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混凝土結構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筆者作為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這門課程的講授人,在鋼筋施工實訓室開展鋼筋工程施工實訓教學過程中,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結合平法圖集G101系列和鋼筋排布圖集G901系列的識圖能力,根據結構施工圖編制鋼筋配料單的能力以及制作鋼筋模型的鋼筋放樣與檢查驗收能力。最終根據學生考勤及提交的手算、電算鋼筋配料單和鋼筋實體模型成果,綜合評定學生鋼筋施工實訓成績。經過2007.2008兩個年級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學生普遍反映興趣濃厚、實踐動手能力加強、經濟效益顯著。在2009年12月21日湖北省教育廳組織的省級示范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中期檢查時,得到了專家組的好評,并相互交流了教學改革經驗。
案例:2007級建工3、4班的一組學生鋼筋工程施工實訓;載體:院育賢閣結構施工圖紙中一根兩跨的樓面框架梁。
創新一:手算、電算(G101.CAC)相結合,編制鋼筋配料單等表單(軟件免費下載)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育賢閣建筑工程施工圖紙為載體布置項目任務一基礎、柱、墻、梁、板和其他零星構件等基本構件的鋼筋配料單。首先采用手算,即純手工法,掌握鋼筋翻樣的基本原理(彎曲角度、彎心直徑、量度差、末端彎鉤增加值等),結合規范、標準圖集根據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完成下料。這是最原始的傳統方法,也是比較可靠的方法,也是電算的基礎,任何軟件的靈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運算速度和效率遠不如軟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礎上,在國家建筑標準設計網(chinabuilding.com.cn)下載平法鋼筋下料軟件G101.CAC3.0學習版,《平法鋼筋下料軟件G101.CAC》是與國標圖集03G皿一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和06G901-1《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則與詳圖》相配套,提供簡單直觀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圖信息錄入,準確地完成鋼筋翻樣、優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計算并根據鋼筋施工流程,輸出鋼筋配料單、鋼筋優化斷料單、鋼筋加工單、鋼筋料牌等多種實用表 單。應用《平法鋼筋下料軟件G101.CAC》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鋼筋加工損耗,節省鋼筋。經過手算、電算結果比較分析,分析偏差,總結經驗規律。見表1為2007建工3、4班一組學生根據平法鋼筋下料軟件G101.CAC編制的鋼筋配料單表單(部分)。
創新二:根據鋼筋配料單等表單,用電線按比例縮放下料,制作鋼筋模型,節約鋼材,降低成本(見圖1)
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課程一鋼筋工程實訓過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學生:2007級建工3、4班一組學生(0人)耗材:藍色、黃色、綠色、紅色四種顏色的BLV6電線(6_2鋁芯線)、20-22號綁扎鐵絲(根據院批準的土木系耗材申報計劃,由土木系實訓指導老師岳文志老師采購)教學工具:粉筆(號料)、鋼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鉗(斷料)、鋼筋鉤(綁扎鐵絲)教學過程:學生小組自主分工任務,如:手算、電算、鋼筋下料(如藍色線代表上部筋、黃色線代表下部筋、綠色線代表腰筋、紅色線代表箍筋)、綁扎安裝、檢查驗收、評價。
教學目標:具備識讀結構圖紙、熟悉鋼筋加工工藝、質量檢查驗收的能力;具有獨立學習、獨立計劃、獨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認真做事、細心做事的態度,體驗鋼筋工勞動的艱辛和樂趣,有自信心;樹立質量第一、安全第一,標準規范的科學觀;在與同學、鋼筋工、老師的交流與評價的過程中,獲取反饋,改進方法,取得進步。
通過這一創新的教學手段,筆者作了一個經濟比較分析,一根兩跨的樓面框架梁,用綁扎的鋼筋骨架實體進行施工教學,Y25、$12.910.96.5四種直徑的鋼筋和20-22號綁扎鐵絲共計3824.92元左右(還不包括運費等費用),而用BLV6電線代替鋼筋按照縱橫兩個方向不同的比例縮放、制作的鋼筋模型共計270元左右,成本只相當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節約成本3554.92元,如按一個教學班2007建工3、4班學生共計70人計算,分7個小組,共節約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共4個教學班計算,一個鋼筋工程施工項目實訓共節約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萬元左右,經濟效益相當可觀。經濟比較分析。
具體比較分析見表2兩種鋼筋工程施工教學用具表2:兩種鋼筋工程施工教學用具經濟比較分析
結語
回顧總結這段鋼筋模型制作教學改革的歷程,收獲頗多。一方面學生在單項課程實訓中加強了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為日后的綜合實訓、頂崗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學生走出校門面對市場才會更有競爭力。
另一方面,根據《教育部、建設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通知》(教職成[2004]15號)的文件精神,建筑工程技術人才列為教育部、建設部實施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的對象[3。作為省級示范專業,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2007年、2008年先后被批準建設省級、國家級建筑技術實訓基地。中央財政立項將資助投入設備經費150萬元,目前正處于建設過程中。如何用最少的錢辦好事,讓學生既鍛煉了實踐動手能力,又節約經濟成本。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
作者簡介:秦力(1970-),男,滿族,遼寧葫蘆島人,東北電力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魏春明(1977-),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東北電力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課題(文件號:吉教高字201026號)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1-0152-02
“混凝土結構”課程是東北電力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必修學科基礎課及專業課,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有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課程內容包括課堂教學環節及認識實習、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其中實踐環節對學生理解、掌握、運用“混凝土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至關重要。[1]近幾年,我校“混凝土結構”課程通過課程組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在師資隊伍結構、教學條件、教學管理、教學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2011年被評為吉林省精品課程。本文結合我校“混凝土結構”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經驗,總結了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以學生為主體改革實驗教學模式、整合課程設計內容和規范質量評價標準等改革措施,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目的。
一、“混凝土結構”課程培養目標及實踐教學環節內容
我校本科教育思想是培養“實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突特色”,具有“一實兩創”(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特色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混凝土結構”課程的培養目標應立足于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具備運用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知識正確進行混凝土結構設計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環節包括“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60學時)和“混凝土結構及砌體結構設計”(60學時)兩部分內容,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認識實習(1周)、基本構件實驗(課外20學時)、課程設計(3周)。
認識實習環節包括施工現場參觀、技術人員現場講解、工程實際問題討論等內容,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對基本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構造要求、施工主要工序、施工方法、施工機械建立感性認識。通過實習學生既可直接獲取專業知識,又可鍛煉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實驗教學環節包括鋼筋混凝土簡支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載力實驗,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和理解混凝土構件從開始加載到最終破壞的全過程,特別是構件的受力機理和破壞特征,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親自經歷科學研究的各個環節。課程設計環節包括梁板結構和單層廠房兩個設計內容,包括結構布置、構件選型、荷載導算、內力分析、內力組合、配筋設計及施工圖繪制,教學目的是通過兩個比較完整的工程結構設計訓練,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簡單工程結構設計的能力,使學生系統的掌握設計方法,熟悉構造要求,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混凝土結構”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實是全面實施教學計劃的難點和關鍵,是提高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專業素質的關鍵途徑與手段。[3]“混凝土結構”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
二、“混凝土結構”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
1.認識實習環節存在的問題
認識實習環節是促進課程基本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產生興趣的重要途徑。通過實習可讓學生充分了解土木工程中建筑、結構及施工的基本概念,建立初步的工程意識,激發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后續課程的求知欲望。
本課程組通過調研和召開大四學生座談會,發現目前認識實習環節仍存在一些問題。多數學生和教師普遍存在認識實習就是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寫一寫的想法,導致實習目的不明確、實習態度不認真、實習積極性不高;實習內容主要由專業負責人確定,由于多數教師本身缺乏實踐經驗加上學生與現場技術人員交流很少,缺少技術人員的指導,導致實習內容不全面、重點不突出;實習場所一般都是臨時確定,不能保證具備與實習內容一致的工程項目,同時對現場施工安全性要求很高,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實習人數較多,聯系到一個非常合適的實習地點很難。同時由于認識實習時間較短,學生無法充分體驗一個完整的施工過程,再加上學生自我管理意識較差,最終導致實習效果不理想。
2.課程實驗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
實驗教學環節有助于學生夯實專業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
目前,“混凝土結構”課程的實驗基本處于教師做、學生看的狀態,所有鋼筋混凝土構件均由實驗教師制作,包括鋼筋制作、綁扎、貼應變片、混凝土澆注等,這樣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試驗方案由實驗教師事先確定,整個實驗由教師準備、操作、讀數,完全變成了演示實驗,學生只是觀看、抄錄,按照規定模式填寫實驗報告,根本達不到實驗教學的目的。同時學生上實驗課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是按照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方法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內容,不能真正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及深入地分析實驗結果,缺少獨立思考和培養創新意識的過程。另外,實驗教學模式單一,教學重點主要是驗證基本理論,起不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作用,達不到啟發學生思維和培養實驗研究能力的目的,體現不了實驗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3.課程設計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
課程設計環節可使學生從確定結構方案、荷載導算、內力分析及組合、配筋設計到施工圖繪制得到一個比較完整的工程結構設計訓練,對結構設計的方法、步驟、設計要點有一個全面的掌握,還可以熟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的相關內容,增強學生的專業自豪感和成就感。但目前由于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無法保證課程設計的指導效果與質量;課程設計題目單一,重點不突出,容易出現互相抄襲等問題;教學場所、時間有限,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嚴重影響了教師的現場指導與答疑;課程設計規范化程度不夠,缺乏督導與監控力度,質量評價標準還需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混凝土結構”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1.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充實實習內容
學生通過認識實習可從總體到局部,從構造到施工,深入接觸混凝土結構的工程實際,并把所學知識綜合運用到實踐中去,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對首次校外實習熱情很高,但面對實習出現的問題時又感到很茫然。課程組通過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充分聯系相關企業,與豐滿電廠培訓中心、吉林松花江熱電廠、國網江南熱電廠建立了固定的實習基地和實訓基地,定期安排相關指導教師參加工程實際經驗培訓,加強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實習。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結合實習項目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對鋼筋混凝土基本構件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及構造要求建立感性認識,鍛煉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鞏固、加深理論知識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的目的。同時課程組充分利用校區內已建和在建建筑,通過施工現場參觀并聽取施工技術人員的現場講解,觀看施工工藝或建筑單體的光盤與錄像等,使學生熟悉并了解混凝土結構基本構件及常用結構體系,了解設計和施工、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相關關系,加深學生對結構設計理論學習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
2.改革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教學改革是為了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和理解混凝土構件從開始加載到最終破壞的全過程,特別是構件的受力機理和破壞特征,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親自經歷科學研究的各個環節。
課程組通過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從2008級本科生開始,強調以學生為實驗主體,將學生分為6~8人一組,使學生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在實驗教師的指導下,親自進行構件設計(包括選擇材料、確定混凝土配合比、確定鋼筋下料長度及繪制配筋圖等)、動手制作試件(包括制作鋼筋骨架、貼應變片、支模、澆筑混凝土等)、制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以及進行成果分析與整理。通過三年的改革與實踐,實驗教師和授課教師均反映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還節省了實驗費用,促進了實驗室建設。學生也反映得到了較為系統的實驗技能訓練,加深了對課程基本理論和內容的理解及應用。
3.整合課程設計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程組充分利用教師參與的工程建設具體項目作為設計的原始資料,真正做到真題真做,采取學生自主選題,既避免了全班同學同做相同題目的問題,又富有挑戰性。同時還能鼓勵學生利用結構設計軟件進行結構內力分析并繪制施工圖。
在時間安排上,課程設計計算部分放到課堂授課環節進行,課程設計周只進行施工圖繪制,這樣可使學生對剛學過的知識加深理解和掌握,設計時間比較充裕。在指導方式上,課程組教師全部參加課程設計指導,學生自愿選擇指導教師,但要制定人數上限。這樣由原來授課教師帶兩個班近70人變為只帶14人,提高了指導質量,便于了解每位同學的情況。在考核方式上,課程設計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20分、評閱成績占20分、答辯成績占60分,避免了原來只根據答辯情況給成績的現象。為了解課程設計總體情況,采取指導教師互相評閱的方法,每位指導教師需評閱其他所有教師的學生成果,同時評閱教師有一票否決答辯權。答辯時分兩組,要求指導教師回避。在過程管理上,平時成績由指導教師給定,要求指導教師至少集中答疑三次,每次指導教師需指明修改意見并簽字。
四、結束語
“混凝土結構”課程實踐教學質量是全面實施教學計劃的難點和關鍵,是提高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專業素質的關鍵途徑與手段。本文詳細分析了“混凝土結構”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措施,強調課堂教學要與實驗教學、設計教學緊密結合,注重建立工程概念、提煉科學問題、培養綜合能力、激發創新意識,以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工作作風、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盡快融入工作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鄒昀.《混凝土與砌體結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2):117-118.
[2]何夕平,陳燕.土木工程三大實習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24-127.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按崗位輪訓
“按崗位輪訓”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 號)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關于 “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重要體現,是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
1“按崗位輪訓”的必要性
所謂的“按崗位輪訓”是指以學生在畢業后可能會從事的職業為基礎,在校內模擬響應的真實工作環境,然后讓學生按照不同崗位來進行實際操作,通過親身處理該崗位的工作內容等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
我國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進行實訓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頂崗實習和認識實習,但是從認識實習直接跨越到頂崗實習難度很大,絕大多數的學生都不能適應并且良好的完成頂崗實習的工作,導致很多學生對于頂崗實習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類的高校對部分的建筑崗位開展了校內實訓,例如監理員、造價員、施工員以及測量員等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對于學生工作經驗的積累有積極的作用,但是還處在初級階段,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來進行崗位實訓室的建設、師資力量配置以及學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術專業實訓崗位的確定
我們通過分析建筑行業的發展情況,同時結合了建筑行業目前的人才需求情況,根據學科特點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進行了劃分以便能更好的進行“分崗位實訓”,同時說明了每個崗位所必需的知識以及技能,具體情況如表一所示。
3分崗位實訓基地的具體建設情況
3.1建筑施工能力綜合實訓基地
根據施工人員、技術人員以及測量員等不同的崗位對于能力的要求,來模擬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保證崗位能力綜合實訓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體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實習基地、砌筑工程實訓基地、磚混結構工程實習基地、鋼結構工程實習基地、末班工程實訓車間、鋼筋加工實訓車間、屋面工程實訓基地以及基礎工程實訓場等八個是實訓場所。學生在這些實訓場所中掌握各種工程施工例如鋼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體流程以及質量方面的標準;掌握一些基礎的施工工藝比如如何進行混過凝土澆筑振搗、腳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裝流程等;數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對建筑物進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線等的方法;了解如何進行建筑變形觀測,對于鋼網架、鋼絎架等其他的鋼結構構件的拆裝技術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工藝操作能力和具體的專項技術能力。
3.2建筑材料綜合檢測實訓基地
根據市場上對于材料員等崗位的要求來制定相應的生產性教學標準等,通過建筑材料綜合檢測實訓基地在生產實訓中來培養學生的材料檢測能力,具體可分為水泥檢測室、混凝土檢測室、鋼筋檢測室、砂漿檢測室以及塊材檢測室等幾個部分。學生在這個實訓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觸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們的性能、質量標準以及適用范圍等,同時還可以培養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這些常見的建筑材料相應的技術指標,掌握建筑材料檢驗報告單審查技能等。
3.3建筑質量綜合檢驗檢測實訓基地
這一方面的實訓主要是針對于質檢員等相關的崗位來進行的,根據其崗位能力要求來進行生產性教學,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質量檢驗檢測實訓基地,具體可以分為混凝土工程質量檢測室、鋼筋工程質量檢測室、樁基礎工程檢測室、石材質量檢測室、防水工程質量檢測室以及建筑工程測量實訓室等。學生在這里可以對自身的建筑質量檢測檢驗能力進行培養,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應的質量標準以及檢測手段,熟悉主要的公眾檢驗程序以及對于一般的質量缺陷如何處理,明白工程質量檢驗和驗收表格怎么填寫等。
3.4工程管理綜合實訓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崗位比較廣泛,造價員、測量員、施工員以及制圖員等的崗位要求都需要考慮,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實訓基地進行相應的生產實訓以滿足對外服務的標準。工程管理綜合實訓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實訓室、模擬招投標實訓室、制圖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室等,基地中的計算機上裝有各項相關的輔助和造價軟件等,例如魯班造價軟件、CASS測繪軟件、神機妙算造價軟件、PKPM建筑結構設計軟件、建筑的CAD軟件以及廣年達造價軟件等。通過這方面的崗位實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圖和竣工圖的識讀以及繪制技能,學會使用計算機來對施工管理工作進行輔助;熟練應用各種建筑CAD軟件、工程造價團建和南方CASS軟件數字繪圖等來輔助工程的招投標工作。
4 “按崗位輪訓”的開展
4.1將學生進行分組
將同學們按照30人一組進行分組模擬一個建筑公司,并進行詳細的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術方面(混凝土工人、鋼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員、測量人員、制圖人員、材料人員、造價人員、質檢人員,崗位之間每天進行輪換。
4.2實訓項目實施
學生每天根據自身分配到的崗位進行實訓,在單項的實訓結束以后提交作品給老師,在實訓的過程中監事可以在現場巡視并且指導學生操作。
4.3技術交流過程
在進行“按崗位輪訓”實訓期間,每天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開一個交流會,通過大家彼此交流心得來更好地幫助學生吸取他人經驗、取長補短,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實訓行為進行點評,好的地方予以表揚和肯定,不足之處要指出來及時解決。對于每一個建筑小組在實訓中遇到的困難可以擠出來大家一起進行解決,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崗位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李占軍.“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劉守義,朱方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建筑結構;課程模塊;項目化教學;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TU;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2-0076-04
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建筑結構課程是進行職業能力培養的一門職業核心課程,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培養學生從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監理、建筑設計等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結構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結構構件的基本計算原理和初步設計方法,同時為后續專業課程準備必要的結構概念及結構知識。針對職業崗位職業能力培養需要,為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題組成員對建筑結構課程進行了模塊及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并在教學中進行了具體實施,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程教學目標設計
(一)總體目標(職業綜合能力目標)
通過建筑結構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勝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結構計算及設計能力;能運用電子計算機和結構設計軟件從事較為復雜的結構分析和計算能力;具備從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監理、建筑設計等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結構分析能力。
(二)具體目標
1.專業能力目標
以結構分析與設計能力為目標,培養具有基本構件的設計計算能力及一般結構的設計能力、較強的利用計算機解決復雜問題的設計與計算能力、正確識讀及繪制結構施工圖的能力、正確查閱和利用設計參考資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處理技術崗位的一般技術問題的能力。
2.核心能力目標
通過結構設計計算訓練,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結構嚴謹細密的思維方式;一絲不茍
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遵循設計規范和創新的能力,能用發展的觀點來靈活運用設計規范,處理遵守與創新的矛盾;對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綜合應用的能力。無論工程設計還是工程施工都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同一問題,往往有多種可能的解決辦法。
二、模塊及項目化教學改革方案設計
(一)教學改革思路
根據土建工程技術領域和二級建造師、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標準員、材料員、機械員、勞務員、資料員等崗位職業資格標準,以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為導向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會同企業技術人員設計教學實訓項目和職業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圖1為職業綜合能力形成進程示意圖。
建筑結構課程由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和建筑結構抗震等結構模塊內容組成,講授結構用材料的基本力學性質,結構設計標準,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基本構件的受力特點。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鋼筋混凝土梁、板、柱、樓(屋)蓋,砌體結構的墻、柱及鋼結構的連接,梁、柱的設計計算方法和一般結構的構造知識;同時掌握與施工和工程質量控制有關的結構基本知識;能進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單層工業廠房結構選型與結構計算,熟練識讀結構施工圖,并能繪制結構施工圖。
(二)課程內容設計
將教學內容按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規劃為13個模塊,設計70個單項訓練項目,2個綜合訓練項目模塊(含4個綜合訓練項目),加強工學結合教學,開設職業體驗訓練項目并進行考核。教學內容圍繞訓練項目組織,理論知識作為能力培養的補充,注重態度養成;將崗位資格考證的內容同教學內容融為一體,優化教學與培訓進程,增強學生上崗就業的競爭能力;學完該課程和相關課程后考取施工員崗位證書。課程整體教學內容設計如表1所示,相對獨立的綜合訓練內容設計如表2所示。
三、模塊及項目化教學改革實施
根據模塊及項目化教學改革方案,進行了為期四年的教學實踐。
(一)課程教學條件建設
1.實訓場地建設
針對課程培養的崗位能力要求,校內建設制圖中心、建筑設計工作室、建筑設計院和結構實驗室、建筑模型制作實訓室和建筑公司,打造真實的教學情景。為培養學生職業素質,使學生有機會進行崗位體驗,學校與企業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關系,聘請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綜合技能,并參與對學生學習的評價。
2.立體化教材建設
(1)結合2008年國家精品課程建筑結構教學經驗,項目組編寫模塊及項目化教材《建筑結構》和配套助學教材《建筑結構學習指導與技能訓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國發行使用。教材編寫中突出能力訓練,以能力訓練為切入點,體現內容圍繞訓練項目組織、理論知識作為能力培養的補充的思想;突出用現行的結構軟件進行結構設計能力訓練,與實際職業工作崗位接軌。
(2)開發建筑結構課程實驗實訓仿真教學系統進行教學;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購買PKPM結構網絡版設計軟件進行實際工作訓練。
(3)網絡資源建設。搭建師生共享的網絡環境,拓寬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將課程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任務以及考核資源上傳,供學生隨時查閱和自我檢測;開通專業資料網站,教師備課時可以及時查閱,利用網絡優勢快捷獲取有價值的學習和研究資料,提高教學水平;將現行的建筑工程相關規范上傳,將其作為教學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學生畢業后就能上崗。
(二)課程教學實施方法
(1)教學內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教學,將職業崗位證書考試要求與教學內容融合。
(2)探索以崗位所需能力為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法,加強計算技能的訓練,每一個單元的實施要采取實際案例教學,其中單項能力訓練采用能力訓練任務引入、操練、深化、訓練鞏固、總結歸納、課業布置與要求等為主要教學環節。
(3)職業體驗訓練采取集中講解訓練要求、下發職業體驗指導書、職業體驗完成后撰寫職業體驗報告的方式進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
(4)課程設計、結構軟件應用訓練主要采取任務驅動方式,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訓任務。學生自已查找資料,并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自主進行訓練,教師跟蹤指導,并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和所提交的實訓報告進行考核。
(5)教學實施過程充分體現能力訓練、支撐知識學習、技能形成、態度養成能力整合;以每次上課兩課時為一個教學單元進行教案編寫。課程教學模式采取案例引入、任務驅動、實際項目訓練、行業軟件訓練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6)教學中增加案例教學中分析與提問的比例,增加課堂練習和課業訓練;注意職業標準(涉及到的規范)的理解與運用。
(7)教學中注重現代化結構設計和施工手段的應用,多介紹當前的主流技術和發展趨勢。
(8)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課業的設計與布置,督促學生及時、獨立完成課外作業;強化計算機軟件計算訓練,嚴格遵守國家規范,培養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
四、模塊及項目化教學改革效果
該課程自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以來,課程組采用模塊化、項目化教學改革方案,經過四年的教學實踐,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結構分析能力,增強了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實效性,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工作。學生畢業后普遍反映適應崗位能力強,上手快;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畢業生工作作風嚴謹,實際分析結構安全能力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的推進,課程組成員正在努力將該課程建設成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進一步引領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以期在同類課程中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和較強的示范性。
參考文獻:
[1]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職業教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標準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陳翔.高職《建筑結構》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有效構建[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2):187.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structure course based on module and project
XU Xiquan, SHEN Shur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Rizhao Polytechn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Rizhao 276826, P. R. China)
關鍵詞: 技工院校管理 實訓教學 綜合平臺 教學模式
根據建筑施工與管理的現場實際方法,模擬搭建出建筑施工各工種聯合作業綜合教學平臺,從識圖、預算、測量、放線、建筑施工工藝、各工種配合施工等一整套系統的環節再現施工工地現場場景的教學模式。體現現場施工全過程,將各類單一專業工種結合起來,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建筑施工現場的氛圍,加深感官認識。我們引導學生學習建筑(工民建)工程施工與管理專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建筑工程?我認為建筑工程就是把人類的思維想象從圖紙的線條、文字、符號、數字的東西轉變成實物的過程,把抽象的東西用一套系統的組織方法在一定的法律規范要求下用各種建筑材料和工藝及前人經驗堆積成有很高藝術性實用性的物體(大廈、橋梁、涵洞、道路等)的過程。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創新,將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之成為統一的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一、擴展教學內容
嚴格按照國家技工類學校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由于地域專業不同可適當調整30%的自主教學內容。根據這條,我校實訓中心從建筑施工專業特點及我校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適當調整了一些課程的課時量。將相關設計理論課程適時減少1%,同時增加開設了教學大綱沒有涉及但是實地建筑施工中必須使用、涉及的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03G101-14平面布置法系列圖集。在調整教學大綱中實訓中心上報學院,經教研后,批準執行。技工院校就是理論知識讓學生知道,夠用就行,但必須讓學生在各專業工種方面有很強的動手實際操作能力。這也和建筑施工企業里對技工、技術管理人員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對建筑行業里要求的應知應會的技術技能必須掌握。這也是對施工員、技術員、各工種高級技工、測量工、放線工、瓦工、木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抹灰工、安裝工、防水工等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要求。同時是對項目經理、工程師、建造師、基礎知識實務的要求。
二、教學方法步驟
由于教學和實際建筑施工有較大的差別,因此我們在實訓教學中還必須先引導學生從單一的知識技能工種學起,最后按學時課程安排再糅和到一起,進行系統的建筑綜合模擬施工現場教學,教學平臺搭建,建造建筑物對學生進行指導實訓。把建筑施工管理與規范、識圖、預算、放線、測量及各工種配合聯系起來,進行實訓教學,使學生能夠達到對所學知識從感性到理性的一個完整的一體化認識過程,領悟所學的專業工種之間的內在關聯。
比如學習工程預算,首先要能夠看懂看清圖紙。建筑施工圖是指導施工必不可少的依據。當拿到圖紙后先看清說明,了解其建筑物的位置,長、寬、高、層,結構類型,當我們大概對其了解尺寸、樓高后,再看平面立面和結構。看圖時掌握這樣一個流程步驟:先看大后看小,先看外再看內,先看基礎再由低向高看逐步了解清楚。也就是先看大的外形尺寸、主軸線尺寸再看小的構件尺寸。先看外形總的長、寬、高、層數,再看各軸線尺寸、隔間、樓梯等構件細部尺寸。搞清楚這些尺寸后再計算出各種建材用量及所用型號、規格、用量――這也叫抽量。然后把各種建筑材料用量、施工機械安裝、人工等施工環節按定額規范進行換算。最后按國家規定企業取稅標準取稅,完成預算工作(這里我必須強點一下,讓學生學習工程預算必須先由手算學起,然后學習軟件操作,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施工管理人員在項目經理的指揮安排下熟悉施工圖后按現場實際情況作出施工方案及施工計劃(施工組織設計)。做好施工進度計劃,畫出橫道圖或施工網絡計劃圖,安排好材料進出場通道口,路面硬化,鋼筋制作,搭好臨時設施以保障施工順利進行,資料員做好資料采集存檔。測量員按圖紙標注的基礎定位建筑物標高,按規劃紅線定位建筑物坐標所處位置,測出具體尺寸設定出固定測量控制樁,做好工程項目測量工作,勘探人員做好勘察報告。項目負責人組織施工管理技術人員,按圖放線定位,對龍門樁(板)及附近遠投射坐標控制點要做好有效的保護措施,以免施工過程牽動毀壞影響施工中復查。勘探報告要做土質土層、地下水位等地質水文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要準確,為施工提供一手技術資料。這對施工進度、質量、安全及保證組織施工方案計劃順利完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進行基礎開挖夯實碾壓過程中,因建筑物結構不同,地質條件不同,設計圖紙時所用方案也不同。常見的基礎有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箱形基礎、板式基礎、環形基礎、伐式基礎、樁式基礎、墩式基礎、沉井基礎、地下連續墻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各種不同形式基礎的作用和優缺點。為什么在不同的建筑物采取不同的基礎形式。在多層磚混、框架結構或土質條件較好的情況下一般設計采用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箱型基礎、板式基礎、環形基礎、伐型基礎,他的優點是采用自然淺基礎工程造價低,節省資金,容易施工,能夠完全達到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載要求。那么如果該建筑物屬高層,結構為框支架剪力墻結構而淺層土質不良,無法滿足建筑物對地基變形和承載力的要求時,只能利用堅實的深土層或巖石做持力層,就必須選擇樁式基礎,墩式基礎,沉井基礎,地下連續墻的基礎方法。由于土質的堅硬程度不同采用開挖方法也不同,因此使用的設備工具施工方法也不同。
當完成了基礎開挖,地基夯實、碾壓后,經驗槽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后,就進行鋼筋工種施工。首先要進行鋼筋的翻樣。那么鋼筋的翻樣是什么呢?鋼筋的翻樣就是把施工圖上所標注的各型號、規格、長度的鋼材轉換成鋼筋工制作前的料單數據的過程。翻樣搞不好就難以保證鋼筋工程質量和造成鋼材浪費,其后果是對施工方企業本身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鋼筋工拿到下料單后方能按單下料,進行鋼筋制作,制作過程中對二級鋼Φ12以上鋼筋彎曲時一定要達到圖紙要求的角度和對焊對接規范要求。不管使用機械還是手工制作時的彎曲角度都應掌握好技巧,最容易出問題的是懸挑梁彎起筋制作時的彎起角度掌握,由于次類鋼筋用料一般都在Φ25以上的大號螺紋鋼,加工制作比較難掌握,因此在彎曲一些異型箍筋和挑梁、雨棚、樓梯等扣筋或挑筋時也應加以注意工藝細節。制作完成后進行鋼筋綁扎一定要按施工規范要求進行。如遇到框架梁、挑梁、框柱必須有加密箍筋。板式基礎、框架屋面、挑檐、雨棚、樓梯等構件設置雙層配筋應加力筋以保護支撐。鋼筋工作業的同時,架子工,機械工穿插陸續進行,為各工種做好服務工作,以及安裝好塔吊,垂直升降機(大型機械設備在土方開挖時同步進行安裝就位),并搭設腳手架安全網確保安全施工順利進行。
木工模板支設工序開始。木工在支模前由木工工長按照施工圖紙尺寸做出放大樣也就是配模清單,配置鋼模要配好鋼筋的各種型號、數量,木模要按圖紙尺寸拼接模板。先配備大料再配備小料,既省料又省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增加企業成本造成經濟損失。配模后進入支模階段,先支柱再支梁和其他構件,按施工工序進行,以保證構件形狀尺寸和位置大小,確保模板具備一定的剛度、強度、平整度,接縫嚴密不漏漿,安拆方便。
接著進入混凝土澆筑環節,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施工操作(攪拌,運輸,澆筑,搗實)并能獲得質量均勻,成型密實的性能,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工作性。必須由這三個方面決定:流動性、黏滯性和保水性。在施工工地上常用坍落度試驗測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作為流動指標,坍落度或塌落擴展度愈大表示流動性越大,對坍落度值小于10L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則采用維勃稠度試驗測定其稠度作為流動性指標,稠度值越大表示流動性越小。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過目測結合經驗進行評定。影響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因素包括單位體積用水量、砂率、組成材料的性質、時間和溫度。在砼施工中由于原材料和外加劑及生產工藝方面,攪拌與振搗、養護溫度、濕度和齡期的因素也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混凝土在施工時一定要先看清商品混凝土運輸單上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強度標號、塌落度數和出盤時間記錄。現場攪拌一定要按實驗室出具配合比轉換成施工配合比進行集中上料,集中攪拌,集中控制,機動出料,嚴格控制攪拌制度。澆筑和振搗混凝土時應配合木工看好模板是否完好,防止跑模漏漿,并且配合鋼筋工看好鋼筋,防止澆筑過程中鋼筋移位。一定要按施工規范筑搗以免出現蜂窩、麻面、露石、露筋、空洞等混凝土的質量事故。冬季施工過程中應采取相應防范保護措施。
隨后其他工種:瓦工(砌筑工施工中的技術要求,砌筑編組形式―丁一條、滿丁滿條、滿條、滿丁、兩條一丁、梅花丁、三條一丁等,砌筑方法―二三八一法,三一法以及標磚、多孔磚、空心磚等不同材料的不同砌筑技術。任何砌筑形式、方法都必須遵循著他的技術要求和行業規范,以及橫平豎直,灰漿飽滿,組砌得當,接槎牢固,垂直度、平整度符合規范要求。在這里還要將砌筑中墻體細部構造做出示范,對墻體勒腳的防潮防水要求,墻體與窗框連接處防風、防水處理,砌筑女兒墻必須做泛水及非承重墻隔熱、隔聲、防火、防水、防潮),水電暖氣,管道安裝,防水處理(建筑防水工程特殊部位的防水處理,變形縫對地下室防水不太有利,應盡量設置地下管道,地漏、窗井等處應有防止擁水、倒灌的措施。穿墻管溝,埋件、變形縫及墻身角隅處,地下室采用防水或防潮做法均應采用嚴密防水措施,當有金屬管穿越地下室墻體時,應盡量避免穿越防水層,其位置盡可能高于地下最高水位,以確保防水層的防水效果。)等,按施工組織計劃要求相繼進入施工階段。主體完成后進入抹灰等室內外裝飾。
在這個實訓綜合平臺建設中,要讓學生懂得各工種穿插施工和平行施工的重要性,做好各施工工種的穿插配合支持協調工作。
三、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
建筑專業的實訓教學從開始單一工種的教學模式,隨著課程內容從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深入,逐漸進入多工種綜合教學模式。將整體的建筑專業施工過程模擬一遍,從識圖、定位、抄平、放線到做基礎,按照圖紙設計要求針對不同基礎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按照五種基礎: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箱形基礎、板式基礎、井格型基礎在結構差異上進行比較的教學方法。柱、墻體、梁、樓梯和板等其他建筑構件的連接及施工方法逐一講解,再涉及各種墻體的連接和梁、柱的連接方法。綜合各工種實訓:測量放線工、工程預算、鋼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瓦工、防水工、架子工、粉刷工、裝飾工、機械工、安裝工(水、暖、電、氣)等各大工種的聯合教學。組成從基礎到主體、屋面、抹灰、裝飾、防水處理、安裝等整個施工工藝演練,建立教學平臺,展示操作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各工種搞好配合,還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處理好隱蔽工程事項,做好檢驗、簽證工作。對各工種施工工藝作業中易出現的行業通病,做重點講解。把防范措施和處理辦法根據綜合工種教學過程相關內容突出講解。
四、教學定位
在實訓教學中詳細模擬各種不同結構的建筑物及其構建的施工方法,根據不同結構不同類型講解其施工規范要求和行業通病的防范及處理辦法,使學生真正了解建筑識圖、工藝、材料、管理及其行業法律法規。我認為作為一所技工類建筑院校,首先要定位準確我們的教學目的。目的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精建筑工程――施工組織管理及識圖和建筑工程施工工藝、技能技術及建筑施工實務,建筑工程施工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使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技術性人才。
五、以客觀促教學,調動主觀能動性
做好技能比賽常態化工作,促進實訓教學工作效果的檢測。將技能比賽作為實訓教學的一部分,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在比賽中發現問題,以賽加深學生對實訓課的認識,提高學習積極性。發現實訓中的薄弱環節,及時作出調整,增強學生動手能力。
六、加強案例教學
在實訓綜合平臺的基礎上以模擬案例進行教學,有針對性設置各種結構的案例。酌情按學生所學專業時間的長短和知識的深度進行,綜合性案例能夠直觀地把學生的理論知識對應地轉換成實踐技術技能本領。總之,技術教育應該把復雜的理論知識和實訓技術技能工藝以最簡單最易懂的方法傳授給學生。
在實訓教學方面我們要遵循著以理論學習作指導在教學大綱以外應加強專業實用的教學模式。首先在學生專業學習中既要保證理論課和實訓課建筑施工單一工種的實踐動手學習,又要基本了解所學的專業概況和發展前景;其次著重熟練掌握各工種施工工藝的技能技術,講技巧動作達到規范化,對施工組織、施工技術、識圖、測量、法律法規和材料以現場施工過程為標準,做到熟練化;在此使學生能夠綜合各種專業工種技術技能,在實訓教學現場模擬建筑施工工地現場情形充分演練。從做招投標、預算報價、合同簽寫到拿到施工圖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現場布置、抄平放線、基坑或樁基施工到主體封頂。主體施工過程中各工種穿插作業,相鄰工序盡可能平行搭接,主體建設中機械設備安裝使用,防水工工程,水、電、暖、氣安裝工程及內外粉刷裝飾裝修,最后清理現場。以行業規范和法律法規為標準進行強化測試訓練,還要充分開拓學生的創新思路,對施工工藝和新型材料進行革新,并寫出論證資料,作為對學生成績的考評依據。
結語
綜合實訓的教學強化工作,是對所有施工過程的歸納和匯總。在強化綜合訓練時對課程編排做出的適當調整,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為技工教育的學生,搶占就業市場獲得了主動權,為祖國建設培養出了大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規程(JGJ104-97)[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龔世杰.混凝土施工新技術[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3]郭中林,姚謹英.混凝土工[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趙志晉,應惠青.建筑施工[M].同濟大學出版社.
[5]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7]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實[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關鍵詞]園林材料課程 教學模式 方法探索
園林材料不僅僅是傳統造園材料的識別和應用,對新型材料的使用和拓展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是培養“能設計,會施工,懂管理”復合型園林人才的重要基礎課,是園林工程專業從業人員達到“以藝馳技,以技創藝,技藝結合”這一高度的必備知識,貫穿整個園林行業。因此,對園林材料的教學則就顯得重要起來。
市場對實踐的加強和細化對園林材料課程的教學有一定的迫切性,傳統的園林材料僅僅是在設計和園林工程中有片面的涉及,另一方面僅僅依靠建筑材料模式來教學方式范圍單一,依靠室內材料模式的教學方式范圍又小,可以形象的說,裝飾材料在室內外,室內外在建筑中,建筑在園林中,因此園林材料有其獨特的一面,教學方式也應有一定的發展。
一、園林材料課程的特點
這里所說的園林材料是指除去園林植物,水,土壤以外的造園材料。《園林材料》[1]是一門以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園林設計,園林施工,園林工程,園林預決算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因此有別于單純的建筑材料和室內裝飾材料。
(一)涉及面廣
不僅包括基本的建筑材料,還包括室內裝飾材料,既有園林的傳統材料磚木石,也有現代材料金屬,水泥,人造石材,也有新型的樹脂高分子材料,還有環保型材料和可循環材料等。既要保證建筑的功能,還要具有造景的功能,既要有裝飾效果,還要與周圍環境有協調統一的特點。
(二)敘述性的內容多
各種材料的基本性質,如組成,機構,物理化學性質以及使用特點,景觀效果等。自然物候對材質的影響,對人審美心理的影響,對環境的影響,選材的文化差異等。
(三)更新速度快
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應用和嘗試,使得園林材料的范圍也在擴大。不僅僅注重了環保和循環利用,也注重了景觀營建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另外是隨建筑和裝飾行業的新材料的發展,園林材料也逐漸能吸取到新材料的引用。如:利用計算機制作假山,可以利用現代的材料定制假山等新技術。另外制作假山的材料不僅僅可以用原始的天然石材制作,還可以用玻璃鋼仿制假山等。
二、園林材料教學內容特點
(一)園林材料應用特點
建筑材料主要從建筑結構出發來選擇材料,如磚石混凝土結構等。室內裝飾材料主要從屋內的各種不同的房間功能幾家具來選擇材料。都是以局部或單體的環境功能需求。
園林材料的特殊性在于使用的范圍廣,根據環境的特定來選擇材料。可以直接選擇天然的石材做假山和鋪裝,也可以加工后鋪裝。雕塑小品可以直接使用石材雕刻而成,也可以用木材,磚石,水泥或是金屬造成。
他們最大的區別是,由于園林環境性質所決定,因此,園林材料中一部分是天然不刻意人工化的材料。
(二)在教學內容方面的特點
建筑材料的教學模式多以石材,木材,鋼材,玻璃,水泥等單一材料為主線教學。室內裝飾材料多以室內的部位和家具為材料的主線。
園林材料教學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造景工程方面:鋪路材料,水景材料,假山材料等。二是以材料的應用方面:傳統材料,現代材料,新型材料等
可以簡單的總結說:建筑材料以結實耐用為主,裝飾材料以裝飾和環保效果為主,園林材料則是盡力以自然為主,還要保持長久使用,美觀和環保等。
(三)材料課程的教學方式
材料課程無論是建筑材料還是室內裝飾材料都以理論教學為主,但高職類的學生確是要以實踐為主為目標,因此繼承傳統教學的手法上也要有高職獨特的教學手法。
目前材料類教學特點:填鴨式,實驗課形式化,興趣引入式,課堂討論式,任務驅動式,實驗樣品,網絡模式等有可取的如興趣引入,任務驅動等[2],也有案例教學,實物教學[3],多媒體教學[4]等。但園林材料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就是,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單體,它要與環境融為一體,要做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因此還需要自身獨特的教學模式。
三、《園林材料》課程的教學方法
要達到課程的教學目的及要求,就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由于不同于傳統材料專業學習內容,因此也有一些不同與傳統教學的模式來使用,有繼承,有發展更有獨特的一些教學方式方法不斷的得到探索。
(一)理論教學模式
1)以點帶面法
講授時通過具體的材料識別和應用,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以材料為主線分類園林要素例如:石材的大類,一點就是石材的本質特點,如強度硬度和質感等特性。面就是各種石材在園林中可以做什么園林景觀,花崗巖,大理石,砂巖能做什么園林景觀,在園林中能做什么等。
2)突出重點法
以園林要素來分類材料:如在講授鋪裝材料的時候,道路可以由那些材料構成,或者說是有什么路,打破一說道路一定是水泥或是磚鋪成的單一鋪裝,除了磚石,混凝土,砂礫等的傳統鋪裝,也有新型材料玻璃,瓷磚等的鋪裝及各自的景觀特點。
3)對比法
在講授雕塑小品時,如在駁岸用木棧道還是用水泥,用金屬材料的除了保證功能要求外,他們的景觀效果有什么不同,對人審美和心理的影響,對環保的要求等。
4)多媒體演示法
雖然建有部分的材料實物,但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如大理石:各省各地都有自己出產的大理石,還有國外進口的等,沒有實物但用圖片的方式可以迅速了解其特征。一些新型的材料還未用在園林上,但可以作為未來使用的材料以圖片的方式推薦給學生。
(二)實踐教學模式
1)課堂實訓方式
(1)從文字到圖像:以多媒體的圖片來產生文字到實物外形和色彩的轉化。
(2)從書本到實物:材料實驗室照圖索驥式的對照學習,把理論變成實物。
(3)從實物到實體:材料和工程實訓場地實物分析材質的學習,把單體變成實體。
2)教學實訓方式
(1)以材料市場的調查來分析和歸類學習法(模擬采購主要材料的價格,規格和品種及應用等)
(2)以綜合公園所有園林要素來分析園林材料的分類和使用。(根據調查市場調查的品種和規格與公園園林材料的調查可以估算大致的成本)
四、考核方式的探索
傳統的考試方式是理論考試,疏于對實際操作的考核,因此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如實驗室材料的實物識別測試,實訓場實物材質的測試,市場園林材料的調查分析報告,公園園林材料的綜合應用分析報告等都可以作為考察考核的內容。
五、結束語
通過對園林材料課程的教學方法的總結和探索,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在市場不斷對人才高的實踐要求的同時,也在改變教學的模式。另一方面隨著建筑,化工等行業發展,不斷的引用新的材料和技術運用在園林建設當中,因此,此課程也是一個動態開放的課程,與時俱進的課程,需要不斷的更新,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本文教學參考材料《園林工程材料識別與應用》易軍.機械工業出版社
[2]鄭賢忠等.高職建筑材料教學方法淺探.山西建筑.2010年12月.第36期
[3]孫翠蓮等.淺談《建筑材料》課程教學.21世紀高教論壇.2010年.第六期
1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不健全
當前,高職院校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雖然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在現實中并未建立或健全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一方面,學生獎學金評定的主要依據還是以理論學習成績為主,實踐考核比重相對較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實踐活動數量不足,也缺乏相應的獎勵制度。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提升實踐能力的積極性受到很大限制。2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不健全當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沒有形成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現有的實踐教學只是按知識結構而沒有按能力結構實施技能訓練。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沒有打破學科界線、專業界線甚至是課程界線,因此,實驗只是單一的或局部的技能訓練,不能提高綜合技能。
3教師實踐培養能力不足
從現實來看,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要使教師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對此,實踐能力指導教師也必然是具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經驗的專職教師。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專職的實踐教師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高職院校并沒有積極地引進用工單位的工程師加入教師隊伍。另一方面,理論課程教師也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鍛煉,進而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過程中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教學方向。
4用工單位教育資源利用不充分
當前人才培養模式下,學校聘任的大量實踐教師大多只會做不會講,更難以勝任理實一體化教學。另外,由于企業技巧熟練的老員工不能有效參與到教學中去,因而這些人所在的建筑工地也不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這些珍貴的企業教育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完善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高職院校應當從建立健全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建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等五個方面實施完善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1建立健全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
從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來看,普遍存在著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缺失的問題。按照教育學的相關理論,激勵制度對學生學習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此,高職院校應當結合學生實際建立并健全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以鼓勵學生開展實踐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說,首先可以改革學生獎學金制度,提高實踐能力考核在獎學金評比的比重;其次,通過舉辦建筑實踐科研立項、實踐能力大賽等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后,要把學生實踐能力,納入學生學分積累制度,為高職院校健全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要使教師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踐能力指導教師也必然是具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經驗的專職教師。對此,高職院校應當在教育法規的范疇內,按照“請進來,送出去”的原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高職院校要深化與用工單位的合作,并從用工單位中選取一批有資歷、有經驗、有素質的建筑工程師聘用為臨時制的學生實踐指導教師。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要積極地加強理論課程教師的實踐能力培訓,通過派遣制的形式,把理論課程教師“送出去”,安排他們到用工單位掛職鍛煉,進而提升他們的實踐教學能力。
3健全實踐教學體系
針對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還要通過健全實踐教學體系來完善。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實踐教育體系應當包括建筑項目實訓、實務綜合類實踐與社會實踐技能培訓等三個環節。首先,在建筑項目實訓環節,可以采用“師徒雙向選擇”的方式進行,即由教師開出實踐技能項目,學生根據具體開出的項目選擇培訓教師,利用每天的課余實踐完成實踐項目,逐步提升實踐能力。其次,在實務綜合類實踐環節,可以使學生以寢室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學習建筑綜合事務要點,總結經驗,并定期開展總結匯報。最后,在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環節,可以以高職院校社會實踐類社團為載體,通過寓教于樂的社會實踐社團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4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按照原有的教學方案
,高職院校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崗位實習往往都是分別進行集中培養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教學內容的目的性,但往往也會使學生在學習理論中欠缺動手能力的培養,或是在生產第一線中又忽視了理論性的思考與經驗的體系化總結。對此高職院校應當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學習形式,使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此外,豐富實踐教學內容也離不開必要的物質基礎,高職院校應當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接觸到建筑項目施工的器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頭腦中呈現全方位、多層次的理論體系。
5創建校企合作實踐基地
從現實來看,建立用工單位與高職院校合作的實習基地,是提升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性步驟。具體來說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必須具備多樣化的功能,既要有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項目的實踐基地,也要有砌體結構等各種典型建筑結構的實踐基地。同時,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可以采用“2+1”的培養模式,即學生首先要通過兩年的在校理論學習與基本能力培養,且通過考核后,再于次年由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入建筑用工單位進行為其一年實地的崗位實習。
三結論
1.1教師實踐培養能力不足從現實來看,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要使教師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對此,實踐能力指導教師也必然是具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經驗的專職教師。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專職的實踐教師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高職院校并沒有積極地引進用工單位的工程師加入教師隊伍。另一方面,理論課程教師也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鍛煉,進而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過程中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教學方向。
1.2用工單位教育資源利用不充分當前人才培養模式下,學校聘任的大量實踐教師大多只會做不會講,更難以勝任理實一體化教學。另外,由于企業技巧熟練的老員工不能有效參與到教學中去,因而這些人所在的建筑工地也不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這些珍貴的企業教育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完善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高職院校應當從建立健全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建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等五個方面實施完善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2.1建立健全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從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來看,普遍存在著學生實踐能力評價缺失的問題。按照教育學的相關理論,激勵制度對學生學習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此,高職院校應當結合學生實際建立并健全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以鼓勵學生開展實踐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說,首先可以改革學生獎學金制度,提高實踐能力考核在獎學金評比的比重;其次,通過舉辦建筑實踐科研立項、實踐能力大賽等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后,要把學生實踐能力,納入學生學分積累制度,為高職院校健全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體系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2.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要使教師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踐能力指導教師也必然是具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經驗的專職教師。對此,高職院校應當在教育法規的范疇內,按照“請進來,送出去”的原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高職院校要深化與用工單位的合作,并從用工單位中選取一批有資歷、有經驗、有素質的建筑工程師聘用為臨時制的學生實踐指導教師。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也要積極地加強理論課程教師的實踐能力培訓,通過派遣制的形式,把理論課程教師“送出去”,安排他們到用工單位掛職鍛煉,進而提升他們的實踐教學能力。
2.3健全實踐教學體系針對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還要通過健全實踐教學體系來完善。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實踐教育體系應當包括建筑項目實訓、實務綜合類實踐與社會實踐技能培訓等三個環節。首先,在建筑項目實訓環節,可以采用“師徒雙向選擇”的方式進行,即由教師開出實踐技能項目,學生根據具體開出的項目選擇培訓教師,利用每天的課余實踐完成實踐項目,逐步提升實踐能力。其次,在實務綜合類實踐環節,可以使學生以寢室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學習建筑綜合事務要點,總結經驗,并定期開展總結匯報。最后,在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環節,可以以高職院校社會實踐類社團為載體,通過寓教于樂的社會實踐社團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4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按照原有的教學方案,高職院校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崗位實習往往都是分別進行集中培養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教學內容的目的性,但往往也會使學生在學習理論中欠缺動手能力的培養,或是在生產第一線中又忽視了理論性的思考與經驗的體系化總結。對此高職院校應當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學習形式,使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此外,豐富實踐教學內容也離不開必要的物質基礎,高職院校應當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接觸到建筑項目施工的器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頭腦中呈現全方位、多層次的理論體系。
2.5創建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從現實來看,建立用工單位與高職院校合作的實習基地,是提升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性步驟。具體來說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必須具備多樣化的功能,既要有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項目的實踐基地,也要有砌體結構等各種典型建筑結構的實踐基地。同時,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可以采用“2+1”的培養模式,即學生首先要通過兩年的在校理論學習與基本能力培養,且通過考核后,再于次年由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入建筑用工單位進行為其一年實地的崗位實習。
3結論
關鍵詞 水利工程制圖 教學內容 課程改革 工作過程導向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45
伴隨著我校近些年不斷提出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新思想: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解構”與“重構”,使得“教”與“學”有效地結合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理實結合、工學交替”的二元教學模式,依托項目任務的有利驅動,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的能力,進一步在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促進其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因此如何將該課程進行“解構與重構”,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成為突出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特色,促進課程體系改革建設的有效途徑。
1 課程特點及教學現狀
1.1 課程特點
水利工程制圖課程是水利類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是一名工科專業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該課程的主要特點有:(1)空間感較強。水利工程制圖課程主要研究內容為空間形體與平面圖形之間對應投影關系,培養學生圖示和圖解空間幾何問題的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會引入大量幾何結構進行圖解。因此在學習中要進行空間思維能力的訓練,不斷加強空間想象、空間分析和工程意識的培養。(2)實踐性較強。在課程具體授課時會涉及大量具體水工建筑物結構,例如水閘、溢洪道、土石壩、渠道等。但由于學生普遍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對實際建筑物形式沒有較深的概念,對于水利工程圖紙的繪制和閱讀不容易理解。①(3)應用性較廣。水利工程制圖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它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程、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一系列課程學習,例如在水工建筑物、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水工鋼結構等課程中,均需要工程制圖的基本知識,只有準確讀圖,才能正確設計。
1.2 課程教學內容和體系現狀
目前我院的水利工程制圖課程開設在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共計90學時。課程內容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工程圖學和計算機繪圖,其中工程圖學主要包括畫法幾何、投影原理和方法、工程形體表達方法和水利工程專業圖的識讀和繪制,共計60學時。計算機繪圖主要包括AUTOCAD軟件基本操作及二維CAD繪圖,學時為30學時。在全部課程結束后安排一周時間的計算機綜合繪圖實訓。下面簡要分析下目前水利工程制圖課程教學內容和體系中面臨的問題:
(1)課程內容及教學時間安排緊湊。根據目前的教學大綱安排,工程圖學與計算機繪圖教學內容均排在第一學期開展教學,由于學生一入校對本專業了解很少,無水工形體的基本概念,此時將水利工程制圖課程的全部內容高密度的安排在同一學期,造成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乏力,每周6學時的課程安排也會造成學生易疲勞,失去興趣,導致聽課效果不理想。
(2)教學內容理論偏多,部分內容受本專業要求可進行弱化并調整。水利工程制圖目前的教學內容安排仍偏重于理論部分,重點在三視圖的識讀和繪制,最終過渡到水利專業工程圖的識讀和繪制。課程結束后,大部分同學基本具備了一定的讀圖、繪圖能力,但是由于受學時限制對專業工程圖的講解較少,導致學生雖然能讀懂三視圖,但是在專業圖紙的繪制和閱讀上仍不知如何入手。由于三維CAD建模的發展趨勢,理論內容例如相貫線、截交線的求解難度課適當弱化,相反應加強軸測投影的繪制和表達。
(3)計算機繪制專業工程圖紙質量較差,缺乏三維幾何模型的建立。AUTOCAD軟件的教學由于受學時的限制,在授課內容上仍主要圍繞軟件的基本操作及二維CAD工程圖的繪制,由于缺乏水工專業圖紙的綜合運用,讀圖和分析過程,學生在繪制專業工程圖時,圖紙問題仍然較多。②同時,CAD三維建模目前隨著CAD技術、計算機的快速發展以及工程單位的需要,已逐步成為計算機繪圖教學內容中非常必要的一部分。但由于課時的分配等原因,關于三維建模的技術在授課中提及較少。
根據我校的“應用為本,學以致用”辦學理念及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目標,這就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更新傳統教學觀念,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和突破,通過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典型的工程任務或項目為載體,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在掌握的前提下強化。③
2 針對我校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及內容改革
2.1 課程教學內容安排改革
(1)課程內容的重構。結合目前水利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要求,將水利工程制圖課程體系劃分為:工程圖學基礎;水工專業圖的表達和應用;計算機繪圖和水工綜合圖繪制實訓,因此在教學內容上要合理選擇。根據內容的特點及需要掌握的程度調整其所占學時比例,刪除部分偏難、與專業工程圖應用聯系偏少的教學內容,增加與專業水工圖的識讀相關的實用內容。同時適時調整教學內容順序,突出重點。在課程教學時間安排上將之前高密度的一學期的教學內容調整為在兩個學期進行。上半學期主要講授工程圖學基礎、投影基本原理和水工專業圖的表達方法及識讀、繪制,第二學期主要安排計算機繪圖內容和綜合實訓。把授課時間及內容合理分開,在實際教學中突出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三讀圖能力和空間想象分析能力。④ 如圖1所示。
圖1 調整后課程內容及學時安排
(2)改進教學模式,融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關系。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多媒體課件形式輔助計算機繪圖講授理論內容。⑤但僅利用課件演示講授工程圖學,對于部分學生可能出現“思路跟不上”的情況,忽略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建立。因此在基礎理論教學中,采用黑板手繪解題同時適當結合CAD軟件來繪制二維圖,不僅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跟上授課程度,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理論內容,同時也將大大提高學生對于利用CAD軟件的興趣。
(3)教材設計。教材的設計主要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對于教材的再開發,通過對職業崗位需求來分析職業應具備能力。由于水利類專業學生對應的就業崗位如制圖員、監理員、檢測員、施工員等崗位都對水工圖的識讀能力具有較高要求。⑥因此在學習課程中,應引入典型或真實的工程實際案例,將教材內容上的理論知識點融入整個圖紙的閱讀和繪制中去,按照由淺及深的認知規律,將一個完整的識讀、繪制過程拆分成多個學習任務,并按照一個項目完成的先后順序開展整個教學。通過完整的一幅工程圖紙的識讀和繪制,將提高學生動腦思考和動手繪制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較強的成就感和對專業的自豪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4)開展技能比賽,組織技能培訓鑒定。為活躍學生課下活動,可依托學校或全國組織的圖學信息技術大賽,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加強同學們對專業基礎課的重視和學習。還可參加由勞動社會保障部組織實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高級繪圖員等級考試及CAXA全國專業技能水平認證考試,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機繪圖能力,為學生將來的“持證”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2.2 課程考試考核方法的改進
之前的課程考核主要通過期末考試(60%)加課堂考勤(20%)及課后作業(20%),由于本門課程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的課程,僅通過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并不能合理反映學生的多種能力,故在教學中要注重過程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得到學生合理成績,例如對于上半學期的工程圖學及水利工程圖的學習采用考勤(10%)、平時測驗(10%)、手工繪圖(30%)、課后作業(10%)、期末考試(40%)。下半學期的計算機繪圖與水工圖實訓進行合并,在授課及聯系中融入課程實訓,最終完成工程圖紙的繪制,主要考核方式為考勤(10%)、計算機繪圖(40%)、課堂隨堂測驗(10%)、課程實訓(40%),課程實訓的成績則按照課程實訓的圖紙要求給出相應的成績等級。
3 總結
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授課內容,將會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水利工程制圖課程的興趣。通過相對大幅增加的實際動手環節的強化練習以及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項目教學法的“目的式”教學,同學們將會更好地體會、領悟和掌握工程制圖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時,學生通過參加技能資格證培訓,考證通過率也大幅提高,學生對于基于工作過程的知識學習,將使得相應的職業能力和職業崗位取得進一步提高。
注釋
① 張海文,吳曉蘇,高秀清.基于理實一體化的高職水利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3):104-106.
②⑤陳靜.水利工程專業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2012.7(上),52-53.
③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