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學教學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習者應該是積極主動地去獲取吸收學習知識,不應該被動的被灌輸知識.尤其,高中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面對枯燥的知識,興趣本就不大,加上家長逼迫,老師灌輸性的教學,學習效率怎么能提高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輔助學生,利用教學模型、數字化等工具,搭建一個情境學習、互動學習、競爭學習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掌握知識,并從中發現知識的關聯性,最終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
二、高中數學的教學設計
1.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生成發展
目前,中國大多數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新課改提出高中數學的教學設計是為了更好地輔助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學習,是基于原有的教學設計和數學理論,把握人本思想而提出的改進.新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要以實踐為主,通過科學系統的知識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提升課堂質量,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及師生關系,改善學生對高中數學的恐學、厭學情緒,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組成部分
(1)高中數學教材教案的探索
依托高中數學《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師教學用書》進行探究,分析其他數學教學工作者的教學設計,去粗存精,制定出一套完整且具有可操作性符合當前教育改革潮流的數學教學設計.分析課堂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把握教學重點,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制定教學設計,利用數學模型和多媒體,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找出疑點難點,有主有次,有目標性,使教學設計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進度,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2)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根本
永遠要記住,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根本.高中數學教學設計是教師高質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應達到的計劃標準,是為了更好的教學實踐,但其根本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是為了學生而服務.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積極參與數學模型的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發散式思維,學會聯系知識間關聯性,舉一反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更有效的學習數學知識.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完成包含學生學的目標完成和教師教的目標完成.教師要做到分析教學主次,分析學生學習完成的條件和結果.教師在授課前要理解教學任務,分清主次,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受影響的條件,明確課堂上學生能學到什么,明確自己的位置,服務好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4)學習環境
高中數學的教學設計主要是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依據教學設計,結合課堂環境,讓學生每天都能了解數學,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找到屬于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高中數學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師生注意互動、交流和合作,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生活,加強課堂理解和課堂上一些疑點的思考,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數學模式,加強學生對高中數學思考探究.學生參考教師的教學計劃,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更好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通過與學生交流更好的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問題,也為今后教學設計改革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5)教學深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中都學過這句話,這句話告誡我們學和必須結合起來,依據教學設計教師在授課完,要從課堂學生反映、數學作業的完成、自身存在問題等方面分析思考,激發個人的教學智慧,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完善的教學模式.
三、結語
數學游戲能為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
設計游戲的目的要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所以,設計數學游戲,安排課堂教學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思想性,激勵性
游戲必須寓教育于教學之中,以正確的思想激發學生競爭精神,樹立為祖國爭光的學習動機。如游戲“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在高聳入云的山峰兩側貼上題卡,選兩隊隊員當“登山隊員”分別從兩側向頂峰挺進。其他學生當裁判,哪隊答對一題就插上一面紅旗表示前進了若干米,哪隊先到達頂峰,哪隊奪取山上的“先鋒號”紅旗。在游戲中,參賽隊員像登山運動員那樣堅韌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員們默默地搶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確評判。全體學生愉快地在游戲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并借此了解一項我國的世界之最,滲透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情感,激發昂揚奮進的精神。
2.多樣性,情趣性
游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
如形式活潑又有競爭性的“數學撲克”:“爭上游”、“拍大數”;富于思考啟發性的“猜謎”、“問號旅游”;富有情趣的“小貓釣魚”、“摘蘋果”、“幫白兔收蘿卜”、“小鳥回家”;結合地理知識教學的“火車開往北京城”等游戲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都喜形于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并自覺地遵守游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3.直觀性,形象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游戲可以在學生“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解”、“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游戲都是借助學生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著長脖子,直著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如“找兄弟”,學生拿著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弟弟比我小兩歲,弟弟在哪里?”學生們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4”說:“我今年4歲,比你小兩歲的弟弟在這里。”學生繼續問:“比我大1歲的哥哥在哪里?”學生舉起卡片“7”說:“今年我7歲,比你大1歲的哥哥在這里。”在這個游戲中,開始學生依據數序知識想出結果,為學習有關的應用題做了鋪墊。
4.針對性、啟發性
數學游戲的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設計游戲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啟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會思維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例如:(1)“數學接力賽”可以突出分析問題的層次,培養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如分析應用題:“桃樹有8棵,梨樹比桃樹多3棵,梨樹有多少棵?”請4名同學參加數學接力賽,每個學生完成一層任務。
第一棒:從“梨樹比桃樹多3棵”這句話里知道了誰和誰比。(梨樹和桃樹比。)第二棒:還知道了誰的棵數多?它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梨樹的棵數多,梨樹的棵數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樹同樣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樹多的3棵。)第三棒:求梨樹有多少棵,應該怎樣做?用什么方法計算?(求梨樹有多少棵,應該把這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第四棒:列式6+3=9(棵)答:梨樹有9棵。
如此一來,一人只說一句話,突出了思維的程序,滲透了思維方法,分散了學習應用題的難點,對分析能力尚低、語言表達能力差的低年級學生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意象性藝術所具有的藝術特征對教師開發課例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意象性藝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虛擬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現實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虛構來表現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也可以用非現實的形態表現現實中已有的東西。想象性。指意象是經過藝術家的想象,將“意”與“象”融為一體的產物。情感性。是藝術家創造意象的重要動力和導引,并伴隨著意象創造的全過程。
二、意象性教學設計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四個要素
1.教師要養成素材收集習慣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然天成事物“亂”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讓學生多接觸感受可以豐富對事物物象多樣性的感知,改變學生因接觸面窄而形成的固有視覺圖式,讓學生獲取第一手的物象印記,為意象性表現打下基礎。素材的收集不僅僅局限于自然物象,同時也要注意收集各藝術派別的藝術作品,諸如印象派、立體主義等大家作品圖片資料收集,可在介紹作品成就的同時,讓學生領略藝術家是如何表現客觀事物與表達畫家主觀感受的方法。
2.教師要具有教學案例設計能力
美術新課標理念中強調:“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因此美術教師為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必須具備美術教學案例設計的能力。例:《指甲長長啦》教學設計過程收集資料:2011年9月14日,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專業歌手克里斯•沃爾頓,藝名“公爵夫人”,在紐約公立圖書館前展示她剛破世界吉尼斯紀錄的最長手指甲。她的左手指甲總長10英尺2英寸(約3.05米),右手指甲總長9英尺7英寸(約2.87米)。只需484個她左手大拇指指甲那么長就可以夠到帝國大廈的頂端。分析與設計:小朋友的指甲是不可能長長的,以上的資料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從來就沒有見過如此長的指甲。指甲,其長長后并沒有固定模式,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猜想,于是《指甲長長啦》這一意象性繪畫教學課案例經多次修改設計完成。
3.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讀“畫”
意象性藝術因過多強調按照“我”感覺到的樣子來表現世界、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圖來表現世界。因此藝術家就需要調動一切手段來表達這種感覺和意圖,而不管是否與眼見的現實一致,從而產生藝術形象上的怪異性,即在表現對象時有意或無意地改變對象的自然形態,以符合自己的創作所要表達的目的,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夸張與變形的表現手法。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知道,再現客觀對象時,有具象表達和意象再現兩大形式,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意象藝術作品時應更多從體會作者對事物的主觀感受入手。創造美、表現美的標準不具有唯一性,從而為理解、接納美術作品奠定感性的理論基礎。
4.教師要引導學生遵循形式美法則
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輕松地進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中,并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進行情境創設,在情境中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感受美術創作的魅力,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并讓這種欲望成為支持學生不斷深入探究,獲得更多美術知識的動力。在學生剛開始學習中學美術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繪畫內容,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充分地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用畫筆表現出來。在讓學生進行自由創作時,教師通過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美術功底,在教學中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創設出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不斷提高美術能力,掌握更多的繪畫技巧。如七年級《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一課,先讓學生收集一件民間工藝品,分析它的色彩搭配特點,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再利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優美的音樂、多彩的畫面鏡頭,把學生帶入一個美麗的色彩世界,讓學生從欣賞中學會審美,在技能表現上躍躍欲試。這種多媒體進入課堂,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氣氛活了,活躍中有智性開發,動的過程中有美的創造,把教與學的活動變成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變成了享受創造美的快樂,其收效是很大的。
二、課堂設計要突出審美想象和創造性
思維的培養美術教學離不開隨堂欣賞,美的欣賞能給想象插上翅膀。作業的本身形象不是意境,只不過是想象的媒體、想象的“引發劑”,欣賞者由看到想象就是一個創造,這個想象過程就是審美過程。藍天會使人想到大海,想到晴朗的天空;五星紅旗,會使人想到祖國、黃河、長江,無數的先烈為此犧牲,無數的華夏兒女多么希望它在各地飄揚……這種想象需要教師的引導,藝術的眼光、創造的想象是培養出來的、訓練出來的,因此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生的情趣、審美素質和豐富想象力結合起來。如七年級第十四冊《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一課中,筆者教學設計的大框架是通過直觀的欣賞,分析手袋、背包的種類樣式與人的審美心理趣味的關系,激發學生議論、暢談感受等積極思維的主體活動,使學生對這類產品的不同造型特點與不同的人文文化背景有所認知,并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出造型結構獨特、屬于自己的作品,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挖掘現代教學設備運用
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通過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來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和感受美,激發學生用美術表達美的欲望,使他們對美術知識深入探究,提高美術綜合能力。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欣賞的優秀作品有限,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激發他們想要學好美術的信心。把多媒體引入到課堂教學之后,其豐富多彩的內容,直觀的表現方式都能讓學生有美的享受。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到更多的優秀作品,同時能豐富教學容量,讓學生接觸到更多有關美術的知識,有效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學習過程中喜歡上美術課堂,并積極主動地學習美術知識,使他們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四、課堂設計要注意
語言情感和德育的滲透美術教育的輔德、益智、啟美功能,被人們不斷地認知,它能塑造靈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術課中滲透思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一課,作為內容構成作品藝術形象的客觀現實生活,作者以典型的例子設計了時期游擊隊員利用地道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英勇戰斗的情景,從而引發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構想,依此作為本課的德育滲透,使之益智、啟美,把課堂推向了。知道抗日故事的學生很多,有的還記憶猶新地向大家講述,可見思想教育應在寓美寓智之中,注重思想感情的融匯和感染,非口號說教所能取代。
五、主動評價———合作學習研究
一、做好教學設計的前提是認識、分析所教學生的特點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一般來說文化基礎較差,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這些特點在數學、語文、英語等文化基礎課上表現更為明顯。但與此同時,這些學生具有思維活躍、精力旺盛、表現欲望強等優點。學生的一般性特點好總結,但每一屆學生、同屆的不同班級的學生都會有所差別,這就需要教師多觀察、與學生多交流、多總結,盡快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并進行必要的分析,在教學設計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例如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很強,但是心思不在學習上,對于這類學生,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有的學生接受能力不差,也能堅持學習,就是基礎太差,對于這類學生,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把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點總結出來,進行前置復習或穿插性復習,降低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難度;有的學生學習很努力,但接受能力較差,對于這類學生,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重點考慮如何以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來講解,并在課堂教學中及時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進行調整。總體來說,了解學生的特點,是做好課堂設計的前提和基礎。
二、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是為生產生活服務,因而更注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正是由于這一點,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更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根據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落實在學生素質的提高上。知識將成為實現素質目標的使用材料。以前在教學設計時,總是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側重于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視了知識的實際應用。這是一個誤區。職業學校的學生是按專業劃分的。不同專業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的應用也是不同的,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立足于本節知識在專業上的應用,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組織教學,突出數學教學的專業特色,在例題設計等方面盡可能與專業應用聯系起來。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教學內容設計時,需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改變。如在講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一節時,教材是通過取直線上兩點P1(x1,y1)、P2(x2,y2)推導出斜率公式的。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代數思維的習慣,直接用一般點代替具體點的方法學生不容易接受和理解,而在先用兩個確定點如P1(2,1)、P2(3,5)計算出斜率,再用一般點P1(x1,y1)、P2(x2,y2)替換具體點的坐標的方法講解,更容易使學生理解。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
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講授函數的定義一節時,可采用分解講授的方法,把函數定義這個知識點分解為定義域、對應法則、值域、表示方法四個知識點進行講解;而在學習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一節時,先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概念—記憶、圖像—會畫、定義域值域—能分析、函數的性質—理解與總結,再采用分組學習法,效果要比集中講解的方法要好。筆者認為,教學方法要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計,不存在一種萬能的教學方法適用于所有的課程及內容。有些內容適合集中講授,有些內容適合分組學習,有些內容更適合多媒體教學,有些內容與實踐結合效果更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五、教學設計應預留調整的余地
認知學習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教師的職責是在促使學生去從事各種學習活動以便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而促使某人去做某件事的動力即稱之為動機。但要引起他人的學習動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提問是引發他人產生心智活動并做回答反應的語言刺激,根據行為主義的理論觀點,提問乃是一種刺激,常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比如,2010年江蘇高考數學試題填空題的第13題:
已知函數,則滿足不等式的x的范圍是。
就采用誘因提問需求學生有所回答,故個體對之反應常可獲得來自教師或同學的回饋作用,因而產生增強效果。回答正確,可獲得正的增強;反之,則產生負的增強,所以提問具有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功能。
二巧妙提出問題
提問本身是一種建構知識的型式,當學習者無法回答其所建構之問題時,即表示他們對文章不理解。而提問本身是一種后設認知的歷程,包括策略的認知選擇、將策略配合作業目標、及理解的監控,并協助學習者專注于問題解決之歷程,自覺進步之情形,提升問題解決之成功率。故經由提問,學習者能知其所知,亦知其所不知,自我提問就如同自我測驗。學生自我提問與閱讀間關系中指出,學生藉由自我提問以覺知文章的重要部分,且學生自己提問問題比由教師問問題更能加深對文章的處理。當學生所問之問題若屬于較高層次,則表示理解較佳,學生所問問題愈多,表示對文章的處理也愈多,因而能導致較佳的理解與記憶。
三引起學生學生的方式提出問題
啟發提問是指教師在講授時,啟發和引導學生對原有知識歸納、總結,并進行推論,從而獲得新知識的一種提問方式。這種提問不僅有利于啟發學生,也利于教師拓寬思路,得以總結和歸納自己還未曾考慮到的情況,使今后的教學水平得以提高。例如:在分析解題思路時,教師進行適當的提示后,再提問學生,學生的回答中往往會有別出心裁、獨辟蹊徑的答案,此時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準確地判斷對錯并進行講評和記錄,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啟發提問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認真鉆研,針對教學中會出現的重點、難點,選準提問的時機和突破口,從而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效果。
比如,2011年江蘇省高考數學題填空題的第9題:
該題中,筆者就設計了這樣的提問:該題目中應該是否都要把函數中的未知數都計算出來?應該有什么辦法算得更快捷?是采用看圖的形式還是采用計算的形式計算出來?提出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并以新鮮有趣的故事或活動,維持學生的注意力能設計問題由淺入深,以開放式問題激發學生討論,促進深層思考,加深學生完整的教學概念,引導學生了解數學教學內容。認知心理學的學者則認為,學習不全是刺激與反應間的關系而已,認為學習活動應是主動的、整全的歷程,介乎個人既有的知識經驗與所欲學習的內容之間,常有積極的交互作用存在提出有意義的學習,認為學習者自行發現知識意義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因而提出前導組織的概念,利用前導組織可以幫助學習者將新教材整合而融入舊知識之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四采用提出質疑的方式提出問題
教師提問有一重要功能,就是引起動機,第一階段是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困惑引起認知沖突。而提出問題可以由教師提問來達成。教師提問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問答的問題,系指教師和學生間一問一答的對話;另一種問是包含較為復雜的問題解決過程。因此教師的提問可以是提出質疑,也可以是問題。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展應當有一條主線,即“創設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并拓展”。作為一名高中的數學教師,需要精心創設出具備一定程度趣味性、開放性、針對性、現實性的數學課堂情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促使他們能夠主動探索,提升學習效果,幫助教師取得良好的教學效益。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一)突出情境的趣味性
將數學教學問題融入到有趣且生動的情境里面,以問題為基礎多為學生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轉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刻板理念,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情感能力,從而全身心投入數學課堂,確保課堂講授有效。
(二)重視情境的開放性
在高中數學的課堂里面,教師不僅僅要設計出條件、方法和結論都開放的數學問題,還要針對開放的數學問題創設開放性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改變觀察問題的角度,幫助他們養成全方位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強調情境的針對性
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不僅僅在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應當幫助學生在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里面學到有用的數學知識,訓練學生的數學技能。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強調情境的針對性,要在情境中充分體現它跟課程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的和諧。
(四)明確情境的現實性
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現實性具體是指設計的講授問題應當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教師要設計出跟學生的實際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數學情境,促使學生擁有問題就在我們身邊的感受,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性。
二、課堂講授需要問題設計具備有效性
(一)問題的設計——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是首要條件
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點點滴滴,也能夠在生活當中應用。隨著不斷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數學在生活當中的實踐運用也得到了大幅度推進,而數學的關系與運算也能夠將其設計成為數學問題,并且也能夠與生活的實踐相互的聯系在一起,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應用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設計概率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設計如下幾個感興趣的問題:
1、約會問題:在情人節的那一天,一對情侶約定好在晚上的7點到8點這一時間段在老地方見面,并且先到的那一位需要等后來的10分鐘,如果時間超過就離開,那么,請問他們兩個會面的概率是多少?
2、彩票中獎問題:某一個福利彩票中心出了這樣一個規定:如果不考慮持續的7個數碼組成一注,并且數碼沒有重復,其中每一個數碼都選自1,2,3,…,36。如果彩票2元一注,并且搖獎的時候只有一個大獎,最高可以中得100萬,但需要交納20%所得稅。那么當你購買一注時,其一,你中大獎的概率是多少?其二,你中大獎的期望是多少?其三,你要花多少錢才能夠一定中獎?
學生對于這些問題都會感興趣,因此,就會增大自身的求知欲,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激情。
(二)問題的設計——學生的可接受性
可接受性也就是指的在設計數學問題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自身特點,需要考慮到學生在數學學習時候的心理規律,從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入手,不僅要讓設計的問題能夠被學生理解,并且又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不求貪大,懂得量力而行,進而避免問題的設計過于空泛。例如:在《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的教學設計當中,在定義與基礎知識掌握之后,可以設計以下幾方面:
(1) 求雙曲線=1的焦點坐標;
(2) 已知a=3,b=4,在x軸上有焦點,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3) 已知c+a=10,c-a=4,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4) 已知在雙曲線上面有兩個焦點,坐標是F1(-5,0)、F2(5,0),并且經過點(3,0),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5) 已知雙曲線=1上一點P距離其中一個焦點為3,試求點P與另一個焦點之間的距離;
(6) 已知在平面內有兩個定點 F1、F2它們之間的距離|F1F2|=10,|PF1|-|PF2|=8,求動點P的軌跡方程.
這些問題不僅緊貼教學內容,也是逐漸深入的,呈現出由易到難的趨勢,這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
三、講授設計離不開合作學習的融入
一般藝術生在入學第一年會學習設計基礎或三大構成等課程,由于他們有一定的手繪基礎,可以很輕松地把設計基礎的理論知識通過手繪視覺化。所以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在上設計課時常用的教學手法是講授設計的方法和形式等理論知識,學生根據理論,使用畫筆和顏料繪制出設計畫面。設計軟件課程一般開設在設計理論課程之后,有些本科院校甚至不開設軟件課程,全由學生自主學習。因此,藝術生的設計作業形式感較好,畫面較美觀,而且因為省略軟件課程的教學,大大增加了設計課程的教學課時,學校往往開設多門設計課程,教師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設計課程進行系統講授。而對于沒有接受過美術教育的非術科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往往行不通。非術科生沒有繪畫基礎,難以把設計的理論轉化為視覺的形式,所以,即便教師把設計課程講授得十分詳盡,也無法和學生產生共鳴,學生更無法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如果在入學第一學期給學生開設一門繪畫基礎課,可行性也不高。首先,美術能力不是一年半載可以提升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高強度訓練,對高職非藝術設計生采取這種訓練不切合實際;其次,由于學生是非藝術專業,如果把大量時間用在對美術基礎的訓練上,勢必會耽誤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合適這類學生呢?20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的普及給設計帶來了無法想象的沖擊。原先用畫筆描繪或用其他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圖,現在只需用一臺硬件配置較好的電腦和AutoCAD、Photoshop、3DStudio等優秀制圖軟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圖所花費的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并且圖樣美觀、準確。電腦使往常占用教學4/5課時的技法訓練銳減至少于1/10,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考慮設計的細節問題,這對設計及其教育體系是革命性的沖擊。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快速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而學生是難以在一兩個月的時間內熟練掌握設計軟件的操作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不得不放棄培養學生的美術基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上。這正好和術科生的培養方式相反。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是,學生雖然有很強的軟件操作能力,很多學生也有很好的創意,但是設計出來的作品美觀度較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課程設計上可以把一門軟件技術課程和一門設計課程合并教學,理論和實操相結合,符合高職的辦學宗旨。目前確實有很多教材也是這樣編輯,一些教師在教學上也是把軟件技術和實際的設計應用相結合。但是不管是教材也好,上課也好,多半以軟件技術為主、設計案例為輔。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學生學會了軟件技術,也能根據教師的案例做出設計作品,但是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由于教材和教師都沒有設計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缺乏設計的理論支撐,只懂得依葫蘆畫瓢,設計缺乏形式感,排版和構圖都不符合審美原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先介紹設計的理論知識,這與美術專業學生的教學方式是一致的。然后,教師要把軟件技術和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通過軟件技術實踐本節課的設計理論。軟件技術是非美術生的手和筆,是能迅速訓練出來的“手繪技能”。這樣,設計課的教學就和美術專業教學同軌道了,能較好地保證學生設計的形式感和美觀度。這樣不僅能有效解決學生無法把設計理論視覺化的難題,也避免了同一節課設計理論知識太多,學生無法消化、應用的問題。因為設計的基礎知識看似簡單,卻需要學生通過練習才能得以消化吸收。如,在造型元素點、線、面的教學中,教師把設計中的點、線、面含義和編排形式講授給學生后,還要結合軟件知識,幫助學生學習如何通過軟件繪制各種不同造型的點、線、面,如何通過軟件進行畫面的編排。上面幾個案例都涉及Photoshop軟件中的濾鏡的應用,便于把濾鏡的知識點介紹給學生,并讓學生嘗試使用其他濾鏡或工具,設計更多樣化的點的造型。圖2、3是學生本課的作業。當然,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教學的章節安排是以設計理論為基礎的,軟件依附于設計,從軟件教學層面來講,會導致軟件技能教學比較散亂,不像單獨講授軟件課程那么有條理。教師可以安排幾個課時的時間,系統地把軟件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知識模塊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對軟件形成整體的把握和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鼓勵提倡學生課后自主學習軟件彌補課堂的不足。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學生都比較喜歡自學一些易掌握的軟件課程。這也是一些本科院校取消軟件課程教學,學生依舊可以設計出高品質的設計作品的原因。
二、多門設計課程融合成一門課程
設計理論的課程涉及內容眾多,包括版式設計、字體設計、海報設計、平面廣告設計、網頁界面設計、書籍裝幀、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每項內容在設計專業都可以開設一門獨立的課程,藝術系的確也是如此分類教學的。但對于非藝術類學生則不可能開設那么多設計類課程,所以,學校經常統一開設一門綜合的課程,如設計基礎、平面設計等。對于本身設計基礎知識就相對薄弱的學生,在學習融合了多門課程內容的某一課程時,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得當,其往往會產生倦怠感,教學會非常吃力。雖然理論知識是相通的,但是每種設計都有比較側重的知識點,如,書籍設計雖然也會用到造型元素,但學生更多的是要掌握排版的知識;平面廣告設計則更多地表現在創意基礎上。所以,教師可以嘗試把一種設計和一個知識要點綁定。筆者是這樣實踐的:造型要素和海報設計綁定,創意思維和廣告設計綁定,排版和書籍設計綁定,基本型設計和標示設計綁定。這樣做的優點是一門課程中所有的設計理論知識都有涉及,并且應用到各個不同的設計門類,適合非藝術生的教學。如,在教學安排上,教師先講授造型要素的應用,讓學生做一些海報作品,訓練學生通過形式美法則編排版面的能力。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熟練掌握造型要素的應用方法,并對構成的形式法則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圖4是這個環節中學生的設計作品。但是,學生在這個單元還沒有進行圖形創意訓練,所以大多數學生的設計作品雖然有很強的形式感,但是創意性或主題性不明顯,只有少數學生會把自己的理念和觀點融入設計,所以需要進行圖形創意訓練。教師可以把圖形創意訓練和廣告設計綁定,因為廣告最看重創意的表達。教師可以先從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方法入手,讓學生學會用創意的思維模式思考設計,然后訓練學生創意的表達形式,讓學生能把創意視覺化。如,構成圖形主題思想的許多概念經常是虛的、看不見的,但可以通過與之對應的、看得見的形體相關聯而構成虛實聯想。如,作品《鎖系列廣告》,要體現產品安全、堅固的性能,安全和堅固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需要通過與之對應的事物或場景表達安全或堅固的品質;作品《耐克滑板鞋廣告》則把輕盈(虛)和氣球帶動鞋子的場景(實)對應起來;《酒后勿駕車》和《閑》都是通過對圖形進行同構得到的創意圖形。在這個環節,學生的設計作品就不僅體現在形式上(對上一個環節的繼承),還體現在設計作品的獨到創意方面,作品的實用性和完整性更強。教師還可以把版面設計和書籍設計或網頁設計綁定,因為書籍設計或網頁設計所需要的素材最多,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編排的技巧,才能把資料有條不紊地編排在版面上。通過這種形式,教師可以輕易地把多門設計課程融合成一門課程,并且各種設計理論都有涉及。
三、結語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應用策略、優化
綜觀職業教育發展形勢,在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背景下,國內各省、市、地區已全面展開了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計劃,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也已經平穩度過了初級階段,如何合理、有效的促進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規范、高效使用成為當前面對的問題。因此,各級政府應進一步組織、加強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建設、管理的后續投入,保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平穩發展,避免這一功能強大、耗資巨大的工程走彎路或是停滯不前。
一、全面、規范的開展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
首先,應使各級、各部門、各校領導進一步加深認識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對教育教學改革和信息化社會的強大促進作用。就作者調查的各省、市、地區而言,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使用者對該項工程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該項工程的超實用性和巨大作用。其次,及時聽取一線教師、一線管理人員的反饋信息。作為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一線使用者和管理者,他們對于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使用和管理擁有第一發言權。龐大的系統中必然存在一定問題、弊端、瑕疵,只有充分的尊重他們的反饋意見,才能更好的推動教學資源庫的良性發展,發揮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強大功能,才能夠更好的調動使用者的積極性和管理者的管理熱情。再次,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形成規模化、鏈條化的資源庫模式。資源庫的建設模式不僅僅是自上而下的分解,同樣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整合,在不斷的循環改善中發展進步,最終形成規模巨大的國家資源中心。
二、著力開展江蘇省高職高專學校整合,爭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1、著力開展江蘇省高職高專學校整合
就高職高專學校發展方向而言,江蘇省高職高專學校有規劃合并迫在眉睫。星散的校園分布必將導致政策貫徹的冗余和滯后。因此,江蘇省應充分考慮成立職教園區,合理規劃合并高職高專學校,規范整合校本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內資源。以期達到創辦規模化高職高專學校,形成規模化教學信息資源庫的目的。
2、大力爭取政府政策性扶持
江蘇省政府出臺了扶持校本教學資源庫建設政策性措施,并設立了相關項目基金。但是各校在建設資源庫過程中僅是依靠政策安排部署,并未主動計劃申請,或是申請過程中,準備不充分、計劃不周詳。介于此,各校完全可以指派相關部門或是雇請專業人員整理資源庫建設計劃,爭取政府項目基金,進而擴大校本資源庫規模,進一步提高校本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實用性。
三、深入開展各項相關培訓
1、領導培訓
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良性發展,政策性措施取決于領導的決斷。因此,江蘇省市有必要針對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發展規劃對市局和各校領導進行培訓,提高其對建設和管理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重視程度,從而更方便、有效地貫徹國家政策方針。
2、專業管理人員培訓
在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日常管理和更新中,專業管理人員起著重要作用。目前,江蘇省各高職高專學校基本采用信息中心進行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管理建制,雖然相較非計算機專業人員而言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各校信息中心管理部門時間、經歷、專業程度不同,直接造成了各校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的合理性、素材資源的規范性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建立專門部門、專人轉項負責制,并開展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日常維護、更新、管理等相關培訓。從而在真正意義上促使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合理更新和高效運轉。
3、一線教師培訓
江蘇省各校教師雖然初步掌握殺毒軟件應用、Office辦公軟件應用、網絡下載資源等基礎信息化手段,但對于操作系統安裝、影、視、音頻編輯處理軟件、圖像處理軟件、攝像設備等稍高難度的應用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化時代,這些軟硬件設施的使用對象并不是僅僅針對專業人員,因此,對于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訓也亟待開展。唯有全面提升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力,才能更好的發揮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功能,從而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四、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和獎勵機制
1、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為確保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及其素材的合理性與規范性,必須對資源庫建設、管理和更新及其內素材資源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通過對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有效規范和評價反饋,有助于開發者明確開發目的,實現資源庫實用功能;有助于管理人員規范日常維護工作,合理更新資源庫內容,避免為達到政策性要求而進行隨意擴充與任意更改;有助于使用者高效搜索素材資源,有效使用數據資源,有效上傳素材資源,維持資源庫的健康發展,保證其良好的適用性。
2、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
在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應用與日常管理中,需要充分的調動管理者的管理熱情和使用者的使用積極性。因此,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對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優秀管理人員、優秀素材的提供部門、單位進行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的合理更新、高效運轉和充分適用。同時,定期開展教師的信息化設計競賽,不僅能夠促使教師主動探索、共享、使用職業教育藝術設計類教學資源庫內的素材,也為省級、國家級的相關比賽選拔了優秀參賽者。
作者:張靜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媒體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志,多媒體技術在現在教學中正確開展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