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美術觀課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觀課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術觀課報告

        第1篇: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關鍵詞]高中美術 鑒賞課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01-0046-01

        高中美術鑒賞不同以前小學、初中美術作品欣賞,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之間卻有明確的區(qū)別。鑒賞,是鑒別和欣賞的意思,欣賞則不包含鑒賞,欣賞意味著肯定和贊賞,鑒賞則不意味著肯定和贊賞,而是對一流派的藝術主張和作品內容、體現(xiàn)思想和藝術技巧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鑒別之后,才能決定對這一流派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贊賞的態(tài)度,還是否定和批判的態(tài)度。高中美術鑒賞課對欣賞課的要求更高,高中學生可能一時難以適應,我們要做好引導工作。

        一、要教育學生區(qū)分于以前的美術欣賞

        首先要教育學生區(qū)分于以前的美術欣賞。不單純的認為課本上提供的繪畫作品都是肯定贊賞的性質,課前要對當前所學課時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做出自己的判斷,課上再由教師給予講解和正確的鑒賞。

        二、教師和學生共同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其次,教師和學生共同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課下教師和學生分別準備講課時的繪畫作品的資料,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從而增加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課堂中,教師提供欣賞作品的掛圖或課件,師生共同分析作品,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分析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肯定和贊揚,并補足學生資料的不足,這樣不僅使學生記憶深刻,興趣增加,也更加突出了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為課堂的主體這一宗旨,使美術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學生親自參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過程。

        三、鑒賞課應與實踐相結合

        美術鑒賞應重視理論基礎。美術鑒賞分為直觀感受和理論知識,缺乏理論知識,學生思路混亂,無法完成欣賞。一開始上鑒賞課,有的學生連繪畫形式都不了解,對什么是水粉,水彩,油畫等分不清楚,教師有必要在開課初期把這些畫種做詳細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和認識。在理論和繪畫作品結合之后,學生對美術鑒賞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時,我們再輔以較淺的繪畫實踐,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所學的鑒賞知識。例如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課本第九課《中國古代繪畫擷英》一課,除了讓學生了解欣賞中國古代優(yōu)秀繪畫作品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做簡單的水墨小品練習,切身體會中國畫“幽靜,清雅”的意境,同時對中國畫的工具――紙墨筆硯,及他們的特性、使用也有一定的了解,使學生對中華民族的繪畫文化升起民族自豪感。再如第十六課《中國民間美術》,可以課前教師先準備好簡單的剪紙圖案,再由學生用刻刀等簡單工具進行模仿制作,讓同學們也體驗一回“剪花娘子”的樂趣,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國民間藝術。

        四、美術鑒賞課應多應用多媒體技術

        過去的鑒賞課,學生們只是通過人手一本的課本來了解、認知繪畫作品,繪畫作品畫幅小,而且數(shù)量有限,這些局限性,在互聯(lián)網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得到完美的解決。PPT的展示,不僅讓學生們欣賞到更多的名畫,而且畫面質量非常高,可以局部放大觀察細節(jié)。另外,影像、聲音、動畫使教材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具有動態(tài)感,營造出立體的教學氛圍,強化了學生的審美感受。例如,在欣賞朱耷的《高石水禽圖》等中國畫作品時,配以古箏、古琴樂曲,畫與音交相輝映,古聲古韻,有聲有形。

        五、學生應從美術欣賞走向研究性學習

        適當?shù)脑诟咧忻佬g鑒賞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需要,是美術與社會和其他文化相聯(lián)系的需要。研究性學習使美術鑒賞走向了一個新臺階,賦予了新的意義。

        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作為指導者,研究性學習的題目由老師或學生自己列出。通過民間調查,網絡搜索等方式廣泛搜集資料,并把所得的圖片,視頻等圍繞自己的研究課題進行整合、匯總,形成研究報告。這種學習方法,擴大了學生學習美術的學習視野,增加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促進了學生對美術文化的擴展探索,加大了知識面。

        第2篇: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我國的設計業(yè)雖已有很大的進步,但像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等大型場館設施的設計,畢竟需要外國設計師的參與。新世紀我們需要擁有自己成熟的設計,這就要求培養(yǎng)學生新的設計觀念,提出“設計生活,設計未來”的科學設計倡議。通過《設計》課程的開發(fā)研究,激勵教師的科研熱情,形成活躍的校園科研氛圍;同時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提高綜合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平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課程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中學《美術新課程標準》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力圖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以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促使他們在已有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發(fā)展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創(chuàng)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三、課程研究的目標

        以現(xiàn)代設計教學為載體進行素質教育,使學生在設計活動中運用科技知識及手段,自主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促進學生獨立審美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喚起學生關愛社會、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環(huán)境、設計生活、設計未來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服務于社會的責任感。通過研究實施,獲得大量研究成果,編輯發(fā)表相關設計課程教材,進行初中美術教材建設和學校課程的開發(fā)。

        四、課程研究主要內容

        與學生共同研發(fā)生活中學生所喜歡的藝術設計課程、設計方案和設計課例;課程研究組共同研究編輯發(fā)表藝術設計教材《設計生活*設計未來》作為學校課程教材。同時,在研發(fā)過程中注意觀察并收集學生在參與研發(fā)設計課程時所產生的心理變化資料,及時進行階段性問卷調查,指導研究順利進行,并獲得第一手寶貴的研究資料。

        五、課程研究途徑、方法

        1.研究途徑:首先要獲得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采取四校骨干教師聯(lián)合研究的途徑實施研究。

        2.研究方法:高校專業(yè)教授進行理論指導,一線美術教師具體負責、實施,以對學生的課堂教學嘗試、共同研發(fā)為主,課余實踐活動為輔的教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運用文獻法進行有效研究,針對實踐進行反思,再進行實踐和研究。

        六、課程研究主要步驟及過程

        第一階段:確立課程研究方向。在美術教學中發(fā)現(xiàn),課本中很多課程已經相當陳舊。所以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自編課程,特意編輯一些專題性設計課程,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階段:課程實施研究階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對藝術設計課程做進一步的探索。根據(jù)當前提倡環(huán)保反對白色污染的大超勢,開發(fā)出《綠色購物袋》一課;根據(jù)學生愛美之心,開發(fā)了《我的鞋子我設計》系列,包括《鞋子標志設計》《鞋子招貼廣告》等課程,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學校領導非常重視課題的研究工作,將《設計生活*設計未來》定為校本課程,給予充足的教學時間進行學習研究,繼而開發(fā)出《我要我的MP3》等9課設計課程。

        在此階段,學生創(chuàng)作出大量優(yōu)秀作品,進行專題展覽12期,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們的熱情。

        第三階段:繼續(xù)開發(fā)了《趣味垃圾桶》《這是椅子么?》及其立體模型制作等9課。對第二階段的材料進行分析,寫出階段性總結進行交流、研討等活動;收集有關研究的教學案例及教案資料;認真對開發(fā)的系列課程進行問卷調查,進行量化分析,并進行課程對學生多種素質影響的分析研究,寫出調查報告。300份問卷,98%的同學都表達出對設計課程的認可和喜愛。

        第四階段:編輯《設計生活*設計未來》初中藝術設計課程教科書兩冊,收入精編課程18課。在學校出版《師生美術作品集》,進行交流宣傳活動。匯總四所學校的課題研究資料,寫出課題研究報告和課題工作報告,整理課題相關材料;申報課題研究成果,申請結題。

        七、課程研究主要成果

        1.課程研究成果

        ①開發(fā)編輯教材《設計生活*設計未來》兩冊,共開發(fā)新課程18課,被學校選定為校本課程教材;②研究報告一份,工作報告一份,相關論文三篇;③研究問卷調查一項(300份),調查報告一份,為繼續(xù)進行研究工作起到重要參考作用,并顯示出藝術設計課程在素質教育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④研究過程中積累了近千份學生優(yōu)秀設計作品成果,并舉辦專題展覽16期;⑤編輯發(fā)表《師生美術作品集》,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并獲得山東省教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同時獲得山東省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2.課程的實施研究取得相應成效

        課程研究給學生帶來了不小的觸動,上課時每個學生都洋溢著興奮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對未來的憧憬。經過問卷調查,學生表達出他們的熱情和積極感受,超出我們的預料。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對這一課程開發(fā)目的明確,而且深深喜歡這一課程,認為它非常有意義,《設計》課程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熱情。

        第3篇: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關鍵詞:美術專業(yè) 理論知識 學習態(tài)度 重要性 提高

        我們一般認為理論的學習是從屬于專業(yè),但事實上歷史證明藝術與理論這兩個東西是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的雙翼,缺一不可。所以我認為,要真正培養(yǎng)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把理論教育作為教育的有機部分。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逐步發(fā)展,單純的專業(yè)學習已不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新要求了,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那么高等學校美術院系的學生就應該努力的提升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以適應現(xiàn)實的的需要。不光是因為社會的需要,美術本身就不是一門單純的技術課,他還包含著更深層的文化底蘊,即便我們的專業(yè)技能已經成熟,也還需要掌握與他所相關的其他綜合文化,這樣我們才能進一步提高。

        一:目前學習美術理論知識的現(xiàn)狀

        從報考大學開始學生們就進入了一個誤區(qū),認為報考美術院校,專業(yè)課的學習尤為重要而文化課次之。因為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報考美術院系的學生必須在高考之前就參加各省的美術聯(lián)考或是個美術院校的專業(yè)課考試并取得合格證。這一政策雖有利于個大院校招收優(yōu)秀的美術人才,但由于各學校專業(yè)課考試的時間不同,學生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奔波于各大學之間考試專業(yè)課,這樣一來就開始偏重于專業(yè)課的學習而忽略了文化課,這種現(xiàn)象在高三尤為明顯,他們?yōu)榱藢I(yè)課能夠考出一個好的成績,穿梭于各畫室,美術培訓班之間,所以文化課就被他們忽視了,這樣他們的文化基礎就差了很多,而進入大學以后,他們同樣認為專業(yè)理論課是次要的,只有專業(yè)課才是他們需要認真學習的,美術課程自身的特殊性又需要學生全身心的情感投入,藝術的本質又不同于其他學科,藝術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質,需要學生擁有想象,創(chuàng)作和發(fā)揮的能力,習慣了這種學習氛圍的學生自然不會對枯燥的專業(yè)理論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另外專業(yè)技法的掌握和熟練又是一個既費時又費力的過程,學生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時間來進行實踐與創(chuàng)作,這樣一來,學生們只好擠掉專業(yè)理論課的時間來學習專業(yè)課。

        二:學習美術理論知識的必要性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逐步發(fā)展,單純的專業(yè)學習已不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新要求了,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那么高等學校美術院系的學生就應該努力的提升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以適應現(xiàn)實的的需要。不光是因為社會的需要,美術本身就不是一門單純的技術課,他還包含著更深層的文化底蘊,即便我們的專業(yè)技能已經成熟,也還需要掌握與他所相關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這樣我們才能進一步提高。

        有些同學一味的進行臨摹,并把這視為是對藝術的執(zhí)著,甚至認為美術是手上的功夫,是情感的體驗,而不是理論,如果向他們提問關于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他們的回答總是讓人啼笑皆非。在我看來,他們所認為的執(zhí)著實在是令人感到扼腕嘆息。如果沒有理論知識的積淀又何來靈感?沒有理論知識的引導情感表達創(chuàng)作定會顯得蒼白無力。美術史的學習,對于美術院校的學生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無論學習任何專業(yè)的人都應該對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的歷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自己所學專業(yè)的歷史進程中所處的位置,狀況。俗話說:“讀書可以使人明智”美術院校的學生通過對美術史的學習,不僅可以認識和了解過去美術史的發(fā)展現(xiàn)狀,更在于他們可以去傳承其中優(yōu)異的部分,去開拓更加寬廣的藝術局面,對于美術院校的學生來說學習美術史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從我國豐厚的文化積淀中去汲取養(yǎng)分,獲取靈感。

        三:如何提高美術專業(yè)理論知識

        要解決目前狀況,必須從提高文化素質入手,提高高校美術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掌握,改變目前高校美術專業(yè)課程設置中的重技法輕理論的不合理做法:改善目前高校師資隊伍的結構配置,通過人才培養(yǎng),再教育等手段,加強高師美術專業(yè)的理論教育。只有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才能真正收到理論與技法相結合。

        第一,應該改革現(xiàn)行的美術專業(yè)考試制度,由于考試時間的不統(tǒng)一,考試地點的分散,學生們就不得不全國各地的跑,就是為了在專業(yè)課方面考出一個好的成績,這種做法不僅浪費了考生的資金,更耗費了考生寶貴的時間與精力。當其他同學在忙著復習文化課準備模擬考試的時候,他們卻不得不耗上一個月甚至是兩個月的時間開始準備專業(yè)課,參加訓練班的學習,美術專業(yè)的考試是確定學生美術基礎的重要衡量方法,也是為了確保招生公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是十分可行的。但是筆者認為,對于專業(yè)課的考試應該和文化課一樣,由國家統(tǒng)一組織進行,統(tǒng)一劃線。這樣一來,考生就不必將寶貴的復習時間浪費在重復的專業(yè)課考試上,這樣既節(jié)省人力和財力,又有助于各學科學習時間的分配,可以讓他們從步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就意識到文化課的學習和專業(yè)課的學習是同樣重要的,等他們真正開始大學的生活和學習的時候也就能更合理的安排自己在大學期間專業(yè)課和理論課的學習。

        各高校的美術院系?也應提高對公共基礎課的重視,加強公共科目的管理與考核機制。對于綜合性大學美術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在專業(yè)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方面尤其要加深,加寬,加厚。時代在飛速的發(fā)展,教育也應不斷的變化和發(fā)展,實現(xiàn)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二,學生專業(yè)理論的提高還有賴于學生自己。畢竟外因還是要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學生本人應充分認識到新時代對于大學生的新要求,在新的經濟高度發(fā)達的社會里,審美的水準應該是越來越高,我想坦白的說,學美術不能太窄太單一,要重視和關注自己的審美質量和文化含量。一個好的藝術創(chuàng)作,應該需要取自一個豐富的文化基礎。只有將藝術看作文化的藝術或藝術作為文化,我們才可以理解藝術存在于我們生活世界中以及它所存在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因為,文化決定了人在社會中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它通過生活經驗以及個人對精神需要和日常需要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出來。這樣看來,專業(yè)理論知識對藝術的創(chuàng)作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在注意到就業(yè)和競爭的壓力之下,學生應端正學習態(tài)度,努力完善和充實自己,擴寬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面。

        參考文獻:

        [1]袁運甫.高度重視和培育“藝術創(chuàng)造力”[J].藝術教育,2009,3:8.報告

        [2]周星.中國藝術教育基本狀況與學科發(fā)展[J].藝術教育,2007,2:4.論文集

        [3]云起.藝術教育重要的是改變觀念[J].藝術教育,2007,1:7.論文集

        第4篇: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一、講透基本知識,奠定美術鑒賞基礎

        要想使美術鑒賞教學收到實效,其前提則是,美術教師應給學生講透美術鑒賞的基本知識,為學生進行鑒賞奠定基礎。點、線、面、色是構成美術語言的基本元素,美術作品的不同種類都是在這四個基本元素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而來的,在組織和表現(xiàn)這些元素的過程中,則形成了獨特的美術語言表達手段。如西方繪畫中的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等,中國繪畫中的筆墨、章法、皴法等。教師只有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構成美術語言的基本元素及其表達手段,才能使他們的鑒賞之路變得通暢。

        二、將美術理論淺顯化、形象化

        教學中避免過分強調美術學科特征。上課時大量使用美術專業(yè)名詞和術語,或直接套用教材中的語言,將學生本以為生動有趣、輕松愉快的美術鑒賞課上成深奧難懂的“學術研究課”,這是中學美術鑒賞教學的大忌,既不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不符合美術鑒賞課的學科特點,學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呵護,美術鑒賞的學科目標也難以實現(xiàn),更嚴重的是導致學生對美術鑒賞興趣的喪失。筆者在教學中,盡量將教材內容融會貫通,自我消化,再根據(jù)學生情況,深入淺出地表述出來,利于學生理解。如上《獨樹一幟?D?D古代中國畫》一課,為使學生理解“客觀形象”與“藝術形象”之間的關系,在黑板上重重寫出詞語“江山如畫”,學生都知道這個詞的意思是形容自然風光非常優(yōu)美。進一步引導:“形容風光優(yōu)美,為何用‘畫’形容呢?”學生通過討論并踴躍發(fā)表看法,教師適時肯定學生的答案并歸納:“這里的‘畫’泛指藝術形象,這個詞說明,藝術形象比自然形象更美。”教師繼續(xù)發(fā)問:“為什么藝術形象比自然形象更美呢?”由此引發(fā)學生對藝術形象特點的思考和理解。

        三、明確鑒賞程序,搭建美術鑒賞之橋

        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會感到十分茫然,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鑒賞的程序,找不到美術鑒賞的切入點。為此,教師要告訴學生美術鑒賞的基本程序,為學生搭建進入美術鑒賞世界的橋梁。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下列問題式程序進行鑒賞:(1)你看到了什么?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并敘述所鑒賞作品的內容,尤其是作品的細節(jié)部分。(2)你產生了怎樣的感受?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作品,促使他們與作品產生共鳴。(3)你認為作者想通過作品表達什么?引導學生結合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理性思考和分析,解讀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涵。(4)會對作品作出何種評價?引導學生通過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態(tài)度和認識,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和評價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

        教學中緊扣《普通高中藝術鑒賞課教學大綱(初審稿)》及美術教材特點,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融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和情感性于一體,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如在課堂教學結束前幾分鐘,針對下節(jié)課教學內容提出幾個相應的研究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到校圖書館、閱覽室、網站、書店去收集、下載和整理信息,課堂上,展開討論,教師點評。如教學《新的探究?D?D現(xiàn)代繪畫、雕塑和工業(yè)設計》一課,教師在課前提出研究性問題:現(xiàn)代商業(yè)美術的門類有哪些?現(xiàn)代商業(yè)美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如何?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信息,或逛大街、逛商?鑾鬃鑰疾歟?結合電視廣告、報刊雜志廣告,了解現(xiàn)代商業(yè)美術的特點,門類以及現(xiàn)狀,針對問題寫出報告,每小組由中心發(fā)言人在課堂上所寫的報告。實踐證明,美術鑒賞課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生自主性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地獲取知識的同時,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

        五、拓展教材內容,提高學生鑒賞層次

        第5篇: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關鍵詞:美術活動課;特點;目標;影響因素

        養(yǎng)成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提高人的整體素養(yǎng),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發(fā)表的一份重要研究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提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一報告對新世紀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它必須將學生置于一個有個性、有巨大發(fā)展?jié)撃艿幕畹纳w的位置上,全面關注他們的發(fā)展需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和生存價值。

        一、美術活動課的特點

        1.活動性

        “以活動促發(fā)展”是美術活動課的特征和出發(fā)點,也是美術活動課賴以存在的理論支撐點,因此活動性也就成了美術活動課的靈魂,在活動中發(fā)展,在活動中成長。一是學生在美術活動課中感受到審美情感上的愉悅,輕松自如,學習快樂;二是在美術活動課中,學生思維活躍,其思維的發(fā)散性、靈活性得到自由的發(fā)揮,其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有效的展現(xiàn)與培養(yǎng)。三是美術活動課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且彈性很大,適應性很強。四是在做中學,學中做,強化美術活動課的教、學、做合一。美術活動課中的多面性與實踐性所展現(xiàn)的“活”與“動”,在具體的美術活動中體現(xiàn)為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是一種相資互促的關系,學生在“動”中“活”,在“活”中“動”,愈“動”愈“活”,愈“活”愈“動”,這便是美術活動課之美術活動性內在要素的辯證統(tǒng)一。

        2.開放性

        美術活動課的開放性,首先表現(xiàn)為教學活動課的開放,其次是教學活動時間的靈活,還有教學活動場地以及參與者身份的開放。在美術活動課中,課材涉及的內容是多層次的,如民間美術范疇的剪紙刺繡、泥塑面塑、玩具布藝、風箏竹雕等,實用美術范疇的盆景插花、賀卡制作等,都可以作為美術活動課的課材和活動內容。同時,活動課材的極大開放,也促使活動時間的靈活。

        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和情況,依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適時參與到美術活動課中來,就業(yè)方向、升學理想的差異,使學生參與美術活動課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活動空間的開放,學生可以把教室、校園乃至社會作為自己美術活動的空間,既可以是室內的剪紙、刺繡、插花、陶藝制作等活動,也可以是校園的寫字、作畫、泥塑、服裝展示等活動,還可以是校外的參觀博物館、游覽名勝古跡、參加書畫講座、參加書畫比賽等活動。

        3.自主性

        美術活動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自治自覺”,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始終以發(fā)揮自我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為原則,不要求學生在目標、結果、方法上追隨老師。讓學生作為審美的主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要,主動地感受校外的社會審美文化、美術文化的影響,對它們或吸收,或排斥,或改造,藉此實現(xiàn)自身審美經驗、審美能力的重建與改造。學生對于美術活動的具體設計、展開、實施乃至評價等都具有較大的獨立性、自主性,進而有利于他們能開創(chuàng)性地支配和調節(jié)美術活動課的展開,完善有關的學習制度、學習要求。

        由于美術活動課的開放性、選擇性、自主性,因而學習思維活躍,方式方法靈活多樣,易于學生個性化的自由創(chuàng)造。也正是這種美術活動中學生的新穎、獨特與對自身審美經驗、美術能力的不斷超越,從而能充分發(fā)掘他們的美術學習潛能,實現(xiàn)自身藝術水平的更新、美術能力的改造與重構,完成自身審美素質的發(fā)展與超越。

        二、美術活動課的教學實踐目標

        1.以美術活動課為切入點,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極具親和力的新型課堂為指導,使師生相互尊重、交往意識平等的教學課堂氛圍得以成為主要模式,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完整性得到保護。

        2.轉變目標教育觀念,以能力、知識為教育結果的功能主義觀念要進行轉變,轉而以人的完全發(fā)展為教育目標。在美術活動課中,注重教育過程中的學生情感經歷的升華,采用發(fā)現(xiàn)式、體驗式的活動方法,使學生的好奇心、成就感等需要得到滿足。

        3.改變以傳授為主要方式的美術教學模式,實現(xiàn)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活動課教學。使活動課成為師生共同的、沸騰的、真實的生活,讓學生在自由自在、豐富多彩而又充滿挑戰(zhàn)性的美術活動中得到發(fā)展。

        4.注重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提升,培養(yǎng)他們的主體觀念和勇于突破的思維。在美術活動課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健全學生的社會交往和待人接物的情感,在交往中正確認識自己,擺正自己在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中的位置,使其能更好地融于未來的社會,以自我良好的個性品質迎接學校、社會的壓力。

        5.以美術活動課為平臺,探索一些具有人文氣息,適合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教學新模式,同時培養(yǎng)一批勇于探索的教師,他們思想應該是探索性的,把美術課堂作為能動性的、有生命的事業(yè),在美術活動課中得到鍛煉,在和學生的互動中得以實現(xiàn)自我的完善。

        三、影響美術活動課的因素

        1.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

        學生的審美活動是有機體在后天生活中獲得個體經驗的過程。學生要獲得人類已有的審美經驗,必須是身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發(fā)生。如果身心發(fā)育還不成熟,又沒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作為依托,這種活動便不能實現(xiàn),更不要說取得成功。美術活動課的內容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階段要求,正確把握最近發(fā)展區(qū),不要超越學生的接受水平。

        2.學生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和參與度

        自主性和參與度是決定美術活動課成敗的主要因素,在美術活動課中,學生對活動反應,基本上分為三種,第一種為被動應答,自身缺乏主動性,主要靠外力的推動來參與,問一問、答一答,精神不能處于興奮狀態(tài);第二種是自覺適應,這一類學生有較強的情感適應能力,能很快地融入到活動中來,很好地理解活動的任務和相應目的,可以較好地領會老師的意圖;第三種是富有積極意義的主動創(chuàng)造,在美術活動課中,能充分展示自己,主動自覺地體驗著活動帶來的審美情感,能夠在老師指導缺失的情況下,自我行為,設計安排活動的方法和形式,使自己始終在活動中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tài)。

        3.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人對自己能夠實施某一行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它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決定學生美術活動課的學習效率和完成情況。自我效能感突出的學生,可以較恰當?shù)卦u估自身的能力范圍,正確選擇美術活動課的方式和活動內容,反之,效能感比較弱的學生,參與感也隨之下降。

        4.教師的評價

        教師要將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重視教育價值的多元性,從發(fā)展的角度確定評價內容。使評價在學生眼中不再是一張令人發(fā)怵的“考卷”,而是師生之間增進了解。共同創(chuàng)造美、學習美的經歷。評價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對不同性質的教學目標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學生評價教師、教師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

        美術活動課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學生創(chuàng)新態(tài)度的樹立和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上,發(fā)揮著其他教學模式無法代替的作用。它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勵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它圍繞養(yǎng)成教育而開展,是養(yǎng)成教育的強大推動力。

        參考文獻:

        [1]徐建融,錢初熹、胡知凡.美術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

        學出版社,2002

        第6篇: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 美術 教學

        一、把握高中美術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征與要求

        通過深入學習《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理解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和價值追求;比較高中新課程與原高中美術欣賞課、義務教育課程的區(qū)別,抓住普高美術課改的關鍵所在;把握美術新課程的定位、課程的性質、以及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設計、評價指標的特點和要求,以學生為本、以學校為本,有效開展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實驗教學工作,構建有特色的高中美術課程體系。

        課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課程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是義務教育的延續(xù)。高中美術課程既要體現(xiàn)基礎教育的特征,又要與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和專業(yè)院校的美術課程相區(qū)別。與義務教育的區(qū)別在于,它適度地向美術本體回歸,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方面要求更高,相對學習面可能更窄,不必像義務教育階段那樣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點水般的學習;與專業(yè)院校的區(qū)別在于,它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要求方面必須與學生的興趣、時間和條件相適應,學習的難度,尤其是技能學習的難度要相對低。

        課程的性質:強調了課程的人文學科的特征,通過課程學習傳承美術文化,形素養(yǎng);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拓展發(fā)展空間,有助于更好地規(guī)劃人生。因此,高中美術課程不是單純的美術技能課程,而是通過學習美術知識,形成美術的意識和多種能力,從而提高“美術素養(yǎng)”。

        課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術課程要體現(xiàn)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特點,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通過美術課程理解祖國優(yōu)秀藝術,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提高美術素養(yǎng);強調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倡質性評價,促進個性發(fā)展。選擇性是此次高中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學生有權根據(jù)自己的經驗、興趣和發(fā)展需要選擇課程內容,學校和教師可根據(jù)美術教學設施的條件、美術教師的特長等因素來選擇開設的模塊。

        課程結構設計:首次采用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實行選修制和學分管理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和個性發(fā)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設置了5個內容系列和9個學習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體現(xiàn)了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個性化特點。

        課程目標設計: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課程目標,教師實施課程更具可操作性。美術課程各內容系列的“成就標準”,各模塊及每課的“教學目標”也應該按照三個維度來設計。

        課程的評價:建立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要求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情況,制訂具有開放性的、能促進學生發(fā)展,改進教師教學以及推進美術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指標。并要求教師轉變在教學評價活動中的角色,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及時記錄教學體會、教學成果及需要改進之處。

        二、設計有學校特色的美術課程開設模式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由9個學習模塊構成,在9個模塊中,選一個模塊,修習18個學時可獲得1個學分,每個高中學生在三年內必須修習3個學分。鑒于“美術鑒賞”對高中生形成美術鑒賞能力、提高美術素養(yǎng)具有主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建議在3個學分中采取“1+2”的選擇策略,即鼓勵學生先選修“美術鑒賞”,以獲得1個學分,再在其他內容系列中任意選修兩個模塊獲得另外2個學分。

        學校課程設置方案參考:

        高一年級

        高二年級

        高三年級

        美術鑒賞

        繪畫

        工藝

        ……

        美術鑒賞

        雕塑

        設計

        ……

        設計

        繪畫

        ……

        (為高考報考專業(yè)做準備)

        電腦繪畫電腦設計

        書法

        篆刻

        ……

        攝影攝像

        ……

        (學校能開設的其他美術模塊)

        1. 課程開設既要考慮到一部分學生高一年級選修音樂,高二選修美術課程的需要.同時也需要考慮部分學生高一至高三美術課程繼續(xù)深入學習的需要。

        2. 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學校教學條件,注意整合學校師資與教室的條件,盡可能多提供學習模塊。

        3.每個學校的師資與教學條件不同,開設的課程內容也會有所不同,但必須遵守1+2或更多的模塊教學要求,滿足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要求。

        當前學校開設模塊教學的情況是:多數(shù)學校選擇在高一開課,也有個別計劃在高二才開課,每周一課時。都開設了“美術鑒賞”模塊,有兩個以上美術教師的學校則開設了二至三個模塊,最多教師選擇開設的模塊有“繪畫”,累計排序下去的有“電腦繪畫電腦設計”、“設計”、“書法”,從調查情況也看到,教師較擅長傳統(tǒng)美術技法及現(xiàn)代媒體技術。選課方案由學校制訂,學生基本沒有選課的主權。因此,在推進高中美術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選課指導。

        (1)各學校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學校在學生選課前應該及時提供課程設置說明和選課指導說明。美術教師通過舉辦作品展、講座、座談等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認識不同美術模塊的特點,增強模塊選擇的興趣和積極性。

        (2)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也可通過一些調查、小測試等方式,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學習和發(fā)展的模塊。

        (3)召開班長或美術課代表會議,組織指導學生根據(jù)學校設課和自身情況確定個人高中階段的課程修習計劃,并及時選定每學期課程。讓學生自行填寫學習自愿,由班長或美術課代表進行人數(shù)的協(xié)調與合理搭配,并將名單提交任課教師進行合理分配。

        高中美術課程選課指導1

        領域:藝術

        科目:美術

        系列:美術鑒賞

        模塊:美術鑒賞

        專題:

        課程類型: 必 修

        分:一學分

        時:18學時

        開設學段:高一、高二

        評價方式:論文或研究報告、考察報告、作品分析、美術鑒賞水平測試等

        課程內容簡介:

        1. 鑒賞基礎:學習美術語言及鑒賞方法;從美術與自我、美術與社會、美術與自然等方面認識美術的價值和作用。

        2. 鑒賞學習活動:鑒賞中外古代、近現(xiàn)代優(yōu)秀美術作品。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網絡等途徑檢索與搜集與美術相關的文字、圖象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

        3. 考察活動:利用當?shù)匚幕Y源和自然資源,參觀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作坊等調查、考察美術現(xiàn)象,寫出考察報告。

        選擇建議:

        本模塊是高中階段美術必修課程,每一位同學都必須選擇。通過鑒賞古今中外優(yōu)秀美術作品,能了解中外美術發(fā)生發(fā)展的基本軌跡;了解美術在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含義、歷史變遷和風格特征,獲得相關的美術知識;學會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學會對美術現(xiàn)象作出判斷;了解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審美與鑒賞的能力。

        評價方法:學習態(tài)度30﹪;學習效果(美術考察或美術鑒賞論文)70﹪。

        咨詢教師:

        高中美術課程選課指導2

        領域:藝術

        科目:美術

        系列:繪畫雕塑

        模塊:雕塑

        專題:

        課程類型: 選 修

        學 分:1學分

        學 時:18學時

        開設學段:高二、高三

        評價方式: 考 查

        作品展示、自評、互評

        課程內容簡介:

        雕塑學習內容主要了解雕塑語言、類型和制作方法,并選擇泥、陶、石膏以及運用金屬、草木、織物、廢棄物等自然物、人造物進行綜合材料的創(chuàng)作實踐。通過雕塑的學習能掌握和運用雕塑的藝術語言和制作技巧,進行雕塑作品的基本創(chuàng)作和學會如何欣賞雕塑作品。

        選擇建議:

        雕塑學習是提高造型能力、動手能力、空間表達能力,理解雕塑作用和藝術價值的一種有意義的美術學習活動。對希望提高自己認識空間、表現(xiàn)空間能力的同學和有志于將來進入大學相關專業(yè)學習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考試說明:學習態(tài)度30﹪;作品創(chuàng)作70﹪。

        咨詢教師:

        比較項目

        人 美 版

        人 教 版

        美術課標適用性

        知識

        價值

        注意選取適合高中生理解的素材來構成知識體系,知識背景、知識內涵較豐富,重視知識的提煉和升華,有較強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

        注重豐富的知識背景與知識內涵,重視宏觀與微觀的比較分析,知識要點展示明確,有較強的可讀性與可操作性。

        能力

        價值

        關注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

        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利用課程資源能力的培養(yǎng)。

        情意

        價值

        學習導向明確,注重以多種導入方式吸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體的意識,以豐富的圖片資料和欣賞點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內容結構及呈現(xiàn)方式

        結構

        設計

        結構清晰,主次突出,內容和形式結合較好,圖片設計適中,符合學生學習過程的心理特點。

        結構清晰,主次突出,情境創(chuàng)設靈活,圖片的文字點評有詳有略,符合學生自主閱讀的心理特點。

        課題

        設計

        課題的呈現(xiàn)富有文彩,注重視覺美術語言的表述,又注意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課題文字富有文彩,呈現(xiàn)的形式既突出主題,又富有人文特征。

        活動設計

        活動欄目豐富,注重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多元情境,將活動設計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有較強的生動性和吸引力。

        如:思考與討論、知識窗、名家論述,人物故事,學習活動,藝術實踐,自我評價。

        活動欄目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將活動設計融于實踐情境中去,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如:思考與探究、小辭典、小資料、背景資料、練習題、擴展練習、推薦參考書目。

        其他說明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術鑒賞》、《繪畫》、《篆刻》、《雕塑》、四本。教材開本小,文本較薄。

        配套教材已出版的有《美術鑒賞》、《繪畫》、《篆刻》、《書法》、《工藝》、《電腦繪畫電腦設計》六本。教材開本大,文本較厚。

        三、深入研究教材,合理重組教學內容

        高中美術教師普遍反映教科書內容容量大,教學內容組織困難,18學時難以完成一個選修模塊的教學任務;配套的教輔資源缺乏,現(xiàn)有的資料性教參很難滿足教師教學設計參考的要求,而且還不齊全。以下試比較其中兩個版本的教材,分析當前高中美術教材的特點。

        普通高中《美術》人美版和人教版教材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到,高中美術新教材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學本,并針對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增加了大量的、多樣化的活動性學習內容,體現(xiàn)了課程選擇性的特點。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學本,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建議根據(jù)課標內容要求、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認真研究如何更好的“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選取共性的課題或基本的基礎知識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并結合校本課程資源、有廣州地區(qū)特色的原生態(tài)美術文化資源,對新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刪減、補充、合理重組。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學習出現(xiàn)在教材上的所有內容,可組織學生開展分層、分組、分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前課外主題

        性閱讀自學等多形式的學習活動。

        新課程實施以來較突出的問題是:不重視課堂常規(guī)教學、教學過程隨意性較大,表現(xiàn)在教學設計文本粗略,忽略對課外作業(yè)情況的評價或分析,無課題板書,吝于圖解、示范,不出示經典作品的題目、作者,無明確的作業(yè)練習要求,教學語言表述忽略美術術語的運用等。

        因此,要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加強教學設計;要把握教學重點,不要隨意選取,偏離教材的主要內容,如美術語言、美術基本知識、美術創(chuàng)作方法和美術發(fā)展規(guī)律等基礎性內容。此外,對于配套的教參輔助材料缺乏的情況,建議區(qū)內教學資源共享,或因地制宜利用各種當?shù)卣n程資源,開發(fā)出具有本校特色或本人特色的美術課程。

        四、研究教學方法,改革課堂教學

        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接近成熟狀態(tài),更注重閱讀理解和判斷,而不是盲目聽從;更注重主動學習和探究,而不是被動接受;更注重知識的組織和歸納,而不是知識的片斷;故在高中美術教學的方法和過程中,要更注意學生的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發(fā)揮,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組織與歸納,注重技能訓練,做到理解與練習相結合。特別提倡“搜集資料閱讀欣賞討論探索實踐創(chuàng)造評價延伸”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注重以小組方式進行問題、主題、案例、情境的研究。同時提倡師生共同構建一個平等、開放、互動的教學氛圍。

        針對目前高中美術教學仍以傳授式教學為主的狀況;教師可根據(jù)模塊特定的內容和目標而采用學習指導側重點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體驗法、實踐法、比較法等,也可以大單元的方式,設計融表現(xiàn)與鑒賞為一體的教學活動。還可以借用一般教學模式如經驗學習模式、比較發(fā)現(xiàn)模式、探究學習模式、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等。

        根據(jù)上述分析,對高中新課程美術課堂教學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1)突出美術是視覺造型藝術的學科特點,在教學全過程中要貫穿藝術觀念和美術術語的學習與運用。

        (2)認識美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要將鑒賞與體驗、鑒賞與動手實踐相結合,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3)重視解讀試驗教科書,可從學生經驗出發(fā),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內容,引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4)建立師生平等、互動的關系,關注全體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既尊重學生對美術作品發(fā)表的個人意見,又鼓勵學生運用特殊的工具材料進行獨特的創(chuàng)作。

        (5)加強現(xiàn)代技術手段的運用,豐富美術課程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鼓勵以嶺南、廣州地方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作為案例研究的突破點。

        五、改進和完善美術課學生學業(yè)成績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評價標準要體現(xiàn)多主體,開放性的特點。并針對模塊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形式的評價方式,如分數(shù)或等級、評語、等級或評語相結合、學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fā)展方向。建議根據(jù)不同的教學需要,參考以下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的結合的評價表:

        《3D動畫設計——夢幻汽車》作業(yè)要求暨評價表

        作業(yè)要求(評價指標)

        A

        B

        C

        D

        E

        優(yōu)點

        不足

        汽車造型富有創(chuàng)意:美觀而富有想象力(20%)

        20

        18

        16

        14

        12

        汽車結構合理,并有一定的復雜性(30%)

        30

        27

        24

        21

        18

        材質、燈光具有仿真性和想象力,貼圖適宜(20%)

        20

        18

        16

        14

        12

        動畫關鍵禎設具有豐富性(10%)

        20

        18

        16

        14

        12

        場景設計生動而有趣(10%)

        10

        9

        8

        7

        6

        第7篇: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關鍵詞:美術考古;社會文化;學習興趣

        一、課程基本情況

        該課程重點是中國美術考古范疇,對西方美術考古有部分涉及。自2010年起我院開設美術考古學院選修課已6學期,每學期2個班各20學時,每班近40名學生。從選課人數(shù)和開課情況來看,學生對其還是很感興趣的(按院規(guī)定選課人數(shù)不足不開班)。通過與學生交流,他們選擇這門課大致有3個方面原因:考古學有神秘感,很好奇;對考古故事和傳奇感興趣;受網絡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等)影響。根據(jù)高職學生特點,教學中需減少枯燥理論,增加課程知識面和趣味性,調動學生興趣。

        二、課程建設思路

        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和興趣點組織課程,讓學生在課上帶著興趣開闊視野、學有所獲、完善知識體系是該課程的基本思路。

        學生對美術考古更多是帶著好奇心理,希望了解考古是什么。實際上真正系統(tǒng)地學習美術考古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是枯燥的,需要掌握大量知識。而教學中不能簡單按照美術考古的內容講知識和理論,需要調動學生積極思考。課程重點應從文化的層面來展開,在對美術遺物和美術遺跡理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根據(jù)材料表達自己的觀點。

        對學生要進行科學引導。比如要讓學生弄懂盜墓和考古的差別,了解正確的考古方法。同時應全面介紹美術考古的范疇。從交叉學科的角度,分別介紹來自于美術和考古學的研究方法、田野考古工作流程,如:踏查、鉆探、探方、整理、報告撰寫等。同時可借助視頻資料增強直觀性,近來紀錄片如《考古中國》《敦煌》《故宮》等都是很好的學習資料。給學生繼續(xù)探究的方向是必要的,應列出參考書,指出學科的發(fā)展趨勢和方法等。

        三、課程組成及內容選取

        課程教學設計應遵循降低難度,提高學習興趣的原則,搭建美術考古學知識框架,為學生進一步探究打基礎。課程內容組織為以下的結構:

        1.基礎理論

        (1)美術考古學知識框架。

        美術考古學基本概念;

        文化:軍事、飲食、服飾、家居、喪葬;

        觀念:薩滿、佛教、道教、生死觀;

        制度:等級制、文官制度、禮樂制度、昭穆制度。

        (2)美術考古學研究對象。

        美術遺跡:壁畫、雕塑;

        美術遺物:繪畫、雕塑、碑刻、工藝美術、其他。

        (3)美術考古學方法:類型學、地層學、圖像學、文獻研究、科技考古、考古學文化、田野考古工作流程。

        2.分類研究

        (1)中國古代青銅器:青銅時代、冶鑄工藝、裝飾工藝、裝飾紋樣。

        (2)中國古代墓葬藝術:概念、分期、陵寢選址原則。

        (3)禮儀美術。畫像石:二桃殺三士、要離、孔子見老子、秋胡妻、孟軻母、泗水撈鼎、荊軻刺秦王。

        (4)中國古代典籍。

        3.拓展學習

        考古發(fā)掘簡報解讀。在內容的選取和組織方面盡量通俗易懂,減少過于艱深和枯燥的概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動腦思考。

        四、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原則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導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研究意識。可布置三項作業(yè)內容:美術考古個案分析、青銅器型圖、課堂筆記。通過這些項目加深學生印象,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為今后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參考文獻:

        第8篇: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導入;誤區(qū);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2-0076-03

        19世紀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說:“保持和重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在有關的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xiàn)時的注意和興趣的強度。在第一次生動鮮明的經驗之后,被燙傷了的兒童就避火,挨了打的狗見了鞭子就逃。”可見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這種首次感知的重大作用。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首次感知,能獲取首次經驗。導入的好與環(huán),將直接影響到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

        一個好的導課是師生建立情感的第一座橋梁,它不僅能使學生激發(fā)興趣,集中注意力,而且能調動求知欲望,引發(fā)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然而,有些教師的教學導入中陷入了故弄玄虛、嘩眾取寵,拖泥帶水等誤區(qū)。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小學美術導課誤區(qū)以及相關的對策。

        誤區(qū)一:目的不明

        導課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的導課既要考慮教學內容的需要,又要顧及學生的特點,要設計導課形式,架構導課環(huán)節(jié),斟酌導課用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的導課卻背離了這些基本要求。

        例如,有位教師在上泥塑課《橋》一課時設計了如下的導入步驟:1.教師出示詩歌一首,主題是心靈的橋。2.教師朗讀,學生齊聲朗讀。3.闡述:這是無形的橋,是心靈之橋,愛之橋。4.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得到過幫助的經歷,感受同學之間存在的友愛之橋。5.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師生之間存在的關愛之橋。6.導入正題: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橋,是有形的橋。今天我們就來用泥塑的方法表現(xiàn)這有形的橋,學做橋。

        人的認知過程是從直觀到抽象、從已知到未知、從身邊的到比較遙遠的。按照正常的教學邏輯,這節(jié)課的導入應該沒有任何懸念,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橋的欣賞直接引出課題即可。可這個導課案例中教師恰恰做了相反的事情:從無形的橋到有形的橋,從學生不熟悉的橋到熟悉的橋。這樣的導入,效果是越導離美術課越遠,學生云里霧里,不知道本堂課要學什么。學生發(fā)言雖然滔滔不絕,但沒有多少是為達成本課教學目標服務的。

        誤區(qū)二:事倍功半

        導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要求在3至5分鐘時間內完成導入環(huán)節(jié),使課堂教學切入正題。但是對新教師而言,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他們生怕學生聽不明白,聽不清楚,導入時喜歡重復說要求。這樣往往會讓學生覺得教師嗦,使教學索然無味,事倍功半。

        例如,在師范生進編考的面試說課時,課題是人美版五年級的《色彩的對比》。一位教師說課前半部分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都說得很好,可當說到教學過程的導課環(huán)節(jié)時,出現(xiàn)了明顯的方向偏離、繞道而行的現(xiàn)象。

        他設計的導課環(huán)節(jié)如下:

        1.復習三原色:紅、黃、藍。

        2.復習怎樣用三原色調配出三間色:橙、綠、紫。

        3.用原色與間色調和出六復色:紅橙、黃橙、紅紫、藍紫、黃綠、藍綠。

        4.在教師當堂用粉筆制作的色相環(huán)上指出哪些是同類色?哪些是對比色?

        5.導入新課《色彩的對比》,并板書課題。

        雖然在說課導入時教師的即興色相環(huán)畫得不錯,但費了不少的時間。其實這么多的色彩知識,無須一一復習、一一講解,因為它們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而是教材前幾冊早已學過的色彩知識。本課因過多色彩知識的復習,使學生感受色彩對比的最好時機丟失了。

        誤區(qū)三:被動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向導。”“情感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興趣而盲目游戲,情感的體驗也只是口頭上的說教,似淡而無味的白開水,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

        《我就是你的眼睛》是教科版《藝術》教材二年級中的一課。在導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體驗盲人生活困難的情景,特地讓學生瞪大眼睛看著黑色的屏幕,聽著嘈雜的聲音,猜測著黑色屏幕上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學生對這一“聽音猜情”的小游戲很感興趣,猜測的情景答案也各不相同,一時掀起了一個小小的“”。然后教師話鋒一轉,說:盲人就是生活在這樣不方便的世界里,你們想想他們的生活有多么地困難,你能為他們做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導出讓我們來幫助她,做她明亮的眼睛。接下來就學習《我就是你的眼睛》一課。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的“聽音猜情”游戲也算是煞費苦心了,雖然“黑色的屏幕,嘈雜的聲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熱烈地猜測可能發(fā)生的事情。但這樣的情境引發(fā)不了學生真切地體驗,觸及不到學生的心靈深處,激發(fā)不了對盲人的同情之心,不能給本課教學鋪設情感基調,有的只是為游戲而游戲,為導入而導入的形式主義。

        誤區(qū)四:迷失本位

        老師們都希望為自己的每一堂課設計好的導入,在備課上也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有的因此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有的卻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原因在于教師對導入功能一知半解,在導入策略上生搬硬套,使教學導入喧賓奪主,迷失學科本位,缺失學科特色。

        藝術教材第5冊第3單元《神秘的地下宮殿》一課,為了體現(xiàn)自主學習,教師直接板書課題后說:“讀這個課題時,你想知道什么呀?”教師這不經意的一問,引出學生一聯(lián)串的問題:蟻穴的樣子怎樣的?蟻穴里有哪些主要房間?螞蟻的家族成員有哪些?如何分工?螞蟻怎樣搬運食物?螞蟻怎樣認路?螞蟻為什么搬家?……

        這么多的問題從學生嘴里一一拋出,這還像美術課學畫螞蟻和它們的宮殿嗎?正因為教師放出去的“螞蟻”沒有及時收回來,讓學生提出了那么多的問題。而且問題一出口,知道答案的學生就把手舉得高高,有的按耐不住,不等老師請就直接插話回答,課堂真的有點像熱鍋上的螞蟻炸開了窩……

        教學導入是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服務的,那么如何根據(jù)導課特點與原則,尋找一種與之對應的教學導入策略呢?下面再結合教學實例談談。

        對策一:瞄準目標,有的放矢

        導課要有鮮明的目的性。它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活動,不允許隨意性。40分鐘分秒必爭,重點、難點突出,段段清楚,層層緊扣,上下銜接。那種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天女散花,離題千里的開講是行不通的。

        我在上泥塑課《我設計的橋》一課時,注重聯(lián)系社會生活,加強社會調查,在課前就讓學生做了一項這樣的活動。

        家鄉(xiāng)的橋調查報告 班級 調查小組

        1.調查我家周圍的橋,說說它的名字、結構、造型和來歷(故事)。

        2.分析這座橋與周圍的環(huán)境有什么聯(lián)系。

        3.調查一下未來幾年家鄉(xiāng)還將造什么橋?你能否規(guī)劃一下家鄉(xiāng)未來的橋?

        上課伊始分小組交流調查報告,后提出新的學習任務:今天我們要用泥板法、泥條法為家鄉(xiāng)設計新橋并做模型。

        這樣的導入圍繞藝術與生活展開,不僅目的明確,而且合理運用課前時間,讓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橋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為本節(jié)課用黏土為可愛的家鄉(xiāng)設計新橋作好了教學準備。一份小小的調查報告不僅使美術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而且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對策二:提綱挈領,直奔主題

        古人云:“挈領而頓,百毛皆順。”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認真研讀教學內容,做到“一引其綱,萬目皆張。”刪繁就簡,直奔主題。

        同樣是《色彩的對比》另一位師范生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授課一開始,她就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北京故宮養(yǎng)心殿大門圖片,并向學生設疑:藍天白云、紅墻綠瓦、金碧輝煌的故宮養(yǎng)心殿大門為什么這么漂亮呢?它運用了色相環(huán)上的哪些顏色呢?學生觀察、討論,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養(yǎng)心殿的大門如此醒目,如此耀眼是因為建筑設計師善用了色相環(huán)上面對面的顏色。教師自然地引出課題《色彩的對比》。

        本課出示的色彩艷麗的養(yǎng)心殿大門圖片,不僅奪人眼球,而且一下子讓學生明白了養(yǎng)心殿的大門如此醒目,是因為設計師巧用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色彩―大紅大綠,潛移默化地感受了中國皇家建筑的藝術特色―色彩艷麗,氣勢磅礴。

        對策三:主動感受,真切體驗

        “動之于情,曉之于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對外界事物感受時產生并能進行制約的內心體驗。在美術教學中充滿情感的教學導入是有效學習的催化劑、油。可以說,沒有情感,就沒有師生間的心靈交流。

        《我就是你的眼睛》一課圍繞著“藝術與情感”而設計的,只有走進了盲人的世界,感受了盲人的生活,才能流露出關愛盲人的真情來。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走進了福利院,拍攝到了盲童生活與盲人學習的感人鏡頭。有了這一可貴的課程資源,怎樣讓其放出更大的光芒,打動每個孩子的心?我圍繞藝術與情感的關系,在課堂導入時設計了兩個環(huán)節(jié): 1.游戲嘗試,體驗盲人生活。①摸物畫形。每組選兩人蒙上眼睛后轉圈、走路、摸物、畫形。②談感受、心情(害怕、孤獨、無助等)。2.觀看錄像,感受盲人生活。

        有了這樣的真切體驗,才能感受到:“全中國有成千上萬小朋友雙目失明,就是生活在這樣黑暗與孤獨的世界里,他們享受不到明媚的春光,見不到親人親切的臉龐;更欣賞不了優(yōu)美動人的舞姿。七彩的世界、繽紛的色彩在他們的眼里永遠是漆黑一片……”今天就讓我們做件禮物送給盲人,做他們的眼睛,教師板書新課。

        充滿情感的教學導入,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獲得知識。本課通過游戲嘗試、觀看錄像,讓孩子們走進盲人的世界,感受了盲人的生活,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做好了情感鋪墊。

        對策四:把握主次,切中重點

        重點切入法是一種非常直接、有效的導入方法,課始教師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問題給學生明示,讓他們思考,然后因勢利導、相機點撥。

        “感受螞蟻的習俗” 本來是輕描淡寫的一筆,可在課前讓學生制作成資料收集卡,課上適時交流,本課要牢牢抓住“人類從蟻穴構造中受到了什么啟示”為重點,設計導入,這樣新課程強調的綜合性學習才不會拾了“科學”這一芝麻而丟了“藝術”這個大西瓜。在新課導入時“美術”兩字千萬不能丟掉。

        第9篇:美術觀課報告范文

        進入后工業(yè)時代,文化觀念的多元化和相互融合,社會生活的泛視覺化,對美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養(yǎng)生產與生活中能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并立足全體的、綜合的視野進行自我思考、判斷和創(chuàng)新的人才,這一教學目標以傳統(tǒng)的封閉教學的方式無疑難以實現(xiàn)。布魯納(J.S.Bruner)在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中提出:學習是經由主動去探索、思考、比較、對照的活動過程;而戴爾(E.Dale)在經驗塔(The cone of experience)理論中提出:學習是讓學生運用其全部感官來親身參與的直接經驗與活動;杜威亦提出教育即生活。根據(jù)上述各種學習理論,鄉(xiāng)土環(huán)境資源是極好的學習題材。人們共同生活的社區(qū)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的、人性的和多樣的環(huán)境教育空間,其中存在著豐富綜合的美術教育的資源,有草可踏、路可達、小石橋可親、古建筑可欣賞,有擅剪紙與捏糖人的老人可訪,花草樹木、一磚一瓦都具有意義。社區(qū)資源在美術教育上的意義,在于提供了人與物、人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成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場所,使學生自由地快樂成長。

        二、過程愉悅和探究成果共享

        本次調查研究活動過程即過程愉悅與成果共享的過程,師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研究活動既促進了師生對生活于其間的社區(qū)和對本地傳統(tǒng)文化和美術形態(tài)和知識的了解,又促進了學生發(fā)現(xiàn)、思考、判斷、合作、創(chuàng)造與共享,更促進了學生的社會交往和解決問題能力。

        首先,是教師準備階段。我先對本地美術教育資源做了大量的收集和分類工作,把地區(qū)中美術教育資源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人”的資源:各類設計人員、藝術家、手工藝人、民間藝術的繼承者、流行文化傳播者;第二類為“物”的資源:地區(qū)的特色工藝品、秀麗的自然風光、古鎮(zhèn)建筑、地區(qū)特產、紀念館、博物館;第三類為“無形的文化”資源:風俗習慣、歷史傳說、、流行文化等。其次,是學生前期準備階段。我利用美術課對學生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從調查目的、社區(qū)美術資源的范圍,到如何選題、如何調查采訪、寫調查報告,到如何作業(yè)和安全問題,并給學生下發(fā)調查報告格式書、調查問卷紙和學校介紹信。每個班級學生自愿參加,討論成立一個小課題組,由學生自主推薦小組長。暑期開始前小組上交課題題目,在教師的指導下稍作調整,避免課題重復與太空泛,并互相通報聯(lián)系方式,以方便學生發(fā)問及教師監(jiān)控課題進展。

        在暑期調查開展過程中,學生按課題小組進行了調查。經過師生努力,形成了多種作業(yè)成果調查報告、調查問卷及分析、攝影、書畫作品、剪紙和實物等。暑期過后,各小課題組上交整理好的調查報告及其他成果,然后教師對課題進行整理總結和展示。

        三、接納、解讀、溝通、整合――調查活動案例的分析

        1.學生通過觀察、采訪、問卷、記錄、總結等一系列活動,促進了對美術知識和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例如丁潔云小組對楊橋的龍燈隊進行調查后,在調查報告《調龍燈的變遷》中寫道:“龍燈是幾位爺爺奶奶一起做了十來天才完成的,是用細竹條圍起來做內部支架,用綢布做外衣……長16米有九節(jié)兩條龍,調龍燈需要22人;每年調龍燈時間集中在春節(jié),一般家庭請龍燈隊在家堂前繞一周以祈求家宅平安、事業(yè)順利。”學生從中直觀地了解了龍燈這種民間美術的制作形式和文化習俗。

        2.通過調查研究活動,學生在社區(qū)這個綜合原生態(tài)的美術教學場域中,提高了對生活中各種視覺影像及文化觀念的思考、解讀和辨析能力。在社會生活日益泛視覺化,而藝術卻日益生活化的今天,學生不需要高深專業(yè)的美術技巧與知識,需要的是藝術化的生存,即思考、辨析、溝通、表現(xiàn)。“你是否覺得漫畫已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是否嘗試創(chuàng)作漫畫?你最喜歡的動漫人物和作者是誰?在動畫片《哪吒》中你愿意扮演什么角色?”在調查中調查者和被調查人對動漫文化有了自主的思考,提高了對這種流行文化的辨析能力。

        3.調查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美術和社區(qū)環(huán)境及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系,了解了民間美術傳承者的生存狀況,對家鄉(xiāng)和傳統(tǒng)文化更加熱愛了。例如調查剪紙的小組問了剪紙藝人湯晴蘭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些剪紙如門神是否真能驅邪、避災呢?”從老人肯定的回答中,了解了那代人的傳統(tǒng)觀念。

        4.在研究學習中師生都掌握了調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討論選定一個小課題方向和推薦小組長開始,到討論如何設計調查活動步驟及路線,到設計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到找目標人群填寫問卷及采訪,到最后寫調查報告和作業(yè),隨著一個個困難的解決,掌握了調查研究的一般方法。

        5.調查活動促進了學生的社會交往,增強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楊帆同學在調查報告《居民的業(yè)余藝術愛好調查》中寫道:“這次任務給我們的感覺還是很重的,比如找人填寫調查問卷時必須有很大的勇氣,很怕被人拒絕的滋味。”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種種困難,比如說有人在接受調查中填寫馬馬虎虎,有的不想寫姓名與職業(yè)年齡,但在小組成員共同努力下,“最后終于完成了任務”。調查民間書畫家的一組同學在調查開始時,兩次采訪都沒有碰到民間書法家,第三次終于完成任務,最后還得到了書法家為他們寫的書法作品。

        四、調查中的問題與對策

        在調查中我深切地感到農村美術教育的環(huán)境亟待改善,應盡量取得學校領導和其他老師的理解和支持,保證美術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教師充分準備和合理的組織對全體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調查至為重要,選擇有責任心的調查小組長也是調查順利進行的關鍵。原生態(tài)綜合的美術資源難免良莠不齊,必須認真甄別和選擇高質量和美術學科聯(lián)系緊密的選題。

        利用開放綜合的社區(qū)教育資源,指導學生從興趣點入手進行美術研究學習,自我發(fā)現(xiàn)、學習、思考,自主地判斷、行動、創(chuàng)造與共享,在生活中實行美的教育,我相信這株藝術教育幼苗必將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梁滿修著.鄉(xiāng)土教育之理論與實施.

        [2]研究性學習背景材料與示例.初一分冊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专区 | 永久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 天天久久精品美美免费观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 亚洲第一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