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人心理護理的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泌尿系;心理問題;心理護理;護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62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886-02
泌尿系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1],疾病初期,由于癥狀較輕,沒有引起患者的注意,隨著病情加重,有的患者對疾病感到害羞,影響了治療效果,因此,加強護理十分重要,為此,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和有關文獻報道對泌尿系病人的心理護理和護理措施進行闡述。
1心理護理
1.1常見的心理問題
1.1.1焦慮大多數住院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通常表現于尚未明確診斷或初次住院的患者,不了解疾病的性質和預后,環境改變,不得不和熟悉的環境,人分離,尤其是依賴性較強的兒童和老年人,更容易產生焦慮。對一些特殊檢查手術,有的患者感到自我完整性遭到破壞,焦慮顯得更為突出。
1.1.2猜疑它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主觀上不情愿得病,常可泛化到整個醫療過程,對治療,用藥,檢查都做猜疑反應。他們聽到別人低聲細語,就以為議論自己的病情,總擔心誤診,怕吃錯藥打錯針。
1.1.3憤怒他可為一些小事而發火。為自己不能自理而惱怒,有的還可轉化為自虐,拒絕正常治療,逃避服藥,甚至破壞正在采取的措施。
1.1.4孤獨感住院后患者周圍接觸的都是陌生人,醫生僅在查房時和患者說幾句話,護士嚴重缺編,每天忙于打針送藥,家屬又都忙于工作,給予患者探視的時間太少。而且多數醫院都限制探視時間,即使家屬有探視愿望,因此規定亦無能為力。
1.2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切實為患者服好務[2]護士自身注重細節、儀表,在查房時的一句親切問候,都給患者以溫暖,被重視的感覺。使用文明用語,即使戴著厚厚的口罩,一雙笑眼、一個動作患者依然會感到被愛被尊重的溫暖,從而減輕心理負擔[2]。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有的患者患病的原因是由于不潔性生活造成的,可以引導患者潔身自好,切不可將患者的隱私大事宣揚或不分場合亂說,傷害了患者的自尊,甚至觸犯了法律。
由于疾病的折磨,多數患者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擔心疾病的治療效果,擔心對今后生活的影響,而且患者在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學歷層次、文化修養等方面也有較大的差異,因此,護士須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加強自身心理素質培養,提高言談舉止修養,重視患者情緒情感,掌握溝通技巧,加強護患交流,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我們可以通過積極的語言,表情,態度,行為去影響病人,滿足病人的合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消除不良情緒反應,提高病人的適應能力。運用一些心理學理論,影響或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從而達到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或向健康方向發展的目的。
1.3創造良好環境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詳細介紹醫院設置、科室情況,讓患者盡快熟悉,減少陌生感,病房要保持清潔、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安靜無噪音,可以產生喜悅的心情(嘗試將醫院墻壁,窗簾,醫務人員的服裝用淡粉或淡紫色),減少住院患者的,增加一點家的溫馨,讓患者感到溫馨、舒適。
2護理對策
2.1積極治療原發病泌尿系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針對病因采取治療措施,遵照醫囑合理服用消炎藥。定期化驗尿常規,使泌尿系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泌尿系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大量飲水或消炎藥物治療。目前,抗炎藥物的應用仍為治療泌尿系疾病的主要措施。因泌尿系疾病是一種容易反復發作疾病,病程短、發展較快,需靜脈輸液治療,因此,在靜脈輸液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盡量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
2.2保持良好心態、克服悲觀失望的不良情緒面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要耐心疏導,介紹疾病的治療過程、臨床療效等,多與患者交談,消除患者的各種思想顧慮,保持愉悅的心情[3],讓患者感到護理人員的關愛,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積極配合治療。
2.3運動指導泌尿系患者要進行適宜的運動,這樣有利于疾病的治療的恢復,如慢跑、做體操、散步等,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
2.4注意飲食護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不利于身體的健康,引導患者多吃新鮮蔬菜和新鮮水果,做到合理飲食[4],做到低鹽、低脂飲食,同時要多飲食,以利于沖洗尿道,促進早日康復。
2.5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由于泌尿系疾病患者多為老年人,老年人多并發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便秘也是高血壓患者的大敵,若便秘,患者難以排出,增加了腹壓,很容易更加抬高血壓,帶來危險。引導患者多吃些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多吃香蕉等水果,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一旦遇到便秘,可以晚各飲一杯蜂蜜水以腸道,刺激腸蠕動,以利排便,促進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郭燕紅,王羽.全國規范性護理常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95.
[2]潘建華,吳全英.對留置導尿管尿袋應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討.中華護理學雜志,2001,36(12):939-940.
[中圖分類號] R73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乳腺癌(mammary cancer)是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在各種內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細胞失去正常特性而異常增生,以致超過自我修復的限度而發生癌變的疾病。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統計,發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已成為危害婦女健康的主要病因。它的發病率與遺傳有關,以40~60歲之間,絕經期前后的婦女發病率較高,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外科手術為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手術方式有:
1.乳腺癌根治術
2.乳腺癌擴大根治術
3.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4.單純切除術
5.小于全乳切除術
不管哪種手術方式,都不同程度上造成乳腺缺如,從而導致女性形體上的缺失感,使女性對自己外形產生抱怨,失去生活信心。
我院乳腺科從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43例,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談心,鼓勵病人說出內心的感受,記錄病人的心理問題,針對其心理問題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
1.臨床資料
根據手術登記的統計,43例患者中年齡最小的26歲,年齡最大的68歲,平均年齡42歲,左乳癌20例,右乳癌23例。
2.心理反應
2.1擔心、恐懼、焦慮心理:當患者被確診為乳腺癌后,伴隨即將失去,使患者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出現擔心、恐懼、焦慮的心理。
2.1.1擔心生命很快將要結束。
2.1.2擔心疾病尚無良好的治療效果。
2.1.3擔心失去后會造成夫妻關系不和。
2.1.4擔心拖累父母或者子女。
2.1.5擔心定期放療化療不能忍受等。
2.2性格改變:由于手術切除造成生理上的缺陷,心理適應發生障礙,表現為:沉默寡言、憂郁寡歡,尤其是年輕患者表現為脾氣古怪,煩躁易怒,不愿與人交往。
2.3悲觀失望:患者切除后,往往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整天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拔,自暴自棄,有的甚至拒絕治療或護理。
3.心理需求:患者希望有名的、技術精湛的醫生擔任主刀,盡最大努力切除腫瘤,能得到親人的守護,醫護人員的重視。
4.護理措施
4.1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乳腺癌是癌癥中治療效果最好的癌癥之一,絕大多數病人生命期較長,特別是一些早期病例,五年治愈率可達90%以上。一般病人經過治療可重返工作崗位。所以,我們護理人員應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耐心向病人解釋乳腺癌的發生、發展、治療及轉歸的全過程。做好思想安慰工作,鼓勵她們振奮精神,解除心理負擔,使病人具備能夠接受檢查和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
4.2向病人家屬講解病情的危重及手術的必要性,取得家屬的同意及合作,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術后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要針對患者的心理反應及心理需求,關心、體貼患者,創造溫馨、融洽的環境,通過耐心、細致的觀察,消除和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
4.3與病人溝通,鼓勵患者表達情感,勸慰患者盡可能通過交談形式把自己的苦悶傾訴出來,減輕心理痛苦,表達焦慮情緒,告訴患者消極、悲觀不僅不利于疾病的康復,而且會加快病情惡化,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力抗爭,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病魔。
4.4爭取親人的合作,人在逆境別渴望得到親人的關懷、重視和照顧,尤其丈夫的角色更為重要。鼓勵病人與配偶討論形體的改變,增加相互了解,從而給病人情感上的支持。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失去了,胸部變得平坦不對稱,擔心男方在乎自己形體改變和自身吸引力下降,導致夫妻生活不和諧。其實,乳腺癌根治術后只要丈夫能一如既往的關愛妻子,理解妻子,消除妻子的思想顧慮,增強妻子的自我肯定,這樣可減少患者對自我形象的抱怨以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4.5耐心講解放療化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放化療的副作用,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樂觀面對,把身體的不適降到最低,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勇敢面對現實,克服放化療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堅持做完規定的療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患者正視化療反應,保護血管,給予飲食指導。
5.效果
43例病例中,通過對患者護理措施的實施,使患者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重新鼓起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極大消除了對疾病的恐懼和對未來的憂心,使她們更主動地配合治療與護理。
6.體會
心理生理學認為,情緒在疾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精神致癌,精神治癌。俗話說,:“心病”還得“心藥”醫,“心藥”實際上就是心理治療、心理護理。據《文匯報》報道,在近日的2009希羅達中國論壇上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乳腺癌科主任江澤飛指出:“心理關已成為直接影響晚期腫瘤患者長期生存的一道坎。”江教授介紹說,早期乳腺癌患者對于治療大多很有信心,通過積極配合治療,早期乳腺癌可獲高達75%治愈率,而患者一旦獲知腫瘤轉移時,病情便急轉直下,因此,護理人員在積極配合醫生采取治療措施及常規護理的同時,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及時采取護理措施尤為重要。針對乳腺癌病人圍手術期的心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應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和交流,它能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護患關系,有的放矢的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以延長她們的生存率。
【關鍵詞】手術病人;心理;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714.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190-01
手術刺激可通過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引起防御能力的紊亂直接影響到病人手術的質量和治療效果[1]。醫護人員應采用適當的心理護理消除不良刺激,調動病人主觀能動性提高應急能力,順利度過手術期。下面淺談我個人手術中一些護理體會。
1 臨床資料:2011.5月---2012.5月份我院手術病人750例。其中男性427例,女性32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60人么,高中以下290人
2 手術病人心理狀況
2.1病人術前心理:一個人從正常生活和社會環境中來到醫院看到醫院各種各樣病人,還有對人體生理解剖,麻醉手術方法及手術后處理缺乏了解產生捆懼感,病人在術前的心理活動主要是害怕和擔心,怕疼痛難忍,怕留后遺癥,怕醫院水平低下,怕腰麻醉使病人癱瘓,于是希望有一個技術高責任心強的醫生做手術。手術護士最好在身邊,使他們有一種安全感。
2.2病人進入手術室后心理:對手術室深嚴的環境,各種特殊的裝置搶救監護儀等以及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就會產生恐懼緊張心理因此對各種刺激較敏感
2.3手術結束后心理:身體不能自主活動,術后刀口流血或裂開,產生焦距不安的心情。手術是不同程度的損傷會體驗到刀口疼痛,感到痛苦難熬,2-3天疼痛緩解之后擔心預后情況等
3 心理護理措施
3.1 手術前的心理護理:接到手術通知單以后巡回護士和洗手護士做術前訪視,應術前一日看望病人同病人溝通盡力解除病人的緊張不安心理,耐心聽取病人的意見和要求,向病人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對手術的安全性作出肯定使病人獲得安全感,護士是在手術前后直接觀察到病人各種情況及反應的,因此與病人接觸過程中根據病人的職業,年齡文化狀況要實施的手術仔細耐心說明,使病人對手術的實施及術后恢復抱有科學態度,讓他們有充分心理準備,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進行手術。針對怕疼痛麻醉意外的心理給解釋麻醉的作用性質,可做到沒有疼痛的感覺。如:硬膜外麻醉或雙阻滯麻醉我給病人解釋這種麻醉是半身麻醉是清醒的。手術時有知覺無痛覺的,對手術擔心心理向病人解釋進行手術的醫生護士的技術是熟練地,特別要講我們已經做過同樣手術都是成功的,強調病人在手術中的有利條件,使病人感到醫護人員對其病情十分了解,對手術極為負責。同類手術病人的信息,可有針對性組織交流,并說明進入手術室后實施的各種護理操作使病人心理有數。如:靜脈穿刺、導尿、上約束帶、放置電刀鉛板等。
3.2 術中心理護理:由于不同的麻醉,手術類型,年齡,性別,因而手術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各不相同,手術過程中要注意清醒病人的心理變化要及時安慰病人,觀察其面部表情及其發出的聲響,并告訴病人手術中使用的電刀、吸引器、監護儀及手術器械發出的聲音不要害怕。手術過程中搬動物品要輕穩,醫護人員言談要嚴謹,詳細分析術中出現各種情況并作出相應的措施。如:硬膜外麻醉或雙阻滯麻醉時協助病人彎好腰背曲膝,使之充分顯露麻醉穿刺點,并囑咐保持好,安慰病人配合麻醉對手術成功的重要性,如腹部手術出現牽拉不適引起惡心,嘔吐時鼓勵病人張口平穩深呼吸,穩定情緒有利手術順利進行,如病人出汗及時給予汗,生鹽理水潤唇,按病人所需給予幫助使病人感到親人在身邊,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3.3 手術后的心理護理:對手術后的心理護理十分重要我們要做到及時告知手術效果,從麻醉中剛醒過來病人急切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疾病的治療及預后的各種信息醫護人員應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并告訴他們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目的已達到。忍受幾天刀口疼痛和痛苦就能恢復健康了。同時給予患者及家屬適當指導注意保護手術傷口,保持引流管道暢通,術后的臥位及進食的時間鼓力患者早日下床活動,祝早日康復等。術后的訪視也是很重要的環節,進一步溝通護患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患者早日康
小結:通過對手術病人不同時期的心理反應的探討觀察和有效地針對性的采取了應對措施通過術前訪視心理疏導,術后隨防等方法與手術病人進行心理溝通增強了護患關系使病人治療過程中得到最佳的心理狀態,幫助手術病人實現了手術治療的最佳目標。為我們護理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4 討論:患者良好的心里是康復的一半。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不可分割的成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監床護理實踐中醫護人員用心理學知識充分用于工作中使之更有效的發揮其對病人心身健康產生積極地影響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老年人 心理護理 護理措施
1 老年人心理表現
1.1孤獨感和失落感
老年人退休失去了與同事共同學習工作的機會,兒女已成家,沒時間陪伴身邊只重視生活上
的照顧,忽視情感上的交流,特別當老人生病時年老體弱、病程漫長時,思想負擔沉重這種孤獨與失落感與日劇增,不利于疾病的康復。
1.2焦慮和抑郁
老年人退休后過去長期習慣了的生活驟然改變,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產生自卑、無用感,甚至焦慮抑郁、此外老年人喪偶、親友生死離別等對老年人都是最強烈的生活事件,從而感到無限悲傷,再加上有病身體上的不適、自理能力的缺陷幾乎對生活失去興趣。
1.3自尊心強、固執
老年人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人生體會、事業成功,自尊心比較強、固執、多疑、孤僻或象小孩一樣出現一些幼稚的行為,尤其住院后表現的更加明顯否認自己有病、拒絕治療等 。
1.4控制力下降、易怒
老年人的性格改變,同老年人的腦退化有密切關系,而額葉與性格關系密切,老年人性格發生改變,出現控制力下降,易發怒。住院后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當中更加難以控制情緒,常表現的激動、行為異常。
1.5自私、多疑 自私表現為以我為中心,得病后希望醫護人員圍繞他一人服務,只關心他一個人。對治療和疾病的愈后常表示懷疑。
根據以上老年人心理特點我科護理人員采取以下護理措施:
2護理措施
2.1
入院時的心理護理
創造溫馨的住院環境,醫護人員要主動熱情的接待患者,并及時向老人及家屬詳細介紹院內外的環境、各種護理措施以及我們開展的各項服務措施,同時向家屬了解老人生活習慣、心理特征、性格、愛好等,為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打好基礎,并使老人感到受尊重、重視,消除憂慮恐懼心理。
2.2 尊重、關心、體貼老人 老年人思想相對緩慢,語言表達較遲緩,記憶力也有所下降,一個問題要交代好幾遍也聽不清,記不住。遇到這種情況應耐心解釋,不急不躁,態度和氣,語速要放慢,鼓勵患者正確的對待疾病、配合治療。遇到他們主動打招呼,并用尊稱,使他們心理上得到安慰,在感情上得到滿足,對能自理的患者,鼓勵適當活動,提高自我護理能力,避免產生依賴心理。
2.3密切護患關系
由于離開家庭、親人感到孤獨、失落,護理人員應以熱情關懷的態度,對患者進行護理,使他們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滿足,同時根據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溝通技巧,與患者溝通是他們愿意把心理話傾吐出來,尋求護士對他們的理解和幫助,滿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縮短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增加信賴感,同時用禮貌得體的語言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動員家屬經常陪伴、探視患者。護理人員應諒解患者的異常行為,在生活上主動關心、體貼他們,如帶領全體醫護人員給他們過生日,使他們感受到親切、溫暖,猶如在家的感覺。
2.4做好病人的安全和用藥的護理以消除顧慮和猜疑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如病人入睡幫病人蓋已被、加護欄,行動不便的病人攙扶活動等使病人心理感到在醫院很安全消除一些顧慮。詳細說明每種藥物的用法、用量及作用,口服藥要監督病人服下,外用藥親自幫病人使用,輸液過程中要不斷的巡視病房,控制輸液量和滴速等這些都使老年人感到備受關心,在治療和護理上放心,消除猜疑,更加信任醫護人員,心理處于最佳狀態,便于疾病的恢復。
2.5注重環境因素對患者心理的影響
環境是支持生命活動的重要因素,在注意房間清潔幽靜的基礎上,盡量將同一社會層次的老人安排在一病室,是他們之間有共同的語言,心靈容易溝通。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保持病室的安靜、燈光要柔和、床鋪要舒適、睡衣寬松使病人有充足的睡眠而保持心情的舒暢。
2.6
注重出院心理護理
【關鍵詞】少數民族 結核病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167-02
自80年代中國政府實施結核病控制項目以來,在全國推廣了肺結核病人“醫務人員面視下的,不住院免費短程化療”即DOTS治療。DOTS技術的開展在減輕農牧民負擔、保護社會生產力、控制結核病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DOTS”治療成敗的關鍵是病人服藥的依從性,在基層結核病控制項目工作中,我們發現一部分病人缺乏肺結核病的保健知識,同時由于宗教文化差異對藥物治療存在一些偏見,或因家庭經濟、工作生產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堅持吃藥,擅自停藥,造成病情反復發作,治療失敗。2008年起我們在,少數民族肺結核病病人心理護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現匯報如下:
1 基本資料及相關概念
1.1 資料來源
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12月發現登記的肺結核病人2614 例,其中98.8%為農牧民,99.5%為維吾爾族;男性1233 例,女性1381 例。年齡最小的6 歲,年齡最大的90歲級以上 ,其中45-歲~60歲的是肺結核病人高發病年齡段,而此年齡段也是最具社會勞動力的人群。
1.2 相關概念
涂陰、涂陽、初治、復治、治愈、治療失敗等概念及病人治療方案的確定、調整等,均遵照《世界銀行貸款中國結核病控制項目手冊》相關技術規范。
2 方法
利用每季度結核病防治例會,對縣、鄉、村三級結防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強調D0TS病人心理護理的重要性,規范心理護理的方法、內容和措施,針對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表現開展心理護理。縣級結防人員按《項目手冊》對各治療點進行督導的同時,對鄉、村防癆專干DOTS病人心理護理開展情況進行檢查。縣疾控中心將DOTS病人心理護理內容列入了對三級防癆人員考核標準,與年底評優選先掛鉤。
2.1 病人心理表現及護理
2.1.1 宗教文化差異 由于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廣大農牧區宗教文化氛圍濃厚,農牧民缺少衛生健康知識、防病意識淡薄。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使廣大農牧區的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但農牧區全民信教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農牧民患病后,有盡早治愈的愿望,一方面接受化學藥物治療,另一方面思想精神上祈求宗教神靈保佑,對機體發生的一些生理、病理改變和藥物超敏反應用非科學的迷信思想來曲解,而自行停止藥物治療。特別是每年一個月的穆斯林“齋月”期間,部分患者不顧個人身體狀況盲目封齋造成了不規律用藥和停藥現象。針對這一情況,防癆人員要主動對患者詳細結核病防治知識,使病人在第一時間內就能了解結核病的發生、發展過程,耐心地交代病情,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和迷信思想,并通過治愈病人和治療失敗正反兩方面的實例來教育他們,提高他們對結核病預后的認識,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2初治肺結核病人 由于對結核病的知識及病程缺乏足夠的認知,談“癆”色變;另有些病人經過一段化療,療效不佳或惡化則悲觀失望,不安心治療,以為得了結核病就是得了一種不治之癥。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神態和語言,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以安撫為主,主動對患者詳細講解有關結核病的治療方法、各種注意事項和自然療程,耐心地講解病情,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并通過治愈病人的實例來教育他們,提高他們對結核病預后的認識,從而提高“全程、規律”治療的依從性。
2.1.3 復治肺結核病人 由于治療不及時或中斷治療等因素而使病情又復發、惡化而再次就診;有些病人在生病期間家庭易出現矛盾,生活上出現波折,往往會給病人造成很嚴重的精神創傷,甚至使病人產生絕望的心理,均給治療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們應耐心向病人講清治療不及時或中斷治療和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以引起病人的重視,使其安心治愈。此外,要細心觀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及情緒變化,耐心傾聽病人的心聲,在精神上給予安慰,滿足其被認識、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從而減輕病人的思想負擔和思慮過度的情緒,配合醫生做好治療。
2.1.4 老年肺結核病人 由于老年肺結核患者體弱,因生理功能衰竭而在性格上的改變,如固執、煩躁、沉默、遲鈍及行動不便或身邊無子女,致使病人易產生厭倦不滿等暴躁情緒,遇事不冷靜,性格怪僻或孤獨。我們根據病人的心理特點及潛在的積極性,用恰當的語言增強病戰勝疾病的信心來加以疏導與解釋,使病人從孤獨、精神不快等心理障礙中解脫出來和使病人情緒穩定,調動病人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在實際工作中,應特別注意尊重老年患者,注意講話的方式及態度,以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耐心地解釋,從而得到病人信任,使病人異常心理狀態發生轉化,同時,幫助病人了解病因及轉歸,正確地對待疾病,以消除病人的異常心理狀態,調整機體的內外平衡,提高療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2.1.5 有并發癥的肺結核病人 晚期重癥肺結核病人往往都有并發癥,如肺心病、大咯血、肺氣腫、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認為有無并發癥直接反應病情的輕重,加之疾病折磨的痛奪,因而產生種種變態心理,如不及時給予消除,則嚴重影響療效。我們主動向病人說明療效樂觀的結果,使其堅定治療信心,說清有關合并癥與原發疾病的關系、預后、轉歸,尤其說清積極的方面,消除其思想顧慮。
3 討論
目前“DOTS”肺結核病人心理護理的重要性還未被基層結防人員廣泛認知,特別是南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部分鄉、村防癆專干對“心理護理”工作存在應付、走過長和抵觸情緒,認為開展DOTS肺結核病人的心理護理看不到經濟效益,是人為增加了工作量。對心理護理工作“低投入,高產出”的長期社會效益認識不足。我們的體會是:(1) 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和迷信思想,及時指導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建立起科學戰勝疾病的信心,是保證南疆少數民族地區DOTS肺結核病人“全程、規律”治療的基礎。(2) 把DOTS病人“心理護理”列入結核病防治工作目標考核內容,使“心理護理”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是“心理護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3)持續有效的“心理護理”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的系統工程,應貫穿于DOTS肺結核病人治療的始終。
參考文獻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07年4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骨科手術病人287例,男180例,女107例。年齡18~87歲,平均年齡(44.8±12.9)歲。病人住院時間10~18d,平均住院時間(14.9±3.2)d。其中,股骨頸骨折39例,上肢骨折58例,股骨干骨折53例,脛腓骨骨折38例,腰椎間盤突出56例,骨肉瘤21例,半月板損傷12例,結核性骨折10例。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學歷76例,高中及大專學歷98例,初中及中專學歷為59例,小學以及以下學歷為54例。職業:農民87例,工人102例,干部73例,學生22例。將所有病人隨機分為試驗組167例,對照組120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疾病構成、職業與學歷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措施
兩組病人均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病人在此基礎上實施臨床骨科護理路徑,其主要內容如下。
1.2.1術前護理
病人收治入院時,主動與其進行交流,使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過分的擔憂。介紹科室情況,何時進行相關檢查與治療,檢查的相關注意事項。
1.2.2術中護理
隨著醫學科學發展,手術器械的多樣化,術中護理配合對手術成功的重要性日顯突出,我們對試驗組護士定期培訓,使其熟練掌握相關手術器械的拆卸、使用,從而達到術中與醫師完美配合,提高手術效率,縮短手術時間。
1.2.3術后護理
無論病人采用何種手術固定方式,均密切觀察病人術后肢體運動以及血供情況,經胸腹手術的病人保持引流通暢,對病人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監控。
1.2.4心理支持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對出現焦慮、恐懼的病人進行心理疏導,及時鼓勵和支持,提高病人治療信心。在術前教育中,重點考慮病人的心理接受能力。對不同年齡病人,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病人心理恐懼程度。
1.2.5康復訓練
對病人講解術后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并指導病人肢體制動情況下如何進行合理鍛煉,并對病人及其家屬強調早期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從而消除病人對康復訓練的恐懼。對臥床時間長以及肢體活動受限的病人進行肢體姿勢的擺放,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身體得以放松,緩解身體疲勞。
1.2.6健康教育
對病人家屬實施健康教育,使其明白病人術后家庭護理內容以及康復訓練的指標。
1.3隨訪
病人隨訪8個月~2年8個月,平均隨訪時間1年7個月。
1.4評價指標
分別于病人入院時、手術前、術后1周以及6個月后隨訪時對病人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以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病人治療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價[3],并對病人的康復效果進行評價。在本臨床研究中我們主要對病人肢體腫脹消退情況、患處的感覺、肌力以及關節活動度等改善情況進行評價,并對病人出現的并發癥進行比較。
1.5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評分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或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病人HAMD量表評分比較(表1)
2.2兩組病人HAMA評分比較(表2)
2.3兩組病人相關并發癥比較(表3)
2.4兩組病人療效比較對兩組病人術后進行X線片檢查,并根據術前以及術后X線片比較,對病人療效進行評價見表4。
3討論
關鍵詞:兒科病人 心理護理 被動依賴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383-02
心理護理(Psychological care)是指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運用醫學心理知識,使病人的心理狀態受到積極影響,從而使病人在自身條件下獲得最適宜的身心狀態,常用的方法有啟發、誘導、說服、解釋、安慰、調整環境等,通過多種方法的運用使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顧慮、思想負擔等得到疏導,從而使病人擺脫困境[1]。心理護理的基本原則有交往原則、啟迪原則、針對性原則、自我護理原則等。在臨床工作中,掌握病人一般心理活動規律,根據病人心理需求實施恰當的心理護理措施是護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內容,兒科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兒科病人心理特征具有特殊性,因此,對于兒科病人來說,其心理護理也與成人與老人心理護理有著很大的不同[2]。
1 兒科心理護理特征
兒科病人由于年齡較小,其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對于疾病認識和理解能力較為低下,一般情況下,兒科病人的心理活動變化與疾病發展與治療情況的變化密切相關[3]。首先,兒科病人活潑好動、自控能力較為低下,其注意力不夠集中,因此,兒科病人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常常出現注意力轉移的情況,這就成為兒科病人心理護理的難點。其次,兒科病人常伴有分離性焦慮和恐懼,由于幼兒對父母的依戀程度較高,一旦住院,使其生活方式與生活環境發生改變,就會導致分離性焦慮心理,而且兒科病人對疾病的不適應和對診療手段的畏懼,往往產生恐懼的心理,直接表現為哭鬧、拒食等。再次,兒科病人存在交流障礙,由于兒科病人語言發展能力是有限的,在生病期間,很難通過語言交流來了解其心理狀態。此外,兒科病人處于兒童身心迅速發展時期,但受到疾病折磨,在恐懼和焦慮的心理狀態下,兒童往往行為退化,出現尿床、罵人、不能獨立進食等狀況。
2 兒科病人心理護理
2.1 疾病對患兒心理護理的影響。兒科病人在住院期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首先,家長對患兒的心理影響,由于患兒年齡較小,身體發育程度低,往往在家庭中處于較為特殊的地位,從而少收軀體折磨和心理折磨,而患兒生病期間,家長對患兒表現出其他時間少有的同情和關愛,并放棄了教育性要求,使患兒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其次,護理工作對患兒的影響,在兒科病人住院期間,需要遵從護士的要求,使患兒產生強烈的反感與抵觸情緒,部分患兒甚至失去自我控制能力,退化到乳兒被動水平。最后,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治療對兒科病人的自由進行了限制,使患兒情緒化嚴重,憂郁和孤獨感增強。基于上述因素對兒科病人心理造成的影響,作為護理人員在對其進行護理時,應該加強對患兒行為活動以及情緒變化的觀察,同時需要對家長提出陪護要求,并指導家長掌握與患兒心理交流的原則,對于患兒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行為,家長不應過分遷就。對于由于治療需要而限制了自由的患兒,護理人員要給予患兒補償性的活動,譬如說,給患兒講故事,給患兒玩具玩,教患兒進行繪畫等,通過這些方式使患兒得到安撫[4]。
2.2 兒科病人恐懼反應的心理護理。在住院期間,造成兒科病人恐懼反應的因素有很多,如:兒科病人對醫院的陌生事物與環境感到恐懼和不安,尤其在對兒科病人進行檢查和治療時,當對患兒進行注射操作時,給患兒帶來的疼痛刺激,使患兒產生恐懼心理,造成患兒不配合、反抗、哭鬧等現象;疾病對兒科病人帶來的生理痛苦,使其內心苦楚萬分;治療操作帶給兒科病人恐懼反應,如灌湯、下胃管等。對于兒科病人恐懼反應的護理,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在對患兒進行治療操作時,動作應輕柔,要對患兒表現出愛護,也使家長放心。對患兒的態度應該親切,要善于引導兒科病人,使患兒對醫護人員的恐懼感得到緩解,同時在對患兒進行操作治療時,應多與患兒進行對話,使患兒的注意力轉移。盡量避免采用欺騙手法和恐嚇手法引導患兒接受治療,要掌握患兒喜歡表揚的心理特點,多對患兒進行表揚和鼓勵,使患兒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4]。
2.3 被動依賴和行為消退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盡最大努力滿足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合理需求,使患兒獲得最好的安慰,要注意對患兒自尊心的保護,對合理的依賴心理要給以支持和理解,但是當患兒病情逐漸好轉的情況下,要注意使患兒的依賴心理的消除,使患兒能夠主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過分依賴心理的存在。對于年齡稍大的患兒,護理人員在進行心理護理時,應熱情安慰,使患兒能夠樹立起信心,盡可能多地為患兒營造愉快、舒適的生活氣氛,使患兒的生活內容豐富充滿趣味,讓患兒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得到緩解或消除。護理人員除了精心治療和照顧患兒生活之外,還要主要對患兒情緒狀態進行調整,特別要注意對慢性疾病或病重兒童給予心理治療,指導患兒以良好的情緒配合治療和護理。
3 結語
總之,在對兒科病人進行心理護理時,要與患兒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取得患兒和家長的信任,使患兒將護理人員當作知心朋友,使患兒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以保證兒科病人及時診斷治療,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趙秋玲,于俊風,孫文健,馮玉英.兒科病人家屬常見的心理狀態分析及護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01):254-256
[2] P.Kamtsiuris,E.Bergmann,P.Rattay,M.Schlaud.Inanspruchnahme medizinischer Leistungen[J].Bundesgesundheitsblatt-Gesundheitsforschung-Gesundheitsschutz.2010(5-6):177-179
【關鍵詞】手術 心理 護理 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266-02
1 心理護理體會
1.1 對心理護理實施心理護理的必要性:
一個人從正常生活和社會環境中來到醫院住院,看到醫院各種各樣的病人后,疾病就開始不斷的捆擾患者的身心,由于生活節律被打亂,再加上手術病人一般對人體生理、解剖、麻醉、手術方法及手術后處理缺乏了解,就產生捆懼感,病人在術前的心理活動主要是害怕和擔心。怕的是疼痛,擔心的是否會出現意外。手術病人入院后,就盼著早日手術,而一旦安排了手術日,就會恐惶不安,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心理波動很大。 針對病人術前的心理特點,應請主刀醫生在術前一日看望病人,同病人溝通,盡量解除病人的緊張不安心理,耐心聽取病人的意見和要求,向病人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對手術的安全性作出肯定,使病人獲得安全感,讓病人知道手術是治療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
精神和心理壓力主要是對手術、麻醉等相關知識缺乏或有更深了解所引起的焦慮、恐懼等,這種情緒變化不僅僅直接影響麻醉和手術的實施,還影響術后的治療效果。護士是在手術前后直接看護病人各種變化的,因此,在與病人接觸的過程中進行恰當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與病人的交談中,要進一步掌握病人的職業、文化、婚姻家庭等狀況,要實施的手術仔細解釋,耐心說明,使病人對手術的順利實施及對病人術后恢復報科學的態度,設法幫他們減輕心理負擔,讓他們有充分的心理和精神準備,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手術。
1.2 手術前的心理護理:
手術前的恐懼、焦慮會影響到麻醉和手術效果,硬膜外物擴散不全,全麻誘導期不平穩,術中出血量大,術后刀口愈合慢等一系列并發癥。
病人進入手術室的陳設、布置,無形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為了減輕病人對手術的恐懼和焦慮,增強手術的信心,護士應認真負責,嚴格自行查對制度,對病人態度從容,熱情誠懇,動作輕巧、熱情、盡可能準確地解釋病人的各種疑問,給予病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講明手術的意義,讓患者認同手術的必要性。
一般病人躺到手術臺上就容易產生孤立無援的心理,這時護理人員因該誠懇地給患者進行解釋,撫慰,講明手術前實施的各種護理操作,如:靜脈穿刺、導尿、上約束帶,放置電刀鉛板等,讓病人心里有數,將實行何種麻醉,手術中因該怎樣配合,讓患者感到充分的手術準備,從而減輕和消除孤立無援的心情,形成安全感,對醫務人員有了親切和信任感,就會對整個手術過程有了信任。
1.3 手術進行中的心理護理:
由于不同的麻醉、手術類型、年齡、性別、因而手術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也各不相同,手術過程中要注意清醒病人的心理變化,及時安慰病人,觀察其面部表情及其發出的聲響,并高訴病人手術中如:電動吸引器、電刀、監護儀及手術器械發出的等不要害怕,手術過程中,般動物品要輕穩,避免碰撞聲,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使病人心驚膽顫,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言談要嚴謹,詳細分析手術中各種情況,并加以解釋,作出相應的的措施,如腹部手術探察腹腔臟器出現牽拉不適引起惡心、嘔吐時鼓勵病人做張口平穩深呼吸,穩定情緒,以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如病人出汗口干時及時給予擦汗,生理鹽水濕潤口唇,按病人所需給予幫助,使患者感到似親人在身邊,從而滿足他們的心理要求。
護理人員還可以將手術進程告訴病人,從而減輕術中病人的焦慮、緊張感,取得病人的配合和諒解。
1.4 手術后的心理護理
術后患者最急于知道是,手術是否成功?怎樣迅速康復?為此應對清醒的病人說明,由于患者的積極配合,手術取得成功,同時給予患者及家屬適當指導注意保護手術傷口,保持引流管道暢通,術后的臥位及禁食的時間,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預祝早日康復等。
術后的訪視也是很重要的環節, 進一步溝通護患的情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境以利患者早日康復。
2 小結
患者良好的心理是康復的一半,通過對手術病人的心理探討,觀察病人的心理活動的發生、發展變化,不斷探索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用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去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以期達到病人早日康復的目的,為我們護理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摘要】整體護理模式是以促進及恢復病人的身心健康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他不但注重對病人身體健康的護理,也十分注重對其心理上的指導和幫助。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于促進病人心理健康和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將闡述健康教育對整體護理的作用和意義,并為健康教育工作在整體護理中的展開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健康教育;整體護理;作用;建議
整體護理是一種以病人為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結合病人病情、心理、社會文化需求特點,以解決病人在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問題為主要任務的,為滿足病人心理需要和健康需要而進行的護理工作。健康教育可幫助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促進其身心健康的恢復,對提高整體護理的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 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健康教育不但是實現更高質量的整體護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恢復患者健康的必然要求,它是患者與醫務人員進行溝通的橋梁,也是醫務人員指導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其作用和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健康教育滿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由于健康的缺失,病人在治療期間難免出現驚慌、焦慮的情緒,這對于其身體健康的恢復是十分不利的,為了避免病人出現抑郁心情,保持病人對于疾病治療的積極態度,幫助病人盡早恢復健康,采取一定的心理指導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健康教育恰恰滿足了這一需要,通過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強病人對于治療的信心,最大程度地減輕其沉重的心理負擔,使其積極地配合醫院的治療,保持樂觀的心境,這不但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還能激勵患者在日后主動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長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2 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身體健康的恢復
由于缺乏必要的醫療知識,大部分患者很難客觀認識到自己的病情,這一方面增加了其心理負擔,另以方面不利于其對自身病情的自我檢測和控制,不利于其疾病的治療。健康教育通過對病人進行病情上的講解和心理上的疏導,不但能使病人正確認識自身病情,消除其心理壓力,也能使其具備一定的醫療知識,對自己的健康情況進行密切的自我檢測和自我控制,這將使醫院的治療工作進行得更為順利,也有利于病人盡早恢復其身體健康。
3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質
一方面,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不但要向病人講解其病情,還要向病人傳授一定的醫療健康知識,這促進了醫護人員對自身專業知識的鞏固和不斷豐富,使其專業知識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另一方面,健康教育有利于醫護人員對醫療經驗的不斷累積,提高其在醫療和護理工作中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與病人的溝通,有助于增強醫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使其更加認真負責和耐心熱情地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這不但有效促進了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復,也有利于醫院醫療護理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
4 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可以說,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對直接影響著其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患者與護士的溝通和接觸相對密切,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護士負責,絕大多數的患者對護士的護理技術和醫療知識水平較為信任,對護士健康教育的依從性也相對較高,因而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較為顯著。這一方面使護士為患者留下親切、認真負責、熱情地印象,一方面使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得到提升,不但大大提高了患者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而且構建了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的和諧關系。
二 健康教育在整體護理工作中的開展
由于健康教育不但涉及每個病人的病情,更涉及病人的性格特點和心理需要,因而其實施要因人而異,靈活調節,以下是筆者對健康教育在整體護理工作中開展的具體建議:
1 了解病人心理需求:護士要在進行整體護理工作之前對病人的病情、信仰、文化背景社會背景進行了解,揣測病人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點,以此來確定將要對病人進行的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實施手段。由于病人的病情、背景和性格特點各不相同,護士應因人而異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方案和健康教育計劃,以適應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需求。
2 健康教育計劃的不斷優化:隨著治療的進展,病人的心理將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其心理需求也將隨著病情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護理人員不但要密切觀察和檢測病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也要細心留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和心理需求的變化,并結合這些變化對每個患者的健康教育計劃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優化,從而使健康教育形成一個連續的、整體的、適應性強的動態過程,而非死板的一成不變的過程。
3 健康教育的實施: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檢測疾病過程、處理病人癥狀、按處方合理用藥、恰當處理危險因素,除此之外,還要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消除其緊張焦慮的情緒等等。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對待病人要耐心熱情,語言要中肯溫和,以此來使病人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4 效果評價和不斷改進:醫院應定期、有計劃地對護士的整體護理工作尤其是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績效評估,這要求醫院管理部門建立完整的績效評估機制,制定統一的評估標準和獎懲措施,并對護士的日常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以此來激勵護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護理技能,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健康教育和整體護理。
總而言之,整體護理應當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整體護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應當是動態的、完整的。護理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結合每個病人的不同特點和需要,制定和不斷完善其健康護理方案,并注意在整體護理工作中累積經驗,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素質和護理水平,以期達到更好地整體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孟廣軍.健康教育在整體護理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醫學教育.2010(1):49
[2] 邱麗萍.運用整體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健康教育.[J].吉林醫學.2010(32):5900
[3] 王景亞.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技巧.[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32):225
[4] 耿面蘭.呼喚溝通的臨床意義及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10(11):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