚴重,醫護人員已回天無力,但是始終默默陪伴在老人身邊;老人辭世后,趙玉霞認真的替老人擦洗身體、更換衣服,她的平和細致一方面讓心情沉痛的家屬得到了最大的安慰,另一方面也給予大家很多啟示——原來溝通有時候并不需要語言的表達……
許多干部病房的病人出院后對科里熱情關愛的氣氛和醫護人員的認真敬業交口稱贊,主動把這種感受講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最多的一人曾影響5名同事前來我院就醫。面對病人如此贊譽,我們醫護人員更多的是報以欣慰的微笑,因為我們的真心付出得到了病人的理解和認可,這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獎勵和贊賞;同時對病人提出的意見,我們熱切關注,想方設法改善不足,爭取病人的滿意和諒解。
四是關系和諧。俗話說,心平氣順好辦事。相當一部分人到單位來上班,可以不圖高工資,可以不圖高福利待遇,但是科室小集體的寬松氣氛、融洽關系卻是每個人心情愉快的催化劑。干部病房老中青三代人共處,年齡的差異帶來了觀念的差異,但是密切配合、緊密合作的集體觀念正在不斷加強,科內尊敬老同志,關心新同志的良好風氣也在逐步形成。在這個過程中,齊主任作為一位業務純熟的老主任,不僅主動配合新主任積極開展工作,而且充分發揮老同志傳、幫、帶的作用,在科里樹立了一個作風正、業務精的好榜樣。在科主任和護士長看來,科里的同志朝夕相處,大家不僅是工作上的親密搭檔,更是分享生活中酸甜苦辣的好朋友,所以理應做到互相關心、相互信任理解。因此史主任在安排下鄉任務時,從不“放過”自己,雖然她承擔著遠比別人多的行政管理任務和經營壓力,經常為此加班加點,放棄休息;護士長闌尾炎術后,大家勸她多休息休息,可她還是牽掛大家,牽掛病人,沒幾天就上班了;還有宋巧大夫,正處在懷孕的準備期,而且暈車嚴重,可知道同事參加120急救培訓有困難時主動提出替換……
還有的一些感人的事跡就不一一闡述了,總而言之,我們會再接再厲,把醫務工作做的更加出色。
推薦同主題文章相關于:關于怎樣構建和諧科室的工作總結
一、在校本課程開發之初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以校本課程開發促進學校特色發展,首先要求學校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國內外任何一所特色學校,都有一種自己的理念支配辦學。學校自己的教育理念從哪里來?校長作為學校的核心和靈魂,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提出并闡釋學校的核心理念,從而形成學校共同體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哲學。
2.以校本課程開發促進學校特色發展,要明確特色和特長的關系。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個性,有個性才能有特色,但特色不是偏科,也不只是特長。特長是指特有的專長,主要指專有技術的特長,而特色是一個更為廣泛的概念,而且是具有文化價值的概念。
3.以校本課程開發促進學校特色發展,最終要呈現一種整體獨特的文化風格。特色的形成不是單一的過程,而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要涉及學校方方面面的文化。學校文化既可以成為學校特色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同時也是培育學校特色的氛圍與環境。學校整體獨特的文化風格的形成,應該是學校特色發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比如校本課程《寫字》,它不是簡單的寫字方法和寫字技能的訓練,它更是一種“立字立人”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教育文化的集中體現;再比如校本課程《詩歌原創》,把最能煥發純潔童心與人性光輝的“詩歌”,引入課堂并形成課程,教師和學生全員參與,編詩報、成立詩社、組織賽詩會,讓學生讀詩、寫詩、研究詩,全校形成了一種如詩歌一樣美好的文化氛圍。這種真正貼近兒童心靈并為兒童終身成長奠基的課程,應該是最理想而又最富生機、最具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
二、在促進學校特色發展的實踐中,要強化幾點意識
1.強化“課程”意識,把校本課程開發引向深入。課程是學校的核心要素,所有的教育改革最后都要落實在課程上。什么是課程?廣義上說,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就為課程,通常來說,學校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規定的學習科目及其進程,總稱為課程。
這里說的“課程意識”有三方面意思:一是課程是連續的、按一定的計劃實施的、系統性的工程,它涉及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科書、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方方面面,某一項課外活動、某一節課、某一次教育行為可能做得很有成效,但不能稱其為課程;二是在新課程理念下,“課程”不僅是個名詞,更要把它當成一個動詞看待,即任何課程開發方案只有學生真正參與實施活動才能體現或實現,校本教材不等于校本課程,任何教材只有落實在課堂、落實在教學活動中,才有意義;三是課程是個連續的動態過程,具有生成性,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2.強化“校本”意識,把校本課程開發落到實處。“校本”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根本,強調從學校實際出發,強調尊重學校差異、給學校一個自己發展的空間。如果校本課程開發離開了學校具體的教育情境,脫離本校實際閉門造車或東施效顰,只為了應付形式、做表面文章,只能是勞民傷財,沒有什么意義可言。只有立足校本,根據本校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開發出的校本課程,才能落到實處。
比如前幾年很多學校都進行《古詩詞誦讀》的開發,但因為不是每所學校都能真正從“校本”出發,所以有些學校只能中途擱淺。學校只有自己的實施理念,有校本化的延伸和拓展,校本課程才會有生命力,課程實施才會有明顯的成效。
3.強化“文化”意識,把校本課程開發和學校特色發展整合起來。文化與教育息息相關。拋開文化,無法理解教育;拋開教育,文化也無法存在與發展。學校的發展實質就是文化的進化現象。“一流學校靠文化,二流學校靠管理”,學校的發展和競爭力只有在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才能有優勢。而校本課程作為學校最應該具有文化特色的因素,只有建設出其影響力來,才能使學校形成一種文化的力量,實現其發展目標。美國教育家伯爾凱指出:“一個辦得有特色的學校應以它的文化著稱,這個文化要有一個價值和規范的結構、過程和氣氛,將教師和學生納入導致成功的教育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意識是一種大的發展觀,我們必須把校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放在促進學校文化形成與學校特色發展上。只有在追求特色課程的建設中,以特色課程促進特色學校的構建、促進特色文化的構建,才能不負我們肩負的文化傳承的使命。
三、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出三點建議
1.主題引領,實現校本課程開發與學校特色發展的整合。可根據區域及學校具體情況,確立“以校本課程開發促進學校特色發展”主題,使各校進一步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進一步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目標就是實現學校的特色發展”這一指導思想,保證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科學、有序向前發展。
2.課題牽動,實現校本課程開發與校本科研的整合。校本課程開發作為課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在課程資源開發與課程實施過程中,必然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把問題轉化為課題進行研究,并通過課題研討會等形式,使校本課程開發和校本科研有機結合、使課程開發過程中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才能真正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使課程開發工作落到實處。
3.評估促進,實現校本課程開發的檢查、評價與指導的整合。評估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通過評估,不僅可以發現和解決學校在課程開發過程中的問題,同時也可以總結學校好的經驗和做法,促進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同時帶動了其他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實現資源共享。
關鍵詞:大學城空間 綜合英語微課設計
一、高校綜合英語網絡教學現狀院
1.沒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雖然基于在全國大學英語課程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普遍推廣,教育部啟動的“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新世紀網絡課程”,“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的舉措大大促進了數字校園,網絡教學平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與現有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但絕大多數是傳統課堂教學的記錄和回放。
盡管教師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往往只重形式,輕內容,還停留在老師說,學生聽,語言教學,而不是能力培養。此外,由于教學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自主學習能力差,大部分的學生,對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不會就網絡教學內容的安排自己的學習,不知道什么時候學,學什么,如何學習,直接導致學習效率低和學習差。。
2. 教師對學生網絡學習監督不到位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進行完全自主性的學習,網絡測試的時間、進度也由學生自己掌控。教師往往誤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就不需要監管,因此,只在開學或期末時登陸網絡教學平臺,收集單元測試成績,平時則對學生的網絡學習進度及情況不聞不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樣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上網學習的情況缺少必要的檢查與管理,對學習成效沒有評估,學生學習看不到效果,缺乏學習動力,最后導致學生對網絡學習的態度日趨漠然,直到反感、抵觸。
二、基于世界大學城的綜合英語微課設計
1.背景介紹
世界大學城是一個虛擬的城市,是Web2.0,使用SNS,博客,RSS,WIKI,等為核心,基于六度分離理論,XML,Ajax等理論和技術設計,互動的網絡遠程教育的核心,遠程學習的聚集,一個視頻共享,視頻廣播,社會各界朋友,電子互動教室,在線學習,在線考試,即時通訊,博客,播客,博客和其他功能的虛擬和真實的大學社區平臺。同時,它是高質量的數字資源建設為載體,作為課程的主要形式,輔以物質資源共享庫。世界大學城網絡平臺,是基于“云計算”服務、覆蓋各類學校、以個人空間為基礎的實名制、開放的網絡學習互動交流平臺。它既是教師的教學窗口,又是學生的學習天地。
這種世界大學城的空間平臺給微課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任課教師可以在網絡課堂上傳微課程及其配套資源,學生可以下載或在線學習微課程。同時,借助網絡課堂,任課教師和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可以通過網絡課堂欄目下的作業系統進行在線練習和在線測試,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掌握情況進行監測,并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2.微課教學模式設計
(1) 課前自主學習。為了支持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教學,課前,根據教學目標教師,根據各單元的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任務,使用思維導圖,對教學內容完整的微類地圖,然后分別記錄到相應的幾個片段教學視頻微類地圖的每個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他們的新知識。例如,在寫作任務的情況。課前老師,完成了兩個三視頻寫記錄,這些視頻到空中課堂,學生可以下載或在線觀看。同時,為了配合視頻資源,我們寫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的視頻內容,和自我測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的網絡課堂欄目,相互討論學習內容,交流學習的經驗與啟示。當然也可以把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實時交互,完成自己對寫作的知識建構。
(2)課上合作學習。因此,微課程教學,我們鼓勵學生提前學習視頻材料,為了實現個性化教學與自主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在某些情況下,獲得的知識,通過與外部交流和內部協商實現。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熱烈的討論,教師不再是單一的信息傳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引領者與指導者,完成了從單向到雙向的信息輸出的意義建構的轉變,課堂氣氛的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