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實驗個人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物理實驗 分析能力 總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b)-0175-02
學生參與大學物理實驗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物理學概念、現象和規律,而且通過實踐動手鍛煉獲得親身感受,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能力、撰寫實驗報告以及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生的研究能力、開拓能力、創新意識等綜合科學素質的培養提供了較好途徑。大學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獲得了一致認同,作為工科院校的必修課,也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實驗課程。為了更好的提升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國內幾乎所有開設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高校都進行了實驗的教學改革,改革內容涉及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1],增加仿真實驗[2],優化教學體系[3],建立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教學設備的更新[5],管理制度和方法[6]等眾多方面,在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能力等培養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物理實驗課通常分成三個教學環節,課前預習、課堂實踐、課后總結。其中,課后總結通常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數據處理,然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并寫總結。筆者在教學中常常遇到學生不重視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實驗結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歸納,從而書寫出實驗的總結。而這種能力的培養惠及研究生培養或后續的工作中,不能只培養會做實驗而不會分析實驗結果和撰寫總結的學生。針對結果分析和報告總結,筆者提出個人的見解。
1 問題的挖掘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批改學生的總結報告時,常常遇到學生不重視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實驗結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歸納,從而書寫出實驗的總結。極端情況是根本不分析,問其原因是不懂如何分析。或者有分析時,只談誤差,將所有可能的誤差及其根源全部列出,把普適性的理論用于具體的實驗,沒有針對具體的實驗進行誤差的分析。更為重要的是沒有挖掘出實驗結果所反映的規律、問題等,嚴重違背了分析問題能力培養的要求。在書寫總結時,有將教材中每項實驗后的注意事項抄入,或者書寫“通過某某實驗,認識了某某實驗,使自己的動手能力獲得了提高”之類的空話。
2 問題的討論與改進措施
實驗中的分析與討論就是從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推理,逐步推導出結論,不可離開實驗結果去空談理論,實驗中如果得不到預期結果或與別組實驗結果不一致,則應仔細分析其原因。分析能力就是把一個看似復雜的問題,經過理性思維的梳理,變得簡單化、規律化,從而輕松、順暢地解答出來。著名哲學家路德維格?維特根斯坦感慨地說:“從邏輯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奇怪的。”通常看似復雜的問題,經過理性思維的梳理后,會變得簡單化、規律化,從而輕松、順暢地被解答出來,這就是分析能力的魅力,也是現在的學習、生活、工作都特別強調分析能力的原因。
為了提高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提出以下建議。
(1)向學生傳授分析與討論的意義與重要性。筆者所在單位的第一次物理實驗課為緒論課,除了講授實驗的基本知識外,在課堂上還向學生講授分析與討論的意義,以及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其實就是洞察實驗中所獲得的數據、表、圖和照片等信息,能迅速有效地發現并掌握有價值的信息,善于從微不足道、毫無價值的信息中發現信息的隱含意義和價值,善于將實驗的信息、現象與物理常識、規律和理論等迅速聯系起來,并善于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做物理實驗與以后做專業課實驗,或者研究生階段從事科學研究實驗,甚至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問題,這種對問題分析與討論的能力其本質是一樣的,其實就是一種洞察力。這種洞察能力是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創意能力、創作能力等的基礎。而這種分析與討論問題的能力培養,在基礎物理實驗一個學年的學習中是可以獲得初步認識和提高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重視和把握物理實驗課程的學習。
(2)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模仿是人類一切學習的開端,然后才是創新,最后是你的自主。學生在分析與討論能力方面的培養也應該遵循這個過程。除了在緒論課中講授分析與討論的意義和重要性外,還需在后續的幾個實驗中給出參考,進行引導和指導,一步步進行能力的訓練與強化。筆者在所教授的“螺線管內磁場的測量”與“半導體磁阻效應”實驗中,經常與學生交流和討論這個問題。首先向學生舉例說明如何進行分析,然后用圖1和圖2詢問學生,從圖中的結果來看,反映什么問題,與物理理論是否吻合?圖1是長直螺線管內軸線上的磁場分布,它反映了其內部接近勻強磁場,端口處磁場快速降低,而且沖擊法測量結果與理論值非常一致,誤差較小。圖2是InSb半導體元件的磁阻變化曲線,它反映了弱磁場時是非線性變化,與B2接近正比關系,強磁場時呈線性變化,與磁場B成正比,其實驗結果與理論一致。通過簡單的引導和指導,學生對分析與討論有了較深的認識,對后續其他實驗的分析與討論奠定了基礎。
實驗的總結是從實驗結果歸納整理而得的概括性判斷,應與實驗目的相對應。要結合學過的理論聯系實驗的結果。要求文字簡練明確、嚴謹,不可超出本實驗結果去說明問題,不得臆想和武斷。同時,個人認為總結的寫法還可以擴展,包括實驗的難點、重點,儀器調節技巧,對實驗的體會,團隊合作的認識等。
為了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提出以下建議:
(1)給出參考實例,讓學生模仿。筆者所在實驗室會將往屆學生的優秀保證粘貼在墻上,供學生參考該項實驗的總結應該如何去寫。同時,也開始將其他大學的本科生發表的關于物理實驗的學術論文進行展示及供學生模仿,如復旦大學何益鑫關于“Franck-Hertz實驗的物理過程”的論文[7],無論是分析與討論,還是使用的總結上,都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因此,在今年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將此論文作為結論寫法的案例向學生進行介紹。
(2)總結能力的繼續強化和深化。為了達到給學生做示范,又不能給予學生過多的示范。在開始進行的兩項實驗中,第一次會比較詳細的介紹,第二次就會弱化,其后不在給予提示。在后續的實驗中,主要是根據學生書寫報告的情況,給予指導。通過逐步提高的方式,將書寫總結的能力慢慢在學生的思維中內化,不在是模仿,而是開始能夠獨立的進行進行概括和總結。
3 結語
隨著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物理實驗從實驗內容、實驗技術、教學手段、開放程度都在不斷更新變化。不僅要在硬件條件上給予大力支持,而且也要在軟件條件上挖掘可能,只有不斷地向其深度和廣度進軍,才持續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掌握知識寶庫的鑰匙,獲得索取新知識的能力。本文通過對當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課后總結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了改進的措施和建議,旨在提高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分析和總結能力,使物理實驗更好的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工作打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殿清.普通物理實驗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設[J].物理實驗,2005,25(1):31-33.
[2] 蔡青.仿真實驗的應用與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改革[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6,21(1):113-115.
[3] 鄭軍,樊艷,周國泉.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優化[J].中國科技信息,2008(2):220-221.
[4] 韓忠,李田,彭華.改革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示范性教學實驗中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2):89-91+109.
[5] 湯躍明,謝紫娟,張文杰.傳感器技術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6(238):53-55.
關鍵詞:高職高專 大學英語 多元化評價 效果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常見以終結性評價作為評判學生知識與能力發展的唯一標準,這種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加劇學生群體兩極分化矛盾的評價模式在當前新課改、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已不適用,面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態度消極、教學創新不足、教學質量低下等多種問題,積極引入多元化評價體系打造全新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必然,這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打造高效課堂有重要價值,有助于督促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獲得綜合發展,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下面簡要探討下多元化評價體系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評價現狀分析
國內英語教學過于重視語言知識掌握的傳統由來已久,在新課改、素質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英語教學開始逐漸調整教學重點,對學生聽說讀寫英語綜合能力進行培養與鍛煉,不過由于傳統成績考核的總結性評價模式應用已久,因此其一定程度上帶來的負面影響還無法完全消除,導致教師與學生們都存在思維與行為慣性,一定程度了制約了教學的進步與發展,對于學生個人而言也制約了潛力與能力的發揮。高職高專院校作為直接向社會輸送職業人才的重要院校,在國家積極提倡職業教育改革的現在,院校內部英語專業學生專業基礎薄弱、水平低下、學習積極性與科學性不足等問題比比皆是,在學習評價方面學校基本上主要以考試及格率作為主要評價指標,學生們的主要目的也成為混過考試,在個人發展與進步方面缺乏足夠動力與優勢,這無疑使得英語這種語言交際工具淪落為普通課程,導致學生、教師、課堂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靈活多變教學策略的應用、不利于高效職業英語教學課堂的打造、不利于學生們保持興趣與創新動力融入英語學習。
基于當前我國教育界對于英語學習與培養目標的優化,以實用為主、應用為輔教學原則指導下,國內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學觀念、教學策略發生了極大變化,以追求個性化、多元化、靈活化等為目標對教學進行改進與創新,體現在教學評價方面,就是以全面體現并記錄學生學習過程、課堂活動、學習表現等為主的形成性評價,以便更加科學、合理、全面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利用其激勵作用幫助學生向學。無論是以往的終結性評價還是現在的形成性評價,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服務英語教學,因此當前高職高專英語積極探索多元化評價體系下教學的創新與改革,以便更好的服務學生進步與發展。
2高職高專大學英語多元化評價體系內容及實施效果
2.1多元化評價體系內容
多元化評價體系是基于國內英語教育目標中學生英語綜合性應用能力、語言素養等提出的相應評價體系,著重讓學生從以往單極化的培養目標中走出,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培養,以便高職高專學生未來就業更加便利且具有優勢,可順利應用英語專業能力滿足個人就業與發展要求。傳統終結性評價以及現今的形成性評價作為多元化評價體系下的重要內容,從多個方面評價并考察學生知識、能力發展情況,是順應教育改革、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有利于利用多元評價的多樣化、多角度、多層次等優勢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新實踐等能力獲得培養與發展,同時配合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有利于更好的推動教學進步與改革。
目前高職高專大學英語多元化話評價體系主要由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構成,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教師、教務部門,對學生課堂出勤率、學習表現、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內容進行整理,在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策略、動機、態度等內容的基礎上,配合多種具體評價手段獲得有效反饋。
多元化評價體系的評價主體由教師、學生、學校管理者或教務部門等共同構成,以自評與互評形式履行自身使命與職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包括學生學習態度、課堂表現、作業表現等,著重對學生學習能力、態度、興趣、學習方法策略、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合理總結,學生之間互評主要是對個人日常學習表現進行總結。這種評價是認可并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表現,既讓學生利用自評對自身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與反省,也讓他們通過互評以多種角度看待自身學習情況,在與其他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擦出火花、獲得進步,最終達到互幫互助、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對于教師改進教法、創新教學策略有重要價值,有利于課堂進步與創新,也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教學缺陷、問題并進行完善與解決,配合學生能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與進度,減少以往班級授課教學中一刀切、兩極分化嚴重等情況,實現培優補差。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為個體認識自我、了解世界、反省自身、洞察自身缺陷提供了有效途徑,有利于個人發展中更加準確、全面、客觀的評估自己,對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有諸多助益。
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內容簡單來說依舊是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三大主要指標,只不過評價內容層次更為豐富、涵蓋范圍更加廣泛,從學生課堂表現、出勤率、學習檔案總結情況到學習策略、興趣、動力、情感態度、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等進行全面評價,融合終結性評價的結果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過程評價共同構成學生英語學習的總體過程、結果,為教師判斷學生綜合能力提供更為準確、全面的依據,為調整學生知識、能力等培養目標提供決策支持。
多元化評價體系的評價方式多元表現有教師評價、師生互評、學生評價、學生互評、教務部門評價以及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類型的評價方式既消除了單一評價的弊端,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掌握英語教學情況,同時也便于及時發現學生學習、教師授課的問題,為完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實踐提供指導依據,擁有重要的現實參考價值。
2.2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實施與效果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多元化評價體系將會取得何種效果,需要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進行驗證,以便全面考察全新的評價模式對于學生學習心態、興趣、策略、自主能力等方面的影響。選取某地區高專院校2013級非英語專業學生80人進行調查,學生們共來自兩個班級,平均分為對照班與實驗班,評價前先進行至少3次統一英語水平測試,以平均測試成績為學生們實施評價前的成績。將兩個試驗班級進行為期10周共70個課時的英語授課,對照班傳統終結性評價,實驗班多元化評價。
實驗前兩個班級英語試驗平均成績分別為59.102、59.324,數據無顯著差異(P>0.05),保證了后續試驗數據的有效性。歷經10周共70個課時的英語授課,在同樣教材、教師、教學進度與不同評價模式的情況下,兩班學生已經出現了差異:首先是實驗班學生整體平均成績增加了6.014,比起對照班1.024差異顯著,說明學生進步明顯;除去平均分之外,實驗班英語成績前后標準差5.819顯著低于對照班8.367,意味著實驗班學生個人進步情況更為接近整體平均值變化情況,整體受益效果顯著;從上述兩個典型數值的變化情況來看,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應用可顯著提升學生個人對于英語知識、語言技能的掌握水平,學生群體受益效果顯著。
除去成績這一典型的數據對比情況之外,利用問卷調查對學生們學習動機、策略、興趣、情感態度等進行調查,共計30項調查內容全面涵蓋多元化評價體系,并按照1~5分評價等級對是否符合學生個人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在試驗開始前后進行兩次評價以方便前后對比。最終結果顯示,實驗班學生實施多元化評價體系后學生表示符合個人學習情況的認可率直接從原本的37.5%上升到60%,對照班則僅有7.5%的波動變化,從學生填寫的反饋調查表來看,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實施有利于學生積極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參與學習、制定符合個人學習策略,個人知識、能力培養鍛煉情況更加有針對性與進步性。在學習動機與興趣調查這一方面,兩個班級反饋情況顯示,實驗班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有明顯提升,對于多元化評價體系也有較高的認可度,對照班前后變化幅度較小。
2.3多元化評價體系應用展望
多元化評價體系在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目前已有多項研究成果,對于該評價體系的應用實效已予以承認,并且極力鼓勵將多元化評價融入英語教學中,從而推動職業綜合英語教學進程,解決當前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問題。以多元智能理論、語言測試理論、PRETCO測試體系等代表的研究實踐,證實了多元化評價體系對于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性的作用,其對于學生綜合智能發展有多重優勢,有利于改善以往高職高專教學盲目性,消除本科壓縮型教學模式負面效應,為社會輸送職業性、實用型語言人才提供幫助,便于提升學生真實情景下語言應用能力,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多元化評價體系是激發學生興趣、自主性并促使其英語能力綜合發展的有效工具,有利于改善學生學習策略、改革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提升高職高專院校英語課堂授課質量與有效性,對于打造全新的高職高專英語授課評價體系有重要意義,值得大力推廣并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洋.多元評價體系構建與外語教師評價素養提升[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2,(3):103-106.
[2]谷峰.大學英語多媒體網絡自主學習現狀及啟示[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3,15(1):96-100.
[3]畢玉娟.高職高專大學英語考核評價體系探討[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4):178-179.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計算思維;虛擬實驗;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6-0141-02
引言:
自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各傳統產業積極向“互聯網+”模式轉型。2016年6月16日在北京成功舉辦的中國互聯網+峰會,推動了“互聯網+”與政務、民生、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一場關系到每個人的以“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為核心技術的產業大變革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作為大學生學習的第一門計算機通識課程“大學計算機”,其內容由軟件工具應用向面向計算、面向計算思維轉變成為必然。
一、“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計算機”課程內容的構建
隨著高性能計算、普適計算、量子計算等一系列計算問題的涌現,以及大數據、物聯網等社會應用的興起,以計算思維為導向構建“大學計算機”課程內容成為趨勢,重點展示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原理和方法。內容包括:
第一,問題的抽象與建模。自然社會問題如何抽象與各種建模方法,計算機科學的知識領域有哪些,計算機科學家在思考什么,基于計算機能做什么。
第二,信息的表示與編碼。從計算機中的“數”與“碼”兩個方面理解計算機信息表示和處理的基本概念和數字化方法,形成計算機科學的思維方式――形式化。
第三,計算機的三大平臺。強調計算機的自動化控制原理、資源管理機制和基于系統平臺的網絡計算服務,體現“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和系統設計”的技術路線。
第四,計算、算法與程序設計。強調計算的本質和計算機應用的理論問題,從計算機科學中找到對計算需求的支持。
二、“大學計算機”課程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1.現狀與挑戰。從教師角度看,知識陳舊、視野局限、師資培訓經費緊張和實驗室條件有限,任課教師更愿守著原來的教學方案開展教學;從學生角度看,學習興趣不濃,基礎參差不齊,自學習能力差,學生更愿玩著就把課程學分拿到;從外部環境看,學校認為“大學計算機”課程對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市場競爭力的幫助不大,導致大幅壓縮課時,縮減教學報酬等。因此,保障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的教學質量,成為教學改革面臨的挑戰。
2.解決策略。實驗教學是“大學計算機”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可以輔助理論教學,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計算思維的建立。虛擬實驗室是在網絡環境下由虛擬現實技術生成的一類適于進行虛擬實驗的實驗系統。虛擬實驗室具有傳統實驗室無法比擬的特點:經濟性、開放性、針對性,操作者可隨時控制實驗的進展情況,實驗中相應的數據也可按需求反饋給操作者。因此,我們提出在“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采用“以虛擬實驗促進計算思維落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案,包括以下環節:
第一,MOOC。借力985高校已有的優質MOOC教學資源,解決師資力量薄弱、視野局限、培訓經費緊張等問題。
第二,SPOC。根據學生的特點,建設SPOC以補充教學資源,彌補MOOC資源對當地學生的針對性不足的問題,解決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第三,虛擬實驗。通過虛擬實驗的直觀演示,助力理論教學,讓理論知識更易于學生掌握,同時解決在實驗室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各個關鍵實驗正常開設的問題。
第四,學生的在線學習與討論。通過技術手段掌控學生的學習,解決學生自學習能力差的問題。
第五,翻轉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通過組織討論,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重點知識。
第六,軟件應用。以案例驅動的方式開展軟件使用教學,兼顧學生軟件工具應用能力的培養。
第七,知識擴展。結合理論知識與計算機新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以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開擴視野。
3.具體做法。(1)實施流程。第一,課前。教師制作完善教學資源,設計任務單,規劃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根據任務單展開學習,以報告單的形式反饋小組討論結果,實現知識第一次內化。第二,課中。教師課堂測試10分鐘,組織課題討論、小組匯報等學習活動,總結與點評,答疑及深度講解;學生完成測試題,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提出疑難問題,實現知識第二次內化。第三,課后。教師引導學生線上討論,解答討論區的學生問題,整理歸類學生問題,評價學生帖子質量;學生參與線上討論,完成知識進一步內化。(2)保障措施。第一,預習保障。通過任務單下達預習任務,學生在線預習;提前一周布置任務,提前收取小組報告單;小組根據各組員參與完成報告單的表現,分出A、B兩個等級,與教師給出的小組打分進行加權,A-100%,B-90%。第二,翻轉保障。提前一天根據小組報告單確定各組講解的主題;課堂上隨機抽該組學生上臺講解;講解清楚個人、小組均加分;講解不清楚個人、小組均扣分。第三,課前測試。每周測試一次,每次10分鐘;測試題目隨機抽取;題目至少提前一周公布;測試成績累加到學生平時成績。第四,實驗保障。通過任務單下達實驗任務,實驗目標明確;學生在線完成實驗及作業,提交紙質實驗報告單,根據學生實驗及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分出A、B、C三個等級,累加到學生實驗平時成績。第五,激勵機制。好筆記獎勵;互動交流獎勵。(3)成績構成。
各分項成績詳解及成績存檔材料說明:
①“MOOC視頻觀看”、“線上討論”、“線上實驗”成績均來自MOOC平臺后臺數據;
②“學習筆記”、“完成報告單”由各組組長和教師共同提供;
③“課堂討論”、“實驗報告”由教師提供;
④“期末考試”來自考試系統后臺數據。
(4)教學效果。在對“大學計算機”實驗班學生的調查中,88%的學生認可這樣的教學形式,82%的學生認為現行教學內容對自己有幫助,94%的學生認為虛擬實驗對深入理解知識有幫助。
在對“大學計算機”教改任課教師的調查中,98%的教師認為教改利于自己的知識更新,85.1%的教師對開展教改有信心,97%的教師認為虛擬實驗對學生計算思維培養有幫助。
三、總結與展望
在“大學計算機”課程中開展“MOOC+SPOC+虛擬實驗+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是值得的,接下來將著重探索與實踐教學內容與各專業的深度融合問題,切實找到適合不同特點學生計算思維培養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課外科研活動;大學生;導師
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1]。目前許多高校正在開展的大學生課外科研活動,正是運用實踐教學,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課外科研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與補充,對畢業后無論是從事基礎醫學研究工作、還是從事臨床醫學工作的醫學生, 都是非常必要的。我校于 2000年推出了“大學生課外科研訓練計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組織機構和實施程序[2]。2005年,我校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被評為 “廣東省反恐技術研究中心”,開展了一系列科研性質的醫學綜合性實驗活動,受到本科生的熱烈歡迎和積極參與,收效甚好[3]。本人從香港大學回到我校任教一年多來,指導了部分本科生參加了一些課外科研活動,對于該項活動對指導教師的要求感受頗深。現將本人的思考總結如下,希望對即將開展或正在開展大學生課外科研活動的教師有所啟發和幫助。
一、提高導師自身素質
能否搞好課外科研, 教師的因素十分重要,而教師素質是這些因素之根本。一個好的導師需要具備高尚的人品、人格和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一些教師在接受課外科研指導任務時,覺得帶本科生是一件麻煩事, 不樂意花時間指導,靠學生自己摸索。就像某位本科生私下說的那樣:“我們被設置成自由導航狀態,漂到哪里就算哪里,自己根本摸不清方向”。指導老師的楷模作用非常重要, 一個優秀的老師才可能帶出優秀的學生。因此, 教師作為學生的導師, 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腳踏實地,本著傳道授業解惑的態度, 耐心帶教, 為學生的學習充分創造機會;教師本人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素質,經常查閱大量文獻資料, 同時應當注意將當前國內外相關學科的重大研究成果及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學術動態及時應用到教學中, 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同時把科研思路融入到課堂講授中, 使本科生對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過程有近距離的認識, 激發他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創新發現的興趣。
二、導師需要悉心引導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而在課外科研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角色由“教”師轉換成“導”師,充當牽引者的角色。由于本科生的科研經歷、實力和時間都有限,需要導師悉心教導,引導他們探索未知,鼓勵他們主動實踐,培養他們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對學生要因材施教,引導和啟發他們, 讓他們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 更好地投入研究工作中。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接觸新事物,啟發其提出新問題、新看法,養成思考問題的獨特性、新穎性,鼓勵其標新立異。在研究過程中遇到問題,導師最好不要明確指出下一步該怎么做,而是與他們一起分析遇到的問題,提示他們問題所在,然后引導他們想出探索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鍛煉他們思考問題的思維、分析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課題的立項到結題,導師需要一直引導他們前進。在實驗前要介紹實驗室的注意事項;實驗過程中,要悉心指導學生學會具體的實驗方法、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及實驗過程中的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細胞培養和PCR反應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細菌污染和PCR產物污染,避免造成時間和金錢上的損失;指導學生如何準備和購置實驗材料;根據階段實驗情況適時調整方案與方法;當課題即將完成時, 安排學生按照科研論文的形式撰寫論文, 參與評獎或向專業雜志投稿發表。
三、師生間及時有效溝通
作為本科生,無論在知識經驗上,還是在課題的立項、準備、實施及總結過程中,常常無法完全靠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或技能去完成,特別是在課題研究中,許多重要的知識課本上可能根本沒有學過,經驗更是難以在課本上找到;在科研活動初期,學生通常帶著滿腔熱情非常積極,但隨著時間推移,有些學生難免會急于求成,面對緩慢的試驗進度和強差人意的實驗結果,厭倦氣餒的情緒逐漸出現。這時候教師必須及時對實驗結果做出總結分析,并適當處理學生的不良情緒,讓學生能夠冷靜地分析原因、找出可能的解決辦法,耐心地堅持實驗。同時還可以向他們介紹一些有趣的科研故事來激勵他們,比如我給他們講了我在香港大學BSL-3實驗室做流感病毒雞胚培養時發現的一個現象:那里不用點燃的蠟燭來密封雞蛋,而是選擇女性常用的指甲油,這樣既避免出現火災,密封效果又更好----指甲油的使用正是那些女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碰到困難后,靈機一動,想到的這個好辦法。學生們聽后大受鼓舞,對科研的興趣和信心大大提高。
此外,課題組成員可能來自不同的年級或專業, 在實驗過程中, 常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困難, 各成員之間又缺乏有效交流,而僅僅機械地完成各自的任務,課外科研任務很難順利實施。導師在他的研究領域有著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此時就需要他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詢問他們課題的進展、計劃,咨詢他們自己的意見;同時起到紐帶的作用,鼓勵他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及時溝通、相互幫助、相互分享, 因為每個人的特長不同,每個人出份力、出個想法都能對課題的進行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及時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提高課題質量,這樣對課題的順利進展會有很大幫助。
四、結語
大學本科生在校期間參與和開展科研活動, 既能使學生盡早接觸學科前沿, 在創新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動手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鍛煉提高,又可使他們的團隊意識得到增強,是現今高等院校提高人才質量, 推動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改措施,需要大力提倡和支持。但是,盡管許多院校已把開展課外科研活動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來抓,在現實中要真正搞好課外科研活動并不容易,這需要導師和學生雙方齊心協力,特別是我們教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本文探討的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師高度重視,腳踏實地,以身作則,做一名合格的導師,為學校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
人類社會不斷地發展前進的動力來源于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創新的源泉來自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高等學府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如何在對大學生學習生活教育中行之有效地做好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大學生積極創新意識,僅依靠極少數學生參加一兩項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是十分不足和遠遠不夠的。總結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多年來的實踐教學經驗,在培養學生創新思想、創新能力方面,逐步形成課堂理論教學、實驗、工程實踐教學、科研創新性實驗計劃多種形式結合的創新能力培養方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如圖1所示。其中,學生創新思想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主要通過課堂理論教學及實驗課教學實現,實踐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工程實踐教學及科研訓練計劃來實現。
二、土木工程材料課程進行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一)注重課堂啟發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傳統課堂教學是大學理論知識傳授、學習的主要途徑,通過老師在課堂講授和引導學生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思維模式、理論知識講解、工程實例分析及個人素質修養,都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以后的工作產生深遠影響。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可利用自身創新思想和理念去引導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思想和理念的培養。老師在課堂教學上以工程中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由學生利用已掌握理論知識進行思考分析、提出解決工程問題的方案,再由老師進行總結點評分析。長期以來,得以形成老師提問--學生思考分析--提出解決問題方案--老師總結點評分析的創新思維模式培養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創新的思維模式。使學生進行主動創新思維成為一種習慣意識。為了能培養所有學生去進行創新思維,在課堂教學中隨機對學生進行提問,并將課堂提問回答表現情況評分計入學生平時成績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產生學習專業課程的興趣。對于學生提出的富有創新性的想法,鼓勵學生去查文獻、寫文章。
(二)利用課程實驗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課程實驗實踐教學環節是《土木工程材料》重要的實踐教學內容,學生通過課程實驗操作學習,對課堂所學理論進行驗證,通過課堂試驗操作、培養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由于教學計劃規定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學時較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性實驗受到時間限制,為此,要求學生利用教學計劃創新實驗周,自主設計創新實驗、自己動手完成實驗,分析整個實驗過程和結果。
(三)開展零距離的工程實踐教學
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中,如何建立單獨唯一的材料特性與工程實際兩者之間有機聯系,需要在教學中充分認識到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實踐性,在課外創造條件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實際工程,在工程實踐中對課程理論知識有了具體的感性認知,將課程理論知識進一步充實鞏固。利用社會資源聯系混凝土攪拌站、建筑材料市場、施工工地現場等實踐場所,安排學生課余時間參觀實習,并請相關人員進行實踐實習指導實習。使學生對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選用和具體的施工生產過程有所熟悉,并對材料發展趨勢有所了解。課程時間和外界環境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調研,要求學生對建筑材料市場進行調研,對常用建筑材料進行分析對比,并就調研情況分組進行總結、討論。通過實踐調查環節不僅使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有了感性認識,同時對學生的交際能力和綜合專業素養也有了提高鍛煉。采取這種課堂理論教學結合工程實踐,交叉滲透的零距離工程實踐教學模式,具有優勢互補、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效果明顯地提高。
(四)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近年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教學管理部門不斷進行探索研究適合本校的管理政策措施。《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組老師緊抓學校政策,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積極指導學生申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近年來,申報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的學生人數逐年提高,積極性高漲,效果十分理想。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中,采用分期的能力培養模式。初期,指導老師主要從科研態度、思想、思路、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引導,要求學生多看文獻,組織對文獻學習討論,期間主要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和收集分析整理資料能力培養,為下一步科學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礎。這一時期學習安排,以指導教師為主,學生主動配合完成任務。后期,學生配合指導老師制定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研究進度,按時完成規定研究內容。這一時期項目研究安排,以學生自主創新性研究為主,教師進行輔助指導,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卓越計劃;4C能力;創新能力;課程改革
文章編號:1672-5913(2013)01-0029-04
中圖分類號:G642
當代大學教育在培養工程人才時,要求學生在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方面融合發展。專業知識學習是載體,掌握所學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不是唯一目的,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重在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諸多因素導致課堂教學中滿堂灌、填鴨式的授課現象還普遍存在,即使教師在講臺上賣力地講,學生也不買賬,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聽課,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從教師的角度看,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單調,所謂的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往往成為教師不認真備課、不愿意嘗試和探索新教學方法的借口。而更深層的原因在于,教師缺乏對課程教學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沒有深入思考“教與學”這一系統過程要達到的目的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研究課程要求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上達到的目標和構建人才培養實現矩陣,從而缺少深入有效的教學設計。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網絡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網絡應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在傳統課堂教學和實驗開展中,學生卻反映這門課理論知識多、內容抽象,教師也覺得課程內容和實驗內容不好設計。河南工業大學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團隊總結多年教學經驗,認為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把握不到位,教學中缺少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有效機制和課程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
1 “卓越”工程師的4C能力要求
教育部推出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旨在培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類型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卓越計劃”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培養,鼓勵校企深度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河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于2011年被列入第2批“卓越計劃”改革項目。在推行“卓越計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過程中,圍繞“卓越計劃”對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國際化視野等的能力要求,構建人才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實現矩陣,并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尤其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從而促進“卓越”計算機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
我們在進行學生能力素質培養分析時,總結了創新思維/精神(Creative thinking/spirit)、批判思維/精神(Critical thinking/spirit)、自信(Confidence)、溝通(Communication)4個基本要素。創新能力培養是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缺少“創新能力”的人也很難具備優秀的“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只是個熟練的“技工”,而無法成為獨立解決工程難題的優秀工程師。
具備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創新思維和意識,善于“思辨”,而創新思維又要求一個人具有良好的“批判思維”和“批判精神”,敢于質疑“權威”,在“懷疑一切”中發現問題,在“創新”中解決問題;一個人是否具有敢于批判和創新的精神,又源于其“自信”、敢作敢為、不怕失敗、不怕“丟面子”;“溝通”是現代人際交往的基本素質,而現代組織都強調團隊意識,重視協作,這就要求組織成員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這些基本要素也是相互統一的,自信的人敢于批判,并在實踐中嘗試創新,不斷地尋求突破,而這一過程又會增強一個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現在人們更注重團隊創新,尤其在工程設計和軟件開發過程中對團隊合作的要求比較高,良好的溝通更能促進協同創新。
因此,我們認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樹立自信、敢于批判、勇于創新、善于溝通”是提升學生內在素養的基本要求,學生將受益終生。為了培養學生具有這些基本素質而開展的課程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具有很強針對性。我們在“卓越計劃”實驗班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進行4C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2 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中的4C能力培養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核心課程之一。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該課程在計算機及相關專業培養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們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引入4C能力培養目標,針對4C能力要求改進教學方法,重點圍繞課堂教學設計開展4C能力培養實踐,使課內課外統一,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互相補充。課程教學采用“全過程交互式”教學方法,按照“問題驅動、自主思考、團隊探究、互動交流、總結提升”的策略組織教學,分為以下主要過程。
1)問題設置。課前教師給出思考題目,如“如何解決網絡通信中傳輸錯誤問題”,對課程教學單元進行歸納設計,針對每個課程單元模塊提出一個大問題,同時設置若干小問題,對應該單元重點知識。課程知識點、問題引導及實驗設計如表1所示。
2)自主預習。學生自主預習,根據已掌握的專業知識自行設計可行方案以解決命題,如采用“奇偶校驗法”發現錯誤。建議學生不要拘泥于教材,強調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研讀并評判教材,敢于質疑教材中給出的解決方案。
3)分組討論。學生課前進行分組討論,發表各自觀點,在批判中發現和糾正問題。教師鼓勵學生開展頭腦風暴并進行自由交流,培養學生具有積極的態度、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善于聽取意見和敢于堅持主見。
4)觀點表達。每個學習小組選派代表講解本組研討得出的結論,教師要鼓勵學生給出與書本中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這一點不易做到,需要循序漸進。教師在實踐中給每3個小組分配1個主題,每個小組15分鐘,3個小組一共利用1節課的時間介紹本小組理解或提出的技術方法,由師生共同質疑分析。
5)教師點評。教師利用“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教學方法,讓各小組針對課前布置的問題提出陳述觀點并相互交流,如“我用Hash函數發現通信中傳輸錯誤”、“我用加密方法避免傳輸錯誤”、“我用CRC方法發現錯誤并糾錯”等。教師則進行引導、答疑解惑、總結歸納,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觀點給予剖析評價,如“哪種檢錯方法效率高”、“哪種方法能糾錯”、“哪種方法不可行”,再對比講解現有的計算機網絡理論、技術、方法,討論方法的正確性、可行性、優缺點,在互動中引發學生思考,使其獲得認識上的提升。教師最后講解教材中給出的方法,即目前的技術標準,幫助學生分析和體會其中奧妙,以提升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歸納總結。根據課堂研討,學生在課后通過總結筆記和完成作業,優化各自方案,查找問題的癥結,進行歸納總結后得出正確結論。
7)實驗驗證。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課內實驗學時較少,實驗主要是一些驗證性實驗。一般院校會開設“網絡工程”或“網絡應用技術”等課程,教師講授實用網絡技術或工程應用。為此,我們將以實驗為主的“網絡工程”課程作為網絡原理課程的配套課程,將知識劃分單元重點,除了驗證性實驗,還引入針對性較強的設計性實驗,如組網規劃并使用“Packet Tracer”模擬器軟件配置驗證,讓學生通過實驗得到直觀體驗,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識;鼓勵學生針對實驗項目提出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驗證,形成“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逐步形成敢于批判和勇于創新的思維模式,鍛煉動手能力,同時增強自信心。
采用上述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交流討論、對比修正、實踐驗證,獲得正確優化知識的方法,在教學中提升了教學效果。從知識內容上看,計算機網絡課程以網絡分層體系結構為主線,學生需要重點理解各層協議的工作原理與實現,以及各層協議之間的接口。網絡體系結構體現的分而治之思想貫穿課程始終,而協議的概念與實現是課程中心議題。從物理層到應用層,協議的語義、語法和同步是網絡通信核心技術思想,也是課程重點。圍繞核心知識點,教師針對能力培養要求設計問題,每個問題都可以用對應的技術與方法解決。學生在學習時可以自己設計協議,包括數據通信單元格式、交互模式等設計,并解決處理效率、可靠性等問題,有利于樹立創新思維和批判思維。針對課程重要知識點,教師通過設計相應的驗證性、設計性實驗,達到使同學理解知識并在實踐中驗證的培養目標。
我們把課程規劃為6個主題,對應6大問題,每個主題又分為若干技術引導問題,對應這一主題下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課前充分預習,并進行小組討論,課后認真總結,形成單元報告并完成作業。課程實驗從物理層到應用層均有對應的配套實驗內容,而且引入部分需要自行設計的實驗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3 教學改革實施效果
通過上述從理論教學模式的組織到實驗內容設計的全方位改革與實踐,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
1)學生反應熱烈,雖然課程學習要求提高,但體會到做學習主人翁的成就感,增強了自信,敢于批判并嘗試創新,在學習中加強了團隊意識。
2)學生一致反映通過實驗收獲很大,尤其是實驗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例如,自己動手實現基于RS-232接口的通信,對異步串行傳輸及編碼有深刻體會;通信數據捕獲和協議分析實現了協議的透明呈現,非常有助于學生對協議語法和語義的理解;路由器的配置與管理,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網絡地址應用、網段管理及路由等知識。
3)改革試點班學生的考核成績明顯提高,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有明顯提升。
4 結語
大學生學年個人自我總結范文【1】 在大學大一這一年里,我學到了很多,總得來說,可以說是無悔。學習上第一學期能拿到了4.13的績點對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肯定。而且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那種充實,內心的愉悅與滿足,我想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分數可以表達出來。能以第一專業進入工程學院電信專業,讓我感覺自己比很多人來得幸福,專業是我自己選的,路是我自己挑的,我有信心我會一路走下去,一路走好。學習,的確在我心目中占了很大的分量。我喜歡這個專業,我有理由學好它。
有幸進入了學院學生會外聯部鍛煉自己的能力,并在這個大家庭里結交到很多兄弟姐妹,帶給我無比的歡樂。學生會,永遠是我大一不可或缺的濃重的一筆。幾乎是除了上課,我都是在忙學生工作。付出總有收獲的,我在這里成長起來,成熟起來。至少,我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人變得更加自信更加豁達。在外聯部里也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懈,獲得了不菲的成績,工作能力備受肯定。最后,被選為新一屆公關禮儀部的副部長,我將會繼續為工程學院獻上我的一份力量。
而到大學,一切都是新的。思維的轉變就在這時顯得相當的重要。大學有的是更多的自由,社會上的紛繁復雜如潮而來,不斷地激蕩著我們的思想。時時刻刻我們都需要有所選擇。沒有正確的思想,沒有端正的心態,便很容易迷茫甚至走上歧路。直至現在成功地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不斷地學習黨的先進思想來指導我的生活。
在我看來,到了成人的階段,我們生活的不僅只是學習考試,我們更重要的學會了解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我會選擇多點看書籍,看不同類別的書籍,豐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識。節假日也會參加各種校院活動,或者做志愿者,豐富自己的經歷,增強自己的見聞,而不是做一個書呆子。我也相信,讀萬里書不如行萬里路。
大學,一個成才的平臺。我定當好好珍惜,讓自己成才,做一個社會的建設者。
我愿,乘風破浪,直掛滄海。
大學生學年個人自我總結范文【2】 時光荏苒,轉眼我已在海濱這座美麗的校園中度過了兩年。回顧大二這一學年的生活,平淡而充實,簡單而有味,經歷了成功與失敗,留下了眼淚與微笑。這些都讓我迅速的成長,學著獨立思考,學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學著享受成功的喜悅,學著承受失敗的痛苦,學著讓自己變得成熟,學著長大。
記得一位教官說過:我覺得所有的樂趣都是在你走了很久之后,重新回頭去看的時候,能找到我為什么走了這么久的理由。因為做眼前任何事的時候都是痛苦的,走了很久當你回頭去看時你會發現自己在進步。喜歡一句話,是因為它能夠觸動我們心里的某一個地方。它給我印象很深,因為我想到了自己學專業基礎課時的情形。不可否認我們專業的課程很難,知識很多、很雜,看不懂、不理解、概念不清、建不起模型。自己從心里排斥著,每次都是硬著頭皮去看、去理解、去琢磨。想起那些在圖書館苦讀的片段,記起那些在課上認真聽老師講課的日子,還有那些由于課上沒有完成實驗而自己一人在實驗室苦干的影象,也正是這些點點滴滴印跡的存在才讓我覺得時間沒有白流。它不僅僅讓我學習到了知識,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讓我一次次的戰勝了自己。一個學年就這么跌跌撞撞的過去了,付出的努力,也讓我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績。我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努力奮斗,都是在為自己的目標打基礎,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做鋪墊,所以現在受到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大二學年里,有成功也有失敗,比如十二月份的四級考試,本來是比別人多得的一次機會,可是自己沒有抓住它,這是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比如三月份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因為考試是在寒假開學以后,我就利用了寒假的時間去復習課本,做模擬題,準備筆試的考試內容,然后開學后在學校就開始準備上機考試,最后我筆試機試一次性通過,算是一個小小的成功吧,還是蠻高興的。還有對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就是缺少專業技能,沒有參加專業的比賽,本來我們申請了科技創新協會的團體項目,可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堅持到最后,總覺得自己掌握的東西太少而怕參加競賽,可是沒有體驗過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后來在決賽時看到那些大一的孩子們拿出的璀璨的流水燈作品,著實讓我羨慕又后悔了一番。也下定決心以后再遇到比賽一定多多參加,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由于十二月份的失利,今年又開始準備四級,等待六月份再一次走進了考場,由于考前老師對我們系統的輔導,還有自己課下認真練習與復習,這次四級考試順利通過。經歷了這些成功與失敗,嘗過了生活中的那些苦與甜,讓我更加堅信那句話: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結果,但是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結果。
作為學生,我們一定要記住,學習就是我們的職業。這份職業同樣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大學學習的主要特點就是在于主觀能動性,在于我們主動自覺地學習。因此,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本領。當然,我們應該有些新的追求,只有當我們有了追求時,我們的大學生活才不會迷茫,在學習和生活當中也會少一些彷徨。在新的一學年里,我為自己設定一個大致的方向,加強所學專業的知識學習,增加專業書籍的閱讀量,把握機會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網,提升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
經過大二一學年的磨礪,我已經懂得,每個人都像一個開啟的系統,在進化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自我組織、自我構建。所以去掉那些無謂的焦慮,沒用的迷茫,扎扎實實的學好專業知識,多看書籍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回首過去,心中無限感慨,展望未來,相信依舊燦爛。學習中的收獲,生活中的點滴,思想上的感悟,讓我久久不能釋懷。兩年的大學生活,它是生動的,更是多彩的;它是實踐的,更是財富的。明天的我,將啟航,駛向我理想的目標。
大學生學年個人自我總結范文【3】 青春的腳印留在校園的小路上,笑語歡歌留在花壇的馨香中。大學三年了,大三留給我的是美麗的記憶,當我捧起記憶的佳釀想請你喝時,卻先醉了自己。告別了大一大二的懵懂忙碌,大三與我而言更是一場成長的蛻變。
學習篇
大三的課不同于大一大二的基礎,大多數是專業課。這是關鍵的一年,直接與我們未來的工作掛鉤。因為是專業課所以有點難啃,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充實,溫習,而且有些課與課之間是融會貫通的,一門不扎實,就很難把另一門學好,環環相扣,這就不得不去復習原先的知識點,所以大三的學習是苦澀而充實的。雖然理論課成績不是很理想,值得自責,但自己確實是學得比較踏實,也沒什么好說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為我們專業配置的實驗課,基本上一些重要的課程都涵蓋了。這些課程帶給我們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給予我們的是寶貴的臨床經驗。特別是為期六周的暑期實踐,帶給我的絕對是質的飛躍。當然像我們這種做提取分析的,實驗的過程是繁瑣枯燥的,可是對實驗儀器的嫻熟駕馭,對自己所取得的勞動成果的肯定,又是欣慰的。與此同時,我們還學到了一些很實用的實踐經驗,老師對我們如數家珍地教誨,伙伴們對自己由衷地關懷,讓我覺得我不是孤軍奮戰。同時我還和好友申報了大學生挑戰杯項目,并獲得學院推薦一等獎的戰績。雖然未在省里的比賽獲獎,但已經足夠讓我們成長,從資料的搜集到實驗的操作,到論文的謄寫,PPt的制作,一輪又一輪的演講,讓我們好好地過了一把癮。
回顧整個學習過程,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工作篇
大三了,雖說是收獲的季節,我卻把很多工作都結束了,與其說想給別人一個機會,還不如說想給自己一份安靜。看著堅持下來的同學取得的可喜成績,也只有艷羨的份了。不過還好作為我們班第一個成為黨員的人,我又是自豪的。很自然的我成了我們支部的骨干,這樣我又忙碌起來了。從宣傳委員助理到轉正,以及半年的工作,可謂是不亦樂乎。從黨員的發展,支部的大大小小各項事宜,作為一個組織者,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Abstract: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teaching of physic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ing mode reform.
關鍵詞: 物理實驗教學;創新能力;問題;建議
Key words: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innovation capability;problems;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2-0251-02
――――――――――――
作者簡介:王會峰(1977-),女,山西晉中人,講師,研究方向為生物物理與物理教學。
0 引言
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學整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對于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物理實驗課的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掌握科學實驗基本實驗技能,為后續的專業實驗課程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精神的創新精神。但是,由于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不管是基礎性實驗還是綜合設計性實驗,物理實驗的教學模式都是幾乎一樣的,都是學生根據教材預習,教師對照儀器講解,學生按照規定的步驟進行實驗,提交報告。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失去了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也失去了享受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樂趣,學生沒有失敗的機會,沒有失敗中自己尋找成功之路的經歷,也就無所謂經驗,學生只是在機械地模仿了一次實驗過程,而這個過程很快就被遺忘了,因此好多學生對實驗的興趣越來越淡甚至很反感,因而使大學物理實驗課的重要作用根本沒有得到發揮。
1 論大學生創新能力
目前,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都以注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導向在不同程度上進行著教育改革。比如專業的重新設置,培養方案的不斷調整,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重的不斷增加,大學生科研課題的開設和力度的不斷加大等,均體現了國家、高校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重要意義的認識。工作作了不少,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距離理想卻仍舊有不小的差距,為什么呢?創新能力的主題是大學生,國家、學校、老師能做的大部分是改變環境,創造條件,并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目的,比如大學物理實驗現在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目的就是培養學的創新能力,可是結果呢,和其他實驗沒有多大差別。我認為我們還要更深刻地理解創新能力這個概念。創新能力有了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之后,要在每節課,每個課題中進行落實,否則前面做的也只是擺設。
綜觀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國內學者對創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們對創新能力內涵的闡述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創新能力是個體運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等,產生某種獨特、新穎、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它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創新思維。第二種觀點認為創新能力表現為兩個相互關聯的部分,一部分是對已有知識的獲取、改組和運用;另一部分是對新思想、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與發明。第三種觀點從創新能力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著手,認為創新能力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工具性知識或方法論知識以及綜合性知識四類。上述三種觀點,盡管表述方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能將創新能力的內涵解釋清楚。本人認為創新能力即通過獲取的知識、技能、經驗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的產品,新的理論均是對所發現問題的分析解決的結果。因此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分為了兩個部分,即對知識、技能和經驗的獲取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兩個部分相輔相成。這在實踐教學中體現尤為明顯。在實踐中應用知識和技能獲取能力。實踐教學過程能夠鞏固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是學生預習,教師講解,學生模仿完成并寫實驗報告。由于受到課時的限制,教師不講學生完不成教學任務,而教師講解并示范,學生就省去了思考的必要,有的學生甚至做出了實驗結果卻對原理似懂非懂,學生很少有機會碰到問題,即使碰到問題也首先想到找老師,并沒有去分析問題,更談不上解決問題。
對此,我們以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2010級和2011級試驗班學生為對象,進行了大學物理實驗課堂教學的改革嘗試。
3 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我們對實驗項目的安排盡量與理論教學進度保持平行。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加深理論。另外,對于基本操作訓練的實驗放在前面,以保證后面實驗的順利進行。此外我們針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點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首先,我們將教學模式從傳統的“注入式”轉變為“放羊式”。大學物理實驗每周兩個課時,我們在這之前和實驗室協調,結合學生的時間,找兩個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在實驗室預習,嚴格講就是預做,在針對實際實驗儀器進行理論預習,并做必要的操作預習。這次預習老師也會到,但是不講解,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學生進行實驗,碰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可以適當提示。這樣學生通過預習,對理論得到很好的掌握,同時沒有老師的示范講解,學生也有了時間和機會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次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知識技能和經驗,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其次,我們對學生的考核也從過去的以實驗報告和到課情況給出成績改為對學生操作動手能力的考查,另外對于理論和實踐能力很強的同學,我們鼓勵其做擴展內容,比如分光計測光柵常數等。
再次,實驗報告也從原來實驗總結選做改為必做,及實驗報告的最后一項對本實驗的總結,學生寫出發現問題的解決的方法,并對類似問題進行總結。
另外,教師利用一切機會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做非線性電阻伏安特性實驗時,問我們先做二極管正接好還是先做反接好來啟發學生思考并發現二極管伏安特性曲線的特點。實驗儀器利用率極高,我們三四節做,前兩節也有人做,所以老師也不確定儀器是否都良好,一些儀器的問題可以請學生想辦法幫忙來解決。二極管是否良好很是關鍵,所以就分別讓兩組學生現進行檢測,完了再進行實驗,這樣不僅提高了效率,也給學生提供了提高能力的機會,同時激發了他們對此課程的興趣。通過觀察發現,但凡自己獨立解決過一些問題或幫老師檢測過儀器的同學,表現出對實驗的熱情都很高,而且實驗報告也寫得科學規范。
4 結論
從教學效果和與學生的座談及學生各種形式的反應來看,這種教學模式比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好,但是,要在大學物理實驗中全面推行,還是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參加大學物理實驗的學生人數多,加之老師及實驗室時間的原因,每個人都進行一次預習并不現實,不能很好地預習,就沒有時間和機會發現問題,更談不上解決問題。因此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還需要極大地調動學生及教師的積極性,以各種渠道達到預習的目的,以各種形式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改被動模仿為主動探索,從而達到實驗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晶.物理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長春大學學報,2000,03.
無機化學實驗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高校教學改革蓬蓬勃勃進行多年了,實驗課教學改革也不甘落后。但大多數教改目光都集中在內容方面。對于教學方法嘗試研究較少。研究型實驗教學就是對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一種嘗試,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的積極性。
多年來大學的低年級實驗教學都是在以教師思維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思維的教學模式下進行的,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根據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可將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態度分為三類:一類是化學實驗的被動者,讓他們進實驗室如同“牽牛下井”,這類學生易發生偽造數據、假冒實驗結果等問題。一類是為了學分,跟著走的學生。他們老老實實按書本或教師要求完成實驗,但是沒有經過自己的頭腦,一門實驗課學完基本沒有收獲。還有一類學生,他們對化學實驗很有興趣,充滿激情。但是現有的實驗課沒有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他們的想法得不到支持,實驗做完給自己留下許多困惑,問題被擱置。怎樣讓實驗教學從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對化學實驗有激情,成了我們關注的重點。于是我們將以“學生發展中心”的自主型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到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在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前題下。進行了研究型實驗教學教學模式的嘗試。
一、研究型實驗教學的教學方法
1.在學生基本操作訓練完成的基礎上,將每個教學班的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探究一個實驗的內容。教師事先提出包括:(1)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2)以小組為單位查閱文獻,討論實驗原理及步驟;(3)列出實驗儀器和藥品等學習要求。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學習,其間有不明白之處可自行查資料或與老師探討,并在小組內部達成統一共識。在組內完善學習的基礎上提交實驗方案。
3.開放實驗室。在一切都準備好后,學生自己進入實驗室,多次反復對實驗過程并進行改革,發現問題首先自行解決,組內學生可以相互協商。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去查文獻,進行再討論。
4.實驗告一段落后,各組總結實驗內容、試驗情況、發現的問題、解決的方案。各組選派代表發言,本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出疑問及見解,由學生進行講解和答疑。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并適時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學生參考,鼓勵學生們開拓思維,提出相關興趣問題,以期師生共同進步提高。并為以后教學提供幫助。
5.完成實驗報告,撰寫試驗感悟或小論文。初步鍛煉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和論文的水平。老師認真評閱,并就發現問題與學生交流。
6.實驗評價。進行教師評價與學生之間評價結合方法,給出真實的實驗成績。
二、學生對研究型實驗教學的教學評價調查
我們的2010級、2011級五百多名學生在基本操作訓練的完成之后,教師選擇了包括氧化還原及元素化學等課題,進行研究型實驗課的嘗試。整個過程用了四周左右時間。試驗完成后,學生不僅要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還要撰寫實驗小結。我們還對這些學生進行了討論式調查。今年5月我們又設計了問卷,對部分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調查問卷見附表)。在2010、2011級部分學生共發放問卷211份。收回有效問卷為204份。
a.未接觸過此類的開放實驗教學的形式
b.所選專業的非自愿程度
c.成果展示時的參與情況
d.小組內集體合作程度
e.動手與資料查找相結合
f.自主搜集資料
g.討論過程中參與程度
h.積極上進的比例
i.將已有知識運用到實驗分析中
j.實驗對理論的推動程度
k.小組成員試驗中的積極程度
l.與以往教學模式相比的優越性
m.由個人代表小組展示成果的比例
n.實驗對理論的推動作用
o.希望試驗時間超過一個月
p.師生共同參與實驗討論
q.做實驗希望有老師輔導
分析結果顯示:
1.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化學實驗興趣
由圖(b)可知,有62.75%的同學在選擇專業時是由父母做主,或是直接服從調劑,對專業沒有興趣。而在實行了這種開放性試驗之后,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了極大的改善。由(a)可以看出,有90%的同學未接觸過開放性試驗。根據(c)、(e)、(g)看的出來,學生無論是在動手實驗、實驗問題的討論、以及之后的成果展示積極程度都達到了50%以上。由(p)可知,學生在進行實驗探究的積極性也高達92.6%。
2.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
由圖由(f)可以看出,67.65%的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在網上進行資料的篩選,以及查閱相關期刊以及參考書。圖由(e)可以看出,55.88%的同學通過動手實踐再與資料反復比較,進行探究驗證。圖由(g)可以看出,在試驗的進行及討論過程中,積極參與思考問題的人數比例達到74.51%,由圖(q)可以看出,96.08%的同學認為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比傳統的教學模式靈活新穎,同時也為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