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室內庭院景觀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空間景觀設計;室內景觀;表現手法
1.室內景觀設計理念
1.1 廣義上的室內景觀設計理念
從廣義的角度來講,室內景觀設計理念涵蓋了居住空間室內盆景擺置、私人住宅庭院景觀、陽臺綠化等;建筑綠化、屋頂花園、生態建筑以及公共空間內庭院景觀等傳統上的室內景觀設計。
1 .2 狹義上的室內景觀設計理念
從狹義的角度來講,室內景觀設計指的是直接把室外的人造景物與自然景物引進到建筑中抑或是憑借著借景的手段引進室內進而產生的對于室內景觀、室內庭院的創造。其實現代室內景觀應當擁有更寬廣的設計范圍及設計理念,景觀要素同建筑和諧相融結成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個和建筑有關聯的整體設計。但是,以景觀為主體也好,以建筑為主體也罷,只有兩者完美協調才能形成舒適的室內環境空間。目前,室內設計宣傳的“以自然為本”、“以人為本”理念,這既可以給人,又可以給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創設出一個和諧的環境。
2.簡述室內景觀設計的類別
2.1空間形成形態上的劃分
2.1.1圍合空間景觀設計
室內景觀可謂是景觀朝著建筑范圍內的拓展,但是因和外界環境尚有隔離,故室內景觀勢必會影響到人造環境。事實上,室內環境為有頂的圍合界面空間,其在植物的體量及高度方面均會受到一定制約。然而,對植物的生長來講,室內光線不佳是其最大的缺陷,通常在室內植物無法受到來自于戶外的足夠陽光,此時就需依靠室內人工光的補償。此外,在設計室內景觀時應尤其注意向陽盆栽與向陽植物的光線問題。在部分空間較大的公共空間內頂棚的設計通常為透光的玻璃頂棚,如此即可引進百分之八十的自然光線到室內,差不多就能滿足植物對光的需求。
室內景觀設計的植物應服從室內空間的性質、用途,再根據尺度、現狀、色澤、質地等來選擇植物。室內景觀主要是存在與公共建筑空間中,由于其空間比較大,所以設計一定規模的室內景觀成為一種可能。建筑空間的中庭、側廳、室內街等都是創造室內景觀的理想空間。此外,在居住空間中,室內盆景植物和室內小景成為貼近人們生活的內容,為人們增添了情趣,美化了室內環境。現代人們生活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氛圍當中,因此居住空間的室內景觀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一個簡潔溫馨、自然、健康的居家理念。
2.1.2半開敞景觀設計
在建筑空間中,日本建筑師黑川紀章提出了灰空間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建筑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過渡空間,以達到室內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過廳、陽臺等,它們是人們進出室內的通道和人們休息觀景的場所。這種灰空間的景觀形態與建筑密切聯系,可以依附于建筑結構景觀,如利用屋檐形成瀑水景觀等。居住空間的陽臺是人們與大自然親近的平臺,陽臺上花卉植物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也是居家必不可少的綠色寵物。隨著綠色室內設計的發展,半室內空間的景觀設計會更多的存在于空間中,融合室內與室外的環境。
2.1.3 開敞空間景觀設計
在創造建筑空間的景觀形式時,由于現代空間形態特點的模糊與交融,有些景觀形態雖然被建筑體包圍,但卻暴露于室外;有些景觀位于建筑頂上;有些景觀要素先于建筑存在,建筑依景而建。這些暴露與室外的景觀與建筑和室內空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很多時間它們會通過借景的方式引入室內,因此這部分景觀也成為室內景觀所涵蓋的范圍。現在很多居住區,復式樓房或者別墅,都有屋頂花園,它們都是室內向室外的延伸。因此露天的室內景觀也是室內景觀的范疇,體現了建筑與環境的交融關系。這種利用盆栽植物進行屋頂綠化美化的方法也屬于屋頂綠化的一種。目前在日本被廣泛利用于難于種植植物的屋頂綠化,而被稱為屋頂容器綠化。
2.2從表現內容上劃分
2.2.1 自然生態的理念設計
用植物、水、山石等自然元素為室內景觀帶來自然的氣息,以滿足人們親近大自然的需求。自然生長的植物為室內帶來了生機和生命力;清澈的水體為室內空間增添別樣的情趣;再加上明媚的陽光,室內空間充滿了和諧自然的生態美。自然的室內景觀為單調的空間帶來了一絲輕松與愜意,也可以提高空間的功能效率。自然的植物景觀可以形成獨特的地域特征的室內空間氣氛。如,高大的棕桐樹給空間帶來熱帶的風情;青青的竹子給室內空間環境帶來清新幽靜的自然氣氛。
2.2.2 人文藝術的理念設計
不同地域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風土人情。具有地域特色建筑藝術是地區標志的形象,而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人類社會、民族文化使世界趨于多元化。賦予室內環境文化的內涵,使民族和歷史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文化精神的需求日益提高。創造具有人文內涵、文化品味的室內環境成為現在及未來建筑和室內設計發展的重要方向。文化的室內景觀要素不僅包括植物、水、山石,還包括更為廣泛的人文藝術形式,如建筑物、雕塑、繪等等,它們共同形成室內空間的文化景觀。
3.室內景觀設計的創造理念
本文對目前條件下生態化設計和人性化設計的實質、可行性和設計創造手法進行了探討。按自然景觀的分類及其特點,將室內景觀的創造手法分為直接引入法和借景引入法兩種。
3.1直接引入設計理念
將景觀要素植物、水體、山石、雕塑等在室內空間中形成的實實在在的景觀形象,使人們可以在室內環境中最為真切地親近自然,看到、聞到、聽到、觸摸到大自然的氣息。
一個自然生態的室內環境是令人神往的。城市快節奏的工作方式和競爭帶來的精神壓力,也使人們越來越懷念自然清新的空氣、靜謐空曠的田野氛圍,尋找心中曾經有過的兒時的美好記憶和那份純真。人們可以坐在鮮花旁邊,聞著花香享受下午茶;看著潺潺的流水和跳躍的噴泉,伴著鳥鳴聲放松自己的心情:漫步于小橋流水或通幽的曲徑中,觸摸自然的綠意。直接引景入內是室內景觀重要的設計手法。
3.2 借景引入設計理念
借景是將園外景象引入并與園內景象相疊合的造園手法,也是中國古典園林最重要的造園手法之一,通過借景可以增強空間的通透性,將不同空間的景象拉到同一個視覺平面上,達到遠近空間的互相交融。我們在室內景觀設計中,運用借景的辦法將室外的景觀引入室內空間,在視覺上親近自然,讓室內外融為一體。室內是一個有限的空間環境,需要滿足眾多的功能需求的同時,用室內景觀帶給空間審美和精神的享受。很多時候室內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景觀,也只有通過遠觀。因此對于這些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景觀,我們通過借景入內的辦法,可以讓人坐在室內觀盡風景。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窗戶不僅具有采光的作用,還具有借景的功能。在設計時可以根據周邊的環境調整窗戶的位置和大小,這樣可以把周圍的景觀如遠山、大海等作為室內自然的風景畫。建筑旁邊的庭院景觀也可以通過落地窗將室內外空間聯系起來,人們可以在室內觀賞庭院美景。借景也是室內景觀設計重要的設計手法之一。
4、結束語
為充分符合目前綠色室內的理念,室內景觀積極將生態、自然的景觀元素融入到內部空間中,以延續自然環境的發展。為了促進室內景觀的發展步伐,改善室內景觀環境,設計師們需以更新設計構思、新技術、設計理念、設計文化、新材料等為入手點不斷研究室內景觀設計開展設計工作,重點突出室內景觀設計的文化性、生態化及信息和科技的多元化。在積極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大環境下,為趕上目前設計時尚的步伐,踏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路,開展室內景觀設計工作已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既然休閑娛樂是人們到科技館參觀的重要目的,那么科技館的環境設計就有必要考慮參觀者休閑娛樂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對公眾具有吸引力,使參觀者在觀看展品之余有娛樂、休憩的場所。外環境如何適應公眾休閑活動以及展示活動的需要,并且突出科技館的特點和內涵,這一點尤為值得關注和研究。現對遼寧科技館新館的建設提出一些設想。總體來說,在科技館主體建筑初具規模時就進行外部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旨在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參觀者從就能被科技館所吸引,外部園林景觀更可能成為來科技館參觀的項目之一。外環境設計要注意環境的舒適度,注意綠化配置,創造自然的生態小環境。下面就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提出幾點具體想法。
1平面布局
科技館整體地塊的平面布局應以展館主體建筑為中心,以幾條與主體建筑外部輪廓線相似的環路將整個園林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使之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在規劃布局上,可以規則式為主,也可以自然式為主。庭院采用硬地與綠化相結合的方式,既滿足穿行和停留的需要,又為樓宇下的空間引入綠色生機,這也是改善建筑小環境的重要措施。
2出入口設計
科技館各種使用功能出入口較多,對于人流量較大的公共開放出入口空間應加以整合,形成開放流動的戶外空間,利于人流疏散,為各種大型戶外活動提供場地。鋪裝設計可稍加簡化,注意與建筑和場地的對應關系。主入口與影院出入口可設計為一體化林下廣場,形成開放大氣的活動大空間,設置具有現代感、舒適的戶外休息椅,為人們提供戶外休息、舉行各種公共活動的空間,體現科技館的特征。北側人行入口區域可利用坡地設計舒展的綠化臺地景觀,既可解決坡道問題,又可達到具有標志性的景觀效果,替代現方案中的反復迂回的無障礙坡道。
3設計風格
科技館主體建筑朝南,考慮該地夏季季風的作用和日照的需要,這一地段及南邊沿路的綠地應采用低矮的植物和草坪,以及開闊的硬地和少量硬質景觀,以期獲得明朗的風道和衛生保障。主入口廣場,可設置標志性雕塑、噴泉水池和花壇。應盡量利用原有水系,在其基礎上建造水池,形成顯著的大型景觀并以此為源。整個園林雖然規劃為不同功能區,但是在布局和設計風格上是一致的,細部構思都應體現“科技內涵”這一同源性。
4立體布局
在立體空間布局上,除利用植物造景和室外展品自身的高度外,為豐富立體空間效果,對所有綠化用地還可以進行微地形處理,充分利用微地形和植物造景所形成的高差,使人漫步在庭院中,時而視覺開闊,時而視覺封閉,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和透視效果,達到“移步異景”的效果,產生韻律美。集中停車區域,為保證平整度及耐久性,建議考慮現澆混凝土植草磚地坪做法。庭院燈建議高度3.5…m,路燈5…m。基地道路轉角區域,斜向45°之內取消密植樹木,以便減少駕駛員視線遮擋。
5園林小品設計
科技館園林設計與一般機構的園林設計有共性,但也存在著差別,其中最大的差別在于要突出科技文化內涵,這可以通過園林小品的選用來體現。所選擇的園林小品除注重其景觀效果外,更要注重其科技文化內涵,做到既是園林小品,同時又是科技展品。像日晷、火箭模型、動腦風車、氣象觀測站和剪形植物迷宮等標志性室外展品的選擇,可以是這一原則的充分體現。另外,為使每個室外展品周圍環境與展品體現的科技文化內涵相適應,要對其周圍環境進行細致入微的處理。
6內庭院景觀
(1)科技館內庭院景觀應具有科普教育的主題,但不應過于強化,以輕松的休息氛圍為主,將科普知識融入景觀之中,選擇具有普遍意義和參與性強的主題,潛移默化中達到知識傳播的作用。(2)方形內庭院是被室內展廳包圍的室外庭院,為參觀人員提供戶外放松休息場地。此庭院宜動靜結合,在植物立面構圖方面考慮油松、云杉等喬木結合。平面鋪裝構圖形式可以引入平面矩陣的設計思路,采用硬地、綠地跳躍布置的手法處理。(3)長方形內庭院狹長高聳且實體墻面較多,可以攀援植物為主題,打破傳統種植方式,用亮金屬線形成金屬攀爬架,種植五葉地錦植物形成氣勢恢弘的綠墻(秋季變紅),表現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軟化僵硬冰冷的空間,地面可設計木棧道,局部結合寬大休息凳和花灌木,形成別有特色的內庭院景觀。
7綠化設計
綠化設計上,應突出一個“綠”字,整個園林規劃中綠地應占40%以上。綠化設計以植物造景為主,配置無論從材料到方案都應體現地方特色,主要表現在。(1)綠化樹種選擇上,突出地方特色,絕大多數采用鄉土樹種。另外,所有喬木均采用“大樹”,雖然現在有些專家不提倡大樹移植,但現階段隨著移植技術手段日趨成熟,大樹移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行的。而且為保證綠化效果當年見效,有時我們不得不采取大樹移植的方法。(2)栽植的植物種類繁多,要涵蓋目前遼寧省所有常用綠化樹種。在樹種選擇方面,基調樹種考慮北方氣候特色,可選擇類國槐、白蠟等,景觀樹種考慮色彩搭配,建議選擇銀杏、五角楓、油松、云杉、京桃等。(3)植物配置上,要充分考慮沈陽的氣候特點,特別注重植物的色相和季相變化,大量采用觀花、觀果、觀葉和觀干植物。通過喬木與灌木、常綠樹與闊葉樹、花灌木與匍匐植物、地被植物與草坪的合理搭配,達到“三季觀花、四季觀果、終年賞綠”的景觀效果。(4)展廳區域的室外景觀庭院,由于其尺度較大,同時又是各層展廳公共空間的室外景觀,而且考慮到北方的氣候因素,應以綠化為主、硬地為輔。同時,考慮到科技館科普教育的建筑功能,對于園林種植的選擇應盡量選擇具有科技含量的植物,使景觀庭院也成為科普展項的一部分。(5)一些細部,包括球幕影院前綠地樹木種植位置,應集中布置在一側,以便與開闊的草地形成強烈對比,凸顯球幕影院和水池,給人們提供良好的觀察視角。種植在靠近各出入口處可適當改變節奏,密植或放開,以起到提示入口的作用。綠化設計喬灌木組團布局不應過于均勻,應加大疏密關系,形成孤植、叢植、大草地對比強烈的景觀效果。品種以1~3…種為基調樹種,突出主景觀樹。在品種、色相、花期更迭上應再加斟酌。喬木種植間距可參考近距2~3…m,遠距4~6…m。
結語
關鍵詞:醫院景觀;云浮市人民醫院;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6-0000-00
關鍵詞:醫院景觀 云浮市人民醫院 景觀設計
引言
醫院戶外景觀與人的行為需求相契合是醫院景觀研究的核心。患者來醫院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治療疾病,一些有活動能力或處于療養期的患者,有到戶外活動的需求,對其自身身體康復有一定作用[1]。此外,病人在醫院中希望不免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干擾,而且相對于住院前,病人周圍可供交流的人群明顯減少,所以他們有強烈的到戶外活動、與其他病人交流醫院生活及養病經驗并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的強烈愿望,和其他病人交流醫院生活及養病經驗,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對醫護人員而言,一個可供病人們交流的戶外空間[2],也是可以讓他們聯系彼此、減輕工作壓力的紐帶。創造適宜的醫院戶外景觀是令人偷快的,并且有利于提高環境的文化品位和藝術特色。良好的環境不但能使人獲得精神審美的滿足,也能減輕人們的心里理的壓力,增加他們對生活、生命的熱愛程度。云浮市人民醫院易地新建工程位于云浮市云城區羅沙村委分界村東南側。地塊西側為分界村,東北側為城市山體。地塊交通便利,南側為80 m環市東路(324國道),是聯系云浮市區與周邊縣市的城市主要干道。針對場地已有優良的自然資源的現狀,設計師嘗試著在挖掘云浮的地域文化的同時,探索醫院自身景觀的特征,秉承生態性、藝術性的設計理念,力求將之打造成既能夠秉承地域文化的特色性,又能夠形成居住環境自身特征特色的花園式醫院。
1設計構思與空間布局特點
1.1 設計構思
立意充分體現醫院特色,滿足醫院使用者需求,超前規劃,通過借鑒和吸收中國傳統造園文化經驗,將當地文化藝術、與人文關懷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一個安靜優雅的園林環境,以點帶面,使整個醫院戶外景觀達到既適合于病人恢復身體健康,又有利于醫院干部職工居住的效果(圖1)。
1.2 空間布局特點
1.2.1 主入口廣場區――人工魅力感悟空間
主入口廣場位于醫院的正南方,是主要車流和人流的聚散場所。主體是由鋼筋混凝土板構成,下層是停車場空間,因此不適宜栽種大型的喬木。同時依據心理學中的“初始效應”的原理,醫院的入口空間是病人踏入醫院領域感受醫院整體環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入口采用根據人車分流的流線組織原則,實現了人流和車流的安全性、秩序性。以噴泉水景為主體景觀,結合曲水流觴韻律般的LED燈帶,既營造了入口景觀熱烈的景觀氛圍,同時又體現了現代感。兩側用花壇圍合成植物綠化空間,通過微地形的塑造,形成錯落有致的生態植物群落,塑造了別致、宜人的入口景觀(圖2)。
1.2.2圓形廣場景觀區――私語小憩空間 圓形廣場
位于醫院的中部地區,北、西、南三面是建筑,東面對山,是醫院比較大的一塊集中綠地。平面構圖采用螺旋的構圖形式,整個場地緊密地聯系成為一個整體,同時豐富了空間的層次,提高了場地的可利用率。中心的樹池栽種大型落葉喬木,在平面個上豎向上都起到了控制整個空間的作用,也形成了一個隱蔽的交流休息環境。圍繞樹池設計了條石矮凳,條石矮凳選擇親切舒適的木材做飾面,同時在廣場上放置可移動的桌凳,滿足了不同使用者的不同活動需求。整個廣場的鋪裝都采用了素雅、防滑材料、素雅的冷色調,如淺灰色的福建青花崗石和森林綠花崗石。在綠化設計上,栽種一些四季花灌木,渲染四時色彩,以大面積草坪為背景,強化綠化氣氛和可觀賞性。整個空間極具人情味,是人們交流、休閑的理想場所。
1.2.3 中心湖景觀區――身心抒懷焦點景觀空間
中心湖景觀區是整個醫院的核心景觀區,設計非常重視人與人交流空間的營造。利用傳統造園手法堆山理水,塑造山水交融的景觀格局。東北角的噴水假山既可以阻擋兩山之間的山風,同時延伸了中心湖的水景,擴大了湖區的景觀空間。 通過一條流線型的觀景廊道,把各景點有機串聯起來,兩側花鏡夾道,綠樹成蔭。岸邊的養心亭極具嶺南建筑特色,也是整個湖區的視覺交點焦點,從湖區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欣賞到養心亭的飄逸的風采。而且養心亭也是人們交流活動的主要場所。曲折的木棧道穿梭蜿蜒于繁茂的水生植物之中,野趣橫生,曲徑通幽,讓人仿佛回到了山林郊野的世界,很好的地弱化了醫院環境給人的壓抑的感覺。
1.2.4 山體景觀區――曠野情懷觸探空間
山體景觀區定義為醫院后花園,廣場主要以“五禽之戲”石雕為景觀元素,結合草坪、景石、綠地以及原有的高低林帶,組合成綠化、凈化、美化、藝術化的后花園療養環境。后花園原狀山體景觀資料良好,沿山體景觀設置景亭、棧道、平臺等景觀元素還給和休憩的景觀設施,形成綠化、生態、優美的醫院室外環境,是患者休憩、和親近自然與自然親近、交流的場所,使患者健康、舒適、利于康復,也能使醫療人員減輕壓力,放松心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1.2.5運動休閑景觀區――融糅動靜結合的空間
該區位于醫院北側,以運動以及和休憩為主的,動靜分明的綠植景觀空間。籃球場、羽毛球場及其他等的設置運動健身設施,為人們提供了運動健身的場所。富有童趣及關愛主義情愫的鹿雕塑與天然的石材共同形成自然、靈性的美感空間。
1.2.6 濱水景觀區――親水體驗空間
沿水岸線設計了一個綠色的條帶,在這條綠色的條帶上點綴小的公共景觀節點,如平臺等,形成連續的、水陸交融的、具有現代嶺南特色的水景景觀游憩帶,使整個河道呈現出一種不間斷的、富于節奏的、連續的濱河景觀風情。河底散置白色鵝卵石,即使是干涸的季節,也能呈現出一種旱汗溪的景觀效果。在河道兩側設置了花箱,減弱了河壁單調生硬的感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1.2.7 內庭院景觀區――靜思冥想空間
內庭院景觀是整個醫院設計的一個特色,內庭院空間充分體現了人性化設計原則,是室外景觀環境向室內滲透的一種表現手法,可在視覺上保持一種空間的聯系。通過植物、景石、富有趣味的石雕的布置,形成意、休憩的庭院環境,撫慰患者的焦慮情緒,讓心境心情放松(圖3)。
2景觀特質與運用手法
2.1實用與便捷兼并兼具:
便捷體現在就醫的流行程流線上,表現在患者看病過程中。復雜的交通路線,交錯的醫院主體建筑會給病患和陪護人員帶來極大不便,更加引起煩躁心理[3]。云浮醫院主要人流由南側主入口進入,通過院區東側的主軸分流主門診和各分科門診就診人流、
入院及探視人流、辦公會議人流及清潔物品流線;為方便救護車順利施救,設計急救快速通道,通過立體交通形成環路,流線清晰獨立;污物流線靠近傳染病區布置,與其他流線沒有交叉重疊現象(圖4)。
2.2 融入自然生態:
醫院建筑造成的高樓風(聚風效應),、陰影問題,、熱島問題對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醫院的主要使用者――患者的身體狀況異于普通人健康人。醫院的戶外環境若依舊是充斥著城市污濁的空氣、污染、噪聲、緊張的節奏等,不良的小環境,這將不僅給病人帶來負面的身體影響,而且也從側面降低整個醫院的檔次,競爭力下降[4]。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云浮醫院營造了一個自然生態的空間場所,通不同的景觀園區,如中心湖景區,、山體景觀區,、濱水景觀區等,利用以及植物、景石、湖景,雕塑等富有魅力的景觀元素形成打造意休憩的生態庭院環境(圖5、圖6),展現不同的自然生態景觀風情,舒緩減輕病患者因疾病治療帶來的痛苦,改善其療養和就診環境,同時給醫護人員營造放松輕松心情的工作環境,使醫院戶外環境變成生態休閑型的后花園環境(圖7)。
2.3 舒適宜人的尺度:
云浮醫院的景觀小品、無障礙設計的處理和選擇都從嚴格遵照行為學、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原則,根據,考慮到患者特殊的需求,設計出適合患者活動的設施小品。,同時注意細節處理,不僅為整個環境的營造提供亮點,也能使得醫院的使用者感受到真正的人性化。如在設計步道寬度、坡度時,參照了國家關于戶外公共場所無障礙設計的相關要求;地面鋪裝的設計不僅做到要堅實、平坦,而且接縫處平滑無縫,以防輪椅,、車輪,、手杖嵌入而發生危險;同時在沿途設置牽引裝置,供使用輪椅,、醫用推床和支架的人進行一些簡易地的運動,花床和花臺的都設置都在比較高的位置,使病人可不必彎腰即可觸及。
2.4功能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云浮醫院不僅提供了令人愉悅的戶外康復環境,。同時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同時,設計的具有不同美學特征的園林景觀元素通過變化不同的美學特征元素,給人在帶來豐富的視覺上產生豐富的藝術感享受,形成心理上對美好生活的產生情感觸動,改善人的心理狀況。如造就光線美,一個好的光環境,是舒適、親切和動人的空間,能夠吸引病患休憩閑適;質感美,通過材質的質感紋理變化,如細膩、光滑、粗糙、平整等,給觀賞者優美特別不同的戶外環境感受。
2.5融糅結合當地特色:
地域特色是一個地方的象征,和文化內涵的魅力所在,把當地獨特元素融入到醫院戶外環境設計中,能給使用者帶來賓至如歸的感受。云浮醫院景觀設計中。通過對水景、石雕的運用,將云浮的“南江文化”,“石文化” “禪文化”糅合到園林景觀中,不僅豐富了景觀姿彩,同時也提升了整個醫院整個戶外景觀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品質。
43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應結合病人安全、環境保護、醫院美化等要求,以采用本地樹種為主,體現生物的多樣性,考慮采光、通風、遮蔭、防風等不同功能的需要而配置適當的植物[5]。在云浮醫院植物景觀設計中更多地使用暖色系的植物種類,既可以改變醫院一貫冰冷的療養環境,還可以舒緩病人休養的焦急焦慮情緒。植物配置概括為以下幾個要點:
(1)選擇安全樹種要避免選用有刺的植物,避免選用、花粉有毒的植物,避免選用、有飛絮的植物。如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等。
(2)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為主,多植一些殺菌力強、具有觀賞價值的花草樹木。
(3)醫院的綠地除應選擇高大喬木作為防風植物外,還可多選用夏季開花的樹木,多選用樹形美觀、,夏天遮陽、,耐修剪、,能抵抗病蟲害、風災及有害氣體的樹種。如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木槿Hibiscus syriacus等。
(4)少用或不用花粉較多的或本身產生較多粉粒的植物。
(5)盡量不選用帶刺、帶毒的植物,以保證病患者的安全。
5 4 結語
一個整潔美麗、溫馨舒適的綠色就醫環境,不僅能使患者大大受益,而且也可以展現醫院的特色風貌。醫院戶外空間環境是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過程中每天都要體驗的環境,也是病患生活、接受醫治的環境氛圍。它是患者、醫護人員、病患家屬直接感受和經歷的戶外空間,良好的戶外空間的設計,有利于緩解病人的情緒,加快病人的康復,對醫院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戰勝疾病的信心,使置身在其中的醫護人員感到愉悅、積極,產生強烈的自豪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因此,醫院環境的景觀化,必將成為今后醫院建設發展的一種趨勢。
注:本項目景觀設計獲得2011年度中國人居范例建筑規劃設計方案競賽景觀設計方案金獎,。在此,感謝公司設計總監宋偉玲提供了的寶貴的資料及指導意見,同時向參與該項目的以及其他同事們致以謝意的參與。
參考文獻:
[1]孫勇,金華,吳發盛.醫院的外部環境設計[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6,(1,):66-69.
[2](丹麥)楊?蓋爾(丹麥).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16-18.
[3]梁永基 ,王蓮清 ,.醫院療養院園林綠地設計[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12-13.
[4](日)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79.
[5]宋偉玲.康復療養戶外景觀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華南理工大學,2009.:59-60.
作者簡介:
關鍵詞:居住小區建筑設計 生態設計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工程概述及設計理念
本項目占地總面積為80319.3 平方米,規劃凈用地面積為65385.0平方米。本工程設計強調以人為本、社區與城市共融、資源共享、和諧社區。充分體現小區的地理位置,強調小區與外部觀海長廊的交流和滲透;景觀的上遵循共享原則,采用大景觀規劃理念,將小區景觀設計融入到城市景觀體系中,通過2.5 萬平方米的小區中心園林連接城市與居住區,從而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景觀。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體現新時尚、新住宅的概念。引進先進的環境設計理念,落實“人、建筑、環境”三要素的密切關系,創造靈活的建筑空間。重視建筑設計文化內涵,使人文精神從戶型設計、室內設計、空間設計、社區環境等全方位融入建筑,突出富有人性化的空間理念和重親情的空間感受。
2、規劃設計
根據小區地理位置和自身的現狀條件,結合用地現狀,合理布置居住、公建及綠地。小區位于觀海長廊西岸,在景觀設計上從城市這個角度去考慮,把海景引入居住區,并很好的延續,為城市所服務。在建筑布置時盡量的加大建筑間距,并做到南北的通透,使小區內部形成一個內庭院。建筑物本身通過層數的高低錯落和不同的戶型組合方式避免了建筑的單一化。由于地塊東面臨海,海邊并有接60 米寬的觀海長廊綠化公園,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景資源,建筑采用周邊式、中心大花園的規劃結構。本方案首先將東面的建筑界面打開,布置2-3 層的商鋪和會所,既形成大氣的入口會所,作為小區的主要步行入口,又可以將觀海的視線引入地塊內,使西、北面的住戶能夠較為開闊地看海。地塊的南面建筑采用點式的布置形式,使整個小區的空間形態更加通透、生動和活潑,并一定角度布置,能更大限度地看海。整個小區絕大部分戶型都能夠看到海景。1-2 層的商鋪沿街四邊布置,更好地實現地塊的商
業價值。
3、生態景觀設計
景觀規劃上,與海的主題相呼應,強調濱水風情的亞熱帶風格的渡假式園林。充分考慮了現有的自然景觀資源,如天然海岸線,金沙灣觀海長廊上的長綠林木和草地以及點綴其中的景觀植物,結合用地內部的中心大花園,在景觀設計上強調會所與內部園林在空間和功能上的銜接,從而達到內部步行空間的完整性和差異性。另外,利用半地下室的高差,結合園林內部的泳池、水體,既使中心大花園在景觀層次上有所突破,又可把園林景觀及光線引入半地下車庫,通過對景觀空間的合理組織,使社區成為一個流線生動的完整景觀片區。在休息線路設計上,充分考慮建筑整體,以建筑空間體現景觀層次,將活動范圍由中心景觀區擴展到組團景觀區,使人的社區活動范圍倍增,同時提高了組團景觀的利用效率,并實現了景觀空間之間的滲透和延伸,綠化設計中,中心景觀重點選用常綠喬木、開花喬木、叢生草本植物,注重植物的原生狀態,模仿自然野生的效果,突出綠化的質量。植物選用上強調喬木與灌木,社區周邊選用攀爬植物以形成遮蔽的效果,強調花卉的季節性和植物的安全性。
4、道路系統
采用人車分流、小區內部平時無車輛進入的原則,建立安全便捷的小區通行系統。機動車通過社區道路直接進入地下車庫,或停在組團露天車位上,有效達到人車分流。小區的消防道路可到達組團的任何角落。小區主入口以人行出入口為主,次出入口設人行和車行出入口。整個小區內部設置約4.7萬平方米大型地下停車庫,停車位比例按小戶型戶數可達到1:0.67,以解決小區日益緊張的停車問題。用地現狀地勢地形已平整,無明顯高差。根據沙灣控規,道路豎向設計采用向四周分散排水的原則。地下室上面中心花園的規劃室外標高分兩部分控制在8.0 米、6.6 米(覆土1.2~1.6 米);為使行人、車輛能有足夠的坡度進入中心花園,必要時可在行人、車輛通道范圍內適當降低地下室高度。
5、戶型設計
戶型設計高層住宅戶型采用一梯多戶布置形式,滿足市場需求。戶型方面盡量有利于自然通風采光,特別是戶戶有穿堂風,盡量使絕大多數戶型南向布置,在強調均好性的同時,按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則合理布局,實現戶戶有景。在景觀資源最好、朝向最佳、視線最開闊的位置布置大戶型住宅。住宅戶型平面設計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方正實用,空間布局合理,實用率較高。采用入戶花園的形式,大凸窗低窗臺,增加室內有效空間。小區共有戶型2720套,其中小戶型(套型面積
6、立面設計
立面設計小區的立面設計從建筑群的造型、色彩、風格體現都市休閑主義,追求的是一種輕松、寫意、自然而有個性。整體選型簡潔,細部豐富細致,強調與其自然有機的結合,但又有一種異國風情的感覺。建筑色彩樸實無華但又很親切。在立面構圖中加入一些豎向的線條,使得建筑物挺拔而又有精神。建筑色彩以三種顏色為主。建筑的親人尺度,采用一種自然仿石材料,使得建筑能夠更親切的融入到周邊環境里面去。外墻采用超大面的乳黃色面磚,屋頂采用紅色西班牙瓦面。整個立面前后進退,層次豐富,一氣呵成的外觀形象,而
將自然融入到整個小區,提升小區的品質,突出小區自身的品位格調。(圖1)
圖1 小區部分建筑立面
首層以騎樓形式為主,體現當地生活方式與氣候結合,它可以遮陽蔽雨,介于室內與室外之間,滿足炎熱地區人們室外活動的要求。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居住行為的展開是通過人的活動在不同的場所實現的,場所的人格化和場所精神的營造是居住區生態環境設計的要旨,應充分表達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對自然的尊重,通過對居住行為的深刻理解,組織空間形態,創造一個高質量、高技術、高情感的生態型園林式居住小區環境,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賈云燕,劉達. 談城市規劃中居住小區設計[J]. 陜西建筑, 2008,(01) .
[2] 張曉丹. 以人為本的現代住宅小區設計探討[J]. 消費導刊, 2009,(14) .
關鍵詞:人文理念;建筑設計;交通組織;人文景觀
中圖分類號:TU24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3)07-0132-04
1.項目背景分析
太湖新城位于無錫市南部,新建無錫新城初級中學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區東部。該基地位于吳越路與蠡河交叉口西北側,基地東側和西側均為15m規劃道路,南至吳越路,北至現狀河流邊線,建設用地面積54135m2。學校區域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周邊基礎設施齊全,基地環境及氣候條件適宜。
2.人文設計理念
文脈的延續是保持學校優良傳統以及體現學校特色的重要保證。文化型校園是指在校園中運用建筑、景觀元素等各種各樣的物質載體創出特色,積淀深厚的歷史、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價值的人文景觀,賦予校園以盎然的生命力和活力,突出表現出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辦學教學宗旨、辦學育人傳統、教育培養理念、治學嚴謹風格、地域文化特點,讓學生在校園環境中時刻都能感受到學校歷史、人文精神的熏陶,以環境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培養學生的堅定意志,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品質。
無錫新城初級中學建設工程項目在注重外在生態美的同時,更注重內在的人文美。從城市設計角度出發積極處理場地與城市道路、規劃道路及周邊環境的關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體現各種文化多元共生的建筑群落。在保證現代學校簡潔效率的同時,也努力營造親切、和悅的氛圍。
3.人性化設計原則
學校建設工程項目總體規劃方案具有現代設計理念,體現現代化開放式學校的基本特點。設計中遵循“以人為本”,以營造現代化、生態化、人性化的校園為設計原則,創造舒適典雅的校園環境,體現校園的文化性格。
4.建筑設計
4.1總體布局
該地塊南側為城市綠化帶,與校園內綠化融為一體,延續了城市空間形態和文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內涵,帶動了城市的更新和發展。
校區分為三大片區,東側為文化運動區,西側為行政教學區,西南角為后勤生活區。各區功能設置分明,形成開敞的動的空間和半圍合的靜的空間的對比,各自富有不同使用功能空間的個性。主入口的設置突出了整個校區的中心,與城市道路相連,有利于快捷、便利的疏導車流和人流。
整個建筑群由六棟不同功能的建筑單體組合而成,分別有教學樓、實驗樓、行政樓、圖書館、宿舍樓、食堂以及體育館等。除圖書館、行政樓外,其他建筑的朝向均為南北朝向。行政教學片區包含普通教室、實驗樓、圖書館和行政辦公區域。此區域遠離吳越路,對吳越路的噪聲做到有效地隔離,保證主要教學空間的安靜。生活片區包含宿舍樓和食堂,方便學生往返于教學和生活空間。體育運動片區各類球場集中布置,體育館與校園建筑緊密聯系在一起,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形成校園的標志性空間。各單體之間利用室外連廊連接,形成豐富的、形式多樣的空間形態。每組建筑群又形成各具特色的庭院空間,為校園師生提供充滿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場所。層次分明的空間序列,整合出內外有別、互相滲透的校園空間,完整而豐滿。
該項目結合地面道路、硬地及綠化沿建筑四面設置環形消防車道,地面停車帶結合綠化分散設置,滿足不同人流的臨時停車需求。在宿舍樓、體育館分別設有地下自行車庫及地下汽車庫,滿足學校學生和校外車輛停車的需要,使各車流路線簡短流暢。無障礙設計貫穿了整個設計,無障礙坡道及電梯的設計,讓人性化理念在整個建筑設計中得到了完美表達。
(見圖1)
4.1.1教學樓設計——內外通達,陽光活力
本教學樓(見圖2、圖3)為普通教學樓,由三棟單體組成,每棟層數為四層。均南北向設計,教學樓之間由室外連廊連接,西立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塊,使三棟單體教學樓形成獨立的建筑群。利用虛實空間及色彩的對比,寧靜中又不失朝氣。教學樓總建筑面積為8769.0m2,共設有48間教室,功能以教室、辦公室為主,各棟教學樓設有配套的輔助用房。一層連廊可直接出入到室外活動和綠化空間,。二層至四層形成半封閉的室外空間,充分享受到陽光的照射和滿足通風的要求。同時給學生營造了一個高雅、有文化氛圍、有活力的校園環境。教學樓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師生通行、溝通的便捷性,體現了人文關懷。
4.1.2實驗樓設計——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實驗樓獨立位于校區的東北角,層數為四層。平面朝南、朝北布置教室,總建筑面積為3358.7m2,共設有16間實驗室,實驗室通過內走廊連接,實驗室之間設有準備室或教具室,并設有配套的辦公等輔助空間。師生群體是學校最寶貴的資源,實驗樓的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給學生提供了探求知識和真理的場所,并全心全意為學校師生的安全著想。
4.1.3行政樓、圖書館設計——分區明確,功能齊全
行政樓、圖書館(見圖4、圖5)地處校園的中心,寬大的臺階和獨特的設計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建筑總層數為四層,平面設計近似于正方形,把平面分為兩大區域:辦公區域和圖書閱覽區域。兩區域相對獨立設計,互不干擾,又通過內走廊及廳聯系在一起。江南格局的內庭院設計,使各區域房間變得開敞明亮,達到更好的通風采光效果,降低了能耗,豐富了整個空間序列的流動。在這里,陽光通過幕墻映射在桌面上、地板上以及白色墻面上,讓人感到舒適而愜意,靜靜享受知識的樂趣。
4.1.4宿舍樓設計——人性合理,溫馨舒適
宿舍樓(見圖6)地處校園的西南角,分為男生、女生宿舍樓。兩棟宿舍樓單體建筑通過樓梯和平臺連成另一道校園風景線。建筑層數為五層,地下一層。宿舍樓設有地下自行車庫,方便學生停車使用。一層設有值班室,用于宿舍管理。每棟宿舍樓各有宿舍59間。人性化的宿舍樓設計讓學生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時,也倍感溫馨舒適。
4.1.5食堂設計——四通八達,用餐方便
食堂位于校園的南側,與宿舍樓相鄰。總層數為三層,局部設有夾層,正方形的平面設計聯系著各個方向未就餐的學生,尤其與室外走廊的連接,更方便了不同方向和樓層的學生用餐,同時也緩解了餐廳出入口的交通。
食堂一、二層為學生食堂,共滿足1488位學生同時用餐,三層為教職工食堂,可滿足420位教師同時用餐,并設有配套的廚房和相關的輔助用房,為全校師生安全享用美食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
4.1.6體育館設計——空間層獨立,觀賽視角好
體育館(見圖7)與食堂相鄰。建筑層數為三層,建筑平面設計呈方形。設有地下汽車庫,可停車99輛,汽車出入口與校園內的消防車道連接,不影響校園的人行交通,同時也提高了一定的安全性。一層多功能教室和運動區域,各設有單獨出入口,形成獨立的空間,避免了人流交叉。在南側設置了貴賓入口,從這里可直接進入到二層看臺及室內籃球館。三層看臺區域設置在球場兩側,共有1921個座位,既滿足了學校的使用要求,又使觀賽視角得到了最佳。
4.1.7大門設計——對稱美觀,莊重大氣
大門做為學校出入的管理用房,設在校園西側主入口處,以校園中心廣場為軸,對稱布置,體現出校園的莊重。東側設次入口處,方便各個方向的人流、車流出行。立面造型與整個校園風格一致,烘托出學校文化底蘊的深厚。
4.1.8連廊設計——有機聯通,通行便利
室外連廊是該校園的一大景觀,它把校區的每棟單體建筑有機的聯系起來,連廊之間又相互聯系,交錯設計,豐富了校園的氣氛,同時也拉近了學生和每棟單體建筑的距離,方便學生在校園跟區域之間的通行。
4.2立面設計——圍而不堵,溫情怡人
建筑造型簡潔大方,以黑、白、灰為基調,結合江南民居的基本元素,大面積的白墻和局部深灰色的陶板墻面的組合素樸而高雅,大氣中又不失對細節的精致處理。建筑與建筑間既聯系又分散,形態規整,注重對墻體、連廊及體塊關系的塑造,力求寓簡練于變化之中。
立面材料更是融入光亮平整的技術意味和溫情柔質的人文意味,結合遮陽與光影塑造建筑不同的肌膚表情,弱化現代建筑的生硬冷漠,致力于平實中的精致,塑造舒適的怡人空間。校園總體空間組織上創造了層次豐富、形式多樣的空間形態,不僅豐富了立面造型,而且形成了“圍而不堵”的庭院效果,在現代格調上融入了江南園林的意蘊,結合庭院塑造出幽雅的人文特色和濃濃的書卷意氣。使整個校園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時代朝氣。從而完成了從室內空間到公共活動空間的過度,為校園師生提供了充滿活力、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場所。
4.3交通組織設計——分流分區,暢通便捷
由于學校的使用主體為學生和教師,其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為主,所以交通組織設計力求體現“人性化”交通。設計中充分考慮了交通流線的組織,做好人流、車流之間的關系,并處理好各功能分區的交通聯系,做到了聯系方便,互不干擾,盡量減少了對周邊城市道路的交通影響。
學校內道路主次分明,并處理好了靜態交通、動態交通區域的分區設計,安排足夠的空間停放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并結合外部自然環境做好了綠化設計。在不影響校園景觀環境的前提下,在學校出入口處,設計了一定規模的臨時機動車位,解決了學生家長接送學生的機動車輛的停放問題。
4.4景觀設計——文化深厚,以景育人
在校園景觀設計中,通過對景觀元素的打造,創造出了具有教育意義、反映學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校園環境。具體設計中運用校園建筑、景石、景墻、小品、標志物、植物等各種物化載體,整合學校的人文資源、城市歷史遺跡、歷史人物、民俗故事、文化典故中與學校相關的元素,突出表現了學校文化特色。
校園景觀設計,根據各分區不同的功能特點和使用要求,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法,分別進行設計布局。
主入口區:設置對景和標志物,創造出優雅而具特色的入口環境,可以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入口區也是上、放學期間人流的集散地,景觀設計時預留了方便人流集散的合理空間與通道,確保師生通行安全、便捷。
行政區:景觀設計采用規則式布局,達到莊重、嚴謹的環境氣氛,同時與入口區景觀融為一體,形成統一中有變化,嚴肅又活潑的景觀效果。
教學區:景觀設計既嚴謹又不失活潑,利用教學樓之間的綠地,營造出一個學生課間活動休閑交往的綠色空間,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得以適當放松;通過設置文化墻、雕塑等景觀小品,適當增加其“文化味”,例如一些名人名言,普示性的語言等,充分發揮校園景觀的教育作用。另外,在景觀設計中,特別注意了教學樓建筑的通風采光,周圍植物的選擇,特別是常綠喬木與教學樓之間的距離,根據各年齡段學生特點,選擇無刺、無毒、色彩鮮艷的植物。
體育運動區:結合運動場地的特殊性,四周種植綠籬進行空間分隔,形成獨立的活動空間。運動場地周邊種高大喬木,邊角處種植花卉灌木,豐富操場景觀和層次。球場種遮蔭樹,設置樹池坐凳,為師生休憩納涼之用。
生活區:景觀設計布置了各類小型休息活動空間,鋪裝場地,將花壇、坐凳、特色鋪裝等景觀元素以各種方式和形式組合起來,從而形成不同特色的景觀綠色空間,突出校園寧靜、優雅、舒適的特色。
生態休閑區:生態休閑區的景觀設計,運用各種造園手法,采用規則式、自然和混合式等多種布局手法,將各種不同的臨水平臺、亭、廊、構架、座椅、林間小徑等景觀元素有機組合,得景隨形地創造出豐富而有趣、恬靜而舒適的校園景觀休閑空間。
關鍵詞:城市綜合體;建筑;公共空間;設計
1、城市綜合體建筑概述
城市公共空間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實體之間存在著的開放空間體,是城市居民進行公共交往,舉行各種活動的開放性場所。城市綜合體,簡單來說,就是高效、立體化地整合現有資源,使其各元素之間其相互交融、彼此共存,在新的模式下實現城市功能的新突破,最終形成一個綠色生態、適宜人居的城市空間環境。近幾年,許多學者及大量的論文對于城市綜合體公共空間的研究多有涉獵,他們認為城市綜合體具有較強的社會心理與行為可達性、綜合的功能包容性等特點,它通常產生于城市交通網絡發達、城市功能相對集中的區域,如城市CBD、城市副中心等。由此可見,城市綜合體公共空間將成為城市建設中一種新的革新,隨之也會創造出城市新的活力中心。如圖,為城市綜合體建筑功能示意圖。
城市綜合體建筑功能示意圖
2、城市綜合體建筑公共空間類型
2.1內街
內街是很多大型綜合體建筑聯系和組織商業功能的重要紐帶,其可以設計為一條個性化步行街,也可以設計為多條主題明確的層次化步行街。內街高度和寬度可自由調整,亦可室內、露天、多層或者單層。內街不僅僅是簡單的購物街,還是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活動場所,設置舒適的景觀設施,美化內街環境,設計明確的內街指引,滿足人們交往、餐飲、購物、娛樂的要求。
2.2出入口
出入口是城市綜合體建筑從室外到室內之間的過渡空間,并且是人們對于綜合體建筑外觀的第一印象,具有鮮明的識別性、標志性和導向性,可烘托出歡快、熱烈的建筑氣息,應保留足夠空間,便于人流的聚散和引導。同時,綜合體建筑出入口空間設計的良好形象,可以向人們傳遞獨特的民族特征和文化思想。
2.3中庭
大型的綜合體建筑物中往往有多個中庭空間,中庭可承擔一定的商業行為,例如為商家提品展位,開展大型促銷活動,中庭空間一方面人流集中,另一方面該空間又開敞明亮,便于商家宣傳。中庭空間可以作為綜合體建筑的重要交通空間,結合樓梯、觀光電梯、自動扶梯進行布置,為購物人員提供便利到達綜合體建筑的各層空間。中庭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空間,人們可以在中庭空間自由的進行觀光、交流、娛樂和休息,并且還可在中庭舉辦音樂會、舞會或者酒會,愉快輕松的中庭空間可增強綜合體建筑的舒適性,吸引大量顧客,從而提高消費。
2.4內庭院和內廣場
綜合體建筑公共空間設計可以采用內部庭院,由于內庭院沒有設置頂界,可采用水體、綠化等軟質材料,內部庭院空間具有聚集、內向、靜謐的空間效果,可以供人們休息和觀賞,內部庭院經常有一部分或者一面開敞,和外部空間保持適當聯系,突破內部庭院的封閉性。城市綜合體建筑內廣場具有集聚型和向心性,作為綜合體建筑的公共空間,其可將步行街和內廣場結合起來,構成收放有序的空間環境。城市廣場街道和內部廣場空間比較類似,可以成為人們活動、休息的重要場所。
3、城市綜合體建筑公共空間設計
3.1構建多層次交通系統
交通性空間節點,除了傳統的交通性廣場,一種新型的交通方式--地鐵,創造了一種集約、立體化的公共空間模式,它實現了資源的集約化利用。應考慮將人車擁擠的繁華路線進行合理化分流,將人車比較擁擠、容易發生事故的交通道路盡量分隔。例如,采用城市道路分隔欄等。應考慮在人車混行道路系統的基礎上,多利用天橋與地下通道等設施來緩解城市綜合體道路壓力。最后應考慮多設置城市綜合體停車場以及完全地下停車場來分散車流集中問題。近年來,由于軌道交通的迅速發展,將城市公共空間與城市軌道交通進行整合已成為一種很流行的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模式。典型的例子如上海的靜安寺廣場、天津火車東站廣場的城市設計等。
3.2構建城市公共空間的生態性
以城市中典型的公共空間,即城市廣場為例,其是人們日常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在設計過程中要求保證硬質景觀以及以植物為主的軟質景觀在構成比例上應滿足空間歸屬感的基本要求,為廣場營造更加宜人的空間視覺效果。例如,我國的北京天安門廣場,在硬質鋪裝上多以花崗巖為主,使景觀效果以及基本的使用功能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從景觀效果角度,硬質鋪裝面積過大很容易帶來視覺單調感,尤其在缺乏植物質感與色彩的情況下,無法帶來視覺美感。而在使用功能角度,受季節變化影響,硬質鋪裝面積盡管能夠滿足人們集會活動的進行,但極易被氣候條件影響,導致使用功能逐漸下降。另外,城市公共空間中營造植物空間時也需考慮到城市道路問題。在道路植物景觀設計時要求在滿足景觀效果的基礎上,體現生態效益與交通功能,并將城市地域文化展現出來。我國城市園林植物造景很大度上受傳統中國文化影響,如哲學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或寄情于山水中的詩文圖畫等,實質上傳承城市原有的文化氣息。所以在設計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到文化策略,主要從植物屬性、詩文繪畫以及等方面進行。
3.3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主題性要突出
公共空間的使用功能應滿足綜合體建筑功能需求,公共空間作為綜合體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有助于補充建筑應用功能。公共空間在綜合體建筑中可以發揮流線引導功能,有助于展示商家的氣派和實力,能夠分擔綜合體建筑的交通功能,因此應結合綜合體建筑的實際情況,仔細分析公共空間在綜合體建筑的作用和地位,不能和建筑應用功能發生沖突。公共空間應和綜合體建筑融為一體,優化公共空間形態,當前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其一,點狀公共空間,實現了綜合體建筑內部空間的良好貫通,而這種空間形態主要采用中庭式和大廳式;其二,帶狀公共空間主要按照線性沿著城市街道進行設置,線性的城市綜合體公共空間,最常見的就是商業步行街的形式,把點狀的商業綜合體進行整合,配以街廓形式的公共空間。簡單的說,商業步行街就是以步行交通為主,集商業、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城市公共空間。若綜合體建筑要求商業街設計頂界面,這時就形成了內部街道空間,街道和綜合體建筑之間設計騎樓,形成拱廊口空間,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其三,立體式公共空間,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體建筑公共空間設計應營造安全舒適、大容量、高效益的空間環境,采用立體式商業模式,優化立體化的設施組織和交通組織,構建靈活多樣的公共空間,將豎向功能和平面功能有效結合起來,構成立體化、多層面的公共活動區域。這種現代化城市綜合體公共空間系統的建設,讓城市更具活力。目前國內網絡化的建設尚未形成系統,多是點狀形態下空間堆疊后出現面狀的擴大,如若真正實現綜合體網絡化的發展,需要進一步進行發展。
結束語
我國發展綜合體的城市公共空間是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城市功能變遷及其實現方式多樣化趨向、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重組以及城市公共空間網絡化發展新趨勢的必然要求。同時,建設與發展綜合體的城市公共空間系統也是我國城市空間健康、持續發展的有益之路。
參考文獻
[1]湯衡.大型商業綜合體底部空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整合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
新院項目獲得了2009年度山東省優秀建筑設計方案一等獎,2013年度山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非常值得我們分析與借鑒。
“生長式”分期建設
新院的建設采用了“生長式”的分期建設方式,是規劃設計中最重要的亮點之一。門診、醫技、病房三大功能均可分為三期由北向南依次建設,實現了在每個功能區域內再進行分期建設的目標,而且分期建設的方向與人員使用的方向一致,后一期的建設不會影響前一期的使用。新院還為遠期發展預留了空間,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8”字型基地
醫院用地形態并不方正規則,其中用地內東南角已建有緊急救援中心和傳染病醫院,因此新院在規劃中沒有考慮感染科的設置要求。
新院基地形狀呈現“8”字型,建筑立面沿三曹路至蒙城路以20層病房樓做一收筆,門診區入口及病房區入口均可明確識別。一期建成后沿三曹路醫院形成完整的外觀效果,病房樓通過削角,以減小建筑寬度,使之更加挺拔,更具標志性,利用圓角處理,更具親和力。舒展的門診樓與挺拔的病房樓形成的對比和互補,打破了單調感,勾畫出了豐富的天際線,給人以美的享受。
新院建設項目外裝飾材料以暖白色石材幕墻和中空玻璃幕墻為主,色彩淡雅、簡潔大氣、突出了建筑群的整體感。門診部分運用空間分解的方法塑造出特殊的空間感受,并接合體塊的穿插與咬合形成張力。
8大功能分區
新院規劃分為8個功能區域:門診區、急診區、醫技區、病房區、行政管理區、院內生活區、后勤保障區、現有傳染病區。
門診區和急診區位于用地北側,在三曹路上開設門急診主出入口,主出入口面向城區方向,與城市就診的主要人流方向相吻合;
病房區位于用地西側,由三棟高層病房樓組成,臨水而建,環境怡人,病房區的出入口設在用地西側蒙城路上,最高的病房樓位于北端,標志性強,沿街視覺效果好,同時對院區內其它建筑及場地日照采光影響小;
醫技區位于用地的核心位置,東連門診區,西接病房區,北臨急診區,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醫技科室的使用效率,為資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行政管理區、院內生活區以及后勤保障區位于用地南側,依次排開,與醫療區域分區明確,且互不干擾,相互之間又聯系方便。其中院內生活區位于中間位置,為其他功能空間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務。
傳染病區相對獨立成區,并與其他區域保持30m以上的安全距離。
內外雙環的交通組織
交通組織體系包含室外交通組織、室內交通組織、院區出入口設置、建筑主要出入口設置和停車體系5項內容。
*內外雙環、人車分流
室外交通組織采用環狀道路體系,不留盡端。環狀道路又分為“內外雙環”的路網結構,外環以車行為主,內環以步行為主,適當做到“人車分流”。
室外路網與城市道路連接處形成院區出入口,根據性質和用途分設了6個出入口,即門急診出入口設于北側,住院部出入口設于西側,行政和后勤出入口設于東側,污物出口設于用地西南角,傳染病區出入口設于用地東南角。基地四邊臨路,四邊均設有出入口,避免了流線集中,造成擁堵。
*縱觀南北醫療街
室內交通組織形成兩條縱貫南北醫療街的方式。一條為門診醫療街,另一條為病房醫療街,兩條醫療街北側為門診大廳和住院部大廳,南側作為遠期發展延伸使用,不設盡端。兩條醫療街在上、中、下3個部位分別設置了東西向水平聯系的連廊,加強內部聯系和縮短流程。
室內交通體系與室外交通體系的交接處形成了建筑主要出入口。每個主要出入口處均采用了無障礙出入口的設計,坡度控制在2%以內,在患者主要出入口處嚴格設置“人車分流”。
重在發展生態
*為生態讓步的景觀設計
新院的景觀設計主要集中在北側門診入口廣場和對西側現有湖面的利用。北側門診的入口廣場景觀帶采用曲線線條作為設計元素,形成步移景異的景觀特點。在曲線中設置地面綠植停車區,點線面結合。病房樓西側現有湖面保留下來,并加以修繕,結合周邊綠地,形成園林空間,作為住院患者的室外休息場所。這種保護生態,利用生態,發展生態的理念是規劃設計中又一項重要理念。
*合理分配采光和通風
對于大型綜合醫院的建筑設計來說,為了滿足醫療工藝流程,經常會出現采光和通風較差的黑暗房間,常常需要依靠人工照明和空調系統來保證正常工作的進行,長時間使用不僅消耗大量的能源,還會使人感到空氣渾濁,視覺不清,造成壓抑感,忽略了人的精神需求,因此在新院的平面功能設計中非常重視自然采光與自然通風的問題――在醫療流程設計和自然采光與通風之間找到平衡點,不過分的放大單一問題。
在滿足醫療流程的前提下,首先設置了內庭院和采光井,適當增加采光面積,在房間布局時靠外墻可開窗部位優先放置人員長時間停留的房間,如診室、實驗室、候診、醫辦、值班、控制室等房間;其次,將使用頻率高且時間短的房間設置在自然通風好但自然采光稍差的部位,如更衣、醫護衛生間等房間;再次,將較少使用的房間布置在無窗位置,如各種庫房等房間。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既保證了醫療流程不被過于拉長,又提高了房間使用的舒適度,降低了能耗。
*多項新理念新技術
關鍵字:別墅;庭園;庭院規劃;室外景觀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業的興起和現代居住水平的提高,北京周圍出現了眾多由小體型別墅組成的住宅小區。這類住宅具有個性建筑,分布零散獨立,環境要求高等特點,與其他類型住宅相比,其最大的優點就在有較大的綠化空間。環境綠化水平已成為別墅優劣的重要標志之一。現在的別墅開發不再單只注重建筑的設計,配套環境已成為開發商銷售的重點。現在的別墅設計往往先從環境景觀入手,按規劃預埋地下管線,然后挖湖堆山,鋪草種樹,待景觀成型后,再讓業主按規劃選擇地點與別墅。因為此類別墅的主要賣點便是環境,它與別墅建筑兩者相互協調、互相襯托,共同構建出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如順義的龍灣別墅、王府花園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對別墅庭園設計進行了深入研究意義的義務必然。本論文探討了現在北京別墅庭園所用到了材料及所做過的別墅庭園的一些實例分析。
1.別墅庭園景觀現狀
1.1目前的別墅庭園設計范圍
別墅通常指建在環境優美的地帶、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獨戶住宅,一般由起居室、餐廳、廚房、書房、臥室、衛生間等幾部分組成,面積不大但能包容日常生活的基本內容并具有一定的舒適性,配套的庭園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般的別墅綠化環境都包含私人庭院和公共綠地兩部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房地產商既要做好公共綠地的維護,也要引導、協助業主做好私人庭院綠化,才能使整個社區形成生態化的優良環境。
1.1.1私人庭園
別墅庭園是屬于業主個人的私有空間,業主可根據自己喜愛,在其中布置各種園林綠化植物或小品。而現在的開發商往往先在其上鋪設草坪,以求得售前有一個良好的面貌,并且所費不多。這里有兩個注意點,一是要耐看,且因面積不大,草種不可太粗放(如高羊茅),而致費工且不雅;二是要有排水坡度,一般以排向住宅建筑的四周為宜,這樣建筑地勢較高聳,立面效果好,少數排向住宅建筑的沿外墻明溝,這樣雖然直接但對整體環境不利。
1.1.2公共綠地
這里的公共綠地主要是指每戶私人用地之間的界限。有的用簡單的欄桿、界樁表示分界;有的則以綠籬、灌木為界;也有考慮比較細微的,在入口部分的庭院并沒有特別的界限,顯得很開暢自然,而在院則有明確分隔,強調私密性,作室內活動的室外延伸。現在作為圍墻把整個庭院封閉起來的做法,越來越少,反映人們開放、外向的心理和社會的進步。如果以綠化作為分隔,要考慮植物無毒、不要帶刺,有比較整齊的外型,同時因所需數量較多,一般采用價格不太昂貴的樹種,如黃楊、蜀柏等。
2.別墅庭園景觀特點
2.1私密性
庭院空間是一個外邊封閉而中心開敞的較為私密性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有著強烈的場所感,所以人們樂于去聚集和交往。我國傳統的庭院空間承載著人們吃飯、洗衣、修理東西、聊天、打牌、下棋、看報紙、曬太陽、聽收音機等日常性和休閑性活動。而現代建筑的庭院空間所承載人們活動的范圍更廣,特別是給緊張工作的人們在完成以自身行為為目的的同時,通過視、聽、嗅等感官從庭院空間中獲得被動式活動。如澆花剪草時享受陽光的照射、清新的空氣、花草的芬香等,娛樂時感受休憩設施的舒適和放松、觀賞花草樹木的自然美、傾聽流水的聲音等。
2.2室內空間的延伸
庭院是人為化了的自然空間,是建筑室內空間的延續,人們除了室內空間的活動外,還需到室外空間中呼吸新鮮空氣、接受陽光的撫慰、領略自然美等融入大自然的活動以及聊天、散步、娛樂等日常休閑活動,庭院空間恰好就為這些活動提供了理想的場所。
3.別墅庭園景觀設計要點
營造一個美麗庭院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規劃設計。首先應決定庭院的風格,要根據環境條件,家庭人員組成及養護能力等情況制定計劃。
3.1庭園風格的選擇
庭院有多種不同的風格,一般是根據業主的喜好確定其基本的樣式。庭園的樣式可簡單地分為規則式和自然式兩大類,目前從風格上私家庭院可分為四大流派:亞洲的中國式、日本式,歐洲的法國式和英國式。而建筑卻有多種多樣的不同風格與類型,如古典與現代的差距,前衛與傳統的對比,東方與西方的差異。常見的做法多是根據建筑物的風格來大致確定庭園的類型。過去具有典型日本庭院風格的雜木園式庭院與茶庭等,往往融自然風景于庭園之中,給人清雅幽靜之感。但日式庭院與西式建筑兩者難以統一,而日式建筑與規則式庭院也有格格不入之感,因此要考慮到庭園風格與建筑物之間的協調性。
庭園色彩也是影響庭園風格的因素之一,對色彩規劃的一個技巧是根據建筑色彩與周圍環境確定庭園的主色調。觀葉植物在花園的設計中很重要,在英國等歐洲國家,認為花壇中栽種些觀葉植物是很自然的事情。綠色中嵌有白斑的斑葉植物比純綠色種類明度高,如銀葉的雪葉蓮、朝霧蒿草等,可將花壇襯托得更明亮,其他另栽具有橙色、紅色及紫色葉的彩葉植物,可形成強烈的對比,增加色調的明。此外還可考慮還有葉形的變化、質感的差異等。
夏季是一個開花植物種類繁多的季節,因此,可以進行多樣化的色彩組合,用充滿野趣的多年生草花來點綴。在夏季即使用色彩明度高的多種花色組合也不會有雜亂之感。例如可以用艷麗的,不同色系的金魚草配成多個活潑的色塊,這其間可以點綴一些銀葉植物或白花香雪球等加以中和。
3.2庭園排水與光照條件的影響
排水、光照、通風、土質等會影響到植物生長發育的好壞,特別是光照充足與否是決定可栽培哪些花卉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說,能將花園建在光照條件好、朝南的地方最理想,所以必須首先弄清別墅庭園的地理條件,如一天中的日照時間,陰面與陽面的處理等。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宜這些環境的植物種類。而背陰處也能建設富有特點的庭園,如可建成陰地花園以供觀賞。
3.3家庭成員的需要
庭園樣式也可反映出居住在這里的家庭的生活方式。只有上班族夫婦的兩口之家由于無暇養護花草,庭院中常常只種些花木或宿根花卉;有幼兒家庭的庭院則應鋪設可放玩具的草坪,并種植一些色彩艷麗的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如果家中有人對植物養護管理感興趣,就可種些四季時令草花,營建一個完美的觀賞花園。總之,庭院樣式及所栽培植物種類應根據家庭人員組成與年齡結構有所選擇。
3.4庭院面積的大小
面積較大的宅院可以選擇的庭園風格也較廣泛,因為面積越大可選的植物種類也越多,搭配方式也可復雜一些,但在種植時必須顧及到整體的一致性,避免相互沖突。而狹小的宅院可用面積有限,因此須有周密的配置計劃,所栽植的植物種類應少一些。
而庭園不論大小,道路的鋪裝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的庭園小經可用天然石材或者各色地磚、黑白相間的鵝卵石鋪就。
庭院的布局非常關鍵。崇尚簡潔的可以在庭院中種些花草,或者是做成一個綠色植物的苗圃。而如果希望取得更加理想的景觀效果,許多人會請專業的設計師來設計和制作庭院。如用曲折小道配合高大樹木讓人產生“庭院深深”的感覺;而用曲形拱門、雕花欄桿、立柱渦卷配合精心修剪的矮叢植物,則活脫脫一個歐陸風情的再現。
4.別墅庭園中的景觀要素
庭院元素的布局的藝術是造園中最重要的,整體布局是一種提綱攜領式的藝術創意。布局的成功與否,是造出的庭園美不美的關鍵。
一般根據栽培植物經驗的多寡和可用于花卉管理時間長短的不同,庭園的設計應該有所區別。因為養護管理非常耗費時間,因此,建議忙碌的人建一個以花木和宿根花卉為主的花園,而有養護經驗和時間的人則可以建一個能觀賞到四季時令草花的花園,雖然耗費了時間和精力,單植物一定會帶來相應的回報。
一般來講,庭院里的植物種類不要太多,應以一二種植物作為主景植物,再選種一二種植物作為搭配。植物的選擇要與整體庭院風格相配,植物的層次要清楚、形式簡潔而美觀。常綠植物比較適合北方地區。
水是許多庭院里不可缺的精靈,它可以與庭院中的一切元素共同組成一幅美麗的水景圖。而木材在別墅庭院中可以說是起著點睛的作用。做戶外家具,花槽、花架、秋千椅、圍欄,無論用在庭院中的任何角落,它都會給人創造一種溫馨、舒適、自然、和諧的氛圍,滿足人們對自然回歸的迫切渴望。在鋪滿鵝卵石的庭院中,擺放一張造型簡潔的木桌椅,可以讓你完全融入到自然的氛圍中去。特別是在北方,木制品讓北方的冬天不致拒人千里之外。木質桌椅的色彩比較豐富,有原木色的、白色的、綠色的等等,總之應與整體庭院風格相配。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木材在露天中會隨著風吹雨打變樣,因此,每年的春天給這些木材換上新衣就成了一些家庭的必修課。
庭園素材的運用是沒有一定之規的,但精美的庭園是由植物、石材、雕塑類置景、水景等各種不同的素材經過藝術的組合而成的。因此素材運用得好,可以非常出彩。比如,在日式庭園中,樹木與草皮、與各類大小野山石、土坡、砂礫的組合是非常講究的。各種手法都是對自然意境和情趣的摹擬,都可以使人得到精神上的陶冶與愉悅。像枯山水這種日本獨有的造園手法,真可以使人領略到佛禪的意境。而我國聞名四海的太湖石、靈壁石等觀賞石的擬山造景則更令人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與中式庭園藝術中深厚的文化底蘊之雅的完美組合。
4.1植物
植物是園林景觀營造的主要素材,所以別墅能否達到實用、經濟、美觀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
園林植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有高逾百米的巨大喬木、也有矮至幾公分的草坪及地被植物;有直立的、也有攀援的和匍匐的;樹形也各異,如圓錐形、卵圓形、傘形、圓球形等。植物的葉、花、果更是色彩豐富,絢麗多姿,因為有這樣好的素材,所以在我們別墅庭園設計中可以大量用植物來增加景點,也可以用植物來遮擋私密空間,同時因為植物的多樣性我們也可以做出庭園的四季季相。要我們在庭園中能感覺到四季的變化,更能體現庭園的價值。園林植物在庭園景觀營造中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4.1.1.表現時序景觀
園林植物隨著季節的變化表現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勁。這種盛衰榮枯的生命節律,為我們創造庭園的四時演變的時序景觀提供了條件。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使得庭園的同一地點在不同時期產生某種特有景觀,給人不同的感受,體會時令的變化。
利用園林植物表現時序景觀,必須對植物材料的生長發肓規律和四季的景觀表現有深入的了解,根據植物材料在不同季節中的不同色彩來創造庭園景色供人欣賞,引起人們的不同感賞。自然界花草樹木的色彩變化是非常豐富的,春天開花的植物最多,加之葉、芽萌發,給人以山花爛漫,生機盎然的景觀效果。夏季開花的植物也較多,但更顯著的季相特征是綠蔭匝地,林草茂盛。金秋時節開花植物較少,卻也有丹桂飄香、秋菊傲霜,而豐富多彩的秋葉秋果更使秋景美不勝收。隆冬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現的是蕭條悲壯的景觀。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現不同的季相,而把植物的不同季相應用到園林藝術中,就構成四時演替的時序景觀。
4.1.2.創造庭園觀賞景點
園林植物作為營造優美庭園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獨特的姿態、色彩,風韻之美。不同的園林植物形態各異,變化萬千,既可孤植以展示個體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構圖方式配置,表現植物的群體美,還可根據各自生態習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營造出喬、灌、草結合的群落景觀。
就拿喬木來說,銀杏干通直,氣勢軒昂,油松曲虬蒼勁,玉蘭顯富貴,這些樹木孤立栽培,即可構成別墅主景。而秋季變色葉樹種元寶楓、銀杏等種植可形成“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景觀。許多觀果樹種如海棠、山楂、石榴等的累累碩果呈現一派豐收的景象。
色彩繽紛草本花卉更是創造觀賞別墅景觀的好材料,由于花卉種類繁多,色彩豐富,株體矮小,園林應用十分普遍,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擺放組成花壇、花帶,或采用各種形式的種植缽,點綴別墅窗前環境,創造賞心悅耳的自然景觀,烘托喜慶氣氛,裝點人們的生活。
許多園林植物芳香宜人,能使人產生愉悅的感受。如桂花、臘梅、丁香、蘭花、月季等香味的園林植物種類非常多,在別墅設計中可以利用各種香花植物進行配置,營造成“芳香園”景觀,也可單獨種植成專類園,如丁香園、月季園。也可種植于經常活動的場所,如在盛夏夜晚納涼場所附近種植茉莉花,微風送香,沁人心脾。
4.1.3.進行意境的創作
利用園林植物進行意境創作是中國傳統庭園的典型造景風格和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植物栽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很多詩、詞、歌、賦和民風民俗都留下了歌詠植物的優美篇章,并為各種植物材料賦予了人格化內容,從欣賞植物的形態美升華到欣賞植物的意境地美,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在庭園景觀創造中可借助植物抒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嚴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巔;梅不畏寒冷,傲雪怒放;竹則“未曾出土先有節,縱凌云處也虛心”。三種植物都具有堅貞屈、高風亮節的品格,所以被稱作“歲寒三友”。其配置形式,意境高雅而鮮明,常被文人與清官的庭園中。蘭花生于幽谷,葉姿飄逸,清香淡雅,綠葉幽茂,柔條獨秀,無嬌弱之態,無媚俗之意,擺放室內或植于庭院一角,意境何其高雅。
4.1.4.起到烘托別墅的作用
植物的枝葉呈現柔和的曲線,不同植物的質地,色彩在視覺感受上有著不同差別,別墅中經常用柔質的植物材料來軟化生硬的幾何式建筑形體,如基礎栽植、墻角種植、墻壁綠化等形式。一般體型較大、立面莊嚴、視線開闊的別墅附近,要選干高枝粗、樹冠開展的樹種;在玲瓏精致的別墅四周,要選栽一些枝態輕盈、葉小而致密的樹種。園林植物與山石相配,能表現出地勢起伏、野趣橫生的自然韻味,與水體相配則能形成倒影或遮蔽水源,造成深遠的感覺。
掌握植物在別墅景觀營造中的這些作用,是我們順利開展植物造景工作的前提,而各種植物材料更是植物造景的基石。
庭園綠化常用植物如下:
銀杏(Ginkgobiloba)、云杉(Picea)、油松(P.tabulaeformis)、白皮松(P.bungeana、華山松(P.armandi)、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紫杉(Taxuscuspidate)、玉蘭(M.denudata)、鵝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繡線菊屬(Spiraea)、珍珠梅(Sorbariekirilowii、玫瑰(Rosarugosa)、黃刺玫(R.xanthina)、月季(R.chinensis)、棣棠(Kerriajaponica)、李(Prunussalicina)、杏(P.armeniaca)、梅(P.mume)、桃(P.persica、山桃(P.davidiana)、榆葉梅(P.triloba)、毛櫻桃(P.tomentosa)、櫻花(P.serrulata)、栒子屬(Cotoneaster)、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貼梗海棠(C.speciosa)、蘋果(Maluspumila)、海棠果(M.prunifolia)、海棠花(M.spectabilis)、梨屬(Pyrus)、蠟梅(Chimonanthuspraecox)、紫荊(Cercischinensis)、皂莢(Gleditsiasinensis)、紫藤(Wisteriasinensis)、太平花(Philadolphuspekinensis)、溲疏(Deutziascabra)、繡球花(Hydrangeamacrophylla、紅瑞木(Cornusalba)、糯米條(Abeliachinensis)、猬實(Kolkwitziaamabilis)、錦帶花(Weigelaflorida)、接骨木屬(Sambucus)、金銀花(Lonicerajaponica)、懸鈴木(Platanusacerifolia)、黃楊(Buxussinica)、錦熟黃楊(B.sempervirens)、杜仲(Eucommiaulmoides)、檉柳(Tamarixchinensis)、蒙椴(Tiliamongolica)、梧桐(Firmianasimplex)、木槿(Hibiscussyriacus)、石榴(Punicagranatum)、冬青(Ilexchinensis)、衛矛(Euonymusalatus)、絲綿木(E.bungeanus)、大葉黃楊(E.japonicus)、棗(Zizyphusjujuba)、葡萄(Vitisvinifera)、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柿樹(Diospyroskaki)、香椿(Toonasinensis)、元寶楓(Acertruncatum)、雞爪槭(A.palmatum)、七葉樹(Aesculuschinensis)、迎春(J.nudiflorum)、紫丁香(Syringaoblata)、連翹(Forsythiasuspensa)、凌霄(Campsisgrandiflora)、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小檗(Berberisthunbergii)、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剛竹(Phyllestachyspubescens)。
4.2水體
庭園水體做為庭園設計中的一部分,在單體500平方米的別墅中常出現的一種形式,現在人比較向往有水的地方,但這樣的地方又太少,所以人們才去創造水體。庭園水體的特點是:小。但要做的很精致,在做池時既不能做的太深又不能太淺,這就要看使用者的要求,如家有小孩,就要考慮小孩的安全為主等。
庭園水體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粗略歸納為以下3個方面:
1.作為景觀主體。如噴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體為題材,水成了別墅的重要構成要素,也引發無窮盡的詩情畫意。冰燈、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溫狀況下的一種觀賞形式。
2.改善庭園環境,調節氣候,控制噪音。礦泉水具有醫療作用,負離子具有清潔作用,都不可忽視。
3.提供庭園觀賞性水生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條件,為生物多樣性創造必須的環境。如各種水生植物荷、蓮、蘆葦等的種植和天鵝、鴛鴦、錦鯉魚等的飼養。
以上內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處庭園水體,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即可,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別墅景觀的作用。別墅水體雖小,但其作用也不可忽視,以下就從水體景觀的形成、工程設計、水質及水量的要求、景觀設計等方面進行論述。
水在常溫下是一種液體。本身并無固定的形狀,其觀賞的效果決定于盛水物體的形狀、水質、和周圍的環境。水的各種形狀、水姿,都和盛器相關。盛器設計好了,所要達到的水姿就出來了。當然這也和水本身的質地有關。一般來說。水要求是透明、無色、無味的,各種水體用途不同,對水質要求也不盡相同。個別的時候,也有人為了觀賞需要,把水染色。水體周圍環境的風、溫度、光線等自然因素,也會影響水體觀賞效果。例如風起云涌,波濤洶涌,水面倒影就無法欣賞;而溫度下降,水結成冰,波光瀲滟的湖面,變成光滑耀眼的冰場,觀賞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線對水體觀賞效果更為明顯,為了達到效果,往往要在水體中補充人工照明。而這時的觀賞效果往往要優于白天的最佳景觀效果。
庭園水體賴以依存的盛器,有兩種主要的區別:一是自然狀態下的水體,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邊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二是人工狀態下的水體,如噴水池、游泳池等,其側面、底面均是人工構筑物。
而在構造水體的人工環境時,有些情況需要引起特別注意。如當水體的設計標高高于所在地自然常水位標高甚多,而該處之土質疏松(砂質土)不易持水,這時必須構筑防水層,以保持水體有一個較為穩定的標高,達到景觀設計要求。例如現在常做的歐式觀賞池。還有的水體設計中對水質有較高的要求,如游泳池、嬉水池,必須以過濾循環方式保持水質,或定期更換水體。這時必須構筑防水層,與外界隔斷。
從上面幾點要求看,第一是強調水體的"量"。保持設計標高,實際是保持水量,也不受自然水位漲落的影響。第二是強調水體的"質"。因此,這時人工環境的水體必須要有一定的面積和容量限制,以控制工程造價和養護費用。因此我們認為:庭園水體能用自然的辦法持水最好,一是節省投資和管理費用;二是取得生態平衡,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如決定采用人工水體,要嚴格控制其規模,才不致背上一個曠日持久的包袱。
4.3園路
別墅庭園中的園路主要突出:窄、幽、雅。窄是庭園園路的主要特點,因為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家庭成員及親朋等,沒有必要做的那么寬,不然不但浪費,而且顯的園子很局促。幽是通過曲折的造型,使人們產生錯覺,感覺幽深,使庭園突顯寬曠。雅是是庭園的最高境界,能做到多而不亂,少而不空,既能欣賞又很實用。園路材料的取材范圍很廣,在下面做詳解,因為庭園的空間有限,在做園路中是比較少的,我們可以利用地形變化返伸來增加園路。下邊是對園路的一些具體分析:
4.3.1園路的線形設計
園路的線形設計應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筑物、鋪裝場地及其他設施結合,形成完整的風景構圖,創造連續展示園林景觀的空間或欣賞前方景物的透視線。園路的線形設計應主次分明、組織交通和游覽、疏密有致、曲折有序。為了組織風景,延長旅游路線,擴大空間,使園路在空間上有適當的曲折。較好的設計是根據地形的起伏,周圍功能的要求,使主路與水面若即若離。他交叉于各景區之間沿主路能使游人欣賞到主要的景。把路作為景的一部分來創造。園路的布置應根據需要有疏有密并切忌互相平等,但曲線不能象直線那樣易于運用,適當的曲線能使人們從緊張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而獲得安適的美感。
4.3.2園路布局
道路的布局要根據別墅綠地內容和使用者的容量大小來決定。要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和密切配合。如地形起伏處園路要環繞山水,但不應與水平行。因為依山面水,活動人次多,設施內容多;地勢平緩處的園路要彎曲柔和,密度可大,但不要形成方格網狀。
園路的入口起到引導游人進入庭院的作用。一個成功的入口設計在引導人們前進的同時,還會營造出不同的氣氛,一條寬闊的園路會使你產生進去閑逛的想法。而一條狹窄的園路則會使人加快行走的速度。在園路中途設置的廣場為游人提供了一個欣賞的景色、休息經及改變行走方向的地方。因為庭院道路有著表達設計意圖的作用,所以,鋪裝園路的材料的形式與質地要十分重要。而且鋪地的形式和路線起著傳遞庭院設計者意圖的作用。直線、彎角、幾何形體現規劃式設計的意圖。而自然曲線、疏松的鋪裝和一些不規則的形體以及自然的設計方式則表現了非規則式設計的特點。
4.3.3園路的功能性
園路除了具有裝飾作用外還具有功能性。例如為了讓割草機和手推車等工具通過,庭院的主干道還要有一定的寬度和承重力。而靠近住宅的臺階和小路就應該滿足人們的各項使用要求;如方便小孩、老人和殘疾人的使用。一些很少被利用的道路就沒必要那么寬,可以少設置一些設施,路面應該保持平整,即使是一些石頭鋪裝的路面也必須保證路面上的桌椅保持平衡。那些具有較好的摩擦阻力的鋪地材料,可以用在較滑的坡地上。
無論是開闊的空間或是私密的空間,水平地面在庭院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路面的均衡度對營造庭園氣氛起著很大的作用。同一個種庭園在一個區域中會顯得開闊,而在另一個區域中則可能會令人感到局促。因此,不同環境路面的設計會帶出不同的均衡感,在狹窄道路中出現的空地會使人產生開闊感,形成一個具舒適感的休息區。
4.3.4鋪裝材料的選擇
庭園內同一空間,園路同一走向,用一種式樣的鋪裝較好。這樣幾個不同地方不同的鋪砌,組成全園,達到統一中求變化的目的。實際上,這是以園路的鋪裝來表達園路的不同性質、用途和區域。
一種類型鋪裝內,可用不同大小、材質和拼裝方式的塊料來組成,關鍵是用什么鋪裝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強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線條簡潔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種石料,變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徑、小空間、休閑林蔭道,可豐富多采一些,如我國古典園林。要深入研究園路所在其他園林要素的特征,以創造富于特色、膾炙人口的鋪裝來。例如,杭州的竹徑通幽,蘇州五峰仙館與鶴所間的仙鶴圖與環境融洽一體,詩情畫意,躍然紙上。明·計成在《園冶》中對此早有論述“惟所堂廣廈中,鋪一慨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式宜疊勝,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選鵝子鋪成蜀錦。”
塊料的大小、形狀,除了要與環境、空間相協調,還要適于自由曲折的線型鋪砌,這是施工簡易的關鍵;表面粗細適度,粗要可行兒童車,走高跟鞋,細不致雨天滑倒跌傷、塊料尺寸模數,要與路面寬度相協調;使用不同材質塊料拼砌,色彩、質感、形狀等,對比要強烈。建議多采用自然材質塊料。接近自然,樸實無華,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甚至于舊料、廢料略經加工也可利用為寶。日本有種路面是散鋪粗砂,我們過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崗巖板也廣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
4.4小品
在庭園景觀中的小品是指:假山、涼亭、花架、雕塑、桌凳等各種在庭園中可擺設的物品。一般這些體量都很小,但在庭園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這些小品無論是依附于景物或者是相對獨立,均應經藝術加工精心琢磨,才能適合庭園特定的環境,形成剪裁得體,配置得宜,小而不賤,從而不卑,相得益彰的園林景致。運用小品把周圍環境和外界景色組織起來,使庭園的意境更生動,更富有詩情畫意。從塑造環境空間的角度出發,巧妙地用于組景,以達到提高整體環境與小品本身鑒賞價值的目的。
4.4.1庭園假山
堆山之術,不同于建筑設計,可以用圖紙來表述,然后按圖施工,達到設計者原先之意圖。疊山之藝,則在于且疊山之石,須現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鑿加工,否則就不自然。因此疊山之事,可謂因材施法。陳從周在《說園》中說:“石無定形,山有定法。”這就是堆山的要訣。這里所指的"假山",是相對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的材料有兩種,一種是天然的山石材料,僅僅是在人工砌疊時,以水泥作膠結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礎而已;還有一種是水泥混合砂漿、鋼絲網或GRC(低堿度玻璃纖維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稱"塑石"、"塑山"。
4.4.1.1別墅庭園常用山石要點
1.孤賞石:常選古樸秀麗、形神兼備的湖石、斧劈石、石筍石等置于庭園主要位置中,供人觀賞。這些孤賞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皺、丑的觀賞價值,又因歷年流傳,極具人文價值,往往成為園林中的一景。"艮岳移來石岌峨,千秋遺跡感懷多",如上海豫園的"玉玲瓏",蘇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縐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相傳"玉玲瓏"是《水滸》中花石綱的孑遺,因"以爐香置石底,孔孔煙出,以一盂水灌石頂,孔孔泉流"而著稱。"青芝岫。原宋書法家米之章所有,現石上刻有乾隆御制七言詩。當然,也有借助于孤石而于上樹碑成景的,如河南洛陽牡丹園中日本藤野先生的紀念碑。日本的枯山石,則是著重于布局的群體效果,與我國的孤賞石有所不同。
2.峭壁石:明計成在《園冶》中"峭壁山者,*壁理也,藉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繪也。"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墻、賓館大廳布置,成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輝的山水畫。
3.散點石:以黃石、湖石、英石、千層石、斧劈石、石筍石、花崗石等,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臺階邊緣、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時成為自然的幾凳,有時成為盆栽的底座,有時又成為局部高差、材質變化的過渡,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點綴和提示,這是山石在園林中最為廣泛的應用。
4.駁岸石:常用黃石、湖石、千層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變化山麓堆疊,高高低低錯落,前前后后變化,起駁岸作用,也作擋土墻,同時使之自然、美觀。
5.山石瀑布:以園林地形為依據,堆放黃石、湖石、花崗石、千層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這種做法俗稱"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見做法。
4.4.1.2堆疊山石要點
1.山石的選用要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與整個地形、地貌相協調。"山,骨于石,褥于林,靈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實際上表示一種類型的地質構造存在。在被土層、砂礫、植被覆蓋的情況下,人們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蓋物除去,則"山骨"盡出。
2.在同一位地域,不要多種類的山石混用。在堆疊時,不易做到質、色、紋、面、體、姿的協調一致。
3.山石的堆疊造型,有傳統的"山石張"十大手法:安、接、跨、懸、斗、卡、連、垂、劍、拼。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樸實無華。尤其是采用千層石、花崗石的地方,要求是整體效果,而不是孤石觀賞。整體造型,既要符合自然規律,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在意料之外。
4.假山的基礎。孤賞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注意其基礎的牢固性。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過去堆土造山已有數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實上,搗筑一層鋼砼作基礎。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則要較費心思防止因沉降而產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沖刷,逐漸變形失真,產生危險。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疊中第一主要點。
5.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等)配合的造型設計,不失為一種良策,一種革新。尤其在施工困難的轉折、倒掛處,在人接觸不到的地方,使用人造假山,往往可以少占空間,減輕荷重,而整體效果好。CRC材料特別要注意玻璃纖維的質量,造價如以800元/平方米計,和真材也相差無幾。
6.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紋理、輪廓、造型,質地又純凈,樸實無華,但是屬于無生命的建材一類。因此山石是自然環境與建筑空間的一種過渡,一種中間體。"無園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點點綴、提示、寄托、補充。切勿濫施,導致造價昂升,失去造園生態意義。
4.4.1.3庭園堆山基本手法
假山之造型,宜虛實得體,如蘇州怡園之假山,有峰戀之感,也有洞壑之意;蘇州環秀山莊之假山,可謂佳作,其中虛實之處理,是勝之所在。蘇州獅子林之假山,虛實處理無主次,并非佳品。所以清代的沈三百說它“以大勢觀之,竟同亂堆煤渣,積以苔蘚,穿以蟻穴,全無山林氣勢。”
一是選石。石質要統一,黃石、湖石,不能混用。若再細分,則有太湖石、昆山石、宜興石、龍潭石、靈璧石、硯山石、英石、黃石等等,詳見《園冶》之九,“選石”。石質統一,也出于自然。自然之山,石質必然統一。而藝術之法則,其首條便是“變化與統一”。石質統一,造型變化,符合藝術規律。
二是造型。所謂假山,其實不假,其氣質甚至勝出真山。人說“風景如畫”,意謂畫之景可以取舍,勝于風景,其理一樣。但若假山堆得不好,則不在其列。假山造型,輪廊線須有變化,變化中又須求得均衡。“山不在高,貴有層次,……”(陳從周《說園》)藝術中的層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堆出有層次感,最關鍵的是峰戀要有立體布局。產生前后掩映,似表現出“崇山峻嶺”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有章法,則更能顯示出山的嵯峨之氣勢,甚有力度。揚州個園之秋山,可謂黃石假山之上品。實而不悶,高峻而又奇險。若說具體手法,則更要重一個“虛”字;注意山形之凹凸變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為上。
三是險峻。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氣質,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險峻挺拔。假山雖小,但其姿態氣質不亞于真山之雄偉和奇險。要做到險峻之勢,有一個辦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閉實。堆山之不好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悶,缺乏險峻之感。
特別是立峰、單石、更須重視險峻之美。大凡名貴的單石、立峰,均具有險峻之美。江南三大名石:蘇州的瑞云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杭州的縐云峰,從造型來說不亞于“江南三大名石”,無論其輪廊線、虛實關系,都符合山石之沈美準則,但它更美在險峻。
四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類別。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稱,黃山以奇著稱,華山險,峨眉秀,廬山迷,審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樣分這些類型,所以須選一種審美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假山是一種藝術,其意境應當是山,而不要去做擬是而非的龍、虎之類。做成這種具象,不免俗氣。
4.4.2園亭設計
這里的園亭,是指園林綠地中精致細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為兩類,一是供人休憩觀賞的亭,另是具有實用功能的儲物木屋、陽光溫室等。主要使用空間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庭院。
4.4.2.1位置的選擇
明《園冶》中說"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說明園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庭園中設亭,關鍵在位置。因為亭是園中“點睛”之物,所以多設在視線交接處。園亭要建在庭院景致好的地方,使入內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賞留得住人,同時更要考慮建亭后成為一處園林美景,園亭在這里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園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間隱榭,水際安亭,斯園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隱花間,亭胡拘水際,通泉竹里,按景山顛,或翠筠茂密之阿;蒼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觀魚;倘支滄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無憑。"如蘇州網師園,從射鴨廊入園,隔池就是“月到風來亭”,形成構圖中心。又如拙政園水池中的“荷風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闊,在此形成視覺焦點,加上兩面有曲橋與之相接,形象自然顯要。當然此亭之形象,也受得起如此待遇;如果這座亭子形象難以入目,這就叫“煞風景”。又如滄浪亭,位于假山之上,形成全園之中心,使“滄浪亭”(園名)名副其實;拙政園中的繡綺亭,留園中的舒嘯亭,上海豫園中的望江亭等,都建于高顯處,其背景為天空,形象顯露,輪廓線完整,甚有可觀性。
4.4.2.2風格的選擇
所設計的園亭,是傳統或是現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華富貴?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難理解的。
而在同種款式中,平面、立面、裝修的大小、形樣、繁簡也有很大的不同,須要斟酌。例如同樣是植物園內的中國古典園亭,牡丹園和槭樹園不同。牡丹亭必須重檐起翹,大紅柱子;槭樹亭白墻灰瓦足矣。這是因他們所在的環境氣質不同而異。同樣是歐式古典園頂亭,高爾夫球場和私宅庭園的大小有很大不同,這是因他們所在環境的開闊郁閉不同而異。同是自然野趣,水際竹筏嬉魚和樹上杈窩觀鳥不同,這是因環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異。
其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變進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錯的,必須著重于創造。例如,在中國古典園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陽光板作頂代替傳統的瓦,古中有今,洋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實墻,邊框采用中國古典園亭的外輪廓,組成虛擬的亭,也是一種創造。用懸索、布幕、玻璃、陽光板等,層出不窮。
只有深入考慮這些關節,才能標新立異,不落俗套。這決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擬的。
4.4.2.3平立面的考慮
園亭體量小,平面嚴謹。自點狀傘亭起,三角、正方、長方、六角、八角以至圓形、海棠形、扇形,由簡單而復雜,基本上都是規則幾何形體,或再加以組合變形。根據這個道理,可構思其他形狀,也可以和其他園林建筑如花架、長廊、水榭組合成一組建筑。
園亭的平面組成比較簡單,除柱子、坐凳(椅)、欄桿,有時也有一段墻體、桌、碑、井、鏡、匾等。而園亭的立面,則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內外空間相互滲透,立面顯得開暢通透。個別有四面裝門窗的,如蘇州拙政園的塔影亭,這說明其功能已逐漸向實用方面轉化。
園亭的立面,可以分成幾種類型。這是決定園亭風格款式的主要因素。如:中國古典、西洋古典傳統式樣。這種類型都有程式可依,困難的是施工十分繁復。現代風格園亭則具有平頂、斜坡、曲線等各種新式樣。屋面變化可以多一些。如做成折板、弧形、波浪形,或者用新型建材、瓦、板材;或者強調某一部分構件和裝修,來豐富園亭外立面。
4.4.3庭園花架
一提起花架,很容易聯想到宅前屋后的豆棚瓜架;先是生產,而后植花。現在的花架,有兩方面作用。一方面供人歇足休息、欣賞風景;一方面創造攀援植物生長的條件。因此可以說花架是最接近于自然的園林小品了。一組花缽,一座攀援棚架,一片供植物攀附的花格墻,一個用花架板作出挑的口,甚至是沿高層建筑的屋頂花園,餐廳、舞池的葡萄天棚,往往物簡而意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創造室內室外,建筑與自然相互滲透、渾然一體的效果。
4.4.3.1庭園花架設計要點:
1.花架在綠蔭掩映下要好看,好用,在落葉之后也要好看,好用因此要把花架作為一件藝術品,而不單作構筑物來設計,應注意比例尺寸、選材和必要的裝修。花架體型不宜太大。太大了不易做得輕巧,太高了不易蔭蔽而顯空曠,盡量接近自然。
2.花架的四周,一般都較為通透開暢,除了作支承的墻、柱,沒有圍墻門窗。花架的上下(鋪地和檐口)兩個平面,也并不一定要對稱和相似,可以自由伸縮交*,相互引伸,使花架置身于園林之內,融匯于自然之中,不受阻隔.
3.根據攀援植物的特點、環境來構思花架的形體;根據攀援植物的生物學特性,來設計花架的構造、材料等。
一般情況下,一個花架配置一種攀援植物,配置2-3種相互補充的也可以見到。各種攀援植物的觀賞價值和生長要求不盡相同,設計花架前要有所了解。例如北京恭王府中有二三百年前藤蘿架;圓明園圖"慈云普護"一節中有"一徑界重湖間,藤花垂架",設計紫藤花架,要采用能負荷、永久性材料,顯古樸、簡練的造型。另外一種用得較多得是葡萄架,葡萄漿果有許多耐人深思的寓言、童話,似可作為構思參考。種植葡萄,要求有充分的通風、光照條件,還要翻藤修剪,因此要考慮合理的種植間距。對于莖干草質的攀援植物,如葫蘆、蔦蘿、牽牛等,往往要借助于牽繩而上,因此,種植池要近;在花架柱梁板之間也要有支撐、固定,方可爬滿全棚。
4.4.3.2常見花架類型
1.雙柱花架好似以攀援植物作頂的休憩廊。值得注意的是供植物攀援的花架板,其平面排列可等距(一般每50厘米左右),也可不等距,板間嵌入花架砧,取得光影和虛實變化;其立面也不一定是直線的,可曲線、折線,甚至由頂面延伸至兩側地面,如"滾地龍"一般。
2.單柱花架當花架寬度縮小,兩柱接近而成一柱時,花架板變成中部支承兩端外懸。為了整體的穩定和美觀,單柱花架在平面上宜做成曲線、折線型。
3.各種供攀援用的花墻、花瓶、花缽、花柱。
4.4.3.3常用的花架建材
花架的建造在我國十七世紀未《工段營造錄》中有記載:"架以見方計工。料用杉槁、楊柳木條、薰竹竿、黃竹竿、荊笆、籀竹片、花竹片。"現已不易見到,但為追求某種意境、造型,可用鋼管綁扎外粉或混凝土仿做上述自然材料。近也流行經處理木材做材料,以求真實、親切。現在多采用混凝土材料,這也是最常見的材料。基礎、柱、梁皆可按設計要求,唯花架板量多因距近,且受木構斷面影響,宜用光模、高標號混凝土一次搗制成型,以求輕巧挺薄。還有金屬材料,常用于獨立的花柱、花瓶等。造型活潑、通透、多變、現代、美觀,惟需經常養護油漆,且陽光直曬下溫度較高。而玻璃鋼、CRC等新材料,常用于花缽、花盆。
4.5附屬設施
4.5.1庭園圍墻
庭園圍墻有兩種類型,一是作為庭園周邊的分隔圍墻;一是園內劃分空間、組織景色、安排導游而布置的圍墻。這種情況在中國傳統園林中經常見到。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物質文化水平提高,"破墻透綠"的例子比比皆是。這說明對圍墻的要求正在起變化。
4.5.1.1庭園園林圍墻設計要點
1.能不設圍墻的地方,盡量不設,讓人接近自然,愛護綠化。
2.能利用空間的辦法,自然的材料達到隔離的目的,盡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體的兩側、綠籬樹叢,都可以達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要設置圍墻的地方,能低盡量低,能透盡量透,只有少量須掩飾隱,才用封閉的圍墻。
4.使用圍墻處于綠地之中,成為園景的一部分,減少與人的接觸機會,由圍墻向景墻轉化。善于把空間的分隔與景色的滲透聯系統一起來,有而似無,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設計。
4.5.1.2庭園圍墻材料選擇
1.磚墻:墻柱間距3-4米,中開各式漏花窗,是節約又易施工、管養的辦法。缺點是較為閉塞。
2.混凝土圍墻:一是以預制花格磚砌墻,花型富有變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預制成片狀,可透綠也易管、養。混凝土墻的優點是一勞永逸,缺點是不夠通透。
3.金屬圍墻
以型鋼為材的,表面光潔,性韌易彎不易折斷,缺點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以鑄鐵為材的,可做各種花型,優點是不易銹蝕又價不高,缺點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夠。訂貨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還有鍛鐵、鑄鋁等材料以及各種金屬網材,如鍍鋅、鍍塑鉛絲網、鋁板網、不銹鋼網等,質優而價高,局部花飾中或室內使用。
現在往往把幾種材料結合起來,取其長而補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墻柱、勒腳墻。取型鋼為透空部分框架,用鑄鐵為花飾構件。局部、細微處用鍛鐵、鑄鋁。圍墻是長型構造物。長度方向要按要求設置伸縮縫,按轉折和門位布置柱位,調整因地面標高變化的立面;橫向則關及圍墻的強度,影響用料的大小。利用磚、混凝土圍墻的平面凹凸、金屬圍墻構件的前后交錯位置,實際上等于加大圍墻橫向斷面的尺寸,可以免去墻柱,使圍墻更自然通透。
4.5.2庭院欄桿
欄桿在綠地中起分隔、導向的作用,使綠地邊界明確清晰,設計好的欄桿,很具裝飾意義,就像衣服的花邊一樣,欄桿不是主要的園林景觀構成,但是量大、長向的建筑小品,對園林的造價和景色有不少影響,要仔細斟酌推敲才能落筆生輝。如李漁所言:"窗欄之制,日異月新,皆從成法中變出,腐草為螢,實且至理,如此則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4.5.2.1欄桿的高度
一般低欄高0.2~0.3米,中欄0.8~0.9米,高欄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擇。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的精神、物質水平提高,更需要的是造型優美的導向性欄桿、生態型間隔,切不要以欄桿的高度來代替管理,使綠地空間截然被分開來。相反,在能用自然的、空間的辦法,達到分隔的目的時,少用欄桿。如用綠籬、水面、山石、自然地形變化等。
一般來講,草坪、花壇邊緣用低欄,明確邊界,也是一種很好的裝飾和點綴,在限制入內的空間、人流擁擠的大門、游樂場等用中欄;強調導向;在高低懸殊的地面、動物籠舍、墻等,用高欄,起分隔作用。
4.5.2.2欄桿的構圖
欄桿是一種長形的、連續的構筑物,因為設計和施工的要求,常按單元來劃分制造。欄桿的構圖要單元好看;更要整體美觀,在長距離內連續的重復,產生韻律美感,因此某些具體的圖案、標志,例如動物的形象、文字往往不如抽象的幾何線條組成給人感受強烈。
欄桿的構圖還要服從環境的要求。例如橋欄,平曲橋的欄桿有時僅是二道橫線,與水的平橋造型呼應,而拱橋的欄桿,是循著橋身呈拱形的。欄桿色彩的隱現選擇,也是同樣的道理,絕不可喧賓奪主。欄桿的構圖除了美觀,也和造價關系密切,要疏密相間、用料恰當,每單元節約一點,總體相當可觀。
4.5.2.3欄桿的設計要求
低欄要防坐防踏,因此低欄的外形有時做成波浪形的,有時直桿朝上,只要造型好看,構造牢固,桿件之間的距離大些無妨,這樣既省造價又易養護;中欄在須防鉆的地方,凈空不宜超過14厘米在不須防鉆的地方,構圖的優美是關鍵,但這不適于有危險、臨空的地方,尤要注意兒童的安全問題,此外;中欄的上檻要考慮作為扶手使用,憑欄遙望,也是一種享受;高欄要防爬,因此下面不要有太多的橫向桿件。
4.5.2.4欄桿的用料與構件
欄桿用料石、木、竹、砼、鐵、鋼、不銹鋼都有,現最常用的是型鋼與鑄鐵、鑄鋁的組合。竹木欄桿自然、質樸、價廉,但是使用期不長,如有強調這種意境的地方,真材實料要經防腐處理,或者采取"仿"真的辦法。砼欄桿構件較為拙笨,使用不多;有時作欄桿柱,但無論什么欄桿,總離不了用砼作基礎材料。鑄鐵、鑄鋁可以做出各種花型構件;美觀通透,缺點是性脆;斷了不易修復,因此常常用型鋼作為框架,取兩者的優點而用之;還有一種鍛鐵制品;桿件的外型和截面可以有多種變化,做工也精致,優雅美觀,只是價格不菲,可在局部或室內使用。除了構圖的需要,欄桿桿件本身的選材、構造也很有考究。一是要充分利用桿件的截面高度,提高強度又利于施工;二是桿件的形狀要合理,例如二點之間,直線距離最近,桿件也最穩定,多幾個曲折,就要放大桿件的尺寸,才能獲得同樣的強度;三是欄桿受力傳遞的方向要直接明確。只有了解一些力學知識,才能在設計中把藝術和技術統一起來,設計出好看、耐用又便宜的欄桿來。
5.別墅庭院設計分析
5.1前庭:
前庭是住宅正面向主干道的主通道。主要是是由人、車出入口和草坪、樹木花卉以及建筑小品等等組成。
這是主人和賓客進入住宅的必經地方,又是讓客人對住宅產生第一印象的部分。前庭對住宅本身和主干道的街景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常見的前庭,車庫直接面向主路,居發經車道旁人行小路進入住宅。
前庭的入口處常常種植多種常青灌木和觀賞花卉,這樣可以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前庭的正面或側面也常常種植幾棵觀賞樹木,春來繁花似錦,秋到果實累累。有的裝飾樹四季葉子都呈不同色彩,更能起到美化作用。有的前庭入口處還設有花架、花棚、花門作為入口的象征。這里也可以沒有圍墻,僅僅用較矮的綠籬界定住宅的邊界。有的只設有圓形花架作為大門。有的只設矮墻作為象征性的大門。主要起到裝飾空間的作用。
住宅的前庭、后院應該和住宅的建筑風格協調一致,這樣有利于營造出個性化的庭園。
5.2
是住宅時最大的室外生活空間,也是家人休閑的主要地方。后園的使用功能比較復雜,除供家人休閑游樂外,也是招待親友的好地方,此外還可以供兒童游戲、體育鍛煉等等。
后園的內容因居住者的不同愛好而異。后園內設有供休息、活動的木地板平臺,硬地和兒童設施,此外還種有供觀賞的花壇和作隱蔽和美化環境用的各種喬木灌木及建筑小品。有的后園根據主人愛好還可以做日光室、游泳池等設施。
現代庭園簡潔做法,比較實用,養護簡單。比較大的私家庭園的做法,有山,有水,回歸自然。下沉庭園是現代別墅常用的方式,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圍墻用石材和植物搭配顯的私密性增加不少。
6.結語
在現階段的建造還處于起步、試驗和觀望階段。需要及時探討、總結有關規劃設計、施工建造與養護管理等方面經驗教訓,并積極推進它的健康發展,避免在經濟造成損失和時間上的浪費。
總之,庭園的景觀計要充分了解具體情況,因地制宜,使景觀設計達到預期的效果,使人們生活在舒適、方便、優美的良好環境中。讓美好環境從手中創造出來。
參考文獻:
1、保羅˙庫珀.新技術庭園.貴州科技出版社,2002
2、李映彤.私家庭園.江西科學出版社,2002
3、金柏苓,張愛華.園林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海倫˙納什.庭園水景設計與營造.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5、合編.庭園設計與建造庭園設計與建造.2001
6、三橋一夫.主庭˙茶庭˙內庭.遼寧科學出版社,2003
7、胡德尹.學造園[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8、金濤.園林景觀小品應用藝術大觀[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
9、俞孔堅,李健宏.一個小庭院的設計[J].中國園林,2002.2
10、約翰˙O˙西蒙茲.景觀設計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出版社,2000
關鍵字:景觀;社會;生態;藝術
TendencyofValuesofModernLandscapeArchitecture
Abstract:Asanintegratedwhole,landscapeisrealizedunderacertaineconomyconditions.Itshouldmeettheneedofthesociety,coincidewiththeruleofnature,followtheprincipleofecology,andasthesametime,italsobelongstothecategoryofart.Iflandscapeworkshavelastingvitality,theymustbethosewhichcanbalancethesefactors.Theyarecloselylinkedwiththetimessoul,absorbthehistoricalspirit,butnotimitatetheexistingstyle.Theyaccordwiththeprincipleofscience,andreflectthedemandsofsociety,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thenewideasofaestheticsandtendencyofvalues.
Keywords:landscape,society,ecology,art
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其實很難評判今天的作品的價值,畢竟離我們越近的事物,越難判斷哪些會是持續的輝煌,而哪些又僅僅是過眼云煙的短暫時尚。我們曾經熱衷的許多思潮,今天看來卻非常片面;而一些曾經遠離人們視線的作品,在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后,卻閃爍著迷人的光芒。盡管我們很難全面、客觀地分析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但是無論過去、現代或是將來,我們每一個設計師在實踐過程中都無法回避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對待這些問題的態度與方式,取決于不同時代背景下景觀設計師的觀念和思想,也就決定了作品的表現形式,進而影響著作品的生命力。
傳統與現代
幾乎每一個設計師都曾面對過傳統與現代的關系的困惑。早期的現代主義者更傾向于將二者對立起來,但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系。與文化的變革一樣,景觀的發展與變革,也是在伴隨著對過去的繼承與否定中進行的,一種新的景觀形式的產生,總是與其歷史上的園林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任何設計師都是在一定的社會土壤中成長起來的,既使將自己標榜為最前衛的設計師,也無法回避自己作品中沉淀的特定的文化痕跡。然而,珍視傳統的價值,并不是要無視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一味地模仿過去。最好的模仿也只能產生贗品,而不是真跡。優秀的設計不是對傳統的淺薄模仿,而是將悠久的地方園林傳統與現代生活需要和美學價值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煉提高的作品。這一點從當代各國優秀的景觀作品中都能深深地體會到。這些作品,無論形式多么現代,我們稍加品味,都不難發現它們所傳遞的傳統的信息。
巴黎的雪鐵龍公園(ParcAndrē-Citroën,1992年建成,G.Clement、P.Berger、A.Provost、J.P.Viguier、J.F.Jodry設計)、大西洋公園(LeJardinAtlantique,1994年建成,FrançoisBrun、MichelPéan設計)的平面布局與17世紀勒·諾特(AndreLeNôtre)的園林有相當多的聯系(圖1、圖2)。甚至從拉·維萊特公園(ParcdelaVillette,1991年建成,BernardTschumi設計)這樣掛著解構主義標簽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法國園林傳統的影響(圖3)。模紋花壇是傳統西方園林要素,今天,在不同的設計師的手中,經過現代設計手法重新演繹,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版本。慕尼黑機場凱賓斯基酒店花園(GardenofKempinskiHotel,1993建成,PeterWalker設計),將古典的花壇園用極簡的圖案式構圖重新組合,創造了一個綠色的、令人愉悅的場地(圖4)。荷蘭烏德勒支VSB總部花園(1995建成,AdriaanGeuze設計)里,200米長的帶狀黃楊籬與紅色的碎石地面構成一個狹長的下沉式花園(圖5)。紐約亞克博·亞維茨廣場(JacobJavits,1996建成,MarthaSchwartz設計),以法國巴洛克園林的大花壇為創作原型,將長椅、草丘、街燈、鋪地、欄桿等要素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組合,用簡單的形式獲得了豐富的廣場空間(圖6)。在這些作品中,景觀設計師追求的不是對過去形式的拷貝,而是將歷史上的園林文化的精神吸收過來,把它們轉換為適應新情況的合適的表達方式。這些景觀是當今社會的產物,現代科學技術與思想、現代藝術、園藝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環境中得到充分的展現。只有那些代表了當今時代文化精髓的作品,才具有持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一起的另一層含義在于,新的景觀設計不僅要展現當今社會的需要,而且它們在保護或重新塑造城市歷史地段的價值方面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巴黎貝爾西公園(ParcBerce,1997年建成,BernardHuet、MarylèneFerrand、Jean-pierreFeugas、BernardLeRoy、IanleCaisne、PhilippeRaguin等設計),保留了地段上原有酒廠的老街區構成的網格系統、酒窖和500棵古樹等歷史痕跡,并將這些歷史信息與現代設計要素疊加重合,形成歷史和現實的對話。公園喚起了對過去生活的記憶,使這一區域城市的發展具有了歷史的連續性(圖7)。威尼斯弗雷托廣場(PlazaFeretto,2000建成,GuidoZordan設計)通過精細的石材鋪裝、豐富的地面標高的變化,以及與廣場周邊的教堂、文化中心、商鋪與住宅等新老建筑的和諧關系,保持了老城中心的尺度,再塑了變化豐富、充滿人情味的意大利傳統城市空間(圖8)。
景觀與社會
景觀的發展是與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的。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對景觀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回顧歷史,正是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使園林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促使了現代景觀的產生。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意識的進步,促進了景觀事業的發展和設計領域的不斷擴展。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對于無所節制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人們對自身的生存環境危機感日益加重,于是環境保護成為普遍的意識。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變遷,使得完全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公園的工業之后的景觀不斷出現……社會的發展改變著今天景觀設計的面貌,社會因素是景觀發展的最深層的原因。
景觀的社會意義還在于,景觀應該、也必須要滿足社會與人的需要。今天的景觀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代景觀是為了人的使用,這是它的功能主義目標。雖然為各種各樣的目的而設計,但景觀設計最終關系到為了人類的使用而創造室外場所。為普通人提供實用、舒適、精良的設計應該是景觀設計師追求的境界。這一點,北歐國家及德國的設計師已在全球樹立了榜樣,在那里,景觀的社會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出發點,設計師總是把對舒適和適用的追求放在首位,設計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不追求前衛、精英化與視覺沖擊效果,而是著眼于追求內在的價值和使用功能。這種功能化的、樸素的景觀設計風格應該贏得人們的尊敬(圖9、圖10)。
反過來,景觀對社會的積極作用也許已經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今天,景觀設計師面對的基址越來越多的是那些看來毫無價值的廢棄地、垃圾場或其它被人類生產生活破壞了的區域,這與我們的前輩的情況完全不同,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選擇那些具有良好的潛質的地塊,具有造園價值的土地,進行錦上添花,所謂“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然而,今天的景觀設計師更多的是在治療城市瘡疤,用景觀的方式修復城市肌膚,促進城市各個系統的良性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需要的不是創造,而是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的景觀的積極意義不在于它創造了怎樣的形式和風景,而在于它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景觀的建造,可以刺激和完善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與進步。德國魯爾區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IBAEmscherPark,1992年開始建造)就是很好的實例。埃姆舍河地區原為德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自1960年代以來,作為主要工業的煤礦和鐵礦開采,已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落、倒閉,大量質量很好的建筑也不再使用,地區人口減少,數十萬個就業崗位化為烏有。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促使當地政府為地區的復興采取有效措施,即建造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這項龐大的工程涉及800平方公里的區域,17個城市,250萬人口,內容包含河流的生態再生、區域自然景觀恢復、公園綠地、居住區、科技、商務中心建造、生態環境改善、原有工業建筑整治及重新使用等。十年來,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的建造有效地改善了區域的生態環境,刺激了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并巧妙地將舊有的工業區改建成公眾休閑、娛樂的場所,不僅盡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業設施,作為地區歷史的延續,并有效地節約了資源,同時又創造了獨特的工業景觀。這項環境與生態的整治工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地區由于產業衰落而帶來的環境、就業、居住和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的難題,從而賦予舊的工業基地以新的生機,為世界上其它舊工業區的改造樹立了典范(圖11)。
景觀的建設與經濟的發展應該是一個良性的互動,實際上景觀建設在今天也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一部分。經濟的發展帶動景觀的發展,反過來,景觀的建設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巴黎貝爾西公園的建造為周邊地區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休閑交往場所。在保持地區的歷史特色的同時,提升了土地的價值及地區的競爭力(圖12)。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是通過景觀的建設為先導的,先有景觀環境,再有商業、城鎮及公用設施,一些大型的博覽會、體育盛會的舉辦,往往是城市落后的地區或未開發地區振興和發展的契機。對會址和園區的合理規劃,特別是會后該地區的發展藍圖,是博覽會或體育盛會成功的重要保證。一般而言,每一次博覽會結束后,大部分的展館、展園均被拆除,留下的是一個有著良好景觀骨架的未來城市新區。展覽是臨時的,地區的發展卻是永久的。1992年建成的荷蘭園藝博覽會公園為Zoetermeer城鎮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原博覽會花園已經成為該城鎮的休閑公園,有些區域成為林區或自然原野,有些地區成為自然保護地,而公園的核心區域,即原來的展覽區已成為居住區。公園的建造為Zoetermeer地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圖13)。漢諾威2000年世界博覽會的“變換花園”(GärteninWandel,2000年建成,KamelLouafi設計)把展覽會結束后的經濟和時間因素考慮了進去,“演進將取代公園的維護”,公園將成為未來新的城鎮公共空間和中心(圖14)。
景觀與藝術
毋容置疑,景觀設計是一門藝術。它與其它藝術形式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現代景觀設計從一開始,就從現代藝術中吸取了豐富的形式語言。對于尋找能夠表達當前的科學、技術和人類意識活動的形式語匯的設計師來說,藝術無疑提供了最直接最豐富的源泉。從現代藝術早期的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風格派、構成主義,到后來的極簡藝術、波普藝術,每一種藝術思潮和藝術形式都為景觀設計師提供了可借鑒的藝術思想和形式語言。今天,藝術的概念已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美”不再是藝術的目的和評判藝術的標準。藝術形式層出不窮,純藝術與其它藝術門類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藝術家們吸取了電影、電視、戲劇、音樂、建筑、景觀等的創作手法,創造了如媒體藝術、行為藝術、光效應藝術、大地藝術等等一系列新的藝術形式,而這些反過來又給其它藝術行業的從業者以很大的啟發。
繪畫由于自身的線條、塊面和色彩似乎很容易被轉化為設計平面圖中的一些要素,因而一直影響著景觀設計的發展,追求創新的景觀設計師們已從現代繪畫中獲得了無窮的靈感。荷蘭阿姆斯特丹卡拉斯科廣場(Carrascoplein,1998年建成,AdriaanGeuze設計),以草地、柏油路面和路面上白色的圓點陣列為元素,在地面上設計了一個二維的超現實主義的畫面,加上場景中奇異的光、聲和移動的火車,使這個空間具有了超現實主義的神秘氣氛(圖15)。
以追求極簡主義風格而著稱的美國設計師PeterWalker,其作品在現代主義的基礎上吸取了當代藝術的營養,既新穎前衛,又不失典雅大方。在柏林索尼中心(SonyCenter,2000年建成,PeterWalker設計)中,豐富的室內外空間轉化和神秘的景觀變化是設計師用簡單的植物種植和一些工業材料如不銹鋼和玻璃以簡單、重復的形式來塑造的。與Walker的許多作品一樣,光在這里不僅僅起到照明和引導的作用,同時也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而存在。這個作品中顯然可以看出當代藝術如極簡藝術、光效應藝術的影響(圖16)。
20世紀后半葉,對景觀形式的變化與發展影響最大的藝術形式,也許是“大地藝術”。大地藝術因其將自然環境作為創作場所,使用大尺度、抽象的形式及自然材料,與景觀作品愈加接近,因而成為許多景觀設計師借鑒的形式語言,同時,藝術家也紛紛涉足景觀設計的領域,許多作品往往是景觀師和藝術家合作完成的,這也更促進了景觀與雕塑兩種藝術的融合與發展,這也是目前許多景觀設計的作品同時也被認為是藝術作品的原因。德國薩爾布呂肯市港口島公園(BürgparkHafeninsel,1989年建成,PeterLatz設計)是在二戰中被炸毀的煤炭運輸碼頭上建造的,設計師用基址上的廢墟瓦礫,在公園中構建了一個巨大的方格網,作為公園的骨架,以此來喚起人們對19世紀城市歷史面貌片段的回憶。在荒蕪的草叢中,還有用碎石瓦礫堆放出來的簡單的幾何圖形,這些都讓人聯想到一些藝術家如RichardLong和RobertSmithson的大地藝術作品(圖17)。
大地藝術對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帶來了藝術化地形設計的觀念。荷蘭Zoetermeer園藝博覽會花園中系列三角錐形的地形塑造無疑也是從大地藝術中尋求的靈感(圖18)。在德國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中,舊工業遺留下的眾多的巨大的矸石山都保留下來,成為大地藝術作品,作為工業紀念碑或眺望點。在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的組成部分之一的北星公園(Nordstern,1997年建成,WedigPridik、AndreasFreese等設計)中,原有礦廠的廢料堆被修整為整齊的金字塔形,并覆以地被植物,形成引人注目的視覺焦點(圖19)。
現代藝術的思想與表現形式對景觀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使得景觀設計的思想和手段更加豐富。與純藝術不同的是,景觀設計面臨更為復雜的社會問題和使用問題的挑戰,景觀設計師不能無視這些而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天地中。但是既然我們能夠理解“美”不再是評判藝術的標準,我們也應該能夠理解景觀不再是意味著“如畫”,景觀可以成為某種藝術思想的載體,它可以表現出多樣的形式,因此我們也就可以給一些我們不甚理解的景觀作品多一份寬容。
景觀與生態
景觀的生態性并不是新鮮的概念。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建造,景觀都與自然發生密切的聯系,這就必然涉及到景觀與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只是因為今天的環境問題更為突出,更受到關注,所以生態似乎成為最時髦的話題之一。
席卷全球的生態主義浪潮促使人們站在科學的視角上重新審視景觀行業,景觀設計師們也開始將自己的使命與整個地球生態系統聯系起來。現在,在景觀行業發達的一些國家,生態主義的設計早已不是停留在論文和圖紙上的空談,也不再是少數設計師的實驗,生態主義已經成為景觀設計師內在的和本質的考慮。尊重自然發展過程,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和場地的自我維持,發展可持續的處理技術等思想貫穿于景觀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始終。在設計中對生態的追求已經與對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時甚至超越了后兩者,占據了首要位置。生態學的引入使景觀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發生了重大轉變,也大大影響甚至改變了景觀的形象。
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的原則,這些原則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體到每個設計,可能只體現了一個或幾個方面。通常,只要一個設計或多或少地應用了這些原則,都有可能被稱做“生態設計”。
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的文化特點。德國海爾布隆市磚瓦廠公園(Ziegeleipark,1995建成,KarlBauer、JörgStötzer設計),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磚瓦廠的廢棄材料,礫石作為道路的基層或擋土墻的材料,或成為增加土壤中滲水性的添加劑,石材可以砌成擋土墻,舊鐵路的鐵軌作為路緣,所有這些廢舊物在利用中都獲得了新的表現,從而也保留了上百年的磚廠的生態的和視覺的特點(圖20)。
充分利用場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設施,賦予新的使用功能。杜伊斯堡北風景公園的高爐等工業設施可以讓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廢棄的高架鐵路改造成為公園中的游步道,形成了立體的游覽系統,工廠中的一些鐵架可成為攀援植物的支架,高高的混凝土墻體改造為攀巖訓練場,廠房成為展室、小賣部和旅館(圖21)。國際建筑展埃姆舍公園中眾多的原有工業設施被改造成了展覽館、音樂廳、畫廊、博物館、辦公、運動健身與娛樂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公園中還設置了一個完整的230公里長的自行車游覽系統,在這條系統中可以最充分地了解、欣賞區域的文化和工業景觀,利用該系統進行游覽,可以有效地減少對機動車的使用,從而減少環境污染(圖22)。
高效率地用水,減少水資源消耗是生態原則的重要體現。目前歐洲的許多景觀作品,特別是德國的景觀設計項目,能夠通過雨水利用,解決大部分的景觀用水,有的甚至能夠完全自給自足,從而實現對城市潔凈水資源的零消耗。在這些設計中,回收的雨水不僅用于水景的營造、綠地的灌溉、還用作周邊建筑的內部清潔。漢諾威“變換花園”的水園的水來自雨水的收集(圖23)。港口島公園將地表水會聚于高架橋下,改善了橋下陰暗的條件,形成歡快的落水景觀,并通過水的跌落和植物作用,凈化水體使水得到循環利用(圖24)。杜伊斯堡北風景公園(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1999年建成,PeterLatz設計)中,設計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鋼鐵廠的歷史信息,原工廠的舊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園,利用新建的風力設施帶動凈水系統,將收集的雨水輸送到各個花園,用來灌溉(圖25)。柏林波茨坦廣場(PotsdamerPlatz,HerbertDreiseitl設計)的水景為都市帶來了濃厚的自然氣息,形成充滿活力的適合各種人需要的城市開放空間,這些水都來自于雨水的收集。地塊內的建筑都設置了專門的系統,收集約5萬平方米的屋頂和場地上接納的雨水,用于建筑內部衛生潔具的沖洗、室外植物的澆灌及補充室外水面的用水。據統計,光是這一項每年即可節約2000萬升飲用水。水的流動、水生植物的生長都與水質的凈化相關聯,景觀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態的原則之中(圖26)。
盡管從外在表象來看,大多數的景觀或多或少地體現了綠色,但綠色的不一定是生態的,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觀,并不是生態意義上的“綠色”的。設計中應該多運用鄉土的植物,尊重場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變和更新的規律,從生態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一些設計師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在設計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個框架,為自然再生過程提供條件,這也是發揮自然系統能動性的一種體現。德國海爾布隆市磚瓦廠公園中砌筑的干石擋土墻很好地保護著野生植物,保持著荒野的景象,自然再生的植被形成與其它城市公園不同的性格(圖27)。
生態思想在景觀中還有一些視覺化的表現,如在城市中一些人造的非常現代的建筑環境中,種植一些美麗而未經馴化的當地野生植物,與人工構筑物形成對比。巴黎德芳斯大門旁的花園(Jardindel’ArcheGillesClément,GuillaumeGeoffroy-Dechaume設計)就反映了粗獷的自然與精致的建筑之間的對比(圖28)。
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建筑學的融合
現代景觀早已從被圍墻圍起來的世外桃源中走了出來。今天,從傳統的花園、庭院、公園,到城市廣場、街道、街頭綠地、大學和公司園區,以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甚至整個大地都是景觀設計師工作的范圍。景觀不可避免地與大自然、城市、建筑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它們與城市之間并無明顯的界線,它屬于城市,融于城市之中。那種將景觀作為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對待城市環境采用“佳者收之、俗者屏之”的思想早已改變,景觀設計師有責任和義務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景觀融入城市,從而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和視覺環境。消除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間存在已久的人為的界限,將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技術與自然融合已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建筑學在實踐上有眾多的交叉,缺一不可,而在理論上又有眾多的相似之處。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三者的平衡發展創造了條件,今天景觀設計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景觀師在與建筑師、規劃師和其他專門人才的合作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時甚至是一個領導者。在今天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三個行業的從業者緊密合作才能完成。那種城市規劃師規劃完了讓建筑師設計建筑,建筑師做完了讓景觀師來填空的工作方式是不可能建設好我們的環境的,這一點從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規劃設計國際競賽中可以看出,獲獎作品均是將規劃、建筑與景觀很好地結合的作品,而且,景觀設計師在其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不過景觀設計師的地位在各個國家也不盡相同,在一些國家中,景觀設計項目還主要由建筑師來完成。這一現象一方面說明,景觀設計師的作用并沒有被廣泛認同,另一方面也說明,景觀與建筑之間其實并沒有象人們想象那么有一條鴻溝。
當今一些優秀的城市設計或建筑設計項目,都是規劃師、建筑師和景觀設計師合作的結晶,如波茨坦廣場(1998年建成,建筑設計RenzoPiano,景觀設計HerbertDreiseitl)、柏林猶太人博物館(1999年建成,DanielLibeskind設計,Louafi參與景觀設計)、索尼中心(建筑設計HelmutJahn,景觀設計PeterWalker)(圖29、圖30、圖31)。波茨坦廣場上磯崎新設計具有波浪形外表的辦公建筑中心是一個充滿趣味的庭院,青翠的竹叢軟化了建筑的外形,波浪起伏的地表與建筑外部的線形相呼應,成為庭院中最為生動的視覺要素(圖32)。優秀的景觀設計往往為建筑增光添輝,象烏德勒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建筑(1993年建成,Mecanoo事務所設計)中三個各具風格的內庭,由石組塑造的“禪院”、滿植竹叢郁郁蔥蔥的“林院”和流光四溢“水院”,為整座建筑賦予了輕松的風格(圖33、圖34、圖35)。
今天,越來越多的設計事務所都融合了城市規劃、建筑學和景觀三方面的人才,許多景觀設計師有建筑學教育的背景,面對復雜項目的挑戰,不同專業的事務所常常通過合作來應對。
社會性、藝術性、生態性的平衡
景觀是一個綜合的整體,它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實現的,必須滿足社會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規律,遵循生態原則,同時還屬于藝術的范疇,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雖然由于文化的不同,觀念的不同,每個設計師有自己側重的方面。但是景觀設計作品如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總體上達到了這些因素的互相平衡,而其中又以一至二個因素特別突出。因而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人批評某些生態主義設計過于平淡而缺乏藝術的價值,或者過于強調自然而忽略了人的需求。一些純粹功能主義的作品雖有良好的社會性,但卻與文化、自然隔絕,同時不具備相當的藝術水準,這樣的作品很難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樣,盲目地追求文化、藝術性,但卻連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沒有很好地滿足的設計也不可能成為優秀的設計。景觀設計涉及科學、藝術、社會及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它們相互間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功能合理、滿足了不同人廣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著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資源投入產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著符合一定的生態原則;人類的資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資源就是通過高效利用現有資源,而節約下來的那部分資源,所以生態主義已經從一種實驗或意識變為與經濟密切相關的因素;而藝術的作品,意味著具有引人注目的潛質,它可以改善一個地區的視覺環境,提升一個地塊的價值,這又與社會經濟聯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觀設計師追求的是這些因素之間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及高質量的藝術水準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