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備料——做好預操作,讓探究能見效
要上好一節科學探究活動,除了知識、教案的準備外。還應該準備好材料并對材料進行預操作。也就是說,在幼兒操作材料之前教師要先操作材料,確保材料在活動中的可行性,以增強幼兒探究活動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
(1)備料要聚焦核心價值。將無關變量最小化
科學探究材料應該是關鍵概念的物化,是幼兒獲得關鍵經驗的中介與橋梁。因而,教師所準備的科學探究材料應能聚焦活動的核心價值,以減少幼兒在探究中受諸多變量的干擾,而始終能圍繞一個變量開展探究,實現對探究結果的歸因。比如,科學活動“竹蜻蜓”的關鍵經驗是讓幼兒發現竹蜻蜓“翅膀與身體”之間固定物材料越輕,固定就越牢固,越容易使竹蜻蜓旋轉飛起來,而不是通過厚薄兩種紙的對比確定出適宜與不適宜制作竹蜻蜓的材料。在這個活動中起關鍵作用的核心問題是,制作的竹蜻蜓紙張的硬度或厚度所形成的翅膀張力與固定材料自身的重量大小之間的關系。為此,我排除選用兩種輕重不同、大小不同、面積不等的固定物(如橡皮泥與泡沫墊),以免實驗結果被更多的無關變量干擾,導致活動出現無法解釋的現象。而專注于鎖定核心問題開展探索。我選用比較容易制作成功的厚紙,將探究重點放在“選擇適宜大小、輕重的固定物”上,從而控制了無關變量對幼兒探索的影響,保證了幼兒探究活動的目標直接指向關鍵經驗,
(2)預操作材料。利于將教學環節最佳化
預先操作材料能把脈材料是否適宜、適合。如果不合適的話可以根據探究需要進行更換與調整,從而使探究活動更趨科學合理。比如,在大班科學活動“頂紙板”的第三環節中,我準備的操作材料是紙筒、水彩筆、筷子。通過對這些材料的預先操作,我發現紙筒雖能頂起紙板,但它空心,會影響幼兒對“接觸面”的理解,因此替換成酸奶瓶。通過預先操作材料,我排除了很多不利探究的因素,對幼兒探究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問題能夠有所預見,并想好對策。從而能夠合理地對探究活動中的各環節進行布控,讓各教學環節更優化。
二、投材——以目標為準繩,讓探究顯實效
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科學現象是否明顯,操作材料的投放至關重要。能否圍繞活動目標,科學合理地投放活動材料。直接影響幼兒科學探究活動能否達到實效。比如,大班科學活動“會粘的水”的目標是讓幼兒探索水的粘附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圍繞這一目標,我分三次投放材料:第一次我投放了兩塊透明的塑料板、水等材料。讓幼兒猜想在兩塊塑料板中滴上小水滴,這兩塊塑料板會怎樣。然后投放兩塊塑料板,并提供給每組一盆水,讓幼兒通過動手實驗感知在兩塊塑料板中水的粘附力。通過分享與交流,幼兒獲得了“水有粘附力”的認識:第二次我投放了塑料幾何圖形、展示板、一盤水等材料,讓幼兒玩拼圖游戲。通過經驗遷移,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再次感知了水的粘附力:第三次我投放了塑料板、半個乒乓球、“芭蕾舞娃娃”、一盤水等材料,讓幼兒制作“水上芭蕾”玩具,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水的粘附力。從第一次的預熱試水到最后一次的動手制作玩具。材料投放始終圍繞讓幼兒探究“水的粘附力”及其體驗探究的樂趣進行,真正實現了材料為目標服務的宗旨。
【關鍵詞】電化教學 幼兒 電教資源
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周圍任何的事物、成果、現象、發明都能引起幼兒的注意。而我們幼兒教師應該擅于關注孩子的想法,把握科學教育的契機。相對于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這樣被動的教育模式,電化教育可以創造一個孩子想學、喜歡學的主動學習的局面。那么如何將電教手段恰當、適時地運用到科學啟蒙的教育中,使幼兒對科學活動感到“易、趣、活”,能主動、積極地去感知、探索,愉快地學到本領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韋斯科夫說:“科學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公式、名詞,科學是好奇,是不斷發現事物和不斷詢問‘為什么’。科學的目的是發問,他主要是詢問的過程,而不是知識的獲得。”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電化教育可以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動聽的聲音、優美的畫面、有趣的動畫,可以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喚起幼兒學習科學的強大興趣。
如在大班科學《光、物體和影子》這個科學活動中,我先請幼兒觀看一段皮影戲《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片段錄像。不同尋常的“動畫片”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入了情境中,創設了一種輕松活潑、生動有趣的氛圍,使幼兒精神愉快,提高了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從而勾起孩子想對皮影戲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深入淺出,破解奧秘
當我們教師面對幼兒科學教育時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1.科學實在是太深奧了,我自己對科學知識就不太了解,怎么教給幼兒!2.我自己是明白的,但不知道怎么教給幼兒。簡單來說就是“不會教”和“怎么教”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教師自身的科學知識儲備的不夠,科學教育的方法掌握不到位。對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電教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師在科學活動前要做好充足的知識準備,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比如:網絡搜索相關的知識理論、錄音、錄像、廣播、電影、電視等等。而恰當的科學教育方法必須從幼兒出發,既要符合幼兒現有的認知水平,又要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用幼兒能接受的、感的方式進行科學活動。
案例:夏天的下午,剛剛還是晴天,這會突然就下起雨來了,有幾個小朋友也吵起來了“下雨了,一定是云云朵朵打架了!”“云怎么會打架啊,哈哈哈哈,真好笑。”“真的,我媽媽就是這樣告訴我的。”“你媽媽騙你的,不信你問老師。”于是就有了“老師,為什么會下雨啊?”這個問題。這么突然地提問可把我難住了,因為我覺得既然孩子已經開始質疑“云云朵朵打架”這個答案了,說明他們在渴求真正的科學知識,我應該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但這個問題涉及到水的蒸發、積雨云的形成、氣溫下降就會下雨等一系列深奧的科學知識,我該從何講起呢?而且光靠嘴巴講述中班的孩子能理解嗎?這時我突然想起以前有看過《小水滴旅行記》的動畫課件,于是我就從網絡上搜索到了這個課件和孩子們一起看。可愛生動的小水滴以擬人的方式自述了自己和兄弟姐妹們的旅行故事,巧妙把小水滴從靜態變成了能說會動幼兒喜愛的動態形 象,敘述了小水滴從水――水蒸氣――水的變化過程。課件中把自然專業用 語“蒸發”一詞編成了一個請太陽公公幫助自己飛的故事,語言通俗易 懂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它既可以是一個科學活動,又可以是一個故事,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這個課件成功地把深奧的科學知識深入淺出的傳達給了幼兒,從而說明只要采用恰當的方法,幼兒也可以和成人一樣,理解科學,獲得科學知識。
三、延伸活動,學無止境
由于科學知識的面廣、量大,對于渴求知識的幼兒來說,一次活動往往滿足不了需要,而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探索的可能,成為獲取新經驗的開始。延伸活動就是幼兒繼續探索和廣泛實踐的廣闊天地,延伸活動可以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關心周圍事物、關心生活,從而真切地感受、體驗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進步。我們要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設計每次的 延伸活動,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從而使幼兒調整自己的行為。
如在開展了科學活動“認識磁鐵”后,我們組織幼兒觀看了“生活中的磁鐵”的圖片,讓幼兒了解到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用途很廣泛,如:可以選礦,制作音響,玩具,服裝、揚聲器馬達、發電機、起重機、電鈴等等,讓幼兒意識到科學就在身邊。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上海市教委《關于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圍繞學校校長室及黨支部重點工作,推進學校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聚焦課堂,提高課堂效益;以學案編制使用為抓手,改善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和諧教育;突現對年級部的指導與服務。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1、完善常規制度建設,建立程序文件,規范管理秩序:
以《奉賢中學教職工手冊》為依據,明確并履行教師應盡的職責。遵守勞動紀律與請假制度,本學期重點建立調課制度,制定學生規程。
2、加強教研組建設:
(1)以課例研究和各類聽課活動為抓手,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
(2)以學案導學研究為抓手,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3)以備課組活動為抓手,營造教研組教學研討氛圍。
(4)以青年教師培養為抓手,提高教師整體教學素養。
(5)以教研組課程開發為抓手,加強拓展型課程及研究型課程的開發,夯實基礎型課程。
(6)組織落實區、市各學科中青年教師教學評比活動。
(7)積極參加區教學節相關活動。
3、強化備課組建設:
(1)科學制定備課組計劃,明確分年級教學任務與目標。
(2)落實備課組各項活動制度,積極營造備課組研討氛圍,充分發揮集體智慧與團結協作精神。
(3)根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現狀,教師進行精心備課。做到主備人先備課,再備學案,其余教師在備課組研討學案,修改定稿的基礎上,自行認真備課。
(4)提高學案編制質量,規范學案的使用程序,使學案導學落實到實處,確實做到減負增效。
(5)加強作業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作業的針對性,控制作業量,精選作業,加強作業反饋。
(6)加強學生課余學習及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指導學生精讀一本教學參考書。
4、加強考試常規管理:
(1)加強考試命題研究,提高試卷命題質量。
(2)試卷命題方向逐步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向。
(3)加強試卷質量分析。
(4)加強考務管理,形成良好的學風、考風,提高考試信度。
5、繼續加強輔優補差、提中工作:
進一步強化任課教師對學困生補習的責任意識,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學困生補習的有效方法,加強提中工作;加強學困生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補習,注重情感交流,充分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動力,合理配置補差人員,制定補差計劃,加強補差的管理。
(二)課程建設:
1、全面落實國家、上海市課程教學計劃,按照課程計劃開足,開啟,開好各類課程。
2、加強基礎型課程開發:
(1)實施高一至高三年級不同英語教學模式:
在高一年級開設英語小班化教學,加強高二、高三英語大班教學的研究和管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師生交流的頻度,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努力實踐以凸現小班教學的優勢。
(2)加強高二理、化、生、政、史、地選修課走班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
加強6門選修課教學內容的科學制定,并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在執行《課程標準》基礎上,依據學校實際在選修內容上根據高考要求夯實基礎、突出關鍵,做到更加有的放矢。嚴格走班教學組織管理,以及教師、學生教學常規的管理工作。在摸索中,積累高二選修課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料。
3、逐步建立實驗班科學的課程設置
嚴格實驗班學生的選拔程序,建立學生流動機制。重視對實驗班教學的過程性管理,在教學內容、作業練習、課外學習指導等多方面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以實現實驗班應有的功效。逐步確定符合實驗班科學的課程設置。
4、進一步探索拓展型課和研究型課的組織和管理,不斷克服困難,解決存在的問題
(1)進一步加強拓展型課程的開發,努力開發各類微型課程。
(2)進一步加強校本教材的開發。
(3)研究科學的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的評價方案。
(4)加強拓展型課程與競賽輔導、科技教育、體育與健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學科基礎輔導、信息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整合。
(5)積極構建研究型課程管理機制,確保學生、教師人人參與。
5、加強學科資料庫建設:
進一步加強各學科資料庫的建設,包括學科題庫、試卷庫、課件庫、教案庫、學案庫、案例庫、論文庫、課題庫;各學科組每學期確定一個重點進行突破。并逐步建立學科網站并不斷更新內容。
(三)高三畢業班工作:
1、圍繞高考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要突出重點,抓住要點,科學設計教學結構、環節、教法、學法以及板書。
2、教師認真學習研究教學大綱、考試說明;認真分析研究近五年高考試題。
3、加強課堂教學,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每門學科要精選一本課外參考書,供學生自學使用。
4、加強核心組成員聽課,加強公開課、研討課的效果和質量。
5、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科學、合理布置布置作業,嚴格執行作業量的有關規定。教師必須首先獨立完成作業。
6、認真分析學生學習狀況,定好輔導目標、輔導對象、輔導措施,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分類指導。
7、加強考試流程管理,精心組織每次考試,嚴肅考風考紀。每次重大考試及時做好質量分析工作。
(四)抓好新疆班教學工作:
1、探索完善新疆班課程設置。
2、根據學生特點,針對性總結課堂教學規律,實施有效教學;落實任課教師例會制度。
3、參加區初三模擬考,注重橫向及縱向比較,推進新疆班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1、加強常規管理工作。
2、抓好二線體育訓練管理與招生工作。
3、落實學校群體活動開發。
4、組織好體育節活動。
(六)其他工作
1、制定學校招生工作細則,搞好學校招生工作。增強與區內外、市內外初中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制定招生工作操作細則,確保工作的規范、有序;以優美環境、優秀師資、優質管理和優異質量吸引學生。
2、規范學籍管理,完善電子檔案。
3、按照寄宿制學校要求,做好學生的衛生保健工作,在高一年級繼續開設青春期教育課,創建市健康促進學校。
4、搞好學校藝術工作,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5、加強科技教育,認真落實制定計劃,加強科技教育與拓展型課程、社團課程的整合。建立學生科技活動小組,逐漸形成科技教育特色項目。
主要活動行事歷
九月份
1、開學各項工作
2、制定教研組、年級組工作計劃;制定高三畢業班工作計劃;制定圖書中心、電教中心、衛生室等各條線工作計劃。
3、高三第一次月考及質量分析
4、七校聯合體活動準備
5、制定與育才中學交流活動計劃
6、拓展型課程的開設、啟動
7、研究型課程的開設、啟動
十月份
1、市級教學活動現場會
2、高三月考及質量分析
3、高一、高二階段測驗
4、體育節
十一月份
1、期中考試(組卷、監考、閱卷、登分、分析總結)
2、學生問卷調查
3、期中考核
4、各年級學生家長會
5、讀書節
十二月份
1、高三月考
2、高一高二階段測驗
一月份(05年)
1、期末考試(組卷、監考、閱卷、登分、分析總結)
【關鍵詞】提問 引領 開啟 智慧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2-0172-01
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就應該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的提問語,“問”出孩子的思維,“問”出孩子激情,“問”出孩子的創造。那么,怎樣才能“問”出孩子的思維?“問”出孩子的激情?“問”出孩子的創造呢?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盡量設計一些讓幼兒“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因為問題太易會使幼兒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幼兒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把一些重要的問題寫到教案當中。這樣在備課時設計一些問題會增加課堂互動的可能性;同時還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一些有效的討論。要將可能發生的一些問題作充分的考慮與應對,這樣才不會被動或被孩子問得瞠目結舌。在此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 巧妙激趣——引領幼兒發散思維的方向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思維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因而,“問題”和“思維”就形成了一對互生互動的組合,適時、適宜的提問能有效地促進思維向更寬、更廣的方向發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基礎,也是激發幼兒思維的源泉。因此,首先在問題的切入點上要有所選擇,應該側重于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幼兒發散思維。在活動“月亮姑娘做衣裳”中,在捕捉孩子興趣點的同時,提出了一個既簡單又能讓孩子們興奮的問題,把孩子們引入到一個自由想象,大膽表達的空間,使他們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發散。“你們見過月亮嗎?你見過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它像什么?”有的說:“彎彎的,像香蕉”;有的說:“像小船,兩邊翹”;有的說:“像眉毛”;還有的說:“像圓盤”、“像鏡子”……因為興趣,所以關注;因為興趣,所以愿意大膽、積極地思考。一個簡單、不起眼的小問題,更容易起到指引和促進的作用。給了孩子一個明確的思考內容,也激勵著孩子向不同的角度發散思維。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更可貴的是,改變了孩子“人云亦云”的習慣,使他們的思維得到了真實、有效的發散。
二 精心設疑——搭建幼兒創造想象的橋梁
在活動中,教師要圍繞目標、內容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來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拓展幼兒的視野。只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才能提高幼兒園活動效率,才能激發幼兒不同角度的思維,從而拓寬幼兒的知識面。而有時重難點的解決不可能一步到位,往往需要逐層深入,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把疑難問題分成幾個小問題逐個提出,樹立一些“路標”,啟發幼兒循著“路標”前進,找到解題途徑。設置問題時,應該環環相扣,既要考慮教材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又要兼顧孩子認知活動的順序,以便解決問題時能層層剝筍,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在詩歌《云彩和風兒》中,結合教具,筆者設計了以下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平時你看到的云會動嗎?”“為什么說云是有趣的云,風是能干的風?”“散文詩中的風都把云彩變成了什么?”“你還見過云彩變成什么的?”……聽著孩子們的講述,不禁為他們的想象震驚。從中也深深地感悟到:當孩子的思維形成定勢時,教師要設計一些與原有問題相關的啟發性問題,幫助幼兒跳出原有思維的框架,給幼兒一個豁然開朗的境界,讓他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使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三 質疑引思——激發幼兒持久關注的動力
孔子曰:“疑,思之始,學之始。”有疑問才能產生認知需要和積極思維。思起于疑,教師應該為啟發幼兒思考,巧妙地布陣設疑,促使幼兒因疑而思。比如:在《種子的旅行》中,可以這樣提問:“蒲公英媽媽讓自己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個小傘兵,飛呀飛,到他們想要去的地方去旅行。你知道還有其他植物是怎么去旅行的嗎?”孩子們帶著問題去觀察,并和家長一起討論,查找資料。最終孩子們知道了植物傳播的幾種方法。一個帶有質疑性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拓展了幼兒探究的深度,更激發了幼兒求知的欲望。可見設疑、釋疑是幼兒獲取知識、增長經驗的有效途徑。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給孩子多一些質疑性提問,拓展幼兒思維的空間,挖掘幼兒深入探究的潛能。
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趨勢表明,技術變革給學習帶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當前信息化課堂所遭遇的最大挑戰就是低效問題——課堂往往精彩紛呈,然而學生的素養并未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變得非常緊迫。在幼兒教學層面,我從課堂教學活動的要素和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相結合的維度,研究信息技術在拓展幼兒學習新思路的有關方法和策略,并有了一些收獲。
幼兒學習方式得到優化
1. 創設學習情境,優化幼兒學習心理
實踐中發現,直觀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原來課堂教學中幼兒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隨意說話等現象大大減少,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質量、學習動力和學習自信心。另外,有效的學習情境既為幼兒的學習提供認知停靠點,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心向。這是情境的兩大功能,也是促進幼兒有意義學習的兩個先決條件。交互式電子白板設計的互動理念,以及交互式電子白板本身的互動性和操作性特點,作為一種變革性的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在幼兒心里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會激發幼兒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問題意識還可以激發幼兒勇于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如果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幼兒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他們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以中班數學活動《認識數字8》為例,這本來是個較枯燥的數學活動,但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呈現火車逼真的動畫,一下子就把孩子帶入學習情境,認識花園里的8朵小花、8只小蜜蜂……來到果園,發現果樹上有7個蘋果,仔細找找,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特有的神奇墨水功能,又在樹葉中找到一個,孩子就在拔開樹葉找蘋果的情境中,認識了7個加1個等于8個。又如書寫“8”這一環節,教師借助電子白板的記憶功能,先在白板上范寫“8”,然后交互式電子白板上會自動播放“8”的書寫過程,便于孩子在反復觀察中加深體會。
2. 記錄學習過程,重視學習品質的培養
《0歲~3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提出,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單純追求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記錄教師以往的授課內容和過程(包括幼兒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幼兒鞏固知識,調整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
在中班數學《圖形總動員》一課,幼兒先嘗試用單個圖形進行組合,很多幼兒只是將圖形拖過來就進行簡單組合,有兩名幼兒卻在反復組合、調整,最后通過思維碰撞,發現了圖片經過旋轉后,組合更豐富。幼兒的這一學習過程很快被教師即時錄制了下來,然后直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進行播放,并讓幼兒指出在這個視頻中發現了什么。這里重要的是幼兒發現了兩位同學之間相互商量的合作學習,認識到了同伴合作的優勢,懂得學習中要學會互相合作,互相幫助。
3. 展現學習榜樣,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指南》提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同時,《指南》建議“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流的機會”。因此,課堂上,我們就常會看到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小組或同伴之間交流、討論,以期待幼兒在此過程中學會討論、學會合作。而真實效果如何呢?我們會發現很多情況下,幼兒并不能如教師期望的那樣在進行同伴間的合作、練習,而是各自東張西望,直到教師布置下一個學習活動。那么,如何引導幼兒間進行有效的討論與合作呢?在實踐中,我們根據幼兒愛模仿的心理特點,采用了展現學習榜樣的方法,來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這種展現學習榜樣的方法,同樣適用于我們學習活動中操作指導、評價指導等環節,對幼兒學習方法的滲透起著十分明顯的效果。大班語言活動《月光雨》一課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進行自由仿編的環節。為提高孩子的參與面,教師在這里先播放了兩位小朋友一起商量、相互練習仿編的畫面,然后引導孩子根據畫面中的示范進行練習。通過這一榜樣示范,孩子們在討論練習的過程中,明顯有了較強的表達欲望,并能在一方說的過程中也仔細傾聽,學著為對方提出建議。
教師專業技能得到發展
在實踐中,我們始終關注幼兒學習個性,希望通過推進技術的應用研究,促進信息技術與幼兒園各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發現,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是教師授課、備課的好幫手,也成為教師評價、總結和反思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資源基礎。
1. 保障教師對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捕捉與處理
在傳統課堂上,我們所捕捉到的生成性資源,主要為孩子的發言、孩子呈現的書面作業等。很多生成性資源具有轉瞬即逝的特點,教師往往因沒能即時捕捉、回應,而成為課堂教學的遺憾。技術參與之下,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學習過程等都可成為我們有效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在雙語活動In class BCD 一課中,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視頻,在視頻中,男孩東東做了一些上課時不該做的事情,孩子們一邊觀看一邊提出建議。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播放視頻,可以暫停,教師可利用屏幕捕獲工具,將孩子提出建議的畫面及時捕捉下來,放在頁面旁,生成課堂互動資源,為接下來的一個個句型操練做鋪墊。因為這些畫面是孩子自己發現的,因而學習趣味性濃,能充分激發孩子參與練習的積極性。
交互式電子白板參與下的課堂,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不斷生成、充實教師原先的“課件”內容,不管是幼兒的正確理解,還是錯誤的回答,只要在白板上操作,交互式電子白板系統就會自動儲存這些寶貴的資料,從而生成每個教師每堂課的個性化“課件”(確切地說,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數字化記錄),并且成為教師以后教學的重要資源。
2. 實現師生積極對話的互動課堂環境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孩子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這要求我們改變過去那種太多的“傳話”和“獨白”的方式,走向對話與交流,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可以說,新課程所提倡的對話教學是對傳統獨白式教學的超越,而信息技術的支持,又無疑為互動教學提供了技術保障。傳統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課件在演示過程中學生無法參與,因為課件的內容無法更改。而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制作的“課件”(確切地說是教師數字化教案),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和參與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其特有的拖放、錄像、拼板等功能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孩子們很愿意參與其中,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優化了活動的過程。例如,小班科學活動《動物的腳印》一課,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教師在活動中設計了雪地中小動物留下腳印的逼真場景,首先讓孩子猜一猜,會是誰的腳印;然后在孩子認識逐步提高的基礎上,增加了比較的復雜性,設計了“腳印對對碰”游戲,該游戲中,孩子親自在白板上操作,能將小動物和腳印對應起來的,就會出現動聽的音效,同時小動物就會在畫面中消失,回到家里。整個活動到處閃動著孩子們探索、創新的火花,這都要歸功于交互式電子白板,是它發揮了巨大的魅力,使幼兒體會到了探索、嘗試、發現、創新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