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資本投資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針對人力資本組合投資模式僅定性分析職員和企業對人力資本投資行為的特點,應用博弈論進行了相應的定量分析,將貝克爾投資模式與組合投資模式相結合,建立了確定企業投資比率的計算公式,為企業進行人力資本培訓投資提供了定量的決策依據。
論文關鍵詞:投資成本貝克爾投資模式組合投資模式博弈論
貝克爾將在職培訓分為一般培訓和特殊培訓兩種類型。一般培訓是指接受培訓的職工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對提高各種企業勞動生產率均有用。受訓者的勞動技能提高,會提高其在各種就業機會中的工資,所以培訓成本應當由受訓者自巴承擔。特殊培訓是指接受培訓的職員得到特殊知識和技能,能夠極大地提高提供培訓的企業的生產效率,對于提供培訓以外的企業的生產效率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特殊培訓的費用較一般培訓高得多,但也會給企業帶來相當可觀的效益,其培訓成本應由企業承擔。由此形成了貝克爾投資模式理論。
作為貝克爾投資模式的補充,有學者提出了一種企業和職員對人力資本共同投資的組合投資模型。該模式按照“人力資本的價值”和“人力資本的獨特性”將人力資本分為四種類型:①高價值高獨特性人力資本,②高價值低獨特性人力資本,③低價值高獨特性人力資本,④低價值低獨特性人力資本。并認為①、④兩種人力資本遵循貝克爾投資模式,而②、③兩種人力資本則由企業和職員共同投資。組合投資模式僅在對職員和企業人力資本培訓投資行為特性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結論,但在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要求有定量的投資分析與決策依據。因此,本文在投資組合模式的基礎上應用博弈論分析人力資本培訓投資行為,找到合理且定量的組合投資分析與決策依據。
1人力資本的分類
本文仍采用人力資本培訓組合投資模式中的人力資本分類方式。人力資本作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資源,并不是對企業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組織中的人力資本可以根據“人力資本的價值”和“人力資本的獨特性”來進行劃分?!叭肆Y本的價值”是指“相對于人力資本的雇傭成本,人力資本通過其技能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大的與顧客價值相關的戰略利益的屬性”。若職員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或創造具有更多客戶價值的產品,那他就具有高價值;反之,只有低價值。“人力資本的獨特性”是指其技能的不可復制和不可模仿性。人力資本的獨特性將影響到交易成本,并直接影響該人力資本能否成為企業競爭的優勢源泉。由于獨特技能更多地是一種適用于某一特定環境的技能,企業不可能在開放的勞動力市場上獲得,對這些人力資本實行外部化將是不可行的或者將導致更多的成本,所以獨特的人力資本需要進行內部開發。相反,適用于廣大企業的普通技能,很容易在勞動力市場上獲得,依賴于外部勞動力市場將是獲得低獨特性人力資本的較好選擇。
按照上述兩種人力資本的屬性可以將企業內的人力資本分為四類:第一類人力資本具有高價值并且是獨特的,即這些職員擁有特定于企業的技能,這些技能在勞動力市場上難以獲得,并且職員為企業帶來的戰略性利益遠遠超過雇傭和開發他們的管理成本。也就是說,該類人力資本擁有企業競爭優勢所必需的核心技能。第二類人力資本具有較高的價值,但職員擁有的技能可以在勞動力市場上獲得。也就是說,其擁有的技能是低獨特性的。第三類人力資本在某種程度上是獨一無二的,但他們對創造客戶價值并不具有直接作用。也就是說,其創造價值的能力較低或者不直接產生價值。第四類人力資本擁有普通的技能,具有有限的戰略價值。以上四種人力資本類型與引言中提及的四種人力資本類型按順序一一對應。
2人力資本培訓投資選擇的博弈分析
博弈論是一門研究在利益相互影響的情況下局中人(即博弈的參與者)采取何種策略才能獲得最大效用的理論。博弈論在經濟學、管理學等領域的應用解決了許多令經典理論無從人手的問題。博弈論最主要的特點是研究相對具體決策情況而言的最優決策,即尋找相對最滿意策略而非最優策略企業和職員的人力資本培訓投資選擇的過程存在的正是一個博弈問題。
根據投資組合模型的思想,企業與職員在人力資本的投資,實際上是培訓投資過程中的博弈,可以用如圖1的博弈樹來描述。假設企業承擔培訓投資成本的比率為,選擇投資策略的概率為q;職員選擇投資策略的概率為P。通過培訓投資,企業因人力資本增加而經營效率提高所得到的利益為,職員因人力資本增加而職業生涯改善或薪酬、福利增加所獲得的利益為r。為增加人力資本而進行培訓投資的成本為c。按照組合投資模式的思想,企業承擔的成:本為CX;職員承擔的成本為c(1一)。顯然,r一c>>r一c>0,1>P、q、>0。
根據子博弈均衡的逆歸納方法,只能找到一個均衡點:企業不承擔培訓投資成本,職員承擔全部的培訓投資成本。但是,如果職員是非理性的局中人,那么在企業選擇不承擔培訓投資時,職員可能也選擇不承擔培訓投資成本,最終使企業和職員都不獲得利益。即在企業選擇不投資策略時,職員可能也選擇不投資策略來對企業進行威脅。由于企業選擇投資策略時,職員選擇不投資策略存在不承擔任何培訓投資成本的可能性,并且企業在利益驅動下也會對職員的威脅妥協,所以職員的這種潛在的威脅是有效的。就此而論,職員進行培訓投資的概率也就是職員是否為理性的局中人的概率。如果職員是理性的,那么在獲得升職、加薪或更佳的職業發展等利益的驅動下,職員將會積極地對自身的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反之,則不然。不難發現,企業投資、職員不投資與企業不投資、職員投資兩種策略組合的結局,前者的結局對應貝克爾提出的特殊培訓,后者的結局則對應一般培訓。這與實際情況是相符的。現實情況下,企業傾向于投資具有獨特性和高價值的人力資本,而職員傾向于投資具有一般性和高價值的人力資本。在企業和職員了解培訓屬于何種類型的情況下,他們的投資將以各自的利益為出發點,即遵循貝克爾提出的投資模式,企業承擔特殊培訓的全部成本,職員承擔一般培訓的全部成本。
然而,在不了解對方類型的情況下(包括難以歸于特殊培訓或一般培訓的情況),培訓投資的博弈過程將如圖1所示。根據圖1中的博弈樹可以得到:
(7)式給出了企業承擔培訓投資成本的比率的取值范圍。顯而易見,由于n與m的大小關系是不確定的,且只有當m>n時,(7)式才成立,所以在實際情況下企業要首先確定m與n的大小才能決定投資比率。由于企業和職員投資傾向的存在,所以可以推斷P與q具有一定的關聯關系,且是遞減關聯的。也就是說,當P(或q)增大時,q(或P)會隨之減少。但是,由于企業與職員的投資決策過程相對獨立,他們對投資類型的判斷并不完全被對方了解,故他們的投資概率并不遵循嚴格的函數關系。
這就使得判斷n和m的大小關系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即n<m是否存在是不能確定的。不過,企業對決定n與m大小關系并非無能為力,可以制定適當的投資策略(即改變q的大小)來適當改變n的大小,從而努力使得m>n成立。
那么,在滿足(7)式的前提下,當P很大、q很小時。即職員傾向于投資、企業傾向于不投資時,m趨近于0,n將小于0,的取值也接近于0。這說明在這種投資情況下,企業在組合投資中承擔的投資成本很少,接近于不投資。同樣,當P很小、q很大時,即職員傾向于不投資、企業傾向于投資時,m趨近于無窮,n趨近于I,的取值接近于1。這說明在種投資情況下,企業在組合投資種承擔的投資成本很多,接近于全部。由此可見,通過(7)式可將貝克爾投資模式和組合投資模式結合起來。
3結論
在培訓投資的組合模式思想基礎上,運用博弈論分析培訓投資成本的組合方式,得出了關于確定企業投資比率取值范圍的計算式,并將投資組合模式與貝克爾模式結合起來。因此,(7)式為企業在人力資本培訓投資過程中確定投資策略和投資比率提供了決策依據。同時該式也體現了職員策略對投資比率的影響,反映出并非企業投資越多就越好。
【關鍵詞】企業;人力資本投資
企業發展需要注重無形資產特別是商標、品牌價值的保護和提升,而企業中所有人力資本的存量是影響無形資產價值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的發展過程離不開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人力資本存量的增加會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應充分重視人力資本投資。
一、企業對人力資本投資的現實意義
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發展下去,最離不開的就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即—創新型人力資本,而人才的獲得和利用同企業在人力資本方面的投資是密不可分的。創新型人力資本具有社會稀缺的創新能力,即發現市場非均衡,使市場恢復均衡的能力。他們的創新活動往往會突破既定技術或制度瓶頸和約束,引起企業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外移或生產函數的上移。從企業家、管理創新人員到技術創新人員,都是企業的人力資本,這些資本使企業在發展中明確了發展的軌道,整合了企業的生產要素,提高了企業的技術競爭力,因此,企業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企業如何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
(一)人力資本投資的形式
投資的資本存量,在各種投資中,對人本身的投資是最有價值和富有遠見的。舒爾茨列舉出五種主要的人力投資形式:1.醫療和保健,從廣義上講,它包括影響一個人的壽命、力量強度、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的所有費用;2.在職人員的培訓;3.正規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廠商組織的為成年人舉辦的學習項目(包括那些多見之于農業的技術推廣項目);5.勞動力適應于就業機會的遷移。后來又增添了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及提高企業能力方面的投資。舒爾茨把教育投資看作是整個人力投資最主要的一部分,指出:人們自我投資以增加生產能力與消費能力,而學校教育乃是人力資本的最大投資。教育的作用遠遠超過被看作是實際價值的建筑、設施、庫存物資等物力的資本。對企業而言,企業不應該將對人力資本管理看成一項成本,而是一項創造價值的活動。由于人力資本理論把人力資本視為由投資而形成的,因此,就要考慮人力投資的效益,計算不同程度不同種類人力投資的收益,并與物質資本投資相比較。在企業的信息和價值創造的循環中,處于中心地位的是人。在一個循環中,一個階段的信息可以返回影響前一階段或幾個階段。價值增值是企業的戰略目標,這個目標分解到各單元并最終落實到人力資源部門的主要活動——人力資本管理。(見表1)
在循環第一階段,人力資源部門的組織效率會導致費用降低和循環時間減少,報酬激勵計劃和培訓項目也能影響收入薪酬支出。在第二階段,人力資本在不同業務單元被運用于各種任務和過程,產出表現為客戶服務,產品或服務質量以及生產力的提升,這些都是以單位成本加以衡量。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確定這些收益在多大程度上歸因于人的活動。第三階段,側重于改進所產生的競爭優勢,并最終導致企業目標的實現。透過這個持續循環過程,發現很多對企業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的地方可以得到改進。對于人力資本的投資及其產生的價值,在實際運用中就可以得到考察。
(二)目前,我國企業在人力資本投資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在人力資本投資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1.對人力資本在企業發展中所起的越來越關鍵的決定作用認識不夠,對人才的重視不夠。如山東省鍋爐工劉寶敬,取得了30多項技術創新成果,其中25項獲得國家專利,可是應得的待遇卻遲遲沒有落實,家居危房,債臺高筑。2.企業中缺乏合理的機制,對于優秀的人才培養出來后難以留住。一位大學老師感嘆道:“清華大學培養了大量芯片專業的研究生,百分之八九十跑到國外去了,于是就形成了這樣一個邏輯,中國花高代價培養的人才流失到國外,給國外企業搞科研,然后這些外國企業再來到中國利用其創造的知識產權大發其財。3.根據表2的調查結果來看,難于找到受過良好教育和培訓的合格勞動力是生產經營中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三)企業在人力資本投資中的對策
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要發展就必須依靠創新,必須將核心競爭力保留在企業中,人力資本只有存在于企業之中才能夠發揮作用,因此必須先留住人才。所以,針對前面講的企業存在的問題,1.應當解決對人力資本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在實踐中積極推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即人本管理。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通過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2.解決好如何把培養的人才留住的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人力資本發揮作用,必須建立一個合理的機制留住人才:(1)目標激勵。要求企業各級主管讓員工參與工作目標的制定,明確職責權利,幫員工制定個人目標,重點使他們理解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之間的關系。在目標實施過程中,對員工進行適度的授權以便其努力完成工作目標,通過實現目標,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2)鼓勵創新、尊重知識,完善專利制度。諾斯對專利制度給予高度評價,“一套鼓勵技術變化、使從事創新個人的收益率接近社會收益率的系統的激勵機制,隨著專利制度的建立終于被確立起來”。歷史學者研究發現,中國在明朝中后期,歐洲在14、15世紀,大體一致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我國卻沒有經歷資本主義社會,其原因之一是西歐在資本主義初期頒布了一部保護發明者權利的法規,刺激了當時人們的創造力。(3)提高凝聚力,樹立企業理念。這需要企業更多地關注:目標的共識度、明確的責任、領導者的影響力和威望、嚴明的紀律、員工的參與度、對人的責任與尊重、利益共同體的形成狀況、企業績效的增長、員工的理想追求和思想境界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企業可以通過企業理念的貫徹實施,提高凝聚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姚樹榮.論創新型人力資本[J].經濟科學,2001(5).
[2]安妮·布魯金,趙潔平.智力資本應用與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3]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第105頁.
[4]韓強,袁紅林.人力資本對企業戰略的影響及評估[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4,(1):2.
(一)文盲率下降,但文盲人口數依然大,掃盲工作仍然艱巨。
文盲率是指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不識字人口所占比重。十年來由于國家和省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大力開展掃盲工作,加上人們思想解放,認識到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重要性等因素,使貴州省文盲率10年下降了5.12個百分點,但文盲人口依然占全省總人口的8.74%,為提高貴州省人口素質整體質量,掃盲工作依然要緊抓。根據普查結果,2013年全省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為303.85萬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88.61萬人減少184.76萬人,文盲率也由13.86%下降為8.74%,但比全國的4.08%高4.66個百分點,僅高于(24.42%)和青海(10.23%),排在全國第三位。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長。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聯合國衡量各國人類發展指標的三個重要指標之一。作為反映人口整體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一個強度指標,反映的是不同層次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2013年,貴州省6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重8.61%,受高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10.21%,受初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35.66%,受小學教育程度人口比重34.91%,未受教育人口比重10.61%。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59年,比上年提高0.13年,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82年,比上年提高0.16年。
(三)受高層次教育人口比重低于全國,受低層次教育人口比重高于全國,人才總量不足,總體素質不高。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從全省每10萬人口中擁有各種文化程度的人口來看,貴州省人口文化素質與全國差距明顯。根據貴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與全國相比,貴州每10萬人口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數少3,638人,相當于全國的59.26%;擁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少6,750人,相當于全國的51.89%;擁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少8,999人,相當于全國的76.80%;擁有小學文化程度人口多12,594人,相當于全國的1.47倍??梢?,貴州與全國人口文化素質的差距主要表現在高層次受教育人口比重低于全國,而低層次受教育人口的比重高于全國。因此,貴州省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高層次受教育人口的比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縮小與全國的差距。
(四)人口文化素質的地區差異較大,成為提高貴州總體人口素質的瓶頸。
根據普查結果,從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數來看,貴陽市、安順市、遵義市列前三位,分別為15,263人、4,455人和4,402人,而最低的畢節地區僅2,440人;從每10萬人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數來看,貴陽市、遵義市、黔東南州列前三位,分別為13,830人、7,478人和7,049人,而最低的畢節地區僅4,495人;從每10萬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數來看,遵義市、貴陽市、黔南州列前三位,分別為34,438人、33,073人和30,852人,而最低的畢節地區僅24,604人;從每10萬人中具有小學文化程度人口數來看,畢節地區、黔西南州、黔東南州列前三位,分別為46,127人、42,899人和41,662人,而最低的貴陽市僅26,863人。從文盲率來看,畢節地區最高,為11.26%;安順市和黔西南州分別達到10.83%和10.03%;貴陽市最低,僅3.88%;從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這一綜合反映人口文化素質的指標來看,按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貴陽市9.23年、遵義市7.59年、銅仁地區7.32年、黔南州7.28年、六盤水市7.23年、黔東南州7.22年、安順市7.11年、黔西南州6.93年、畢節地區6.58年。人口文化素質的地區差異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人口素質總體比經濟落后的地區要高。貴州人口文化素質總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與全國差距明顯。要解決貴州貧困和落后問題,實現快速發展,縮小與全國的差距,光靠富集的物質資源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大力度發展教育,提高高層次受教育的比重,提高人口的總體素質,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貴州省人力資本投資現狀分析
人力資本是指一個人或一個人口群體所具有的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術、能力及健康等因素。人力資本是經過長期性投資形成的體現于勞動者個人或者團隊身上的由智力、知識、技能和健康狀況構成的資本,它是一種能帶來經濟收入的生產能力。教育是人力資本的核心,具有提高生產者素質的經濟作用,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形式,也是人力資本形成的主要途徑。在此,本文主要從教育方面來對貴州省人力資本投資狀況進行分析。
(一)教育發展水平較低,高等教育亟待提高。
自改革開放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貴州省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經建成了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學校、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普通高、初中、普通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等不同層次、結構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級。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達32.33萬人,普通中學在校生人數達276.75萬人,小學在校生人數達433.5萬人。但貴州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高中以上的毛入學率低于全國。高等教育方面,2005年和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為1,792所和2,358所,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96.6萬人和134.3萬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1,561.8萬人和2,231.8萬人。貴州2005年和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為34所和47所,占全國比重為1.9%和2.0%;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1.44萬人和2.04萬人,占全國比重為1.5%和1.5%,;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大學生20.68萬人和32.33萬人,占全國比重為1.3%和1.4%。高等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途徑,而高素質人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因素,因此貴州需加大高等教育的發展。由于經濟發展等因素,貴州教育在全國教育發展中依然處于較低層次。從各級學校的毛入學率來看,初中以下的毛入學率較高,但高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均低于全國。全國2006年高中毛入學率為75.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22%,同時期貴州省高中毛入學率為37.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1.0%,是全國的一半,2009年兩者雖然分別達到53.4%和18.45%,但還是低于全國2006年的毛入學率,貴州省的文盲率也比全國高4.66個百分點,排全國第三位。由此看來,貴州教育的發展水平較低。
(二)教育投資渠道單一,對政府依賴大。
教育投資的主體有政府、企業和個人。其中,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2001年貴州省教育資金來源的分布比例為:政府財政撥款75.3%、組織和個人運營學校9.2%、捐募款1.0%、學雜費14.7%、其他教育資金7.9%。2006年貴州省的教育經費來源和支出情況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187,802.2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1,109,272.7萬元,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經費46,546.6萬元,社會捐資和集資辦學經費6,454.5萬元,學費和雜費177,925.2萬元,其他教育經費41,432.5萬元。可見,教育資金中政府財政撥款部分所占比重明顯偏高,教育投資嚴重依賴政府和財政,其他形式的教育資金來源相對較少。這是由于貴州省經濟發展緩慢,農民收入比較低,對教育的投入有限,加之本身財政資金就不富裕,教育資金的來源基數小,教育資金只能靠政府來投。
(三)教育經費不足,制約著教育的發展。
教育投資是教育得以發展的基礎,而教育經費短缺又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貴州省教育經費的來源主要是政府投資,首先從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情況來看,2003年和2004年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為19.78%和18.76%,下降了1.02個百分點。2011年教育經費支出307億元,按教育經費總支出排名全國22位,西部第7位,排名第1位的廣東?。?,034億元)是貴州省的3.37倍,第2位江蘇?。?78億元)是貴州省的2.9倍,排名前10位的平均教育經費支出(661.8億元)是貴州省的2.2倍;其次從教育經費的人均占有量來看,貴州省2010年人均教育經費為885元,排名全國21位,西部第9位,約為排名第1位上海(2,582元)的1/3,比全國的人均教育經費(1,063元)還少178元。雖然近幾年來政府對教育加大了投資力度,但教育經費仍然不足,教育經費的不足就導致學校各種設施建設不完善,特別是農村和貧困山區,由于教育經費不足,學校缺校舍、老師和教學設備,很多山村小學沒有圖書館和閱覽室。所以,農村大多數人都把自己的小孩送到鎮和縣里上學,他們認為鎮里和縣里的學校條件比鄉村小學要好,教師的授課水平也要高于鄉村學校的老師。目前,貴州省教育的發展現狀和教育投資情況告訴我們,雖說貴州省的教育投資額在逐年增加,但其增速卻是滯后于教育發展需求的。因此,繼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大教育投資,是貴州省實現經濟快速、持續發展的途徑。
三、對貴州省加強人力資本投資,提高人口素質的思考
(一)繼續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當今國際經濟競爭、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科技的競爭。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繁榮和技術進步與人才密切相關,人口素質的高低決
定了其經濟發展的速度。目前,貴州的教育發展水平比較低,文盲人口數依然大,受高層次教育人口和高等教育水平低,教育經費也不足,人口素質地區差異大,這都將嚴重影響貴州在經濟發展中對人才的需求。人才資源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貴州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快速趕上,實現小康目標,必須解決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問題,因為市場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形成離不開教育,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主要途徑,貴州一方面要加大基礎教育的發展,繼續開展掃盲工作,讓每個孩子都走進學堂;另一方面要提高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高等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途徑,高素質人才是促進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面對國際、國內發展形勢,要實現貴州經濟較快、持續發展,必須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二)繼續發揮政府在教育投資中的主體作用。
人力資本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投資,教育投資的主體有政府、企業和個人。由于人力資本是經過長期投資形成的,這種投資具有高風險性、不可撤回性,以及外部性等特點,收益大小也具有不確定性,企業和個人不能對人力資本投資做出像物質資本投資那樣明確的成本與收益分析,承擔風險的能力有限,所以對教育的資金投入也是有限的。因此,政府對人力資本的教育投資成為必然。目前,貴州教育資金的來源也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教育投資具有社會收益性,政府作為主體進行教育投資,一方面也可以獲得人力資本投資的經濟收益,即勞動生產力得到提高,進而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擴大就業,增加人均收入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獲得通過國民教育水平提高增加國民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參與能力,社會道德風氣更加美好等非經濟收益。所以,政府要發揮在教育投資中的主體作用,繼續加大投資教育力度。
(三)拓寬教育投資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
貴州教育的發展主要靠政府財政投資,由于貴州經濟欠發達,政府對教育的投資有限,因此僅靠政府來加大對教育的投資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擴大獲取教育資金的渠道。例如,增加向商業銀行貸款,爭取東部地區金融組織和政府貸款等,支持貴州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的發展,幫助改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總之,國家應盡快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和鼓勵多渠道的集資辦法以解決西部教育投資不足的問題,通過這些人力資本投資政策實現國家對西部人力資本投資的傾斜。
(四)加強落后地區教育發展,縮小人口素質的地區差異,提高貴州總體人口素質。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木桶的容量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要增加木桶的容量就要改變最短的那塊木板。從貴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可知,貴州各州市的人口文化素質差異較大,成為提高貴州總體人口素質的“短板”,要提高貴州人口的總體素質,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加強落后地區教育發展,縮小各州市人口素質的差距。政府要增加對落后地區教育的投資,促進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加強對落后地區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選派專業教師到落后地區任教,對落后地區的校長、老師進行培訓,改善落后地區的教學環境,采取“獎、助、貸、補、減、免”等措施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同時,各州市政府也要提高教育經費占本地區財政支出的比例,制定措施發展本地區的教育??傊?,要想盡各種辦法加強落后地區的教育發展,縮小人口素質地區差異這塊“短板”,促進貴州人口素質總體發展。
(五)制定優惠政策,吸收和引進人才。
一是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今年是我市“十二五”規劃的起步之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新型城市化為引領,全面推進區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加快實現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發展。城市綜合體具有投資規模大、建設品位高、業態復合、功能集聚、資源節約等特點,建成后容易形成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價值鏈條,帶動總部經濟等高端現代服務業發展,這對加快我市產業結構升級、擴大城市面積、建設資源節約友好型社會、擴大內需、拉動增長,提升城市競爭力起到積極的作用,是未來慈溪經濟轉型發展的“加速器”和城市名片。二是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需要。2010年以來,國家、省、寧波相繼發文要求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投資城市綜合體是我市貫徹落實上級部門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可以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拓寬民營企業投資渠道,推進民營企業聯合創業,為民營企業優化產業結構提供平臺和產業載體支撐。三是中心城區改造更新功能板塊改造和城鎮建設的需要。根據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時期中心城區改造更新重點片區重大項目開發實施規劃,我市是寧波都市北部中心,是余慈統籌發展重要區域,給城市綜合體發展帶來重要機遇,更是我市“城鎮建設年”和“產業平臺開發建設推進年”活動重要建設內容,是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品位的重要途徑。促進民營資本投資城市綜合體可以培育形成集約型、多功能型、經濟型、高品質的城市功能載體,也是加快我市新型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抓手。
二、實現民營資本投資城市綜合體的主要途徑
我市城市綜合體開發尚處起步階段,近年正在啟動或將要實施開發的有城西休閑娛樂商務區、中央文化商務區,周巷、龍山、觀海衛等城市綜合體,整個開發過程投資大、量大、工程復雜,政府在目前國家金融控緊形勢下,更需引入民營投資來投資城市綜合體開發,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實現有主要途徑有:一是政府引導。政府財政墊資實施拆遷,制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對項目用地優先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做好道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搭建民營資本有效進入城市綜合體的平臺載體,積極吸引國內實力雄厚的開發企業參與城市綜合體開發。二是企業開發。引入國內外知名開發企業,借助其資金、技術和管理水平實施開發。扶持一批規模實力強、運作水平高的城市綜合體開發商和培育一批具有業態特色、品牌優勢的城市綜合體專業運營商,以建設形成一批品牌性的城市綜合體。三是BOT模式。通過Build(建設)、Operate(經營)、Transfer(轉讓)實現項目融資和建設過程,減少政府直接財政負擔,可以將政府有限資金投到其它領域,為民營資本投資提供良好出路。四是參與經營。城市綜合體建成后,其完善的業態組合將產生強大的規模效應和消費聯動效應,因此,積極鼓勵、扶持本地民營企業參與住宅、商鋪等物業的租售和經營,給城市綜合體注入活力。
三、促進民營資本投資城市綜合體的建議
對策促進民營資本投資城市綜合體要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推動城市綜合體科學發展、促進民營資本健康投資創業、再創民營經濟發展新優勢的總體要求,堅持“突出企業主體、強化政府引導、注重特色優勢、兼顧綜合效益”的基本原則,重點突破、有序推進民營資本投資城市綜合體。
一是建立組織領導機制。由市政府牽頭成立促進民營資本投資城市綜合體領導小組,制定相關扶持政策,統籌協調服務,加強宣傳,強化考核,完善監督保廉機制,確保民營資本有效投資城市綜合體健康發展。
二是消除體制障礙,拓展民間投資渠道。要從政策體制上消除對民營資本進入的壁壘,創造便利條件,創新城市綜合體融資模式,架起民營資本與政府性項目間的“橋梁”。
三是完善服務平臺,提高民營資本投資效率。在民營資本對城市綜合體開發過程中,優化投資環境,健全法律制度,完善項目建設全過程的服務,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強化引導和服務,減少審批環節,加快民營資本投資城市綜合體項目落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是積極搭建項目、區塊、資本平臺,促進民營資本聯合投資城市綜合體,推動形成組建新主體型、組合開發型、資本參與型等多種民營資本聯合投資城市綜合體模式。
關鍵詞:人力資本投資決策風險
一、人力資本的概念
“人力資本”最初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在研究美國經濟中物質資本存量與產出差距在不斷加大,出現巨額余值時使用,并由此產生了人力資本理論。舒爾茨及以后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人力資本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在隨后的近半個世紀在西方發達國家牢固樹立起了“人力資源是第一資產”的理念,并掀起了人力資本研究的熱潮。
人力資本是與物質資本相對的一個概念,是指通過人力投資形成的、體現了個體或群體的知識、技術、能力等,并能夠為其帶來長期收入來源的生產能力。
人力資本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資本化了的人力資源。馬克思曾指出,資本的本質屬性在于對利潤的不懈追求,人力資本既然屬于資本化形態,當然就不例外了。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希望能在將來獲得回報(如通過增加收入或提高公司的生產力)。
本文主要討論通過正規教育(學校教育)形成的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決策問題。
二、人力資本投資決策:
(一)、是否繼續投資的決策:
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因而有必要分析教育投資的成本與收益。
下圖顯示了學校教育投資的可能分析。一個人面臨兩種選擇:需要S年全日制學校教育,在完成后如果就業,會有年收Ws,直到退休年齡,比如65歲。更一般地說,年齡T.學校教育有直接成本如學費、書本費等K.另一選擇是不接受學校教育,直接工作,可賺得工資W0,(從決策開始到退休年齡T)。
這里有一個假設前提:沒有能力限制,沒有退學風險,收入在整個工作年限內不變。工作經驗與決策無關,沒有失業風險。
假設投資成本(或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K和機會成本W0(可能賺得的工資)。而放棄的收益即機會成本是成本中較大的組成部分,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兩種方案中整個生命周期貼現收入,選擇貼現收入較高的方案。我們還可以將不接受學校教育的收入從接受教育的收入中減去,如果結果為正,可以預測該個體會選擇投資于學校教育。在第一個S年,每年的差距為-K-W0,該個體必須付出學費和書本費等K,并且不能享有收入W0,因此,每年的W0為機會成本,即由于選擇了教育而放棄的收入。W0+K為每年的投資成本。從整個生命周期看,貼現后收入為圖中的B+C,在S年之后,兩種收入流改變:獲取Ws(超過不接受教育的收入W0)。差額Ws-W0為教育帶來的利得。較高的年收入是由于學校教育。同樣考慮折現,可以發現貢獻于整個生命周期的收益差額為A.
如果由教育決策帶來的終生凈收入為正數,或所得利益(Ws-W0,從年齡S到年齡T,貼現后)大于投資成本(W0+K,從年齡0到年齡S,貼現后),那么該個體會選擇學校教育。如果人們可以以市場同期利率進行借貸,則該市場利率為折現率。
這個非常簡單的模型有以下幾個結論:如果符合以下條件,則參加學校教育的人數會增加(雖然每種條件的影響大小可能不同):(1)未來收益增加,即工資獎金對那些已經完成其學校教育的人來說增加了。(2)直接教育成本減少,比如學校降低學費或政府增加教育補貼。(3)貼現率降低。由于未來工資收益相對于以前工作階段中的成本增加了,或者說對那些著眼于未來利益而非當前利益的人來說,貼現率較低會使人們傾向于學校教育。(4)教育籌資變得容易。如銀行更愿意貸款并且降低利率甚至提供免費的獎學金。
進一步分析,如果給定受教育的年數,與工資增加Ws-W0相對應的年回報率(學校教育的回報率)是投資決策中必須知道的一個重要指標。由于每增加一年的教育會產生一定收入百分比的增長,這個增長的百分比則是教育的回報(Mincer,1974)。為了計算它,理論上必須知道某人實現的收入并等到退休。
關于是否投資教育或繼續投資教育已經有許多公式化研究,美國人口經濟學家恩格爾曼認為,人力投資的時間比較長,難以根據已知的投資期限來計算投入量與收入量,為此,他把投資期限限定在一個時期(例如13年),而把收益擴展到其他時期帶來的收入,用來分析教育(正規學校教育)投資的收益率。公式為
式中,C表示受過第13年教育的直接費用,W0表示受過第13年教育而放棄的收入,Xi表示受過12年教育的人的收入,Yi表示受過13年教育的人的收入,n表示受了13年教育之后可以賺取收入的總年數,r表示第13年教育的收益率,i表示觀察的年份。根據這個公式,利用所要求的資料可以計算出教育投資的收益率,個人就可根據對投資與收益的分析,做出是否繼續投資教育的決策。決策基本原則是,預期收益流量(流入量)之和不能小于人力資本投資流量(流出量)之和,否則,人們就不愿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即受過13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不能低于受過12年教育的人的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否則,人們只進行12年教育投資,而不選擇13年教育投資。
(二)最佳投資的決策:
由于學校教育具有連續性,有的個體獲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學校教育,在做出最佳投資決策時,我們必須分析學校教育的最佳長度。受教育每增加一年,就會增加生命周期的收入,但并不穩定。在最初的幾年,如果一個人繼續增加教育年份,生命周期收入的增長幅度會增加,但以后年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投入學校教育的邊際收益遞減的情況(Yoram,1975)。對人力資本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YoramBen-Porah公式化了教育投資過程并描述了其主要決定因素。在他的模型中,個人通過已有的人力資本和他自己的時間、其他市場資源相結合來達到產出(人力資本積累)的增加。Yoram最佳資本積累的模型是個人人力資本生產函數:Qt表示個人在時期t人力資本的總投資;Kt表示個人在時期t初始人力資本存量;St表示個人在時期t內貢獻于存量Q的時間(Q:人力資本存量總增加);Xt表示積累人力資本(生產中)購買的商品和勞務。如果初始人力資本較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個人首先會進一步增加人力資本存量,也就是說,全部時間都花在學校教育上。在完成全日制教育后,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繼續他的在職培訓(on-the-jobtraining)。參數B是由Becker在1975年運用同一生產函數時增加上去的,它表示“有限的個人體力和智力”,使Yoram的規模報酬遞減的假設合理化。原因是(1)隨著個人在增加其人力資本累計的過程中,成本增加。(2)個人生命是有限的,隨著受教育時間的不斷付出,工作年限會縮短,這減少了獲得利益的時間,結果最終是收益的增長幅度減少。而且個人繼續延長其受教育時間,增加的教育年限的成本是增加的,一個簡單的原因是:機會成本增加了。接受學校教育的時間越長,在同等教育水平下獲得的工資越高,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的花費
如果學校教育年限不斷延長,邊際收益(每延長一年增加的收益)會下降而邊際成本會上升。受教育的最佳年限出現在邊際成本線與邊際收益線相交的那一點。如果教育年限超過S*,則產生的額外成本要大于額外的收益,此時再選擇學校教育從經濟上來看是不理性的。
因此,S*為最佳投資點。在此點上,投資者可獲得最高的收益率,即內部收益率(IRR),是投資成本現值與投資收益現值相等時的貼現率(即教育投資的凈現值NPV為零時的貼現率),也就是說圖1中面積A=B時的貼現率。這個模型也可得出幾個預測(允許成本和收益曲線隨個體不同而不同):
(1)邊際成本曲線較低的人(總成本線較平坦)選擇更多(時間更長)的學校教育投資。如較易獲得貸款的人,資金成本較低(籌資費用較少)。
(2)邊際收益曲線較高的人會選擇更多(時間更長)的學校教育投資。比如由于家庭關系網絡、有較高的學術理論水平或智商很高而學校教育恰好能與之互補等原因較易在接受教育后找到工作的人。
三、人力資本投資決策中的風險因素
簡單的模型能反映問題的實質,卻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比如風險,下面討論人力資本投資中的風險因素。
在傳統的經濟理論中,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較少被論及。但事實上,有投資就會有風險。與證券市場相同,人力資本市場包含許多資產,即各種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不僅與受教育的時間長度有關,而且與所受教育的種類有關。每個人選擇與其未來收入的風險和回報相匹配的資產來獲得最優選擇。與證券市場不同的是,教育資產市場有幾個重要的限制:首先,多樣化不可能。第二,任意調整不可能。也就是說,不能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套利來調整投資。投資于教育是不可撤回的,一旦你持有某種教育,你就不能再出售它。加之投資收益具有很強的滯后性,人力資本所有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市場環境等導致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的不確定性增加。
這些投資風險概括起來說,有市場風險和個別風險。(盡管在有關研究中有關于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區別的描述,但在本文中為了簡潔起見,統稱為風險。)
(一)、市場風險:影響整個市場上或一個受教育群體內所有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的不確定因素。
1.未來人力資本市場供需變化假設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能力獲得在任何教育水平的期望回報,每個人都是理性的投資者,只關心生命周期收益的最大化。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會選擇有最高凈收益(投資收益減去投資成本后的值)的教育。則我們只需觀察接受每一種教育的人群。在一種教育下,每個人的凈收益都是相同的。這種相同可以通過彈性工資來建立。如果太多的人選擇同一種教育,在勞動力市場上會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會使接受這種教育的畢業生的工資下降。相反,如果只有少數人接受這種教育,在勞動力市場上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短缺會使接受這種教育的畢業生的工資上升。只有當工資產生的終生收益相等時才會出現均衡的態勢。
2.市場分割YumingFu和StuartGabriel研究得出結論:教育投資在私人部門(單位)的回報要高于在國有單位的回報。另外從職業等級上看,存在高等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市場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市場。由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市場上的工作崗位對求職者有著較強的專用性人力資本要求,而大學生所具有的人力資本并不會自然保值,如果就業時選擇了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市場,其專用性的人力資本就長時期處于閑置狀態,最終將逐漸貶值。因此,投資回報中包含了失業風險和由于就業于不利的行業或部門而導致的低收入風險。
此外,還有市場平均工資、流動限制等風險因素。
(二)、個別風險:只影響個體或群體中少數人的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的因素。個體在許多方面是不同的,比如智力能力、動機、興趣等。這些因素使教育回報的估計變得不是很準確。受更多教育者獲得較高工資不僅因為他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還由于他們的能力及其他特征。具體地,個別風險有以下:
1.自身認識的不確定性:
個人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時面臨幾種不確定性。首先,人力投資者(即潛在的學生)對其所選擇的教育本身的信息了解并不充分。比如,許多教育系統在學生步入大學教育之前向學生展示越來越多的選項(如課程、專業等)。而潛在的學生并不知道哪種學科對自己來說是必要的,以及喜歡與否,能否達到學科的要求(智力水平、耐心或能力等)。第二,在完成學科(畢業)后,學生在勞動力市場上同樣面臨不確定性。即便是接受過職業或專業教育,他仍可能缺乏職業所需的能力或其他要求。而個人并不能明確地知道他相對于職業的真實能力。AdamSmith早在1776年就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他說:“任何特定的個體永遠擁有資格于他的工作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行業中有很大的不同。讓你的兒子去當鞋匠的學徒,幾乎毫無疑問他會做出一雙鞋;但如果送他去學法律,精通法律的可能性與他會在此行業中站得住腳的可能性相比,至少為20比5.”
2.生命風險。
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主體的人是有生命周期,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力資本的生產效率將會下降,人力資本受益期也將隨之縮短,人力資本投資成本則必須在更短的時期內得到補償。因此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也隨著主體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大。極端地說,人力資本投資也會隨著一個人的生命或工作能力的喪失而全部損失掉。
此外,還有人力資本投資成本中個人承擔的份額、個人已有的人力資本存量、時間的投入(總時間=受教育時間+工作時間+用于消費的時間)、機會成本、經驗等。
總之,我們在進行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時,需要進行是否繼續進行教育投資的決策以及最佳投資的決策,在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影響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的風險,能夠幫助投資主體做出更客觀準確和相關的決策。文章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如何進一步將風險因素量化,從理論上和實證上更加完善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決策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2.
[2]雅各布?明塞爾,張鳳林譯。人力資本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3]郭叢斌。二元制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在中國的驗證[J]北大教育經濟研究,2003
[4]Heckman,James.China‘sInvestmentinHumancapital[J].NBER#9296,2003.
內容提要:發展是人類的永恒主題,可持續性的發展更是關系到各國乃至人類生存的重要論題。我國作為后進的追趕型國家,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經濟發展與環境,社會生活的協調,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作為影響可持續發展的諸多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資本的投資問題已日益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處理好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在本世紀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捷徑。
論文關鍵詞:人力資本 投資 可持續發展
:5000多字 有
我國本科院校的投資學課程考試方式還是以試卷為主,考試內容是關于一些定理概念方面的知識,很難有創新.而且考試手段也過于單一,不但養成了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習慣,而且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慣性,導致思想僵化,沒有創新意識.另外,我國本科院校的投資學課程平均只有36個學時,這樣的課時數對于綜合性強、實踐性大、應用性廣的投資學課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投資學的課程不僅僅涉及金融方面的內容,還需掌握數理統計知識.以CAPM模型為例,計算某一只股票的風險系數,要求學生熟悉金融學知識,也要掌握數據的收集與處理技術,而從我國目前的教學形式來看,很多學生雖然對學科中的知識理論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對該學科相關的知識卻是一竅不通,尤其是涉及實踐操作中的軟件應用,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從而制約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本科院校投資學課程改革措施
因投資學本身的特殊性,在改革上應結合該學科的特點,進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2.1教材選擇應科學適當
在教材的選擇上,首先,要考慮該教材內容是否順應當前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動態;其次,教材所涉及到的教學形式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興趣方向;此外,在教材的難易程度上要由淺至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并有利于學生的自學;最后要考慮的是教材的內容必須與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一致,達到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要求.
2.2教學方法需要改進
由于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較快,使經濟專業教學內容變更的頻率較快,尤其是投資學科,其本身的性質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方法上,由“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開動自己的思維,在接受知識時由被動變為主動,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利用實訓室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自己去搜索查詢數據、資料,培養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加強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此外,搭建師生之間的交流平臺,提升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據統計,在美國有66%的院校開展了本科生科研項目,并設有專門的科研辦公室,通過科研活動,可讓學生從最初的學習者演變為開發者、探索者,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才能,增強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
2.3科學調整課程設置
課程的設置是專業學科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本科院校課程設置安排的比較密集,出現了大量課程內容重復的現象.因此,有效調整課程設置,也是投資學科的重要改革內容之一.應適當的刪減一些不重要或重復的課程,這樣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度把握重要的知識,從而達到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2.4加強軟件應用能力的培養
在投資學課程中,數據分析占據了很大一部分課程內容.其中,模板的處理作為投資學教學的基本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的本科院校常以學習知識理論為目的,忽略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很多學生連最基礎的EXCEL數據處理分析都不會運用,對投資學的實踐性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在投資學的課程中,可考慮開設一些與其相關的軟件應用課程,不但可以使學生在軟件操作上得心應手,更為今后投資學的學習做好有效鋪墊.
2.5改進考試方式
首先,應構建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可通過課堂布置小論文的形式來鍛煉學生在知識運用過程中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一小組自主選擇一個科研項目進行研究,用科研結果進行這方面的成績評定;最后便是閉卷考核.通過以上三方面考核的綜合結果,來評定學生的最終成績.
3結語
由于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進,都是按自身的客觀規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技術資本的發展規律亦是如此,致使對技術資本的投資決策也尚未形成統一的模式,技術資本價值計量投資決策成為一個難題。而目前會計學中對技術資產的計量仍照搬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規則,忽略了技術資產自身所蘊涵的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導致無形資產規則難以反映技術資產的真實價值,以至于出現決策失誤和責任信托的混亂。而在財務學中,通常把資本作為研究起點和對象,資本轉化為生產力問題成為研究的核心。在工業經濟時代,財務學的戰略性資本是財務資本,主要解決財務資本的合理籌集與配置。隨著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的過渡,傳統的以財務資本為核心的財務學已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它忽略了技術和知識等新興資本在實現財務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企業經營優勢、促進企業高效率經營發揮的重要作用,技術資本所有者等其他相關利益主體也理應受到關注。
二、技術資本與企業的合約性質
蘭玉杰(2004)曾指出現有的企業合約理論強調企業的合約性、合約的不完備性以及所有權的重要性,考察企業的合約性質必須研究不同類型企業參與者之間的互動關系,而這種互動關系將內生出企業的所有權結構。然而,由于傳統經濟環境和體制的滯后性,已有的企業理論對企業的考察主要考慮的是土地、勞動、資本等有形資本(李海艦、原磊,2005),而并未考慮技術、知識、信息等無形資本及其所有權安排。事實上,技術、知識、信息等無形資本的所有權制度安排可以通過行為規范的建立、權力的界定和激勵約束機制的構建,對企業產生更為直接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以技術資本所有權制度安排為例,技術入股作為企業技術資本培植的重要途徑之一,企業技術資本的形成,同時也就意味著技術資本產權的明確建立;而技術資本的產權特征,使直接利用這些要素資源時無法采用事前全部厘清的合約模式??梢园哑髽I解釋為由傳統的物質設備資本、人力資本、財務貨幣資本,以及新興的技術資本、知識資本和信息資本及其參與者之間組成的不完備合約。在締結合約的過程中,各要素資本所有者應遵循地位平等和行為自愿的原則,努力實現企業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的對稱統一安排。企業合約性質的最大變化源于技術、知識、信息等無形資本成為企業重要的價值創造源泉,尤其是技術資本在企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企業技術資本的長期積累和其他要素資本長期進行協同合作專用性投資的結果。企業各所有者的合約交易主要是通過市場來完成,而不同類型所有者的合約交易主要是通過企業內部交易機制完成。由于技術資本的性質和特征,其交易后必然產生剩余。
企業的生產和交易活動需要技術資本,技術資本的產權特征只有在企業合約中才能得到體現。由于技術資本所有者的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的約束,企業的這種合約關系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并通過技術資本協同整合來形成。在企業中,技術資本的難以被模仿性、價值優越性、自學習性等本質屬性,決定了技術資本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形成產品市場的競爭優勢。技術資本最主要的來源是隱藏在企業個體成員內部的默會知識,創造出某種特定的競爭優勢。個體所掌握的專有技術尚未對外公開時,本身就較難被外人獲取,因而也難以被模仿;而不同的企業,難以創造完全相同的核心競爭優勢,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所擁有的技術資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預警、更新、鞏固和提高的機制和機能。同時,通過企業技術資本的價值增值規律獲得合約收益遞增的效應。企業可以看作是要素資本的有機組合和各要素資本所有者簽訂的一組要素使用權交易合約的履行過程。從企業現實實踐看,所有權的合約安排實質是由人力資本、財務資本、物質資本、技術資本、知識資本和信息資本等要素資本及其所有者之間長期互動、合作、博弈的結果。這種互動合作博弈關系將內生出企業的所有權安排,要求企業各所有者之間以最小化的成本達到最大程度的激勵相容,這在實踐上主要通過構建企業治理結構來解決。換言之,企業合約不僅僅是企業的所有權歸屬,還包括企業所有權如何行使,其核心是企業的控制權和剩余分享權在所有者之間的分配,而企業控制權和剩余分享權在所有者之間如何分配實質上是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設計。
三、技術資本擁有企業所有權的特征性事實:技術入股
(一)技術資本的理論分析
企業從市場上購買必需的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傳統的物力、財力、人力、以及新興的技術、知識和信息等。首先,登記賬目以表明擁有其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然后,以對應的資本形式在企業中存在,轉變為企業的要素資本是其在價值上的體現。顯然,資本的產生起因于新興產業生產和新生活方式的出現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形成于市場交易過程和再生產過程(羅福凱、永勝,2012),如圖1所示??梢哉f,資本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企業的要素資本都各有自己的產權特征。周其仁教授曾概括出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征:(1)人力資本天然歸屬個人;(2)人力資本的產權權利一旦受損,其資產可以立刻貶值或蕩然無存;(3)人力資本總是自發地尋求實現自我的市場。而馬克思認為,資本(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貨幣)具有墊支性、增值性、周轉性等特征。從資本產生過程看,增值性、產權特性可能是資本的一般特征。下文將以技術入股為例,側重探討技術資本的產權形成,目的是為我國企業缺少自主技術產權問題提供啟示性建議。
(二)技術資本的產權形成———以技術入股為例
從技術交易市場獲取技術資產成為企業技術資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徑之一,與此對應,技術入股成為企業技術資本培植的最重要渠道之一。企業技術資本形成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技術資本產權的明確建立。技術入股是購入技術資本的特殊培育形式。技術持有人或技術出資人首先將技術成果投資到目標公司,以股份證明取得股東地位,之后將相應的技術成果財產權轉為公司所有,公司將該技術成果確認為無形資產,以協議價格計入公司資產(陳剛,2011)。技術成果入股時,技術成果的所有權轉移有不同的形式:(1)使用權轉移,所有權不轉移,即合伙人分別以財務資本和技術成果出資;(2)僅轉移部分所有權,由于技術成果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一般在投資協議形成時予以約定;(3)完全轉移所有權,即技術持有人將技術成果完全出售給企業。技術成果入股時,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需要考慮技術資產的高風險特性。一般來說,技術資產的所有權歸企業直接所有,其風險也應由企業直接承擔,剩余控制權應該將合同中未能詳盡規定的經營活動的最終決策權賦予風險承擔者,這并未改變企業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之間的分配關系。對于未能完全轉移技術資產所有權的企業組織,由于與資產相關的風險未同時轉移至企業,所以技術資產由其原所有者分享部分所有權做法是有效的,因為這樣可以發揮技術資本產權的激勵效應,對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和技術資產的有效利用也有重大的意義。
四、嵌入技術資本的公司治理和投資模式與整合機制
依公司治理的視角來看,股東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所有者”,擁有天然的權力直接參與或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等權力機構行使經營權,經理人是其聘用的擁有經營權的人。股東分享到的凈收益是在公司對經理人和其他雇員、供應商和債權人支付后的剩余部分,與此相對應,股東對企業的索取權應是一種剩余索取權。由于股東對企業索取權的“剩余”屬性,使得當公司的經營收益不足以支付債務資本所有者、供應商以及雇員勞動所得時,股東將得不到任何剩余,當然,如果公司盈利,相對應的剩余收益也會增多。按照現代企業理論,剩余控制權是剩余索取權的對稱物,也就是說,享有剩余索取權的股東同時享有對企業的剩余控制權,監督公司的經營運行狀況,以期獲得盡可能多的凈剩余。公司治理是一種組織間協調機制,可以視為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的有機整合,基本目的是形成一種制衡機制,該機制試圖通過一系列治理機制設計和治理制度安排,用以監督激勵經理人的經營行為,在一定限度內保證經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過程中不實施機會主義行為,在保障個體利益的同時,實現企業的整體利益;使得企業高效協作、有序競爭,從而減少成本、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機會,維持組織的穩定存在。現代公司治理遵循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和共同治理的邏輯,企業所有者不僅包括傳統的財務資本和實物資本所有者、人力資本范疇,還包括技術資本、知識資本和信息資本的所有者,共同形成要素的有機組合,以提供要素資本并要求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所有權分享。因此,在理性“經濟人”約束與激勵相容條件下,要體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目標,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須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制度安排。
這樣,由報酬遞增驅動的技術資本與制度安排的共同演化過程形成了“技術—制度綜合體”(Unruh,2000)。在技術競爭初期,報酬遞增會使某種技術獲得初始競爭優勢(如較低的生產成本),從而吸引較多的使用者;而獲得更多應用的技術會得到更大的改進,進而鼓勵更多人采用該技術。最終,獲得報酬遞增的技術進一步占領市場后,一系列與之關聯和互補的技術和基礎設施就會逐漸建立起來,形成技術資本系統,這將進一步強化技術競爭,因為技術資本系統的形成和完善會提高技術資本的轉換成本,而轉換成本的提高又會進一步阻礙技術資本系統轉變和新興技術的使用。嵌入技術資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人力資本所有者憑借人力資本及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屬性擁有企業所有權;技術資本所有者則因提供給企業技術而分享與其所持股份對應的企業所有權。仍以技術入股為例,如果技術資本所有者可以長期穩定地提供技術或技能服務于企業,則可以擁有一定的股權;其他資本提供者依照提供資本的份額分別享有對應的企業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這樣就形成了各要素資本提供者共同分享企業所有權的治理結構。在這種公司治理結構下,依據各自在企業要素資本結構中的份額形成所有權的分配,制衡企業各要素資本提供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愿望和治理所得利益,在二者相互博弈中發揮著特殊的平衡作用。同樣,各要素資本對企業價值增值的貢獻成為企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和實施的基本依據。在企業內部,公司董事會針對市場競爭和對企業現有要素資本情況的了解,代表各利益相關者和要素資本所有者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提出合理建議,或者批準公司經營者提出的長期規劃。由于技術資本的價值創造屬性使其成為企業價值變動的根本性因素,價值導向技術資本管理可以深層挖掘技術資本的價值創造潛力、價值提取能力、價值增值的實現能力,為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優勢,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技術資本日益受到經營者和所有者的重視,在企業長期發展規劃中也會突出其獨特地位,采納技術資本提供者或技術專家在對技術資產的投資控制和產品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建議,如此對技術資本的控制也形成了主動調整要素資本結構的動力。但從根本上講,要素資本結構調整的動力仍然來自于外部市場競爭。因此,在技術的使用過程中,通過技術的快速復制實現其“邊際收益遞增”的價值增值規律,獲得合約收益遞增的效應,使技術資本在要素資本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實現價值連續增長,呈現報酬遞增規律,顯現出非線性倍數效應,最終才能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強,突出技術資本的地位。當然,根據企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對要素資本結構的調整并非沒有限度。
對于企業自主創新形成的技術資源,要求其必須與企業其他要素形態相結合,使企業整體資源的價值也呈現“邊際收益遞增”的特征和規律;對于外購引進的技術資源,企業更需要提高自學習能力,利用“干中學”、“用中學”等自學習效應,最大限度地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并力爭有所創新。企業是一種資源和能力的集合,企業的各類資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特殊能力體現了企業之間的異質性(Prahalad和Hamel,1990)。企業的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本最易成為核心競爭優勢的承擔者。在共同治理邏輯下,技術資本與其他要素資本形態的結合對企業價值創造的“邊際收益遞增”作用,對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實現以及企業所有者分享所有權的實現過程意義重大??傊?,作為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新要素形態,企業的技術資本決定了企業當前市場前景的評判和配置資源的能力,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也是企業價值變動的根本性因素。嵌入技術資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下,企業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實現是理所應當的價值回報。
五、技術資本投資戰略的治理趨勢
技術資本的價值體現在作為資本進行投資的前景,因此確認技術資本的價值是一個分階段的投資決策過程。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中關于階段技術性質的描述,伴隨競爭的日益激烈,成本差異對生產的影響日益重要,也正是這個原因,對于具備外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能力的企業,資源配置的重點應投向外來技術引進和吸收等方面,特別是那些成熟的技術方法。從技術趕超的角度來看,較好地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合理引進技術方法也有助于縮短企業趕超時間。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技術資本投資并不是交易成本的主要來源,反而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因為專業化和異質性投資是有價值的、稀有的、很難被競爭者模仿的。技術資本投資模式,應充分考慮技術資本產權所具有的價值,詳細區分技術資本產權與人力資本產權,而并非是將經人力資本提供后所帶來的經濟價值一并計算在內。由于技術企業中權益合資的期權價值以及未來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是非常高的,技術資本投資大部分的風險都處于資金供給方,因此投資可行與否大致上都決定于資金供給者必須在既定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愿意接受以技術資本產權為介質的投資模式。當不確定性得以解決,技術證明是有價值的,企業會通過獲取這一合資聯盟而執行期權。在當今信息技術時代,擁有核心技術、核心產品才能真正獲得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通信、計算機、新材料等技術密集型行業,重大技術資本投資的成功與否將從根本上決定企業的成功與否。
對于技術資本投資,一方面,技術資本投資本身的成功與否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市場需求的千變萬化,技術資本產權的市場價值也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而且對此的投資不是可逆的,因此應該采用較靈活的治理方式,如市場外購等。此外,對于掌握行業通用技術的專家,由于行業技術不確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技術專家人力資本的外部不確定性,因此應該通過市場方式來交易;而對于需要研發本企業專有技術的專家,由于專有技術所具有的內部不確定性需要內部學習才能予以掌握,所以應通過更好的實現內部學習的一體化方式,即在企業內部培養。行業技術專家作為技術資本所有者的不確定性屬于外部不確定性,應該以構建靈活性期權的機理去治理。企業核心技術專家既受到本企業技術不確定性的影響,也受到行業技術發展的影響,所以其內外部不確定性都很高,一般應在內部培養的同時,與聯盟企業合作研發,共同培養。比如合資企業建立之初往往是為了利用對方的技術優勢,但當這一技術為企業核心技術時,聯盟企業并不會真正將核心技術傳授于對方,合作的最終結果并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往往以合資的解體而告終。從技術要素和要素關系的角度看,一方面,技術資本投資模式主要通過引進與現有企業基礎相匹配的先進技術來改進要素投入結構,并要求財務資金、人力、物質等資本與之匹配;另一方面,企業有充分的技術吸收消化能力,并且資源配置策略的重點在于提升技術的企業轉化能力。
保險投資是保險公司在組織經濟補償和給付過程中,將積聚的閑散資金合理運用,使資金增值的活動。保險公司的資金來源由資本金和保費收入構成,其中可用于保險投資的基本上是資本金、準備金〔按比例從保費收入計提〕和承保盈余三部分。由于保費收支所存在的時間差和數量差,使保險公司積累了大量暫時閑置資金,為保險資金投資創造了可能;保險公司的生存發展及自身職能的履行,使保險資金投資成為必然。
(一)保險投資發展的內在動因
1.保險投資可以減少保險市場因競爭加劇,而導致保險公司主營業務利潤下降的程度。
保險公司的業務大致分為兩部分:承保、投資。從發達國家成熟保險業的情況看,承保利潤為基本持平或虧損,主要作用是吸納資金;而投資利潤決定了保險業的生存和發展。在1975~1992年間,除日本和德國以外,其余幾國平均承保利潤均為負數,保險公司主要利潤來自投資收益。
2.保險投資可以加快保險資金積累,提高償付能力。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由資本金和公積金構成。保險投資獲得的利潤,一方面可以按比例計提公積金,成為保險公積金積累的間接源泉,提高保險資金的安全性,做到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在保險公司認許資產和負債之差不滿足保監會要求的數額時,保險投資利潤的一定余額可以轉為擴充資本金,為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壯大提供了資金準備。
3.有效的保險資金投資收益,可以降低保險費率,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現階段市場經濟環境下過高的費率,無疑會影響投保人的投保積極性。通過保險投資活動,可以增強保險企業的贏利能力,為降低保險費率提供物質條件。這樣既能發展壯大保險企業自身經濟實力,提高其收益,也能降低保費,提高保險企業市場競爭力。
(二)保險投資發展的外在動因——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完善
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一方面使得各種金融工具不斷創新,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以及股票發行的品種和數量不斷增加,使保險投資有了更多可選擇的客體;另一方面,各種類型的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占有率也穩步上升,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共同基金成為資本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者,不僅了擴大的資本市場的投資規模,還降低了資本市場的非系統性風險。
二、我國保險投資現存的問題
我國保險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始終保持了平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截止到2003年底,全國保險業資產總額為9122.84億元,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8739億元,但在高速增長的背后隱憂亦存。投資收益率下降是保險投資中最突出的問題。
我國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下降的表現:
第一,保險可用資金的快速增長和資金運用渠道狹窄的矛盾突出。
從國際保險市場看,保險投資采用了多種保險投資方式,具體包括:銀行存款、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保單質押貸款、不動產投資等。安全靈活多樣的投資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險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選擇投資方式,按照收益性、流動性的要求和原則對基金進行投資組合。而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僅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買賣金融債,買賣中國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同業拆借和保監會同意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雖然保險基金能進入國債市場和同業拆借市場,但受到交易品種、交易額、交易環節及市場本身發展程度的制約,難以進行現券交易,缺乏流動性,也制約了保險公司的投資運作。
第二,保險資金利用率低且主要用于銀行存款,投資結構不合理。
在發達國家,保險投資率一般位于80%以上,壽險的投資率可達到97%。以美國為例(見表2),而我國保險投資還不到50%,有限的保險資金主要限于銀行存款,資金投資運用率很低,結構單一(見表3)。
資料來源:中國保監會網站經整理得到
1.從表2中可以看出,1993-1997年這5年間,美國壽險公司的投資中,證券投資所占比重達70%。其中,政府債券在投資比例中呈減少趨勢,股票和公司債券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抵押貸款比例下降,保單貸款和不動產保持穩定。1997年,資產結構比重依次為:公司債券、股票、政府債券、抵押貸款、保單貸款和不動產。
2.從表3中可以看出,我國保險資金主要用于銀行存款,保險投資所占比重不到50%。在保險投資中,國債投資的比重較大,在投資比例中呈逐年減少趨勢;證券投資基金比重較小,基本保持穩定,其他形式的投資在逐漸增加。
3.兩表對比分析可見,美國壽險公司以證券投資為主;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仍以銀行存款為主,占其資金運用的一半以上。這種保險投資結構使我國保險公司投資收益與國外產生很大差距:美國、英國等西方保險公司1975—1992年的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在8%—12%之間;而2002年我國保險資金平均收益率僅為2.97%,投資收益率很低。
由于資金無法充分利用,巨大的資金余額正處于低效益的空轉狀態。同時,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的比例過大,證券投資基金的比重過小的投資結構,也不利于保險資金分散投資風險和建立有效的投資組合。
第三,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嚴重不匹配。
資產與負債的匹配一般是指投資資產與對投保人負債之間期限結構的配比關系,包括資產與負債期限不匹配、預期資金運用收益率與保單預定利率不匹配等。資產匹配的最基本要求是構造一種資產結構,保證在任何時候資產的現金流入與負債的現金流出相對應。如果這種對應不能實現,就會產生資產與負債不匹配的風險,導致保單償付發生困難或資產預期收益受到影響。
壽險資金一般具有保險期限長、安全性高等特點,因而在我國現今這部分資金比較適于投資長期儲蓄、國債、房地產等。財險資金期限相對較短,流動性要求較強,比較適于同業拆借、股票投資等流動性強、收益高的投資品種。目前,由于我國比較缺乏具有穩定回報率的中長期投資項目,致使不論資金來源如何,期限長短與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資。這使得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期限結構不匹配,嚴重影響了保險資金的良性循環和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第四,保險公司資金受到銀行利率影響,存在較大的系統風險。
由于我國保險投資中利率產品的比例過大,利率變化對保險投資收益影響很大。尤其是近幾年來,人民銀行連續8次調低銀行存款利率,使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高于存款利率。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僅為2.88%,而保險資金平均成本高達6.5%,保險資金大量存于銀行產生了較大的利差損。這使得我國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面臨較大的利率風險。
三、充分利用外在動因,使保險投資與資本市場互動結合
保險業的發展離不開有效的保險投資,從各國保險業的投資結構來看,證券投資在保險投資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資本市場成為保險投資的重要場所,保險投資也成為聯系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重要紐帶。
(一)我國已從宏觀層面把資本市場作為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重要領域
保險投資的渠道狹窄,限制了保險公司的投資運作,也影響了保險投資的收益率。從各國保險監管機構對資金運用渠道的規定來看,一般對保險資金入市的限制比較寬松。從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踐看,我國也正在開始把資本市場作為拓寬資金運用渠道的重要領域。1999年10月,保監會批準保險資金間接入市。根據當前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的規模,確定保險資金間接進入證券市場的規模為5%。新《保險法》將原法第104條第三款,修改為第105條第三款“保險公司的資金不得用于設立證券經營機構,不得用于設立保險公司以外的企業?!笔鶎萌腥珪Q定,將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規資金入市渠道,為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留下了空間。2004年2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表明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方向和趨勢已非常明確。
(二)資本市場提供多種信用形式,為保險投資結構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礎
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由于投資結構不合理,形式單一,存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而資本市場上多種投資工具的選擇,使保險投資可用空間增大。保險投資在資本市場上可選擇不同期限、不同性質、不同風險和收益的證券組合。既能滿足不同性質和期限保險資金的需要,達到資產負債匹配;又能有效地分散風險,形成一個合理的投資結構,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三)保險投資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保險業務的特性使保險公司擁有大量的長期穩定的投資基金,成為資本市場上一個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業通過吸收長期性的儲蓄資金,并按照資產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資與資本市場,實行集中使用,專家管理,組合投資,可以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即增加了資本市場資金供給,又刺激了資本市場籌資主體的資金需求,擴大了資本市場的規模。
保險公司通過承購、包銷、購買參與一級市場的發行和做為機構投資者參與二級市場的流通,以其在風險一定的條件下通過經常性的調整投資資產組合,實現受益最大化。這不僅有利于穩定資本市場,削弱投資者操縱市場的能力,降低資本市場的系統性風險;而且有利于完善資本市場結構,促進市場主體的發育成熟和市場效率的提高,從而實現資本市場發展和保險投資收益提高的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
總之,中國保險業要發展,不僅要發揮好保險的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功能,還必須充分重視和發揮好保險的資金融通功能,把保險資金運用與保險業務發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斷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加大保險業參與資本市場的力度。資本市場要利用保險投資的有利條件,盤活資金,產生效益。促進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最終達到保險業與資本市場“雙贏”的目的。
參考書目:
《新形勢下的保險資金運用:開放與投資安全》作者:張洪濤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3年6月第1版
《現代保險企業管理》作者:董昭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保險公司經營管理》作者:魏巧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建立健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