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開國大典讀后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范讀;語感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我國傳統(tǒng)的學習語文的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訓練形式,引導學生提高朗讀能力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教學意義尤為重要。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搞好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淺談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做到想讀、樂讀,是做好朗讀教學的第一步。小學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開始階段,有感情地朗讀對兒童來說很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的興趣來達到激發(fā)“讀”的興趣。直觀、生動的事物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也最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樂于讀書,并且讀出感情,首先要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他們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生興趣,產生讀書的欲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多媒體、音樂、圖片等來渲染語文情境。如在學《濫竽充數》一課時,我為學生找來了《濫竽充數》的動畫片,當學生全神貫注地欣賞完這部動畫時,我取消了播放時的聲音,然后提出:“誰能為這部動畫片配音?”這樣一來,同學們朗讀的興趣立刻被調動了起來,躍躍欲試地想來配音。還有在學《林?!芬徽n時,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朗讀氛圍,我通過互聯網給學生找了很多大興安嶺的美麗圖片,把它們做成課件。當講到大興安嶺的“嶺、林、花”時,看到大屏幕上那些美麗的畫面,學生都不禁贊嘆:“太美了!”“真想親自去看一看!”這時,我便因勢利導,提問:“你們誰能帶上想去的心情把大興安嶺的美讀出來?”然后為他們播放優(yōu)美舒緩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讓他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興安嶺之中。通過這種朗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每一位學生都變得想讀、樂于讀書了。
二、教師范讀,幫助學生再現情境
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應重視朗讀,教師的朗讀要起示范作用。范讀不光可以給學生提供模仿的樣板,而且還可以給學生啟發(fā),使他們從中領會準確表達中心思想的語言表達方式。如在教《找春天》這一課時,讀到“春天來了!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蕩秋千,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這篇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喜悅、贊美的情感。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范讀,學生就會被帶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從而達到了指導朗讀與理解課文的目的。當然,教師范讀并不是讓學生簡單的機械模仿,而是給學生一個對比的對象,使他們更直觀地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范讀能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朗讀和欣賞水平。
三、精指導,多練習,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在朗讀訓練中,教師指導要“精”,學生的練習須“多”,教師指導朗讀時,選取指導的訓練點要精,訓練要求細致。例如,教學《搭石》一課,朗讀家鄉(xiāng)人走搭石的語句:“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在指導朗讀前,應先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基本詞語(如: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問學生是如何理解的,想象到了哪些畫面,再讓學生想,朗讀時這些詞應該怎樣讀,讓學生體會著讀一讀這段話,要注意讀好重點詞語。這樣的指導朗讀,就避免了學生朗讀的隨意性。學生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讀的方法、技能。此時,教師應把讀書的權利還給學生,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練習。教師精心指導學生讀法,學生得法勤奮練習,他們的朗讀水平會提高得很快。
四、重視語感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生雖然年齡小,學習閱讀的時間不長,閱讀技巧上不熟練,但他們有長于形象思維的特點,這正是培養(yǎng)形象思維的好時機。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
1.強化朗讀
在課堂上,教師要堅決貫徹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避免繁瑣的分析,以保證有充裕的時間指導學生誦讀。凡是精美的文章(或片段),要反復誦讀,力求當堂能背誦。
從教師角度來看,首先要做好范讀移情。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都非常適合朗讀,如《桂林山水》《開國大典》等。教師要善于運用標準清晰的語言、抑揚頓挫的朗讀技巧和真切自然的情感詮釋這些文章,把文章的神情理趣,自然和諧地表達出來,一步步將學生引入“意會”的境界,使學生獲得審美感受。
其次是做到導讀入境。教師的范讀要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和欲望。教師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熱情扶持。如在朗讀《桂林山水》時,可讓學生用無限的想象去感受和體會,讓學生在想象中生出一對翅膀來與作者一起進入景色秀美的桂林,感受桂林山水,領略山的奇、秀、險,水的靜、清、綠,讓學生沉入意境之中,隨著感情變化去調整自己的聲音和氣息,從而達到用自己的聲音去傳達作者感情的目的。
從學生角度來看,落實語感教學,還必須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倡模仿讀和有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僅靠每年讀兩本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抓好學生的課外自讀,是語文教師份內的事。
2.加強思維訓練
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依賴的,語言是思維的直接反映,因此,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是結合在一起的。進行正確理解和掌握語音語義的訓練,這是培養(yǎng)語感最基本的訓練。譬如,對于詞語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不能浮于表面,而要精細、深入,養(yǎng)成品味辨析的好習慣。如《鸕鶿》中有一句“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往船上一抹,這些水鳥都撲撲地鉆進水里去了”這里的“抹”用得非常傳神。為了讓學生體會它的情味,可讓學生試著換一個詞,如“敲、趕、揮”等,但都失去了原文的韻味?!澳ā笔悄敲摧p輕巧巧,毫不費力,好像漁人手中拿的不是幾米長的竹篙,倒是一片羽毛,一縷輕紗,這個“抹”寫出了漁人動作的熟練,也寫出了鸕鶿的訓練有素。
3.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