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四共青團員范文

        大四共青團員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四共青團員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大四共青團員范文

        大學四年轉眼就過去了,同學們都開始為就業而奔走。四年來,我們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聚集理工,伴隨理工度過了四年意義非凡的學習生涯。期間,我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熟。特別是在大四這一年,更是讓我不但體會到了即將告別學生生涯的種種滋味,也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自己在校期間的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

        大學在校期間授予了我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我畢業后提供了社會生存的資本,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四實習期間,我非常深刻地體會了學校所授知識的重要性,我很慶幸能成為浙江理工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學生,百年老校的名牌專業賦予了我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另一層無形的專業資本。在社會上鍛煉期間,我發現許多企業對我校的服裝專業好評連連,而且我發現目前還有許多服裝生產企業在專業知識方面缺乏一個理論的高度,很多企業的部門都一直停留在對生產經營過去式的經驗積累上,而對于服裝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產業來講是遠遠不夠的,在專業知識上他們急需新鮮血液的灌輸。這為我們這些新人創造了機會,也為服裝產業提供了新的成長條件。

        在社會實踐和生產實習中,我親身體會了社會競爭和工作要求。我站在學校與社會的接結口,即將邁出人生的重要一步,但是我已經不再彷徨,而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我有信心接受社會的考驗。因為我的思想在社會鍛煉中已經有了新的進步。它讓我對未來的生存形成了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成長的道路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當了近十年的共青團員,個人認識也隨著環境和時間的變遷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以前一直是把讀書學習放在首位,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祖國共青團對我們的培養。如今,我們即將告別校園走上社會,要用我們的知識報效祖國,通過我們的努力工作回報社會、奉獻社會,這也是我們做為一名共青團員應盡的義務和肩負的使命。也許再過幾年我們大家都即將告別共青團員的稱號,但是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會記得曾經在共青路上走過,也永遠將這條路延伸下去。

        第2篇:大四共青團員范文

        2012年7月,告別剛做完手術不久的母親,告別至今仍不知我在新疆支教實情的89歲高齡的爺爺,我懷揣著單純而美麗的夢想,拖著沉重的行李箱,準備到遠離故鄉3000公里外的地方,第一次感到無措和對前途迷茫的恐慌……踏上赴疆列車的那一刻,我回頭向家的方向望去,一遍遍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既然選擇了就永不后悔。能成為全國815名研究生支教團中的一員,我力求自己能夠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在西部支教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為飛揚的青春增添些壯麗。

        初到新疆,我克服了水土不服、皮膚反復過敏、皰疹等疾病的折磨和困擾,以期盡早進入角色。長途跋涉和培訓過后,我被分配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三師紅星高中。近一年來,我努力地證明著自己,初為人師的緊張、激動、欣喜等復雜的心情交織著。最怕講課時孩子們用求知若渴的眼神目不轉睛地望著我,眼神碰撞的一剎那,也激勵著我要更加努力下功夫精心準備每一節課。由于很多時候都是臨時代課,這就要求我以最短的時間盡快熟悉不同年級的課本和不同程度的學生,雖然無形中增加了教學難度,不到一個學期我就要熟悉4本不同的教材,但這也鞭策著我勤奮鉆研、不斷探索。

        在授課過程中,被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深深觸動的我設置了“與你分享美”課前精彩五分鐘活動。在每節語文課的前五分鐘,我為這些從未走出疆內的孩子們講述外面的精彩世界,為他們分享優美語段、名言警句等等,看著孩子們特別喜愛這個活動,我也樂在心里。課下了解到班上一些團場孩子的家庭狀況后,我不禁對貧困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狀況憂心起來,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利用“一對一”座談、溫馨便條、書信等方式和他們溝通交流,又先后從自己的生活補貼中拿出1000余元購買作業本、筆,用來獎勵或資助班上的學生。我時常以自己的成長經歷告訴他們,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定要學會堅強,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夢想,敢于追夢。

        第3篇:大四共青團員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慈善意識 現狀 對策

        [作者簡介]陳鴻雁(1969- ),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工業大學人文與法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魏艷(1986- ),女,山西大同人,河北工業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天津 300401)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5-0168-02

        一、研究背景

        民政部于2011年7月15日在京的《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指出,加強慈善學科建設,制訂慈善教育計劃,指導學校在德育課程中培育慈善意識,弘揚慈善行為,并納入學生素質評估中。積極推動慈善周、慈善日等多種形式的慈善宣傳活動,營造全民參與慈善的良好氛圍。這些內容為加強慈善文化建設和發展慈善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總體而言,在整個社會中我國公民慈善意識尚未形成主流意識,公民的慈善意識存在著普遍缺失的問題。因此,作為社會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和祖國未來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慈善意識現狀也已成為社會逐漸關注的熱點。加強大學生慈善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個人道德素質的提升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且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內部驅動力。

        “慈善”指對人關懷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目前學界對慈善意識的研究多以倫理學觀點為主,認為慈善意識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其形成發展過程是外部制約和內在轉化的辯證統一過程;從其內涵來說,是指在外部環境提供給個體諸多有關慈善的感性素材的條件下,由個體的慈善知覺引起的,從慈善認知到慈善情感傾向、慈善動機、慈善行為意向這一系列心理活動的綜合;其具有自覺自愿性、不圖回報性和平等性。就個體內在而言,把慈善意識分為五個層次:慈善直覺層、慈善認知層、慈善動機層、慈善情感傾向層、慈善行為意向層。

        國外學者對慈善及慈善事業研究歷程長、成果多、理論體系成熟,但我國對慈善事業的研究起步晚,研究領域較小,對大學生慈善意識研究尚處于初始階段,理論基礎比較薄弱。而且,從目前對慈善意識研究的成果來看,大多數都是理論性研究,并沒有結合當前新情況進行實證研究,對大學生慈善意識的深度研究很少。本研究在總結大學生慈善意識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形成大學生慈善意識調查問卷,發放問卷進行實證研究,通過SPSS17.0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當前大學生慈善意識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慈善事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二、研究方法和過程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所用問卷為自編《大學生慈善意識問卷》,問卷的制訂修訂完善過程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訪談法和德爾菲——專家小組討論法。

        2.研究過程。通過文獻研究、訪談和專家小組討論,制定出大學生慈善意識問卷。在河北工業大學選取200名被試進行預測試,使用SPSS17.0對預測試回收的有效樣本進行分析,刪除不合理的題項,形成正式問卷。(1)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本研究選取了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科技示范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五所高校的1200名學生作為被試。其中每所學校發放問卷200份,共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1023份,有效問卷1023份,回收率85%,有效率85%。(2)數據統計。對正式發放的問卷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后,使用SPSS17.0進行敘述統計量分析,得出大學生慈善意識在相關統計變量上的顯著性差異。

        三、大學生慈善意識問卷調查結果

        由于大學生慈善意識問卷的五個維度包括的個別題項數不同,因而將“層面”平均得分化為“層面單題”的平均得分。根據敘述統計量表得出,被試對象的慈善直覺層單題的平均數得分為2.60,慈善認知層單題平均數得分為2.78,慈善動機層單題平均數得分為3.64,慈善情感傾向層單題平均數得分為2.37,慈善行為意向層單題平均數得分為2.64??傮w而言,大學生慈善意識不同層面普遍得分偏低,其中慈善動機層尤為嚴重。

        1.慈善直覺層。超過半數的學生表示偶爾關注慈善,經常關注和不關注的人數比例差別不大;在題項“您對慈善了解程度如何”中,超過半數的學生表示只對慈善了解一點;通常大學生對慈善的現狀為一般滿意。

        2.慈善認知層。通過使用SPSS軟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敘述性統計后得出,大學生在慈善認知層面最重視的慈善活動是紅十字會,其次是希望工程。微笑列車、慈善“一日”捐、慈善雨水積蓄工程是學生相對了解較少的慈善活動。在有關慈善免稅的政策上,幾乎很少有學生知道這方面的知識。

        3.慈善動機層。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參加慈善活動是為了能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這一觀點選擇“非常贊同”學生比例為36.1%。調查顯示,學生表明因同情心而捐贈的人數較多,占總數的46.1%,其次是社會責任心。在這些學生當中大多數學生表明反對為了揚名而參加慈善活動。然而,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多數學生表示雖反對為了揚名而參與慈善活動,但他們是為了實現個人利益,而非利他動機。

        4.慈善情感傾向層。大學生更加傾向于信任學校和新聞媒體;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慈善事業不應該帶有商業色彩;認為公眾人物的慈善捐助行為對社會示范、表率效應較強的學生占多數,認為沒有示范效應的學生占少數。

        5.慈善行為意向層。大學生主要參與慈善方式是為病重同學、朋友等捐款,其次是為災區、希望工程捐款。大學生在慈善捐款方式上,多采用的是現場捐款,其次為短信捐款,采用郵局、銀行捐款和網上捐款的人數較少。59.2%的大學生表示比較愿意,手頭富裕有機會就會拿出一定的錢贊助慈善事業、希望工程或者貧困的人,也有少部分人表示“不愿意,那么多有錢人不捐,我也不捐”。

        四、大學生慈善意識在相關統計變量上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大學生的慈善意識在性別、年級、專業、是否獨生子女、政治面貌、生活背景、信仰宗教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顯著性。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慈善動機層面有顯著性差異,男生比女生更具有社會責任心,而其他四個層面差異性不明顯;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慈善動機層面有顯著性差異,大一、大二學生參與慈善的積極性較高,而隨著年級的提高,大三、大四的學生參與慈善的積極性明顯減弱;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慈善動機層面有顯著性差異,在參與慈善活動方面,理工類、文史類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相比,更加積極;多生子女與獨生子女在慈善行為意向層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多生子女在參與慈善活動的方式上多于獨生子女;黨員、共青團員、群眾在慈善動機層面和慈善情感傾向層面均有顯著性差異。總體來看,黨員在這兩個層面上明顯高于共青團員和群眾;有無的大學生在慈善意識動機層面有顯著性差異,有的學生同情心和社會責任心都高于無的學生;不同生活背景的大學生在慈善動機層面和慈善行為意向層面有顯著性差異,城市學生采用捐款方式明顯多于城鎮、農村學生,農村學生參與慈善動機層略低于城市學生;不同生活費來源的大學生在慈善意識問卷中整體沒有顯著性差異。

        五、對策與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在慈善認知、慈善動機、慈善行為意向等層面普遍得分偏低,屬中等水平。因此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觀點出發,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中融入“大學生慈善意識知、情、信、意、行”五統一的教育方法,提倡大學生感恩教育,培養大學生慈善意識,促進大學生個體全面發展。

        1.拓展大學生的慈善認知視野。加強大學生慈善直覺和認知層面的教育,也就是“重知”。隨著近代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人們對慈善的理解和認識要不斷更新。引導大學生在慈善認知層面上對“慈善”這一概念重新認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慈善價值觀。建立一套與此相適應的慈善價值認知體系,促進慈善知識的吸收和內化。深刻理解慈善意識的內涵,使大學生真正認識到個體在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或事時,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思想、知覺等各種觀念形態對于社會和他人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這個過程的實質就是從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轉化過程。設置慈善課程,使大學生接受正規的慈善教育。一方面,學校應把慈善設置成一門單獨的課程,加強大學生對慈善及慈善事業的了解,形成一視同仁地、無差別地對待所有需要幫助的人的現代慈善意識,在現代慈善意識的指導下,大學生不僅要認識到慈善是每個公民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個人自我強加的義務,而且慈善就是履行這種責任和義務的方式,而使慈善真正成為一種“平常行為”。另一方面,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專業基礎課程的同時,應潛移默化地將慈善知識滲透到自己本專業的學習中。最后,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結合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等特點拓展大學生的慈善認知視野,同時加強對大學生參與慈善實踐活動的指導,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慈善觀點。

        2.激發大學生的慈善參與動機。加強大學生慈善動機層面的教育,也就是“養情”。慈善情感是人們在現實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對慈善的愛憎好惡的態度。慈善動機和情感是慈善認識向行為轉化的催化劑,慈善情感是伴隨著人們的慈善認識而產生和發展的,對慈善行為起著很大的調節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把大學生參與慈善活動的動機和個體品性的培養結合起來,使其成為一種個體的內在需要,教導學生在“成事中成人”。參與慈善活動其實就是個體慈善動機和慈善情感傾向互相轉化的過程。比如,組織學生觀看感恩題材的影片,參加社區志愿服務,到邊遠山區支教,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大學生熱衷慈善的情感,建立人際間的信任感,構建慈善誠信體系,增加大學生慈善活動中人際交往的信任因素。

        3.強化大學生的慈善行為意向。加強大學生慈善行為意向層面的教育,也就是“持行”。強化大學生參與慈善的行為意向,關鍵在于如何提供個體對自身參與慈善活動的能力判斷。因此,在慈善活動中既不要過分看清自己的參與能力,也不要把自己置于過分重要的位置,這樣就能對自身參與慈善的能力作出正確判斷。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正視個體對慈善事業的推動作用。學校應切實為大學生創造參與慈善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大學生在自覺自愿參與慈善實踐的活動中樹立牢固的慈善信念。一方面,把做義工、志愿者等慈善活動納入大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中,豐富校園慈善文化,提高大學生德育素質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另一方面,學校定期與敬老院等慈善組織機構聯系,能夠確保大學生多樣性地參與慈善活動并在實踐中鍛煉出堅定的意志力。增強慈善意識,擴大慈善事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提高大學生群體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校園成為慈善文化和慈善意識養成的健康土壤。

        [參考文獻]

        [1]周秋光,曾桂林.中國慈善事業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4篇:大四共青團員范文

        Abstract: Engulfs the entire world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economic society has brought the unprecedented impact for our country, the university graduating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one misfortune after another. This article is precisely based on such background, has carri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my school student, 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their employment thought tendency, the discussion employment difficult behind reason, to seek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to instruct my school student to get employed smoothly carries on the beneficial attempt.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mploym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Occupation plan

        關鍵詞:金融危機 就業 思想教育 職業規劃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 education.

        作者簡介:王輝,男,1981年生,華中師范大學行政管理碩士,現就職于嘉興學院黨委宣傳部。職稱:助教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是雪上加霜。為全面了解我校學生的就業思想動態,作者組織了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思想動態調查,并做了相應分析。

        一、問卷回收情況分析

        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361份,有效問卷361份,有效回收率達90.25%。本次調查的對象涉及全校學生,在回收的361份問卷中,男生作答134份,占37.12%,女生作答227份,占62..88%。其中大一學生作答117份,占32.41%,大二學生作答117份,占32.41%,大三學生作答111份,占30.75%,大四學生作答16份,占4.43%。工科類學生作答65份,占18.00%,理科類學生作答98份,占27.15%,文科類學生作答198份,占54.85%。接受調查的學生中黨員有47人,共青團員304人,群眾10人,分別占13.02%、84.21%和2.77%。接受調查的學生中來自貧困或較貧困地區農村的學生95人,貧困或較貧困地區城市55人,富裕或較富裕地區農村140人,富?;蜉^富裕地區城市71人,分別占26.32%、15.24%、38.78%和19.66%。本次的問卷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如實反映我校學生的思想狀況。

        二、金融危機下學生思想狀態掃描

        (一)就業心態解析

        1.學生擇業觀發生變化

        “在金融危機前,您的擇業觀是什么?”調查顯示,選擇先擇業后就業的學生為92人,占25.48%,選擇先就業再擇業的學生為269人,占74.52%。這說明我校大部分學生的擇業觀是十分理性的。當追問“在金融危機爆發后,您的擇業觀是什么?”調查顯示,之前選擇先擇業后就業的92名學生中,有65人仍堅持與以往一樣的觀念,另有27人選擇先就業后擇業,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足以說明金融危機的爆發影響了部分學生的擇業觀。

        2.學生對就業地區的選擇比較矛盾

        目前很多調查表明,高校畢業生扎堆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就業,這也是造成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本次調查表明,我校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的過程中心情很矛盾。在問卷中設問“您是否愿意到城鄉基層去就業”,186人選擇愿意,78人不愿意,另有97人不確定,這說明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我校學生對就業地點的選擇不再那么苛求。而當追問,“你畢業時會選擇在什么地區就職”時,64.27%的人選擇在經濟發達地區就職,17.17%的人選擇在中部地區就職,而只有5.81%和12.74%的人分別選擇在西部地區和在城鄉基層就業。對比顯示,到經濟發達地區工作還是大部分學生的第一選擇,而迫于就業的壓力,他們也準備退而求其次,這也充分說明了學生內心的不安和矛盾。

        3.學生對工作的期望比較高

        工作單位的性質是很多學生比較關心的,本次也對此做了相應調查。結果顯示,14.40%的學生首選在國營企業就業,13.02%的學生選擇在民營企業就業,而希望在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就業的學生則高達44.60%,這也應證了我校學生為什么熱衷參加國家或地方公務員考試。另有27.98%的學生選擇在外資企業就業。

        而對于首份工作的月薪期望,9.14%的學生選擇2500元以上,33.24%的學生選擇2000元至2500元之間,而44.60%的學生則認為1500元至2000元之間的薪酬可以接受,另有13.02%的學生選擇1500元以下。據筆者了解,中國廣播網在2008年11月23日,委托中國人民大學世紀謹勤公司,對北京地區2009屆本科畢業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09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底線月薪為1660.5元。對比我校的調查結果,學生對首份工作月薪的期望偏高,在今后的就業輔導過程中需要加以正確的引導。

        (二)就業前景解析

        1.對就業前景看法不一

        接受調查的361人中,117人對就業前景感到樂觀,占32.41%,188人對就業前景感到擔憂,占52.08%,36人覺得無所謂,占9.97%,還有20人選擇了其他。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普遍對就業前景擔憂,即使在2月7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7項措施,學生們對就業前景的看法仍然沒有多大變化。對于這次會議確定的措施,有40人對前途充滿信心,認為肯定可以找到滿意的工作,有105人只是有點樂觀,感到不是孤軍奮斗,而有169人卻認為很難說,要看政策實施的具體效果,這占到被采訪人數的46.81%,另有47人認為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占13.02%,這兩種看法占到被采訪人數的59.83%。正因為對就業前途的擔憂,接受調查的學生將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層面,希望學校及時解讀國家就業政策,廣開渠道提供就業信息。

        2.選擇考研的學生有所增加

        調查顯示,69名學生在畢業前會選擇考研,占到19.11%,這個比例比此前有所增加。而對于選擇考研的原因,則各有不同,36人是因為想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11人是因為想從事研究性的工作而選擇繼續深造,而有14人是因為想避開當前金融危機下的就業不景氣形勢,還有8人是因為其他的原因。

        3.學生提升就業能力的途徑多樣

        在我校應屆畢業生中,參加工作是他們的首選,此次調查中,有246人選擇畢業之后立即參加工作,占到被調查人數的68.14%。而目前爆發的金融危機,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他們普遍覺得就業不易,應該充分利用在校的時間,積極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而對于如何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則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170人次認為應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扎實掌握專業技能,117人次想選修第二專業以增加知識儲備,157人次計劃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以增加就業砝碼,另有224人次則認為提升就業能力最好的途徑是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工作經驗。雖然學生們對于如何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看法不一,但是他們的態度是積極的,對于學習有著迫切的需求,這將極大的促進我校的學風建設。

        (三)創業態度解析

        本次對學生創業意圖的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24.93%的學生有自主創業的打算,還有50.14%的學生在考慮中,而隨著環境的變化,這部分學生中肯定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選擇自主創業,這表明我校準備自主創業的學生是很多的。對于創業可能面臨的困難,36.43%的學生認為缺失資金是最大的困難,40.72%的學生認為缺乏經驗是最大的困難,16.62%的學生則覺得沒有合適的項目,4.43%的學生則認為缺乏相關部門的支持,另有3.60%的學生則覺得有多項困難。為此,在今后進行就業輔導時,應加強對自主創業的考慮。

        三、問題與原因

        1.職業生涯規劃缺乏的影響

        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心態比較復雜,一方面他們對自身的就業前景感到擔憂,另一方面他們又期待比較高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薪酬。綜合調查資料分析,筆者以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缺乏是造成學生就業心態復雜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有二:第一,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缺乏,導致學生對于自己將來要從事什么職業、在什么地方就業沒有明確的目的,造成學生一窩蜂考公務員的現象,希望在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就業的學生高達44.60%足以說明這一問題。第二,職業生涯規劃的缺乏,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盲目性。他們熱衷考取各種熱門證書,但并不清楚考取的證書和自己專業的相關性何在。即使選擇考研的學生,也有相當多的人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為了暫時躲避就業的壓力。

        造成學生職業規劃缺乏的原因很多,筆者認為有兩點是至關重要地,其一是學生自己不清楚、不重視;其二是學校沒有相應的課程或咨詢中心??梢哉f,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導致很多學生的想法和預期脫離了現實。

        2.大學生思想教育缺位的影響

        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缺位帶來的最大影響在于無法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也是造成很多學生消費觀念不正確的主要因素。而思想教育缺位關鍵在于,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單調,內容僵化,針對性不強。高校中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過多的依賴兩課教育,最主要的課程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基礎》,而正規的課堂教育又由于教學內容單調和手段落后的影響,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盡管我校在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做出了努力,比如設立輔導員談心制度,但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關系,輔導員往往只能關注少部分學生,這大大削弱了思想教育的力度。同時,只注重專業教育和科研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傾向,也不利于促進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對策思考

        1.拓展“兩課”內容,促進學生思想教育

        重視學生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抓好“兩課”建設,充分發揮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堅持教材的基礎上,要努力拓寬、豐富“兩課”內容,緊密跟蹤國家的時事政策,特別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政策,進行適時講解,還可以進行適當的理財知識的講解,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消費理念,使“兩課”教學既有理論上的堅定性與徹底性,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現象性,從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幫助學生認識大學期間學習、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問題。

        2.加強師資力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大部分學生是在對自己未來職業并不清晰的情況下上的大學,如何合理規劃自己,在四年大學生活中成長成才,是很多學生所期盼的。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而且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還能夠為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目前,我校就業指導中心還沒有專門的職業規劃師,一般都是由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或者思想政治輔導員來指導,這些老師即便是有職業規劃師資質,往往也是在工作之余通過短期培訓獲得的。師資基礎薄弱,大量專業職業生涯教育人才的缺乏成了這一問題的瓶頸。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要滿足對專業師資的需求。

        3.明確學生需求,增強就業指導課針對性

        調查顯示,我校學生對于工作的預期脫離社會的實際情況,為此要進一步明確學生的需求,增強就業指導課的針對性。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調整學生對工作的預期,使其符合現實需求,促進學生就業;其次,加大政策的解讀力度,使學生全面了解國家的最新就業政策;第三,強化創業能力教育,對學生關注的問題,在創業中可能面臨的問題進行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第四,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此同時,學校還應創造條件,比如擴大第二學位的選擇范圍,增設校外實習基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4.轉變工作思路,促進我校學生順利就業

        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扎實做好2009屆畢業生就業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推動我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學校積極搭建平臺,為學生創造就業機會。在校黨委的指導下,我校學生工作部(處)也做了積極嘗試。其一是努力做好服務工作。及時了解畢業生的就業動向和國家、地方的就業政策,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值,并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積極就業,做好早規劃、早選擇、早簽約。其次是主動出擊創造機會。學生工作部(處)深入一線,利用我校在有色金屬行業的資源優勢,帶隊到江西銅業公司,云南鋁業公司進行上門推薦畢業生。與此同時,與嘉興縣市人事局協商,共同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聯合行動計劃和方案,通過校地聯合、學生企業面對面交流的形式,來開辟畢業生就業市場。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欧美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 亚洲欧美中文专区 | 在线免费看片一区二区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