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就業計劃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酒店項目簡介
度假酒店項目基本信息
度假酒店項目名稱
度假酒店項目承建單位
擬建設地點
度假酒店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度假酒店項目性質
度假酒店項目建設期
度假酒店項目投資單位概況
酒店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
酒店項目建設背景
酒店項目建設必要性
酒店項目建設是促進實現“十二五”促進產業集約、集聚、高端發展,促進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的需要
酒店項目的建設能帶動和推進度假酒店項目項目的發展
酒店項目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酒店項目是增加就業的需要
酒店項目的實施地情況分析
基本情況
地理位置
交通運輸
資源情況
經濟發展
市場分析
國內外度假酒店項目項目市場概況
國內市場狀況及發展前景
國際市場狀況及發展前景
我國度假酒店項目項目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
2015年我國度假酒店項目項目出口情況
主要度假酒店項目項目市場情況
度假酒店項目項目產業前景
競爭分析
企業競爭的壓力來源
波特五力競爭強弱分析
SWOT態勢分析(SWOT示意圖)
酒店項目優勢
政策優勢
地域優勢
管理優勢
技術優勢
酒店項目建設方案
1.度假酒店項目建設內容
2.度假酒店項目項目工藝方案
3.度假酒店項目項目產品方案
4.經營理念
5.管理策略
管理目的
組織結構
管理思路
企業文化
經營理念
企業精神
人才戰略
人力資源配置
6.營銷策略
產業延伸策略
定位策略
定價策略
銷售渠道
網絡營銷
7.度假酒店項目整體發展規劃及戰略
整體發展規劃
度假酒店項目宗旨
度假酒店項目發展目標
酒店項目投資及資金籌措
度假酒店項目投資
資金籌措
酒店項目效益分析
1.度假酒店項目經濟效益分析說明
經濟效益分析評價的范圍和依據
度假酒店項目的評價計算期和達到經營規模期
2.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3.營業收入、經營稅金及附加估算
4.總成本費用估算
5.利潤、利潤分配及納稅總額預測
6.現金流量預測
投資項目的類型假設
財務可行性分析假設
全投資假設
建設期投入全部資金假設
經營期與折舊年限一致假設
時點指標假設
7.贏利能力分析
動態盈利能力分析
靜態盈利能力分析
8.盈虧平衡分析
9.財務評價
10.社會效益分析
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要求
度假酒店項目建設拉動大量就業
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酒店項目風險分析
1.政策風險及其規避方法
2.市場風險及其規避方法
3.競爭風險及其規避方法
4.經營管理風險及其規避方法
5.成本風險及其規避方法
6.財務風險及其規避方法
尊敬的董事長:您好!
國家我們酒店的裝修進度,現在初步計劃是在XX.4.1試業,現在我就根據裝修進度制定出酒店運轉所需的人員/物品/宣傳計劃書,在計劃時間內完善所有工作,確保如期試業。
XX元旦后10天內應該確定餐廳經理/副經理/主任,行政總廚/副總廚,客房經理/保安經理人選,并通知其在2月1號開始上班,2月份開始招聘各部門員工,2月10號前應該定下酒店所有家私/布草/餐具/陶瓷/印刷品/員工制服/開荒用品等的清單,15號以前定下所有的供應商,下定單。確保在3月15號前全部材料到位。
3月份全部員工到職上班,上午培訓,下午搞衛生,10號以前定出菜譜,15號至25號模擬運轉,主要是餐廳。
3月10號開始營銷部門開始做市場,準備試業慶典的一切程序/用品等。
農業經濟統計作為掌握農業生產一手數據資料的重要工作,為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標準化數據統計水平的提升,其在農業經濟統計方面帶來的影響也愈加深遠,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需要提供足夠的統計數據,同時也對數據統計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農業經濟統計相比其他行業統計的特殊性,其標準化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值得我們進行探究。
關鍵詞:
信息化時代;農業經濟;數據統計;標準化
一、引言
農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產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石。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數據統計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農業經濟數據統計通過標準化指標的構建和標準化統計步驟的實施來完成的。在信息化時代,通過大數據的快速處理和信息數據化詳細全面探究農業經濟數據統計的標準化問題,了解當前農業經濟數據統計面臨的問題和其未來在標準化道路上的發展趨勢,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性數據,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農業經濟數據統計標準化現狀
(一)農業經濟數據統計體系精細化水平不高
對于任何行業的數據統計進行體系把握和控制時,必然涉及到統計標準的選擇上來。對于農業經濟數據統計而言也不例外,由于農業統計的發展處于從傳統型向信息化轉變的時代,其精細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首先,在我國統計局公布的行業劃分標準方面,農業屬于農、林、牧、漁業中的一類,并包含農業服務業及其他農業服務業,但是在統計體系精細化管理過程中,對于復合行業即可能包含農林牧副漁業中一個行業或者多個行業的統計信息劃分就不夠清晰,可能會導致在農林牧副漁業中的統計信息存在交叉及數量關系方面的不準確,當前有關農業統計并沒有對這復合行業進行詳細劃分和規定,可能會存在復合行業的統計信息缺失及錯配的情況。其次,農業經濟數據統計體系的建立是通過歷史經驗的不斷完善和修正而得,這使得農業經濟數據統計體系中仍然保留著很多傳統過時統計方式的影子,很多方式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可以被先進的設備設施所替代,而傳統的一些統計方法可能存在人工成本較高、準確性較低等缺點,不利于提升農業經濟統計的準確性。如在實際工作中的農產品成本統計,就是采用的簡均法統計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的各項直接和間接生產費用,即縣級對各鄉村調查戶數據匯總,以各戶的實際播種面積為權重進行加權平均;省市級采取簡單算術平均辦法來進行匯總。如果遇到調查戶數據記錄不準確,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響統計結果。
(二)農業經濟統計數據從收集到傳輸缺乏專業性
由于農業經濟作物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經濟作物收集的不同也為農業經濟統計帶來了一定難度。當前,農業經濟統計數據在收集環節到傳輸環節由于信息量大、種類多,農業經濟統計面臨著專業性較弱的問題。首先,在收集階段,由于統計抽樣的方式選擇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確定,由于種類過多,在統計抽樣時,如何選擇抽樣方式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抽樣方式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最終呈現出的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隨機抽樣方式在統計工作中是非常普遍、操作也是較為簡單的一種方式,但是在農業統計時卻并非特別容易進行。這和農業統計的特性有一定的關系,農業經濟統計的一般是生鮮制品,對農產品進行定性和定量分類較難,在統計過程中隨機的方式雖然可以減少工作量,但也容易使得統計數據的準確性下降,這不符合大數據時代對于大規模數據準確性的要求。其次,在數據傳輸階段,過去由于信息化水平較低,統計數據一般由村開始層層上報,下層人員有關統計知識的水平較低,數據的傳輸多采用報送紙質資料、電話匯報等方式,這容易造成數據傳輸過程中的二次差錯,同時這些差錯也很難在后續的復核、處理過程中被發現,最終這些差錯就會擴大數據的誤差率,造成農業經濟統計數據的可用性降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常遇到此類問題,農業部農業綜合統計中的農村經濟基礎資料卡片的統計就是由縣級信息員報送,省市級信息員逐級匯總,層層上報,上報過程中,如果每一環節出現差錯就會增加下一步的復核難度。
(三)農業經濟數據標準化處理水平偏低,缺乏可信度
農業經濟數據在經歷過收集、傳輸之后必然面臨著數據標準化的處理問題,只有進行有效數據處理和加工,數據才具有較高的可視化,才可以被加以有效利用,從而提升農業經濟數據信息的可信度。但是當前,在農業經濟數據標準化處理方面,我們仍然面臨著處理水平不高的問題,最終導致農業經濟數據的信息可信度欠缺。首先,部分農業經濟數據的標準化處理仍然較為落后,統計分析手段仍然停留在簡單的匯總、平均方面,未對數據的深層次關系進行挖掘和分析。簡單的數據統計手段對于簡單分析農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隨著精細化生產的不斷發展,如何對現有農業經濟統計數據加以利用,指導并促進未來農業生產便成為關鍵性難題。其次,統計部門也需要找尋不同類型的統計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和因果原因,通過數量關系分析可以適時實現統計的最終目的預測未來事項發生的可能性和發生規律軌跡。當前有的統計部門的人員構成仍然較為傳統,難以負擔負責的統計數據分析和處理問題,也難以對未來趨勢進行準確預判。這也使得統計數據雖然已經存在,但是能夠用好、用對統計數據的人員不多,難以將一手數據轉換為具有真正經濟價值的統計數據信息。為解決農業經濟信息統計標準化,陜西省農業調查總隊幾年前就建立了覆蓋全省農村的統計調查網絡,設立了一套科學的農村統計調查方法制度和組織管理制度,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農村統計調查隊伍,建成了農村統計調查信息網絡體系,調查手段日益現代化。實時了解掌握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運行情況,分析判斷形勢,及時、準確反映和監控全省農村社會經濟指標。
三、信息化時代農業經濟數據統計標準化發展趨勢
(一)農業經濟統計制度與統計標準化要求的不斷協調,促進指標體系精細化
當前,農業經濟統計制度與統計標準化水平仍然不高,為了促進信息化時代農業經濟數據統計標準化,需要加強農業經濟統計制度與統計標準化要求的協調,促進指標體系的精細化和完善化。首先,農業經濟統計制度不單指一項制度,而是指一套全面的從指標制定到指標實施、數據收集傳輸處理等全面的數據統計指導規范。統計標準化需要符合基本的統計制度規范要求,并利用現代化分析手段和方式對統計標準化指標進行確定以協調其與農業經濟統計制度之間的關系。其次,過去的農業經濟統計存在指標過于粗放化的問題,不利于統計數據的精細化收集和處理工作,因此對于農業經濟統計過程中所涉及的指標應當進行細化和詳細解釋定義,確保指標體系精細化也為后期收集數據、處理數據掃除一定的障礙。除此之外,對于復合領域的經濟統計問題要把握復合行業的經濟實質,根據有關規定進行指標和實際的對應。對于不確定統計指標項目的內容,可以向有關統計單位進行咨詢匯報以確定統計指標運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強農業經濟統計數據收集的專業化,強化統計信息傳輸的數字化管理
想要改變當前農業經濟統計數據收集專業化水平不高、數據收集缺乏專業性的問題,要不斷加強農業經濟統計數據收益的專業化能力,強化統計數據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的數字化管理進程,提升信息化時代農業經濟數據統計標準化發展質量。首先,在數據收集方面,需要確定準確的總體、樣本等基本概念信息,在選擇抽樣方式時需要結合現實情況并進行誤差可能性分析。通過選擇合理的抽樣方式既可以保證統計抽樣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也可以節約成本、減少統計工作的成本。其次,在進行數據收集過程中,也需要加強對于基層統計人員的統計基礎知識培訓工作,提升統計專業水平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專業性。除此之外,農業經濟統計數據的傳輸也需要逐步改變傳統模式,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數據傳輸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傳統的紙質材料報送方法雖然仍具有一定意義,但是面對大規模大批量的統計數據,傳統紙質材料報送方式既不利于數據的快速傳輸和處理,也不利于數據的保存和留檔。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和云內存的興起使得電子信息化數據傳輸和存儲成為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統計部門也應當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完善數據傳輸系統,來保障數據傳輸和存儲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三)提升農業經濟統計數據標準化處理水平,全面提高統計信息可用性
提升農業經濟統計數據的標準化處理水平,對于全面提高統計信息可用性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而農業經濟統計數據標準化處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信息化時代農業經濟數據統計標準化道路上的重要發展趨勢。首先,在農業經濟統計部門可以通過招聘一些具有較強經濟學和農業復合學歷背景的人才來從事農業經濟統計工作,人才引進政策也會在短時間內提升從事農業經濟統計數據標準化處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而內部培訓機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現有職工的統計業務水平。內外部員工水平的整體提升會促進信息化時代農業經濟數據統計的標準化處理水平。其次,通過完善農業經濟統計數據標準化處理系統也可以通過不斷磨合、系統升級來提升計算機時代的信息處理準確性。在未來,農業經濟數據的處理不單單局限于簡單的數理統計方面,還可以利用現有統計數據來對未來情勢進行預測。通過多種模式來提升數據處理水平,可以全面提高統計信息的可用性。除此之外,在進行標準化數據處理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前期統計數據收集、傳輸、存儲過程中產生的誤差,確保統計結果在可行的置信區間。通過以上的舉措可以逐步提升信息化時代的農業經濟統計數據的處理水平,最終實現統計結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促進農業經濟的精細化發展。
四、結語
隨著我國科學經濟水平的全方面發展,數據統計工作的作用也愈加凸顯。對于信息化時代農業經濟數據統計而言,標準化的統計體系、專業化的數據收集手段和方式、非傳統的信息傳輸模式和標準化處理方法都對提升統計信息的可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通過不斷試錯和吸取世界先進經驗,才能最終總結出一套符合我國發展需求,適合我國基本現狀的農業經濟數據統計標準化體系和方法,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作者:王艷榮 單位:陜西省農業展覽館(陜西省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陳茹.我國鄉鎮(街道)圖書館統計標準化建設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02).
[2]王萍.建立中國統計業務流程的構想[J].統計研究,2013(03).
(蘭州商學院 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摘 要:文化技術是文化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產品創造與發展的力量源泉。文化技術引領著文化產品的時代走向,預兆著文化市場的消費趨勢。文化技術是文化產品的強勁翅膀,先進文化技術可以使文化產品在國際文化市場上傲視飛翔。
關鍵詞 :文化產業;文化產品;文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7-0091-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戰略對策研究”(11BGL1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技術不僅改變了文化產品的表現、傳播與存儲方式,而且也改變著文化產品的生產方式或文化服務的提供方式。在客觀上文化技術決定著世界文化生產力水平,推動著當代人類文化生活的發展與進步。尤其是在文化生活在人類社會生活構成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新發展的文化技術,將會引起整個世界的新變化。
一、文化技術的概念之議
文化技術對中國人來講,完全是一個新的詞匯,在《現代漢語詞典》是找不到“文化技術”一詞的。可見,“文化技術”一詞是時展的產物,是文化產業化的結果。文化技術是一個較為廣泛的概念,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觀察世界的新視角》一書中創造性地提出了“文化技術”的概念:“基本的論題是每一種文明都由一種占據定義地位的文化技術,這種文化技術本是各類傳播學論文探討的基本對象。文化技術可以是表意文字、音標字母、印刷技術、電子影像、計算機或數字技術。”[1]他所指的更多的是文化傳播技術,是從文化的視角來考察傳播技術,因而缺少對文化技術創造文化產品、生產文化產品的解釋或論述。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任麗梅博士在《現代文化技術的本質與特征》一文中,對“文化技術”也下過定義:“文化技術是指在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傳播與文化服務中應用的、可將創意和思想物化的技術手段。文化技術使文化生產與傳播標準化、模式化,通過復制和分工進行批量生產的方式。在文化技術的作用下,技術操作逐步代替個性創造,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開始具有工業生產的特征。”[2]任麗梅博士更多地強調了文化技術能夠推動文化產品生產工業化。
文化技術是工業化、信息化的時代產物,是開發、創造、生產、傳播、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文化技術是由不同性質的技術要素構成的綜合技術系統,既有工業技術發展的烙印,又有信息技術發展的軌跡。文化技術發展的基礎條件是工業技術,文化技術發展的主導力量是信息技術。從時間范疇劃分,文化技術可以分為傳統文化技術和現代文化技術。傳統文化技術以工業技術為主體,以造紙技術、印刷技術、攝影技術、音響技術等為技術群體,以分工協作、流水作業、批量生產為生產方式,為文化消費者制造、提供的是物化了文化產品。現代文化技術以信息技術為主體,以智能排版技術、影像虛擬技術、激光打印技術、網絡傳輸技術等數字技術為技術群體,以技術協作為紐帶,為文化消費者創造、提供物化的或非物化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從技術屬性劃分,文化技術可以分為文化生產技術、文化傳播技術、文化內容技術。文化生產技術是指文化產品制作技術,主要包括紙質出版物、音像制品、工藝品等的印刷、刻錄、制作等物化工藝技術;文化傳播技術是指非物化文化產品的網絡傳送播出技術,主要包括媒體、影視、圖書、音樂、舞蹈、戲劇等文化產品數據傳播技術;文化內容技術是指文化產品內容的創造技術,主要包括根據文化創意、故事情節進行文化內容創作的音響技術、3D技術、虛擬技術等非物化文化產品內容藝術加工的數字技術。
二、文化技術的影響力
科學技術進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途徑。每一種技術的進步都會引起相關產品、行業的淘汰、更新、發展,每一類技術的大變革都會引發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文化技術也是如此。文化技術是續農業技術、工業技術、信息技術之后又一種新興的技術形態。文化技術的發展創新,對文化產品、文化生活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影響力是深遠、重大的。
(一)文化技術對文化產品的影響力
文化技術始于造紙術和印刷術。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使得文化從口頭、形體傳播的形式轉變為書面傳播形式。同時,文化變成了文化產品,圖書可以進行一定規模的批量生產,以滿足消費者的文化需求。進入工業時代后,在工業技術的推動下,文化技術的形態和種類迅速繁殖。機械印刷技術使圖書真正進入大規模批量生產時代;錄音技術的產生與進步,使舞臺音樂、歌唱表演轉變為可以批量生產的唱片、錄音帶;電影技術的發明與發展,使舞臺布景表演轉變為可以拷貝批量生產的實景電影。進入信息時代后,在信息技術的孕育下,文化技術快速發展,加快了文化產品的更新換代,新興文化業態紛紛涌現。電子通訊技術、光纜傳送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促使文化產品進入電子信息傳播時代;電視技術的出現與普及,引發了人類的視覺革命,娛樂文化產品進入消費者的家庭。近年來,文化產品生產領域匯集了數字、網絡、激光等高端技術,以聲光電子為媒介的文化產業服務系統逐漸形成。文化產品的生產、創造和傳播以及消費等直接受到文化技術的發明與進步的影響。文化技術的不斷進步決定了文化產品的生產、創造、傳播的發展過程。
(二)文化技術對文化生活的影響力
不同的時代,人類社會生活的構成是不一樣的。在農業社會,人們主要是通過發展農業技術解決生活的溫飽問題;在工業社會,人們主要是通過發展工業技術解決生活的舒適問題,在信息時代,人們主要通過發展文化技術解決生活的歡愉問題。隨著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人們解決物質生活問題的手段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強,在當今世界的大多數國家(主要是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生活溫飽問題和有關生活舒適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而有關文化產品供給的生活心情愉悅問題卻是一時難以滿足的。更何況,人們對農產品和工業生活用品的物質需求是有限的,而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是無限的。在人類生活構成中,文化生活所占的份額、時間越來越多,文化產品需求量越來越大。在一天24小時生活中,7小時睡眠休息,8小時上班工作,2小時消費物質產品(食品或其他用品),剩余的7個小時主要是消費非物質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由此可以判定,在人類社會現代生活中,主要的業余時間是消費由文化技術生產、創造的文化產品及服務。文化技術創造出來的文化產品水平,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文化生活質量。現代文化技術,不僅能夠滿足生產大量的文化產品,而且能夠創造多種多樣的文化產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文化生活需求。更為重要的是,現代文化技術使文化生活消費由室外消費活動為主轉變為室內消費活動為主,以群體文化消費活動為主轉變為個體文化消費活動為主,給人們的文化生活創造了更多、更好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和機會。
(三)文化技術對人類進步的影響力
文化技術是開發、生產、創造、傳播文化產品的技術手段。但是,文化技術發明與應用的目的是為了生產和創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以滿足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在21世紀,人們積極消費文化產品,除了滿足心理、生理的快樂需求之外,更多地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更好地掌握自己發展機遇,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文化技術對提升人類智力水平的影響力,主要是通過開發和創造以知識為核心要素的文化產品來實現的。文化技術不是一般的科學技術,除了具有綜合技術的特性,人文因素也是文化技術的一大特性。文化技術的人性化就在于,它是通過科學、客觀、準確的技術手段,構建知識要素結構,創造能夠滿足人們智力開發需求的文化產品。不論是圖書出版的編輯還是影視制品的編劇、導演,他們所采用的技術手段都是要確保文化產品所包含的知識體系——內容準確無誤、構成合理生動,以求對消費者的智慧或理智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因此,文化技術愈加發達,創造出來的文化產品內容的知識含量就越高,對提升人類智力水平的貢獻就越大。文化技術對探討未來世界發展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忽視的。發展文化技術,可以使文化產品更能反映物質世界和現實生活本質,增強人們通過文化產品探討人類未來世界的能力。現代文化技術,可以增強人們準確判斷未來世界可能發生的重大變化及全球性難題能力,使人們少走彎路,確保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文化技術的創新體系
21世紀已經進入國際文化市場競爭的時代,文化技術成為推動文化產品創造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從世界各國的發展戰略看,文化技術得到世界主要國家的普遍重視。誰在文化技術上領先,誰就有可能掌握國際文化市場競爭的主導權。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首先要考慮如何進行文化技術創新,如何建立文化技術創新體系。
(一)文化企業是文化技術創新的主體力量
文化技術不是一般的科學技術,是文化產業與現代高技術結合的產物。一般的科學技術是專門的科研機構發明創造的,而文化技術的大多數是文化企業在主動應用現代高技術創造文化產品過程中孕育發明的新技術,因此說文化企業是文化技術創新的主導力量。文化企業必須成為文化技術創新的主體,也必須成為文化技術創新的平臺。中國長期以來的技術創新主體不明確,通常主要靠行政手段來協調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科研機構只負責技術研發,而不負責技術應用和推廣。目前,發達國家60%以上的企業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而在中國,只有大公司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發機構。因此,增強中國文化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必須發揮文化企業在文化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相關部門要采取有利措施,創造良好條件,推動各種文化技術創新要素向文化企業聚集,努力使文化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轉化的主體。同時,文化產品的特殊性也需要把文化技術的創新平臺建在文化企業。每一種文化產品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文化產品的內容是不能重復的,否則就失去了藝術魅力或藝術價值。這就需要進行文化技術創新,否則就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只有把文化技術創新的平臺建在企業,使文化企業成為文化技術的創新主體,才能擁有文化產品的創造力,才能創造出一流的文化產品。
(二)文化市場是文化技術創新的主要導向
文化技術的創新導向是文化產品,而文化產品的創造導向是文化市場。文化技術創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滿足文化產品的創造需要,文化產品創新的目的是更好地滿足文化市場的需求。在文化技術創新上,要借鑒制造業的經驗教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制造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較多,但轉化率卻很低。據有關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以來,發達國家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率普遍達到70%以上,而中國還不到10%。缺乏必要的轉化應用,導致許多技術成果始終停留在科研單位,一方面是制造企業對技術的急切需求,另一方面是科研機構的技術成果無法順利轉化并應用。文化技術創新要緊緊圍繞文化產品的創造需求和文化企業的發展需求進行,以文化市場為導向,優化創新資源配置,聚集技術創新力量。國家應確保在對文化市場的技術需求作出客觀、準確判斷的基礎上,重點解決制約文化產品創造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加強技術攻關的力度。同時,加大經費投入,將一些重要文化技術領域納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力求掌握文化產業領域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并不斷增強創新能力,以打造出版、印刷、傳媒、影視、演藝、網絡、動漫等文化品牌。
(三)跨領域合作是文化技術創新的基本途徑
文化技術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整合文化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等諸多方面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創新合力。要鼓勵文化企業主動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聯合建立文化技術研發機構,結成產學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要支持文化主創企業與文化高技術企業進行戰略經營合作,聯合開發與創造新興文化技術;要加強文化技術創新的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為文化企業服務的各類文化科技服務機構;要建立支撐文化高技術企業的科技投融資體系,構建文化技術成果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3]。通過文化產品創新合作,實現文化技術創新的跨領域研發合作。文化技術創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文化產品創新發展,通過擴大不同文化領域的文化產品創新合作,帶動文化技術創新的跨領域研發合作活動。不僅要積極開展國內文化技術創新的跨領域研發合作,而且要主動邀請外國文化技術團隊,開展文化技術創新的跨領域研發國際合作。
參考文獻:
〔1〕(美)威廉·麥克高希.世界文明史—觀察世界的新視角[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2〕任麗梅.現代文化技術的本質與特征[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5).
[摘 要] 本文從現代化農業機械今后的發展方向,闡述機電液一體化技術對農業機械的自動化發展的作用及影響,通過對傳感器與監測技術、信號處理與接口技術、故障與診斷技術等概念解析,分析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的實現可能,并通過對傳統農業機械設備與應用了機電液一體化的農業機械設備進行對比,闡述其中的優劣,并結合國外農機自動化技術發展領域和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差距,探討我國農業機械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并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 農業機械化,傳感器,信號處理,IO接口,ECU
前言: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牽動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在中國農業十二五規劃下,農業需要更加快速的發展,農業機械自動化必然是推動農業快速發展的必要且有效手段,目前人們對農業機械的要求還處在比較低的水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科技素質的提高,必將會對現代農業機械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如更高效,更低能耗、更安全舒適、更可靠耐用等。
隨著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尤其是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傳感器技術和傳統的機械技術的融合成為可能,使農業機械由傳統的以液壓傳動技術為主逐漸轉變為以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為主,從而解決傳統農業機械存在的諸如傳動比不穩,液壓油泄漏污染、受溫度影響明顯等缺陷,使農業機械向智能化、網絡化、自動化方向邁進。
一、農業機械的機電一體化液壓系統
機電液一體化技術就是將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液壓控制技術在系統工程的基礎上有機地的加以綜合,實現整個機械系統最佳化的一門交叉學科技術。其本質的特征是將電子技術和軟件技術結合后融入機構的主功能、動力功能后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機械系統,其最終目的是實現可控的運動行為。
自走式農業機械是以內燃機作動力源,在戶外進行自走式作業的機械設備,它一般有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走裝置、工作裝置和操作裝置組成,機電液一體化利用各類傳感器檢測不同的信號,反饋給決策系統,由決策系統根據預先定義的程序做出相應的執行指令,從而對農業機械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控制。機電液一體化系統的實現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
1.傳感器與監測技術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實現自動監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傳感器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主要內容。由于農業機械的特殊的工作條件,使得農業機械用的傳感器較其他室內機械要求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抗干擾性、高穩定性、氣候適應性、高可靠性。
2.信號處理和IO接口技術。
傳感器檢測出的各種信息通過以微處理器為中心的單片機系統存儲、運算、邏輯分析和判斷后向執行機構發出控制指令,同時輔助于各種反饋信息和自診斷功能實現產品的智能化。IO(Input and output 簡寫)接口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各類由傳感器監測到的信息和由控制中心發送的控制信息等能在系統中可靠準確的傳輸,并通過多媒體信息、按鈕、觸摸屏(或者鍵盤)等實現人機交互功能。
3.故障診斷技術
采用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的新型農業機械具諸多優點,但是由于電控系統的內在邏輯性使機器發生的故障難以查明,給維修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對維修技術人員的要求更高,另外要求電子控制系統的安全容錯處理必須要保證機器最基本功能的正常,針對這種情況,在農業機械上必須要增加故障自診斷模塊,使維修人員利用自診斷模塊快速的對故障進行定位和修復。
二、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對農業機械的性能提升
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用于農業機械后,可使其性能得到明顯的提高,實現原來機械難以完成的微調操作。如德國馬拉爾生產的新一代青貯收獲機,利用各類電液控制,實現全割臺自助油加注系統,通過IO接口可以隨時調整收割的飼料的切斷的長度,機體冷卻系統通過定期的冷卻風扇反轉來清除進風口的堵塞,還有割臺的升降系統等等,從而使機器能在連續長時間不間斷作業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狀況,工作效率和效益具有了質的突變。
三、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機械故障率降低
應用了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的農業機械設備通常具有電子監控、電子報警、機械故障自動診斷、出現意外時自動防護等功能。在操作過程中,若機器運行參數超過規定的安全界限,就會啟動報警系統,在故障發生前使操作人員獲得必要的信息,及時對機器進行維修,防止故障擴大化。當出現設備重大故障時和危及人生安全時立即報警和自動停機,使操作人員人身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機械使用壽命得以延長,機械故障率得以降低。如新一代的德國馬拉爾生產的青貯收獲機利用傳感器技術監測進料口的異物(如非農作物的金屬,石塊等)實現機器自動停機功能防止刀輪損壞等機械故障。最大限度的保護操作人員和機械部分的安全。
四、節約能源、提高效率
應用了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的農業機械設備基本上都具有電子信息自動采集處理、系統自動控制等功能。如通過對液壓系統的自動負荷控制充分有效的利用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合理分配液壓油的流量以適應外載荷和操作的需要;通過控制發動機的冷卻風扇轉速隨機體溫度的變化自動調節,實現充分節能。通過機械本身的自控系統,可精準指揮機械的工作部分完成預定的作業動作,這也使操作人員的主觀因素影響降到最低,實現最佳作業操作,繼而獲得最高工作效率。
P鍵詞: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技術
從本質上來說,物聯網技術就是互聯網應用的拓展與延伸,屬于互聯網業務的應用創新,通過機器和機器互聯,與專家系統互聯以及與管理執行系統互聯,從而通過系統架構級別較低的智能設備來獲得比以往更可行的信息。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積極探究基于物聯網的工業自動化技術,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 物聯網的主要技術類型
基于物聯網的工業自動化技術主要涉及三個層面:第一,信息感知識別以及定位;第二,網絡接入以及數據信號處理;第三,行業應用。在網絡接入以及數據信號處理方面,主要依靠無線網絡以及現有通訊技術來實現,并在各種設備、技術的支持下,將數據傳輸到互聯網上,從而實現數據信息的網絡化傳輸,在這一環節中,網絡信息管理、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傳輸技術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方式。在經過上述環節的技術處理之后,物聯網技術才能為用戶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
1.1 物聯網識別
在物聯網中所有的交換物均有一個獨特且唯一的識別代碼,這個代碼可能是臨時性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這些不同的代碼可能是一個IP,也可能是一個ID。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就需要固定的設備識別這些不同的代碼。與此同時,部分物體可能是由多種不同的小物體組成,這就要求在物體內部安裝一定的設備來識別這些小物體,而這些設備則需要與互聯網建立共享數據的架構裝置。
1.2 物聯網架構
從本質上來說,物聯網架構技術就是在異構信息系統中滿足服務需求者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相互操作需求的技術。該技術的實現方式有多種,而最為直接的就是建立一種數據、信息資源共享模式,并在這一模式的支持下將服務需求者與服務提供者密切結合在一起。但是,這種共享是非語言環境的共享,共享的目的是保證服務需求者、服務提供者之間的開放運作空間。因此,物聯網架構的設計重點就在于環境之間的可操作性、可拓展性以及模塊化等。
1.3 物聯網數據處理
在工業自動化的時代,生產環節、銷售環節等逐步實現自動化,基于此,在物聯網的數據處理上,需要充分利用結構化信息推進技術、識別器件的智能化應用等來應對信息數據的處理需求。海量數據的出現也要求系統能夠做出信息的甄別和處理。
2 基于物聯網的工業自動化技術應用
物聯網發展離不開應用,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物聯網廣泛應用到社會各行業中,面向工業自動化的工業互聯技術是物聯網的關鍵組成部分。物聯網希望實現萬物互聯,物聯網能夠獲取當前尚未獲取的數據,在提升工業安全生產水平、促進節能減排、提高生產效益、食品安全產品可追溯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但是,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不同的技術難題,其中難度最大的就是新型傳感器的研究,特別是在傳感器智能化等方面面臨著較高的技術門檻。除此之外,工業無線網絡應用也是一個技術難點,其需要通信、組網、網絡基礎服務、規劃等多種技術的聯合使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工業自動化的開展。
2.1 工業應用方向
物聯網技術是一種涉及面廣、系統性強的技術,其以人類社會現有的各種應用及集成技術為基礎,通過物在新維度的集成和發展,實現了時空和應用領域的進一步拓展。物聯網技術在工業化領域中的應用,一方面要解決無線網和有線網的問題,是從PLC、繼電器式的有線連接向無線的擴展轉變,另一方面要重點解決應用系統的問題。
2.2 工業節能減排環節應用
現階段,物聯網技術在化工、電力等高耗能、高污染領域廣泛應用,并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有效促進了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高耗能、高污染等領域應用物聯網技術,充分利用傳感裝置對生產過程進行監測,動態把握并控制生產過程的用電量,就能順利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例如,在飲料行業中,可以根據制瓶機的開停機狀況識別自動匹配空壓機的開機臺數,可以根據管路中的壓力自動調節高壓空壓機的變頻參數,還可以根據生產線上的冰水閥門開啟個數自動匹配冷凍機的機頭數量。
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健全企業的污染源監測系統,對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情況進行實時動態監測,進而為凈化系統提供客觀數據支持。例如,某化工企業安裝傳感裝置后,能對企業的生產運行進行全面監控,并及時調整生產策略,全面降低企業生產污染,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2.3 產品信息化環節中的應用
現階段,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工業領域中,一方面提升了產品的功能與性能,另一方面還能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遠程控制,動態監測產品信息化的各個環節,進而為工業企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積極引入物聯網技術,將工業產品生產與物聯網技術緊密結合,能夠全面提高生產的智能化程度以及管理的網絡化程度,進而推動產品信息化、智能化的健康發展。
3 物聯網技術的推廣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為無人工廠項目、智慧工業項目以及機械管理項目的研究和實施提供了可能,積極加強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及推廣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3.1 安全生產
生產安全是我國工業生產領域的重要指標,也是進行工業化生產的第一要務。而物聯網技術具有良好的定位功能,能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精準定位,同時還具備多種感知功能,這使得物聯網技術成為促進工業生產安全順利進行的重要技術保障。在工業企業的具體生產過程中,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各個生產環節、生產設備、生產工人等進行動態監控,能夠結合實際生產情況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及時對人員進行定位跟蹤并發現故障潛在隱患,然后針對性予以解決,第一時間將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工業企業的經濟損失,保障工人人身安全。與此同時,運用物聯網技術還有助于提升產品質量。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結合企業不同設備性質合理運用物聯網技術,可在全面提升企業生產效率的基礎上降低運作成本,有效預防產品質量問題的出現。
3.2 生產制造環節
現階段,物聯網技術在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廣泛應用,通過安裝物聯網設備、應用物聯網技術,能夠全面掌握企業生產的各項信息數據,并有效控制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消耗及產品質量等指標。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還能全面實現機械、工業化自動生產,為研究和建設無人工廠提供有力支持,進而提升企業生產制造環節的整體效率與自動化水平,為企業生產節約大量的資金投入。例如,在飲料生產制造環節,可通過對各機臺的開停監控,實時獲取生產現場個生產設備的當前狀態,按時段統計各生產設備的故障率。
3.3 在經營管理領域中的推廣
物聯網技術在經營管理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生產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在上述環節中應用物聯網技術,一方面能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能全面提升員工工作效率,促進企業智能化、現代化管理的順利開展。例如,生產追溯管理系統,該系統能通過編碼和數據管理,保證產品的唯一性。每箱產品可以采用在線二維碼噴箱,通過對物料的ID掃描,來記錄品種和來源,進而完成從進料到成品的質量控制、過程管理。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聯網在工業自動化實現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本文以物聯網的主要技術類型為切入點,從基于物聯網的工業自動化技術應用以及物聯網技術的推廣兩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多方面入手,旨在為一線工作提供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現狀;作用
1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的作用
1.1提高農業生產率
以往的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即便是能力超強的人工,一天也只能完成667m2或者幾畝地的工作,并且十分勞累。而采用機械操作后,能夠在1h內完成數十畝的收割或種植工作。可以說,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改變了農業生產模式[1]。此外,機械對于農作物的生長不會造成影響,反而由于株距合理,能夠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對農村農業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1.2改變生產結構
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后,農村的人力資源和設備生產比例開始發生變化。當前,農村土地大面積承包已成為一種趨勢,能夠滿足農村現階段的勞動力需求。而機械化使得所需投入的勞動力減少,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將精力放在其他工作上,促進我國經濟實現全面發展[2]。同時,機械化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使得農民在生活之余有大量時間去看望兒女、旅游娛樂,業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2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現狀
2.1自動化技術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依然存在滯后性。尤其是與美國相比,目前美國的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全面的自動化種植和收割技術正在更新。而我國則處于發展階段,農民對于技術的認可度不高,自動化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的確存在低效率或者浪費現象,影響了農民觀念的轉變。這便導致農村機械自動化程度依然不高,在農業機械自動化推廣的道路上還存在一定的阻礙。
2.2機械自動化人才缺乏
在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過程中,人才的缺乏導致技術革新慢。在應用上,操作人才往往來自于基層,完成工作沒有問題,但在設備出現問題后無法第一時間解決,降低了機械使用效率。在設備設計上,設計人員模仿的痕跡嚴重,設計的設備不能滿足實際生產需求,最終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與使用,降低了農民的收入。目前,我國正面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人才的缺失嚴重制約了自動化機械的推廣與應用,無論是對產品的推廣、操作還是更新都具有消極的意義。因此,需要積極培養機械自動化人才。
3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展望
3.1自動化技術將更加先進,應用范圍將擴大
今后需要不斷改進我國的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以便于實現高效的、高安全性的自動化生產作業,推進農業的發展。另外,隨著農民意識的改變,他們將會認識到機械化的作用,并積極采用機械設備。在相關部門的努力和宣傳下,將全面實現農村生產機械化。而隨著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范圍的擴大,將改變以往的農業結構,打破傳統的農業理念。
3.2農業機械自動化向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
在農業機械自動化設計方面,單一的機械類型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因此,未來機械自動化將朝著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發展,在提高智能化技術水平的同時將實現多功能性,滿足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種植和收割需求,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證農業快速發展。在成本上,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不僅減少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減少了農作物種植和收割的時間、成本投入,能夠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總之,我國要想全面實現農業機械自動化生產,需要進一步轉變農民的觀念,切實保證農民的利益,才能保證這一技術在農村發展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葉秋楠.農業機械自動化現狀及推進模式研究[J].河北農機,2016(3):21.
隨著汽車工藝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汽車工業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與創新,進一步拓展了電子產業的應用范圍,有力推動了汽車領域的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機械電子技術,將其應用于汽車工業,有利于提高機械的質量水平和生產效率,強化汽車質量,保證汽車的智能化,實現機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就對汽車工業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汽車工業;機電一體化;應用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快速發展與不斷應用,機電與計算機進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新的交叉學科—機電一體化[1]。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機械領域的應用,特別是汽車行業,能夠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提高產品的功能質量以及生產效率,降低能源資源的損耗,促進行業整體競爭實力的提升,因此在汽車工業中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一、機電一體化技術概述
機電一體化是以工程系統為基礎,將計算機科學、電子技術和機械技術等進行融合滲透,從而形成新的邊緣技術科學,以此實現產品的技術綜合化或系統的最優化。當前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通過機械工程產業與微電子技術的滲透,能夠改革傳統的機械技術,順應時展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質量,實現機械工程的優化管理,有效滿足機械工程產業的發展。機電一體化的核心技術包括信息處理技術與自動控制技術,其中信息處理技術涉及神經網絡技術和專家系統技術等,主要是指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與主要工程信息進行交換、分析和采集等,如工程內部的狀態和相關參數等,以此優化處理信息資源,保證產品應用效果。當然在使用信息處理技術時,電子計算機具有決定性作用,能夠確保信息運算與儲存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信息數據的處理,綜合控制機電一體化產品[2]。而自動控制技術則是利用自動化特點來智能化調控產品,如速度控制和定位控制等,使產品能夠安全平穩運行,提高產品的精準度,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由于自動控制技術能快速發現與處理產品中存在的故障,這就要求人們在操作使用該技術時,有效控制模型的建立。
二、汽車工業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
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其良好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獲得了人們的接受與認可,被廣泛應用在汽車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汽車工業中的應用,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自動變速器;二是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三是微機控制發電機系統;四是汽車激光測距雷達系統。
(一)自動變速器
自動變速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其損耗的功率,增加變速裝置檔數,促進傳遞動力系統有效功率的提高,從而合理控制汽車的行駛速度,保證汽車的舒適性與安全性。在發動機實際工作過程中,可以利用傳感器來實時監測相關的工作情況,或者是借助電子監控裝置來處理與輸入接收的數據信息,對開關自動跳合信息、開關程序、安裝換擋具體信息等進行合理選擇,通過變量液壓來有效控制換擋。另外,可以利用自動變速器來實自檢監測電子監控設施與電路,如果報警燈在汽車發動后處于熄滅狀態,則表明其功能正常;若系統存在故障,自動變速器會變成非電控狀態,電子監控雖不再具備優化的性能,但是變速器能夠持續穩定工作。
(二)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
該系統應用于汽車的重要作用是為了限制汽車后輪的制動。由于汽車裝配有行車制動器,能夠快速降低車速,促進車輛行駛安全性能的提升,而單純的后輪制動無法符合制動力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將制動器裝置也加裝在前輪上[3]。相關研究表明,后輪先抱死會讓汽車在急剎車時產生危險,極易使汽車行駛方向失控,而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的應用能夠增強急剎車時的可控性,促進失控危險性的降低。汽車正常行駛中出現急剎車時,該系統制動輪的傳感器會檢測車輛瞬時運行的情況,然后計算其最佳制動力矩,對制動力矩進行調節控制,避免發生抱死現象,增強制動中的穩定性與可控性,保證汽車的安全行駛。
(三)微機控制發電機系統
對于控制發電機單元來說,其主要是專門設計發動機或通過微處理器來形成大規模電路,然后借助輸出軸發動機或利用傳感器接收電壓模擬信號,獲得相關的脈沖信號,在此基礎上將信號傳輸到控制發動機單元。信號模擬能夠在數字模擬的作用下轉變為信號數字,有效控制發動機單元中的循環排氣效率、點火具體實踐和燃料空氣比例等,將計算結構作為點火設備和噴射閥燃料控制的驅動信息加以輸出,實時控制燃料質量與空氣之間的比例。一般而言,燃料控制比例有所增加時,燃料會隨之變薄,不利于點火;如果燃料空氣比例有所減少,由于氧氣量不足,氣體在排放時會缺乏足量一氧化碳,點火相對困難,因此需要有效控制燃料比例,確保發動機在正常負荷下進行平穩運行。
(四)汽車激光測距雷達系統
將測距激光雷達安裝在汽車前面部位時,一旦激光光束遇到障礙物,則會出現散射現象,捕捉到散射信息之后可以測出障礙物與車輛之間的距離,然后利用計算機系統來持續跟蹤與動態測量障礙物的方位信息,以此準確判斷障礙物的運行情況,計算出其車間距離和運動速度[4]。同時可以運行的軌跡為依據,對其是否會碰撞到車輛進行判斷,從而提醒司駕駛員及時調整車輛的行駛方向與行駛速度。當然該系統借助中央處理器來綜合分析與處理汽車速度信息與障礙物信息,如果車輛與障礙物距離較近時,系統會發出警報,避免危險的產生,保證車輛的安全行駛。
三、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如何提高生活質量這題問題,而汽車工業作為我國交通產業中的重要內容,為人們日常出現提供了諸多便利,促進了我國的綜合發展。將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于汽車工業中,能夠提高其自動化與智能化成都,保證汽車的節能性和安全性;同時電子技術的應用產生了汽車智能維修與汽車自動化等多種學科分支,進一步完善了汽車的性能,有利于促進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桂英海,任遠.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汽車行業中的應用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6,15:153.
[2]王飛.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汽車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2,18:276+278.
[3]嚴俊杰.機電一體化的內涵特點及其在汽車工業上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5,11:197.
關鍵詞:現代農業;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產
1引言
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離不開生產工具的進步,而生產工具的進步離不開機械技術的運用和發展。將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于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中,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和農業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這對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改善農民生活、穩定國民經濟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現代農業中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作用
2.1擴大了農業機械的使用范圍。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后,農業機械能夠具備自動控制、自動校驗、自動防護、自動補償作業等功能,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生產需求,調節和操作功能。不僅滿足了不同的農業生產需求,還能夠適應更多的農業作業環境和作業場所,推動實現農業機械的大范圍使用。2.2降低了農業機械操作難度。機電一體化技術中的數字和程控技術,能夠簡化農業機械的操作部件;機電一體化技術中的自動化技術,能夠使農業機械在自控系統的控制下按照預定程序作業,有時還能夠根據作業環境的變化自動調整預設作業,改變運作方式,自動進行最佳化的作業。在應用這些農業設備時,使用者只用手動輸入作業模式即可,不用改動或者調試農業機械的零部件;有的農業機械儲存的有多種可供參考的作業模式,使用者只用選擇一個合適的即可;同時,農業機械還具有電子監控和自動校驗的功能,在作業時能夠自動檢測到故障并糾錯,不用使用者再專門檢查,這些都降低了農業機械的操作難度,改善并提高了農業機械的操作性能。2.3提高農業機械可靠性,保證使用安全。電子元件應用于農業機械的生產工藝中,將農業機械的各部位進行模塊化,減少了部件和傳動機構的磨損,也提升了設備的靈敏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農業機械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延長了農業機械的使用壽命[1]。電子監控和電子報警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使農業機械具備了自動監控和自動防護的功能,在檢測到故障后能夠自動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保護措施進行自我防護,避免農業機械損害程度的加深,也避免對機械的使用者造成危害,保證了農業機械的使用安全。2.4推動我國農業的發展。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后,農業機械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整作業精度和作業程序,實現最佳化的操作作業,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農業機械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不用在機械的維修和養護方面投入太多的時間和金錢,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并且,由于農業機械操作變得更簡單、適用范圍廣、使用成本降低,農業機械能夠得到更大規模的應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我國整體農業水平的提升。
3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在現代農業中的方面
3.1計算機輔助技術應用于農業機械的研發設計過程中。計算機輔助技術(CAD)融合了網絡通訊技術、數據庫技術和計算機圖形學等,被應用于農業機械的研發過程中。借助該技術,研發人員能夠利用三維圖形系統模擬并分析農機常用機構和農機空間的運動狀況和受力情況、農業物料在機械上的移動軌跡和移動情況;還能夠借助傳動設計模塊和數據庫技術,以構件犁體數學模型的方式,進行聯臺收割機的整體設計[2]。避免了繁瑣復雜的計算,提高了農業機械的設計質量和創新水平,縮短了農業機械的研發周期,推動了農業機械使用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3.2監控技術應用于農業機械的儀表系統中。通過應用監控技術,能夠實現對農業機械作業狀況的實時監測。在農業機械工作部件上安裝攝像頭,采集農業機械的作業畫面,并通過農業機械的顯示屏實時顯現出來,機械使用者根據顯示屏中的畫面調節機械操作,實現農業收割的徹底性和高效性。除此之外,監控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結合應用于農業機械中,能夠對農業機械部件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在發現機械故障時,系統能夠進行自動調節,發出警報進行自我保護,防止機械受損程度的加深;系統還能夠根據對外部環境的監測,自動調節作業方式,提高農業機械生產效率。3.3高精度GPS技術應用于農業機械集群作業中。借助傳感器技術、GPS差分技術、超聲波技術、計算機處理軟件等對農業機械的作業位置和作業狀況進行監測,并將農業機械的三維坐標和三維圖形反映在農業機械的虛擬儀表上,機械操作人員可根據虛擬儀表反應的信息,對機械進行調度和操作。特別是在進行農業機械的集群作業時,應用效果最明顯,機械管理人員只用通過觀察虛擬儀表便能夠輕松對農業機械進行現場調度,有利于機械之間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農業機械集群作業的效率。
4結語
將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于現代農業中,大大改善了農業機械設備的操作性能、促進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提高了農業機械的使用范圍和使用率,推動實現我國整體農業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業發展速度的加快、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作者:朱洪文 單位: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麻柳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