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漢語言文學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漢語言文學專業“使用性”改造提出的意義
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中國高校中設開設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比較深厚,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也比較豐富。漢語言專業是所有專業中內涵和知識較為廣大的一個學科,也是現當代大學體系中最穩定的專業,有著其學科自身的特點及魅力。
當高等教育社會化以后,漢語言文學由部分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院校開設,變為現在其他類型學校以一個新專業開設后,我們就必須大膽改革培養使用性人才,以求在同等高校中有較高的聲譽,為學生就業提供更為寬廣的舞臺。在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專業使用性改革提出來。探索創新最多的是開設漢語言專業相對較晚的普通理工院校,既不能照部就搬的按照以往的辦學模式為依據,也不能按照理工科辦學模式,結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條件出發,以市場就業形式為導向,培養使用型人才為出發點。著重人才培養時,不僅以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而且更要的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 漢語言文學專業使用性改革的根據
專業改革關聯到思想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改良、教學內容的改設、實踐課程的建構、教師扮演角色的轉換和水平的提升等。
2.1 馬克思實踐理論觀為使用性改革奠定了改革的基礎。
“實踐是社會生活在本質,實踐是檢驗理論的真知。”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形式中學習,可以有效地發揮他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我們是主導者,我們要把握、領悟并借以發現自身的可能性。”
2.2 新教學體系為教學實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科知識論是傳統的的學科理論學習指導思想,其隱藏意義是:所有學科知識都是有使用價值的;職業能力即知識的實際操作應用,所有的知識是傳授要先行,知識有科學性、完整性,實踐課是檢驗理論課學生學為所用的一個重要的檢驗。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就業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含實習)分別按照學生的思維及學習課程的需要分別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
英國科學家、思想家波蘭尼提出,人的知識有兩種類型: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顯性知識是指那些通常意義上可以運用語本文由收集整理言、文字或符號來表達的知識,而緘默知識則是指那些平時為我們所意識不到、但卻深刻影響我們行為的知識。與顯性知識相比,緘默知識不能通過語言、文字或符號進行邏輯說明,通過身體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覺而獲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顯的情景性和個體性。這種新的知識觀點為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認識理論基礎,這使我們重新對學生實踐教學做出新的量化考核及其評價辦法。沒有個體緘默知識的參加,沒有實踐及其操作,學生難以把書本知識消化吸收理解學位所用的真諦。
3 在科學理念指導下促使專業使用性的改革
檢驗一個專業的改革是否成功不是進行本專業的修補,假如這個專業還有其很強的使用性,那就應該根據當前社會需求對該專業進行大膽的改革,并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重新定位,根據市場所需對學生培養方案及教育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做出全面的部署。
3.1 結合專業、辦學理念、就業形勢三方,明確專業定位,重造人才培養方案
在本專業教學規律為基礎上科學建構課程設置體系:以能力培養設置類型課程為核心,并使文化課與專業技能課緊密結合。形成“基礎+指導實踐課+獨立實踐課程”的新課程體系。在保留基本的專業基礎課程內容上,適當減少學時,增加使用性的專業課程;強化實踐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安排實踐教學過程,同時還要比較集中的還設置獨立實踐課程。
基礎課以外,專業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調整為三大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由于各知識面的的差異,實踐教學也根據其需要有不同的設置:沒有實踐環節的課程、有實踐環節的課程、獨立實踐環節課程。這樣不僅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又能使學生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相應的職業技能,實現人才的多元化培養。
3.2 教學改革,教師“先行”
教育教學的改革不是傳統知識的改變,而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第一,教師務必認識到專業改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積極參與教學改革;第二,教學部門應采師生共同參與培訓的方式,學生到企業參與培訓的同時,有相應的老師帶隊實習,這樣以來,老師就能更加了解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在以后的培養過程中,有所側重。也能彌補老師包括學生理論學習后使用性能力弱、與社會有隔閡的現狀。
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能力表述為:合理得體的言說和寫作能力、自如靈動的溝通與策劃能力、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核心能力的培養展開,著重培養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精髓理論的學習,注重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重點培養專業特長,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課堂上用探究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講課前首先讓學生預習,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索性性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課程中,可以適當引入校外資源或者企業實踐模式,讓學生自行設計整個實踐過程,并且學會處理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知識轉化的問題:如選題不當問題不能深層次的顯現、提綱過于死板、問卷題目混亂、調查無人參與或沒有真實性、整理材料時缺乏無從下手、不會使用辦公工具、調查報告中使用數據不當、材料布局不合理、表達形式枯燥,去解決這些問題時,學生所用的不僅僅是調查報告的寫作知識。獨立實踐環節課程,學生分散在各實習崗位上近距離了解實習單位的工作流程,邊學邊用,真正起到了學位所用。
在教學手段上,給學生開列專業和非專業的參考閱讀篇目,引導、指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成立各種以興趣愛好為導向、緊密聯系專業的社團,如文學社、話劇社、影評社等,創辦自己的刊物、論壇和活動陣地,使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延伸專業學習。
3.2 加強校企聯合,改變傳統漢語言文學培養模式。
使用性人才培養主要體現在工作應用能力上,為此,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好的實習場所,讓學生通過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廣泛地接觸、了解和融入到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增強能力。
【關鍵詞】 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問題;轉變
【中圖分類號】g64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33-0-01
漢語言文學是傳承我國古代文化的一門重要專業學科,其主要是為了研究我國傳統的古代詩詞、文學作品、成語、典故等一些具有我國古代文化特色的語言常識,這對于我國語言文學的發展是起到很重要的奠定基礎作用的。目前我國的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漢語言文學專業,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發現教學效果并不能達到滿足的效果,尤其是近年來在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推動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時期對人才的需求,這時加快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就顯得極為重要。以下本文筆者就在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分析新時期新形式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探討如何轉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模式。
1、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從學科種類劃分上來講,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屬于一門人文學科而非自然學科,其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是非常強大的,這是我國古代文化流傳下去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從目前我國的大多數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來看,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問題與不足的,教學思維較為固定和守舊,并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求。其主要存在的問題大概表現在以下幾點:
1.1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約束,在現階段不少高校教學中都是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想和積極性。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在三尺講臺上,口若懸河地滔滔不絕,將各種知識點分解為條條框框逐一的列舉在黑板上,下面學生通過對黑板上知識進行記錄的方式來對各知識點進行理解,這就造成了學習的被動性和學生聽課的不主動。學生在聽課的時候一般都是昏昏欲睡和埋頭抄寫筆記,等下課的時候一哄而散,很少去對知識點進行交流和探討。一個學期下來,師生的彼此認識和了解也是十分有限。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模式明顯地存在極大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處于被動狀態,教師永遠是高高在上。缺乏應有的互動,有趣的人文課程變得刻板地抄錄筆記,無法激發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熱情,學習效率自然低下。
1.2教師忽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將來的社會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信息時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到對各種專業知識點的教學,同時還要教學生怎么樣去學習,怎么樣更好的掌握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造力主要體現在語言的創造性運用,具體來說就是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上。可是我們不難發現,如今不少中文系教師往往只重視教材上的知識傳授,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完全缺少對問題的思考,沒有小組討論和交流的訓練,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一到了實習的時候,方知道在講臺上非常害羞,說不出半句話來。至于書面的創作,更是少,連實習學校的教案都不會寫,更不用說學術論文的發表了。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師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完全忽視學生的創造力的訓練和培養。
1.3教師不重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
理論知識是客觀實踐的高度總結,對實際運用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但是如今不少漢語言文學的教師往往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導,譬如。學生還沒認真把文學作品原著瀏覽一遍,教師馬上向學生總結出該作家以及相關流派的特點、思想意義和歷史地位,到考試前,學生只要死記硬背一下課堂筆記。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查資料、篩選資料、歸納總結等基本動手能力根本沒有調動起來。至于調查報告、撰寫公文、新聞稿等貼近實際需要的應用寫作,還是比較缺乏應有的指導和訓練。
2、轉變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模式
面對當前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若還是一味沿襲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漢語
文學教學顯然是不可行的,必須要在當前的教學方式基礎上著手改進與完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教學水平,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到傳統文化的精髓要點,能夠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充分發揮其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在此筆者提出了一些改革和轉變當前教學模式的方法措施,具體如下所示:
2.1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
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想要轉變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模式,首先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首先,在漢語言教學的過程中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將教材看成確定、客觀的認知對象,引導學生通過感知、判斷、概括、抽象、推理來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從而使教材知識的獲取超越了知識技能的范疇,并將其融入到生活領域中去;其次,漢語言教學應具有開放性,不能將教材單純地看做真理和知識載體,學生只能認知和掌握,卻不能重新構建。開放性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不應把教師的定性理解強加于學生。教師采取“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歸根到底的原因就是教師與學生的聯系就是傳授知識,教師和學生是上級與下級的不平等關系,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必須絕對服從教師。以教師、知識為主體的陳舊教學觀念,直接導致課堂的教學活動只存在著教師的單向傳授知識,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討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自然較低,對知識的理解只是處于表面的識記層面,缺少應有的深入反思。
教師應以其豐富的知識做背景,在教學中不斷拋出新觀點,給學生以震撼,激勵他們也去發現、思考、創新。可以說漢語言文學教師必須在不訥于言的同時,還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該的個性,只有言行結合,才能讓學生讓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動力。 2.2轉變落后的教學法,嘗試具有開放性的探究型教學
至于在教學法上,我們必須轉變落結論型的灌輸教學模式,嘗試具有開放性的探究型教學。探究型教學就是指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性的引導下,主動地參加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并且最終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與結論型的灌輸教學模式相比,探究型教學的最大的根本區別是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自主地探究問題的存在,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培養起學生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因此,探究型教學的步驟口以分為:選擇課題(發現問題)——收集、分析資料(分析問題)——總結歸納結論(解決問題)。
2.3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漢語言文學作為理論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若一味的強調理論的重要性則違背了我國“應用型人才教育”的倡導。由此就需要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力爭“實踐、創新、應用”還要遵從我國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將漢語言文學推向更廣的社會層面,尤其是發揮“文以載道”的傳統思想。例如:2011年4月1日,上海浦東機場一名留學生因學費問題與來接機的母親發生爭執就拿出行李中水果刀刺傷母親。這雖是個案,但也要引起重視。教師教授先秦諸子散文孔子的《大學》:“為人子,止于孝”時可將“孝”作為一個專題。讓學生認識到符合孝道,是為人子女的最基本的要求。不愛父母焉能愛他人?不愛家庭焉能愛祖國?以此類推,將“愛國”、“禮儀”等美德也作為專題,既學前人文才,又品思想,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道德教育。為此,在轉變教學模式時還需要進行相應的實踐教學,將社會中對于漢語言文學的需求轉化成實踐課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輔助教學來使學生更加全面與客觀的了解到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與實用性,這樣才符合新時期社會對人才能力的需求。
3、結語
總之,漢語言文學對于我國的文化傳承來講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一門學科,為了在保持我國文化的傳統與特色的基礎上將古代文化發揚光大,就需要我們不斷創新發展,改革轉變落后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新的教學工具與教學理念,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指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1]為此,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旨在全面提高高等學校教育質量,培養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為了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省教育廳啟動實施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我校漢語言文本文由收集整理學專業獲批為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渭南師范學院作為地方院校,不同于“985”和“211”院校,如果一味模仿這些高校的辦學模式,勢必會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地方院校應該轉變思路,積極探索新途徑,努力打造自身的辦學特色。地方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綜合改革,目前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作為地方院校,我們在課程與教學資源方面,作了大膽的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
全面實施“2+2”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以“夯實基礎、強化主干、加強實踐、注重素質”為指導思想,牢固樹立“教學質量是生命線”的意識,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教學,不斷加大教學改革,完善課程資源。目前,我們全面實施“2+2”人才培養模式,前兩年按照學科類別進行通識和專業基礎培養,后兩年按照學科專業方向進行專業培養。課程結構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綜合素質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等五個模塊。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大學英語、計算機、自然科學概論、大學數學等,旨在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教育。學科基礎課程包括跨學科的相關學科基礎課程和本學科的基礎課程兩部分。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又分為專業方向限選課程和任選課程,體現指導性和選擇性相結合。綜合教育課程包括社會調查與實踐、藝術鑒賞、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等,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教育課程包括心理學、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技能等課程,搭建了文理交叉、文文交叉的課程平臺。
構建協調發展的專業核心課程群
我們始終堅持把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一項基礎工程來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漢語課程先后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漢語言文學專業獲省級特色專業,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榮獲省級教學團隊。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6門校級精品課程。
2011年,我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升格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我們以學科建設為抓手,積極促進課程資源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更新完善教學內容,以《史記》與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為核心,形成了以古代文學學科為骨干,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現當代文學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核心課程群。今后,我們將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優勢,把司馬遷與《史記》研究、白居易研究和陜西當代作家研究打造成國內有影響力的課程資源。
開發網絡課程資源,建立網絡平臺
《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1]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精神,結合我校課程建設實際,我們加大了網絡課程資源開發的力度,開辟課程建設網絡平臺,將許多課程建設為視頻課程,供校園網內學生免費點擊觀看學習。進一步完善網絡課程資源與試題庫建設,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學生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互相交流,老師在線解答學生的疑惑,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全方位的自主學習環境。
增加實踐課程比重,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2]我校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確保專業實踐教學必要的學時。
提高實踐能力,教師隊伍是關鍵,實踐基地是基礎。我們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和實踐教學共享平臺建設,為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建立校內素質訓練實驗中心,并將實訓基地建成面向全專業學生開放的、形式多樣的實習基地,成為訓練學生基本專業技能、開展科學研究和豐富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園地。其次,建立校外實踐基地。我校獲批為省級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通過多方努力,我們與電視臺、報社、中學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寒暑假時間赴實踐基地見習,旨在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根據發表稿件的數量和質量或編寫教案質量,取得相應的學分。
加大選修課比例,凸顯地域文化特點
高校不僅承擔培養人才的任務,還肩負傳承文化的使命。地方文化研究與中文學科建設存在著緊密的關系,作為地方高校,應為地方政府培養文化建設者和傳承者。《教育規劃綱要》也指出:“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積極推進文化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1]因此,新修訂的培養方案中,我們加大了選修課的比重,借助我校廣播電視學、新聞學、文秘等專業的資源優勢,增設廣播電視學、新聞學等專業課程供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選修。同時,鼓勵教師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選修課程,凸顯地域文化特點。相繼開設“司馬遷《史記》研究”、“白居易研究”、“陜西當代作家研究”、“秦東文化研究”等課程,為陜西地方文化建設培養大量人才。
開辟第二課堂,實施創新學分管理
我校“2+2”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實行科技活動、專題報告、社會實踐等綜合教育課程的創新學分管理,建立學生創新檔案。未修滿創新學分者,延期或暫緩畢業。通過學分管理,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 現代漢語 教學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高校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提升自我,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協調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現代漢語課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包括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修辭五部分。課程內容豐富,概念繁多,知識結構復雜。現代漢語在大一開設兩個學期。作為學習主體的新生對本門課的學習目標及其作用等不夠明確。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方法,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因材施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通過學習不但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而且提高他們理解、分析和運用現代漢語的能力,從而為他們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打下堅固的基礎。
1目前現代漢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盡管現代漢語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但是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1.1學生對課程存在錯誤認識
一提到現代漢語,人們會不自覺地將它想象為我們現在說的漢語,而且每天都在用,更何況從幼兒園就開始識字,一直到高中都開設了語文課,為什么大學還要開設這門可有可無的課呢?基于這種考慮,學生認為現代漢語不用專門開設他們也能學好。正是由于這種錯誤的認識,學生往往就會忽略掉現代漢語的作用。據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講師孫園園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調查對象是大二至大四的學生,他們已修完現代漢語)現代漢語課的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認為現代漢語對他們幫助大的占10%,對他們幫助較大的占35%,對他們幫助一般的占44%,對他們幫助較小的占9%,對他們沒有幫助的占2%,并且大二至大四這三個年級情況相當,男女生情況相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學生認識不到現代漢語的重要作用。學生不能正確看待現代漢語是其教學面臨的一個嚴峻的難題。
1.2現代漢語內容的問題
現代漢語由語音、文字、詞匯、語法和修辭五部分組成。與以往學過的語文不同的是,它所涵蓋的內容豐富,概念繁多,知識結構復雜也相對枯燥一些。在中小學開設語文課時,為了讓學生便于理解和接受,教師把復雜的內容簡單處理,比如聲母和輔音、韻母和韻母、隔音字母y和w等相關概念。現代漢語將那些零碎的知識點強化上升為規律性更強的理論,同時加深了難度。于是大一學生就產生了疑惑,不明白自己原來學過的知識為什么突然之間就被否定了。還有一些內容因為與高考無關,中學為了節省時間追求升學率根本不講,比如詞匯、語法和修辭的部分內容,這樣便造成基礎知識脫節,一旦學生學到這些繁難的陌生內容產生了畏難情緒就不愿繼續探索,于是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當然,現代漢語的確有一些偏難的內容,比如古今音的差異、入聲字的改讀、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劃分短語和復句等等,這些內容需要教現代漢語的教師合理安排妥善處理。
1.3現代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3.1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教學方式的創新要求現代漢語教學與時俱進。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重點放在了講解課本知識與建構知識體系,只局限于課程選用的教材,忽略了與其他課程及其社會生活方面的聯系。然而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現代漢語教師應在講授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對教學資源與媒介進行創新,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設備,挖掘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改變沉悶乏味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增強現代漢語教學的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以實現更深層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準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1.3.2考試形式陳舊單一
考試是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最直接的考核方式,對現代漢語教學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高校現代漢語的考試仍主要采用“要點”考查的方式,主要考查學生的要點背誦能力,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理解掌握意義不大。僅僅將漢語的考核囿于重點與要點的藩籬,提高的可能只是學生的背誦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與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1.3.3師生之間交流缺乏
現代漢語很少開展教學活動,而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實現師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方式。缺少了互動的現代漢語的課堂教學氛圍沉悶乏力,使得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我國倡導達到一種“平等友善”的師生關系。由于傳統尊師重教的觀念,學生畏懼老師,有問題不敢發問質疑,使得問題不斷堆積,從而產生厭煩心理,即使教師提問也不去理睬,更別提課下師生之間的交流了。這導致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唱獨角戲,學生不參與課堂教學,對其創造力的培養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都產生不利的影響,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2完善現代漢語教學采取的策略
2.1使學生理解學習現代漢語的重要性
現代漢語是中文系的基礎必修課,是聯系其他相關學科的橋梁。它的語音、詞匯、文字、語法內容等與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緊密相聯,語法部分與寫作課息息相關,語音知識與古代文學、文學理論的某些內容聯系緊密。現代漢語對學好其他學科影響深遠。我國推廣使用普通話,提倡書寫規范漢字,同樣是現代漢語的基本要求。現代漢語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2.2設立適應學生特點和就業走向結合的教學目標
汪國勝曾指出:“現代漢語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要讓學生掌握現代漢語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提高學生對現代漢語的分析研究和實際運用的能力。” 按照這樣的要求,現代漢語的教學目標涵蓋三方面:基本知識、實際能力、語言分析研究能力,三個目標層層推進。其中,基礎知識的掌握與應用是前提,后兩個目標是升華。現代漢語的教學目標橫跨基礎、應用、研究三個領域,內容豐富。就現代漢語教學而言,設定教學目標應考慮學生的特點、專業特色和就業走向。中文系畢業生喜歡的職業是教師、文員、記者等,只有少部分學生繼續深造。基于此,現代漢語應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其理解、分析、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樣既突出了現代漢語的專業特點,也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合理定位現代漢語的教學目標,不但可以實現教學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激發學生動手分析解決語言問題的能力。
2.3提高教師素質,創新教學方法與評價機制
教師職責是教書育人。傳統教書模式與當今日新月異的時代脫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探索和實踐,注重更新與完善知識,將學習所得傳授給學生。教師還應緊隨時代步伐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努力做學生的知己和朋友,揣摩學生的心理,在教書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
高校課程的設置,教學的進行,最終都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因此,現代漢語的教學方式,應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開拓思路與創新理念,賦予新時代的特色。在以往教學中,現代漢語教師是主角,學生愛聽不聽,這導致學生基礎薄弱。教師應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鼓勵學生的質疑、探究精神,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備課時,教師搜集整理具有討論意義的主題,開展課堂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和陳述,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給予評價和鼓勵。課下教師及時運用現代通訊手段與學生交流來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對其不足之處進行引導與啟發,真正做到關愛學生。
除了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豐富考試類型、增加口試和應用型試題的比重、增加開放性的試題等,從多個角度了解學生,從而做出公正的評價。
3小結
現代漢語的確是比較難教的一門課,其中繁難的概念和理論對教師提出了較高專業的要求。針對目前現代漢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已經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在當今信息高度發達的背景下,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我,找到適合師生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現代漢語的教學水平和質量,進而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遠川,沈清淮.高等師范院校中文教學改革探討[J].重慶師專學報,2000(12).
[2] 汪國勝.關于現代漢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
[3] 趙德利,王渭清.中文專業實踐性教學與創新教育論綱[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5).
[4] 李宏偉.中文專業現代漢語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9).
[5] 孫園園.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現代漢語教學的現狀與思考――基于一次課程問卷調查的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2).
一理論教學探索
“教學活動是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的,從根本上來說,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1]因此,對外漢語專業現代漢語課的授課教師更應認清培養任務,對授課方式做出新的探索。
1借助多媒體設備高效教學
現代漢語課程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如果課堂上單憑教師的口頭講授,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由于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多種效果融合甚至有活動影象這樣的特點,因此,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達到更為良好的課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語音”這一章講授語音的屬性時,我們需要學生了解,由于其發音器官狀況的不同或發音方法的改變,人在發音時會形成不同的音色。因此有的人音色粗重,有的人音色尖細;有的人音色沙啞,有的人音色清脆。這部分知識并不難,但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效果勢必不好。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音頻媒介,向學生播放他們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語音特色的廣告,比如“七匹狼”男裝的廣告是“與狼共舞,盡顯英雄本色”,粗重的男音透出一種穩健的風格,非常適合男裝類產品的品牌表現;而“強生”嬰兒產品的廣告詞“從第一次到每一次”細柔的女聲流露出濃濃的母愛與溫存,是非常適合母嬰用品的語音音色。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不同音色的聲音在實際言語交際中的運用,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
再比如,“文字”這一章的知識在現代漢語課程體系中是重在了解、鑒賞的內容。我們在講“漢字的形體演變”的時候,如果只是向學生講述“甲金篆隸草楷行”,哪一個時期產生了哪種字體,各種字體有哪些特點,課堂氣氛往往會死板、沉悶。但如果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圖片或動畫的方式向學生展示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可以把以往靜態的課堂教學形式動態化,把抽象的教材形象化,使學生的多種感知器官共同參與認識活動,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2選取適切有趣語例生動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現代漢語課的知識大多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盡量選取有趣的、貼近生活的語例,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共鳴,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語法時,我們常說“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而語法是語言的結構規則。”而這“結構規則”到底是指什么呢?這對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我們可以選取貼近生活的例子來進行講解。“語音”、“詞匯”和“語法”之間的關系就像我們下象棋一樣,如果光有棋盤、棋子,還是不能游戲,還需要有對弈雙方共同遵守的游戲規則。在這里,語言和詞匯就像是象棋中的棋盤、棋子,而語法就相當于游戲規則。聽到這里,學生都會對這部分的內容產生很直觀的印象。
3注重與其它語言學科之間的聯系
現代漢語是一門基礎的、工具性學科,是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步入大學后接觸到的第一門語言學類課程。因此,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特別注重本課程與其它相關課程之間的聯系,為今后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學科關系異常緊密。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緒論》中說:“在語言學各個部門中,漢語史首先要和現代漢語取得密切聯系。因為漢語史主要是建立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比較的基礎上的。”
例如,古今漢語都有名詞作狀語的情況。現代漢語能充當狀語的名詞,一般是表示時間或處所的名詞。如:今天我休息。咱們北京見。但在古漢語里,除了表示時、地的名詞可以作狀語外,普通名詞也經常直接作狀語。如:群臣后應者,臣請劍斬之。(《漢書·霍光傳》)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馬中錫《中山狼傳》)
通過古今漢語的對比,不但有助于學生對現代漢語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從歷時的角度使學生認識到漢語的發展演變。
其次,從人才培養目標來看,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積淀,這就要求現代漢語教師在講課中也應有意識地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
例如,教師在講授“漢字起源”的學說時,其中一個重要的學術觀點就是“結繩說”,認為漢字是在先民結繩記事的基礎上產生的。教師可以從這個知識點引發開去,向學生介紹“結”這個文化意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知道,從原始社會至今,“結”一直作為一個文化意象深深存在于中國人心中。在漢語中,許多具有向心性聚合的要事幾乎都用“結”字作喻,如結義、結拜、結盟、團結等等;“結”是事物的開始,有始就有終,于是便有了“結果”、“結局”、“結束”;在古典文學中,“結”一直象征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人類的情感有多么豐富多彩,“結”就有多么千變萬化,像“同心結”、“結發夫妻”等等,都是從“結”中引申出來的。
這樣的引申不但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有助于學生相關知識的積累,為今后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打下堅實基礎。
二實踐教學探索
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其整個專業培養目標中占據著很大比重。但由于學時安排、教師精力以及學校硬件等條件的影響,許多學校都存在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現象。
1結合講授知識設置實踐環節
教師可以定期安排實踐性教學環節,開展與本課程相關的活動,如語言規范化知識競賽、社會用字用語調查、地方方言調查等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
例如,在講授“緒論”部分方言知識的時候,由于大學班級里,學生來自五湖四海、遍布于各個方言區,因此授課教師可以把實踐環節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結合書本及教師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分析自己的家鄉話在語音、詞匯及語法等方面與普通話的差異,并把思考所得的結論與其他同學交流,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講解“詞匯”一章“現代漢語詞匯的組成”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結合校園流行新詞的使用情況,闡述詞匯的發展變化。通過分小組調查、提交調查報告的方式,得出學習結論。
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把現代漢語課從單一、枯燥、抽象中解脫出來,把學生從被動聽講拉到主動參與中來,從而使現代漢語課更豐富、更鮮活、更具體,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聽課狀態,使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
2結合本科畢業論文寫作
畢業論文寫作是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展示,是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的綜合考查。
對外漢語專業的現代漢語教學,可以將講授知識與指導論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不但可以為畢業論文的寫作積累素材,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布置調查報告及小論文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感興趣的語言現象,考察現象背后的原因,并嘗試用相關的語言理論進行解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認真點撥,有針對性地布置閱讀書目,指導學生形成書面材料。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隨著語言知識學習的深入,不斷深化完善自己的論文,為今后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結合本專業實習
一直以來,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實習都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在一些內陸城市,留學生數量有限。如何解決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實習問題,一直是本專業教師不斷努力解決的難題。而像英、美等接收留學生較多的國家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
為了促進留學生盡快融入當地社會,英、美等國會讓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學生都“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和學習。筆者認為,若本學校有在讀的外國留學生,可以將他們帶入本科生的現代漢語課堂,讓留學生與本土學生一同學習、交流,促進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強互相之間的了解和聯系。在提高留學生漢語水平的同時,更為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習機會。
綜上所述,對外漢語專業的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應緊密結合對外漢語專業特色,在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等方面開拓創新。教師在課堂上應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選取鮮活的語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改進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7.
[2]程偉民.論對外漢語教師的素質[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2).
開放教育集中實踐環節寫作指導注意事項
省電大于2009年對電大開放教育集中實踐環節進行了修訂,并出臺了新的教育實施方案,我市電大也對《集中實踐環節實施手冊》作出了相應的修改、補充和調整。現將相關注意事項通知如下:
一、關于寫作要求的變化
<一>本科:所有論文和實踐報告均要求用A4紙打印,論文為三稿(初稿、修改稿和定稿),實踐報告為二稿,電子版見山東電大在線或濱州電大在線。
1.法學專業:內容包括2000字以上的社會調查報告和6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調查報告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畢業論文為百分制。
2.漢語言文學(師范):
內容包括教學實習和6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教學實習又包括實習方案、教案和3000字以上的實習報告。教學實習的方案、教案和實習報告均可一次打印成型,具體要求見“實施方案”,教學實習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實習報告的打印參考實踐報告的相關內容要求;畢業論文成績為百分制。
3.教育管理:內容為3000字以上的教育管理實踐報告和6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實踐報告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制。畢業論文不再要開題報告,成績為百分制。注意不要把教育管理實踐報告寫成調查報告,另外,論文選題不能選學科教學,要緊扣教育管理內容。
4.小學教育:內容為3000字以上的社會調查報告和5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社會調查報告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畢業論文成績為百分制。
5.行政管理:內容為3000字以上的社會調查和5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社會調查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畢業論文成績為百分制。
6.英語教育專業:內容為教學實踐設計。整個教學實踐設計研究項目必須經過簡短分析、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估和撰寫4000字以上的鑒定報告幾個階段。
具體過程包括:項目啟動、問題分析及方案設計、學生實施方案階段、數據分析討論、研究報告撰寫過程。 要求:①每一步驟都要有書面材料;②要有4次教學研究記錄或教學日記;③要有原始問卷或座談的錄音等。
研究報告一律打印,格式統一。詳見省電大的《教學實施方案》。作業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
7.工商管理:內容為模擬實驗和7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模擬實驗要求附500字的模擬實驗報告,成績為:合格、不合格。論文的成績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
8.會計學:內容為模擬實驗和6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模擬實驗要求詳見省電大《教學實施方案》,成績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畢業論文成績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
9.經濟學:內容為2000字以上的社會調查報告和5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調查報告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畢業論文成績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
10.金融學:內容為3000字以上的社會調查報告和6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社會調查報告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畢業論文成績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
1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內容為畢業設計。要求畢業設計有開題報告、中期考核、論文答辯。學生必須獨立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論文書寫規范、文字流暢、圖表清晰、測試數據完整、結論明確;論文正文前附《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后附參考文獻;論文要求打印,統一格式,統一封面,裝訂成冊,詳細要求見省電大新《實施方案》,成績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
12.數學與應用教學:內容包括教育實習和5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對于正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學生要求:①提交所在學校對其教學工作情況的考核意見(有獲獎證書者附上復印件,加蓋印章)②提交兩學時的中學教學教案,可以打印。③提交一份個人從教經歷和體會(不少于3000字的打印稿)④由電大分校根據以上材料評定其實習成績。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畢業論文成績為優秀、良好、 1
及格、不及格四級。
13.土木工程本科:內容包括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四部分。
課程設計要求從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結構設計原理、橋梁工程、建筑監理5門課程中任選一門,時間為3周,成績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生產實習時間3周,要求寫出實習日記,成績為及格、不及格二級。畢業實習2周以上,要求寫出畢業實習報告,成績為及格、不及格二級。畢業設計不少于8周,要求寫出5000字以上的畢業設計報告,成績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
<二>專科:所有論文和實踐報告均要求用A4紙打印,論文和實踐報告均為二稿,電子版見山東電大在線或濱州電大在線。
1.漢語言:內容為2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和3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2.法學:內容為2000字以上的社會調查報告和5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3.教育管理:內容為2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和3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4.行政管理:內容為2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和3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5.小學教育:內容為2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和3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6.工商管理:內容為2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和4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7.會計學:內容為3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和4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8.金融學:內容為2000字以上的調查報告和5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9.護理學:內容為畢業實習和3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實習內容主要有護理學原理、內科護理、重癥監護、外科護理、手術室護理、急診護理等六項,成績為百分制,畢業論文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詳細要求見省電大新《教學實施方案》。
10.旅游酒店管理:內容包括模擬訓練和畢業論文兩部分。
模擬訓練要求有活動資料和照片,并寫出不少于2000字的實踐報告,成績為合格、不合格二級;畢業論文要求5000-7000字,具體要求見省電大新《教學實施方案》,成績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
11.計算機信息管理:內容包括數據庫應用課程設計、企業資源規劃(ERP)綜合實訓和畢業設計三項。前兩項內容成績均為百分制,第三項內容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
12.建筑施工:內容包括建筑結構實訓、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測量實習和畢業實踐四部分。建筑實訓2周,主要根據5次習題作業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評定;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可根據平時學習態度、實習進度等情況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評定;測量實習不少于2周,成績可按及格、不及格二級評定;畢業實踐活動結束,要求提交:實習單位鑒定、實踐日記、實踐報告(技術論文),成績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級評定。
以上專業的社會實踐,除護理學和計算機為百分制外,調查報告等成績均為合格、不合格二級;論文成績除護理為合格、不合格二級,計算機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個級外,其他成績均為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級。
二、打印裝訂要求
本專科打印要求見相關部分。具體打印裝訂參見《濱州電大畢業集中實踐環節手冊》相關部分,同時結合省電大新修訂的集中實踐環節實施方案,因為不同專業有不同的具體要求。電大畢業集中實踐環材料除個別專業外,一般不再要電子版,檔案袋里面,本科一般裝5樣材料,專科一般裝4樣材料,材料裝入檔案袋后,要在檔案袋上注明內容。今后所有打印材料的封面一律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字樣改為“開放教育”字樣。要求學員認真參閱《濱州廣播電視大學集中實踐環節實施手冊》。
20*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1%,與20*年1.2%的比例接近。*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為1.9%,*1.7%,*1.5%。而*、*、*、*等省份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排名靠后。自主創業的主要地區是就業比較困難的中西部地區,主要城市類型是地級及以下城市。總體而言,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越是大城市,就業環境越好,自主創業的比例越低。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最多的是工科類,其次是財經管理2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類。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業和文體娛樂業,其月收入大大高于受雇應屆畢業生的月收入。
調查結果表明,20*屆大學畢業生中,來自“私營企業主”、“企業經理人員”、“個體工商戶”等家庭的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見圖三)。大學畢業生創業受其家庭的企業家文化影響較大。而且,其創業資金82%以上依靠父母、親友和個人儲蓄,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和政府資助的只占1%。所以,有創業意愿但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畢業生就不容易實現創業夢想,政府需要在啟動資金方面幫助經濟困難的創業者。
20*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者認為,創業理想是創業的最重要動力(41%-48%),而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創業(12%-15%),而大學期間對其創業幫助最大的是假期實習和課外兼職,學校、政府提供的創業培訓和咨詢以及大學的模擬創業活動也有顯著幫助,如創業大賽等等。所以,高校可以加強學生自主創業意識的培養和相關的創業比賽活動。
2、本科院校就業率有所下降,高職院校持平
該報告,20*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比起20*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20*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
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為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約為434萬。2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即所謂的啃老族,該報告中定義為待定族)(見圖一、圖二)。
此外,20*年就業報告還,20*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上*。
3、工學、管理學就業率最高,法學和哲學最低
20*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工學和管理學(見圖四),最低的是法學和哲學,高職高專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資源開發與測繪,最低2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20*年畢業半年后仍未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失業人數為10.75萬人,占本科失業量的35.9%,其中有8個專業同時也是20*屆畢業生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畢業半年后仍未就業人數最多的10個高職高專專業失業人數為14.67萬,占了高職高專失業量的34.2%。其中7個專業同時是20*屆畢業生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物流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商務英語。
此外,20*年就業報告還,統計數據表明,制造業雇用了本科畢業生的27%和高職高專畢業生的31%,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就業行業。民營企業和個體企業是20*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雇主類型。
4、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
20*屆本科畢業生的收入明顯下降,“211”院校的畢業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是2549元、非“211”本科院校為2030元、高職高專為1647元,而20*屆這三類大學畢業生收入分別為2949元、2282元、1735元,20*屆畢業生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分別為14%、11%、5%,本科畢業生收入下降特別明顯。20*屆本科畢業生的半年后月收入經濟學大類最高、醫學類最低,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是公安大類、半年后月收入最低是醫藥衛生大類。
雖然20*屆大學畢業生男女之間的就業率沒有明顯差別,但即便在女性畢業生占優勢的專業中,男性畢業生薪資全部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資歧視。20*屆大學畢業生中,同層次、同專業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20*年就業報告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越有可能進入好的大學;父母一方是研究生的子女進入“211”大學的比例是父母是初中學歷及以下的兩倍以上。專業人員和管理階層家庭的子女就讀“211”高校的幾率較高,農民和民工的子女就讀高職高專的幾率較高。這種差別可能是錄取中的非成績因素造成的,綜合素質的高考改革可能會讓農民與農民工的孩子具有更大的錄取劣勢,可以考慮建立幫助教育弱勢背景學生的社會補償機制,以保證享有高等教育質量上的社會公平。
此外,調查數據表明,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私營企業主、企業經理人員、辦事人員家庭的畢業生求職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過親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的畢業生求職成功的最主要渠道為“大學招聘會”。相比之下,無業與失業人員家庭的子女就業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請所需要的求職份數最多、求職成本最高,來自無業與失業人員家庭的畢業生需要得到更強的就業服務。
5、大學畢業生亟須改進溝通和創新能力
20*屆大學畢業生五大類基本工作能力滿足工作要求較好的依次為科學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理解與交流能力,較低的為應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而本科畢業生亟須改進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頭溝通、談判技能和說服他人等;高職畢業生則是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和說服他人。這些亟須改進的能力歸屬于溝通和創新能力。
統計分析表明,本科與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對雇主的滿意程度分別為70%和68%;“工作要求與壓力”不滿意度最低,不滿意度最高的是“薪資福利”和“個人發展空間”。其中,20*屆大學畢業生對“政府機構/科研事業”類雇主的滿意度最高,對“民營企業/個體”類雇主的滿意度最低。然而民營企業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主要雇主。20*屆大學畢業生對不同規模雇主的滿意度的總體趨勢是:雇主規模越大,滿意度越高。
綜述:民營經濟成理工科就業市場
統計的就業率是指大學畢業后半年的就業率,此時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趨于穩定。據統計顯示,20*屆大學畢業生約1/3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20*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較往屆有所下降。
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20*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但工學、管理學就業率分別為90%和89%,成為20*年就業率最高的兩個專業。最低的兩個專業是法學和哲學,就業率為79%和76%。
藍皮書,20*年畢業半年后仍未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失業人數為10.75萬人,占了本科失業量的35.9%。
其中有8個專業同時也是20*屆畢業生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包括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
藍皮書的作者麥可思(MyCOS)-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介紹說,就業藍皮書抽樣人數達到44.4萬人,回收有效問卷21.8萬份。共涉及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3*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的1196個專業。
異議:國家就業形勢存在變數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博士今天解釋說,就業情況與高校當年招生規模、師資力量及學生家庭條件和校友等各種關系均有聯系。
因此,就業好與壞要看各方面的條件影響,經濟條件只是一個外在因素,工學專業學生就業能否一直好下去,還很難下定論。
20*年開始,國家開始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制造業密集地區進行政策扶持,經過幾年的發展,制造業行業對人才需求比較大,是制造業吸納畢業生眾多的原因之一。
從大的趨勢來看,畢業生更多的將去往企業,而不是考公務員。因此工學應該會持續熱下去,但是持續時間目前還不好說。
對于現在的高考學生來說,4年后哪種專業能成為就業熱門目前還很難下定論。但是,能夠看到的是,民營經濟一定會成為熱點,應該成為吸納畢業生的最大群體。
[論文摘要]針對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現代漢語課程特點和教育對象的特點,探討新形勢下的漢語教學規律,從觀念到實踐明確新時期漢語的教學目的,并提出了一些漢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為了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必須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改革完善,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現代漢語課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包括語音文字、文學、詞匯、語法、修辭五部分。內容豐富,概念繁多,知識結構復雜。在授課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方法,在理論聯系實際這一基本教學原則的指導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讓學生對現代漢語課產生興趣,使他們通過學習不但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而且理解、分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有所提高,為其將來從事的工作打好基礎。
一、課程定位問題
提起教學改革,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教學方法的改進,這可能對于自然學科很適用,但對于現代漢語就未必適用了。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前現代漢語課程的定位問題還沒解決,即通過現代漢語教學應達到怎樣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等都還沒能得到解決。關于現代漢語課程的專業定位有多種提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兩點:一是重視基礎知識、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能(簡稱“三基”)的訓練;重視理解語言、分析語言和運用語言能力(簡稱“三能”)的培養。二是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并獲得初步的研究能力。該課程的教學建議指出,這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帶有共性的抽象性表述導致在現代漢語教學中,一方面教育者盲目施教,不知道到底該教些什么;另一方面學生容易產生“不知道學些什么”的厭倦心理要想改變這一尷尬局面,必須首先明確現代漢語課程的定位目標。我們常常將基礎層定位在“三基”“、三能”上,這本身并沒有錯,但不夠全面。因為這沒有體現其專業特點,導致很多人對現代漢語課程定位產生了誤解,把“現代漢語學”理解為“學習規范的現代漢語”。所以,現代漢語課程定位應該在培養學生“三基”、“三能”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為培養學生初步的理論意識。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確目標,喚醒其對現代漢語的自覺學習意識,實現認識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從而構建較為系統的現代漢語知識體系。
二、針對課程特點落實素質教育
現代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從小聽的說的用的就是現代漢語,課本中有些內容又是學生在中小學接觸過的,如漢語拼音,句子成分,詞類、修辭手法等,這樣不僅缺少新鮮感,而且容易使人產生沒有必要學習現代漢語的思想。加之語言本身比較枯燥,它不像文學有形象有情節,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所以,提高現代漢語教學的趣味性就顯得格外重要。當然,趣味不是目的,最終目的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挖掘其潛力。根據現代漢語課的特點,教師應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幫助學生認識學習現代漢語的社會意義及其與自身發展的關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一是根據語言學的特點,幫助學生從宏觀上認識語言推動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認識語言學在人類科學體系中所處的地位,認識現代漢語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在微觀上從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認知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等方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自主意識。
其次,在幫助學生認識學習現代漢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礎上,寓教于樂,力求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培養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如恰當選用笑話、相聲和小品片段,選用有關詩文和寓言故事等學習語音與詞匯知識,體驗審美感受,培養語感能力,賞析語言大師的名篇佳句,引導學生體悟句型句式和修辭手法的妙用,提高分析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一些語言材料學習語言,如老百姓的鮮活口語,富于時代氣息的網絡語言和時尚詞語等。
三、借助多種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語言熏陶與影響
發揮漢語教師的外語優勢,在教師的言傳身教與適時點撥下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對不同語言的對比分析能力。當代社會,科技高速發展,人們生活在影音世界中,無法回避的事實是五音雜色的侵擾和污染。作為漢語教師如何開動腦筋將漢語教學和當今社會現實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接受語言美的教育的同時,自覺地將所學到的語言理論與現實中的語用現象結合起來,并且學會將漢語與英語進行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語言問題的能力就顯得相當具有緊迫性。我們在教學中大膽運用不同的現代影音設備如:電子課件、錄音機、影碟機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語言熏陶與影響,收到了極好的效果。我們知道,不同語言從大的理論體系上講是相通的,但是不同的語言又因文化背景和適用地域的不同,存在著不同的表達特點。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及學生對外語知識的了解及外語水平的提高,在漢語課上加強漢語與英語的對比分析是可以行得通的。漢語教師的任務是如何利用語言優勢將語言知識融會貫通,以貫通古今,縱橫中外的氣度,將語言課講活講深。具體做法是,語音從兩種語言的發聲技巧作對比,詞匯從漢語中的外來詞和英語中的“借詞”著手,語法從漢語史上成功引進美國結構主義的語法體系講起,全方位立體地將漢語與英語作對比、分析,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并加以及時的點播與提醒,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語言的熱情。
四、聯系社會生活,著重語言應用
理論脫離實際就會失去生命力,任何學科研究的終極目的都是應用,不面向應用就沒有出路,現代漢語教學更不例外。漢語教師必須走出象牙塔,現代漢語教學必須面向社會、面向時代、面向應用才有出路,這是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的總原則。上課時,教師要盡量使用第一手語料,要關注那些鮮活的語言事實,要研究口語。現代漢語教學應該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解決一些語言運用中的實際問題。如《現代漢語》教材中,有不少內容都涉及國家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任務以及漢語規范化等與社會語言運用密切相關的問題。這些知識的講解不能只講一些抽象的定義,而應該聯系實實在在的社會語言生活。如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去調查招牌、廣告等社會用字的規范問題,然后撰寫調查報告,并進行相關討論。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調查、分析和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現代漢語課本該是與社會聯系最緊密的,但目前的現代漢語課較之其他課程顯得更加遠離生活,這應該引起所有教研人員的高度重視,應該讓現代漢語課緊緊抓住時代的脈搏,讓學生充分感受時代進步的節奏。其實,學生可能比老師更敏銳地感受著時代變化所帶來的語言詞匯變化,只是他們缺少理性的認識,教師可以織學生有意識的收集社會上出現的新詞新語,并引導學生從語言規范化角度進行討論,條件成熟時可以撰寫相關的小論文,這樣可以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參考文獻
[1]邵敬敏,現代漢語課程教材的改革與創新意識.中國大學教學,2002.(12).
[2]張秀琴,對改進現代漢語教學的思考.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0,(2).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分析、運用語言的能力
我們認為,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現代漢語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語言研究能力,提高學生語言修養。現代漢語有助于學生提高對母語的認識,使之系統化,增強按語言規律辦事的自覺性,使他們在語言運用中既能“匡謬正俗”,又能求異創新,為他們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語文教學和語言研究工作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現代漢語課程面向的是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和相關專業的一年級學生,他們經過高中的學習,大多一開始認為現代漢語就是中學語文的重復,也有的認為現代漢語就是我們的母語,沒必要重視,因而對這門課程提不起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教師仔細研讀教材,積極捕捉、整理、分析各種各樣活的語言事實,不斷補充、完善授課內容。課堂上,盡量用富有時代感,具有針對性的實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現代漢語中枯燥抽象的理論趣味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講解詞匯時,可以盡量多舉一些學生身邊的實例,讓他們參與其中討論、辨別,選擇最準確、貼切的詞語表達。語言是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變化的,其中最顯著的就體現在詞匯上,“神馬都是浮云”、“有木有”等網絡詞語產生的原因何在,又為何會普及開來,這些問題都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做引導、總結。漢語詞匯豐富,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比如以稻米為主食的南方,稻谷叫“谷”,脫殼的叫“米”,煮熟的叫“飯”;而在北方,稻谷叫“稻子”,脫殼的叫“大米”,煮熟的叫“米飯”。也可以給出一個詞,讓不同方言區的同學分別說一說家鄉方言的表達,比如北京話“一個蘋果”,量詞用“個”,蘇州話用“只”,福建、廣州話叫做“一粒蘋果”。這些在講課的時候適當補充,讓學生時刻體驗活的語言就在自己身邊。學習文字時,將漢字與文化結合起來。因為語言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分析漢字的造字法,可以通過有趣的例子將理論形象地講解。如“貝”字做偏旁的漢字,多和錢財有關,這是因為古人曾用“貝殼”充當貨幣商品。又如從“取”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是用手拿耳,古人打獵或打仗用手拿左耳作為立功的憑證。從“男”“、女”的造字上,可以看出古代男女不平等的歷史事實。也可以適當穿插字謎、拆字、填字的游戲,寓教于樂,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靈活創新,開闊眼界。現代漢語教學目標主要在于學生能夠運用語言,學會分析語言現象,并具有一定的語言研究能力。學生不僅要學會語言知識,更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發揮語言工具的作用,將其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不是僅僅讓學生死記硬背,那樣只能將理論僵化,無益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活學活用,比如講到規范用字,可以提前讓學生搜集身邊或見到的不規范現象,并分析其優劣。學習修辭時,選取名家經典語段,仔細推敲、分析,使學生學會遣詞造句,形成較好的表達效果。現代漢語課堂在教授漢語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一定的語言研究素養。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產生一種問題意識。“盡信書不如無書”,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永遠站在問號的前面。如發現與語言事實不符的情況,及時指出并分析。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積極思考。能夠從平時的語言事實中,發掘出隱藏在背后的規律。比如“他的老師當得好”能說,而“他的教師當的好”一般不這樣表達,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又如在“把+名詞+動詞重疊”的結構中,“把桌子擦擦”、“把書讀讀”、“把馬溜溜”,都是適當的表達,而“把桌子買買”、“把書借借”、“把馬騎騎”卻一般不這樣說。這其中的規律又是怎樣的,可以讓學生搜集類似語料,歸納分析,從而得出答案。
二、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言理論是一個靜態的知識體系,但語言能力的培養卻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用實踐去培養和強化。理論的終極目的就是指導實踐,現代漢語也一樣。它除了要求老師的課堂講授之外,還需要學生參與進來,成為實踐主體,發揮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書本上的理論切實地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激勵質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不斷地提高語言素養。從形式上來劃分,現代漢語分為書面語和口語,在教學上兩者應該兼而有之。然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有限、教學內容繁多、教學觀念守舊等因素影響,現代漢語課大多是沿襲學習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模式教學,就形成了重視書面語教學,而忽略口語訓練的局面。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盡管試卷成績良好,卻不能流利地表達。常見的是有的學生回答問題語句不通,思路混亂,有的學生普通話表達還不過關,有的學生經常帶有“然后”、“就是說”等的口頭禪,因此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進行專門的口語訓練是十分必要的。“一言喪邦,一言興邦”,口語表達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首先要讓學生樹立自覺口頭訓練的意識。生活中我們每天要與人交際,幾乎天天都在使用語言,當與別人交談時,要注意分析別人的語言,有意識地積極調整自己的語言行為,便于人與人之間的順利交際。其次,開展“今日我主場”的課前3分鐘演講活動。每節課前可以讓同學圍繞指定話題或自備話題,進行3分鐘的演講。從音、義、技來要求學生,逐步實現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流暢地表達。音主要從發音、吐字、語調、節奏來把握,克服學生吞吞吐吐,糾正學生的不規范發音,能夠做到發音吐字清清楚楚,易于讓人明白。義主要是演講的結構和內容上,要求結構清晰、主旨明確、內容豐富。技就是演講的技術性,要求學生注意站姿、眼神交流和手勢語等的運用,克服膽怯心理,得體大方,形成自信從容的交際風度。我們所學的語言知識對于說話和寫作大有裨益,教師要及時更新授課語言,結合生動新穎的語料,將語言教學與社會、時代、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教授文字的時候,有許多關于國家新時期的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其中就有和社會緊密相關的語言運用上的規范化問題等,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政策法規,同時也要讓他們參與其中。比如可以開展社會用語規范調查,街巷名稱、廣告標語、報刊雜志上使用語言等等都是鮮活的素材,然后撰寫調查報告,開展討論。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也鍛煉了調查、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語音教學上,要注意糾正學生固有的不準確的發音習慣,讓他們從意識上注意自己的發音。很多學生認為聲母、韻母等內容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大不必在課堂上再來學習。殊不知我們不僅要學會發音,還要通過與不同語系的語音的對比,對其產生規律性的認識。也有的同學受方言音的影響,個別發音總是出錯,這就要及時糾正和鼓勵學生,讓他們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多加練習。通過音頻的播放,讓學生掌握準確發音,也可以讓學生做示范朗讀,互相比較,共同提高。在詞匯和語法教學上,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討論會、辯論等活動,讓學生在討論中對問題產生深刻的理解。比如,“整”、“忽悠”等東北方言詞,逐步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來,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可以以此為論題展開討論,從中能使學生更加明確方言與普通話的關系。同音詞、多義詞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兼語句和主謂短語作謂語的句子也很難分辨,讓學生展開討論,如何分辨,積極思考,教師加以點撥,這樣比起單純的教授效果要好得多。語言理論需要語言事實來支撐,語言事實也需要理論來指導。只有將兩者巧妙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語言理論的價值,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課外還可以組織各種主題的興趣研究小組,比如“漢語方言研究”、“漢語詞匯研究”、“社會用語”等,集中組織,圍繞主題開展研討,積極開展提高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從中得到語言實踐能力的鍛煉。如開展推廣普通話活動,使語音教學為推廣普通話服務,還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報社、網站進行文字校對的相關實踐,組織各種主題形式的演講、辯論、朗誦等活動。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語言課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并從中得到很好的語言綜合能力的鍛煉。綜上所述,現代漢語教學要切實將語言素養成為首要教學目標,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分析、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
作者:李琛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