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際教學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法翻譯交際法
從中世紀的歐洲人學希臘文和拉丁文所產生語法翻譯法起,在外語教學方法上已經歷了語法翻譯法(腳mmar一ranslationmethod)、直接法(directme小od)、聽說法(theaudio一lin只ualmethod)、認知法(theeo即itiveapproach)、交際法(theeommunieativeapproach)、功能法(thefunctional即講oach)的演變。在現階段筆者認為,高校的外語教學應從語法翻譯和交際法兩項入手,提高外語教學質量。
語法翻譯法是用本族語講解,強調語法的作用,強調對詞匯和語法規則的記憶和背誦,側重對原文的理解和翻譯。其長處在于利用文法和學生的理解力著重閱讀,著重使用原文,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這是比較適合有思考力的外語學習,者的方法。丹麥語言學家OttoJes沐rson在他的《為什么母語學得這么好》的文章中曾對學語言的嬰幼兒和成人作了一番比較研究,得出的結果是:在孩子這方面無論孩子有多愚笨,對語言都有一個完全的掌握,而在成人那方面,無論成人在其它方面的天賦有多高,大多數情況下,對語言的掌握,都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正確的。如果從這個結果看,我們似乎應采用直接法,也就是以口語材料作為教學內容,強調模仿,主張用教兒童本族語的方法,模仿、反復練習,直到養成語音習慣。講述中只用外語加手勢、實物、圖畫等直觀手法。但直接法恰恰忽略了人的理解力的不同,兒童語言和成人語言的不同。一個兒童頭腦的“知識”含量是絕對比不得成人的,成人由于長期思考習慣的養成,已難以象兒童一樣運用直接法,因此,針對成人的教學法與針對兒童的教學法不應相同。
對于學外語的成人來講,使閱讀理解成為自己知識結構的一部分是一個更重要的目的,而語法翻譯法恰恰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人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研究空間。成人可以利用學到的語法知識,對原文進行深入的理解。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主謂賓的結構來分析一個較難理解的句子,這時候,就會發現面前的句子似乎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理解的難度減弱了。可是,我們光能理解是不夠的,還要進行書面或口頭形式的交流。因此,必須培養由漢語再翻譯成外語的能力,才可以說對外語有了初步的掌握。應用語音學家H·G·Widdowson在談到“語法”和“學會”時說:“對學習者而言,欲知曉語意,則應知曉語法在單詞與語境之間所起的作用(what15erueialforleamerstoknow15氣how腳nunarfunetionsinallianeewithwordsandeontextsfortheaehievementofmeaning)。”由此可見,語法翻譯法忽視了語教學,忽視了語音和語調的教學,過分強調翻譯而不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交際法產生于本世紀六十年代。它主要是在社會語言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既要求語言形式和使用規則,還要求學會具體運用,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比如說新聞報導、廣告、通知、表格、新聞廣播、電話談話等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因此,交際法可以彌補語法翻譯法所帶來的口語練習方面的不足,我們也可以盡可能地利用直觀教學帶來的各種好處,列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所學與他們每日的活動息息相關。而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讓學生學會在各種交際中的語音,知道怎樣去說,說什么,這恰好迎合了J·A·Fishman等提出的社會語言學的任務“誰在什么場合用什么樣的語言對誰講話(從小。SpeaksWhatla眼u眼etowhomandwhere)。”所謂交際能力正如MiehaelGanale在其文章((從交際能力到交際語言法(FromCommunieativeeompetencetoeonununicativeLa雌u職eped眼。盯)》中所說,是“知識和技巧:在交際能力的運用過程中,知識指的是人們對語音和交際語音運用的其它層面的自覺和非自覺的認識;技巧指的是人們在真正的交流中對這種知識運用的程度有多高。”可見交際法的最終目標是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的實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要以人們的知識積累作為基礎。同時,我們在學習中還要分清語言和語言知識的內涵,語言內涵是指能夠與不同語言的人進行簡單的交流,那么你已經掌握了這種語言的某種法門;而語言知識則不同,語言知識是指系統的規則,這規則可以使一句話聽起來語序正確,合乎這種語言的特點。因而,對大學生來講,僅僅靠淺層次的交際是無法在語言的掌握和運用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的,只有掌握了包括語法翻譯的語言知識,才能弄懂深層次的交際內容。
綜上所述,在外語教學中,應采取博采眾長的態度,既讓學生對語言能夠流利地運用,使之成為有效的交際手段;又要讓學生懂得語法翻譯的知識,在不斷的理解領悟中去體會語言的更深層次的作用。為此,教師在教授一、二年級學生時除了正常的教材,還應讓他們多讀些各個領域的原著,以適應不同語體的特點,這個階段也是詞匯量積累和擴大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是以語法翻譯為基礎的,其目的就是讓他們嘗試地進行部分運用;在三、四年級時可以利用視聽手段讓學生自發地學習在各種交際場合中的語言運用,提高聽說能力,使其對語言的掌握從穩健中走向靈活。
關鍵詞:交際法;英語教學;師生角色;課堂互動
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點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任務為基礎,以情景為依托,以整體為指向,一切活動圍繞交際,盡量重現交際過程,允許學生出現語言錯誤。根據這些特點,在運用此教學法進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時,其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與傳統教學法有很大的區別,要求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新的角色。文章將分別探討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學生角色和課堂互動。
一、教師的角色
在交際法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他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學生開展交際活動,都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
(一)組織者
交際法教學中,任何課堂交際活動都由教師組織發起,學生在教師的統一安排下圍繞這一活動主題進行言語、行為上的交際。因此,在每次課堂活動開始前,教師要設計出引起學生興趣的各種交際活動。同時在英語課堂上又要具備教學機智,隨時處理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可預料的情況;既要組織全班和小組活動,也要關照個人需要;既要讓活動開展的生動活潑,又要把握住活動的目標,使教學進度和交際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既要想方設法鼓勵內向的和膽怯的學生投入交際,又要巧妙地避免少數學生主宰交際活動同時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崇高的師德修養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使學生“信其師而親其道”,從而讓課堂交際活動良好地開展下去。
(二)語言支持者
開展課堂交際活動時,由于受已有知識、語言能力限制,學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表述困難,甚至有無法進行表述的時候。這時,教師及時給與語言支持,或是直接給出表述內容,或是引導學生換種角度進行表述思維。否則,教師一旦不能做到這點,課堂活動很可能會無法正常進行下去,從而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甚至不與配合。因此,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具備較高的英語語言水平,還應具備豐富的英語國家的民族的、文化的、歷史的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背景知識,才能真正做好語言支持者的角色。
(三)鼓勵者與參與者
布林與坎德林(BreenandCandlin1980:99)指出:在交際教學法里教師有兩個重要角色,一是在課堂上促進所有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二是在學習教學小組中扮演一個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后一個角色與前一個角色的目標緊密相連并且來自前一個角色。布林與坎德林所謂的“參加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就是學生通過投入各種交際活動在聽、說、讀、寫方面學習外語的過程。
教師積極鼓勵、促進所有學生全面地參加教師所設計出的交際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有機會進行表述。同時教師盡可能地參與到各小組討論或模擬活動或角色扮演中去,作為一個在活動中與學生相互依賴的參加者的角色,這樣,教師此時就起到一個“模范學生”的作用,能很好地帶動所有學生積極投入交際活動中。
(四)學習者和研究者
除上述以外,教師在組織、參與交際法課堂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以及課堂中各種參與因素,經過分析、研究,得出哪些因素是積極、有助于開展交際活動的,哪些因素是消極、不利于培養學生交際能力而需要避免的。由此,教師的角色轉變為研究者,也是學習者。因為通過研究課堂上出現的這些問題可以改進交際法教學的策略方法,提高交際法教學水平,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二、學生的角色
對教學的研究離不開對學習主體的研究。學生的角色正反映出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色優勢。
(一)主人
在傳統教學法里,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中,教師的“教”成為一種補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學目標。不論是何種課堂交際活動,學生的行為都構成了教學活動的中心。課堂就好比成了一個公共場所,大家都可以圍繞某一話題或者某一情景展開討論或者真實扮演。交際法教學就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學習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的解釋、表達和爭辯都被看作是合理的和有價值的,學生的一切努力,無論成敗都被看作是朝著學習的目標邁進。學生的學習成了一種主動的學習,學生的交際成了一種主動的有意義的活動。(二)合作者
在交際活動進行過程中,各成員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說,外語學習是以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相互依賴的方式進行的。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相互依賴的行為,學習者應在相互合作的環境中進行。每個學生自己的學習期望、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既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影響與引導,也可能會給別人產生影響;每個學生所做的貢獻——解釋、表達和爭辯,既可能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啟發與鼓勵,也可能啟發或刺激別人。因此,整個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習者團隊合作的過程,小組成員之間交流與協商、互幫互助,使每個人都在參與合作中感受齊頭并進的集體力量和共同向上的集體榮譽感,也讓每個人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
(三)信息反饋者
在交際法教學里,學生的另一個重要角色是信息的反饋者。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和教學法的適用性向教師提出看法。比如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提出的討論話題與學生的實際一旦偏離太遠或討論無法進行下去時,學生應該積極向教師提出這一問題,以便教師在得到這一反饋信息后能及時就相關問題作出合適的處理。改進并完善交際活動。由此,這種信息反饋能優化課堂交際活動的正常安排和增進教師設計交際活動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交際教學法的效用。
三、課堂互動
在運用交際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不是孤立存在和出現的,而是在課堂教學互動中隨時隨地進行相互轉換的,也即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實際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注意在每一個環節讓師生、生生之間做到積極地互動。
1.英語教師深知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教學的客體。教師作為組織者,把課堂教學設計成交際過程,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互動交流空間。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從課堂活動開始就堅持說英語,師生、生生間用英語交流、表達思想。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中指導學生用英語做值日報告、甚至做會話游戲。沒有做值日報告的學生以合作者的角色認真聽講,然后就報告的內容輪流提問或者發表看法,教師此時以語言支持者的角色從旁指導,幫助學生表達一些他們較難表達以及無法表達的思想,這樣,從一上課開始,課堂上就很好地形成了一種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活躍氛圍,為下一步課堂活動熱身。
2.在課堂互動中,要多確立合作性目標學習任務而不是競爭性目標學習任務。合作性學習更加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合作學習可以采取配對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學生可以在集體自學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生生互動頻繁,學生以課堂主人角色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教師也以研究者與學習者的角色隨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并且能針對作為信息反饋者角色的學生學習方面的弱點,有的放矢地重點給與語言支持。
3.在交際法英語教學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也可以采取以合作者的角色來提問的方式進行互動。提問互動不僅是教師問學生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問學生、學生問教師的形式。互動的提問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融合,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獲取語言交際的能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差異,盡量設置有一定梯度的問題,對于不同學生提不同難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才不會輕易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學生回答結束時,教師應進行適當的評點,多用鼓勵性言語,使每個學生皆有展現其優點的機會。
4.良好的課堂互動建立在師生課堂角色的靈活轉換中。這種轉換不是單一的,而是融合的統一體。它推動著課堂互動高效地展開,師生、生生為著同一教學目標,互相配合,團結合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學活動。
四、結語
語言是人類用于交際的一種工具,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學習者獲得運用該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的運用,不但在課堂上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關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養外,在進行交際法教學時,更應深諳在課堂教學中自身及學生在各個場合所應扮演的角色及其之間融合的統一的轉換,促進課堂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交際法教學的特色優勢。
參考文獻
[1]隋銘才.英語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關鍵詞】基礎會計;教學;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賬務處理程序
對于初學者而言,基礎會計屬一門全新的課程,其理論體系和學習方法,甚至語言表述與以往學習過的課程迥異,從而導致入門難;而且基礎會計講述的內容較多且分散,使得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抓住重點。為使初學者學好基礎會計學這門課,首先應了解這門課程的結構體系。
我們知道,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內在的框架體系和嚴謹的邏輯關系,只有了解它的內在結構、主要框架,才能真正全面地把握其實質內容。基礎會計這門學科就如是,當我們認識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內在規律以后,學習起來就會得心應手。所以初學者應從其切身的實際入手先學習這一課程的內容體系、體系中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課程內容體系中重點、難點等。簡言之,應使學習者腦中搭建一個這門課程的整體框架結構,在此基礎上再添加相關課程內容,將各知識點內容連接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一、基礎會計課程各章的相互聯系
為方便對基礎會計這門學科體系作系統介紹,筆者先將結合目前各學校開設的基礎會計課程所包括的主要內容歸入相關的篇章:第一章會計基本理論;第二章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第三章復式記賬;第四章借貸記賬法的運用;第五章會計憑證;第六章會計賬簿;第七章財產清查;第八章會計報表;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序(會計核算形式)。
(一)從賬務處理程序的簡略圖(圖1),看相關各章之間的彼此關系
會計工作的起點是填制會計憑證,是會計核算體系中的基本環節;真實、完整和合法的會計憑證是登記會計賬簿的依據;為保證會計賬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企業的財產進行清查;根據核對的會計賬簿定期編制報表。
(二)分步驟演示各章之間的相互關系
1.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如圖2所示
原始憑證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辦理業務手續的書面證明,是編制記賬憑證的依據。如收據、發貨票、借款單、車票、收料單等。記賬憑證需要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進行填制。
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這一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流程,從圖2中可知,這一過程需要四章知識內容的鋪墊。下面通過一實例說明。
例1,A公司銷售商品一批給B公司(商品已發出),貨款10000元(不考慮稅金),收到一張經承兌的商業匯票。作為A公司來說,收到的是商業匯票,并未收到貨幣資金,是一項應收而未收款的權利的增加,即一項資產增加;作為B公司來講,并未付出貨幣資金,是增加了一項應付而未付款的義務,是負債的增加。可見這一筆經濟業務對于A公司和B公司兩個會計主體來說,產生出不同的權利和義務,需要對會計主體加以認識;作為A公司,雖然在銷售當期沒有收到貨款,但能否在當期確認收入,這涉及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基礎——權責發生制。而權責發生制的應用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基礎上的,狹義的確認是解決了入賬的時間,而入賬的金額為多少,這關系到計量屬性。具體到計量屬性,一般要考慮會計計量屬性和會計計量單位,同時需要會計人員具有相關的會計專業知識,具備一定的素質。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這一流程涉及到的內容有:會計的對象、會計對象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會計的基本前提(如會計主體、會計分期、持續經營、貨幣計量)、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會計核算的基礎(權責發生制)等相關的會計基礎理論,這些在第一章中進行闡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的情況下確認了當期收入時,接下來應如何記錄呢?此筆業務假定不考慮稅金,A公司應作如下處理:
借:應收票據1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
這是通過會計分錄的形式對這筆經濟業務所作的反映,會計分錄中的“應收票據”和“主營業務收入”是會計科目(或會計賬戶),會計科目或會計賬戶與會計對象要素是密切相關的,即會計科目是會計對象要素具體分類的項目。而為什么運用這兩個會計賬戶反映此筆經濟業務?“應收票據”和“主營業務收入”各自核算的內容是什么?這需要學習第二章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的內容;會計分錄中的“借”和“貸”是借貸記賬法下的記賬符號,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應收票據,貸方反映主營業務收入,這是第三章復式記賬——借貸記賬法學習的相關內容。一種方法的學習,尤其是記錄經濟活動的借貸記賬法的應用,一定要結合具體的經濟業務方能進一步理解并正確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是對前三章內容深刻領會的過程。
會計分錄這種記錄經濟業務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學中采用,在實際工作中,是將會計分錄上所反映的內容體現在記賬憑證上(教學中可參看記賬憑證的格式),當然記賬憑證上除反映會計分錄的三個要素,即借貸方向、會計科目、金額外,還需填列日期、摘要、編號等相關內容。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是在第五章會計憑證中講解的。
2.根據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或原始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如圖3所示
通過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可以反映和監督每項經濟業務的發生和完成情況。每張會計憑證所記載的只是個別經濟業務的內容,它們所提供的核算資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連續、系統地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某一類經濟業務和全部經濟活動情況,且不便于日后查閱,為此需將分散在會計憑證中的大量核算資料加以歸類整理,提供系統、完整的核算資料。因此就必須設置和登記會計賬簿,這是第六章應講述的內容。
3.根據會計賬簿記錄定期或不定期地與財產物資進行核對即進行財產清查,如圖4所示
由于賬簿記錄各項財產物資的賬面數額與實際結存數額會產生差異,如在會計記錄中出現漏記、重記或計算錯誤,而財產在保管過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響發生數量和質量上的變化等情況,為了保證會計賬簿記錄的真實、正確,為經濟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須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財產清查,查明各項財產的賬存數額與實存數額的差異以及發生差異的原因和責任,以便采取措施尋找防止差錯的有效辦法。這樣做,也便于對發生的差異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辦法調整有關賬面記錄,做到賬實相符,這是第七章的財產清查。
4.根據會計賬簿記錄定期編制會計報表,如圖5所示
企業、事業等單位對經濟業務的日常核算是通過賬簿進行連續、系統的登記和計算,這些賬簿記錄可以提供豐富的會計信息,對于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和實行會計監督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賬簿反映的經濟活動的狀況不夠概括,且賬簿資料也不便為其他職能部門使用,更不便為企業外部的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使用。因此,為充分利用會計信息,需根據賬簿資料定期編制會計報表。這是第八章會計報表要講述的內容。
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這是基本的賬務處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單位的性質不同、規模大小不同、經濟業務量多少存在差異,可以選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匯前面各章節的內容于其中,這是第九章賬務處理程序的內容。二、基礎會計教學中理論與實際工作方法的比較
(一)教學手段與實際工作方法的迥異
在該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意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處。為了教學方便,在會計教材中,講述復式記賬法時,有會計分錄和“丁字賬”,初學者往往弄不清楚會計分錄與會計憑證以及“丁字賬”與會計賬簿的關系,或者不能把它們聯系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強調會計分錄和“丁字賬”是教學中記錄經濟業務的手段,在企業中就是編制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
通過比較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在教學中采用的手段和實際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學生明白理論與實際的差異,提高今后的學習針對性。下面對比教學中采用的手段和實際工作中的方法舉例說明(表1)。
(二)案例比較分析兩者的不同
會計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僅僅記住一些理論而不會應用是不行的。根據認識的規律,在認識的過程中,要完成兩次質的飛躍。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到實際應用。會計的學習和教學必須很好地完成這兩次飛躍,最后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將理論很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通過案例教學,加強學生對會計基本理論的理解,對會計基本方法的運用和對會計基本技能的訓練,將會計專業知識和會計實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之能夠真正掌握,針對各種業務進行準確而獨立的賬務處理,從而為學生今后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基礎。下面通過實例說明兩者的差異。
例3,從銀行提取現金7000元這筆經濟業務。
1.原始憑證的不同
(1)實際工作中,此筆業務的原始憑證為現金支票的存根,見表2。
(2)教學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語言文字表述:原始憑證——現金支票的內容,即從銀行提取現金7000元。
2.記賬憑證的不同
(1)實際工作中這筆經濟業務需通過填制付款憑證來記錄,見表3。
(2)教學中采用的手段是用會計分錄替代記賬憑證,即:
借:庫存現金7000
貸:銀行存款7000
3.會計賬簿的不同
(1)實際工作中需要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等賬簿,下面以現金日記賬為例說明(表4)。
(2)教學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賬。
注:在手工記賬時,空白的記賬憑證和會計賬簿比較容易獲取,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各種格式的記賬憑證和會計賬簿(必要時可準備些車票等原始憑證),這樣理論與實際緊密相連使教學更為直觀,便于理解。
三、結論
總體框架體系的搭建可使整個知識體系變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為初學者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會計的實用性很強,通過案例教學,將會計專業知識和會計實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使學生能夠真正對各種業務準確地填寫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進行賬簿登記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并能獨立處理特殊及較復雜的工業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其今后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基礎。
盡管會計環境等諸要素會影響到這門學科的內容,教學中面臨的教學對象層次也有所不同,但筆者認為這種方法可以為學習該課程或其他學科提供一種思路。
【主要參考文獻】
[1]唐順莉.《基礎會計》課程中的實踐教學[J].科技資訊,2007.34.
1.巧借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實現興趣教學
對于現在的初中生而言,早在他們進入初中之前,大多數都已經接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的使用算是一知半解。多數學生對計算機還是相當感興趣的,這就在根本上促發了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而初中計算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計算機的好奇心理進行興趣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生進行幻燈片的制作時,就可以事先將自己制作的精美幻燈片展示給學生觀看,幻燈片的內容選自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可以是當紅明星、時下熱點等,只要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即可。通過自己制作的幻燈片引發學生對幻燈片制作的興趣,最終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幻燈片的操作、探究。巧借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實現興趣教學是興趣教學最基礎的做法,充分促進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積極性,調解整個計算機課堂學習的和諧氛圍,最終實現教師與學生間的雙贏。
2.通過電腦游戲實現興趣教學
對于初中生來說,愛玩游戲是他們的天性,游戲能夠鍛煉人們的思維,增強人們的情感認識,具有趣味性、挑戰性等特點。巧妙地運用電腦游戲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機學習興趣具有一定的實效性。通常計算機知識講解起來學生會提不起興趣,然而在課堂中穿插小游戲,讓每位學生進行體驗嘗試后,再進行講解,將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方法融入其中,學生的興趣盎然。例如有些學生語數外成績不怎么樣,而計算機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因為他喜歡動手操作,教師通過鼓勵,這些學生在其他課上的表現更積極,學習也會更用功。適當地運用游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3.利用活動比賽的方式實現興趣教學
雖然計算機課程比較新穎,但是長時間的重復操作會給學生帶來厭倦感和乏味,所以教師應該迎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深思熟慮,舉辦一些以計算機知識為主題的活動和比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提高交流合作、動手操作、探究思考等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關于Word相關知識前先通知學生學習結束后將舉辦Word操作比賽,學生自由組合,獲勝的小組將頒發獎狀,這樣在課堂學習中學生的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課堂學習氣氛較濃厚,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漸傳遞開來,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的提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又如在教學演示文稿相關知識的時候,希望學生提高對幻燈片學習的興趣,可以組織小活動,布置一個主題,然后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幻燈片制作,最后由全體師生共同選出做得最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樣一個過程對于學生的能力和特點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同時也提高學生計算機的興趣,是一件多全其美的事情。
二、結語
1項目的確定和分解
項目的確定是比較困難的一項工作,這個難度是學生學習的推動力,推動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把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加以解決。例如在講解擺動導桿機構這個知識點時,僅進行平面四桿機構的講解是不夠的,還要對運動學、靜力學的知識進行補充講解,分析間隙對運動精度的影響。其中,運動學和靜力學的知識為工程力學在本課程中應用,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而最后的知識點的講解則是為了給《數控機床維修》和數控加工精度這兩方面的分析打基礎,這樣看起來雖然像增加了難度,事實上,這三個知識點是進行項目實施的必備知識,通過學習能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而具體,加深了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
在進行項目教學法時,一個項目組學生的人數一般為5個人,教師在進行項目組成員的分組時,盡量使不同知識優勢、個體知識存在差異的學生組成一組。教師在給項目組安排任務時,可以讓該項目組成員中,知識能力強的學生從事學生學習管理方面的任務,對組內的學習因材施教,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便更好的完成項目組的任務。
3項目計劃的制定
在確立了項目的內容后,有各個項目小組的學生展開討論,獨立完成本項目小組項目計劃的制定工作,把工作的程序確定下來。項目計劃的確定工作,教師不能替學生完成從,讓學生自己完成能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便于項目教學法后面內容的實施。
4項目計劃的執行
各個項目小組在確立了本小組的項目計劃以后,依照之前制定好的工作程序執行項目計劃。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他們適當的提示和引導,使學生勇于克服困難。
5項目工作的總結
項目工作沒完成一個階段性的工作,都需要對該段工作進行總結,由學生根據自己小組項目工作完成的情況進行總結和自我評價,教師再對其進行考核評定,并對工作中出現的難題給予指導,提出解決辦法。教師可以對小組內和小組間學生的工作成績分別進行比較評價,分析優缺點,激發學生之間良好的競爭機制,使學生學習他人的優點,在相互的學習和督促中,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將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項目教學法實施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項目的設置要合理
在機械基礎的教學中,項目教學法項目設置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項目教學和普通的機械生產實踐不同,它與課程教學的目標聯系非常的緊密,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鉸鏈四桿機構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時,項目的設置可以采用我們平時經常見到的自行車的傳動機構,這樣設置的項目由于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項目教學法要和生產實踐緊密聯系
高職院校的項目教學法和普通的實驗課不同,它的目的不僅僅是對機械基礎原理的理解,還要和社會上一般工廠的實際生產技術聯系起來。不能只讓學生觀看各種機械設備的車床、齒輪、軸承等,還應讓學生對生產實踐中常用到的機械設備進行實際操作,教師一邊指導學生操作,一邊對理論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結語
1《.國際商法》在國際經貿類專業知識架構中的地位。
在國家教委即將出臺的《國際經貿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標準(草案)》討論稿中,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及國際商務專業是交叉型學科專業,學生理應掌握經濟、管理以及法律的相關知識。概述了掌握經濟知識是為了更有效的配置資源,參與競爭;掌握管理知識是為了更有效的發揮企業運作效能,降低成本;掌握法律(特別是《國際商法》)知識能夠更好地遵守和適應交易規則,降低交易風險,三大知識缺一不可。
2《.國際商法》知識對用人單位和學生就業的意義。
在我國日漸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并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國際投資國(2012年)和世界第一外貿進出口大國(2013年)的背景下,用人單位(尤其是企業)在招聘大學生時已將學生是否具備國際視野,是否了解國際商事交易規則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是針對國際經貿類學生而言,能否掌握國際商法規則并進而利用這些法律規則(如通過合同條款設定)去降低自身風險,維護自身權益,不僅是其學識能力的表現,也是增強自身就業競爭能力的客觀需求。
3《.國際商法》在國際經濟貿易類專業中的課程定位。
結合前述需求,《國際商法》這門課程至少應被設置成為國際經貿類專業學生的限定選修課程,甚至應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等一道成為國際經貿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如果將其置于學生的任意選修課程甚至根本不開設本課程,必將導致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的重大欠缺,進而嚴重降低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早在2002年國內學者就分別從國際商法的問題導向、教育模式、案例教學、實踐應用性培養等諸多角度分析了相關問題,但結合實際分析,《國際商法》教學仍存在著下列諸多頑疾,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材內容的缺陷性。
由于我國傳統的專業條塊分割,經濟類國貿專業的《國際商法》教材偏重于對世界重要國家相關法律規則的介紹,每個問題都會列出英、美、德、法外加一個聯合國公約等五大部分介紹,卻忽視了對我國具體適用情況的闡示,使同學們極易產生混淆且缺乏應用價值。而法學專業以《國際經濟法》替代《國際商法》的教材,雖然強調了中國所參加生效的國際條約和國際公約,但在具體闡述“國際經濟組織法”與“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以及“國際稅收法”四大國際商事行為法時,又犯了含大求全的錯誤,重點不突出,難以深入。
2.教學方式的陳舊性。
無論是經濟類的《國際商法》,還是法學類的《國際經濟法》課程,均存在所涉內容十分龐雜的特點,而要想在當前高校36學時(最多54課時)內學完教材的全部內容,必然使教師趨向于傳統的“填鴨式”灌輸教學,即使有較好的多媒體資料及案例也不能充分的運用到課堂上,更談不上與學生進行互動式的案例研討了。教學方式的陳舊導致教學效果有限。
3.考核方式的單一性。
由于課程內容本身缺乏實踐性,加之教學方式局限于陳舊的灌輸,導致學生對《國際商法》知識的不求甚解,囫圇吞棗,生搬硬套。這樣又會導致要想對學生進行本門課程的實踐性、應用性的靈活考核也就無從談起。而傳統單一的考核方式又會反過來促使學生更不求甚解,缺乏深入鉆研的動力,進一步影響《國際商法》的學習價值和教學效果。
三、信息化對《國際商法》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海量信息”帶來的《國際商法》教學資源選擇中的困境。
伴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普及,由數據電訊方式存儲的信息本身容量就比傳統的紙質媒體擴充了億萬倍,而互聯網的興起更加據了這種趨勢。以《國際商法》教學中所涉的內容為例,無論是涉及國際商主體的IMF、WBG、WTO等國際經濟組織以及各類跨國公司的網站、視頻及其他資料,還是涉及相關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國際金融稅收等商行為的案例、資源等電子信息資源,都是如煙似海,而這種“海量信息”大大增加了教學中相關資源取舍的成本與難度。
2.信息化帶來的教學摸式上的從“跟我學”到“互相學”的轉變。
由于學生從網絡上足以獲得足夠的相關《國際商法》的基礎知識,使得我們傳統的填鴨式的灌輸失去了意義。如何引導學生從“浩如煙海”的相關網絡資源中選擇對自己最為適用和最有利于理解的信息知識,并進而初步掌握相關技能成為了教師的主要任務;而老師也可能在學生選擇自學的過程中獲取自身所沒有注意到的新信息,從而豐富今后的教學內容,即從根本上實現“互相學”,實現教師的教學工作從“工具”到“價值”的引導轉變過程。
3.傳統考核模式在信息化條件下受到多樣性與及時性要求的沖擊。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考核采取固定化考核的方式(如期中、期末),即使有所謂的平時考查亦只能是有限的幾次,不可能對每一位同學《國際商法》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及時考核。而利用計算機與互聯網,我們就完全可能隨時隨地的對每一位同學進行考查,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已開發出的國際貿易相關ERP軟件對學生進行電子單證、交易流程及相關制度規則的模擬實訓,在一個近乎于真實的環境下考核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四、《國際商法》的教學改革措施與建議
1.選擇符合本專業需求的《國際商法》教學內容體系。
確立符合國際經貿類學生的知識儲備與需求實際,詳略得當的《國際商法》教學內容體系;結合經濟、管理類同學的實際需求以及其已有的知識儲備與認知能力,設定內容合理,各有側重的《國際商法》教學內容體系,以及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特色的《國際商法》課程。具體以國際經濟組織和跨國公司為國際商主體法的核心內容,以國際貿易所涉及的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法律制度為國際商行為法的核心內容,兼涉國際金融及稅收的相關法律知識為補充,以保證學習本門課程過程中內容的完整性、邏輯性,并保證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2.強化所授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識記能力。
根據學生的特質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是自古以來我國教學的優良傳統,即所謂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根據學生的本身特質和自身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結合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機械記憶力差而邏輯記憶力強的識記特點,我們需要強調教學內容的系統性與邏輯性,強調《國際商法》知識與其以往所學《世界經濟》、《經濟法》等課程的聯系,使其通過已掌握的知識,聯系學習掌握新知識,以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優勢,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
3.多管齊下,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以求使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傳統的教學是從概念出發,先特點、再原則、再應用等,信息量有限,且形式呆板,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在教學中將其與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多媒體視頻、音頻及圖表等內容鮮活豐富、信息量大的優點,即可使相關基礎技能課程的教學在相當程度上減輕枯燥、乏味的狀態。如果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可以使學生切實了解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繼而,如果再將“參與式教學法”、“角色演練法”以及“研討式教學法”等新式教學方法引入,通過學生結合案例進行角色扮演、角色互換等方式,親身參與到相關案例中去,互相研討案件的處理思路與應對、解決辦法,更會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及應用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增強學生的理解、掌握及應用能力。
4.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幅度提升《國際商法》的教學效果與功用。
關于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許多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如余文森認為“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鐘作慈認為:有效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主旨,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同時,有效教學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必須以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為前提,以合乎教學目標為實質,以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為關鍵。這些見解實際上都強調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學習不局限于獲得知識,還在于掌握知識的運用技能。因此,筆者認為: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教師教學中傳授的知識,并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按照思維方法,在課程教學中,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有兩個因素,即主體因素和客體因素。主體因素是教師和學生,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要加強主體的能動性。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師生的互動參與必不可少。教師要取得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需要自身首先吃透教材,對課程內容掌握透徹,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同樣,學生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研讀教材內容,對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問題要積極尋求教師的答疑解惑。客體因素是教材,好的教材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教材的編寫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知識掌握度,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要有不同側重點的教材,忌各個專業采取同樣教材,這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程教學的效果。
二、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主要的問題
1.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互動參與不足。經濟法課程教學目前相當部分高校已經采用多媒體教學,但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仍然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發揮不了主觀的能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判斷分析的思維能力,也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互動不足,教學氣氛沉悶,也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熱情。
2.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需要提升。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基本上局限于理論研究和學習,真正參與經濟法相關學科的實踐活動太少。這一方面與缺少實踐活動平臺相關,另一方面也與目前教學環境是緊密聯系的,需要加以改革和創新。教師若沒有實踐經驗,僅僅是從理論到理論,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濟法的專業性強,其專業性體現在經濟法教學內容的特殊性上面,如金融法、證券法、會計法、審計法、稅法等法律的教學需要教師具有相應的金融、證券、財務會計、審計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具備這些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就很難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做到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的系統性、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體現出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
3.教材同質化嚴重,難以適應不同專業要求。從目前課程教學來看,各個專業學生學習經濟法的教材要么內容大同小異,要么教材突出的是學者自己的觀點,造成學生無所適從,專業的針對性不強。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也往往就是相同的教案相同的教材適用不同專業,導致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時學習效果呈現明顯的差異性。教師應針對不同專業做到教學內容的側重方向不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三、提高經濟法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經濟法是一門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緊密聯系的法律學科,學好這門課程對學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就提高經濟法課程教學有效的途徑進行如下探討:
1.根據不同專業要求選擇教材和調整教學內容,促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根據影響教學效果因素分析,教材的好壞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好的教材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認為好的教材應該是適應學生專業發展要求的教材。不同的專業,由于培養要求不同,其掌握知識的體系和側重點就不同。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要求選擇教材,而不能選擇一套教材來教不同的專業,也就是要做到教材的專業適用性和針對性。同時還要根據經濟法律法規的調整變化及時更新教材,確保教材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教師還應根據專業需要來調整教學內容,對不同專業所需法律知識選取不同的體系和內容,使教學內容有增有減,突出不同專業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使經濟法課程更能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性?筆者認為最重要是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人,而不是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而不是一種單一的教學手段。首先,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經濟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有些課程內容由教師重點進行講授,有些內容要引導學生進行自學,還有些內容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和討論。這樣的教學方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其次,要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經濟法的課程內容既與生活相關又是比較抽象的,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經濟法的熱情。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通過具體案例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既激發學生的思維,又提高了學生對經濟法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講解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或人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具體案例。最后,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還可以采取法律診所式教育。法律診所式教育是一種直接以培養學生的法律執業技能為目標的教育方式,它引導學生以自己所學理論知識直接去面對和處理一個個沒有現成答案的法律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判斷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診所法律教育法彌補了我國學生法律實踐教育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其運用經濟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理論與實踐要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現在教師和學生都要加強實踐活動,注重實踐性經濟法教學模式。既要發揮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又要激發學生主體意識,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創造和應用等無形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活動。如何提高實踐能力?教師要經常深入生活實踐,比如到律師事務所進行案件活動,用親身經歷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等等。教師在實踐活動中同樣提高了自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與認識的升華對學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他們的實踐經驗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對于學生而言,可以進行一些校內和校外的實踐教學活動。校內實踐教學活動譬如常規的經濟法模擬法庭與案例研討、開展經濟法問題調查問卷與研討活動、舉辦經濟法論文競賽與年度模擬法庭大賽等等,還可以邀請經驗豐富的律師、法官到學校作專題報告。一方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對經濟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們運用經濟法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雖然并不能與教學技巧劃等號,但是卻將不同知識結合思想政治教師所具有的教學技巧體現出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與任課教師之間存在著最直接的關系。大學生之所以會敬仰一位教師,表面上看是敬仰這位教師的教學技巧,而實際上敬仰的是這位教師的奉獻精神、生活熱情以及人格魅力等。教學風格代表了一位教師在教學藝術上的成熟程度,而這種成熟程度很有可能會對教學質量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幽默詼諧的教學風格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教學氛圍會使原本枯燥的學習變得活潑起來,如果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一些幽默的手段進行合理的利用,那么就會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記憶變得更加深刻,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是非常有利的。
2.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改革的主要出發點在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教學的實施也要充分體現這一思想,知識體系建立要與學生心智發展、事業拓寬相適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學生將自己的個人思想充分展示出來,同時,在此基礎上,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師生互動或者生生互動,為學生創建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3.關注學生對教學的感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核心與靈魂在于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產生體驗,在體驗過程中產生感悟,本課程并沒有其他課程的限制性指標,學生們完全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到課程互動中。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大學生的情感充分的尊重,從而為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構建更加廣闊的空間。教師不應該對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進行過分的干涉,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投入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展開要立足于信息的反饋與交流,在大學生活中充分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相關觀念,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進行體驗與感悟,這樣才能使本門課程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新天地。
4.充分運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法。項目驅動式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共同實施一個項目,基于這個項目而展開的課堂教學活動,其主要模式可以分為項目選擇、項目實施、項目演示以及項目評估4個環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其目標是幫助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一教學法一旦運用,就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激發出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形成一種知行合一的意識。
二、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
1.通過新鮮的語言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的大學生被人們稱為“新新人類”,他們的思想非常前衛,同時又對現實權益非常關注;他們本身又具有一種獨有的話語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師可以針對大學生這些特點,在教學課堂中合理地加入一些與這些大學生特點相關的教學語言,并針對他們身上存在的這些特點對和諧的教學氛圍進行精心創設。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對大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進行激發。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之間展開交流與討論,這樣教學課堂就會充滿青春與活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名言警句,還可以運用一些發人深思的語言,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和諧的共振效應,由此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心理上的一致性,達到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這樣才能使課程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出來。
2.在教學中引入更多的學科知識提高教學的品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養,通過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注意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對自我發展和學習進行全面關注,進而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同時,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行不斷的更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引入各學科知識,進而使本學科的教學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使本學科的教學操作性更強,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對教學實踐環節進行創新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策略;教學法;交際法;語言運用能力;分層教學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以及學生來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各門課程的教學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科教學。目前,從柳州運輸職業技術學院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看,教學效率低、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差等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英語教學的質量遠遠不能適應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迫切需要建立起適應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模式。
一、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分析
柳州運輸職業技術學院位于全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英語教學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受當地經濟、教育發展相對落后的影響,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柳州運輸職業技術學院有在校生5100多人,生源主要有2種:一是普通高中畢業生,他們經過正規的高考錄取,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但整體水平不高;二是從中專升入高職高專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學過3年英語,但英語基礎較差。
為了進一步了解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2007年秋新生入學后,筆者對學院錄取的幾名新生進行了有關英語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6.76%的新生英語高考成績在90分以上;有61.61%的新生期望通過加倍努力,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力爭通過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有35.47%的新生對英語有興趣,并樂于學習。
因此,筆者認為,面對英語學習基礎、學習期望和學習興趣各異的高職學生,要完成英語教學任務,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同時,教師必須轉變原有的英語教學指導思想,改革教學方法和內容,并對大一、大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二、高職英語教學策略的制定
(一)明確教學目標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規定,高職高專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必需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具有閱讀和翻譯與本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的初步能力,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礎。英語的教學內容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加強語言技能的培養。”可見,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其教學目標不是培養英語語言專家,而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高職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中,英語主要是作為一種使用工具。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應側重于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運用英語的能力。
高職教育的學制為3年,其中有1年的時間用于各種實習、實訓,所以真正用于英語教學的時間總共才180個學時左右。因此,筆者認為,要把高職英語教學從學科型或知識型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放到整個高職教學系統中重新定位,不再跟著普通高等教育亦步亦趨。高職英語教學應樹立為學生所從事的職業服務的理念,把有限的英語教學資源(時間、師資、設備)以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都集中到培養與其職業能力相匹配的英語實用能力上來。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既保留英語語言知識的基礎性,又根據實際的職業特點和需求有意識地滲透英語語言的實用性,把英語教學的基礎性與實用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應遵循“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的教學原則,使“以實用內容學習為指導,以實用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思路得以實現,使高職英語教學抓住重點、突出職業特色。
(二)調整學習心態
對大多數高職學生來說,從中學到大學是一次飛躍,大學生容易出現3種心態:有的學生認為,好不容易熬過了高考,到大學就該好好歇一歇,所以在思想上就有了放松的情緒;有的學生認為,高中學習負擔那么重都挺過來了,到大學就更沒什么了不起的了,所以在思想上有了輕敵情緒;還有的學生認為,高中時英語基礎打得不牢固,而大學英語的內容和難度都加大了,就更學不好了,所以在思想上有了畏難情緒。
面對這3種心態,高職院校的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糾正學生思想上的各種錯誤認識,消除他們頭腦里的各種消極情緒。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到,大學一年級雖然是起始年級,但卻是整個大學期間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所以在思想上一點也不能麻痹大意,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對那些想“歇一歇”、有放松情緒和輕敵情緒的學生來說,教師應幫助他們掌握學習的規律,認識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刻苦努力、繼續發揚拼搏精神,才不會落后于他人。對那些在學習上有畏難情緒的學生,教師首先要讓他們認識到大學和中學的英語學習都是階段性的;其次要鼓勵他們樹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堅定信念,以及“只要認真,就完全可以學好大學英語”的必勝信心。
(三)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
解決了高職學生思想上的認識問題以后,筆者認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就是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把英語教學過程分成2個階段進行。
1第一階段:查漏補缺,夯實根基,著重培養高職學生聽、說、讀、寫的英語交際能力,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的通過率。
(1)教師要幫助學生過好語音關,使學生較扎實地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和句型,為英語教學的進一步推進掃清障礙。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以模仿為主,學生在中學開始接觸英語時,只會“鸚鵡學舌”,但那時單詞量少且簡單,學生又感到新鮮好奇、有旺盛的求知欲,所以靠強行記憶還可以應付。到了大學以后,隨著單詞量越積越多、句型越來越復雜,學生既要記讀音,又要記拼寫,還要背句型,就感到困難大、負擔重了,往往是顧此失彼、招架不住。于是,由學不會到不愿學,漸漸地學生英語學習的差距就出現了。筆者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發現,學生英語學習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不會拼讀單詞、不會拼寫單詞或拼寫單詞顛三倒四。調查發現,91.0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差,其中完全不能開口的占21.07%;73.1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聽力能力較弱,有些學生分不清漢語聲母中的j與英語字母表中的j以及音素/j/,一部分學生養成了“等著老師來教”的依賴心理,仍然要求教師領讀單詞。學生無法通過詞典掌握英語單詞的讀音,這給新課的預習帶來了困難。而且,學生把拼寫與拼讀截然分家,記單詞按照字母在單詞中的順序來記,結果是花的功夫大、費的時間多、單詞還是記不住。于是,這些學生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不再記憶單詞,從而進一步影響到詞匯和語法的學習,也嚴重影響了口語和閱讀能力的發展。
我們知道,語音學習在整個英語學習中是最基本的。音標是語音的核心,扎實的音標教學將為語音教學提供保證。系統的音標學習能夠幫助學生較好地突破語音關,并使以后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鑒于語音教學的重要性,也為了彌補高職學生在英語語音學習上的漏洞,筆者認為可以采用馬承老師設計的“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把字母的名稱音、英語音素和國際音標融為一體,注重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掌握字母與音素的對應關系,使學生在記單詞時把音、形、義結合在一起,凡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都能做到會讀的單詞會寫、會寫的單詞會讀。
(2)教師要正確認識語法教學在交際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在“淡化語法”的教學中強調語法教學的交際化。
交際語言教學觀認為,語法知識是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為了提高英語交際水平,學生必須掌握比較系統的英語語法知識,這是掌握英語的關鍵。語法作為語言的三大構成要素之一,是語言的骨骼,滲透于語言使用的聽、說、讀、寫、譯各個方面。語法知識是培養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和保證,交際能力又是語法知識的實際運用和最終目的。中國學生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習英語,只有掌握系統的語法基礎知識,才能增強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準確性,才談得上用英語地道地表達和交流思想感情。
客觀地說,高職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更多的是以書面的形式使用英語,而在閱讀過程中,他們往往需要語法知識的幫助才能正確理解。調查發現,73.6%的高職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能力差,86.29%的高職學生認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弱,30.53%的高職學生非常希望教師詳細講解語法知識。這反映出高職學生的詞匯量不夠多、語法知識很薄弱。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本著一切從最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出發,正確地認識英語語法教學的作用,有所側重、有所取舍地教授語法知識;要將語法知識與篇章結合起來,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嘗試使用語法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成就感、喜悅感。只有這樣,才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語法教學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語言發展服務。
(3)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等級考試,并不斷為此創造條件。
調查發現,91.04%的高職學生英語口語的運用能力較差。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針對高職學生想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的期望,以英語口語為突破口,積極開展英語口語訓練,鼓勵學生多說。通過舉辦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彰顯自己的才華和英語表達能力,并盡量養成用英語交流和思維的習慣。通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篩選英語聽力和閱讀材料,讓學生聽的、讀的英語與自己的專業結合起來。此外,高職院校要采取措施,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等級考試,使學生不僅能夠考到一張過硬的證書,而且真正擁有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充分發揮作用。
2第二階段: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因材施教,把公共英語與行業或專業英語有機地結合起來,強化英語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功能。
根據柳州運輸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的結果,筆者認為,應在大二時實施英語分層教學。大二學生的層次差異減小,英語水平相對平衡,這樣教師備課時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更有針對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規定最低要求和努力目標,并采取不同的考核辦法。這可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按照各自的目標而努力,從而各有所得。同時,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在一定時期內的成績申請換班上課,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向高一級目標進軍。這既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一部分在基礎教育階段遭遇“學業失敗”的學生導向“學業成功”,使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也使那些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從而使大部分高職學生走向“成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