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無形資產評估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收益法
一、無形資產的概念及特征
何為無形資產,按照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頒布的《國際評估指南(四)》的定義,無形資產是以經濟特性而顯示其存在的一種資產,它不具有具體的物理形態,但是能夠給其擁有者帶來權益和特權,通常表現為為其擁有者帶來收益。對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也有相應的定義,它把無形資產界定為:“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無形資產課分為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而我國《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是這樣定義無形資產的,它有此規定:“本準則所稱無形資產,是指特定主體所控制的,不具備實物形態,對生產經營長期發揮作用且能帶來經濟收益的資源。”綜合以上有關于無形資產的定義,本文把無形資產定義為:“由特定權利主體所控制或者擁有,不具有獨立實物形態收益法,能夠對其控制者或擁有者的生產經營發揮長期作用,并能夠為其擁有者或控制者帶來長期經濟利益的資源。”
根據上述幾種對于無形資產的定義,本文對無形資產的特征歸納如下:首先,無形資產表現出無形性的特征,既無形資產沒有實物形態,并且它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業具有無形性。其次,無形資產表現出收益性的特征,它的權利主體能夠通過使用無形資產獲得持續的經濟利益。再次,無形資產表現出價值不易計量的特征,絕大多數無形資產和企業所擁有的其他資產一樣具有賬面價值或價格,但是此賬面價值或價格并沒有反映其真實價值。最后,無形資產的擁有者使用無形資產獲取未來收益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無形資產的潛在價值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這種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使得無形資產價值的確定很復雜。
二、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中收益法的選用
(一)收益法的選用
資產評估的方法有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種。由于無形資產也是資產的一種,所以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也可以采用收益法、成本法、市場法,這其中使用成本法評估無形資產的適用范圍比較小;使用市場法評估無形資產由于缺乏一個充分發育、活躍的資產市場,同時缺乏評估市場的參照物及其相關的指標、技術參數,并且它們屬于演繹方法,所以市場法僅適合資產特性比較簡單的無形資產;收益法作為一種分析方法,最適合無形資產尤其是復雜無形資產的評估,也最能體現無形資產的實際價值。因此,目前我國資產評估界主要采用收益法來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中華。
(二)應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價值的前提條件
1、擬評估的無形資產必須能夠在未來的使用中給其擁有者帶來收益,既有產生預期收益的能力,且這種預期收益要能夠用貨幣加以衡量的。
2、對于無形資產的所有者來說,其在持有時所承擔的風險也必須是可以用貨幣加以計量的。
如果無形資產的所有者在其投資于無形資產后不能產生預期收益或者說產生的預期收益不穩定且數量很少,沒有規律性可言,那么此時使用收益法來進行無形資產的評估就是不恰當的,也是不科學的。
三、運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收益法模型中有關參數的確定不容易規范
首先,如何來確定預期收益具有不規范性。預期收益是無形資產能夠給其所有者帶來的未來的預期收益額,而這一收益額通常有多種表現形式,比如利潤總額、凈利潤、營運型凈現會流量和投資型凈現金流量,這些表現形式又各有各的計算口徑和財務含義,它們是有區別的。但是在評估實務的操作中,評估人員是有可能忽略這些區別的收益法,從而導致濫用現象突出。再者由于預期收益具有不確定性,預測難度較大,導致在實務中經常出現以當前收益代替預期收益的現象。
其次,如何準確把握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具有爭議性。無形資產給其擁有者帶來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也稱有效期限,具體是指無形資產能夠被持續使用并獲得超額收益的時間。損耗在無形資產的使用中是客觀存在的,有效期限的確定依賴于無形資產損耗價值量的準確計量。由于無形資產沒有實體形態,不像有形資產一樣存在有形損耗,因此,評估實務界對無形資產的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的判斷和確定存在著爭議性,不同的評估師可能對預期收益的持續時間有不同的看法,從而產生一定的爭議。
再次,在如何確定折現率方面具有一些不足。折現率本質上是被評估資產所在行業的平均收益率,它是收益法評估結果影響最為敏感的因素,由無風險報酬率和風險報酬率組成。無風險報酬率通常以政府發行的國庫券利率和銀行儲蓄利率作為參照依據,是比較容易確定的。而風險報酬率到目前為止通常還只能依據現代財務理論中關于投資報酬率的一些定性結論來幫助確定,由于實際的評估工作中,獲取一些有價值的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相關的參數還是存在不少困難,因此,在使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的過程當中,準確確定折現率還有一些實際的困難。
(二)使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的實際操作存在著不足
1、無形資產評估的范圍和標準界定不清晰。運用收益法評估無形資產,首先必須明確哪些資產屬于無形資產,哪些可以進入被評估的范圍,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界定依然不清楚。在國資委的《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中有這樣的規定:企業的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必須納人評估范圍。無形資產評估相關規定在規范了評估行為的同時,也忽略了對土地使用權和企業品牌以及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的規范。此外,關于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商譽等無形資產在我國也無成熟的評估標準,評估結果難以反映企業的實際價值,具體操作起來誤差很大。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無形資產的計價評估;部分企業在對無形資產進行作價計股時往往只限于商標、專利等比較易于評估的無形資產,而那些評估難度較大的無形資產價值如商譽、特許經營權等則沒有得到真實的反映,從而造成了無形資產的流失。
2、從事無形資產評估人員的個人素質和知識水平有待提高
對于從事無形資產評估的人員來說收益法,必須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業務素質。由于用收益法來評估無形資產需要用到較多的數理模型,涉及到較多的數學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評估人員要有良好的數學功底。另外,由于評估業務本身就會涉及到很多的會計和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對一些會計報表必須十分熟悉,所以從事無形資產評估的評估人員也要有比較多的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儲備中華。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評估需求大增,這其中既包括企業并購重組方面的無形資產評估需求,也包括大量的IPO方面的無形資產評估需求,各家評估機構都紛紛招兵買馬,很多專業素養和業務素質以及職業道德并不符合資產評估行業要求的人員也進入評估師這個行當,導致一些評估機構出具的關于無形資產的評估報告質量受到嚴重質疑,甚至為了獲得業務而作假,嚴重損害了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的聲譽。
3、無形資產評估行業法律監督不健全
近些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無形資產對于企業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提高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競爭能力方面,無形資產的多寡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隨著市場主體逐漸認識到無形資產對于他們的作用,無形資產的評估的需求也就應運而生。由于大量的資產評估機構進入無形資產評估這一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市場的競爭可謂激烈異常。為了能得到更多的無形資產的評估業務,有的評估機構不惜違背職業道德和職業準側來爭搶評估業務,甚至有些評估機構和被評估單位合謀來操縱評估結果,還有的評估機構對無形資產評估隨意性太強,結果經常出現一些無形資產的評估值動輒幾億、幾十億甚至是上百億,鬧出讓業界看來都很荒唐的笑話。對于這種違規違法行為,長久以來沒有得到國家有關部門足夠的重視,法律監督效果不理想。
四、結語
首先,對于無形資產的范圍和標準收益法,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在充分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出明確規定。哪些資產應當歸為無形資產,哪些資產不應歸為無形資產都要由有關資產評估行業的管理機關來給出明確的界定,同時這種界定應當考慮到會計準側的影響。
其次,對于從事無形資產評估的從業人員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欠缺的情況,評估機構可以考慮劃撥專門資金來對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來完善這些評估師的知識結構,彌補他們的知識欠缺,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行業協會可以考慮不斷補充完善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使其更具有實操性和針對性,同時對于那些違反職業道德準則的評估人員給予更加嚴厲的處罰,使其不敢為。
最后、要盡快建立健全無形資產評估行業的政策法規體系,使政府機構、評估機構和被評估單位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界定更加明確,保障無形資產的占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讓無形資產在我國企業的做大做強和走出去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對于那些違規違法的評估中介機構和被評估單位,應當給予更為嚴厲的制裁,充分發揮法律的震懾作用,保障我國評估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兆波:無形資產評估的重要性及影響因素.經濟視角,2004(07)
[2]劉秀榮:略論企業無形資產的評估與管理.企業經濟,2006(11)
[3]黃麗文:淺析無形資產評估中的幾個問題.商場現代化,2009(01)
[4]潘安娥:無形資產評估風險淺析[J].會計之友,2003(07)
[5]左治良:我國無形資產評估風險及防范[J].知識經濟,2009(12)
摘 要 CBA籃球職業聯賽無形資產開發對擴大聯賽知名度,推動聯賽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結合CBA籃球聯賽無形資產開發問題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旨在為聯賽無形資產開發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現實依據。
關鍵詞 籃球聯賽 CBA 無形資產 開發 現狀
從1995年開始,中國籃球就進行競賽體制改革,全面推進職業化進程,聯賽逐步走向市場化。隨著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規模的不斷擴大、結構的日益復雜和影響力的日漸提升,聯賽也遇到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其中重要一點就是盈利困難。
一、CBA籃球職業聯賽無形資產情況
2009年6月,中國籃協CBA聯賽工作總結會上公布了這樣一組數字:2008-2009賽季,除了排名墊底的上海和云南隊外,其余16支球隊共收入1.505億元,但總支出則高達2.65億元,也就是說保守估計CBA各參賽隊本賽季虧損已經超過了1億1500萬元人民幣。在2011年4月27日結束的CBA決賽廣東以4比2擊敗新疆贏得總冠軍歡呼雀躍之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廣東隊一直都是CBA經營最好的球隊,但受制于CBA整體市場化水平,廣東俱樂部仍未達到完全職業化,收入很大部分依賴奪冠后的政府獎金,如果連續數年不奪冠,在收入和影響力上廣東隊將遭到重挫。而反觀NBA職業聯賽球隊,經過多年的經營,形成了一個聯盟和俱樂部層面的盈利模式,包括全國電視轉播權的出售、政府的公共資助、廣告與贊助收入、新成員加盟等,花樣翻新、不一而足、收益巨大。其平均收入由1998-1999賽季的4210萬美元提升到2007-2008賽季的1.27億美元,增長了3倍。
二、有關體育無形資產概念與特征的研究
我國體育無形資產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體育理論界對于體育無形資產的概念和特征的研究卻也提出了一些較成熟的理論。在對體育無形資產特征的研究中,圍繞競技體育、體育場館等方面,對體育無形資產的特征進行了總結。具有代表性文章如下:
鮑明曉在《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中提出體育無形資產是指存在于體育運動中的、具有體育特質、受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實物形態,能持續地為所有者和經營者帶來經濟效益的資產。
楊年松在《體育無形資產初探》中界定體育無形資產為:是指由特定主體(國家、事業單位、企業、個人)擁有、控制或使用的、沒有實物形態、以知識形態存在、具有持續獲利能力的一切體育資源。
三、有關體育無形資產開發與經營的研究
關于此類文獻的研究,有的是從總體上對我國現有體育無形資產開發與經營狀況進行研究,有的時對具體某一項目的無形資產開發現狀及對策進行論述,然后針對現狀提出開發與經營對策。相關文章如下:
吳學勇等在《我國體育無形資產的經營現狀及對策研究》一文認為轉變觀念、建立激勵機制、培養專門人才是加強我國體育無形資產經營開發的先決條件。
戴晨的關于《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公司化無形資產界定研究》,針對我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在公司化過程中,不同形式的體育無形資產如何作價入股的問題展開探討。
鐘秉樞,邱招義在《對中國奧委會無形資產基本問題的研究》一文中,對中國奧委會無形資產的概念、表現形式、內容、特征、分類等進行了界定。
四、有關職業體育競賽無形資產的研究
對體育競賽無形資產研究較多集中在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權問題上,也有少量文章從整體角度對體育競賽無形資產進行的研究。有關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權的研究有學者從不同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力圖從國際背景下來開展研究,起點較高。相關文獻如下:
顧曉霞在《體育競賽的無形資產》一文中應用經濟學的觀點,對體育競賽的無形資產概念、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及無形資產的特征進行分析,并在分析以上內容的基礎上,提出體育競賽無形資產的經營。
張立等的有關《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權的研究》從國際視角,將電視轉播體育賽事和營銷轉播權分為萌芽、爭議猶豫、初步探索和繁榮發展4個歷史階段。
五、有關體育無形資產評估與核算的研究
對體育無形資產評估的研究和對體育無形資產會計核算的研究論文相對較少,相關文獻如下:
劉可夫,王敏敏撰寫的《體育無形資產評估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該文介紹了體育無形資產評估時應遵循的程序、運用的主要評估方法(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和清算價格法)。
羅民生,胡利軍的有關《青少年運動員人力資源的成本、價值及其評估方法的研究》該文將青少年運動員人力資源成本的構成分為取得成木、開發成本、使用成本和保障成本。認為青少年運動員人力資源價值的實質即作為商品的勞動力的價值,包括其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影響其評估值的因素包括如下七個方面:青少年運動員人力資源的成本、效益、壽命、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水平的成熟程度、青少年運動員開發的投資風險補償、價格支付方式和市場的供需狀況。
參考文獻:
[1] 李元偉.李元偉籃壇風云路[M].北京:中國書店.2010:199.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Z].2010.
[3] 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北京:體育人民出版社.2000.
目前,國內關于農業知識產權問題的研究很少涉及知識產權的評估問題,主要集中于如何保護農業知識產權。但是,有些學者對于農業無形資產評估進行了相關研究。王淑珍(2004)對農業無形資產評估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李小娟(2004)重點探討了農業無形資產評估方法問題;許現暉(2006)主要探討了收益法對于農業無形資產評估的適用性。論文將重點探討農業知識產權評估的一些基本問題。
一、農業知識產權特點
農業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對其在農業領域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農業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商業秘密、植物新品種權、專利權、遺傳資源等創造性智力成果;另一方面是原產地名稱和商標權等識別性標記。與其它知識產權相比,農業知識產權有其自身的特點。
其一,依托產品的生命性。農業知識產權依附的載體大部分是由富有生命的生物有機體在同化外界環境條件過程中形成的產品,這些生物有機體容易受環境因素及氣候差異的影響,致使同一規格的產品在質量上也參差不齊。
其二,自然依賴性較高,可控性較差。我國的農業屬弱質產業,受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的影響,大部分農業知識產權依托的產品都是在大范圍、露天條件下生產的,且大多數是手工操作,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對自然環境依賴程度較高,因此,各項技術措施及物質、能量投入的等量性與同時性均無法得到很好的控制,致使產品質量難以達到一致性要求。譬如棉田出現干旱時就應及時供足水分,但受人、財、物等因素的影響常有滯后,雖然也供足了水,但由于時間上存在差異,收棉時纖維很可能達不到標準,使產品的整體質量受到影響。
其三。收益的高風險性。一些農業知識產權的研發周期往往較長,而且投資很大,但是收益卻很慢,階段性成果多,且不易保護。這些原因都導致了農業無形資產具有較高的風險性。
二、農業知識產權評估的特殊性
由于農業知識產權所具有的上述特征,因此在農業知識產權資產評估中存在著很多特殊性。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其一,評估專業性強。農業知識產權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而且區別于評估人員常見的資產。在分析農業知識產權價值過程中,要結合其自身的技術特點和適用性,并與該行業的相關產品和研究水平進行比較。這就要求評估人員具備相應的農業相關領域專業知識,并進行準確的判斷。但是,資產評估從業人員甚至是評估師一般不具備這方面專業知識,這就為農業知識產權評估帶來了很多困難。需要認真征求和聽取農業領域專家的意見。并結合自身的專業判斷力,準確的分析農業知識產權的價值。
其二,評估過程的復雜性。一方面,農業知識產權的應用范圍受到一定的局限。由于農業生產受氣候、降雨量、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地域性特征,只能在一定范圍推廣,而不像工業知識產權,可以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范圍內通用。這種地域性會影響農業知識產權價值實現范圍和價值實現量的多少,其發揮作用的廣度越低,其評估價值也越低,反之亦然。另一方面,農業知識產權種類繁多,彼此之間的相似度低、可比性差,因此,每次對具體的農業知識產權進行評估時,都要對其性能、特點、經濟技術參數、收益期間、不可抗力的影響等因素作專門分析研究,情況復雜。評估工作量大。
三、農業知識產權評估目的
評估目的是影響評估標的物價值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評估目的會產生不同的評估價值。因此,有必要對農業知識產權的評估目的進行探討。
其一,產權交易與授權。農業知識產權的交易是知識產權運用的主要內容,也是知識產權評估的主要目的。農業知識產權交易廣泛應用在企業并購、知識產權入股、知識產權轉讓等活動中。通過產權交易評估可以為農業知識產權交易雙方提供公允價值參考;能夠確定與某項具體知識產權的許可證或其它限定條件轉讓有關的公平使用費率;或在兩個合作伙伴共同以大量的知識產權投資合作建立新企業時,確定股權或其它所有權的交換比例等。
其二,農業企業管理。知識產權是涉農企業重要的資源,其有效的管理和運用對于涉農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涉農企業在獲得知識產權所創造價值的同時,因為知識產權付出相應的維護費用,如專利申請費和維護費、專有技術的保密費、商標注冊費等。但是,并非全部知識產權都為有效知識產權,有些知識產權并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但是企業卻要付出一定的維護費用。通過知識產權評估可以有效地了解知識產權創造價值的狀態。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維護成本,而且為企業今后的研發指明了方向。定期的知識產權評估已成為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農業知識產權評估方法
其一,傳統方法適用性分析。在資產評估實踐過程中,主要采用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這三種方法在傳統評估領域(如企業價值評估、不動產評估等)具有較強的適用性,但在知識產權尤其是農業知識產權領域的適用性需要進一步分析。
成本法是指在對農業知識產權評估時,估算出在現時經濟技術條件的重新研制、開發成本或購置一項全新的評估對象所花費的全部費用,然后扣除各種損耗后來確定被評估農業知識產權價值的一種方法。該方法最大的優點就是原理簡單、易于掌握。但是,農業知識產權研發成本與其預期收益之間存在著不完全對稱性。有可能開發成本較低,但其應用前景非常廣泛,能為其所有者持續不斷的創造收益;另外可能開發成本較高,但其應用前景不大,為所有者創造的收益較少甚至不能帶來收益。
市場法是指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以估測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技術方法的總稱。由于法律要求知識產權必須具有創新性、非同質性,比如專利相對于以前成果必須要具有創新性;著作權必須是作者的初始成果;商標權必須具有差異性。因此,在市場上很難找到相同甚至是類似的農業知識產權交易案例。
收益法是指通過估算被評估農業知識產權在未來剩余壽命期間內的預期收益,并用適當的折現率折算成評估基準日的現值,然后累加求和,借以確定被評估農業知識產權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農業知識產權具有自然依賴性高、可控性差、風險不確定等特點。這使得在科學的估算農業知識產權未來收益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因此,收益法的應用范圍有限。
其二,實物期權法的應用。所謂實物期權就是指內嵌在實物資產中的未來選擇權,即實物資產的擁有者根據未來外部環境的變化調整實物資產使用動態的靈活處置權。該方法能合理地將投資者對投資于該類項目的戰略價值數量化、客觀化,為不確定環境下企業風險投資決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決策思路和定量分析方法。實務期權理論興起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主要解決投資項目評估中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之后,一些國外學者將該方法被引入資產評估領域。但是,該方法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在評估領域廣泛應用。
實物期權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將農業知識產權看作一種買方期權(看漲期權),研發投資額相當于約定價格,知識產權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總現值相當于基礎資產的當前價格,根據現有業務情況研發企業可以估計其波動率(風險),再估計知識產權的可使用時間和無風險利率之后就可以利用期權方法估算農業知識產權的價值。實物期權法的計算模型可分為連續型和離散型。布萊克―舒爾茨期權定價模型是連續型的代表作,而二叉樹模型則是比較成熟的離散型實物期權定價模型。
由于實物期權法較好地解決了未來收益不確定性和經營管理柔性這些評估難題,比較適合應用于收益不確定性強、風險大的農業知識產權評估領域。因此,我國資產評估領域應加強對該方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推廣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實物期權法為我們準確的評估農業知識產權價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是實物期權法所要求的假設條件比較苛刻,其適用性仍需評估實踐的有效檢驗。
有關審計風險的定義比較多,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中定義: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CPA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柯勒會計辭典》中認為,審計風險一是已鑒證的會計報表,實際上未能按公認會計原則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會計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審計單位或審計范圍中存在重要錯誤,而未被審計人員察覺的可能性。而劉開瑞和宣關星認為審計風險應該包括三個層次的含義,一是審計主體未能察覺出會計信息存在重大錯誤的風險;二是審計主體發表不適當審計意見的風險;三是審計主體遭受審計失敗可能性的損失,包括狹義的審計風險和營業風險。
網絡經濟環境下的審計不僅具有傳統工業經濟條件下的風險,而且由于網絡財務的特殊性而具有一些特殊的風險。論文百事通李聞一認為網絡經濟的全球化、虛擬化及網絡本身的安全性等給審計帶來新的風險。全球化對審計報告的進一步重視會對審計質量、審計結論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然會增加審計風險;虛擬市場和虛擬企業的風險比傳統企業要大得多,給審計同樣會帶來更大的風險;而網絡技術的脆弱性、黑客和計算機病毒以及網管人員的安全意識等對審計也會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楊平波認為,網絡環境下審計風險包括:1、審計動態取證風險,2、審計內容難以把握的風險,3、內部控制評價風險。但是該文的理論基礎是被審計主體即網絡公司具有高度虛擬性,網絡經營的即時性使得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受到嚴重沖擊,電子貨幣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貨幣計量形式,現金收付制將取代權責發生制,可變現凈值將代替歷史成本等,因此使其觀點過多的建立在技術的基礎上,對網絡財務的理解也不全面。
二、網絡經濟環境下審計風險的特征
由于審計主要是針對財務報告的審計,因此對網絡財務的認識很重要。當前對網絡財務的定義有兩種看法,一種定義是網絡財務是利用互聯網進行財務處理的一種不同于電算化會計的方式;另一種定義是網絡財務是適應網絡經濟的需要而產生的財務形式,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贊同后一種觀點,因為前者更多的是一種技術處理,而不是理論重構,在這種基礎下,網絡財務具有以下特征:
1、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管能力進一步加強。在網絡公司,業務的發生和處理基本都在網絡上完成的,各業務系統通過與財務軟件端點聯接統一,大部分賬務可以通過網絡自動完成,每一筆業務可以通過網絡交易的歷史記錄明確的反映出來,財務人員因此可以通過財務監測而實現其管理功能。同時,財務人員還可以通過做更多的計劃和預算工作來加強對企業的全方位管理。
2、實時處理的實現。網絡的光速處理速度,使得財務處理可以實現實時化。對于財務數據只能用于總結過去的指責也許會完全改變。
3、財務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現在的財務工作,不論是桌面會計還是電算化會計,都存在大量的重復勞動,而在網絡財務條件下,業務的發生通過復式記賬原理,會自動達到平衡,原始數據通過網絡可以直接生成財務報表,而不用像以前一樣,一份同樣的原始憑證或者是記賬憑證要重復操作多次,財務工作的效率因此大大提高。
在網絡經濟以及網絡財務的特殊條件下,相應的審計風險也有新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網絡經濟市場主體(即網絡公司)的不確定性增加給審計帶來的風險。網絡公司的經營不確定性是由于網絡經濟本身的特點所賦予的。在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不是憑借有形資產生存的,很多網絡公司沒有多少有形資產,企業經營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商業模式和采取行動的速度,也就是先發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開發的內容可能不錯,但是當市場導向改變時,定位在舊的商業模式上的企業就會極大地縮水,而企業的經營勝負也就在一線之間。其次由于網絡軟件的更新換代速度大大加快,根據Moore法則,集成電路板密度每一年半就要翻一番,企業只要稍微落后半步,就會被勝者通吃掉。對于如此變幻莫測的被審計主體來說,即使是審計做出了合理的解釋恰當的審計報告,但是在被審計主體出現問題的時候,出于對股東的弱者保護特性,審計還是首當其沖的,ÿÿ計風險由于客觀的經濟背景而加大。
2、從網絡財務角度,由于對網絡無形資產評估入賬的困難而導致審計風險增加。網絡經濟條件下,網絡公司的無形資產可能是有形資產的數倍或者是無數倍,這對財務處理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無形資產可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可辨認無形資產,另一種是不可辨認無形資產。可辨認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技術等,對于網絡基礎設施提供企業來說,其專利技術部分的價值可能還比較大。但是對于從事網絡商務類企業來說,其可辨認無形資產不多,而通過提供的服務或內容建立起來的商譽則占據相當比例。但是會計準則明確規定企業自創的商譽不得入賬,這時候一個建立門戶網站的企業賬面資產可能只有極小的一點,與股東權益極不相配,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但是考慮到部分人會借助對商譽評估之機虛增資本,所以要求會計準則規定準許自創商譽評估入賬還值得考慮。對這類無形資產的審計無疑給注冊會計師提出了一個難題,對于可辨認無形資產的入賬爭議不多,但是這類無形資產的攤銷卻不同。會計準則可能會規定某一類無形資產攤銷期限是3-7年,但是到底是3年還是7年,企業和審計人員可能見仁見智。而問題更多存在于顧客忠誠度等無形資產的評估,自創商譽不允許入賬出現的賬實不符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情況都給審計帶來了難題,審計風險空前加大。
3、為適應網絡經濟和網絡財務而導致的會計準則的變更給審計帶來的風險。在網絡經濟條件下,交易的發生及網絡收入實現的確認都不同于以往。在網絡商務交易中,由于通常事先沒有契約,因而也無法依賴由契約所提供的任何保障,交易之間事實上又不可能完全憑借誠信度完成交易,因此在電子商務中,現金制可能變成確認收入實現的唯一方式,權責發生制受到挑戰。不僅如此,隨著網絡財務的發展和完善,相關的會計準則也將不斷作出調整。由于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準則的變更速度也會不可避免地加快,因此審計的承襲成分減少,風險增加。
三、網絡環境下審計風險的防范
針對以上審計風險的新特征,并根據前文的思路,筆者從理論上(也就是假定網絡技術是完善的,不對審計風險產生影響)提出以下防范措施:新晨
1、加快對網絡經濟以及網絡財務的規則制定。2001年實行的《會計法》中沒有關于網絡財務的規定,相關會計準則也沒有關于網絡財務的條款,在財務處理時如果沒有法律和規則可以遵循,在財務處理過程中就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給審計判斷帶來較大空間,在較大選擇權的同時也就承擔了較大的風險。在安然事件后,美國的會計準則被指責規則多于原則,但是在會計準則中不能沒有規則和原則。理論界也應加快行動,對網絡經濟和網絡財務在適當的時候給出一個權威的、可以普遍接受的理論基礎,以利于政策制定者借鑒參考。
2、加強無形資產的評估和規范管理。無形資產評估在傳統工業經濟條件下有時是無足輕重的,作為無形資產的主要形式的專利技術及專有產權,其評估入賬比較方便而且也有成文規定。但是在價值管理模式下,無形資產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形式增加,而且重要性大大增加,會計準則中的無形資產準則是不適用于網絡經濟環境的。在典型的網絡企業中,無形資產中不僅包括專有技術,而且還包括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管理環境、忠誠的顧客甚至商譽等,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在目前的條件下都是不能估價入賬的,原因是沒有適當的評估技術,這必然導致賬實不符,因此給審計留下很大的隱患。為了消除此類審計風險,就必須加快網絡企業無形資產的評估技術研究。
論文摘要:妥善處理好并購重組中的有關財務管理問題,是實現資本成功運作的前提和基礎。結合并購重組實踐,分析了并購重組前調研過程中的財務管理問題,以及在資產評估過程中的財務管理問題,利用財務管理理論指導談判協議的起草,以及企業并購后一系列財務管理問題的處理等,對開展企業并購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資本運作是企業實現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國際上一些成功的大企業都是通過開展資本運作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成功的資本運作,離不開科學的財務管理指導。現結合實踐,對企業資本運作中的財務管理的有關問題處理作一分析。
1.前期調研的財務問題
開展前期調研是企業資本運作、并購重組的前提,通過調研作出實施決策,如果調研不充分,關鍵問題不了解,作出的并購決策可能就是錯誤的。在調研過程中,除對企業概況、人員、資產分布、產業特點、發展趨勢等內容作全面了解外,更要關注企業的資產結構及組成情況,是否存在財務風險,全面分析或有事項,并根據調研情況,對企業的財務狀況作出客觀評價,提出科學意見和建議。
1.1系統了解目標企業的資產構成情況
資產構成情況是企業狀況的重要方面,優質的資產情況是企業規范暢通運作的前提和基礎。在并購重組時,應將資產構成狀況作為重點進行調查,包括并購目標企業的總資產情況、凈資產情況、注冊資本構成、負債結構、企業負擔情況、經營性資產狀況等。通過深入調研了解,對目標企業在財務角度有一個大體的評價。
1.2準確把握目標企業的財務風險
有效防范財務風險是衡量企業財務運作能力的重要尺度,要對目標企業的財務管理基礎工作是否完善、專業人員業務素質情況、財務機構職能情況、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措施能力等作出正確判斷,并判斷目標企業是否具有較強的財務決策能力,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根據財務狀況對今后企業的營運發展能力作出科學判斷。同時,應審查企業隱性負債,對或有負債及潛在的危機等問題進行分析評價。
2資產評估過程中的財務管理問題
資產評估是雙方談判的基礎和依據,應結合目標企業的實際,選定評估基準日,確定切實可行的評估方法,對有形、無形資產進行客觀的評估。整體資產評估包括:機器設備、專業生產、建筑物、房地產、長期投資等各類實體資產的整體評估。無形資產評估包括目標企業的商標權、商譽、商(字)號、專利權、專有技術、銷售網絡、著作權(版權)、軟件、網站域名、企業家價值、土地使用權、(特許)經營權、資源性資產等。①聘請質信高的中介機構進行評估,明確評估范圍,選取恰當的評估基準日評估。評估基準日應當有利于評估結論有效地服務于評估目的,有利于評估資料準備工作和評估業務的執行。②在全面深人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評估,根據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取評估方法,客觀公正評估。③認真抓好賬實核對。要根據賬面資產情況進行資產核實,對資產質量與賬面不符的,要進行科學調整。
由于目標企業經營是個動態過程,在評估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和風險:
(1)擔保問題。許多企業都存在著諸如擔保等或有事項,為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巨大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多個企業間相互擔保形成的一種擔保鏈,擔保責任縱橫交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其中一家企業擔保事項出現問題,就可能會使其他相關企業承擔連帶償債責任,給相關企業帶來風險。
(2)或有事項問題。盡可能恰當地估計或有事項發生的可能性是正確認定企業資產的重要環節。相關中介機構除了以企業取得的資料為依據,并充分考慮內外環境各種因素來作出估計外,必要時還應征求專家的意見,將其影響因素及其性質、估計的程序和公式披露在報表附注中,以增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3)對企業凈資產有影響的重要合同問題。對凈資產而言,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應收賬款、存貨、收人及成本等費用,評估值與賬面值以及收購方最后支付的購買價可能相差較大,這種情況在企業改制收購時表現尤為明顯。應依據現有的會計準則,并結合相關合同研究而定。
(4)土地使用權、商標及商譽等無形資產的合理確定問題。企業擁有的如土地使用權、商標、商譽等無形資產,是企業多年經營的結晶,也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進行資產評估時,不能忽略此類資產。
3擬定談判協議
資產評估工作完成后,雙方具備了商談并購價格的基礎。應圍繞充分利用財務理論,開展并購價格及相關并購協議有關事項的談判。
(1)確定并購價格。應根據資產評估結果,以目標企業凈資產為依據,適當考慮企業的經營狀況、預期發展情況及成長性,確定并購價格。一般地,對具有成長性的目標企業,并購價格可以適度高于評估凈資產的價格,而對于虧損企業,應低于凈資產值的價格。
(2)根據企業規模大小、對方意愿,確定并購重組的方式。包括股權受讓、增資擴股、股權置換等。對資產規模較大的企業,可通過授讓股權達到絕對控股的方式,實現并購目標;對資產質量不高、但通過改造后可迅速扭轉的企業可收購其凈資產,對規模適中、急需注人資金金的企業,可采取增資擴股的方式實現重組目標。另外,還可以通過換股等渠道實現控股目標。
(3)確定支付方式。應結合企業資金實力,確定有利于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支付方式。①現金支付方式。需要收購企業籌集大量現金用以支付收購行為,這會給收購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壓力。②證券支付方式。包括股票支付方式,即收購企業通過發行新股以購買目標企業的資產或股票。③債券支付方式。即收購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獲取目標企業的資產或股票;此類用于并購支付手段的債券必須具有相當的流通性及一定的信用等級。
(4)對一些或有事項,要著力在合同中予以明確,避免在接收重組過程中出現不利于并購方的或有事項發生,引起并購方的損失。
(5)對于重組整合的企業,應明確享受財務收益分配的方式和起始時間。
4企業并購后的財務管理
并購協議正式簽訂后,按照協議規定履行相關程序后進行的重組整合,對做好資產劃轉、資產過戶手續、賬務處理,真正與母體企業在財務管理上無縫對接,實現實質性重組,達到收益最大化和對并購企業經營、投資、融資等財務活動實施有效管理有重要意義,并且也使并購以后的生產要素發揮出最大的效應,最終實現盤活資產存量、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1)委派財務負責人,加強財務人員管理。并購目標企業接收后,要確保財務管理平穩過渡。并購公司應盡快委派財務負責人,根據并購公司的戰略意圖和財務管理要求,開展整合工作,進行財務監督,硬化產權約束。委派的財務負責人向并購方母公司和被并購方負雙重責任。同時,結合對應的并購企業財務人員管理規定,制定財務管理人員的選拔、任命、考核和獎懲制度,提高財務工作效率。
內容提要由于無形資產的固有特征,使得無形資產交易定價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加突出,而現行的信息披露方式導致無形資產信息的“錯層交流”,又加劇了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進而嚴重制約了我國無形資產交易市場的發展。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設和信息技術應用,提出一種新的治理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問題的頻道模型,它包括頻道設定、接收和噪音隔離系統三個部分,從而建立多頻道的信息傳遞通道,降低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信息頻道
一、引言
隨著我國向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化,無形資產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無形資產商品化和資本化的趨勢呈加速發展態勢,不僅成為我國產權交易市場最具成長性的交易品種,而且也是該類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然而由于無形資產的無形性和高風險特征,導致涉及無形資產市場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更加嚴重。在信息不對稱市場上買賣雙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異的,通常賣方擁有較完全的信息而買方擁有不完全的信息,從而引起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現象,使得市場缺少效率(Akerlof,1970)。在無形資產市場上,由于無形資產的價值在于其內含信息,無形資產供方在交易中不能將技術的內含信息全部披露,否則無人購買。而買方在不知無形資產的全部內含信息時,很難充分肯定它的價值,所以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增加了達成一致價格的難度(方世建、史春茂,2003)。
無形資產信息的不對稱及披露失靈,不僅導致信息強勢群體主動操控,損害信息弱勢群體利益和資本市場的公正性(AboodyandLev,2000),降低了無形資產市場效率,而且造成資本成本增加和企業價值系統性低估,加大企業融資困難和經濟決策的不確定性(AmihudandMendelson,1986;Lev,2001)。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的產生根源,除了在于無形資產投資的內在風險性、無形資產產權的模糊性(汪海粟,2000),以及無形資產的部分排他性(PartialExcludability)和非交易性(Non-Marketable)(Lev,2001)等固有特性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現行會計信息系統在報告無形資產信息方面存在缺陷。現有會計信息系統作為報告和披露無形資產信息的單一渠道,無法滿足資產特性多樣性的需要(薛云奎,1999)。
為了減少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良后果,理論與實踐部門不斷探尋能夠有效計量和披露無形資產信息的模型與方法。1993年,Skandia公司開發了一種影響廣泛的適用于保險金融機構的無形資產測量報告系統“巡航者(Navigator)”。卡爾·愛瑞克·斯威比和康萊德小組(1997)共同開發了無形資產監控表(IMA),并提出一系列重要指標,用于對知識型公司無形資產進行計量和披露。Lev(2001)在分析了當前會計系統提供無形資產信息方面的缺陷后,開發了無形資產價值鏈記分板。羅伯特·G·伊克利斯等(2004)認為無形資產主要是用非財務指標來度量,并滿足有效性、可行性、相關性和預測性特征,提出的一個包括外部市場縱覽、內部價值戰略、價值管理和價值平臺等四個部分的價值披露模型。然而這些模型與方法側重微觀企業層次信息計量和披露,注重對無形資產本身的計量和信息傳遞的內容,而忽視了無形資產信息傳遞的通道研究,無法解決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中產生的“錯層交流”。
本文通過對無形資產市場兩類不同的信息不對稱情形進行分析考察,根據兩種不同情形下相關參與者的行為特征,提出一種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的頻道治理模型,建立多頻道的信息傳遞通道,解決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錯層交流”問題。
二、信息“錯層交流”與兩類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情形
信息的交流過程通常由兩個層面構成,即發送層和接收層。發送層以信息供給者為主體,其準則是發送者根據自身擁有的信息及利益發出信息。接收層以信息接收者為主體,其準則是接收者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期待獲取信息的層面,如果發送者按接收者的需求和期待發送信息,接收者也能正確理解發送者發送的信息內容,則兩個層面的信息可進行通暢的交流。然而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往往表現在兩個層面之間的“錯層交流”,即信息供給者只發送對已有利的信息而隱藏不利的信息,而信息需求者卻以自身對信息的期待去接收和理解信息內容。雙方都以對己有利作為建立一個信息交流過程的起點。所以在無形資產交易中,當買者做出一個回應,他按發送層準則傳遞出信息(故意壓低價格),而賣者則以接收層的準則去接受——把買者出具的價格與自己所擁有的信息加以比較,于是“錯層交流”便發生了。這種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的“錯層交流”,導致交流雙方造成傳播的磨擦乃至沖突(顏純鈞,2002)。目前仍缺乏通用一致的無形資產描述語言和模型,使得無形資產計量信息在不同公司間比較十分困難,這又加劇了信息的“錯層交流”。
實際上,由于無形資產多樣特性,不同類型的無形資產交易市場對無形資產信息傳遞及其通道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無形資產的信息不對稱通常可分為兩種情形:
一是單項的無形資產交易情形。這種情形下,無形資產作為獨立的單項無形資產進行交易,交易雙方關注的是與交易標的質量和價值直接相關的信息。交易的單項無形資產價值實現潛力不僅與其本身的質量與特性相關,而且與買方對無形資產的使用有關。因此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是雙向的。賣方可能知曉無形資產本身的內含信息,卻無法知曉該無形資產商業化實施的相關信息。買方在關于無形資產本身的內含信息上處于相對劣勢,但在無形資產商業化實施過程的相關信息方面卻具有相對優勢。而且由于無形資產的強異質性和相對稀缺性,無形資產交易雙方往往是一次易,而無法通過持續的多次交易關系形成信用約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行為的動機增強。
二是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整體構成部分進行管理或交易的情形。這種情形下,無形資產為企業持續經營服務,或隨同企業產權進行交易。相關各方關注的是無形資產對企業價值的貢獻,不僅需要了解企業擁有的無形資產本身相關狀況,而且要了解這些無形資產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信息。這種情形在資本市場中尤為普遍。
三、無形資產信息利益相關者
對無形資產信息利益相關者的認識是構建有效的信息頻道系統的基礎。根據現實市場中無形資產信息交流的流程,我們可以把無形資產信息利益相關者劃分為信息供給主體、信息需求主體和信息中介。在兩種不同的情形下,無形資產信息的利益相關者的特征和需求也存在差異。
在為單項無形資產交易服務的信息頻道系統中,信息供給主體既包括擁有擬進行交易的無形資產的個人或組織,也包括無形資產的潛在買方。他們在無形資產的質量、技術特征等方面占有信息優勢,對無形資產的商業化實施有一定的了解,希望通過交易獲得其投入和風險的高額補償。他們既有主動披露無形資產相關信息以吸引買者的動機,又會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行為。信息需求主體主要是各個潛在的購買方,希望通過購買無形資產進行商業化獲利,或利用無形資產增強自身的獲利能力。他們雖然對無形資產本身的內含信息缺少了解,但在無形資產的商業化實施信息方面占有信息優勢。在信息中介方面,主要的參與者則是對無形資產信息進行揭示和鑒定、并提供價值咨詢的中介機構,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為買賣雙方提供信息收集和咨詢意見。
在為無形資產作為企業整體構成進行管理或交易服務的信息頻道系統中,信息供給主體主要是企業的管理層,有些情形下也包括企業的當前所有者。通常管理層對企業的無形資產信息了解充分,并需要向當前股東或潛在投資者、政府相關機構報告。當企業并購發生時,當前股東也成為無形資產信息供給的主體之一,他們通過參與信息的供給,獲取有利的交易談判地位。信息需求主體包括企業管理層、股東與債權人、潛在的投資者和政府相關機構等。企業管理層既是無形資產信息供給主體的實質影響者,又是信息的需求主體之一。雖然企業管理層對企業擁有的無形資產占有較多的信息,但由于無形資產本身的復雜特性和人的認識能力的有限性,使得管理層本身可能也無法充分了解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信息。股東與債權人作為企業的所有者,為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管理層的業績,必須關注企業無形資產信息。在資產市場上,潛在的投資者只有了解到足夠的信息,才能正確決策是否投資于一項無形資產或擁有該無形資產的企業。政府往往被排斥在無形資產信息需求主體之外,而被定位于信息披露規范的制定者。實質上,隨著無形資產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增強,了解無形資產相關信息,對政府制定正確的政府預算和合理的宏觀經濟政策十分重要。這種情況下,信息中介的參與比單項無形資產交易情形下復雜,通常包括會計事務所、評估機構及其他信息服務機構。這些信息中介提供的服務降低了無形資產市場的交易費用。此外,由于無形資產信息面臨“公共品”問題,信息收集和披露需要成本,但成果一旦披露出去就會讓公眾共享。為克服這一問題,可選擇由政府機構或政府資助的機構收集無形資產信息并開發統一的信息揭示模型,由企業聯合出資或承諾提供相應資源,組織一個協會開發模型和收集必要信息(BlairandWallman,2001)。
四、無形資產信息頻道模型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解決信息傳遞的這種“錯層交流”成為可能。通過對無形資產信息的利益相關者的分析,在理解這些利益相關者特征和需求的基礎上,基于有限理性假設和信息技術應用,我們提出一種改善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的頻道模型的原型,以建立多頻道的信息傳遞通道。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的兩種不同情形下,交易特征和信息特征不同,因而需要構建不同的信息頻道系統。信息頻道系統的構建強調在了解無形資產信息利益相關者的不同角色及需求基礎上,既考慮與現有信息處理與交流系統的對接,又能為進一步開發和完善可靠、統一的無形資產描述語言與模型提供基礎數據信息。信息頻道系統的總體目標是根據不同的信息需求者的需求特征建立多頻道的信息溝通渠道,為不同的信息需求者的決策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本文的信息頻道系統模型,更加關注無形資產有效信息的收集和篩選,通過建立多元頻道的信息傳遞通道,改善信息和接收的機制。模型包括頻道設定、噪音隔離和接收系統三個部分。頻道設定旨在構建使復雜問題有序簡單化的條件,消除無形資產信息的“錯層交流”。和接收系統是關于信息傳遞和反饋的安排,它是無形資產信息各參與方在特定條件約束下實現了相對信息均勢的平臺。噪音隔離系統的功能是防范對信息的惡意干擾,保證信息供給的效率。通過一系列的信息供給激勵機制和信息甄別機制安排,減少無形資產信息供給中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并對無效信息進行過濾。
(一)為單項無形資產交易服務的信息頻道系統
1、頻道設定與內容提供
根據該系統的信息利益相關者特征,其提供的信息主要為無形資產交易服務,其頻道的設定較為簡單。根據利益相關者的不同需求,可采用資產評估中的價值類型來設定頻道。價值類型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無形資產價值的屬性和特征。在資產評估中,價值類型不僅與特定的經濟行為相聯系,而且與評估對象的功能、狀態、所處的市場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價值類型不僅為無形資產的價值判斷設定了假設條件,而且為應該提供什么樣的信息內容做出了規范,為如何使用信息提供了指導。根據頻道系統的實際需求,按市場價值、投資價值類型設定頻道。市場價值頻道傳遞了在公開市場條件下的無形資產的價值信息,投資價值頻道則針對特定的投資者提供價值信息,它更具體地揭示了無形資產商業化實施過程信息。
在頻道內容的提供上,專業評估師的作用十分重要。專業的價值評估師從獨立、專業的角度,利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及技術,能夠為買賣雙方提供無形資產的價值信息咨詢,并對無形資產的價值做出獨立判斷。評估師的工作可有效地收集無形資產價值相關性信息并做出價值判斷,同時通過與買方或賣方的溝通,對信息的使用者如何利用無形資產相關信息進行培訓。在內容提供上可采用或參照無形資產評估準則的要求進行規范。
2、信息和接收系統
在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上,常常以評估報告等作為載體進行信息的和接收。根據該系統服務的對象,筆者建議以我國現有產權交易市場為主體,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無形資產信息網絡平臺,如圖1所示。系統通過Internet還可與知識產權局、工商局等涉及無形資產的相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和實時溝通。產權交易市場的參與,可降低系統的運行費用,保障系統的運行效率。通過發揮產權交易市場的集成功能,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統一的信息網絡,可降低構建成本和搜尋費用。產權交易市場不僅提供信息和接收的網絡平臺,還承擔信息內容的監控和信息反饋功能。信息的供給和需求都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的網絡系統來實現跨時空的信息交流。
3、噪音隔離系統
在此系統中,一方面通過評估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發現無形資產價值相關性信息,過濾掉噪音信息的干擾,更重要的是建立信息供給者主動披露信息的激勵機制。雖然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賣者為了買者對自己的物品有個合理的定價,往往主動選擇能傳遞其物品價值信息的信號給買者。然而,由于大量單項無形資產交易是非連續的和一次易,特別是那些無法準確描述和質量信息復雜的無形資產如商業秘密、某些復雜的專利技術等,這使得參與者更傾向于做出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行為。為了避免上述狀況,通常可行的機制是采用特別的合同安排來激勵參與者提供充分信息,對不同質量的無形資產做出甄別。在實踐中,大量的無形資產交易采取特許的形式進行交易,采取分成的交易合約對無形資產定價,正是對無形資產信息不對稱問題的一種應對策略。分成合同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把無形資產的定價由一次易定價轉化為連續動態定價,分散了無形資產的不確定性風險。通過分成合同使無形資產交易雙方信息供給的積極性得到激發,道德風險得到抑制。
(二)為企業的無形資產管理或整體交易服務的信息頻道系統
1、頻道設定
在該情形下,系統面對的不僅有交易的需求,還有對無形資產及企業價值進行管理的需求,信息使用者也更加復雜,無形資產信息既有相對獨立性,又往往需要與企業的其他方面信息一起披露。另一方面,無形資產常常涉及企業的商業機密,針對不同的信息參與者應設置信息披露的級別。鑒于此,適合按利益相關者來設定頻道,每一頻道針對具有類似信息需求的特定群體。各頻道的功能如下:(1)公共信息頻道,該頻道提供企業及其擁有的無形資產一般性、基礎性信息,面向所有的信息參與者。(2)管理層信息頻道,該頻道能清晰地描述企業無形資產的商業及管理模式、提供無形資產在價值創造系統中如何發揮作用的信息。這些信息僅供企業管理層使用,為管理層了解企業無形資產狀況,并對其實施有效的管理服務。(3)股東頻道,該頻道為公司當前股東報告公司績效,并提供與績效密切相關的價值影響因素。(4)潛在投資者頻道,該頻道主要面向公司的潛在投資者,傳遞公司的投資價值信息。
頻道的內容不僅需要反映無形資產本身的數量與質量,更重要的是應反映無形資產對企業整體價值創造和價值增長的作用,因而對無形資產相關信息的揭示是與企業其他資產以及企業的特定特征相聯系的。由于許多無形資產狀況無法直接用財務指標度量,因此在信息的提供上可以現行的財務指標計量為基礎,設計采用非財務指標進行描述和計量,具體指標設計可參照無形資產監控表(IMA)、Lev(2001)的無形資產價值鏈記分板,以及羅伯特·G·伊克利斯等(2004)提出的無形資產非財務計量指標。企業可嘗試采用多種模型和指標提供無形資產頻道的信息內容,并滿足以下標準:一是可計量性(Quantitative):定性因素可作為一種附注。二是標準化(Standardized):可用來進行公司間評估比較。三是能被經驗證明與企業價值相關(value-Relativity):一般可用一個顯著的統計分析來驗證。在不同的頻道,具體內容的提供可采用多種模型與工具對信息進行規范性的描述。
2、信息和接收系統
系統的信息和接收平臺可在現有的資本市場信息網絡平臺基礎上構建。證券交易所的信息網絡可作為集中的信息中心,通過Internet與企業的內部信息網絡平臺相通,這樣既可避免與原有信息渠道的分離,又可充分利用原有信息渠道的資源,原有的財務報告系統可逐步融入新的信息頻道系統之中。根據信息利益相關者的不同,可設置頻道訪問的權限,交易中心主要提供公共信息頻道和投資信息頻道信息,企業內部信息平臺提供對管理層和股東的信息頻道。系統防火墻提供了信息訪問的權限機制和信息安全保護機制。和接收系統的一個簡單示意如圖2所示。
3、噪音隔離系統
為了防范信息干擾,保證信息供給的效率,提供第三方鑒定的信息中介的作用將更加重要。因為合適的交易合同設計可降低單項無形資產交易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影響,但對于作為企業整體構成的無形資產,特別是依附于企業實體無法單獨交易的無形資產而言,交易合同也無能為力。另一方面由于這些無形資產與企業盈利能力的相關性關系復雜,即使其所有者可能也無法清楚地知道反映其價值的有效特征,因而無法發送有效的信號,使得信息信號缺失或發送的信息不相關導致噪聲。這種情況下,信息中介的作用便顯示出來。專業的價值評估師從獨立、專業的角度,利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及技術,能夠為買賣雙方提供無形資產的價值信息咨詢,并對無形資產的價值做出獨立判斷。評估師的工作可有效地收集無形資產價值相關性信息并做出價值判斷,同時通過與買方或賣方的溝通,對信息的使用者如何利用無形資產相關信息進行培訓。
關鍵詞:資產評估課程體系;實踐;創新
一、資產評估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研究目標與意義
資產評估高等教育是培養高素質評估人才的重要環節,我國資產評估高等教育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繼2004年重新開設資產評估本科專業后,2010年又增設了資產評估碩士專業,目前全國有15所高校設置了資產評估本科專業,68所高校設置了資產評估碩士專業。資產評估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財務、會計、法律知識,還要同時具備相關工程知識,復合程度很高,需要通過高等教育來培養復合型的資產評估人才。人才培養層次的逐步高級化,一方面滿足了市場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對資產評估專業的理論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資產評估行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1.資產評估人員普遍專業素質不高
目前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人數約 2.78 萬人,其中一半以上人員同時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他們的主要業務是審計業務而非資產評估,實際專門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人數不足 1.5 萬人,這些人員大多是通過后續教育、職業培訓的方式成長起來的,沒有受過系統的資產評估教育,造成我國的資產評估人員缺乏基本理論功底,目前已經難以應付復雜的經濟環境的要求。
2.資產評估高等教育發展滯后
經教育部批準,南京財經大學、內蒙古財經學院等少數院校,2005 年在全國率先設置資產評估專業招收本科學生,培養從事資產評估工作的緊缺專門人才,但目前全國只有 11所高校招收資產評估專業本科生,每年的畢業生人數只有幾百人,遠遠不能滿足資產評估行業的需求。
三、各學科資產評估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1、理論教學方法單一
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理論知識講授與習題演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種模式具有通過習題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優點,有利于學生應付各種理論考試。但不同習題間往往是孤立的,使各個知識點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學生在分析現實綜合問題時就會無從下手。
2、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目前資產評估的教學方法也只是強調課堂知識的傳授,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沒有主動的、帶有創造性的去學習。缺乏獨立思考和積極參與的意識。而資產評估課程是實務操作極強的課程,僅僅依靠課堂知識的灌輸,不僅學生理解困難,而且也達不到課程設置的真正目的。
3、課時安排過少
學時安排制定教學進度,就理論部分和具體對某一資產的評估也只是概括性講解,或針對某一資產特點只講某一種方法。例如針對機器設備評估只講成本法。房地產評估只講市場法。企業價值評估只講收益法。并且沒有實踐操作時間。
4、不注重與實踐相結合
資產評估本科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實務操作能力。但是目前資產評估課程很少與實踐相結合,所謂實踐也是做習題。沒有相應的教學實習軟件,也沒有供學生實習的基地。比如資產評估師事務所等。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導致應對實際評估問題的能力較差。
5、專業教師缺乏資產評估業務的實踐經驗,難以對該課程進行形象透徹的講解。
從事資產評估教學的教師多數都是畢業后直接走進工作崗位的,這些教師的理論知識掌握得較好,但是沒有直接的資產評估工作經驗。而資產評估的教學內容覆蓋面廣綜合性強,與評估機構的實際工作聯系緊密,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力不從心,難對該課程進行形象透徹的講解,無法實現教學目的。
6、不同評估客體使用相同評估方法不利于吸引學生興趣
資產評估客體即被評估標的物,它是資產評估的具體對象,也稱為評估對象,資產評估課程評估客體較多,包括機器設備評估、房地產評估、企業價值評估、資源資產評估等專項評估,但不論是哪一種類的評估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這三大資產評估方法,內容上有重復性。這一情況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資產評估考核方式單一
資產評估目前的教學過程中通常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學習效果的考核。對于理論部分采用閉卷考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衡量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但是對于學生實際能力的測試很難通過卷面成績反映出來。
四、江西財經大學資產評估碩士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案例
資產評估碩士專業課程可分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體系。
課堂教學體系
1、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群主要有:英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以及資產評估理論與方法等課程。
2、專業主干課。專業主干課是資產評估專業特有的在本專業領域縱深發展的專門化課程群。該課程群主要有:資產評估準則解析、資產評估事務與案例分析、企業價值評估與分析、資產評估法律與法規研究、不動產估價理論與方法、稅基評估、投資項目評估、無形資產評估、財務管理學等課程。
3、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是根據學生自身條件和研究興趣進行專業拓展和深化教育的課程群。該課程群主要有:資產評估國際比較、并購價值評估、風險評估、金融資產評估、建筑工程評估、機電設備評估、資產評估理論前沿、不動產評估實務與案例分析、會計準則研究、土地政策分析與評價、國有資產管理研究、建筑工程概預算、經濟法、財稅政理論研究與事務、金融學及投資學等課程。
實踐教學體系
1、擬開設資產評估綜合模擬實驗課程。
資產評估綜合模擬實驗是一門將資產評估理論與資產評估實務融于一體,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宗旨的實踐課程。學生通過資產評估綜合模擬實驗,可以進一步檢驗在課堂上所學的資產評估基本原理與方法。
2、根據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的需要,我們將加強高校與各行業的合作,充分發揮現有實踐教學基地的平臺作用。
3、學位論文須與資產評估實踐緊密結合,體現學生運用資產評估及相關學科理論和方法來分析、解決資產評估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
培養資產評估高端人才是資產評估大學本科學歷教育的基本目標。由于資產評估涉及到的學科和專業領域極其廣泛,任何一所高校企圖把本科大學生培養成精通所有資產評估領域的高端人才或儲備性人才都是很難想象的。當然, 即使有的高校本身學科和技術專業設置非常齊全,也具有較為齊備的師資,要使一名本科大學生成為跨越整個資產評估所有學科和專業的高端人才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目標應該有所側重。
培養資產評估高端人才是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的基本目標,培養專業方向有所側重的資產評估高端人才是不同學校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的具體目標。資產評估本科學歷教育不應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不應當采取大而全的模式。資產評估本科教育應當著眼于資產評估高端儲備人才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以提高資產評估高端儲備人才素質和能力的目標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該文章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資助項目”,該研究成果歸屬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部和項目組
參考文獻:
[1]王海春;張彩英;;淺析資產評估品牌專業的構建[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年03期
[摘要]高職院校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時間較短,目前尚無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筆者從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建設方向的確定、專業課程的設置、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實訓基地的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對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一、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育現狀及辦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育的現狀
高職院校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時間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國已有41所高職院校開設了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1]。這些高職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建筑建材類高職院校(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等)、經濟貿易類高職院校(廣西財經學院、山東經貿職業學院等)、財政稅務類高職院校(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內蒙古財稅職業學院等)、電子機械類高職院校(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等)、綜合類高職院校(十堰職業技術學院等)。這些高職院校在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由于高職院校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時間比較短,從事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的人員較少,目前尚無比較系統的教學改革經驗可供借鑒。
2.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趨同,沒有考慮社會對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人才的不同需求,專業建設方向不明確
根據筆者調查,目前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規格和要求來培養具有資產評估理論知識結構和業務實踐技能的,能夠勝任各類企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會計核算以及資產評估中介機構的業務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作為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于這種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筆者認為是不夠科學的,沒有考慮社會對評估與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筆者認為,資產評估不僅包括機電設備評估、建筑工程評估,還包括企業價值評估、珠寶首飾鑒定、文化藝術品評估、無形資產評估、金融評估、稅基評估等,另外房地產估價、舊機動車鑒定評估、土地評估、探礦采礦權評估等也應當屬于資產評估的范疇。目前,國務院批準了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珠寶評估專業)、房地產估價師、土地評估師、舊機動車鑒定評估師、注冊礦業權評估師等資產評估類職業。為社會培養各種從事資產評估職業的專門人才是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但是,不同的資產評估類職業對資產評估理論知識結構和業務實踐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圍繞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規格和要求來制定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顯然是不能滿足社會對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職院校主要圍繞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科目來設置專業課程,沒有考慮主辦院校的實際情況,課程設置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的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都是圍繞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科目來設置的,這種專業課程設置方法筆者認為是不合理的。現階段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多數為非綜合性的,一般與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相關的專業不夠齊全,導致部分課程難以安排。比如,一些經濟貿易類和財政稅務類高職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機電設備方面沒有相應的教學能力和經驗,無法開設建筑工程和機電設備方面的課程,而建筑建材類和電子機械類高職院校對于財經方面的課程則往往難以開設。
4.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師缺乏,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不合理
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的主要來源是高校本科及碩士畢業生,但是我國資產評估本科及以上層次專業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財經大學和內蒙古財經學院將資產評估作為本科試點專業向教育部進行申報并且獲得了批準,并已在2005年開始招生。此后,山東經濟學院、山東工商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資產評估專業本科生,培養從事資產評估工作的緊缺專門人才。2004年,廈門大學積極申報并且第一個獲得批準設立研究生層次的資產評估專業。廈門大學財政系資產評估專業的碩士、博士點是國內重點大學首個設立的該學科(專業)的博士、碩士點。上海財經大學在財政學碩士點下設立了資產評估方向。到2007年才會有第一屆碩士研究生畢業,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畢業,況且本科院校和資產評估事務所也需要大量的資產評估專業本科和碩士畢業生,短期內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不可能通過引進高校本科及碩士畢業生來解決師資問題。如何盡快建設一支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是每一所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的共同課題。
5.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相對滯后,不能充分保障實踐性教學的順利開展
加強實踐性教學工作是高職教育的顯著特點,也是培養高素質的高職人才的根本保障。實踐性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外,還要有能夠組織實踐性教學的實習實訓基地。由于高職院校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時間較晚,實訓基地建設相對滯后。為了保證實踐性教學的順利進行,高職院校必須加快實訓基地的建設。
二、對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
1.根據社會對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人才的不同需求,結合主辦院校的特點和優勢,合理確定專業建設方向
由于我國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開設較晚,在產權交易、企業改制、司法實踐、融資抵押、財產拍賣等活動中,迫切需要大量從事資產評估與管理業務的專門人才。高職院校要想培養能夠勝任各種資產評估與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是不現實也是沒有必要的。高職院校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合理確定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建設的方向,根據所確定的專業建設方向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專業課程。筆者認為:具有房地產專業建設經驗的院校可以把房地產估價作為專業建設方向;具有土地經濟學建設經驗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價作為專業建設方向;具有財政學和稅收學專業建設的院校可以發展稅基評估;具有金融、保險專業建設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資產的估價、保險評估;工科院校可以憑借學科優勢側重機器設備評估,如舊機動車鑒定評估的專業內容;擁有珠寶鑒定專業的院校可以開展珠寶鑒定方面的專業建設;擁有藝術、文物和考古等專業優勢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藝術品的價值評估;具有地質和礦業專業建設經驗的院校可以把礦業權評估作為專業建設方向。
2.根據專業建設方向,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合理設置專業課程
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是一個典型的跨學科專業,其專業課程應當包括財務與管理方面的課程和資產評估方面的課程,具體專業課程的設置應當考慮專業建設方向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畢業生要到畢業工作后才有資格參加資產評估類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這就給資產評估的教育帶來了沖擊。雖然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不能參加資產評估類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但是這些考試科目卻是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結構和業務實踐技能所必需的,把這些考試科目設置成專業課程也為學生畢業后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以房地產評估與管理為專業建設方向的高職院校,除了要把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經濟法、稅法等課程設置為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把房地產基本制度與政策、房地產開發經營與管理、房地產估價理論與方法、房地產估價案例與分析等課程設置為專業課程。再比如以舊機動車鑒定評估為專業建設方向的高職院校把舊機動車鑒定評估師考試科目:汽車原理和構造介紹、汽車性能及新技術介紹、汽車狀況檢查辦法、汽車價值綜合評定應用、二手車交易方法與技巧、汽車保險和法律知識、汽車評估基本財務知識、現場評估實習課程納入專業課程設置也是比較合理的。
3.高職院校通過對專業教師的培養、對緊缺人才的引進和兼職教師的聘請來完善師資隊伍,構建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由于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設置比較晚,而且高校資產評估專業本科尤其是碩士畢業生短期內不可能選擇到高職院校就業,所以高職院校要想很快解決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師的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問題是比較困難的。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在逐步提高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師的學歷和職稱的同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構建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上。高職院校應當創造條件鼓勵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師通過考試獲取與專業建設方向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房地產估價師、注冊土地估價師等)并委派專業教師到與專業建設方向相關的評估類事務所參加社會實踐,以提高職業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對于有較高職業素質和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具備一定的教師素質的資產評估方面的專業人才,高職院校應當創造條件優先引進。對于現階段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無法完成的實踐性教學任務可以通過聘請相關資產評估事務所的兼職教師來承擔。新晨
4.高職院校應當以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為主,充分利用校內已有實訓設備,確保把實踐性教學落到實處
根據筆者的市場調研,用人單位對于本專業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實踐動手能力主要有兩方面:財務和評估。筆者認為財務方面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校內模擬實訓,評估方面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應當通過校外實訓基地來進行。目前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探索“2+1”人才培養模式,筆者認為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也可以嘗試該模式。高職院校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可以用第一學年的時間來完成財務與管理方面的教學任務并完成財務與管理方面的校內實訓,用第二學年的時間來完成資產評估方面的教學任務,用第三學年的時間安排學生到相關事務所頂崗實踐。根據筆者的調查,目前資產評估方面的事務所由于從業人員較少,幾乎每個事務所都需要業務助理人員。高職院校可以把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和兼職教師的聘用結合起來,根據所確定的專業建設方向,將相關的評估事務所建設成校外實訓基地,聘請該事務所的評估師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以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摘 要]隨著IT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普及,作為為社會發展提供基礎動力的企業,加快其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本文就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需要把握的特征加以歸納總結,希望對建設有效的會計信息化系統有所幫助。
[關鍵詞] 會計信息化 特征 企業
2011年2月23日,財政部副部長、中注協行業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軍在中注協行業信息化委員會上指出,信息化已經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綜合實力和經濟是否發達的新標準,是產業優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是推動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強大動力。
企業的會計信息化是財務管理信息化中重要的一類,它不僅可以進行會計核算,還可以用作財務監督、財務預測和財務分析,為形成真實、完整的其他經濟信息奠定堅實的基礎,使財務管理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讓信息傳遞更快捷、開放、靈活。
一、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特征
作為社會發展提供主動力的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更是勢在必行。目前大多數企業的會計信息化的流程如圖1所示。財務部門所從事的工作只是把手工會計轉變成由計算機會計,利用相關財務軟件對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進行簡便處理,本質上與傳統的手工會計核算無差別,遠不及真正意義上的會計信息化,不能滿足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所以企業的會計信息化仍需不斷完善。下面將總結出會計信息化在發展進程中需要滿足的特征,企業財務部門可將其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改變以往會計工作中信息不集中、閑置等問題,加強與各部門間的協作,提高工作效率。
1.財務信息多元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非財務信息與決策更加緊密,企業在做財務管理預測時,需要全面掌握企業的情況。會計信息只能反映出部分財務狀況,雖然財務信息在決策中占首要地位,但并非是惟一指標。企業不僅僅需要了解其經濟實力,也需要諸如軟硬件實力、職工素質、科研實力等表現企業競爭力等指標來代表一所企業未來的發展能力。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技術和方法,加入效用價值、無形資產評估、時間價值等形式,衡量知識資本、人力資源等非財務信息,將財務信息向多元化信息轉變,以全面反映整個企業的狀況。
2.財務目標針對性
企業的會計工作主要是對預算管理、撥款管理、工資管理、科研費用管理等經濟業務進行加工、整理形成綜合性信息,具有簡單、概括的特點。但是其綜合性卻無法體現個別重要的經濟業務或交易,而且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不同人士對信息的需求不同。因此,企業各部門在保證會計指標的口徑一致,處理方法一致的情況下,應對不同信息使用者和特殊核算業務針對性的提供會計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有效性。
3.財務機制創新性
當前會計信息化在企業的建立和發展,雖然達到了取代傳統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的目標,但是并未實現會計信息系統的創新和改進,距離實現現代化企業管理還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創新財務機制,才能避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混亂,出現例如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獨立于企業其他管理信息系統之外的情形。
企業財務信息編碼規范化是企業已實現的創新機制之一。信息編碼規范化將企業的經濟活動及財務數據一次性地輸入網絡財務系統,不僅減少了數據的輸入量,避免多次輸入出錯,而且對實現信息的分析和共享都有積極的作用。
4.財務人才復合性
會計信息化建設需要復合型會計人才來實踐會計信息的傳遞與處理。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管理活動要求會計人員除了具備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外,還應具備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避免發生因缺乏系統的計算機網絡知識,而出現的數據丟失等現象。另外還需大力加強審計隊伍建設。企業審計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水準,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分析評價方法,將信息技術靈活運用到審計工作中,從過去的查錯型轉變為管理服務型,逐步實現會計信息化審計、網絡技術審計,為高層管理人員提出有用的建議或評價,使企業審計向更高層次發展。
5.財務措施安全性
財務信息的安全性是財務系統的保障,關系著企業財務系統的發展。財務信息的安全首先要在總體規劃上制定完善的制度,建立網絡基礎設施,完善信息安全認證機制,達到信息規模化,其次必須運用網絡技術健全對電腦病毒、黑客等技術的防范,建立多層防御體系,保證財務數據的安全。目前企業已建立起賬務處理系統、業務收費系統、工資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系統等財務管理系統,還需要重點加強各管理系統之間的控制,建立網絡訪問權限,實行分級授權管理機制,建立資料備份機制。
二、結束語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推進與發展,至今為止,雖然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已邁入全新的快車道,但這僅僅是從手工到計算機的階段性過渡。會計信息化的建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企業需順應時代客觀環境的發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借鑒國外先進的財務軟件技術,再不斷的完善,逐步邁向成熟在管理工作中創新思路,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富有特色,企業的建設發展更加輝煌。
參考文獻:
[1]王軍.給力行業信息化 促進行業跨越式發展.[OL].中國會計協會.2011
[2]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Z].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