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流動人口的增長越來越快,服務管理任務越來越重。如何探索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使流動人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一、理清工作思路
在總體思路上,更新理念、引導融合、提升素質、創新機制、優化服務、強化管理。在機制建設上,探索更加完善的管理網絡、“市民卡”制度、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出租房屋綜合責任制度和星級管理制度、流動人口維權工作機制。在服務上,達到就業有培訓,勞動有合同、居住有改善、社保有拓展、維權有保障。在管理上,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做有機構、有隊伍、有平臺、有制度、有保障。
二、正確把握關系
首先,是接納與排斥的關系。流動人口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為克拉瑪依建筑業、重體力行業和服務行業帶來了低成本優勢,為克拉瑪依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成為今后克拉瑪依資源型城市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要依托。總體上對流動人口的作用應加以肯定,并把他們作為“新克拉瑪依人”加以接納。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克拉瑪依社會的接納能力還有待提高,尤其是公共資源還比較有限,無條件地接納所有流動人口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對流動人口應進行有選擇性地吸納,即制定政策首先吸納流動人口中高素質群體,讓他們成為與本地人同等待遇的“新市民”,再根據社會承受能力的提高逐步放寬條件,接納更多的流動人口。
其次,是服務與管理的關系。全市到2012年底有流動人口10萬人,且逐年增長,大量流動人口的流入,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已成必然。近幾年來全市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此基礎上要繼續強化管理,改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成效。同時,要改變傳統的防范式管理,實施先進的服務式管理,通過提高服務水平提升管理效果,把服務寓于管理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流動人口帶來的社會問題。要克服“只管理不服務”和“只服務不管理”兩種極端思想,努力做到服務、管理、教育、維權并重。
再次,是分散與集中的關系。流動人口居住的高度分散于高度集中都不利于管理,高度分散提高了管理的社會成本,增加了管理難度;高度集中有可能加劇流動人口拉幫結派,給社會管理帶來壓力。因此,采取流動人口相對集中居住管理辦法比較妥當。既允許租賃私房為流動人口提供住所,又利用政策建設部分公租房供所需,實行小區化管理,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服務,這對于安定流動人口,加強治安防范和人管理具有積極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主管部門與責任主體的關系。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必須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公安為主、部門配合、依托社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堅持“屬地管理”與“誰主管、誰負責、誰用工、誰負責”相結合的原則。“屬地管理”就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明確主管部門,落實責任措施,確保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取得實效。“誰主管、誰負責”就是各職能部門要落實責任,積極履職,主動抓好職責范圍內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誰用工、誰負責”就是那個單位和企業用工,就要全面實行融治安防范、安全生產、勞動用工、社會保險、矛盾調處于一體的業主責任制,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責任落實到用工單位、經營業主,共同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
三、落實具體措施
首先是走出認識誤區,以“新市民”的視角看待流動人口。流動人口中暫住時間較長的人員,已是克拉瑪依市的社會成員,是“新市民”,在與常住人口一樣平等地履行公民義務時,在自我價值實現,社會認同、社會尊重等高層次需要層面有著同樣的渴望。我們必須走出認識誤區,以“新市民”的視角重新審視流動人口群體,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出發,既要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消除歧視和偏見,積極推進本地居民和外來人員和諧共處、文化交融、努力營造“共處克市、共樹新風、共保安寧、共創繁榮”的良好氛圍;又要加快行政管理理念得歸位,從防范式管理向以人為本的服務式管理轉變,以市民化為流動人口管理的方式定位,把流動人口作為管理對象視為管理主體,不斷激發“新市民”的主體意識,讓流動人口在某種程度上享受市民待遇,體現政府對流動人口的關愛。
關鍵詞:社區化多元共治 流動人口 模式創新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加速、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群體的出現成為我國社會的必然。中國未來城市化水平要達到70%,就會有11-12億人居住在城市。未來中國流動人口會長期存在,且不斷增加。這一群體的出現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同時也給所到城市帶來了諸多新的問題和挑戰。那么,如何適應新形勢需要,改革創新管理機制,強化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建設,是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十報告指出:我們必須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社會的發展動力呼喚著經濟體制的轉型,國家與社會關系的重構也必然使流動人口管理模式發生新的變革。流動人口的問題是中國在本世紀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中國的現代化和社會轉型都有賴于這一群體的發展。因此,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模式必須擺在更加突出而重要的位置。
一、社區化多元共治模式的構建
結合時代的特點、人的需要的多層次性以及我國出現的流動人口管理模式,依據“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從“善治”理念出發,筆者認為構建社區化多元共治模式是改進流動人口群體服務管理的最佳選擇。在這一模式中,所謂多元指的是參與流動人口群體服務管理的主體的多元,他們可以是組織也可以是個體,具體而言包括政府及其派出機構、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機構、流動人口自組織、企業組織、志愿者、社區各類相關利益的主體如業委會、物業管理單位、社區居民及流動人口個體等,這些主體以不同的形式共同參與流動人口群體的服務和管理,行使主體性權力。因此,多元共治模式,簡言之就是整合社會多元力量促進流動人口群體的社會協同管理和自主治理的模式。其本質是流動人口群體服務和管理主體的多元化。目前,從流動人口群體在城市的暫住地在城市中的空間分布來看,以城郊結合部為最多,向兩側逐漸減少,且從現在的發展趨勢看,城郊結合部積聚強度有所增強。如此的分布格局,與城郊結合地生存資料廉價、生存手段相對較多、對外交通便捷、管理疏松有密切關系,尤其是這些地區“豐富”的房屋資源和低廉的房價使外來流動人口獲得最基本的居所成為可能。[1]因此,本文所提出的社區化多元共治模式是兼顧城市社區及城鄉結合部對于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根據北京郊縣的經驗,對于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群體進行社區化服務管理就是將城鄉結合部的自然村模仿城市小區的形式封閉村落一些不常用的路口、建起必要的欄桿和圍墻,安街門、設門衛和崗亭,將流動人口聚集的村落首先在形式上規范在一個固定的有著有形界限的區域內,使之“社區化”,進而通過政府主導整合“社區”中的多元主體對流動人口群體進行服務和管理的模式。構建這一模式的目的在于通過多元協同共治、通過讓流動人口盡可能地表達利益訴求、通過流動人口平等地參與社區組織的活動等使得流動人口社區化,進而使其由陌生的“過客”逐步轉化為社區人、城市居民的身份認同,從而產生對于社區及所在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如圖1所示:
圖1 流動人口社區化多元共治模型
構建本模式的指導思想在于以政府為主導、以社區為載體、以公民參與為手段、以為流動人口服務為目的、以流動人口融入社區為目標。綜合考慮我國城市經濟社會現狀及城市社區和城鄉結合部社區的特點,這一模式的基本運行方式如下:
政府及其派出機構根據社會形勢需要積極制定針對流動人口群體的相關政策法規并設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專門機構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
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協調街道辦事處、居(村)民委員會、流動人口綜合工作中心(站)登記了解流動人口群體基本情況及需求并積極加以解決;
政府為主積極引導、培育社會(區)組織、社會工作機構并通過政府購買其服務參與流動人口群體的服務和管理;
政府為主積極引導、培育流動人口自組織實行流動人口自我管理;
政府部門要求企事業組織積極參與自己單位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
街道辦事處、居(村)民委員會、流動人口綜合工作中心(站)協同社會(區)組織、社會工作機構及企事業組織舉辦對于流動人口群體的服務管理活動;
社區居民、社區自愿者及流動人口個體自發或在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機構的倡導下加入對于流動人口群體的服務和管理;
社區業委會、物業服務管理單位積極應對流動人口群體的租房、生活環境等方面的需求并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管理。
二、社區化多元共治模式具體實踐路徑
1.政府根據社會形勢需要積極制定針對流動人口群體的相關政策法規并設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專門機構
依照國情,目前我國尚不具備自下而上對于流動人口群體服務管理的社會、政治、經濟條件。政府的掌舵、導向功能顯得尤為重要。而政策、法規無疑正是政府導向的體現,因而政府有關部門(包括公安、計生、勞動和人事部門、民政部門、財政部門、衛生部門等)能否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流動人口群體需求、符合其實際的政策至關重要,它將直接關系到流動人口群體的生存發展。當然,政策的執行離不開相應的機構,所以在一定的工作理念的指導下應該為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設定專門機構。
以北京為例,城市人口規模調控一直是北京人口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城市化的進程,北京市政府對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政策、制度作了重大改革。2004年以來,北京市先后出臺了《北京市外地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暫行辦法》、《北京市外地農民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關于加強流動人口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工作的意見》等多份政策文件和規章制度。同時提高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規范化程度,如通過統一印制發放各種證照,規范了流動人口的證照管理。透過不同階段流動人口管理制度的變遷與政策調整,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市政府在國家宏觀政策背景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北京市政府不斷完善社會管理體制,對于流動人口群體的服務管理與時俱進,實現了由被動改革逐漸走向主動創新的轉換,盡可能地保護流動人口群體的合法權益。
2.政府為主積極引導、培育社會(區)組織、社會工作機構參與流動人口群體的服務和管理
在對于流動人口群體服務管理過程中,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應盡之責,是當仁不讓的主體。但是,如果一切依賴政府,讓其承擔了太多不應承擔的事務則不僅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效率而且會弱化社會的功能,整個社會生活將變得沒有活力。因此,在一些領域應該實行“政社分開”,應該明確政府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界限,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屬于社會領域的事務交由社會管理,構建政府與社會共同管理的嶄新模式。
由于社會組織具有民間性、靈活性、便捷性、非營利性、志愿性、公益性等特點,能夠及時了解民情民意并及時作出回應,可以發揮政府起不到、也不應起的作用,與政府之間能夠形成一種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關系。因此,政府可以積極引導、培育以關注流動人口群體需求、發展的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機構。實踐證明,推動政府向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機構購買公共服務是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的重要措施,也是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機構按照政府意愿、社會需求開展活動的重要手段。
3.政府為主積極引導、培育流動人口自組織實行流動人口自我管理
目前,客觀存在的流動人口自組織存在著無合法地位、組織化程度低、功能較原始、無經濟來源等諸多不足,其能夠發揮的正態效應無法凸現,迫切需要政府對其加以引導。在政府引導下,構建流動人口自主管理網絡體系。一方面,利用流動人口自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有效彌補政府管理的不足,從而更好地保障其合法權益。這種管理模式對城市化進程中產生的大量“人戶分離”的流動人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
事實上,流動人口自組織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自組織的負責人,往往都是在流動人口中具有一定威望的人,他們與流動人口的交流和互動,更容易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促進流動人口心態的轉變,更容易讓流動人口樹立起主體意識和心靈上的歸屬感。因此,在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過程中,自組織既是流動人口自我管理、互助服務的平臺,同時也能夠成為連接流動人口與政府互動的橋梁和紐帶。因此,相關政府部門的領導者在對流動人口自組織的正向功能取得共識后,應該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規范其組織行為,同時抑制自組織的負面效應,為自組織的成長提供一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資源。
4.政府部門要求企事業組織積極主動地參與自己單位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
企事業組織可以立足于既有資源,充分依靠企業組織,廣泛吸收優秀流動人口參與,建立以企自主服務管理為導向的工作班子和工作機制,推進流動人口工作力量社會化。在流動人口相對較多的規模企業,成立以總經理為組長,相關部門分管經理為組員的流動人口“企自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總體安排和協調、指導建設流動人口企業綜合服務中心,依托企業人事、工會等部門人員,大力發展流動人口專(兼)職協管員,負責本企業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另外還可以依據單位自身情況建設流動人口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配合公安、勞動、計生、司法、民政、工會等部門,整合企業工會、文化俱樂部、文體活動中心、圖書室等既有資源,拓展服務內涵,為流動人口提供登記辦證、就業培訓、維權保障、矛盾調解、計劃生育、宣傳教育、醫療衛生、法律援助、幫扶救困等綜合服務,切實使“流動人口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成為溫馨的“流動人口之家”。
5.業委會、物業服務管理企業積極參與流動人口服務,盡可能提供舒適人居環境
鑒于業委會與物業之間的關系及各自的職責,社區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可以在社區居委會的指導下延伸服務觸角,把人口的“頻繁流動”和房屋的“相對靜止”有效結合起來,采取“以靜制動、動靜結合”的工作模式,建立新型流動人口服務制度,為流動人口在子女入學、社保醫保、居住證辦理、文化體育、政治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另外,社區居委會還可以指導物業企業和業主委員會共同建立業主與流動人口檔案,共同研究制定小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規劃,共同開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工作。解決流動人口登記難、婚育信息掌握難、服務管理落實難等一系列難點問題,實現流動人口信息采集及時、準確、全面,服務管理自然、親近、便捷,形成社區居委會指導督促、房主業主各司其責、物業公司積極配合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型工作格局。
6.多元互動,構建流動人口群體服務管理協商機制
多元之間的“主體間性”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政府部門之間互為主體,各部門之間可以形成良性反饋互動關系,可以定期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商議在流動人口群體服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思路等。比如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和街道辦事處、居(村)民委員會、流動人口綜合工作中心(站)之間,街道辦事處、居(村)民委員會、流動人口綜合工作中心(站)和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機構、流動人口自組織、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上述這些機構和業委會、物業服務管理企業之間都可以定期、不定期地進行互動,共商關于流動人口群體服務和管理的事宜。二是流動人口與社區居民、志愿者,及流動人口自身之間互為主體,在互動過程中社區居民、志愿者可以探求流動人口的需求和意見,同樣流動人口也可以向為其提供服務和管理的社區居民、志愿者提出建議和要求。三是流動人口群體與服務管理部門之間互為主體,作為服務管理部門有職責和權利了解流動人口的情況及需求,同時流動人口也有義務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和需求。
三、結語
流動人口自由遷徙已經是中國大規模城市化、城鎮化進程中的現實,那么如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如何才能夠使流動人口群體真正融入到社區、融入城市是我們時代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期盼通過社區多元共治模式的建構能夠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使得政府、社會更多地關注流動人口群體的需求、更加注重針對流動人口群體的了解、更加注重公民社會的培育、更注重對于流動人口群體社區服務的提供、更加注重流動人口相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平等化、親情化和人性化的服務管理舉措,從而提升流動人口的社區、城市認同感和凝聚力,實現群體間的積極良性互動,消除人際區隔,盡可能實現流動人口的社區融入,達至“鄰里守望相助”的社區和諧狀態,真正體現“社區”的現實意蘊。
基金項目: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項目(2013)
參考文獻:
[1]盧霞.淺談對流動人口的社區化管理[J].新西部, 2007(12)
一、基本情況
團結社區位于××鎮縣城西側,負責管理勝利路以西至××河,文化路以北至鐵干里克村的區域,(從3#小區(商業街)-石棉制品廠-石油公司--紅棗大廈-客運站),是三個居委會管理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區域較為復雜的社區。
社區現有11名干部職工,轄區內有居民樓房23幢,辦公樓22幢,居民戶數902戶,人口2827人。其中漢族510戶,1620人,民族392戶,1207人,有行政、企事業單位42個,單位職工600人,其中黨員319人,殘疾人42人、宗教人士2人、清真寺1所、個體戶275戶、特困戶16戶、低保戶104戶,168人,21716元。60歲以上的老人87人。
二、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主,不斷加強組織領導。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網絡。社區高度重視,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明確社區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切實加強協調配合,并在人、財、物上予以保障。依照"鎮政府牽頭,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原則,建立了由團結社區黨支部書記任組長,城鎮派出所管區民警、計生人員、綜治專職人員等為成員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管理站下設在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社區也相應成立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小組,實現了流動人口管理中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轉變,同時定期通報流動人口情況,及時的將流動人口的出入情況進行信息變更,并實行管理與服務相結合,人性化與個性化相結合,全面落實"四包三管二增強"工作機制,提高社區干部掌控敵社情動態和服務居民群眾的能力。同時,為明確工作職責,強化責任意識,按照"誰管理、誰負責、出問題、必追究"的原則,使流動人口工作做到了人人抓,人人有責任。
2、完善制度,嚴管登記管理。為加強對流動人口管理,團結社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以"管理好、服務人和教育人"為中心,努力提高安全文明社區的管理水平,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實行了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不僅要以人管人,更要靠制度管人,靠規章育人。一是嚴格落實流動人口登記制度,社區對流動人口實行登記分類管理、建檔,確保做到"四知",建立了流動人口登記冊,實行一人一卡,真正做到了"人來有登記,人走有注銷"。截止目前我轄區登記在冊的流動人口為367戶707人,其中漢族305戶601人;民族62戶106人,
流動人口登記率達100%。二是強化出租房管理。堅持"誰用工、誰管理、誰負責","誰出租、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嚴把流動人口"流入"關,做到來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確保外來人員不失控。
流動人口落腳點管控,是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從暫住人口選擇的暫住處所看,租賃房屋居住是主要形式,因此,社區以此為切入口,狠抓了對出租房屋的管理,切實加強對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建立了登記、安全檢查等管理措施,做到對出租房屋底數清、情況明,完善和規范了出租房屋的檔案,共登記辦理出租房屋58間,并與出租戶簽訂了2008年出租房屋治安責任書58份,和承租人簽訂了2008年社會綜合治理責任書707份。
三、以抓服務為宗旨,加強基層管理工作。
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系統性強、頭緒多、任務重的工作,為抓好服務管理工作,社區堅持按照"共聚一地、共建家園、共保平安、共創繁榮"的指導思想,將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對外來人員的子女入學等,與本地居民實行同等待遇。社區強化流動人口管理今年以來,針對計生工作的難點,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納入社區工作日程,作為計生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使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工作邁出新的步伐。
一是強化流動人口管理措施。首先,對流動人口實行了分類管理,將已婚育齡婦女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納入日常管理,并建立了流動人口管理檔案,將未婚流動人口及已婚男士作為一般登記,主抓已婚育齡婦女生育節育和避孕節育措施的落實。與駐社區單位簽定計劃生育合同,在管理上堅持與駐社區單位同服務。在《婚育證》的查驗上同流動人口暫住證相結合起來,大大增加了流動人口的持證率。
二是強化了優質服務,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首先,積極開展上門宣傳咨詢服務,及時地將流動人口管理辦法中的要點及相關文件傳播給育齡流動人口,為提高流動人口的持證率提供了保障。其次,抓好對重點人的服務,除了對他們的宣傳生殖健康知識及避孕節育措施及相關文件,還定期讓他們享受每年三次免費的生殖健康檢查,有效地防止了流動人口的計劃外生育。充分利用"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積極地為他們提供各項免費咨詢服務,將計劃生育生殖保健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流動人口之中。為他們打造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生育環境,從而為做好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打下堅定的基礎。
四、提高服務和宣傳工作水平
為減少和預防侵犯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事件的發生及流動人口違法犯罪,充分發揮社區法制宣傳教育職能作用,結合本地實際,社區從3月26日起在轄區內開展了流動人口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社區充分利用宣傳櫥窗、板報、標語、等宣傳媒介大造宣傳聲勢,營造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一是利用節假日對與外來務工人員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憲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合同法》、《勞動法》進行了宣傳;二是在流動人口及外來務工人員住所地、建筑工地、街道、市場、車站等流動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帶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標語截至目前,社區共懸掛宣傳橫幅8條、張貼宣傳標語100多條、出板報6期、進行法律咨詢121人次,外來民工244人次受到教育。三是利用加大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知識宣傳。及時掌握流動人口育齡婦女思想動向和變化,做到上門服務,講政策、說道理,并保證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各種宣傳的落實,保障普查工作的正常開展。
五、以增強歸屬感為主旨,營造和諧氛圍
為改善流動人口就業環境,大力推行親情化管理與服務,增強流動人口對流入地的認同感、歸屬感,營造共居一地、共保安寧、共創繁榮的和諧氛圍。切實強化計劃生育服務,對外來婦女實行了與本區婦女"同管理、同服務、同享受"的計劃生育服務措施,保障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婦享受國家規定的免費計生服務。開展了流動人口勞動保障權益保護檢查活動和外來務工人員工資支付執法檢查。使我區流動人口的歸屬感進一步增強。
【關鍵詞】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改革
一、我國流動人口管理的內涵
流動人口管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由政府出資、順應市場發展,組織和管理好流動人口,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以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合理地利用和配置社會資源,以適應市場的發展和群眾的需求,全面提高服務質量,促進人口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它具備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實施的主體是國家;二是主要宗旨是實現國家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目標。因此,要把管理落到實處,使管理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加強服務,服務可以促進管理,管理可以帶動服務,二者有機融合,才能實現流動人口協調發展的總體過程。
二、我國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體制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近年來,在流動人口管理方面,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流動人口管理條例、規定和辦法,有力改善了流動人口的管理與服務的工作格局,但由于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流動人口的服務仍顯薄弱,管理工作仍有待進一步改進。
(一)戶籍基本管理制度功能弱化
由于人口流動自由的實現,越來越多的人離開戶籍所在地,人戶分離現象越來越普遍,已很難再依據戶籍信息進行人口管理。其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遷移、居住、就業等方面與戶籍的高度關聯已經弱化,人們已能在不改變戶籍前提下進行遷徙,到異地居住、就業,因此通過戶籍制度調節人口流動和人口分布的作用明顯減弱。第三,由于戶籍制度附著了相當的公共服務與社會福利的分配功能,不僅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出現資源與福利分配的差距,更造成人口遷徙的不徹底,由于“人戶”的分離,使得相當一部分人雖在流入地,卻不能享受流入地的公民待遇,使其在流入地的生活頗為不便,并帶來就醫難、上學難等問題。
(二)城市流動人口管理格局有待優化
流動人口違法、犯罪等各類社會問題的出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有關部門在流動人口管理問題上缺乏主動性、針對性、時效性。主要表現在:第一,由于現行體制下管理主體較為分散,難以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形成合力,服務主體又相對單一,不能對本來就處于弱勢的流動人口群體提供良好的服務;第二,現有的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著管理責任不明確的問題。部門之間的職能劃分不清晰,工作難免懈怠,從而影響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第三,現有的流動人口管理手段并沒有隨著社會變遷而及時更新,仍舊是“以證管人”、“以房管人”。這些手段,由于沒有抓住流動人口管理的關鍵,投入大、效率低,即使依賴行政力量強制推行,也無明顯改觀。
(三)城市流動人口動態調控機制尚未建立
流動人口最基本的特征是動態變化,但目前對外來流動人口的微機化、網絡化管理也做得不夠,管理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部門間協作配合不佳。造成不能及時全面掌握流動人口信息,主要表現為流動人口信息采集率低,流動人口信息掌握不及時,流動人口信息共享程度低等。另外,對流動人口的調控也有待完善。主要表現在對流動人口的前期調控不足和對流動人口流動過程調控不足。
(四)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協調機制有待改進
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地域、部門之間的有機配合、上下聯動。隨著社會的發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工作內容越來越多,牽涉的部門越來越多,涵蓋了戶籍、教育、就業、計劃生育、社會保障、治安等諸多方面,涉及公安、勞動、司法、交通、工商、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多個部門,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相關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就顯得越來越必要。流動人口管理工作量也因流動人口數量增長越來越繁重,更加凸顯了不同部門間的協調配合的緊迫性,但從目前來看,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中的協調配合并不理想,缺乏部門間、系統內、區域間的協調。
(五)流動人口融入機制缺位
從文化心理層面看,流動人口的城市適應和社會滿意度普遍不高,對所在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強,城市融入程度較低。第一,缺乏對流動人口的教育引導。流動人口面臨著由流出地向流入地的生活方式“轉型”問題。他們對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很高,渴望融入城市社會。但期望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往往讓他們在城市中體驗到了更為強烈的剝奪感,對城市社會的不滿情緒和對立情緒非常嚴重;第二,缺少流動人口與當地人口的互動。有互動,才能有互信,但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卻缺乏有效互動,彼此存有戒備之心,人際關系趨于緊張;第三,流動人口很少參與當地事務管理。參與當地事務管理,是流動人口融入流入地最好的途徑,能增強他對流入地的歸屬感、責任感,同時密切與常住人口的交流,但是,流動人口很少參與當地事務管理,很少有流動人口發表意見、表達訴求的機會,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者。
(六)城市流動人口服務機制尚未建立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時期,“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在政治體制改革中逐步顯現。不斷完善對流動人口的服務,盡快消除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在享受服務方面的不同,是流動人口的正當要求,是社會公平的內在體現。另一方面,為流動人口提供相應服務,也有利于幫助流動人口更好、更快的適應流入地生活、增強對流入地的認同,更自覺的遵守當地社會秩序。然而,改善對流動人口的服務雖已呼吁多年,全國各省市在這方面雖有所努力,但仍不理想。
(七)流動人口管理的政策法規建設相對滯后
新時期的流動人口問題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多元性。面對這樣的新情況、新問題,現有的流動人口管理政策法規呈現明顯的滯后性,主要表現在:一是法規的針對性不強,一些現有的法律、政策體系對外來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的要求,無法突出管理重點,不利于依法行政;二是法規的規范性與系統性不強,流動人口管理規章政出多門,規章條例之間缺乏協調和聯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法規、規章之間的矛盾和不一致的現象,系統的、統一的權威性法規亟待建立;三是部門間的法律法規約束性不強,目前全國還尚未形成對公安、計生、勞動等職能部門產生共同法律約束的外來流動人口政策法規。
三、我國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體制改革的路徑和建議
(一)建立流動人口融入機制
改革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制的最重要方面,就在于改變以往把“流動人口當成流動人口看”的態度,建立流動人口融入機制,積極引導他們融入流入地,適應新的社會生活。第一,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有利于促進流動人口在城市定居的戶口登記制度,給予流動人口公正、公平的國民待遇。第二,認真落實完善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持有人可與當地戶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多項權利,包括免費接受義務教育、平等勞動就業等,并可逐步享受同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第三,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教育引導,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困惑和心理上的不適應,防止個別流動人口因思想糾結、心理失衡而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第四,相關部門可組織有流動人口、常住人口共同參與的活動,增進流動人口與當地居民的互動,對于消除他們之間的心理隔閡,增進了解,促進社會和諧大有好處。第五,鼓勵流動人口參與當地社會事務,既是保障他們民利的具體體現,也有利于為流動人口流入地的發展更廣泛地集思廣益,更有利于引導他們通過正當途徑表達訴求,在決策時充分照顧他們的正當利益,促進決策科學合理,從而維護社會穩定。
(二)優化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內涵
優化城市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格局,是改進流動人口管理的重要環節,針對流動人口管理存在的問題,需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優化流動人口管理格局。第一,管理主體多元化。作為社會管理的一部分,城市流動人口管理也必須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要求,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在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中的作用。第二,管理手段的規范化。優化管理手段是提高流動人口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高效地采集流動人口信息。要充分利用流動人口信息平臺,通過對掌握流動人口信息分析,對流動人口進行分門別類的、精細化的管理,避免粗放式流動人口管理下對流動人口正常生活的過度影響所導致的流動人口對管理的抵觸。第三,管理責任明晰化。要立足于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的新要求,根據各自特點,重新界定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各主體的工作職責,以解決現有機制下因職能劃分不清或職能劃分不合理所造成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漏洞及工作缺乏有效銜接的問題。
(三)建立城市流動人口動態調控機制
首先,提升流動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流動人口信息化服務管理制度,充分借助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流動人口信息采集信息化,有效整合常住人口、暫住人口、租住房屋人員、旅館住宿人員、洗浴場所留宿人員、出入境人員等人口信息,建立流動人口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各類人口信息與案件、車輛等信息之間的關聯互訪、碰撞對比、分析研判,及時掌握人口的流動軌跡和活動動態,提高服務和管理效能。其次,提升對流動人口的前期和過程調控能力。對流動人口進行有效的前期調控,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口集中流動、過度集中所帶來的交通、就業、環境緊張等問題。強化過程調控,是確保人口有序流動的重要環節。如對于目的地較為集中的流動人口,可以組織人員、運力,開辟專線,集中流動,提高人口流動的組織化程度,減少人口流動中的周轉,進而提高人口流動的效率。
(四)構建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協調機制
第一,強化部門間協調。流動人口數量龐大,流動性強,群體結構復雜,服務管理工作涉及面廣,需要相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形成管理合力。第二,強化系統內協調。一是實現系統內橫向各部門間協調,主管部門定期組織下屬部門就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進行會商,互通信息,協調關系,以實現在互有分工的基礎上密切合作。另一方面,是實現系統內上下級間協調,上級部門從人、財、物等方面充實基層,同時給予下級部門適當工作自,真正實現工作重心下移,以充分發揮其在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中對下級部門的工作指導作用。第三,強化區域間協調,發揮地緣區位優勢,推進毗鄰、交界地區服務管理聯動,形成無縫隙覆蓋、無漏洞服務管理的工作格局。
(五)建立城市流動人口服務機制
城市流動人口服務機制中最薄弱的就是服務機制。因此,改革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體制,最需強化的就是建立城市流動人口服務機制。要為城市流動人口提供平等服務,完善服務機制,比如強化流動人口就業服務、加強社會保障等。逐步完善流動人口的住房服務體系,向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廉租住房為主,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經濟適用房為輔,并采用適當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切實維護流動人口合法權益。
(六)推進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的立法工作
依法管理是保障流動人口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合法權益,實現管理目的的根本手段。立法機關要從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高度出發,逐步制定完善統一、權威的流動人口法律體系,將以行政手段為主的流動人口管理方式逐漸向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轉變。要使流動人口管理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要根據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的特點以及各地實際情況,就流動人口管理的機構、經費、編制等做出具體的規定。同時,要建立和完善與流動人口有關的住房、就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政策法規體系。
總之,做好流動人口的管理與服務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各級政府基本職責所在,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不斷創新理念思路、完善體制機制、改進方法手段,積極探索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系,著力提升新形勢下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的效率、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高春鳳.城市流動人口的參與式社區管理[J].理論導刊,2011(04).
[2]黃東旭.流動人口的社區管理與服務機制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4).
***市人口計生委
一、創新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用工需求量驟增,流動人口數量也隨之增長。在廣大流動人口為本地經濟繁榮做貢獻的同時,給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也帶來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服務和管理難題,為破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難的問題,我市針對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大中型企業,提出了流動人口“集中用工、集中居住、集中服務”的管理模式。以我市雙登集團為例,該企業目前現有員工2726人,流動人口1580人,占員工總數的61%。為確保企業健康發展、員工安居樂業,企業配流動人口協管員4人,建立流動黨員活動室,與公安派出所共同建立人口信息社會化采集系統,成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辦公室和企業流動人類計劃生育協會組織,不斷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不斷提高外來員工綜合素質能力,為企業圓滿實現各階段的戰略目標、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作出不懈努力
二、實施情況
(一)建立“三集中”管理模式,促進企業流動人口計生管理規范化
1、集中用工單位管理模式。
一是重視源頭管控,部門聯動把好入口關。管理好流動人口,首先必須把好招聘關,從源頭上進行控制,優化隊伍結構。雙登選拔聘用員工始終堅持“認同文化、善于學習、勇于創新、開放容人 ”的原則。市人口計生和公安部門集中采集信息,要求新市民戶口簿、身份證、結婚證、婚育證明等各類證件齊全并符合要求。同時對曾有違法犯罪歷史,或因品行惡劣被行政、司法機關處罰,參加國家明令禁止的社團的,通過公安部門協助調查,摸清情況、謹慎使用。在此基礎上,公司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通過筆試、面試、體檢甄選出高素質的優秀員工。
二是集中用工單位建立“企業管理”模式,堅持以計生協會為載體,做到人文關懷,一視同仁。在企業建立流動人口協會組織,找準管理切入點。搭建活動平臺,共建和諧新家園。設立“會員之家”,為協會會員提供學習、娛樂、休閑的活動場所。
三是開展生育關懷關愛活動,增強企業凝聚力。計生協會與企業工會、團委互動,廣泛開展婚前教育到位、新婚宣傳到位、孕期保健到位、隨訪服務到位、生殖保健到位、困難幫扶到位的“六到位”服務活動,為流動人口提供優質服務,以管理帶服務、以服務促管理,營造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
2、集中居住地管理模式。
為便于流動人口工作、生活和管理,歷年來,該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規劃建設了6幢公寓樓的生活區, 建筑面積達1.6萬平方米,可容納1500人居住。流動人口可根據自身情況申請單住或合住,實現了集中用工、集中居住、集中服務的基本要求。集中居住地建立“以房管人”模式,堅持以房屋為抓手,做到人來登記,人走注銷。一是建立租住房屋檔案。以租住房屋單位,對承租人逐一核查登記,每戶一卡,建立規范檔案,實行微機動態管理。二是建立網格化管理。建立以生活區管理為主,車間(班組)管理為輔,公安警務室和計生流動人口之家協助管理的三位一體責任體系,形成管理網絡圖。簽訂《房屋出租戶計劃生育責任書》、《房屋出租戶計劃生育包保責任書》、《計劃生育雙向管理服務協議書》。三是及時采集變更信息。依靠企業班組長、計生中心戶長、流動人口協管員反饋的人員變化信息,及時掌握動態信息。每月25日,房屋出租戶包保責任人向駐區計生專干匯報交流全員流動人口以及流動育齡婦女婚育節育動態變化信息。
3、集中服務模式。
公司按照“三公”原則,對本地員工外地員工安排一視同仁,職務、工資、待遇憑業績講話,不分地域,不搞特殊。老員工關心新員工,本地員工關心外地員工。
一是樹立外來員工主人翁意識的增強,實施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公司職代會代表三分之二以上是外地員工。公司重要制度出臺,如薪酬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獎金發放制度等職工關心的重大問題,都讓外地員工參與討論、協商,正式確定后編印成員工手冊發放到全體員工中。經常性地開展關于生產經營管理的合理化建議活動。外來員工可以直接上書進言獻策,也可以通過總經理信箱、公司網站、報紙等渠道發表意見和建議,各公司還對員工的合理化建議進行評選表彰。
二是不斷改善外來員工生活工作環境和條件,切實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公司實行全員簽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與外來員工依法建立了協調穩定的勞動關系,并實行全員繳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住房公積金等五險一金,對新進的員工,公司當月就為其申報保險工作。公司組織員工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健康狀況檢查,組織女性員工參加婦女健康檢查,呵護員工健康。工作服和勞動保護用品按時發放,就餐、住房等方面公司提供優厚待遇。按照“森林+花園+工廠”的理念建設廠區,環境保護設施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形成了員工與公司責任共擔、利益共亨的良好局面。
三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外來員工業余文化生活。每月至少舉行兩次文體活動,包括職工籃球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冬季長跑賽、歌詠比賽、演講比賽以及一年一度的大型國慶文藝晚會等。每逢國慶、元旦、春節、中秋、端午等重要節日,公司都要組織外地員工進行聯歡。
(二)穩步推進“市民化”服務,全面提高流動人口計生服務均等化水平
1、政策導向市民化。確立“屬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親情化服務”工作理念,著力構建公共服務、權益保障、引導激勵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新體系,出臺外來務工人員優先優惠辦法,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人一樣,實現宣傳服務到位、免費技術服務到位、政策維權服務到位,關愛關懷到位的“四到位”體系,使流動人口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2、計生服務均等化。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均等化的意見》等文件,明確流動人口享有宣傳教育、技術服務、藥具發放、生殖健康和隨訪、優生篩查、關懷關愛等服務均等化。一是宣傳教育服務均等化。通過電視臺、電臺、報社以及各種固定宣傳品,告知流動人口權利和義務,保證流動人口享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知情權。二是免費技術服務均等化。通過《流動人口權利義務告知書》等多種途徑向社會公布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技術機構、服務項目及聯系電話;通過發放《***市新市民愛心服務卡》,讓流動人口就近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免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三是生殖健康和隨訪服務均等化。堅持將流入已婚育齡婦女納入“幸福健康工程”,開展一年兩次的孕環情監測和生殖健康服務活動。并針對流動人口工作特點,深入到集貿市場和企業等流動人口聚集地,上門為流動人口提供服務。四是優生優育服務均等化。大力推進孕前—圍孕期保健,流動人口新婚夫婦免費參加健康檢查,接受優生咨詢指導;社會保險參保企業外來務工人員免費享受優生篩查。五是免費避孕藥具服務均等化。堅持在流動人口聚集的社區、企業、集貿市場和各大大藥房設立計劃生育避孕藥具免費發放點,流動人口憑避孕藥具一卡通可在任一免費發放點領取避孕藥具。六是關懷關愛服務均等化。積極實施流動人口關懷關愛活動,公開服務項目,實行服務承諾。
三、工作效果
一是促進了流動人口計生管理的規范化。針對流動人口大量入住社區、涌入各類企業和集貿市場這一特點,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實施規范化管理,破解了信息難采集、管理不到位等難題。
二是推動了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的均等化。由于底數清、情況明,流動人口訴求渠道暢通,加上管理服務均等化的推進,流動人口真正享受到與戶籍人口同宣傳、同管理、同服務、同待遇,群眾滿意率達95%以上。
2014年春節將至,為抓住流動人口春節返鄉的有利時機,加強對流出人口的源頭管理,決定在全區開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服務管理、生育關懷、幫扶關愛和流動人口個案信息維護更新等相關內容的集中活動,現將《區春節期間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集中服務管理活動方案》印發各單位,希遵照執行。
一、活動主題
本次活動以“優質服務、關懷關愛”,進一步提高源頭信息準確率為主題,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重點關注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家庭和農村留守困難家庭,促進家庭和諧,促進家庭發展,促進家庭幸福。
二、活動時間安排
2014年1月31日至2月28日
三、活動主要內容
㈠開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活動。一是充分發揮各類宣傳陣地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省實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和《一孩生育服務卡》、孕前優生免費健康檢查—助您好孕等便民服務的內容,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二是在人員流動密集的場所如車站、市場、企業、社區等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集中宣傳服務活動,發放便民服務指南和避孕藥具;三是充分發揮計生協會作用,發動會員開展上門宣傳服務活動,上門發放便民服務指南和避孕藥具。各單位春節期間開展流動人口政策宣傳的所有資料、圖片等均要保留存檔備案。
㈡開展流動人口免費生殖健康服務活動。組織力量開展生殖健康服務,切實提高流動人口生殖健康水平,通過發放生殖健康宣傳資料、避孕藥具、組織生殖健康檢查等活動,為流動人口免費提供基本項目的健康檢查,進行避孕藥具以及相關的指導、咨詢和隨訪服務,達到免費服務覆蓋率100%,避孕措施落實率95%以上。
㈢開展《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免費集中辦理活動。各鄉鎮要積極開展進村入戶上門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活動,對持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外出三年以上的育齡婦女,進行換發證明;對沒有《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的外出育齡婦女,進行補發證明,確保婚育證明辦證率達95%以上。EXCEL從2014年1月起,各鄉鎮便民服務大廳辦理的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個案名冊統一用EXCEL電子表格進行登記備案。要素包括:領證人姓名、戶籍地、領證時間、證號、備注流出方向。另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的編號要嚴謹規范,全區統一按:區級代碼320803+鎮級代碼+年+當年的流水號。所有辦證的個案信息及時在信息系統中進行維護,并將證號維護到該個案信息中去。
㈣開展為流動人口家庭送溫暖、送知識、送技術活動。各鄉鎮要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困難家庭和農村流動人口留守家庭進行一次摸底走訪和春節慰問活動,在送溫暖的同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提供就業培訓、解決技術資金等方面的信息,充分發揮計生協會的結對幫扶作用,引導他們致富。春節期間享受幫扶慰問的流動人口個案名冊按附件格式匯總后上報區計生委流管科備案。
㈤開展流動人口清查和個案信息更新活動。各鄉鎮一定要充分調動村(居)計生專干和計生協管員、信息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進村入戶開展流動人口清查工作,對流動人口做到“四個了解”,即了解流出人口的準確流出地,具體到門牌號,了解流出人口的生育、節育情況,了解流出人口的聯系方式,了解流出人口享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需求情況,并與省綜合平臺的信息進行核對,及時更新,確保流出人口個案信息入庫率達95%以上。
四、活動要求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鄉鎮要把春節期間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認真部署,制定具體活動方案,要落實具體責任,采取得力措施,集中時間和精力,確保各項服務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對成效明顯,成績突出的要實施獎勵。
二是統籌協調,形成合力。要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特別是要爭取公安部門的配合,聯合開展綜合宣傳服務活動。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
三是加強督查,務求實效。活動期間,區人口計生委將要組織專項督查,進村入戶走訪,詳細了解鄉(鎮)、村干部入戶宣傳情況、工作開展情況、責任落實情況。對工作落實不到位、走過場、主要指標成效不明顯等問題要及時糾正。
一、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結合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促進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化、正規化
為切實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縣公安局始終堅持把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納入到首要工作之中,成立了專門的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領導小組。今年以來,縣公安局結合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的實施,建立了20個警務室配備了29名警務區民警從事社區和農村警務工作,在對社區民警的量化細化任務中,將流動人口管理列為社區和農村警務工作的重點,并根據各派出所往年歷史數據,結合當前流動人口增長情況,計算出本年度各派出所流動人口登記辦證任務指標,并制定相應的倒查通報和獎懲制度。各派出所也根據以往流動人口分布情況,以警務區為單位,將各社區民警的流動人口登記辦證任務進行了量化,將民警每月登記、辦證、發函、上網比對等管理情況與公安局每月考核掛鉤。縣公安局每月通報各派出所流動人口管理進度,每半年進行一次總結和獎懲兌現,這就形成了逐級考核,逐級監督,獎懲分明的管理模式,從而提高了民警登記、辦證的積極性。
二、抓源頭管理、建立健全了用工用人單位、租賃房屋房東的申報辦證制度
在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上,縣公安局按照"誰出租,誰負責"、"誰用工、誰負責"的原則強化了各用工用人單位負責人及出租房主在流動暫住人口管理中的責任和義務。一是加強對法制教育使各負責人明白了不按規定申報流動人口是違法行為;二是逐一簽訂安全責任書,落實負責人的治安責任;三是加大處罰力度,對不如實申報登記暫住人口的進行處罰,今年以來共處罰出租房屋業主3人,達到處罰一個,教育一片的效果。
三、廣泛宣傳,擴大流動人口對辦證管理和懂法守法的知曉度。今年3月和9月份,縣公安局在流動人口集中流入的月份,通過協調廣播電視局,組織開展了警民相約活動,在電視廣播等媒體上進行流動人口管理相關規定的宣傳。另外,縣公安局還在客運站、城鄉結合部、各主要交通要道等外來人員集中求職現場進行發放宣傳單,面對面講解法律法規,宣傳流動人口管理的有關規定,據不完全統計縣公安局共計發放宣傳單4000余份,出動宣傳車10次、懸掛橫幅7條,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四、對流動人口進行分層次管理。縣公安局在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上參照常住人口進行管理,依據流動人口的職業、住址、經濟來源及原籍調查情況,將其劃分為四類,即:重點控制對象、注意調查對象、一般了解對象和收容遣送對象。對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對有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及有刑事犯罪嫌疑的列為重點人口,落實專人監控管理;對文化素質較低,生活困難,易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人員注意調查,及時掌握接觸關系及經濟變化等情況;對屬于"三投靠"及正常務工、經商人員做一般性了解;對無生活來源、沿街乞討的"三無人員"及時遣返原籍。通過以上方法共從流動人口中列管7名重點人口,國保工作對象3名
五、加強對流動人口居住處所和其它"落腳點"的重點控制。在具體工作中,縣公安局針對流動人口的差異性,進行了不同的管理方式。
(一)對建筑工地和企業內部的外來人口。縣公安局及時與工地及企業內部負責人簽訂流動人口管理的責任書,要求工地現場的流動人口進行集中住宿,由各工地工頭及企業內部保衛科進行集中登記,轄區民警要在工地開工一周內登記辦證完畢。同時,要求工頭要注意在施工過程中流動人口的流動情況,并將流動情況及時反映給轄區民警,以便民警及時登記、照像和辦證。
(二)對在農村居住務農的流動人口。縣公安局主要采取與各鄉鎮、村及各雇主簽訂責任書,督促雇主主動上報流動人口的情況和帶領流動人口到警務室或派出所主動登記辦證。要求各警務區民警在下警務區的同時,要深入到到田間地頭和居民家中進行實地查看,如有流動人口要及時進行登記,并為其辦理暫住證。
一是把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精神與當前流動人口和計生工作結合起來。為強化流動人口的法制觀念,該鄉借助人口計生服務宣傳車進村入戶開展宣傳計劃生育政策法律、法規,優生優育、出生缺陷干預等知識。將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生殖健康、優生優育、避孕節育等知識,送進街道、送進車站、送進集市、送進企業、送進社區等地方,營造濃厚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輿論宣傳氛圍。同時為每一名流動育齡人員免費發放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的生殖健康科普宣傳資料的年畫、掛歷。
二是免費辦理更換一批《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在流動人口清理清查的基礎上,對無《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或《流動人口婚育證明》過期的流出育齡婦女,積極主動為她們辦理或更換《流動人口婚育證明》。
三是核對更新一批返鄉重點流動人口信息。在做好核實流動人口底數及流入、流出人口的生育、節育情況,身份證號碼,戶籍地、現居住地址信息工作,及時核對掌握流動人口特別是重點育齡婦女相關信息,尤其是對新增的流動人口要及時進行全員流動人口信息錄入、變更、反饋和統計上報,并及時更新其在全員人口數據庫中的相關信息。
四是主動聯系一次外出未返鄉流出重點對象。積極開展“你在他鄉還好嗎?”為主題的慰問活動,采用電話、短訊等通訊方式主動與在外流動人口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其計劃生育相關信息和有效聯系方式。
五是免費發放一批避孕藥具。要創新避孕藥具免費發放方式方法,讓流動人口能方便、有效地獲得避孕藥具。
六是積極組織一次流動人口生殖健康檢查。關心關懷流動人口生殖健康情況,對外出返鄉和流入已婚育齡婦女進行一次查環、查孕、查病工作;對意外懷孕和應措未措的對象,要及時動員其采取補救措施和落實避孕節育措施;對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要積極提供治療幫助等熱情服務;積極動員已領取生育證的返鄉夫婦進行免費孕前篩查,實行優生健康檢查,并進行跟蹤隨訪。
七是免費落實一批避孕節育措施。免費為相關對象實施上環、結扎、人流、引產等避孕節育手術。對流出外地超計劃生育的要按程序依法征收社會撫養費。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總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按照野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冶的原則,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與租賃房屋服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堅持先易后難、穩步推進,堅持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行政、各部門齊抓共管、群眾廣泛參與,建立科學合理的長效服務管理機制,實現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平安和諧的環境。
(二)工作目標
立足長遠,將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工作納入全市人口、社會發展計劃。用2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健全各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調劑增加人員編制,明確工作職責,基本建成適應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需要的組織網絡、制度體系、工作機制、經費保障機制和信息平臺。切實做到野四個落實到位冶,即院組織落實到位、責任落實到位、措施落實到位、投入落實到位。通過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健全惠及流動人口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和維權機制,使流動人口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預防、控制和有效打擊極少數流動人員的違法犯罪活動。
二、工作措施
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制度機制、轉變服務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按照野以人為本、以房管人、分類管理冶的工作思路,切實提高服務水平、增強管理能力,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一)加強和改進組織領導
流動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加快新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統籌考慮長期在本地就業和居住的流動人口對公共服務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改進組織機構和工作方法,建立健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綜合管理機構。各級服務管理機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按照野以房管人冶的工作方針,成立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市綜治辦、公安局、房產局、規劃建設局、城管執法局、工商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局、衛生局、人口和計生委、財政局、司法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服務管理辦),承擔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任務。辦公室設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配備圓要猿名專門工作人員。各區縣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綜治辦主任兼任,下設副主任,主抓日常工作。區(縣)為服務管理辦配備圓名專職工作人員承擔具體工作任務。鄉鎮(街道)服務管理辦由鄉鎮(街道)綜治維穩工作中心領導,主任由鄉鎮(街道)行政主要領導兼任,派出所所長和綜治辦主任擔任副主任,配備員-圓名工作人員承擔具體工作任務。社區(村)成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站(簡稱服務管理站),由綜治維穩工作站領導,站長由社區(村)主任兼任,派出所社區民警擔任指導員,治保主任擔任副站長。每個社區根據工作量安排工作人員員-圓名。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比較集中并且租賃房屋數量較大的村服務管理站也安排員-圓名工作人員。各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人員可通過增加大學生見習公益崗位解決。同時,通過房產管理部門委托租賃房屋備案以及公安派出所社區民警牽頭辦理暫住證的方式,使服務管理站形成集人口信息采集、租賃房屋登記和辦理暫住證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管理體系。全市其他村級服務管理站的建立,要循序漸進、突出重點。
(二)建立經費保障機制
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其工作經費應納入市、區(縣)兩級財政預算,保障各級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機構工作正常運轉。即把全市流動人口納入全市人口總數,安排綜治和平安建設工作經費,并且提高人均數,具體標準院市級人均經費由目前的園、提高到30元1人,區(縣)由目前的地方配套20元1人提高到30元轅人,自2010年起納入財政預算。市、區(縣)兩級服務管理辦建立嚴格的經費管理機制,將所增加的人均經費主要用于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區(縣)服務管理辦為鄉鎮(街道)服務管理辦和社區(村)服務管理站確定經費標準,按期撥付工作經費和人員工資。市、區(縣)兩級綜治部門和財政、審計部門加強對經費使用管理的監督,確保綜治和平安建設經費專款專用。為進一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房屋租賃稅費代征工作,用于流動人口及租賃房屋的服務管理。
(三)建立健全信息系統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是信息化的管理,從流動人口、租賃房屋信息的采集,信息的日常動態管理,到對流動人口的服務,都離不開信息化這個平臺。
新建立野社區(村)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站、街道(鄉鎮)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公室、區(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公室、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公室冶四級服務管理網絡。使我市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的信息從社區(村)服務管理站、鄉鎮(街道)服務管理辦一直匯總到服務管理辦,便于全市掌握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的信息和動態。通過這個信息共享平臺,將流動人口管理、勞動用工、房產登記、教育培訓、入學入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保險、計劃生育、工商稅務等各種主要社會活動信息進行關聯整合,解決各部門人口信息系統互不兼容、重復建設的問題,實現對流動人動軌跡的動態掌握,實現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減少重復勞動,提高整體工作水平。
(四)制定相關的配套文件規定要逐步制定和修訂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相關配套文件規定,如葉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實施辦法曳、葉市城市房屋租賃管理
辦法曳等,使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工作實現依法有序、科學有效管理。
(五)堅持以人為本,體現“善治”理念外來流動人口是的建設者、創業者,是野新
人冶,享有法定的公民權利。在重視管理的同時,必須以服務為先導,服務與管理并重,讓流動人口住的安心,具有歸屬感。今后要逐步完善流動人口暫住證管理制度,淡化野戶籍冶概念,強化野居民冶意識,并在社保、就業、教育、醫療、居住、文化建設等方面,提供綜合服務,逐步實現由暫住證向居住證的轉變,不斷提高對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水平。
(六)嚴格執行“以房管人”方針,規范房屋租賃行為通過管好租賃房屋,達到掌握流動人口的目的。要通過制定出臺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依法管理,將出租房屋的各類信息及時收集到社區(村)服務管理站,摸清出租房屋及租住人口的詳細情況做到野區(縣)不漏樓、樓不漏戶、戶不漏人冶,同時,按照野以人為本,以房管人,分類管理冶的思路,對不同區域流動人口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按野用工單位冶、野建筑工地冶、野各類市場冶、野娛樂場所冶等不同分類方式,實行野以業管人冶、野誰用工誰負責冶,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消除管理盲區,提高管理實效。加強對市區內從事房屋租賃的房地產經紀機構和租賃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房地產租賃市場秩序。加強流動人口經營活動的管理,加大城市街面管理力度,規范流動人口的經營行為。
三、明確工作職責
市區(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領導小組的職責是院負責對全市和區(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領導、指導和監督,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指導市區(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公室工作。
各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公室以及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必須明確職責,落實責任。
(一)各級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辦公室(站)職責市(區、縣)辦公室職責:1、貫徹執行國家、省、市關于流動人口和房屋租賃服務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并結合我市實際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和辦法。2、負責轄區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管理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工作。3、對轄區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管理隊伍進行監督管理。
街道(鄉、鎮)辦公室職責:1、指導服務管理站做好流動人口及房屋租賃服務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和咨詢工作。2、協助市、區(縣)做好對服務管理站工作人員及經費的保障工作。3、及時匯總并上報各服務管理站流動人口及租賃房屋信息。4、完成上級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部門安排的其他工作。
社區(村)服務管理站職責:1、負責轄區流動人口的普查登記和信息采集工作。建立普查制度,實行人來登記,人走注銷。2、由公安派出所社區民警牽頭,受理暫住人口信息申報登記手續,辦理發放葉暫住證曳。3、協助公安民警做好流動人口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4、做好對租賃房屋業主和租住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5、協助計生部門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發現違反法律政策懷孕和生育人員,及時通報計生部門。6、完成上級安排的其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
(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綜治部門:綜治部門是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的牽頭主管部門,主要職責是協調相關部門全面推進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建立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考核制度,指導、督促、檢查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措施的落實。協調做好流動人口工作的宣傳教育、維權服務等工作。
公安部門:1、負責全市流動人口的社會治安管理,加強對租賃房屋的治安和消防管理,與租賃房屋業主簽訂葉治安責任書曳,依法查處租賃房屋業主、用工業主和流動人口中違法違規行為。2、加強流動人口落腳點及活動場所的治安監管,負責流動人口暫住登記、暫住證發放和信息采集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不斷完善戶籍管理制度。3、按照一般流動人口常規管理、重點流動人員重點管理、高危流動人口跟蹤管理的要求,做到分類管控、突出重點,發現和打擊流動人口中的違法犯罪活動。4、加快警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規范暫住人口和
旅店業旅客信息的采集錄入、查詢、比對工作。5、負責對流動人口葉暫住證曳、葉婚育證明曳的查驗。
工商部門:l、在申辦工商營業執照時,查驗流動人口葉暫住證曳和葉婚育證明曳。2、依法依規查處租賃房屋內無證無照、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及其它違法經營行為,查處取締非法房屋租賃中介機構,對以租賃房屋為經營內容的企業,依法進行登記,嚴格把關。3、對集貿市場的外來務工經商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教育,增強外來從業人員遵紀守法和依法維權的能力。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1、負責制定流動人口就業政策,指導流動人口合理就業。2、創新流動人口就業管理機制,推行流動人口錄用備案、就業登記和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強化用工單位對流動人口就業管理服務和社會保障、維權的責任和義務。3、為各級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安排公益崗位身份的工作人員。
民政部門:1、加強對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2、充分發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作用,改善流浪未成年救助保護條件,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規劃建設部門:1、加強建筑市場用工單位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掌握從業人員信息。2、負責查處暫住人口進行的亂搭亂建、違法建房行為。
城管執法部門:1、整治亂搭亂建影響市容的行為。2、依法查處違法占道經營行為。
衛生部門:為流動人口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施計劃免疫、疾病預防控制和孕產婦、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計生部門:1、堅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以現居住地管理為主、戶籍地配合的原則,實現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野同宣傳、同管理、同服務、同考核冶,強化綜合治理,有效控制流動人口政策外生育。2、查驗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掌握流動人口計生信息,查處流動人口違法生育行為。3、在查驗婚育證明時查驗流動人口葉暫住證曳,并及時向公安機關通報人口信息和可疑情況。4、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督促落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各項技術服務措施。
教育部門:1、制定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辦法。2、制定義務教育階段在校流動人口子女學籍管理辦法,保障流動暫住人員子女享受教育的權利。
房產管理部門:l、制定租賃房屋管理規范性文件和租賃合同示范文本,檢查、指導出租房屋服務管理工作。2、委托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對轄區內房屋出租進行登記、備案、管理,掌握租賃情況和承租人信息。
財政部門:按照財政管理體制規定,將流動人口管理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市、區(縣)兩級財政預算,為開展工作提供經費保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地區、各部門要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改進和加強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綜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把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綜合管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完善措施,做到野六有冶,即院有機構、有人員、有場所、有投入、有制度、有效果,全面提高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水平,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全市社會和諧穩定。
(二)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部門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工作第一責任人,要按照分工,認真履行職責,互通信息,研究對策,加強聯系,形成合力,確保工作到位。同時,要認真總結本部門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工作經驗,建立健全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組織機構、協管力量、經費保障、工作措施等長效機制,推動流動人口和租賃房屋服務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三)以人為本,便民利民。流動人口是市經濟建設及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問題上,必須改變思維定式,樹立正確的服務管理理念。要本著以人為本、管理與服務并重的原則,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努力為流動人口在我市就業、創業、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