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健康教育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研究運用自編問卷,對兩個中部地區地級市的中小學生進行全面調查,了解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和評價。
1.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訪談法的基礎上,參照教育部頒布的《綱要》精神和內容,自編調查問卷,問卷包括中小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情況、中小學生對學校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包括對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評價、對心理輔導教師和心理健康課程教師的評價、對心理健康課程內容的評價等),最后還包括中小學生對本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
1.2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山西省某市和河南省某市中小學生作為調研對象,選取小學二、四、六年級,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共九個年級11338名學生為被試,回收有效問卷11027份,回收率為97.3%。其中農村中小學生4453人,占40.4%;城市中小學生6574人,占59.6%,符合當地城市和農村學生比例。在所有學生中,小學生4495人,占40.8%,初中生3408人,占30.9%,高中生3124人,占28.3%。調研數據運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錄入和分析。
2研究結果
2.1城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城市中小學在設置心理輔導室和心理健康課程開設方面較好。但整體來看,初中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相比相對薄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設置心理輔導室整體來看,城市中小學中有88.7%的學校設置了心理輔導室,4.3%的學校沒有設置,7.0%的學生不知道自己學校有沒有設置心理輔導室。其中,城市各級學校心理輔導室的設置情況如表1。卡方檢驗發現,小學、初中、高中心理輔導室開設置情況有顯著差異(χ2=802.8,p<0.001)。初中學校相對較少,只有80.7%的學校設置了心理輔導室。
2.1.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城市中小學中有89.8%的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5.8%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4.4%不知道學校是否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經卡方檢驗發現,不同階段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情況有顯著差異(χ2=192.1,p<0.001),其中高中和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比例占90%以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初中學校占83.9%。
2.1.3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或其他活動情況整體上,城市中小學中,有66%的學校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或其他活動,12.7%的學校沒有此類活動,21.3%的學生表示不知道學校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或活動。其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講座及活動較多,占85.7%,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及活動的中學剛過半,30%左右的學生不知道自己學校有沒有心理健康講座。經卡方檢驗,不同階段學校在開設心理健康講座方面有顯著差異(χ2<701.6,p<0.001)。
2.1.4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城市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滿意度為:67%的學生表示很滿意,24.8%的學生認為一般,8.2%的學生不知道。具體來看,小學生的滿意度為85.6%,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滿意度較低,分別為58.4%和53.1%。經卡方檢驗存在顯著差異(χ2639.6p<0.001)。整體看來,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低于小學生。
2.2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通過農村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狀況的認知與評價發現,農村中小學在硬件設施、心理健康教師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與城市中小學都存在著較大差距。農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沒有得到落實。具體調研結果如下。
2.2.1設置心理輔導室與城市相比,農村設置心理輔導室的學校較少,尤其是高中。整體來看,66.5%的學校設置了輔導咨詢室,13.7%的學校沒有心理輔導室,19.8%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在學校有無心理輔導室。其中,小學有81%的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初中和高中比小學少(見表4)。經卡方檢驗發現,小學、初中、高中心理輔導室設置情況有顯著差異(χ2=932.1,p<0.001)。
2.2.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農村中小學中,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的學校占70.7%,沒有開設的占16.0%,不知道自己學校是否開設的占13.4%。其中,小學開設情況較好,在90%以上,初中有75.4%,而高中僅有27.3%(見表5)。經卡方檢驗,不同階段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情況有顯著差異(χ2=1414.8,p<0.001)。
2.2.3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整體來看,農村中小學中有45.3%的學校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及相關活動,30.2%的學校沒有相關活動,24.4%的學生表示不知道自己所在學校有心理健康講座或相關活動。小學中有76%的學生回答舉辦過心理健康講座,初中為58.5%,高中最少,只有25.1%。經卡方檢驗,農村中小學之間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的情況有顯著差異(χ2=767.7,p<0.001),小學心理健康講座的開設情況明顯好于初中和高中。
2.2.4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
整體來看,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滿意度低于城市。其中對心理健康教育表示很滿意的學生占45.3%,表示一般的占30.2%,表示不知道的占24.4%。小學生滿意度最高,其次是初中,高中生滿意度最低。經卡方檢驗發現,農村中小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程度呈顯著差異(χ2=881.6,p<0.001)。
2.3城鄉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較
如上所述,城市和農村中小學基本上都建立了心理輔導室,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相關講座。這里,通過比較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對學校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滿意程度,以期了解城鄉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質量的差異。
2.3.1心理輔導的態度與評價在所有參與調查的11027名中小學生中,去學校做過心理輔導的學生為3592人,占全部被調查對象的32.6%。其中,小學生1480人,占輔導總人數的41.2%,初中生1520人,占44.6%,高中生592人,占19.0%。整體來看,做過心理輔導的學生中,初中生最多,高中生最少。
(1)對心理輔導教師的評價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對心理輔導教師輔導水平的評價存在差異。城市學生認為輔導老師很有水平的占74.3%,而農村學生認為輔導老師很有水平的為68.9%。整體來說,城市和農村心理輔導教師水平之間存在差異,經卡方檢驗發現這一差異顯著,χ2=35.8,p<0.001。城市學生對心理輔導教師水平評價更高。
(2)對心理輔導效果的評價整體來說,心理輔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作用。接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農村學生都認為心理輔導對他們心理問題的解決很有幫助,僅有3.5%的學生認為心理輔導沒有幫助。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對心理輔導效果評價差距不大,認為心理輔導“很有幫助”的分別占74.5%和74.4%,表示一般的分別占20.8%和23.2%,表示沒有幫助的分別占4.8%和2.4%。
(3)對心理輔導的態度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態度比較接納。整體上看,79.1%的學生表示接受心理輔導,20.9%持不確定或比較排斥的態度。具體來看,對心理輔導表示“比較接受”的城市和農村學生分別占79.2%和79.0%;表示“不確定”的城市和農村學生分別占17.7%和19.1%;表示“比較排斥”的城市和農村學生分別占3.1%和1.9%。由此來看,城市和農村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態度上略有差異,但相差不大,整體呈接受態度,僅有極少部分學生表示對心理輔導持排斥態度。
2.3.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在參與調查的中小學生中,學習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生有8721人,占79.1%。這里主要分析農村與城市中小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興趣、對授課教師的評價和課程效果評價。
(1)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興趣城市和農村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程的興趣表現出差異,城市中小學生中有73.3%表示很有興趣,而61.1%的農村學生表示很有興趣,接近40%的農村學生表示對心理健康課程興趣一般或毫無興趣。經卡方檢驗,城市和農村對心理健康課的興趣差異顯著(χ2=160.8,p<0.001)。
(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城市中小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符合自身特點和需要的占79.4%,這一比例在農村中小學生中只占64.8%(見圖5)。在授課內容上,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更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心理需要。卡方檢驗發現,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城市和農村學生的評價差異顯著(χ2=233.4,p<0.001)。
(3)授課教師水平的評價城市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程教師的評價更高,認為心理健康教師授課很有水平的城市學生占79.7%,而這一比例在農村學生中只有62.5%(見圖6)。近40%的農村學生認為教師授課水平一般或水平不高。卡方檢驗,在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授課水平的評價方面,城市和農村學生之間差異顯著(χ2=330.6,p<0.001)。這說明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水平上,農村和城市之間有差距。
(4)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效果的評價城市和農村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效果的評價差距不大。具體來說,城市和農村學生認為心理健康課程“很有幫助”的分別占74.3%和73.3%,認為“一般”的分別占22.6%和24.1%,認為“沒有幫助”的分別占3.1%和2.5%。這表明,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有幫助。雖然農村和城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師資源上有差距,但城市和農村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的整體評價沒有顯著差異(χ2=4.729,p=0.094),說明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都是很有必要的。
3教育成效與建議
3.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自教育部《綱要》以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各級各類學校的廣泛重視,受到中小學生的熱烈歡迎,并取得了令人囑目的成效。從本次調研結果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基本普及至所有城市中小學和大部分農村中小學。與十年前相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和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對象不僅僅是面向少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是開始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跟學習相關的心理問題,而是促進中小學生在認知、情緒、動機、人際關系、自我認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人格健全發展,幫助學生實現個人成長,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第二,隨著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家長和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態度的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中小學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從本次調研數據看,中小學生對心理輔導呈接納態度,心理輔導室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健康講座活動得到廣泛普及,極大部分農村和城市中小學學生對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課程表示很有幫助。第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和硬件設施比《綱要》頒布初期有了明顯改善。相比2005年對心理健康教育狀況的調查,本次中部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咨詢室的開設情況都有明顯改善。2005年中部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率僅有38.1%,全國范圍內47.3%的中小學沒有心理咨詢室。這說明近十年來,隨著教育部《綱要》的頒布和中小學校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專職和兼職教師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廣泛普及,正在逐步向深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3.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摘 要】由于農村的經濟、文化發展比較落后,導致農村的教育水平一直與城市的教育水平相差甚遠,尤其是農村初中的心理教育,一直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導致農村的初中生的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由于農村的師資水平比較低,人們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在思想意識上比較忽視心理教育,同時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比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卻又得不到正確的輔導和教育,造成農村初中生出現自閉、自卑、自殺等問題。【關鍵詞】農村初中學校
心理健康教育
現狀前言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提升和教育水平的不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中小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在城市的學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普及開來,同時在教育程度上不斷深入,但是在偏遠的農村,心理健康教育卻沒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和開展,導致農村初中生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導學生正確的看待問題、與人相處和培養人格品質的基本前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中小學生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那么農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如何呢?我們又該如何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呢?筆者針對此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1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近幾年的調查數據表明,我國農村初中絕大多數沒有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同時有些學校即便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也是由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課教師代為進行心理課程的授課,關于心理健康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但是沒有統一印發心理教材,只是由老師進行口頭授課,學生進行聽講,沒有硬性的考試要求。總之,農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得到普及開展,同時在授課形式、授課內容上也要遠遠落后于城市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學校的教育中基本屬于空白。2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存在的困難2.1心理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我國的心理教育起步比較晚,從事心理教育的教師在數量上也比較少,那些接受過專業的心理教育的老師大多數留在教育條件較好、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大城市。面對貧窮落后的農村,沒有專業的心理老師愿意去。雖然國家針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老師進行定期的培訓或者是輔導,但是農村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且教育經費有限,很多學校不愿意將經費用在心理老師的培訓上,由此造成農村初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很多心理老師都是上了年紀或者根本不是心理專業的老師,開展的心理教育也只是走走形式。2.2在思想意識上錯誤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很多農村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在思想意識上忽略心理健康的教育,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硬性的納入到中考的考試范圍內,很多老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沒有任何作用,不能提升學生的主科成績,反而浪費時間,同時,他們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把心理課程的開展,當做是應付上級檢查的事情。同時,很多人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概念,認為二者是一回事,沒有必要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農村的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錯誤認識是造成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空白的原因之一,因此,改變他們這種愚昧的思想意識是進行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同時要糾正他們的錯誤認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區別。3開展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3.1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各地教育學院應組織專家定期舉辦適合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班,這是解決農村初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業教師問題的根本辦法。由教育學院組織專家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班是比較合適的。此外,心理學理論工作者應深入農村初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題研究,農村初中學校也應積極主動參與理論工作者的課題研究,在課題研究期間得到理論工作者的指導這是目前許多學校采用的方法,也是當前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不能僅限于專業教師,應該對所有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以提高全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3.2建立地方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傳、指導和監督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因而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水平還不高,特別是在農村,無論是學校領導、教師還是學生、家長均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有偏差。在農村初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加強宣傳工作。要搞好宣傳工作,單靠心理學理論工作者的自發行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政府部門的介入。因為要大面積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只有政府部門的介入,才能使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得到保障。結束語總之,國家要在政策上鼓勵農村初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還要在經費和師資培養上對農村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支持。【參考文獻】[1]顧明遠主編. 教育大辭典[M]. 上海出版社,1990.[2]鐘 青主編. 青春期知識手冊[M]. 中原人民出版社,1991.
一、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觀念落后,真正開展差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中的專門性工作。但由于受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模糊甚至是錯誤認識的影響,個別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最關心的仍是學生的智力發展,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無關緊要,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品質,如意志、興趣、情感和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使心理健康教育游離于學校的教育內容之外。面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面對學生成長的現實需要和上級的要求,一些學校雖開始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職責分工不明確、不具體、走形式等問題,效果很不理想。很多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認識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想當然地把它理解為思想品德教育,認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也有一些教師,朦朦朧朧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卻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無,與教育教學關系不大,與己關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該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專家學者的事。認識的不足影響了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2.師資力量薄弱,專業能力差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從教人員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剛剛起步,專職教師可以說寥寥無幾,普遍情況是鄉鎮中心學校和好的學區小學有一名兼職教師,村級小學根本沒有。從教人員基本上是由非專業人員兼任,也大多是“半路出家”。這些人雖然接受了一些培訓,但其知識結構和教育理論不夠系統完善,加上大多是兼職,繁重的教學任務使教師疲于應付,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健康咨詢、輔導和教育。有些老師,切身體會到了心理健康對于學生成長和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當他想認認真真地來做這方面的事情時,才發現,由于缺乏專門培訓,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是那么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農村各中小學校設置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的可以說幾乎沒有,專門的教研活動更是難得一見。師資問題是制約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開展的瓶頸問題。
3.內容方法不當,教育效果差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學生的心理成長和發展,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該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的意識,了解心理調節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由于認識和師資水平問題,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德育化傾向卻十分嚴重。長期以來,老師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學習上,對學生的素質要求上只重視思想覺悟、知識水平,而忽視了心理品質與行為習慣的培養,往往把心理問題歸結為品德問題,甚至把心理教育與德育混為一談,采取德育方法開展心理教育,把心理問題當作傳統德育問題來處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學科課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學科化的傾向,避免將其作為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但是,目前,相當一部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存在著學科教育化、知識傳授化的偏向。有些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向學生機械灌輸有關的名詞、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學常識課。這種用學科知識教學的方法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
二、農村中小學搞好這項工作的對策
1.提高認識,形成機制是搞好這項工作的前提
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學校領導和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根本的教育觀,切實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者都必須充分認識到,在人的種種素質中,心理素質是最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其他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條件,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他素質的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學校要成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或部門,建立校長領導下的,專兼職教師和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從學校領導到每個教師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形成多層次、多規格、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體系,既要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心理咨詢,又要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心理咨詢室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各學校必須建立學校心理咨詢室,使學生有咨詢和排解心理困擾的專門場所。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每一位教師要自覺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實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預防學生心理問題和障礙的產生。
2.加強師資建設,建立一支科學化、專業化的穩定的教師隊伍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有效實施是以學校良好的師資隊伍為基礎的。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對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能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學理論和技術作基礎,現在許多教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還十分有限。因此,大力加強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建設勢在必行,它直接關系到這項工作的成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訂規劃,逐步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原則上須具備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短時間內配齊所需專業師資還不現實,解決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問題還需要一個過程。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搞好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特別是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班主任的培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列入當地和學校師資培訓計劃以及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系列。培訓內容要包括:相關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訓練、案例分析和實踐鍛煉等。培訓方式可以采用:自學、業余學習、集中培訓、脫產培訓和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等形式,還可請專家到農村中小學去作專題報告、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講座。通過培訓使農村中小學的專兼職教師和班主任盡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另外,要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成立專門的教研組織,經常性地開展有關的各種教研活動,多渠道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3.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針對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2012年12月教育部重新修訂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綱要》根據小學低年級、中高年級、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等不同的階段,細化了各自側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并就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方法作了解釋和規定,并強調要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學科化、醫學化傾向。按照要求,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應該是應用最廣泛也最有效的途徑。全體教師都要自覺地捕捉本學科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適時適度地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其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隊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有機結合,如可通過講座、報告會、征文比賽等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必須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有針對性的向家長傳授心理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家校雙方共同解決孩子發展中的心理行為問題。最后,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D432.5
對于目前河南省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狀況,我們以新鄉市獲嘉縣馮莊鎮各小學作為研究對象展開調查,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一、問卷調查結果統計
本次研究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馮莊鎮共有公立小學13所,無私立小學,均設立在農村。在校生4477人,教師240人,其中師范類教師156人,心理學專業教師0人,心理咨詢師0人,最近幾年由獲嘉縣教體局舉辦了心理咨詢培訓,每年舉辦1次,目前共有39人參加過相關培訓,每次參加心理培訓的教師比例平均為24.8%。
通過調查結果可見:農村學校現在幾乎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兩級分化嚴重,學校領導和老師已經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且上級領導部門也將心理健康教育列為教師培訓內容,但由于接受過培訓的人很少,且接受教育的時間較短,內容淺顯,還不足以擔任專業的心理咨詢工作。目前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網絡成癮、適應不良、厭學、自卑,耐挫力低、自控力差及人際關系緊張,還有部分同學有考試和早戀問題。但由于現在農村學校條件較差,與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不能吸引更多的專業老師去當地工作,專業師資嚴重不足[1]。目前學校硬件設施的配套也不完善,所有學校均無專門的心理咨詢室。
二、目前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根據問卷調查和現場調查的結果來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家庭、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對心理問題認識不足
由于學校地處農村,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平時忙于生計,只關心孩子吃飽穿暖,無暇顧及其他。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時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但是對于問題的嚴重程度判斷不準,以及缺乏專業知識制定應對措施[2]。上級主管部門目前已經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也開展了相應的培訓,但是培訓的范圍較小,且培訓時間短,無法滿足學校正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2.學校軟硬件設施有待完善
農村學校的資金有限,總是優先完善最重要最緊急的任務,或者是與升學或學生學習成績密切相關的事件,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設施的完善,總是排在次要的位置,所以截止到目前,被調查學校都沒有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場所、設備和工具。極少數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多以辦公室、醫務室、會議室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室,而且設施簡陋,談不上購置心理健康教育儀器設備和營造環境氣氛,測量工具嚴重匱乏且不配套,有的學校以人體模型、掛圖、血壓計、秒表替代。有的用通俗書刊上的游戲性測驗題或缺乏檢驗的自編測驗題作為測量工具。
3.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通過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心理教育沒有專門的專業教師,教師沒有持證上崗,一些兼職人員連“個體咨詢”“團體輔導”等最簡單的專業名詞都不懂,以這樣既不懂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也不了解學生心理規律的,更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的人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有部分意識比較超前的學習曾經向上級部門申請派遣專門的心理咨詢教師,但是由于學校編制有限,很多學校已經很多年沒有下發正式編制指標,最多只是在不同的學校之間調動和交換,而沒有新成員加入,很多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教師都很欠缺,一個教師擔任多個班級甚至多個年級的課程,更不會考慮心理咨詢教師這樣的非升學考試課程教師。致使當前心理咨詢教師一直處于嚴重短缺但又無進人計劃的狀態。
4.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單一,德育化嚴重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專業的技術,有心理測驗、面談、沙盤游戲等多種手段,但是作為非專業的教師進行心理咨詢,反而使問題更加嚴重[3]。調查中發現一些學校所謂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內容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衛生知識教育等。
三、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
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所產生的問題,思想觀念在各級領導、學校及家長腦海中根深蒂固,不會輕易改變,學校軟硬件設施沒有資金和政策支持不能得以改善,沒有編制和相應待遇,招不到專業教師。
1.傳統教育思想和理念僵化
基層教育部門的領導,大部分都是從農村學校晉升而來,長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模糊和忽視,導致工作中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任務看待。即便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開展了相關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下屬學校教師及家長就更是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清,他們把心理問題當成普通的調皮搗蛋,認為司空見慣,沒有認真對待。
2.資金和政策扶持不到位
在我們實地走訪的過程中,發現目前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已經較之前有所改善,教學設施相對完善,但是無一例外的沒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咨詢室和相關器材。目前大部分上級撥款都是專款專用,指定用于某一方面的開支,截止到現在,沒有下發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項資金,也沒有下發過相關文件強制要求學校必須設立相關設施。
關鍵詞 孕婦 孕產期保健 知識需求健康教育 護理
資料與方法
調查對象:筆者將2007年9月~2008年5月來門診進行產前檢查的城鄉孕婦各100人分組進行了孕產期保健知識需求和孕產期保健知識掌握程度的調查,同時配合產科醫生進行孕期健康教育。年齡20~39歲,孕周8~27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9人,其中農村孕婦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3人;并于孕28~39周之間,跟蹤對以上兩組孕婦分別進行了孕產期保健知識掌握程度再調查。
調查方法:采用自己設計的孕期保健知識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表和孕期保健知識掌握程度調查表,主要保括孕早、中、晚不同階段保健知識的需求內容,孕婦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多項選擇,于孕婦第一次來院檢查時發放問卷,現場答卷,并根據需求和孕產期保健知識掌握程度進行面對面的針對性宣教。于孕28周后,孕婦來院產查時,再發問卷,了解孕產期保健知識掌握程度。調查者向孕婦說明調查目的,孕婦如實填寫各項內容,個別文化程度很低無法填寫者由調查者向其講解問答。共向孕婦發放調查表200份,收回有效查表200份。
調查內容:孕婦對孕期自我監護、孕期營養、活動與休息;分娩期保健;產褥期保健及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知識等的掌握、態度、信念,進行健康教育前后的對比情況。
結果
孕期保健知識教育需求調查:不論城鄉,多數孕婦需要孕產期保健知識的健康教育,孕婦比較重視胎兒發育和個體健康狀況,重視新生兒的科學喂養和育兒知識,但農村孕婦對孕產期保健知識的需求均較城鎮孕婦低,且文化程度越低者,持無所謂態度者越多。
孕婦接受孕期保健健康教育效果對比調查:從表1可見,孕婦對孕期自我監護、孕產期保健知識的掌握,在孕期健康施教前后有著明顯的差異,城鄉孕婦對孕產期保健知識認知掌握程度也有著顯著的差異,孕期健康教育收效良好,對促進圍產期保健及降低妊娠期并發癥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見表1。
討論
本調查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婦幼保健知識的廣泛宣傳,人們特別是農村孕婦對孕期保健知識的重視正逐步增強。健康教育活動促進了“降消”項目的落實,提高了母嬰的健康水平。但是,由于我縣是一個農業縣,經濟欠發達,人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孕產期保健知識的認識相對滯后,特別是農村孕產婦,文化水平偏低,無法自學相關的保健知識。此外,醫療保健機構對健康教育認識和重視不夠,經費不足,衛生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健康教育形式單一,特別是基層,教育工作甚至難以開展,使孕產期保健知識不能普及。針對上述情況,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醫務工作者對健康教育的認識:調查顯示孕產婦普遍需求健康教育,且有60%以上的孕產婦希望通過與醫護人員“一對一的交談”來獲得健康保健知識。這是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口頭教育方法,也是說服教育的最佳形式。因此,醫護應加強人際傳播技巧方面的學習,醫院應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種教育形式,把國家《母嬰保健法》真正落到實處。
本文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基礎上,發現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在課程設計上存在的問題凸顯在五個方面:
1.在教學理念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性質理解不透
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有些教師存在著“學科化”的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小科、副科來進行教學,以掌握知識為目的,按照心理學學科知識體系來設計課程;有些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成了思想教育課,強調灌輸和說教;還有些教師,簡單地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讓學生高興,因此,追求課堂的娛樂而導致形式化現象,缺乏應有的教育。我們多次進行的“農村中學關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定位”調查中,大部分教師對其課程性質的理解都存在偏頗、誤解、膚淺等問題。
2.在教學目標方面,注重為“升學教育”服務并能關注學生的興趣,但因缺乏整體考慮忽視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
教師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時,能夠提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積極發展”的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在具體操作時就變成了一種單一的口號,更注重為“升學教育”服務的目標,忽視了學生在中學階段綜合能力的積極培養。這種目標是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圍繞著“應試”,為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而設定的,與絕大多數中學生的主觀需求不一致,盡管也能考慮學生的興趣,但是遠遠脫離學生的心理實際,也明顯忽視了中學生其他心理方面的發展。
3.在教學內容方面,選取與“升學教育”有關的內容,忽視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完成
有些農村中學教師的發展觀念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在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仍然選取與“升學教育”有關的內容,明顯體現出“不浪費學生的時間做與升學無關的事情”。特別關注學生中存在的升學壓力帶來的心理問題及解決,忽視學生“發展性目標”的達成,因此,選擇的內容存在著和目標達成不一致的現象。由于存在著“學科化”傾向,很多農村中學的心理教師都是采取單一的課程方面的知識傳授。例如,教育的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那體現在課程上的內容往往是教師去講解什么是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具體方法是什么?這種以傳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為主的方式并不適合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也直接影響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在教學方法方面,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追求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形式上的多樣化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選擇上,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從自己主觀愿望出發,過分追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形式化。比如,有的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的生動形象性,大段的教學時間都讓學生觀賞,事后只是非常簡單地讓學生說說看后的感想,很不利于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充分交流;有些教師還“為了活動而活動”,有些課形式上很熱鬧,但是效果不好,并未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還有的教師為了公開課展示成果的需要,精心排練,心理健康教育課成了學生在教師編導下的表演課等等。這些看似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活動”,除了追求形式的多樣化,還明顯帶有強迫學生接受的成分,由于缺少內在的積極思維、探究活動的支撐而顯得空洞和膚淺,沒有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
5.在教學效果方面,重視內容的完成,忽視過程和學生的體驗與生成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存在著“學科化”傾向的教師特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結果,他們關注一節課下來,學生們獲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識,增長了哪些方面的見識等。因此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總是把內容安排得滿滿的,課堂容量很大,然后按照課堂時間把設計的內容一一落實,只注重自身教學進度的完成,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深刻體驗。因此,課堂雖熱鬧,但往往是曇花一現。由于缺乏深刻的體驗,學生除了接受,很難有深入的思考和體驗后的生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問題的原因分析
1.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重視相對不足,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缺乏學習與研究的動力
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足,大家普遍認為它沒有應試學科重要,有些學校領導至今也沒有真正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導致對此項工作重視不夠,抓得不緊,配備的教師能力不足,甚至僅僅為了應付各級工作檢查,臨時安排教師做些應付性的工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有效開展。因此,教師學習和研究的動力明顯不足。缺乏真正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一定會成為制約工作開展的瓶頸,也必然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存在問題。
2.農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人員少,專職人員少,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支撐,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存在諸多問題
我們在對長春地區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調查中發現:專業人員少,專業構成較為復雜;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而且不穩定。這樣就導致了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較低,大部分現職心理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養和專業訓練。為了開展工作,有些教師參加一些短期培訓或者通過自學獲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但是,這種學習往往很不系統,難以達到專業訓練的要求。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他們自己認為都很低,有六成以上教師認為自己理論知識匱乏,有七成以上教師認為自己實踐技能較差。多數教師由于自己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專業技能,所以工作中常常按照以往的思路教育學生,過去學科教學的思維定勢還起著很大作用。因此,一些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成了學科課,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還有些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做。
3.農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彼此間缺少交流和溝通,在課程設計方面相互切磋、學習、研究的氛圍不濃,導致課程設計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通過對教學研討氛圍的調查,我們發現由于各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太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往往在身邊找不到能夠交流和研討的伙伴;加之校際之間的交流活動不多,使學校專門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缺少同專業教師之間的相互切磋和學習,彼此經驗交流的機會太少,有“孤軍奮戰、摸著石頭過河”的感受,從而使工作和學習陷入盲目,專業發展進程變得緩慢。由于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較少,縣區級督導不到位,在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時候找不到上一級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工作中體現出盲目性較大、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同時,這支隊伍兼職人員較多,兼職心理工作的教師往往也沒有時間去思考心理學領域的學術問題等,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成長過程緩慢,在課程設計方面相互切磋、學習、研究的氛圍不濃,導致課程設計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三、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本質的、鮮明的學科特點,解決教師教學理念的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學科課程,它有自己本質的、鮮明的學科特點: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是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這類知識的獲得,主要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輸和說教,而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二,體驗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取決于主體是否產生真切的體驗以及體驗的程度。第三,學生本位性貫穿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始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在學生高度自主的前提下進行的,強調學生是課程的中心。課程實施必須從學生自己的經驗出發,通過建立一定的情景來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促進他們的原有經驗發生轉化和新的理解的生成。第四,生成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看作是主體對自身的心理結構的主動建構過程,主體的發展就體現在建構過程之中,體現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第五,心理健康教育以互助、自助為機制。心理輔導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是一種積極的人際互動過程,在活動中學生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這種互助可以增進學生對自信自尊的體驗,從而達到自助。第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從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在生活世界中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典型活動為主題,在具有生活化的活動情境中通過學生活動、體驗、反省來提升心理品質。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發端于生活世界又依附于生活世界的一種新型課程,其課程內容并不求文本的知識性、學術性和結構性,而是注重心理生活場景的設計和情境的渲染,旨在呈現具有生活氣息的心理空間。
(二)設計與學生成長密切相關、得到學生認可、具體明確的教育目標,解決目標設計方面的問題
教學目標是課堂的靈魂和核心,一節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必須有明確和清晰的目標,而且目標要適應時代需要,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目標要具體和有層次,切口要小,并貫穿整節課的全過程,這樣才能在短短的45分鐘內得以貫徹和達成。目標設計切忌籠統抽象,如果目標過大過空,就會導致一節課無中心、無主題。如“調適不良情緒”,這句話太含糊,如果改為“認識不良情緒對自己生活、學習所帶來的危害,尋找緩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幾種方法,增強對情緒的調控能力”,這樣目標就很具體,目標越具體,就越容易在行動上實踐。教師在設計目標時,要考慮學生的主體性,要得到學生的認同,因此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他們希望從集體活動中學到什么?想解決什么問題?在此基礎上,與學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達到的目標,大家探討出來的目標,更容易被學生看作是“自己的”目標,也就更容易主動去達成該目標。
(三)設計有針對性、即時性、有效性的系列教學內容以達成目標
教學內容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而教學內容是要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選擇的。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注意適應性、針對性、即時性和有效性。具體來說,適應性是指選材要緊扣主題,要有明顯的時代特點,適合時展的要求;針對性是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并能為學生所理解和把握;即時性是指要關注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需求和現象,選擇學生當前迫切需要了解的內容和解決的問題;有效性是指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親近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有興趣參與,并且設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成長有密切關系的或能引起學生普遍關注的內容,這樣就會活躍思維,討論熱烈,提高實效。內容設計的具體要求包括:內容與目標的一致性;防止學科化傾向和課程化傾向;組合系列內容(圍繞著主要問題、主要矛盾設計系列內容);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發展的課程內容,滿足學生需求,提高內容的適切性。
(四)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求教學過程更有實效
教學方法應服從教學內容的需要并為教學內容服務。教學方法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和真情表露,但又不能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只追求設計的形式、步驟和具體環節的豐富多彩,使之越熱鬧越好、越離奇越好。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究竟選用哪些方法為佳,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活動專題的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校和班級的條件、時間場所的許可等;初中生對辯論、競賽、角色扮演等較感興趣;高中生對自我測試、理性分析、討論等較感興趣。在選擇方法時,要注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吻合學生的需求和喜好。強調全員性參與和體驗性學習,體現生生之間的平等和諧,讓學生在輕松活躍、歡聲笑語中,獲得體驗和感悟,得到互助、自助和提高。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教學的方法和形式要有一定的變化,注意動靜相宜和應用靈活,以免學生因單調而感到乏味,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而要根據主題的需要,把握好節奏和手段的變化;教學媒體的制作和選擇要恰當,并為教學內容服務。為此應做到:講求實效,不搞花架子;從學生實際出發,不超越學生現有水平;面向全體學生,不忽略學生的個別差異;發揮多媒體輔助作用,不“喧賓奪主”;完善教學環節,突出實效性。
(五)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進取心,注重學生的體驗與生成——解決評價問題
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中學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擔負著多重的角色。在平時教學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思想政治的基本理論知識外,還擔負著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任,特別是在農村中學缺少心理學專職教師的背景下,更要擔負起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在知識儲備上,除了要熟練掌握思想政治教學專業理論知識以外,還必須擁有一定的中學生心理學、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等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要特別注重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一些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典型案例,從中學習、掌握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這些相關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思想政治教師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自己在課堂教學中能夠 “信手拈來”,從而“駕輕就熟”地進行心理健康滲透教育。當然,思想政治課教師自身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因為教師的優良心理品質會對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二、要深挖細掘教材資源,尋找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由于農村中學教育資源匱乏,教育教學設備相對落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的一些思想政治課教師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在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實,在我們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是我們在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是我們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切入口。例如,七年級思想政治教材內容編寫就是以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為目標,教材以“成長中的我”為中心,以“正確認識自我”“積極與他人交往”“正確認識社會”等為主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等,以此來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格。新版思想政治教材這些內容的編寫,更加貼近學生的心理實際,易于學生感知和接受,只要我們政治教師細心地把這些心理教育資源挖掘出來,不失時機地加以心理引導,一定會使學生有所感悟,情感得到觸發,并在情感交流中引起心理共鳴。如果我們細挖思想政治教材的每一課,會欣喜地發現每一課都能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再把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給予學生,對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會大有裨益。
三、要創設情境營造氣氛,拓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空間
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是理論性的內容較多,特別是一些理論本身就非常晦澀難懂,聽起來更是枯燥無味,容易讓學生感到心理厭倦,難以調動學生健康的心理情緒。因此,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非常重視情境的創設。通過創設情境,教師可為學生創造出寬松、恬靜、優雅的課堂氣氛,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材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放心靈空間,讓學生多一分活力,增一分靈氣,產生美好的心理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例如,在講“規律客觀性與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兩個小動畫片,一個是“拔苗助長”,另一個是“庖丁解牛”。在觀賞優美形象的動畫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領會了規律客觀性與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又如,在講“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時,我給學生講了 “愚人吃餅”的故事,讓學生在笑聲中領會哲學思想……巧妙的情境設置,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枯燥乏味的哲學課也可以具有如此情趣,原來的畏難厭倦情緒也就悄然而逝,促使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心理轉變。由此可見,恰當的情境設置,靈活的教學方法,可以營造出積極主動、輕松活潑、健康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滿意、愉快、羨慕等積極的態度和體驗,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而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拓展學生心理發展的空間。
四、要精心設計課堂小結,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升華
課堂小結這一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成功的課堂小結既要做到能幫助學生總結重點,加深理解整堂課的內容,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學會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做到余音繞梁,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形成端正理性的態度、積極向上的情感和科學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得到進一步的升華。例如,在“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課堂小結中,我先引用了“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六個兄弟姐妹,親如一家”這段歌詞,然后富有深情地說:“親愛的同學們,當我們耳畔響起這熟悉的歌聲時,我想每一位具有時代責任感的青年,都會受到感染,都會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民族大團結大發展的和諧局面,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五十六個民族的兄弟姐妹手挽手、心連心,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這樣言簡意賅,富有情感和啟迪性的課堂小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余音繞梁的作用,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升華。
一、 農村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在農村小學,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以后教育孩子的事情也就全部交給老師了。而且他們覺得,老師打罵孩子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所以,我們常聽到家長對老師說:“孩子不聽話,你該打打,該罵罵。”久而久之,做老師的就覺得對學生的懲罰是應該的。比如,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的孩子被罰站、被罰重新做若干遍;遲到的學生被罰在教室門口站著聽課。甚至,對學生動輒用語言諷刺,“你怎么這么笨!”。師道尊嚴在農村小學里還占有一定的位置。
這樣種種現象的存在給學生造成了無形的傷害。學生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得到應有的尊重,在他們的成長中遇到一些發展性的問題時無法被理解,偶爾犯了錯誤得不到寬容的對待。所有這些感到自卑、委屈、無助,開始不信任老師,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極大的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另外,農村小學在教育教學中,更多的關注學習成績的高低,注重分數,忽視育人。有些教師仍然用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成績好就是好學生,什么都好,時刻表揚;學習成績不好,那就一丑遮百俊,什么對不好。這樣就形成了學生片面的價值觀,阻礙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二、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1、教師不具備科學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在農村小學教師中,很大一部分教師往往認為學生在學校最重要的是學習,只要學習好就是好學生,至于心理健康與否卻很少關注。這些教師缺乏科學理論的引導,對于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沒有理解和接受,還是傳統的應試教育的觀念。
2、教師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義的認知不準確。
一些教師雖然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改的要求,但卻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自己關系不大,與教育教學關系不大,是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的事情。我深入農村學校調研時,問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有些教學校長就說,這方面不歸我抓,得問德育校長。有的老師就說,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做了,都按規定上了心理健康教育課了。
3、教師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有些教師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當他們發現一些問題和現象想要解決時,感到無能為力。甚至,有的學校設置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卻講不清楚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對很多心理健康的專業知識似是而非,更有甚者從字面理解其含義,將錯誤的信息傳遞給學生。
4、農村家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縱容了教師的行為。
農村學校地處邊遠,家長的文化素質整體上相對較低,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心理健康”、“心理障礙”這些名詞。老百姓普遍接受的觀點是:老師如父母,是對學生好的,打兩下沒關系;老師沒有錯誤的時候,無論怎么樣對待學生都是應該的......很少有人能想到“打兩下”“批評”“懲罰”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二、 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首先,要更新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科學育人觀。學校領導要樹立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科學理念,在學校管理中,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倡導和宣傳科學的育人理念,并通過學校管理的相關制度和評價體系,使全體教職工形成共識,在學校形成一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科學育人理念的教師團隊。
其次,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工作,提高全體教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部門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訓,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了解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建立一支以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為核心、班主任教師隊伍為骨干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人員保障。
第三,學校要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全體教職工都應自覺地在各自工作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把適合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每時每刻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同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校的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了服務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調查收集信息,了解人群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人群需解決的主要健康問題,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計劃,提出健康教育有效的工作方法。
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正常狀態,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興旺的保證。維護全體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 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健康教育則是一項投入少、產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并被列十一大基本公共衛生項目之一,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1.1健康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及生活水平的進步,人類對健康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對健康內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實踐。
1.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即是使教育對象知識、觀念、行為改變的統一。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知是基礎,信是動力,行是目標。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2 調查
今年我院開展了6次社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的調查,現將調查評估結果報告如下:
2.1 調查結果
本年度調查共測試600人,健康知識部分共10題,健康行為部分共6題,測試結果為:居民健康知曉率93%,居民健康行為形成率76%,調查人群分布情況下:
(一)年齡分布情況:
2.2 分析
2.2.1 從今年調查的結果來看,無論是健康知識知曉率,還是健康行為形成率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說明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們還要更加努力,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制定整改措施,不斷提高我院健教人員的健康教育工作理論水平和工作技能。
2.2.2在健康知識方面,本次測試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測試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居民對食鹽日攝入量,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確認糖尿病的常見癥狀,艾滋病由性傳播,戒煙、限酒、適量運動有利于健康等基本都能回答正確。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應怎樣進行藥物治療,艾滋病由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合理飲食與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等回答錯誤較多。今后我們將針對這些問題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和講座,提高居民對這些問題的了解。
2.2.3在健康行為中,中老年男性吸煙、飲酒者較多,女性較少。基本上都有為瑣事煩惱的時間。基本上都有吃過熏腌肉、蛋等食物情況。青中年鍛煉的較少,老年人基本上長期鍛煉。今后我們將長期的宣傳吸煙、酗酒的危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做出應有的努力。
2.2.4對100例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方式、遵醫囑行為及血壓控制進行評價,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的生活方式、遵醫囑行為、血壓控制有顯著改變,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基本知識的認識,增強其遵醫囑行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有效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維護患者健康
3 討論與建議
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對健康的認識,使他們懂得一些基礎的衛生保健知識(基本的內容和實施方法),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必須按照各類人群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起點,設計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內容。既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學習,如家庭護理、嬰兒養護、緊急救護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也要開展較純粹的自我提升、養生修性式的學習活動,如健身操、書法繪畫、花卉培植、讀書學習等。
我國農村雖然發展不平衡,但帶有共同性的是農村人群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少,信息交流不 暢,生活習慣和行不健康。個人對健康知識的獲得基本不投入,政府投入這塊相對也較薄弱。而農村人群的行為,生活習慣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確的信息源為基礎,它的認知成分是刻板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