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解決問題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 小學體育教學是學生體育教學的啟蒙階段,是當前素質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內容。養成學生熱愛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對于學生今后的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結合實際的情況,針對目前小學生整體體質下降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希望對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 小學體育 問題 策略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體育課的重視不夠
目前很多小學教育還存在著應試教育的思想,將學生的升學率作為教學的目標,而教師教學工作的優劣也以升學率作為評判的標準,這就造成了無論從學生自身還是學校都沒有給予體育課足夠的重視。小學體育教師很多沒有經過相應的專業培訓,教學技能相對缺乏,有的甚至把體育課當作了活動課,僅僅是做做操、跑跑步就完事了,而且好多教主課的教師也經常占用體育課的時間。
(二)體育器材缺乏
體育教學場地少,教學器材缺乏一直是困擾小學體育教學的難題。很多小學由于資金不足,無法添置新的體育器材和修繕體育場地。尤其是近年來學生入學高峰的過去,一些小學學校進行了撤并,教育資源的整合使短期內的體育器材缺乏的問題更為突出。許多的學校即使有一些相對完整的體育器材、設備,也不用于平時的體育教學當中,只是在應付上級檢查或比賽的時候拿出來用一下,其余的時間都是放在專門的器材室中。
(三)缺乏專業的小學體育教師
近幾年,雖然我國在體育教師的培養上給予了很高的重視,但是目前一些年輕體育教師在教學能力上還有待提高。尤其是當下社會上一些“金錢至上”等腐朽思想導致許多體育教師丟失了嚴謹踏實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同時也做其他的兼職工作,致使學校很多體育教師都在社會上從事了其他的兼職工作,這樣就使得學校的教學工作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四)體育課程內容單調乏味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在心理上對事物存在著新鮮感和好奇心,這就要求小學體育課的內容要具有新意,可以吸引住學生。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是一套每節課必做的體操、跑跑步、做幾個老舊的游戲來度過,這樣單調乏味的課程往往讓學生感到厭煩。小學生體育課程應該根據其年齡特點以及身體發育情況,以游戲和簡單易學的動作為基礎,并考慮男、女生的性別差異,結合教材特點,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針。
二、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對體育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
學校在要重視對體育器材的購置,制定長遠的計劃來更新必需的用品。同時要對現有的器材建立完善了維修和保養制度。針對當前的器材缺乏和場地不足等問題,體育教師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來積極發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例如可以錯開不同班級間的同一教學內容。或者是安排部分室內教學,教授給學生一些體育小常識,如正確的坐、立、行姿勢,眼保健操,小傷簡易急救等等,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緩解器材缺乏的壓力。
(二)開展多項體育運動項目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積極舉辦相應的運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激發學生勇于拼搏的精神。例如,可以開展乒乓球比賽、田徑比賽、跳繩比賽、踢毽子比賽等等。把每學年體育運動會納入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日程中,要根據學校實際,并結合陽光體育活動和冬季長跑活動安排,適當組織一些適合本地的體育活動,如:春游、遠足、社會調查等活動。
(三)加強對年輕體育教師的培養力度
學校應重視對體育教師在思想上的引導,經常舉辦一些對體育教學有益的理論講座,還可以邀請一些模范教師來作報告以加強思想上的交流,從而幫助青年體育教師更快的提高教學思想水平。在平時學校領導要注重體育教學工作,深入了解體育教師工作的作用。使年輕的體育老師感受到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從而使他們感受到本職工作的重要性。
(四)建立恰當評價方法,培養學生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贊美有如孩子的營養劑”。小學生對老師的表揚都十分重視,一句由衷的贊美,便可使他們充滿了積極上進的動力。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敏銳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鼓勵。在考核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不可以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每個人的優劣,注意評價語言的措辭和語氣,以激勵為導向來培養小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信心。
三、總結
小學體育教學是整個體育教育生涯的啟蒙階段,在教育體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相關部門應提高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貫徹以培養學生的良好身體素質為教學目標,將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精神落實到體育課程的內容中。在實踐中,堅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理念,切實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友斌.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3).
[2] 張宇艷.提高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4).
[3] 陳俊偉.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激勵模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7).
【關鍵詞】小學數學 解題 策略 情境
一、引言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解決問題教學策略,就是要讓小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觀察、分析、操作、實踐等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獲得解決問題時要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解決問題策略的融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啟迪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而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并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因此,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貫徹解決問題教學,如何真正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這都是我們數學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數學課堂中解決問題策略
(一) 激發思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師應該重視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富有數學味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特別是要激發學生提出問題,可以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就要培養學生從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
提出問題的過程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針對低學段的學生來說,特別注重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我常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現實的或模擬現實的情境,并讓學生仔細觀察,從中收集一些有用的數學信息,并能從這些信息中提出問題,進而到后面解決問題。我經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就是:“你還能提哪些問題?”并安排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慢慢地,學生提問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的參與度也有所提高。
(二)回歸生活,創設解決問題情境
數學是源于生活,啟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在教學時,我們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數學問題,從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課堂上,要能創設情境,回歸生活,從小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設置一些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一定的問題意識,這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如在教學“百分數應用”后,我出示過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六一”節為了表彰同學,老師到文具店買一種筆獎給學生。在去選筆的時候,發現其中一個文具店給出的優惠是買十送一,另一個文具店買十支以上,按九折優惠計算。同樣的一種筆,標價為10元,老師要買22支,請同學們做參謀:老師應在哪一個文具店買比較合算?這樣一個活生生的生活問題,既能激發學生參與解決的熱情,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注意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知識與問題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創設課堂情境,從生活中選題,引領學生融入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理解數學,這不僅是通往數學應用的入口,更是小學生解決問題策略教學的有效途徑。
(三)多種形式,開展數學課堂活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還要開展數學活動,如通過數學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動手實踐活動,進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正如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
如在教學“梯形面積”這一知識點時,我為學生準備好紙片、剪刀等,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剪紙,將梯形剪成已經學過的圖形,求出其面積。如可以引導學生用兩個相同的梯形紙拼湊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再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知識源自實踐,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取豐富的直接經驗,并讓學生在感覺和感知中,提升解題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四)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相互交流、討論、探究,可以相互啟發,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策略等,這樣更能加深對所解決問題的理解,積累解決問題經驗,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常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容易產生多種解法導致多種結果的例子,或是選用一些開放題,非常規思路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一方面,讓學生對自己所經歷的解題過程有正確的分析;另一方面讓學生對他人的解題思路進行體驗。通過此類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動,不斷積累學生解決問題的經驗,逐步內化為解題策略,使解決問題的策略得到不斷提升。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不斷樹立創新意識,更新教育觀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提升學生思維,提升解題能力,讓每一個學生能真正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真正感受數學的樂趣和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解決問題;現狀;研究
一、引言
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對數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素質教育理念與創新教學元素有機融合背景下,數學教師需要進行教學思路的多元化轉變,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正確的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從而強化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然而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制約影響,數學課堂教學仍舊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單一固化的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的教學手段,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極情緒,學生的解題興致不高,互動積極性較差,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這些問題的針對性思考與解決。
二、小學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現狀
(一)態度不夠端正
數學注重思考、創新、實踐,只有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一起,受到外界的一點干擾就會出現走神、搞小動作等問題,學生的解題態度不夠認真,解題能力自然難以顯著提高。
(二)難以獨立解題
數學課堂練習中,很多問題都是通過圖畫形成而呈現的,學生需要看圖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才能進行問題的針對性解決。而一年級小學生還不懂得正確的搜集方法,他們對圖片一知半解,脫離教師引導就容易在問題中迷失了自己。
(三)思維過于局限
正因為學生的思維也具有年齡特點,因此,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很低,無法按正確解題思路分析已知條件和未知問題之間的關系。有的題目是逆向思維,而一年級學生的思維大部分是單向思維,大多數孩子還達不到逆向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小學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景
例如在教學“在比較100以內兩位數的大小”時,我營造了一個這樣的小故事:今天是熊爸的生日,熊大和和熊二約好,一起到森林超市里給爸爸買生日禮物。去森林超市要坐公共汽車,他們一大早就到車站,買好車票。熊大的座位號是21,熊二的座位號是27。過了一會兒,光頭強司機開著中巴車來了。光頭強司機想為難一下熊大和熊二,就對他倆說,誰的座位號數大誰就先上車。熊大和熊二都還沒有學過兩位數的大小比較,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辦。他們想回去問問小松鼠,可時間又來不及了。小朋友,你們能幫幫熊大和熊二嗎?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誰都想幫助熊大和熊二。教師及時加以引導,借助這個生活情境,孩子們很快地學會了兩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二)小組討論合作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鼓勵學生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們應該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前要考慮各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各組學生分組大體均衡。讓學生先積極獨立思考,再在組內討論交流,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思考和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討論的情況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例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數學“加減混合”時,我大膽地把教材中的兩個例題作了變動,把它們設計成學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學例題后,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全班學生分四大組討論,每組創設一個情境,再讓學生根據內容列出加減(或減加)。
表演形式:一人敘述,幾人表演。
第一組:有10只小鳥,先飛走了3只,又飛來了2只,現在有幾只?
第二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回窩1只,又跑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組:河邊有8只螃蟹,爬上岸2只,掉進河里4只,還有幾只?
第四組:草地上有7只小雞,走來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還有多少只?
小朋友們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學得非常有勁。理解了“飛走、跑回、掉進河里和走掉”是表示變少了,用減法計算;而“飛來、跑來、爬上岸和走來”是表示變多了,要用加法計算。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鞏固了知識,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學生主動思考
學生在每一次分析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得出對簡單的具體加減法問題的數量關系,比如:男生人數+女生只數=總人數,紅花的朵數+白花的朵數=花的總數,等等個例。學生有了豐富的加法數量關系的個例感知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數量關系的共同之處,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思考獲得更為簡約、更為概括的數量關系模型:“部分數+部分數=總數”。最后,再用數量關系模型去對照生活中的同類問題,驗證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并進而通過對這一數量關系模型的變式應用,實現數量關系結構化遷移。只有學會思考,學生才能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四、結束語
在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問題”,讓“解決問題”教學成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閃光點。
參考文獻
[1]宋義臣.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5(26):66-67.
【關鍵詞】學籍,高校,檔案,管理
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直接對學校的教學質量、社會名譽等有所影響。因此,為了可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完善人才培養制度,高校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籍檔案管理。但在目前,高校學籍檔案在管理、利用等都存在一些急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高校學籍檔案特點
1.信息量龐大。伴隨我們國家教育教學的不斷優化、改革,以經多種教育形成的推廣。各大高校在擴招的同時也在擴大自己學校的專業內容、種類、科目,而且越來越復雜。這些情況也決定了學籍檔案向著龐大、多元的形勢發展。一般來說,學生的學籍檔案包括了靜態及動態信息。靜態信息:學生基本信息(名字、出生日、住址、聯系電話、家屬聯系電話、學號、錄取成績及錄取號、專業等等);動態信息:所學的科目信息、考試成績(包括正考以及補考的內容)、平時作業、論文、畢業資格審核等等。
2.準確、真實性。學籍檔案記錄了學生從入學開始一直到畢業的各種信息。這種記錄一定是可以真實反映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階段的各項真實的內容。如在學校的基本情況、學業完成度、學生在校得獎或受罰的記錄等等。這些資料是在有關學籍管理規定中所形成的,根據有關要求整理而得,因此所有的檔案都必須是真實且準確的。
3.周期采編及動態擴充特點。在學校,每個學年的開始、結束等,都是學生綜合素質變化的真實記錄的一個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學籍管理方面文件材料形成最多的一個階段,這樣就決定了學籍檔案其文件材料的形成是具有周期性的。同時,一整套賽事的學籍檔案是基于對學生基本素質發展的記錄、收集、整理,通常是以階段為單位進行開展的,有的內容每學期一記,有的則是一學年一記,如遇特殊情況,還要隨時記錄。
二、高校學籍檔案管理現存問題
1.要求不統一,制度不明確。無論是何種工作都要有制度方面的制約,有的高校只是簡單給檔案館擬定了一些管理規定,而對管理人員未提出明確需求,而這樣不單讓工作人員無法意識到學籍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同時對學籍檔案管理工作不盡職。有的高校本科生學籍檔案一般都存放在學生工作辦公室、團支等等,因為從事有關管理工作人員具有比較大的流動性,且缺少檔案管理的專業知識,未能統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責任不明確、安全性弱、保密性不強等情況。再加上學籍檔案數量比較多、存放的空間有限,無法做到好的管理。很多都是學生干部來對檔案內容進行更新、管理等,檔案管理無法做到安全、保密、完整。
2.檔案管理過于復雜。檔案管理復雜是因為當前高校本身的教育方式所決定的。很多高校不單單有學歷教育,同時也存在著非學歷教育。例如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單科教育、大專教育等等。不同的教育系統都有自己的檔案管理,而且管理方式也不統一,這樣就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檔案管理的復雜性,也正因為這種復雜性,在管理方面不具有條理性,讓管理的難度加大,也是當前極需要改善的一個問題。
3.信息化落后,管理手段陳舊。高校學籍管理仍以分部門而治的多個系統管理的方式,未有統一信息管理的平臺,每一個部門均有自己的一整套信息的系統,增加了工作量不說,也讓信息無法達到共享的狀態,重要勞動多、準確性過低等等都是管理手段陳舊的表現。雖然當前教育部已向各大高校推動了無紙化的辦公、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手段,但是真正把電腦、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手段,但真正把電腦以及網絡運用在檔案管理中的仍是少數,多數的高校還是采用手工錄入、查詢的方式,再加上檢索工具落后,在查找學籍檔案時存在很多問題。
三、解決高校學籍檔案管理現存問題的解決方法
1.構建服務觀,規范管理。在不斷加劇競爭的今天,無論對對哪一個領域而言,都是人才間的意識,而在這一種人才競爭中,高校學籍檔案管理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價值、作用,直接關系著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因此,高校的領導、各部門、教師、學生等都要重視學籍的檔案管理,要自覺更新、完善檔案。由于學籍檔案管理所涉及的內容極多,在收集整理時具有一定難度,因此構建起規范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學籍管理工作的前提,同時對這些制度不斷加以修訂。擬定一整套完整的收集、保管、和、安全保護等系列的規章制度。同時,伴隨高校本身發展的需求和學籍管理服務對象的不斷變化,學籍管理工作需要在新管理方式下,以學校的中心工作開展,如招生、就業、專業設置等等,構建起以服務為主觀念,進一步加大服務功能。
2.開展靈活多元的管理方式。學籍管理方式一定是針對不同專業學生開展的,具有可靠且靈活的管理方式,開展分專業、分層次多元管理。當前,很多高校均是執行學分制,學生可根據自己本身情況來選擇學習的方式,在這一期間內,學生可在本系跨年級選課,或是在全校范圍內跨專業選題,這樣為學籍管理帶來挑戰,要讓這部分的學籍管理得到最大限度拓展,需要跟蹤并了解他們選課以及成績的考核情況,要因人而宜分別登記、注冊。
3.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構建網絡化學籍管理。伴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籍檔案管理也一步一步實現了信息化。之前以保密及單純為主管理方式也無法實現當前社會需求。高校學籍檔管理一定要與時代同步,改革不適應現代化管理要求方法,把計算機技術加入學籍檔案管理工作中。高校可構建起先進的教學管理系統、將選課、學籍等管理集中,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構建管理平臺,實現資料共享。
四、結語。總之,學籍檔案是學校檔案信息資源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同時更是學校的財富。高校只有加強的學籍檔案管理并重視其開發、利用,才可更好為教學及高校發展服務。雖然就目前而言,高校學籍檔案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只要找到這些問題的核心所在,就一定可以提升高校學籍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玲.淺談學籍管理信息化的現狀[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
[2]云雪.高校學生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年文學家,2012(4).
論文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 教學育人 實效性
一、引言
高校是面向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公共體育(簡稱公體)不僅是高校教育課程體系中的組成部分,而且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公體教學雖然歷經數年的經驗積累.配合整體教育規劃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是面對社會對人才標準日見提升的現狀,高校教育培養如何迎合社會需求.有效利用學科資源的優勢,正確處理好教學與育人的關系勢必引起體育教育領域的高度重視。自2002年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新綱要》(簡稱《新綱要》)頒發實施以來,許多高校都遵照新的綱要精神,結合自身資源條件,對公體教學大綱作了相應的調整.重新制定了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并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認真篩選和新的定位。
為配合高校評估,實施一系列教改措施.公體教學管理采取了定期、不定期的聽評課手段來監督和檢查教學質量和效果。近年來走訪了解并參與幾輪觀摩教學評價后,公體教學在形式上有了明顯的改觀,但在體現育人目標方面還有待思考:
目前公體教學融人育人的理念清晰可見.加強師資力量.改善環境條件,豐富教材資源,完善評價體系、強化情感投入,以上諸多有利因素為體育教學增添了無限生機和活力.也為實現育人目標構建起了平臺。然而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教學模式陳舊、缺少創新意識,教學過程混亂、缺乏層次聯系,專業語言匱乏、缺少文化內涵,教學方法枯燥、缺乏學習激情,評價應用簡單、缺少情感交流,等等。這些現象直接關系到體育教學如何配合整體教育實現育人實效性的問題解決。也影響到體育教學的深入開展如何得到廣大學生的認同。更何談教學育人的實質體現。因此作為問題提出,深入探討,彌補不足,以尋求解決辦法。
二、公共體育課程應擔負起教學育人的功能
《新綱要》確立了公體在高校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必修地位。公體教學要開創多元教育形成協調發展的新思路.課程規劃及制定要與教學改革建設形成同步.不僅要延續“三基教學”目的的貫通性,而且要助于學生“三維健康觀”教育目標的達成,為此公體教學要擔負起育人的功能,把課程教學拓展到文化知識、運動技能、綜合素質教育融為一體的層面上來.克服以往體育課單純實施教學任務的弊端,努力彌補單科教學與整體教育協調發展的空缺.要讓公體教學性質發生根本的改變,從而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公體教學需要建立多元化課程教學目標的框架結構.制定適合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和努力所能夠達到的基本標準,增設適合于部分學生有所相長發揮和有余力發展的能力標準,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在體驗運動樂趣的基礎上,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術,并努力提高運動技能,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確保健康成長,通過體育比賽的成功與挫折鍛煉意志品質,促進心理健康地發展,在交流與合作過程中,培養適應社會與生活的樂觀態度。課程教學目標直接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掛鉤。強調教育與學科教學的內在聯系,徹底修正以往體育教學本位化和教條化的思路.使育人目標層層遞進,逐步深入到學生可持續發展多種能力培養的各個方面。
三、明確公共體育教學在高校教育培養中的責任與義務
公體教育是高校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走向成熟,健康步入社會的重要過程。《新綱要》明確指出:“體育要始終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牢固樹立素質教育、個性教育、終身教育和民主開發的課程觀,體育教學必須建立和完善學習評價體系并貫穿始終。”這一理念明確教學育人的目標要融人到體育教學過程中。這不僅是全新的嘗試,而且是一個新的命題。因此,廣大教師需要對教學與育人實效性問題作出新的思考.加強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充實和對組織教法的重新認識.明確公體教學在高校教育培養中的責任與義務。
《新綱要》體現了國家實施課程改革管理權利下放的精神,主張“一綱多樣、校本結合”的原則。《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為地方區域提供了寬松選擇空間。因此,制定與實施教學目標要圍繞上述的基本精神作出相應的選擇和判斷,制定教學計劃要保證健身性與文化性、選擇性與適用性、科學性與可接受性融為一體,實施教學內容要把生理、心理、營養保健等有助于身體健康的內容融入到教學當中,選擇教材教法要采用多種形式的運用和解析.努力實現教學技術轉向學生技能的培養,教學組織要打破傳統的學科教學班級建制,根據興趣、愛好和志向建立新的班級組合。體育教學要積極倡導個性化與多樣化相結合。樹立新的教育教學思想,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多邊互動。擔負起對體育文化傳承的責任。倡導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導向。促進體育教學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多的幫助。
四、公共體育教學加強育人實效性的解決途徑
1.合理運用新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新綱要》提出體育教育要努力促進學生“三維健康觀”的形成。這一理念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屬于不夠清晰的德育教育范疇,并不能構成體育課本身的直接資源。如今作為新的課程資源融人體育教育教學的內容中.為體育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不僅健全了體育教育的功能.而且豐富和完善了體育教學的內涵。因此,開發并合理運用新課程資源.對于強化課程功能和改變教學方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方面,新課程資源可有效挖掘教師的知識積累,激發教師的智慧、熱情和創新意識,使更多領域范疇的知識與見解融人到體育教學內容中.既幫助學生拓寬認知領域,又讓師生的情感生活經驗直接走進教學.通過教學過程的可變性達到超越教材本身的教育價值。另一方面,新課程資源的介入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聯想,使學習過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教師博學、謙和、誠懇、認真的教學工作態度,能觸動學生學習心態的轉變,將被動接受轉化為共同享受的學習過程.讓雙邊關系在尊重、鼓勵與支持中獲得彼此的認同,以實現教學中心的轉移,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激發和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2.研究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模式.促進教學功能的轉化。
公體是學校教育整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覆蓋了在校學生的全部。資料統計,本科學院公體教學占據了四個學年度八個學期中課程比例安排的一半,學時累計144學時,可謂體現了《新綱要》提出的“在校學生要學會和掌握一到兩項體育運動技能”的精神,為廣大教師重視教學過程的研究,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學功能的轉化提供了實踐平臺。
(1)教材與技能的可行性結合。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課時的階段設計要與運動技術、技能的掌握建立密切的聯系。大學生雖然經歷了小學、中學、高中三個階段的體育熏陶,但由于受到地域環境條件的影響.在進入高校后對體育的認知態度及個人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給體育教學同步發展和要求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采用分班選修的教學形式,教師要主動深入地開展對教材和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過程(粗略掌握、鞏固提高、運用自如)三個階段的綜合性研究,這不僅能夠為促進教學的全面展開提供幫助.而且有助于教學進程、步驟、方法的銜接,尤其是能夠促進學生對運動技能形成過程的了解,客觀看待個人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表現,并為此作出理智的判斷,從而逐步自覺地矯正體育學習的態度。
(2)教學內容要與傳承體育文化意識相結合。體育教學是學生接觸體育學習的直接體驗過程.而教學內容則可以間接地涉及體育文化發展變遷的方方面面。任何一項教學內容都會涉及對該項運動技術發展與演變,以及對競賽規則的不斷變更過程的了解.不再停留在簡單的教學解釋,關鍵是能夠引發學生自己思考,從而建立起體育學習目的的完整概念。因此,教學不能簡單地局限于技術、技能,更需傳授一定的文化知識,以共同構成內容豐富、體系完整、結構合理的體育學習過程。
(3)教學過程要貼近學生生活并與其能力培養相結合。促進教學主體功能和諧發展基于師生間的合作,教師對學生的關心鼓勵和幫助是構成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無私的情感和精力奉獻,來體現體育文化素養,宏揚體育精神,塑造體育修養.以精湛的業務能力和高超的教學水平來感化學生的認知變化.以耐心關愛和誠懇交流來洞察學生之間的差異和能力表現,并及時尋找縮短差異和提升能力的解決方法,以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通過師生問對體育文化生活的經驗交流和情感溝通,共同增進彼此間的依賴與信任,提升學生努力學習、追求進步的信心和勇氣。
3.完善評價機制,促進師生情感交流.激勵學生學習的信心。
《新綱要》倡導體育教學評價要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淡化甑別選拔功能”的基本原則。基于對學生學習態度、努力程度、進步輻度、身心品質變化的觀察并作出客觀判斷和評價,離不開對整體教學過程環節和細節的關注。
(1)對學習態度的評價源于教師身先士卒的長期引導。首先要看到學生對上課概念的重視,包括時間、地點、服飾準備和考勤統計的印象;其次要看到學生是否有著濃厚興趣和參與投入的成分;最后要讓學生看到教師的儀表、風貌、狀態。成為影響學生體育學習的一面鏡子,以便為體育教學育人的實效性提供鮮明的比照。
(2)對努力程度的評價源于教師對學生的細心觀查。首先要了解學生對體育運動體驗及經驗積累的不同程度(包括原先能力和現有能力表現);其次要對學生身體健康條件和能力狀況在短時間內加以區分(包括同樣內容的測試結果);最后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時刻都在關注著每個學生的進步與變化,以便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有所側重和區別對待
(3)對進步幅度的評價源于教師對教學的態度。首先要結合學生起步參與學習的基礎差異表現作出區分(如:有無運動技能經驗的區分);其次要參照同步參與學習過程的具體表現作出區別(如:無技能經驗得到收獲和有技能經驗未能得到進步);最后要讓學生看到教師在教學與練習過程中是否認真履行了責任和義務(如:對講解示范、組織教法、時間次數組數的安排與調整和對質量的要求)。以避免部分學生已付出了努力,但因為教師忽略了“差異”而被泯滅在非客觀的數據指標當中。
(4)對綜合表現評價源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全面了解。《新綱要》明確提出:“大學體育教學要密切關注學生差異,強調質性與量性的綜合性結合,努力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和體現評價的民主化。”教師要使體育教學評價重心的轉移,摒棄以往終結性評價重心傾向于學生的現狀表現,把形成過程與應用能力擯棄在評價視野之外,克服只看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負效應現象;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逐步轉向主動參與教學的評價,提高和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把發揚民主、相互尊重與信任的人性化理念融入評價體系中把教學評價視為能夠促進教學雙方相互促進、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過程,把學生德、能、勤、績的綜合表現納人評價范圍,并以公正、公平、公開的方式贏得教學主體的共識和認同,從根本上轉變學生對體育評價的態度。
一、職業技術類院校現狀及學生構成
中等職業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教育。主要招收初、高中畢業生,學制一般三年,以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操作人員和中等技術人員為主,目標是培養中高級技術工人。
二、教材設置與職業技術的普遍適應性
職業技術院校的教材選擇一般較為基礎,概念及定理的引用和教學設置通俗易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難以讓學生學以致用。例如,在電工電子的教材中,有關電路短路的介紹如下:電路中,電流直接連接電源正負兩極。根據歐姆定律I=U/R知道,由于導線的電阻很小,電源短路時電路上的電流會非常大。這樣大的電流,電池或者其他電源都不能承受,會造成電源損壞。更為嚴重的是,因為電流太大,會使導線的溫度升高,嚴重時可能造成火災。這樣會給學生一個既定的意識,電路是不可以短路的。但在學生們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常常會短接一段電路以分段查找電路故障,在使用多用電表歐姆擋時也需要短接調零。這就會給學生們造成一種概念與應用的困惑,因此需要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起到鏈接抽象概念和實際操作知識的作用。
三、如何解決學生理論與操作的差異問題
如果學生不能夠完全理解概念與應用的差別,就會造成“知識矛盾”,畢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個體差異較大,所以我們應當通過以下四個教學步驟來解決這個問題。
1.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與實際問題匯總
以萬用表的使用為例。
萬用表,以其能夠測量的項目比較多而得名。萬用表能夠測量交流電壓、直流電壓、直流電流、電阻,有的萬用表還能夠測量更多項目,比如三極管放大倍數、電容量、電感量等。在教學前,可以增加一節準備課,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并測量簡單電路的各項物理值,并進行數據整理。學生對未知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正是要靈活利用他們這種心理,不但讓學生對萬用表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專注力,使教學效果更理想。
2.w類分析問題
以汽車維修為例。
我們可以把汽車的維修進行分類,以檢測分析設備進行劃分。主要包括試驗臺、檢測線、定位儀、檢測儀、檢漏儀、檢測臺、制動臺、分析儀、內窺鏡、傳感器、示波器及其他檢測設備。在我們進行維修時,我們可以依據這些設備進行檢測以便鎖定問題及故障原因,即便車輛多個問題同時出現,也可以一一對應解決。有時在進行車輛維修時會出現一些綜合性的故障,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分析實際過程中維修問題,并積累維修相關故障的經驗。
3.做好理論知識及概念的講解
在電流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因為電流看不見、摸不到,所以為了能夠通俗易懂,我們廣泛地以水流進行對比講解。使學生能夠很快地理解電流、電路這種較抽象的物理概念。
4.應用理論知識解決普遍問題及現象
在維修簡單電路的教學中,可以把電路的組成轉化為檢測維修的依據,如電源的檢測、導線的檢測和用電器的檢測。依次排查,再把問題原件進行更換和維修,這就理清了一般性電路維修的基本方法。
四、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學生學習概念的目的還是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實際問題千變萬化,萬法歸一原理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怎樣透過實際問題,剝離現象還原問題本質,在定理概念中找到問題點,然后再尋找解決辦法,才是教師應該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精髓。
關鍵詞:法治教育;學生培養;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4-0242-03
法治與人治相對應,具體是指在社會中,法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必須遵守法律、服從法律。作為治理國家的理論、原則、理念、方法,法治是一種社會管理機制,同樣也是一種社會活動方式。在高校中開展法治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掌握法治的書面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在了解書面的法律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更是要把法治觀念轉化為對學生行為與生活的原則與態度,這才是高校開展法治教育的意義所在。
一、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基本已經開設了法治教育的相關課程,主要以“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為平臺進行相應的課堂教育。該課程的形式與內容更加側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導致法治教育在高校的學生培養中更加注重德育、偏重理論知識學習而缺少實踐環節,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忽視對學生個人法律信仰的培養[1]。
(一)師資力量不夠專業化
在師資力量上,法治教育并沒有形成單獨的師資隊伍,在多數情況下,我國高校的學生培養模式中主要以政治、哲學教師教授法治教育課程,很少有專業專職的法律人才細致化對大學生進行法律素質培養。實際上法學界早已達成共識,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律職業人必須經過系統的法律培訓或者具備法律職業資格,例如國家司法考試就是因此而設立的。非常遺憾的是這種共識并沒有得到高校主管部門及學生培養者的重視。高校學生培養中的法治教育這一環節并沒有專業的法律人才來主導,其所發揮的功能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培養模式一般都是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并不重視大學生法律意識、法治觀念的養成。
(二)教學內容相對落后
同時,當前的法治教育內容也比較落后于時展,并沒有全面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公民權利義務意識,而往往表現出重義務、輕權利的傾向。這樣的法治教育內容不擔無法培養出具有現代權利意識的公民的,而且會導致大學生素質培養出現偏差,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教學內容的安排也存在著不合理之處,從課時上來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課一般只有24個學時左右,并且法治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對于龐雜的法律體系、諸多的部門法律、各種典型案例,這明顯是不夠的,無法發揮法治教育對于大學生素質培養的健全完善作用。
(三)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相對于其他培養環節,大學生法治教育不僅僅內容落后,而且形式也單一。傳統的法治教育課程僅僅是進行知識的灌輸、單純的法條講解,并以考試成績來判定學習的優劣。這樣單一的教學方法在當代社會是比較落后的,已經無法滿足高校學生培養日新月異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與時共進,改進和完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使之適應學生培養的需要[2]。
二、大學生法治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培養模式與內容中均包含了法治教育這一重要模塊,但其發展現狀并沒有滿足高校學生培養的相關需求,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不足與缺陷。法治教育的功能并沒有實現,其作用也沒有得到體現。
首先,當前高校學生培養的大學生法治教育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資源相對其他學生培養模塊也較少。無論是從師資力量還是課程設置或是教學培養的資源配備上,大學生法治教育還遠未受到其應有的重視。大部分高校并未配備相應的專業法律人才來進行法治教育,而目前的課程也未凸顯出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課堂之上,無論是課時還是相關資源根本無法保障大學生法治教育課程功能的實現。從師資上來講,當前部分高校的教育團隊仍然存在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教學團隊中的教師也并非人人都具有法學專業的學習經歷和研究背景,也并非人人都擁有良好的法律素養和堅定的法治理念。從學時上來看,較短的學時安排無法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不能保證學生掌握、消化、理解龐大的法律知識,保障不了教學質量。在課程設置上來看,多數高校僅僅把法治教育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這些都是不重視大學生法治教育這一重要學生培養模塊的突出表現。
其次,當前高校法治教育內容相對于當今社會的發展已顯得相對落后、陳舊。國內眾多學者研究表明,因為大學生法治教育被忽視,導致大學法治教育的教材內容陳舊。如有些法律已經修改幾年了,但是在教材里顯示的法律規定法治觀點還是幾年前的,社會實際和理論脫節,法治教育的教材因未能及時調整和修改而流于形式。另外,教材內容往往過于理想,無法跟上時展的步伐,表現出重義務、輕權利的傾向。重義務、輕權利的法治教育,是無法培養出具有現代權利意識的公民的,也會導致大學生不適應當前社會形勢的發展。
再次,當前高校法治教育還處于理論灌輸階段,缺少實踐教學環節。至于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課外渠道,在目前的大多數高校中幾乎沒有。過于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師生之間缺乏課堂上及實踐環節的互動關系,加上高校學生培養模式中的法治教育和大學生本所屬專業基本上并沒有相關聯系,很難引起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起到提高大學生法治素質的作用。由于各種資源缺失的限制,大學生法治教育很難借鑒法學專業的案例分析、模擬法庭、課堂討論等實踐教學形式。這些不足都會導致大學生法治教育課堂教學的古板化、教條化[3]。
論文關鍵詞:教育,三意識
第一,要有超前意識。報刊發表文章或探討一個問題都有一定的時效,要注意捕捉一些熱點問題,要考慮后的學習應用,對當前或今后的教學工作是否有一定的借鑒或指導作用。這就要求教育要超前思考,預計教學中會出現那些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實驗,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樣的教育作品就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第二,要有針對意識。教育是為客戶服務的,而客戶的論文成稿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小學數學論文寫作老師們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所以,以上應當成為教育的主攻方向和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農村小學教學管理現狀
1. 農村小學學生管理難度較大
與城市緊張的生活氛圍、殘酷的競爭壓力相比, 農村學生自幼接觸到的生活環境就是輕松自由的, 尤其是農村家長外出打工, 把學生留給家里老人照看, 進一步釋放了學生的天性, 導致農村學生過于頑劣, 不服管教, 自制力較差, 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 非常不利于教師課堂管理工作的開展, 要解決這個問題, 農村教師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汗水, 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首先, 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以生活實例來引導學生判斷哪些事情是正確的, 哪些事情是錯誤的, 接著, 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受家庭因素影響, 很多學生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通過武力來解決, 教師要向學生講明暴力解決問題的害處, 相比暴力解決問題, 溝通交流最重要;最后, 針對不同的學生的不同問題, 教師可私下與學生談話, 幫助學生逐一解決難題。"不落下每一位學生"始終是農村小學的教學標準, 要爭取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 社會對農村教師評價不準確
以往人們對農村教師的印象就是教學水平不高。但是現如今, 很多農村小學早已具備了符合國家標準的教學設備與設施, 多媒體教學已在農村小學中普及, 另外, 一些農村小學師資力量雄厚, 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并不亞于城鎮教師, 因此, 社會各界應打破對農村教師的固有印象, 以全新的態度來看待農村小學教師。
3. 留守兒童問題需要農村教師來幫扶解決
眾所周知,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 錯過了關鍵的個人成長期, 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過于敏感脆弱, 容易產生極端情緒。這就需要農村小學教師對留守兒童付出更多的愛, 多與留守兒童交流, 幫助留守兒童樹立生活的信心, 教會留守兒童合理地釋放負面情緒, 及時與留守兒童家長溝通交流, 促成家校合作, 還留守兒童一個天真、美好的童年。本篇文章是由研究生的碩士畢業論文。
二、加強農村小學教學管理的措施
1. 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來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促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同時,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分層次制訂教學目標, 例如, 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 要幫助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對于學生能力一般的學生, 要引導他們運用已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 注重他們能力的提升,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 進而有效地提高班級整體的學習成績,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 規范教學管理制度
現在很多教師在工作中都存在"不作為"的問題, 認為無過就是功, 因此, 要通過制定有效的教學管理制度來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對于工作成績突出、表現優異的教師要進行表彰, 建立完善的獎勵機制, 可以是獎金, 也可以是旅游;對于工作消極、教學能力差的教師要提出批評, 按照懲罰制度進行懲罰, 可以是扣除獎金, 也可以是要求教師撰寫工作整改報告, 讓教師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3. 構建全新教學模式, 提高師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