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分崗會計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實踐性教學是提高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在會計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法,特別是在高等職業職院校里,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項目;項目教學法;會計教學;任務設計
一直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會計職業教育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問題。如過分強調會計理論知識的傳授和理解,忽視對職業能力的培養;會計課程設置還不盡合理,內容交叉重復現象嚴重;會計課程標準還不夠完善,不能培養出當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等;另外,教學方法陳舊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因而在轉變職業教育觀念、改進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同時,還應大力提倡教學方法的出新。在會計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法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一、項目教學法及其特點
項目教學法,它的本質是一種以工作過程為線索設置課程、 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設計學習項目、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依據選擇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項目教學法將工作作為課程內容的載體,即按照工作的相關性來組織課程的教學內容,而不是根據知識的相關性組織課程內容。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學設計者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之中,即教學進程由任務來驅動,而不是對教材內容的線性講解,并且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進行較為完美的整合,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技能的訓練完全融合。其顯著特點如下:
(一)綜合性
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的能力及其學習內容具有綜合性。通常以從典型的會計工作任務中開發出來的教學項目為核心,按照會計工作過程的邏輯建構教學內容。它突破了傳統的學科界限,對教學內容重新加以整合、圍繞項目或單元教學任務,設計出一個個學習環境及其活動、一個個具體項目、技術及其方法。這不僅涉及會計專業知識,還必然涉及跨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綜合性。
(二)自主性
學生直接參與學習過程:從收集信息、制定計劃、選擇方案、實現目標、反饋信息到評價成果,學生參與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做活動的主人。學生既了解總體、又清楚每個具體環節的細節;創造了使學生充分發揮潛能的寬松環境。學生的學習較多采用工作小組方式進行,同時創造條件、創設真實的職業情景,通過以工作任務為依托的項目教學,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或模擬的工作環境中,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嘗試,這便于學生發揮特長,有助于形成每個學生的責任感與協作精神、及時體驗到個人與集體共同成長的快樂。
(三)開放性
體現在學生圍繞主題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評價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學生學習的成果主要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會計工作能力、行為的提高。這是一種綜合能力。形成這種多樣性的能力,主要不是靠教師教,而更重要的是在職業實踐中培養。
(四)多元性
職業教育與學習的評價方式、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評價方式:不僅用筆試、口試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更強調運用完成項目的方式,考核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評價標準:靈活地運用絕對評價,是否達到教學的目標及要求、進步程度,以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的培養。對于評價解決問題的學習成果,其標準并不是簡單的對與錯,而是“好”與“更好”。
評價主體: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獨立探究的自學和探索能力、小組合作的社交和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和積極參與的行為表現,進行主動、客觀地自我評價,總結自己的體驗;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促進對他們自身學習成果的反思;與此同時,教師給予恰當及時地指導;著重幫助學生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反思,找出不足;對學生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習的指導和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必要地、及時地指導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已經達到的程度與水平,更要關注學生職業行為能力的生成與變化。
二、高職會計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
會計核算工作是一項經濟管理性工作,必須遵守《會計法》、《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等一系列法規制度,要將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體現在憑證、賬薄、報表中,理論和實務操作性都很強。這一工作特點,決定了會計人員既要遵循職業道德,又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必須要具備多種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因此要求我們培養的是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具備多種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材(如:社會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調查分析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等)。而現行的會計職業教育存在著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實踐性教學環節,突出表現在:思想上不重視、時間上難以保證、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設施設備缺乏等而導致實踐性教學效果差等,難以順應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的客觀變化。
如何更好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各種綜合能力,適應現代企業的需要,實施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無疑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途徑。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是項目教學法體現了從傳授向實踐轉變,從演繹性思維向歸納性思維轉變的教學理念,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經驗為中心,有利于培養學生按專業文獻學習獲得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的知識和技能,也有利于工作環境中行為的養成。在會計課程中采用項目教學法來進行教學研究,可以別開生面,更好地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技能會計人才。
該方法的應用關鍵就在于教學任務的設計和教學過程的組織控制。
三、高職會計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教學任務設計
在項目教學法的教學設計中,任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項目任務是否適當,將直接影響整個課程的效果。針對現今會計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和分崗位學習薄弱和缺失的狀況,我們按照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設計了項目任務,具體分為:會計主管崗、出納崗、固定資產核算崗、工資核算崗、成本核算崗、財務成果核算崗、材料核算崗、往來結算崗、總賬報表崗等的業務流程,同時還把會計工作各崗位職責及有關規章制度也作為一項項目任務。以下是出納業務流程項目任務描述。
(一)教學目標
終極目標:熟練掌握出納業務的相關工作流程。分解目標:(1)現金收付業務;(2)銀行結算手續的辦理;(3)支票、匯票、發票、收據管理;(4)差旅費的報銷審核;(5)員工工資發放;(6)銀行存款、現金賬的處理;(7)出納崗位職責。
(二)工作任務
以現金收付為例,現金收付業務主要是現金的收取、支出及保管。學生可自行設計相關經濟業務,完成現金的收入、送存銀行、從銀行提取現金、庫存現金的清查等任務。
(三)相關知識
仍以現金收付為例:(1)貨幣真偽辨識;(2)現金的交存銀行和從銀行提取現金的辦理過程;(3)日常收支業務現金的使用范圍;(4)其他相關內部管理規定。
四、高職會計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一)明確教學目的,選擇恰當項目
項目教學旨在配合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和進度,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際中得以應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選擇一個或幾個項目提前一周左右發給每一位學生,并且簡明地向學生介紹所選擇會計項目的種類、性質、內容和分析評價的要求,讓學生仔細閱讀會計項目和一些參考資料,這有助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正確分析和評價教學項目,并寫出教學項目的工作計劃。
(二)分頭實施項目,落實工作計劃
教師在提出項目設想前應當進行深入研究,準備好項目討論可能涉及到的有關知識,在介紹項目內容、進行項目分析時應講究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討論由學生按照制定好的項目計劃進行分組。可根據學生自身興趣及將來的職業流向自由組合分組,一般以3~4人為一組,分擔總賬、現金出納、銀行出納、固定資產管理、工資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往來結算等崗位角色,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還可以互相輪換,以增強互相協調和綜合處理能力。
(三)教師實施項目輔導,學生編寫項目報告
教師授課的同時,對項目實施進行輔導,解答學生實施中的困惑;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項目的廣泛討論,學生根據自己實踐,分析編寫項目報告,各抒己見,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判,闡明會計項目的重點和難點,指出學生分析評價報告中的優、缺點,還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自己分析和評價是否正確。通過分析和評價復雜多變的會計和理財實際問題,掌握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習結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以及學習方法,取得相應的分數。
(四)教師綜合評價,給出考評成績
項目結果評價方法靈活多樣,以鼓勵學生為主;在項目內容討論評價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成果,切記不要在學生面前評論誰對誰錯,項目實施成功與否應看整個過程的進行情況。當然,在學生交流項目實施的結果時,教師也應該耐心地聽取,不能因為那個學生講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學生的行為;不然的話,學生就會失去信心,項目實施就會失敗。
我們的評價不應該僅僅是判斷學生做得好和壞的問題,而是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彌補不足,能夠正確、客觀的評價自己和別人。
主要是彌補審計理論課堂教學“紙上談兵”的不足。通過實訓,使得學生可以將審計基礎知識、,審計基本理論和審計實務有機結合起來,并在“實戰”演練中增強對審計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審計過程的了解,熟悉審計基本理論和技能的運用,為將來從事審計、會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實訓內容:
以企業的年度會計報表為實訓資料,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進行系統操作實驗,包括接受被審計單位的委托,簽訂業務約定書,編制審計總體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運用檢查記錄或文件、檢查有形資產、觀察、詢問,函證、重新計算、重新執行、分析程序等主要審計程序,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最后對審計證據進行整理、分析、鑒別、匯總,形成恰當的審計意見,并出具審計報告。
3、實訓總結:
兩個星期緊張的審計實訓,時間就這樣在忙碌中匆匆過去了,留給我的都是豐富的經驗和深深的體會。
我們實訓的目的是注重“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對審計知識進一步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審計知識的靈活運用以便于在以后的就業不至于“手慌腳亂”!
在這次實訓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什么是團隊合作精神”,因為對一個企業進行審計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一個小組必須要有一個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綜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結果。
我們的實訓總共分為7大模塊,分為:
1、計劃階段審計實務操作;
2、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
3、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
4、生產與服務循環的審計;
5、籌資與投資循環的審計;
6、貨幣資金的審計;
7、審計報考。
由于我們小組的人數較多,為了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們采用了抽簽的方法進行了分組和分配工作,針對前面6個模塊,平均2個小組成員負責一個階段,第7個階段就根據各組的工作底稿等資料進行整理并出具審計報告。
我和另外一位小組成員主要負責第一階段即“計劃階段審計實務操作”。我們“簡單”而似乎又 “繁瑣”的實訓步驟如下:
1、開展初步業務活動,與委托單位簽訂業務約定書;
2、通過資料,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評估其重大錯報風險;
3、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計劃實施的程序;
4、初步確定重要性水平與可接受的審計風險;
5、編制總體審計策略與具體審計計劃。
根據實訓的步驟,我們填制的表格有:基本情況表、承接業務的風險初步評價表、審計業務約定書、橫向趨勢分析表、縱向趨勢分析表、比率趨勢分析表、分析性測試情況匯總表、識別并評價與審計相關的重要的內部控制的設計并確定其是否得到執行、審計風險初步評價表、審計總體工作計劃表。以上表格統稱為“計劃階段審計工作底稿”。
我的專業是審計實務,但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了解到審計是做什么的。懷著一份新鮮和好奇感開始了實訓的第一天。雖然之前有參加過會計模擬手工記賬的實訓,但這次的感覺卻完全不同,尤其是那個工作氛圍,幾乎全靠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剛開始時,面對著一堆的委托單位的資料,我竟然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久久不知如何開始,后來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開始有了一點頭緒,一個上午4節課,就在分組,分配工作,和一堆疑問中飛速過去了,但手中的工作還遠遠未達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進度。由于上午已經進行了分工,其他組員是沒有理由幫你的,所以下午3節課,幾乎都在看資料,眼睛看到生疼,非常枯燥,也很累,但是看到開始有點進步了,雖然只是填了一張基本情況表,但看到成果,感覺很充實!
有了第一天的經驗,第二天就比較容易上手了,一整天都是看資料,填表,討論,研究,有一種工作的責任感,團隊合作的精神就更加突出了,如果是自己一個人的話是很困難的,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幾乎都按照第二天的模式進行。
在第二個星期,6組成員幾乎都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完成了,由項目經理把各組的工作底稿收上去,并根據第7個模塊的工作流程提示,又一次給大家安排了工作,后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份聚集眾人努力成果的審計報告誕生了!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專業 一體化教學模式 實施條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4-137-02
現代產業的發展給職業技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職業技術教育應根據社會用工需要設置專業,根據崗位工作內容開設課程,根據用人市場變化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活動課程體系是當今職業教育界課程改革的大趨勢。高職院校為適應這種需要,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業務工作能力和適應能力。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較強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這就要求學校在課堂教學工作中,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此背景下,一體化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一、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般認為,高職領域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改變過往單向的“灌輸”教學文化,融理論于實踐,融教、學、做于一體,融實訓室與課室為一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與參與意識,最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專業能力及自主學習的學習能力。
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解決工作任務的“行動”作為教學進程的導向,理論知識圍繞行動展開。其主要措施是借助工作任務將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一體化,融理論知識的學習于工作過程之中,圍繞工作過程的需要來選取理論知識,而設計工作任務的關鍵在于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科學合理地設計不同的工作任務。一次的一體化教學過程結束后,其成果在于學生能提供一份解決工作任務后的“作品”,這份作品,不是一次練習一道計算題,而是一份解決工作任務的方案。
基于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能否較好地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應關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場所和條件建設、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過程設計、學生主動學習態度的培養等一系列問題。
二、明確以培養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目標
教學模式的選擇本質上是由人才培養目標來決定的。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較而言,是另一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它不強調通識教育,也不同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職業培訓,著名職教專家姜大源教授早在2006年就在他的專著《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中指出:“職業教育既要為人的生存又要為人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能力培養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姜教授提到的這個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其中專業能力側重專業技能與知識的把握;方法能力側重工作與學習方法的把握;社會能力則強調積極的人生態度與良好的為人處世之道。2010年7月,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由此可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重心在于培養人的能力,主要包括職業能力、學習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基于此,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實施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應改變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主動研究并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
三、建設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能否真正推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關鍵還在于教師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為了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各高職院校通常采取引進和培養的辦法。目前高職院校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雖然也重視人才的專業實踐能力,但更注重的仍然是教師的學歷和職稱,建議高職院校借鑒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的做法,大力從企業引進優秀人才,而不要過于重視對方的學歷和職稱。就會計電算化專業而言,從企業引進人才時,應有意識地從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挑選,如制造型企業、商貿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學校在引進企業人才的同時,也應制定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政策,鼓勵本校現有教師深入企業掛職鍛煉。另外,除了建立自己穩定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外,學校也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吸引企業專業人士來學校兼職上課,比如提高兼職教師課酬、根據兼職教師時間靈活安排上課時間等。
四、建設仿真實用的專業實訓室
一體化教學多是以完成某項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情境式教學,普通課室往往難以滿足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需要,因此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最好場所是實訓室。為滿足會計電算化專業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需要,可建立以下類型的專業實訓室:
1.專業文化教育實訓室。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愿意自主學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認同自己的專業。建立會計文化教育實訓室,展示會計發展過程中涉及的人、物、故事等,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會計文化的產生、發展過程,明白會計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認同會計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專業自豪感與認同感。
2.專業成果展示實訓室。專業成果展示實訓室用來展示往屆學生的作品,比如憑證、賬簿、報表、審計報告、財務分析報告等資料。其功能有三:一是讓學生在入學時對本專業產生一個心理預期,即:將來我也能做出這些作品,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認同感;二是在日常的一體化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參觀往屆學生作品可以讓學生更快速更直觀地學到專業知識,比如原始憑證是怎樣粘貼的?記賬憑證是怎樣裝訂的?等等;三是往屆的作品可以成為下屆學生“審計”的對象,為審計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提供素材。
3.綜合業務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專業在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時通常要分小組、分崗位、分工作流程來組織教學,因此綜合業務實訓室應盡可能營造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模擬企業會計部門、財務部門設置工作崗位,根據小組學習和會計工作流程的需要擺放實訓設施。
4.中介業務實訓室。中介業務實訓室的建設應與當地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財務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深度合作,營造最真實的工作氛圍,同時引入企業真實業務,為一體化教學提供最真實的教學素材,最終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和就業縮短專業上和心理上的距離。比如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借鑒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的職業教育理念與當地中介機構合作成立會計項目中心,對外提供記賬、審計等服務,成功引入企業真實業務為教學服務,為會計電算化專業順利實施一體化教學及項目教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五、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
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需要得到足夠的課時保障,這就要求依據當地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的需求對會計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進行提煉,根據提煉出的職業核心能力來開設必需的專業課程,然后在專業課程中再依據需要確定專業核心課程,從而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
一般而言,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職業能力及相應課程可作如下分類:
對于專業核心課程,一般應實施一體化教學,因而專業核心課程應給予課時上的傾斜。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為例,該專業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只有6門左右,均為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課程,這些課程課時量都比較高,比如《稅法》課程開設有148個學時,《審計》課程開設有144個學時,充足的課時為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時間上的保證。
六、設計以解決工作任務為引領的教學過程
一體化教學模式不是簡單的“教+學+做”,它是一種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觀,一般要經歷“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個階段。姜大源教授指出,在行動導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1.資訊階段。本階段由教師指出工作任務,引導學生查閱相關的專業資料,幫助學生搜集并掌握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與信息,并學會與小組成員、相關部門的溝通與交流。
2.決策階段。本階段要求學生運用第一階段搜集到的資訊考慮多個解決工作任務的方案,并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各個方案進行論證,從中選擇一個合適的實施方案。
3.計劃階段。本階段重在指導學生詳細分析工作任務,制定完成工作任務的流程及相關工作計劃、設計相關制度、表格,設計階段成果檢查項目,分解落實工作任務到小組成員,明確各自職責。
4.實施階段。本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完成實施準備工作,并對學生的實施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確保學生按計劃操作,同時避免小組學習過程中的搭便車現象。
5.檢查階段。本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照計劃確定的成果檢查項目進行自查及小組內成員互查,找到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6.評價階段。本階段評價可分兩個步驟進行:首先由小組負責人對本組各成員進行考核評價;然后由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考核內容一般包括工作成果質量、團隊合作情況、工作態度及工作規范等。考核成績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級制,或者百分制加等級制,比如工作成果用百分制,團隊合作、工作態度等采用等級制。
七、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一體化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完成由“演員”到“導演”的角色轉變,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成本會計》課程中材料核算教學為例,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往往強調“精講多練”,教師的教學過程一般是先介紹材料的概念,然后講材料費用分配的幾種常用方法,然后布置練習給學生做。整個過程,學生都沒有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被動地接受,聽完了模仿例題做練習。但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材料費用核算的教學組織過程就完全不一樣,比如教師可以這樣組織教學:首先給學生一家模擬企業的相關資料,比如崗位設置情況,崗位職責、材料核算制度、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領料單等;然后組織學生填制領料單,審核領料單,討論如何匯總領料單,如何編制材料費用分配表,如何分配公共材料費用等。整個過程,教師只要在旁邊指導和點評,引導學生注意材料費用的處理流程,同時指出相關的重要理論知識。因此,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度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從而愿意積極主動地學習。
當然,約束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實施一體化教學的條件還有很多,比如經費有限、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都會影響到一體化教學的順利實施。只有充分認識到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各種約束條件,才能為順利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掃清障礙,最終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也體現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應有的教育特色。
[本文是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重點科研項目《高職院校財經專業一體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09-05]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教育科學出版社[M],2007
2.胡賢民.高職院校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研究初探[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3.劉飛.新形勢下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