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鍛煉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充分認識教育部《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的重要意義。
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是國家對學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證,也是學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權利,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加強組織領導
中心校成立落實教育部《規定》領導小組,劉任活動領導小組組長,丁任副組長,等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要抓好活動的落實。
三、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標準對體育課程的相關規定
國家課程標準規定,小學1—2年級每周4節體育課,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3節。各中小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保證體育課時的落實,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要采取措施逐步解決體育課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體育教師缺額較大的學校,一是在選配教師時要向體育學科傾斜;二是采取短期培訓的方式,培養部分兼職體育教師;三是臨時選聘部分教師擔任體育課教學。體育場地器材短缺的學校,一是要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體育場地設施基本條件;二是科學安排體育課教學時間、空間和內容,把大場地用足、用好,把小場地用大、用活;三是開發替代項目,拓展活動內容,解決場地狹小的困難。
四、認真組織實施大課間體育活動
我鎮確定把組織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基本平臺,實行課程化管理。
大課間體育活動課的時間要求:中小學校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二節課后各安排一次大課間活動,每次30分鐘,確保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鍛煉。
大課間體育活動課的內容:分為指令性內容、指導性內容和創造性內容三部分。指令性內容為:教育部指定的廣播操和冬季長跑等;指導性內容為:我縣根據實際情況指定的毽球、跳繩、武術操等;創造性內容是指由學校自主開發,多學科相融的活動項目,如:足球、軟式排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滑板車、自編操、溜旱冰、呼拉圈、武術、舞獅子、滾鐵環、竹竿舞、橡皮筋、隊列行進等等。
大課間體育活動課的管理:大課間體育活動實行課程化管理,各中小學校要把大課間體育活動納入學校課程,列入課表。明確校長、班主任是本校、本班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第一責任人,要負責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中心校開展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采取宏觀指導,要求各學校在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的大前提下,提倡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通過采取分時段、場地交替使用、創新活動形式、優選活動內容等辦法,不拘一格,制定出科學的實施方案。
五、組織開展評優評先活動
學校要將學生參與校園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每周要開展大課間活動情況、落實一小時活動情況的評比活動,對于組織有序、實施有方、活動氛圍濃厚的班級給予表彰,對表現突出、活動積極的學生給予表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要組織開展評優評先活動,將校園一小時體育活動落實情況作為學校年度考核重要指標,并與業績考評、評先評優直接掛鉤,在各種評先評優活動中實行“一票否決”。對于認真組織開展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學生體質健康得到明顯改善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引導學校落實《規定》的相關要求,以點帶面、榜樣示范,推動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不斷發展。
六、建立社會監督機制
中心校設立落實《規定》監督電話:。各中小學校要向社會公布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的工作方案、活動要求和監督電話,自覺接受社會、媒體和家長的監督。各學校要適時安排家長開放日,家長及社會、媒體可以直接到校,參觀學生一小時活動情況。切實發揮社會、媒體和家長的監督作用,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及時核查、反饋、整改。
七、建立專項督導機制
中心校要把保證中小學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作為專項督導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隨時進行抽查。要將督查結果通報全鄉并適時向社會公布,被督導單位要根據中心校提出的督導意見進行認真整改。
Abstract: With Tongnan Lotus Bridge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rocess and analysis for side span of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which will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關鍵詞:連續剛構;邊跨;支架預壓
Key words: continuous rigid frame;bridge side span;support pre-pressure
中圖分類號:U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6-0229-01
1支架預壓
此處支架由萬能桿件和碗扣式支架組合搭設而成,為方便就地取材和節省投資,預加載材料采用工地現成的鋼管。
1.1 荷載計算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腹板、頂底板均布加壓的方式進行試驗。該邊跨為單室,全長11.3m。底板寬度為6.5m,端橫隔梁部位為實心部位,重量最大,但該部位荷載由墩身承擔,故只需試驗支架上方的腹板和頂底板部位的承載能力。其中荷載最大的部位為兩邊腹板,腹板寬度是0.5-0.8m,高度為3.2m,腹板長度11.3m,則每列腹板重量為59.8噸;箱室寬度平均為5.2m,底板厚度為0.3m,底板重量為44.85噸,頂板厚度為0.28m,頂板重量為41.86噸,則該現澆段混凝土總重量為206.31噸。
1.2 預壓前底模預留拱度的確定
支架搭設完畢,在鋪設固定底模時,應盡量本著保證底模在預壓后做到不調整或少調整。除了使底模和支架貼合、穩定、平整外,還要結合地基、支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推算底模預留拱度的大小,來確定底模考慮預留拱度的標高,根據施工規范并結合本工程的特點,底模的預留拱度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支架承受施工荷載引起的彈性變形;
(2)支架及其節點由于施工荷載引起的非彈性變形;
(3)按照設計要求,在各跨跨中按二次拋物線設置向上預拱度。該梁段自身的預拱度,用橋梁專用軟件midas/civil計算得合攏端頭、梁段中點、墩支點三處的預拱度分別為5mm,3mm,1mm。
(4)為了確保該橋下凈空滿足設計要求,特意將該梁段箱底的標高按提高3mm控制,這樣對整個預壓也是很有好處的。
(5)由于支架基礎為群樁上接承臺,認為其剛度足夠大,故不考慮地基的變形,所以也無需在支架底部承臺處布置觀測點對地基的變形進行觀測。
綜合考慮以上幾點并結合施工經驗,底模的的整體預留拱度暫定為20mm。
1.3 支架搭設及驗收
按支架設計圖搭設好支架后,鋪設支架頂縱橫向方木,將頂層方木盡量調整到根據梁底標高推算的設計標高,同時加強對模板下支架的檢查,確保支架底傳遞荷載的枕木、工字鋼、底托不脫空,支架的各桿之間,支架與方木之間各接觸面緊密,無明顯縫隙。支架搭設完成后,要對支架的各個控制因素進行檢查驗收,確保其安全性。
1.4 預壓及測量
底模板鋪設好后,沿順橋向在該梁段的兩端和中間三個截面設置左、右共六個沉降觀測點,采用精密水準儀(精度要求每公里往返誤差1mm)進行變形測試。
預壓荷載分兩個等級進行取值,第一個階段預壓荷載取梁體自重的60%,第二個階段預壓荷載取梁體自重的120%。加載時做到均勻、對稱。對支架預壓施工特點,制定了相應的監控數據采集工序,即在以下每一工況下進行數據的采集:支架預壓前第一級加載(加載至總重量的60%)第二級加載(加載至總重量的120%)卸載前對支架結構進行檢查卸載。各加載程序及分級讀數在加載后立即測讀一次,并在加、卸載穩定后再讀取穩定讀數。在加載完成及卸載完成兩個預壓工況下對支架結構進行穩定性觀測,采用連續觀測方法,穩定性基準為每日觀測變形誤差累計小于2mm。
1.5 加載結果及數據分析
根據測量數據反應,加載結束三天后變形已經基本穩定,幾乎沒有沉降,底模的總體下沉值在9mm-18mm之間,這時安排卸載,卸載完成待變形穩定后測得其較之預壓前的下沉值即可得出支架非彈性變形,其值在7mm-16mm之間。卸載后與加載后的差值即支架彈性變形,其值在1mm-3mm之間。
通過預壓得到了支架的整體下沉值,消除了其非彈性變形,且取得了彈性變形值,因此需要根據預壓后得到的變形值對先前梁底模標高進行調整。具體計算可參照以下公式作為理論依據進行。
H沉=H最終-H前 (H沉為加載后最終沉降值,H最終為加載后最終讀,H前為加載前讀數);H彈=H最終-H卸(H彈為卸載后最終回彈值也即彈性變形,H卸為卸載后讀數);H塑=H卸-H前(H塑為塑性變形值);H調=H沉-H彈(調為模板調整處理值);H模=H設+H彈+H預拱(H模為施工時立模標高,H設為設計標高,H預拱為設計預拱度)。
由公式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三個截面的總體下沉值分別約為10mm、14mm、18mm,考慮其對應點的設計預拱度5mm、3mm、1mm,可得底模的預留拱度應分別為15mm、17mm、19mm。結合搭設支架后底模的整體預留拱度取值為20mm,可以看出,預壓前所取得預留拱度與試驗所取得的數據基本吻合,只需在各個對應截面處對底模做微調即可,且相應點處調整處理值為-5mm、-3mm、-1mm。
2結束語
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強度后拆除支架,對先前布設的6個點標高重新進行了跟蹤測量,橋面最終標高在正誤差1mm-6mm之間,完全符合設計和施工規范的要求。而且保證了橋梁線形美觀、流暢。
支架施工法中預壓可有效檢驗支架的整體受力性能,減小或消除支架非彈性變形,確定支架預拱度,較好地控制箱梁現澆的線形和標高,提高預定施工精度,保證現澆箱梁的質量,使成橋結構棱角分明、線形流暢。支架預壓不僅可提高結構安全性,而且對施工工藝的完善也有很大作用,因此應引起足夠重視,要從國內外相應的工程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類似支架倒塌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JTJ041-2000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關鍵詞:舍聯大橋 現澆段 平衡重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 A
在以往施工類似結構的橋梁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1#墩小里程和大里程側同時對稱安裝三角架,在小里程側的三角架上逐步加載以平衡大里程側的施工荷載,此處根據舍聯大橋的特殊地形,采用鋼絞線對拉,以解決平衡重問題,實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工程簡介
舍聯大橋上部結構為1×40m(預應力混凝土T型梁)+63m+115m+63m(連續剛構)+1×40m(預應力混凝土T型梁),下部結構為雙肢薄壁墩、實體式橋墩,1#墩現澆段,采用單箱單室,C50砼,全長4.38m,箱寬6m,翼板懸臂1m,全寬8m,梁高2.8m,邊跨現澆段一次性澆筑。舍聯大橋1#墩現澆段位于1#墩蓋梁上,由于1#墩高度已達到38.5m,不宜采用支架施工。故選擇在墩頂處先用工字鋼焊制三角架搭設平臺,再在平臺上搭設支架,支架搭設完畢,鋪設好底模,然后采用鋼筋預壓,量測數據設置底模高度(預留拱度),支邊模完畢,綁扎鋼筋,再支內模,然后灌注混凝土。澆筑前,在現澆段范圍內設置托架,以承載澆筑時的荷載。需對支架進行預壓,以確保安全和消除支架塑性變形,并根據預壓情況由監控方修正并確定立模標高。
2、平衡系統簡介
現澆段位于1#墩靠大里程一側,0#橋臺下邊坡為整體基巖,0#橋臺處錨固系統通過計算及現場實驗,能滿足要求,同時采用兩根位置平行且相對水平,強度為1860MPa,截面面積140mm2鋼絞線連接錨桿與1#墩墩頂蓋梁之間。在1#墩蓋梁上使用25t的千斤頂施加的預應力來平衡施工荷載。詳見下圖。
蓋梁上張拉錨固體系圖 邊坡上錨固大樣圖
3、 預應力檢算
現澆段砼順橋向長4.38m,根據截面形式分三段計算現澆段砼重量相對于墩身中線的彎矩,經計算現澆段對墩身中心線的彎矩為3056kN.m,墩身高度38.5m,鋼絞線位置至墩頂垂直高度2.02m,則需在蓋梁頂部施加的預拉力大小為
4、 墩身與承臺連接處混凝土裂縫驗算
只考慮墩身縱向主筋參與受力,根據Msteel軟件計算構件裂縫得如下計算結果:
受拉區鋼筋截面面積As = 43102.7 mm2
受拉區混凝土面積Ate = 5500000.0 mm2
配筋率ρte = As/Ate = 0.008 取ρte = 0.010
鋼筋相對粘結系數,帶肋鋼筋取v = 1.0
受拉區鋼筋等效直徑deq = 28.00 mm
截面有效剛度ho = 2156 mm
混凝土受彎構件受拉區縱向鋼筋應力:
C40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 f = 2.39 MPa
裂縫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
當 = -3.010
保護層厚度 c = 30 mm
構件受力特征系數αcr= 1.9。
因此構件最大裂縫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三級裂縫控制最大裂縫寬度限值0.2mm,故滿足要求。
5、預應力張拉
1#墩現澆段三角架上支架搭設完成后,在0#橋臺至1#墩上下游側各穿一根40m鋼絞線,進行張拉。張拉分為上下游兩側進行,分為兩級,第一級拉至50%,第二級拉至100%。張拉順序為上下游同時張拉,先張拉至50%應力油表讀數4Mpa,持荷5分鐘后,再拉至100%應力油表讀數8Mpa。
位移測量監控:張拉前先在1#墩蓋梁上下游側分別做3個位移觀測點,用全站儀測出3個點的坐標,然后在第一級張拉完成后,再測出位移觀測點的坐標。最后完成第二級張拉后,再測出位移觀測點的坐標。
結果:張拉力50%時,位移量為4mm,張拉力為100%時,位移量為8mm(往0#橋臺方向)。
6、支架預壓
預壓荷載為設計荷載的120%即95.3t,荷載按混凝土澆注順序分級加載,荷載預壓等級分六個等級,分別為20%,40%,60%,80%,100%及120%,按照沉降觀測規范測量,最后一級預壓持續時間不少于2天,卸載也按照相同等級進行,無論加載還是卸載,均需要對支架布設位移觀測點。
預壓采用鋼筋預壓,預壓錢先在支架上做6個位移觀測點,用全站儀將6個位移觀測點的數據抄出后記錄。再用鋼筋對支架進行分級預壓。預壓至120%時,對6個位移觀測點進行觀測并記錄數據。最后一級預壓持續2天后,再對6個位移觀測點進行觀測并記錄數據。之后卸載,卸載至0%,最后對6個位移觀測點進行觀測并記錄數據。
結果:預壓至120%時,位移量為10mm(往1#墩方向),高程降低3mm;穩壓兩天后位移量及高程與張拉至120%時無變化;卸載完成后,位移量相對于預壓至120%時往0#橋臺移動8mm,高程相對于預壓至120%時升高2mm。
7、結論
根據現場實施論證,通過位移數據得出0#橋臺至1#墩的鋼絞線施加的預應力平衡了施工所帶來了荷載,解決了平衡重的問題。對墩身較高及V形山谷等特殊地形無法搭設支架時,較為適用,并有效減少了成本投入、避免了高風險安全問題、保證了箱梁質量、節約了工期。
參考文獻
【關鍵詞】奧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西莫林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5-0080-01
將HP(幽門螺桿菌)根除是治療HP消化性潰瘍的有效手段,現階段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為短程三聯療法,國外也主張以質子泵抑制劑或鉍劑為基礎,為患者實施三聯療法,治療時間約為7至10天,患者治療效果與耐藥性和治療依從性存在較大關聯[1]。本文主要分析兩種短程三聯方案在患者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間收治的62例患者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平分為兩組,每組各31例病例,所有患者均為來我院接受療養的患者。觀察組利用奧美拉唑、阿西莫林與呋喃唑酮聯合治療,年齡在25至50歲間,平均年齡35.62±5.39歲,病程在2個月至4年間,平均病程2.37±5.83年,潰瘍直徑8.63±3.93毫米。對照組采用奧美拉唑、阿西莫林與甲硝唑聯合治療,年齡在24至49歲間,平均年齡35.74±4.68歲,病程在1個月至4年間,平均病程2.35±5.15年,潰瘍直徑8.34±3.76毫米。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距離幽門30毫米部位,選取胃黏膜組織一塊行組織學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為陽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取20毫克奧美拉唑給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取1000毫克阿莫西林給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取100毫克呋喃唑酮給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
對照組:取20毫克奧美拉唑給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取1000毫克阿莫西林給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取400毫克甲硝唑給予患者服用,每天2次。
兩組患者均根據醫囑服用藥物,服用1周后,繼續取20毫克奧美拉唑給予患者口服,每天1次,持續服用14天。
1.3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行HP檢測與胃鏡檢查。治愈:患者潰瘍完全消失,有瘢痕形成。有效:患者潰瘍面積縮小比例超過50%。無效:患者潰瘍面積縮小比例不超過50%。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經研究得知,觀察組中治愈患者23例,治療有效患者7例,治療無效患者1例,總有效率為96.8%。對照組中治愈患者17例,治療有效患者8例,治療無效患者6例,總有效率為80.6%。觀察組治療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通過研究發現,觀察組中有3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腹瀉2例、惡心1例,不良反應率為9.7%;對照組中有6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腹瀉4例、便秘2例,不良反應率為19.4%。觀察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出現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中,可以通過將幽門螺桿菌感染清除,對患者進行治療,促進其疾病的好轉。現階段,奧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種藥物的聯合使用在幽門螺桿菌消化性潰瘍疾病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不過目前幽門螺桿菌對甲硝唑的耐藥性明顯增強[2]。
近幾年,呋喃唑酮在消化性潰瘍疾病中也逐漸被應用,據相關資料顯示,呋喃唑酮的敏感性較強,它對于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黏膜血流增加,對潰瘍愈合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3]。
同時還有相關資料顯示,將阿莫西林與呋喃唑酮、奧美拉唑聯合使用,其抗幽門螺桿菌的活性明顯增強[4]。從本次研究中可以了解到,觀察組患者通過使用呋喃唑酮、奧美拉唑、阿莫西林三種藥物的聯合治療,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患者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這種治療方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駱國才,張天輝,張慶.雷貝拉唑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84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4(06):813-815.
[2]邱德臻.兩種短程三聯方案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療效比較[J].中國鄉村醫藥,2007(07):17-18.
關鍵詞:連霍國家高速公路;改建;四臺;長大縱坡;
我院承擔的設計段根據路基寬度及交通流向分為幾個不同的段落,其中包括整體式路基段落(K494+700~K502+450,7.75 km),分離式路基段落(K502+450~K510+500,8.05 km),上行線路段(SK510+500- SK552+462.303,41.962km),下行線路段(XK510+500~ XK559+378.764,48.879km)。本設計段的重點為四臺前后的長大縱坡路段(簡稱“四臺大坡”),“四臺大坡”段是在原有二級道路上改建為一級公路的。受相對高差控制,改建時,將原有二級公路作為上行線使用,另外展線新辟了下行線。下行線縱面設置有連續33km的下坡路段,平均縱坡為3.3%。從道路使用的效果看,上行線雖然縱坡更大(其中有19公里平均縱坡5.03%),但不致于發生安全事故。而下行線由于是長大下坡,經常發生安全事故,特別是大型貨車的惡性事故。
設計階段的重點就是要首先對現場重點路段的進行調查研究,同時針對“工可報告”中提出的推薦方案進一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比選方案。本文編寫的思路是針對“工可報告”中提出的方案進行詳細研究,肯定工可研究成果的同時,盡可能的發掘工可中的不足和疏漏,并在設計階段將這些疏漏解決或完善,最終更好的完成設計階段的任務,從而達到預期的改建目標。
1、“工可報告”關于“四臺”的研究成果
“四臺大坡”段上行線中有連續大于3%上坡路段19km,平均縱坡為5.03%,最大縱坡5.95%。“四臺大坡”段下行線有連續下坡33km,平均縱坡3.3%。現有道路投入運營后,下行線交通事故頻發,交通管理部門增設了避險車道15處、警告標志、強制性剎車檢測站(2處)等設施,使交通事故率得到一定的控制。而上行線因縱坡大而影響大型車輛的運行速度。
上行線在實際運營中,由于大型貨車的爬坡能力有限,在遠景交通量增大時會嚴重影響道路的通行能力。下行線在實際運營中經常發生惡通事故,增加了必要的安全設施后,使惡通事故有了一定程度的減少。
2、對工可報告中改建方案的總體評價
“工可報告”中對“四臺大坡”段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基于充分利用舊路的改建方案,并配以大量的安全措施進行本路段的安全控制,但由于“四臺大坡”的“先天條件”不足,僅僅通過對既有安全設施改造補充以達到對于整個路段安全的改造目的是遠遠不夠的。
“工可報告”存在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缺少車型比例的相關預測資料;對于舊路的交通狀況、事故路段等資料調查不足;一級改高速,只定位在原路基上改建,缺乏較大范圍的路線方案比較;交通設施相對不完善。
3、對于初設方案的總體評價
工可報告中對于四臺大坡路段進行了一定的調研和分析,同時擬定出了相應的改造措施,但是作為設計階段,尤其是“四臺大坡”這一“瓶頸”路段,沒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比選方案和較好的改建方案,只是單憑通過沿線安全設施來控制安全問題,這對于本項目改造所需要達到的目標是相差甚遠的,遠期隨著交通流量的增加,這種只治標不治本的改建模式,勢必會暴露出潛在的危險,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對于“四臺大坡”路段的改建方案必須予以關注和重視,想方設法的通過一次性的成功改建,避免遠期潛在的無法預料的損失。
下面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對工可報告中提出的方案和我院提出的設計階段建議的方案作出對比分析,希望得到最適合的改建方案。
1)工程改建方案
工可報告中對于 “四臺大坡”段主要提出如下改建方案:
①維持舊路平面及縱斷面線形不變,基本利用舊路構造物,重新加鋪路面結構;上行線增加爬坡車道,下行線在既有避險車道的基礎上進行避險車道的改造并根據路段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避險車道。
②完善全線的交通安全設施。
我院建議初步設計階段采用的方案:
①上行線維持舊路線形指標不變,全線增加爬坡車道,即將原二車道斷面變成三車道斷面,將最右側車道定位爬坡專用道,同時適當間距增加緊急停車帶。下行線采用新建方案,路基寬度采用12.25m,雙車到設計。新建段落起點與既有下行線K509+000對應,終點與K544+000對應,新建路段長度約為43.461公里。
②完善全線的交通安全設施,保證全線安保的“無縫”設計。
通過上述對比可知,我院推薦采用的改建方案不但可以有效的保證連霍高速新疆段的整體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可以大大的降低事故發生的隱患,通過一次改建,達到遠期無憂的效果。
1)沿線安全設施
工可報告中建議采用的安全設施基本合理,但對于“四臺大坡”這種“先天不足”路段,單憑安全設施的控制是不夠,只有解決“本質”上的問題,改變長大下坡,配合較好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才能真正發揮安全設施的真正功效。
2)通行能力、服務水平的改善
通過對于舊路上行線增加專用爬坡車道、下行線開辟新線改變平均縱坡的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的保證了行車安全,同時充分的保證了整個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進而保證了整個連霍高速公路的整體通暢和高效運營,這對于連霍高速實現全線高標準,打造歐亞大通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工程投資
經過對“四臺大坡”路段的投資分析,原工可改建方案對應的投資總金額約為3.975億元,相反,經過將上行線改造為三車道、新建下行線同時完善全線的安全設施,這種方案較對應的總投資為10.225億元(其中新建下行線投資約5.808億元),投資增加了6.25億元。
結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公路建設項目中的新工藝、新方法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公路人正在實現著一個又一個公路建設壯舉。但對于像“四臺大坡”這種特殊地形、地質及氣候條件下形成的特殊交通狀況,我們仍然沒有“更好的方法”來加以解決。因此,真正保證連霍高速公路的全線高速運營,又能經濟合理的解決“四臺”的瓶頸問題,是我們今后工作中重點研究的方向。本文是筆者在項目設計中總結和整理的微小經驗成果,尚有不足和欠缺之處,今后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和研究彌補,并使之逐漸趨于完善。
參考文獻:
[1] 陳軍. 公路線形連續性設計方法的研究[D]長安大學, 2003 .
[2] 李孟緒. 山區高速公路長陡縱坡設計理念及案例分析[J]. 交通標準化, 2008, (09) .
[3] 鄒賢文.山區高速公路長大連續縱坡運行車速連續性研究[D]. 湖南大學,2008,(09)
[4] 史小麗. 基于交通安全的西部公路線形設計標準研究[D]長安大學, 2005 .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之一,隨著人口老年化、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其發生率呈明顯增高趨勢[1],是導致老年人行動障礙、明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臨床上對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多傾向于手術治療,術后康復功能鍛煉對恢復髖關節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2009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持續性護理模式,指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功能鍛煉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12月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92例,年齡≥60歲。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7例和對照組45例。觀察組男20例,女27例,年齡60~89歲,平均(72.8±9.2)歲;受傷原因:自己跌倒34例,他人撞倒7例,車禍6例;手術方式:內固定8例,全髖置換15例,半髖置換24例;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高血壓7例。對照組男18例,女27例,年齡60~87歲,平均(71.9±8.8)歲;受傷原因:自己跌倒29例,他人撞倒9例,車禍7例;手術方式:內同定7例,全髖置換15例,半髖置換23例;合并有糖尿病6例,合并有高血壓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傷原因、手術方式、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出院后進行門診隨訪。觀察組采用指導患者術后康復功能鍛煉為中心的持續性護理方案。具體措施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進行宣教,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向患者講述功能鍛煉的目的和方法,針對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的功能鍛煉方案,增強患者的信心。②術后根據患者具體臨床情況,在無痛的狀況下進行循序漸進、主動功能鍛煉和被動功能鍛煉相結合的功能鍛煉。指導患者術后盡早進行功能訓練,早期主要是進行股四頭肌、臀大肌、髂腰肌等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后期主要是進行髖外展、仰臥位直腿抬高運動等肌肉的等張收縮訓練以及關節活動范圍訓練,并逐步進行負重與行走訓練。③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并結合醫生的意見開出功能鍛煉護囑單,將鍛煉方法具體化,鍛煉量量化,住院期間護士每日督促并評價患者功能鍛煉護囑單執行情況及鍛煉后的反應,以便及時調整鍛煉方法及鍛煉量。④出院時除發放髖關節術后的出院指導,還要給患者詳細制定出院后的鍛煉計劃,指導患者每日的鍛煉方法及鍛煉量,并請家屬督促執行情況。⑤對患者定期進行隨訪,每周護士上門回訪1次,術后1個月后每周電話回訪1次,1w上門回訪1次,3個月后2w電話回訪1次,每月上門回訪1次至術后6個月。指導并評價患者及家屬遵醫囑進行康復訓練的情況,解答并指導患者在康復訓練中遇到的問題。
1.3 觀察指標 術后6個月對患者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價,采用Harris髖關節評分法:包括疼痛程度44分、步態11分、功能(走樓梯4分、使用交通工具1分、坐5分、穿鞋襪4分,共14分)、行走輔助器11分、行走距離11分、是否有畸形4分和活動度5分,共100分,分為優90~100 分,良80~89 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優良率=(優+良)/觀察人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Harris髖關節評分結果比較見表l。
3討論
老年人骨質疏松、骨小梁萎縮,輕微間接外力作用即可造成股骨頸骨折。如果跌倒時大粗隆部先著地,直接暴力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導致老年股骨頸骨折[2]。目前臨床上對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多傾向于手術治療。由于老年人體質弱,創傷及手術臥床給患者帶來許多不良影響,而且由于股骨頸的解剖特點,供血相對不足,骨折愈合緩慢,術后長時間臥床及制動,易發生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強直、韌帶攣縮等并發癥[3]。為恢復下肢肌力,有效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術后以康復功能鍛煉為中心的持續性護理指導顯得尤為重要。而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降低,喜歡根據老經驗辦事。在臨床中常有一部分老年人因害怕疼痛,擔心切口裂開,擔心再次跌倒,不配合鍛煉;還有一部分老人則很要強,超負荷鍛煉。針對上述情況及老年人的特點,通過功能鍛煉護囑單,將鍛煉方法具體化,鍛煉量量化,運用多種健康教育形式對患者進行持續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幫助老年患者正確應對術后康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促進血腫和滲出物吸收,防止關節粘連僵直,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預防肌肉萎縮,強化肌肉力量,預防和減少各類并發癥,盡快恢復肢體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4]。
在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后即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針對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的功能鍛煉方案,通過功能鍛煉護囑單使患者及家屬了解鍛煉的重要性與方法。術后指導患者進行循序漸進、主動功能鍛煉和被動功能鍛煉相結合的康復功能鍛煉。并在患者出院后實施定期隨訪、指導的持續性護理方法,了解并評價患者的康復情況,解答患者康復鍛煉中遇到的問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66.7%,觀察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87.2%,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增高(P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本文在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以瑜伽(女)、太極扇(男生)有氧運動處方,經過實驗測試。結果表明:實施有氧運動方案,能有效的改善大學生身體形態、提高心肺功能、力量素質、柔韌性、平衡能力,實際鍛煉效果明顯、切實可行。
關鍵詞 有氧運動方案 體質 形態 機能 瑜伽 太極扇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取本校的大學二年級學生共200人,均為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非體育專業學生。在200名實驗對象中分為男子組和女子組。按照方案進行16周的以太極扇(男子)、瑜伽(女生)有氧運動。自身對照法,觀察實驗前、后,身體、形態、機能、體質等指標變化,并進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處方的鍛煉效果。
二、結果與分析
(一)有氧運動方案制定與實施
從實驗設計的角度考慮,有氧運動方案的內容、難度安排以實驗對象運動能力、技能為依據,對場地、器材的需求盡可能簡單,以提高可行性。從受試者角度思考,方案符合受試者年齡、性別、性格的特點,適合在高校開展的,大學生感興趣的。太極扇對于男生而言,具備武術韻味招式與性格特點相匹配。主要內容:基本步伐、呼吸練習、游戲、太極扇練習,組織形式為單人、分組、全隊練習和小組交流。針對女生健身運動現狀以及生理特點,將具有藝術性、全面性特點,集塑體、減壓和美感為一體的瑜伽練習作為運動處方內容。主要內容為拉伸練習、意念冥想、游戲、瑜伽練習,組織形式為單人、分組、全隊和小組交流。
這2種運動項目適合男女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對于身體素質、基本技術要求不是很高,研究結果有現實意義。依據陽光體育運動主旨,本實驗每次課的時間90min,總共鍛煉16周,每周進行1次。
(二)心率測定
實驗中強度保持在:心率:(220-年齡)80%至(220-年齡)60%之間的練習。以20歲的大學生為例,其心率在160次/分。
(三)實驗測試、分析
1.實驗對大學生形態指標影響
實驗前后身高沒有變化,體重、胸圍指標實驗前、后變化不明顯(P>0.05)。女生臀圍、BMI指標有差異顯著(P
表明,瑜伽和太極扇對腰臀部效果有效,特別是瑜伽對于女生腰圍改善更大。
2.實驗對心肺功能指標的影響由
實驗前后,安靜心率下降(P
3.實驗對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
太極扇和瑜伽有氧練習,肌肉力量、肌肉柔韌性實驗前后均有上升,有顯著差異(P
4.實驗對反應能力、平衡能力的影響
反應能力的指標(反應時)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平衡能力的指標(閉眼單腿站立) 均有明顯上升(P
三、結論與建議
(一)瑜伽和太極扇有氧運動符合大學生生理特點和興趣愛好。活動時間為每次90分鐘,強度要求心率保持在120-160次/分鐘,每周1次,共16周,鍛煉效果明顯,。高校可以適當采用此模式組織大學生體育教學鍛煉活動,有針對性地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機能水平。
(二)太極扇有氧運動對改善男大學生的身體形態是有效的,表現為腰圍、臀圍、BMI腰皮褶厚實驗前后具有明顯下降。瑜伽有氧運動方案對改變女大學生身體形態具有積極效果。
(三)監測指標顯示,瑜伽和太極扇兩項有氧運動方案能使大學生安靜心率明顯降低,肺活量增大,肌力增強,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提高,閉眼單腿時間明顯加長,可以有效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力量素質、柔韌性,提高平衡力。應注意按照不同實驗對象運動水平設計不同的有氧運動處方。
參考文獻:
【關鍵詞】疼痛護理方案;骨質疏松;腰背痛;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以骨質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質疏松癥多發于60歲以后絕經后的老年人,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腰背部疼痛、腰背四肢伸長縮短,駝背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有效改善老年女性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故本院進行此次實驗,現總結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接收老年女性骨質疏松腰背痛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試行)》,且經雙能X線吸收法進而骨密度測定儀確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并排除腰背部患有其他疾病、惡性腫瘤、重要器官功能疾病及精神認識疾病的患者。為配合治療,所有患者于治療前一月開始停用其他的鎮痛劑或止痛藥。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有患者23例,年齡60~76歲;觀察組有患者23例,年齡60~7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資料,結果(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藥物治療:患者每天接受肌肉注射密蓋息50U,口服鈣爾奇D片600mg和阿倫磷酸鹽10mg。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疼痛護理方案:(1)為每位患者建立專門的健康檔案,并將每次的疼痛護理干預的結果都記錄好;在患者治療前對患者進行VAS、ADL和SCL的評分,并根據結果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疼痛護理方案;(2)在患者入院后與患者進行談話,每周至少五次,每次不低于30min,在談話前護理人員要制定談話的目標與側重點,不要進行漫無目的、無效率的談話:第一次以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繪制疼痛曲線;第二次主要向患者詳細介紹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腰背痛的發病機制、處理方式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第三次以向患者介紹骨質疏松疼痛的治療方法,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指導并幫助患者掌握功能鍛煉分方式;第四次談話注重以患者的心理輔導為主,并詢問患者對疼痛護理方案的感受與意見;第五次就護理中的一些具體問題與患者討論,從而更好的修正疼痛護理方案;(2)指導并幫助患者識別并繪制疼痛曲線,讓患者能夠清楚的了解自己病情的變化,主動的參與到護理過程中,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內容包括以患者能夠正確的描述疼痛的部位與范圍;患者能夠根據VAS評分對自身疼痛程度打分,并根據每天打分的結果繪制疼痛曲線;(3)由專業的理療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功能鍛煉的具體方案;護理人員監督并幫助患者進行;若患者出現急性疼痛需立即臥床;在疼痛緩解后,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和功能鍛煉,如每天慢走2次,每次行走30min,患者每天進行1次半小時的腰背肌功能鍛煉[2.3]。
對比兩組護理前、護理一個月后、護理三個月后的VAS,ADL和SCL-90的分數。
1.3統計學意義
應用 SPSS 16.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2.結果
2.1兩組患者VAS分數比較
觀察組護理一月后與護理三月后的VAS分數與對照組對比,結果(P
2.2兩組患者ADL和SCL分數比較
觀察組護理一月后與護理三月后的ADL和 SCL分數與對照組對比,結果(P
3.討論
疼痛護理方案幫助老年女性患者很好的了解骨質疏松腰背痛的機制,提高了他們對骨質疏松疼痛的認識。并通過識別與繪制疼痛曲線,和有效的功能鍛煉,降低患者對藥物治療的醫療心理,提升了患者治療的主動性。疼痛護理方案中的重點是護患之間的對話,有效的對話溝通,加深了護患之間的了解,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更了解,也可以讓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更好的進行護理。
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的VAS、ADL和 SCL的分數均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李曉蘭,王慧文. 疼痛護理方案對老年女性骨質疏松腰背痛患者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2013,24(28):32-34.
超級方案一
這是第一套方案,它主要幫你搞定平日工作中積累的下半身脂肪。你可以先拿出2-3分鐘讓身體熱起來,然后每個動作做兩組,每組爭取在45秒內完成,組間休息不要超過15秒鐘。休息結束后趕緊開始下一個動作。
徒手蹲起
鍛煉部位:大腿、臀部、小腿肌肉群、部分腹肌
雙腳分開,與肩膀同寬。
雙手可以扶在腦后,重心下移,慢慢彎屈膝蓋直至最低點,保持三秒鐘左右,慢慢回復到初始姿勢。下蹲得越低,肌肉被調動得也就越多,效果也就越好。另外不要讓雙腿膝蓋超過腳尖。
徒手箭步蹲
鍛煉部位:大腿、臀部、小腿和部分腹肌
成站姿準備,雙腳分開比臀部略寬。
雙手可以自然下垂置于身體兩側,以右側舉例,右腿向前邁出一大步,使右腿膝蓋彎曲。之后重心向下和前方轉移,使身體下降,直至右腿膝蓋成90度角。在這里保持1-2秒鐘后,返回初始的位置。完成20次后,換另一邊。
模擬登山練習
鍛煉部位:腹肌、臀部和大腿肌肉群
成俯臥撐姿勢準備好,雙手手掌比肩膀略寬。
以右側為例,左腿伸直蹬地支撐身體,右腿膝蓋盡量與胸部貼近。直至你可以做到的最大位置,在這個位置停留兩秒鐘,之后慢慢返回蹬地的狀態。完成18次之后,換另一邊。
仰臥舉腿
鍛煉部位:腰腹部、臀部肌肉
仰臥躺在地板或者墊子上,雙手自然攤開,但不要撐地。
慢慢抬起雙腳,使它們不要貼地,以右腿為例,先慢慢抬起右腿至與地面成45度角,保持一秒鐘后,左右替起落。這個動作可以最大程度強化腹肌,相信做過30個,腹部就已經有強烈的灼燒感了。
仰臥蹬車
鍛煉部位:腰腹部肌肉
仰臥躺在地板或者墊子上,雙手扶住頭部。
雙腳離地,使右腿向上45度方向伸直,左腿彎屈,同時用右手手肘盡量和左膝蓋貼近,保持一秒鐘后,換另一個對角方向重復動作,直至每一邊完成20次。
超級方案二
第二套方案主要針對上半身的塑造,誰都想穿襯衣的時候讓自己看起來更雄壯一些。在這個方案中,前期準備基本相近,你可以先拿出2-3分鐘讓身體熱起來,然后每個動作做兩組,每組爭取在45秒內完成,組間休息不要超過15秒鐘。休息結束后趕緊開始下一個動作。
縱握引體向上
鍛煉部位:背部、二頭肌、部分腹肌
縱握引體向上的手柄不難做,在門框上釘上兩個把手就好,雙手抓住把手,準備時可以讓雙腳踩在一個小凳子上,真正做時再彎屈雙腿。
背部和二頭肌發力,使身體向上拉,這個動作一定要做到最高點,才會效果最好,之后在最高點停留一秒鐘,返回起點,再做下一個。這個動作你至少要做八個才OK。
俯臥撐
鍛煉部位:胸肌、三頭肌和肩部肌肉
俯臥撐的姿勢大家都會,但請注意一定要標準才會效果最好:腰部不要下塌、臀部不要翹起。
彎屈肘部,使整個身體下降貼近地面。在最低點的時候,可以試著停留幾秒鐘,之后再撐起身體,返回起點,這個動作你要在一組之內完成至少25次。
三頭肌屈伸
鍛煉部位:三頭肌、腹肌
準備兩把結實的椅子,將椅面相對擺在一起,雙手撐住其中一把的椅面,雙臂伸直;將雙腳搭在另外一把上面。
雙臂慢慢彎屈,使身體重心下移,這時你的三頭肌會有強烈的緊張感,下降至最低點時,不要停留,直接返回初始位置。完成全套動作20次。
轉體式仰臥起坐
鍛煉部位:腰腹部
膝蓋稍稍彎屈,成仰臥姿勢準備好,腹部發力使上半身離開地面。
將雙手握在一起,開始做仰臥起坐的動作,注意當身體一邊起至最高點時,一邊完成附加的轉體動作,使一側肘部貼近地面,完成對腰部肌肉的刺激。這個動作你一組可以挑戰30次。
靠墻蹲踞練習
鍛煉部位:臀部、大腿、部分腹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