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動物的語言范文

        動物的語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的語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動物的語言

        第1篇:動物的語言范文

        小時候,我們跟父母學習說話。長大后在學校認字,寫字,讀書和練習編寫對自己和他人都已構成完整意思的句子。

        千百年以來,這種人類彼此能“溝通”的話語被稱為語言。

        動物之間也能溝通

        過去,大家對動物的習性知之甚少,以為只有人類才能溝通。今天,人們知道許多動物彼此之間也能交流。它們相互呼喚,相互通報險情和轉告哪里能找到食物。有的動物發號施令,其余的唯命是從。為此,它們或吼叫和咆哮,或低聲嘶鳴和不停地蹦跳,或相互做鬼臉和示意觸摸。

        動物之間確實存在信號密碼,有的還相當復雜。毫無疑問,它們不可能像人類那樣使用分音節的單詞,它們不會“說話”。然而,你們將了解到它們也需要溝通,它們有完全屬于它們自己的交流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動物也有自己的語言

        動物之間怎樣溝通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斑馬為求生存,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灌木叢在搖曳,一個非同尋常的聲音,一絲異常的怪味……這對斑馬說來都是信號。領頭的斑馬嚴密監護著馬群。馬群中有一頭斑馬突然停止吃草,昂首遠眺,這標志著危險近在咫尺,大禍即將臨頭。這時稍有風吹草動,整群斑馬就會撒腿飛跑。

        其他食草類動物,像非洲大羚羊之一的牛羚,經常同斑馬在一起吃草。牛羚和斑馬生活習性不盡相同,但它們和睦相處,一有危險征兆,彼此互通情報。

        雌獅子們在捕獵斑馬時,清楚地知道斑馬一刻不停地在警覺地聆聽和嗅聞,一旦被它們發覺,馬群就逃之夭夭。雌獅子們在接近斑馬時,是無法用吼叫聲交流情報的,它們必須肚子緊貼地面潛伏在草叢中,不能發出絲毫的聲音,也不能讓斑馬嗅聞到氣息。然后,它們瞄準同一只獵物,群起而攻之。

        為什么雌獅子們不會搞錯獵物呢?道理很簡單,它們事先已經悄悄地互通信息了。它們在接近獵物時,彼此用眼神示意,尤其是全神貫注地注視著指揮捕獵的那頭老獅子。它的一舉一動,它潛伏在地面的姿態和尾巴的位置……這一切都是向兇猛的獵手們發出的信號密碼。因此,一旦老獅子發起攻擊,其他雌獅子緊隨其后,追捕同一個目標,絕不會張冠李戴。

        溝通是為了生存

        野生動物必須聚精會神地靜聽、嗅聞和觀察周圍發生的一切。這既是為了尋找食物和發現危險信號,也是為了識別其他同類和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

        有些動物是離群索居、單獨生存的。這些動物的語言往往不太復雜,它們使用語言通常是為了排斥其他動物或尋找伴侶。

        成群結隊或拉家帶口地生活的動物則需要有較好的溝通。因為稍有閃失,就會全體遭殃。這類動物掌握的語言一般較復雜。

        五花八門的語言

        顯而易見,我們人類的語言首先是說出單詞,然后組成句子。我們使用嗓子和嘴,也使用耳朵聽取他人的敘述。我們用視覺來審閱或觀察他人的姿態和表情。有時,我們通過觸覺來溝通,如握手和擁抱。而嗅覺和味覺能使我們辨別某種東西是好的還是壞的。

        動物不會說話。但是,它們也擁有上面所說的5種感覺功能:嗅覺、觸覺、聽覺、味覺和視覺。通過這些感覺功能,動物可以識別同類并與之溝通。

        敏銳的聽覺

        有些動物主要是利用它們的聽覺來溝通信息,我們稱為“聲響”的語言。

        鯨能在海下相隔數千米處彼此聽到。森林中的鳥類通過叫聲而彼此相認。蟬是通過爪子摩擦身體而傳送語言。有些動物甚至能分辨出我們人類覺察不到的聲音。譬如,魚類能“聽到”很遠地方的水的顫動聲,它們沒有耳朵,但全身布滿串聯成行的探測器,即“側線”。正是擁有了這套系統,鯊魚可以確定某條在數千米外掙扎的受傷鯊魚的位置。

        善于嗅聞和品味

        嗅覺和味覺是動物慣常發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兩種感覺器官。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如螞蟻是通過味覺和嗅覺而彼此辨認的。某些蝴蝶在相隔幾千米之外就能相互感覺到。鮭魚是通過品嘗水的味道而找到它誕生的河流的。狗在樹下撒尿,散發出讓其他狗能夠辨別的氣味的信息。自然界很多動物都采用這種方式。

        這種通過氣味而進行各種形式交流的本身即是種語言,我們稱它為“化學”語言。

        動物的視覺

        動物也通過視覺和“動作”語言來交流信息。不過,只有在它們相互對視時,彼此才能發現對方的動作和臉部的表情。大多數情況下,動物使用這種手段是為了趕跑敵人和求愛。你們將了解到,動物還通過動作語言向同類指明尋找食物和貯藏食物的道路。一些色彩斑斕的動物則往往以色彩為有效手段,讓對方認出自己或把潛在的敵人嚇跑。

        動物語言的學習

        “聲響”語言、“化學”語言、手勢及面部表情等,動物是如何學習這些不同表達方式的語言呢?多數動物認知同類語言的能力與生俱來,無須在后天進行學習。比如,幼獅天生懂得大聲咆哮、亮出利齒去嚇唬別人,它們擁有天生的語言,這被稱為“先天語言”。你也會在猴子那里見到這樣的場景,就像我們人類學習說話一樣,小猴子處處模仿它們雙親的行為,循序漸進地掌握表達的方式,這被稱為“后天語言”。

        第2篇:動物的語言范文

        關鍵詞: 淺顯 詞法 句法

        一、引言

        “伯吉斯動物童話”節奏明快、生動活潑、風趣幽默,充滿愛心和智慧,能激發想象、啟迪智慧、啟發人性。其作者桑頓?沃爾多?伯吉斯(Thornton Waldo Burgess 1874-1965)是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和環保主義者,他的作品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傳達了對大自然和小動物的深深熱愛。本研究通過對伯吉斯所著動物童話“Old Granny Fox” 的漢語翻譯,探索總結英語兒童文學漢譯過程中語言處理的具體應對方法,旨在豐富英語兒童文學漢譯的翻譯技巧和翻譯策略,從而為兒童文學漢譯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二、兒童文學“淺顯”的語言特點及對“Old Granny Fox”漢譯的啟示

        由于兒童期是語言形成發展時期,且此階段語言發展最為迅速,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僅有利于促進兒童語言形成、發展,而且有利于促進兒童性格、人格形成。因此,兒童文學要發揮它的引領作用,就必須采用正確、規范化的語言,并以可接受性和超前性為原則。所謂的可接受性,指作品中的語言要適合兒童的理解水平;超前性,指作品中的語言要適當超出兒童的實際理解能力。兒童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生動活潑、富于動感的語言容易吸引其注意力,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激發其閱讀興趣;兒童特殊的心理、生理特征決定了其獨特的語言能力、理解能力,過于文學化、成人化的語言會增加他們的閱讀、理解障礙,因此兒童文學作品應該使用簡單易懂、節奏明快、生動形象、富有動感的語言。本文主要基于語言淺顯特點,探討在伯吉斯動物童話的漢譯翻譯實踐中語言處理的具體應對方法。

        兒童文學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兒童,有限的學校教育經歷使兒童基本處在完全口語化的語言環境中,因此,孩子最熟悉的語言是口語化語言。中文兒童文學的語言基本使用的都是孩子熟悉的兒童口語,譯者首先要考慮到受眾對象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翻譯實踐中,譯者應該選用貼近兒童生活的口語。從某種意義上說,兒童文學的語言就是規范了的兒童口語,主要特點是淺顯,能為兒童聽懂、理解接受。藝術表達的淺顯主要體現在用詞、造句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淺顯是兒童文學語言的一種追求,而不是語言品質的降低。“兒童文學語言的淺顯不等于詞匯貧乏、干癟無味,也不是學‘娃娃腔’,而應該是淺而不薄、深入淺出,有豐富的內涵,是淺顯與豐富的完美統一”[3]。處于成長發展中的兒童應該接觸規范且健康純潔的語言,使用簡潔流暢、淺顯易曉且符合兒童閱讀需求的語言把故事娓娓道來,自然能引起小讀者的內心共鳴,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

        1.詞語選擇

        從用詞上看,兒童文學作品以口語中的詞語,特別是以兒童熟悉的、意義簡單明了的日常生活用語為主,盡量避免使用兒童生疏和不易理解的書面詞語。在中文兒童文學中常使用簡單易懂的在兒童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詞匯。另外,兒童掌握的詞匯主要是實詞,其中以名詞、動詞、形容詞為主。使用實詞時,盡量避免抽象的詞,而要使用具體形象的詞。少用各種虛詞,盡量選用兒童口語中的虛詞,如用“可是”代替“但是”,用“就”不用“便”,用“和”不用“與”等。用詞盡量使用本義,避免使用方言、成語、俗語等。進行英語兒童文學翻譯時,要考慮兒童的理解能力,譯者要盡可能在其理解范圍內選擇簡單易懂、淺顯親切的詞語。如:

        例1:“For several days they had had very little indeed to eat, and they were so hungry that they were willing to take almost any chance to get a good meal.” [1]

        初稿:“事實上,幾天以來,他們一直幾乎是、確實是……沒東西可吃;他們實在是太餓了,他們愿意利用任何可能的機會吃到一頓好飯。”

        終稿:“連著好幾天,真的就是……沒啥吃的!他們餓得實在受不了了!……做夢都想抓住哪怕是丁點兒的機會……好好大吃一頓!”

        通過對比初稿和終稿譯文可以看出,原來使用了“事實上”、 “確實”、 “利用”、 “任何”等常用于書面語的詞語,而不是兒童的生活用語。這些詞語要么偏成人化,要么文縐縐,兒童讀者在閱讀中會感到很陌生,從而影響譯文的可接受性。終稿中筆者將這些詞語改為 “真的”、 “就是”、 “抓住”、 “丁點兒”等容易理解的兒童日常生活詞匯,以滿足目標受眾的閱讀需求。調整后的譯文能幫助生活經驗不豐富的兒童理解紅狐雷迪和奶奶饑餓的程度,更容易被受眾讀者接受。另外,在終稿中增加“做夢都想”、 “哪怕”等詞語有助于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譯者在翻譯實踐中可以采用增譯、刪譯等翻譯方法以增強譯文的可接受性。終稿中增譯的詞語把紅狐雷迪和奶奶對食物的渴望刻畫得更加真切,表達得更生動強烈,從而讓孩子們很容易理解他們為了獲取食物采取的瘋狂行動。

        2.句法重構

        從句式運用看,中文兒童文學作品多使用簡單句,少用復合句;多用短句,少用長句。這是由于兒童在表達自己認識的時候,多用簡單句。三歲以后,兒童才逐漸使用復合句,到小學低年級,復合句使用比例也不算太高,且較少使用關聯詞。因此,兒童文學中的句式應照顧這些兒童特點,符合兒童“最近發展區”水平,如由于兒童語言認知水平不高,只能理解相對短小簡單的句子,因此中文兒童文學家們在創作兒童文學尤其是幼兒文學時通常選用短小簡單的句子。兒童文學翻譯的目的在于滿足受眾讀者的閱讀需要,譯者應該在充分了解兒童認知水平和語言特點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因此譯者在兒童文學漢譯過程中,對于其中較長的句子,應采用拆譯或意譯的方法對譯語進行靈活的句法重構。

        例2:“... From his hiding-place on the bank he had watched Quacker swim in and in until he was almost on the shore where old Granny Fox was whirling and rolling and tumbling about as if she had entirely lost her senses.”[1]

        初稿:“……在鴨子嘎嘎差不多就要上到狐貍奶奶跌打滾爬裝瘋賣傻的河岸以前,雷迪一直從自己在河岸上的藏身地注視著鴨子嘎嘎一點一點地朝河岸游來。”

        終稿:“……雷迪藏在岸上,一動不動,盯著鴨子嘎嘎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朝河岸游來。嘎嘎馬上就要上岸了,對!上河岸!狐貍奶奶在那里滿地轉呀轉、滾呀滾、翻呀翻,像個瘋子一樣賣力地表演!就是這個河岸!”

        英語多復合長句,即便在兒童文學中結構復雜的長句也不罕見。但中文兒童文學中常見的是按時間、空間或邏輯事理并置的短語或簡單句。因此,動物童話漢譯中要注意將一些長句拆分,把英語復雜的長句翻譯成漢語排調式的短句子,以減少兒童的閱讀理解障礙。在這個例子中,初稿采用與原文相似的長句式,但這種晦澀難懂的譯文對兒童來講冗長乏味。源文結構復雜, 主干是一個“until” 連接的時間狀語從句,主句中包含一個介詞短語做地點狀語,“until”引導的結構中含有“where”引導的定語從句,定語從句中又含有一個連接詞“as if”引導的方式狀語從句。筆者翻譯時打亂了原語結構進行句子重構,注意將長句化短,終稿譯文將其劃分為幾個意群,將這個復雜長句轉化為前后相連的短句, 這樣由多個小句表達的短句形式比較符合兒童讀者的心理、思維特點,有助于小讀者對作品的理解。

        三、結語

        語言淺顯的特點可以作為兒童文學漢譯的語言標準之一,在此翻譯標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的漢譯更易為中文兒童讀者接受。通過在詞法、句法層面增譯、意譯等多種翻譯方法的合理使用,增強譯文的淺顯性,從而降低兒童讀者的理解難度,讓作品更為兒童讀者喜聞樂見。

        參考文獻:

        [1]Thornton W. Burgess. (2001) Old Granny Fox. Dover Publications, Inc.

        第3篇:動物的語言范文

        關鍵詞:動物;隱喻;源域

        一、引言

        含動物語素的詞語,即以表示動物名稱的詞語作為構詞語素而組成的詞語。這樣的詞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虎背熊腰、鐵公雞等等。本文從認知語言學隱喻的角度來認知這些詞語。隱喻就是將對某一事物的熟悉和了解用來表達另一事物,從而實現不同領域之間的跨域映射。在豐富多彩的隱喻現象中,含動物語素詞語的隱喻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隱喻現象。在此隱喻中,以動物名稱為喻體,以表征和表達的人或事物為本體,以此來構成一個完整的隱喻。本文就動物隱喻這種常見的現象,全面分析其在語言系統中的 廣泛應用,從而更好地理解動物隱喻形成的源域。

        二、動物隱喻的多域投射

        本文收集了《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及百度百科中212條含動物語素的詞語作為語料,大概歸納出動物域詞語在不同領域的投射,并分析其原因。

        通過對以上表格的分析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動物域的詞語已經廣泛映射到多個語義領域,如人類域、飲食域、植物域等。但每一領域中動物詞語所占比例并不相同,其中人類域所占比例最高達 43.4%,其次是植物域和飲食域各占 9.0%和7.1% 。分析其中的原因,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以下三種原因:

        1、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進一步加深,越來越多的事件、現象、新生事物等會進入人類的認知系統,需要用語言來表達。如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各種網絡程序、網絡病毒層出不窮,語言系統中的現有詞語已無法滿足其表達的需要。因此人們就利用某些動物的特征與其要表達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將動物域詞語投射到計算機域。

        2、目標域與動物域之間的不同關系

        ⑴與植物域、疾病域等多種領域相比,人與動物的關系是最密切的,人的生存和發展都與動物息息相關。人類在與動物的長期相處中建立了密切關系。這種密切的關系使人類將動物的某些特征充分地投射到人的外貌、性格、行為等多個方面。Kovecsea認為,人類的許多行為可以通過隱喻的方式從動物行為的角度來理解。①因此在人類域中,含動物語素詞語的隱喻要遠遠高于其他領域。

        ⑵植物的命名經常取象于動物,植物學家經常以動物為原型,取其某些特征,通過相似性來為植物命名。據統計,我國共有22個植物科、209個植物屬以及3768個植物種(含亞種、變種)在命名中使用了十二生肖動物。②

        ⑶民以食為天,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美食王國"之稱。長期與動物的相處,使得很多動物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因此,在給食物命名時,動物的形象自然成為人們首要的考慮對象,所以含動物語素的詞語的隱喻在飲食域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三、含動物語素詞語隱喻的源域類別

        Lakoff在他的專著《女人、火和危險的事物》一書中指出隱喻涉兩個域,每一個領域都有其自身的圖式結構和語義特征。兩個領域之間存在著一種關系,用一個領域來說明另一個領域,其中被說明的領域叫目標域,用來說明的領域叫源域。③在動物隱喻中,人類、飲食等屬于目標域,動物域就是源域。

        (一)從語法角度分析語料,按照源域的數量,我們發現含動物語素詞語的源域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單源域、雙源域、多源域。

        單源域就是源域數量只有一個。如"狗尾草"源域是"狗",目標域是"草",源域映射到目標域就產生新的結構"狗尾草"。

        雙源域是指源域數量是兩個。如"鯨吸牛飲"的源域是"鯨"和"牛"兩個。雙源域的詞語中成語所占比例最高,如"蝸行牛步""龍鳳呈祥"等。

        多源域就是源域的數量是兩個以上,這樣的詞語較少,如"狼蟲虎豹"源域分別是"狼"、"蟲"、"虎"、"豹"四個。

        (二)從語義理解的角度分析語料,我們發現含動物語素詞語隱喻的源域類別大致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源于動物的外貌特征

        "動物是人類最親密的伙伴,具有可直接觀察性和直接感知性"③在人類與動物共存的漫長時間里,動物一直是人類最熟悉最了解的生命體。人們對動物最直接的觀察便是動物的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又分為整體特征和部分特征。

        (1)整體外形隱喻

        整體外形隱喻指用動物的整體外部形象來隱喻人或事物。如"馬"的體態龐大,人們通常用馬的體形高大來和人的身材高大作相似隱喻,"人高馬大"一詞更直觀的表現人的高大壯實。

        (2)局部外形隱喻

        局部外形隱喻指用動物的局部身體部位來隱喻人或事物。我們在描述人的五官特征時,常常會用"馬臉""鵝蛋臉""鷹鉤鼻"等這些詞。這些詞的使用均與動物的某個身體部位有一定聯系。"馬臉"就是長而且窄的臉型,長得像馬的臉型一樣。另外,在其他領域也有很多類似的用動物局部特征隱喻的詞語。如"龍須面"是一種非常細的面條,因外形像龍的胡須一樣細而得名。

        2、源于動物的生活習性

        人類在和動物的長期相處中,對動物的生活習性已有了大概了解。每種動物都有不同的習性,人們對不同習性的認識也就成為了動物隱喻的重要材料。最典型的牛一直是華夏兒女的忠實朋友。中國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文明古國,耕牛是主要的生產工具,人們對其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人們就用老黃牛這種辛勤耕耘的習性來隱喻生活中那些埋頭苦干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人們。魯迅曾經用"俯首甘為孺子牛"來贊揚牛的吃苦耐勞的品性。

        3、源于動物的行為特征

        人們對某一類動物的認識和了解,往往是先觀察動物的動作行為。動物的行為特征就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隱喻認知的重要資源。老鼠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一種低賤、卑微的負面形象。在遇到危險時,往往會快速逃跑,而且行跡詭異。因為老鼠的這個特點,人們通常用抱頭鼠竄來形容人遇到困境時急忙逃走。

        四、結語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隱喻作為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隱喻無處不在,語言整體上是個隱喻性的符號系統"④不同領域中動物隱喻的不同數量與目標域和源域之間的不同關系密切相關。通過對源域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讓我們對動物隱喻的工作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能更好的使用語言。

        參考文獻:

        [1]Kovecsea.z.Metapho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植物里的動物名[J].生命世界,2009,(5).

        [3]周曉輝.指稱人的動物隱喻的認知機制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5).

        第4篇:動物的語言范文

        關鍵詞:動物習語;文化差異;英漢習語

        人類的日常生活與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關系非常緊密。語言也不例外,英語中就有許多表達法與動物有關,在此我們只關注與動物有關的一些英語習語。在所有動物中,狗和馬在習語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來自不同的民族對于認識動物表象上面都是不同的,但是因為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影響不同,他們加之動物身上的聯想意義卻很不相同。目前,學術界的人們把關注的焦點多數放在了“語言共性”和“規則性”(韓紅,2002),忽視對不同個體的個性研究。本文正是從對比的角度出發,探討英漢動物習語的喻體及其聯想意義的文化差異。

        1、個體的文化聯想

        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下,每個人對客觀世界的不同種類都要其情感體驗和感知人事,當人們對好和壞、美丑、善惡等內涵賦予不同的個體時,對其文化想象就產生了。聯想的意義是通過心理手段等一下情況下比如象征構建、類比等語言世界。含有動物名稱的習語在漢英語言中有很多,但因為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卻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或文化聯想。鄧炎昌將英漢兩種語言中某些詞語的語義層次歸為4類,其中第四類表明:詞語的基本意義“大體相同”,但其附加意義卻有“相當大的差異”(鄧炎昌,1995)。

        例如“孔雀”在中英文化里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強調重點。在中國文化里,孔雀是美麗、優雅、高貴的象征,所以中國文化有以孔雀為主題的歌曲、舞蹈、詩句、文章等等。而西方文化往往把孔雀看作高傲的動物,它代表著驕傲、自負、炫耀和囂張。像他們常使用的習語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樣驕傲),play the peacock(妄自尊大)等。

        2、動物形象不同但喻意相近

        英漢動物習語用不同的喻體表達相近的喻意,很大程度上受到兩種不同的文化差異、思維方式等的影響。英語中有一個習語“as slippery as an eel”(狡猾而不可靠)。英語用“eel”(鱔魚)這一喻體表現一個人的品性,但漢語中沒有“狡猾如鱔魚”這種說法,而有“滑得像泥鰍”的習語。這對習語喻意相同,卻有著不同的喻體―eel和泥鰍。

        在中國文化中,森林之王是虎,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獅子是百獸之王。英國人把獅子看作勇武、大膽、雄偉、莊嚴的象征,比如regal as a lion(獅子般的莊嚴);majestic as a lion(獅子般雄偉);put one’s head into the lion’s mouth(鋌而走險)。而這一動物在中國文化里僅僅是一種勇猛強大的野獸,表示類似的喻意時習慣用虎這一動物作為喻體,比如“虎虎生威”、“虎背熊腰”、“虎口脫險”、“攔路虎”等。

        3、動物形象相同且喻意相近

        人與動物長期接觸導致人類對動物的本性和天性都有很深的了解,中西文化對某些動物的天性的理解是一致的。英漢常用語中也有一部分數字是來源于動物的習性和天習。“馬”這種動物在中國文化里是生命力的象征。它在中國的神話故事里頻頻出現,比如“千里馬”、“天馬”、“龍馬”等。西方文化也認為馬是速度、優雅、高貴的代名詞。據《圣經?啟示錄》記載,耶穌和護衛天國的軍士們都騎著白馬。“白馬王子”是西方童話故事中的常客。隨著中西文化不斷地交流和融合,“dark horse(黑馬)”一詞成為媒體上經常出現的詞匯,也被中國的讀者所熟悉并使用。(包惠南,2003)

        下面再舉一些中西文化理解相同的動物習語的例子。“蜜蜂”是忙碌、勤勞的象征,如as busy as a bee(如蜜蜂般忙碌的);“狐貍”代表著狡猾,如“狐假虎威,狐朋狗友”,as cunning as a fox(如狐貍般狡猾的);“羊”意味著溫順、純潔,如as innocent as a lamb(如羊羔般純潔的);“鳥兒”象征著自由,如as free as a bird(如鳥兒般自由的);“牛”代表強壯、力氣大,如as strong as an ox(如牛般強壯的);“蝴蝶”表示美麗、愛美,如as light as a butterfly(如蝴蝶般輕盈的),social butterfly(交際花)。這些詞語非常形象地體現了動物的天性。這些習語在字面和內涵上都表達同樣的意義,表現出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喻意,在許多方面顯示出一致的特征。

        4、動物形象相同但喻意相反

        其中以某些具體的動物為喻體習語的,根據英漢兩種語言的不同存在著相反的聯想寓意。比如“喜鵲”在漢語中作為喻體出現所產生的聯想意義多是褒義的,“喜鵲叫,喜事到”、“喜鵲叫,貴賓到”已經成為人們的口頭禪,而這一動物在英語中作為喻體卻有嘮叨的聯想意義。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下面列舉兩個典型的例子。“蝙蝠”在漢語中用作比喻時所產生的聯想意義是吉祥、幸福,而在英語中則恰恰相反,一提到“蝙蝠”人們往往聯想到的是壞的意思。比如as blind as a bat(有眼無珠),crazy as a bat(瘋得像蝙蝠),have bats in the belfry(發癡,異想天開)。“貓頭鷹”在英語中作為喻體所產生的聯想意義是智慧、聰明,如as wise as an owl(像貓頭鷹一樣聰明),而漢語則有“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的習語,這意味著厄運將至,因為“貓頭鷹”在漢語中被視為是不祥之物,是兇兆的象征,一提到它就讓人感到心驚膽戰。

        5、英漢動物習語的聯想空缺

        在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應詞中,一些詞在一種語言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其聯想意義必竟也會很豐富,而其對應詞在其所屬的語言中僅有理性意義,不存在對應的聯想,這就是聯想空缺。這一類詞由于聯想意義上有空缺現象,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際中的失誤或障礙。例如“bull”一詞在英語中有“笑話”的聯想意義,an Irish bull指“矛盾可笑的事情”。“鶴”(crane)在中國文化里象征長壽,“松鶴延年”在漢語中成為給上了年紀的人祝壽時常出現的字眼。“蠶”(silkworm)在英語文化中只是一種體積很小的小蟲而已,而中國文化就常常歌頌蠶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所表達的正是這種含義。

        6、結語

        本文簡單地對英漢習語中常見的以動物為喻體的習語做了對比分析,主要探討了其中的文化差異現象。英漢動物習語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內涵的不同主要受其所屬語言環境的地理因素、情感認識和思維方式的制約。因此,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要對這樣的詞匯和語言現象多留心、多注意,在掌握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去學習具體詞匯和其他語言現象,這樣才能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單位:滄州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 包惠南.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

        第5篇:動物的語言范文

        五一勞動節的諺語俗語1、自己的雙手尋來的果實,那怕是酸的,吃起來也象葡萄。 —— (維吾爾族)諺語

        2、紅糖甜,白糖甜,不如勞動果實甜。 —— 諺語

        3、吃魚的不如打魚的樂。 —— 諺語

        4、偷竊得來的財富有腿,勞動得來的財富有根。 —— (哈薩克族)諺語

        5、園丁愛自己種下的花朵,牧人愛自己放牧的羊群。 —— (柯爾克孜族)諺語

        6、別人給的飯能飽一天,自己勞動得來的能飽一年。 —— (哈薩克族)諺語

        7、不勞而獲的珍寶,不如勞動得來的羊羔。 —— (哈薩克族)諺語

        8、用勞動掙來的兩枚錢,賽過皇上恩賜的一座山。 —— (維吾爾族)諺語

        9、金錢是一天的財富,勞動是用不完的財富。 —— (柯爾克孜族)諺語

        10、清潔是健康的基礎,勞動是財富的基礎。 —— (哈薩克族)諺語

        11、財富的父親是勞動,財富的母親是大地。 —— (哈薩克族)諺語

        12、勞動好,生活才會幸福;水草好,牛羊才會肥壯。 —— (塔吉克族)諺語

        13、勞動的后面跟著幸福。 —— (維吾爾族)諺語

        14、勞動能開胃口。 —— (維吾爾族)諺語

        15、男兒在勞動中成長,土地在勞動中變綠。 —— (維吾爾族)諺語

        16、勞動可以興家,逸可以亡身。 —— 諺語

        17、拿斧的得柴禾,張網的得魚蝦。 —— 諺語

        18、要吃飯,大家干,家里不養閑懶漢。 —— 諺語

        19、若要吃得香,兩年不離臟。 —— 諺語

        20、流多少汗,吃多少飯。 —— 諺語

        21、勞動萬事足。 —— 諺語

        22、只要靠勞動,大地最慷慨。 —— (維吾爾族)諺語

        23、自己的手就是大自然的統治者。 —— 諺語

        24、改天換地英雄漢,雙手就是萬寶山。 —— 諺語

        25、靠天吃飯魚上灘,靠手吃飯鳥投林。 —— 諺語

        26、不是靠天吃飯,全靠兩手動彈。 —— 諺語

        27、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綠叢中,話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勞動中。 — — 諺語

        28、愛勞動,受尊重。 —— (蒙古族)諺語

        29、勞動是個寶,人生不可少。 —— 諺語

        30、花開滿樹紅,勞動最光榮。 —— 諺語

        五一勞動節贊美勤勞的諺語1、肥料是土地的寶貝,汗水是豐收的蜜汁。(維吾爾族)

        2、春季多流汗,秋季歌兒唱不完。(柯爾克孜族)

        3、艱苦的勞動會迎來戰斗的喜悅,辛勤的汗珠換來連年的豐收。(柯爾克孜族)

        4、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萬滴汗水換來的。(藏族)

        5、一滴汗珠萬粒糧,萬粒汗珠谷滿倉。

        6、不想出汗,休想吃飯。

        7、在太陽下辛勤勞動過的人,在樹蔭下吃飯才會心安理得。

        8、金銀難買勤手腳。

        9、金錢是死寶,氣力是活寶,死寶不如活寶好。

        10、不怕貧,就怕勤。

        11、扁擔是條龍,一世吃不窮。

        12、扁擔橫起有吃,扁擔立起無吃。

        13、紡車就是搖錢樹,天天搖著自然富。

        14、勤有功,嬉無益。

        15、勤為無價之寶。

        16、雨水使大地青綠,勤勞使人敬佩。(柯爾克孜族)

        17、當廢墟上的國王,不如當果園的園丁。(哈薩克族)

        18、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

        19、一勤天下無難事,功夫不負苦心人。

        五一勞動節英語諺語1、As you sow you shall mow.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2、As is the workman so is the work.

        什么工人出什么活。

        3、A bad workman quarrels with his tools.

        拙匠常怨工具差(人笨怨刀鈍)

        4、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早起的鳥有蟲吃。

        5、Food given by another person is only a throat tickler, but food gained by the labour of one’s own hand is the food which satisfies.(Australian proverb)

        人家給的食物只能使嗓子眼舒服,而親手勞動得來的食物則使人心滿意足。(澳大利亞諺語)

        6、Labour is often the father of pleasure.

        勤勞常為快樂之源。

        7、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

        水滴石穿。

        8、He that will not work shall not eat.

        不勞動者不得食。

        9、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

        一日之計在于晨。

        10、Few words,many deeds.

        少說話,多做事。

        11、no song,no supper.

        不勞無獲。

        12、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13、Heaven never helps the man who will not act.

        自己不動,叫天何用。

        14、No pains, no gains.

        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15、Nothing is to be got without pains but poverty.

        世上唯有貧窮可以不勞而獲。

        16、He that will not work shall not eat.

        不勞動者不得食

        第6篇:動物的語言范文

        關鍵詞 通化方言普通話動物名稱

        一、通化方言的系屬

        通化方言屬于北方方言,是東北方言中的一個分支點。在語音上,從屬于東北官話中的通溪小片。早期通化地區的方言和山東等地移民的方言對現今通化方言的語音有很大的影響。后來,隨著外來移民和當地土生土長的人們雜居,語音、詞匯上也出現了相互交融的現象,逐漸地形成了今天獨具通化地方色彩的通化方言。

        二、通化方言動物名稱詞匯與普通話動物名稱詞匯的對比

        (一)從音節結構對比二者

        1.普通話中某些多音節詞,在通化方言中對應的是雙音節詞。這里僅以動物名稱。詞語為例。

        普通話 魚鰾兒 魚簍兒 胖頭魚 臭大姐 灶蟋蟀

        通化方言 魚泡 魚筐 花連 臭蟲 蛐蛐

        從上面可以看出,普通話中動物名稱詞匯以及與動物有關的一些器具的名稱詞匯,在通化方言中是雙音節詞。這樣的構詞方式顯得更加簡潔明了,使用這些詞匯的人們并不會因為比普通話中與之相對應的詞匯少了一些音節而影響人們的理解。

        2.普通話動物名稱詞匯是雙音節詞,在通化方言中對應的是多音節詞。如:

        普通話 蝸牛 壁虎 毛蟲 蝴蝶 魚刺 蝙蝠 土鱉

        通化

        方言 水牛兒 毛蛇子 毛毛蟲 大馬連 魚骨頭 燕別古 土王八

        從字數上看,通化方言動物名稱詞匯雖然沒有普通話那么簡潔,但是用多音節詞來表達,更加的形象生動,更符合該動物的特征。

        3.普通話動物詞匯中某些雙音節詞,在通化方言中也是雙音節詞。

        這類的詞匯還有很多,僅以這些為例。這類詞匯證明了雙音節詞增多的這一趨勢。在對通化方言動物詞匯的調查中深有感觸的一點就是,在調查的詞匯中有60%以上的詞匯無論是在普通話中還是在通化方言中都是雙音節詞。可以說明,雙音節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頻率以及數量正在日益增加。

        4.普通話動物名稱詞匯一些是單音節詞,在通化方言中對應的是雙音節詞或者是多音節詞。

        上面從四個方面分析了通化方言在音節結構方面的特點。從與普通話對應詞匯的對比中總結出:通化方言雙音節詞占大部分,也有一部分單音節詞和多音節詞語。通化方言動物名稱詞匯帶有很強的地方色彩,表達的意思形象生動。

        (二)從構詞角度對比二者

        1.構詞語素不同

        (1)通化方言中動物名稱詞匯中,意義與普通話相同,但是構詞語素與普通話完全不同。如:

        普通話 蛇 孵 母豬 烏鴉 蚯蚓 跳蚤 蝗蟲 青蛙

        通化方 言 長蟲 菢 騍了 老哇子 蛐蛇 革子 螞蚱子 蛤蟆

        這些詞語和普通話中對應的詞語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在構詞語素上與普通話不同。有的和普通話一樣,有的比普通話多了幾個語素,有的則是少了幾個語素。

        (2)通化方言動物名稱詞匯中與普通話構詞方式大體相同,但是有些語素又有差別。如:

        普通話 母牛 公牛 母貓 公貓 母驢 公驢 母馬 公馬

        通化方 言 奶/乳牛 牤牛 乳貓 伢貓 騍驢 叫驢 騍馬 兒馬

        這些語素有部分差異的動物名稱的詞匯在動物雌雄的名稱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區分雌雄的那部分語素往往與普通話中相對應的動物名稱詞匯不同。通化方言中往往是用了一些帶有地方特色的區分雌雄的語素來替換普通話中相對應的語素。

        2.通化方言動物名稱詞匯根據聯想來進行造詞

        (1)聯想動物的叫聲來命名。每種動物的叫聲都是不同的,因此,人們根據不同動物的叫聲,來進行命名。“烏鴉”因為每天都是哇哇的叫,并且經常在墳地上叫,人們認為烏鴉要是在自己家的附近叫就會給自己帶來厄運,所以人們聯想它的這一特點,在通化方言中“烏鴉”就被稱為“老哇子”。這點體現出了當地人們封建、保守、落后的一面。難道就因為烏鴉每天去墳地叫,它就會給人們帶來不幸嗎?“蟬”能夠連續不斷地發出尖銳的聲音,人們就聯想它的這一特點,稱它為“知了”等。根據動物的叫聲聯想出的詞還有很多,仔細去推敲,你都會發現這些詞的命名與動物的叫聲是很吻合的。

        (2)聯想動物的外形來命名。“天下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動物的外形也是如此,每種動物的外形都是獨一無二的。如:“蛇”的身體圓而細長,通化地區的人們就聯想蛇身體細長這一特點,聯想出它的名稱,將它稱之為“長蟲”。“喜鵲”的尾巴很長,所以在通化地區稱“喜鵲”為“長尾巴連”。

        (3)聯想動物走路的姿勢來進行命名。“鴨”走路的時候,它的蹼向外,兩只蹼走路的樣子很像一個“八”字,所以通化方言中稱“鴨”為“鴨八子”。“蚯蚓”是環節動物,身體柔軟,圓而長。通化地區的人們聯想它身體柔軟,行走起來不是直線,這點和蛇很像,所以稱它為“蛐蛇”。“兔子”因為它的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躍,跑得很快。因此,人們根據它的這一特點,聯想出它的名稱,稱它為“山跳子”。

        三、總結

        語言在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它。通化方言動物名稱詞匯以雙音節詞為主,但是單音節詞和多音節詞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構詞上,會利用豐富的想象來造詞,譬如:動物的叫聲、外形、走路姿勢等。但是,在對比中發現,通化方言中的部分詞匯已與普通話中的詞匯相同或相似。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通化方言詞匯已越來越多的被普通話中對應的詞匯所取代。這樣會給以后的調查研究帶來很大的難度。現在學術界對通化的研究成果很少,今后應該加大對通化方言的研究。通化方言詞匯使用頻率很高,具有很強的地方色彩,語體色彩和聯想色彩,表達地意思豐富多彩,所以通化方言詞匯還有很大的研究價值。通化方言詞匯中還有許多閃光點等待著我們去挖掘。

        參考文獻:

        第7篇:動物的語言范文

        1.Each bird loves to hear himself sing. 鳥兒都愛聽自己唱。(自我欣賞)

        2.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 好魚常在水底游.

        3.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It’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own nest. 家丑不可外揚。

        5.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人要衣裝,馬要鞍。

        6.A bird is known by its note, and a man by his talk. 聽音識鳥,聞言識人。

        7.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雙雕;一舉兩得。

        8.You cannot catch old birds with chaff.(粗糠). 用粗糠捉不住老鳥。(有經驗的人難騙。)

        9.Birds in their little nests agree. 同巢之鳥心兒齊。

        10.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11.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教魚去游泳.(不要班門弄斧.)

        12.Go to the sea, if you would fish well.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3.There's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ame out of it. 海里的好魚多的是.(強中更有強中手.)

        14.It i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 笨魚才會咬兩次鉤.(智者不上兩次當.)

        15.If water is noisy, there are no fish in it. 咆哮的水中無魚.(夸夸其談的人沒有真才識學.)

        17.A cat has nine lives. 貓有九命.(吉人自有天相.)

        18.Cats hide their claws. 貓總是藏起自己的爪子.(知人知面不知心.)

        19.Love me, love my dog. 愛屋及烏.

        20.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時.

        21.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愛叫的狗不咬人.

        22.All are not thieves that dogs bark at. 狗見了叫的不一定都是賊.(不要以貌取人.)

        23.Don't be a dog lying in the manger.莫學狗占馬槽不吃草.(不要占著茅坑不拉屎.)

        第8篇:動物的語言范文

        【關鍵詞】 物聯卡 通信模組 M2M

        一、引言

        現代都市人生活圈子小,朋友少,往往都希望能養只寵物作伴,調節心情。但是主人平時工作又很繁忙,晚上往往還要留在單位加班,節假日可能還得回老家探親或外出旅游,因此,家里沒人的時候,寵物誰來喂養,成了很多人養寵物的一大難題。

        現有技術中的遠程自動喂養寵物的系統,是基于電話線通信的寵物喂養系統,將寵物喂養屋連接家中的固話線端口,主人通過撥通家中固定電話,按下數字鍵和#、*鍵來傳達喂養指令,寵物喂養屋接收指令后,發放飼料。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逐漸發展,各種應用物聯網技術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產品也逐漸增多,并終將替代過去舊式的通信方式成為中國新興的通信方式。因此,將物聯網技術替代現有的固話通信技術實現寵物遠程自動喂養非常有必要。

        二、現有實現方法的缺點

        基于電話線通信的寵物喂養系統要求將寵物喂養屋連接固話線RJ11端口,而目前大多數家庭已撤銷了固定電話,即使還保存固定電話,也要以犧牲一個用于通話的電話端口為代價,并且,寵物喂養屋連接固話線端口也不方便,寵物喂養屋的擺放局限于電話線的長短,固話線接口的傳輸速率也限制了視頻功能的實施。另外,實施遠程喂養時,需要通過另一端按下不同電話鍵進行操作,容易產生誤操作。

        三、本系統和方法的介紹

        本系統參照移動物聯網實現原理,由喂養屋,網絡傳輸層,喂養管理系統三部分組成。

        3.1 喂養屋

        喂養屋放置于家庭中,采用雙層結構,下層放置飼料盤、水盤,供寵物直接進食,并且內置寵物眼(攝像頭)和傳音喇叭,供實時監控寵物進食狀態和遠程寵物呼叫;上層與下層隔開,上層包括飼料箱、水箱以及飼料傳送裝置和水傳送裝置。飼料箱和水箱分別儲放供寵物喂養用的飼料、水。飼料傳送裝置和水傳送裝置采用雙漏斗設計,飼料傳送裝置包括連接飼料箱的飼料口擋板和對準飼料盤的輸送管,水傳送裝置包括連接水箱的出水口擋板和對準水盤的輸水管,飼料口擋板和出水口擋板可進行關閉和打開,用于控制喂養量。飼料口擋板開啟后裝盛于飼料箱的飼料滑入輸送管,落入飼料盤中。出水口擋板開啟后水通過輸水管流入水盤,喂養屋配備有物聯網通信模組,喂養屋電源模塊設置在下層,給物聯網通信模組、傳音喇叭和寵物眼提供電源。

        物聯網通信模組內置貼片式物聯卡,避免了因卡座和物聯卡引起的機械\電氣等故障的可能性,更穩定更可靠。支持標準的AT指令及擴展的AT指令,提供語音、SMS/GPRS/ USSD等數據業務功能,同時集成了物聯網M2M應用所常用的幾種硬件功能接口,物聯網通信模組內部采用微控制集成電路進行控制,根據指令控制飼料口擋板和出水口擋板的開關,同時提供USB接口與攝像頭連接、提供PCM數字音頻接口與傳音喇叭連接,實現了語言和視頻數據的傳輸。

        物聯卡采用工業級設計,具備了現有手機通信或WIFI處理模塊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可抗震、耐高溫,在20HZ~2000HZ震動頻率下使用正常, 在85°C環境下,90%~95%的濕度,物聯卡操作存儲正常, 并且擦寫次數可達50萬次,可放置于戶外(如露天庭院等),即使經寵物頻繁碰撞、喂養屋移動也不影響通信功能。物聯卡號碼采用工信部批準的106開頭的13位號碼,物聯卡內部寫有IMSI、KI/ K、OPC、SMSP等卡數據,用于通過網絡鑒權并進行連接,接收喂養指令。嵌入物聯卡后的物聯網通信模組,僅需通過2G/3G/4G網絡即可完成通信,無需有線寬帶或WIFI信號連接,網絡準入門檻低。

        3.2 網絡傳輸層

        網絡傳輸層由接入網和核心網組成,接入網共用現有的2G /3G/4G接入網絡,核心網采用新建的物聯網SMSC、HLR、GGSN設備,其他核心網設備共用現網核心網設備。其中,物聯網HLR提供了物聯網終端用戶的簽約數據信息、基礎通信業務的開通,物聯網GGSN提供GPRS通信的連接與路由功能,產生GPRS原始話單,并支持物聯網終端用戶在線狀態信息、IP地址信息的采集,物聯網SMSC提供短信通信的連接與路由功能,支持多優先級的短信服務功能。喂養屋通過物聯網通信模組與網絡傳輸層連接,可同時支持語音、SMS/GPRS/USSD等數據業務功能。

        3.3 喂養管理系統

        喂養管理系統底層采用Linux操作系統,部署了Web服務器軟件和應用服務器軟件,通過應用服務器軟件連接ORACLE數據庫。Linux是喂養管理系統的底層設施,Web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軟件共同提供了喂養管理系統的訪問和操作功能,ORACLE則支撐了系統數據的讀寫。喂養管理系統可劃分為提供給管理員的后臺管理子系統和提供給普通用戶的前臺管理子系統,管理員通過后臺管理子系統,可以管理普通用戶信息、給用戶關聯喂養屋、進行系統數據查詢等功能,普通用戶通過前臺管理子系統進行操作,觸發指令并通過網絡傳輸層傳送給喂養屋,實現寵物的自動喂養等功能。后臺管理子系統和前臺管理子系統均可以通過電腦或移動終端進行訪問。

        3.3.1 后臺管理子系統

        喂養管理系統提供給管理員的后臺管理子系統主要模塊包括:1)用戶信息管理模塊:可添加、修改、刪除用戶信息,用戶信息包括用戶姓名、住址、電話號碼等,并提供用戶初始登陸密碼設置功能;2)喂養屋管理模塊:建立喂養屋信息,喂養寵物資料填寫,并且與用戶關聯;3)查詢統計模塊:對所用用戶和喂養屋的登記信息進行統計查詢,對寵物的喂養情況進行分析,并可根據分析結果提供用戶合理化建議。

        3.3.2 前臺管理子系統

        喂養管理系統提供給普通用戶的前臺管理子系統主要模塊包括:

        1)自動喂養模塊:支持自動喂養的設置,包括喂養時間的設定,如周一至周五,每天12:00、18:00投放飼料,每天12:10、18:10投放水;喂養時長的設定,如飼料喂養時長設定為5秒,飼料口擋板開放5秒后會自動關閉;支持設定的保存和激活生效;

        2)手動喂養模塊:支持手動打開或關閉飼料口擋板和出水口擋板,供人工操作喂養;

        3)寵物眼模塊:通過寵物眼功能,可打開安裝于喂養屋的攝像頭,實時觀察寵物的進食狀態和身體狀況;

        4)寵物呼叫模塊:通過寵物呼叫功能,實現語音遠程呼叫寵物,利用喂養屋的傳音喇叭播放聲音,同時,也支持語音的錄制和保存,定時播放,以呼喚寵物進食等功能。

        四、本系統和方法的優勢

        1)配備了物聯網通信模組,內置貼片式物聯卡,避免了因卡座和物聯卡引起的機械\電氣等故障的可能性,更穩定更可靠。物聯網通信模組集成了多種硬件接口,具有較強的功能擴展性。2)物聯卡采用工業級設計,可抗震、耐高溫,可放置于戶外(如露天庭院等),即使經寵物頻繁碰撞、喂養屋移動也不影響通信功能,嵌入物聯卡后的物聯網通信模組,僅需通過2G/3G/4G網絡即可完成通信,無需進行額外布線,不依賴于有線寬帶及WIFI網絡,網絡準入門檻低。3)物聯卡采用工信部批準的106開頭的13位物聯網專用號碼,利用新建SMSC、HLR、GGSN等物聯網專網設備進行業務承載,保障了系統處理的穩定性。4)搭建專屬物聯網專網寵物喂養系統,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端到端應用的解決方案,具備新興物聯網應用推廣價值。5)用戶操作簡單,可通過電腦或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寵物喂養。6)寵物眼和寵物呼叫功能,可同時作為家居安防的輔助手段。

        五、結束語

        本系統和方法應用了最新的物聯網通信技術,通過物聯網將喂養屋和后臺喂養管理系統連接,更方便用戶外出期間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或PC登錄后臺喂養管理系統,遠程喂養寵物。主要技術要點在于,在喂養屋中配備了物聯網通信模組,內置貼片式物聯卡,利用移動物聯網專網專號進行通信,并且建立了一套后臺喂養管理系統,提供了一套端到端應用的解決方案。

        參 考 文 獻

        [1] 物聯中國 http:///

        [2] 中國移動物聯網http:///

        第9篇:動物的語言范文

        關鍵詞:醫學實驗動物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8)02-0272-02

        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實驗動物學》是碩士研究生必修課程之一,它是進行基礎醫學研究的基本課程。據相關調查顯示,生物學和醫學中60—70%的課題要選用合適的實驗動物進行相關研究;而藥理學、生理學、病理學實驗和外科學實驗等超過70%科研研究領域需要實驗動物參與實驗[1-2];此外,實驗動物廣泛應用于教學培訓、醫學研究、藥品、生物制品、食品等功能及安全性評價領域[3-4]。實驗動物學作為一門獨特的學科對生命科學領域研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醫學實驗動物學》課程如此重要,因此,如何做好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給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近年來實驗動物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們對動物實驗課教學從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相應的改革。經過兩輪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培養了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思路,增強了團隊協作意識及能力,全面調高了研究生教學質量。在此,我們結合近2年對碩士研究生《醫學實驗動物學》的教學改革情況,對我校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本門課程的教學進行相關教學總結,希望進一步促進醫學實驗動物學教學改革。

        一、優化教學內容,理論與實驗整合優化

        摒棄“灌輸式”教育模式,將20學時的理論教學降至16學時。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研究生網絡教學平臺、理論課程其他相關教學內容課件以“學習筆記”形式進行網絡教學。我們將教材中所列10個章節理論教學分為五大專題進行教學:專題一,實驗動物在生命科學領域重要作用;專題二,動物福利與動物倫理;專題三,實驗動物基本操作技術;專題四,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專題五,基因工程動物與轉基因動物的建立。這五大模塊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作為醫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知識。而實驗教學內容,則由16學時增為32學時,實驗教學將分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這種“三步法”教學來與理論相呼應,進一步將理論融入到實踐中,在嚴格遵循“3R”原則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本著“不放棄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的原則,根據專題實驗的需要,精選教材中相關的章節進行講述;對于教材中沒有及時更新或沒有詳細闡述的部分,借助互聯網資源進行適當補充,做到有的放矢。

        二、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我們采用視頻教學、PBL教學和網絡教學平臺相結合的多元教學方法。首先,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貫徹實驗動物福利“3R”原則和動物倫理觀,規范實驗操作。實驗課中倡導和強化實驗動物福利倫理觀念是實驗動物學教學改革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將動物福利觀落實到具體實驗操作如抓取、保定、給藥、采血、處死等各環節中,善待動物,及時制止并糾正學生不規范操作,對于虐待動物者給予批評警告并納入期末成績考核。

        其次,我們在教學中部分專題還引入“PBL”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5-6]。比如,在動物福利這個專題中,我們引入“如何理解動物福利”、“動物解放表現在哪些方面”、“道德進步與動物福利的關系”、“我們在實驗中應該如何合理對待動物”以及“動物應激反應與實驗結果關系”等問題,通過實驗操作及實驗體會分組進行相關討論,并寫出相關匯報,以加深對動物福利的理解與認識,通過“問題式探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主查閱文獻、收集資料等能力。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是教學最終成果的體現者,只有保證學生成為這樣的角色,才能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教師角色也發生了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知識權威、教學中心,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這樣,在教與學的矛盾中,才能促使教師成為創新教學的主要方面,使其正確地把握創新教學的方向。

        此外,我們還利用網絡資源及購買的實驗教學視頻進行直觀教學,參考資料有武漢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錄制的“實驗動物”;國外動物福利組織提供的“共享世界”;國家衛生部錄制的“動物基本操作技術”、“動物模型基本病理過程”、“顯微注射法建立轉基因動物”;錢永祥與梁文道關于“動物倫理與道德進步”的學習視頻等。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使教學過程形象化、直觀化,達到了文字語言描述難以達到的效果,便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利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構建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

        我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評價考核表,從規范操作動手能力評價、創新能力評價、團隊合作能力評價、科研寫作能力評價等方面進行考核[7](參考表1)。通過實驗考核評價體系綜合評定學生學習能力,符合大部分學生的意愿,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其次,請專家組老師深入課堂進行教學評估。最后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相關問卷調查(表2)。調查結果顯示:98%的同學認為教學改革有助于提高其實驗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能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95%的同學認為可以激發其興趣和主動性,增強其團隊協作能力;94%的同學認為教學改革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100%的同學對教學方法滿意,認可教學改革。改革也仍有需要改進的方面,比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增強師生間互動這三方面體現得不是很好。今后將尋求可行的方法提高以上幾個方面的效果。

        四、結語

        通過對《醫學實驗動物學》課程中理論與實驗學時的整合優化,使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更加緊密地結合,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融會貫通,學生也更能從動物的角度考慮它們應享有的權益,從心里油然而生一種敬畏之情;通過對實驗內容的適當擴充,形成相對完整的專題,增加了動手操作機會,培養學生整體的科研思維觀和全面的實驗操作協調能力,掌握基本科研思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設計實驗、解決問題四步法著手去構建科研課題研究框架;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興趣和主動性是科研的開始;通過完善的考核方式更合理地從學習態度、創新思維、動手操作、團隊協作及自主學習5大方面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有利于充分提高該課程研究生教學效果。另外,通過解決和應對專題實驗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提高任課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實驗動物學課程的建設和完善。我們也希望能在不斷進行教學革新基礎上,申請教改項目來引入更多實踐教學,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在更大程度上促進實驗動物學的課程建設和發展,進一步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培養出真正合格的研究生。

        作者:張青峰

            參考文獻: 

        [1]崔淑芳,陳學進等,實驗動物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13. 

        [2]師長宏,張海,王四旺等.三維醫學實驗動物學教學體系的建立[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4):289-291. 

        [3]王芳.醫學實驗動物學實驗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J].基礎醫學教育.2013.(11):1016-1018. 

        [4]宋國華,劉田福,陳朝陽,王春芳等.醫學實驗動物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探討與改進[J].基礎醫學教育,2012,(10):781-783. 

        [5]王蕭,郭學軍,張永斌.中醫院校研究生實驗動物學教學的體會與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1):76-7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亚洲一区国产美女在线 | 玖玖爱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 五月天婷婷亚洲综合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