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藝術與設計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藝術與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藝術與設計論文

        第1篇: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插畫,最早是運用于書籍中,主要運用于對文字的說明,插畫的出現,在中國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北宋山東濟南劉佳針包裝紙上的小白圖案,或者是更早期的彩陶盆上的人面魚紋,就其形式和功能性而言,這是一種狹義的存在。就因為這種狹義的存在,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對光學原理的探究以及對成像技術的應用,使得藝術家將日常生活中值得記錄或者留念的畫面變為不朽的影像成為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極大限度地挑戰了插畫在包裝設計中所占到的原有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設計包裝樣式里,攝影技術的誕生為包裝的最初目的,即有效性、效率性、真實性,提供一個很好的途徑和方式,單從市場上來說,它的存在為產品競爭的實力上提供了強大的能量。攝影藝術誕生的初衷是為了證明美的藝術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這種理念將不會出現在那些讓藝術遠離生活興趣的人身上。因為攝影的最終目的不是對物體刻板的復制,而是有意識地反映了與社會生活主要制度相連的情感和思想,即不是“為藝術而藝術”,或者是“為設計而設計”,但是攝影包裝藝術的發展到最后出現了偏移。眾所周知,現代的工商業已經有了國際的范圍,大量的貿易和人口的流動性已經減弱了攝影藝術的獨特性和地方特性。于是,原有的具有顯赫地位的攝影藝術作品成為一種藝術樣品,即因為其自然的表現而逝去了。由于工業化的改變,設計師已經把原本帶有興趣性的主流思想推到一邊了。包裝藝術出現了機械化,而設計師不能為大量的生產而機械地工作,這樣會使得其設計師自身與社會服務的正常循環變得不再那么緊密了。因此攝影包裝藝術的偏移以及程式化為插畫藝術的再次興起提供了契機。從歷史的角度看,一個理論的誕生或者延續總能重新煥發人們對改變自身的強大動力。簡而言之,事物的差別性總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二、時代賦予藝術的多樣化表達

        對于真實商品的再現,攝影技術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而對于表現商品的特質,強調其與眾不同的內涵和品質,插畫則是較好的選擇。通常,一件產品本身并不會引起其使用者的審美意識,可是,與其說出現這種情況的責任歸咎于產品設計本身,倒不如說是這種產品流向市場的單一外部環境因素所導致的。這種環境的單一性是由于環境和時間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因此,單一的外部環境被時代所拋棄,新的視覺審美也有所誕生,即單一性向多元化的轉變趨勢。插畫的多元化是歷史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從中國古代佛教經文的注解圖片,到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服務于宗教的書籍,插畫因為前人所留下的寶貴財富具有強大的力量,同時因為時代的發展,繪畫材料的多樣化給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更大的發揮空間和展現舞臺。材料的多樣化帶來風格的多樣化,就近現代而言,特殊的審美“個人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產生了,雖然這些風格的作品是因為藝術家為了不迎合經濟力量的潮流而進行的一種“自我表現”的大膽嘗試,是一種嘗試去夸大并且分離原有物質的反常思想,但是就是因為這種思想,使得這種不為市場而誕生的理念為迎合經濟市場和審美心理需求提供了很好的途徑和基礎。大量的例證告訴我們,包裝需要我們使其具有多樣化的風格和創新意識。

        三、現代包裝設計中插畫藝術的應用

        現在商業包裝設計在流通和銷售過程中,必須向大眾傳遞一定的信息。所以對一個合格的產品包裝而言,準確的信息表達成為一種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插畫帶有的圖形、文字、色彩等設計元素,是種觀念藝術,設計師可以毫無局限性地將商品的信息完整地表達出來,力求達到簡潔、明了而且具有視覺沖擊力。缺乏足夠的商品信息會讓商品在市場中受挫。繪畫的誕生之初本身就是服務于寫實藝術,設計師擁有自由多樣的創作空間。例如,色彩上可以采用豐富的顏色,也可以采用比較單一的且具有強烈對比的互補色,強調視覺的沖擊力,巧妙地利用人類對于顏色的敏感性,增強商品傳達信息的有效性,巧妙地靈動地準確地快速表達產品的內容。單從插畫藝術本身來看,可以有效性地表達設計師的美學觀念、表現技巧,甚至表現設計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人對插畫藝術在包裝設計中傳達信息的有效性產生了懷疑,使產品本身和包裝直接的關系發生錯亂。大量的實際例證表明,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這種理念不會出現在一個優秀的產品包裝設計中。倒是關于這種思想的存在,恰恰證明了插畫藝術在市場競爭中所具有的優勢。正如巴黎春天設計百貨的創意總監所說:“在你設計時,最初應該明確你要擺設商品中所蘊含的精神與主題,然后賦予其一種精神理念,只有別具一格的理念才能做出與眾不同的設計。”在全球化的商品競爭中,必須要讓信息和情感服務于民族路線。回歸于民族路線對于一個產品包裝而言,是使其能夠找到根源可尋的明智之舉。例如,星巴克在中國本土進行了一次本土化的改造,杯子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圖案進行了延伸,以紅色為基調,體現了中國的特色。同時在日本運用浮世繪的手法,對杯身進行了改造。對于一個收藏家來說,通過購買一個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產品包裝,是對其地位的有力證明,不僅僅是個人,社群和商家也通過建立一系列能夠宣揚本國民族特色的產物,來證明其高尚的文化品位。社群愿意花錢來資助藝術,這反映了其優秀的文化地位,有利于樹立產品自身的文化標志。這也剛好印證了一句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結語

        第2篇: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數字技術藝術藝術設計

        藝術的發展,依賴于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將帶來藝術的變革,藝術家的臆想獲得科學技術的推助,就會發出絢麗的光彩。數字藝術便是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而誕生和發展的。數字藝術又稱數碼藝術,是使用數字、信息技術制作、傳播的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包括數字影像、數字音樂、多媒體動畫和網絡游戲等。

        數字化時代計算機介入越來越多的領域,使人類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數字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應用,是藝術和科技之間的革命,幾乎波及所有藝術領域。計算機將人從許多復雜的、重復性的、繁瑣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把精力集中于創意和設計本身,同時,藝術的概念也發生了改變。

        一、計算機數字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的發展歷程

        自1949年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旋風計算機,人們就一直試圖使用計算機來進行繪畫、設計、作曲等藝術創作,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貝爾實驗室以字母、標志的集散、疊印創作了“計算機”。東京大學藝術研究室創作了計算機藝術圖和計算機動畫的單體。1967年,GTG計算機藝術家小組創作了“返回正方形”等許多作品。但這些都是基于實驗室的藝術探索,直至1980年蘋果電腦公司推出Macintosh電腦桌面排版系統(DTP),計算機才面向個人,在藝術設計領域迅速發展,并衍生出計算機數字藝術與設計。蘋果電腦也因高科技創新而獲得尊重。1990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開設計算機藝術設計系(CRD),主要學習和研究互動設計(interactiondesign),努力使藝術與技術協同發展。現在,數字藝術已涉及藝術的各個領域,藝術的形式和內涵都發生著變化。

        二、計算機數字藝術的特點

        1.解放了手工時代對思想的束縛

        計算機不但可以高仿真模仿傳統的藝術效果,也比傳統方式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如藝術設計,計算機隨意縮放觀察等優勢,使設計更加精細,無需尺規等工具,比手工精確、規范。手工繪圖需要紙筆、尺規等工具,勾形、渲染等過程,更改設計,修改起來比較困難。計算機則有多樣修改方式,如photoshop中的“歷史記錄”和“快照”面板,可隨意雙向一步步撤消或重做,退或進到任一點,3DsMax的“堆棧”則可從已完成的設計中的任意一點介入,增加新命令或刪除、更改舊命令,影響最終效果。傳統繪圖需要較強的繪畫功底,而計算機輔助設計則更注重設計思想和修養,對繪畫功夫要求不是很高。計算機解放了手工時代對思想的束縛,為創作提供了寬裕的自由發揮空間,使作品最大程度地完美。

        2.豐富了藝術的傳達形式

        計算機的應用創造了全新的交流方式,及時交互是數字藝術獨有的技術,廣泛應用在各種形式數字藝術中,如Flash角色動畫、網頁、互動游戲等。交互功能改變了傳統藝術中受眾的被動角色,受眾也可以參與到藝術的“創作過程”,讓受眾判斷選擇,不同的選擇將出現不同的過程和結局,加強受眾參與感,提高興趣。

        3.表現傳統藝術無法企及的效果

        數字藝術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多媒體技術將圖像、聲音、文本、動畫、音頻甚至是氣味等多種傳達形式集合在一起,豐富了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虛擬現實是高級人機界面,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功能,使人沉浸在計算機生成的能看、能聽、可觸、可嗅等感受的虛擬世界里,能通過語言、手勢、肢體動作、視線移動等方式與計算機實時交互,一切都與現實的感覺一樣。它不僅可以模擬現實,也可重建古跡,甚至是虛幻的世界,讓人感受真實世界中無法親身經歷的體驗。虛擬現實可充分滿足藝術創作對感受的表現,給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造提供更多的創作自由。目前常見的虛擬現實軟件有QuickDraw3D、VRML、Metastream、3DDreams、QTVR、Cult3D等。如蘋果的QuickDraw3D能在視窗中對三維幾何體實施拖拽而進行任意角度的觀察,還能變換燈光、材質等,展示三維物體極為方便。

        三、數字藝術主要涉及領域及內容

        計算機數字藝術在很多方面是交叉的應用關系,比如動畫,在影視、環境藝術設計、工業模型等方面應用都很廣泛,所以不能孤立對待。數字藝術的發展促進學科融合。

        1.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較早,比較成熟。如視覺傳達設計,計算機已牢牢占據了高檔彩色輸出、印刷等領域。環境藝術設計,AutoCAD、3DsMax已成了建筑等行業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代名詞,基于CAD開發的軟件多如繁星。工業設計,Pro/ENGINEER具有模擬實體造型功能,能縮短產品開發的時間并簡化開發的流程。它的三維創作過程是確定有關物體屬性的具體數據,計算機由屏幕實時、準確地展現物體的三維效果,最終可將數據傳送至數控機床,制作實體模型、成品模具。計算機的介入,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模式。

        2.計算機繪畫,是較新、較熱門的藝術門類。可感壓力的數字筆使用起來接近于傳統的畫筆,在電子畫布上,可以選取任意種類、形狀、大小的“畫筆”,沾上“水墨”或“顏料”,在不同質地的“紙”上繪畫,筆跡表現出顏色和不同質地紙面的肌理效果,“筆觸”會隨手的壓力大小和移動快慢而做粗細、深淺、虛實、飛白等變化,模擬現實產生的效果,將傳統的繪畫藝術從紙和筆中解放出來,達到所需的藝術效果。油畫、雕塑、版畫等也有使用計算機進行創作的。及時交互等優勢使計算機超越了傳統工具被動的地位,2D插畫和概念藝術廣泛應用于商業廣告插畫、出版物插圖、游戲美術中。

        3.計算機多媒體動畫是目前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藝術形式,門類很廣。按制作方法,可分為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按長短,可分為動畫短片、動畫電影(電視劇);按劇種,可分為故事片、兒童劇、科教片等。

        ①二維動畫(2D)。目前二維動畫制作軟件可分為日本派和歐美派,有矢量和點陣兩種圖形模式。Flash是一款不錯的面向個人的二維動畫軟件,已成為網頁上的標準,許多個人愛好者加入到“閃客”行列,制作出了非常經典的作品,一些電視臺也播放網上經典的Flas。但它對于生產型的動畫力不從心。RetasPro最早開發于蘋果平臺,現已占領了日本動畫界95%以上的市場,制作出了許多我們熟悉的電影,如《魯賓三世(LupinThe3rd)》《蜘蛛人(Spider-Man)》等。我國也有不少單位使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用其制作了《我為歌狂》等卡通片。二維動畫的制作主要分為前期創作和后期加工兩大部分。以前前期創作主要靠手工完成,包括規劃、劇本、造型設計、構圖設計、背景、原畫、動畫等。計算機主要介入后期加工,包括攝影表錄入、動畫掃描、背景掃描、色指定、描線上色、背景修圖、特效制作、動畫渲染、輸出錄制等。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傳統的前期創作也引入了計算機,二維動畫的生產過程已經完全進入了全數字、無紙化時代。RetasPro的制作過程與傳統的動畫制作過程十分相近,它由模塊替代了傳統動畫制作中描線、上色、特效處理、拍攝合成等全部過程。②三維動畫(3D)。三維動畫用途非常廣泛,是數字娛樂時代的新興產業,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許多電影、電視和游戲特技,多媒體演示、產品設計使用計算機三維動畫來表現。三維軟件比較復雜,目前還沒有統一標準,也沒有占絕對優勢的軟件,各家軟件的理念也不相同。往往幾秒鐘的精彩鏡頭,要花數月時間制作。三維圖像主要還是顯示在平面上的二維圖像,還不是真正空間上顯示的三維圖像,只是用三維方式建立模型。三維動畫制作可分為動畫規劃、建模、貼圖、燈光和場景設置、動畫設置、渲染、后期合成7個階段。常見軟件有PC的3DMax-Studio、Maya、Softimage等,蘋果的Infini-D、StrataStudioPro、Poser、AnimationMaster、Form-Z、ElectricImage、Lightwave、Cinema4D等。

        4.數字視頻。數字視頻就是先用攝像機之類的視頻捕捉設備,將影像信息轉變為視頻信號,記錄到儲存介質。播放時,將視頻信號轉變為幀信息并顯示出來。數字信息還可以解碼成模擬信號在普通電視機上觀看。QuickTime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選定的MPEG-4視頻標準,可以在電腦上編輯和播放數字視頻,將視頻、音頻、三維動畫和虛擬現實在基于蘋果和PC的電腦之間自由擴展。目前有FinalCut(非線性編輯)、Shake(高級特效合成)、CinemaTools(電影剪輯)、DVDStudioPro(DVD制作)等專業軟件。

        5.電子書

        ①電腦上閱讀的電子書,充分利用電腦的優勢,功能最強大。其動態的多媒體信息,有更好的交互性,集多種感官刺激于一體,避免了靜態的文字和圖片的單一,調動讀者的興趣。世界上許多著名報紙、雜志紛紛推出電子版,如《NewWebPick》《摩托車雜志電子版》《動客電子雜志》以及中國的《Z-com》等。

        ②手機電子書。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手機閱讀的電子書越來越多。現代人上班節奏緊張,利用上下班的一點空余時間讀一些輕松的帶音樂、動畫的手機電子書是實在的消遣,攜帶方便。許多網站提供基于WindowsMobile、Linux、Symbian等智能手機的電子書下載,用戶自己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創建電子書。

        ③實物電子書,是拿在手上閱讀的外型像傳統書籍的電子書,這是傳統書籍的延伸。這種新形式的電子書外觀和普通書籍接近,可以拿在手上,但是帶有多媒體視聽等新功能,它甚至能聽到讀者的說話、心跳等聲音。

        6.游戲美術。游戲美術近年發展迅猛,包括游戲片頭、場景、人物、服裝、道具等。現在游戲美術發展成了圍繞游戲開發的產業,它以實物的形式再現游戲中的人物、服裝、道具等,深受游戲“粉絲”喜愛,每當一個新游戲,就會有大量的與游戲相關的玩偶在網上交易、市場上出售。

        四、計算機數字藝術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對藝術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它能更有效率地創作,也給藝術與設計帶來了新的風格和形式,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多種傳達方式的綜合應用,為視覺藝術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條件和機遇,新的熱點不斷涌現。應用視頻、動畫、交互等綜合手段創造的藝術作品,豐富了藝術門類,逐漸演變成為一個新的領域。互聯網促進了信息的傳遞,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傳達媒體,同時也創造了一種新的交流方式。藝術家可以在互聯網上跨地域協同創作,藝術的創作和欣賞不再受地域的制約。藝術是創新過程,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計算機甚至有可能根據設定條件自行進行藝術創作。

        結語

        計算機數字藝術與設計如此蓬勃的發展,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體現。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的開發為藝術創作提供新的機遇、新的表達方式、新的藝術語言和風格,藝術的概念有了顯著變化。同時,藝術的創新也對計算機有了更高的要求,反過來促進了計算機軟硬件的開發。藝術家創造精神財富,應關注新技術的發展,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新事物,自由地進行創作。海納百川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計算機畢竟是工具,藝術的價值應是設計師富有的藝術才華和設計思想。只有重視創造性思維的拓展與能力的提高,才能設計出富有藝術魅力的有意義的作品。

        參考文獻:

        王受之著《世界現代設計史》.廣州: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版。

        迪尚著《電腦圖形設計》.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版。

        第3篇: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花鳥畫也是中國畫傳統畫種之一。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具體還可分成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類。以表現技法的精細或奔放,分為工筆類型和寫意類型。前者更具寫實性并有一定裝飾性,精麗雅致;后者則筆墨簡練,灑脫奔放。以水墨色彩的區別又可分成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和沒骨花鳥畫。現藏美國的東漢壁畫《雙鴉棲樹圖》為已知最早獨幅花鳥畫。

            唐、五代、北宋時花鳥畫極為繁榮,后代畫家更廣泛發展了花鳥畫風格流派。近現代齊白石則在繼承前人又發展傳統的基礎上成為一代花鳥畫大師。中國花鳥畫的鮮明特點為:以寫生為基礎,寓志、抒情為情感表達方式。它具有適合中國傳統的審美需求而逐步完善成熟的特征。在造型方法上,以齊白石的追求“不似之似”、“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為代表的觀點可以概括。它既重形似又高于拘謹的形似,更重視作者的志趣。在構圖上,花鳥畫以主體突出、虛實相生為特色,至于寫意花鳥,更善于將書法以資畫,題詩以言志,輔以印章等。

            作為以描繪花卉、竹石、鳥蟲等為表現主體的花鳥畫歷史悠久。在我國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就出現了簡單的鳥魚圖案,可以作為我國最早的花鳥畫。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東晉、南朝宋時畫在絹帛上的花鳥畫已逐步形成了獨立的畫料。到了唐代,已趨成熟,出現了以工筆勾填畫風艷麗的邊鸞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殷仲容。五代時發展有兩派,即“徐、黃二體”,一宗徐熙、一宗黃鑒。明代沈啟南、孫雪居等,涉筆點染,亦追徐熙。經清石濤到“揚州八怪”的花卉,更完善地形成了詩、書、畫三絕。

            中國花鳥畫主要以折枝花卉的形式規劃畫面,以小見大,塑造典型的自然空間。花鳥畫應如何處理構圖呢?以文章作比喻,就是要處理好“起”、“承”、“開”、“合”這幾個階段。

            由于畫面的尺幅大小和表現景物的不同,所以“起”、“承”、“開”、“合”,各部也應有繁簡、強弱的差異,以使整體協調。特別是較大的畫面,還應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階段變化,這樣畫面就能顯得充實,其中“開”、“合”更是關鍵。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對此曾有精辟的分析:“干巖萬壑,幾令瀏覽不盡。然作時只須一大開合,如行文之有起結也。至其中間虛處,承接處,發揮處,脫略處,隱匿處,一一合法,如東坡長文,累萬余言,讀者猶恐易盡,乃是此法。于是會得,方可作尋丈大幅。”

            工筆花鳥畫的表現形式多樣,風格手法各異,但歸納起來主要有白描、勾填色和沒骨三種。這幾種形式在唐宋時期就已基本定型,經過以后各歷史時期的發展,使形式技法更加豐富完美,但基本上仍保持著原來的面貌。20世紀以來,畫家們不斷地探索創新,已突破了傳統的形式。現代的工筆花鳥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各種畫種的長處以及外來繪畫的營養,正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在中國繪畫中,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鳥之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等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銅器上,“花鳥”

            充滿神秘色彩,遺留著圖騰的氣息。最早的“花鳥”或許與早期人類的生殖崇拜有一定關系。

            據史書記載,到六朝時期,已出現不少獨立形態的花鳥繪畫作品,如顧愷之的《鳧雀圖》、史道碩的《鵝圖》、顧景秀的《蜂雀圖》、蕭繹的《鹿圖》等,雖然現在已看不到這些原作,但著錄資料已表明當時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了。

            到了唐代,花鳥畫業已獨立成科,著錄中計有花島畫家八十多人。如薛稷畫鶴,曹霸、韓干畫馬,韋偃畫牛,李泓畫虎,盧弁畫貓,張曼畫雞,齊曼畫犬,李逖畫昆蟲,張立畫竹等等,已能注意到動物的體態結構,形式技法上也比較完善。

            五代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以徐熙、黃筌為代表的兩大流派,確立了花鳥畫發展史上的兩種不同風格類型,“黃筌富貴,徐熙野逸”,黃筌的富貴不僅表現對象的珍奇,在畫法上工細,設色濃麗,顯出富貴之氣;徐熙則開創“沒骨”畫法,落墨為格,雜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氣迥出。黃筌之子黃居宷、居寶,徐熙之孫徐崇嗣、崇矩,都是當時花鳥畫的重要畫家。

            宋代《宣和畫譜》所載北宋宮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鳥畫家近二干件作品,所畫花卉品種達二萬余種。北宋的花鳥主要還是承接五代的傳統,早期以黃筌之風格為主導,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濃艷,墨線不顯。到了南宋,畫院一半以上的畫家畫花鳥,這一時期的花鳥畫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一個高峰。在題材上,宋代出現了水墨梅、竹、松、蘭,淡墨揮掃,整整斜斜,不專以形似,獨得于象外。以擬人化的手法將崇高、貞潔、虛心、向上、堅強寄于“四君子”上,這種文入畫思想的加入,為花鳥畫注入新的內容。以文同、蘇軾為代表的這一派,已有別于流行時尚的清新風格,獲取朝野稱賞,并加速了他們的畫風成為新的時尚。

            元代花鳥畫受宋代文同、蘇軾的影響,出現了一批專門畫水墨梅竹的畫家,他們以柯九思、倪瓚、吳鎮、王冕為代表,表現了文人的“士氣”。

            明四家除了山水外,亦擅長花鳥并卓有成就。而徐渭的淋漓暢快、陳道復的雋雅灑脫,代表了文入畫的兩種風格。

        第4篇: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我國的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其自身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據考證,在剪紙藝術出現之前,人們就已經學會用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甚至樹葉上刻紋樣,這為剪紙藝術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伴隨著紙的出現,剪紙開始成為民間大眾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剪紙是一種傳統民俗文化,它用鏤空的手法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視覺上的享受。剪紙這種藝術形式廣泛流傳于中國民間,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制作簡單,是百姓美好愿望、審美理念最簡單而又直接的綜合體現,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一)構圖方式

        中國傳統剪紙是一門平面二維的紙質鏤空藝術,它“線線相斷”,卻又“線線相連”,其基本單元是線條和塊面,基本語言符號是裝飾化的點、線、面[1]。由于材料的限制,剪紙很難表現層次多變的內容、物體體積、光影效果、深度和起伏,因此剪紙藝術采用平視構圖,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個特定形制的可視平面內。在沒有體積、空間、透視、比例關系的約束下,通過對素材的極度概括和大膽取舍,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概括,使剪紙畫面重點突出、黑白關系虛實相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用平面的視角表現立體世界的物象。與西方的焦點透視不同,中國傳統美術在透視上不追求縱深感,而有著“看得多、看得全”[2]的藝術特征。剪紙藝術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方法,將多種物象組合到一起,彼此獨立互不交叉。

        (二)造型手法

        “中國民間剪紙的造型更趨于傳情而不在寫形,更在于寫意而不在寫實”[3],因此傳統剪紙作品的造型具有概括性、隨意性、象征性和平面性的特征。剪紙是樸實的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表達期許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在剪紙作品中,創作者善于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以表達想象中的美好結果。在剪紙作品中,無論是一個還是多個形象組合,皆以“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受工藝的限制,剪紙無法采用完全寫實的方法,因此在創作時會突出表現物象輪廓特征,并運用變形、夸張的手法來突出表現對象的特點。

        (三)文化內涵

        傳統民族風俗是文化和藝術的依據和載體:因為民族風俗,造物設計必然具備了民族文化的社會群體性和全文化性,這是造物藝術的獨特性質。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作為民俗文化組成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它并不是以單純的藝術形式存在,而是具有實用功能和社會功能。[4]傳統剪紙藝術形成于經濟發展落后的農耕時代,那時的人們希望遠離貧窮、天災、疾病的威脅,他們幻想另一個美好世界的神靈相互感應,愿他們多子、多福、長壽、吉祥,于是他們將這種美好的意愿和情感借用剪紙這種藝術形式來表達,將剪紙用來祭祀、祈福。隨著社會的發展,剪紙的裝飾性、實用性和藝術性不斷增強,題材類型、表現方式、造型手法也更加豐富多變。從最初的祭祀祈福到后來的裝飾,剪紙這種藝術形式作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深刻的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原始的視覺思維方式、審美觀念以及中國的本源哲學和世界觀。

        二、傳統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運用方法

        柳宗悅認為,尊重傳統并不是重復古代,若是那樣就會陷入停滯或帶來倒退[5]。中國傳統藝術是有生命的,不能沒有創造和發展,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才能讓傳統藝術富有更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剪紙這門極具欣賞價值的傳統藝術,其突出特色體現在圖案視覺效果上陰陽形的交替使用以及圖案的內容寓意表達,其視覺效果通過采用近似、漸變、變異、密集、放射、肌理等形式營造。剪紙藝術的色彩、構圖、造型等是現代設計的重要素材,但對它們的應用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復制、沿用層面,“要做到完美的融合,就一定要對剪紙藝術充分了解,將制作工藝、創作技巧、文化特征以及藝術個性等充分掌握”[6]。

        (一)構圖方式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剪紙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和材料加工技術,是區別于其它藝術形式的顯著標志。[7]圖1、圖2是來自06倫敦設計節的兩件作品,SusanBradley設計的光雕板飾。該作品用一層薄金屬板制作而成,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用剪紙手法制作而成的精美圖案,這些剪紙圖案極大地增強了產品的審美功能。雖然這些精巧的花紋都是用激光技術刻出來的,但其虛實相依,陰陽共存的風格和剪紙藝術中鏤空的構圖方式如出一轍,不僅突出了作品的形式感,也賦予了作品新意的視覺效果。

        (二)造型理念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民間剪紙縱橫時空的造型手法是人們的愿望、理想和精神境界的一種體現。剪紙藝術縱橫時空的造型理念是超自然形象的組合,是人為的虛化形成,它體現了作者無窮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不同特征屬性的形象組合起來能給人深層次的思考和聯想,更能體現出多種象征和寓意。如圖3,托德•布歇爾設計的伊卡魯斯之燈(IcarusLight,2005):這是一款羽翼型燈,設計者以希臘神話里過于靠近太陽飛行而使翅膀融化墜落的少年伊卡魯斯(Icarus)為主題,插上翅膀的燈飾既浪漫唯美又不失飄逸瀟灑。這種設計題材反映了設計者的愿望以及他的精神世界。英國本土設計師YuJordyFu設計了一系列以“云”為主題的燈具(如圖4),在這組產品中,設計師細心的將生活中的的點點滴滴用剪紙藝術記錄下來,裝點家居環境。YuJordyFu將剪紙從二維拓展到了三維的世界,將人、植物、建筑等多種元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圖案樣式紛繁復雜卻又極具概括性,配合著若明若暗的燈光,呈現出一番獨特的視覺效果。設計師“以象寓意”,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的美好愿景。

        (三)符號化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在滿足產品功能的基礎上,通過賦予產品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圖案、色彩、材質,適當地更改產品的表面特征,可使之具有中國傳統獨特的韻味,這是一類較為常用且簡便的中式產品設計方法。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中式產品設計來說,則蘊含著豐富的圖案素材,因此元素的選取、提煉與滲透是傳統藝術在現代設計中應用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否則只是簡單的裝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和鳳分別代表男性和女性,將龍紋和鳳紋組合在一起成對出現體現了和諧對稱的陰陽之美,所以古代人們喜歡用“龍鳳呈祥”來形容夫妻間相親相愛、相濡以沫、怡合百年的忠貞愛情。與“龍鳳呈祥”一樣,“囍”字也承載著對新婚夫婦比翼雙飛、幸福美滿、白頭偕老的祝福。“龍鳳呈祥”和“囍”字符號在新人結婚時運用最多最廣,(如圖4),該款臺燈,采用了剪紙的藝術形式,并選擇了傳統剪紙作品中常見的吉祥圖案。臺燈的四個立面以“囍”字作為裝飾骨架,在相接的兩個立面上分別配以龍紋和鳳紋,寓意“龍鳳呈祥”。紅色的外觀加上暖色的燈光,增添了濃郁的中國傳統韻味。

        (四)意境美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范疇,李可染認為“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冶,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剪紙藝術在創作與表現過程中體現了形式層的悅耳悅目、意象層的悅心悅意、意境層的悅志悅神。國內剪紙藝術設計用于產品設計的優秀例子不多,而國外一些設計師卻借鑒了我國的剪紙藝術的理念,設計出了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卻有充滿意境的作品,荷蘭設計師托德•布歇爾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托德•布歇爾善于從中國傳統剪紙藝術中汲取靈感,從他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到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影子,其設計作品大多圍繞“自然”的主體,以動植物作為作品的主題風格。如圖5,花冠之燈(GarlandLight,2002)是托德•布歇爾的成名之作,設計師將在森林里散步所感受的植物光影大膽融入作品中,采用切割的方法將薄金屬剪裁出花草茂盛的剪影,層層疊疊的花草“剪紙”掛在燈光上,透著隱約而刺眼的光,運用三維立體的重迭剪紙技法令作品散發出仿佛童話故事里的仙境氛圍。

        三、結語

        第5篇: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湘楚藝術的創造、以象生造型,不是自然界事物的客觀模仿,多采用夸張變形、復合形象構成超現實組合,以表現超自然的力量。

        楚地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巫術宗教的信奉、圖騰崇拜的遺風,楚人尊鳳而賤虎,在楚藝術中鳳永遠是主角。楚墓中常見的虎應鳥架鼓。鼓架以鳳、虎為造型,虎混沌敦厚,匍匐負重,鳳高大俊拔,引吭高歌;虎鳥對比,見出鳳鳥的圖騰意義。鳳的造型夸張、整合,絕非自然界客觀模仿,造型無中生有,分解、異化和重組,設計語言獨具特色,顯現出楚人在藝術發端時期不同凡響的創造力和觀察力。“集壯、美、奇于一身”正是楚文化鼎盛期的象征,其創造意匠不在表現某個具體動物,而在表現由若干生命力噴發的動物所映照出的大自然的生命律動。楚人對理想的追求和圖騰的崇拜,使造型夸張奇特,并開始趨向抽象化、符號化。

        從自然形象中提煉,通過楚人的悟化、抽象為符號,具有深刻而特定的內涵,然而符號一旦普及應用于日常生活中,便會漸漸淡化為一股圖案而失去其特殊意義。楚文化研究者認為“鳳”為飛鷹,飛鷹是鳳的別種,楚人視之為風神。人的精魄要登天,需有風神相助,方能高飛運行。在《離騷》中,屈原假象自己作巡天之夜游,有句曰:“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月神望舒在前面照明,風神飛廉在后面助力,這就可以一路順風了。把飛廉做成木雕像,置于墓中,可以引導死者之魂到天界去。湘楚符號象征性也是繪畫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

        現代平面設計在今天信息化時代,中國平面設計師的思維空間反而更加迷惑,思維定勢局限于幾何形的圈圈、點點。對前人簡單的模仿、借用。從楚人對造型的設計手法來看,無中生有,是使現代平面設計師思維馳騁的翅膀,只有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不被今天科技成果所證實知識慣性引導,平面設計師才能創造出更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二、用色大膽而強烈在紋樣中產生流動

        楚人尚赤,源自遠古的圖騰觀念-對火神祝融的崇拜,赤為火的顏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則是指北方,紅黑二色有陰陽調和之意,在戰國漆器藝術中,以紅黑色的對比為主要基調,加敷以黃、褐、白、綠、藍、金、銀諸色,深邃悠遠又繽紛燦爛,色彩對比強烈。圖案色彩不受程式的約束,注重大的色彩快面的對比,更加裝飾化、理想化。楚人對色彩的敏感,對今天平面設計師從色彩上創造平面的獨特性上是有所啟迪的。

        色彩對平面設計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就像柯達膠卷的黃,富士膠卷的綠,從視覺沖擊力上色彩給消費者第一印象,在超市銷售環境中,強烈的色彩沖擊力是打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從湘楚藝術中對色彩的處理上我們可以看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是湘楚藝術感人的法寶,色彩的風格化、標識化和今天現代平面設計的銷售要求不謀而合。黑、紅兩色的華貴,再配以金、銀,可以想見湘楚藝術的配色高貴中又見詭秘了。再配以黃、褐、白、綠、藍點綴其間,使其華貴中又顯生機。

        湘楚藝術中的圖形紋樣的設計和組合為現代平面設計中版式設計帶來了靈感。平面設計在今天,消費者要求日趨人性化、個性化的時代,湘楚藝術中的圖形組織方法可以在平面設計中進行再創造,細密的描繪手法對主體事物的烘托,都為今天平面設計師提供了美好的創造典范。

        三、結語

        湘楚文化是奔放的、浪漫的、真情四溢的。站在湘楚藝術面前,我們往往驚嘆楚人對生命的執著與熱愛,驚嘆楚人神秘的宇宙蒼穹意識,驚嘆只有遨游的心靈才能創造出來的圖像。湘楚紋飾圖樣擁有后人難以企及的藝術水準,具有極高的設計價值與文化價值,通過對其藝術形態的解析,對湘楚文化藝術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從創造手法、創造思維上將會給現代平面設計師提供十分有借鑒意義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燕.論楚國漆器藝術的成就及其成因[J].美術與設計.2004(2):29頁.

        [2]劉贊愛,劉婷.傳統藝術對現代藝術的啟示[J].裝飾,北京,2004(6):21頁.

        第6篇: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德國沒有中國式的高考,只要有高中畢業證書即可,入學只考察專業,而且要經過面試。德國學生選擇職業和大學專業主要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社會需要,且具有一定工作經歷、社會體驗,對事物有較強的學習興趣和研究能力。藝考方式靈活,報名考試時間不同,考試內容各異。以柏林藝術大學視覺傳達專業為例,學生報考時可以網報或郵寄報名資料,一個月后會收到一份家庭命題作業,再一個月后上交命題作業和作品集(15-20張作品或影視短片),然后再通知錄取結果,參加面試。錄取人數相對穩定,每年錄取25-30人不等。德國大學的招生非常提倡學生獨立創造性的,招收的是真正具有藝術天賦并對藝術有一定感悟的學生。①

        二、師資建設

        哈佛大學艾略特校長曾說:“大學的真正進步必須依賴于教師”。②中國高等設計藝術專業教師通常是公開招聘的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人才,很多教師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充實到教師隊伍,普遍比較年輕,年齡基本35歲以下,他們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完整的設計知識結構和實踐教學能力。教師職稱規定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見習教師等。德國的設計藝術專業教授也是公開招聘的,聘任條件嚴格,要求其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社會知名度,有從事本專業工作至少五年的社會實踐經歷等,因此,德國設計藝術教授大多數在獲得任教資格時,年齡基本35歲以上。他們有豐富的知識結構、專業實踐能力、社會經歷,成為專業領域中有影響的人。德國大學教師一般分為:教授、老講師、助教、實習指導教師。

        三、教育形式

        中國高等設計藝術教育實行收費制,且收費較高。學制為本科4年,專科3年,課程安排通常分為: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課程性質分為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以本科教育為例,學期分為8個學期,課程的學期安排因學校和專業各異,一般1-4學期為基礎課、公共課學期,5-7學期為專業課學期,第8學期為畢業設計學期。每門課程結束教師會根據學生的作業給出相應的分數,獲得及格以上表示考核通過(按百分制,60分為及格),如出現不及格,可在下一個學期或畢業前進行補考。德國高等設計藝術教育實行免費制,教育形式因學校和專業的不同而各異。學制一般5年,10個學期。課程安排通常分兩個階段,即:基礎學期和專業學期。以柏林藝術大學視覺傳達專業為例,基礎學期為4個學期,專業學期為4個學期,畢業設計為2個學期。③學生在每個階段須獲得規定數量的學習證明(一門課程一張證明),方可繼續學習,學習證明沒有分數,獲得學習證明就表示通過考核,基礎學期規定12張學習證明,專業學期規定13張學習證明。當學習的總學期超過14個學期之后,再進行學習必須繳納學費。但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還可以得到兩次休學期的機會。這樣的規定,即考慮到學生在校學習和社會實踐的相結合,也限定學生在規定的學期內修完學業,避免時間、金錢的浪費。

        四、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以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觀點研究教學過程,是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教學體系,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基本框架。本文指的教學模式主要由教學方式、基礎課教學、專業課教學、實踐教學以及教學評價等幾部分組成。

        1、教學方式。

        中國高等設計藝術教育的教學方式一般是理論講授和作業實踐相結合。理論講授是授課教師講授該課程的相關知識,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聽講作記錄,作業實踐是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進行設計制作的過程,一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進行指導。每學期不定期的還會有專業講座。專業課程基本采取分段安排、小班授課的方式,每班人數20-30人不等。而德國高等設計藝術教育的教學方式通常為:講座課、討論課和練習課。講座課也是教師講授理論為主,學生聽講,在課上教師與學生一般不進行討論。練習課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做練習,“不僅是在形式上做了一種東西,而是通過實踐了解、掌握整個過程。學生實習了這一項不光為了將來干這一行,而是培養全面的能力。”④討論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學生撰寫論文,然后在課堂上做口頭報告。課程安排相較靈活,可以幾種課程交叉學習。在德國高等設計藝術教育中,除了一小部分講授課以外,其它的部分都堅持小班教學,一個教授最多指導15個學生。⑤

        2、基礎課教學。

        中國高等設計藝術教育的基礎課教學一般分為造型基礎(素描、色彩類)和設計基礎(三大構成等),課時量較多,表現形式主要是手繪,而單一的手繪很容易使學生的思維方式以模仿表現的方式建立起來,導致學生缺乏多元審美能力。而德國高等藝術設計教育課程體系依然保留著包豪斯時期的傳統,強調藝術與技術結合在設計中。在基礎課教學上,學生作業必須考慮如何選擇材料、手段,如何用圖形、文字色調來表達設計意圖。在基礎課上,只有較少的繪畫訓練課程,更多的是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強調創新思維、表達能力。教師“不過問用何種材料、不過問用何種工具,更不會過問學生們選擇何種表達形式,只要作品是有內涵的、有個性的、有張力的、自己體驗的”。⑥

        3、專業課教學。

        專業課教學是設計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專業課的訓練主要是課題設計題目。在中國,通常教師理論講授完布置下作業,學生開始尋求課題,但學生的作業多是虛擬的題目,學習往往被動,教師需要采取一對一的督促指導,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和指導建議進行設計制作,因為受到課程時間、實踐條件等各種限制,使學生無法深入推敲設計要素和細節,課題設計大多淪為設計游戲。而德國的專業課的課題訓練通常根據社會的需要和真實項目來制定設計題目,設計課題的整個過程嚴謹有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并尊重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意和設計形式。課題且不受課程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深入推敲所有設計要素和細節。從設計構思到設計成型,不盲求設計經驗,而是探求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德國的專業課教育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育,能夠培養出具有設計創意能力的學生。”⑦

        4、實踐課教學。

        中國高等設計藝術教育的實踐踐教學有課程實踐和畢業實習,也有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之分,這些實踐共同特點是存在實踐要求和形式,缺少實踐內容和執行,都缺乏明確的定量要求和實習的實效要求。真正的校外實習基地較少,多數年輕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專業實踐經驗,無法達到預期實踐效果。所以實踐課的教學往往流于形式。而德國的設計藝術教育從一開始就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進入高校后,校方建有較好的校內實習車間和校外實習基地,有相應的實踐課程和時間的安排,實踐課程學時約占總學時的四分之一以上,有些院校還規定,學生必須要有1-3個月的社會實習期方可畢業。校外實習通常分為基礎實習和專業實習兩個階段,實習結束后,由實習基地和教授一起對學生的實習進行考核評價。德國的實踐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使學生掌握專業實踐流程,了解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5、教學評價。

        課程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中國的設計藝術專業的教學評價是授課教師主要是以學生作業為依據,以個人觀感進行評分,學生所關注的只是最后的分數以及是否及格,并不關心學習的得失,評價過程往往是單一的教師評分,缺乏師生間的點評交流。德國設計藝術專業的教學評價通常是設計方案陳述討論的方式,學生先闡釋自己的設計方案,然后師生間、同學間進行評價、交流,如果設計方案能得到通過,教授便會給出一張學習證明。這樣的評價方式一個很重要的交流學習過程,不但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溝通表達的能力。

        五、結語

        第7篇: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目前,我國成人教育的群體比較龐雜,一部分學生群體來自社會的企事業在職藝術設計類人員,崗位也不盡相同,他們具備了較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工作閱歷。另一部分學生群體來自社會自由經營的個體青年;還有一部分來自高考的學生。總之,這些學生各自有著不同的需求和夢想,有的是為滿足補充學歷的需求,有的想提高專業水平,有的因經濟方面的原因。面對這樣一個就業與擇業并存的復雜的求學群體,藝術設計類成人教育中教師應對學生的知識層面予以關注和了解,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根據學生情況準備相應的理論輔導材料,并完善輔助實踐教學的設施。

        二、激活藝術設計類成人教育教學環節的結構,有的放矢

        由于藝術設計類成人教育群體的特殊性,教師在合理設計教學環節的前提下,應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使教學結構多元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藝術設計課程直觀生動的優勢,采取一個問題方式多個方位解決,一個課題多個方案組合完成的學習形式。如廣告設計專業的教學,應將實踐課題納入作業,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市場采風、調研等,再讓他們將實踐中的不同問題、不同答案帶回課堂研討,將實踐性的案例教學與理論性的教學靈活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環節的結合有效而合理,使藝術設計類的成人教育有的放矢。

        三、調動藝術設計類成人教育學生學習專業的自主性,培養創新意識

        受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在潛意識里已形成了教師教、學生學的定式化、等待式的學習模式,有的學生由于在職工作等因素的干擾,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甚至部分學生存在著修滿學分即滿足的敷衍狀態,以及上網抄襲作業和論文的憜學行為,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應及時查找原因,及早幫助學生消除厭學情緒。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實用型、技能型和創造型設計人才培養的最高層面的要求。教師要調動學生專業探索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而不是培養只能紙上談兵,空有一紙文憑的應試型“人才”。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僅僅完成“傳道”“解惑”是不夠的,應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潛能,盡可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設計基礎課程中的圖形創意課程,應該根據不同的設計專業設置創意,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教師藝術素養,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教學過程,教師要切忌照本宣科和依賴PPT進行宣讀式的教學,要將案例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充當角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做能使教師的藝術素養得以發揮,使學生從中得到學習要領,使教與學形成良性循環。教學中多種模式的實施,和任課教師的藝術素養和學識水平是分不開的,因此藝術設計教師應加強自身的藝術素養,一是不斷儲備自己的專業知識,厚積薄發,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增添新鮮而有生氣的教學內容,使教師“教”和學生“學”形成良好的互動。二是在已有教學量化之外補充生動的案例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并及時將課程內容付諸實踐,指導學生有方向、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作業方案,使學生的學習目標、領會程度、掌握技能有全方位的提高。三是教師應儲備積累藝術設計縱向高、精、深的專業理論,廣納吸收橫向學科的廣、博、寬的相關理論,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將無限的知識儲備資料發揮到極至,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五、結語

        第8篇: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一、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

        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可以說,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基礎,而文化創意產業則是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的風向標。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作用。

        (一)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助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在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方面,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化創意產業是通過人的能力將藝術與文化進行創新、升華而形成經濟價值的產業。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創造力是發展的最根本動力。正是由于藝術設計教育具有這樣的特性和內涵,因此其對人的創新能力的開發有重要影響。其次,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走向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業浪潮中。圍繞一個好的藝術設計創意可以衍生出很多高質量的文化產品,甚至形成產業鏈條,惠及其他產業。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的“高、精、尖”人才正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再次,幾乎所有的文化創意產業的門類和分支都需要大量的藝術設計人才,而從創意設計到制作推廣,再到文化創意產業運行的各個環節均離不開設計人員的參與。只有具有創新性、具有美感的設計才能夠實現對產品內容的表現,從而提升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從這個角度來說,藝術設計教育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是不容忽視的。

        (二)文化創意產業引導藝術設計專業教育

        第一,伴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近些年圍繞著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文化創意相關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這些政策其中包含著關于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的理念與策略。因此,與之密切相連的是,藝術設計教育也必然要根據這些方針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第二,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對我國社會經濟所做貢獻的日益增大,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在此前提下,過去那種側重于仿造和貼牌,低附加值、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加工產品必然會被高附加值、自主創新的文化創意產品所取代。這樣的轉變對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形成了新的導向。第三,我國傳統藝術正面臨著新媒體和全球化的沖擊,如何通過具有創意的設計讓這些文化資源得以延續和重生,在保留其文化價值的同時又能符合當代文化市場的需求,需要更多適應新形勢和新環境的創新設計人才。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只有順應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構建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和文創產業之間有效的對接,才能使學生學有所用,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由此可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與走向起到了引領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的作用。

        二、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發展重心

        我國的文創產業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快速發展之后,產業特征以及人才標準逐漸清晰起來,這為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培養目標提供了一些啟示。

        (一)提升文化素質培養高度

        文化是創意滋生的土壤。一個優秀的創意設計一定是凝結了創造者對某種文化的獨特認識、深入觀察以及審美理解,蘊含了創造者對多種知識和思想資源的吸收、轉化與提煉。因此,提高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創作能力,文化素養的加強必然是重中之重,文化素質的培養可以說是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而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專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多偏重于對學生專業水平的培養,忽視了對文化素質的要求,沒有將文化素養的提升作為專業培養的重要方向。一些院校不只是在專業招生時不太看重文化課成績,在大學期間的文化課安排也不夠充分,導致一些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缺少歷史文化知識的積淀,由此也導致其設計創意原創度不高,設計產品無法呈現出足夠的內涵和活力。因此,筆者認為必須要轉變教育觀念,將文化素質的培養上升到與專業培養同等重要的高度,使之成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重心之一。

        (二)注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般來說,一個文化創意項目的成功,要經歷市場調研、信息分析、設計策劃、制作生產、營銷推廣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密切聯系文化消費市場,是在提出合理實施策略之后將其付諸于實踐。因此,實踐性一直以來都是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決定了人才培養中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必要性。在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特別需要強化并落實這一理念,需要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市場需求對接起來,既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積累,又要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應該也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的重心之一。

        (三)信息技術的使用與掌握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大數據、云技術、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成長的新助力。文化創意人才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大數據等多重手段,更加高效和便捷地實現信息交互、資源分配,以及市場分析和創意整合,并通過現代技術強化藝術和文化元素結合的表現力,提升內容輸出時帶給人的豐富體驗感。因此,藝術設計教育需要加強對學生相關科技應用能力的培養力度,把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和掌握作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重要一環,以培養出更多能夠適應數字技術環境與當代媒介發展特點的文化創意類人才。

        (四)培養復合型跨界人才

        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容不僅包含文化創意,還涉及到藝術、管理、規劃、營銷、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交叉性和綜合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應該說,今天的藝術設計已不再是過去的技能性學科,所培養的人才應具有跨界能力、多元的知識儲備和廣闊視野。所以根據這樣的需求,未來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就不能停留在只讓學生掌握藝術設計的技能上,還要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多方面知識的灌輸來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學會如何探索創意設計與科技、文化知識以及相關產業的結合點,運用更廣闊的思維模式,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融合多元文化和藝術語言來實現創新。因此,培養復合型跨界人才既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也是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

        三、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發展對策

        (一)明確培養目標,構建新的教育理念

        清晰的培養目標是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改革的堅實基礎。因此,各藝術設計院校首先要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構建起以創新創意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其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作用。為此,一方面,藝術設計院校要從外部打造一個靈活高效的創意生態,樹立以人為本的培養方針,關注每個個體的主觀能動發展;另一方面,要從內部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來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意能力。教師要注重學生設計創新思維的建立與方法的應用,指導學生建立起宏觀、系統、整體的設計思維習慣,培養他們在創新中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豐富課程設置,打造多元化課程體系

        當前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已覆蓋了人文、藝術、經濟、傳播、管理、計算機等多個領域,形成“大設計”的概念,這也正好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性、多樣性、復雜性特征以及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吻合。因此,藝術設計學院在課程的設置上也需順應這一發展態勢,加快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教學內容的調整:第一,可根據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自身原有的特色和基礎開設與文化創意產業對接的選修課程,如文化創意產業概論、文化產業管理、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設計等課程,以增強學生對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的了解及對文化市場的認知;第二,可以適當增加人文課程的比重,如開設文化思想史、文化發展史、文化經濟、文化哲學等相關課程,著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創意人才的文化底蘊;第三,需要增開一些與新技術應用相關的課程,如虛擬現實、新媒體界面設計等,使學生在設計中能夠熟練操作并運用最新技術,自如地將設計理念與高新技術相結合。

        (三)以文化市場為導向,加強校企合作

        第9篇:藝術與設計論文范文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給課堂營造輕松的氛圍,讓教學成為一種藝術,這是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本文著重從導入語、提問、板書設計以及語言的藝術性來探討如何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藝術活力。希望對從事教師的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語;提問;語言;藝術設計

        長期以來,我國的語文課堂教學陷入到一種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沒有根據學生特點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思想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我國的語文教學質量一直落后。另一方面,學生一直認為語文就不用學習,只要會認識幾個字,會說話就好,因此,在課堂中常常出現睡覺以及做其他事情的現象。同時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死板,沒有創新性,更提不起學生學習興趣。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藝術性。

        1. 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語的藝術設計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語文課教學必須有一個出色的開頭,有一些教師往往不注重課文的導入,或者只是簡單地當成了敲門磚,當門敲開了,磚也就扔了。魏書生說過:“好的導語就像磁鐵,一下子就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另外,托爾斯坦也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追新求異是每一個學生的共同心理,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語的設計如何顯得有藝術性,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藝術設計。

        (1)教師的導入語中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特別是在古代詩詞的教學中,對這方面的體現尤其明顯。當學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作為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導入語:古往今來,詩詞中,寫風的語句有很多,例如:白居易的《觀刈麥》中描寫南風:“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辛棄疾的《青玉案》中描寫東風:“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李清照的《醉花陰》中描寫西風:“莫道不消魂,席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岑參描寫北風:“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等,通過引用這些詩句,來導出今天所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夠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2)導入的語言要體現思想內涵。 教師在設計導入語時,不僅要有吸引性,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性或者起到一定的啟迪效果。當學到《范進中舉》時,可以這樣設計導入語:大家都知道“頭懸梁,錐刺股”這個故事,在故事中,剛開始,蘇秦游說秦王沒有成功,回到家遭到嫂子以及妻子的白眼和鄙視,之后發奮讀書,就有了“頭懸梁,錐刺股”的由來,后來游說趙王成功,回到家中,看見嫂子爬著來見他,蘇秦問何故,嫂子答:“為叔叔的位尊而多金”。大家猜猜我們今天學的什么課文呢,學生能夠馬上猜到,就是《范進中舉》,在這篇課文中,范進就相當于蘇秦,而他的老丈人就是蘇秦嫂子一樣的人物,通過這樣的導語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引出下面所要講的課文,也讓學生大概了解《范進中舉》所要表達的思想。

        2. 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藝術設計 課堂提問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了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依據教學目標重難點,科學地提出疑問以及提出重難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地去思考以及解決問題。

        (1)反思性的提問。 長期以來,學生的思維往往陷入到一種怪圈中,淺嘗輒止,在學習課文時,往往不能夠正確地理解語文課文的真正思想以及體會文章的奧妙之處。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注意其藝術性。例如在學習《我與地壇》一文時,課文后面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史鐵生自從無意中進入到地壇后,就沒長久地離開過它呢”,反問學生,如果你是史鐵生,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真正進入到這個角色中,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從史鐵生的角度出發,在心理上和作者產生共鳴,也就不難理解作者當時復雜的心情,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2)互動性提問。 教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更多的是通過師生之間互動,生生之間互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例如:學習《偉大的悲劇》一文時,首先教師應該提問“既然是悲劇又何來偉大一說呢”,讓學生組成兩個陣地,互相討論,逐漸達成一種思想,分辨出“悲”不只是“悲傷,悲痛”,同時還有“悲壯”的意思,從而得出勇士犧牲了身體,是悲壯的,但是他們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偉大的。從而使學生明白課文的主體思想就是贊揚一種為事業而犧牲的偉大精神,是當前所缺乏的一種精神。

        (3)求異設問法。 通過采用相似的事物進行比較,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從而加深學生對事物特征的認識以及理解。例如學習《阿房宮賦》時,作為教師可以將其與《六國論》進行比較,分析國家滅亡的原因,兩篇論文的論點是否相同呢,從而使學生明白兩者滅亡原因的不同,最終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3. 語文課堂教學中板書的藝術設計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現代性的教學手法不斷應用到教學中,越來越多地受到教師的重視。但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語文課堂中的板書設計是無可代替的,板書設計能夠彰顯執教者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風格,炫耀出絢麗的智慧火花,同時充滿藝術性的板書設計,能夠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光輝以及色彩。那么如何設計語文課堂中的板書,才能夠增加課堂色彩呢,本人認為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板書設計精巧美觀。 語文教學的板書設計是建立在視覺心理基礎之上,因此,在設計板書時應該符合規范性以及時效性等特點,同時又要追求美的視覺以及美的感受,板書的設計不僅僅是線條與文字的簡單組合,而是一種藝術,創新性地展示形象美、語言美以及布局美。例如:我們在學習《陋室銘》時,可以將文字以及線條結合成“陋室”的門窗以及屋瓦,這樣一來,不僅使課文的結構清晰,還能夠得到學生會心的一笑,激發學習興趣。

        (2)板書設計高度概括。 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應該注重板書設計的概括性,板書不僅僅能傳達豐富的課文信息,而且還能夠凸顯文章的主旨。并不是要求教師在黑板上寫得密密麻麻的,型若蛛網,也不要求教師只將甲乙丙丁簡單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板書,只會讓學生記不住,學生的筆記來不及記下,既耽誤時間又不能突出課文的重難點。例如:在學習《口技》時,全文主要是突出一個“善”字,因此,設計本文板書時,應該高度對其進行概括,將內容以及寫法構成一個大大的“善”字,突出全文的字眼。

        (3)板書設計直觀形象。 直觀形象地運用語文板書的設計能夠將理性東西與感性東西建立可靠的聯系,學生能夠從中學習事物以及現象,教師再建立相應的板書模型、圖表就能夠將課文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學習《愛蓮說》這篇文章時,教師在進行板書設計時可以將荷花的外形特點與其精神內容相結合在一起,就能夠形象地將課文內容與寫法展示得清晰明了。

        4. 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的藝術設計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展示語文教師教學藝術的主要陣地,語言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一般我們會發現,比較受歡迎的講課教師不僅僅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具有語文的藝術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下面就本人的一些實踐經驗,總結以下幾種語文課堂語言藝術。

        (1)語言以情動人。 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因此語文課堂語言必須具有感彩,或者熱情奔放,或者含情脈脈,或者委婉含蓄等。例如:在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時,首先教師應該有感情地為學生朗讀整首長詩,在讀到“大堰河,今天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蓋的……”,當讀到這句飽含深情的語句時,下面聽課的學生也會被感動,這樣的朗讀就再次展現了作品的感情以及渲染了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

        (2)語言生動形象。 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以及欣賞充滿思想的美文佳句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的語言必須生動形象,充滿美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漁歌子》時,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讓同學在腦子里展現白鷺、流水、桃花以及西塞山的輪廓,在給學生講解這些時,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這一幕幕情景展現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讓學生仿若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樂趣無窮。

        (3)語言機智幽默。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的技巧在于隨機應變”,課堂環境是一個變化的環境,這就要求教師靈活運用課堂環境,使之符合教學要求,教師機智幽默的語言往往會產生意外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正在上課,一只小鳥飛進來,東撞西撞,最后被一名同學抓到了,這時教師可以這樣說:“小麻雀沒上小學就想上初中了嗎?可惜它聽不懂我們的課啊,還是放飛它到大自然中去磨煉吧。”通過這樣的語言,就使課堂氛圍一下放松下來,為下面同學愉悅學習奠定了基礎。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就必須正確掌握語文教學特點,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不是讓語文課堂氛圍像死水一樣沉寂,這樣不僅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更為重要的是影響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炎,邱春蘭.淺談課堂教學藝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8).

        [2] 陳瑞生.同課異構:一種有效的教育比較研究方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O(1).

        [3] 劉延紅.語文課堂語言藝術之我見[J].閱讀教學論壇,2012(12).

        [4] 馬志國.語文課堂提問藝術初探[J].教海探航,2011(34):23-24.

        [5] 馬心忠.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及設計原則的思考[J].新一代(下半月),2011(10).

        [6] 李偉.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初探[J].科技資訊,2011(1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本大码在线 | 日韩精品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乱妇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 亚洲精品首页在线播放 | 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