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環境化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境化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環境化學論文

        第1篇: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重視環境保護,治理環境污染,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環境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熱點,社會各界對環境保護的呼聲日趨高漲。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在漫天的浮塵中召開。開幕式上,從黃色沙塵中走來的國務院總理的開場白振聾發聵。溫總理提醒代表們: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已集中出現。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塵暴損失480億美元,我國損失也達65億美元。如果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與時俱進,加強對中學生的環保教育,則能讓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改善我國公民環境意識較差這一現狀,是每一位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在教學中滲透環保知識呢?下面淺談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課堂教學中有機地滲透環保教育

        中學化學教材中潛在環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學中要把它科學地、巧妙地滲透各章節的教學之中。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明白,為了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由于初、高中學生化學儲備知識不一樣,所以進行環保教育要有針對性,不可一視同仁。

        比如對于剛剛接觸化學的初中學生,要盡可能多舉些事例,以生動、活潑的形象教育為主,適度地進行環保教育,借以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初中階段主要應抓住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環保教育:學習“空氣組成”的知識時,除了給學生講述大氣的主要污染物,大氣污染的來源和危害,還列舉了1995年6月20日我國上海市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和日本“四日氣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學習“氧氣”后利用教材對“臭氧”的介紹,指出空調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導致臭氧層空洞的出現,致使癌癥發病率增加,嚴重地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還利用衛星拍攝的南極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環境污染對人類造成危害的漫畫等,形象地告訴學生保護環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關“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識學習后,給學生介紹“溫室效應”的形成、事實、危害。在講《水》一章時,淡水資源的危機、水體的污染便可蘊涵其中:1980年在發展中國家約有3/5的人很難獲得安全用水,約有18億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脅。從全球來看,淡水資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勻,而水污染又在進一步加劇,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銳。這樣盡可能地讓學生認識到污染給人類造成的極大危害,使學生從中體會到保護自身生存環境的重要性。

        對于高中的學生,教學上應結合他們的認知特點,在各知識點的講解中引入環境科學領域中新信息,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并注意把知識性教育與環保共寓一體,學生的環保意識就會點點積累,逐步深化。如講述高中化學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時,列舉一些事例比如國外的海灣戰爭、倫敦煙霧事件等。為了引起學生對自身生存環境的關注,又列舉80年代以來我國南方重慶、貴陽等工業城市大面積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慶市連續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熱打鐵與學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學生甚至自發地尋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學就提出改農村的分散取暖為集體取暖。最后采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有關“酸雨”的題目,在測試題中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化學教材中還有很多知識點可跟環保教育緊密結合,如:氮的氧化物、電鍍、電解、金屬的冶煉等。抓住時機把環保教育穿插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環境問題的前因后果及相應的解決辦法,關注這些問題,培養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二、環保教育應與化學實驗有機結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也應重視環保教育。據了解,按教學大綱要求,中學需做的化學實驗比較多,其中有毒的實驗占一半。而絕大多數的學校沒有廢水回收裝置,所以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則顯得優為重要。

        初中學生剛接觸化學,必須指導學生要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程序,正確地聞氣體、取藥品。雖然所做實驗毒性不大,但為了加深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沒有廢水回收流程這一前提下,每次學生實驗都提供一個回收儀器,對收集的廢液稍作處理后再行排放。實驗結束后把儀器洗滌干凈放回原處,擦洗干凈實驗臺面。這樣從一開始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受到直觀的環境保護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強調硫的用量并在集氣瓶中事先放入少量堿液教材在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的同時,也注意改進實驗裝置,以吸收實驗中所產生的有毒氣體。例如,改進銅片與硝酸反應的實驗,改銅片為銅絲,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來吸收反應所產生的SO2等有毒氣體,使這些氣體盡量不外逸,以改善學生實驗的外部環境,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高中有些實驗毒性較大,國家提出居民區大氣的有毒物質21種,中學化學實驗室里就有14種。。所以不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動腦設計環保實驗則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采用全封閉裝置制取溴苯:改進銅片與硝酸反應的實驗裝置,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來吸收反應所產生的SO2等有毒氣體,使這些氣體盡量不外逸,以改善學生實驗的外部環境,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制取有毒氣體時,要強調尾氣吸收的重要性,使學生養成一個慣性思維:凡是涉及氣體的制備就應考慮尾氣的處理。對于學生實驗要盡可能采用微型化學實驗(如氯氣的性質實驗),即對常見實驗儀器進行微縮,對常用試劑給出限量。這樣既節約了藥品,又減少了廢液、廢氣、廢渣的產生和排放。總之,通過改進一些實驗裝置,不僅可收到良好的實驗效果,還可把化學實驗與環境教育有機結合,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環保體驗。

        三、充分利用課外科技活動,推進學生的環保行動

        第2篇: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在化學實驗過程中融入環境教育,不僅要講解實驗裝置、實驗原理以及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實驗結果對錯,還要強調整個實驗過程的正確性,在實驗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涉及有害物質的實驗時,教師指導學生不斷改進實驗裝置,盡量避免有害液體排出或者氣體外漏,對排出有害氣體的實驗增加轉化裝置或吸收裝置,向學生闡明有害氣體排入空氣中的危害,在實驗中不能任意排放有毒物質.

        每次化學實驗結束后,教師要強調化學實驗室的規章制度,督促學生要嚴格遵守.對于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實驗廢棄物,要組織學生進行回收,如可回收銀鏡反應實驗后所產生的硝酸銀溶液.在減少污染的同時,教導學生保護環境,養成環保的良好習慣.同時,還應在實驗過程中強調化學藥品的用量問題,爭取使用最少的實驗藥品,取得最佳的實驗教學效果,最大程度地減少化學廢品的排出.由此看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入環境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二、通過組織學生課外活動,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課堂教學是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適當開展課外教學活動十分有必要.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環保教育,使學生了解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政策,了解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認識到破壞環境是不道德和違法的.教師可以利用假期時間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受污染的江湖或化工廠等地參觀,鼓勵學生自行與湖泊周圍的居民和廠里的技術工人交流,讓學生了解產生這些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物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及思考處理這些廢氣污染物的方法,同時明確環境污染的危害和環境保護的緊迫.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還能有效進行環境教育和提高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小課題研究,讓學生走出校門,通過搜集相關材料,進行討論和研究,通過調查分析寫出《日用化學洗滌劑調查》、《周邊居住環境狀況分析》等課題的研究報告.在調查過程中,學生學會發現問題,關注環境污染和保護,關注生活現實,并聯系實際用化學的角度去審視環境污染問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也可以邀請環保部門的專家領導走進校園,向學生宣傳環保的重要性,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擴大環境保護在學生中的影響,增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通過一系列的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環境污染與化學息息相關,鼓勵學生認真學習化學,調動起學生內心為治理環境污染作出努力的決心和信心.

        三、總結

        第3篇: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環境倫理學作為一種反思性、批判性的學科,其終極目標在于重置人類對與自然關系的前提支點,自然是將過度的“人類中心主義”予以一定程度的揚棄,但并非一味地回到過去的自然主義,而是構建一種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關系框架,并形成一種用以取代工業文明的生態文明。從以規模化工業生產對自然界的“失度轉移”轉變為以文明、集約、高效的新型工業生產方式對自然界的“限定性改造”與“適度性反哺”相結合,這是一種文化轉型,而環境倫理學在其中的應用既有反思的元初性,又有思考的針對性,更有改革的實操性。從這個意義來講,環境倫理學在促動工業文化向生態文化轉型的過程中,其內核深層始終在努力協調“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各執一端、非此即彼的價值沖突,而確保一種適度的、既發展傳統又否定后現代的文化構建思路存在。民族地區作為工業生產方式的相對滯后區,在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巨大矛盾張力方面不僅不滯后,反而以一種“溯及案例”的形態凝聚為一個社會問題。因而,民族地區的生態文化構建不僅同樣刻不容緩,反而更加需要環境倫理學視角的自覺介入和理性推進。

        二、基于環境倫理學視域的民族區域生態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一)工具理性的“去生態性”效應

        因少數民族區域經濟發展的滯后性,決定了在工業發展道路的選擇上往往容易缺少足夠的反思,受經濟增長、城鎮化、脫貧致富及相關政績愿景的驅動,少數民族地區自然將工業生產方式全盤引入,并在短期內構筑成的相對完整的工業生產系統,加之少數民族地區因缺少開發而固有的豐富的工礦資源,決定了該地區工業生產系統實現了對自然生態系統高速的“過度轉移”。出于盡快實現全國統一的工業生產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的目標,少數民族地區在工業生產開發自然資源方面自然少有考量,一切以經濟增長為最高判別標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西南、內蒙古地區豐富的林地、草原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土地沙化現象嚴重。對工業化缺乏顧及的全盤引入,體現了建立在工業生產體系基礎上的工具理性,即將工業生產視為實現有用性、最大功效的唯一路徑,而將發展視為單線程的經濟指標增長和人的功利目標實現。以工具理性引導下的生產方式,必然是以毫無節制地迎合現有生態資源的“失度轉移”,不假思索地以促動高速的工業生產和經濟增長為己任,從而形成了“工業財富登場、生態資源謝幕”的去生態化效應。

        (二)現代主義的“去民族性”效應

        少數民族地區之所以保留著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這與少數民族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有關。少數民族地區的生產方式落后于漢民族地區,在內地工業化基本完成之際,少數民族地區的生產方式還停留在農耕、游牧階段,而這種特有的生產方式一定程度上構筑了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與風情。可以說,當代少數民族風情文化具有一定的“考古再現”價值,是研究任何民族族群曾經建基于前工業生產方式之上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民族精神面貌的活化石。而當前少數民族地區的朝陽產業———旅游業,也是主打兩大品牌,一是自然生態,一個是民族風情,而這兩個品牌往往是共生共榮、互相交融的資源結構,少數民族獨特的風土人情、習俗文化和精神面貌也確保了生態文化的個性和民族性。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講求的是整齊劃一、標準規范,為求高效率和高效益而忽視個性,在以技術上的對自然資源“失度轉移”的同時,又在思想意識上對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的標準化改造,脫離了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而失去生命力。這種建基于工業文明的現代主義的自負,以壓倒性的態勢對少數民族區域生態文明體系中的民族文化屬性進行干預、消解和驅逐,也正是當代環境倫理學的反思內容之一。

        (三)功利主義的“去文化性”效應

        工業文明有著強烈的功利主義傾向,體現在對物質利益的無止境攫取、物質欲望的自覺培養和滿足上。相較而言,文化作為一種人類精神力量的多形式體現,表現為一種長期、穩定而滯后的物質利益產能模式。這也就決定了現代社會文化在物質利益面前的非獨立性困境,即文化的價值已經消失在人類精神世界中的自我把握、本質力量對象化之中,蛻變為刺激消費、迎合市場、拉動內需的動機要素。在全國工業生產和國民經濟區位中,少數民族地區自然要服從戰略性布局,要在統一的、整體的經濟發展規劃上貢獻出自己的多類型資源,以支持全國化的工業生產,這里就包括獨具特色又亟待呵護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而在工業生產的視野中,通過轉移資源、生產產品、創造利潤等一系列環節實現功利價值,自然就將代表少數民族精神本質的民族文化也單純地視為產品或者是消費動機,將這種文化更多地賦予了物質和功利的屬性和效能。比如,西南少數民地區獨具魅力的歌舞,雖然通過現代化的營銷模式擴大其在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收獲的巨大經濟效益足以用于改善少數民族的物質生活,并為其文化業態的延續和發展確保了資金支持,但代價卻是純質態的民族文化基因遭到了工業化異變而成為一種櫥窗化商品,其自身固有的文化屬性也慢慢退場,代之以深層次的商品觀念和營銷邏輯。又如,很多參加青歌賽的西南少數民族歌手,取得名次后被收編至部隊文工團,經過正統訓練后,包括演唱風格、作品內涵,均絲毫看不到原生態的意味,這也從一個角度反映了體現著少數民族獨特個性的“敬畏自然、萬物有靈”的生態文化的典型的失落。

        三、民族生態文化建設的環境倫理學視域構建路徑

        (一)立足生態事業與產業

        民族生態文化是社會意識,它所豎立其上的社會存在,即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生態建設,包括生態事業和生態產業。環境倫理學并不是一味地、不加節制地反對現代化,更不是拒絕、停滯工業化生產而退回到農耕時代,而是扎實深入工業化過程中人類生產行為與生態資源之間應有的對象化、非對象化關系,自覺地診斷并克服現代化尤其是工業化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構建符合新型的、集約工業生產方式以及工業反哺生態、復歸生態的文明類型。在這一指導思想的基礎上就要推進國家對民族地區生態環境的政策性保護和資金扶持,并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支持生態視野、協調現代經濟發展與民族區域生態資源平衡的最佳途徑就是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生態循環經濟倡導的循環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完全符合民族地區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要求,有助于民族地區擺脫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把依賴資源消耗的傳統線性增長方式轉變為依靠生態循環的經濟發展,使民族地區走上發展循環生態經濟的軌道。應大力扶持民族特色發展低碳特色產業,立足少數民族的族情、地方區域的區情和發展現代集約化經濟的商情,選擇適合本民族區域特色和實際的低碳特色產業。這種循環生態產業立足的是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目標,往往是在維護和優化民族地區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使少數民族獲得發展,人民獲得實惠。而這種產業模式所奉行的也正是環境倫理學作為一種“積極反思”價值理性的表現,即并不是把生態保護作為經濟發展的對立面,而是將生態建設與克服貧困融為一體,形成真正的可持續的經濟與生態雙贏。

        (二)立足文化事業與產業

        針對現代工業生產對民族區域生態資源尤其是文化資源的“去文化效應”,就要站在文化重建的高度上,推進國家對民族地區極富民族生態個性的資源進行保護、合理挖掘并進行品牌宣傳、營銷,使其保留文化業態的形式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點。因建基于生產方式之上的社會歷史與內地的巨大差異,少數民族地區自然發生的生態文化往往奉行的是一種人類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行為準則和倫理規范,從文化層面上表現為保護環境、敬畏自然的生態思維及其文化意識,這一點在其倫理價值層面是與現代生態倫理價值有內在的一致性,這種文化基因在少數民族當代生態文化構建中往往能夠起到正確引導、積極促進的作用。少數民族往往是歌舞之鄉,、新疆、內蒙古、云貴川等都是輸出歌舞文化的特色區域,而這些歌舞文化都有著天然、直接而彌久的“回歸自然、崇拜自然”的樸素生態文化觀。因此,可以通過現代文化產品生產、營銷的手段,將少數民族歌舞文化進行適度的、保存其生態文化內質的包裝,從而輻射全國、國際,繼而通過實有的產業、市場手段將相對符號化的少數民族生態文化進行實體化、流行化和日常化。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是要發揚并總結少數民族文化中優秀的生態觀念和意識,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合理而節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以及生態文明的制度和法律法規建設提供鮮活生動的文化氛圍。國家各級文化管理部門也應確立文化產業的政策傾向性,強化宣傳教育,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把生態文明的理念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每個方面。

        (三)生態民族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

        第4篇: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1.1滑雪場能耗成本控制現狀

        能源是滑雪場得以運轉的核心,可以說滑雪場所有經營活動和能源的消耗息息相關,因此在滑雪場的成本控制中,控制了能源的消耗就控制了大半的成本。目前,我國滑雪場使用的能源還比較單一,主要以電、煤、油、水為主,單位能源消耗比較大,滑雪場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供能系統上。2.1.1供熱系統供熱系統是滑雪場能源的消耗大戶,以供暖系統、熱水系統和烹飪系統為核心。在大部分的雪場中,供暖系統都采用煤供暖的形式,在少部分小型的雪場采用電供暖的形式,在大型的滑雪場,供暖系統占據整個供能系統的15%。由于我國的滑雪場主要集中在高寒地區,供暖系統成為滑雪場必不可少的系統之一。

        1.1.2供電系統造雪系統和照明系統以及電動力設備系統和索道運輸系統是滑雪場的四大供電系統,其中造雪系統是整個雪場能源消耗系統中最大的部分,由于我國滑雪場基本上都采用人工造雪的方式,造雪系統的設備運轉需要電能的運轉,這部分的電能占了整個雪場電能消耗的70%以上;電動力設備系統指的需要電帶動運轉的設備,如電腦系統、消防系統、通訊系統等;索道運輸系統是指滑雪場用于運送游客的運輸設備,索道運輸系統是雪場重要的系統之一,它從滑雪場開始營業到營業結束,有的大型雪場索道運輸系統的耗電量占滑雪場日均耗電量的1/2,同時供電系統的特點是能耗大,價格高,是滑雪場能耗成本控制的重點,同時加強供電系統的能源控制,對提高滑雪場的營業利潤有著重要意義。

        1.1.3供水系統在滑雪場中,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滑雪場水的消費較高,在很多地方,由于滑雪場都建于山區,基本上用的都是水庫水和深挖井水,每年向水資源管理部門繳納水資源費,不單獨繳納水費,同時由于水費的價格較低,因此未受到管理者的重視,但是滑雪場是高耗水的企業,由于滑雪場一般都建有大型的客房系統,一般的滑雪場的餐飲和客房在規模上都相當于一個三星級的酒店。據統計,一般小型滑雪場平均每間房每天耗水1000L,而大型滑雪度假中心每房每天的耗水量則可高達2000~2200L。滑雪場的水耗主要來自于:客用水、廚房用水、職工生活用水、洗衣房洗滌用水、衛生間及公共區域的清潔用水、造雪系統用水等。

        1.1.4供油系統滑雪場在供油方面具有自己的獨特性,由于滑雪場是向游客提供優質滑雪服務的場所,為了保持雪的滑行感覺,滑雪場每周都需要用壓雪機對雪進行壓制和整理,一臺壓雪機工作3個小時的油耗成本都達上千元,一般規模較大的滑雪場壓雪油耗成本上都達40萬元左右。目前,很多滑雪場的管理者開始意識到,對于能源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滑雪場整體的經濟效益,但是在使用管理和節約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通常一個中型的滑雪場能耗高達數百萬元,能源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20%~25%,如果采用較好的節能措施,滑雪場能耗至少可降低20%~30%。

        1.2滑雪場物耗成本控制現狀

        滑雪場除了能源的消耗,在滑雪場的日常管理過程中,餐飲、客房和日常辦公方面都需消耗大量的餐飲原料、客房用品、日常辦公用品、后勤耗材等,在滑雪場的實際運營過程中,對于餐飲成本、客房成本以及日常維修成本的控制都極其重要,對于滑雪場日常物耗進行科學的管理和控制是滑雪場日常成本控制的關鍵。一般的滑雪場都有餐飲部,餐飲成本是滑雪場成本支出較大的部分,客房物耗、后勤物耗、管理辦公物耗,構成滑雪場物耗成本的四大部分,是滑雪場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和經營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的滑雪場餐飲規模的大小決定餐飲成本的控制模式,但很多滑雪場的餐飲部門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采購、驗收、庫存、發貨、保管、領用、成本核算等各方面存在問題,成本差異分析環節薄弱,滑雪場餐飲收入一般占滑雪場總收入的30%,利潤占滑雪場總利潤的20%,創利水平僅次于滑雪。因此,加強餐飲成本控制是提高滑雪場整體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客房物耗方面,固定成本較高,變動成本較低,但是在客房物耗方面,一次性客房用品的使用加大了客房物耗成本,客房的服務方式使客人耗材使用浪費,比如布草的一日一洗等。在后勤物耗方面,維修材料隨意領用和庫房的管理松懈都是滑雪場物耗成本高的原因,管理辦公物耗方面,打、復印機、電話的任意使用,紙張的隨意丟棄都造成管理費用的提高。

        1.3滑雪場人力資源成本控制現狀

        滑雪場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人員的數量上需求較多,在滑雪場的人力資源成本構成中,特別是大型滑雪度假中心,人力資源成本是一項重要的支出,大約要占到全部支出的20%。人力資源成本一般由取得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離職成本五部分構成,取得成本是為了招聘員工所發生的手續費、廣告費等,是為得到人力資源所付出的代價;開發成本是為使員工達到崗位需求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如培訓費;使用成本是在使用人力資源的過程中,補償員工的體力或腦力勞動所付出的代價,包括工資、獎金等支出;保障成本是為保障員工喪失價值后所必須支付的費用,通常為各類保險;離職成本為員工離職時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同時,在人力資源的管理方面,由于專業的雪場管理人才不足,加上滑雪場一般建在較偏僻的地區,在專業人才的招聘方面成本較高,導致人力資源成本的增加。

        2循環經濟觀下的滑雪場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2.1缺乏能源危機意識

        由于滑雪場管理者缺乏能源危機意識,在很多滑雪場,還實行粗放式管理,電表、水表、燃油統計等計量設備缺失,無法找到能源消耗點,沒有進行分區能源控制,不能形成能源成本控制責任制,同時在員工的日常操作中缺乏能耗節約意識,廚房、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等環節沒有能源節約意識,導致用電用水等能耗成本的增加;同時對不用的設備沒有及時的停止運轉,有資料反映,電腦顯示器、打印機的待機功耗都為5W左右,下班后不關閉電源開關,一晚將至少待機10h,全年將因此耗電36.5度,按照國內辦公設備保有量電腦1600萬臺、打印機1894萬臺測算,每年將浪費12.775億度電。同時不重視設備的維修保養,這些都導致滑雪場的能耗成本增加。

        2.2滑雪場建筑設計忽視節能要求

        我國建筑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的32%,高于發達國家2~3倍,建筑本身采暖、通風、空調的能耗占建筑總能耗的2/3,而且還在不斷提高。我國在滑雪場的建筑設計方面,往往注重以后建筑的使用功能,而忽視建筑的節能要求,由于滑雪場都處于較寒冷地區,對于節能的要求較高,但是很多滑雪場都追求獨特性,加之不考慮房屋朝向和色彩對于能耗的影響,例如建筑的外墻可以因地制宜采用淺色涂料,白色墻面的反射系數可達70%,提高陽光反射率可減少能耗,室內采用淺色調可以節約1/2的照明電。同時,由于滑雪場設計過程中對于建筑物的房屋頂層、墻窗比例等各方面考慮不全,導致能耗增加,同時由于滑雪場造雪供水供電系統較多,對于能源中心選址不當,管線設計不合理,導致大量的供水、供電浪費。

        2.3設施耗能與滑雪場實際經營能力不匹配

        現有的中國滑雪場都不愿意因為節能而減少供給,降低滑雪場的服務水平,因此在經營過程中,往往關注的是不滿足的情況,而較少的關注過度滿足情況下資源的浪費情況,從而導致很多滑雪場由于高耗能存在無法維持的情況。因此滑雪場耗能設備存在設計容量過大,設備設施本身的設置缺少節能保障,燈具不節能,設備的能耗方式沒有根據客流量、季節、氣候等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比如對于壓雪次數的固定,不會根據游客數量和氣候及時對雪質進行檢測,從而安排合理的壓雪次數。

        2.4能源缺少循環利用處理

        滑雪場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存在鍋爐在沒有利用的情況下直接外排、管道散熱嚴重的現象,有的時候一個小的方面,累計起來就是能源的巨大浪費。歐盟的專家在對我國一家飯店進行CP(清潔生產)審計,發現了廚房有7m多長的蒸汽管道沒有保溫,經過專家測算,這部分管道每年的耗能費用約1200美元,如果算上管道散發的熱能再用空調降溫的費用,還不止這個數。同時在小型滑雪場管理中,缺少中水處理系統,污水直接排放,導致供水的浪費。

        2.5采購中的個體行為和短期行為

        滑雪場由于自身經營特點決定其采購對象的復雜性,由于滑雪場對于設備的特殊性,大型造雪設備和壓雪設備,國外價格都較昂貴,國內在質量上得不到保障。因此滑雪場在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采購過程中,要求采購人員具備專業的知識。同時由于滑雪場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在餐飲和客房方面需要采購種類繁多的原材料,如肉、菜等食品原料以及客房用品,這些原材料都沒有統一的采購標準,給采購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往往存在采購的材料因不滿足游客的要求而造成浪費。

        2.6成本控制意識薄弱,缺乏有效監控手段

        滑雪場由于專業管理人才的缺少,導致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在成本的核算過程中,目前的滑雪場都只關注總成本的核算,它反映的是從采購、生產、銷售全過程的一個總的成本率,而沒有成本差異分析,對于實際成本率和標準成本率之間的差距,原因分析不明,同時在物耗成本方面缺少有效的監控手段,成本管理方法簡單等原因,導致成本的增加。

        2.7專業人才短缺,人員配置不經濟

        滑雪場作為新的企業形態,我國在專業雪場管理人才培養上存在滯后的局面,由于滑雪場不同于一般的酒店,它兼具運動和旅游的特征,因此要求滑雪場管理人員具備滑雪的基本知識和酒店管理知識,對于人員有著特殊要求。在人力資源配置方面,短期用工和長期用工規劃不明,缺少計劃性。同時由于滑雪場存在季節營運的特點,大部分都集中在使用成本上,缺少對員工的保障、激勵,同時也缺少對于員工長期保障的考慮,導致滑雪場人員配置不經濟,員工素質整體偏低。

        3循環經濟觀下的滑雪場成本控制對策

        3.1強化能源危機、成本規劃和控制意識

        滑雪場從業人員應有能源危機意識,在滑雪場的設計過程中,做到提前規劃,對建筑設計選擇、建筑材料選擇、功能局域的布局和節能設計方面。建設好滑雪場的中水處理系統和滑雪場的雨水收集系統,建立大型蓄水池,加大對雪融水和地表水的收集力度,加大使用風能、太陽能、地熱等清潔能源。加強對于員工成本規劃、成本控制意識,避免無節制的浪費,通過獎勵等方式提高員工的成本控制理念。

        3.2提高滑雪場設施的能源利用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滑雪場管理者,應學習國外的能源,使用先進經驗,大力提倡綠色生態滑雪場建設,結合自身情況,為滑雪場購置更能控制能源成本的有效設施,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減少資源的浪費。加大節能燈改造,使用各種節水設置,使用經濟且污染環境小的供熱方式,對現有的設備要加大節能改造力度。重視設備的維修保養,培養科學的設備操作方法,減少失誤操作對于設備的損壞,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3.3加強能源的信息化管理

        滑雪場管理人員總是關注日常能源管理,但是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卻很難做到全局性和精細化的管理,因此應該利用現有的計算機技術,開發能源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能源使用的日常管理體系,在管理制度建設、人員培訓、機構設置及管理網絡的建立方面下功夫,使各種有關能源利用狀況的信息流程規范化,獲得最能夠反映系統本質特征的數據,為管理者的管理決策提供合理保障。

        3.4量體裁衣,注重服務的實效性

        滑雪場應根據自身特點,定位目標市場,根據游客的要求和消費特征,制定合理的服務項目和價格,關注服務的實效性,滑雪場在服務項目的設置方面要有自身特點,應充分考慮到游客的消費特點、檔次,滑雪場的最大資源是在于滑雪場地的提供,要最大限度的提供滑雪場地的增值效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消費項目,利用建設刺激的單板公園、雪地摩托場地、雪地球類場地、兒童雪場等方式來增加滑雪場的效益,保障服務得到最佳的效益。

        3.5對滑雪場工作流程進行標準化再造

        滑雪場為了滿足游客的要求,在成本的消耗方面是多方面的,給成本的控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再造能夠有效提高滑雪場的經濟效益,提高利潤,可以通過各部門工作的科學化和條理化,提高各部門的運轉效率,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可以為滑雪場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提高更優質的服務,從整體上降低滑雪場的成本。工作流程的標準化再造,將有利于保持成本控制的一致性、可控性、效率性、科學性、安全性。

        3.6實行環境友好型采購,控制物資采購成本

        所謂環境友好型采購是指提前做好采購加護,采購一些企業急需的,同時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或無影響的產品。環境友好型采購能降低成本,提高資金效率并減少廢棄物。在采購過程應堅持識別采購需要、保證采購質量、就地采購、批量平均、簡單化采購、采購節能產品、租用、減少一次性產品、減少包裝等原則。建立物資采購計劃和審批制度,建立物資采購的詢報價制度、采購物資的驗貨制度、嚴格控制采購物資的庫存量。在采購過程中,直接將上述原則和制度應用于采購中,從源頭上減少物資采購成本。

        3.7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合理化配置雪場人員

        加強對于滑雪場的人力資源管理,合理配置滑雪場人員,做好人員的“淡旺季”計劃,制定合理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同時在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通過培訓將滑雪場當地的工人和農民轉化成雪場專業技術人員,制定優惠政策,穩住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過分流動,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

        4結語

        第5篇: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跨文化;大學生;人文素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化人。不同的民族語言承載著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體現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近些年跨文化在外語界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但是研究內容大多與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交際水平有關。關于如何利用在跨文化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研究很少有人涉獵。重視對當前大學生在多元文化環境中人文素養的培育和提升,對于協調好當今社會的諸多矛盾、培養合格、有用的人才,在現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一、跨文化教育與人文素養

        (一)人文素養需要通過跨文化教育活動構建

        人文素養中有些成分需要通過跨文化教育活動來建構,如開放的心態、思維方式等這些都可以在跨文化教育活動中建構。“跨文化交際”這一概念源于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言與非本族語言之間的交際。由于不同民族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境不同,因而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諸多語境因素。因此開放的心態本身就是跨文化意識的基本內涵,獲得跨文化知識、參與跨文化交往、認識外來文化、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都有利于開放心態的形成。思維方式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結構中的重要因素。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有人稱其為形象思維,也有人稱其為整合思維,但都強調這種思維方式以直觀綜合為主,注重從整體上來把握對象。西方文化傳統的思維方式屬邏輯思維,是以邏輯分析和推理為基礎,注重認識事物的具體細節,重實證求準確。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差別影響著中西文化發展的不同路向。依據現實文化形態進行中西文化比較,往往更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二)跨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建構所有的人文素養

        我們通過跨文化來了解外來文化,從而幫助我們建構從兩種或多種文化汲取來的人文素養所需因素的精髓。我們在實施跨文化教育時要把握住兩點:一是就文化傳統進行比較;二是就現實文化形態進行比較。不同的文化傳統是不同的民族文化長期積淀的結果,是民族性的表現,它內在于民族意識,支配著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中西文化比較,進而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其重點應是中西價值觀的比較和教育。因為一方面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它對行為主體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道德觀念及生活態度起主導和支配作用;另一方面價值觀與人生觀、世界觀密切關聯,而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又是我們對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

        二、通過跨文化教育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的途徑

        (一)重視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突出人文主義精神,富有中庸和諧、兼容包并、安土樂天的氣質和情趣。正確的中華文化教育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影響他們的認知理念,包括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取向――更加寬闊的人生視野,更加多元化的思想空間,更加包容的精神境界。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只有加強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才能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對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認同感。

        (二)公共英語教學是提高大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人文素養提升的橋梁

        語言是人文知識學科重要的載體。深厚的語言功底是人們獲取精深博大的人文知識的必要前提。通過掌握外語,尤其是英語,我們就可以走出區域性的文化傳統,從一個新的角度、新的視野去探究天下人文萬象,去了解不同歷史語境下的人文精神,了解他人的文化傳統、行為方式、甚至思維模式。在學習人文知識的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學公共英語課的教學在提升當代大學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素養教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聽說或者讀寫課之前的文化導入已經被大多數英語教師所接受并應用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這顯然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英語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遵循文化導人的實用性、階段性及適合性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將大量信息通過聽、讀方式介紹給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盡量設置一定的社會文化氛圍,組織情景教學。如適時放映某個外文版的電影、電視片段,從西方國家的重要歷史事件、社會問題中分析其文化根源,從其文化作品(文學、繪畫、建筑雕塑等)中分析其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還可就某一文化問題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主動地分析探索語言背后的文化差異,提高自我判斷、選擇文化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三)大力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大力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提升、培育大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人文素養的關鍵。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身處教育教學的第一線,直接跟學生接觸,因此教師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寬廣的知識面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我們的英語教師在長期的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對英美文化大都有較深的了解,但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與把握,這樣就會造成教師在進行文化比較時側重一面從而誤導學生。因此英語教師應該通過研讀國學論著,組織專家講座,教研活動討論等形式進行傳統文化知識培訓,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從事外語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在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的同時還應該通過適當的方式加強對科學技術的認識以適應培養21世紀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四)開設相關選修課程及校園講座,培育大學生人文素養

        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要想培育大學生跨文化人文素養,必須通過其他的途徑,為大學生開設相關的選修課程以及舉辦相關的校園講座就是很好的方式。筆者所在的醫學院校為大學生開設了中外文學經典賞析課,文學是人文科學的核心和精華,在形式上是語言的藝術,在思想內容上它是對人的生存狀態和存在價值的探尋,其人文內容涵蓋了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提倡大學生讀名著,懂文學,從文學中汲取營養,提升人文素養。另外,像英美社會文化、跨文化交際、通過電影學文化都是大學生比較喜歡的選修課程。校園講座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舉辦內容豐富性、廣泛參與性、風格多樣性校園講座,營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氛圍,建設優良學風,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五)塑造具有跨文化人文精神的校園文化

        第6篇: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環境教育 綠色學校 廉潔文化

        一、學校綠色教育發展態勢:任重道遠

        眾所周知,科技的發展像一把“雙刃劍”,科技的發展在給人類文明帶來進步的同時,

        也使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破壞。我們感到慶幸的是人類作為地球環境中的主導者,還有著自我反省的意識和悔改的能力。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逐漸認識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課題。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進行環境教育的有力條件是其他任何部門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學校“綠色教育”便在世界各地廣泛興起。因此,中國的學校綠色教育,作為環境教育這一偉大系統工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還亟待加強,亦可謂任重而道遠。

        二、學校綠色教育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人們的生態意識尚待增強,人們的環境素養有待提高。根據我國的環境教育的實踐來看,這些方面的素質都普遍較低。主要集中表現在環境情感不深,環境認知水平低,環境倫理觀念不強,環境技能水平不高,環境習慣沒有形成自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一個需要全體公民共同加以解決的的問題,僅僅是單個人素質的提高是不成的。在學校里面就需要科學規范的管理和學生的自覺學習和遵守。學校環境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的廣泛存在值得我們思考,它們是作為一個整體的各個方面出現的,我們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將會嚴重導致我們進行環境教育的不良效果,因此我們必須盡快相處辦法對這些問題加以很好地解決。

        三、學校綠色教育的發展對策:科學有效

        明確教育目標,健全教學體系。教育的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新時期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未來社會我們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素養是構成未來公民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一定要明確教育目標。加強環境教育的師資建設,加大環境教育的資金投入。我們都知道教師是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學校綠色教育也不例外。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綠色教育的開展能否成功,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環境教育師資隊伍的強弱。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環境教育的師資,開展環境教育的實踐活動,盡快建立環境教育的評價機制。環境素養的提高不單是環境意識的增強和環境知識的增強,更重要的是在于環境技能的提高和良好環境習慣的養成。對環境教育的開展試行獎罰分明的評價機制,用以對環境教育進行鼓勵和鞭策,使我們的學校綠色教育能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教育氛圍中順利開展。

        四、學校綠色教育的發展歸宿:廉潔文化環境

        環境友好型校園的內涵,指的是全校都彩玉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教學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環境友好型校園的特征從本質上可以說是一個全校性、綜合性、廣泛性的學校綠色教育的結果,根據目前國內外一些綠色學校的成功典范的考察,可以歸結為一些共同特征:第一,有一個對環境友好的課程。第二,具有對環境友好的教育氛圍。第三,鼓勵校內人員全員參與,從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出發,學校作為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傳遞者和實踐地,應當提倡公平、民主、尊重、信任、平等觀念。第四,學校重視校園環境和當地環境教育的資源。第五,社區與學校的互相開放。第六,鼓勵以學生為中心,豐富的教育教學方式。高舉“綠色”旗幟,實現美好愿望。環境友好型校園是廣大師生追求的一種理想,也是新時代我們解決環境問題的必然要求,加強學校“綠色”教育,建設環境友好型校園,意義非常重大。

        參考文獻

        [1]黃宇.國際環境教育的發展與中國的綠色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3(1)

        第7篇: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 本科畢業論文指導 實驗員 化工化學類畢業論文實驗 角色轉變

        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生教育的一個綜合性科學實踐教學環節,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對理工科尤其是化學化工學科而言,畢業論文實驗又是畢業論文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訓練專業科學研究思維與方法的重要環節[1]。

        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實驗是一種綜合性的設計實驗,不同于單學科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方法往往涉及多個學科,需要學生把所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這樣就對論文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招生人數的增加,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本來就有比較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學與科研任務,有限的精力使得他們對畢業生實驗的指導和管理經常不能到位,“帶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現象時有發生[3]。而且,學生還有可能因為實驗室條件以及儀器、藥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對實驗過程拖拖拉拉,學生的僥幸心理、畏難情緒等也會影響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此外,當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量的分配問題,勢必會影響實驗員的工作積極性,不利于畢業論文實驗的順利開展。因此,在畢業論文完成過程中,如何定位實驗員的角色,發揮他們在實驗室工作的優勢,更好地服務本科畢業論文,提高畢業論文和人才培養質量,也將成為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的話題。以下就本科畢業論文指導中實驗員所扮演的角色進行探討。

        1.做好實驗資源規劃師,實現實驗資源合理利用和資源共享

        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論文完成期間,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的學生人數相應增加,勢必會造成實驗室用房和儀器設備以及藥品耗材等的緊張。因此,實驗室管理人員,必須統籌規劃,做好一名規劃師,使實驗室資源利用最大化,優勢資源有效共享,保障學生畢業論文實驗的正常開展。

        (1)實驗室用房。

        我院學生畢業論文實驗,一般安排在專業實驗室。根據每個指導老師所帶學生人數,合理分配實驗室用房,有研究生用房的指導老師,會根據要求,少提供用房面積或者不提供。我院應用化學系每年拿出4個120m2的專業實驗室供學生開展畢業論文實驗,有效地保障了每個進入實驗室開展論文實驗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就能很好地解決實驗室用房問題。

        (2)實驗室儀器設備、藥品及耗材。

        ①實驗室公用設備:例如電子天平、氣流干燥器、超聲波清洗器等,每個實驗室提供一套;而干燥箱、冰箱等則放在專門的干燥實驗室和冷凍實驗室供學生使用。

        ②實驗所需器材、藥品等: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選題,查閱文獻,統計實驗所需的儀器設備、藥品、耗材等,先由指導老師認真審閱簽字確認,再交實驗室管理人員最終審核,以指導老師為小組登記、領取。對于化學反應中常用的小型儀器,如調壓器、加熱套、磁力攪拌器、水浴鍋,根據指導老師所帶學生人數,統籌安排,保障每三個學生有兩套儀器。對于藥品、耗材,如高分子反應所用的引發劑,以及一些催化劑等,用量較少,而且不易保存,一般一屆畢業生,共用一瓶已經足夠;而耗材,如標簽紙、試紙之類,一般交由指導老師小組統一領取。這樣可有效避免學生“只借不用”,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

        ③大型儀器設備:如氣質聯用儀、流變儀、紅外光譜儀等,一般由專門實驗技術人員負責管理,為全校開放,保障優勢資源有效共享。

        2.做好實驗全程的“綠化師”,加強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畢業論文期間,化學專業類學生,大多數都要進入實驗室開展為期3個月左右的實驗。實驗過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甚至“三致”物質等,如果進入環境,必定對環境造成污染,對人類造成危害。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和高校培養人才方式的轉變,化學實驗實現綠色化是化學實驗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化學教師更應該具有綠色化學的思想,提倡綠色教育[4]。所以,實驗員在畢業論文全程中,應該做好一名“綠化師”,加強和培養學生的綠色意識,嚴禁把廢氣、廢液、廢渣和廢棄化學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5]。

        在畢業論文完成過程中,要實現綠色化學,實驗員首先要從源頭上降低化學污染物的生成。為此,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提供微型實驗裝置,開展微量化學實驗。如在有機合成研究課題中,實驗室統一提供成套半微量玻璃儀器實驗裝置。這樣既可以減少化學試劑的用量,降低“三廢”的排放,又可以節約水電以及一些輔助耗材的消耗,降低了實驗成本,并且能使爆炸、燃燒、中毒等事故相應減少,極大地改善實驗環境條件,減少對環境的污染[6]。(2)提供無毒或低毒試劑和溶劑。當學生領用有毒有害試劑開展實驗時,需要指導老師及學生研究討論,考慮更換試劑,實在無法更換的,必須做好防護措施,小心操作,并且對實驗過程中的所有廢棄物回收處理。其次是對“三廢”的有效處理。“三廢”處理,必須分類集中收集,分別處理。盡可能采用廢物回收、以廢治廢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實驗室污染治理率[7]。如對廢液中有機溶劑尤其是重結晶后的溶劑,可通過蒸餾回收,重復利用;對酸液、堿液可通過實驗室提供的廢液回收裝置,分類集中收集,統一處理。對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或有異味的氣體,必須采用密閉式操作或在通風櫥中進行,能吸收的,進行吸收處理。對廢渣,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須進行無毒化處理。最后,實驗員還應該經常進入實驗室,督促學生清潔實驗,保持實驗室衛生,培養他們的綠色意識、環保觀念。

        3.做好學生實驗的安檢員,保證畢業論文實驗正常安全開展

        完成畢業論文是學生自己查閱文獻,確定研究思路和方案,自己搭建實驗裝置,分析和處理實驗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驗員應該做好一名安檢員,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不合理操作,進行適當的引導,對有危險操作步驟的學生多巡視指導,防止事故的發生,保證畢業論文實驗正常安全開展。

        作為一名安檢員,實驗員應該對以下兩方面進行監督檢查。第一,在實驗室安全方面。首先應該給學生灌輸安全思想。這方面我們采取在學生進入實驗室前,全體學生集中學習實驗室各種規章制度,開展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其次是實驗員還應該經常巡查有易燃易爆易腐蝕物以及有污染源的學生。例如,學生在研究混凝土高效減水劑時,用水泥凈漿做性能測試,雖然學生對大量廢渣已經妥善處理,如不加以提醒,忽略了燒杯壁上少量的水泥殘渣,而直接沖洗進入下水道,由于積少成多,也會造成水管堵塞,影響實驗室的正常運轉。最后,實驗員還應對精密貴重儀器以及實驗室的水電、消防器材等加強監管,確保論文實驗正常安全開展。學生在用氣相色譜開展檢測分析時,應從載氣鋼瓶、減壓閥、注射器以及檢測器等多方面給予指導,強調注意事項,并且觀察學生實驗過程,保證操作無誤后,方能離開。第二,檢查學生實驗操作是否規范。論文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素質有高有低,動手能力有強有弱,難免有操作不規范,而且只追求結果、不注重過程的人,這樣就會給實驗室安全帶來不小隱患。學生在開展有機合成研究時,最容易造成實驗裝置搭建不規范。如在研究有HCl、H2S等有毒有害氣體生成的實驗中,沒有搭接尾氣吸收裝置,這樣既會給環境帶來污染,又會給師生健康帶來危害。第三,在安檢方面,還應該密切關注為學生開放的精密貴重儀器室,重點檢查學生操作情況與水電等,確保儀器安全。

        4.做好學生問題的咨詢師,服務引導畢業論文全過程

        畢業論文實驗期間,學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且學生問題覆蓋畢業論文完成的全過程。實驗員是學生進入實驗室后離得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為學生咨詢問題的第一人。因此,實驗員應該做好一名咨詢師,服務引導,幫助解決論文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學生需要查找實驗過程中的一個小步驟、藥品性質;儀器不會使用,出了問題;實驗過程中缺東少西,等等,這些情況學生一般都會找到實驗員,要求幫助解決。在解決問題期間,實驗員辦公室成為服務學生的場所,實驗室的辦公電腦成為公用電腦,實驗員成為全體學生的輔導老師。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實驗員應充分體現優良的“敬業、獻身、奉獻、負責”的教育精神。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咨詢師,實驗員必須加強學習,自我提高。實驗員除了具備基本的人文社科素質之外[8],還應該具備文獻資料查閱、儀器設備維修、結果分析處理、計算機運用以及實驗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成為一名綜合型、多能力的“通才”。例如,學生在用TU-190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測試時,儀器初始化失敗,并且出現氘燈、鎢燈能量低等情形,這時,學生就會第一時間找到實驗員,并且表現出束手無策的樣子。其實,實驗員只需打開機箱底座,松開光柵驅動輪,用手轉動進行調整,再重新開機,儀器就能恢復正常。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實驗員自我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進入社會前進一步學習的過程。

        總之,實驗員在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實驗員必須正確認識自己,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勇于承擔起多重角色,發揮在實驗室工作的優勢,積極工作,樂于奉獻,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才能真正為提高本科畢業論文和人才培養質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黃道戰.高校擴招后實驗室在畢業論文實驗管理與指導工作中的改革實踐[J].高教論壇,2003,(5):77-79.

        [2]聶容春.談談化工類專業畢業論文環節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15-117.

        [3]閆蘭英,李天良.化學與化工系開放實驗室效果分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4,(3):7-9.

        [4]魏正妍,楊秀清.在研究型化學實驗中培養綠色意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11):36-37.

        [5]張世仙,陳文興,勾華,等.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實驗室污染調查及分析[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6,8,(1):68-71.

        [6]徐常龍,曹小華,陶春元,等.通過綠色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9,(3):42-44.

        [7]張淑華,張杰,肖忠新,等.實驗室環境污染現狀分析與防治對策[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2009,301-302.

        第8篇: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本文綜合了我校環境科學專業幾年來多位老師指導本科論文的經驗,力圖從多范圍選題、錯時利用實驗室、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等幾個方面來解決這些困難。

         

        開展本科畢業論文實驗及撰寫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環境科學專業作為現在社會所急需的一個專業在很多高校都開始設立。

         

        然而該專業屬于理工科性質,需要畢業論文實踐需要一定的硬件條件支持,另由于專業性較強,相關的指導教師又較少,因此容易造成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時候選題困難、畢業論文實驗由于硬件問題難以開展、指導教師難以照顧周全等問題。本文綜合了我校環境科學專業幾年來多位老師指導本科論文的經驗,對該專業畢業論文指導模式改革的一些看法。

         

        1 端正認識,教師和學生都應認真面對本科畢業論文

         

        本科畢業論文作為大學之中的最后一個學分內容,應該把它的嚴肅性與課程等同起來,要以對待上課的責任心去對待本科畢業論文。相關的文獻報道已有很多[1,2,3],在此不多表述。

         

        2 利用環境科學的大方向,加強學生在本科畢業論文中的自主設計能力

         

        國內外對中國學生的普遍認識是解題能力很好但提問能力或者創造能力很差,因此我們更希望畢業論文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揮其創造力或者設計能力,而不是像應付普通考試一樣按照老師的安排和設計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如何選題就成為畢業論文指導模式調整的主要內容。

         

        環境科學的內容涉及面廣,而且專業性較強,畢業論文選題要顧及專業性、研究性、時限性等多個方面,現有的畢業論文指導模式主要是依靠專業導師的科研項目開展的,也有少數同學是自主選題進行研究的。

         

        我們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選題的研究,在我校也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基金給予資助,但由于本科生的專業基礎知識相對還比較差,因此需要相關導師更費心的進行指導。特別是對于環境科學這樣覆蓋宏觀到微觀的綜合性學科,一方面要避免出現選題過大過空工作量來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研究過細過深導致經費缺陷的問題,必須先選好合適的題目,訂立可行的實驗方案計劃再開始實驗。

         

        避免出現因為缺乏經驗導致遇上難以解決或者過于復雜的問題導致實驗失敗的情況。而對于大多數跟著老師做課題的同學而言,我們建議導師讓學生先動手制定實驗方案,然后與其進行討論修改定稿開展實驗。并堅決反對將本科生當作洗碗機,僅僅跟著研究生洗洗瓶子到時候由研究生抽出部分數據寫本科論文,這種做法雖然導師和學生都很省心,但學生在畢業論文中卻可能什么都學不到,可以說是教師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3 因材施教,使得畢業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工作方向

         

        環境科學專業的涉及面較廣,而且應用性操作性較強,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工作去向與實際興趣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進行控制。如對動手實驗能力較弱,今后也僅希望從事環境規劃或者環境評價工作的同學,可以給其設定規劃或評價方向的論文課題,鼓勵其查找資料,或者去相應公司實習,通過整個論文過程能取得相應的理論經驗,為其今后踏上崗位打好基礎。

         

        而對于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根據其生物或者化學的基礎能力不同進行分科,分別參與到環境化學或者環境生物學的畢業論文設計中,如讓其參與水質指標監測、或者進行生態學的監測、調查等等課題,在整個畢業論文的課題中能找到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

         

        4 采用多種模式結合的手段合理分配現有的教學資源

         

        由于環境科學畢業論文指導的時候經常需要進入實驗室開展論文,且本科論文大多都在畢業前集中開始,容易造成實驗室資源不夠分配的情況。因此必須合理利用現有的高校教學和科研資源,努力保證每位學生都能有足夠的時間開展畢業論文實驗。

         

        具體的內容包括:(1)按照第3點所述,將學生進行分科,對于部分把握不準自己論文方向的學生進行均衡性調整,減輕各個實驗室的壓力。(2)將學生實驗安排錯時調整,如室外水質監測的一般一個月采樣一到二次,而做室內模型試驗的則需要連續幾周,盡量將室內模型試驗的工作期與室外采樣期錯開進行,或者將同學結合起來,對室內室外相同的指標進行分組測試,提高操作效率。

         

        而需要老師帶隊的監測、調查可以利用假期時間進行,以避免與上課時間發生沖突。(3)鼓勵學生到更好的學校或者到實習單位開展畢業論文實踐。對于部分希望考入更好學校讀研的學生來說,能有機會去這些學校熟悉環境認識導師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因此可以鼓勵學生嘗試與外校老師溝通,參與到相關的研究中去。

         

        進入實習單位開展論文工作可以更快的讓學生適應今后的社會工作,對于用人單位來講也可以提早培養人才。但由于一般單位的數據會有保密性,而且論文質量的可控性較差,因此該方法盡管可行,但不適于大量推廣。

         

        5 畢業論文要嚴格要求,禁止抄襲現象的發生

         

        由于現在的課程體系設置偏向于理論教學、理論考核,應用教學缺乏等問題,理科本科生的實際動手素質并不高,甚至有四年級的學生不會使用移液器的情況出現,因此本科畢業論文可以說是大學中最后一個可以給學生把關的地方。

         

        在畢業論文實驗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動手了解從藥品配置、監測方法選擇、儀器選擇和使用等全系列的過程,而不會像課程實驗一樣,由實驗師準備好所有東西,學生直接操作看結果。在畢業論文寫作中,應該要求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分析數據。

         

        這一方面是對其在校期間理論知識的回顧與總結,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平時實驗課程中照本宣科的寫作方式,鍛煉了其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體而言,環境科學本科專業論文設計既要體現其實用價值,使得學生能為今后的工作或是深造打好基礎,又要區別與高職教育,培養有一定分析判斷和設計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第9篇:環境化學論文范文

        環境科學論文2800字(一):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探索論文

        摘要:在進入21世紀的新時期,我國的經濟在迅猛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高校培養的專業人才很難滿足社會的需求,市場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文章以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到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了探索,從而達到培養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培養模式;創新

        一、引言

        “我國環境科學專業高等教育始于20世紀70年代”,在50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具有廣泛研究領域和豐富教學內容的學科。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不容樂觀,環境科學專業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了適應社會及環保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高校環境科學專業急需探索出培養創新專業人才的路徑,強化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以社會及行業需求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高校環境工程專業是為適應輕化工行業清潔生產和末端治理需要應運而生的,在近20年的辦學過程中,該專業始終以社會及行業發展需要為目標,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逐步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人才培養體系,適應行業發展對人才能力培養的需要。專業創辦以來,堅持理論教學、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三結合的教學原則,在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專業課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突出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生產實習中,系、教研室主任和科任老師帶隊,深入現場指導,使學生在現場教學中學到了生產技術與操作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專業性,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

        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一)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作為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實施體系,課程體系建構學生的素質結構、能力結構、知識結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合理設置課程體系,能夠促進學生在常規學習中夯實基礎、培養能力、積極實踐,錘煉自身,適應專業發展要求。合理設置課程體系,既要包含體育、外語、人文社會科學等通識類學科,又要包含生態學、環境監測與分析、分析化學等學科專業課程;既要有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又要有集中實踐環節;既要有必修課程夯實專業知識,又要有選修課程,給予學生根據興趣、特長與未來發展方向實現個性化發展的機會與平臺。此外,課程設置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社會需求和專業發展不斷調整課程結構,隨時增加或者刪除科目,突出學校專業特色和市場引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二)重視專業課程設置

        為了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創新精神,本專業開設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專業基礎課包括:電子電工、無機及分析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儀器分析實驗、環境學導論、環境生物學、環境生物實驗、環境化學、環境化學實驗、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地學、環境監測、環境監測實驗、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專業方向課分為兩個方向——環境工程方向和環境科學方向。其中環境工程方向包括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環境質量評價、創新創業基礎;環境科學方向包括環保設備的設計與應用、飲用水處理工藝與工程、環境法學、創新創業基礎。學生可以根據的自己的愛好和規劃選擇除“創新創業基礎”之外的任意三門專業方向課程。

        (三)重視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是讓學生通過參加環境保護方面的實際工作,檢驗自己所學專業知識,了解書本知識與實際生產需要的聯系與區別,體驗自己所學知識的局限性和實際工作所需知識的多樣性,從而提高其學習專業知識的自覺性和學習的主動性,為其將來參加工作、選擇就業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將生產實習的時間延長為一個學期,學生就有將近半年的時間到生產第一線,提煉知識、拓展視野、鍛煉能力。這充分體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并重的思想,強化了學生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為其畢業論文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探索出一種校企聯合、合作育人的有效模式

        1)校企聯合,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環境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在修訂過程中,邀請相關產業、行業技術人員和校內專業教師組成“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小組”,共同研討、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制訂與生產實踐需求、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實踐體系。通過校企聯合,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整體優化,對部分課程進行合并和增刪,以適應專業技術的提升和行業發展需求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2)校企聯合,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聘請環境工程行業及知名企業的總經理、高級技術主管、核心研發人員來學校對學生進行學術報告、專業講座、專業教育、理論授課,帶來最新的行業發展信息,使學生及時掌握專業發展的動態與市場需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聘請企業相關技術人員作為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實行雙導師制,共同指導學生進行實踐訓練,提高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3)校企聯合,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按照環境工程專業的發展趨勢,在企業內建設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和產學研基地。實踐過程中,企業和學校共同確定實踐崗位與課程體系,安排實踐指導老師,出具實踐鑒定報告,接受或推薦實踐學生就業,較好地保證了實踐教學效果。4)校企聯合,共建人才培養信息反饋機制。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了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信息反饋機制。在人才培養需求上,企業及時將市場需求動態反饋給學校,校內教學及時根據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對教學內容不斷進行調整;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考核與評價標準,在學生學習期間對學生進行動態考核與評價,切實保證實踐教學效果。5)校企聯合,共建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環境工程專業除了設立校內獎學金,還廣泛設立企業獎學金,校企聯合共建人才培養激勵途徑。

        (二)強化專業實踐模塊

        作為緊跟時代潮流發展、不斷動態變化的應用學科,環境科學時刻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不論是在生態發展層面、學術層面、企業實踐層面,抑或是高校教學層面。因此,環境科學教學應當緊跟發展潮流,注重專業實踐,使學生在學習階段就能參與實驗室、實習、實訓,得以鍛煉和提高。首先,強化專業實踐模塊,可以引入項目化教學,學生在課程中能夠根據某一相對獨立的項目展開學習,充分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其次,可以組織技能比賽、開設校級科研項目,一方面能夠替代傳統的作業訓練,另一方面,專業的評審隊伍和結果能夠使學生得到反饋、取得更大進步。

        五、結語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全國高等教育的要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環保人才,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要進一步優化,構建具有應用型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環境科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科研成果在環境科學概論教學中的應用初探論文

        摘要:在環境科學概論實踐教學中引入科研熱點知識和成果,能在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的欲望的同時,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其應用能力。通過環境科學概論課堂教學中引入科研成果的經驗介紹和實例分析,本文總結了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的應用方法,為環境科學教學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研成果;環境科學;教學;途徑

        1前言

        環境問題近年來一直是全球熱點問題,環境科學涵蓋與環境問題相關的技術理論和方法指導,該門課程涉及內容廣泛,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也一直受到環境相關專業的重視。但環境科學概論教學仍存在教學方法落后、內容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教學效果不佳,也無法全面地反映其科學內涵。為提高教學效果、緊跟學科發展步伐,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引入研究前沿科技和熱點,以科研促進教學,提高環境科學概論教學效果。

        2環境科學概論教學現狀

        環境科學的高等教育雖然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但在環境科學概論教學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沒能發揮該學科應有的作用。

        2.1教學內容落后

        由于環境科學相關研究發展飛速,前沿熱點實時變化,而教科書從修訂、審批到最終通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因此教材很難緊跟科學前沿實時更新。一般來說,環境科學概論的教科書會用大多數篇幅介紹基礎理論知識,極少涵蓋近幾年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應用。教科書的局限性導致學生通過教材學習的只是理論知識和針對過去的環境問題的分析及技術方法,教學內容相對落后。

        2.2教學形式單一

        環境科學概論包含許多基礎理論知識,且如上文所言,教科書的內容局限落后。在這種前提下,仍存在許多教師采取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單方面講解理論知識,而不進行擴展和應用。學生面對枯燥無味的課堂,難以產生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思維,甚至會產生學生自學教科書的現象。在形式單一的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僅為紙上談兵的理論,學生無法及時有效的了解其科研應用,也沒有掌握該課程涉及的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煉的教學,也會影響畢業生質量。

        3在教學中引入科技成果的途徑

        在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環境科學問題也日漸增多,如霧霾、全球變暖、海洋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工程三廢排放等。但同時,不斷涌現的環境問題也推動了環境科學的發展,大量科研人員投入到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中,研發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為環境科學領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新案例。教科書存在難以及時更新的局限性,考慮到教科書的嚴謹性和受限制的信息量,也很難選擇涵蓋哪些案例和技術更為合適。因此,教師需要成為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環境科學概論教學的主力。

        3.1緊跟學科發展方向,關注科研動態

        時刻關注前沿,了解學科發展情況和熱點,是教師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之前需要做的準備。唯有多關注前沿動態,教師才可能選擇合適的、前沿的學術成果補充進原有的知識體系,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通過講解并探討案例,促進學生實踐水平的發展。例如教科書中有關“倫敦煙霧”的敘述部分,教師可以補充中國治理霧霾的有效技術和措施,以及國內外對治理大氣污染問題的新技術、新理論,同時還可以對幾次重大大氣污染事件進行對比講解,讓學生清楚大氣污染問題的實質和嚴重性,也有助于他們了解國內外科學研究者解決這類問題時的思路。

        3.2傳統知識體系穿插前沿科研成果

        傳統知識體系所包含的理論知識仍然是學生需要深刻理解的主要內容,引入科研成果歸根結底也還是為了讓理論知識不止存在于紙面,而能成為學生日后解決相關問題時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師實際是在原來的教學計劃中穿插介紹科研成果,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避免單一的“照本宣科”打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傳統知識體系中與最新研究進展有較大斷層的內容,教師用科研前沿進行補充和完善,或進行對比講解,讓學生學習到更新后的更為實用的內容。教師講解環境科學前沿領域的案例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究。通過剖析案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總結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综合精品天天夜夜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 | 天天看高清国产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日本 | 玖玖资源综合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