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地理教學目標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多元智能理論與地理教學目標的關系
初中地理教學的課程標準具有多樣性,因而在地理教學中應依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析,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就初中地理課程《中國的疆域》為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學會辨別中國的疆域圖,并能夠在空白地圖上標注我國的重要鄰國、海峽、島嶼。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將課程標準分為學習中國疆域圖和借助疆域圖辨別位置,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空間智能、自然觀察的智能、語言智能以及邏輯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論與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關系
針對地理學科“借助中國地圖辨別我國的地理位置和特點”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自然觀察智能、空間智能、語言智能和邏輯智能等多方面智能。比如對于地理教材上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圖、相關文字說明以及課后的活動題,學生應該把位置圖的學習作為重點,總結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特點。
2.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地理教學
2.1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初中地理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不是單純以應試為目的。教師應充分了解傳統教育的不足和缺點,運用多元教學理論,不斷革新教學觀念,從根本上轉變自己的學生觀、評價觀和教學觀,有意識地從多元智能的角度主動了解學生,認識學生和關心學生,尋找學生的優勢,依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調整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對學生的評價。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地理學科特點為基礎,擬定不同的教學方式,配合學生的智力組合特點,尋求適合學生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2.2豐富教學方法和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認識到學生思想的多樣性和看待問題的多角度性,但其認知過程仍以具象思維為主。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認識到每個學生的發展水平、智力結構是不同的,將教學設計多樣化,把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充分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動態化、多樣化地展現地理信息,營造地理學習的氛圍,記錄并展示學生學習的成果,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新思想,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找到學習并理解地理知識的不同途徑。例如,教師在堅守麥哲倫航海時,由于大部分學生對世界地圖了解程度不夠,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或地球儀,動態展示麥哲倫航海時的航線,或者是組織小組競賽,詢問航海的起點和終點,從而讓學生理解麥哲倫航海對證明地球是球體這一結論的重要性。
2.3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可以開展各種與地理知識有關的興趣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例如,教師可以制作我國各行政區的模板,組織學生進行拼圖比賽;可以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組織活動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的特征、自然環境、地方特色,將學習和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還可以安排學生組成小組介紹我國的各省的地理常識。
3.結束語
一、地理教學媒體選擇的依據
1.地理教學目標
地理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參加地理教學活動后應該表現出來的可見行為的具體的、明確的表述。它是貫穿地理教學活動全過程的指導思想,不僅規定了地理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內容與方法,而且還控制著地理教學媒體的類型以及媒體出示的時機、方法與步驟。因此,地理教學目標對地理教學媒體的選擇具有決定作用。每個單元、課時、課題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即具體的教學要求,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來傳輸教學信息[1]。例如,對于認知類教學目標,選擇掛圖、圖片、實物、標本、模型、投影、多媒體動畫等媒體開展教學,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對于情感類教學目標,選擇表現手法多樣、藝術性和感染力強的媒體,如錄音、錄像等,可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撼力。
2.地理教學內容
地理教學內容是指為了實現地理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地理知識、技能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地理教學內容和地理教學媒體之間存在必然的、本質的聯系,地理教學內容是制約地理教學媒體選擇的重要因素。中學地理教學內容廣泛,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等,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應有區別地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例如,自然地理多選擇圖片、實物、標本、模型、錄像等;人文地理多選擇掛圖、錄像等;區域地理則多采用掛圖、景觀圖片教學。從知識屬性看,地理名稱、地理分布一般采用掛圖;地理數據一般采用黑板、投影;地理景觀一般采用圖片、實物、標本、模型、錄像等;地理演變則多采用動畫,制作多媒體課件,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規律、地理成因等,則多采用板書、板圖、板畫、掛圖等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質。
3.學生特點
教學媒體是儲存和傳遞教學信息的工具。學生學習地理的心理基本特征是地理教學媒體選擇的依據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中生與初中生在心理發展上有很大區別。從學習積極性方面看,高中生與初中生在學習需要、動機和興趣上都有區別。從認知結構上看,初中生的觀察能力較差,缺乏從整體上觀察、從細微處觀察的意識,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占優勢;高中生的觀察能力較為精確而深刻,注意力比較趨于穩定而持久,思維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能夠逐步擺脫直觀形象和直觀經驗的限制,借助概念進行合乎邏輯的判斷和推理,想象更加豐富、合乎理性[2]。而教學媒體與學生認知結構關系密切,如圖1所示[3]??梢钥闯觯诘乩碚n堂教學中,學生接受地理信息量的多少取決于地理教學媒體與地理教學內容是否統一,地理教學媒體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否相容,地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否一致。統一性、相容性、一致性越好,圖1中的重合部分就越大,意味著有效信息量就越大。
因此,地理教學媒體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對于初中生可以較多地使用投影、電影、電視和錄像。投影片要形象生動,重點突出,色彩鮮艷,能活動的地方力求活動,每節課使用的片數不宜太多,要對片中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解釋;使用電影、電視和錄像,宜選用短片,動畫鏡頭可以多一些。對于高中生,選用的教學媒體種類可以廣泛一些,傳遞的內容可增加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增加理性認識的分量,重點應放在揭示地理事物的內在規律上,同一種媒體連續使用的時間也可以延長。
4.地理教師特點
每個地理教師在媒體的使用上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不擅長的媒體,在選擇媒體時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有的地理教師語言表達能力較強、聲音柔美、極富感染力,他就可以多采用語言講述,繪聲繪色;有的地理教師美術功底好,可以多選用板圖、板畫、投影等輔助教學;有的教師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在學校設備齊全的條件下,他就可以選擇計算機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如果一名地理教師同時具備上述能力,那么他在進行地理教學媒體的選擇上就具有更大的空間。因此,地理教師在選擇地理教學媒體時,一方面要正確認識自己駕馭地理教學媒體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不斷提高自己,以適應現代媒體對教師的要求。
5.地理教學媒體特性
地理教學媒體自身特性包括技術特性和專業教學特性兩個方面。地理教學媒體技術特性包括呈現力、重現力、傳播力、受控性與參與性五個方面。僅考慮呈現力方面,電影、電視、錄像、計算機多媒體與網絡的呈現力要強于其他地理教學媒體,而全面考慮呈現力、重現力、傳播力、受控性與參與性因素,幻燈、投影、錄音與錄像的技術特性較強,計算機多媒體與網絡則是最具有優勢的媒體。
地理教學媒體的專業教學特性是指教學媒體傳遞、處理不同內容的教學信息的能力。不同的教學媒體,傳遞、處理某一教學內容的能力是不同的。黑板適合文字教學,錄音適合語言教學,幻燈、投影與錄像適合圖像教學,計算機多媒體則適合動畫教學。綜合比較各種地理教學媒體的專業教學特性,可以看出,一般來說,技術特性好的教學媒體,對各種教學內容的功效都比較高,如幻燈、投影、錄像、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即是如此。但也有例外,錄音的技術特性雖好,卻很難表現地理景觀、地理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它的地理教學特性比較差,所以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使用得比較少。
正確認識各種地理教學媒體的優勢與缺陷,是地理教師有效選擇媒體的前提條件。
6.地理教學環境
地理教學環境對地理教學媒體的選用有重要影響。根據信息傳遞方式,地理教學環境分為傳統地理教學環境、電化地理教學環境、多媒體地理教學環境、多媒體網絡地理教學環境。不同的環境為選擇相應的媒體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根據當地的教學環境,考慮到所選用的媒體是否是唾手可得,或通過簡單的準備即可利用,而不應考慮那些在學校與教學環境中無法準備與實現的媒體。
二、地理教學媒體選擇的原則
1.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要求在選用地理教學媒體時,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多選一些媒體,因為運用多種媒體比只用一種媒體效果好。
從媒體本身看,選擇多種媒體有利于媒體優勢互補,進行媒體組合教學。關于教學媒體功能的研究表明:沒有萬能的教學媒體,所有的媒體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沒有一種媒體能永遠優于其他媒體,也沒有哪一種媒體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時,某一種媒體的短處可能恰恰是另一種媒體的長處[4]。綜合使用多種教學媒體就可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教學媒體的整體功能。如視覺型媒體能使學生眼見其形,但不能耳聞其聲;而聽覺型媒體則相反,只能使學生耳聞其聲,不能眼見其形,如果選擇兩者,在課堂上結合使用,不僅各顯其能,而且能夠收到聲形并茂和相得益彰的效果。
從教學信息論看,選擇多種媒體有利于加大教學信息容量和提高課堂效率。多樣性原則要求既要選擇傳統媒體,又要選擇現代媒體,特別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多選擇現代媒體。因為現代地理教學媒體具有傳遞信息快,單位時間內信息容量大的特點,可以節省教學時間,有效地傳遞教學信息,達到在現有的條件下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最大可能的結果。據教育統計材料,在同一單位時間內,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可比一般教學媒體增加20%~30%的教學內容,所學得的材料分量比傳統教學方式增加一倍,且可使考試中的錯誤減少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因此,要高效率地傳遞大量信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則應多選用幻燈、投影、電影、電視、錄像、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學媒體。
從學習的生理機制看,選擇多種媒體有利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對記憶的研究表明:多種感官參與記憶,無論是記憶的速度還是記憶的質量遠遠大于單一感官的記憶。拿記憶后保持的比率來說,單用視覺,三小時后記憶保持的比率為70%,三天后為40%;單用聽覺,三小時后記憶保持的比率為60%,三天后為15%;而視聽并用記憶比率達到90%,三天后仍為75%,遠遠大于只看只聽。課堂選用多種媒體,傳遞教學信息就有多種渠道,分別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當不同的感官接受的信息內容相互關聯時,就會深化對知識的感知程度,達到強化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2.適度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要求課堂教學應盡可能多地采用一些教學媒體,但這要以一定的條件為前提,并不是說媒體選得越多越好,因為盡管多種媒體傳遞的教學信息量一定比只有一種媒體傳遞的教學信息量要大,但信息量大了,還要考慮學生能否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媒體再多也沒有用。因此媒體的選擇還應遵循適度性原則,即一堂課使用的媒體不宜太多,應有一定數量的限制。一堂課用多少種媒體好呢?有人研究了課堂教學,認為不算常規教學媒體,僅選擇現代教學媒體,以兩、三種為好,這樣既能從不同方面理解教學內容,又能使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和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研究發現,如果選擇四五種以上的教學媒體,教學效果就不好了[5]。
3.經濟性原則
美國大眾傳播學家施拉姆曾說過:“如果兩種媒體在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時的功能一樣,我一定選擇價格較低的那種媒體?!边x擇媒體,除了看使用效果外,還要看何種媒體花錢少、時間省、成本低,即要遵循經濟性原則。一般來說,常規教學媒體的價格低于現代教學媒體的價格。在所有的教學媒體中,印刷品和黑板的價格最低,標本、模型、錄音的價格較低,幻燈、投影、電視的價格中等,電影和錄像的價格較高,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的價格最高。前面說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地選用現代教學媒體,但并不是說要一味地追求“帶電作業”,不是選用媒體越高檔越好,而是要看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本來用黑板就能展示的板書,用掛圖、圖片就能說明問題的教學內容,卻制成了昂貴的幻燈片、投影片;本來用幻燈片、投影片就能顯示的例題或習題,卻制成了高檔的多媒體課件;本來可以直接用實物或模型演示的實驗,卻制成了高價的錄像帶,這樣既浪費材料、人力,又浪費教學時間??梢姡x擇教學媒體應該考慮低成本、高效能。
4.教學最優化原則
教學最優化原則是指把選用教學媒體的過程放在整體的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教學各方面的因素,協調教學媒體與教學其他方面的關系,使教學媒體的功效服從于整體教學設計,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教學最優化原則可以說是選用教學媒體的根本原則和根本要求。實施這一原則的關鍵是對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首先,要充分認識各種教學媒體的功能、特性及其發揮積極作用的主客觀條件。其次,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的構成與水平層次;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類型、層次結構、邏輯聯系、重點和難點及其教學意義;了解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生活經驗、知識存量、初始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風格;認識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能力;熟悉學校的教學設備和教室的環境條件。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選用合適的教學媒體以實現教學最優化。
參考文獻
[1] 王以寧.教學媒體理論與實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赫興無.淺談中學地理教材內容的選擇.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5).
[3] 陳澄.地理課堂教學設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 改進方法 素質教育 提高成效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深入思考是地理教育教學發展的方向,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整合地理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渠道,拓展教學空間,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下功夫,求實效,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品質、創新能力,使學生運用地理學科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地關系作出初步的判斷和評價,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
一、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在激情引思中催生學習情感
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成長進步出發,注重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要兼顧學生的能力和心理發展,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基本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教學實踐中,教師敢于突破傳統教育教學觀念,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從現代網絡傳媒上學習新型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學理論,進一步加強自身素質建設,改善自身知識結構,充實地理信息,適應時展對地理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師要強化業務學習,加強地理教研工作,完善知識結構,為勝任地理學科教育教學工作奠定基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底蘊,增強地理學科教學的履職能力,營造“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主、主動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使全體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催生地理學習情感。
二、設計教學目標,靈活組織安排,在師生互動中提高教學成效
素質教育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培養能力與情感,實現全面發展。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不斷提高地理學科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求,研究探索課堂教學藝術,將素質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關注學生成長進步、全面發展。教師要重視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努力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建立結果與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在強化地理知識、觀念、思想的基礎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地理綜合素質。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發展實際和素質教育要求,走出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科學地調整教學目標和要求,在地理教學中注重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國情教育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教育等,使地理教育走上更加健康、全面、適應時展需求的軌道。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的形象、直觀、生動、快捷的方式,一方面將更多的地理知識與信息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地理教學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將一些一時難以表述的知識點運用課件給學生進行演示,便于學生理解接受,提高地理教學成效。
三、銜接生活實踐,拓展教學空間,在結合實際中放大教學效果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模式初中地理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它以傳授地理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通過學生的學習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的地理素質。然而,近年來受“中考成績”指揮棒的影響,課堂教學更側重于死記硬背,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效率,對學生未來地理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深入探索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課程理念下高效課堂構建模式
新課程理念下,地理課堂的構建模式也發生了重要的變革,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今天的教學模式注重“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是課堂的聽眾,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課堂角色發生了轉變,學生變為活動的主體,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欣賞的觀眾。教師采用科學的課堂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之中,實現地理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實現高效化課堂發展。如(圖1)所示:
從高效課堂的構建模式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可見一斑,新形勢下高效課堂側重于培養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包括質疑、探究、創新等能力的發展,特別強調教學過程中的體驗學習,在體驗中逐步培養地理素養和提高學習能力。
二、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模式構建策略
(一)明確學習目標,奠定高效課堂的基礎
《新課程改革教學綱要》對初中地理課時做出了明確要求,與之前相比教學內容沒變,但是課時數減少,這就意味著不能再利用時間戰術,靠課堂死記硬背達成教學目標,而要求教師深入分析教材,認真備課,教學過程中明確學習目標,突出重點,做到有的放矢,方能提高地理教學效率。例如,人教版七年級《多變的天氣》一課教學中,教學內容包括天氣及影響、明天的天氣怎樣和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三個教學板塊,如果對教材把握不準確的情況下,教師可能會組織很多活動了解天氣,環保只停留在口號上,然而,作為高效課堂的設計,本課教學目標應為:(1)理解天氣預報的重要性;(2)學會通過電視、報紙多種渠道看天氣預報;(3)從環保角度呼吁學生保護大氣環境。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上將學習目標明確地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看預報,識天氣”的比賽活動,讓學生扎實獲取閱讀天氣預報的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找準切入點,提高教學效率。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理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處于高度興奮狀態下,才能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在有效的時間中提高課堂效率。創設情境是一種有效的導入模式,主要方法有:利用復習導入新課、利用直觀掛圖導入新課、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新課、實驗演示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導入新課等。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極地地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雪龍號駛向南極”的視頻,通過視頻讓學生對兩極產生興趣,接下來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后明確今天的學習任務是了解兩極地區,于是教師出示兩極地區的投影圖,并讓學生結合課本地圖材料對照分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視頻投影圖導入新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對兩極充滿了好奇與向往,為后邊的教學鋪墊了良好的氣氛。
(三)利用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學生處于積極主動探索狀態之下,對于知識的記憶和能力的獲得效果最佳。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往往教師“一言堂”,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因此,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遼闊的疆域》一課教學中,考慮到本課內容較為豐富,如果教師單純講解,學生可能無法把握要點,于是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幫助學生建立我國地域的相關地理知識。首先,要求學生參照“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來填寫導學案上的表格,填好后小組內互相交流,學生對中國地理位置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其次,教師出示題目,從全球不同經度、緯度上看中國位置,小組需要合作探討,將探討結果與全班交流;再次,教師要求小組競賽,與日本、蒙古等國家比較一下,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是什么?通過這類問題的設置,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導學――自學――合作――展示等環節,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適時指導,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加強練習鞏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良好的課堂組織形式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并轉化為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練習鞏固環節也不可忽視。為了落實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設置自測題目,當堂檢測,當堂評價,可以利用面批、互批、自批等多種方式實現當堂反饋,教師和學生一起查缺補漏,逐步完善學習內容。課堂練習鞏固小測通常包括三部分內容,分別是基礎知識部分、提升訓練部分、綜合應用部分。對于學習能力偏低的學生完成第一、二部分測試題目即可,而學習精力旺盛的同學需要全部完成。測試題題目的制定需要教師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具體而定,為強化學生記憶,提高學生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提供鞏固途徑。
總之,要改善當前地理教學現狀,以新課程為背景,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將地理課堂看作是一個長期動態發展的研究課題,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自主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體驗式學習中善學、樂學,勤于動手,勤于動腦,勤于動口,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打造地理高效課堂,為學生地理素養的培養和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國珍.如何構建高效地理課堂教學\[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1).
\[2\]郭卿.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課堂效率\[J\].文教資料,2010,(16).
【關鍵詞】初中地理 有效課堂 教學調節 學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71
初中地理教學的提問反饋主要存在于理答環節,在傳統地理教學提問中,教師普遍重視學生的問題答案多于問題本身,忽視問題的探究性過程,且教學提問的主體以教師為主,學生很少提出問題。
有效性提問立足于地理教學目標,增設相關提問類型,重在啟發學生思維,實現學生地理知識與地理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學功能。有效性提問還具備教學的反饋與調節功能。它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究與拓展,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并認真傾聽,適時點撥,實現有效理答。
傳統初中地理教學的提問類型多為記憶型提問,觀察型提問以及理解型提問。此三種提問類型均為低層次提問類型,主要考查學生的書面知識記憶,以及學生觀察直觀材料的能力,缺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應用型提問、探究型提問、評價型提問類型,無法鍛煉學生分析、解決與評價地理事物的綜合性能力,且提問的次數較多,隨意性較強,使得我國初中地理教學提問普遍缺乏目的性與策略性。
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教學前,首先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做好新課的備課工作,熟讀教材,了解課堂教學的目標,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教學的重難點,以教材為依據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采用直接講述知識的教學方式去引入新課,這種直接灌輸的教學方式不但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還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鍛煉。以教材為依據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不但能夠很好地活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氛圍,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在新課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地球的運動”這一節的教學時,可以結合這一節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由于太陽直射點的變化,所帶來的晝夜長短變化的全球分布規律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全球分布規律”來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給地球自然環境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呢?”從而導入新課。許多學生在進行初中地理學習時,往往會認為初中地理知識點過多,而且許多知識記憶性較強,離自己的生活實際較遠,導致許多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存在一定的畏懼感,缺乏初中地理學習的興趣。
初中地理教學與實際生活較遠,產生了知識與應用的脫節。所以大部分學生在進行初中地理學習時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導致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點記憶不強,常常出現記不清、記不全的現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初中地理學習的效率,不利于學生初中地理成績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可以將初中地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構建探究式教學情境,從而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的教學時,則可以聯系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構建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給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除了地震給人們帶來嚴重影響,還有哪些災害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影響呢?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這一節課就來學習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對自然資源、水資源以及森林資源等資源的影響,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
一、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地位
隨著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引入,初中地理課堂的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氛圍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地理課堂引入生活化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突出地理教學的實用性地位
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地理了解天氣、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各地區的基本概況等。同時,在進行生產活動與生產建設中也離不開地理知識的運用,任何生產活動都受到環境、地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除此之外,人文環境及人口特征等也是地理教學的一部分。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突出地理教學的實用性地位。
2.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地理是一門相對較為枯燥且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受到自身思維的局限,導致學習積極性不強。而在地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實際,可讓學生感同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利用自身對地理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探索地理學科中的奧秘,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豐富其個人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科知識與社會應用緊密聯合在一起,可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條件下把地理學習及相關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不斷訓練,學生可形成學以致用的思考模式,從而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實踐能力。
二、“生活化”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實際應用及其效果
以初中地理課堂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的重要地位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局限于單一的教學模式,應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全面教學。本文主要從以下四方面闡述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及其效果:
1.挖掘可用的生活素材
初中地理教學內容涵蓋的范圍較為廣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挖掘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素材,并準備與教學內容聯系緊密的生活素材,消除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陌生感。例如,在講解氣候分布情況的課題時,可通過對比南北方氣候特征來進行講解,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昆明是個四季如春的城市。氣溫和降水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對所在城市的氣溫變化情況及降雨特征進行記錄,引導學生總結該地區的降水特征及氣候變化情況。
2.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傳統的單純理論知識講解的教學模式,不斷向創設生活化情境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把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熟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例如 ,教師在講解各地域及各國家風土人情時,教師可對學生喜歡的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并為學生設計一場環球旅行的計劃,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下,學生不僅對各地域的風土人情及地域特征有所了解,同時還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地理知識。
3.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做到知行結合。這不僅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還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4.積極引導學生回歸生活
現階段初中地理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服務,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通過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使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也為滿足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渴望,初中地理教學應將生活化這一教學模式引入教學過程中。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引入,可為初中地理課堂注入新鮮血液,不斷提升地理教學活動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此外,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還可提升地理課堂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并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關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感悟――例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途徑[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13(10):35-36.
2.龔倩,趙媛.以“地理家庭實驗”活化初中地理教育――美國初中教材《地球科學》的分析與啟示[J].地理教學,2014(10):30-33.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育;素質教育;對策;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122-01
只有抓住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注重理論教育,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積極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總之,造成了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常處于被動的角色。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普及,在新課改環境下,對學生的主動性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地理學是一門兼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科,地理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環境意識,并且對地球、環境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讓初中生能夠了解到更多的地理常識。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加強對初中地理教學的認識
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對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有的學校對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初中地理教育屬于可有可無的文科教育,安排的課時不多,只是按照大綱目標進行簡單的教學,而且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因此導致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方法比較落后,使得初中地理學習成為學生的負擔。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應該要加強對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將提高學生的初中地理實踐能力作為初中地理教學的發力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的利益和發展為根本,對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理念和模式進行改進。要加強對素質教育理念的應用,并且對地理教學目標進行重新設計,使得地理教學工作可以有序推進,從而不斷提高地理教學水平。比如傳統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初中地理課程的教材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教學資源的選擇面十分狹窄。對此,應該要對教學素材進行豐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素材。
二、以學生為本,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地理課程教學是一種填鴨式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影響。素質教育倡導要對初中生實行人性化和柔性化教育,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地理教育應該要結合初中生的個性特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
1、加強教學情境的設置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全部用理論知識進行教學,往往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加強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導入有多種方式,比如事例導如、問題導入等,地理教師想要導入一個初中地理課堂情景時,前期的準備必不可少,地理教師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可以創造多樣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導入形式,讓學生根據地理教師設置的各種情境,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融合到課堂上,從而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比如在課堂上利用圖片創設豐富的畫面情境。具體形象的畫面構建,是初中地理課堂情景設置的重要方面,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各種初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就必須要借助多媒體,加強對圖片、視頻文件的播放,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從動態的圖畫中了解到更多關于初中地理學科的知識。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可以借助一些各國的名族特色異國風情的一些特質進行教學的引入,比如在課堂開始之前首先給學生放一些其他國家的氣候、風景、人文等方面的圖片,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對初中地理課程更感興趣,地理教師也能從這些內容中找到全新的教學切入點。
2、注重課堂教學的延伸,加強生活化教學
地理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理教學素材,比如每天的天氣情況、城市的地形條件等,這些都是地理課程中可以講到的知識點。學生往往對自己的生活有很強的熟悉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生活化教學,將地理課堂延伸到課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加強對各種生活素材的累積,比如學生對很多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因此在學習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得不到解決。為了幫助學生累積更多的學習素材,可以從布置作業開始,引導學生對周圍的生活進行發現,通過給學生布置課題探究任務,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積累地理知識的習慣,從而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各種植物的觀察,在講解植物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帶著自己從自然中挖掘的植物來到課堂上,分析在不同的氣候、不同的時期,這些植物會有什么變化。
三、提高初中地理教師的能力素養
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力量,只有雙方配合良好,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就必須要對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進行提升,培養更多雙師型教師,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進行實踐教學,用身邊常見的現象來解釋初中地理現象,讓學生能從生活中體會到初中地理的奧秘,從而加深對初中地理的學習興趣,提高地理學習水平。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以及效率是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解決,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加強對課外教學的重視,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郭利英.初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1(10)
[2] 李學義.初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網友世界,2014(01)
一、電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積極意義
(一)電子白板技術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感官認知和學習積極性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傳統地理教學僵化死板的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壓制,極大的影響了教學質量,而現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地理教學從靜態走向動態奠定了基礎。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將圖片、文字、動畫、聲音有機結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認知,這無疑會使學生處于心情愉悅的狀態,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電子白板技術能夠實現圈點、拖動、旋轉、放大縮小等動作演示,這些功能有利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教學內容的強調性暗示,使學生能夠更加注意知識細節,最終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二)電子白板技術有利于講解初中地理教學難點在初中地理的授課內容中,存在著大量立體、復雜的知識點,在傳統授課模式下,這些知識點需要教師反復講解、多次演示才能被學生吸收。電子白板技術在初中地理課堂的應用能夠克服這一難點,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具體。這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將重點難點形象化、具體化。如在初中地理的地域產生原因的學習中,可以將演化形式以動畫形式展現;在地球運動的知識難點地球公轉中,可以導入地球公轉的三維立體動畫,配合動畫進行靈活的教學演示、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公轉的特點及晝夜更替四季變化的產生原因。
(三)電子白板技術有利于幫助學生主動探究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利用電子白板創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合作解決問題。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教學內容,利用電子白板展示學生的探究結果,記錄探究過程,教師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如在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鐵路干線的學習過程中,提出我國鐵路干線分布狀況的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師將學生合理分組后進行小組展示繪圖,將結果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演示。最后,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讓學生對剛才所學知識進行溫習回顧,從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以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二、初中地理教學應用電子白板的現狀分析
(一)電子白板教學應用流于形式化在應用電子白板的初中地理的授課實踐中,相當一部分的應用的都是將電子白板作為傳統黑板或是播放PPT的投影儀,沒有真正發揮出電子白板的作用,沒有根本上改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活躍度。僅僅應用電子白板的書寫和展示功能,實質上是把電子白板作為了一種彰顯教學信息化的工具,教師穿新鞋走老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策略。實際上電子白板完全可以取代黑板和投影設備,只有完全發揮出電子白板的優勢才能實現交互參與的教學創新。
(二)課堂主體之間互動協同性較低電子白板應用技術的一大亮點是讓學生走到講臺前進行參與和分享,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這一設想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目前大多數教師在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只使用了電子筆拖拽、移動、旋轉等基本操作,這種的層面的交互操作效果是極其有限的。互動協調的重點不在于技術層面的應用,而在于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學環節的設計,唯有將同學們帶入電子白板構建的初中地理授課環境中,帶動學生參與思考、討論和演示,才能實現高層次的學習和高階的思維拓展。
(三)現有教學素材有限,教師備課壓力大教師的授課素材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沉淀才能豐富起來,PPT授課模式普及以來,幾乎所有的教師手頭的課件都是PowerPoint(以下簡稱PPT)課件,教師已經習慣、擅長修改PPT課件資源。相對的,電子白板技術普及時間尚短,教師可以直接利用的NoteBook課件素材非常少,課件素材的積累要從零開始。而初中地理知識有著知識體系龐大、知識點瑣碎復雜的特點,這就更加大了教學素材整合的難度,導致教師備課壓力很大。
三、初中地理應用電子白板策略研究
(一)培訓初中地理教師應用電子白板的能力教師對電子白板的應用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電子白板的實際應用和電子白板的教學設計。培訓應當針對這兩個方面的能力對教師加強訓練,首先要使參訓教師大量觀摩優秀教學應用案例,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提煉出其優點和缺;其次給教師以鍛煉和應用的機會,結合地理學科特點模仿優秀案例進行課程設計,逐步熟悉電子白板的功能應用;最后要引導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更多運用電子白板技術,鼓勵教師參與電子白板教學案例研討,交流心得與體會,推動教師提高自身技術應用水平,切實發揮電子白板技術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的作用。
(二)融合教學目標適當穿插新奇事物利用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技術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這就要求在整合中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先,一方面不能為了使用新技術而簡單堆砌教學素材,僅用信息技術作為豐富教學形式的工具,會導致本末倒置,失去整合初衷;另一方面,不能過多或過少依賴電子白板,對電子白板與初中地理授課的盲目整合將會導致教學方式的喧賓奪主,忽視對最終教學效果的評估。在教學大綱之外,可以在授課時適當的穿插新奇的內容,但穿插內容一定要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最好有助于理解教學內容。如結合初中地理的授課知識穿插歷史知識、語文知識、數學知識和科普知識等。教師要把握好課外知識拓展的深度和廣度,確保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又不背離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
(三)加強教師本身與白板技術教學應用的配合將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與初中地理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需要自覺接受相關培訓,了解更多相關的教學理論,還需要在在教學實踐中正確定位自身與電子白板這一授課方式的關系,技術不能取代教師本身,要意識到任何硬件資源和軟件技術都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本人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四、結語
目前電子白板的課堂教學研究成果已經相當豐富,但是在將理論付諸于實踐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較多問題,如何在教學設計中實現應用電子白板技術的教學創新仍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要加強我國學校師生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積極意義的認識,形成學校、教師、學生共同重視、共同參與的教學氛圍,促進我國素質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張瑞軍.借電子白板打造活力四射的地理課堂.考試周刊,2013,(46):140-141.
關鍵詞:地理教學 角色轉變 素質教育
地理教學是初中的必修學科之一。地理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每一名地理教師都應根據學校的實際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情況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方式,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只有選擇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我們才能有效提高地理教學效率。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總結了幾種每個地理教師都應做到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教學目標,以目標指導教學
地理教學應該在有目標的前提下開展。在備課時,教師就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要包括教的目標,還要包括學生學的目標。教師要在備課前對整個教學大綱有大致的了解,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對教材中每一個章節的細節、要點都有詳細的了解。只有這樣,在備課時,我們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教學目標。當然,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能僅僅從教材出發,我們的教學還是要“以人為本”,教學的設計、目標的選定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對上一節課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班級整體的學習情況。教師要綜合考慮這些內容,從實際出發,制定出富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確定后,才能從目標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設計詳細的教學方案。目標的確定有利于我們良好地開展教學,更有利于學生順利地學習,是提高教學效率必不可少的步驟。
二、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若想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蔽覀冎挥信c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喜歡教師,才能把這種情感轉化到學習中來,我們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教師一定要轉變自己的思想,不要總是認為自己就應該是“高高在上”的,我們要與學生做朋友,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感受到教師的用心。這樣才能有效地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愛學”“樂學”。課堂上,我們可以運用豐富的語言形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肢體語言、口頭語言、幽默語言、板書語言等都可以使學生感覺到融洽的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三、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簡單的練習、背誦的學習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注重發掘新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加以指導,使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的學習方法沒有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知識,卻缺乏知識的運用、理解、遷移等基本能力,不能融會貫通。許多學生都感覺知識記得牢牢的,但是一到考試時卻不會用。學習方法的指導便可以解決這一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手段。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認識到知識的本質,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理解知識,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等,有效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使學生不僅能學習,還要會學習。例如,在教學南亞的氣候時,我就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模式。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南亞的地理位置圖,觀察南亞的地理位置、經緯度、海洋位置等基本信息,并組織學生分析其所在位置有何特點。通過我的引導,學生都能認識到南亞絕大部分在熱帶和瀕臨印度洋。以此為基礎,我再引導學生觀察南亞的風向圖,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運用以前學到的知識總結特點,然后再組織學生對此地區的降水圖、溫度曲線圖進行觀察,并總結氣候特點。在學生的觀察過程中,我時不時地拋出一個問題,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思路上觀察圖表,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觀察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而產生成就感。當然,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過難,要層層深入,逐步引出主要問題,切忌傷害到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非常好,整堂課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就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在這樣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研究能力、觀察能力、創造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選擇富有吸引力的課堂導入
中學生的思維活躍大部分不是體現在課堂上,而是體現在課間。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想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就需要下一番工夫了。尤其是地理課,它是大部分學生都不重視的“副科”,課堂導入尤為重要。我們要善于運用學生的好奇心,選擇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導入教學。經過挖掘加工后,教師要用生動誘人且帶有懸念的新課導言,一上課就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上來。由于興趣和好奇心的驅使,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學習,直到把懸念化解,問題解決。這是保證我們課堂有效開展的重要前提。
五、運用多媒體和實物演示開展教學
運用多媒體和實物開展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初中地理教材的內容幾乎都能在地圖上反映出來,地圖比文字更直觀、更準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位置、政區、地形、氣候、景觀等各種地圖。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理課堂教學就是教師通過地圖,引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發展智力能力,培養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過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使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地圖,正確分析和說明地理問題是地理教學法的主要任務之一。而運用地圖進行教學則是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復雜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往往用一幅或幾幅地圖,包括地理示意圖表、地理漫畫及素描等,便能生動直觀、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來。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到地理位置、環境變化等基本信息。多運用這兩種手段也可以有效地保證我們地理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