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草根文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草根”既是狀態描述,又是性質判斷。這種文化來自底層,往往與“精英文化”相頡頏。然而,所謂“草根文化”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文”是紋飾,“化”有教化和花朵的雙重含義。這樣看來,所謂“文化”顯然是指精英的東西。精英,或菁英,指的也是花朵。花朵為上流的、超越性的、美化的和優雅的。而草根,很顯然是底層的、根基性的、原生態的和日常的。但隨著現代大工業物質生產和市民社會的時代的到來,“文化”的概念發生了變化。“文化”的含義擴大了,草根也被視作一種文化形態,而且越來越受到關注。本來,根莖的價值和美學是通過花朵來表達,而現在根莖要成為自身的價值和美學表達。草根和精英之間產生了裂隙,沖突開始出現了。
草根話語表現出某種蕪雜和狂亂的特性,這一點,往往成為其為人所詬病的根源。但這并不是什么大問題。恰恰是因為這種特性,才顯示出草根文化蓬勃的原始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不斷地沖擊文化的上部,為精英文化輸送活力和色彩。但是,如果認為這種雜蕪和狂亂,就是文化的全部,并以此理由來剪除頂端的花朵,那就會走向文化的反面。一個健全的文化形態,就是社會各階層和族群都能找到自己的表達管道、話語方式和美學形態,而且能夠相互融合,至少是能夠相互容忍,而不是相互擠壓和打擊。沒有草根,也就沒有所謂精英,同樣,沒有精英,草根也不復存在。如果曾經存在所謂“精英主導”的文化狀態,我不認為那是什么“精英文化”,充其量是一種被權力所征用和修整過的,貌似“精英”的強權文化。而在這樣一種語境下的所謂“草根文化”,則無非是一種相對粗糙的、暫時還沒有被權力所征用的文化,如此而已。
事實上,并不存在一個一體化的“草根文化”,就好像不存在只有一種或幾種草的荒原一樣。他們可能曾經是草根,成名或走紅,這已經不是“草”了。沒有紅色的草,草本植物紅了的部分,就是“花”。一簇花兒可以代表一片草,但不能代表所有的草。而草根中迅速開放的花兒,如果沒有文化的培育的話,其迅速凋謝,也符合“原野規則”。如果他仍按照草的規律生長,那么就不能成為最鮮艷的花;如果他按照花的規律生長,那么他就不再符合草根的趣味。這個周期一般為兩三年。
在中國當下的語境下,草根階層相對而言缺乏表達的渠道和合理的方式,但草根階層又是不可忽視的階層,媒體和社會其他層面對草根階層應該持什么態度呢?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營為其代言還是加以引導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個問題正在慢慢得到解決。草根文化是一種自發的和原生的文化狀態,只要有充分的表達平臺和表達權利,它就會自然生長成一種富于生機的文化原野。有憤青、有小資、有另類、有知識精英……他們之間會沖突,也會融合,就像自然生態一樣,自身會維持一種平衡。任何代言或引導,必然伴隨著鉗制、排擠和支配,伴隨著來自文化外部的權力。一旦有權力的介入,其結果則必然是以犧牲弱勢的話語利益為代價。所以,“代言”、“引導”等等,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到群眾中去”和為大眾服務,其造成的文化生態失衡的后果,則是對公眾利益的損害。
現在也在提“新草根”,新草根精神和網絡媒介密切相關,并開始帶著野草的野性跨出原有的樊籬向現實世界的各個層面滲透,在近來文化事件中已經出現了這種新話語通過網絡挑戰既有話語權力架構的傾向,比如面對日益腐敗墮落的學術體制,幾乎所有的打假活動都是在網上掀起波瀾。
每一個人、每一社會階層,都應享有同等的文化權力。互聯網的網狀形態,結構性地挑戰了傳統的金字塔式的話語權力架構,各族群相互隔離的文化藩籬也將被沖垮,這一趨勢是不可阻擋的。這是一場文化革命。伴隨而來的也有對精美文化的破壞,這是令人擔憂的事情。最精美的東西,總是最脆弱的。野草割而復生,花兒謝了就一片凋零。在這種情況下,知識精英的使命,就是保護文化傳統中最精美和價值核心的部分不受互聯網風暴的摧毀。這就會跟草根文化發生沖突。一方面,長期占據話語權力高端并受文化特權制度保護的所謂“知識精英”,不愿意傾聽民間的訴求,養成了自以為是的習慣,況且,更多地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保護某些腐朽的價值;另一方面,草根也很容易以自己的一知半解來代替知識,因為自我迷戀而固守粗鄙和艷俗的惡習,粗暴地排斥一切精致和優美。沖突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他們之間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達成諒解和妥協,學習相互容忍。只有在話語權力相對平衡的狀態下,人們才有可能相互奉贈“精美的”禮物,而不是唾沫和其他暴戾的東西。
摘要廣告創意的核心目的是將產品的品牌文化更好地、更廣泛地傳播給受眾,從而刺激受眾的購買欲望,因此廣告創意與大眾文化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草根文化”的流行是當下大眾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健康的“草根文化”已成為主流文化的重要補充。“草根文化”元素的運用有助于實現優秀的廣告創意,進而打造成功的品牌文化。
關鍵詞:草根文化 品牌傳播 廣告創意 特點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廣告是商品經濟社會的品牌傳播策略中最主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品牌傳播的核心理念是對品牌文化的傳播。由于大眾傳播的盛行,從大眾文化角度思考品牌傳播策略,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發現品牌傳播存在的問題,尋求符合大眾文化口味的廣告創意,進而打造出成功的品牌文化。“草根文化”元素運用下的廣告創意對品牌傳播的影響是品牌傳播與大眾文化關系的最好例證,由此我們能發現當下品牌傳播的趨勢,實現優秀的廣告創意,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當下的廣告傳播行業的發展。
一 “草根文化”的內涵與特性
1 “草根文化”的內涵
草根一說,始于19世紀美國,指的是山脈土壤表層草根生長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蘊藏著黃金,后來引入社會學領域,被賦予了“基層民眾”的內涵,所以“草根文化”也是平民文化、大眾文化。每一次的思想解放、社會變革、科學進步,都會派生和衍生出一些特殊的文化現象,而草根文化正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思想解放,意識觀念的變革,科技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帶來的一些社會大眾道德觀念、愛好趣味、價值審美的變化,出現了文化多樣性的特點。
2 “草根文化”的特性
平民性、民主性和真實性是“草根文化”最突出的特點。平民性指“草根文化”是一種通俗文化,易懂并廣泛流傳。民主性是指文化的創造者不再局限于主流、精英階層,群眾也參與了文化的創造。真實性是指“草根文化”作為原生態的文化,拋開更多的冠冕堂皇,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更容易被信服和接受。
二 “草根文化”元素運用于廣告創意的動因
1 “草根文化”元素的運用能體現大眾文化的訴求
草根文化元素是指凝聚著草根文化的精神、性格,體現了大眾文化的形象、符號或風格習慣等。現今的社會現象足以證實草根文化涉及娛樂消費性文化、商品消費性文化以及媒體大眾符號性文化等等。
認知語言學認為,人在表達信息時,自身經驗或身體經驗起了根本或基本的作用。一般來說,人們通過自己所熟悉的、有形的、具體的事物表達陌生、抽象的事物。“草根文化”元素運用下的廣告創意貼近生活,更加鮮活而充滿生機,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共識。對廣大受眾而言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而其“民間”的身份也更容易得到認可。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其實是社會民眾的一種訴求表達,折射出了社會民眾的一種生活和消費需求以及存在的心理需求。
2 “草根文化”對品牌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
品牌傳播的根本目的是不斷產生品牌消費,對品牌的消費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商品消費,品牌商品消費與普通商品消費最大的區別在于品牌是穿著文化外衣的。受眾在不斷消費中標明自己的身份、彰顯自己的文化品位,品牌消費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對文化的消費。在大眾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品牌的文化外衣也可以理解是大眾文化的外衣。因此,品牌傳播的本質是對大眾文化的傳播,“草根文化”是大眾文化的代表性現象,草根文化的興起源于大眾文化的傳播,自然草根文化對品牌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
3 “草根文化”的傳播導向引領著廣告創意的導向
所謂大眾文化就是指借助大眾傳播媒介而流行于大眾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說、流行音樂、藝術廣告等。廣告作為大眾文化傳播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符合大眾文化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廣告要通俗易懂,而大眾文化也是一種通俗文化;第二、廣告傳播必須借助大眾傳媒手段,而大眾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大眾傳播文化;第三、廣告的核心任務是引起受眾的購買欲望,不斷產生消費,而大眾文化也是一種消費文化。對廣告來說,創意是廣告的靈魂,執行就是創意,廣告設計就是廣告創意的執行,創意的導向直接影響到廣告的成功。廣告創意的出發點必須建立在大眾文化的基礎上,以市場為背景、以消費者心理為依據,即大眾文化的傳播導向引領著廣告創意的導向,前面所述“草根文化”同屬大眾文化,因此“草根文化”的傳播導向也必然引領著廣告創意的導向。
三 “草根文化”元素運用下的廣告創意的特點
1 廣告創意中“我”成為常用的詞匯
“我”指目標受眾,當下的廣告創意為適應大眾文化的趨勢,把話語權“交給”了大眾(形式上交給大眾)。通過大聲喊出口號“我……”,來宣揚受眾的“個性”,營造品牌文化。如中國移動的品牌廣告就是典型例證:“全球通”――“我能”;“動感地帶”――“我的地盤我做主”;“神州行”――“輕松由我”、“我看行”。三個品牌廣告語無一例外地用到“我”,已成為中國移動的品牌理念和品牌符號,并在大眾口中廣為流傳,是順應了“草根文化”民主性的結果。此例絕非偶然,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蒙牛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清揚――“沒有頭屑,我選清揚”;李寧――“哪怕孤獨作戰,我也會堅持到底”;詩蒂――“我結婚的喜糖”;佳得樂――“我有我可以”;雪碧――“我就是我,晶晶亮”……此類廣告創意無不從顧客觀點出發來“滿足”、“愉悅”顧客。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廣告創意更應把握這一“我時代”的脈搏,深刻洞察受眾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渴望、價值觀和潛在需求。“草根文化”元素的運用,充分體現了當下具有大眾文化特點的品牌傳播導向。
2 借用“草根明星”的明星效應
在大眾眼中,許多明星都有自己特定演繹的文化層次角色,并且一般與他們成功演繹的角色有關,經常演繹小人物的普通生活為主要代表形象的明星,最具“草根”特色,因此被稱之為草根明星。
再次借用中國移動的品牌廣告案例。“神州行”的代言人選用葛優,“神州行,我看行”和宣傳語加上葛優的“草根”形象,成為“草根文化”的集中表現。葛優在電影中多以小人物形象出現,以本色表演,沒有雕琢、沒有粉飾,人們早已習慣了他在銀屏上塑造的一個個鮮活的“草根”人物形象,他在百姓心中有很強的親和力。在中國移動的廣告中,他就運用了日常生活語言對神州行的特點和功能做了說明:
“過日子實在點好,電話多呢,弄個神州行套餐,少呢,用沒有月租的,還有這卡那卡的,多了。打電話就得講究實在,神州行,我看行。”
葛優借助一番談心般的訴說,讓人們感覺到了廣告訴求的人性關懷。“草根明星”把“草根文化”發揮到極致,從而使“神州行”的品牌傳播得到了受眾的廣泛認可。“我看行”已成為社會廣泛使用的一句流行語。
3 對傳統文化的戲說、解構
在品牌文化塑造中,廣告創意對傳統文化的戲說、解構源自于傳統禮儀文化、歷史與當今大眾消費文化的互悖和沖突。戲說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是在尊重事實和合理想象的基礎上戲劇化地處理某種題材的具體細節過程。解構是一種策略,具有對傳統文化的突破與挑戰,但并非全盤否定,是以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髓為先導的發展戰略。例如百事可樂品牌在全球推廣的系列廣告。
其一,百事可樂來到中國。廣告以代表中國悠久文化歷史的少林寺為背景,講述了一位異國男孩千里迢迢來到少林寺學武,經過10年苦練,終于修得正果。昔日的少年如今已是壯志青年,但心中一直渴望成為一名真正的少林門徒。在一次比武獲勝的慶功會上,當眾師兄一同舉起手中的百事可樂為他慶祝時,他偶然發現每個師兄額頭上都有的印記和少林寺的寺徽與百事可樂易拉罐的瓶口造型相同。頓悟之時用額頭撞擊瓶口,在額頭留下同樣的印記,以示自己的決心,眾師兄為其歡呼稱好。該廣告將中國少林佛教弟子對中國功夫的神往,對中國少林精神的崇拜,描述成對百事可樂事業的忠心;將百事可樂這一外來的文化產物進駐中國市場、融入中國傳統茶飲文化的舉動,描述成一個稚嫩但胸懷遠大的少年遠離故土到中國學武的故事。廣告創意傳達出百事可樂企業的理念,同時也打出了百事可樂品牌在中國茶飲市場的地位。
其二,百事可樂來到日本。廣告描述了日本足球隊和歐洲皇家馬德里隊的一場比賽。皇馬名將卡洛斯踢點球時,想起在日本機場歡迎儀式上,一位小球迷給他送上一瓶百事可樂并請他簽名,然后深深地鞠躬。卡洛斯面對日本隊的人墻防守,深深地彎腰鞠躬,日本隊員立刻鞠躬回禮。瞬間,卡洛斯大力一腳把球踢入日本隊的球門,而日本防守隊員還沒反應過來,只得望球而笑了。廣告將傳統禮儀文化進行調侃式的運用,將百事可樂作為聯接兩支球隊,甚至兩個國家間友誼的象征。
百事可樂系列廣告突出“無限”的主題,無論是東西方文化、傳統與現代、對抗比賽,百事可樂的存在都讓溝通沒有界限,一語道破天機。此類廣告標新立異,深受具有一定文化人士的喜愛,他們不僅對傳統文化充滿敬仰,同時受到新事物、新現象的誘惑,這也是當今大眾消費文化的特點。如何通過廣告創意在受眾心理上搭建一座橋梁,使其自然接受新鮮事物,而又不顛覆傳統文化的根基?在大眾消費文化的引導下,廣告創意通過突破傳統,挑戰傳統,對傳統文化的戲說、解構吸引了更多好奇的眼球。
4 巧妙利用“惡搞”手段
這里的“惡搞”應該是善意的、智慧的。其特點:1、“惡搞”是“草根”對精英文化的調侃;2、“惡搞”是年輕一代對傳統話語方式“智慧的”反抗;3、娛樂性是“惡搞”的根本出發點,以娛樂為根本,善意的“惡搞”才是真正的“惡搞”。
例如宣傳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的廣告。理發師一邊給顧客理發,一邊觀看體育節目;在激動之余竟把顧客的頭發剃壞了。理發師靈機一動,看著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的標志,將發型剃成標志中的元素,顧客很滿意地走出理發店,吸引了一群年輕人的目光,他們蜂擁而入都想理這個時尚發型。廣告創意是“惡搞”還是“智慧”,在年輕人眼里更是個性的張揚,是“草根”的自我表達。除此以外,還有許多成功借用“惡搞”手段的品牌傳播案例,在此不再贅述。
5 讓受眾直接參與廣告的制作或傳播
受眾參與廣告的制作或傳播是“草根文化”的特點之一。最為典型的例子是中國移動通訊推出的G3品牌移動電話廣告:一位離開母親在異地工作的白領女性,面對媒體鏡頭述說著她在他鄉常常思念母親的情懷,希望年邁的母親時刻把手機帶在身邊。一旁白發蒼蒼的母親不解地埋怨:“你離開手機就不行啊。”畫面戛然而止,隨后出現一個聲音回復:“不是離不開手機,是離不開你。”多么感人的對話,字里行間都是受眾在訴說,廣告的畫面也始終沒有離開產品受眾。對觀眾來說,一個產品能讓受眾站出來為其做宣傳,那肯定是最具有號召力的。因此,品牌傳播在進行廣告創意時不能忽視受眾的參與,正確引導甚至利用受眾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四 結語
“草根文化”元素運用下的廣告創意,是在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是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廣告創意的重要補充。此類廣告創意以大眾文化為導向,更容易被受眾接受,其表現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補充了人們的精神需求,貼近生活,充滿生機和活力,拯救了廣告的原創力,打造出了成功的品牌文化。
注:本文系南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成果,項目編號:09W042。
參考文獻:
[1] 李金蘭:《味覺隱喻化的認知結構及語義特征》,《修辭學習》,2005年第3期。
[2] 杰姆遜:《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關鍵詞]口哨 草根藝術 大瀝杯 中國好哨音 群眾文化
口哨是一門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有草根、便捷、接地氣、參與度廣的性質。以往,不少人在心目中依然對口哨存在“偏見”――嘴唇輕撅,配以舌齒動作,便是口哨的聲學原理,無需購置昂貴的器物,幾乎人人皆可發出聲響乃至演奏音樂,能稱之為“藝術”嗎?《詩經》中有“嘯歌傷懷、念彼碩人”,“嘯”就是口哨。或因“門檻過低”,口哨一度被逐離音樂的殿堂。2015年1月6日晚,隨著一場“中國好哨音――廣東大瀝新年口哨音樂會”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都市劇場圓滿上演,觀眾開始重新審視口哨這個看似“非主流”、實則很大眾的表演形式。
一、口哨文化,源遠流長
早在公元前2世紀,文明古國印度就見口哨蹤跡。到了19世紀,口哨藝術風行世界,在歐洲,無論紳士淑女,貴族平民都喜歡它。據說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也常在工暇之余吹口哨自得其樂!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云涌”。口哨風格獨特、別出心裁,用口唇以高超的技巧吹奏出各種樂曲,在眾多音樂形式中顯得別有一番韻味。“雙唇樂聲,聲似天籟”古人把吹口哨看得很神圣,據稱最初只在神仙與帝王之間流傳。唐朝孫廣說:“故太上老君授(傳授)南極真人,南極真人授廣成子,廣成子授風后,風后授務光,務光授舜,舜演之為琴以授禹,自后或廢或續。”舜帝把吹口哨演繹成如同彈琴一樣優美的旋律。西晉成公綏《嘯賦》也說:嘯,“動唇有曲,發口成音。”
魏晉時代,《世說新語》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說法。這“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肉”指美妙的歌喉。意思是說絲弦彈撥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動聽,而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嚨唱出的歌曲動人。它盛贊了聲樂的藝術魅力,認為人的聲音最能將人的情感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當然,竹管樂也絕沒有人體隨身攜帶的樂器口哨能打動人。口哨既然是人自身攜帶的樂器,也是“肉”之組成部分,所發出的是天然之音、自然之音。口哨的聲音是自然和人為兩方面造成的,它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它是一種隨時隨地都能吹奏的音樂。
中國的口哨藝術得到快速發展,高峰論壇、協會成立、研究成果不斷。口哨組織與活動日漸活躍普及,藝術進高校、促進了口哨事業的蓬勃發展。
二、草根藝術,發揚光大
口哨是隨身的“樂器”,是上帝賦予人類美好的音樂潛能。中國口哨協會名譽會長余音先生說,“口哨的魅力在于情感的表露、思想的表達,只有這樣,才能回腸蕩氣、余音不絕。”他認為,口哨不僅不遜于其它音樂藝術,而且在很多方面還更勝一籌,只是我們還沒有很好的去感受和發掘罷了。
在表現形式上,不拘一格,不僅具有很好的想象空間,而且心隨意動、哨由心來,何等的瀟灑自如,氣定神閑;根植于大眾的藝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表現方法上,獨樹一熾,相對于歌唱而言,口哨可以運用很多器樂化的技巧增加表現力;而相對于器樂來說,口哨又具有很強的歌唱性;
在口哨音域上,可以超越任何一位歌唱家和吹奏樂器,。同時傳統的吹奏樂器都是固定音程的,音與音之間不能無限過度,而口哨不僅可以像吹奏類樂器一樣運用氣息的表現力,還可以像弦樂一樣流暢.
南海大瀝鎮群眾文化活動幾乎每個周末都舉辦各種晚會,吸引眾多老百姓參與,極大地豐富了周邊群眾的文化生活、精神需求,深受各級領導以及當地群眾的好評。但是,大瀝在努力推廣建設群眾文化的過程中,也遇到發展瓶頸。一是舊有的藝術形式很難找到突破口,歌舞、美術、攝影書活動對于老百姓而言似乎已有“審美疲勞”,群眾對各類活動的參與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其二,群眾文化活動囿于地域性,影響力有限。如何創建新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在更大范圍內發揮影響力,帶動更多、更廣泛的人群參與。
2014年5月,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牽線組織,大瀝鎮文化站與中國口哨協會、省文聯聯合舉辦“中國好哨音”――大瀝杯首屆中國口哨大賽”。“中國好哨音”――大瀝杯首屆中國口哨大賽,吸引了全國十幾個省份的口哨發燒友報名參賽,而中國口哨協會會長孟維鴻更以“絕不輸給世界級口哨大賽”來形容本次大賽的選手質量。大賽采用了短、平、快的賽事流程,首先展開初賽網上報名,再于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初賽篩選,隨后舉行了復賽、決賽、頒獎禮和展演等一系列活動,大大地節省了人力和物力投入。在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旗下羊城晚報、新快報、民營經濟報、金羊網等媒體的大力宣傳下,賽事的輻射力、影響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并吸引了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廣東電視臺、南方電視臺、廣州電視臺、廣東電臺、新浪網等具有全國影響力媒體的追訪報道。
“‘中國好哨音’――‘大瀝杯’首屆中國口哨大賽”,是大瀝鎮舉辦“伯奇杯”全國創意攝影大賽之后又一張文化名片。大瀝鎮黨委委員鐘淑貞接受“中國口哨大賽指定基地”牌匾。這是基層文化單位與媒體聯姻的一次成功嘗試。當下廣東各地基層群眾文化如火如荼,各地基層文化單位也喜歡把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文化形式推廣開來。在大瀝鎮文化站的支持下,“中國好哨音”的創意有了“落地”的可能性。在首屆大賽成功舉辦后,鑒于活動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大瀝鎮和各主辦方約定,“中國好哨音”品牌永久落戶南海。
2015年初在大瀝舉辦的口哨新年音樂會,中國口哨協會會長、口哨音樂家孟維鴻指出,“音樂會比之前的口哨大賽在組織形式上更新穎、更成熟”。音樂會請來臺灣地區的兩位“哨王”,也是希望促進兩岸的口哨藝術交流,讓更多人愛上口哨。為了讓口哨這一“大眾化技能、小眾化藝術”為越來越多人接受,以致認可其背后價值,必須逐步讓它登上大雅之堂,才能使口哨藝術發揚光大。
三、“中國好哨音”,群文新品牌
中國好哨音――“大瀝杯”首屆中國口哨大賽獲得圓滿成功。大賽高手如云,幾乎網羅了全國頂尖口哨高手,評委陣容權威,除了知名的口哨藝術家,更有來自聲樂、管樂、弦樂等各領域的專家坐鎮。這一賽事填補了國內口哨藝術界的空白,在口哨藝術界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一)強強聯合,共同打造文化新品牌。大瀝鎮文化站與媒體、人民團體、專業協會聯手,特別是利用媒體品牌創新和推動群眾文化。“中國好哨音”由中國口哨協會、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廣東省文聯、南海區文聯主辦,廣東省音協、羊城晚報娛樂新聞部協辦,大瀝鎮宣傳文體辦、大瀝文化站承辦。充分體現強強聯合的優勢。
從媒體角度看,媒體以自身強大的品牌資源,參與打造這一文化活動,既是對廣東區鎮文化建設的支持,也是自身轉型、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貼近民眾、貼近生活,對促進大瀝鎮全國文化品牌打造,具有突破性意義。發掘口哨人才,促進口哨藝術的普及、提高,創新和繁榮群眾文化活動,推動文化強省建設,這正是本次口哨大賽的意義所在。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能夠利用自身豐富的媒體資源,為文化事業添磚加瓦,這是媒體努力的方向。
(二)外來文化和時代觀念讓它煥發生機。首屆口哨大賽的舉辦,讓不少人看到了希望。期間,由作曲家,演奏家組成的評委班子犧牲業余時間,義務為60余位參賽選手打分、排名。盡管決賽舉辦地佛山大瀝離不少選手居住地相距甚遠,可參賽選手依然自費前來。以黑馬姿態進入決賽并一舉奪冠的新科“哨王”康笑笛大氣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臺灣哨王”李貞吉、李育倫父子更是前來助陣大瀝新年音樂會,兩人合奏的寶島名曲《陽明春曉》.
(三)為什么“中國好哨音”會選擇大瀝?為什么大瀝能吸引到中國口哨音樂兩大基地的落戶?“因為大瀝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礎,也吸納著各方面的藝術人才。”中國口哨協會理事長孟維鴻說。盡管當地沒有相關的組織,但大瀝、南海有很多會吹口哨的人。今后我們會通過海選、培訓等,挖掘和培養一批口哨愛好者,使口哨藝術得到更廣的傳播。使“中國好哨音”從大瀝出發,走得更遠、更好,并傳承下去。大瀝,將成為全國哨友的圣地,今后,大瀝將成為中國口哨藝術的“奧斯卡”,每年在這里舉行口哨大賽頒獎的盛典。
據悉,在國外大賽舉辦多年,國內以前也舉辦過口哨藝術節、高校巡演,但這樣正式的大賽在國內還是第一次.名譽理事長余音認為:這次“中國好哨音”系列活動對于中國口哨界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無論是參加的人數還是地域、組織、規格,都是史無前例的。
群眾文化既要陽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 而口哨恰恰是最接地氣的藝術,能高也能低,延伸空間大,日常生活中在家里就可以吹,又可以幾個人聯排,或與樂器結合演出,變成大眾的音樂文化。口哨正好給了我們一個突破口。舉辦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可雅可俗口哨大賽在廣東是第一次舉辦,我們也想乘著這股東風,把口哨或是一些比較草根的文藝形式挖掘出來。
參考文獻:
[1]周豫.葉嘉怡.小口哨吹到大舞臺.南方日報,2015.01.09;
[2]谷體偉.余音:吹口哨變成了我的一張名片.羊城晚報,2014.5.24;
中新網1月15日電 浙江“草根學者”陳明達最近在美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人類文明史中的奇葩——阡張文化》,認為阡張是古代時期的“土地證”,阡張的寓意、象征含義單一明確,就是阡(土地)(擴)張。體現的是中國民眾“田連阡陌”的發家致富愿望。阡張是中國人的天才發明,是中國民俗喪葬文化中的“活化石”,是世界民俗文化的奇葩,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明達從阡張文化的起源與演變,阡張文化與土地的關系,阡張文化中的民眾生死觀反映,阡張文化各地形態差異,阡張的工藝制作等,全面論證、闡述了阡張文化享有三個世界之最:阡張文化是中國民俗(喪葬)文化的“活化石”,保持著原始的形狀、名稱、度量進制;是活著的民俗(喪葬)文化,其中浙江黃巖及其周邊地區至今尚在使用;是活著的手工制作工藝,保持著原始的生產制作工藝、流程。它的意義還在于它的唯一性。民俗文化用品都是直接表達實物,如紙錢、元寶等,只有它形象地寓意土地,這在人類文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陳明達認為,中國民眾對土地的追求和孝敬祖先,最終完成了對阡張的發明創造。它的偉大之處在于:把土的掉渣,無法想象、體現的東西——質樸無華、碩大無朋的土地形象地通過阡張體現出來。阡張是后人奉獻給祖先的“土地”,同時祈禱祖先保佑后代子孫田連阡陌、人丁興旺、百世其昌。所以,我們要感謝祖先給阡張文化打上深深的土地烙印,使其世世代代不可磨滅。
陳明達數十年來堅持學術研究,去年他與徐仁達、趙頌平、夏吟合作,在美國出版了兩部《金瓶梅》研究的學術論著。同時他對地方民俗和民謠也深有研究,已經應國際作家書局的約稿,正在寫一部地方民俗學的專著。
一方面,廣大人民群眾日益成為弘揚民族文化、彰顯時代活力、唱響主流旋律、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體;另一方面,依托民間文化走入公眾視野的“草根”們,他們的成長經歷、奮斗過程本身就彰顯了一種非凡的生命力。如何將群眾文化、群眾藝術的潛力發掘出來,真正發揮其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明生活的作用,是擺在群眾藝術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命題。
2004年,由湖南衛視主辦的大眾歌手選秀比賽“超級女聲”,不論是參與度還是關注度,都創下了歷史紀錄。這項比賽形式新穎,參賽者水平參差不齊,一路走來爭議不斷,卻也賺足了人氣。此后,又出現了與之影響力不相上下的“星光大道”、“快樂男聲”、“中國達人秀”等選秀比賽,用“異軍突起”一詞來形容它們的發展速度與規模再貼切不過了。選秀比賽成就了凡人一夜成名的夢想,與此相得益彰的是“草根”一詞的復蘇。
追本溯源,“草根”最早產生于十九世紀的美國。由于淘金潮時期的冒險者盛傳,在山脈土壤表層草根茂盛的地方會蘊藏黃金,并以此作為勘探金礦的重要經驗,因此誕生了“草根”一詞。在當代中國的文化語境中,“草根”特指由民間草澤之人構成的群體,“草根文化”正是由這一群體發出的聲音的載體。真正的“草根文化”來自民間,根植民間,從肥沃的民間文化土壤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素材和創作靈感,承載了小人物們最真實的人生體驗和追求理想的滿腔熱誠。在2011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央視邀請了“旭日陽剛”組合和“西單女孩”等“草根明星”與諸多明星大腕們同臺演出,走調也好,怯場也罷,他們得到了主流媒體的認可,在除夕之夜被推向了。
在商品經濟時代,衡量一個人是否走紅的標準莫過于高曝光率和高出場費,旭日陽剛組合和西單女孩等“草根明星”們在春晚過后已符合“雙高”標準。原本樸實無華的“草根”,被卷入各種名目的商業演出,他們的特殊經歷竟淪為演出市場的噱頭。如果說,成名之前,透過他們的眼神能看到內心堅定的信仰,那么,成名之后,在浮華與喧囂的洗禮下,在名利雙收的誘惑下,他們的純然之心已被舞臺燈光和音效反復修飾,發自內心的吶喊漸漸演變為一種游離于信仰之外的聲音。
要知道,魚躍得再高,也要落入大海,鳥飛得再遠,也要棲息枝頭。野草是陽光、水和土壤共同創造的生命,扎根沃土方可茁壯生長,貼近生活才能質樸自然。“草根明星”走紅之后出現的種種怪現狀,引發了我們諸多思考,帶給我們許多啟示。
1.搭建平臺,發掘群眾文化的潛力
“給我一個舞臺,我照樣有板有眼、有模有樣,‘民族’不差宋祖英,‘美聲’不遜戴玉強!”在民間,“草根藝術家”著實不少,但他們鮮有機會站在臺前展示自己,大多只是自娛自樂。群眾有這種需求,我們就有義務為他們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充分有效地發掘群眾文化的潛力,不是明星,卻可以站在舞臺上受眾人矚目,不是明星,卻可以贏得臺下觀眾的共鳴。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需要在愉悅身心的同時,贏得尊重,獲得認同,與大眾形成一種心靈上的契合。
2.扶正祛邪,做好群眾文化的掌舵人
這幾年,東北二人轉呈現出來的市場爆發力越來越令人驚愕,嬉笑怒罵,插科打諢,互相貶損,讓觀眾笑得“熱淚盈眶”。笑過之后,回歸理性之后,不禁捫心自問:我們為什么要笑?靠技巧忽悠人,靠賣弄笑料博人捧腹,而人生百態豈能只靠這些材料來展現?“草根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由于直接脫胎于民間,人們往往會給它貼上“俗”的標簽,忽略了民間文化深厚的底蘊。這樣不僅歪曲了“草根文化”的本質,也將受眾引入了低俗的審美心理機制。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提升大眾的審美水平,更重要的是去引導“草根文化”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對低俗的文藝活動加以限制。
3.推陳出新,做好精品項目的推廣人
“草根”之根
其實“草根”一說最早出現在19世紀的美國,彼時美國正浸于淘金狂潮,當時盛傳山脈土壤表層草根生長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蘊藏著黃金。后來“草根”一說引入社會學領域,就被賦予了基層民眾的內涵。
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我們常常能夠見到他所扮演的、具有鮮明個性的小人物貫穿全場。從他在1988年出演的第一部電影《霹靂先鋒》中扮演一個偷車小毛賊開始,周星馳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大多都是小人物。1990年《賭圣》中那個從內地到香港準備賺大錢的毛頭小子阿星;1994年《破壞之王》中憨憨傻傻卻又勇氣十足的阿銀;1999年《喜劇之王》中那個執著于喜劇表演的龍套男尹天仇;再到《功夫》里一事無成卻一心加入黑社會的小混混阿星等等。在這部2008年的新作《長江七號》中,周星馳又將“草根”奮斗史搬上大銀幕,扮演一位貧窮的單親爸爸周鐵,帶著兒子在都市中艱苦地生活。雖然這些角色都處在社會最底層,但是個個有血有肉,充滿理想,就像野草,雖然平凡卻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看似散漫無羈,但卻生生息息,綿綿不絕。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沒有道貌岸然的說教,也沒有那種小資情調,卻依然叫好又叫座。他所刻畫的“草根”民眾大多是一些社會底層的市井小民,同我們一樣,有著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他們樸實、善良,卻又膽小怕事,他們樂觀、堅強,卻又好逸惡勞;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最真實的、卻又最不愿意面對的自己,也讓我們在嬉笑過后得到生活與做人的智慧。
野草因為深深扎根于大地而獲得永生,小人物因為立足于真實的基層社會而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這也便是草根文化之所以能迅速發展起來的根本原因。草根文化,是相對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它生于民間,又長于民間,沒有經過主流意識的疏導和規范,也沒有經過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滿鄉土氣息,蘊涵著豐富的生活共識。曾經有人這樣評價:“草根文化的出現是必然的,因為它彰顯了小人物地位和話語權的上升,文化無疑因此變得空前豐富多樣,這體現了社會歷史的進步,也是文化民主的實現。無數人愿意通過草根文化表現個性,宣泄情感,滿足欲望,實現文化權利。”
“草根”之翅
互聯網的流行為草根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平臺。“閃客”可以說是草根文化的先鋒部隊,大家應該還記得小小的“火柴人”,還有至今仍流行于網絡中的《小破孩》系列,與之相關的圖書、動畫等周邊產品也不斷上市。“博客”的出現,使草根文化的影響范圍更加廣闊。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調查顯示,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國博客空間已達7282萬個,博客作者人數達4700萬,平均每4個網民中就有一個博客作者;而活躍的博客作者數量占博客作者總數的36%,近1700萬人。新浪一位年輕的“草根博客”Acosta(極地陽光)更是創下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獲得千萬點擊量的神話。除了數量眾多的博客網站,各大門戶網站也紛紛推出博客服務,一時間“博客”大行其道,引領了互聯網的全新時代。而隨即而來的播客更是發展迅猛。從胡戈《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鳥籠山剿匪記》的惡搞鬧劇,到“后舍男生”的對口型搞怪視頻表演等等,這些原創而又充滿個性的網絡視頻一度引起觀看熱潮,成為討論的焦點。緊接著更為“草根”的“拍客”也出現了,他們不需要什么專業技能,只需要一部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機和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到網絡上與大家分享。這些傳播量巨大的草根文化,早已超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范圍,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群體。
“草根”之英雄
有這樣一群人,用DV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但是他們不算真正的電影人,他們有自己的名字:“草根”DV人。這群人充滿生命活力和大無畏精神。用他們的話來說,“草根”講究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下自己的蛋,讓別的雞說去吧!盧正雨和劉澤田就是其中兩位比較典型的“草根”代表。
盧正雨:他和他的故事
2005年的時候,盧正雨在“周星馳挑戰嘉年華”活動上的表演,讓周星馳為他鼓掌;2007年的時候,盧正雨終于讓偶像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告訴他:“我就是因為看了你的電影才走上這條路的。”
對盧正雨來說,周星馳就是他的精神偶像,而周氏電影中的草根精神也是鼓勵他走到現在的支柱。很多人都說,盧正雨和周星馳長得很像,而盧正雨也經常在自己的電影中對周星馳“致敬”,他的第一部電影《高手》就是一部頗具周氏幽默痕跡的DV短片。在網絡上的走紅還讓盧正雨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做短片導演。盧正雨為公司拍攝了一系列網絡短片,繼續他的幽默搞笑路線。直到拍攝了《莫小白的水怪日記》,盧正雨終于開始嘗試做長篇劇情片。在劇中,莫小白和家鄉會武功的表哥尋找傳說中的水怪,從而度過了一個有趣而神奇的暑假,是一個很溫情的故事。后來由于公司發展方向上的轉變,盧正雨離開了公司,開始依靠拍廣告、MV維持生活。對盧正雨來說,尋找一份固定工作不是問題,但關鍵是能否讓他最終完成拍攝電影的夢想。
2007年12月中旬,周星馳全國影迷會邀請盧正雨代表所有“星迷”拍攝一個短片送給周星馳。為此,盧正雨放棄了手頭一部膠片廣告的工作,開始進入緊張的籌備。時間不斷地提前,到最后盧正雨只有三天時間:寫劇本、借機器、借相機、找場地,而片里的小主角更是直到開機前一天凌晨才找到。
帶著最終完成的作品《我們的故事》,盧正雨參加了《魯豫有約(周星馳專訪)》的節目錄制,并在現場放映了短片。在節目中,他還親手把自己拍的DV電影《莫小白的水怪日記》的DVD送給了周星馳。而在之后的一次見面活動中,周星馳居然能夠認出臺下的盧正雨,并指著臺下的他告訴所有人:“我非常感謝他,這位導演就在那邊!他拍得很好!”得到周星馳肯定的一刻,盧正雨的眼眶濕了。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當大家都看著我的那一刻,我真的有點不知所措。”在送給周星馳的光盤中,他并沒有放入自己的聯絡方式,因為這“僅僅是作為一個‘星迷’對自己偶像的敬意”。盧正雨總說:“星爺是經過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會永遠用他的草根精神來鼓舞自己。”
劉澤田:我愛惡搞
關鍵詞:草根歌手 “大衣哥” 文化多元化
一、國內外草根歌手例證以及“大衣哥”的個人簡介
“草根”一詞最早流行于美國,而后在80年代傳入中國,它除了本義外,在社會經濟學領域,“草根”賦予了“基層民眾”的內涵,而草根歌手就是那些非主流的通過自己努力得到社會認同并且歌唱水平較高的基層民眾。近年來草根歌手在一些報紙雜志、互聯網上頻頻亮相,國外的像美國流浪漢“特德-威廉姆斯”,本是靠乞討為生,憑借上帝賦予的完美嗓音而成為網絡紅人;還有《英國達人》中的鄉村大媽蘇珊,憑借一曲《我曾有夢》而一鳴驚人;更有《英國天才秀》中其貌不揚的36歲手機推銷員保羅-帕茲,出人意料的演唱了高難度曲目《今夜無人入睡》而無人不曉。這些草根歌手的產生體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價值觀以及在文化多元化情況下不同人們心理需求的多樣化和平民意識、自我意識的崛起。
在我國,草根歌手更是異常活躍。如超級女聲張靚穎;星光大道走出來的阿寶、劉大成;參加過2009年年度春晚的農民歌手劉仁喜和馬廣福;參加過2010年春晚的旭日陽剛組合和西單女孩等。這些歌手能參與春晚,極大鼓勵了平民歌手如潮流般不斷地向前涌進、發展,但更能掀起草根歌手這種現象的人當屬“大衣哥”朱之文,不僅因為他演唱的實力和憨厚樸實的外表,更是因為他無人可及的人氣。
朱之文是山東菏澤單縣郭村鎮朱樓村人,曾在山東選秀欄目《我是大明星》中,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如楊洪基原音重現而技驚四座,當時演唱時因身穿軍大衣而被稱為“大衣哥”,后來演出視頻在網上瘋傳,被網友奉為中國“真正的農民歌手”,之后又參加了星光大道以及2011年度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從此“大衣哥”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走紅。
二、“大衣哥”迅速走紅的原因分析
首先,朱之文具備了一些個人基本素質。具體表現在第一方面:他對唱歌的愛好。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興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傾向性的呼聲,還包含著一種處在原始狀態中的天才的閃光。朱之文天生一副好嗓子,并且他愛好歌唱,愛好是他獲得聲樂知識的第一步,從而這種興趣又支撐他一如既往的唱到現在,沒有這種歌唱的興趣和愛好,他不可能成為“農民歌唱家”。第二個方面:堅持不懈,終有收獲。都記得約翰生有過這樣一句話,成事的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堅持多久。朱之文即使在農忙時節也沒有間斷過練唱,在田野里、堤壩上、小院外,無處不留下他美妙的歌聲,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練習,歌唱能力與日俱增,當然這樣的堅持在農村會被別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甚至有人說他朱之文就是個懶漢等等,這種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沒有放棄,終于有志者事竟成。第三方面:我要說的是成就一個農民歌唱家,不僅僅要求他的藝術才能,更要求他的德。真誠當屬人生最高的美德,而通過采訪以及我們看到的談話節目,“大衣哥”的言談舉止無處不表現出他的真誠實在。藝術的目的性在于反映真善美,同樣“大衣哥”本身正是真誠、善良、心靈美好的化身,因此我覺得人品好也是他走紅原因中最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朱之文的形象更具有代表性。他的形象代表誰呢?代表的是中國最底層的民眾,代表農民。有傳言說朱之文在參加《我是大明星》欄目時,是導演特意讓他穿著軍大衣登臺演唱的――看到穿著破舊的軍大衣,那么這個人給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農民工,因為我們腦海中這樣的印象太多了,至于導演安排與否,這且不論,但是憨厚、樸實的氣質再加上一身破舊的軍大衣,這對于農民占絕大多數人的中國這樣的國度里很容易引起共鳴。比如說再來一個“眼鏡哥”之類的,戴著墨鏡,也唱得很好,也許只能代表盲人,也許是作秀,這樣的形象就遠沒有“大衣哥”的形象具有代表性。
再次,他的產生與走紅是文化多元化情況下中國人民的需要、社會的需要。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文化向多元化發展,文化多元化又是整個社會不同人們心理需要的反映。我們國家中的傳統文化對其他文化的寬容以及必要時的吸收,促進了草根文化的發展,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文化并存的現象。比如在一般情況下舞臺是給專業人士提供的,并且這些專業人員特別是專業歌手都是穿著講究,不論是正裝還是時尚演出服,他們的這種形象在舞臺上一亮相,人們就會認為這是個專業歌手,并且這些歌手唱得好也是理所當然的,無足為奇。當然這種專業歌手的演出還是能迎合大部分觀眾的心理。可是身穿破舊軍大衣的這種具有農民工形象的人站在舞臺上,本身就給觀眾一種視覺沖擊,又唱的如同歌唱家原音再現,這樣的演唱同時也滿足了觀眾一種獵奇心理,在這個追求個性的時代里,這種反差是多么與眾不同。這個實例就說明了人們對不同文化的需要,雖然例子中主流文化受到了草根文化的挑戰,但文化的多元,各種文化的并存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最后,互聯網的推廣傳播及央視春晚的媒介作用也是他成名的重要原因。近年來,互聯網已經成為新聞信息服務傳播領域中影響巨大的媒體,并且互聯網使民眾意志得以充分表達,這種表達不僅是及時的,而且是充分的、全方位的。“大衣哥”就是在自己毫無所知的情況下借助網絡的力量而產生的。而央視春晚是全國人民過春節必看的節目,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只要是搞藝術的人都想上春晚表演,不管是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因為能上春晚意味著出名走紅。成為“大衣哥”的朱之文在沒有上春晚之前雖已小有名氣,但春晚這個十幾億中國人口都關注的綜藝節目讓所有人都認識了朱之文,在春晚的舞臺上他成功的演唱了一曲由車行為他量身定做、反映農民工回家過年的歌曲《我要回家》,至此終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歌曲,除夕夜也成了他人生的轉折而一夜走紅。
三、一些草根歌手的現狀及下一步“大衣哥“的發展方向
以往那些草根歌手比如劉仁喜、馬廣福在09年春晚之后,曾紅火了一陣子,但最終又回到家鄉,依然過著最樸實的農民生活;阿寶持續時間相對來說長些,但近來也沒有消息了;張靚穎在參加超女之后簽約了華誼音樂和華友世紀,之后又與朋友合組少城時代公司,同時與環球唱片簽署全球唱片約,至今活躍在國內外的舞臺上。
鑒于以上草根歌手的現象,“大衣哥”下一步應該怎么發展呢?第一,還是要繼續努力提高唱功。從春晚《我要回家》這首歌中可以聽到朱之文嗓音很洪亮,但是歌唱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咬字吐字的問題,還有拖拍的尾音收的不好,這是氣息的問題,還有就是喉音很重,所以在歌唱上還需繼續學習。
第二,繼續保持憨厚樸實的形象。很多人成名之后沒有很好把握自己,致使自己的演藝之路不長久,德藝兼備才能更持久。
第三,借鑒一下張靚穎的發展路線,找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團隊、一個好的經紀人,多出些百姓們喜歡的新歌,這樣才能更長遠的發展。
當然,我們不應該以“大衣哥”能否成為專業歌手而論成敗,明星大腕也有不行的時候,何況是一個執著于夢想的草根歌手,只是希望他能在走紅期間好好把握,以后能聽到他更多的新作,期待他能給觀眾帶來更好更美的歌聲。(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做城市草根銀行”,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不只是做秀,而是晉城銀行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經濟環境下,做出的重大戰略和轉型決策,這是一個年輕銀行對一個年輕城市的承諾和夢想。晉城銀行董事長賈沁林告訴記者,為了這份承諾和夢想,晉城銀行圍繞“做城市草根銀行”的戰略愿景,從文化戰略、草根業務到創新戰略構筑起了打造“做城市草根銀行”的品牌、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保障機制。
堅定的“草根銀行”定位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一直都在客戶集中化、產品同質化、服務低水平化、風險管理無序化以及監管保護下的競爭環境中發展。各家銀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戰略模糊和戰略管理落后的情況,隨著黨和國家逐步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深刻變革,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主動或被動地反思自身的戰略定位問題。對于地處三四線城市的城商行,晉城銀行從2009年即開始著手對自身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規劃進行反思和梳理。
商業銀行的定位簡單說來就是該銀行究竟為誰服務,即該銀行存在的價值為何?目前,我國共有147家城商行,除了北京銀行、南京銀行、上海銀行、天津銀行等幾家可以劃為中型城商行,其他大部分都屬于小銀行。小銀行的特征有二:規模小、資本小,這就從客觀上決定了小銀行在整個銀行體系里的定位。
一直以來,很大部分城商行都在與大銀行進行同質化經營,競爭現象非常嚴重。自巴塞爾協議推出,銀監會不斷加強對商業銀行的質量監管以來,資本的約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風險資產掛鉤,而資產規模又決定了最大單戶的貸款比例,小銀行的資本規模小,因此小銀行無法在兼顧最大客戶貸款比例的同時選擇大客戶。從監管政策和戰略定位上,切斷了小銀行傍大客戶的路子。于是晉城銀行針對于此,結合監管政策要求、同業定位和自身的資本結構情況,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價值,堅定了自身小銀行的戰略定位,提出了“城市草根銀行”的戰略定位。
賈沁林董事長說:“根據我們的情況,目前做草根銀行到農村去,從技術和經驗上暫時還不具備。這幾年我們發起的村鎮銀行,在農村方面正在做一些嘗試和經驗積累,未來農村和城市對接起來后,我們就是草根銀行,但至少當下五年內要把‘做城市草根銀行’的戰略定位叫響、叫亮。這個戰略定位,既準確地表達了我們的戰略定位,也表達了我們做一家小銀行的決心和信心。”
用“城市草根銀行”作為定位,不僅讓“草根”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對內,更使整個員工隊伍可以準確地識別這個在任何城市都是數量最多、分布最廣、需求最大的客戶群體。對外,響應政府和銀監會支持小企業發展的倡導,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問題必須依賴小企業。因此解決好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才能解決好我國的就業問題,融資難是當今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為了有力地支持中小企業,晉城銀行更加堅定了做“城市草根銀行”的定位。
此外,晉城銀行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進一步明確董事會的權責邊界,充分發揮監事會的監督和評價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專員制、專家顧問制、首席制、問責制和信息披露辦法等制度體系,公司治理從形似不斷走向神似。特別是經過兩次增資擴股,晉城銀行的股權結構實現了市場化和區域化,民營資本成分對鞏固“草根銀行”的“基因”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區域化布局又為戰略和文化的先進性提供了保障。目前,晉城銀行股份總數為5.52億股,法人股為5億股,占總股本的91.48%,其中:國有法人股東1戶,代表市政府持股550萬股,持股比例為1%;自然人股4707.34萬股,持股比例為8.52%。在優質股權的牽引下,董事會結構和監事會結構也實現了質的提升,為晉城銀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讓雷鋒成為企業文化英雄
雷鋒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作為一個普通人中的英雄常存在我們心中,“草根”銀行需要雷鋒這樣的“草根”英雄。晉城銀行把雷鋒作為企業文化的標桿和化身,將雷鋒精神與時俱進地發展為草根銀行最重要的企業文化基因。
“銀行要做小客戶,要服務低端客戶群、弱勢客戶群,沒有一腔大愛是不行的”,賈沁林董事長如是說。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大愛精神。由于“草根銀行”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客戶,其業務經營具有明顯的小、急、頻、遠、煩、難的特點,客戶財務和規范化水平低,工作又苦又累,付出多而業績回報相對較少。這就要求必須用大愛精神、專業精神、用心精神、協同精神教育員工。只有這樣,“草根銀行”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此外,晉城銀行把成立7年的企業內部大學――城信大學――更名為“雷鋒大學”,把雷鋒大學打造成為文化傳播、業務培訓、自主解決問題的平臺,不斷打造企業員工自我提高的內升機制。
同時,晉城銀行在如何培養“大愛”方面做了諸多探索和嘗試:一是講孝心。百善孝為先,人有了善才有愛。要讓員工喜歡草根客戶,一方面向員工推薦閱讀《弟子規》,另一方面利用重大節日培養員工感恩知心。每逢母親節、父親節、春節,行里會專門向員工的父母、家人發送感恩卡;員工生日當天,會收到行里準備鮮花和蛋糕。二是做慈善。該行成立了“樹人基金”和“百樹耕心成長林”,每年拿出200萬元關心少年兒童成長,促進少年兒童良好品質的養成。如“百樹耕心成長林”通過每年開展植樹造林,培養員工的愛心。今年,該行采用員工與學校學生“同栽一棵樹”的方式,在小樹成長、員工和孩子成長、晉行進步的同時培養愛心,挖掘每個人最真誠、最自然的愛心。此外,該行不少領導和員工都親自參與到救助和幫扶貧困的隊伍中去,以感染和帶動員工。三是播愛心。該行每天的晨會上,有一項就是雷鋒大學教務處安排的課題,讓員工講孝敬父母的日常所為,此外,雷鋒大學開展了“我身邊的雷鋒”故事會活動,通過讓身邊的人講身邊“雷鋒”的故事來教育和影響員工。
如今,晉城銀行已經形成了與“草根銀行”戰略定位較為契合的企業文化。“草根銀行,尊貴服務”的企業使命,“追求完美,成就你我”的企業精神和“品質企業,便捷銀行”的共同愿景,“清茶一杯”的授信自律文化,細節最優的“螺絲釘”文化,一切為了客戶的“甘露”文化,以變應變的創新文化,風險為先的內控文化,等等,無不在該行廣大員工中深深扎根。文化元素的融入引起了強烈的品牌效應,晉城銀行在客戶中的美譽度和客戶的忠誠度不斷提高。
小微金融業務的“急行軍”
做“城市草根銀行”不只是口號,而要在業務上與“草根”客戶相匹配,在管理和技術上與其相適應。為此,晉城銀行選擇了與草根客戶契合度最高的微貸、小貸業務,并將之做精、做細、做出特色。
晉城銀行微貸業務于2009年8月份正式啟動,招聘了第一批微貸客戶經理,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已漸趨成熟,微貸隊伍開始成形。目前,晉城銀行在總部設立了微貸業務部,負責開展隊伍培訓和業務的規劃、指導、推動、管理及考核。在分支行的駐點微貸團隊全面鋪開微貸業務,對所屬區域的客戶實現全覆蓋。目前共有微貸客戶經理100余名,其中晉城地區月發放微貸達600多筆,而戶均余額不到2萬元。晉城銀行微貸的服務對象已經涉及到各類商品批零、貿易流通、加工制造、物流運輸、餐飲服務、文體、租賃、IT及信息產業等各個領域,在推動全民創業,促進地方經濟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關鍵要解決信息不對稱。晉城銀行微貸團隊的做法是深入客戶當中,通過自制資產負債表、交叉檢驗和了解客戶軟信息等方式來把控信用風險。為適應客戶用款頻、急、快的特點,晉城銀行簡化流程,在總行授信審批委員會下專門設立微貸審批小組,加大會議頻率,提高評審效率,3~5天即可放款,最快做到了1天放款。對客戶經理的培訓,該行大膽推行“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實踐效果比較明顯。除此之外,他們還注重“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使員工在實踐中提升,在反思中提升,客戶經理隊伍的素質得到較大提升。
晉城銀行的微貸業務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生到熟,從慢到快,促進了整個經營轉型工作實現質的突破。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在微貸客戶經理隊伍中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即處處以客戶為中心,“不怕苦、不怕低、不怕難、不怕失敗、不怕麻煩、不怕吃虧”的微貸精神。“六不怕”的微貸精神是無價的,因為做微貸品牌的本質不是做技術,而是做精神。晉城銀行的微貸客戶經理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成為該行聯系客戶的愛心使者,微貸業務的風吹哪里,晉城銀行的愛心就播灑到哪里。
從3000元到50萬元,晉城銀行整個貸款流程是流水線般的標準作業,快速便捷。“微貸”掀起了大波瀾,撬動了大市場,遍布各行業的小企業、微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在這里得到了正規的信貸服務,解了燃眉之急。
在小企業貸款業務上,該行把額度定為50萬~500萬元,在產品創新、工作流程、授信授權、業務制度方面制定辦法和措施,從而滿足小企業各個生命周期的服務需求,與小企業形成互依互存、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晉城銀行以信用放款為主,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晉城銀行選取一個了專營支行作為試點,在與其他銀行交流經驗的基礎上,對該行近年來發放的50萬~500萬元貸款的客戶進行共性特征研究,實行打分卡制度,對打分在80分以上的實行信用貸款。這種技術的主要依據為客戶的現金流和信用記錄,該技術一方面可以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和貢獻度,另一方面能使該行更好地把控風險,同時還可把本行的信用文化傳遞給客戶。
為了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晉城銀行獨創了市場化擔保商會模式。由該行主導,挑選行業內的一個好企業,在自愿基礎上,成立一個信用擔保商會,商會里任何一個企業需要貸款,其他企業都要為其擔保。這種方式把控住了風險,方便了客戶,減少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實現了銀企雙贏。在晉城銀行的積極倡導和努力下,先后成立了由14家冶鑄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晉城市眾鑫鑄造信用擔保商會”、由9家洗煤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高平市贏者信用擔保商會”和24家五金機電行業共同發起成立的“晉城市城區五金機電行業信用擔保商會”,分別累計實現授信2.17億元、3.3億元和0.4億元。
打造便捷銀行
如果說雷鋒精神、草根文化是打造“城市草根銀行”的“心”,那么,流程銀行的建設則強健了“城市草根銀行”的“身”。晉城銀行打破“部門銀行”模式下以銀行為中心的種種弊端,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流程。通過流程銀行建設,實現了一切以客戶為中心的客戶觀;打破了條線和部門封鎖,壓縮了管理層次,提升了服務水平;有效地防范了風險。面對打造流程銀行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創新思維,解決了流程銀行建設實踐中的難題。問題需要管理,終端有問題,不能簡單地把問題向上反映,問題往往最先反映在前臺,只有一線員工才最可能把客戶的需求反饋回來。晉城銀行鼓勵員工自己解決問題,對于難以解決的問題,則利用雷鋒大學深度會談的方式,把員工集合起來,各抒已見,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和拿出最佳解決方案。員工思想碰撞的過程就是一個流程優化的過程,總行會根據問題解決的程度給予物質獎勵,并采用嘉獎令的方式通報嘉獎。如今,“品質企業,便捷銀行”的共同愿景已成為晉城銀行的響亮品牌,“城市草根銀行”的建設因此而有了依托。
2008年,晉城銀行倡議成立了“握美俱樂部”、“贏者•企業家俱樂部”,旨在建立起一個大平臺、大熔爐、大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握美俱樂部”實現了為廣大女性送知識、送財富、送健康、送美麗、送友誼的美好愿望。《握美》雜志成為晉城市高端女性日常生活中一道亮麗的大餐。“贏者•企業家俱樂部”為晉城企業提供了一個融通資智、和合共贏的平臺,為銀企合作和資源整合架起了橋梁。通過俱樂部豐富多彩的活動,晉城很多企業家和投資者匯聚在文化管理、和合發展和社會責任的旗幟下,共享資源、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分享商機,共謀發展、共話人生。例如,“握美俱樂部”組織的玨山會員綠色聯誼活動,會員劉某說:“通過活動,一是彼此之間可以增進了解,二是可以認識新朋友,三是搭建了銀行與客戶、客戶與客戶互相交流的平臺”。
利率市場化是城商行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當前,我國銀行業的利潤之所以比較可觀,是受政策保護的結果,但這種情況不會成為常態,利率市場化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面對這樣的環境,城商行的生存空間如何變動是對城商行的重大考驗。同時,利率市場化給城商行提了一個新的課題,即單純的存貸款業務只會越做越窄,銀行需要探索實現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只有把資金最大限度地使用出去,提高資金的運用能力,才能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挑戰。利率市場化后,銀行的利差必然收窄,為應對此,晉城銀行2009年即成立相關部門:一方面將閑余資金投入債券市場,實現資金不斷循環利用;另一方面將資產進行轉讓,自己設計和發行理財產品。2010年,該行非貸款利息收入占到總收入50%,且已經培養出一支專業的資金管理隊伍。
中國影視劇創作已經有106年的歷史,在題材內容上不斷拓寬,在思想內涵上不斷升華,數量上不斷增加,制作技術越來越精湛。可以無可爭辯地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影視劇的時代。但是在影視劇的創作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一)題材選擇方面
盡管今天的影視劇創作題材廣泛,幾乎囊括了社會各個領域,但是由于影視公司和電視臺對票房和收視率的重視,導致了很多無票房或無收視率題材的劇作無法公映或播放。而現在公映和播放的影視劇題材趨同化和“跟風”現象嚴重。
(二)內容選擇和內涵表達方面
在影視劇內容選擇方面,影視劇應該描寫大眾的社會生活,反映大眾的生活狀態和道德風貌。而最近幾年的影視劇卻偏離這種藝術創作的規律。以致出現了某些影視劇刮起“大片風”“豪華風”“濫情風”。在內涵表達方面則比較直露,編劇們沒有把精雕細刻的鏡頭對準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創作沃土,沒有去反映改革開放變革大潮中涌現出來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卻偏偏熱衷于用鏡頭呈現極少數遠離人民群眾真實生活的“大款”們。在劇作中反復出現高級賓館、豪華宴席、私人別墅等類似于西方貴族生活的環境。用鏡頭講述“婚外情”“多角戀”,這種做法不但與時代主旋律極不相稱,而且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最終的結果是既污染了社會空氣,又敗壞了觀眾的審美趣味。
二、草根藝術熱的原因
伴隨著影視劇創作中的題材雷同、內容空洞、缺乏內涵等現象的出現,人們已經對“大片熱”“宮廷熱”“帝王熱”“豪華風”“濫情風”“婚外戀”“多角戀”等審美疲勞并產生了厭倦。而原生態的草根藝術讓人們眼前一亮,迅速吸引了眾多觀眾的注意力,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話題,并掀起了爭相觀看草根藝術的熱潮。從去年流行網絡并走進“春晚”的旭日陽剛、西單女孩到今年在網絡上大放異彩的劉大成和朱之文我們可見一斑。誕生于底層的草根藝術為什么有如此之魅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填補了觀眾的審美空白
草根藝術的對立形態是廟堂藝術,而如今影視劇的廟堂藝術殿堂里陽春白雪的作品太少,有幾部出現,緊隨其后的“跟風”現象也會把人們的審美強化,最終導致人們的審美疲勞。影視劇的題材單一、形式浮華、內容空洞、姿態傲慢、臺詞濫用、誤導觀眾,嚴重脫離了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為人民群眾所厭惡。加之現在的影視劇為了票房和收視率,濫用明星,殊不知明星的光環也是有限的,有的甚至為了名利在幕前和幕后制造各種明星的新聞或緋聞。而我們草根藝術則具有最原始的形態,它雖然沒有華麗的包裝,強大的明星參與,但卻能煥發人們的原始生命力,喚起觀眾對真、善、美的思考。流行網絡的旭日陽剛組合,僅僅靠兩個大學生為其拍攝的一段DV而風行網絡,走上熒屏。就其拍攝DV的技術水平而言,與我們的影視劇的攝像師來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就歌詞的選擇而言也沒有創新,只是翻唱了汪峰的歌曲而已。然而,就是這樣簡單的翻唱正好契合農民工現實的生存狀態,喚起了無數人的同情心,滿足了人們渴望已久的心理期待,填補了觀眾的審美空白。
(二)草根藝術背后有廣大的群眾基礎
草根藝術來源于社會基層,是由人民大眾創作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重在表現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態。草根藝術的創作者們往往帶著泥土的氣息或都市的塵囂,透著草根們勞作的汗味,表現他們生存的疲憊。他們沒穿過漂亮的晚禮服,更不懂品嘗國外紅酒的滋味。但是他們經歷過人世的滄桑,享受過溫暖的陽光,經受過烈日的曝曬,他們更懂得生活的滋味。而這種滋味正是廣大勞動者們所體會過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沒有加以藝術化。草根藝術創作者的作品中正是表達了廣大群眾的這種生活的韻味。因而草根藝術的創作者們才是人民精神的代表者。在人們滿足了獵艷獵奇的心理之后,必將帶著更大的熱情去擁抱屬于自己階層的藝術———草根藝術。在這種情況下草根藝術熱的出現已是大勢所趨。
三、草根藝術熱視域下影視劇本創作的策略
草根藝術的流行已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反觀我們的廟堂藝術,草根藝術熱的確給了我們很多創作啟示。我們的影視劇本創作者應該認真研究一下自身存在的問題,結合草根藝術流行的原因來重新審視自己,以便創作出更多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要提高我們影視劇本的創作質量,以下策略將帶給我們有益的借鑒。
(一)研究觀眾的接受心理,創作適合觀眾的精品
在商品經濟時代消費者是上帝。影視藝術的本性是其商業性,無論是電影也好電視也罷,從產生之初就帶有商品的特性。這種特性決定了影視藝術必然要追求票房和收視率。要想獲得好的票房和高收視率,就必須研究觀眾。研究觀眾的接受心理、接受習慣,研究觀眾的喜好,只有這樣,劇作者們才能創作出觀眾喜歡的作品,觀眾才可能掏錢去影院或者打開電視選擇你的作品來欣賞。新媒體的出現以及影視藝術的分野造成了無論你的作品多么精彩,也不可能把所用的觀眾都拉到影院或選擇播放你作品的頻道。造成觀眾分化的原因很多,有互聯網等新媒體的因素,有觀眾的思想觀念和審美趣味的不同,有現在影視作品的豐富使我們的作品已由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觀眾的選擇空間空前豐富的原因等。我們知道影視劇本創作是影視作品生產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劇本的目標觀眾定位好了,才能確保我們的票房和收視率。針對上面觀眾分化的原因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瞄準目標人群,分年齡段創作
近年來一些劇作者開始有意識鎖定目標人群進行創作,并取得了成功。如《奮斗》就巧妙地抓住了“80后”的追求乖張、風趣的心理,以“80后”都市生活為題材,采用“80后”語速偏快的說話習慣,契合“80后”的生活感覺,贏得了“80后”目標觀眾。
2.滿足鄉土意識,巧分地域創作
中國人比較重視鄉土意識,“落葉歸根”則是這種意識的最好表達。在我們的影視劇創作過程中要研究國人的這種心理,巧用這種意識來提高票房和收視率。如山東電臺拍攝的《闖關東》就是把山東人闖關東的歷史和現代山東人鄉土觀念結合起來,獲得很高的收視率。再比如山西電視臺拍攝的《走西口》也是如此。
3.針對不同文化層次,分內涵意蘊創作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國人的學歷層次不斷提高。但是,長時間內中國必將存在高層次、中層次、低層次甚至文盲共同存在的文化狀態。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影視作品創作要考慮到各類人群的需要。針對不同的文化層次,創作不同的作品。例如,《武林外傳》的創作過程中把目標定位為20世紀70年代出生,學歷大專或本科的目標人群。據有關調查顯示這一人群觀看《武林外傳》的收視率為95%,成功實現了預期目標,贏得了目標觀眾的認可。
(二)豐富影視劇的題材,改變題材雷同趨勢
縱觀近幾年影視劇的題材選擇,雖然較之以前有了很大進步,題材的選擇涉及社會各個領域。但是,由于影視市場商業求利性質,導致了一些沒有票房和收視率的題材,基本得不到公映或者沒有機會在電視臺上播出。這就使很多劇作者放棄了弱項題材的創作,進而轉向熱播題材,這就造成了熱播題材的雷同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限制了編劇們創造力的發揮,不利于中國影視劇創作的健康發展。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如今僅靠幾種題材來支撐中國影視市場的現狀,愈發不適應當代中國影視藝術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的影視藝術創作者們,豐富影視劇的題材,不能僅僅為了商業利益而盲目地跟風。要豐富影視劇的題材,就必須開發其他題材影視精品。開發其他題材的作品就要突破現代情感劇、民國劇、諜戰劇和軍旅劇的限制,開拓鄉村題材劇、少年兒童題材劇以及農民工題材劇等多種題材形式。這些題材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比如,兒童題材劇一方面我國有近3億多的兒童觀眾,急需更多優質的兒童題材劇本;另一方面,我國兒童題材影視劇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下降。這就需要我們的創作者們要不斷豐富影視劇的題材,避免或者徹底改變熱播劇種的雷同和跟風現象。
(三)尋草根藝術熱之蹤,走創劇本精品之路
草根藝術以其鮮活的形式、泥土的芳香、都市的喧囂、原生態的氣息吸引了無數觀眾關注,使無數觀眾產生共鳴。究其原因它緩解了人們的審美疲勞,滿足了人們返璞歸真的心理。它來自底層反映的是底層的生存狀態,具有無限的生命力。當下的草根藝術熱一浪接一浪不斷地把這種熱潮推高。從小沈陽等的模仿熱到旭日陽剛和西單女孩再到多才多藝的劉大成和蘇珊大叔朱之文,一浪高過一浪。這種草根藝術熱啟示我們影視劇的創作者,要低下頭、彎下腰向廣闊的底層尋找創作素材。韓國的電視劇為什么在中國這么火,就是因為韓國的編劇具有無比敬業精神,而這種敬業精神正是中國編劇們所缺乏的。國內的草根藝術熱再一次告訴國內的編劇們,要深入基層,了解基層大眾的生活狀態,體驗大眾生活的困境,把這種對底層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融進我們劇本中。這才是我們大眾所渴求的好劇作,也只有這樣的劇作才有豐富的內涵和無限的底蘊。這才是我們的時代所需要的影視劇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